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不断提升乡村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脱贫攻坚,加快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乡村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实施脱贫攻坚。政府可以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发展,推行农民市场化经营方式,探索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农民创业,改善农村教育体制,以及加大山地和贫困地区农村投资等方面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使农民真正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其次,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国家政策的关系,把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农民的权利,不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政府与农民群众的信任关系,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有效融通,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搭建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发展平台。
此外,有效发挥学术界、企业界和公益组织等力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可以加强学术科研支持,帮助乡村技术人员创新思维,解决乡村社会问题;企业可以开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加工,拓展农民收入来源;公益组织可以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积极向上的新风尚,营造良好伦理环境。
只有通过上述措施加强农村脱贫攻坚,才能真正聚焦乡村振兴,推动乡村脱贫、乡村文明、绿色发展,让乡村在时代推进中走
在前列,实现乡村繁荣发展。为了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政府还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发展人力资源,实施生态文明、经济文明、治理文明的整合创新;要坚持发展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发展与乡村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要把乡村社会治理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施乡村建设改革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并鼓励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另外,要加大乡村电子商务的开发利用。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实现“网上有产出,网上有收入”;可以开展推介农特产品,提高乡村特色产品的销售价格,拉动乡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网络推广乡村旅游门票,拓展乡村游客收入来源,推动乡村周边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农村脱贫攻坚,到乡村文明建设,从社会关系建设,到乡村经济发展,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乡村文化建设,都必须综合考虑,多抓并结合,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跨越。危机时刻,乡村振兴尤为重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从农村脱贫攻坚入手,形成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科学施策的攻坚机制,着力解决贫困人口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同时,加强社会和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乡村伦理文明建设,构建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发展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发展与乡村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发展电子商务,拓展乡村游客收入来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夯实基础条件,通过资源补偿、环境改善和文化建设等方式加强县乡村发展。只有实现
上述措施的整体协作,才能真正聚焦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繁荣发展。
篇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当前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脱贫攻坚是优先任务。因为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基础性任务,是保障乡村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摆脱贫困才能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乡村是国家的发展基础,建立美丽宜居的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而贫困是制约乡村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长期受制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政策资源对城市的倾斜,导致许多人在经济和生活上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因此,脱贫攻坚必须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任务,只有让广大贫困户摆脱贫困,才能保障整个乡村的繁荣发展。
二、脱贫攻坚是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脱贫攻坚对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脱贫攻坚可以减少乡村贫困人口数量,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增长。这也是农民搬迁的原因,搬迁后的农民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发展农村旅游,提高经济收益和生活品质。当农村贫困得到有效缓解,乡村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才能在良性循环中稳步提升。
三、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服务于农村人民群众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服务于农村人民群众,脱贫攻坚也是为改善农村人民的贫困生活而制定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逐步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贫困、落后状况,为人民群众的脱贫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乡村振兴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满足许多的要求,包括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然而,这些都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而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任务,能够满足其参与和支持的条件。因此,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各种任务,实施脱贫攻坚战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篇三: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POLICY区域治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国矿业大学王丹丹摘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两大全国性重大战略行动,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尤其是广大农村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性部署。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最大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区都在农村。把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的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和人口实现根本脱贫和长久脱贫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产业振兴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7-0010-0002(二)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的策略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月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也脱攻和乡村产业报兴战站的政策加期历交汇期。一方面,当脱贫任务进入关键时刻、冲刺阶段;同时这也说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链接是至关重要的,完成两者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有利于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首先目标,巩固脱贫攻坚的战果,也有利于2020年之后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目标的实现。两者需要有效衔接,才能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确保各项目标的有序实现。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二者的有效衔接是对“频道”的改造和提升,而不是对前者政策或者措施原封不动地“照抄”,更不是将两者截然分开,“另起炉灶”,而是要将两者有效衔接起来,充分借鉴和吸取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落地。脱贫攻坚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没有产业基础提升内在“造血”能力,脱贫攻坚将变得不可持续,因此,需要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做好思想和理念衔接。在思想和理念上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进行衔接,是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在完成的过程中,一直树立精准扶贫指导思想。脱贫攻坚的实践说明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效率和科学,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落实了真扶贫、扶真贫,避免了实施过程中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实施效率和实施效果。因此,在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始终要将“精准”这一原则贯彻到规划上、贯彻到实践上,始终坚持精准衔接、分类施策。(下转第13页)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完美收官,预计到2020年年底,在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兜底的作用下,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但是,长期以来,一方面,我国农村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出现产业单一、经济社会建设落后的局面,贫穷落后是农村的代名词。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生产成本高、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问题。现实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应该分三步走;首先,推进农村准确扶贫,实现农村全面脱贫;其次,准备农村再建,恢复乡村社会经济能力;最后,进行社会性创新,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在这三步骤里,脱贫攻坚是第一步,乡村振兴战略对应的是第二步、第三步。随着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期和收官期,首要任务马上得以完成,农村的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实现。接下来的就是农村重建,恢复农村的社会经济功能迫在眉睫。通过多种措施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进而实现乡村振兴,达到共同富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为了百年计划而存在发展的,有先右后,但也存在交汇期,目标也具有一定的衔接性,两者的着力点和中心点都在农村,因此要把两者衔接起来。把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的“产业扶货”是贫困地区和人口实现根本脱贫的长效机制反贫资金要投资产业,向扶贫工作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农村农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农村农民的“两不愁三保障”。另一方面,要想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更进一步解决农村农民贫困问题,推动城乡迈向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必须实行以“产业兴旺”为基础的国家作者简介:王丹丹,生于1996年,硕士在读。政策。农村的脱贫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即使中国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完成得很好,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即将消除的只是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年后的相对贫困治理对于党和政府而言,依然是个严峻的挑战。二、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的衔接(一)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衔接的理由脱贫攻坚和以产业兴旺为首要目标的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百年大计奋斗目标而制定的国家战略,二者都是围绕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决策。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交汇性、衔接性,2018年至2020年是两者并存的时间,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时间段为2013年至2020年,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则为2018年至2050年。目前我们正处于脱贫攻坚的收官期、乡村振兴的开始期,正是两者的交汇期。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都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都是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的各种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伟大战略。脱贫攻坚是承上,乡村振兴是启下,两者有机衔接起来,才能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进而为乡村振兴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有侧重。两个战略也存在不同,脱贫攻坚针对的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则是针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目标上看,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任务是十分具体的: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的水平普遍接近全国的水平,确保我国现阶段所有贫穷村都摘帽的。1区域治理确,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带动企业向前发展。除了领导班子,企业也要采取积极措施为企业职工提供思想政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领导阶层应该细化各部门的责任,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引进一些先进的品德端正的人才,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做好央企的文化建设工作。企业内部要为企业职工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质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二)将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创新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必要的联系,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否积极向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会对央企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企业高层要对企业职工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要求企业职工。央企要重视企业职工的作用,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鼓励和引导企业职工创新思想政治的内容。(三)将企业管理与思政工作创新相结合(上接第10页)央企在经营管理中要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将企业治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传统的思政工作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文字内容容易让企业职工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企业高层要创新思政的教学形式,将思政内容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企业高层要创新思想政治的学习形式,可以组织企业职工开展团建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企业职工学到思想政治知识,也活跃了企业的工作气氛。(四)将加强思政建设与完善监督机制相结合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善监督机制,只有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才可以有效限制企业的权力。监督部门要对企业高层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其出现贪污腐败现象。为了完善监督机制,企业高层要善于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创建监督平台,开通监督路线,积极宣传监督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央企的发展需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强化社会责任工VOICE作结合起来,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境界。为了在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领导阶层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要将思政建设工作与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为其他企业的发展起好带头作用。企业领导阶层和企业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实行责任到人的工作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李伟.央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6):130-131.[2]巩妍捷.基于社会责任视角下央企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现代企业,2020(1):77-78.[3]蔡永军.新时代加强央企思想政治工作途径[J].现代企业,2019(7):78-79.[4]孟淑娟.社会责任视角下央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5]阎东慧.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员工心理疏导[J].企业文明,2013(12):10.虽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能够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但是,受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现有产业主要还是集中于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简单的农产品种植以及初步加工等薄弱产业。产业振兴强调通过构建现代的农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提高农村产业的创新力、核心竞争力以及全要素的生产效率。这意味着需要规划好产业布局,一边由于农业是经济的根本,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所在。所以,规划产业布局,首先就要规划好种植业的产业布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因地制宜发展本地食品、手工业、红色旅游业等农村当地产业,发现农村特色产品、建造旅游产业基地、打造区域特色农村以及一批农村特色品牌。通过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吸引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均衡发展。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淘汰一些耗能高、产出低、优势不足的“落后产业”。此外,针对当前农村种植业一家一户干、产业链极短的问题,通过多举措拓宽农村农业产业链。参考文献[1]汤纯静.精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问题探讨[J].数码世界,2018(12):180.[2]本刊编辑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云南农业,2019(02):1-1.[3]沈扬扬,李实.如何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兼论“城乡统筹”相对贫困的可行方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1-101.相关链接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等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做到战略目标和任务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两者都致力于解决农村的困局。要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首先必须清楚脱贫攻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乡村的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进行产业振兴。此外,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巩固已有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可以说,乡村产业振兴是脱贫攻坚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做好政策和制度衔接。继续推行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中好的扶持政策,继续实施乡村产业扶贫政策,在政策层面保障两者之间能够有效衔接,保障扶贫的人才不能少,工作力度和强度不能削弱,且在衔接的过程中,保证目标不变、靶心不移、频道不换,做到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不断加大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的投入力度。此外,需要借鉴脱贫攻坚构建的责任体系,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村领导体制和机制。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管农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明确党和政府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第一责任人。聚集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脱贫攻坚主要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方式实现农民就业率的提升,增加收入使农民摆脱贫困。13
篇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政法广角ZHENGFAGUANGJIAO·热点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月30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座谈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筹谋划、有效衔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各级扶贫工作机构职能有序调整到位、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把资源力量、政策举措、工作摆布切实转到乡村振兴上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扭住不放,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抓住形成合力这个关键,平稳有序做好各级扶贫工作机构职能调整优化,尽快明确地方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的工作界面和任务分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442021.08关注强农惠农政策。编辑:赵昕(****************)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不间断不落空,细化梳理可能导致规模性返贫的主要风险点,逐项研究提出预警指标,科学制定应对预案,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行动要早谋划早启动,尽快建立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优先安排一批既改善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工程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推进乡村治理要有新举措新进展,全面建立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找准工作抓手和载体,总结推出一批乡村治理的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搞好推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要有硬招见真章,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责任落实机制、动真碰硬的考核督查制度、多元高效的社会动员体系,切实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会议要求,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要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协调、统筹推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当前要着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巩固生猪生产恢复好势头,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编制好“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伴农心)
篇五: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ZIZHENGQUNYI资政群议团
结2021.0145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陆福兴.u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
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要
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
加巩固、成效更可持续”。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后,我国
了脱贫时代,由于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
困
脱贫
的贫困人
的基
的工作)的问题仍然突出,贫,脱贫攻坚成,一
脱贫攻坚的,努力
脱贫攻坚
的衔接一、高质量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
调: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
主题。只有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小康建设才能高质量实现,中
国
的坚实基础),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整体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的要,脱贫攻坚
的,我国。其次,高质量巩固难以补齐,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质量就要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民革中央网站
www.minge.gov.cn
46资政群议ZIZHENGQUNYI团
结2021.01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
求。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乡村发展
不充分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集中表现为贫困农民
生活质量不高。化解当前城乡不平衡不充分的社
会主要矛盾,关键是提高乡村贫困地区的发展能
力和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再次,高质量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客观要求。脱
贫攻坚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让贫困群众和
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
子,全面实现了
“”。只有坚持质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能
一
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
量,一步增农民群众获
、、安全感。最后,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我国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脱贫攻坚后我国
全面
乡,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能为乡
实基础。二、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占/i?v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的,不
要
贫
困人口脱贫,而且要让贫困人口可持续致富,这
是我国
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后的:追求,高质量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要求。一是全力做好特殊群体脱贫后的返贫工作。
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
贫建档立卡的经验做法,对
贫、思想贫困#脱贫
贫的分
人群
好,,贫、贫人的准识别、,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阶段进一步严格标准和
。只有继续关注特殊
贫困群,一
贫困,能
脱贫成果的持。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进
一
贫困人口,让每一个特殊贫困人口,不贫困后遗症。二是全程监控贫困群众脱贫后的发展质量。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对脱贫县要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
期,持主要
政策总体稳定。在
内全面开展脱贫攻坚的后续工作,纠正有些地方敷
衍脱贫,形式主义脱贫,数字脱贫的做法,S
一定范围的“回头看”。一时期要建立常态化
督查巡查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
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
扶,动态清零,真正做到治懒根、拔穷根、祛愚
昧,从源头治贫扶贫。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督”
平台和1231贫监督举报电话,安排专人核查
处置涉贫信访举报问题,强化脱贫攻坚后扶贫政
策落地监管,让贫困群众真正通过精准扶贫脱贫
致富。三是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
贫困群众脱贫
持续发展。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
、脱贫脱
、脱贫脱监”的原则,保
持
政策
稳定,落
“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
稳定,贫政策的持发展。化贫困群众的,增
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贫,让贫困
的子、改变命运,实现
脱贫的可持续。另一方面,让脱贫群众产
靠,大力
产业扶贫,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以小
信用
解
脱贫农
产
发展资
困
难。化脱贫群众的主
能力,增强其能,让脱贫群众可持续脱贫致富。四是全方位给脱贫群众以人文关怀。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密切结合贫困地区的资源禀
赋,结合脱贫攻坚中的乡土逻辑,通过以脱贫人
口为靶向实现后续帮扶的“人化”,最终实现
整个扶贫治
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提升脱贫人口的式发展能力,分
脱贫人口
的主,脱贫人口的主,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有效体系。
贫困地区的地方性知识以及贫困人口
的能动
性,超越管理穷人、规训穷人的思维和理念,发
动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脱贫人口的主体性和
能动性,推动扶贫模式从运动式治理向长久化"
制度化、精细化的治理模式转型#在重新整理乡
村资源、修复乡村结构、尊重乡土规律与地方性
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基于乡村价值的“柔性扶
贫”探索,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地结
合起来。三、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
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展脱
贫
推
乡
村振兴,是我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展
脱
贫
推
乡
村
振兴,我们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压实责任继续前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重,也是一项繁重的发展,的推
制度,展脱贫
。要纵向上形成中央省市县乡村层层抓落实的体系,向上
、管的局,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群众要把巩固拓展脱贫
推乡村振兴的在肩上、抓在手里,人人在心里签下“军令状”
“责”,实
群
众
资
和发展题,脱贫后的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脱贫
乡村振兴的体系。二是科学评估注重质量。评估是考量质量发
展的重,的展脱贫坚成果评价
体,方位的体系,形成自我评估、、社会
的估体系。评估中既要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积
极性,重视贫困群众的满意度标准,让群众参与
精准脱贫
活动,又要充分采纳
家意见,防止贫困群众满意度“一票否决”的绝对化的倾
向。要防止评估中专家
琐、贫困户评估满意度“一票否决”
“绑架”扶贫
的问题。对ZIZHENGQUNYI资政群议团
结472021.01于民众不签字有争议的评估,一定要发挥专业机
构的用,用第三方的公正
“一票否决”之争,做到让老百姓信服,基层干部放开
手脚工作。三是动态监控防止返贫。监控是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的体制保障。
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要聚焦深度贫困难题,对特殊
贫困人口加强监测,把没进入建档立卡的真正贫
困的人口纳入脱贫帮扶对象,进行动态的贫困帮
扶,让每个真正贫困的人都能继续得到有效帮
扶。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建立完善的脱贫
坚检测信息体系,要继续加大对贫困的监测力
度,改革监测方式,创新监测机制,建立完善监
控的常态化制度,脱贫
推进乡村振兴
重
。同时,严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对于扶贫领域的资金腐败、作风腐败等问
题,纪委监委要密切监督,严防损害贫困群众的精准扶贫不正之风。四是有机衔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农村
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展脱贫攻坚成果脱
贫
与
乡
村
振
兴
机
结,实现贫困群众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机,这是
展脱贫
的主要目标。贫困群众脱贫后,要以乡村振兴为平台,能
继续致富奔小康,不能把两者分离隔绝,要坚
脱
贫
和
乡
村
振
兴
的机
对,实
现
脱
贫
到
乡
村
振
兴
的转
型,展
脱
贫坚的系列成果并在乡村振兴中应用,承担乡村
髙质量发展的时代担当。聽(陆福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
院教授/责编刘玉霞)]
答案:1A
2C
3B
4D
5A
6D
7C
8B
|+
9D
10B
11B
12B
13D
14C
15A
16B
+17A
18D
19D
20A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民革中央网站
www.minge.gov.cn
篇六: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
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
2021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个转变”
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
2、做好“五个衔接”
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21-2022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23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23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23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21-2022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23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
能定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二、全面衔接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9大工程的18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8项,纳入调整完善类;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
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5项,纳入接续保留类;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5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粮食局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
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6000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30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
换退出方案)。
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粮食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
(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
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
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
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23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
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
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
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
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
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
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
三、重点举措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p“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
(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123”模式;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231”模式;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321”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依托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电商平台+金融”、“大型农业服务商+金融”、“信用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模式;依托融资租赁,探索建立“先租后买”的投资模式;依托众筹,将城市投资人在技术、理念、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融入到乡村振兴。
篇七: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FEATURE特稿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文|汪蕙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之艰、规模之大、成效之巨、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是人类减贫史上空前的伟大实践。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理念、有效的制度设计、精准的脱贫实践。关键词:脱贫攻坚;人类减贫史;精准扶贫;共同富裕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月25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公报。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6AgricultureEconomics
得全面胜利。据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摸清脱贫实际成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的决定。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相关地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至2021年年初,21万多名普查人员对中西部22省(区、市)开展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普查结果显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了脱贫。一是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有保障。根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20年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2.3个百分点。在吃的方面,建档立卡户平常都能吃得饱不挨饿,能够摄入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在穿的方面,一年四季都有应季的换洗衣物和御寒被褥;在义务教育方面,适龄少年儿童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都有学上、上得起学,绝大多数在校就学,少量因特殊情况不能到校的送教上门;在基本医疗方面,建档立卡人口都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在住房安全方面,原住房经鉴定或评定不安全的,均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有效措施,保障建档立卡户都住上了安全住房。此外,在饮水安全方面,建档立卡户生活饮用水达到了当地农村安全饮水评价准则的要求,能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的生活饮用水。二是精准帮扶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对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发挥了关键决定作用。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残疾人、生态扶贫等帮扶政策瞄定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按实际情况均不同程度地享受过相关帮扶政策。三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对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贫困地区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互联网、通广播电视信号和集中供水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常见病、慢性病能获得及时诊治;教育文化设施及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确保数据质量是开展普查自始至终要坚持的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各环节。一是坚持依法普查。普查工作严格按照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二是加强组织保障。及时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普查机构,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为普查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强化制度保障。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周密制定工作细则,印发全面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管。四是跨县异地开展普查。选调21万多名素质高、政策熟、业务强、作风实的基层普查人员,组建939个派驻普查工作组跨县异地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大力加强普查人员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五是应用先进技术。数据生产全过程电子化、网络化,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有力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准确。六是开展现场督导和事后质量抽查。组建了318支现场督导组,实地督促指导基层普查机构和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普查March2021FEATURE/特稿8AgricultureEconomics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登记完成后,及时组织开展事后质量抽查。通过上述措施,有力保障了本次普查工作有序、过程规范、数据真实、结果可靠。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发展史上,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一项彪炳史册的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脱贫攻坚艰苦卓绝、成效卓著,是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中国脱贫攻坚任务之艰前所未有。减贫是一个历史性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2012年年底,我国贫困发生率为10.2%,减贫进入“最艰难阶段”。随着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滞后明显,脱贫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可谓“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脱贫攻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我国贫困问题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具有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
FEATURE/特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元)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元/每人每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连续7年每年减执政基础,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贫1000万人以上,每年减贫数量都相当于欧故事。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脱中国脱贫攻坚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全面贫规模,不仅在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人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类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进步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党团结中国脱贫攻坚成效之巨前所未有。在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键一步。走好这一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至力下,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贫困治理能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有力力明显提升,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提前基层干部本领明显提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March2021FEATURE/特稿10AgricultureEconomics驻村帮扶全国累计选派每年保持近100300万人在岗开展驻村帮扶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支持累计放贷1007100扶贫小额信贷多万贫困户发展产业多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程》减贫目标,完成了一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我国在解决绝对贫困、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上积累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借鉴,深刻影响了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进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致力于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包括贫困问题在内的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我们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提供了前提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可减少0.8%。经济增长是减贫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并非实现经济增长就一定能解决贫困问题。一些国家虽然经济增长较快,但并未实现像中国这样广度和深度的脱贫。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偏重效率逻辑,而扶贫减贫偏重公平逻辑。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减贫奇迹,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将这两大逻辑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生产目的,既致力于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把“蛋糕”做大,又致力于促进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蛋糕”分好,更致力于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不断增强发展的公平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正是在经济发展和扶贫减贫的良性互动中,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坚持精准扶贫,构建务实高效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精准扶贫,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和方法、确立了战略和策略。坚持精准扶贫,我们探索建立起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包括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制度建设、执行、监督、考核有机统一、环环相扣,是务实高效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FEATURE/特稿健康扶贫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凝聚起脱坚持实践第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为了实现对扶贫对象的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扶贫,就是精准化扶持,我们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真正用在贫困地区。”为了实现对扶贫对象的障兜底一批。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细化管理,各地以建档立卡为基本手段,成为中国创造脱贫攻坚奇迹的实践路径。切实搞清楚贫困人员、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对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为了实现对扶贫资源的中国创造脱贫攻坚奇迹的深层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精确化配置,我们坚持东西部扶贫协作,342关键在党。”有了党的坚强领导,脱贫攻坚就个东部经济较发达县结对帮扶570个西部贫有了坐镇中军帐的“帅”,亿万人民就有了众困县,310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扶贫志成城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开发工作重点县,军队和武警部队定点帮扶是中国创造脱贫攻坚奇迹的深层逻辑,彰显3500个贫困村;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了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治国理政方略、深厚的扶贫行动,民营企业实施“万企帮万村”精人民情怀和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准扶贫行动,推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强化政治领导,坚持科学理论指引。中March202111FEATURE/特稿12AgricultureEconomics国脱贫攻坚作为前所未有的创新实践、伟大变革,始终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推进。制定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明确脱贫攻坚的方向路径,选择脱贫攻坚的科学方法,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脱贫攻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明确脱贫攻坚“两个确保”的目标任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把资金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结合起来,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立“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总结脱贫攻坚“六条宝贵经验”;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瞻远瞩、系统完备,理论指导性、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极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创造脱贫攻坚奇迹提供了强大思想力量、精神动力。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念兹在兹的工作:“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东部西部守望相助、协作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牺牲奉献。贫困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家园。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正是因为全国人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和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脱贫攻坚才能凝聚各个方面的无穷智慧,迸发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全党动员、全员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连续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政治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汇报,连续6年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连续7年在全国扶贫日期间出席重要活动或作出重要指示,连续7年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脱贫攻坚,连续8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多次回信勉
FEATURE/特稿2012112013党的十八大提出,到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20年实现全面建201411“精准扶贫”提出10174开始开展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2015我国首个“扶贫日”26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召开20161110“五个一批”脱贫措施首次提出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4核办法》印发7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印发201711《“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2江西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年内全国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8126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2018《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26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召开201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42020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召开11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贵州省宣布剩余的县序列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励基层干部群众投身反贫困斗争的伟大事业。2015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贫困县党政正职攻坚期内保持稳定,发挥了一线作战指挥部作用。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同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长年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创造脱贫攻坚奇迹,离不开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合力促攻坚,离不开各方支援、全民行动,离不开广大乡亲脱贫奔小康的干劲冲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我去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时常浮现在脑海。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我们已经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我们还将继续书写新的伟大传奇。March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