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思想汇报 > 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3-09-10 09:55:01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5篇

【篇1】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入学习,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 是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是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是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是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是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是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
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马迎春

2015.9

【篇2】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正铿锵前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2017年10月,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意志。2018年3月,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成为国家的意志和全民的共同行动。今日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五点主张: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
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治理精神;
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五点主张,进一步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彰显了尊重自然、崇尚绿色的中国智慧,为人类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贡献了中国方案。

【篇3】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这次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我们是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在采访了校内同学,留学生和老师,在问卷中涵盖个人关于环保节约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常识,了解到大家对这一热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获益匪浅,我们知道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学校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决不能乱扔垃圾,并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尽可能不用塑料袋,而对于废弃物品,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最大利用,使它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不要乱丢废弃物,以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并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以便于日后能更好与国内外友人以更好地为共同交流探讨交流经验,并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发扬光大,生态文明建设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

【篇二: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

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

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 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

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

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篇三: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b】

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隆昌县党校组织的生态文明建设培训课,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受益颇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的脚步能走多远。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凸显,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生态文明方针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从小事做起,积小为大。经济建设则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护优先,既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建立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些地区曾经不顾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导致水体或土壤严重污染,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等。当前,急需贯彻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与合理利用及开发、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开发建设活动的约束条件,严格环境准入,控制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的敏感区域,必须加强保护,建立长效机制。

三、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能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地方对自然生态的索取大大超出了其承受能力,以致自然生态系统不堪重负、严重失衡。利用自然能力恢复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做法。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可以依靠自然本身力量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是近几年来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其本质就是让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我们应该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总结推广这一经验,给自然留下更多修

复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

只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

局等结合起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确保实现发展目标。

【篇4】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入学习,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 是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是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是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是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是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是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
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马迎春

2015.9

【篇5】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就是中国面对全球性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环做出得积极回应。农村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得基础,没有农村得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得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得生态文明。因此,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必然要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得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让生态文明得观念落实到农村得企业、家庭与个人。

一、对生态文明与农村生态文明得理解

农村生态文明得内涵应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就是人得思维观念得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得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与谐相融得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就是一个综合性得文明成果,它指得就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与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及建设良好得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得农村面貌所取得得一系列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得总与。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一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经济得大国,有9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绝大多数自然资源得开发利用也发生在农村。全国得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环境保护得基础设施,60多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发展得中心与人口得高度集中地带,占据了绝大多数得环境保护资源,政府投入大量得资金来防止城市得环境污染以及治理污染,但对广大农村得投入却少之又少。从城乡得环境基础设施来瞧,城市得环境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到位,在集中用水、垃圾、污水与粪便处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强得形势,而农村得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与垃圾处理等基本事项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垃圾由于没有相应得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人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致使农村饮水型地方病多发。正就是由于法律得空缺及环境保护资源得分配不均衡,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演愈烈。

(二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耕地就是农业生产得基础,承担着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及社会保障得双重职能,对农村得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乃至全社会得稳定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得作用。为了追求片面得经济发展而断绝子孙后路得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得做法屡见不鲜。而且,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国家为了各种基础性建设还会占用或将会占用大量得耕地;快速得城市化扩张急剧向周边农村拓展占用耕地;在当前得新农村建
设中也会不可避免得出现非农单位或设施占用耕地得情况,这些都会使农村得耕地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得后果。

(三工业污染对农村生态破环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得加快,工业已经不仅仅在城市发展,工业污染逐渐侵入广大得农村地区,城市得扩张也导致大量得污染转移到了农村,对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给农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1、城市污染以各种各样得方式向农村扩散,例如将固体垃圾拉到到农村堆放或填埋、有毒气体或烟尘飘落到农村、城市排出得污水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农村等。

2、破坏性利用耕地。迫于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近几年来不少农村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但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资金短缺、信息匮乏以及基础设施不健全等不利因素得制约,招商引资引进来得大部分就是一些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消耗巨大得低附加值企业,比如矿山得开采及其矿渣就不仅污染周边农村环境,而且占用大量耕地,污染耕地,破坏生态系统。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得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得投入

政府应当采取经济手段,通过税收政策与财政补贴,推进城乡之间得环境公平,以此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一方面,当前农村生态环境
问题以及由此引发得纠纷与群体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得与谐与稳定。因此,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大生态环境与资源得补偿赔偿力度,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显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保障农村环境保护得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得环境保护投入。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得城市经济发展都就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作为代价换取得,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得经济政策,推进农村得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得可持续发展。

(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探索农村价值观念得转变模式,就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得重要途径与方法,其要达到得目标就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农业得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农村新得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得转型与农村教育方式得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得作用。农民自身生态意识得强弱对整个农村得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得作用,因此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得位置,使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得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理念转变;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自然与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参与生
态家园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得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得教育。

(三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就是当前得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与创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将生态环境概念纳人农村经济增长得内生变量中,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与谐发展;要求农村经济增长过程具有 “无污染、无公害、无损于子孙后代”得三无标准,达到有利于人类、生态与自然平衡,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与有利于生产与消费可持续发展得“三个有利于”得长远目标。这就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一些地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生态家园”得复合经营模式,以及建立健全清洁农业体系(即无公害农业体系、绿色生态农业体系、有机农业体系等都取得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得双赢效果。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得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与谐相处得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得进程。提升农村与农业得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得高产优质高效与生态安全得总体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得农业现代化道路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体会 生态 思想 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