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镇综合执法存在困难和问题
基层乡镇土地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土地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很多县域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矛盾日益凸显,当前利益和长远布局的博弈不断激化,违规用地、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动态监管却难以面面俱到。现如今,不少地区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基层土地执法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形势和难题。如何规范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是基层土地执法队伍亟需研究的课题。
1当前基层土地执法工作的难点
一是执法职能急需理顺。新《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该规定从法律上明确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和执法职能由自然资源部门划转农业农村部门,但对违法查处范围并没有细化。各个部门对法律规定理解的不同,导致基层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职能边界不明的问题。如农业部门认为非宅基地类违法不属于本部门查出范围;自然资源部门则认为只要是在集体土地上违法建住宅的,不论集体土地属于何种地类,都归农业农村部门查处。职责划分不清,极易产生“两不管”的管理空白,导致农村大量非法占用土地违建住宅的行为发生,增加将来的执法难度和成本。
二是行政处罚决定执行难。《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未授予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强制执行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只能依据《行政强制法》相关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法人员在制止违法占地行为时因无法律做后盾,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同时根据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从立案到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间一般需要1-2个月,再经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等待期,往往一个案件需要半年以上才能结案。过程繁杂,耗时冗长,等到实际执行时违法建筑已经基本建成,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带来难度。导致违法案件查处虎头蛇尾,久拖不决,有的甚至结不了案,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案件查处执行难,不仅对违法用地者起不到震慑作用,还造成了违法现象的蔓延。
三是预警监督机制发挥不充分。执法监察动态巡查任务,监管范围广、难度大,人工巡查受限于人力、车辆等因素难以做到全域巡查,存在巡查周期之间有空隙、巡查线路之间有盲区、巡查地块之间有遗漏等问题。为了避免职能部门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普遍做法是由各村居委会指定人员进行一线巡查,如发现违法线索及时上报,由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现场踏勘,再交执法大队办理。但部分干部对涉土法律法规不熟悉,对违法用地不能很好的认识,难以做到有效监督、及时反映;有的村干部存在土地资源“大家用”或“老好人”的思想,对法律法规不遵守、不执行,甚至存在踩红线的行为,直接造成执法环境恶化。
此外,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管理者,又是土地的使用者,双重身份使得地方政府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有些地方政府在畸形发展观的驱动下,片面强调土地服务,忽视土地保护和执法工作,造成政府违法用地情况发生。土地管理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对于这些违法用地如何查处没有决策权。在这样的体制下,如要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土地执法队伍必定会缩手缩脚、瞻前顾后,查处结果基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四是普法宣传“流于形式”。目前农村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有限,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台、发放宣传单等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不少群众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承包的土地可以随意处置:在耕地上可以非法建房、挖沙取土、建坟建窑,在基本农田上可以种植树木、挖鱼塘、建养殖场舍,错误的思想导致土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部分群众国土观念不强,对土地资源法律法规了解不深入,对执法监察工作不理解,在执法人员前去对土地资源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调查取证时不理睬,不支持,不配合,造成很多不必要违法用地行为。
五是执法力量薄弱。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求从事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弄通《土地管理法》《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还要具备调查
取证和收集证据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重要环节不出纰漏。而当前从事执法监察的人员一分部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学习能力不强,满足于按部就班的办事流程,业务素质提升难度大。另一部分是招录的年轻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一时之间无法胜任日益繁重的巡查工作。基层执法人员处于随时待岗状态,执法津贴没落实到位,执法安全没有保障,晋升制度不健全,长此以往的加班会引起工作人员的反感,极大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还容易滋生内部腐败。
此外,由于财政预算短缺,执法车辆、摄影摄像器材、GPS定位仪等执法器材装备配备不齐。缺少现代化的手段,日常巡查依靠人力,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2工作建议意见
(一)理顺部门职能,明确职能权限
一是编制部门要尽快根据新《土地管理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中农发〔2019〕11号)及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农经发〔2019〕6号,调整三定方案,明确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的法定职责。二是组织部门要根据职责划转情况定编定岗,为部门履职设置相应的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满足部门职责划转移交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确保部门职能交得出,接得住。三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要做好移交工作,在建房审批、违法处置、村庄规划等方面有效衔接、相互配合,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不定期协调和议事。
(二)落实共同责任,强化执法效果
建议成立非法占地违法建设清查工作专班,对全市范围内涉嫌违法的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弄清违法案件底数,然后以最大限度方便执法为原则,对违法行为按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对案件进行分类,分别交由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乡镇政府分类处置。或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集中部门优势执法力量,成立综合执法局,开展综合执法,化解部门执法力量分散不足的问题,发挥执法整体作战优势,强化执法效果。
针对执法人员无强制执行权的问题,可以借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的裁执分离做法,对自然资源部门申请强制执行的非诉案件,法院受理后,依法进行审查和裁定。对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在裁定书中明确由违法行为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这样,法院确立了裁判机构受理、审查、裁定的功能,并借助行政力量完成执行,地方政府的强制拆除等行动则因法院裁定而明确了合法性,可以有效提高执行效果。而且地方政府能够整合并统一调配行政资源和力量,特别是镇(街道)政府,熟悉本地区人员和社会情况,预防风险和处理极端事件能力较强,有能力组织强制执行,并确保到位。
(三)坚持部门联动,建立联防机制
一是完善执法监察巡查责任制。建立村、镇、市三级动态巡查网络,自上而下签订责任状,制定违法防控考核办法,强化各级各部门防控主体责任。各责任部门严格用地建房全过程管理,实行“三到场一登记”,即宅基地申请审查到场、用地规划批准后批放到场、住房建成后核查到场、房屋验收后不动产登记到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违法现象发生,从根本上减轻部门执法压力。二是要依靠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社会参与、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的警示震慑作用。建立以乡镇(街道)为为主体的联合执法队伍,同司法机关协调配合,通过“联合巡查、即查即拆”方式及时处理违法用地和建设。三是拓宽公众参与土地执法监察渠道。将大学生村官、老党员、志愿者充实到土地资源监察队伍中来,采取“举报有奖”等方式,群策群力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
1.
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宣传效果
传统宣传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考虑到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对于政策法规的普及应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主管部门可以收集一些重大、典型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认真编写1-2个案例,采用短视频、直播为主的新媒体方式进行通报,工作人员在留言区还可以为村民答疑解惑,以此扩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率;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印发知识手册,广泛宣传耕地保护、宅基地审批、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利用各村广播室,结合本地方言编制通俗易懂的涉土管理顺口溜,早晚定时播报,朗朗上口,达到妇幼悉知的效果;利用每周工作例会,通过PPT宣讲、文件传达等方式,定期对乡镇领导、村委干部进行涉土法律政策宣传,解答土地相关的法律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卫片调查和每周巡查情况,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1.
加强执法力量建设,改善执法工作条件。
一方面要不断改善执法监察度队伍的工作条件。配齐摄像工具、执法车辆、测量工具等硬件设备;为一线执法人员购买人身和意外险,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执法时的安全顾虑;落实执法人员津贴补助,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明确补贴标准,鼓励执法监察人员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优化人才选拔机制。不断引进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到执法队伍中来,畅通执法干部职级晋升通道,拓展职级晋升空间,推动执法监察人员同其他部门交流轮岗,以此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3结束语
笔者认为土地管理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要多措并举规范基层土地执法方式,使基层执法监察体制紧跟时代发展,才能为土地资源的利用创造更多空间。基层执法队伍应该严格执法,既要保障地方经济的用地需求,又要保护土地资源不受侵占。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玲.新形势下基层土地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51-352.
[2]张冬.关于基层土地执法监察的思考[J].中国土地,2016(03):47-48.
[3]黄姿瑜,刘新平.土地供给侧改革: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困”与“谋”[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05):70-73.
[4]李红军.浅谈基层国土所土地资源执法监察工作[J].城市地理,2016.
[5]杨应奇.土地执法,不可“一贴了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08-19(003).
篇二:乡镇综合执法存在困难和问题
基层综合?政执法改?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综合执法改?试点以来已经历三个阶段,?前正处在整合审批服务执法资源下沉街道乡镇阶段。基于基层调研梳理综合执法改?中遇到的职责边界不清、集中处罚事项过多、“?马拉?车”、案件移交不到位、查处取证难、配合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盾和问题,推出优先采取配合?部门制改?的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为主要路径的改?建议,提出综合执法?政处罚职权划转应遵循依法划转、管理权与?政处罚权相统?、执法?效、有限集中等原则,集中与下??政处罚权要注重适宜性,重点是针对?上的、处罚简单易?的、技术含量不?的、易反复?为的?政处罚权。关键词:综合?政执法;?政处罚;?部门制?、引?综合?政执法改?起源于1997年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政处罚权改?试点,2002年在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政执法队伍实?综合?政执法试点?作的意见》中正式提出,[1]迄今为?经过了三轮改?试点,?前仍处于第三轮的改?探索之中。(?)第?轮综合执法改?(2002—2013年)2002年1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政执法队伍实?综合?政执法试点?作的意见》(国办发〔2002〕56号),要求调整合并?政执法机构,实?综合?政执法。2003年,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相对集中?政处罚权?作和综合?政执法试点?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要求“推进综合执法,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没有涉及相对集中?政处罚权?作。(?)第?轮综合执法改?(2014—2017年)2014年10?党的??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推进依法治国若?重?问题的决定》,确定重点在?品药品安全、?商质检、公共卫?、安全?产、?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10个领域内推?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跨部门综合执法。[2]《中央编办关于开展综合?政执法体制改?试点?作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5〕15号)确定在全国22个省(?治区、直辖市)的138个试点城市开展综合?政执法体制改?试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改进城市管理?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号)明确在城市管理领域实?综合执法和管理与执法机构综合设置。(三)第三轮综合执法改?(2018年?今)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案》,明确在市场监管、?态环保、?化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业5个领域推?综合执法,形成城管+五个领域综合执法改?+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探索并存格局。2019年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量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政执法权限和?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量和资源,组建统?的综合?政执法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使?政处罚权,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作。[3]整个综合?政执法改?主要分为部门或领域内综合执法、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区域综合执法三种模式。其中基层综合执法即区域综合执法,即所谓“??队伍管执法”。虽然媒体报道对于基层综合执法基本上都是正?肯定,我们不否认这?改??向和模式具有精简机构和?员编制以及整合执法资源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应该对基层综合执法遇到的困难和
这?改??向和模式具有精简机构和?员编制以及整合执法资源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应该对基层综合执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够正视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本?根据基层调研情况,聚焦分析当前基层综合执法改?中存在的?个?较普遍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基层综合执法改?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对部分街道、建制镇的调研,基层综合执法改?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个??,有些是综合执法体制模式带来的新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上进?破解,有些属于?作机制和能?建设问题,需要通过改善?作机制和提?管理?平解决。(?)管理与执法职责边界不明,运?不协调改?划转的是部分?政处罚权,与此对应的审批权、监管权仍旧保留在划转部门。在综合执法改?实践中,?政权??使出现新的不协调的问题:?是管理、执法分离带来的不协调问题。有的部门认为处罚权转移就是监管权转移,因?只审批不监管的情况时有发?,既加重了综合执法部门的执法负担,也导致以罚代管。很多管理可以解决的问题,?旦管理和执法分开,监管部门就不再负起监管责任,造成违法情况越来越多。?如偷盗矿产资源,执法权移交后,监管部门基本不再涉?管理,执法局为避免更多违法情况发?,花了?量??物?进?管理和执法。?是处罚环节的不协调问题。?部分需要技术?段来确定当事?是否违法的划转案件,执法权移交后,电话及信访投诉也都移?执法局。?执法局执法?员由于缺乏专业资质和技术,?需要发函?监管部门进?认定,监管部门认定完毕,再移交?执法局进?处罚,?来?去造成案件办理时间过长,群众满意度低。三是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仍然存在。实施相对集中?政处罚权后,?政处罚权只是?定程度的归并,原来多个部门?使的处罚事项,只是?部分转移给了综合执法部门,还有?些部门的?些事项并未转移,导致部门职责交叉的情况仍然存在。?如户外?告监管涉及规划、?商、城管等部门,垃圾焚烧涉及环保、城管、农业等部门,渣?倾倒涉及城管、?利、环保、港航等部门,容易出现处罚权?使过程中踢?球的现象。四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够畅通。信息共享平台尚没有真正建?,综合执法部门?法及时获知与执法有关的审批情况,职能部门也不能及时掌握城管部门的处罚资料。上级部门在布置?作、发布?件时,?般都是布置到下级部门,?有关处罚权已经转移给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局不能及时掌握上级的要求。(?)职权调整划转科学性程度有待提??如有些划转职能已经拓展到社会管理领域。在这些职能中,有些属于检测专业度?、专业技能和设备要求强的事项(如??管理、?污染管理等),综合执法部门不具备现场取证和检测职能;有些职能在有关部门已经?成体系并要求做?做强(如市场监管??的?证餐饮、环保??的?污染等),原部门处罚更加有效;有些领域涉及?业市场管理,主要应当以审批以及后续监管为主。因此,对如何划转处罚职责,提?执法效率、科学配置?政权?,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划转事项过多,执法?量严重不?以某区为例,按照区“三定”?案,执法局具体?政执法事项为14个领域892项,其中有531项为新划转事项。新划转事项占所有?政执法事项的50%以上。2015年?2017年执法局共计办理案件3027件,其中?商(?照经营)1649件,国?规划类、农林执法等新划转案件814件,执法事项已经过多,执法?员承载能?、覆盖?和知识?都不?,基层压?较?。发现问题时找执法部门,执法部门成了兜底部门。再以某市为例,建成区?积从152平?公?扩?到450平?公?。与此同时,综合执法?作职责不断增加、管控标准?渐提?、应急保障任务频繁,但是执法?员编制及执法?量却未相应增加,中?区核定编制仍然为2002年执法队伍成?时的?数。执法?员只有常住??的万分之?点七,按照执法?员编制应该按照不低于常住??万分之五的?例配置标准来看,缺?很?。由于执法?量不?,基层招录了相应协管?员进?补充,?协管员的配备标准、招录?式、使?管理、?资福利等缺乏统?规范,导致协管员素质参差不齐,不
?员进?补充,?协管员的配备标准、招录?式、使?管理、?资福利等缺乏统?规范,导致协管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提?管理?平。中队下沉到街道后,70%时间和精?要承担?执法办案的各项管理?作。(四)案件移交不到位原单位在移交综合?政执法划转的案件时,存在资料不完整、要素不齐全的情况,只凭?张简单的移交函或?张图?就将案件转移给执法局,甚?存在不少错误。?如当事?信息不符、占地范围不准确、?积不正确等等,综合?政执法?员在办理过程中仍需从头开展全?调查,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五)调查取证和执法办案难?是专业性强的处罚事项调查?段有限,取得的相关证据?法直接作为?政处罚的依据。?是在违法当事?不配合的情况下,缺乏强制传唤?段。特别是国?、规划类案件,与国?部门主要从事?地?政管理?作,与基层组织联系?较密切,?掌握着?地审批等?段所不同的是,执法局主要职责是进??政处罚,不具备国?部门所有的上述优势,?缺乏其他必要的制约?段,使得取证难问题突出,最终导致国?、规划类案件办案难、执?难。三是综合执法部门“借法执法”,以某市为例,执法依据涉及25部综合法律、116余部专业法规,执法事项多达?千多项,?我国?前只有《?政处罚法》?部专门法律,没有对强制措施做出系统规定。基层综合执法具有即时性,违法?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处罚,事后可能就难以执?,但绝?多数违法者都会拒不接受处罚,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难度很?,处境被动。(六)执法专项?才和执法车辆短缺很多新划转的案件在办理过程中,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从国?、规划移交的案件来看,很多案件的主体多样、违法?为多样、?地性质多样,要办理好这些案件,需要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执法?员短时间掌握并熟练运?相关业务知识,较为困难,导致执法专项?才急缺。每?位队员都是“全科医?”,?作压??,?作任务艰巨。在?些违法案件的定性上,如噪声扰民等案件,存在取证?资质、不专业的情况,勘测结果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另外现有执法车辆陈旧?化,执法车辆短缺,给各基层中队的?常?作带来极?的影响。(七)历史积案及涉集体案件办理困难以某区为例,2013年实?综合?政执法改??今,国?部门共移交案件1005件。移交的这些案件中超过70%是历史积案,甚?相当?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查处取证难度很?。如占地4933平??的凤阳?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08年临时规划许可为2年,运??今,查处难度较?。另外国?移交案件中很多违法主体涉及农村经济合作社和政府部门,如停车场、?化市场、?年活动中?等村公益性场所和道路、桥梁、?利等公共设施。今年国家?地例?督察中发现的47个?法占地案?中,有38个案?涉及停车场、?化礼堂等公共设施,此类案件执?到位?常困难。(?)配合保障机制需要进?步落实在当下综合执法?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综合执法?作?临的环境?益复杂,违法相对?妨碍执法?员执?公务、暴?抗法等问题在各地时有发?。以某区为例,2013年开始改??今,执法局?线执法?员遭遇暴?抗法?达434起,造成2名执法?员因公牺牲、224?次不同程度受伤、2辆执法车受损的严重后果。我们认为,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是?上?下的改?征求基层执法部门意见不够,对基层执法部门实际情况、承受能?缺乏全?考虑。?政处罚职权划转科学论证不?,划转事项往往由各职能部门??梳理,并未经过严格论证,带有较?的随意性,很多部门往往在那些
转科学论证不?,划转事项往往由各职能部门??梳理,并未经过严格论证,带有较?的随意性,很多部门往往在那些?盾突出、处罚难度?的事项上相互推诿。?是改??步到位,没有通过试?、按照条件成熟情况逐步划转。在执法局?员没有相应增加的基础上,划转职能过多,并且执法素养要求过?,牵扯太多执法?量,并且执法难度很?,导致很多处罚案件不能很好地得到执?。三是改?的系统性不?,配套改?和保障条件不够成熟。街道管理职能尚未完全转变,仍存在经济发展职能。基层执法中队接受街道和执法局双重领导,?由于属地管理的原因,基层中队队员往往要从事?量?执法性业务,?如整治?法加油站联合执法、维护景区周边秩序、各种活动保障等等。管理?积和??增加,但执法?员增加很少,使得执法?量不?,基层承接能?不?。四是向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民政府下放部分?政执法权并实施综合执法是基层综合执法体制的重?改?,使得原来的派驻制双重管理体制转变为街道、乡镇属地管理体制。新的管理体制与过去的双重管理体制相?,在执法主体、?财物管理权、?常指挥权、法律?书、法制审核、监督考核等??都发?了变化。??些地?推进改??较仓促,对于改?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如由于主管部门和执法主体的变化,职权下放部门对街道综合执法的业务指导、协调、监督和保障等?作?度不?。街道办事处部分?作流程和既定程序不符合执法队实际?作情况,需要根据新修订的《?政处罚法》进?调整完善。街道乡镇与区直部门之间执法协作机制尚未完全建?,服务基层综合执法的?数据平台建设滞后,执法全过程监管不够完善。下沉执法?量的职责界定不清,街道乡镇让执法队承担?量与下沉职责?关的?作等等。三、优化基层综合?政执法改?的思路和建议当前情况下,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执法、领域内的综合执法、部门专业执法和基层属地综合执法各有其适?范围和情景,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模式组合,建?完善的?政执法体系。(?)与?部门制改?相配合的领域内综合执法为主现阶段,应采取与?部门制改?相互配合的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改?为主要路径,在具备条件的情况探索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部门制下的部门管理领域与部门执法领域直接对应,有利于实现职能有机统?。[4]除城市管理领域之外,这?轮党政机构改?明确了在市场监管、?态环保、?化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业五个领域推?综合执法。新修订的《?政处罚法》也对在城市管理等六个领域实?综合执法进?了确认。[5]六?部门、领域包括的细分?业相当多,执法事项数量很多,??理顺整合都很不容易。以城市管理领域为例,城管执法事项涉及27个?类908项,涉及中央??个部门职责。
[6]根据《住房城乡建设稽查执法实务全书》整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共有800多项?政处罚事项,可见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事项相当多。(?)提?综合执法职权划转的科学性?是坚持依法依规划转原则。即严格按照《?政处罚法》规定,依照法定职责和法定程序由省级政府批准的授权,决定依法划转?政处罚权,并公布清单。?是主要职能的管理权和处罚权相统?原则。从?政法理论上来讲,?政管理权当中已经包括了处罚权,管理权和处罚权是统?的,处罚权是从属于管理权的,是?政管理权中的?部分。?如城市管理权当中包括?政许可、?政审批、?政检查、?政决定、?政处罚、?政权的执?等等,都是属于?个权?,都属于城市管理权当中的?部分。城市管理领域市政、园林、市容环卫等主要管理权和处罚权应统?由城市管理部门?使,避免管理和执法分离造成的以罚代管和协作不顺畅的问题。
作不顺畅的问题。三是执法?效原则。综合执法的本意是为了提?执法效能,因此有利于提?城管执法效能的执法事项和城市管理的事项,应该划归城市管理部门。如果是容易扯?的事项,别的部门都不愿意管的、不好管的、管不了的事项,不能提?执法效能,只能增加执法负担的事项,均不应该划?城市管理部门。四是有限集中?政处罚权原则。综合执法改?的法律依据是《?政处罚法》第?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可以决定?个?政机关?使有关?政机关的?政处罚权”。?政管理的?般规律是管理权与处罚权相统?,绝?多数领域和部门是这样运?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尚处于探索之中。综合执法改?的实践,过?范围的集中?政处罚权超出了综合执法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的承受能?,实际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该有限集中下沉技术性不强、简易程序为主的?政处罚事项。具体来讲,综合性强,技术性不强,执法对象相同、?式相近、内容相似,与群众?活关系?较密切的职责适合划转到综合执法部门。专业技术要求?、垂管部门职责、职能部门固有职责、专属执法权的职责不适合划转到综合执法部门。(三)综合执法职权划转的建议1.不适合留在综合?政执法部门的职能?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政处罚权不适合划转,会造成执法低效。因该类案件取证要及时,证据固定有时效性,同时要经过专业部门检验、检测之后才能进?处罚,?城管不具备相关专业能?,单凭?眼根本?法判断,?要联系相关部门进?初步认定,?要联系检测机构进?检测,反?降低了效率。此类?政处罚涉及很强的专业性,?相对集中?政处罚权的执法?员所能运作,其结果只能是低效率、低?平的执法。因此类似此类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需要原部门配合,或还需要第三?进?检测的?政处罚,导致处罚成本和时间都增加的事项,建议不要划转。如房屋使?安全及房屋装修管理??、环境保护??。?是在国家层?已经提升到做?、做强的?政处罚权不宜划转。随着多个新部委成?并开始运转,根据机构改??案,国家新组建的五个综合执法队伍,分别整合了过去领域分散的监管部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将整合?商、质检、?品、药品、物价、商标、专利等执法职责和队伍,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环境保护和国?、农业、?利、海洋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态保护执法职责、队伍,统?实??态环境保护执法,由?态环境部指导。因此不需要再将相关的?政执法事项划转给综合?政执法。如城乡规划、?地与矿产资源、??政、农业管理??。三是公安交通管理??不宜划转。?前划转给综合?政执法的是??道机动车违停处罚这?项。??道机动车违停和马路机动车违停同属静态停车,属于同?个法律规范的?为,分成两个部门进?处罚不合理。四是涉及?命安全、公共安全的?政处罚权不宜划转。如安全?产、?油天然?管道保护等部分领域的?政处罚权,因为关系到?命安全、公共安全等国计民?,责任重?,专业性强,需要深?到企业内部检查才能进??政处罚,建议还是由原部门保留,可以在实施?业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违法?为进?查处,更加及时、统?、专业。如需要划转,必须将原执法机构?员整体划转。2.适宜划转的?政处罚权第?,相对集中的?政处罚权应是多头执法、职责交叉、执法扰民问题?较突出,严重影响执法效率和政府形象的领域,?且也主要是针对?上的、处罚简单易?的、技术含量不?的、易反复的?为。
域,?且也主要是针对?上的、处罚简单易?的、技术含量不?的、易反复的?为。第?,对违法?为的认定较为直观,如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等,?般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鉴定就能认定,由综合?政执法机构独?可以完成的?政处罚权。第三,是基层?常管理需要,与群众?活?产密切联系、?作量的??点多(即看得到、管得着、管得好)的?政处罚职能。如市政设施管理、城市绿化、城市供?管理、燃?管理等??。四、需要进?步研究的问题基层综合执法是?项复杂的系统?程,许多问题需要进?步深?研究,例如基层综合执法与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的关系,经济发展?平不同,对综合执法的要求不同,同时对综合执法的技术?撑条件也不同。?如超?城市?个城区建社综合执法平台能够投?上亿元,??发达地区的地级市平台建设可能拿出?千万都?较困难。?如,综合执法改?与基层承接能?的关系,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差异,不能全国??切。另外,需要对领域内综合执法改?与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改?不同改?模式的实际效果进?实证的?较研究,这个需要数据的积累和?段时期的观察。ID:gh_58d028fbea71点是?种品格,赞是?种?励.......
篇三:乡镇综合执法存在困难和问题
关于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六篇】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1最近,我会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调查组,对全市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会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乡镇街道工会自身建设情况
1、机构状况。
目前,全市7个乡镇4个街道全部建立了工会联合会。基层工会组织312个,形成了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工会委员会,10人以下企业工会分会挂靠村居联合工会的三级管理网络。
2、队伍状况。
全市11个乡镇(街道)工会,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了工会主席。共有专、兼职工会工作人员24人。全市范围内以各乡镇(街道)为依托,聘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79人。
3、会员状况。全市乡镇(街道)共有职工6.3万人,其中农民工2.03万人。
(二)关于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乡镇(街道)工会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工会组建。全面推进党建带工建工作,仅去年,共组建基层工会86个(涵盖法人单位及10人以下),发展会员5000多人,发展农民工
会员1716人。二是抓规范建设。以创六好乡镇(街道)工会为契机,实行边建会、边规范,对各乡镇(街道)基层工会的标牌、制度等内容,全部统一规范,上墙公示,广泛开展了工会的规范化建设。三是抓职工维权。一方面,狠抓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的签订工作。接受问卷调查的9个乡镇街道工会,有5.1万名职工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涵盖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达85%。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侵权个案的职工权益维护工作,20__&20__年,12个乡镇街道工会共进行个案维权162起。四是抓项目帮扶。近年来,共向1612名困难职工送慰问金43.7万元,大米20多万斤,油2万多桶,被服3万多件。五是抓就业创业。各个乡镇根据职工需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大力整合资源,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活动。几年来,共举办招聘会47场次,招聘就业人员16000多人,开办培训班278场次,培训就业职工7000多人,职工素质大大提升。并且大部分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培训中心和招聘中心(站、点)。
(三)关于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经费情况
从调查数据显示:4个街道工会平均每年经费2万多元,7个乡镇工会平均每年经费8000&1万元。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来源主要上级工会下拨经费,同级行政拨款,经费自筹等三部分。工会经费的使用主要有四个部分:
一是宣传教育活动开支;
二是各种文艺活动开支;
三是困难职工帮扶救助;
四是正常办公开支。
创新意识不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会工作的地位逐步提高,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企业产业工人中80、90后成为主体,他们思想活跃,但目前乡镇(街道)工会主席兼职多,有些工会主席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工会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举措不多,创新工作能力不够。
工会经费不足。目前,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工会下拨经费,同级行政投入较少,经费来源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开展各种活动很困难,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进一步健全素质培训机制。继续深化素质培训教育制度,一方面为乡镇(街道)工会干部和工会社会化工作者提供提升素质能力的平台,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形成职工就业能力的岗位培训机制,让更多的职工参与进来。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经费是制约乡镇(街道)工会工作重要的瓶颈问题,希望上级工会采取以奖代投等形式,加大对乡镇(街道)工会的扶持力度。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2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人大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11个建制村,乡镇人大代表54名,其中党员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61%;非党代表21名,占代表总数的39%;妇女代表15人,占代表总数的28%。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察、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年开展1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以引起重视。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在规定的人代会召开后三个月内答复代表。
三、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
3、人大自身建设不够,党委对人大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各级各方面的人大意识,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
一是各级各方面要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要不断树立人大意识,民主政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人大开展好工作。
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
三是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代表培训,代表述职活动的考核制度,促进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人大工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随着全国人大以及上级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较快。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需国家立法加以解决。人大在目前状况下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人大的职权,把人大工作搞好。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3基层执法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___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站交通行政执法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促进依法行政能力,根据___局关于开展规范基层执法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___站于日前进行了全面性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概况与成效
___站直属于___局,其职责是担负全市___公里县、乡、村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站内下设五股一室,其中路政股与路政大队分别担负路政行政许可与路政治超执法两项职责,属交通行政执法职能部门。路政股与路政大队组建于__年__月,现有九个治超执法中队,一个路政外业巡查中队,路政执法人员__人。
(一)路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成立之初,为使我站的路政执法工作有个良好开端,站里多次派执法人员到省公路局、地区公路处及兄弟单位进行培训、学习、观摩,每名执法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并经培训合格,取得交通行政执法资格证后编入执法队伍。
且为了不断提高路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我站建立了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执法岗位相联系的机制,每月组织一次执法人员政治业务培训,每半年进行一次业务考试,年底再综合全面素质进行考核,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一律待岗学习,直到考核合格后方可再次上岗。通过规范和系统的培训,使路政执法人员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了路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
我站自成立路政执法部门之日起,就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每年春融期站里都要举行治超启动动员大会,会上不但要制定全年的治超工作目标,布置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还要与主管路政副站长、路政大队负责人、各执法中队中队长及路政工作人员,层层签订《行政执法工作责任状》,并建立了错案责任追究倒查制度,对产生问题的执法案件实行逐级倒查,按照签订责任状内容实行分级负责制。实行执法责任制近两年的时间,路政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执法部门、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加强,路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执法案卷日趋规范,执法过程中重证据、讲程序已经形成了自觉行动;二是依法行政的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促使各执法人员认真准确地实施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在行政决策、治超处罚、路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中严格
按照行政程序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随意执法等人治因素大为减少,依法行政的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行为
更加规范,从而促进了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2011年以来,我站共形成处罚卷宗___余份,收入罚没款___余万元,未出现一例申诉、复议、诉讼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一)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路政执法人员对自己业务知识了解的多,对外延法规知道的少,执法中遇到问题缺乏正确解决的方法,另外执法人员的文化程度和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执法文书制作,致使文书良莠不齐,给以后在行政复议等法律行为中埋下了隐患。
(二)经费、装备投入不足,制约着路政执法力度。经费是执法工作的前提,装备是执法工作的工具,由于经费和装备的投入不到位,直接影响着法律法规在现实中的贯彻的落实。
(三)交通法制机构不健全,影响了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基层执法工作,就必须依法界定执法职能、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考评机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倒查制度,而这些又离不开交通执法监督的法制机构。法制工作队伍的缺失必然弱化了执法监督力度,降低了执法工作能力和水平,长此以往执法业务的指导工作就逐渐依赖于业务处室,失去了法制工作机构独立监督、指导、整合法制资源的优势。
三、进一步规范基层执法工作的一点建议
(一)应重点解决经费和装备。
(二)一是严把执法人员准入关。对准备到执法岗位的人员进行文化程度、学习专业、执法经验几方面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从事执法工作。二是多渠道为执法人员充电。执法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法治的实施程度,所以要有计划地进行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逐步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和机制进行考核评议,用制度来管理,用机制来调动积极性。
(三)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执法单位法制工作机构作为推行执法责任制的牵头部门,既是执法责任制的落实部门又是执法监督部门,对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负有主要责任。因此,要尽快成立相关法制机构,健全和完善法制工作机构建设,增强专业法制队伍力量,以改变目前交通法制工作机构欠缺、力量薄弱、专业人员缺乏
的状况。
(四)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标准细化,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目前交通法规体系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作出行政许可或者行政处罚时还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相同情形作出不同处理,既影响了执法形象,也容易滋生腐败。我站将严格落实___部
门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方面的指导意见,加强监督检查,减少人为因素,减少和防范执法腐败。
___站
二〇一二年九月一日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4乡镇是我国政府管理五级结构的最末端机构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责。有道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足见乡镇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乡镇管理是以乡镇政府为核心的乡镇组织依法管理乡镇范围内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着力点也在乡镇。乡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县区、一个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乡镇设置现状
统一设党委、政府、人大、人武部、纪检委(监察室)和团委、妇联。一般乡镇内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企业办、计生办等等,同时乡镇设置司法所、派出所、水管所、计生服务所、劳保所、国土所、财政所,和文化站、林业站、农业站等,这些就是传
统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二、现行乡镇管理体制的特征与弊端
乡镇管理属于基层管理的范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综合性
乡镇管理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三)群众性
乡镇作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实质是乡镇管理机关代表人民群众管理乡镇各项事务。要以广大农民和城镇民的愿望和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管理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乡镇管理不但切实反映和维护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正当利益,同时也体现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愿望和
要求。
综上所述,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政权的运作和管理特征集中体现为:
一是执行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政机关的指令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来贯彻执行,并具体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
二是综合性。
乡镇全面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三是直接性。除村民自治组织外,它没有下属行政组织,基本上是直接同农民群众打交道。
四是非完整性。不象县以上领导机关那样功能完备、机构齐
全。
乡镇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转换不到位。一是管理职能越位。管了许多本应由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的事。二是服务功能错位。上级将名目繁多的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有些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与乡镇主要负责人政绩挂钩。乡镇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落实各项指标上,没有足够精力为农民服务。三是社会职能缺位。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由于财力制约,大部分乡镇只能维持工作运转,无力承担公共设施建设,影响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整体水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的职权为七项。但在实际工作中,前乡镇承担的工作内容十分庞杂,可概括为八大类近50项,乡镇工作事无巨细,包罗万象,面广、量大、事杂,将有些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纳入乡镇管理范围,将有些应由农民做的事情由干部来做,成为全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越位、缺位、不到
位的情况较严重,有些应该做的工作没有精力去做,而有些不该做的工作却疲于奔命。
(二)站所设置不合理。站所的设置大而全,而且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乡镇不论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站所设置千篇一律,这种状况增加了财政开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管,又受
乡镇属地管理,乡镇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机配合与协作,形不成人才、资金、设施、技术的优势互补。同时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管理型的干部多,服务型的干部少;万精油式的干部多,掌握专业技能的干部少;生产型的干部多,经营型的干部少,制约着乡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人权事权脱节。突出表现为责权分离,管用脱节。设在乡镇的站所、中心,有的职称评定在县以上部门,年度考核却在乡镇。不少站所驻在乡镇,人财物却垂直管理,形成能看见的管不着,管
得着的看不见。由于乡镇和站所主管部门权责重叠交叉,乡镇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县直部门权大责小或有权无责。《宪法》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但《行政处罚法》等法规没有赋予乡镇政府执法资格疑似乡镇在法律规定方面职权残缺,存在着责任大、权力小和任务多、要素少的现象。如禁止农用车载客、安全生产、农村环保等,乡镇没有执法管理权,但工作还得干,只有违法行政。由于职能的弱化,工作手段和方式只能靠单一的教育和说服,而现在利益多元化的状况下这种手段是越来越不被认可,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管理。
在对经济发展的协调中,最常见的是作为为企业发展征地的主体嵌入,让群众理解为的负面行动,阻力前所未有,《物权法》
出台更加剧了企业征地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对立,单有的说服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并且容易让乡镇政府卷入具体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质疑,甚至卷入法律纠纷旋涡,难于在对经济的发展支持与老百姓的利益维护中有所作为,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用的信誉危机。
(四)政事、政企不分。财权、物权为在县区业务部门,事权留在乡镇,存在着见到人的管不到人,管到人的见不到人和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的现象,造成乡镇职能虚化,责任增大,自主权缩小。一些站所上划后,大都承担着本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行政职权,难以发挥应有的行政效能。同时,乡镇政府往往包办了企业、事业单位的事;党委政府也很难把党务和政务分开。条块分割,权责分离,乡镇政府很难统筹、协调,不能有效地配置管理要素,进而充分履行职能。另外,有法律地位但没有执法权。
(五)乡镇债务多,负担较沉重。乡镇财政实际上是转移支付财政,自身没有财政能力,收钱无门,挣钱无路,要钱无缘,要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在苦恼。由于债务较多,负担较沉重,偿还难度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乡镇的正常管理工作。同时,乡镇偿还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县区财政加大转移支付额度。并且为了发展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旧债尚未还清,又累欠新债,有的乡镇不得已向社会集资,向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花钱去路多,收钱来路少,乡镇领导穷于应对,甚至无可奈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服务活动和事业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能归咎于哪级组织、哪个领导,其成因是复杂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经过20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农村管理体制、管理对象、管理任务、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条件的原因,又有自然条件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又有资金等管理要素匮乏的原因;既有乡镇自身工作的原因,又有上级组织的原因。这也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并逐步进行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乡镇管理必须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5目前执法中队的主要职责是控违打违、整治占道经营、乱倒建筑垃圾和解决群众投诉问题。根据相关调研要求,执法中队组成了以__人为一组的调研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实地调查了解某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执法工作的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执法管理范围。某镇位于__地区,辖区总面积__平方
公里,海岸线长__公里。下辖__个村委会(其中,__个社区、__个村委会),__个自然村,人口__万人。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某镇综合执法大队为预算管理事业编制__人,实有人员__人,协管人__人,暂无内设机构。
二、在控违打违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一)村民建房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建房的相关法律手续。许多当地百姓在建的自建房和建筑没有报建手续。在某镇的中心大道两侧100米内,甚至有些村民在规划红线内违法建房。
(二)__村内可能存在非法转让土地。
(三)村村民占用海岸线建房。
(四)__村沿道路两旁违法搭棚问题。
(五)执法中队的执法人员不了解某镇的规划红线图,对某镇的红线范围只有大概的了解。没有清晰的明确过某镇的规划红线范围。
三、某镇的占道经营问题十分突出
(一)__小区门口小摊贩乱占用人行道摆摊卖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是由于__小区离正规菜市场有2.5公里,去菜市场的公交车时间不定,车辆很少,该小区的居民大多是从内陆过来过冬的老人,难以步行远路买菜,再加上某镇的老市场被拆除,有些原来的菜农没有获得新菜市场的摊位,就在__小区的人行道上占用人行道摆摊经营,维持生计,该小区的有些居民为图方便也很喜欢在门口的小摊上买菜。但是乱占道经营,造成了该地区垃圾乱扔、道路拥堵、气味难闻、环境污染、菜品质量难于把控、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在执法的过程中__小区居民情绪激烈,阻碍执法人员扣押小摊贩的物品,甚至赖在执法车辆上不肯下来,严重阻碍执法工作的进行,使得__小区小摊贩占道经营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二)__大道每天早上5:30就有菜农开始违法占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批发各种蔬菜和水果,垃圾随便乱扔,造成交通拥堵,__大道的店家乱占用电动车位洗菜,乱倒脏水,街道的环境卫生变得十分脏乱差。
(三)新菜市场附近流动商贩存在严重的占道经营问题(占道经营者多为菜农和果农),严重阻碍交通,人车难行,使得环境卫生变得十分脏、乱、差,每次市里的一创两建检查都没有过关。
(四)临时菜市场入驻菜农很少,原因是一是有些菜农跑到__大道上违法占道经营,二是存在一人霸占多个摊位,三是临时菜市场前面有一面墙挡住,黄金摊位少,四是没有划定停车位。
(五)__街的许多店家占用人行道违规搭棚占道经营,商业街和小吃街的街道本来就窄,三轮车乱停乱放,使得交通拥堵,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六)某镇的各个街道都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
四、民众投诉的问题
(一)__小区路段,有环卫工人为图方便,将垃圾扫进下水道,有堵住下水道的隐患。
(二)从__小区到镇政府的路上,下水道的井盖经常被偷,存在安全隐患。
(三)菜市场附近经常有人乱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臭味熏天,严重污染环境。
(四)建筑工地没有挡尘处理,某镇公路上运沙运石车辆不采取密封措施防止物料泄漏、遗撒,使得道路上尘土飞扬,影响市容。
五、执法设备不足
目前执法中队共有__人,只有两个执法仪、两部执法皮卡车、执法电动车3辆,执法设备严重不足,执法服装协管人员目前只有冬装。
六、在队伍建设方面
执法中队的协管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执法语言不规范,驾驶执法车辆乱闯红灯,在违法占道经营的小摊上买东西,影响执法人员的形象,难以树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执法人员形象,执法行为难以令人信服。
七、城市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某镇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制度建设更是薄弱,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目前执法中队没有相关部门管理制度,协管人员的管理还无相关制度规范。从近年来的综合行政执法实践看,一些机关和领导对城市管理重视还不够,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较大程度存在,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片面认识。有的认为行政执法可以代替城市管理;有的甚至对行政执法抱有过高的期望,忽视城市管理的主导因素,致使有的管理部门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都推给行政执法部门。还有存在部门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问题。同时,由于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原因,一些群众对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认知、理解、支持和参与程度不高,民众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八、对策
(一)针对控违打违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是可以印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成小册子,分发给居委会和村委会,进行相关的法律宣传。二是利用村委会的广播进行法律宣传。三是执法人员在当地开展相关的法律解读,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违建事件的发生。四是与国土、规划所协调明确红线,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某镇的规划红线范围,推动打违控违工作的开展。五是针对__村可能存在非法出租土地的事情,建议执法人
员加强对该地区的巡查与村委会沟通交流,了解具体的情况,联动联控违法建筑。
(二)针对违法搭棚、海岸线200米内违法建筑、红线范围内的违章建筑等问题。一是加强机动车队进行巡查,争取早发现早制止。二是建议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执法,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拆除。三是在执法的过程中,首先进行温馨提示或批评教育,若当事人不听从劝告或虽听从劝告但第二次仍违章的,即对其予以严肃警告,如果当事人还不听从劝告继续对抗或虽听从劝告但第三次又违章的,则依法严格处罚。执法过程中对教育、警告、处罚的过程均详细记录在案,做到实施处罚有理有据,提升执法形象。
(三)针对__小区附近占道经营问题,可以与公交车管理部门协商适当的增加公交车辆和班次,解决小区居民出行问题,对于小摊贩首先进行劝告,责令改正,如有拒不改正的,执意违法占道经营,按照(__省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章城市容貌管理第十九条)相关的法律程序采取强制措施,扣押违法行为人的物品,并进行相应的罚款。
(四)关于__大道、新菜市场占道经营和临时菜市场入驻菜农少的问题,一是建议将临时菜市场前面的墙进行拆除,增加黄金摊位,在摊位上画上分割线,按位经营,引导__大道和新菜市场占道经营的菜农入室经营并要求摊主处理好摊位垃圾,解决交
通拥堵环境脏乱差问题。二是在临时菜市场的入口处设置告示牌,方便百姓进出买菜,并划设停车区域,方便菜农运送物品。如若再进行劝告引导入室经营后,还有流动商贩执意违法占道经营,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采取强制措施,扣押违法行为人的物品,并进行相应的罚款。三是全面开展城市共建共管活动,积极发动广大商家、单位和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工作,通过签订《某镇城市共建共管协议书》,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解决店铺门前环境卫生问题。
(五)关于__街的店家违规搭棚占道经营的问题。首先对商户进行劝告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宣传,如若执意违法占用人行道违规搭棚占道经营,建议联合有关部门,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采取措施进行强制拆除。建议在商业街及小吃街划设停车位,引导三轮车辆整齐停放,解决交通问题。
(六)关于民众投诉的问题,一是建议加强对__路__小区路段的巡查,如若发现环卫工人有将垃圾扫进下水道的情况,立即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罚款。二是加强从__路__小区到镇政府的路段的巡查,如发现有人非法偷取下水道的井盖,立即制止,并将其移送相关部门。三是建议与建筑工地的负责人进行协商,在建筑工地上设置硬质围挡有效防尘,洒水车分时洒水有效降尘。某镇公路上运
沙运石车辆不采取密封措施防止物料泄漏、遗撒,一经发现,责令改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罚款,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
(七)关于执法设备不足的问题。建议按照现有的人员情况,再增加执法设备,订制夏装,方便执法工作,便于保存执法证据,规范执法工作程序。
(八)关于建立队员奖惩制度。建议建立科学严明的奖惩机制,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激励奖惩评价机制,形成有岗、有责、有流程、有监督、有奖惩的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以激励队员积极性。同时要设立监察督查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规定程序,不能流于形式,做到奖罚分明。
某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将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的从严治队方针,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纪律强和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群策群力,开拓进取,为开创和谐、美丽、宜居和幸福城市新面貌而奋斗。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6基层执法调研报告
(一)扩大基层审批服务执法权限。结合乡镇承接能力实际,省委赋予乡镇行政权力事项56条(见附件),乡镇要承接好赋权事项,承接赋权事项一般不低于70%.乡镇要明确赋权后的权力运
行程序、规则,并分别制定权责清单。乡镇确因工作需要承担清单以外权力事项的,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委托办理。乡镇为行政权力实施主体,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乡镇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明确工作标准和流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确保赋权接得住、用得好。
(二)统筹使用编制。县委、政府可根据不同乡镇特点,综合考虑乡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区域面积、承担重点工作任务等因素,在所辖各乡镇间统筹调剂使用人员编制,盘活编制资源。原则上可以跨层级调剂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原派驻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后,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整建制下放至乡镇。创新乡镇编制管理,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根据基层对人才的需求,按编制员额及时补充人员。制定乡镇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购买服务,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
(三)工作职能职责。1.农村牧区综合执法局职能职责。农村牧区综合执法局依据县政府的委托授权,负责农村牧区的综合执法管理,并行使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主要工作包括禁垦禁牧、林木管护、十个全覆盖各项工程后续管护、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和土地、规划、建设管理等,重点打击滥垦滥牧、偷猎盗
采、损毁树木、乱倒垃圾等行为。(1)宣传农村牧区综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2)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负责全县境内草原监测、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对擅自圈占、开垦、破坏草原以及违反禁牧规定,随意放牧、偷牧等行为进行管理和查处。(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负责全县各乡镇场规划区内城乡建设工作的巡查;对农牧民擅自圈占土地、未批先建、私搭乱建、批小建大等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和查处。(4)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无合法土地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建设,无采矿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开采的行为进行查处。(5)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县内发生的乱砍盗伐、毁林放牧、捕杀野生动物等行为进行管理和查处。负责对县内发生的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刑事、治安、林业行政案件的侦破。(6)依据相关律法规,对全县范围内水资源管理、水域及水利工程管理、河道堤防管理、水文和防汛设施保护进行检查监督。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行政案件。(7)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乱倒垃圾,影响村容村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管理查处。(8)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公路路政管理的行为进行查处,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监管,监督检查道路客运运输、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质量和行为,查处违章行为。(9)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农用车辆证照不全、不按规定年检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农用机械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秩序和道路安全行为进行查处。(10)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对无照经营、商标侵犯、摆摊占道、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11)负责农村综合执法管理中产生的争议、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等方面的工作。(12)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四)乡镇场综合执法大队职能职责。在本辖区内对草原管理、森林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行使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负责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协助农村牧区综合执法局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完成乡镇(场)党委、政府和县农村牧区综合执法局交办的其它事项。
农村牧区综合执法巡查信息员职能职责。开展日常巡查,发现、制止、上报本嘎查村内涉及草原管理、森林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违法行为;协助乡镇(场)综合执法大队做好违法行为的调查等关工作。完成嘎查村(分场)党支部、村委会和乡镇(场)综合执法大队交办的其它事项。
(五)城市综合执法局职能职责。城市综合执法局依据县政府的委托授权,负责___镇区的综合执法管理,并行使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主要工作包括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镇规划实施管理等,重点打击私搭乱建、摆摊占道、乱贴广告、乱倒垃圾、乱遛宠物狗等行为。
(六)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管护工作,保障安全高效运行;加强城镇道路管理,严格控制道路开挖或占用道路行为;加强城镇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和管护。
(七)提高城镇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水平,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物、河湖水系等环境管理,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严控噪声扰民、施工扬尘和渣土运输抛洒;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厉打击摆摊占道、乱贴广告、乱倒垃圾、乱遛宠物狗行为,提高城区卫生水平。
整顿机动车交通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城镇出租客运市场管理,加强静态交通秩序管理,综合治理非法占道停车及非法挪用、占用停车设施,规范城区停车秩序。
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协助有关部门保持水、电、气、热、交通、网络等城镇生命线系统畅通;协助有关部门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城镇管理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应急预案动态调整管理制度,经常性开展疏散转移、自救互救综合演练。
严格监督城镇建设规划实施,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先导性,确保规划落准落细落实,实现城镇有序建设,对违法、违
章建设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八)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管辖范围。农村牧区综合执法局的管辖范围:县域内各建制镇(苏木、场)和各嘎查村(分场)、自然屯,各自然保护区及国有林场。城市综合执法局的管辖范围:___镇主城区,东至304国道(含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杜绝粗暴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确保执法公信力。
改进执法方式。城乡综合执法人员要严格履行执法程序,依法规范行使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灵活运用不同执法方式,对情节较轻或危害后果能够及时消除的,应当多做说服沟通工作,加强教育、告诫、引导。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外部监督机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行政复议渠道,城乡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要主动接受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城乡管理部门内部流程控制,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纠错问责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违规人为干预,防止和克服各种保护主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综合执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按照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切实履行领导责任,研究重大问题,抓好工作落实。乡镇场要落实主体责任,街道要主动配合,各执法部门要全力支持两个综合执法局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综合保障。将城乡综合执法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经费、装备、技术等方面保障,强化执法执勤用车和执法装备配备。
(三)健全考核制度。将城乡综合执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推广绩效管理制度。
篇四:乡镇综合执法存在困难和问题
乡镇综合执法队工作情况汇报
XX镇综合执法队成立以来,通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推进城管工作的开展,圆满完成了上
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积累经验,改进工作,发扬成绩,查找不足,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更好地开展和促进工作,现将今年以来工
作小结如下:
一、综合执法情况
经统计,今年以来我们执法
X次,拆除违法搭建
xm勹
拆除手脚架
Xm2,
填基地案件
X宗,割钢筋
X宗,拆除顶木
X宗,控违面积达
X多平方公里。
二、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加强人员管理,提升执法水平。一是抓队伍建设,发挥核心作用。二是抓业务提高,强化依法行政。开展全员法制培训,以适应目前执法程序更严、执法标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三是抓日常管理,规范执法行为。针对日常执法中存在漏洞的问题,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完善了管理制度;
及时调整了任务分工,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各项制度的落实,使队伍各项工作
更加正规化。
(二)、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占道经营。本着切实改善辖区
经营秩序为目的,采取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特别在加强日常
管理方面,开展巡回执法,以教育说服为手段劝纠违规违章经营行为。
为加强镇容环境宣传工作。组织人员上街下村,以宣传车、发放资料
等方式加强宣传,发动群众自觉遵守爱护环境。
(三)、高压打击,继续控制违建“零“增长。据统计:拆除违法搭建X而,拆除手脚架
X旷,填基地案件
X宗,控违面积达
X多平方公里。给违法建筑的不法分子以严厉打击,彻底消除违法建筑
的滋生上壤。执法队全体队员依法对违法建设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
底、教育动员。整治主要采取依法强拆和自行拆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是严格执法程序。对违法建筑逐户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建设行为
通知书》《关千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通知》等法律文书。二是坚持
两手抓。为加快拆除工作进度,减少强拆户数。一手抓强制拆除,另一手继续抓政策法律宣传和对违建户的思想教育工作,动员违建户自拆,巩固教育动员效果,扩大的自拆范围。三是多措并举,选点拆除。
事前制定拆除方案。首先实施司法强制拆除,思想教育动员工作,力
争大多数违建户自拆。四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拆除违法建设工
作开展之初,执法队就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拟定
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有效地推进了重点
工程建设。
(四)、加强对辖区区域内工地管理。为了确保环境秩序良好,执法队对辖区几个大型施工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施工扬尘问题各单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拆迁工地建筑垃圾必须及时清运,无
法及时清运的要进行覆盖;三是工地土方外运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运
输车辆;四是施工单位在未取得开工证的情况下坚决不允许施工;五
是夜间施工,必须办理夜间施工审批手续并做好周边居民的工作。在
检查工地的同时,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对辆运输土方车辆不符合要求
的问题进行了查处。
(五)、对辖区内广告进行治理。
进一步加大对户外广告的管理力度,努力提升我区户外广告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强户外广告设置审批,进一步提高户外广告准设标准和档次,严格开展户外广告审批工作,二是加强广告资源市场化运作。三是加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组织力量对辖区主要路段进行户外广告、店招店牌及存在安全隐患的竖式灯箱开展集中清理整治。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l.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须加强队员的培训学习;
2.镇容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违章有回潮现象,须加大整治力度;
3规划管理也存在力度
不强,对违章监察不够及时;
4.设备装备陈旧,人少车少,制约城监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宣传及工作信息反馈薄弱,需要加大力度。建议:
l加
派人手,添置执法车辆,进一步健全岗位责任制;
2加强规划监察管理力度,及时有效地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积极组织人员投入城区重点建设工程
工作;
3进
一步加强镇容管理,落实好“门前三包”
工作,美化镇容环境;
4加强宣传及工作信息反馈交流,组织执法队骨千外出学习取经;
5认真做好上级交办的各项即时性工
作。成绩来自千行动,执法队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开拓进取,认真完成全年
各项工作任务,为开创城镇管理工作新局面而奋斗。
篇五:乡镇综合执法存在困难和问题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并接受有关县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逐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四川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抓住党政机构改革以及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契机,在优化乡镇职能配置时统筹考虑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整合基层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强化乡镇对行政执法的统一指挥协调,积极稳妥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基本结束、“后半篇”文章接续启动的关键阶段,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课题组深入基层开展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专题调研,进一步总结经验、检视问题、完善政策、谋划后续工作。
一
调研基本情况
省委编办牵头组织省委政法委、教育厅、民政厅、司法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等13个部门(单位),先后赴三台县、江油市、绵阳市安州区、广汉市、泸县、叙永县、夹江县、南部县等8个县(市、区),采取座谈交流、案例剖析、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全覆盖调研了所辖全部163个乡镇(含5个民族乡)和8个县级综合行政执法局,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各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进度和基本情况,初步谋划了推进改革的工作思路,为研究制定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相关配套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主要做法与成效
整体来看,调研的8个县(市、区)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部署要求,除泸县已于2016年完成两项改革此次没有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外,其他7个县(市、区)所辖乡镇从255个撤并整合为144个;乡镇平均面积从50平方千米增加到87平方千米,平均户籍人口从2.2万人增加到3.8万人,5万人和10万人以上的乡镇分别增加28个和2个;乡镇平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各增加13个和16个,分别达到40个和32个。以此为基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顺利起步,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两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能职责方面
梳理乡镇执法权责,执法定位日益明晰。改革前,绝大部分乡镇未系统梳理过自身具体行使的各类执法事项清单,对自身执法职责定位的认识较为模糊,同时与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权责边界不明,普遍存在权责不对等、不一致等情况。改革后,部分市县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梳理乡镇法定执法事项,经初步汇总统计,涉及行政许可7项、行政处罚7项、行政强制4项、行政确认6项、行政裁决2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检查13项、行政奖励21项、其他行政权力57项,共计119项行政执法权。此外,部分乡镇承担了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的安全生产、城乡建设等领域执法事项,大部分乡镇还承担日常监管、制止违法行为、上报违法线索、协助执法实施、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协助执法的相关事务。乡镇“自主执法+委托执法+协助执法”三个板块职责定位逐步明晰。
(二)组织架构方面
着眼打通“最后一公里”,执法阵地基本建立。改革前,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设置专门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针对行政违法行为,乡镇政府只能“干瞪眼”,看得见、想管住、没抓手。在党政机构改革中,按照“四个统一”设置的要求,乡镇均统一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或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巡查、协助调查取证、执法衔接等基础性工作,大多配备编制3~5个。部分经济发达乡镇还探索成立了综合执法队,配备编制10个左右,具体承担城乡建设、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行业领域的行政执法职责。乡镇普遍反映,现在有了专门的综合执法机构,对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逐步显现,实现乡镇良序善治只是时间问题。
(三)资源整合方面
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执法力量逐步聚合。改革前,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派驻机构多且同时承担管理和执法职责,有的机构只有1~2人,特别是实行片区派驻的执法力量更是捉襟见肘,执法缺位、失位和执法不及时等情况时有发生。改革后,各县(市、区)积极研究优化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畜牧兽医等行业领域派驻机构的布局设置和力量整合,逐步实现编制资源集聚和执法监管聚焦。夹江县在7个乡镇均设置行政执法中队(市容环境所),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应急管理5支队伍实行片区执法,并加强派驻力量。泸县、叙永县等地均将农机、农技、水利、村镇建设等站所的编制和人员下沉到乡镇实行属地管理。
(四)运行机制方面
推进统筹协调管理,执法形式趋于综合。改革前,乡镇执法主要依赖派驻机构和县级相关部门,但各领域执法相对独立,各自为政,一定程度上存在“九龙治水”现象。改革后,各地
积极探索建立派驻机构纳入乡镇统一指挥协调的工作机制。在工作统筹上,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派驻机构既条块结合又分工协作。泸县云龙镇在各派驻机构具体负责小范围综合执法的基础上,由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牵头开展每周一次针对性专项执法和每月一次多方联动执法。在管理运行上,乡镇对派驻机构的管理模式正从“县派、县管、共用”模式向“县派、共管、共用”“镇属、镇管、镇用”模式转变。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市还研究出台《“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县乡责任范围和联动机制,逐步强化乡镇对执法工作的统筹力度,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由单一、多头走向综合。
三
存在的问题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对传统行政执法监管模式的重大变革,不仅涉及机构整合、职能划转、机制创新,更涉及人员编制调整、工作流程再造、执法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在现阶段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亟须不断深化与现有基层管理模式和治理方式的重新适应和相互磨合。随着调研、分析、研判的深入,课题组发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较多、面对的矛盾较大、改革的任务较重。
(一)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
1.部分地方对综合行政执法缺乏主动思考
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深入思考、不断探索。调研发现,有的地方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派驻机构对推进改革缺乏信心。个别乡镇反映,部分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驻机构仍然按照过去的固有模式开展执法工作,支持并参与改革的意愿不高,没有真正树立“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理念。
2.部分乡镇对改革方向把握不准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涉及多项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和有效执行,符合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逐步走向多元化的整体趋势。调研发现,绝大部分乡镇基于推进乡村善治、优化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希望尽快下放或委托行政权力,特别是希望尽快获得国土规划、村镇建设、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处罚及其相应的行政强制权。但有的乡镇表示,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最终方向把握不准,不知道该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存在观望心态和畏难情绪,甚至担心因执法资格缺失和执法方法不当引起群众上访、行政诉讼等问题。
3.部分地方对法治宣传缺乏有效手段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行政执法的相对人,提升其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有助于为行政执
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助力基层治理实现法治化。调研发现,各乡镇都依托“12·4”宪法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但未做到日常化、常态化。在人口流动较大的乡镇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场所,均设有法律知识宣传栏,但张贴的大多是旅游景点提示、停水停电通知或安全防范贴士等内容,法治宣传难以适应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乡镇干部普遍反映,目前的普法工作仍是由派驻乡镇的司法所承担,但派驻司法所一般只有1~3名工作人员,既要承担乡镇范围内的司法行政工作,又要指导和参与普法工作,往往精力有限、难以应付。
(二)制度供给还不够完善
1.乡镇执法主体法律地位尚待明确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一项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探索性实践,需要顶层设计和法治支持。目前,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主要法律依据是《行政处罚法》第16条和《行政强制法》第17条,但这两个条文主要针对早期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同时,现行《行政处罚法》第20条明确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特别是目前授予乡镇行政执法权的合法性在行政法理论和实践中尚有争议,还应通过相应的立法或赋权来保障乡镇执法机构、职权及其运行的合法性。
2.乡镇权责清单动态管理相对滞后
乡镇政府作为中国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本应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有限职责,但实际上承担着属地管理的无限责任。调研中发现,虽然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乡镇具备自主行使或可委托行使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事项约119项,但大部分乡镇底账不清,未建立权责清单和属地责任清单,乡镇与县级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尚未完全厘清,有些本应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承担的行政事务,全部以属地管理为由,委托或下放到乡镇,由乡镇承担无限的属地管理责任,加重了基层负担。
3.乡镇执法资格持证比例有待提高
执法证件是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凭证和标志,代表的是对执法人员身份的有效认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不仅能增强执法人员自身的职业归属感,也有利于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乡镇执法人员普遍不足、文化层次总体不高,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凤毛麟角”,更为突出的是执法资格持证比例明显偏低,不少乡镇持证上岗的执法人员仅占30%左右。同时,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规范的执法培训,执法人员在处理
一些复杂的行政执法案件时,对事实认定、法律与程序适用、自由裁量权等方面的问题,往往把握不准,严重影响执法效果。
(三)协同机制还不够健全
1.乡镇执法工作缺乏有效监督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调研发现,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普遍面临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一方面,乡镇行政执法缺乏程序制约,执法部门在处理案件时,除少数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实行“查处分离”制度外,多数乡镇行政执法的同一个办案人员既负责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又负责提出或作出案件的处罚决定,缺乏必要的合法性与适当性审查。另一方面,乡镇在行使现行法定行政权力过程中,一般都是突击式推进违建拆除、秸秆禁烧等阶段性重点工作,难以受到刚性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的有效约束。
2.乡镇统筹协调能力有待提升
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一项执法体系优化、执法流程再造、执法监督融合的制度创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需要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的相互配合。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乡镇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建立,但县乡两个层级执法协作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有的乡镇表示,不管是乡镇向县级行业主管部门争取执法支持,还是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向乡镇加强业务指导,大多靠动用个人感情去强化工作联系。虽然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了“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协调配合机制,但部分乡镇的统筹力度不大,更多只能请求协助执法,统一指挥协调功能发挥不充分。
3.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建设滞后
随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行政执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执法需要,综合行政执法正向智慧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目前,城市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大都设有监管和举报投诉系统,公安、综治部门还建设了覆盖城乡的可视监测系统,如平安城市“天网工程”、治安防控“雪亮工程”等,但这些系统暂未实现互联互通,既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集成效应的发挥,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信息孤岛”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乡镇干部坦言,如果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技术支撑单位的协调,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基础保障还不够有力
1.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履职能力有待提升
从全省面上情况来看,各乡镇均统一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大部分乡镇还加挂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办公室等牌子,明确其负责行使依法下放、委托或授权的执法权力,统一指挥和协调行业主管部门派驻站所的执法资源,开展乡镇范围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但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更多只是承担了部分“综合”“协调”职能,“执法”职能体现不够充分和明显,乡镇执法职责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叠加,“物理融合”尚在起步阶段,“化学反应”更是任重而道远。
2.乡镇推进综合执法的基础较差
乡镇普遍反映,乡镇执法人员成长慢、流动快,且大多不具备从事执法的能力素质,与综合执法的本质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调研发现,受执法知识培训不足、乡土社会人情关系复杂等因素影响,本应使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有时存在用简易程序处理的现象,既达不到威慑作用,又浪费执法资源。有乡镇干部表示,偏远地区违规占用耕地建房的问题时有发生,但大多因“熟人社会”鲜有举报,很难及时开展执法查处工作,若发现处理不及时,后期执法难度很大,变相增加了执法成本。
3.综合执法物资保障力度不够
乡镇普遍反映,现阶段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物资保障缺口较大,普遍缺乏专业力量、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特别是绝大多数乡镇未安排专项综合行政执法经费预算,无专门的综合行政执法车辆以及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设备,无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无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档案范本,有的执法人员使用随身手机进行录音录像,不利于综合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证据链保全。
四
对策与建议
综观国内先行先试地区的做法,在乡镇层面推行综合行政执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依法授权乡镇在授权范围内以乡镇名义独立行使行政执法权。二是依法委托乡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执法权。三是将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派驻机构行政执法行为延伸到乡镇开展执法工作。上述三种模式基本上都能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预期目标,但各有侧重、各有利弊。
在统筹分析并充分尊重县乡意愿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要坚持“稳妥有序、审慎推进、综合施策”原则,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依法赋权与有效承接相结合、体系重构与流程再造相结合,基本理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全面厘清法定行政执法事项,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到2021年底,乡镇行政执法统一指
挥协调机制更加健全,下放的行政执法事项逐步承接,行政执法保障机制趋于完善;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以乡镇自主开展行政执法为主、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社会各界加强执法监督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实现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乡镇延伸和下沉,推动形成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四川模式。
(一)夯实乡镇执法组织架构
1.依法赋予乡镇执法权限
在全面梳理并明确乡镇依法承担的119项法定权力事项的基础上,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建议由省政府统一制定出台赋予乡镇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权限赋予乡镇,依法明确乡镇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各地要根据乡镇功能定位、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等因素,研究细化承接方案,确保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职责准入制度,乡镇或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在听取乡镇意见的基础上,报请县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委托乡镇行使相应行政执法事项。鼓励各地探索将乡镇依法承接并行使行政执法事项有关情况,纳入县级党委政府对乡镇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考核。
2.优化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
做实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选优配强工作力量,具体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度制定、监督考核等工作;集中行使乡镇法定的行政执法事项以及依法承接的赋权行政执法事项,以乡镇人民政府名义开展行政执法工作;集中行使县级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行政执法事项,以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名义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探索试点相关派驻机构与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集中办公,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整合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派驻机构和队伍开展行政执法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乡镇探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3.明晰县乡执法职责边界
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原则,在省级权责清单管理机构统一制定出台指导清单的基础上,各市州要指导县(市、区)制定乡镇权责清单、属地事项责任清单,确保“两张清单”规范统一,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各县(市、区)要指导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落实行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监管,依法履行政策制定、审查审批、业务指导、事后监管等职责;督促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乡镇做好相关执法事项行使所涉的检验、检测、鉴定、认定等技术支撑工作。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权力。
(二)健全乡镇执法工作机制
1.完善统一指挥协调机制
建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加快健全完善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派驻机构纳入乡镇统一指挥协调的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进一步强化乡镇对派驻机构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管理;派驻机构人员接受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的双重领导,以乡镇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主,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人任免应当书面征求所在乡镇或所服务乡镇的意见。
2.强化执法协作配合机制
理顺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关系,加强审批服务、行业管理、监督执法的信息共享。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发现属于乡镇执法范围的违法事项,应及时告知或者移送乡镇办理,乡镇办结后应将处理结果实时告知相关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对于违法行为频发的领域和环节,乡镇应及时将相关数据和情况报送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分析研究并找出症结所在,变管理控制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乡镇与相关行业部门对违法案件处理发生争议时,由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3.落实执法配套保障机制
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职级晋升、干部交流、工资待遇、岗位补贴、社会保障等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执法人员和派驻机构负责人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和推荐。加强组织领导,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人可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分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综合行政执法资格。加强执法经费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完善公安司法保障,公安机关要大力支持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活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要及时受理、审理涉及综合行政执法的案件。
(三)强化综合行政执法基础保障
1.加强执法人员持证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培训”的原则,定期对乡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多领域、常态化执法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依托四川省行政执法资格管理系统,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培训”新模式,推动执法资格集中统一计算机考试常态化,实现执法人员资格申领培训管理信息化。未来3年,进一步增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频次,并将综合行政执法证件发放范围延伸到乡镇。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不得授予行政执法资格,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逐步实施执法
证件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执法人员领证需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准入机制,探索建立执法证件“红黄绿卡”管理的退出机制。
2.严格规范执法监管行为
强化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统一执法流程、文书、用语、案件编号、法制审核事项等标准,待国家统一的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识标志出台后,统一执法人员着装及标志。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执法检查,逐步推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质效考评制度,落实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开发建设全省统一的“智慧执法”平台,并与“全国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有效整合,逐步构建信息引导、数据支撑、智能研判的监督工作格局。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全过程的监督,促进乡镇依法履职尽责、规范执法行为。
3.积极构建共建共享平台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行政许可、日常监管、行政处罚等信息实时流转、实时抄告、实时监控、实时留痕。将综合行政执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统筹谋划和实施,实现基层执法与社会管理有效衔接、良性互动。把综合行政执法与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结合起来,推动法治与德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全文完-
篇六:乡镇综合执法存在困难和问题
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与探讨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各地进行了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围绕乡镇综合执法改革问题,首先阐明了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着重从完善法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理顺体制机制、建立监督问责机制、汇聚社会力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综合执法;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监督问责;队伍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各地进行了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执法力量配置得到优化,重复执法、暴力执法、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的解决取得显著成效。但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切实提高乡镇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值得探讨。
一、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意义
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1、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通过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提升乡镇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历史一再证明:乡村治理是否成功关系着国家政权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进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赋予乡镇更大的管理权限,扩大乡镇政府的自主权,整合执法队伍,执法力量下沉,从而有效提高乡村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进而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2、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后,乡村振兴成为“三农”
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通过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完善乡镇行政执法体制,科学执法,公正执法,提升执法的质量和效率,为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不断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高标准的要求,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治理有效目标。
3、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农村基层是依法治国的薄弱环节。通过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一方面可以解决执法难问题,更好地促进法律的实施;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深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补齐乡村法治建设短板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4、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一是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必将增强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二是可以优化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职责,整合执法力量,破解相互扯皮、执法力量薄弱困境,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得到充分保障。三是能够理顺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能够快速及时兑现。
二、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明显不足,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如下:
1、法规制度不完善,执法缺乏法律依据。乡镇综合执法缺少专门的法律依据,现有的法律依据散落于法律地位低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相关条文中,不系统、不完整、不全面。如: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乡镇综合执法名不正言不顺,容易引发系列社会问题;没有赋予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相应的执法权力,其执法权力与乡镇社会治理需求不匹配,小马拉大车,陷入执法两难境地。
2、执法力量薄弱,综合执法能力不强。一是多数乡镇
在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乡村开展执法工作时,人员、编制、装备、经费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综合执法的实际需要。二是部分乡镇执法人员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足,导致选择性执法、钓鱼执法、人情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乡镇综合执法队伍普遍缺乏法律专业人才且流动性较大。
3、执法机制不合理,执法体制不顺畅。一是执法主体不明,导致乡镇综合执法权责不一,权限界定不清。二是乡镇综合执法机构承接上级下放的执法权力不畅,表现为:上级下放的执法权力因超出其执法能力,无法得到执行而被闲置,或因上级下放的执法事项与本地利益相冲突,不去执行被搁置。三是乡镇综合执法体制不顺。如:内部管理体制不协调,上下级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关系没有理顺等。
4、执法监督乏力,问责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
:一是乡镇政府或有关执法部门,没有设立执法监督的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造成监督漏洞。二是监督手段操作性差,监督机制启动和运作难度大,监督软弱、虚置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领导重视不够,对乡镇政绩考核的指标中民主法治建设权重明显不足。
5、忽视社会力量,没有形成综合执法合力。一是部分公众法治意识淡薄,主人翁意识不强,不理解综合执法工作,综合执法者容易被误读为欺凌弱势群体的反派,遭受指责。二是市场化运作模式缺乏,市场购买力度低,制约了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共同治理的积极性。
三、完善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实践中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良策。
(一)完善法规制度,做到综合执法有据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依据不足是目前乡镇综合执法的软肋,因此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执法的法规制度刻不容缓。
1、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执法的法律体系。一是建议国家尽快制定颁布专门规范乡镇综合执法的基本法,明确乡镇综合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力分配的标准、执法程序,部门之间的权限等,破除权责不一、权限不清等困境。二是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基本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为乡镇综合执法提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
2、建立完善乡镇综合执法工作制度。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不断推进乡镇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完善乡镇综合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制度。不具备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的,一律不得行使乡镇综合执法职权;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乡镇综合执法活动。二是完善乡镇综合执法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乡镇综合执法的透明度,以便监督。三是完善乡镇综合执法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执法能力
加强乡镇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乡镇综合执法能力,是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首要条件。
1、选齐配强执法人员,提高乡镇综合执法队伍素质。一是把乡镇素质好、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安排到乡镇综合执法岗位上工作。二是分别从优秀高校毕业生、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综合执法人员。三是注重优化乡镇执法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乡镇综合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2、加强教育培养,提高乡镇综合执法能力。第一,加强对乡镇综合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其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信念,养成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展示乡镇综合执法的良好形象。第二,通过定期培训、经验交流、观摩总结和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综合执法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提高乡镇综合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
3、注重执法装备与科技应用,提高乡镇综合执法效率。一是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具有科技含量的执法装备,如执法记录仪、电子监测设备、快检设备等。二是建设执法检验检测中心,运用科技手段快速、精准执法。
(三)理顺执法体制机制,破除综合执法障碍
执法体制机制不顺,成为乡镇综合执法工作的障碍,建立科学完善的执法体制机制,是乡镇综合执法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
1、赋予乡镇综合执法的主体资格和法律地位。通过立法确认乡镇综合执法的法律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其主体资格缺失的问题,才能保证权责相统一,保证综合行政执法权的合法性和有效行使。
2、科学界定乡镇综合执法的范围。厘清市、县、乡镇之间的执法职责,明确乡镇综合执法权限、界定执法边界,构建属地管理机制,列出乡镇综合执法机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从而避免因职权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相互推诿扯皮,形成执法空白。
3、加强沟通协作,建立综合执法联动机制。这样不仅能破除因行政壁垒所造成的阻力,而且能够形成推动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合力。第一,建立与乡镇政府、上级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第二,建立部门协作执法机制,广泛开展联合执法;第三,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提高乡镇综合执法的权威性。
(四)建立监督问责机制,确保综合执法科学规范
乡镇综合执法必须受到有效监督,否则就会滋生腐败,危害社会,损坏政府形象。
1、建立监督机制。一是制定《乡镇综合执法监督条例》,对监督的内容、措施、程序、处理等环节,进行科学规定,依据此《条例》严格执法监督。二是加强上级主管部门对乡镇综合执法的监督,以免出现同级监督时各方利益之下妥协的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的信访和举报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公众监督。四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自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2、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乡镇综合执法机构和人员进行绩效评价考核。一是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都应公开透明,确保第三方参与,保证考评的公正性;二是考核评价结果应直接关系到执法人员的奖惩、职位升降。
3、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制定《乡镇综合执法责任追究办法》,依据此《办法》,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实际情况,对乡镇综合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给予相应的追责,并对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过错及时进行纠正。
(五)汇聚社会力量,弥补综合执法力量不足
乡镇综合执法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公众、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的作用,汇聚全社会的力量。
1、争取公众理解支持执法工作。一是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微信、抖音、网络和传统媒体,多维度、全方位宣传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消除负面影响,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众对乡镇综合执法的理解和支持。二是通过邀请社会公众协助执法、观摩执法、参加听证会等方式,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乡镇综合执法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2、授与社会组织更多执法权。为了提高乡镇执法效率,可以将有关农林经济、文化服务、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日常监督、检查、制止、指导
等具有服务性质的执法权委托或授权给社会组织行使。这样不仅契合了社会治理多元化的要求,还可以弥补乡镇综合执法能力不足。
注:本文系濉溪县法学会2022年立项课题(2022003);课题主持人:赵成金,男,汉,安徽省濉溪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的教学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张裕领,男,汉,安徽省濉溪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党史党建教学与研究。1
推荐访问:乡镇综合执法存在困难和问题 乡镇 困难 综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