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1.08.31?
【字
号】云政发[2001]110号
【施行日期】2001.08.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
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
(云政发〔2001〕110号)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寻求安全、优质、营养的农产品的呼声越来超强烈。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低农残食品等无公害食品已成为21世纪人们消费的时尚。1989年农业部在中国首次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低农残食品年产值达22.4亿元,其中绿色食品生产总值2.4亿元,生产基地总面积37.7万亩,实物生产总量4.47万吨。有28家企业的4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有18家企业的28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进入市场,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先进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地方和多数企业对绿色食品标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申报工作不积极,市场开拓不够、营销滞后,技术质量标准制定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不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要求,与建设绿
色经济强省的目标不相适应。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精神,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我省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绿色食品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从我省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把这一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充分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优质化要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发绿色食品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优质农产品的组织运作方式创新,也是现实生产力水平下保障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创新。对于促进我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围绕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发展战略,顺应中国加入WTO后的全方位开放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新的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云南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为主导,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和占有市场为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各有侧重的绿食食品产业体系。到“十五”末期,全省新增无公害食品800--1000个,其中绿色食品160--240个,AA级达1/3以上;新增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60个以上;力争绿色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在省外大中城市开辟3~5个具有云南特色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展示窗口。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的领
导,省政府决定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会议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主持,省计委、经贸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外经贸厅、卫生厅、环保局、统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乡镇企业局、国税局、地税局、创新办、农行、云南农大、农科院等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省政府以召开联席会议方式,审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负责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制定有关政策,抓好市场开拓和营销,配合省统计局做好产业发展的统计工作。在省农业厅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加挂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牌子,主要承担绿色食品认证申报服务、标志管理、技术培训、产地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同时,省农业厅负责承担全省绿色食品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质量监测体系项目建设,抓好绿色食品的市场执法及认证奖励等管理工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加快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各尽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四、搞好生产基地建设。
各地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战略,把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同各类优质农牧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技术培训体系的要求,实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对有条件的基地,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使其产品达到绿色食品质量标准要求。近期重点抓好茶叶、蔗糖、咖啡、蔬菜、薯类、豆类、食用菌、大米、肉、奶、蛋、水产品等优势产品生产,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五、加快龙头企业发展。
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新建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营销龙头企业。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按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逐步调整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最终向绿色食品方向转化,产品达到绿色食品质量标准要求。各级政府对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区域带动能力强的绿色食品企业要积极给予扶持,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申请的贷款要给予优先安排,并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条件。省政府决定从2002年起,对获得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对企业技术改造、专卖店设立、基地建设予以优先立项。
六、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借助博览会、展销会、经济洽谈会以及在云南农业信息网上开辟绿色食品专栏、绿食食品企业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省绿色食品,扩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各地州市县要在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设立绿色食品专销点,同时要对进入专销点的产品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质量监控。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参与绿色食品的市场建设和营销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在昆明建设一个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在省内主要城市,黄金旅游沿线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建立绿色食品销售专营店,统一外观形象和广告宣传。专营店建设由政府给予扶持,企业自主经营。要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绿色食品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七、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强化高新技术在生产、加工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要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及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努力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知识普及工作,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绿色食品意识。在农业正规教育、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工作中增加绿色食品方面的内容,把绿色食品知识和生产技术直接传送到生产者手中。
八、加强环境建设和保护。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强化广大生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坚决制止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以土壤为主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扩大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配方施肥等措施,减少土壤农药残留,保持土壤的理化性状,满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鼓励生产企业实行清洁化生产,开展“三废”的综合利用,努力实现“三废”的资源化。
九、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科研单位要加强绿色食品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推出一批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优质、高效新品种和与之配套的先进适用技术规程。在现有的农业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昆明)中心的基础上,加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测(昆明)中心的建设,在符合条件的部份地(州、市)建立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强化监测服务工作。培育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和营销中介,搞好信息服务,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科技推广队伍,加快绿色食品特有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扩大有机农药、安全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积极研究和生产无污染包装物。
十、多渠道增加投入。
坚持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导向,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和营销,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食品开发投入机制。省级农业贷款、生物资源专款、乡镇企业贴息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三项”资金等专项资金也要向绿色食品等无公害农产品方面倾斜。省政府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从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发展绿色食品,主要用于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认证、培训、奖励等方面工作,具体由省农业厅牵头实施;每年从省创新办生物资源开发专款中安排500万元,用于绿色食品营销网点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工作。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00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d27577--011107xjk
篇二: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以及云南省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出了云南野生菌产业在生产、市场、消费等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旨在进一步加快云南野生菌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云南
野生菌
产业
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森林、土壤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云南“野生菌王国”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云南省食用菌总产量达31万吨,较上年增长42.9%,产值80.4亿元,增长34%。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7万吨,产值57.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6.7%、29.3%,市场需求继续增长。目前,云南野生食用菌出口创汇稳居全国第一位,成为继烟草之后云南第二大出口农产品,也成为一些地方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发展野生菌产业,一方面野生菌可以部分替代日益短缺的粮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它也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积极推进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符合国家对于大力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云菌”品牌的政策。
一、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简单加工一直是我国野生菌的主要加工形式。近年来,野生菌类食物以其安全、生态、富有营养和具有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功能而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伴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野生菌产品也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过程,当前主要的加工方法除了干品加工(晒干、烘干、冻干等),还有鲜品加工、速冻品加工、盐渍品加工、罐头制品加工、风味食品加工(蜜饯、糕点、糖果、饮料、调味品、休闲食品等)和保健品(保健酒)等。加工技术的提升不仅提高了野生菌的产品附加值,而且丰富了其产品类型,促进了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拓展了野生菌应用的空间。
我国野生菌已形成出口额逾亿美元的产业,保守估计其实际年出口额应在1.5亿美元左右。野生菌(鲜松茸、干牛肝菌、块菌)出口主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西藏和吉林,其中云南鲜松茸出口占全国80%以上,牛肝菌干片占全国58%,块菌占全国45.6%。在野生菌出口中,鲜松茸96%出口至日本,少量到韩国;牛肝菌主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块菌主要出口至法国、日本、德国和西班牙。
2、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目前,在全世界已知的2166种野生菌中,云南有978种,占到全世界的45%,占整个中
国的91%。2013年云南省食用菌总产量达31万吨,较上年增长42.9%,产值80.4亿元,增长34%。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7万吨,产值57.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6.7%、29.3%,市场需求继续增长。
长期以来,云南野生菌加工主要是初加工,如冷冻、盐渍、晒干或烘干,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随着人们对养生的关注,绿色生态食品市场需求的逐年增长,野生菌以其天然的生长环境以及高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此背景下,云南野生菌加工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加工。为此,2013年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办专门拿出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了一批加工企业,以推进云南野生菌产业升级发展。部分企业还通过改进工艺、引进技术、提高野生菌精深产品加工率等措施,研发了一些高附加值的野生菌产品投入市场。松茸茶、松露粉等产品的逐渐面市,改变了过去云南野生菌产品简单、低级的状况。
云南野生菌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欧盟、美国等是传统销售市场,东盟、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属于新兴市场。其中,松茸主要出口到日本,牛肝菌、羊肚菌主要出口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块菌主要出口到法国。2008年以后,由于金融危机使得野生菌出口受阻,但云南野生菌企业大力开拓国内、省内市场,“以内补内”,取得良好效果。
二、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菌农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滥采现象难于遏制
在历史上,生活在林区、山区的居民一直都有食用野生菌的习惯。近年来,由于外国人对于野生菌的喜爱使得野生菌价格居高不下,利润可观。这直接导致了菌农的乱采乱挖、过度采集现象。野生菌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无法人工培植的特性造成了菌农“野生无主、谁采谁有”的固有观念,滥采现象破坏了野生菌的可持续生产。以松茸为例,云南省本来是世界上松茸最大产区之一,但由于采收不科学,云南松茸主产区的松茸数量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楚雄每年因采集“童松茸”而造成的损失在3000万左右,其他野生食用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品加工升值不够
云南现有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贸易的企业400多家,其中从事野生菌出口贸易的有40家。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加工能力不足,野生食用菌商品主要以初级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增效不明显,并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2012年底,云南省71家食用菌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了“云菌科技集团”,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研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但由于集团成立时间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龙头”作用,还有待观察。
3、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行业自律能力较弱
云南野生食用菌市场至今仍沿用传统的采购和销售方式,企业规模小,区域
分散,竞争手段单一。为了争取有限的区域市场,企业往往缺乏远见,采用低价策略争得一时利益,极度缺乏行业自律,造成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受此影响,牛肝菌、松茸等大宗出口产品的价格近年来大幅波动,难以逐步提高。
4、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市场开发不足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盟经济持续低迷,野生菌出口也受到一定影响。加之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野生菌加工出口企业效益下滑,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除此之外,云南野生菌曾经多次发生由于质量不达标而造成出口受阻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际市场风险。同时,在国内,由于野生菌相较于一般的人工菌类食品,价格普遍偏高,而消费者对于野生菌的高营养价值认识不足,使得野生菌在国内的销路并不好。5、宣传力度不够,国内消费量增速缓慢
在全国范围来看,消费者对野生菌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相对来说,野生菌加工销售企业所做的宣传推广工作也比较有限,没有形成野生食用菌的饮食文化潮流。由于消费者对于野生菌和一般菌类食品的区别不是很清楚,往往会选择价格上便宜很多的人工菌。另外,国内家庭常用的烹饪方法比较单一,这也降低了野生食用菌的重复食用次数。
三、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对策
1、健全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法律法规,根据野生菌繁殖规律适时采集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已形成法规,对野生食用菌有序采撷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国家对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在特色珍稀和主要野生食用菌天然集中区域,要建立珍惜野生菌繁育区和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完善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的法规和地方条例,将法规和条例的执行落实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并制定实施细则,有效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野生菌的高额利润,导致了严重的乱采乱挖、过度采集现象。对此,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进行野生菌的繁殖规律等科学知识的普及,让更多菌农从思想上认识到野生菌可持续发展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从而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采收知识,进行科学采收,保证野生食用菌的数量和质量。
2、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野生菌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云南野生菌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加大野生菌精深产品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具体而言,要以昆明为中心,聚集产业技术研发力量,开展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加快产业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云南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传统经营方式,探索产品多样化的途径。
3、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自律能力
针对云南野生菌市场分散、管理低效的局面,我们要加强野生菌的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市场流通主体,优化交易市场布局。通过建设野生菌专业交易市场,完善交易信息系统,创新交易方式,积极推行拍卖制、远程交易、电子商务交易、集中配售、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方式,形成集现场贸易、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仓储管理、电子交易为一体的现代化市场服务体系。比如要争取在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野生食用菌的交易品种,抵御市场风险和外汇风险。
4、打造“云菌”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近几年来云南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云南野生菌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都是日趋扩大的。云南省要从各个方面扩大对野生食用菌的宣传,使野生菌这一健康食品在全国流行开来,形成一种饮食文化。要积极应用新闻媒体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云南野生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云菌”品牌形象。
5、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多方面促进野生菌消费
作为一种林下产品,野生菌可以与云南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着力打造“吃生态”、“吃健康”、“吃文化”的品牌,充分利用农家乐、登山拾菌等方式,把野生菌美食文化与云南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结合起来,以餐桌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必将促进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建设、休闲旅游业建设、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云南省食用菌产业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EB/OL].云南食用菌产业信息网.
[2]李哲敏、刘用场:我国菌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0).
[3]国内领先食用菌高科技龙头企业云菌科技集团落户晋宁[EB/OL].中国供销合作网.
[4]李金红:“十一五”期间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07(24).
[5]刘颖:我国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6]桂明英、徐俊:云南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未来的展望[J].中国食用菌,1999,18(1).
[7]苏尔广: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状况及产业发展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5).
[8]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EB/OL].云南食用菌产业信息网.
[9]探究云南野生菌可持续发展之路[EB/OL].云南县域经济网.
[10]刘培贵:保护和利用好野生菌资源[J].致富天地,2013(9).
[11]乔鹏:大力提高野生菌附加值[J].致富天地,2013(9).
[12]杨建乐:山珍争春惠万家[J].致富天地,2013(9).
[13]张群、杨晓方:云南野生食用菌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4(5).
篇三: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加强野生菌保育
扶持栽培菌增长
全力推进云南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
中国食用菌协会调研报告
2012年10月20-21日,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张祥茂、秘书长何海龙在主持参加云南昆明召开的“首届中国食用菌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议”和“全国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会议”之后,率专家组成员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保育促繁、合理开发利用,扶持人工栽培菌增长、扩大产品消费市场,创新新思路、借鉴新经验、引进新做法,使云南食用菌产业沿着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全力推进云南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与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和润培、副主任杨正良、食用菌产业办公室主任陈玉莹、楚雄州供销社副主任马明良、大理州供销社副主任张金荣等各级领导和负责人举行了多次座谈,走访了云南省供销合作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楚雄、大理、丽江、祥云县等地的部分食用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交易市场,听取各方意见,就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进行了充分交流。并综合分析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各州(市)提供的书面材料,形成《加强野生菌保育
扶持栽培菌增长
全力推进云南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调研报告。
走访期间,何海龙秘书长向调研单位介绍了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组织机构形式及职能,传达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资金项目扶持等内容,介绍了全国食用菌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把“小蘑菇建设新农村”项目在全国推广以来取得的成果、八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食用菌大会”、九月“中国·牡丹江第五届黑木耳节”、湖南常德“首届全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会议”、十月云南昆明的“首届中国食用菌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议”及“全国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会议”精神、任务及对食用菌行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社会各界对协会工作的肯定作了全面的介绍和推广,使调研单位受到极大的激励与鼓舞,决心要与中国食用菌协会紧密合作,加强联系,把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做出特色。
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一)省委、政府重视,省供销社系统成为产业排头兵
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非常重视,省政府分别于2001年、2007年下发了《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1]170号)、《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7]21号),两个文件均对全省食用菌产业不同时期的发展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部署,从2009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了1000万元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截止目前,省级财政资金已支持了200多个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成立于1951年的云南省供销合作社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发展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典范,走出了一条“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服务‘三农’、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供销社改革的“云南模式”,为全国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同样,自从2007年云南省政府下发云政发[2007]21号文件,明确了供销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赋予了供销社管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职责以后,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加强培训,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较快增长,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省社的领导下,各州(市)县供销社也积极行动起来,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有的牵头建设了食用菌产业园区,有的扶持发展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加工和出口龙头企业,有的扶持建设了专业市场。特别是《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下发以后,各地高度重视,积极落实。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认真贯彻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推进会议精神,抓协调、争政策,抓典型、重引导,抓龙头、促发展,抓宣传、造氛围,积极把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融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工作大局,融入省委、省政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整体部署之中。
(二)食用菌产业已取得的成绩
云南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十一五”期间,食用菌产业坚持以野生食用菌为主,栽培食用菌并进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五个十”工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食用菌产量、产值双增长。2011年全省食用菌产量、产值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总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5.2万吨、同比增长13%,栽培食用菌产量8.3万吨、同比增长34%。实现农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工业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8.6%。今年继续保持较好较快发展势头,预计l-8月实现产量10万吨,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40%。全年食用菌产值预计达到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三成,其中栽培食用菌产量、产值将呈大幅度增长态势。
2.野生食用菌商品率高。云南拥有野生菌自然资源50万吨,年商品量在10万吨左右。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有机食品市场需求量的增长,野生食用菌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知名度不断提高。在需求量增长和价格攀升的背景下,企业通过改进新工艺、引进新技术、提高野生菌商品率、精深产品加工率等措施,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主要表现在:一是野生食用菌采集、加工、经营企业数量增加。如楚雄南华县每年野生菌生长旺季(5-10月)约有10万余人参与采集、加工、销售。松茸采收季节,全省约有50余万人参与采收等经营活动;二是野生菌市场交易活跃。如昆明市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在销售旺季一个交易日最高可达300吨,鲜(干)货、即食品、冻品等年交易量2万余吨,交易额排名全省第一;楚雄南华野生菌市场年集散交易量达5000余吨,交易额2亿多元;“松茸之乡”的迪庆市场年交易量1000多吨(滇川藏地区重要集散地);三是部分野生食用菌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投放市场,除传统速冻、盐渍等食用菌产品外,如松茸茶、松茸粉、松露粉等精深加工产品逐渐上市,部分企业加强科技研发,获得如“牛肝菌保鲜”、“野生菌风味物质萃取”、“牛肝菌浓缩液提取”等专利,精深加工品牌不断涌现,易门“丛山”、大理“品位”、楚雄“宏桂”、“香格里拉松茸”、“楚雄牛肝菌”等地理标志产品享有较高知名度。
3.人工菌栽培势头渐显。从此次调研中看到,云南野生食用菌一枝独秀的传统局面正在发生改变,江浙、福建等地企业带资金、技术、人才在全省东、西、南等区域发展人工菌势头渐显,省内外优势资源结合,扩大了市场,促进了当地用工,提升了云南省人工菌栽培技术和规模,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据大理州供销社副主任张金荣介绍,现在的人工食用菌产业化模式多样,有“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也有企业购置或者承租土地规模化种植。主要品种有香菇、黑木耳、金针菇、茶树菇、鸡腿菇、姬松茸、人工灵芝、竹荪等。大理永平县今年初成立的21个香菇专业合作社,年产630万香菇棒,产值达千万元。
4.野生菌资源保护措施不断加强。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工作,把保护野生食用菌资源与天保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抚林育菌等相结合,通过科学保育、人工促繁、强化管理、宣传培训、制定野生菌地方标准等措施,加强生态保护,稳定和发展了食用菌产业。如楚雄南华县封山育菌面积由1998年的20万亩扩大到2011年的125万亩,野生菌产量、产值分别由1998年的438.6吨、2044.9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5456.7吨、2.84亿元;玉溪江川珍品野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挖沟、铲草、罩小棚、挖塘等保育方法,三年来使得林下野生干巴菌产量显著增加,并在此基础上将原有的300亩示范基地示范云南松面积扩大到1060亩。预计江川县26万亩云南松下生长的野生菌将为林农增加收入3亿元。楚雄、丽江、迪庆等野生菌主产区党委、政府把握天保工程和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加大野生菌自然资源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与南华县共同制定申报的云南野生菌地方标准于今年6月通过省质检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省供销合作社同时加大了资源保护问题的研究力度,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立法工作。
5.企业集中度高,各具特色。调研发现,滇中、滇西如昆明、楚雄、大理片区企业集中度高,产值上千万元的大户多,交易市场规模全省领先,产品辐射能力强;滇东、滇西如曲靖、保山突出栽培菌,规模化发展,示范效应明显。滇西北如迪庆、丽江突出松茸、羊肚菌资源优势,注重野生菌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在企业集中度较高的楚雄,规模加工出口企业20多户,户均资产2000多万元,创汇低的有100多万美元,高的达300多万美元。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产品畅销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有较高的知名度。2011年,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总收入6.3亿元,创汇5986万美元,实现税收4729万元,共支付农副产品收购资金5.53亿元,包装物流仓储费3097万元。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待业人员共计184.7万个劳动日,支付劳务工资4922.1万元。企业集群的形成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富裕了农民。
6.食用菌产业出口创汇位居前列。2011年,云南食用菌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咖啡,位居第四位,创汇1.2亿美元,在出口值中,牛肝菌、松茸占出口比90%以上,牛肝菌产量、出口量占全国的60%-80%,涉及全省300多万农户,年产值5亿多元。16个州(市)86个县均出产松茸,享有“松茸之乡”美誉的迪庆州松茸自然生长量1000吨以上,采集量500吨以上,全州农民仅采集松茸一项年收入近亿元,销售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栽培菌种植周期短、市场情况好、效益来得快,曲靖市马龙县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年生产平菇、姬菇、香菇等l万余吨,产值上亿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云南食用菌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虽然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其它产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矛盾突出。野生食用菌主要产于云南省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半山区、由于缺乏规范的政策保护措施,采菌的群众采取乱抓、乱撬、乱翻等不正确的采收工具及方法,致使菌塘破坏严重,童菇遭到毁灭性的采收,产量降低,病虫害增加,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使野生菌资源储量和商业产量均呈下降趋势,部分品种临近濒危。
(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龙头企业带动增效不明显。食用菌产业涉及面广,技术升级慢,缺乏深度开发,野生食用菌主要以初级原料为主,出口原料型产品价格只是加工成商品价格的5%到10%。调研组在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牛肝菌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对产品进行简单的切片后,再进行冷冻处理。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苏家发介绍,从农民手中收购价是25元,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后50元卖给国外经销商,国外经销商们再经过筛选、品种归类后再包装出售,市场价达到600元,他说:“我们就是原料输出,大钱都让外国人赚去了。”栽培食用菌缺乏有力支持和引导,处于自发状态,加工增值不显著,企业增效不明显。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融资平台,企业融资难度大,发展规模普遍偏小,加工能力不足,从而带来资金、人才、技术聚集度不高,缺少大型龙头企业。
(三)信息化程度低,市场建设滞后。产业进程中过多地关注了生产环节,而对世界及全国食用菌发展形势知之甚少,跟不上全国的步伐。市场信息、流通环节重视和投入不够,经营网点分散、各自为政现象突出。调研组在楚雄、大理州调研时,所接触的企业负责人都夸自己的企业不但是本地区最大的,同时也是云南省最大的;市场建设滞后,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产品流通不畅,造成野生食用菌采集后腐烂变质或廉价销售,商品率较低,农民收入不高,资源经济附加值未能体现,市场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瓶颈。
(四)缺乏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食用菌在采集、生产、保藏、加工、包装各个环节缺乏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指标,缺乏大宗产品出口质量标准及与标准对应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和质量控制可追溯体系,使监管能力与产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制约了产品出口和消费。祥云县品位经贸有限公司陈万龙副总经理介绍,有时在国内检测合格的产品到国外检测出超标,在国内检测超标的产品到国外有时还是合格的,这就是标准不统一,没有与国际接轨,给企业和商家带来不少的麻烦。
(五)市场经营秩序混乱,行业自律能力弱。云南省食用菌长期沿用传统的采购和销售方式,生产企业规模小、较分散,抵御风险能力弱,市场存在无序竞争、企业低价争压客户的混乱现象,导致牛肝菌、松茸等大宗出口产品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产业规模的壮大和市场体系的建立。楚雄宏桂公司对此深有体会,认为不整顿市场秩序,整个产业迟早要垮掉。
三、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西部开发机遇促进云南食用菌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握中国食用菌协会提出“我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向中西部推进”和“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大好机遇,立足云南食用菌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调研组建议:发展合作组织,提高云南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食用菌合作社、产业联盟、产业协会等合作组织的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发展。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10月21日参加全国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大会之后,向全国推出“百亿百村”工程([100亿元建立100个蘑菇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及中国食用菌协会领导的高度赞扬与支持,针对云南省的情况,建议在云南投建的蘑菇村(专业合作社)数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分布广一些,资金投入大一些。
(二)坚持有效保护、加快可持续发展。建立食用菌资源有效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依靠科学技术,高效利用资源,由单纯依赖资源消耗向保护与利用并重转变,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中国食用菌协会调研组认为,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发展,从当地实际出发,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关系;要尊重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以市场为导向,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的关系;要保护农民利益,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农民增收的关系。通过规划指导,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优化食用菌产业布局,使食用菌产业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食用菌循环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食用菌产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集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于一体的高效产业。食用菌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食用菌产业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组发现所调研的有些企业对产品生产过程剩余的边角料及废弃物处理过于简单,浪费严重。据调研组对大理祥云县品位经贸有限公司的了解,该公司把牛肝菌的菇脚料基本上是当作垃圾处理,公司所属的1000亩修剪下来的红梨枝条只是当作一种生活燃料。
调研组建议:因地制宜,依靠科技,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循环发展之路,红梨枝条可作为栽培菌的原材料,菇品的下脚料可进行深加工,作为罐头、即食休闲小食品、饮料等的主要原料来源。调研组成员之一、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刘国伟在座谈中与企业负责人分享了牡丹江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验和做法,重点讲解了东宁县的情况。东宁县是我国的黑木耳生产大县,年产黑木耳15亿袋,干品总量6.2万吨,年产菌糠40万吨,其中直接还田5万吨、加工成有机肥2万吨,加工成活性炭产品3.0万吨,其他作为燃料供热。刘主任的一番介绍引起在座者的极大兴趣,大理州的领导及企业家们当场表示要到现场去学习取经;灵宝县利用果树修剪枝条发展食用菌,08年开始实施发展1000万袋香菇暨万吨生物菌肥项目,形成“果-菌-肥-果”一套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后,每年可消化废弃果树剪枝4000万斤,节约木材35万立方,菌袋废弃物全部生产生物菌肥,施用于果园,实现废物零排放。每亩可为果农节约投资300-500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四)完善服务网络,建立食用菌产业功能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食用菌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建立食用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建议:一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云南食用菌行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完善市场体系,支持食用菌产地批发市场、集散中心和信息化服务建设,大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三是扶持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储藏、运输及工厂化设备购置等纳入政府财政支持计划;四是加强科技、信息、金融和保险服务。
(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充分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发展云南食用菌产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栽培食用菌,实现食用菌产业向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转型。建议扶持食用菌设施栽培,建立和完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尽快制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行业标准,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属于种植业的性质出发,在用地、用电、税费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
中国食用菌协会调研组成员:张祥茂、何海龙、刘国伟、刘素梅、孔鹏、刘琴
执笔:
中国食用菌协会:何海龙
全国食用菌信息杂志主编:刘琴
篇四: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格?拉“松茸王”刷屏朋友圈!云菌产业扬帆?出云南近?2021?格?拉松茸拍卖会在?格?拉国际松茸拍卖中?举?现场来?全国各地竞拍嘉宾的激烈竞逐中?对重量为695克长度分别为22、20厘?直径分别为5.5、6厘?的精品级松茸以25万元的价格拍出
?格?拉这对拍出25万元?价的“松茸王”刷屏了不少?的朋友圈?同样是西南?区的重要松茸产地丽江在近?也发现了?朵巨型松茸↓↓↓这朵?松茸有0.88千克?朵的重量就超过了
?格?拉那对“松茸王”的总重量除了松茸云南还有很多美味的野?菌作为野?菌王国云南野???菌资源种类占全国的90%以上云菌产业也在脱贫攻坚、绿?经济和?态?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跟着?布?起来了解??怒江州贡?县捧当乡积娃?组?肚菌基地贫困户采收?肚菌
曾微摄为加快云南省??菌产业
转型升级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云南省从??菌资源?省向产业强省转变2020年云南省?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加快??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争到2022年全省??菌农业产值达400亿元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巴菌??促繁基地
杨质?
摄除了政策扶持多年来云南省?代科学家不懈努?以强劲科研?撑??菌产业提质增效
以野???菌为主的云南??菌产业蓬勃发展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昆明??菌研究所、云南?学、云南农业?学、西南林业?学等相关单位在野?菌系统分类、资源保护、菌根合成、引种驯化等??取得众多科研成果,在野?菌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平,其成果转化应?有?助推了云南??菌产业发展。?前云南建成了全国第??野?菌标本馆保存标本10万余份建成了野?菌种质资源库保存菌种500余种、1.5万余份建成了世界上最?的?草标本馆保存?草菌种近500种标本2万余份张彤
摄科技强??撑云南珍稀??菌栽培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
???种植规模超过2亿袋,产量?、出菇期长、品质优;●
由云南科学家驯化栽培成功的?参?实体朵形?、产量?、粗纤维含量低,有特殊?味;●
云南既是全国最?的姬松茸产区,也是?产技术?平最?的地区;●
开创性地利?圆叶杨栽培?肚菌,在国际上?次实现?肚菌的???产,即使在全国掀起?肚菌??栽培?潮的今天,云南仍是全国?肚菌栽培的主产区之?,?年中8个?以上有鲜?肚菌产出,是全国鲜?肚菌供应最长的省;●由云南热作所?次驯化栽培成功的暗褐?柄?肝菌已有产业化产品;●
育成?批适宜云南错季栽培的?菇、平菇、??品种,集成了??化制棒、?态化分散出菇的错季栽培模式,促进了栽培??菌?质量区域化发展。2020年全省??菌产量65.9万吨产值242.82亿元以排名全国第18位的产量实现全国排名第2位的产值可??野?菌成为?家餐桌上的必点菜?之?
图源:视觉中国吃菌?讲究的是个“鲜”字为了让全国各地的“吃货”吃到新鲜的野?菌云南还为野?菌等农副产品外销提供优质物流服务↓↓↓中国?条运输松茸
全货机航线成功?航
8?5?,顺丰航空CSS7194次航班平稳安全降落在云南省迪庆藏族?治州?格?拉机场,标志着迪庆=昆明=深圳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迪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是中国乃?全世界的松茸主产区,是世界“松茸之乡”,迪庆松茸以菇体肥?、?质细嫩、久?味浓、?泽好等优点?闻名中外,是迪庆州唯?的?宗出?商品,占云南省鲜松茸出?量的65%以上,也是迪庆各族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国第?条专门运输松茸野?菌全货机航线的正式开通,标志着迪庆?格?拉机场顺利打开航空货邮的新局?,为迪庆州松茸“飞”出去架起空中桥梁,中国各地的美?爱好者将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品尝到松茸这?雪域?珍,迪庆当地以收售松茸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百姓也能借助航空直运平台增加收?。迪庆=昆明=深圳全货机航线开通后,将按照每天1班的航班计划执??整个松茸季,雪域?原优质松茸将在24?时内通过空运快速到达中国61个以上主要城市,48?时覆盖中国200多个城市,极?地提升了松茸运输的时效性,保障了松茸的品质。?格?拉松茸登陆京东低温次?达利润增加10%严格控制松茸品质
供图每年8?,云南松茸开始陆续上市,炎热的天?对冷链运输造成考验。今年,京东?鲜产业带助农计划的实施,为松茸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通过产品运营、品质把控、保鲜?法创新等?式,精准帮扶产地,提升松茸质量,减少流通环节、提?效率、降低成本,从?推动松茸产业产销正循环,帮助松茸企业提升利润率10%。?前松茸运输采?全程空运,包装采取泡沫箱+冰袋双保险,?部分地区可实现次?达。能够达到这样标准的运输能?,在全国乃?全球,屈指可数。云南的美味野?菌从??冒着“鲜?”?上物流“?速路”坐着飞机空降各个城市云菌未来可期!
撰?:杨抒燕内容综合?新华?、?民?报、云南?报、云南省?民政府门户?站、迪庆州?播电台资料:迪庆州委宣传部、丽江市委宣传部信息员:王沙沙、和晓雁编辑:李楠推
荐
阅
读●59个项?拟?选!云南省“?四五”时期?化保护传承利??程储备库公?●
提醒!8?20?在昆外籍??可接种新冠疫苗●
暴?蓝?预警!云南这些地?需注意防范!●
贴?!昆明路灯亮熄时间原来是这样控制→
篇五: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第46卷第2期2017年04月JournalofWestChinaForestryScience西部林业科学VoL46No.2Apr.
2017doi:10.16473/j.cnki.xblykxl972.2017.02.014昆明食用菌林下栽培现状及其发展对策~钟华、段丽华、周彬2,岳金龙、赵苗1(1.昆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2.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林下食用菌栽培是发展林下经济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种植基地样方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以了解昆明食用
菌林下栽培现状。结果表明:昆明食用菌林下栽培种类主要有榆黄蘑、香菇、大球盖菇、猪肚菌、长根菇、金耳、羊肚菌、灵芝、竹荪和双孢菇;种植地主要集中在盘龙区、西山区、嵩明县、晋宁县、宜良县、禄劝县和
富民县;食用菌总的栽培面积约16hm2,其年产量约870t;昆明林下食用菌多以鲜品和粗加工的产品销售为主。
针对昆明林下食用菌栽培所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科技含量低、产品深加工不足、市场流通不畅等问
题,提出政策扶持到位、加强科技支撑、培育市场品牌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将为昆明市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
提供参考。关键词:食用菌;林下经济;栽培;大球盖菇中图分类号:F326.13;S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46(2017)02-0083-05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Strategyof
EdibleFungiCultivationUnderstoryinKunmingZHONGHua1,
DUANLi-hua1,
ZHOUBin2,
YUEJin-long1,
ZHAOMiao1(1.KunmingInstituteofForestry,KunmingYunnan650223,
P.R.China;
2.YunnanAcademyofForestry,KunmingYunnan650201,P.R.China)Abstract
:
EdiblefungicultivationisonekeyissueofNon-timberforestproducteconomydevelopment.Intermsoffieldinvestigationandinterview,wefoundthatthemainspeciesofediblefungiplantedinKunmingwere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P.
ostreatus,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Panus
gigianteus,
Oudemansiella
radicata,
Tremella
au-
rantialba,
Morchella
deliciosa,
Ganoderma
Lucidum,
Dictyophora
indusiata
andAgaricus
bisporus.
ThoseproductdistrictswerePanlong,Xishan,Songming,Jinning,Yiliang,LuquanandFumin.Thetotalcultivationareawas16hm2,
withthetotalyieldof870t.Someissues,suchasunreasonalbecultivationstructure,lowtechnology,im-maturemarketsystem,limitedediblefungiindustrydevelopment.Topromotetheediblefungicultivationinforest-landinKunming,weshouldcanyoutpoliciesrelated,strengthenSci-techsupport,fostermarketfamousbrand.TheseresultswillprovidereferenceforediblefungicultivationofwildinKunming.Key
words
:
ediblefungi;understoryeconomy;cultivation;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食用菌是食用真菌的简称,包括大型真菌
(菇、菌、蘑、耳等)和小型真菌(酵母菌、脉胞酶、曲霉等)。林下栽培食用菌是指大型真菌,多为肉质、胶质与膜质的真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餐桌上的珍品。目前世界上共有可食用的菌类2000余种,我国876种[1],云南省约有750种[1],昆明地区几乎拥有云南省的所有的林下食用菌种类。收稿日期:2016-12-19基金项目:昆明市林业局项目“林下经济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与种植”。第一作者简介:钟华(1975_),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E-mail:253%3899@qq.com通讯作者简介:段丽华(1969-),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E-mail:251474019@qq.com
推荐访问: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 云南省 食用菌 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