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篇)机构编制工作职责履行机构编制执行和运行工作情况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机构编制工作职责履行机构编制执行和运行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3篇)
x民政局关于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1)
旗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按照《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配套法规制度和机构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x机编办发〔2022〕23号)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x机编办发〔2022〕x号文件精神,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同时指派专人围绕《条例》及配套法规制度督查表和落实机构改革任务督查表内容开展此项工作。
二、编制基本情况
(一)机构编制批复和实际设置情况
1.x民政局为正科级单位,机构性质为国家机关,编制类别为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内设机构数x个。核定编制数共x个,实有在编x人。
2.民政事业发展中心为正股级单位,核定编制数x个,实有在编x人。
3.敬老院为正股级单位,敬老院核定编制数x个,实有在编x人。
(二)领导职数核定和配备情况
x民政局:核定领导职数共x个,实配x人。其中:核定乡科级正职数x个,实配乡科级正职x人;
核定乡科级副职数x个,实配乡科级副职x人。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
经过开展整理机构编制审批文件、“三定”方案规定、人员调整批复、编制配备人员、内部运行情况、干部人事档案等的核对工作,我单位不存在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擅自设立机构、擅自改变机构设置形式、擅自加挂牌子、擅自变更机构名称、超编、超职数配备部门领导、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领导、“吃空饷”等情况。
但仍存在部分问题,经核查发现问题:存在一人多岗,人员混用情况。工作需求与人员编制失衡,无法专职化,存在一人多职、一岗多责。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编制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机构编制的相关规定,自觉遵守机构编制工作制度,确保《条例》及配套法规制度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切实加强编制管理、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和依法管理。
(二)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本单位队伍建设,强化执法力量,加强业务培训,补齐业务短板,优化基层干部职工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执法业务能力水平,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市民促局20xx年度机构编制自查报告范文(2)
接到中共x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开展20xx年度全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安排专人认真开展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改革评估工作
1、职能配置方面
我局坚持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职能运行情况良好,部门间职责关系情况良好。
2、机构设置方面
我局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规范机构设置,没有擅自内设机构、加挂牌子、提高机构规格的情况。
3、人员编制方面
我局严格执行编制有关工作规定,在编制和人员管理过程中,及时到编制部门办理人员相关手续。目前,我局共有行政编制x名,实际在编人员为x名,无超编情况。同时,我局严格人员借用管理,无混编混岗现象、长期抽调下属和外单位人员等不合理使用人员的情况。
4、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方面
我局共有行政编制x名,目前实际在编人员为x名。其中,副局长x名,正科级领导职数x名,其他干部x名,对于领导职数配备和非领导职数配备均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二、实名制业务网上办理工作
我局指定专人负责编制相关工作,严格按照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和编制性质,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办理业务所需设备,做到定编到人,实行机构编制信息公开。同时,及时在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系统更新相关信息。
三、存在的问题
我局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确和关系不顺的问题,一是与经信局(中小企业局),具体体现在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方面。二是在重大项目调度方面,省“四送一服”办今年9月要求市“四送一服”办将全市重大项目(含储备)纳入调度范围,与市发改委的职能存在交叉。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措施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市编办全市机构编制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要求,严格规范机构改革和实名制业务网上办理过程,改正办理过程中的不足,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编制管理工作。
五、对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我局系新组建部门,业务水平不高,建议市编办加强组织培训,提高各部门编制业务办理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市审批局关于职责履行机构编制执行和运行工作情况的自查评估报告范文(3)
市委编办:
按照《关于开展市属事业单位及部分政府工作部门调研评估工作的通知》(石党编办发〔20xx〕17号)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对单位布局结构、职责履行、机构编制配置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宁党办〔20xx〕18号)、《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政府工作部门“三定”规定的通知》(石党办发〔20xx〕22号),市审批局于20xx年1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行政单位,挂市优化政务环境办公室牌子,设2个内设科室,核定行政编制x名。
20xx年12月,因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市发改委、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x个市直部门x项(x个办理项)审批事项划转市审批局,同时调整划入x名行政编制人员。按照《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x党办发〔20xx〕x号)文件精神,扩大了市审批局工作职责范围,将内设科室由原来的x个调整增加至x个,重新核定行政编制x名。
20xx年4月,按照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署,市委编委《关于印发<x市政务服务中心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石党编发〔20xx〕3号)、《关于印发<x市政务服务中心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石党编发〔20xx〕4号)文件精神,原政务服务中心更名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新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市审批局下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挂“x市‘12345’便民服务中心”牌子,核定全额预算事业编制x名(从原市政务服务中心“连人带编”调整人员x名)。
二、布局结构情况
(一)局机关布局结构情况。按照“三定”规定,目前我局共设办公室、立项规划审批科、工程建设审批科、勘验评审服务科、企业登记注册科、生产经营许可科、社会事务服务科、运行监督管理科、优化政务环境科x个内设科室,挂市优化政务环境办公室牌子。各科室职责清晰、运转顺畅,不存在职能相近、职责交叉等问题。
(二)政务服务中心布局结构情况。按照机构编制方案,市政务服务中心现有全额预算事业编制人员x名,无内设科室。目前,采取与审批局机关一体化模式运行,由一名副局长分管、局运行监督管理科指导开展工作。出于方便工作管理、提高工作效能的考虑,计划将政务服务中心申请登记为非独立法人单位,实现审批局和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集中设置一套财务、一个办公室,政务服务中心(含“12345”便民服务中心)不单独设立财务账户、不单独设立党组织。
三、职责履行情况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工程建设、市场管理、社会事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审批服务管理改革等领域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全市深化“放管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证照分离”、审批服务便民化等改革,制定了相应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制定了规范行政审批决策程序管理规定、“并联审批”“联合勘验”等x余项审批机制,出台过错责任追究、监督投诉举报等监督管理规范办法,提请市政府印发了《x市行政审批和监管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政务服务开放日、投诉举报回应、部门会商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制度,推动完善权责明确、流程规范、监督到位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规范审批权力运行,真正将权力晒在阳光下。
(二)加强全市审批服务管理,对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四级四同”要求,完成事项梳理,实施事项清单化管理,开展“三减一提升”专项行动,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环节优化、压缩时限。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对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跟踪督办,推动形成“市级+县区+开发区”“三位一体”的审批体系和市级政务大厅+县(区)政务大厅+开发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民生中心+村(社区)代办点的五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基层审批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坚持“划关键环节、划重点领域”的改革原则,紧扣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关联度大的建设项目审批、市场准入准营和重要民生领域,划转x个部门的x项事项。为做好事项划转,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划转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审批事权的通知》,积极与划转部门对接,做好政策文件、证照批文、业务系统专网、印章等交接工作,开启“一枚印章管审批”新格局。
(四)加强政务大厅管理工作,强化“三集中、三到位”管理,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进“石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全市目标效能考核,强化垂管部门、双重管理部门设置的窗口以及进驻的各部门的监督和绩效管理。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顺利通过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
(五)统筹指导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协调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在线平台建设和应用,目前所有事项全部接入国家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我的宁夏APP。推进我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做好x市政务服务网站、公众号的运行维护工作。
(六)积极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完成20xx年国务院大督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调研问效、测评测评评估、监督考核等重点任务。制定了《优化政务服务行动推进方案》《x市推进“石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营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等政务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优化政务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七)推进开发区整合优化和中心镇扩权,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平罗园区分别承接x项、x项、x项事权,红果子镇、星海镇、陶乐镇分别承接x项、x项、x项事权,街道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承接办理x项事权,基本实现企业的事园区办、群众的事社区办。强化市县政务大厅和开发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民生中心、村(社区)代办点运行管理,不断完善五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基层审批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总体来看,不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部门间配合协作不畅通等问题。
四、工作成效
(一)行政成本大幅降低。本着精简、集约、高效原则,对划转的业务职能进行优化整合,将原来相关部门x个科室x名人员承担的审批业务集中在x个科室x名人员行使,科室职责分明、人员定岗定责、工作相互融通,初步实现了集中审批目标,大幅减少重复受理、重复审核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时间,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
(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事项和人员划转后,局属业务科室全部进驻政务大厅,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开门办公,减少了办事中间环节,精简了审批流程,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x%以上的事项可“最多跑一次”办结,取消印章x余枚,形成一个部门集中审批、“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工作格局,改变了原来“多部门审批、多环节流转、多头跑路”现象。
(三)审批流程更加优化。推行简约办事理念,围绕“三减两优”(减程序、减材料、减时限、优流程、优服务),理清所有审批事项之间的法律关系、业务关系和逻辑关系,对审批流程进行“瘦身”,取消无效流程,整合重复、碎片化流程,改善低效流程。共减少申请材料近x多件,减少率x%;
减少环节x多个,减少率x%;
缩短办理时限x天,缩短率x%,有效解决了审批相对人重复提交材料、多头提交申请、多方等候审批等问题。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事项,由窗口当场办结;
可容缺受理的,实行告知承诺制;
有疑问的事项不得拒绝,一律提交会商会审,有效限制了自由裁量权。
(四)工程项目审批程序更加简化。对项目报批程序“解剖麻雀”,将涉及项目审批事项集中由三个科室承办,打破原先“分关把口”的老体制,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环节全部纳入政务大厅集中管理,重新设定建设项目最简落地流程图,破串联改并联,工程项目审批总材料再压减x余份,压减率近x%;
环节减少x余个,压减率x%;
时限再减少x个工作日,压减率28%。结合全流程、全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推行“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项目审批模式,将一般政府投资和一般社会投资全流程时限由原来的x和x个工作日分别压减至x和x个工作日,近期再进行流程优化,可控制在x和x个工作日。在全区工改工作中,我市“8k∙石好办”审批服务品牌、创新“6+1”竣工验收模式和《坚持“五轮驱动”协同推进构建工程建设项目“四统一”“三平台”》工作做法在全区推广学习。
(五)市场主体设立更加简便。契合企业群众需求,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推进企业注册登记“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深化“政银合作”,全市x家银行x个营业网点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就近可办,积极开展“互联网+预约服务”“政证快”证照免费快递送达等便民服务,营业执照从过去的x天内办理完毕,现在实现即时办结。将企业登记窗口、个体登记窗口、税务窗口等放置在一个办公区,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登记等环节办理时间由过去的5个工作日内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让企业迅速“开门营业”。推行“证照联办”,对企业及创业者申请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许可项目,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证照统发”,从“体外循环”变为了“体内循环”,为企业及创业者提供了方便。
(六)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全区首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健全完善了涵盖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12345便民服务热线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梳理政务服务事项x项,x%网上受理,网办率达x%以上,“最多跑一次”达x%以上。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市级大厅分区域一窗受理率达x%,办事材料精减了x%,窗口压减x%。积极创建“石好办”政务服务特色品牌,全面促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疫情期间,指导市、县区政务大厅全面推行“线上办、不见面,急难事、提前约,错峰制、快递送”方式办事,事项线上办理率达x%。制定优化审批服务x条措施,做到疫情防控、审批服务“双统筹、两不误”。强化工程项目在线审批,简化勘察程序、实行容缺办理,梳理容缺材料x件,占总材料x%,审批时限再压缩1/3。针对加速企业复工复产专门推出对功能单一、技术简单、容易监管、风险可控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质量承诺制,免予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等项目审批“容缺受理”x条硬核措施,由过去“材料不齐不能办”变为“一边准备材料,一边受理审核”,为建设项目开工复工加速助力。
五、机构编制执行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严格落实《x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x市政务服务中心机构编制方案》,坚持对外规范使用“x市审批服务管理局”“x市政务服务中心”“x市优化政务环境办公室”“x市‘12345’便民服务中心”名称。局机关设办公室、立项规划审批科、工程建设审批科、勘验审批服务科、企业登记注册科、生产经营许可科、社会事务服务科、优化政务环境科、运行监督管理科x个科室,政务服务中心无内设机构,不存在擅自增设机构、变更机构名称、增挂牌子、增加内设机构等情况。
(二)编制、职数使用情况。按照“三定”规定,我局共核定行政编制x名,设局长x名,副局长x名,正科级领导职数x名,副科级领导职数x名。截止目前,我局实际有干部x名,局长x名,副局长x名,正科级领导干部x名,副科级领导干部x名。空缺副局长1名,正科级领导干部x名,副科级领导干部x名。
根据《x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方案》(石党办发〔20xx〕37号)关于公务员职级职数设置的规定,经测算,我局共设置一、二级主任科员x名,三、四级主任科员x名。截止目前,我局现有一级主任科员x名,二级主任科员x名,三级主任科员x名,无四级主任科员;
空缺一、二级主任科员x名,三、四级主任科员x名。
按照机构编制方案,市政务中心共核定全额预算事业编制x名(从原市政务服务中心“连人带编”调整人员x名),设主任x名(正科级),副主任x名(副科级)。
六、单位实际运行情况
整体职责清晰、运转顺畅,除政务大厅商务区出租收费外,无开展经营性活动情况,不存在与纵向、横向同类单位职责重叠或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一)党组织建设情况。目前,我局设党组x个,党支部x个,现有正式党员x名,其中:局机关党员干部x人,政务服务中心党员干部x人,公开招聘政务大厅窗口劳务派遣党员职工x人。为统筹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计划设立x个党小组,将进驻政务大厅未成立党支部的有关窗口单位的x名党员全部编入市审批局党支部党小组,与其原单位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统筹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管理、服务群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内控管理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市审批局职责制度规范流程》,建立完善了D建、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审批管理规范等制度规定,基本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格局。出台了《市审批局干部“干事档案”评定办法(试行)》《市审批局优秀科室、优秀服务标兵、星级服务窗口、创新争优“金点子”评选暂行办法》,营造了担当作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推行“每日一讲”、“每日两巡”、“每周一学”、“每季四评”“1214”素质能力提升工作机制,开展“审批业务大比武大练兵”活动,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三)财政保障情况。为适应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需要,20xx年市财政先后拨付我局项目经费x万元,审批工作经费x万元,自市场监督管理局划拨证照印刷费x万元,共计x万元。因市政务服务中心机构改革,划拨政务大厅、“12345”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经费x万元,划拨政务大厅装修工程债务x万元。以上资金基本满足本年度审批服务工作需要,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仍存在资金缺口,尚无资金保障。
(四)购买服务情况。现有政府购买劳务服务人员共计x人。20xx年4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聘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x人,在政务大厅开展导服、帮办代办等工作,委托中房物业公司以劳务派遣形式管理使用。因机构改革,“12345”便民服务中心原有劳务派遣话务员x名,转由我局管理。
(五)编外人员情况。除劳务派遣人员外,市审批局现有编外人员x名,其中:“三支一扶”人员x名,公益性岗位人员x名。市政务服务中心现有编外人员x名,全部为公益性岗位人员。
七、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市县区审批部门同名不同责。目前,市级层面推行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而三县区尚未推行,改革不同步,造成职责权限不对称,上下衔接不顺畅。建议三县区对照市级模式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全市审批服务“一体化”运行。
二是政务服务信息化基础薄弱。全市近x套审批服务应用系统一半以上由上级部门运行维护,“信息孤岛”问题长期存在。同时,在市级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各部门“电子证照”上传入库率低,部门间信息共享互认程度不高,审批与监管信息互推渠道不畅,较大程度影响了政务服务改革和便民利企措施的落实。建议推进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大厅建设,通过建设微政务平台、完善宁夏政务服务网x市站点、开发“我的宁夏”APP“石好办”模块,以及对大厅导航、叫号、监察等智能化功能进行完善,全面提升x市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另外建议给政务中心增加1-2个事业编制,选调专业人才,用于加强政务大厅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并深入推进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三是审批与监管协同联动有待加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后,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磨合、协调联动、信息互动方面还有差距。建议强化《x市行政审批和监管协同联动工作规则》落实,加强监督问效,确保审管无缝衔接,责任落实到位。
四是审批局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事项划转涉及x个部门多个专业领域,仅上位法律法规就有x余部,x项事项划转后整合在x个科室运转。各部门划转人员专业知识单一,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且对政务服务、审批制度改革的认识不全面,创新能力不够,业务技能、综合素质、政策水平与工作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对持续推进改革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今后加强对审批局的干部选拔任用,同时在干部外出考察、培训学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机制不顺。目前,自治区层面优化营商环境牵头部门在自治区发改委。去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1+16”方案中成立了综合协调、统计监测、调研问效、专项督查x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市发改委、统计局、审批局、政府督查室各牵一头。在工作推进中存在职责不清、工作中出现真空地带,另外,市审批局针对企业投诉反映出来的问题,在督查问效当中力度不够、成效不明显。建议在市审批局下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专门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常态化统筹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聚焦“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突出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干部队伍建设核心内容,以“三个推进”、“三化建设”、“三个提升”为抓手,促进全市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为全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
(一)抓实“三个推进”,全力攻坚改革关键领域
一是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强化“三集中、三到位”,推进部门入驻率和事项进驻率均达x%以上。促进开发区服务优化,确保下放审批事项有效承接、运行通畅。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企业的事园区办,园区的事园内办、园内的事快速办”。推行“1230”审批模式。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带设计方案出让用地社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时限分别控制在x个、x个、x个工作日内。二是深入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容缺承诺制,制定容缺承诺事项材料清单,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多评合一”、联合勘验、多图联审,提高项目验收效率,提高项目审批服务效能。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窗受理”,强化“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简化、优化“一张表单”,不断完善审批管理体系。三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以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推进高新区、开发区、平罗工业园区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改革。推进企业开办1日办结,推行一窗无差别受理,实现企业注册登记、食品药品经营许可等事项办理由“一窗办一件事”向“一窗通办”转变。
(二)加强“三化建设”,打造“石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一是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化全国标准化试点成果应用,分步推进“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将“石好办”政务服务模式向基层延伸。加强政务大厅硬软件建设,确保服务功能完备,为多元化政务服务提供保障。推进办事指南规范化、办事材料精准化,开展精减办事材料、规范证明事项专项行动,实行实现清单化动态管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环节压减、材料精简、时限压缩均在x%以上。二是实现“智能化”建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开发“石好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政务大厅应用程序,建设静默叫号、智能网页机器人、信息互查互认、“好差评”管理等系统,扩充终端服务能力,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三是推动“一体化”建设。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向审批局划转事项人员,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牵头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深化改革成果运用。优化“12345”便民热线功能,落实好差评制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聚焦“三个提升”,注重固本强基提质增效
一是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模式和“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x%以上。二是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质量。通过测评暗访、抽样回访、完善制度等举措强化调研问效力度。落实好政务服务开放日、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调查回应、“12345”热线问题处置等制度,及时回应解决市场主体诉求和问题。督促市直部门、县区、园区落实涉企优惠政策,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全面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局党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四抓四争优”为抓手,创建“D建+审批服务”品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围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把好程序关、政策关、廉政关,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实施“1214”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落实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和带动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能,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