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范本(通用6篇)

2023年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范本(通用6篇)

时间:2023-09-06 10:11: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范本(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范本(通用6篇)

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6篇

【篇一】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心得


  随着经济的进步,科技、文化等领域均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学生的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要地位,就要坚持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要清楚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分别是什么?关键能力是指阅读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必备品格包括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自制)、人与他人关系上的尊重(公德)、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认真(责任)。最后,要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
  清楚以上问题之后,要做的就是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了。例如,班内出现两个学生之间因争抢东西发生矛盾,出现了轻微的擦伤。
  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我想到了书中的“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这方面的内容,处理时也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基于对学生尊重的原则,我先让自己平静下来,没有着急发火,而是让两位同学分别陈述事情发生的经过。
  通过两个学生的描述,大体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是小帅拿了小凯写的字条,说是自己写的。小诺和小帅是同桌,小诺觉得小帅撒谎,就要抢过来看。抢夺中,小帅不小心划到了小诺的脸,小诺气急,捏着小帅的脸用铅笔在其脸上划了一道,但是没想到划得那么严重。结合两人的描述就会发现两个人都有错误,只是错误的点不同。
  接下来我的处理是,让两人分别反思自己在事件中有哪些错误的行为。两人自己分析完后,我又提醒如果你们互换身份,觉得最不希望对方做的事情是什么,最希望对方做的事情是什么。说完这个问题,两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向对方道了歉。
  紧接着我又说:“发生这样的事情老师非常生气,你们平时都很善解人意,能猜猜原因吗?”两个人的回答都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接下来我说:“我真正生气的不是你们犯错误,而是你们差点用简单的方式伤害了彼此的健康,没有理解老师每天都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现在如果让你们再回到刚才的那个时刻,你们还会像刚才那样做吗?你们会怎么做?”两个学生思考了片刻,都认真地给出了答案。
  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着重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描述事件的表达能力,既进行了同学之间的友爱教育,也进行了非常重要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思考中进步,在表达中思考。
  没有完美无缺的教育,但有不断进步的教育,只要有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从心出发,我们就能不断进步。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学,是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是更加具有可发展性的教学。

【篇二】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

倡导核心素养导向 发挥课程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复习策略初探

当阳市实验中学 郑波

近几年来,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名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是从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的目标要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我们应该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物理课程,即课程资源应该是我们育人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提供的素材对学生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方法、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应用方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发挥它的育人价值。下面和同行们交流一下我们在物理复习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优化复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方面的一些探索。(PPT)

一、重视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知识素养。

科学知识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对物理学科发展中核心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概念学习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抽象化过程,即通过具体的现象、事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概念。二是具体化过程,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丰富概念方方面面的属性,得到进一步更透彻地理解。对处于九年级总复习阶段的学生来讲,物理概念的抽象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学习的重点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即概念的复习与强化。如果有效的完成了这一过程,将会直接促进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思当前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现状,往往只能在表面层次上记住概念,无法理解概念揭示的本质特征, 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围绕核心概念开展教学,而不是围绕考试试题开展教学。(PPT)

例如:压强概念是初中物理中比较抽象难理解又很重要的一个,即使学生在新授课时掌握较好,但是隔了一段时间后提到压强时多数学生头脑中只有它的计算公式,甚至计算公式也经常记错。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通过设问从以下几个角度,递进式地展开:

1、说文解字,体会概念的大意。

设问1:“对压强这个词,你能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学生会结合物理知识对它进行字面解读,压就是指压力,强就是指强度,所以压强就是指压力的强度。压力的强度不同,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同。这种字面解读的方法也可用于另一个重要概念比热容的教学,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PPT)可以这样设问:“对比热容这个词,你能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第—步解词:比——比较,热——热量,容——容积、容纳程度。第二步归纳:其大意就是比较(不同物质对)热量的容纳程度。大家应该还记得曾经有段时间教材实验被称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第三步引申:为什么要比较?怎样比较?说明不同物质同等条件下容纳或吸收的热量不同。(PPT)

2、再创情景,体会提出概念的目的。

设问2:“两个体重相同的人,一个徒步站在雪地上,一个穿着滑雪板站在雪地上,那个人对雪地压力的强度更大?”“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得出压强实际上是为了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而提出的物理量。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PPT)(PPT)

3、解读实验过程,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

设问3:“你的猜想是什么?你是根据哪些生活经验做出的这些猜想?”,“你在探究中准备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你选择了什么作为支持面?为什么这样选择?还可以选择哪些其他物体?”,“你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你需要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你是怎样做的?不能改变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改变?”,“你得出的具体结论有哪些?”。(PPT)(PPT)

实验拓展:教师利用刚才实验设置一个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的情景,你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它们的作用效果吗?(PPT)你能不通过实验比较出它们的作用效果吗?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结论尝试求出压力和面积的比值来进行比较。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测压力和受力面积,在求出比值后会发现比值越大,压力的强度就越大,到此已经接近压强的定义了。(PPT)

4、结合实验并模仿学过的物理量概念,学生尝试给压强下定义。(PPT)

5、结合实例练习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PPT)(PPT)

设问:“一张纸放在桌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0.5pa,它表达出了什么意思?”,此时的0.5pa在大多数学生头脑中可能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引导学生再回到压强的定义方式来认识其单位pa,将其还原成N/m2 ,(PPT) 此时压强的内涵才变得具体化了。与此相似的另一个抽象的核心概念“功率”,有多少学生看到功率能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含义理解?(PPT)我相信同行们应该有同感。(PPT)

6、外延拓展,应用物理规律加深理解。

设问:“压力的强度过大会对被压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压强,哪些地方需要减小压强?”,“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压强的?”。(PPT)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情景再现复习这些核心概念的形成过程,其定义方式,解读概念本身的内涵,通过外延拓展结合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概念的理解。我们期望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记住概念定义而是理解概念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概念相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PPT)

二、关注探究活动中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科学方法素养。

科学方法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了解并掌握研究世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物理课程中的规律往往都是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重视规律的理解应用,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更应该在科学探究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科学探究教学的价值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重复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然而,在过于强调知识积累的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更多时候仅仅被作为发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获得事实性结论成了科学探究的目的所在,使得科学探究的价值被弱化。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角度来讲,应在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既理解掌握探究的结论,又能够内化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回顾初中物理的教材编排,涉及到的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推理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其中用的最多的当属控制变量法,基本上在任何探究科学规律的活动中都会用到它,所以我们在复习实验专题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系统化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并能熟练应用这一方法解决其他探究问题。(PPT)所谓系统化就是让学生在应用控制变量法的时候能有意识地处理好三个问题:即1:如何改变自变量?2:如何控制干扰量不变?3:如何知道因变量的变化?(PPT)

例如: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的时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猜想认识这一探究主题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和干扰量。即因变量是电流产生的热量,自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干扰量是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然后考虑在探究过程中如何解决前面的三个问题:即1:如何改变自变量?(PPT)学生自然想到选两个不同阻值的导体做对比实验。(PPT)2:如何控制干扰量不变?(PPT)此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选择,(PPT)有的选择单独做两次实验然后比较两个导体产生的热量,有的选择在一次实验中比较两个导体产生的热量。(PPT)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进行取舍。最终选择将阻值不同的两导体串联的方式控制干扰量。3:如何知道因变量的变化?(PPT)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常常会用到转化法。例如有的学生想到加热液体,用液体(煤油烧瓶温度计)的温度变化来反应。(PPT)有的学生想到用来加热固体(电热丝火柴),(PPT)有的想到加热气体(教材实验),通过液面变化来反应,(PPT)有的想到加热气体通过气球的膨胀程度来反应,(PPT)这些通过转化法反应因变量的变化都是可取的,可以鼓励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际课外探究,我们会引导学生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方法仍然有优劣之分,我们确定取舍的原则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安全可靠。在复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利用这些复习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与渗透,让这些思想和方法成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PPT)(PPT)

三、联系实际应用理解物理规律提升科学应用素养。

科学应用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有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能够解析“模型化”的物理试题,更要有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意识,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PPT)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始终存在心理障碍,原本通过他们的自主实验探究出的物理规律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靠死记硬背来记住成像规律,可是记的再清楚,时间一长总是遗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实验拓展将照相机与投影仪进行关联,(PPT)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回答凸透镜应用中的几个简单问题,即照相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物体大小和相机中像的大小关系;
投影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使用投影仪的目的是什么(放大镜学生由于接触较多,其成像规律普遍掌握较好)。通过前面问题归纳出物远像近是照相,物近像远是投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就可以通过比较物距和像距确定参照照相机或投影仪,轻松确定像的特点及其中的规律。(PPT)例如在解决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而不需要死记硬背了。(PPT)又如在学习了眼睛的知识后,学生们往往都知道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短,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这个实例其实可以当做一种模型来解决其它类似的问题。比如教材有这么一道课后习题:一位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道题的呢?(PPT)(PPT)联系近视眼的知识就轻而易举了,焦距有20cm变为10cm焦距变短,相当于正常眼变成了近视眼,像到了哪里呢?实践发现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理解的物理规律学生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PPT)(PPT)

四、拓展教材物理学史资源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和态度素养。

科学精神和态度方面的核心素养表现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学发展史,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避免空洞的说教,帮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物理教学同样不能淹没在教材、教辅和题目的海洋里,而应深入挖掘物理学曲折的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写在教科书上的科学结论固然重要,但它背后的孕育发展、由潜到显的转化历程则更富启迪。例如,教科书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来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组织学生讨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强调伽利略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成就。这样的教学过程似乎突出了伽利略勇于质疑、不畏权威的高尚品质,殊不知这种断章取义的说教已经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给学生造成“古人真笨”的印象,无法理解为什么“两千年无人反驳”,更无法理解“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含义,以至于本应该充满生机活力的物理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情感与灵性的自然流露。反思古希腊的科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伽利略之前,就有许多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不足进行了批评,如希帕克斯(前190—前120)、菲洛波诺(约490—570)、布里丹(1292—1363)、奥雷斯姆(约1320—1382)和达芬奇(1452—1519)等,尤其是伽利略的哲学老师博纳米科和贝内代蒂提出了“冲力”的概念,为伽利略的“临门一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物理教学中如果忽略二千年中曲折的研究过程,学生就无从认识“巨人”所在,无法领悟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的伟大贡献。实施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深入研究物理学发展的过程,清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创设鲜活、真实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领略物理学的价值,体验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PPT)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倡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的价值观念,意识到物理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而在于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认识到物理学研究所积累的知识既是我们育人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它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借助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索自然、建构个体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认知方法、感悟物理学家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这样才能彰显出学科的育人价值。(PPT)

【篇三】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堂教学》心得体会读《核心素养导向的堂教学》心得体会

目前,基于学科素养的新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这就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开始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堂教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书中余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一主题方面,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

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作为一名社会学科教师,在具体的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一、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借助图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二、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三、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四、学习能力:指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知识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我认为,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质:一、主动与进取: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二、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三、选择与获取:利用内外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学习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的放矢,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四、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能从多角度、新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历史现象,尝试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读和评判多元化现象,勤于思考,探异求新。

核心素养实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堂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科学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篇四】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官建经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最热门的话题,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让我对素养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认识。

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怎样在我们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核心素养呢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 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 “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

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江贵波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只要持之以恒,定能有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篇五】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开学初,我们学校组织共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 阅读前,我心存困惑,什么是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所有不解在这本书中都一一解释。

;; 1.素养。简单地说,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学习、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心理角度说,教养即教育出来的素养。一个人的天赋如果得不到适合的教育和训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尤其不能发展成为专业性素养。

;; 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了解他的内在素养。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在被问及“文化素养是什么”的问题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2.核心素养。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必备品格: 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必备品格就是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关键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备的三种品格是:表现在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现在与他人关系上的尊重(公德)、表现在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认真(责任)。

;;;;3.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4.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中的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三维目标是有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既有内在,也有外在的东西。;;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 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 核心素养实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课堂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科学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篇六】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本次培训中各位名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针对多种情况开展了一系列讲座,向我们传达并解读了众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实在是令人获益匪浅。
通过本次教学培训,作为一名青年英语教师,我有以下几点个人体会拿来分享:
一、培训学生核心素养首先要基于核心立德树人的教学。作为榜样的力量,教师是学生身边最近,影响最大的权威人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每个年幼学生的关注榜样,并且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和教学技能的方式方法上。唯有强烈的责任感跟倾力的投入,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激发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求学热情。
教学中要重视及时反馈,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们成为乐学善思,学会学习的好孩子,才能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在英语教学中要突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实践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活泼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们深入实践、提高学习效果。语言教学的本身离不开思想教育。寓言、故事、传记、诗歌、话剧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所具有的思想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触类旁通,通过情景模拟,多媒体演示,小组口语对话,外语辩论,话剧表演等多样化手段,在对具体课文的学习中同步提升,并且加强了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鉴别能力,学习做人的道理。英语教师在语法讲解或造句练习中要注意选择有积极意义的词语和句子。起到正向引导,实现教书育人两不误。
四、发挥良师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自我素养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责任担当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举例,提问互动,作业布置及批改等环节要向学生进行积极的优秀品质的教育传输与引导,能够发现并消除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发现的消极思想的影响。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会起重大的作用。





推荐访问:育人 素养 范本 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范本(通用6篇) 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 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