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团党委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06-1217:08各直四篇

团党委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06-1217:08各直四篇

时间:2023-09-04 15: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党委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06-1217:08各直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团党委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06-1217:08各直四篇

团党委2023年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2023-06-1217:08各直4篇

【篇1】团党委2023年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2023-06-1217:08各直


党支部三会一课会议记录内容 

时间:9月

地点:支部活动室 
会议类别:党员大会 
主持:书记 
记录: 
会议内容: 
安庄镇坡庄小学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近期工作要点 
1.搞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制定升级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升级措施,完善好报表资料,及时上报。 
2.摸清家底:党组织职数、行政职数、编制数、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称结构、性别比例。 
3.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积极发展党员情况。 
4.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议,会议记录齐备。 
5.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公示在学校显眼位置。 
6.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情况。 
7.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8.写出阶段工作总结,并按监督检查内容写好自查报告

党支部三会一课会议记录内容 
时间:10月5日 
会议类别:党课 
地点:支部活动室 
主持:书记 
会议内容: 
今天上党课的内容主要是新时期如何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一、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首先,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是我们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的关键。其次,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再次,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四、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遵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修身立德、建功立业的行为准则。 

党支部三会一课会议记录内容 
会议类别:党课 

会议时间:11月6日
地点:支部活动室 
主持:书记 
主要内容: 
1.明确党员发展工作程序 
2.学习党的全会会议精神 
发言记录: 

【篇2】团党委2023年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2023-06-1217:08各直

主题党日活动内容

  主题党日活动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活动要求

  以各党委(总支、支部)为单位,负责组织、安排和落实。此项活动的开展将作为“七·一”各奖项的评奖依据。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教职工党员

  1.做党员榜样,树一面旗帜(5月中旬)。紧密联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自己工作岗位,开展党日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联系党员工作和思想实际,切实解决目前党员群众和党组织存在的需要解决的思想认识与作风问题,如工作精神面貌、遵守校规、准时出席会议、集体荣誉感等;
通过民主生活会,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党员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树榜样,立旗帜,为创建一流大学校区表现出应有的人文素质。

  2.开展爱心捐款,扶持贫困村镇(6月中旬)。按照威组发〔XX〕10号文件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号召全体教职工党员进行爱心募捐,资金将用于资助乳山市乳山寨镇圈巷村的经济建设,为建设和谐威海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1.“早日站在党旗下”——入党前教育活动(4月下旬)。此活动使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此项活动中,学校要求各院(系、部)鼓励和组织部分优秀教工党支部(党员)、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党员)或研究生党支部(党员)走近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同时,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党的了解和认识。

  2.“党旗在我心中”——学生党员的系列教育活动(5月初)。通过纪念“五四”运动、学习时代楷模人物、建国60周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召开座谈会、观看爱国电影等形式,了解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畅谈个人成长成才的心得与科学发展思路,切实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通过加强对学生党员骨干的指导,帮助学生党员骨干树立大局意识、为其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打下坚实基础。

【篇3】团党委2023年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2023-06-1217:08各直

会议时间:2020年1月12日

欧阳光明(2021.03.07)

会议地点:党员活动室

参加人员: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党员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重温入党誓词

一、xxx(村党支部书记)讲:

今天,是我村主题党日活动日,活动主题是重温入党誓词。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群众同甘共苦,甘当人民的公仆,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下面,我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二、xxx(驻村第一书记):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参会人员签字

【篇4】团党委2023年6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内容指引2023-06-1217:08各直

历届大会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一大 

1921年 

上 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 

1922年 

上 海 

1、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 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 

1923年 

广 州 

1、 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 

1925年 

上 海 

1、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 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 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 

1927年 

武 汉 

1、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 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1、 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
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
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 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 

1945年 

延 安 

1、 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八大 

1956年 

北 京 

1、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 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 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
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 

1969年 

北 京 

1、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 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年 

北 京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 

1977年 

北 京 

1、 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 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 

1982年 

北 京 

1、 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大 

1987年 

北 京 

1、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 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大 

1992年 

北 京 

1、 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 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 

1997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 大会指出: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
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六大 

2002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 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会议
名称 

时间 

会议主要内容 

八七会议 

1927年 

1、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 会议撤消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路线的统治;

3、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当的主要任务。

 

古田会议 

1929年 

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有效地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当的领导机关缺乏一致的坚决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
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中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中共六届
四中全会 

1931年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重要表现有: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瓦窑堡会议 

1935年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彻底地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 

遵义会议 

1935年 

1、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2、 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了成熟。 

榜罗镇会议 

1935年 

会议解决了俄界会议所未能解决的在陕甘建立根据地的具体目的地问题,确定了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根据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党中央把陕北作为抗日的前进阵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共六届
六中全会 

1938年 

1、 主要是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的胜利。
2、 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各界
宪政促进会 

1940年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宪政》,指出,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中国需要民主政治。 

国民参政会 

1944年 

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中共中央
政治局会议 

1948年 

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1949年 

1、 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2、 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提出:⑴两个转折: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⑵两个务必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七届
三中全会 

1950年 

1、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实现这些任务所必须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战略策略方针。
2、 毛泽东向全会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全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3、 报告中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
4、 毛泽东在会上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一届人大 

1954年 

1、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 

中共七届
六中全会 

1955年 

初步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知识分子
会议 

1956年 

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中国八大
二次会议 

1958年 

1、 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 召开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争取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 

中共八届
九中全会 

1961年 

1、 会议正式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 会议认为经济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是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因此,要求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时,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
3、 会议确定1961年经济工作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首位的方针,要求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支援农业。 

三届人大
一次会议 

1964年 

1、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
2、 正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1978年 

1、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 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业发展的决定;

4、 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5、 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6、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中共中央
召开的理论
工作务虚会 

1979年 

1、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理论宣传战线的基本教训,把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原则问题讨论清楚,统一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来,以及研究全党工作重心转移之后理论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
2、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概括了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工作的成绩,同时也指出经济上存在的困难和一些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他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思项基本原则。搞建设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国情有两个特点,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中央认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3、 四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条论证了重新提出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并强调指出,每个党员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
4、 他还论述了民主问题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重申努力发扬民主,是党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坚定不移的目标。 

中共十一届
六中全会 

1981年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重新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 

1、 大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 大会认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 大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
4、 大会认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则充分竞争。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5、 大会认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 大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大会指出,修改宪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4年 

1、 大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 大会回顾了党的执政历程,一致认为,党执政5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全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表年份 

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 关于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2、 关于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⑴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⑵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⑶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⑷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⑸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1、 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 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3、 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和政策。

4、 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1、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做调查同样没有发言”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

2、 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3、 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并首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  1、 指出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 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6年  科学的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
2、敌人强大;
3、人民军队弱小;
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1、4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人民军队可能发展战胜敌人;
2、3这两个特点决定战争的持久性和艰苦性。 

《实践论》  1937年  1、 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⑴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⑴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 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  1937年  1、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 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

3、 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战争和战略问题》  1938年  1、 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 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了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1938年  主要内容有: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发刊词》  1939年  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提出(三大法宝):

1、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

2、 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

3、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把党的建设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年  1、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精辟的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

2、 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领导权等问题,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3、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 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 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其次,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再次,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2、 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3、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法统一的观点,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文化纲领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4、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辨证统一的观点。 

《论政策》  1940年  1、 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

2、 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4、 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提出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1、 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 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的本质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整顿党的作风》  1942年  1、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 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 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 

《反对党八股》  1943年  1、 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 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 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  1、 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论联合政府》  1945年  1、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 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进一步阐述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派人士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全面阐述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和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方面的施政纲领。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把“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当做“我们的一般纲领”;
而把“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当做“我们的具体纲领”。这是根据当时形势来制定的。

3、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 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⑴理论联系实际;
⑵密切联系群众;
⑶批评和自我批评。

5、 坚持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的标准。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7、 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2、 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⑴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⑵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 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年  1、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

2、 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3、 完整的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的阶级路线),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1、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4、 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5、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历史任务。

6、 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7、 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949年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 毛泽东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恢复和发展生产)和主要途径。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

3、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4、 毛泽东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阐述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1950年  规定了实现对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其中三个条件是:

1、土地改革的完成;
2、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3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不要四面出击》  1950年  1、 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应该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最主要的敌人,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2、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党对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采取了谨慎稳妥的步骤,十分注意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集中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推翻地主阶级,同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3、 会议着重批评了那种可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该文也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政策和策略的一篇重要的文献。 

《论十大关系》  1956年  1、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精辟的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⑴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⑵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⑷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⑸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⑺党和非党的关系;
⑻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
⑼是非关系;
⑽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 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辨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3、 辨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4、 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和民主党派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和”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总原则)的重要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1、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是三点:⑴矛盾普遍存在;
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⑶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着本质不同。

2、 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3、 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在文中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4、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6、 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