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7篇驻村工作调研报告汇编(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XX村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XX村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 XX村驻村工作队员调研报告 XX村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X镇XX村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市直驻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外出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XX村第一书记驻村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统一要求,我到城关镇XX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后,认真对村情概况、经济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城关镇东北部,距县城主城区约5公里,版土面积6.9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常住人口320户1043人,全村耕地面积1910亩,林地面积3297.5亩,退耕还林429.5亩。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XX村于20XX年度整村脱贫退出,属脱贫巩固提升村。现有脱贫户187户617人,监测对象9户。全村共有党员23人,预备党员1人,村“两委”成员共7人,村民代表24名。
全村有标准水厂2个,应急水源点一处,饮水入户率100%,水质水量安全达标;全村主干道硬化路2.7公里;通组路全部硬化,全长5.9公里,有砂石路(产业路)12公里;电力网改10千米。动力用电配送到各个生产小组,10千伏高压电配送到村,用电入户率100%,家庭农场动力电配送到户;通讯网络全覆盖。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油菜、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以养牛、鸡为主。村内二、三产业几乎为零。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收入匮乏,脱贫攻坚期间,村集体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发展拐枣1200亩,目前还处于前期管护中,没有收益产生。村内有养牛、养鸡大户9家,受市场影响,经济效益不高。
二、XX村发展的优势
一是民情优势。民风淳朴,村民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村民求富心切,各自都在寻找门路,力求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过上更好的生活,因而易于引导;通过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转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是区位、资源优势。XX村距离县城只有5公里,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林木茂盛,有利于发展山林经济。
三是产业发展有群众基础。近几年,村两委陆续发展了种植、养殖大户。也有群众自发的发展林果、养蜂产业。
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全村属于浅山丘陵地貌,地势狭窄,落差较大。土地多为旱地,水田很少。客观上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且产量底,没有特色;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缓慢。
(二)产业发展还未形成规模,还未产生收益,后期管护还须投入大量资金,基础设施条件需要大力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业产业留不住人;二、三产业受人口、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发展受限,几乎为空白。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针对集体经济薄弱,几乎无收入的问题。一方面是稳定发展现有产业,加强后期管护,力争早日产生收益;另一方面是大力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和企业等社会各界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同时大力挖掘现有资源进行增收。
(二)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农民发展有特色、附加值高的种植、养殖业;二是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动员在外务工的能人带动村民到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单位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四是积极协助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和现行普惠政策;五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修,美化绿化环境。
(三)强化招商引资的意识和力度,对有在本村投资创业意愿的人士,做好跟进服务,创造拴心留人的外部环境。
XX村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
20XX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坚持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基础上,继续派驻驻村工作队到村开展工作。XX县教育体育与科技局、XX县公安局联合派驻3名工作队员组建驻村工作队到村开展工作,通过近一年的驻村工作、日常走访,以及结合工作中所遇到问题,工作队广泛思考如何推进XX村乡村振兴发展,并对XX村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县XX镇西南方,位于XX县城以西2.5公里,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1个搬迁社区,全村常住人口2364户,8267人,是安康市人口最多的村。村在岗干部12人,村班子团结,曾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标准化基层党组织称号。全村现有已脱贫户76户154人,监测户18户,46人。XX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劳动力充足,经济发展主要以建筑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目前村产业发展以猕猴桃为主,陕果集团在本村发展猕猴桃1200亩,村合作社发展250余亩。近几年来,XX村在县镇领导的支持下,村班子的团结努力下,发展速度迅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XX村的发展。
二、调研问题剖析
(一)发展过程中好的方面
XX村民风淳朴,干群关系融洽,党员干部富有责任心,并且建立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两委为主导、“三线”人员为主体的村级组织体系。通过D建引领“321”基层治理模式,发挥“三线”人员力量,对于矛盾纠纷调解,重点工作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了XX村在社会治理方面向善向好的局面。
XX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村有文化活动场地两处,2022年又投资100 余万元,将老村部改造为XX村互助幸福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书法书画室、广播室、文化器材陈列室,标准化村卫生室等配套服务设施,扩充了村级场所服务功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每年利用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文化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子、好儿媳”、“七一优秀党员”、“集体升学礼”“道德评议会”等好人好事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引导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促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身道德修养,推动XX村形成良好的乡风文明。
(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慢,集体经济不够壮大。XX村发展起步较早,前期基础建设较为完备,但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现有产业还未有收益,不能支持村进一步发展。
二是村发展缺少后备人才,村委会留不住年轻人。XX村服务8000余名群众,现有村班子力量较为不足,且缺乏年轻高校毕业人才。据调研了解,曾有多名大学毕业生在村工作一段时间后,均因工作任务繁、杂、重,收入报酬较低离职。
三是人居环境有待提升。XX村人居环境整治定期开展,但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环村路周边绿化及路灯等,均因建设较早,未及时管护,部分路灯出现故障,房前绿化杂乱等现象。污水管网未建设完备,出现乱排污现象,部分沟渠因施工建设堵塞,存在汛期部分地区出现内涝情况。
四是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知晓度低。现在各种政策很多,落实到基层的也很多,很多群众享受政策,却不清楚政策,不理解政策。一些未享受到政策的群众,由于对政策的不理解,存在意见,对村集体发展的重点工作不支持。
三、针对调研发现问题的建议
(一)利用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XX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乡结合部,可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可对村境内月河河堤周边、娘娘庙附近以及五组产业园进行规划设计,打造周末亲子采摘、游玩,夜市经济,集会经济等融合性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XX村建筑行业发展较早,全村有大量的建筑工匠,可由村委会组建劳务公司,承包建筑工程,带动本村劳动力务工增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XX村交通便利,农户勤劳,很早就有农户发展小作坊经济,制作干豇豆、豆豉、粽子、豆制品等,向其他县区销售,村合作社可组织本村有传统手艺的群众,集中发展小作坊经济,由农户制作产品,村合作社负责市场销售,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提升待遇,加强培训,持续培养人才。据离职大学生干部自述,村干部工资不及外出务工收入的一半。而留住人才的前提基础是有一定的报酬,村集体经济发展是物质前提,集体经济壮大,可支出一部分用于村干部补贴,提高青年人才到村工作的积极性,为村级发展留住人才打下基础;可对现有村班子年轻干部定期组织培训,从业务、政策等方面进行专项的学习培训,学习其他镇村工作好的方面,汲取经验,提高青年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为民办事服务的工作成效;县镇可出台政策增加村干部绩效考核,拿出一部分资金表彰鼓励工作完成量大、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干部,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大学生返乡到村工作,专项培养,增强村班子力量;吸纳有乡土情怀的在外发展较好乡贤返乡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发展乡贤经济,带动村集体发展。
(三)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针对发展较早的门前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更换,村委会可提供花草种子鼓励农户在门前发展花草种植,增加绿化面积,营造生态宜居氛围;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良好的家庭进行评议表彰,评优树模,记录道德积分,可在村道德银行置换奖品,鼓励全村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完善全村排污管道,禁止乱排乱放现象发生,管道污水统一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对易发生内涝地段沟渠进行清理,争取项目,完善排水工程,避免内涝发生。
(四)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农户政策知晓度、理解力。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宣传,如大型文艺活动、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院落会、日常走村入户等,动员镇村干部、小组长、分支书、群众代表、党员、中心户长等进行政策宣传;可在村公示栏,各组醒目处张贴政策宣传单,利用村级广播对政策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政策宣传氛围;镇村干部加强政策学习,积极听取村民意见,对政策有疑问,不理解的农户,及时做好政策解读。
本次调研,看到了XX村乡村振兴发展的大好前景,同时也发现了制约本村发展的一些因素,作为驻村工作队,既为XX村乡村振兴发展富含潜力而感到高兴,又为日后的工作开展倍感压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们将全力配合、支持XX村乡村振兴工作,谱写XX村发展新篇章。
XX村驻村工作队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集镇1.7公里,全村版土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8亩,林地面积563余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898户2875人,现有党员59名,网格长39人,其中总网格长1人,一级网格长7人,二级网格张31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64户139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9户19人。全村现有生态护林员2人,公益性岗位6人,护河员1人。
二、发展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XX村临近316国道,是到县城、集镇的主要干道,基础设施较好,为发展集体经济和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在家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村委班子凝聚力强,有战斗力。村两委班子共6人,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干部,也有刚换届进入班子的年轻人,村委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在XX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程在XX村境内得以实施,同时村村通、农电改造等民生工程的推进,村民生活及出行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
三、存在问题
(一)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党员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村59名党员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6人,技术院校4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9人;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不够,流动党员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个别党员组织观念淡漠,大局意识、纪律意识不强;村部未能建立定期的党员活动;村两委班子主要精力集中在项目申报、产业发展等具体事务上,对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党员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和发挥。
(二)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压力较大。在各类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与村两委之间利益矛盾比较集中,协调难度很大;村民发展观念比较陈旧,村内外来流动人口日渐增多,但村里对于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服务不足,流动人口在计生、治安等方面存在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立足XX村村情,根据选派工作六句话要求,计划在今后,以加强组织建设为基础,从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几个方面,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三线两化一平台的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工作制度,开好MZ生活H、两委联席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村两委班子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和有关村务公开制度,创造条件让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监督村两委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政策,做好村干包片、定期走访等制度,主动服务群众发展;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摸清青年村民在家就业创业、在外学习工作、外出经商打工情况,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联系方式,充分发挥其联系、团结青年,储备、锻炼年轻干部,协助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加大在青年村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
(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全面完成新农保、新农合参保任务,合理评定低保户;针对XX村目前产业发展这一情况,努力寻求上级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到XX村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认真组织实施村庄整治工作,健全各居民点公共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加强绿化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断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关心关注村内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进一步健全联系、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机制。
(三)积极维护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认真排查村内各项矛盾纠纷和隐患,积极做好化解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土地整治和土地款、宅基地分配引发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争取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利用三线两化一平台的建设,强化村内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对信访户等重点稳控人群的联系、服务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四)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农村政策,向村两委干部学习农村实际工作方法,研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开展走访调研,记好民情日记,不断深化对村形、村情、村民的了解,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倾听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怨;利用自身优势,同村两委班子一道梳理、确定XX村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和智力支持,促进XX村发展。
XX村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是政府、镇党委一直关心、倾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整合改革为根本动力,不断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我村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同时也面临各种困难。
去年8月27号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大量走访群众,召开院落会议,群众代表大会以及老党员,村民小组长了解产业的实际情况,经过实地调研,结合本村实际及今后产业发展做了一系列讨论研判,最终对本村后续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基本村情
XX村位于县城北部24公里处。汉双公路贯穿全村南北,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4210亩,林地面积12252.1亩全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0户1293人,其中已脱贫人口215户670人;一般农户185户623人。村民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以山林经济、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为辅。全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3个,吸纳就业110余人(其中贫困户81人).村情村貌和地理条件是全镇相对比较差的村。
二、产业现状
目前我村发展中药材连翘100亩、香橼150亩;桑园70亩;林果冬桃70亩、水果柿子10亩。中药材分布在本村2、3组;水果柿子分布在1--4组公路沿线;桑园及冬桃分布在本村4、5组。截至2022年我村集体经济资产性收益资金使用50.9万元(其中3.9万元未报账);“三个一”合作社产业扶持资金使用50万元、贫困户配股资金使用18万元;产业发展合计使用资金118.9万元。
三、产业带动成效
自20XX年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贫困劳动力200户200余人,劳务工资支出50余万元;土地流转400余亩、支出土地流转费25余万元;新建产业砂石路2.7公里、便于50余户农户生产、出行。
四、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规划分散、规模小、品种多。本村产业发展400余亩,分别布局在1--5组。品种有中药材连翘及香橼、林果冬桃和水果柿子、桑园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规模不大、无法统一管护和统一技术支持。
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目前我村发展中草药连翘100亩,由于该产业园位于本村三组大飘洒沟,距离通村主干道3公里唯一可通行途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对于产业的管护需要用到的物资及丰收后的运输存很大在困难,为解决这项难题我村已及时申报三组森林防火路一条3公里,该项目应使用资金已于20XX年我村第一书记张峰同志从县财政局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已划拨到镇财政所。报请镇政府及时督促申报立项我村三组森林防火路建设,解决产业发展运输难题。
三是产业发展资金量小,发展壮大受限。自20XX--20XX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三个一”合作社相继成立运行以来,用于产业发展资金共计118.9万元。由于历史以来村级没有集体资金可用,故这几年发展产业资金90%来自于上级拨款扶持。20XX年至今上级共计下拨产业发展资金146万元,已使用118.9万元,剩余27.1万元。
五、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是根据市县镇级多次培训提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在维护好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建议大力种植水果柿子,让XX村成为名副其实柿子村,让水果柿子成为本村最靓的品牌。经营管理上,通过调研,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缩减管护成本、提高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提供种苗、前期种植肥料、技术指导、后期包装、销售;农户提供土地、管护)的模式,进行后期管护。
二是收益分配: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按2/8比例(合作社2农户8)进行分配收益,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三是我村现有产业中香橼、连翘、冬桃可以实行划包到户,由农户承包管护、合作社负责打开市场进行销售、双方签订分红协议以协议执行利益分配。桑园依然由合作社自主经营,同时申请建设配套设施蚕室。今年已申报水果柿子扩建220亩,同样以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包装、销售,农户提供土地及管护的模式发展,为合作社投入成本减负的同时提高了农户自主发展意识达到合作双赢的局面。
XX镇XX村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3公里处,全村9个村民小组,615户1830人,党员46名,中心户长9名;耕地1353亩(水田850亩),林地6314亩,硬化水泥路7.2公里,以劳务输出为主,村集体经济以生态林为主(5.9万/年),现有茶园产业320亩,蜂糖李100亩,帮包单位为县直机关工委和镇人大办;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198人,现有三类户3户6人。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水稻、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与师傅王亚妮利用入户走访、集中宣讲、院落会等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八次有余。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四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的各项惠农利农政策及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宣传目前“美丽乡村”新民风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由于留守老人、妇女较多,有时以院落会的形式召开。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目前的具体状况。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最大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615户人家,1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24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5人,低保户32户70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2户,其余为普通农户。少部分群众以电话、微信的形式进行交流。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驻村工作当中,矛盾排查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XX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当地群众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XX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无任何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各组水渠问题。XX村自20XX年实施高标准农田灌溉项目,经过三年来的使用,加之20XX年夏季暴雨影响,多处损毁;在走访当中了解到,群众对此事颇为不满,害怕影响春耕夏种,后经与村委班子商讨,积极向上级反映,包联单位也给予一定的经费,将水渠修复工作交由各组实施修复,全村累计修复3000余米水渠和3个挡坎,基本满足春耕夏种工作。在饮水方面,受20XX年夏季洪水影响,安全饮水出现水压较小、停水两三日的现象。
(五)宣传“美丽乡村”庭院经济发展和新民风建设,推动厕所革命试点实施。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深入农户开展调研,深入谋划。
一是到一组、二组宣传庭院经济亮化项目,按照镇总体规划,2023年将在XX村实施。第一批计划实施50户,发展庭院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力举措,利用庭院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鲜活力,努力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内容包括:民宿住房、菜园子、花园子、卫生厕所等,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满足了自家的菜品需求,还将富裕的果蔬卖给超市和村集体得到经济收入,不仅让农民的口袋鼓了起来,也改善了村容村貌,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
二是以新民风“道德讲堂”为平台,评选年度好婆婆、好媳妇、卫生示范户、绿化示范户、文明示范法户等,树立先进典型,起到模范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提升总体。三是以***提出的厕所革命为抓手,在村集中安置点试行三格式化粪池改造25户。
(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省、市、县、镇组织的各类工作培训。驻村工作不单单是“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体现。为此,省、市、县分别组织多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培训会,同时县、镇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七)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对可能存在返贫风险户,全方位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工作和核实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稳定情况。
三、现实困难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在实地驻村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就对XX村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基础薄弱,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该村基本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油菜为辅,养殖为家庭散养猪和耕牛。种植规模小,收成低,一年算下来,成本和投资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得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
(二)交通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这是该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XX村的人口居住并不聚集,由于地形原因,使得运输和进出等更为困难。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硬化通户公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新农村建设。
(三)新任村干部缺乏工作经验。遇到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往往容易心中无数、没招没谱,甚至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一旦碰到困难、遭受挫折、面对矛盾时,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显得脆弱,很难始终保持“精神不倒”,缺乏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气概。
(四)大多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造成XX村部分农户劳动力不足。在走访过程中,有一户70多岁的老年人韩明秀,因子女全部外出务工,大多数土地撂荒,无法耕种。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XX村劳动力不足。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615户1830人的村里,中青年劳动力占总人口40%,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5%,18岁以下占25%,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养老问题严峻。
(五)XX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认知程度相对落后。大多数村民大多处于低学历,多数群众只上了小学三年级,部分群众还处于半文盲状态,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人皆外出务工。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知识的缺乏和获得与引进新知识的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最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六)干部驻村能带给村民的大多是些政策和指导性思路,无实际速效的路子和实物。这点在走访中尤为尴尬,老乡总爱问些问题,譬如:“这次你们下来带来了多少钱啊”?“我们村已经搞过很多次种植了,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你们看有什么好的路子,关键是政府能给多少钱帮扶我们”?……这些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往往回答起来比较困难。
四、原因分析之浅见
这些问题的造成,与地域分布,经济水平、文化程度都有一定的关系。要解决起来需有一个过程:
一是地域条件和地理形势的原因,土地资源相对较紧张,产业投资成本高。二是村干部待遇较低,无“五险一金”等基础性保障,每月工资也相对较低,只有两千多元,导致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能力的不愿意来。三是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陈旧封闭,致使该村的村民接受新事物,新政策的速度慢,往往按部就班,不懂灵活处理,更不用说放开胆子去搞发展,从而产业思想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很困难。四是发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缺少积极思变,主动发展的思想意识,吸引企业投资少,信息化程度不高。五是驻村队开展工作难度大,单一靠政府的帮扶远远不够。在除了切实联系群众,走访调查以外,大多工作完成往往限于政府政策带动,一部分起步实施者尚处于开头阶段,经验少,困难重重。
市直驻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外出调研报告
市委统战部组织市直驻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及相关人员于3月8日至11日开展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及集体经济发展学习调研。调研团先后调研秭归XX村、五峰XX村、夷陵区XX村,通过调研学习,亲眼目睹了这些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上的重大成就,亲身感受到了村集体的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
一、实地调研情况
1.XX村位于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河东岸,版图面积7.6平方公里,全村辖四个村民小组720户,五个村落2340人,村内居住着屈氏后裔1300多人,他们敬奉屈原为先祖,相传是屈原祖籍居住地,因屈原精神万古流芳而得名,有“中华屈氏第一村”的美誉。XX村是秭归县三峡库区移民大村,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区、香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区、名优脐橙产业示范区,是全县创建“幸福村落”示范村。村党组织强班子壮队伍,建机制抓规范,抢抓机遇谋发展,文明创建民风正。立足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整合库区项目综合开发,积极创建“幸福村落”,“宜居村庄”,紧紧围绕“民俗文化示范村、生态农业度假村、民主富裕文明村、安居乐业幸福村”全力打造“中华屈氏第一村”。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确实提高了村两委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先后荣膺“国家级生态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党组织”“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宜昌市文明村”“宜昌市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卫生村”“湖北省生态村”“宜昌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XX村地处五峰县长乐坪镇,全村皆为山区,峰峦重叠,风光秀丽。早年立有木牌,上写“XX”二字,故而得名。距长乐坪镇政府3公里,距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7公里,325省道穿境而过。全村国土面积11.52平方公里,农用地总面积7427亩,其中耕地1778亩,园地2697亩,林地2952亩。辖六个村民小组,484户,党员46人,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人居和谐、魅力XX”的目标,着眼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工作,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素质不断提高,484户1600名村民,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合力创建显成效,文明清风扑面来。20XX至20XX年,该村连续六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文明村,曾获得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科普惠农新村先进单位、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3.XX村位于夷陵区分乡镇,与远安县毗邻,版图面积17.92平方公里,全村7个村民小组,农户637户,人口1837人,劳动力1286人,党员58人。全村共有耕地3255亩,其中水田面积56亩,集体山林面积2408亩,茶园面积73亩。XX村因其位于久负盛名的XX风景区内而得名,XX风景区以“草原风光、天然荒凉”为特色,以观光牧业、观光农业、观光林业为基础,以原汁原味的荒原风情文化为底蕴,寓草场风光、游牧休闲、康体娱乐于一体,逐步成为三峡宜昌旅游新亮点。2010年,电影、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均在XX村取景拍摄,村委班子成员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XX自然风光资源优势,建设城郊生态旅游基地。“一村一品”,“整村推进”,XX村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切入口,调整现代农业种、养殖结构,以高山反季节蔬菜为主打产业,配套核桃、山楂等经济林业,带动养殖业,激动旅游服务业,不仅有效地扭转了收入靠外出务工的局面,提升了百姓的经济生活水平,也建成了XX旅游风景区坚强的服务功能后盾。20XX年11月,被推介为20XX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启示
1.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经济必须有交通这一良好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通过调研发现,发展好的村落道路不仅宽阔美丽,而且四通八达,这样的交通环境不仅可以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的引进来,带动经济良好发展。XX村目前通往村外的公路还是精准脱贫时期的简易水泥公路,弯多坡陡路窄,照明稀少,落后的交通环境极大的制约了村产业发展(运送货物、游客往来、经济技术交流等都不便利),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发展观光农业及旅游业。下一步,将积极争取项目,高标准规划,通过对现有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扩宽、黑化、亮化,打造成为乡村振兴致富路。
2.实现乡村振兴,要转变产业观念,跳出三农找出路。通过学习三个村的乡村振兴经验,受到最大的启发是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和创新意识,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三农找出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村现实和未来,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XX村参观学习,村“两委”狠抓“宜昌环XX乡村振兴试验区”机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周边村民抓住旅游机遇,开民宿、直播带货农副产品,创新思想,推出“共享农田”项目,实实在在地跳出三农找到了出路,使得一亩地年产值翻了好几倍。
3.实现乡村振兴,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联系自身实际探索农文旅结合新道路。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软实力”。要把地域文化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不遗余力地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挖掘。XX村村内居住着屈氏后裔1300多人,他们敬奉屈原为先祖,在建设发展中打造屈原文化品牌,重点挖掘屈原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旅游,着力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利用。XX村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有百年梯田、百年祖屋、百年古树,今后将在乡村振兴中重点挖掘农耕文化,推进农文旅融合,坚持修旧如旧,不搞大拆大建,擦亮“生态村”、“文明村”等文化名村品牌。
4.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加强乡村文明建设。XX村着眼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素质不断提高。目前该村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85%,翘檐压脊、青瓦白墙的土家民宿既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休闲避暑度假经济,每年夏天外来避暑度假人群络绎不绝,一房难求,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XX村与XX村地理情况大致相似,平均海拔900米左右,气候凉爽宜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XX村将探索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着力倡导移风易俗,探索殡葬改革,相对集中建设公墓,消除门前屋后田里路边坟茔,退坟还田。积极倡导培育养猪大户告别传统养猪模式,兴建现代化养猪场。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养一头猪臭一湾人的脏乱差现象,及恶臭熏天蚊虫叮咬的生活方式。加大郑家岭户外露营及农文旅休闲民宿建设力度,带动村民开展清洁大扫除,鼓励村民建设美丽庭院,全村“处处花海、户户果香”,车行绿海中,人在画中游,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5.实现乡村振兴,要加强D建引领,党委政府领导是关键。通过对3个村的调研,深深体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乡村振兴的关键要靠D建引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XX村兴建的同心楼、初心广场;XX村兴建的极具红色内涵的文化广场,通过形象生动的阵地建设使村民们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向心力。XX村将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多一点的筹资机制,筹措资金建设以村委会为核心的D建阵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双带活动,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决策权和民主理事权,建立鼓励农民出资投劳机制。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
XX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派驻XX村驻村工作队到村后,坚持D建引领,以深入开展DS学习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一主线,突出“五抓五促”,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一、XX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XX村位于XX省XX市XX县城以南75公里处,XX村地处巴山北麓,汉江南岸,距离XX县城80公里,村域面积13.89平方公里,西与石泉县毗邻,南与双坪、西乡接壤,东与漩涡镇相连。常住人口419户1403人,移民搬迁户108户,其中18~60岁人口819人,占总人口58%。脱贫户313户1107人,贫困发生率78.9%,现已全部脱贫。有低保户96户240人,特困供养户39户45人。
二、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D建,促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以建强组织堡垒、推进强村富民、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真情为民办事服务为总纲,坚持在强村富民中检验学习成效、在乡村治理中检验D建成果,彰显D建工作服务“第一要务”的作为。坚持规范支部活动,深化支部标准化建设,严肃第一书记讲党课、支部主题党日和专题组Z生活H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锻造过硬主心骨。集中解决邻里矛盾、医疗报销、保障政策落实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抓防返贫监测,促稳定脱贫。以畅通农户自主申报、村级网格化管理为着力点,持续加大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宣传力度,结合县级行业部门筛查比对、媒体信访监督等渠道,打造覆盖全村429户及313户脱贫户的网格化监测网络。坚持每周走访研判重点对象,每月核实研判反馈重点疑似户,重点监测收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及家庭突发状况,做到风险信息排查核实全覆盖。对已纳入的监测对象,按照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发展能力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行分类帮扶。截止8月底,纳入的22户监测对象已有14户消除风险。
(三)抓稳岗就业,促稳定增收。将稳岗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利用建成的网格化监测网络,对全村313户脱贫户中819名有劳动能力人员务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重点关注务工返乡、失业人员。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建设带动、加强公益岗位开发等方式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今年以来共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期50人,项目建设带动18人,开发公益岗位11人,实现就业522人,占去年务工人员的104%。
(四)抓产业发展,促脱贫成效提升。将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着力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产业项目发展等工作。建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1020亩茶园建设管理,发展魔芋种植2户200亩,以产业稳定高效发展,促进脱贫成效稳定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力量相对薄弱。村两委班成员待遇低、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动快、队伍不稳定,势必造成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打折扣。村干部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不强,优秀“头雁”数量依然较少,农村各类技术人才资源匮乏。
(二)精准帮扶没有找准发力点。新选派的帮扶干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任务、新要求不够熟悉,制定长远规划、促进有效衔接等方面认识不清、重点不明确。
(三)乡村建设欠账较多。乡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引领,农村道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与群众期盼和生产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较少。当前,推进乡村振兴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性投资和财政资金直接划拨,撬动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工作尚处起步阶段,投入渠道单一、规模较小,直接影响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开展。
(五)农民老龄化程度严重。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一是目前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也很严重,大部分在村务农的人口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年轻人宁可在城里打工也不愿意回家种地。二是在村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现代化的种养殖技术很难掌握,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的积极性不高。
四、思路对策与建议
(一)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与帮扶村“两委会”共同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或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单位主要领导到帮扶村调研、督导、部署工作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每月到帮扶村调研督导不少于1次,促进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督促做好过渡期内的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有效衔接,常态化运行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及时发现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发挥单位优势,立足帮扶村情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坚持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帮扶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四)持续助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落实好就业帮扶相关政策,鼓励人员外出务工,指导或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公益岗位安置等活动。
(五)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厕、污水处理、垃圾清理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六)推动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坚持扶志扶智,倡导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革除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动乡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七)指导帮扶村建强村级党组织。加强村“两委”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抓D建促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
(八)推进强村富民进程。重点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推荐访问:汇编 调研报告 工作 7篇驻村工作调研报告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