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问题及对策四篇

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问题及对策四篇

时间:2023-09-09 19:5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问题及对策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问题及对策四篇

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篇

【篇一】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当前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不到位

 “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驻村干部作为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信访的调解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制度落实的监督员和组织建设的督导员——使命重大。绝大多数驻村干部进村到岗后,基本上能牢记职责,以热情、良好的风貌,务实的作风走门串户,倾听民声,排查问题化解矛盾,虚心好学投身实践,真抓实干出谋划策,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三不到位”。 

(一)三种认识不到位。 

首先是驻村干部自身认识存在“机关化现象”,少数驻村干部还是一味地“朝九晚五”,没有抓住农村工作的特点来安排作息时间。“筹资攀比现象”,从《驻村日记》反映上来的内容可以看出:“我们的后盾单位一分钱不给,怎么开展工作”?“你筹资2万,我就要3万”……此种观念给许多驻村干部造成了很大压力,有“资金”就是英雄,无“资金”就是狗熊的思想把农村发展单纯地归结为一个资金问题这是错误的。“虎头蛇尾现象”一些驻村干部开始信誓旦旦雄心勃勃,且把农村工作过于美化和简化,一旦入驻后发现所面临的问题比想象的繁重与复杂,就开始泄气、埋怨、打退堂鼓等。其次是乡镇干部、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干部对驻村干部不主动过问、不主动支持,甚至还存在把自己原“分片负责”的该村工作一股脑儿推卸的现象;
村干部对驻村干部存在误解,只热衷于向驻村干部要钱要项目,而其它事情村干部则一竿子插到底,没有给驻村干部真正锻炼实践的机会。再次是后盾单位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凑合的思想,要么是所派出的干部是单位的“垃圾”人才,要么就派出后盾要求其“婆家”、“娘家”两边照应,导致驻村干部疲于奔波,精力分散。 

(二)四个形象不到位。 

一是学习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大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但又普遍存在农村工作方面知识缺乏,有关政策精神没有吃透、易讲外行话,还有就是不愿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板斧”砍到底。处理不好与村干部的关系,处理不好与党员村民的关系,处理不好与普通群众的关系,把“学习”粗俗地认定为一起吃喝、一起吹牛、一起打牌赌钱。二是务实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没有深入村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意,而是整天呆在村委办公室“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几个月连村里有多少困难户、多少党员皆不清楚。想得壮志凌云,却不能脚踏实地,整天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正事,为了应付某些检查就“东施效颦”生搬硬套。三是吃苦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进入农村这所“吃苦”的学校,不能端正思想,以苦为乐,对无住处、无办公室、无厨房等情况,到处抱怨,总把自己认为是去那里当“官”享福的。不能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对农民疾苦冷漠,不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四是自律形象不到位。有的驻村干部不能体谅农村的难处,经常在村干或村民家海喝山吃或利用“特殊”身份低价购买农副产品,或在村委报销本应由个人承担的各种费用,或公款请吃或参与群众性变相赌博等。 

(三)“三做”,工作不到位。 

一是“做秀”现象。驻村干部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党员群众当中,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无法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无法掌握社情民意。《驻村日记》的内容也成了“做秀”汇报。重“唱功” 而轻“做功”出谋划策时除了让群众听得热血沸腾之外,一到实践动手环节就出现盲目蛮干、弄虚作假或是搞成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做秀工程”。二是“做客”现象。有的驻村干部打着为民办实事的大旗,却是下乡充当“客人”。下村后不是到急需帮助的贫困农家干实事,而是“窝”在村干部或熟人朋友家里闲聊,偶尔外出遛几圈也只是走马观花——此为“看客”。下村后实事没干多少,却到处指手划脚,甚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到处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仿佛他“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部知道”才不愧为“形象”——此乃“说客”。进村入户后不图干事就讲吃喝,东家跑西家转,东家吃干鱼,西家吃土鸡,南家提只鸭,北家弄壹酒,整天游哉悠哉,满面通红摇摇晃晃醉生梦生——此为“吃客”。只有的驻村干部是“左边不靠岸,右边不停船”,名义上是驻村入户,实则却是“云游四海”,拿着薪水到外边游山玩水或干第二职业去了,老百姓见他就如“神龙”见头不见尾——此则“稀客”。三是“做官”现象。虽为少数,但影响十分恶劣。他们高高在上,把农民看成一个管理对象、教育对象或发泄对象,对群众总是一副钦差大臣的派头,除了耍嘴皮子,就是耍威风,或是耍流氓耍手腕;
作风武断、态度横蛮、华而不实,上欺下瞒。

 

二、思路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纠正思想。 

首先,驻村干部要认识到农村工作的特点。村干部、村民在家的主要时间是晚上,驻村干部要多运用“农民夜校”、“农民课堂”等形式统一思想、开展工作;
白天要走到田间地头一起劳动一起交流,要“两像”(进到村里像个干部,蹲到田间像个农民),晚上要多走访,多亲民情、多察民意。其次,筹资是件实事和好事,但赠人以鱼不如赠人以渔,要帮助村民更新思想观念。乡镇干部、村干也不要一味给驻村干部在筹资上派任务、压担子、抓辫子,而是帮助出点子、谋路子。再次,后盾单位要充分认识驻村工作的重要性,要切实派出得力干将,并要在保证其“脱离”原单位工作的情况下,大力给予其在精神(技术)和物质(资金)上的支持。 

(二)严格要求,树立形象。 

一是要加强学习,树立好学形象。我们党一贯注重学习,驻村干部都要想尽快适应新角色,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
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带动身边的人学;
要虚心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认真钻研,不断夯实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群众中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新形象。学习内容应包括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重点掌握党近年来出台的几个重要涉农“一号”文件;
掌握涉农相关常识(不要出现“花生长在花生树上”的笑话),更应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大胆创新,灵活运用。二是坚持求真,树立务实形象。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驻村干部要深入群众,搞好社情民意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设立“驻村干部接待日”制度,多与党员、群众座谈;
也可以发放“村情民意调查表”,从中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加快工作进程;
再就是多走访老党员、老支书、老主任,村“两委”——“老”的都是村中的代表,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就是村里的“活字典”,就是你开展工作的突破口。要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建立感情,要发挥自身一技之长,为民办实事好事。当然也要量力而行,不脱离实际,勿把江南之“橘”种成了北方之“枳”。因为,好心办成了坏事的例子也存在不少。三是艰苦奋斗,树立为民形象。“吃苦是人生最好的学校”,从苦中锻炼韧性、耐力和意志,在“苦”的大熔炉中自觉地接受灵与肉的双重锻打,接受心灵与体魄的全方位人格塑造。心中装着百姓,时刻倾听民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到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少琢磨上面知不知道,多考虑群众需不需要;
少琢磨领导通不通过,多细想群众做到做不到。要放下身子,以农为荣,工作要干得真、干得实,不叫苦,不喊难。四是要严格自律,树立清廉形象。农村还很穷,农民想多挣一分钱,都不容易,驻村干部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体谅农村的难处。驻村干部都要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在心中筑一道防预的长城,在脑中划一条美丑的界线。要顶得住歪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站得直身躯。一方面多卢想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英雄模范人物;
另一方面也思索成克杰、李真、刘志华、韩桂芝、王怀忠等,他们自食其果,为人民所切齿的原因。

 (三)锤炼素质,健康成长。 

一是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概括为“一个态度两大作风”和“三干四实五心”,就是指有一个服务的态度;
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真干、苦干和巧干;
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
有责任心、耐心、细心、苦心和同情心。二是要有过硬的本领及综合能力。具体指要具备政治思想工作的驾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尽快熟知和掌握农村工作的能力、促进增收的创新能力、生产指导的工作能力。三是要强化“三个意识”:岗位意识,做到人在村中,村在心中,心在民中;
目标意识,在驻村期间要有明确的计划、要有所作为;
学习意识,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结构优化,不耻下问,学以致用。四是要有“气”:要有锐气,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要勇于挑大梁、当先锋、唱主角;
要多些大气,处处以大局为重,想问题、干工作要有“一盘棋”的理念,多理解农村的难处,多体谅农民兄弟的短处,多支持农业的薄弱环节,豁达大度,会淡化矛盾和解决矛盾;
少一些官气,要低头做事,昂首做人,深入基层,缩短距离,尊重农民,关心农民,理解农民,体贴农民;
要有一身正气,敢于同恶势力、宗族势力做斗争,同封建迷信作斗争,敢于为弱势群体撑腰,耳要不听是非,嘴要不讲是非,眼要明辨是非。五是要把驻村经历与个人成长结合在一起。农村实践培养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退的拼搏精神将有助于我们驻村干部在困难和障碍面前举重若轻、泰然处之,从而勇往直前,无往不胜。走访调研,会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增强驻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田间访谈,农舍促膝,倾听民情,目睹农民日常生活状况、就业方式单一、经济窘境和产业短缺等,让驻村干部深感“位卑未敢忘国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而激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

【篇二】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青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孩子多达70%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出现了诸于“丁克家庭”“隔代教育”等现象,而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了工作为了生活,隔代教育的出现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很多,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当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忙于赚更多的钱,疲于奔命时,照顾子女的重担自然落在了祖辈身上,隔代教育自然形成。而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又使得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对子女的教育不客忽视而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父母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二、隔代教育的类型
有专家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时,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中国的家长对教育子女自认无师自通,一切全凭经验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带过几个孩子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另一方面问题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多半有问题,隔代教育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过分关注型。如孩子由于自己走路不小心而摔倒在地,本可以自己爬起来,而隔代家长们却呵护备至马上扶起小宝贝问疼不疼而另一方面却用脚跺起起地面来,说是地不平才让小宝贝摔跤,责任归于地面。孩子头磕到墙,责任归究于墙,而非孩子的不小心或大意鲁莽,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隔代家长们放弃了教育的好时机。
第二,过分监督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孩子什么事都要在爷爷的提醒下才能做好,有一天外面下雨爷爷提醒他带伞,把伞放在门口没有亲眼看到他拿伞,放学后,他浑身淋湿,爷爷发现伞却仍在门口,这时爷爷却说:“都是爷爷不好没有监督你把伞拿走……如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和惰性,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去做,使孩子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第三,严厉惩罚型。冬冬的爷爷是教师,从小对他要求严格,一天按时吃饱三餐,一顿水果,不再吃零食,还让冬冬学擦桌子、扫地,一有错误就对冬冬进行批评和责罚,冬冬很少说话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心理,这种教育方法遵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第四,民主、温暖和理解型。这种类型最合理,隔代家长中也有人采用这种方式只是数量很少。
三、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对孩子一生来讲,个性品质,性格形成的关健期在0-6、7岁,如果这个阶段的儿童几乎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与父母沟通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任凭“隔代亲“泛滥,就会对其身心造成很不利的负面影响。
一 问题
(一)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1)过分的溺爱和迁就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的不良个性
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老年人特别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子孙女容易迁就,溺爱,特别当孙子孙女是独生子女时就更加顾忌,怕出差错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来来依着孩子,保护孩子把孩子在核心位置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犯错也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全家人服务于他,一但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的极为自私、胆小娇气等不良个性,使得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2)过分保护扼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孩子的依赖性,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
在家庭中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隔代家长种种做法,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祖辈们的包办代替只是短暂的这种怕孩子吃亏怕孩子摔倒的心理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包办代替不可能代孩子做一切事,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未来的路很长需要自己去体验和尝试,相反这种包办一切,只会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3)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较慢,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
由于隔代家长的教育思想存在的年代与孙辈们所处年代在时间上跨度大,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各时代的经济差误不同,地位不同,时代给予各人的压力不同,他们在对子女如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目前很多新兴时尚事物,隔代家长们很难接受,也很难学习例如电脑已普及化,但隔代家长对此看法不一由于自已不了解,又得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得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变少了。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不出格,而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这样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应充分认识其存在的问题使得现有的家庭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
(二)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中有一项人际关系智能――理解他人的能力即善于理解和认识他人的动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由于孩子与隔代家长长期生活在一起,长期沉浸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见识少,可能会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物,由于祖辈照料的周全性,容易产生保护过度,放手不足,造成孩子交往上的依赖性,影响独立性的发展。年幼的儿童认知上常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在加上隔代父母的迁就和溺爱在与同伴交往中不会了解别人不会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很难与同伴和睦相处,由于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形成他们对长辈的依赖而缺少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大多数隔代家长教育的孩子在一起交往问题就更严重,不会主动迁让和尊重,交往问题尤其是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一生发展极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认为,早期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良好亲子关系的儿童,一般较自信也信任别人,能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化发展学会交往是社会化的开端,同伴交往需要的更多的是成人的关心和引导,促进幼儿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别人发现别人从而完善自己。
(三)隔代教育引起家庭内部教育现象的不一致。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祖辈在生理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而年青父母们对现代教育观念吸收较快,两代人在对待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出现不一致,如父母在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引导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友好游戏,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而祖辈容易从自己孩子“利益”出发,保证孩子“不吃亏”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易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祖辈们对孩子的爱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0-5岁儿童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这种需要,是祖辈们不能满足的祖辈的爱更多在于满足幼儿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对于更高层次的需要――情感归属的需要只有父母才能满足。
二 对策
方法一,两代人互相沟通。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如周末带孩子外出,睡前讲故事,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化语言,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尽可能减少沟通障碍。
方法二: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现代社会压力增多,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家长们应多学习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多与幼儿园教师沟通避免由隔代家长与教师间的二次语言失真。多开展三代人共同组织的活动,增进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理性分析正确对待,当矛盾发生时,讲出自己的科学道理让对方信服。两代人协商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感和独立性,老人们应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区分爱与溺爱的界限。
方式三,用成功的教子经验说服隔代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教育孩子,家庭中可以形成统一战线如夫妻之间形成战线以“二对一”逐步说服长辈正确教育孩子,事例法尤其是周围邻居或熟识人的成功教子经验,更有说服力,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以子女为教育对象所具有的教育理念,体现家长对子女的主观看法和认识,它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用事实说话是最有利的推动器。
方法四,两代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家庭环境。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隔代教育取得双赢,隔代教育并非一无是处,隔代家长们有爱心喜欢孩子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和孩子在一起,他们具有实践教育经验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社会阅历,青年家长在教育观念上都符合社会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孩子美好的明天。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隔代教育具有不可避免性、它的存在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辩证的,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只有扬长避短,才是教育好孩子的良方。

【篇三】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不到位
“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驻村干部作为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信访的调解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制度落实的监督员和组织建设的督导员——使命重大。绝大多数驻村干部进村到岗后,基本上能牢记职责,以热情、良好的风貌,务实的作风走门串户,倾听民声,排查问题化解矛盾,虚心好学投身实践,真抓实干出谋划策,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三不到位”。

(一)三种认识不到位。

首先是驻村干部自身认识存在“机关化现象”,少数驻村干部还是一味地“朝九晚五”,没有抓住农村工作的特点来安排作息时间。“筹资攀比现象”,从《驻村日记》反映上来的内容可以看出:“我们的后盾单位一分钱不给,怎么开展工作”?“你筹资2万,我就要3万”……此种观念给许多驻村干部造成了很大压力,有“资金”就是英雄,无“资金”就是狗熊的思想把农村发展单纯地归结为一个资金问题这是错误的。“虎头蛇尾现象”一些驻村干部开始信誓旦旦雄心勃勃,且把农村工作过于美化和简化,一旦入驻后发现所面临的问题比想象的繁重与复杂,就开始泄气、埋怨、打退堂鼓等。其次是乡镇干部、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干部对驻村干部不主动过问、不主动支持,甚至还存在把自己原“分片负责”的该村工作一股脑儿推卸的现象;
村干部对驻村干部存在误解,只热衷于向驻村干部要钱要项目,而其它事情村干部则一竿子插到底,没有给驻村干部真正锻炼实践的机会。再次是后盾单位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凑合的思想,要么是所派出的干部是单位的“垃圾”人才,要么就派出后盾要求其“婆家”、“娘家”两边照应,导致驻村干部疲于奔波,精力分散。

(二)四个形象不到位。

一是学习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大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但又普遍存在农村工作方面知识缺乏,有关政策精神没有吃透、易讲外行话,还有就是不愿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板斧”砍到底。处理不好与村干部的关系,处理不好与党员村民的关系,处理不好与普通群众的关系,把“学习”粗俗地认定为一起吃喝、一起吹牛、一
起打牌赌钱。二是务实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没有深入村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意,而是整天呆在村委办公室“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几个月连村里有多少困难户、多少党员皆不清楚。想得壮志凌云,却不能脚踏实地,整天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正事,为了应付某些检查就“东施效颦”生搬硬套。三是吃苦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进入农村这所“吃苦”的学校,不能端正思想,以苦为乐,对无住处、无办公室、无厨房等情况,到处抱怨,总把自己认为是去那里当“官”享福的。不能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对农民疾苦冷漠,不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四是自律形象不到位。有的驻村干部不能体谅农村的难处,经常在村干或村民家海喝山吃或利用“特殊”身份低价购买农副产品,或在村委报销本应由个人承担的各种费用,或公款请吃或参与群众性变相赌博等。

(三)“三做”,工作不到位。

一是“做秀”现象。驻村干部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党员群众当中,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无法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无法掌握社情民意。《驻村日记》的内容也成了“做秀”汇报。重“唱功” 而轻“做功”出谋划策时除了让群众听得热血沸腾之外,一到实践动手环节就出现盲目蛮干、弄虚作假或是搞成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做秀工程”。二是“做客”现象。有的驻村干部打着为民办实事的大旗,却是下乡充当“客人”。下村后不是到急需帮助的贫困农家干实事,而是“窝”在村干部或熟人朋友家里闲聊,偶尔外出遛几圈也只是走马观花——此为“看客”。下村后实事没干多少,却到处指手划脚,甚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到处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仿佛他“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部知道”才不愧为“形象”——此乃“说客”。进村入户后不图干事就讲吃喝,东家跑西家转,东家吃干鱼,西家吃土鸡,南家提只鸭,北家弄壹酒,整天游哉悠哉,满面通红摇摇晃晃醉生梦生——此为“吃客”。只有的驻村干部是“左边不靠岸,右边不停船”,名义上是驻村入户,实则却是“云游四海”,拿着薪水到外边游山玩水或干第二职业去了,老百姓见他就如“神龙”见头不见尾——此则“稀客”。三是“做官”现象。虽为少数,但影响十分恶劣。他们高高在上,把农民看成一个管理对象、教育对象或发泄对象,对群众总是一副钦差大臣的派头,除了耍嘴皮子,就是耍威风,或是耍流氓耍手腕;
作风武断、态度横蛮、华而不实,上欺下瞒。



二、思路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纠正思想。

首先,驻村干部要认识到农村工作的特点。村干部、村民在家的主要时间是晚上,驻村干部要多运用“农民夜校”、“农民课堂”等形式统一思想、开展工作;
白天要走到田间地头一起劳动一起交流,要“两像”(进到村里像个干部,蹲到田间像个农民),晚上要多走访,多亲民情、多察民意。其次,筹资是件实事和好事,但赠人以鱼不如赠人以渔,要帮助村民更新思想观念。乡镇干部、村干也不要一味给驻村干部在筹资上派任务、压担子、抓辫子,而是帮助出点子、谋路子。再次,后盾单位要充分认识驻村工作的重要性,要切实派出得力干将,并要在保证其“脱离”原单位工作的情况下,大力给予其在精神(技术)和物质(资金)上的支持。

(二)严格要求,树立形象。

一是要加强学习,树立好学形象。我们党一贯注重学习,驻村干部都要想尽快适应新角色,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
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带动身边的人学;
要虚心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认真钻研,不断夯实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群众中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新形象。学习内容应包括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重点掌握党近年来出台的几个重要涉农“一号”文件;
掌握涉农相关常识(不要出现“花生长在花生树上”的笑话),更应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大胆创新,灵活运用。二是坚持求真,树立务实形象。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驻村干部要深入群众,搞好社情民意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设立“驻村干部接待日”制度,多与党员、群众座谈;
也可以发放“村情民意调查表”,从中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加快工作进程;
再就是多走访老党员、老支书、老主任,村“两委”——“老”的都是村中的代表,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就是村里的“活字典”,就是你开展工作的突破口。要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建立感情,要发挥自身一技之长,为民办实事好事。当然也要量力而行,不脱离实际,勿把江南之“橘”种成了北方之“枳”。因为,好心办成了坏事的例子也存在不少。三是艰苦奋斗,树立为民形象。“吃苦是人生最好的学校”,
从苦中锻炼韧性、耐力和意志,在“苦”的大熔炉中自觉地接受灵与肉的双重锻打,接受心灵与体魄的全方位人格塑造。心中装着百姓,时刻倾听民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到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少琢磨上面知不知道,多考虑群众需不需要;
少琢磨领导通不通过,多细想群众做到做不到。要放下身子,以农为荣,工作要干得真、干得实,不叫苦,不喊难。四是要严格自律,树立清廉形象。农村还很穷,农民想多挣一分钱,都不容易,驻村干部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体谅农村的难处。驻村干部都要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在心中筑一道防预的长城,在脑中划一条美丑的界线。要顶得住歪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站得直身躯。一方面多卢想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英雄模范人物;
另一方面也思索成克杰、李真、刘志华、韩桂芝、王怀忠等,他们自食其果,为人民所切齿的原因。
(三)锤炼素质,健康成长。

一是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概括为“一个态度两大作风”和“三干四实五心”,就是指有一个服务的态度;
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真干、苦干和巧干;
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
有责任心、耐心、细心、苦心和同情心。二是要有过硬的本领及综合能力。具体指要具备政治思想工作的驾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尽快熟知和掌握农村工作的能力、促进增收的创新能力、生产指导的工作能力。三是要强化“三个意识”:岗位意识,做到人在村中,村在心中,心在民中;
目标意识,在驻村期间要有明确的计划、要有所作为;
学习意识,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结构优化,不耻下问,学以致用。四是要有“气”:要有锐气,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要勇于挑大梁、当先锋、唱主角;
要多些大气,处处以大局为重,想问题、干工作要有“一盘棋”的理念,多理解农村的难处,多体谅农民兄弟的短处,多支持农业的薄弱环节,豁达大度,会淡化矛盾和解决矛盾;
少一些官气,要低头做事,昂首做人,深入基层,缩短距离,尊重农民,关心农民,理解农民,体贴农民;
要有一身正气,敢于同恶势力、宗族势力做斗争,同封建迷信作斗争,敢于为弱势群体撑腰,耳要不听是非,嘴要不讲是非,眼要明辨是非。五是要把驻村经历与个人成长结合在一起。农村实践培养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退的拼搏精神将有助于我们驻村干部在困难和障
碍面前举重若轻、泰然处之,从而勇往直前,无往不胜。走访调研,会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增强驻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田间访谈,农舍促膝,倾听民情,目睹农民日常生活状况、就业方式单一、经济窘境和产业短缺等,让驻村干部深感“位卑未敢忘国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而激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

【篇四】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
浅谈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
纪检组实行派驻是我党纪检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对驻在部门更好地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组职能作用,是新体制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找出派驻纪检组履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解决问题和克服不足,为派驻机构履职尽责提供保证。
一、履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工作运行方面 监督的单位较多,各单位会议不能统筹安排。派驻纪检组一般监督多个单位,每个单位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会议比较多,有时监督单位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会前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纪检组不了解具体情况,会措手不及,不能充分发表意见。另外,各监督单位的会议有时扎堆召开,同一天安排几个会议,纪检组往往是分身乏术、顾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二)队伍建设方面
1.人员短缺,亟待充实。由于纪检组是顺应纪检体制改革而新组建派驻的,人员大都是从其他单位抽调过来的,从未接触过纪检工作,工作从头开始没有经验,在具体工作中两人彼此需要一个磨合期。另外,派驻机构人员少、懂专业、
1
浅谈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
善操作复合型人才更少,监督战线“点多面宽”,工作任务量又偏大,新加入纪检系统的同志又对工作不熟悉,在日常监督和执纪办案工作中往往会顾此失彼,急需再选派人员充实到纪检组。

2.业务素质有待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除了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外,还要有较丰富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纪检干部因为进入纪检系统工作时间短,还存在对中央和自治区精神一知半解,业务知识积累较少,事情一多就手忙脚乱。特别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纪检监察重点领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拿不定主意,抓不住规律,提不出对策,缺乏独立办案、办好案的能力。希望能多参加有针对性和专业性,与监督主业息息相关的金融、财会、审计、法律等方面的培训。

(三协调配合方面 需要进一步找准定位,回归纪检监察本责。长期以来,许多单位都认为,任何工作只要有纪检监察机构参与,就能保证公平公正、安全高效。其实这种看法定位不准,混淆了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的界限,使纪检监察机构由监督变成了替代,由协调变成了包办,导致主责部门在推进工作时“往后躲”。甚至片面理解纪检监察机构服务大局,就是要为具体业务工作“开绿灯”、“保驾护航”,成为协调发生
2
浅谈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
问题的公关机构。

三、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加强纪检工作宣传不到位。需要加强思想引导,强化保障支撑,解决“认识不到位”问题。一是要强化“两个责任”,督促党组和主要负责人澄清模糊认识,切实转变观念,强化“一岗双责”意识,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积极支持纪检组履职尽责。二是要加强纪检工作宣传。抓好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任务以及相关政策等宣讲,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办事程序及相关要求,消除干部中“纪检工作就是整人害人”的错误认识,树立“及时开展监督,防微杜渐是对干部最好保护”观念,为纪检组顺利开展监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要将监督的重点从过程监督转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从对具体事项的监督转到对履职情况的监督上来,统筹协调配合,真正起到“对监督的再监督,对检查的再检查”作用。
(二)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要准确领会中央精神,熟练掌握相关政策,通过不断地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熟知工作流程。重点要抓好“三学”:一学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论述等,进一步认清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面临形势任务,切实增强纪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学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等相关执纪业务知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
3
浅谈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
增强执纪办案水平,坚持正人先正己、执纪先学纪,熟练掌握制度规定,融会贯通、学深悟透切实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三学派驻单位相关工作业务知识,加强对监督执关键点和风险点的梳理排查,深入了解归口监督单位行业特点,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对所监督单位的人员、权力、职能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4

推荐访问:派驻 检视 存在问题 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问题及对策四篇 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派驻组在教育整顿检视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