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振兴与人才
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导致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大力培育农村党组织的带头人。
新发展阶段,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至关重要。它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火种”,是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够为农村青年人提供政治引领的重要基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一是要进一步精准选派第一书记。要以更高定位、更严要求,把好选派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能力关,实现应派尽派全覆盖。二是要进一步为第一书记明责。要把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作为主要职责扛在肩上,把驻村必有为,在岗敢担当作为严格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评比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三是要配好“后援”。各级要把结对帮带、工作指导第一书记履职作为分内事情,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使其把派出单位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化为强大的“后援”。四是强化保障,消除第一书记后顾之忧。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原单位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派出单位也要视情给予第一书记适当的生活补贴等,确保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到振兴乡村工作中。
二、让更多的大学生扎根乡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
让更多的大学生扎根基层,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做好与大学生乡村任职的结对帮扶。二是要重点解决大学生乡村任职职业通道不够清晰的问题。如,三年聘任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何去何从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大学生乡
村任职管理中体现人本关怀,尤其是对任期即将期满的大学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留下来”和“流出去”之间慎重决策。三是帮助大学生乡村任职期间,解决好财政支持问题。目前,大学生在乡村任职创新创业的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扶持政策尚欠具体,力度也不大。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税收优惠、资金补贴、贷款低率等扶持政策。各级财政应设立“大学生乡村任职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培养更多本土人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地基。
乡村振兴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那些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都能在乡村振兴伟业中精彩绽放。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库”。要在注重发现、培育好农村年轻党员、村两委成员和大学生村官等“后备型”人才上下功夫。把当地优秀农村党员中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有一定专业实用技术、在群众中口碑好的党员选出来,分层分类建立“乡土人才库”,以技术带动后劲,以党性团结群众,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围绕本地农业特色,根据不同产业分布、农户创业需求、人才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农村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可以采用“订单化”培育模式,根据人才的期望、兴趣爱好等培育一批懂管理、懂技术、懂“三农”的实用性人才队伍。三是要研究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畅通乡村人才职称评定通道。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支持乡村人才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对新取得的农业技术专业等方面的高、中级职称的乡村人才,要予以激励。真正让这些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四、鼓励更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新乡贤是推动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力量。“乡贤反哺”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他们可以克服外来人才的陌生与短暂、本土人才的视野局限等不足,且能够兼容外来人才的经验与智慧、本土人才的乡野熟络及外出人才的乡愁情怀等优势。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些长期在外打拼的农民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经济基础,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对家乡有感情,会利用已有的熟人网络,带动亲戚、朋友一起创业,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同时,要吸引返乡的退休干部、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律师、技能人才、退役军人等“新乡贤”,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要下大力气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新乡贤人才“引回来”,重点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要在社会价值认同的导向上,形成“事农为荣、入乡为耀”的环境氛围,让一切参与“三农”工作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才感觉到身份的自豪和事业的荣耀。二是要不断出实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鼓励支持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创业。各地政府要把引进乡土人才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做好信息对接和跟踪服务,不断完善创业平台,使更多返乡创业人才享受到公共孵化服务和政策优惠,释放出创业创新的巨大能量。三是要认真落实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有关政策。对县乡事业单位专业性强的岗位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合理确定薪酬待遇。鼓励地方通过建设人才公寓、发放住房补助,允许返乡入乡人员子女在就业创业地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解决好返乡入乡人员的居住和子女入学问题。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为返乡入乡人员及其家属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对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贤人员,要在给予荣誉和表彰的同时,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充分发挥“银发人才”优势。
“银发人才”是我国整个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奋斗在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和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是国家宝贵财富”,而且人员数量巨大。他们当中有大批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专家数量庞大的退休工程师、退休教师、退休专家学者教授群体。他们
当中许多人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他们对党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为社会再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完全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这样既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余热、贡献才华的舞台,又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的问题。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建议各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银发人才”专家资源库,积极为“银发人才”老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促进老年人才资源能量的再度有效释放。二是充分发挥“银发人才”在科普宣传、农业技术培训、服务“三农”、创新创业、结对帮扶、摆脱贫困、调研献策等方面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切切实实发挥“银发人才”为乡村振兴施展才华贡献余热。
来源:
篇二:乡村振兴与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人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乡村人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进程。本文将探讨乡村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乡村人才流失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向城市转移,导致乡村人才的流失。这不仅减少了乡村的人力资源,还削弱了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加大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鼓励乡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
2.改善乡村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乡村人才回乡发展。
现实中,乡村人才多以老年人和低技能人才为主,缺乏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支持。这种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乡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可考虑以下对策:
1.加强人才引进。引进高素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乡村专业人才,增强乡村的人才资源。
2.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对高素质和高技能工作的认可度。
三、乡村创业创新意识淡薄问题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创新创业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长期的农村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乡村人才对创新和创业的认知有限,缺乏相应的意识和技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考虑以下对策:
1.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农村创新创业教育,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了解创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增加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2.加强创业创新支持。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重点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不断优化完善,以取得良好的乡村振兴效果。
篇三:乡村振兴与人才
乡村人才振兴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导致乡村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缓慢。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加大乡村人才振兴的力度,吸引、培养和挖掘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
首先,加强教育扶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各类人才。在乡村地区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机构,开设与当地发展相关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课程,为乡村人才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乡村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乡村经济发展,创业创新。加强对乡村创业者的支持,提供明确、可持续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并在新的领域发掘新的发展机会。
最后,加强文化建设,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运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力量,创造更好的乡村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人才到乡村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措施。政府需要在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激励乡村人才返乡创业、回流服务,同时也需要引导乡村居民调
整观念,积极融入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除了政府的推动外,乡村人才振兴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可以利用优质资源和技术,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公益项目和实践活动,为乡村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机会。同时,乡村人才还需要媒体的宣传和呼吁,打造在乡村生活和工作的样板人物,引领更多的人才来到乡村发展。
如今,面对乡村人才的问题,我们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乡村人才的待遇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严重影响到了乡村人才的发展和留存。同时,由于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乡村人才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观念方面也普遍存在问题。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需要积极破解这些问题,为乡村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提升乡村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生活品质。
总之,乡村人才振兴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振兴。只有重视和发展乡村人才,才能切实实现乡村振兴,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做出贡献。乡村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加大乡村人才振兴的力度,吸引、培养和挖掘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加强教育扶持,提升乡村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鼓励农民参与乡村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加强文化建设,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除此之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振兴。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例如乡村人才的待遇和福利待遇,职业选择和发展观念等。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重视和发展乡村人才,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做出贡献。
篇四:乡村振兴与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荆州提出了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目标。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振兴都离不开人才。毋庸置疑,人才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
笼统地讲,人才的来源无非三种情况:一是招揽人才,二是培育人才,三是内部挖潜人才。招揽人才就是做好招才引智工作,鼓励社会各界人才回乡,注重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有影响有成就的乡村本土人才中选拔充实乡村干部队伍;培育人才就是培育我们自己的乡村人才,通过完善培训机制和内容,有针对性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内部挖潜人才指的是从现在的公职人员中挖掘适合农村工作的人员回乡任职,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广,需要的人才层次涉猎全面,既需要行业式的领军人物,更需要小项目小投入的技术人才,还需要善于组织的领导型人才。只有吸纳足够量的各种类型的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才能顺利实施。
二、目前人才振兴面临的一些问题
当前,农村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人口大量外流,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等现象普遍存在,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不断加剧。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农村的年轻人已经所剩无几。人才振兴首先面临的甚至不是人才而是“人”的问题。农村人口的严重老龄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家种地的多是“38(妇女)、61(儿童)、99(老人)”部队。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根据事实考虑的是,如何把年轻人重新吸引回农村中来。现在农村流行的是,即使家中有两层小楼,结婚也要到城中买房;农村种田一亩,不如打工两天。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生活舒适度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城市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如何让农村更有吸引力,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破解农村人才发展瓶颈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调动亿万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人才的积极性。湖北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出台了“乡村振兴”21条。荆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荆州市“四好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这些利民利农的良好战略措施,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政策机遇。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大力宣传,把中央的政策、湖北省的目标,荆州市的思路最大程度地宣传出去,让群众都知道、都熟悉。要充分利用好政府宣传平台,特别是微信、短新闻等自媒体平台,让政策措施第一时间与群众见面。
二是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实现乡村振兴说到底还是要解决农村人才问题。基于此,对农民本身的培训提升才是工作的根本基点。要做好新一代农民的培训工作。新型农民的标志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文化是基础,组建一支高素质讲师队伍对农民进行培训,加强教育是培训农民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切合实际,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教育是适合农民口味的,能够满足农民的需要。同时,培训农民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科目,加大财政专项投入;要制定资金补贴机制,对贫困家庭和接受培训的农民进行津贴补给,完善加强惠农政策。要重视中老年农民和留守妇女的培训。这两类人各有特点,应该根据他们的各自需要进行针对性培训。对于中老年农民来说,有的经验丰富但缺少新技术,有的技术很好却不善经营,有的有着独特的人脉优势,经营能力得天独厚。多数留守妇女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好,但往往缺少一技之长。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使他们有能力、有兴趣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来。
三是做好农村人才的“育、引、用”。育,就是大力培育乡村人才。整合资金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和内容,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引,就是着力抓好招才引智。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
用,就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创新多措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四是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推动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体面的工作环境是当今年轻人择业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在基层调研时看到,凡是能留住年轻人的乡村,环境大都优美,比如旅游景区和田园综合体。因此,乡村振兴一定要生态优先,把环境建设好,把基础设施建设好,让年轻人留得住。近两年来,随着我市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一些城市年轻人开始到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乡村去创业,他们或是发展家庭农场,或者搞文化创意,或者搞民宿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与自然环境相比,更为重要的还是有助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我们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要探索多措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发挥好各类农业科技人员的引领作用。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不仅需要国家实行顶层设计,也需要微观把控,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