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10篇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1
《万物简史》这样的书名,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着作,都喜欢从“天地开辟”时谈起,一直谈到那时的当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书。如果仅仅从形式上与那些古代着作相比,本书也可以视为一部关于现代科学的通俗百科全书。
本来是介绍现代的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结构、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状况、核物理、相对论、生物、生命、进化、遗传等等。科学知识难免有抽象枯燥之处,但是作者在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大量科学家、发明家的遗闻轶事,让你读起来能够兴味盎然。有什么办法呢?人们就是更愿意读遗闻轶事而不是读科学定律。
这本书谈不上精深,读过之后也就是可以对现代科学有个大概的了解,也不见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学概念,但可以给你提供许多与科学有关的谈资,让你看起来象是对科学相当了解的样子。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读者吧。这样看来,本书将书名取作《万物简史》,其实实在有点夸大其词。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作者在叙述那些科学概念时,确实能够做到简洁明快,让人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细究起来也许不甚准确,但确实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谈到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的意义时,作者说,一个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躯中蕴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的话。
书中那些科学家的遗闻轶事,有时相当夸张(当然也有价值),比如说著名的埃德温·哈勃“是个顽固不化的说谎大王”、“英俊到了不适当的程度”,而达尔文的父亲因为达尔文学习成绩平平愤怒责备他“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你将丢你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脸”之类。以前我们国内的普及读物习惯于将科学家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道德高尚,作风正派,一心为人类的福祉而奉献。而读读这本《万物简史》,你就会深感“科学家也是人”这句话是多么实在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一本既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有一点系统性的`普及读物,同时又可以说是一本颇具人文关怀的现代科学史着作。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2
最近读了一本著名的科普书——《万物简史》,作者是美国的比尔·布莱森。
这本书讲述了宇宙的许多奥密,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点到无限大的宇宙;从无数的元素构成我们的太阳系;从无数岩石构成我们的地球;从地球的诞生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无比的神秘,无比的复杂,但这本书却从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来讲述这些事物,使它们成为有趣的知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部——地球的大小,讲述了很多的科学家不畏艰辛、不断的对地球进行研究,这是人类的好奇心理造成的。诺伍德为了测量地球1度经线的长度历时两年走了330多公里;布格和孔米纳花了10年的时间证明了地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马斯基林为了测量山的重量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的计算;玛丽·安宁为了挖一块蛇劲龙化石花了10年时间。
多亏第一代原子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不畏高度危险的工作,现在的我们才越来越清楚,地球是古老的。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长;懂得了地球的质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龄;懂得了地球的结构,而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
生命!地球!宇宙!很多的知识都被作者用清晰的笔法汇集到此书。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了科学的有趣,我了解了宇宙,了解了,了解了生命,了解了万物!越了解生命,我越觉得生命的不易,越了解地球,我越觉得地球的珍贵,正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我才能懂得那么多的知识。
事物的发展和完善是靠着许多人努力奋斗来完成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发明创造更多更好的事物!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3
一本正经的说《万物简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它引领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进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种种伟大和神奇,它让我对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满敬意。
《万物简史》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长达四十多亿年的时间里,虽然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和灭顶之灾,但是却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她的光辉史不得不使我从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书的最后写道:“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寓意的话,那就是我们来到地球上,实在是十分的幸运——这里的我们“我们”,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宇宙中,获得任何一种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运气。我们不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个存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这样一种技巧,我们才刚刚开始懂得。”
《万物简史》让我重新认真的思索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题,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们”,“我们”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将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回顾四十多亿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坚持这条信念。”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4
正如标题所言,读了《万物简史》,对于死亡不再恐惧——至少我是这样。您一定以为我疯了,以至于口出狂言,要么你一定觉得我被这本书忽悠了,但恰恰相反,毫不夸张地告诉你,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他们也不像我这般籍籍无名。这就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我极力推荐这本书,它给人带来的,绝非只是科普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灵魂对生命对万物的思考与感悟,所以我打算说服你,好让你把它从图书馆借出来,和我一起也来感受万物的魅力。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好书,是一本了不得的杰作,“万物”一词可不是两个字十一画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多大的概念啊,难道区区一本书就能说得清道得明吗?所以能用这两个字作题目并阐述明了的,几乎不是人,世间没几个,比尔·布莱森算一个,我敬他是条汉子。
老头子今年66岁,是个美国人,是享誉全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毕业于著名的德雷克大学,曾供职于多家著名报社,游历天下。此人博学多才,写法尖刻,但当博学与尖刻与幽默混杂在一起时,文章就会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这也是他被公认为“目前活在世上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的原因罢。
写成这样一本书,绝非想想就可以完成的,毕竟不是写小说,这可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啊!作者除了自己做了许多相关研究,更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去访问科学家,去收集数据.......因此史料非常丰富,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这本书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诙谐幽默却也不失辩证思考,刚读的时候,确实是有难度的,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很多概念理解起来很费劲,朋友劝我赶紧“丢”——这样的书读起来没意思。但书本身的魅力让我舍不得放弃,其中的道理与知识是很多其他书籍里没有的。于是我发扬了“蚂蚁啃骨头精神”,耐着性子把书一点点啃了。
这本书切入点非常小,小到从一粒质子开始。作者从质子写到宇宙,从宇宙写到地球,再从地球写到人类......虽然没有一字一句去琢磨和体会,但它让我Get到的点却非常多,这些点汇集到一起就成了我不再恐惧死亡的原因。
宇宙大得没有边际,别把自己当回事儿。在人类已经认知的范围内,宇宙已经大得没有朋友,可你有没有考虑过在我们所认识的宇宙之外,又有多少无限的空间与时间的集合体?迄今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相比较之下,人类简直渺小到看不见,甚至还没有尘土的重量。因此,我想说的是,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再牛再横你也成不了太阳,即使你成了太阳,但你相对宇宙来说,也不如一粒沙子!
如此一来,“死”能算作什么东西?根据分析,人死以后,变成了各种质子粒子原子夸克.......飘散在风里,成为高山碧水的一部分,成为世间万物的一部分。
没有人可以长久存在,从哪里来终究要到哪里去,这一点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已经研究透彻。因此,自然死亡真的不必要恐惧,这是万物规律,这是阴阳轮回。你只需设想一下,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假若你以上帝视角俯瞰一切,一个人的生与死其实就在一瞬之间,这只一个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过程,你不会为其难过与伤感,因为这一切都是客观的需要和存在。
当你意识到宇宙的和宇宙外的一切,并且清楚你的定位时,所有事情都会变得很轻松和简单。所以没什么事是过不去的,遇到困难挫折时,想想宇宙万物便豁然开朗——即便伤心欲绝地与前任了分手也不见得是坏事,你们在一起真的不幸福;即便精心的www.i1766.com表准备的告白不成功也要努力感恩,没在一起也许是最对的选择;即便失去了所有,亦要感谢上帝,至少你活着就是个奇迹。
不惧怕死亡,不代表蔑视生命。书里阐述了很多生与死的问题,我们知道即使我们渺小如此,但每一个人的存在是多么伟大的杰作啊。
你现在捋一捋,你要怎样才能来到世上,并存活着......倘若你把思绪拉到人类出现的几万年前,你一定不会想到你居然可以来世上走这么一遭,或悲凉或辉煌。即使种种幸运有了你的家族有了你的父母,可你还要和几亿个兄弟姐妹竞争,很幸运的是,你冲在了最前面——算一算,你来到世上的概率几乎为零。
所以,我们是何等幸运,才能在浩瀚的时空中存在,并与你的家人爱人相聚。因此我要说的是——热爱生命是你的职责,因为你的存在是一个奇迹。
永远别自傲,你没有丝毫资格。读了这本书,你会了解到,每一个自傲的人很可能是个傻子,一个聪明的人绝对是一个谦逊好学的人,因为比起浩瀚宇宙,你毛都不是。
你也许知道牛顿创了《原理》,并在学习中深受其“折(du)磨(hai)”,但你知道这个理论是哈雷与另一位科学家打赌而逼出来的吗?你也许知道达尔文写了《物种起源》,但你知道他对蚯蚓的研究程度甚至超过了进化论吗?也许你知道哈雷彗星,但你知道吗——哈雷的一生非同凡响,他当过船长、皇家天文学家、牛津大学几何教授、发明家........他唯一没干过的事情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
所说的一切我只想证明,我们太小,知道的.东西少之又少,没有理由傲气,更没有理由撒泼,要为存在的每一刻祈祷和感恩。
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干什么?要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只能在万物流转中让时间来作答,即使时间不知道,其实也无关紧要。关于此书,我所说的只是我的理解,你一定会有更高深的见解,知此书而不读此书,甚是可惜。
最后,我想把莎士比亚那首诗搬出来作为结尾分享:
在这一种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覆盖众生的穹苍,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一个点缀着金黄色的火球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5
《万物简史》这本由比尔布莱森花费3年时间完成的科普读物,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对宇宙哲学、古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气候学、生命科学、地质学、人类学的很多基本常识都进行了清晰的解释。比如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世间万物是怎样演进的?等等。讲述了作者本身和许多科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些科学现象和科学事件,诚然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以一种简洁轻松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一次科学普及,正如书中的副标题一样——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但这本书真真正正吸引我的不是那些智慧而又幽默的语言,也不是我如何明白了之前晦涩难懂的科学名词,而是这本书中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在读美国人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之前,我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一颗探索的心。不断地发现和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是一大动力,当然这很大程度归功于那些不懈努力地优秀的科学家们。但这并不是科学家们的专利,对于世界和未来强烈的好奇心,恐怕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历过的阶段,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充满求知欲的年龄是多么地可爱,却又多么地一闪而过。
本书作者也并非理工科班出身,但正是因为自己小的时候对宇宙、对地球的好奇和向往,在长大之后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科学的真相,而书中所提到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那些巨大财富的科学家们,大多也都是仅仅因为对科学的向往,对真理的渴求,他们有的衣食无忧、有的穷困潦倒、有的性格怪癖,相同的是那种对科学义无反顾的执着。更有无数并不是很有名气但是却仍为科学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的名字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科学家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等巨匠,也有很多我们不曾想到的故事。这许许多多的故事给我的不只是知识,而是他们每个人心中,我已经久违的探索之心。
曾几何时,我们忙忙碌碌于各种升学、考试、辅导、培训,当然在我们眼中这也都是学习,经历过各种考试的大小学生们锻炼了出色的逻辑思维和记忆力。我们也善于解答问题,对于试卷上的问题无论如何疑难,我们也都不在话下。但是,当初我们小时候提出的那些问题呢?那些在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凭借着孩童纯真的本性提出的那些问题,我们现在解答了吗?我们现在还能够像小时候或者像那些科学家们一样,想着去探索些什么吗?知识不能完全代表能力,简单地给出答案也不是追求科学真理。
合上万物简史,要感谢这本书,它让我找回了那颗久违的探索之心,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真正的科学精神,我们虽然不是科学家,更不是科学工作者吗,甚至不是一个很熟悉物理化学的理科生,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可以用发现的眼睛和探索的心不断地去认知那些我们还未曾明白的事情,不断地追求真理追寻真相。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探索精神,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这种精神。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6
这是一本介绍科学知识的书,书中对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地球的主宰的?等问题做了回答。我现在上二年级,有时候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方说:地球有多重啊?为什么我们养猫狗而不是猫狗养我们呢?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读这本书后我就知道了,在”地球“这个主题中,我知道了可以用三角测量法来测量地球的大小,还知道了地球原来是中间鼓起来的,这样的发现源自于牛顿的《原理》中的一项发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会使两级有点扁平,赤道有点鼓起,这样,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椭圆形的”橄榄球“,而不是我想象的圆圆的”足球“啦。
看,多么有趣的科学知识啊!你也来看看吧!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7
初拿到《万物简史》,看看封面,简洁大方,深沉而又不失活力的深海蓝,平静而又广博,。闭上眼,轻轻摩挲着凹凸的花纹,一个清晰的地球的轮廓在手心中静静浮现,一种很奇妙的掌控感,颇有新意。细细一闻,是那种淡雅又不做作的书香,沁人心脾。书,仍未翻东,心,却已开始沉浸于其中,开始幻想里面精彩斑斓的世界。
扉页后第一页,序前一页,在“译本科学顾问”和“译本审订专家”两栏里赫然印着许智宏、何祚庥等“重量级”科学家与学者的名字,黑底白字,方方正正,原本因兴奋而产生波澜的心潮渐渐平复下去,我知道,这样的一本科普书,一定得静静去读,用心去读,待之重之又重,不出所料的话,这必将是一次壮阔的视野开阔历程。
初读几页,便可见本书着者比尔——布莱森英国式的睿智幽默和美国式的搞笑,处处皆是妙语,富有活力,()当然,字字都是科学的知识,将大到宇宙大爆炸,笑道0的N次方物质讲述得形象生动,令人欲罢不能。,全书的第一、第二人称的自然使用,感觉就像是零距离的交流,似是父亲正在耳边给我普及科学知识。尤其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身为一名高中生,静静捧读这本《万物简史》时,竟产生了一种穿越回孩提时代,满溢着好奇与惊喜地阅读着我人生的第一本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一种由内而外的欣喜感。光就是这种感觉,我便对《万物简史》这本书充满无限的感激与无比的珍视了。当然《万物简史》这本书的确可以看做我们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的超级融汇大升级版,在我看来,在不久的将来,这本书将成为今后的孩子们必读的科普书。
通读全书,许智宏先生的引言及书的第五大部分——“生命本身”,令我对于自己的生命有了“科学的新的解读”。我们现在能活着就很不容易,往大里来说首先就要一个稳定的宇宙,而形成这样的宇宙,要经过精密得吓人的运算,不能出丝毫差错;往小里来说,我们更加需要好到爆的运气了,要久远的时间里,因为无数的机缘巧合,你的祖先才能生下你的父母们,再让他们生下你,也就是说,我们是唯一的可能性,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有我们一个,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诚然,我们同一整个宇宙,抑或是一个地球的生米相比,我们的生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无限接近于零。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知道死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生命是无限大,正是这个宇宙,这个地球,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令我们能在生命中给予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可见或不可见,已知或未知的无穷转变,这便是生命的魅力所在。面对开阔得近乎没有边际的人生旅途,我们不就是应该负起责任,将自己的生命活得对得起整个宇宙,地球,对得起自己么!
最后,感谢《万物简史》这本书的作者,编者,科学顾问,审计专家,是你们,让我对世界,对生命,有了崭新的独特看法!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8
从孩时到长大后,没有改变的是,我一直很好奇世界的真实模样。时常想,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是怎么来到世界的?对我们是整个世界的地球,在外星人眼里是什么样?
小时的我以为选择理工科就能解开这些困扰我的问题,以为理工科就是研究什么粒子夸克时间机器。等上了大学才知道所学非我想要。但现在看来至少看科普书籍来更轻松些吧。
万物简史——看名字就觉得够霸气,当初就是冲着这个名字和内心中对这个名字的憧憬买来拜读的。刚翻开书还没正式读时,心中更多的是怀着一股对科学的敬意和对自己义无反顾的狠劲,看着看着,欲罢不能,作者以狗仔的精神,把正经严肃的科学讲的津津有味,就像看八卦周刊的心情看科学家们怎样纠结又怎样为存于他们心中的某个信念费尽磨难,或多幸运或多倒霉或多耍心机的探索科学的真相。读前已经做了心理建设,有准备去读一本严肃的科学书,没想到作者给了我惊喜,除了有趣的讲述的方式,还有包罗万象的内容,作者没有辜负万物简史这个名字,从大的宇宙到小的原子,从遥远的过去到未知的未来更多的是,作者向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门,从这扇门中看世间万物,看我们自己......
作者在描述生长在除了岩石、风雨和寒冷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的北极荒原的地衣时是这么说的:“生命对于地衣来说是什么?它们的生存冲动、活着的欲望和我们一样强烈——有可能更加强烈。要是我们被告知,我不得不当几十年林中岩石上的地衣,我认为我会失去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地衣不会。实际上像所有生物一样,它们蒙受苦难,承受侮辱,只是为了多活一会儿。总之,生命想要存在。”
地衣尚如此,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却生活的漫不经心。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如此渺小,无数奇迹的累计成就生命,幸运如我们,无数次的被选择,无数次的几乎不可能的几率,我们死里逃生化险为夷,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不可预知的灾难每时都在发生,但我们怎能辜负几乎无休止的天意眷顾。
单凭好运远远不够。于是,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9
今天有幸重新再回顾一下小学时看的一本著名科普著作——《万物简史》。他的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幽默直白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你不会和另一个世界的你握手,因为和反物质的你握手会发生湮灭,然后你们都会消失。”这样的表述使我在小时候也能很好地理解物质和反物质作用之后的关系。说道宇宙的起源,术中这样比喻“其实我们个体都是由电子组成的,如果把我们身上的电子一个一个夹出来就会变成一堆灰色的灰尘了”是多么的直白和简洁。
作者用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宇宙大爆炸到现代的各种妙趣横生的故事。从小时候疑问地球模型是怎么可以切出四分之一看到地球的核心到人类对地球的环境污染;从动物进化的精彩到人类对动物的滥捕滥杀;从人类社会的茹毛饮血到现代战争的残酷。《万物简史》让我重新认真的思索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题,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们”,“我们”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将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回顾四十多亿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坚持这条信念。“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篇10
看到这书的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很庞杂。因为以前也有读过好些科普类的书,能够将书的名字写成“万物简史”的,这就是第一本了。大学以前有看过好几本霍金的书,总体上,他的书传说中很浅显,但是要是认真读下去,会发现还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理解。
我原以为这本书也会很复杂,但是翻开目录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给出那种十分前卫的名词,诸如“选择历史”、“弦理论”、“表象奇迹”之类的名词。而是一些很平易近人的如“爱因斯坦的宇宙”、“欢迎来到太阳系”之类的短句。作为一个物理系的学生,我意识到这将是一本更接近我们普通人的书籍。
首先要承认的是我没有将这本书全部看完,所能说的也不是全面的。
看到这本书时,它确实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他没有用一套非常严密的逻辑给你讲诉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而是从很多侧面让你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还有一个事实。
它会给出很多相关性的描述,我觉得是非常生动的。比如,其中有段关于牛顿的描述:他聪明过人,而又离群索居,沉闷无趣,敏感多疑,注意力很不集中,干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
并没有像传统教科书中那样:聪明好学,勤奋努力,18岁就进入了剑桥的三一学院,二十几岁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一切看来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而科学家的形象就是坐在一间小屋里冥思苦想,最后得出了惊世结论。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但是很多时候在教科书上一些个性就被磨灭了,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各种职业形象。
另外,“万物简史”中也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困难与艰辛。那段关于1735年法国皇家科学院的秘鲁远征,让人体会到了两个世纪前的让人感受到了法国人的坚强。而富兰克林不顾危险去放风筝,也让我看到了美国人的执著。而这点是很可贵的,因为科学研究确实是一件耗时间、耗精的事情。然而我们中国学生对这方面的接触的并不多,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学习模式是先看看公式,再看看推倒过程,最后把两个都记住就行了。
而在科学研究中这样的态度是不太好的。一个人一生的科学研究中很难总结出很多的公式、结论,原因就在于其中的复杂性,而这个正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复杂性,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科研道路中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是半途而废。
其中有一段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在一次公开课上看到的。大致是这样的:斯特恩老先生在听了一次报告会之后,决定去验证空间量子化。于是他就找了博士生盖拉赫和他一起去做实验。结果是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依旧是没有结果。经费不足,再加上一战战败,德国的各种物资十分缺乏,日子过得也是相当清苦。最后还是再一次偶然中才发现了结果,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Stern-Gerlach实验。
而本书关于对生物知识的讲解也正我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最后它提到的一句话“一个星球,一次实验”,让人很触动。当我们身边的物种都消失后,我们还能走多远?我们人类占有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资源,但我们给了其他物种多少空间?
也许生命的奇迹不在于一个物种的繁荣,而是一群物种的兴盛。
推荐访问:本书 简史 万物 万物简史整本书阅读测试答案 万物简史阅读测试题 万物简史阅读题 《万物简史》阅读题及答案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 推荐一本书万物简史 万物简史题目及参考答案 万物简史判断题答案 万物简史问题及答案 万物简史是什么类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