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义务教育发展探究
作者:魏芳
来源:《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09期
【摘
要】
乡村要振兴,教育需先行。提高教育水平对乡村振兴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的下一代栋梁的整体水平,乡村经济才能越来越好,乡村振兴才能持续进行下去,但是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乡村的义务教育和城市的义务教育相比较为落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篇文章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进行探究,探究现如今乡村义务教育的短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义务教育
发展探究
引言:乡村振兴已经是我国现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要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每个地区每个人都不能掉队。我们都知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而且不仅仅是对一整个国家来说是这样的,对于一个地区更是如此,对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来说,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才是长久之计。葛渔城镇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整体全面发展,提出要完善乡村的义务教育制度,减少葛渔城镇中文盲数量,提高全镇人民的素质,以振兴发展。
一、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1.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乡村经济状况相比于城市较差,基础设施也不太完善,在吃穿住行上都不太如城市便利,也是这种原因导致年轻教师不愿意往乡村来,乡村里的只有一些老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还有乡村学校的教学科目少,特别是英语这种学科,更缺少好老师来教,使得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法给在乡村上学的孩子提供现代化的,良好的,全面的教育,这是导致乡村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2.还不能普及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贫困户
乡村的义务教育虽然名义上是义务的,但是书本费等零碎的开支还是存在的,但是由于乡村贫困人口较多,还存在着特困人口,往往贫困人口没有钱来资助孩子上学,这就会导致文盲的产生,还有一些乡村地处偏远,去往村子中的路十分崎岖,这也是阻碍孩子上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乡村人民受教育意识薄弱
居住在乡村中的人家往往是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可能祖辈父辈的都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就使得家庭中没有要受教育的认识,而且乡村中的通讯可能不及时,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很多老一辈的认为只要肯吃苦,肯卖力就可以了,没有让孩子利用知识来生活的意识,甚至认为读书浪费时间,浪费钱,还不如下苦力种地,人们自己的受教育意识不强,是政府没法强制的事情,只有提高全民的受教育的意识,提高受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够把义务教育做好。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义务教育发展探究
1.政府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拨款,提高学校的基本设置建设
乡村中的学校存在着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基础设施差,学习资料落后等问题,这不利于孩子们接受完善,良好,正确的教育,为满足乡村振兴,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乡村学校开始,政府可以加大给乡村学校的资金投入,由政府拨款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廊坊市第三职业中学,为加强本学习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进步,政府拨款给本学校,给全校置办了新的上课设备,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感觉,也让老师们更加喜欢上课。另外还可以由政府拨款来修建公路,让那些上学不方便的孩子们上学的路更加便利、更加安全。政府要坚持城乡投资公平,不仅要发展城市,根据木桶原理,也要发展短板,也就是乡村设施建设,给予乡村义务教育更多的关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社会的全面发展。
2.政府鼓励支持优秀教师下乡支教
乡村师资力量薄弱是乡村义务教育缺乏的最重要的原因,只有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乡村义务教育的有效实行。对于乡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第一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水平,给予乡村教师更多的福利待遇,努力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关心乡村教师的家庭,帮助教师解决在乡村的看病难等基本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投入乡村教师的行列,同时也要给乡村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注意听取乡村教师的需求,并加强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沟通交流,保持与时俱进,以保证给乡村孩子最先进的教育,在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毕业季时,鼓励年轻学生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为乡村孩子的义务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3.普及义务教育政策,提高村民学习积极性
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现在的时代,知识改变命运,要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受教育的意识不是政府强迫就能强迫的来的,只有自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接受教育,才能有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在村中举报受教育的讲座,张贴教育好的海报,调动村官给村民们积极地做工作,告诉他们受教育的好处,这样做到每户家庭都想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鼓励孩子读书,支持孩子讀书,形成良好的风气。
结语
乡村义务教育发展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政府和村民个人共同努力,为完善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们要提高对乡村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2011年末,葛渔城镇有小学10所,在校生1723人,专任教师198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这是乡村义务教育极大的改善,也是政府和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使得葛渔城镇的综合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董丽娟,乡村振兴教育先行[J].文化学刊,2018(11)
:134-136.[2]郝福生.宁南山区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5):94-99.[3]刘福.对乡村小学生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28.[4]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读书,2001(12):19-24.[5]谢元海,杨燕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分析[J].成人教育,2019(10):52-56.
篇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
实施乡村振兴是我党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所做出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农业优先发展的地位,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间接推动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农业职业教育仍存在着整体发展薄弱、农业人才培养任务繁重、体系构建不健全等问题,其发展水平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振兴农村职业教育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乡村各类人才,全面提高乡村各业劳动者素质。
一、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一)办学定位模糊。农村职业教育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但是农村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作用认知不足,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认知不清,在确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时,未能立足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没有充分了解农民的自我发展需求,使得部分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模糊,目标导向不清晰,—
1—
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重重阻力,农民参与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二)师资力量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直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课教师本来就数量不足,加之不少地区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是由普通高中转化而来的,导致农村职业学校中的专业技能教师数量普遍少于文化课教师数量,教师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中走向“离农”道路,开设了大量面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挤压农业类专业教师的比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供给需求失衡。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供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专业教学内容也滞后于产业发展实践,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低层次技术技能人员就业困难,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的掌握高精尖、新兴技术的人才供给不足。由于我国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很多地方的农村职业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场地和设施设备,加之农村职业学校往往缺乏与企业展开合作的实力和机会,造成农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程度低,产教融合不充分,使得农村职业学校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孱弱的问题“雪上加霜”。
(四)教育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未能
—
2—
建立起结构合理、开放多元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聚集度较低,吸纳行业、企业要素资源参与的能力不足,不仅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也不利于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二、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职业教育带来发展机遇
(一)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得以拓展。伴随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农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规格、结构都将发生变化,这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叠加将加速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品牌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业品牌的打造涉及品牌培育、设计、包装、营销、物流等生产与商业化运营的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人才需求的增加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得以丰富。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乡村振兴的实施政策,政策的汇聚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正向预期:政府将更加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会有更多优惠政策落地,农业职业教育能够获得更多资源。资源的汇聚能够推动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为未来的转型升级、后续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
3—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遵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沃土,要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科学现代化管理力度和法律保障。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及时出台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培养方案、培训细则、进修制度等,逐步构建完整的以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为发展平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认证体系。同时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区域经济及教育发展规划中。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教育规划体系,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增进农村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协同并进。
(二)提供坚实的保障供给,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应然路向。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根据农村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需求进行适时调整与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资源使用最优化,结合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要求,拓宽资金筹集和经费投入渠道,摆脱农村职业教育低水平运转陷阱。此外,重视职业教育相关配套设备的保障供给,保障生机比和实习基地达标率及使用率,通过搭建教学网络平台、提高数字资源覆盖率、扩展自主开放资源量、增加信息化教学时数等提升农村职教的信
—
4—
息化水平。加强农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并遴选出优秀毕业生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及时充盈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引导鼓励具有相应资格人员到农村职业学校任教,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水平,进而保障现代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强化适切的人才支撑,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定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把人力资本开发置于重要位置。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应将切实培养符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劳动人才明确为战略定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找到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的良方。强化实用技能培训,把打造“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从技术操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市场化经营理念等着手,致力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城乡融合的职业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城市优质职业院校与农村职业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联合办学、教学交流,支持城乡职业学校在教师交流挂职、技术培训、课程研发等方面开展多样化合作。
—
5—
篇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年第38卷第6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陈俊(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合肥230022)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因地制宜提出破解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与我国农村教育拥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与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能够为我国更好地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及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然而我国农村教育在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办学经费紧缺、师资队伍稳定性差、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对此,本文结合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的理论内涵,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教育;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27(2021)-06-0090-05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RuralEducationDevelopmentundertheStrategyofRuralRevitalizationCHENJun(AnhuiOpenUniversity,HefeiAnhui230022)Abstract:RuralRevitalizationisakeymeasuretosolvetheproblemsofruralareas,farmersandagriculture
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whichiscloselyrelatedtoruraleducationinChina.Duetothe
continuouspromotionandsmoothdevelopment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high-qualitytalentsare
indispensable.Therefore,vigorouslydevelopingruraleducationcanprovideintellectualsupportandhuman
securityforbetterpromotingruralindustrialdevelopment,economicconstructionandtraditionalculture
protection.However,intheprocessofmodernizationandinformationdevelopmentofruraleducationin
China,therearesomeproblems,suchastheshortageofschoolrunningfunds,thepoorstabilityofteaching
staff,andthelowqualityofteaching.Itseriouslyaffectsthehealthydevelopmentofruraleducationin
China.Inthisregard,combinedwiththetheoreticalconnotationofRuralRevitalizationandruraleducation,
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statusandcausesofruraleduc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ruralre-收稿日期:2021-03-05作者简介:陈俊(1984—),女,安徽颍上人,安徽开放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研究—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9szjyl83);2020年度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重点项目“红色文化融入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S编号:DJSZ2020ZD05)。.90?
vitalization,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Keyw〇rds:RuralRevitalization;ruraleducation;developmentstatus农业经济是我国构建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重点和关键。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经济收人、幸福感及获得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在战略层面上,农村经济要想获得更长远、更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农村教育在农业经济发展层面的功能和作用,明确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探究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的内在联系。此外,支持和鼓励农村教育的平稳发展,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职业机会,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贯穿落实提供保障和支持。然而结合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能够发现,农村教育要想助力农业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稳定发展,还需要解决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教育的理论内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建设,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逐步倾向于“农村”,而只有通过构建城镇与农村“和谐共生”与“互利互补”的发展状态,才能使农村拥有人文文化、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百姓生活、经济生产等多种功能,使农村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然而在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却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地区、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而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小康社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能够通过破解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方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理论内涵的层面上,由于乡村是拥有经济、社会、自然特征的综合体,兼具文化、生态、生活、生产等多元功能,能够与城镇共生共存、互促互进,共同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空间。所以加大保障、留住人才、发展经济,能够为我国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支持和抓手。而乡村振兴是以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抓手的,是增进城乡关系,提高城乡协同发展质量的关键,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而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因此要想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就需要从农村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解决农村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而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上,重塑城乡关系是导向、巩固农村经营机制是抓手,深化供给侧改革是关键,创治理体系是重点。其中创新治理体系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培育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只有通过加大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推进力度,才能发挥农村教育在智力支持与人力供给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层面上,提高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使农业经济在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得到健康的发展。然而在宏观层面上,农村教育的发展重点主要有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其中农村义务教育是影响农村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缩减城乡差距的关键,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批优秀的人才资源。而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性、功能性更强,主要以服务农村经济为抓手,在教育内容、目的、对象及地域范围上,都拥有较为明显的发展特征,在乡村振兴中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
2.1经费紧张、设施设备较差教育环境差是我国乡村教育最显著的发展特征和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在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与产业改革的层面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乡村教育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致使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9国家统计局官网),我国农村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办学经费、财政拨款及杂费、学费等。然而在教育体制变革的背景下,财政性拨款的比重逐渐下降,杂费和学费逐渐成为农村教育重要的经费来源。长此以往,将导致?91.
农村教育不断出现基础设施差、经费长期紧张等问题。譬如某农村教育机构很多设施教学设施常年未修、配套设备老旧故障。2.2教师专业性、稳定性差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的问题成因3.1政府重视程度有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各级主管部门及农村居民都保持着较高的热情,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环节中。然而由于部分乡村干部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没有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难首先是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关键,教师的专业水平、学历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质量。
但相较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大部分乡村教师的学历都处于大专和中专的层次上。而在职称上,我国农村只有7%的教师获得高级职称,没有获得职称的教师约占43%左右。而城市教师没有获得职称的仅占9%左右,职称获得率相对较高。由此可见,农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明显低于城市教师。而在职业身份上,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教学经验水平较差,难以结合现代教育的基本诉求,开展信息化、现代化教育。且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层面上。其次是农村教师的稳定性。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能够为农村教育工作提供诸多的支持和帮助,能够成为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保障。然而结合实践调查数据能够发现,农村教师离职率较高,约为7%-13%,且与正常的教师离职率有较为明显的偏差,充分表明我国农村教师变动和流失的情况较为明显。2.3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较差在国家扶持、政府关怀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已经获得明显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譬如在教学上,能够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注重能力培养与理论教育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简单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破击传统的教学问题。但相较于城市教育,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无法充分地发挥农村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譬如我国农村教师在课程设置与课程安排上,普遍沿袭多年前的教材和课件,没有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及时代发展等角度出发,建构、创新或革新教学模式,没有从学生的角度上,重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授课质量相对有限。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多农村教育机构都难以运用现代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92?以明确乡村教育在助力和推动乡村振兴上的作用,导致其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明显。致使教师培养、学生教育在很多层面上,都存在着发展的问题。譬如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农村教育的全过程,而是沿袭传统的发展经验和步骤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这种状况具体表现在资金没有得到明显的增加,并且没有出台专门的措施和政策,来保障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即使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推动农村教育的口号和建议,也难以及时地给予落实,无法在实践中“兑现”。而要想切实破解此类问题,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明确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的内在联系,提高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力度。3.2教师招聘与教师待遇首先是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机构为满足教学需求,往往通过放低标准的方式,吸引一批热衷农村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而由于在传统教师招聘体制上的影响,农村学校所招收的教师在专业能力、授课质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此外,由于学校缺乏充足的办学经费,导致农村教育机构难以提高对教师培训的应有重视力度,进而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授课质量无法及时的提升。其次,在福利保障与薪资待遇上,农村学校为教师提供的福利保障、专业培训及薪资报酬相对有限,无法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致使农村教师的稳定性较差,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相对坚固的师资队伍。
此外,由于农村教育环境相对落后,教师发展空间受限,也是教师稳定性较弱的基本原因。而要想切实破解此类问题,就需要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健全农村教师的保障机制。3.3缺乏完备的资源供给无论是农村义务教育还是农村职业教育,如
果缺乏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创
新,将导致农村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难以切实地帮助农村学生结合时代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整体要求,提高知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而农村教育之所以难以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创新,不仅是因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有限及教学经费的长期紧张,还在于现代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只有积极地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设施呈现在农村教师面前,才能使农村教师在全新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而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的传达上,农村教育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却对教育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教育资源供给主要集中在“教学经费”和“硬件设备”等层面上,从而忽视教师培训资源、教师培养资源、现代教育资源的供给力度。致使农村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教材选择、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的不足。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应对策略4.1加大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的联系首先,应围绕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在资源供给和经费支持上提高重视程度,能够结合乡村振兴对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使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获得更快的发展。其次,做好战略规划,明确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和作用,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辅助功能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作用。从而结合不同类型的农村教育,形成相对清晰的资金投入、资源分配机制。再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应从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资源分配、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出台专门性的指导文件,提高资源、资金的落实质量。最后,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及部门需要站在乡村振兴的角度上,深化对农村教育的研究力度。努力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角度出发,明确政府机关及社会组织在农村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相关政府部门更好地优化财政投入体系,提高政府机关在农村教育中的引导功能和支持力度。4.2强化农村师资队伍的保障体系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是影响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需要从教师选拔、招聘及待遇等层面出发,提高农村教师的稳定性和专业性。首先是提高农村教师的选拔门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1)提高选拔门槛。
农村教育机构由于经费有限,往往通过放低教师选拔门槛的方式吸引优秀的人才。然而这种选拔机制,却导致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受到影响和限制。因此在政府加大资金投人与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农村教育机构应提高教师选拔门槛,从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等层面,筛选出优秀的教师。(2)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构建竞争机制和拓宽培训渠道的方式,能够帮助农村学校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是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增强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性。(1)农村学校应以薪资待遇为抓手,以专业发展为导向,满足农村教师的岗位发展诉求,简而言之就是在确保农村教师获得理想的薪资待遇、福利待遇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使农村教师能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获得更好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机关,应在职称评定、先进评选中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2)将农村教师的绩效考核纳入到保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参与日常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教师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经济收人。4.3加强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力度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能够切实提高农村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优化教育改革效率,使农村教育更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然而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教育设备设施、教育经费及教学资源是最为常见的农村教育资源,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能够通过政策扶持、资源配给的方式,满足农村学校在此方面的发展需求。然而在宏观层面上,现代教育理念、思想、理论、模式及方法等隐性教育资源,能够切实拉近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水平,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但要想切实提高隐性教育资源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渗透质量,还需要从以.93.
下两方面出发:首先,以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导向,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为抓手,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农村教师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在掌握信息化建设技巧及提高信息化素养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及模式。其次,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合作,通过构建教学交流平台的方式,引导农村教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特点,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方向性,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提高课程设置、模式构建及体系创新的质量。帮助农村教师在经验获取、方法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出更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优秀人才。虽然“教师培训”能够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现有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还难以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达给教师,所以注重隐性教育资源(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及教学体系等资源)
的供给,能够为我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农村教育是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然而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过程?94.中,却存在诸多的发展问题,严重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进程。对此,我们需要结合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的理论内涵,从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探究出能够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策略,使农村教育更契合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为
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参考文献:[1]刘伟.乡村振兴驱动内蒙古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46+319.[2]高进红,胡中应.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乡村科技,2020,15:22-23.[3]颜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改善农村教育的空间政治经济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5:330-332.[4]储海平,王祖凤.全域旅游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项目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46-50.[5]张旭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20:19-26.编辑:林军
篇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以T市H县乡村教育为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在城市的开展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而在农村层面,结合国家现行乡村振兴战略,面向农村适龄人口的义务教育工作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乡村振兴;社会效益;城乡发展
1.
前言
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者科技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软实力。
通过义务教育可以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质量,从而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能,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少中外学者都从受教育程度方面探究了城乡差异的原因,并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本质是教育程度差异的外在表现。因此,为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可以借鉴世界上部分国家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成效,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教育合作,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改善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外部环境,比如提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等。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空间巨大,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问题依然突出。回顾成绩、直面问题、展望未来,农村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树立农村教育自信,鼓励地方教育工作者积极创新,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则要从区域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差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三条路径”的协调推进,即“五个激活”驱动、“五位一体”协同和“五对关系”把控的协调推
进。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以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与深化教育全面性公平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普及、平等”不断迈向“优质、创新”的应然价值选择。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人口组成的相关统计中可以看到,目前,世界农村人口数目占全世界总人口数目的58%,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都是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占比之大,农村人口素质对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之深,导致农村问题和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因为世界各国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人口状况、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和矛盾所在有很大差别。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关系
3.1关于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促进乡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是生态立本、文化传承、创新驱动、改革引领、系统思维,核心路径是实施城镇化协同推进战略、乡村土地改革和乡村治理改革战略以及乡村教育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战略六位一体。
例如四川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以深度贫困和衰退重点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以村庄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突破口,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路径,以激活要素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维度,为了使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更具体,建设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全力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体制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3.2关于农村义务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是要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城乡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发展,让广大适龄儿童都能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在体制,机制等问题短时间内尚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背景下,要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应解决好工资待遇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与城市教育相比有较大差距。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受教育程度不高、本地生源流失严重与农村义务教育低质量发展形成农村义务教育的恶性循环,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很难通过自身发展摆脱发展怪圈。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准备充足但专业准备不充分,编制标准有所改进但学校规模与功能特征考虑不充分,补偿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师资特别是优质师资供给可达性有待提高。
基于县域视角和当地多个县(市)的数据,通过采用可以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三阶段DEA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方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稳步提高,但县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外部环境因素与县域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具有正向影响效应,城镇化水平则具有明显负相关性。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应建立健全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机制、发挥县级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评估和监测的专业化水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取得的成就,根植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鲜明的政策支持性,其政策经验主要体现为:一是始终将农村义务教育列为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优先领域,前瞻性设计;二是探索并完善切合我国特点的义务教育"责任型政府"治理机制;三是积极回应义务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因此,继续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需要更好地回应农村家长,农村儿童和农村教师合理的现代性诉求,设计更加有支持力度,更加有智慧的现代农村义务教育制度。
1.
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开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要通过完善教育立法、完善教师补贴政策、完善教育课程以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义务教育等相关政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城乡义务
教育协调发展。在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的背景下,从发展主义及其发展逻辑出发,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困境,讨论“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走向与政策选择。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供给侧改革,需要找准侧重点与切入点,提高师资供给质量,优化制度供给配置,推进要素供给创新,密切供需对接耦合。为农村学校引入远程直播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农村学校减少师资需求、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助推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应根据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断推进的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必须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支撑,着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服务水平;优化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稳定农村义务教育生源;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以实际的发展成效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融合发展的目标要求。
1.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人口对文化学习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新时期的群众文化,需要我们转变思想,将乡村义务教育作为发展目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促进XXXX乡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探索和发展对策的提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AaronBImplementation[M].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2011:45.
[2]Robert.PovertyandbasiceducationinruralChina:Villages,householdsandgirls"andboyenrollment[J].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2015,5(47):141.
[3]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65-73.
[4]刘合光.激活参与主体积极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8(01):14-20.
(学生)作者简介:尤鸥鸥(1995.04—),女,浙江省台州人,湖北工业大学
公共管理
研究生
篇五: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教育研究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正确定位乡村教育,以乡村振兴为价值取向,充分挖掘乡村教育的“为农服务”功能;多途径增加乡村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完善乡村教育资源分配的相关制度;构建科学的乡村教师治理体系,重视乡村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育,全方位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乡村脱贫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石与保障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历次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是对前一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继承和超越;是为了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而提出的重大举措,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抓手和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制定和实施时,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方面、乡村民主政治方面、乡村治理方面、乡村生态环境方面、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以及乡村教育和乡村文化等方面。“战略”二字体现了我国对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表述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的实现乡村振兴。而在当今社会乡村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与发展,乡村中学教育中,学生辍学现象较严重,教师教学受
硬件设施的限制,教育改革的春风似乎没有普及到乡村中学。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正确定位乡村教育,以乡村振兴为价值取向,充分挖掘乡村教育的“为农服务”功能;多途径增加乡村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完善乡村教育资源分配的相关制度;构建科学的乡村教师治理体系,重视乡村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育,全方位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二、乡村教育发展现状
乡村教育是完成乡村适龄儿童完成基础教育最主要的场所,也是适学儿童读书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孩子以后人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可目前的乡村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乡村中学学生辍学现象严重
在乡村中学的教育环节中,学生与父母不重视孩子学习,造成乡村中学里辍学现象凸显。乡村教育的落后也无疑加剧了学生逃离学校,沉迷于打工挣钱,改变贫穷的倾向。因为在农村仅有的初中或者高中,考大学的希望遥远渺茫,考上好大学的机会几乎是微乎其微。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未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这种复杂的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乡村教育本身的种种因素造成了农村学生辍学的尴尬境地。再次,随着农村经济的较为好转,现代化设备的普及,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流连于其他娱乐场所。农村初高中学生没有经过像城市中学那样健全教育的洗礼,不能完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与判断,并不能完整的接受初高中教育。
(二)教师教学受限制
教师教学受限制,教师教学往往任务繁重,绝大多数副科老师也兼任班主任,受到时间限制无法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老师选择不使用或从网上下载后稍作修改,但这样的课件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出老师教学的内容。也会使老师的教学受到课件的限制。另外教学受到学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初中时学生的基础不扎实、系统不牢固,到了高中知识储备不够就很难理解高中更深入的教学内容,考死记硬背就显得十分吃力。课堂无法做出过多延伸,学生上课只知道课本上的知识点,使得历史课没有历史感。再加上受中招考试开卷应试影响,不论是高中
还是初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家对于语数外理化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史地生,学生课堂学习局限在课本和试卷上,课下学习没有足够时间,再加上基础知识的薄弱,历史教学出成绩容易,但要真正讲好历史,让学生学好历史,则非常困难。
(三)学生学习不适应
由于中考里的一些科目在很多地区都是开卷考试,例如在整个初中阶段,期中和期末的历史考试也采取开卷。高中阶段历史教学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有严重的教材依赖心理。初中学生对考试的内容在课本里很多都能找到,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识”“记”“背”所占比例偏高,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历史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分析运用能力等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常常感到吃力。教学受到学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初中时学生的基础不扎实、系统不牢固,到了高中知识储备不够就很难理解高中更深入的教学内容,考死记硬背就显得十分吃力。初进高中阶段,很多学生还寄希望于教师,而不注重加强自我学习,课外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受到高考内容限制,课堂无法做出过多延伸,学生学习只知道课本上的知识点,使得课程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乡村中学里的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
由于在乡村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结构失衡,学历偏低,教师待遇低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乡村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而乡村教育功能的弱化有造成了乡村中学的学生流失。乡村中学也追求升学率,加之教育资源原本就匮乏,单一的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学习单调、紧张。部分老师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其他学生,学校对学生失去吸引力,以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乡村学生流失,离开学校的学生成为乡村教育的牺牲品。
以上问题只是乡村中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具有乡村中学教学现象的代表性。我们也将继续深入调研,发现问题,给出解决措施,呼吁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提高乡村中学教育质量。
三、乡村教育发展能够助推乡村脱贫
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制定和实施时,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方面、乡村民主政治方面、乡村治理方面、乡村生态环境方面、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以及乡村教育和乡村文化等方面。反之,乡村教育亦能推动乡村脱贫。要实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现有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既定目标,任务繁重。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促进乡村教育发展,落实乡村教育扶贫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要的实现路径有以下几个:
(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加强财政支持和财政倾斜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开展教育扶贫提供了便利条件
就目前而言,国家为保证教育扶贫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许多政策支持。比如说针对西部提出的“两免一补”政策,以及“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工作的意见”的颁发等等,都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支持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方向。但仅仅是政策上的支持,很难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政府还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资金的支出,教育资金应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要根据事实调研结果进行资金分配,保障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用于教育发展和设施建设上。此外,教育资金要做好资金规划,将奖学金、贫困生费用减免等落到实处,做到教育精准扶贫,为切实困难的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二)做好学校布局规划,加强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城镇化浪潮的推进,乡村学校开始萎缩减少,许多地方都开始并校和“中心化”建设,许多乡村门口的学校都被取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并校也使一些乡村学生上学不便利。学校的布局不应该盲目规划,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乡村,对学校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就近布局,保障学生可以就近上学。
同时,要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将乡镇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统一考核,协同发展。此外,完善中小学的住宿制度,能帮助实现教学资源整合,保证学生较少的学校有入学机会。
(三)持续发力,办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
乡村教育的发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完成并不是靠某一所学校或者某一类学校完成的,也不是在某一阶段完成任务就可以的,这是个持续的长期的大范围的任务。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学校,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差距,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弥补教育短板,提高教学质量,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对于中职专教育,要通过联合办学等形式,推进市县的学校建设,提高学生的入学率。此外,针对广大农民,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鼓励技术培训和大力发展农民素质教育,做好乡村文化建设,宣扬技术致富、勤劳致富,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致富方法和途径。
(四)加强乡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师范院校和师资培训机构要大有作为。当前,乡村中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然而,乡村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所学课程主要侧重语言知识、技能,忽视了知识运用与提升教学能力,和中学教学关联性较弱,并与中学新课程改革脱节甚至违背。鉴于此,师范院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要适应中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教学能力、语言技能和科研方法的培养,紧跟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尤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要强化指导。课程内容要凸显先进性与应用价值,使参加进修的乡村中学教师能够掌握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能具备职业发展与科研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振兴的宏伟计划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教育是乡村支持的智囊,也是乡村振兴计划实施的根基。总的来说,通过教育扶贫的振兴乡村教育,进而实现乡村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也离不开政府责任的落实。只有重视,并落实责任,相关政策才能顺利推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志峰,庞丽娟,杨小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现实问题与路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9,(5)》.
2.
罗雪萍.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教育扶贫的实现路径.江西科技学院.《智库时代2018,(33)》
3.
杨雪.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安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宁文风.农村高中生辍学现象的案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5]李珊.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2019》
作者简介:刘可可(1996—),女,河南新乡人,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对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有浓厚的兴趣并有所研究;徐芳亚(1970-),男,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历史教材教法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河南省本科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基础教育发展助推乡村脱贫路径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910482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乡村 振兴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