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1.0in1.25in1.0in1.25in;}.s1{font-weight:bold;}.p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我县主动融入发展大局,聚焦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新需求,探索形成“三个关键角色+三套组合拳+三种渐变式服务”模式,构建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体系,延伸司法职能,助力乡村振兴。去年6月,**县人民法院四荣法庭“延伸司法职能 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工作典型案例入选第三批全国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一、当好“助推员、参谋员、服务员”三个关键角色,助力乡村纠纷高效化解
一是建立诉前解纷制度,当好重大项目“助推员”。积极服务水利工程、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实行介入社会治理、找准矛盾根源、精确评估风险、类案参考指导“四步化解法”,诉前协助政府部门成功调解因落久水利枢纽工程、**镇等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发的劳务合同等纠纷341件。
二是完善问题反馈机制,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员”。定期梳理辖区矛盾主要类型、成因及对策,按季度向辖区党委政府通报案件数量、类型、特点等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辖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决策服务。实施以来,共向辖区党委政府通报案件情况48次,提出司法建议24件。
三是畅通诉讼服务渠道,当好乡村企业“服务员”。针对辖区木材加工、林下养殖等企业较多的情况,加强涉企诉讼服务,坚持快审快结,利用小额诉讼、远程立案、网上开庭、要素式裁判、电子送达等手段缩短立审时间,畅通绿色诉讼服务渠道。实施以来,受理涉乡村企业案件232件。送法进企业常态化,定期走访乡村企业,及时解答法律疑惑,帮助企业树立法律意识,增强乡村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二、打好“巡回点、调解线、宣传面”三套“组合拳”,护航乡村旅游高速发展
一是设立巡回点,亮出便民司法“快速拳”。结合辖区旅游景点分布情况,科学设立巡回办案点,先后在龙女沟景区、雨卜苗寨设立巡回办案点,实行“110”旅游审判新模式,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解决纠纷服务,共解决涉旅游纠纷30件。
二是串起调解线,激活纠纷化解“联动拳”。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端,充分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文旅局、村委等资源力量,构建法公联动、法司联调、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纠纷同调的“三联共享同调”工作格局,协同调解涉旅游纠纷案件19件。
三是扩大宣传面,强化旅游环境“普法拳”。利用三月三、五一、国庆、金秋烧鱼节、芦笙斗马节等旅游旺季,每年进入景区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8次以上,为上万群众普及旅游维权知识,努力营造依法经营、文明旅游的良好法治氛围。
三、提供“指导办、上门办、线上办”三种“渐变式”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一是小矛盾“指导办”,优化基层调解模式。建立“一村一法官”工作室,强化对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指导,由“点上指导”向“面上指导”转变,组建调解组织工作微信群,法官和辖区乡镇、村屯的203名人民调解员成为“群友”,利用业余时间开设“网课”26期,在线解答法律咨询,定期推送相关业务知识,提升基层调解员调解水平。
二是交通不便“上门办”,完善巡回审判机制。由坐堂问案向巡回办案转变,积极推行苗汉“双语法官”,采取法官上门送达、勘察、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同时,根据双方当事人情况随机选择村民院落、村委、田间地头等开庭地点,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实施以来,共巡回审理各类案件2298件,巡回审判率达71.6%。
三是外出务工“线上办”,打造远程司法平台。由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转变,加强“智慧法院”、“智慧法庭”深度应用,推广“**移动微法院”、“网上调解平台”等智慧平台,为外出务工群众提供线上诉讼服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共为1102名当事人进行线上立案,为1434名外出务工当事人提供线上调解。
推荐访问:助力 振兴 工作汇报 司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