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扩大个人3篇

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扩大个人3篇

时间:2023-08-25 19:11:02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扩大个人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

  12月第

  27卷第

  6期

  InternationalJournalofVirology,December2020,Vol.27,No.6?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充分发挥专业支撑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郑君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党委办公室100013通信作者:郑君,Email:

  bjcdcdangban@163.com

  DOI:10.3760/cma.j.issn.

  1673-4092.2020.06.001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北京市疾控中心)是病例并成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省级疾控中心之一。政府公共卫生重大决策专业技术支撑部门,承担着首都健为应对即将发生的疫情,中心发布“战时动员令”,康促进、公共卫生专业管理、传染病疫情防控、健康危害召回在职全体职工,所属人员停止春节休假、返回岗位,因素监测干预和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等重要职能。近年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打好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了组织基础,做好了人力储备。导,积极适应“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形势任务需要,(二)

  密切关注疫情,深入研究分析始终强化首都疾控的使命意识、情系群众的服务意识、守只有实时关注疫情动态,才能防患未然,掌握主动。

  卫健康的责任意识,忠实履行疾控机构职能。中心密集部署监测“触点”,区域上突出医院发热和呼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北京市疾控中心坚决贯道门诊、新发病例活动过的小区和场所、楼宇密闭办公场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北京市委市所、密接集中医学观察点和聚集性疫情发生地,人员上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外防输人、内防扩散”,坚持“首出医护人员、老年人、婴幼儿、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等人群,善标准”,充分发挥政府决策技术支撑作用,积极当好政时间上突出返京、复工等时间节点。同时,注重利用常规府决策的参谋作战部门,扎实做好疫情研判、流调检测、实验室剩余的血标本进行血清学监测,利用门急诊相关病密接管理、社会防控、健康知识传播等各项工作落实,精例监测系统进行重点监测。心筹划、周密部署、日夜奋战、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取新型冠状病毒从未在人体中发现过,来源和毒性均不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得而知。精准的研判是跑贏时间、战胜病毒的关键。疫情一.精准研判,合理建议,充分发挥专业支撑作用

  防控全程,持续关注疫情动态,每日更新国内外及本市疫2月19日,在中心提交的疫情研判分析报告上,中共情数据,掌握集中专家优势,深度挖掘疫情数据信息,综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批示:“市疾控合考虑种参数、变量,融合教学模型,多角度、多维度研中心联合北师大对疫情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严谨、科学、究分析疫情态势,为输入性和社区传播风险评估、大型活有据,对做好我市当前疫情范工控工作有帮助,值得肯定动举办条件判别以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和表扬。希望继续加强精准研判,当好抗疫尖兵”。(三)科学研判疫情,支撑政府决策(一)坚持严阵以待,抢占防控先机加强研究分析,就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起政府部门防控多年来,北京市疾控中心始终把使命职责扛在肩上,决策的技术支撑职责。1月25日起,北京市委与市疾控中把为民初心举过头顶,见微知著,全时侦防,对国内外出心建立起新冠肺炎疫情会商机制,市疾控中心重大呼吸道现的各种流行病高度关注。作为传染病防控专业机构,遍传染病领域专家分别参加市委疫情会商会议、主管市长疫布全市的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成为最灵敏触角,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我们日复一日时刻警惕着任何传染病来袭。为全市疫情形势研判、政府决策部署提供专业支撑,对全早在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之初,中心紧盯疫情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专业意见,受到了市领导高度认可。发展形势,组织骨干力量研究疫情,搜集相关数据信息,科在方法上,中心应用经典流行病学分析和数学模型方学评估北京输人性风险,加强技术储备,为疫情防控贏得了法,对疫情走势进行精准预测,为应对大规模疫情的医疗主动。及时建立了成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体系,并同步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通过感染来源分析,提出国内输开展了全市范围的病例筛查工作,成为全国最早发现输人性人性病例防控的重点省份,并评估社区传播风险,提早布

  ?442?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

  12月第27卷第6期

  InternationalJourna丨ofVirology,December2020,Vol.27,No.6好防控网;聚焦聚集性疫情分析,探究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聚集性疫情的相关防控建议,为密接者科学管理提供方向;侧重疫情分析研判,为北京召开举办大型活动及国际国内会议的条件进行分析和确定:同时,开展全球各国疫情风险评估,划定疫情高风险国家,指导相关部门实现境外输人疫情精准防控。二.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积极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多措并举方能措置裕如。根据形势发展,中心及时研究调整防控策略,完善专班力量和职责,设立综合协调、现场工作、社会防控6个工作组,党政领导下沉任专班组组长,组织协调全市疫情防控,做到工作力量到位,技术保障到位,制度机制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每日召开专班会议,干部职工全时铆在各自战位。病例上报流程如何完善,重要防控物资如何配备,流调信息如何科学收集......一个个难点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一项项工作任务紧前落实,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一)

  积极开展流调工作把流行病学调查作为遏制疫情蔓延的前移关口,建立市疾控中心流调储备力量,加强对区疾控中心流调技术指导的同时,直接参与复兴医院、网管中心聚集性病例的现场处置。派员参加首都机场、新国展临时集散地检疫工作。

  传统方法结合大数据支撑流调,与公安、交通等部门配合,利用大数据手段,锁定高危人群;与海关等多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及时调查处置境外输入性病例,对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追踪调查,为及早发现传染源、控制密切接触者起到重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流调工作人员几乎是连轴转,对每个病例抽丝剥茧调查寻访,坚决做到了“两个查清”。一是查清活动轨迹,通过问本人、问亲属、问社区,绘制活动轨迹图,对乘用的交通工具、公共设施,一一作出标注,形成细致、完善、严整的出行轨迹和风险点标识。二是查清密接人员,深人查找、科学判定密切接触者,工作中坚持思想工作与心理抚慰相结合,口头问询与三者佐证相结合,人工寻访与大数据落地查人相结合,务求查实每一名密接人员,务使每个案例都经得起检验。(二)

  努力提升检测能力充分认清检测是确诊和控制疫情的重要依据,把提升检测能力作为抗击疫情的关键环节,让病毒无处遁形。承担了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质控中心办公室职责,从严控检测资质准人、规范检测行为和培训、严格检测管理、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等,构建了全市检测体系,实施了双试剂检测模式,加强技术指导,落实平行检测和复核检测要求,确保了检测工作的快速高效,为防控工作争取了时间。

  派出移动实验室和专业队伍,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启用初期的检测工作。制定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质控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等文件,绘制并下发了12个流程图。对疾控系统300名检测人员进行视频培训,对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业骨干进行了现场培训。严格检测管理,采用双试剂检测的方法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完善管理体系,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加

  强培训考核、演练和自查,切实做好人员防护和健康监护,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核酸检测相关工作。(三)严格落实密接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是阻断疫情的关键,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为指导和框架,北京实际情况,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密接管理标准,形成了首都新冠密接管理工作的亮点。一是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开展密接管理,依据北京市病例多以家庭聚集传播为主的特点,及时向政府提出建议,政府及时调整管理苹略,将密接由居家隔离观察改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管理,降低了疫情家庭内传播的风险。通过制定高风险人群、一般人群的判定标准,对不同人群采用分类分级原则开展密接管理,根据疫情发展果断将高风险人群也参照病例密接开展集中医学观察。二是提升密接判断标准,将判断密接最早时间提前至疑似或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大、尤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内,避免遗漏潜伏期感染者,扩大密接筛查范围,将与病例近距离接触(I

  米内)、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普通口罩的人员仍应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杜绝低概率的感染风险。三是加大检测工作力度,所有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要求至少采集1次呼吸道标本进行感染状况排查,如出现呼吸道不适等症状,进一步增加采样和检测频次。四是构建信息化系统,为提升管理效率,在疫情发生初期,北京市在短时间内构建了“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快速监测联防联控平台一传染病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系统”,针对境外输人性疫情防控,与海关加强联动,升级启用“接触者登记转运管理系统”,极大提升了密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权威发声,精准指导,积极打造联防联控体系这次疫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伴随着疫情蔓延,舆情也呈现热点叠加、谣言混杂、意见多元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关于疫情的谣言和小道消息,叠加群众恐惧心理,给社会面造成不良影响。针对一些带有普遍性、导向性的不实信息,市疾控中心综合运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手机短信、公众号、微博客等渠道,为市民澄清认识、科普知识。(一)权威发声宣传引导对内,凝聚人心、激发士气相结合。大力宣扬首都疾控人先进事迹,组织策划“直击现场”“战疫日记”“党员在行动”等系列专访,感受一线抗疫员工的境界情怀;

  先后通过中心官网、党建微信公众号发布坚守岗位做奉献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

  12月第27卷第6期

  InternationalJourna丨ofVirology,December2020,Vol.27,No.6?443?的职工于彤、支援各区战线的公卫专家、“丨2345”热线值守专业战队的故事,广大疾控人在身边榜样身上,获得了勇气和力量,坚定了攻坚克难、战“疫”到底的决心和I

  鲁、vlii、〇对外,辟除谣言,安抚社会、民心。科普内容从个人防护到居家隔离,从密接管理到社区防控、从交通出行到公共消毒等,全方位提供防护指引;宣传载体从微信微博到网站流媒体,从海报折页到报刊杂志,从移动电视到电视电台,从楼宇电视到户外大屏,全覆盖发布科普信息;

  还召开新闻发布会、录制专家访谈、邀请明星出镜制作健康提示短视频,在14家主流网络视听平台搭建“北京健康一起行动”专区,有效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及时报告疫情信息,做到公开透明。(二)

  精准指导科学指引中心汇集了免疫预防、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消毒病媒、健康促进等多学科、多领域专家,运用专家团队集体智慧拆解了“新冠防控,社会参与”这个大课题。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岗位风险,指导社会各行各业制定防控指引,引导社会力量科学有序参与防控。制定指引的基本原则是将政府需要的、百姓需要的、我们能给予技术支持的各方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做到科学、严谨、有依据、有出处、切实可行,百姓看得懂、部门做得到。同时加强防控指引的指导与宣传解读,北京市防控指引在全市广泛传播,全国多个省市从我中心官网直接下载、传播,中央和各地传播平台借鉴宣传。(三)

  强化督导推动落实组织16区疾控中心,对照32项指标,对复工复产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指导检查。同时,联合市卫生监督所,采取现场察看、查阅记录等形式,督导检查健康监测、外地返京人员医学观察、应急处置措施制定、个人防护情况、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落实情况。并通过全市疾控系统主任视频会形式通报结果,及时调整督导指导重点。针对发现的隐患、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被政府采纳。四、关口后置,刀口向内.严防"灯下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北京市疾控中心作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重要参谋助手,是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智囊团”,抓好内部防控责任重大。只有把中心内部的疫情防控网织密、织牢,才能为实现前方作战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专题部署,压实责任针对蔡奇书记对于疾控体系“零感染”要求,中心先后2次召开内部防控专题会议,出台了《关于中心内部新冠疫情部分防控措施要求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全体员工全面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顾全大局、听从指挥、积极主动,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深刻认识做好内部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落细防控工作要求,不参加探亲访友、餐饮聚会等活动,做好自身防护、及时报告个人体温监测情况,严防交叉感染。疫情之初,正值春节期间,各商家暂停营业,中心保障部门挖掘所有潜能,寻求各种渠道,协调多方资源,千方百计筹措口罩、酒精、消毒液、防护服、医用手套、洗手液等防控物资,为600余名干部职工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

  健全机制,内外联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伊始,中心上下闻令而动,迅速作为,采取电话、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摸查干部职工疫区以及其他外省旅游史、居住史、涉及密切接触疫区人员等情况、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接触疫区或赴疫区人员、身体出现状况人员要求自行在家隔离,每天报告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重点对象稳控在家,一个不外流。中心大院严格人员出人,实行闭环管理。单位大门安排专人值班,内部人员必须凭人员《通行证》和(〈车辆通行证》“双证”,且经体温测量合格后方可进出,工作期间须佩戴口罩。外来办事人员须出示身份证并做好登记,经严格体温测量、预约登记后方可进出,做到外来人员的可追溯管理。落实每日体温监测制度,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

  每天专人定时对楼道、会议室、食堂、卫生间、电梯、停车场等区域进行全面杀菌消毒,不留死角,保持办公场所整洁卫生通风。提倡召开视频会议,严格控制面对面会议的次数和规模,会议室使用实行申报审批制,会前会后严格履行消杀和通风程序。(三)

  宣传引领,强化督导通过新媒体各种途径,加强舆论引导和有关政策措施、防护知识的宣传,及时更新疫情防控信息。利用办公区大门口、办公楼的电子屏、宣传橱窗等地方张贴宣传海报和标语,加强各办公区域政治环境布置。同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新冠“零感染”

  九大行动组图》,帮助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强化纪律要求的通知》,压紧压实各级干部责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成立督察组,建立会议、值班、通报等制度,对各工作组和科所职责履行等情况进行督导。严格管理信息流转,严禁擅自发布、转发、捏造疫情信息。要求全体员工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注意甄别判断网络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信摇、不传谣,主动防护。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收稿日期:2020-09-10)(本文编辑:杜丹)

篇二: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扩大个人

  

  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最新)

  根据省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

  部署要求,为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疫情防控为先,把疫情常态化防控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和基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由多管齐下的应急状态转为科学精准的常态化防控。

  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措施,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严防本地疫情反弹,严防疫情暴发流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基本原则

  (一)

  以人为本,依法防控。

  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落实部门、行业、社区、单位、家庭和个人的责任,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二)

  科学精准,突出重点。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趋势变化,坚持分区分级、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科学防治,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管控,着力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

  联防联控,统筹兼顾。

  落实区域、部门、社区和单位联防联控,加强信息共享,强化应急处置,实现疫情防控闭环管理。

  广泛发动群众,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围。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三、重点任务

  (一)

  保持有效防控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

  1.保持组织领导机制不变。

  保留现有各级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属地常态化防控工作负总责。

  设置精简高效的实体化办事机构,完善日常运转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2.保持联防联控机制不变。

  严格落实防控工作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社会协同的防控体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市、县、乡

  、村和城市街道、社区的疫情防控网络。

  特别加强乡

  镇(街道)

  、村居(社区)

  两级工作网络,实行网格化防控。

  畅通沟通联络与信息共享机制,行业管理与专业技术指导相结合,把疫情防控融入基层综合治理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每一个环节。

  3.保持“四早”“四集中”机制不变。

  继续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到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处置,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继续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严格按照转运程序转运至定点医院,集中优势力量,落实中西医协作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同质化、高质量的医疗救治。

  4.保持专家指导与科学决策机制不变。

  进一步完善专家会商与技术指导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更好地发挥专家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社会引导等方面的专业支撑作用。

  定期不定期开展防控策略措施和疫情发展趋势分析^p研判,适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提高疫情防控决策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二)

  突出关键领域和环节,强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

  1.强化口

  岸疫情防控。

  我市派出的驻省外口

  岸工作专班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动态调整,进一步统筹协调所在省份航空、陆路和水路入境来鲁、来聊人员管控,积极对接当地政策要求和工作安排,做好各类入境人员筛查管理,保证无缝衔接和闭环运作。

  按照省内航空口

  岸、海港口

  岸、海关有关规定,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2.强化特殊场所卫生治理。

  落实落细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监管场所等特殊场所的防控措施,制定周密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防疫情输入和内部传播。

  严格人员出入管理,全面实施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定期开展排查筛查,禁止有可疑症状的人员上岗;

  对新接收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根据需要进行隔离观察和健康筛查;

  有疫情地区严格按规定实施封闭管理。

  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服刑人员、老年人、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状况,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立即隔离观察并及时送诊。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设置发热病区和隔离病房,对住院患者开展核酸检测。

  加强日常消毒、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护,做好防控物资储备。

  出现确诊、疑似病例的,立即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全力追踪密切接触者并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

  3.强化学校防控措施落实。

  按照《山东省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

  要求,压实各地属地管理责任,抓紧抓实抓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加快各级各类学校开学返校节奏,推动学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认真落实“一校一案”,进一步细化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学校开学各项准备,严格执行开学条件核验制度,坚决守牢“条件不达标不开学”的底线。

  加强日常防控管理,形成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师生员

  工工作学习

  生活新模式。

  做好学校师生员

  工中

  的六类重点人群摸排检测工作。

  开展以师生员

  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监测及接触史、旅行史排查,及时摸排检测有风险的人员。实行“测温+健康绿码”入校,严格落实晨午晚一日

  三检和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实行校外住宿教职工和走读学生“两点一线”管理。

  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健全学校定点医院和送诊绿色通道,优化体温异常师生员

  工核酸检测流程,缩短检测时间。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组织经常性演练,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做到第一时间

  隔离、强化学校联防联控与工作联动,组织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

  开展常态化巡诊巡查,定期不定期对学校日

  常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检查指导。

  健全学校与家庭、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完善校医配备制度,引

  导学生家长自

  觉履行疫情防控义务,推动社会理解和支持教育复学工作,确保每一个师生员

  工安全健康、每一所学校开学平稳有序。

  4.强化医疗机构管理。

  全力

  做好患者救治,定点医院不撤销,隔离病区不压缩,留观床位不减少,保留各级专家组和专家团队建制,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临床诊疗指导作用。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管理,做好预检分诊,规范设置发热门

  诊,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管理要求,区防控工作人文关怀,帮助治愈患者和隔离人员

  回归社区。

  坚持“外防输入”策略,健全由村居干部、网

  格员

  、基层医务人员

  、公安干警、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社区疫情防控小组,持续开展外来人员

  排查和社区居民健康监测,认真做好组织动员

  、健康教育、随访登记、信息告知、物资准备、重点人员

  管理等工作,将社区防控措施落实到户

  到人,切实做到“四早”。

  动员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控,减少聚会聚餐等人群聚集性活动,做好外出务工人员

  防疫常识教育。

  提升社区防控信息化水平,实现健康监测、社区随访、人员

  登记动态化和管理信息化,做到社区常住人口

  、外来人口

  和出

  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为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奠定基础。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科学消杀、宣传引

  导和志愿服务,营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

  6.完善复工复产精准防控措施。

  落实复工复产要求。

  除国家和省、市根据防疫情况公布的复工复产限制措施外,各行业主管部门

  、单位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自

  主决定复工复产及相关生产活动。

  压实用

  工单位防控责任。

  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用

  人谁负责”的原则,压实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属地、部门

  和行业管理责任,切实把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精准落实到

  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建立完善企事业单位内

  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防控方案预案,明确疫情应急处置措施与流程,切实做到疫情防控

  “一企(单位)

  一策”。

  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与辖区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联系,及时报告疫情情况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置。

  抓好日

  常防控措施落实。

  严格实行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一米线”等措施,做好办公场所、工区及公共区域、职工宿舍的通风消毒和环境清理等工作,做好员

  工日

  常健康监测与卫生管理。

  加强宣传培训,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为员

  工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指导做好个人防护。

  实施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就餐,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减少人员

  聚集。

  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员

  工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报告并隔离,安排就近送医。

  7.完善公共场所常态化防控措施。

  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全面做好交通场站、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重点场所工作人员

  健康监测和人员

  出入管理,严格落实环境清洁、消毒通风、人员

  防护、检测筛查、客流量控制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从严控制、审核、组织举办各类涉及人群聚集性活动,切实做到健康码必验、体温必测,引

  导公众科学佩戴口

  罩,防止聚集扎堆。

  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科学合理调配公共交通运力,引

  导乘客隔位就座、分散就座,降低人群密度;

  积极推荐顾客自

  助购物、自

  助结算,缩短购物排队等候时间;

  抓好住宿经营单位管理,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旅客排查登记和报告工作;大力

  推广使用

  自

  动测温筛检、智能消杀、智能预警等新技术新仪器,提高查验通行效率。

  抓好节假日

  期间

  疫情防控,认真制定应对预案,妥善周

  密安排,加强外来人员

  核查,全面落实交通出行、就餐购物、外出旅游等环节的防控措施,采取门

  票预约、智慧

  引

  导、分时错峰、流量管理等手段,科学分流引

  导人群,避免人员

  聚集,严防疫情传播。

  8.完善关键环节防控措施。

  科学调整应急响应。

  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动态分析^p研判疫情形势,根据疫情发展变化确定应急响应启

  动条件和应对措施。

  以县(市、区)

  为单位统筹辖区资,保留1处集中

  服务点(隔离点),按1个月

  的储备量做好防护消杀等物资储备。

  强化重点管控。高度重视有本地病例发生地区、与疫情中

  高风险地区毗邻和人口

  流动频繁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坚决切断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输入输出。

  加强疫情调查处置。

  发现疑似病例、聚集性疫情等苗头性问

  题,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传染追踪、人员

  管控、疫点消毒等处置工作。

  加强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

  协作配合,最大程度扩大调查范围,彻底追踪查找密切接触者,查清感染原因。

  严格落实“筛查-诊断-报告-隔离”闭

  环管理要求,严防疫情输出和扩散蔓延。

  (三)

  突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落实精准化防控措施

  1.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

  强化工作衔接。

  做好聊城籍境外人员的沟通安抚,指导其在当地做好防护。

  落实入境来聊人员提前3天报备要求,完善信息通报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入境来聊人员从信息对接、分类转运到集中隔离、全面检测、医疗救治、社区管控的管理闭环,实现从“国门”到“家门”的无缝对接与全链条管理。

  做好人员转运检测。

  省内口

  岸入境人员按规定“点对点”分别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进行诊治或隔离观察,在隔离期间按规定至少进行2次核酸和1次血清抗体检测;

  省外口

  岸入境中转人员就地诊治或集中隔离,治愈并完成医学观察或隔离期满后,一律乘飞机返回或“点对点”接回,抵达后立即按规定到集中服务点(隔离点)

  进行1次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

  持续开展健康管理。

  所有入境来聊人员隔离期满后,应及时纳入当地疫情防控体系,做好随访登记,继续进行14天居家健康管理,无可疑症状的,期满后申领山东健康通行码。

  2.加强重点地区来聊人员服务管理。

  严格排查登记。

  进一步压实村居(社区)

  和用工单位责任,提前进行疫情重点地区来聊人员摸排,认真开展人员休整集散、信息登记、健康检查和转运引导。

  合理设置外来人员集中服务点(隔离点),优化登记服务流程,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规范安全运行。

  严格百分百健康检测。

  无有效核酸证明的疫情重点地区来聊人员必须在抵达目

  的地24小时内完成健康检查和核酸、血清抗体检测,持当地健康码、检测均为阴性且无可疑症状的,申领山东健康通行码后正常出行;

  阳性检测者和有可疑症状者立即按规定进行诊治、医学观察和后续管理。

  加强关爱帮扶。

  妥善解决重点地区来聊人员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决避免“身份地域”歧视。

  3.加强无症状感染者和出院患者健康管理。

  加强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和管理,继续坚持“五个一律”,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全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全部开展核酸等实验室检测,并扩大检测筛查人群和范围。

  对所有无症状感染者均在发现后2小时内网络直报,并送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治疗,开展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测和中医中药预防服务;

  出院后按规定再集中隔离观察14天,参照确诊病例做好出院后长期健康管理。

  强化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管理,严格落实患者出院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出院后14天、28天、三个月

  、半年随访复诊与核酸检测,实施定点医院、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团式服务管理,保证“出院有人接”“隔离有人管”“康复有人做”“居家有人访”,实现在院治疗和出院管理全闭环。

  4.加强居民个人防护。

  增强健康意识,加强居民个人防护的预防指导,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倡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减少外出活动和人群聚集,尽量避免走亲访友、聚餐聚会,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密闭空间、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

  罩,养成随身携带口

  罩习惯,在人员聚集场所、密闭空间以及就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佩戴口

  罩;

  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避免用手接触口

  鼻眼,采用正确洗手方法;

  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

  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通风,注意营养,适度运动,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野味),家庭常备体温计、一次性使用医用口

  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主动向社区和单位报备家庭成员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和人员

  接触史。

  5.加强核酸检测服务。

  扩大重点人群检测范围,做到应检尽检。

  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和省、市关于特定人群检测管理相关文件要求,对四类人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上述人员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患者、入(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境外入境人员、疫情重点地区入聊返聊人员、学生摸排重点人员、特殊场所(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等)

  人员、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教师、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口

  岸检疫排查人员以及医疗卫生和疫情防控机构建议排查的人员等12类人员实行“应检尽检”,对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母婴服务人员等重点行业按规定适时抽检,全力排查疫情感染传播风险隐患。

  积极提供检测服务,做到愿检尽检。

  根据核酸检测能力和有关政策规定,对自愿检测的人员,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实行愿检尽检。

  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应对有需求的单位和个人开放检测服务,并提供检测证明。

  强化检测结果信息共享和社会化应用。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

  强化责任落实。

  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提高政策执行力,坚决杜绝有章不循、弄虚做假,力戒形式、官僚。

  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针对关键环节和风险点抓紧抓实抓细防控措施,切实做到外防输入不放松,内防反弹不松懈。

  加强疫情防控督导督查,健全完善巡查检查制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检查。

  建立疫情防控事件责任倒查机制,对任何渎职失责行为,一律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二)

  强化依法依规。

  坚持依法依规防控,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开展疫情防控立法调研,摸清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家、省公共卫生立法进程和我市实际需要,适时将有关公共卫生立法项目

  列入我市立法计划;

  健全公共卫生制度体系,完善监督执法标准和处罚程序,切实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化水平。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不断增强单位和个人自觉遵法守法、自律规矩、依法防控意识。

  (三)

  提升检测能力。

  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5月

  底前,各县(市、区)

  至少有1所县级医疗机构和县级疾控中心能够开展核酸检测,其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

  要尽快开展核酸检测;

  市属开发区由市级统筹安排检测机构提供采样和检测等服务。

  进一步扩大检测规模,鼓励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疾控机构在完成政府指令性检测任务后可提供社会检测服务。

  检测机构要制定、公布检测流程、预约程序,按照有关要求规范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

  建立以市疾控中心和临检中心为核心的新冠病毒检测质控网络,组织专家评估遴选检测试剂,定期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保障检测质量和生物安全。

  (四)

  补齐短板弱项。

  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明确各级疾控机构职能定位,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加快人员空编补齐,提升监测预警、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业务管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夯实社区防控基础。

  加快市传染病医院改造建设,加强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建设,推进精神卫生机构改扩建,加快补齐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短板。

  积极总结推广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经验与特色优势。

  (五)

  加大服务保障。

  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

  改革疾控机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与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

  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基层疫情防控人员,按规定落实好相关待遇。

  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疗费豁免制度和医保基金应急预付制度,确保不因经济原因影响及时救治。

  整合优化应急物资保障管理职能,强化大数据支撑,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

  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平台,建立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检测和筛查数据库,实现疫情相关数据实时监测、动态分析^p和信息共享,提升预警能力。

  (六)

  加快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

  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科研创新机制,以新冠病毒流行病学、临床诊治、药物与检测装备等为重点,做好疫苗、药物、检测试剂和诊疗技术应用研究。

  开展“疾控大培训”等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

  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引进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

  加强公共卫生、卫生应急、现场流行病学等应用型人才培养。

  (七)

  强化宣传培训。

  完善健康公益宣传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健全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加强舆情监测研判,主动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组织讲好“抗疫故事”,树立正面典型,传播弘扬社会正能量。

  将公共卫生管理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推进健康防病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

  开展“疫情防控全民大培训”,为每个单位培育1支疫情防控队伍和

  1名疫情防控指导员,推动防控关口

  前移、重心下沉,促进全社会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的双提升。

篇三: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扩大个人

  

  2021街道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最新版)

  根据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以及市、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有关防控工作部署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有关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针对可能发生的本地疫情,本着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原则,按照“流行病学三层排查机制(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触者、重点人群)”“疫情处置三个加强机制(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管控)”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处置架构

  (一)街道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统筹领导辖区内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定期分析研判街道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防控策略和重大防控政策,及时处理相关重大问题。各类工作专班履职尽职,牵头部门要切实落实统筹协调责任,各部门要各尽其职、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各村(社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坚持和落实“四个一”(一把手负总责、组建一个专班、指定一个方案、统一一个信息口径)应急处置机制,各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完善村镇联防联控机制,坚持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群专结合,切实落实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即各村(社区)的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各单位

  的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的自我管理责任。

  (二)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街道卫生健康、公安、政法、宣传、交通等部门组成应急处置小组,在应急响应期间集中办公,平急结合。发生疫情时,卫生健康和公安部门“三同时”联合行动,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处置疫情,落实传染源管控、切断传播途径、风险人群排查等防控措施,保障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疫情处置时,每天召开处置工作汇报会,汇总整理各工作组信息并报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及相关上级专业机构(卫生健康部门)。

  (三)成立应急处置快速应对小组。成立快速应对小组,落实指定一个号码、明确一套队伍、制定一套流程、建立一套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发生疫情时,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追踪、核心区和重点场所人员登记造册与管控、强化市场及重点场所外环境疫情监测等防控措施。疫情处置时,每日将工作进展报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二、应急处置启动

  (一)病例发现

  1.本地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现途径:医疗卫生机构(含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监测发现;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医学观察发现;重点人群搜索排查发现;追踪排查外地通报发

  现等。

  2.本地聚集性疫情起因:散发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引发家庭内或社区传播;群体暴露引发传播(如:冷冻肉加工厂、餐饮娱乐场所、大型会展集会等密闭场所特定条件和环境下的暴露)。

  (二)疫情报告

  1.传染病报告

  街道卫生机构如发现本地感染个案核酸检测阳性,应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街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将病例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上报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待市卫生健康局组织专家会诊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进行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街道防控办配合做好相关程序。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任何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发现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立即联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处置并将信息报街道防控办。街道防控办在接到疫情事件报告后,应尽快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协助做好核实疫情事件,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后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

  进行网络直报。街道防控办要按照相关规定,在核实事件后立即向上级政府书面报告,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立即向街道防控办及上级部门报告,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同时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地区、部门和企业。

  (三)快速响应

  接到本地新冠肺炎疫情报告时,应快速启动指挥体系。

  1.联合响应

  本地疫情出现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组织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配合开展疫情调查、处理,成立联合工作组。工作组由领导小组、综合小组(信息组)、流行病学调查与密切接触者管理小组、重点人群管控小组、大筛查采样工作小组、核酸采样检测小组、医疗救治小组、宣传小组、保障小组、维稳小组组成。组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工作组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并与县、市、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对接。

  调动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配合做好全县流调员(按每例本地病例配20名及以上调查人员、每起聚集性疫情配30名及以上调查人员),采样人员(按照采样量100:1比例)的抽调工作参与疫情应急处置。必要时,提供指定场所,用于省派出的移动P3或P2实验室(车)的停放。

  2.现场指挥

  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或街道办主任担任现场指挥长调动资源和部署防控工作。现场指挥长每天召集相关部门、工作组会议,研究疫情发展态势,评估采取措施,安排制定下一步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

  3.信息发布

  (1)疫情发布:在启动应急处置时,按照“公开透明、实事求是、适时适度”的原则,及时做好疫情信息发布相关安排。疫情期间,所有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发布要经过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必要时征求上级宣传部门意见。重大信息发布,报上级领导小组审定。信息发布由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或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定部门统一发布。

  (2)疫情通报:发现本地感染病例或聚集性疫情后,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将疫情信息通报联防联控相关部门和临近地区。防控办对离开本辖区的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触者第一时间通报目的地指挥部或卫生健康、公安部门。

  (四)人员管控

  按照快速处置、精准管控、边调查边管控的原则和密切接触者及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触者、重点人群三层排查机制

  要求,初步评估判定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第一时间采取人员管控措施,后续根据调查进展及时调整。根据情况,采取限制小区(自然村)人员出外措施,由街道干部、公安、卫生、网格员等设立卡口。对小区(自然村)以及进入人员逐一登记,并按照健康码判定和管理规则纳入粤康码管理。管控对象主要包括如下:

  1.病例管控:集中隔离救治。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实行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每日更新诊疗信息,通过疫情信息共享机制管理。病例在治愈出院并完成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后予以解除管控。

  2.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管控:隔离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应当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于特殊人群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应当加强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后14天,在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4、7、14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14天隔离期满,核酸检测阴性解除隔离。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体温、症状等监测,减少流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并在第2天

  和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所有密接的密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限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结果确定,如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且其密接的密接第1、4、7天核酸检测阴性,可于第7天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阳性结果,其密接的密接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期至满14天。

  根据疫情研判需要,亦可由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加强采样检测的频次及实施必要的血清学抗体检测措施。

  预防服药:在征求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同意前提下,可以对其开展中医药预防。按照省中医药局密切接触者基本处方,实施一人一方、辨证用药,开展中医药预防性服药。

  3.一般接触者管理:登记、健康风险告知和核酸排查。

  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配合村、社区开展核酸大范围排查。

  4.防控区域重点人员管控:核酸排查和自我健康监护。

  防控区域按照村(社区)、街道由小至大划分。划定防控区域内的人群,应主动配合防疫行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护,减少出行,不到人群聚集地,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离开防

  控区域。配合社区开展核酸大范围排查。必要时,防控区域可以实行封锁措施,设置交通卡口,防控区域的人群不能外出。

  (五)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处置按照加强流行病调查,迅速整合集结区域实验室检测资源,加强核酸排查,加大重点场所管理和重点人群医学管理服务“疫情处置三个加强机制”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核酸排查及重点场所管控。疫情发生后立即上报上级政府部门配合集结2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队(涵盖疫情分析、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社区防控、心理干预等专业人员)。防控专家队保持待命状态,随时听从调配。

  1.复核检测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样本阳性,立即反馈定点医疗机构、送检机构,向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同时,立即上报及联系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送阳性标本。

  2.溯源分析

  根据溯源结果推算可能关联的病例,分析关联个案和事件传染来源。对传染来源不明确和传播链不清晰病例必要时提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开展病毒的全基因测序,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比对分析病毒毒株的基因差异,为判断疫

  情的传染来源提供依据。

  3.流行病学调查

  疾控、公安部门接报后,及时报上级部门并按照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处置疫情“三同时”机制,配合上级部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街道派出所轨迹定位要尽可能精确详细。街道防控办通过发布公告、村(居委会)发布通告等宣传形式鼓励村(居民)主动报告(自己或他人)接触到个案及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对象的活动轨迹和活动场所。公安部门尽快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信息组织大数据分析,核查患者相关信息,重点调查个案发病前14天(无症状感染者阳性采样前14天)和发病后至隔离前的活动轨迹、人员接触情况。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市县驻点布网、省队融入基层、专家巡回指导”三级应急流行病学调查机制,调查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甄别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摸清传播链。根据扩散风险扩大搜索范围及人群,对划定的重点场所开展延伸排查。社区三人小组快速跟进摸底登记造册,开展健康监测与管理。

  4.核酸筛查

  对防控区域人员实施“应检尽检”,采样力量按每1000人口安排一支10人采样队伍测算,必要时组织第三方检测力量。第1天初步完成全部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的检测,2天内初步完成防控单元人群检测,4天内初步完成防控区域的人群核酸筛查。

  组织核酸检测和采样力量,开展拉网式核酸检测和健康排查。散发病例组织病例居住地、工作地及活动场所所在同一楼栋(同一楼层和上下单元号居民)以及病人工作地同一科室(车间)、上下单元号办公室人员检测核酸。

  核酸采样前,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统一培训,确保登记检测信息时使用内地居民身份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出生医学证明5类证件之一进行登记,专人统筹编号、样本分送检测机构,统一收集、整理、分析样本检测信息。要组织足够人员负责样本信息录入,确保采样后12小时内将核酸检测数据上报。推动各医疗检测机构通过信息化终端及时采集上报核酸检查数据。聚集性病例按照最小防控单元,重点场所、重点区域,从病家所在楼栋、病人涉及单位开始向外组织开展拉网式入户主动排查行动,检测范围根据疫情情况由小区、社区、街道扩大。发生聚集性疫情时,要在5-7天内完成所在地区全员核酸检测。

  5、重要排查人群血清学筛查

  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触者和其他排查对象,其中为可疑传染源和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溯源线索的人员,可对其采集血清检测抗体以助溯源调查和风险排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抗体阳性者,间隔一日开展核酸排查。如无急性期特异性抗体阳性结果作为新近感染证据,仍以核酸检测结果作为诊断和医学观察期限的参照标准。

  6.病例救治

  根据“三线值守”“五诊”工作制度,立即向上请求省医疗专家指导治疗。对于危重病例,组织高水平医疗团队多学科专家诊治,实行“一人一策”精准救治。

  发生聚集性事件时,按照“四集中”原则,将病例集中收治在定点医院。根据需要,48小时内清空定点医院或院区其他病人。监控医疗资源饱和度,医疗机构按预案要求组织医疗救治,每日汇总评估全市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医疗资源现状(床位数、负压床位数、6种防护用品用量和储备量等)。

  7.应急监测

  在病例附近的医疗机构调查发热门诊、门急诊病例就诊情况,分析近期发热、咳嗽病例趋势。倒查与病例同一医疗机构就诊病例开展核酸检测(倒查日期为病例治疗时至监测日期)。强化就诊人群和新入院病人及陪护人员核酸检测;加强门急诊病例抽检,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8.环境检测与终末消毒

  (1)环境检测:由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需根据现场风险评估情况,确定环境采样的场所、类型和部位,划定高风险场所。重点采集病家、医疗机构、交通工具。

  (2)农贸市场检测:病例涉及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加大对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所在场所的环境核酸检测,检测重点针对冷库、冷链物流企业,可根据实际扩大监督抽检覆盖面,加强对运输车辆、存储库房、物品环境和包装的采样。采集环境和物表样本应在终末消毒前采样。

  (3)终末消毒:对病例涉及相关的重点场所立即关闭,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消杀力量对患者可能污染的居住场所、交通工具、相关公共场所等的环境和物品开展终末消毒评估合格后方可重新开放。

  (六)应急处置

  发生本地病例后,由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根据疫情研判划分的区域风险等级做好社会面管控措施。

  1.人员流动管理

  推动社区三人工作组,落实防控区域人员管理。对最小防控单元人员实行居家隔离,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监测、环境消毒等工作。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落实自我健康监护,减少外出和聚集,坚持“非必要不离开防控区域”,确需要离开

  的,中风险地区人员须待街道防控办逐级上报,经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审批,并持有72小时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

  2.社区管理

  有疫情的社区(行政村)所有小区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出入口严格执行体温必测、口罩必戴、粤康码亮绿码或扫粤康码通行的要求,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关闭小区活动室、运动器械、游泳池等非生产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外卖、快递不能进入小区。对高风险地区,有疫情的镇街所有小区(村)实施管控措施,禁止非必要人员和车辆进出。设立防控区域告示牌,在防控区域活动的群众全部戴口罩,要提供足够的口罩储备,保障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防疫物资保障,对低保户等困难群众按照1人1天1个口罩用量配发口罩(每14天派送1次)。医疗队要定期询问健康状况,有不适要及时处置。隔离范围划定建议:具体由应急处置小组结合现场情况决定。

  3.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

  有疫情发生的学校、托幼机构,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宿舍等区域实施硬隔离,由县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现场评估后决定具体停课范围。停课范围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学校逐步扩大,街道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

  门做好配合。中风险地区的其他学校、托幼机构,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晨、午检,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高风险地区,经评估可在中风险地区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关闭区域内所有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管理。

  4.企事业单位管理

  有疫情发生单位停工停产,落实防控措施经评估后可复工复产;可能被污染的单位采取扩大核酸检测、终末消毒等措施后可不停工停产。中风险地区的单位,落实员工健康管理,减少聚集性活动。高风险地区,鼓励错峰上下班、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模式;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风险评估可采取除“保证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民众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供港供澳及特殊情况”六大类企业外,其他企业一律停产停工。

  5.公共场所管理

  有聚集性疫情的社区(行政村)暂停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培训机构、室内游泳馆(池)、室内体育场馆、影剧院、棋牌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等密闭场所及公园景区、餐饮单位。中风险地区其他社区(行政村)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培训机构、室内游泳馆(池)、室内体育场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公园景区、餐饮单位堂食限

  流50%,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等防控措施;对影剧院、棋牌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暂停开放。各类公共场所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扫码或查验健康证明方可进入,合理控制人流量和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高风险地区,除执行中风险地区相关措施外,对餐饮服务单位暂停堂食;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进一步关停高风险辖区内所有公共场所。

  6.特殊机构管理

  有疫情的养老机构、福利院、公安和司法监所、精神医疗卫生机构等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人员进出。中、高风险地区的其他养老机构、福利院、公安和司法监所、精神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一律不得进出,取消所有探视,暂停接收新入职员工、新入住老年人,停止家属探视活动。对公安和司法监所等特殊机构尽量减少员工换岗。

  隔离范围划定建议:发现暴发疫情,采取严格隔离封锁措施。14天内,某一机构如有1栋楼出现1例及以上新冠肺炎病例时,该楼全部封闭隔离。具体由应急处置小组结合现场情况决定。

  7.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发生疫情时街道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发热门诊、新收治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核酸排查管理;严格落实各项院感

  控制措施,摸排整治各类风险隐患。根据疫情发展,及时评估医疗资源需求,实行定点医院清空院区或医院,集中收治病例,扩充隔离病床、ICU等设施;后备医院做好隔离病区和病床的储备;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及时送上级定点医院收治。

  隔离范围划定建议:发现暴发疫情,采取更大范围的隔离封锁措施。14天内,某一综合医疗机构某科室出现1例及以上院内感染病例时,该科室全部隔离;14天内,同一综合医疗机构同一楼层出现2个科室发生封闭瞒离时,该楼层全部封闭隔离;14天内,同一综合医疗机构同一栋楼出现2个楼层发生封闭隔离时,该栋楼全部封闭隔离;14天内,同一综合医疗机构有2栋楼出现病例时,该机构全部封闭隔离。隔离范围视现场调查空调形式(中央空调还是分体空调),人员密集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具体由应急处置小组结合现场情况决定。

  8.隔离场所管理。

  疫情常态化期间,常备至少1家集中隔离场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疫情发生后,能够快速动态启动隔离点。落实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重点人群的集中隔离和人员生活保障,应根据风险等级评估和需求,协调启动扩大隔离点规模。卫生健康部门安排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加强心

  理干预;公安部门落实做好场所安全管理。

  9.冷冻肉制品、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

  在冷冻肉制品、水产品批发市场发现聚集性病例,应先关闭批发市场,马上向上级防控部门、相关行业部门报告并将整个批发市场划定为防控区域,按照防控区域开展人群管控。开展冷冻肉制品、水产品来源调查,环境和产品的核酸检测。发现可疑农产品应该加大监测,对其它同市场类似产品先封存,如再次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作无害化处理,如阴性,可以销售。如发现多个档口核酸检测阳性产品,要及时配合上级部门调查好产品来源、产品去向,根据《xx省常态化防控阶段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处置指引》(粤卫疾控函(2020)188号)和其他法律法规,立即对该产品采取下架、召回、封存、限制调运、无害化处理。

  10.疫苗应急接种。

  根据疫情风险,经专家综合研判,按程序适时启动高危人群新冠疫苗应急接种。

  (七)信息整理和报告

  1.进程信息报告:街道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疫情防控组,需指定专人收集整理防控信息,整理资料至少包括“两表一时间轴一报告”,即病例及阳性检测一览表、密切接触者一览表、时间轴图、事件报告。所有工作数据信

  息,应与网络报告信息相一致。疫情处置期间每天至少报两次信息。

  2.工作进展与研判信息报告:统一口径向街道办和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信息。主要包括流调情况、人群管控情况、核酸检测情况。

  (八)联防联控

  1.卫生健康部门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社区(村)三人组根据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社区(村)管控等工作。(此项工作由龙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xx同志牵头负责,联系电话:xx)

  2.公安部门

  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配合上级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配合上级公安部门启动大数据分析,在24小时内核查患者相关信息,重点调查个案发病前14天(无症状感染者阳性采样前14天)和发病后至隔离前的活动轨迹、人员接触情况等;协调做好社会面管控、维护社会稳定。(此项工作由龙溪派出所副所长梁润平牵头负责,联系电话:xx)

  3.宣传部门(党群综合服务中心)

  配合上级宣传部门做好新闻发布、宣传报道、信息提供等工作。紧跟上级工作方针,加强对辖区内舆论的正向引导。

  (此项工作由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主任xx同志牵头负责,联系电话:xx)

  4.公共服务办公室

  以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与相关要素节点数据比对分析为依据,根据粤康码红码和黄码判定和解除规则,收集粤康码相关的异常和需求,对接县、市、省粤康码应用,确保粤康码在本地高效运转。(此项工作由公共服务办主任xx同志牵头负责,联系电话:xx)

  5.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配合上级部门落实各项市场监管措施和农贸市场、冷库等防控措施。当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涉及冷冻肉制品、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贸市场、冷库等场所,且在上述场所检出冷冻肉制品及水产品核酸阳性时,配合做好涉疫产品的来源流向调查及产品的销售范围,并全力下架封存同批次冷冻产品。在中高风险区域,配合做好上级部门对于市场停业监管措施措施的落实。做好防疫漏洞、重点企业人员、冷冻产品的核算筛查工作。(此项工作由市场监督所所长xx同志牵头负责,联系电话:xx)

  6.经济和建设办

  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商品贸易领域防控措施,协调辖区内码头、口岸等落实口岸环节疫情防控措施。在中高风险地区,配合做好商品贸易领域和出入境人员管控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核查商品贸易领域防疫漏洞;配合落实商贸领域风险排查和重点企业、出入境人员的核酸筛查。(此项工作由经济和建设办公室主任xx同志牵头负责,联系电话:xx)

  7.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办公室

  配合上级部门落实好各项校园、文化旅游场所的防控措施。在中高风险地区,落实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文化旅游娱乐场所的管控。(此项工作由公共服务办公室xx同志,联系电话:xx和党群综合服务中心xx同志牵头负责,联系电话:xx)

  8.建设和道路事务中心

  按照疫情防控需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落实各类交通管制措施。(此项工作由建设事务中心xx同志牵头负责,联系电话:xx)

  9.其他联防联控部门

  其他联防联控部门按疫情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支持各项疫情处置措施落实。相关重要场景疫情,应由对应部门通过购买第三方检测服务,组织落实各类人员筛查和监测工作。

  三、评估结案

  (一)进程评估

  由街道卫生院根据上级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发布的疫情态势通报情况,结合当地实际,研判分析疫情发展态势、防控效果等因素,及时联合街道防控部门开展防控效果评估,指导现场调查、人群监测、场所管控等工作实施。

  (二)分区分级风险研判

  由街道防控领导小组及街道卫生院组织专家根据分区分级实施方案实施研判,并报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便于县、市、省指挥办备案后按照程序向社会发布。

  分区分级采取分级发布原则,以街道或更小区域为单位划分高中风险的,由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县为单位划分高中风险的,由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公布。

  (三)结束应急处置

  由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根据疫情发展态势,评判疫情防控效果,并宣布疫情处置结束。各工作组、有关部门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总结和自评工作。邀请专业机构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有关工作开展独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存在问题、法律制度的完善。

  附件:

  1.龙溪街道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工作专班

  2.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流程图

  3.相关人群排查信息参考模板

  4.病例通报模板

  5.高中风险通报模板

  6.阳性检测者一览表(模板)

  7.密切接触者一览表(模板)

  8.时间轴

  9.事件报告

  附件1:

  街道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工作专班

  一、组织架构

  组

  长:xx街道党工委委员

  副组长:xx党政综合办主任

  xx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xx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

  xx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卫健组

  成

  员:xx二、工作职责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xx、省政府、xx、市政府、博罗县委、县政府、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信息报告责任制,确保信息报送和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和高效;做好每日新冠肺炎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有关工作,做好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和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信息报送;建立信息报送督查机制,对各地疫情信息报送情况进行必要抽查或考核。

  附件3:

  相关人群排查信息参考模板

  截至

  月

  日

  时,累计报告

  人核酸阳性,其中确诊病例

  例,无症状感染者

  例。

  截至

  月

  日

  时,已追踪密切接触者人,已追踪到位并管理人,人核酸结果为阳性,人核酸结果为阴性;已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人,已追踪到位并管理人,人核酸结果为阳性,人核酸结果为阴性;一般接触者人,已采样人,人核酸结果为阴性;已排查管理重点人群人,已采样人,人核酸结果为阴性。

  已采集重点场所环境样本

  份,其中

  份样本结果为阳性(分别为),份样本结果为阴性,份结果待报。

  附件4:

  病例通报模板

  **县在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监测中,排查发现1名新冠肺炎核酸阳性人员,经省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判定,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患者为*性,**岁,**县**镇人,职业。发病前活动史,发病前就医史。

  当地采取工作:1.应急机制启动情况;2.流行病学调查情况;3.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情况。

  健康教育: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配合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等不适症状,应主动就近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附件:病例的活动轨迹

  附件5:【高中风险通报模板】

  关于调整**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区分级情况的通告(文号)

  近日,**县**镇报告*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按照《广东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试行第二版)》及《**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调整防控等级的通知》要求,现将**县**镇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高)风险。

  **县将根据疫情发展态势,适时对各地分区分级做出调整。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已和家人的健康。如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1年

  月

  日

  附件6:

  阳性检测者一览表(模板)

  是否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证件号码

  现住址

  联系电话

  职业

  出现症状

  发病日期

  阳性检测时间

  核酸1XXX广男

  **东**44*****XXX*****XX是

  XX月XX日

  XX月XX日

  阳性、IgM阳性

  XX月XX日

  与XX为同事

  XX市场/XX一家酒店

  XXXXX医院

  XX月XX日

  检验结果

  隔离日期

  流行病学关联

  聚集所属

  共同暴露/密切接触人员

  转入的定点医院名称

  定点医院转入时间

  附件:

  密切接触者一览表(模板)

  接触

  频率

  接触地点

  接触方式

  是否

  追踪

  到

  采样检测

  隔离场所名称(具体地址,如有)

  序号

  关联病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方式

  与患者

  关系

  最后接

  触日期

  乘坐交通工具

  2020-081刘XX

  男

  335******

  同机

  人员

  2020--23偶尔

  飞机上

  同航班

  TR10-

  是

  24核酸阴性

  雅思酒店("市**区

  **镇**大道南12号)

  附件8:

  时间

  事件

  事件时间轴

  人物

  备注

  附件9:【疫情处置报告】

  关于一起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报告

  一、疫情概况

  (—)病例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国籍/民族、职业、现住址、学习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基础信息。

  发生聚集性疫情时,需依次具列各病例信息以及病例之间的人物关系。若为集体单位等重点场所聚集性疫情,需介绍集体单位相关情况。

  (二)病例发病、诊疗经过及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病例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和主要病情变化、各就诊时间节点和医疗机构多称、诊疗过程、临床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住院隔离、既往病史、目前病情等情况。采集的样本情况、检测情况、样本报送情况。

  收治医院院感防控能力情况

  (三)流行病学调查。

  1.发病前14天外出和居旅史。

  发病前14天内生活、工作场所和居家环境。每天外出和旅行情况可列表,包括目的地、可疑高风险活动、往返交通工具及时间、座位信息等。

  2.暴露史。

  包括相关市场暴露、野生动物接触情况;呼吸道感染病例接触情况和其它相关行为和信息(如聚集性疫情,需绘制人物关系图和流行病学曲线)。

  集体单位近期生产、教学、集体活动等暴露情况。

  3.患者发病后的活动轨迹、人员接触、环境污染等情况。

  4.其它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情况。

  二、处置措施

  (一)应急响应情况:领导重视、指挥部架构。

  (二)病例救治情况。

  (三)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密切接触者多少人,密接的密接多少人,一般接触者多少人,重点人群多少人。

  (四)核酸检测情况:密切接触者检测多少人,密接的密接检测多少人,一般接触者检测多少人,重点人群检测多少人,愿检尽检人员多少人。检测能力如何。

  (五)人群管控情况:集中隔离多少人,居家隔离多少人,社区管理多少人。

  (六)重点场所管控情况:涉及多少重点场所,如何管控。

  三、调查结论与研判

  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

  合分析,描述该病例的定性、可能的感染来源等,并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出现聚集性疫情时,需对病例的传播链、代际关系、可疑传播途径和疫情影响范围等进行研判。

  四、下一步工作

  根据调查情况、存在问题、疫情研判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

  五、有关工作建议

  是否需要上级支持人员、物资、检测能力。

  (联系人: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

  XXXX工作组

  2021年

  月

  日

推荐访问:进行疫情趋势研判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扩大个人 研判 流行病学 疫情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