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7篇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7篇

时间:2023-08-31 16: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解读中国高质量发展

  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对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深刻阐释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目的";的新变化。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出发,探讨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生产目的及其新变化,以是否考虑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划分依据,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分析了"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解读。在此基础上,提炼和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社会生产目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准确理解、把握和践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和现实任务。然而,从目前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文献来看,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掌控着话语权,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学理性研究尚不多见。

  事物的普遍联系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而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既对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生产目的的新变化。本文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出发,探讨由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生产目的及其新变化,并以是否考虑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划分依据,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分析了"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解读。在此基础上,提炼和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一般";和"特殊";

  (一)社会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决定了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同时,这两对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生产方式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而经济基础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与表现为法律、政治、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形式的上层建筑构成了第二对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8-9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这段论述,描绘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的轮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二)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阶段

  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社会矛盾,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建立在准确认识社会形态历史定位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划分社会形态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常见的"五阶段论";。马克思9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在这里,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形态演进一般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社会五个阶段,进行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生产方式为标准,从另一个角度划分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中,马克思【2】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这表明,人类社会形态演变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经济形态,第二个阶段是商品经济形态,而第三个阶段则是产品经济形态。

  (三)两个不同层面的社会主要矛盾:"一般";和"特殊";

  在各种社会矛盾中,其中必有一种居于主要地位,对其他矛盾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这就是社会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笔者认为,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有必要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所谓一般层面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形态(生产方式)演进的三个阶段中呈现出的主要矛盾。在自然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生存需求与生产能力的矛盾。而在商品经济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表现为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在产品经济社会,由于已经消灭了商品和货币关系,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能力有限的矛盾,这是对自然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否定之否定,是推动人类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社会主要矛盾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背景下出现的,特别是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与不考虑生产关系背景下的"一般";形态大有不同。在社会形态演进的五个历史阶段中,社会主要矛盾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譬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病,科学地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更高层次社会形态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相比较而言,社会基本矛盾是统摄"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的概念,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我们既可以作一般层面上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将其纳入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背景下进行分析。但是,对于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就不能只进行笼统的分析,而是有必要将其区分为"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二、一般层面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生产目的(一)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一般层面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存在什么性质的矛盾?这是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那么,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就是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发展动力的重要前提。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与以往社会形态的对抗性矛盾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既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之间过渡形态的本质。从生产方式的演进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既不完全属于商品经济形态,也不完全属于产品经济形态,而是表现为从商品经济形态向产品经济形态过渡的"中间形态";。正是这种过渡属性,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既包括商品经济形态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又包括产品经济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商品卖方仍然需要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获得商品价值,这个过程是一个"惊险的跳跃";,一旦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销

  售者自身。也就是说,一旦商品所有者的私人劳动不能得到社会承认并在商品交易中转化为社会劳动,那么商品交易就会中断,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就会爆发出来。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包含着超越商品经济形态的萌芽,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与有限的生产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社会产品的供给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全体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般层面

  社会生产的目的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解决商品经济形态的固有矛盾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第二,解决还处在萌芽状态的产品经济形态的矛盾,即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不能采取孤立的眼光来看待这两对矛盾,更不能将其割裂开来。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协调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同时解决这对矛盾,而统筹解决这对矛盾的过程就是明确发展目的和转换发展动力的过程。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既要通过生产活动获取最大化的价值,又要获取最大化的使用价值,而无论是谋求价值最大化还是使用价值最大化,都需要通过不断发展来实现,"发展是硬道理";的依据也就在于此。另一方面,最终还是要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高质量的使用价值)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调控手段,在全社会树立起质量为先的使用价值导向,引导企业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全体人民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如果说"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那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则解答了"发展为了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这一重大命题。

  三、特殊层面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生产目的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进行"一般";层面的分析,是运用"具体抽象具体";这一分析方法的需要,这也意味着必须在"一般";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进行"特殊";层面的分析,以便从"抽象";再回到"具体";。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矛盾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产生的,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因此,各种社会矛盾都根源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制发生了变革,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都会随之变化,还会形成与新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同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矛盾。

  (一)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特殊层面

  从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当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种所有制并存的现状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特别是在考虑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殊";层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本质性的差别,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

  与历史上的小商品经济不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是以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所有生产物质条件的私人占有作为标志的。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开展生产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通过资本这个纽带结合起来,其生产活动具有双重属性:一是生产出物质产品和使用价值,二是生产出价值和剩余价值。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飞速提升,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愈发体现出"社会化";要求,具体来说,社会生产在企业间、产业间、区域间、城乡间、国内外都需要更为准确地配置资源,以更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活动。但是,生产社会化的这些要求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前提条件下是无法得到完全满足的,私人资本势必将生产社会化要求置于无限追逐利润的动机之下,而不可能将其放在首要位置。也正是这个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主要矛盾。

  在考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殊";层面,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架构中,不应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的矛盾视为对抗性矛盾,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截然不同的微观基础。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矛盾的非对抗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掌握了土地、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重要的生产要素,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国有企业对若干关键领域的掌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引导,在高新技术等领域,国有企业也承担了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主体难以承担或不愿意承担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发挥了"定盘星";"压舱石";"先行者";的作用。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以其特有的灵活机制、激励条件和创新活力,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矛盾关系是非对抗性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合作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特殊层面

  从"特殊";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需要准确把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合作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解决矛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一方克服或消灭一方,对抗性矛盾的解决一般采取克服式;二是同归于尽式,即经过矛盾斗争,原矛盾体和矛盾对立面双方都不复存在,被新的矛盾体取代;三是结合式,即矛盾在其运动过程中产生出或人们自觉建立起适合对立面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形式。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两者可以采取结合式的解决方式,这种解决方式最根本的要求就在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实现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最大化。在这里,需要强调并引起重视的是:积极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不是要把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大化作为社会生产目的,而是要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的引导下,发挥其提升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作用。

  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社会生产目的转变为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剩余劳动最大化,需要从两个层面把握这个转变。第一,剩余劳动是对剩余价值的扬弃。价值回归劳动本质,意指社会主义社会包含着超越商品经济形态的萌芽,社会生产在这些领域将不再以货币测度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目的,而是以生产出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目的,当然,这种最大化体现为产出扣除耗费后的剩余实物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化,因此,仍然需要在这些领域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即与货币价值尺度平行的实物核算。第二,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剩余劳动";不应是偏向性的,剩余劳动应作为生产过程的增量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由生产资料所有者独享是有本质差别的。

  四、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动力源泉

  矛盾揭示目标,目标凝聚动力。矛盾出现的同时也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要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明确社会生产目的,而理解和把握社会生产目的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凝聚经济发展动力的过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提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一般";层面的经济发展动力

  在商品流通的"一般";层面,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高质量使用价值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并由此实现价值最大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

  1.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动力,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产业之间的配置问题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首先表现在产业领域,对各种产业的界定,从根本上而言是由不同类型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决定的,产业类型反映了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发展积累了不少结构性问题,亟须大力调整。首先,要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其他类型产业的关系。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产业,其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初步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其他类型产业的关系,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投资水平,提升附加值,但也要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避免过度强调技术含量而对地方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其次,要调整传统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保持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准确认识制造环节与研发、设计、品牌、渠道等增值环节的关系,促进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之间形成协同合力。最后,要调整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是唯一创造价值的部门,服务业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价值。在现代社会,由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大量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带动了各类三产部门的快速发展,应在充分重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增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支柱性作用,推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2.以城乡关系统筹作为动力,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城乡之间的配置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对称的经济结构,大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主要是农业提供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要素支撑。但是,城市工业产出的制成品特别是中高端制成品并没有流入农村,高质量劳动力回流农村的比例也比较低。这种非对称的经济结构使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为此,要以城乡关系统筹作为动力,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城乡之间的配置问题。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振兴,要以农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特有结合为切入点,着力弥补城市大工业生产的缺陷。城市大工业生产以标准化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组合搭配为特点,提供批量化的工业产品,而农村可以利用风格各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与当地劳动力相结合,打造农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新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所提供的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康养、特色运动休闲、特色教育培训,都将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3.以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动力,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区域之间的配置问题

  区域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空间载体,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构成了差异化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求处理好区域之间的战略分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项区域战略,目前还在谋划东北全方位振兴战略。这些区域战略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分工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新城、政治中心和社会发展样板,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建设、滨海新区再出发等都体现了新一轮的区域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引导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合理有序流动,还要求处理好城市群、都市圈中的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城市群、都市圈,地方政府也在着力助推新的区域增长极和带动点。城市群、都市圈既可以聚集大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作用,但也有可能过度抽取周边中小城市的资源,造成畸高的集中度、首位度。因此,必须引导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城市群、都市圈及其周边地区合理分布。

  4.以合理有序开放为动力,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国内和国外的配置问题

  加强对外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本质上来看是要求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国内和国外的合理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发展起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但是,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的重新抬头,继续实施以低附加值、低利润为特点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战略,显然无法有效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搭配组合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在世界范围内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和知识团队进入新兴产业,并积极鼓励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力走出国门。另一方面,要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审慎处理生产资料特别是重要国家战略资源的流出,积极开拓大宗原材料和重要工业能源的进口来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源和能源保障。

  (二)"特殊";层面的经济发展动力

  在资本流通这一"特殊";层面,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生产目的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生产资料公有主体的剩余劳动最大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

  1.允许国有企业进入一般竞争性行业

  长期以来,要求国有企业退出所谓的"一般竞争性行业";的观点屡见不鲜。实际上,"一般竞争性行业";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行业的竞争程度是动态变化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垄断行业,也不存在长期激烈竞争、始终缺乏领导型企业的市场。所谓的"一般竞争性行业";,主要是指市场和技术比较成熟、利润率偏低的制造业,这些行业也是民营企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国有企业进入一般竞争性行业,不仅有助于产业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

  创新,改变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低水平竞争格局,也可以通过利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中央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尽快地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因此,不仅不应提倡国有企业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而且要允许甚至鼓励国有企业进入这些所谓的"夕阳产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坚持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专营

  大部分自然垄断行业都具有网络经济效应,这些行业的特点是:行业发展严重依赖基础设施建设,而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量的前期投入,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普遍具有网络经济效应,消费者会通过基础设施网络规模的扩大来获得递增收益。这两方面的性质意味着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专营,可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选项,特别是在水、电、气、交通以及信息传输等行业,要坚持在这些"上游";产业实行政府专营,为下游各产业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和高质量的软件服务。

  3.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总体竞争力发展的产业,不仅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是技术不确定性,二是市场不确定性。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技术路线不明确,很多企业的技术方案都处在实验阶段,不具备直接投放市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产品即使投入市场,仍然面临着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可能性。正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民营企业和私人资本往往不愿意承担前期的巨大风险,这将严重阻碍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此,要发挥国有企业在承担风险方面的优势,积极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以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4.在"走出去";过程中执行国家战略意图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近年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战略稳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产业和企业"走出去";,不仅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同时也是执行国家战略,特别是对于某些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资源开发、区域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必须由国有企业牵头实施,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技术和信誉保障。

  五、高质量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经济规律是指社会经济现象间普遍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在所有经济规律中,最能体现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本质联系的是基本经济规律,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学范式。社会基本经济规律是指社会生产活动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的统一。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在阶级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就是指统治阶级的生产目的及其手段的统一。可以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来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从"一般";层面来看,作为商品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即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易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遵循价值规律。从"特殊";层面来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生产必须满足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及其追求剩余价值的各种手段的统一。

  (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基本经济规律,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斯大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并对此做了解释:"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这就是说,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使我们的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

  笔者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基础上,主动运用计划手段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举措、途径和工具方法的总称,是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手段出现的。规律作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内在联系,体现的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行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人们在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去反映现实并反作用于现实的方法和途径,不宜将其与"规律";本身相混淆。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轮廓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可以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来理解。在"一般";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阶段上仍然属于商品经济范畴,但社会生产目的不仅仅是价值,还是追求价值和高质量使用价值的统一,因此,可以将一般层面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概括为"高质量发展规律";。在"特殊";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坚持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因此,生产资料所有权主体的多元化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既要满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者的利润最大化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占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公有主体"人民";的剩余劳动最大化要求。因此,综合考虑"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轮廓。

  六、结语

  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同样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直接社会性的生产,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商品性的生产,是价值的创造过程。在商品流通"一般";层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价值规律和价格机制调控资源配置;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府调控引导企业树立使用价值导向,着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资本流通这一"特殊";层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既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优势,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定盘星";"压舱石";"先行者";作用,在一般竞争性行业、自然垄断行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都要把国有企业塑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标杆。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4.

  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段忠桥,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36-41.

  程恩富,柴巧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框架与实现战略:学习__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思想.经济研究参考,2018(7):3-13.

  蒋永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取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2):29-3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1.

  吴宣恭.根据所有制实际重新分析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1):80-92.

  王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革方向:来自孙冶方、薛暮桥、于光远经济思想的启示.经济思想史研究,2019(1):68-87.

  易淼,赵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内在动因探析: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益分析方法.西部论坛,2018(1):1-6.

  斯大林.斯大林文选:1934-1952:下.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76.

  王立胜.改革开放与"中国奇迹";的奥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齐鲁学刊,2018(6):60-66.

篇二: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全面推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作者:徐康宁

  来源:《群众·上半月版》2018年第01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出了重大判断,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2018年的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将是统领全局的核心关键词。

  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走过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许多年份实现了高达两位数的增速,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而且创造了人类经济史的奇迹。无论是近代还是当代,更不用说古代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能像中国这样,保持这么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更没有任何国家能像中国,仅用一代人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近现代工业化国家用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产业变革、城市变迁以及社会进步等。中国经济用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是新的时代对经济发展内涵与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往的高速增长,固然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距离,但也存在发展效率不高、依赖传统动能过重、资源环境消耗过大等问题,一句话,需要尽快提高发展质量。只有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而且,有质量的发展,尽管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发展的效果要比没有质量的高速增长更好。在现阶段,如果经济增速是7%左右,但经济增长的动能主要来自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市场上的有效供给明显增加,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的质量显著改善,这样发展的效果应该比质量不高的10%增长更好。如果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普遍改善,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经济增速还可以低一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主要经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创新力

  在经济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各类市场活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经济工作,都关系到通过创新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关系到依靠创新之路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系到以创新的理念、思路和实际举措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因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创新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创新不放松,向创新要新的增长动力,向创新要发展的质量,向创新要发展的效益。

篇三: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CHINACOLLECTIVEECONOMY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对策姻王金荣林琳摘要院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量到质转变的阶段袁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尧经济结构的变革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袁但是袁我国经济在向高质量转变的过程中仍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尧结构失衡等新的挑战遥文章通过对经济向高质量转变的过程中面临挑战的分析袁提出了三大产业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尧政府应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发展对策遥关键词院经济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袁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尧优化经济结构尧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基本矛盾变化袁满足人民需求的发展曰是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曰是我国经济发展由量到质转变的发展曰是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的发展曰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遥一尧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的条件渊一冤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40年袁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遥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5元袁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袁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59660元袁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袁中国在2017年全球人均生产总值排行榜中位列第70位袁根据2017年7月1日世界银行更新的阈值对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的分类袁中国属于中等偏上收入渊3896~12055美元冤国家袁从385元到59660元袁我国改革开放从探索到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遥党的十八大之后袁党中央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袁党的十八大之后的5年袁党中央出台360多个改革文件袁提出改革举措高达1500多项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遥渊二冤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第三产业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遥如表1所示袁2017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58.8%袁高出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22.5%袁同时袁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袁由2013年的47.2%上升到2017年的58.8%袁第三产业的占比逐年增加袁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遥渊三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对平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遥供给侧袁相对于需求侧而言袁就是为需求者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一方袁也就是生产者或者销售方遥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袁也就是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袁供给侧和需求侧偏离了相对平衡的位置袁供需两侧失衡也说明了传统的需求刺激政策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袁所以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袁从供给侧入手袁解决生产效率低尧产品质量差尧产能过剩尧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袁提高产品质量袁同时也为经济转型以及其高质量发展表1指标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渊%冤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渊%冤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渊%冤数据来源院国家统计局开辟了有效途径遥渊四冤创新能力的提升野要素驱动冶到野创新驱动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特征袁野要素驱动冶是依靠生

篇四: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范文(通用6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1集团公司党委吹响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令基层每个支部和每个员工都倍感振奋。如何带领全员实现翔飞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综合分析公司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全员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入手并全力奋斗。

  一、要提高劳动的生产率。目前翔飞公司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兼有食品加工与保障服务业务,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工作强度和压力显著增强,但劳动红利又在逐渐下降。如何在较少投入基础上获得更高的产出,从而带来劳动力的技能、管理、知识等产出的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增长,是翔飞公司的新课题。首要环节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高素质人才的入口关、员工的强化培训及晋升的通道、科学的调度、先进设备的引入、人文关怀、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等等都将是支部今年及未来必须解决和提高的环节。

  二、要实现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这是管理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20xx年至20xx年三年来公司职工薪酬与营业收入占比分别是xx%、x%、x%,人均创收分别是x万元、x万元、x万元,人均创利分别是x万元、x万元、x万元。人力资源投入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能力相匹配,目前公司机械化程度还较低,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的占比水平与同行业相比整体偏低,无法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公司目前市场在不断扩大,需求在中高速增长,但一味投入人力势必造成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经济效益的下降,也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结合集团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精神,公司将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结合市场需求与公司生产率现状,分析现有人力的状况,科学合理调平各工种工作量,形成内部良好的协作关系。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2目前,我市发展遇到的困境,主要症结是新旧动能接续不足,旧动能使不上劲,新动能顶不上来,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出现了空档期。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动能转换上

  紧紧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一是对高端产业进行精准扶持。编制完善十大产业规划,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机制、一个工作团队、一打扶持政策,整合各类扶持资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二是对重点企业进行梯度培育。一手抓领军型大企业打造,一手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实施企业成长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个产业培育3--5家行业领军企业、10家骨干企业、50家产业延伸配套的中小企业。三是对产业进行换挡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生产由“制造”向“智造”的方向升级。不断拓展数字消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业,扩大“消费在XX”的品牌效应。四是对园区平台进行优化重组。按照“一县一园、一园多区、各有特色、相得益彰”的要求,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建立完善创新、环保、产出效率等要素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促使园区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路。

  二、把推动发展的主攻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

  摒弃依靠资源、规模扩张的“老路”,走优化结构、提高投效的“新路”。一是转变投资理念。重点优化提高民间投资比例、产业投资比例以及高新产业投资比例。推动投资向依靠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转变。二是把准投资方向。抢抓信息化加速推进契机,围绕“十大”产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试点、节

  能环保等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紧盯中石油石化公司、中国中铁、中铁建、港中旅、比亚迪、华大基因等中字头和行业领军企业(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好“首都带首府、首府带县乡村”效应,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三是聚焦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项目策划、储备、招引、建设、资金争取等各项工作。强化政策梳理,指导、协调、督促企业和部门开展项目谋划;紧盯国家、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想方设法积极争取中央资金。

  三、把推动发展的切入点放在加快推进XX都市圈建设上

  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力推进,放大现有优势,辐射带动“两市一地”组团发展。一是系统思维,整体推进。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树立“一盘棋”思想,集中精力建设“三中心、一窗口、一高地”——金融商贸、科技创新、文化交流中心、对外开放窗口和人才高地,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二是项目带动,全面发力。多措并举争取自治区建设投资基金,推动建立都市圈投资基金股权项目库,全方位支撑都市圈建设。着力实施银西铁路、包银高铁、都市圈西线供水、石墨烯、银和半导体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三是打破壁垒,重点突破。对外,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营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内,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研究制定促进都市圈户籍改革,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其它城市延伸。

  四、把推动发展的关键点放在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上

  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释放创新发展的裂变效应。一要在企业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加大创新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二要在创新载体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拓展“首都带首府”合作领域,继续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加大“两园”建设力度,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各类孵化器、育成

  中心和离岸孵化基地。三要在创新人才集聚上下功夫。要以集聚产业领军人才为发力点,以调动企业引才用才积极性为关键点,以打造最优人才生态环境为着力点,招才引智,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五、把推动发展的支撑点放在转变干部作风建设上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落实,需要全体干部锤炼比精神、比干劲的作风。深化“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锤炼党员干部坚强党性,以清正党风促干事争先。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工作机制,推行交办、督办、催办“三单”落实机制,督促广大干部主动有效作为。坚持以事择人、一线用人,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一线发现一批、培育一批、提拔一批敢干事、会干事的干部,使之成为推动XX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生力军。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3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良好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在X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列第X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我们要对

  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亿万市场主体能够活力迸发,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就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既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又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4近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深圳举办的林芝市党政领导干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收获颇大,感想也颇多。下面,我就此次学习培训的经历,简要地谈几点感受。

  此次培训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地考察。我们聆听了陈磊教授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解读,吴泽鹏教授关于乡村振兴和林芝林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分析,以及郭晓渝、杨永群等专家、领导关于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分析和对林芝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同时还实地考察学习了盐田示范区、前海自贸区及相关企业等。通过课堂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通过现场教学,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通过这次的学习工作生活,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学习培训的体会感悟通过此次学习,特别是深圳燃气集团党委委

  员、纪委书记廖海生同志关于深圳国企改革探索实践的案例教学,我对深圳国企改革发展有了一些浅显的体会和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一是在彰显功能优化布局上先行示范。

  加快构建城市保障、城市建设、金融投资、新兴产业四大板块。

  二是在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上先行示范。

  力创资产佳、效益优、责任强、服务好、品牌响的地方国资监管机构。

  三是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上先行示范。

  努力打造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国资监管立法典范,建设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建好智慧监管系统。

  四是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上先行示范。

  完善国企党建“1+N”制度,“一企一品”打造更多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引资本与转机制相促进,优化了党领导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以“市场化、契约化为导向”推进选人用人改革,探索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

  学习培训后的意见建议通过本次学习培训,我见证了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深圳在人才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壮大、城乡建设提质、文化发展繁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觉得林芝作为边疆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深圳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深圳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加快推动林芝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不断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思想能够推动和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要认真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水平,面对经济新常态,要敢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

  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动林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发扬担当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干事、敢于担责,敢于给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能做事、会做事、做得成事的干部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在的新环境下发挥才干。

  三是要勇于真抓实干。

  工作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满腔热情干事业。少些浮躁、少些虚妄,多做实事、多谋实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林芝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建设林芝更加美好的明天。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5“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二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十四五”期间,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将持续冲击国际分工体系,扰乱全球价值链产业链。我国应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等,充分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通过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定向跟踪我国在关键领域存在的技术短板和产能缺位,综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

  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6近日,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听了一次以农业改革发展现状与重点任务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总结了一下当下我国农业改革所要进行的重点任务。

  第一、了解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趋势显现,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走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第二、了解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中国,农民是农业技巧的直接应用者和受益者,对农业技巧的利用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农业劳动的人大多还是农民,中国农民素质较低

  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是一个制约我国农村全面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还是相当缺乏,难以满足现在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产业化水平欠佳,与现代农业相比,支撑中国生态农业的科技基础相对单薄,科技动力不足,很多还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科技基础单薄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大技巧研发力度是有效推动中国生态农业的有效道路,;农产品质量也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最后,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的内容,我总结了一下当下我国农业改革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完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核心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二是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核心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三是健全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核心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健全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生产区的利益补偿制度;四是加强农村的金融保险支持,核心是创新农业的抵押担保体系,引导规范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农业的保险制度;五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系机制,核心是推进城乡之间平等交流,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六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节地节水,治理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这方面进行机制创新;七是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核心是统筹

篇五: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完美WORD格式

  用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一个重大判断,即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正式定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战略,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可见,“高质量发展”将代替“高速增长”成为今后中国经济新的与根本性的发展目标。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深入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解决思路。

  一、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符合我国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方面,需求侧发生历史性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有了跨时代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提前总体上实现小康,并且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在这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站在新历史起点上,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另一方面,供给侧发生历史性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矛盾得到明显改变。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2017年经济总量已破80万亿元,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体系上,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过去几年,中国涌现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射电望远镜、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供给方面已达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

  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发生变化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了,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发生重大变化,在继续保持生产力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生根本性变化

  经济发展阶段发生转变是中央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判断。理解这个命题需要厘清其中蕴含的两层含义:一是高速增长阶段的渐行渐远;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渐行渐近。概括地讲,前者是因为两个“难以为继”,后者是因为“四大转变”。

  1、两个“难以为继”:高速增长阶段渐行渐远

  (1)第一个“难以为继”: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传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其中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都面临发展的拐点。目前中国已经是制造业规模的全球领先者,近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制造业产品出口形成冲击,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也使进一步加大投资的空间更加逼仄;房地产的投资随着人均占有住房数量的迅猛提升而逐渐放缓。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渐突出,三废(废水、废物和废弃)问题严重,土壤、水和空气的承载能力逼近极限。

  (2)第二个“难以为继”:维持高速增长率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高增长率下降是必然趋势,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规模日趋庞大,同样增长率创造的经济规模已经今非昔比,可以容纳的就业水平没有下降甚至更高,超过每年1000万人;另一方面增长率下台阶符合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中的经济增长规律。2017年,中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逼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2、四大转变: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渐行渐近

  (1)产业结构上,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如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将逐步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用将日益明显。我们将逐步从“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升级。

  (2)产品结构上,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如产品质量上,国产工业产品将加快摆脱“山寨货”的标签,成为高端大气精细的“大国工匠”之作。

  (3)经济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转变。过去几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我国创新指数名列全球第22位,比2012年提高12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大幅领先其他金砖国家。创新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在某些领域开始从模仿性、跟随型技术创新走向原发性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使得我国将加快改变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更多地走向效率型增长,经济效益将有明显改善。

  (4)生态环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日子将越来越多。

  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需深刻领悟其“九大发展”的深刻内涵。

  1、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造福于人民无疑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有直接造福与间接造福的区别。直接造福好理解,间接造福则是通过整个经济环境的改善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效果在一段时间后才能实现,有可能时间很长,甚至可能最终偏离目标而不能实现。过去“高速增长”阶段间接造福比重过高。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提高经济发展直接造福于人民的比重,相应地减少间接造福的比重。即更直接进而更迅速地造福于人民,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质的环境与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应该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内涵。

  2、更为平衡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是多方面的,既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之间的生活差距,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差距,也体现为经济、产业与产品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匹配。这些都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过去“高速增长”的副产品。减小这些不平衡已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义所在。

  3、更低风险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与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都特别强调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性。过去的“高速增长”在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的同时,也为经济与社会积累了很多风险,包括房地产市场风险、债务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以及社会稳定性风险等,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这些风险发展成为经济、金融或社会危机,是保证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4、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

  2012年以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连续出现总量和比重双下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物质资源大量投入也遇到“天花板”。同时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既提供了机遇也形成了威胁。没有深刻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都难以实现。推进动力变革,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从劳动力数量红利向质量优势转换。

  5、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不断提高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益,并表现为企业利润、职工收入、国家税收的持续增加和劳动就业不断扩大。但在高速增长阶段,伴随着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是投入产出的较低效率,突出表现是资金利用效率下降,国内生产总值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导致杠杆率大幅提高,低效甚至无效投资和产出的比重上升,金融风险随之不断积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一场深刻的效率变革。一是着力解决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三大失衡,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调整存量、减少低质无效供给,做优增量、扩大优质高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整体效率。二是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三是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通过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的结构效率。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产业结构随着技术革命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历史,从而不断促进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发展,带来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适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我国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阶梯上持续向中高端攀升。

  6、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的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量的提高。适应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应当不断提供更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既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改善、丰富人民生活,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升级,反过来催生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各行各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增加用于提高质量的科研和生产投入,加强企业、行业的质量管理,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中国制造和服务成为高质量的标志,显著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

  7、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

  由于我国工业化是时间压缩型的(西方国家用了二百多年,我国只用了几十年),因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绿色低碳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也使我们现在有条件加快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体制机制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和法律法规,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倡导绿色出行等绿色消费方式,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努力使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8、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

  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导致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的体制机制弊端密切相关,必须靠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才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促进改革,高水平的开放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9、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在共享发展成果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上,先后使7亿人摆脱贫困,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迈进。但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实现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充分调动绝大多数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的必要条件。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再分配调节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在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突破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1、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要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得到全面提升,这就要求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2、是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跨入世界强国之列的紧迫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总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整体竞争力稳步提升。但突出特点是“大而不强”,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如果说在工业化初期、中期我国是以规模扩张为主来赶超发达国家的话,那么,在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规模很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3、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迫切需要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社会矛盾增多,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拉美一些国家最为典型,像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国家虽然人均GDP在提高,但整个社会仍然处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着力破解“有增长但无发展”的悖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换增长动力,进而促进社会矛盾增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的解决。

  四、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1、综合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从影响因素看,高质量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比如经济方面,包括了经济增长动力、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等;社会方面,包括了就业、失业、居民消费行为、需求趋势等多个方面。

  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坚持新发展理念,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研究、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有序推进。二是建立健全落实机制。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有效机制,形成包括政策制定、任务分解、协调推动、科学评估、反馈完善、整改提升在内的长效机制,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三是建立考核体系。着力开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的研究设计。

  2、特色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的特色性,要求每个区域根据自己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协作、整体优化的推动系统。

  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性,是指不同区域在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有着不同的定位,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这是因为:其一,中央提出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从宏观上来考虑的,制定的目标、思路、任务、措施等是国家层面的,更侧重指导性。这就需要全国各区域分工协作,在国家框架下承担相应责任。其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每个区域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增长动力、人文环境等差异较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路径、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也会有所差异,这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的。

  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性要求我们,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区域实际,在高质量发展中用足用好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形成有本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动态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动态性,要求我们要有国际视野,准确分析现实变化与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跟进并有效应对。

  高质量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主题。仅从技术场景来看,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工业2.0阶段,更多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工业3.0阶段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而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成为颠覆式创新的技术,已经形成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打破了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模式,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还是一场社会革命。所以,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重点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性要求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对技术场景、体制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机制、突出矛盾、国际趋势等进行综合研究预判,及时调整相应的思路、任务与政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要看到,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关口的关键期,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矛盾、障碍、问题很多,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大局,把握规律,系统设计、统筹推进。

  4、创新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创新性,创新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重要标志,要以更大的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增长动力由资源、投资等要素向知识、创新、人力资本等高级要素转换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新可以完全替代或部分替代资源、改变组合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创新可以放大生产力各要素作用,大大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和效率;通过创新可以建立起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为核心内容的新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可以在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创新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性。

  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以创新破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聚集创新型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5、普惠性

  高质量发展具有普惠性,发展成效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付出持久艰辛的努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更优,能够更好适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人们能够享受高品质生活;意味着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更好地实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从商品到货币的一次惊险的跳跃,能够获得丰厚、持续的回报;意味着用较少的投入可以得到较多的产出,对环境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少;意味着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性要求我们,既要全面谋划、统筹推进,也要对目标、指标、政策、标准等进行细化、具体化,将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各项工作中,落实在一项项举措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部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抓,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变革创新思路,牢记新发展理念

  必须坚持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思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也是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

  (1)质量变革是主体

  中国近40年的发展,速度快、规模大。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经济发展质量不是很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一些技术上、质量上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制造业环节。中央提倡并鼓励“大国工匠”,推进“中国制造

  2025”,重要目的之一是推进质量变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升级。

  (2)效率变革是主线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低效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例如,经济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国央行投入的总体流动性并不算太高,但流动性配置的效率偏低,脱实向虚倾向明显,大量民营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资源,降低了流动性的配置效率。因此,效率变革将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3)动力变革是条件

  以劳动力供求关系为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5年下降,劳动力成本已经进入上升通道。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着我国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大,成为支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下一步,在动力变革上,要把劳动力成本优势尽快转为人力资本优势。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1)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过去几年来,我国在制造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一些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全球前列。但整体上还面临大而不强的挑战。比如,在价值链方面,我国制造业整体产出效率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1%左右,而发达国家约为35%至40%;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只有3000多美元,居全球第54位,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1/3。因此,要按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依托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传统产业还有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优化升级。第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比如,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第二,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第三,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使我国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的需要。

  (3)坚持“三去一降一补”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加快形成供求总量、结构的动态平衡。

  (4)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2017年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尽快对企业家关注的重大问题出台具体司法解释,由此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发其巨大的投资潜力。

  (5)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在于人的因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5,高技能人才不足6%。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尽管我国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每年近50万人,但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仍不得不从海外大量聘用专业技术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把建设劳动者大军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必将对我国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1)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是要深化改革,大力祛除妨碍同一市场的因素,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要注重建设有为政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提升公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体系需要全面更新,要制定新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体系等。要继续加大创新投入的力度,加大保护产权的力度,创造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制度和环境。用好用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红利。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激励企业家精神。

  (2)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为重点

  一是完善产权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为重点。”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框架,但在多方面仍有不完善之处,尤其是产权保护力度与社会预期不相适应。产权保护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实现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产权保护,推进产权保护制度化、法治化进程,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而且能够增强人民群众财产的安全感,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增强社会信心和稳定社会预期。例如,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创新收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

  二是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某些资源要素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格局在这些领域尚未有效建立。随着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依靠行政力量控制资源要素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需要加快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例如,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实现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劳动力、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等。

  (3)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延伸和升级,突出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不仅为国有企业改革拓宽了空间,而且为社会资本发展创造了制度性空间。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按照“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尽快出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方案。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新的改革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在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要把发展创新型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市场开放,引导和鼓励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结构中给民间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5)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

  一是创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当前,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现实需求,而且成为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有数据显示,2017年公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为第78位,在G20中排倒数第5位。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可见我国的营商环境与大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适应,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性、迫切性。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国内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推广,在创新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是重点破除服务业领域的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垄断。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规模有可能从2016年的38.4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5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适应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大趋势,需要进一步清理、修改、废除国有垄断行业、城市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导致行政垄断的行政法规;探索实施符合新经济领域发展规律的反垄断方式,形成有效的反垄断审查机制。

  四是以发展中小企业为重点维护公平竞争。近年,中小企业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量明显增加,但其成长与发展并不稳定。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5年,与美国的8.2年、日本的12.5年有较大差距。据全国工商联调查,90%的小企业和95%的微小企业没有与正规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其融资多依靠民间借贷市场。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使其成为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引擎。

  (6)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一是把监管变革作为深化简政放权的重点。过去5年,简政放权改革在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实体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增大,以监管变革为重点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有利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是以监管变革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以金融监管为例,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需要加快推进监管的转型与变革。如尽快实现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过渡,建立综合性金融监管体制;尽快形成统一的国家反垄断体制,强化反垄断的权威性、统一性,建立既适用于内资又适用于外资,法治化、规范化的反垄断体制;尽快形成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以适应全社会消费结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构升级需求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三是明确把新经济监管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市场监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新经济的监管既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也需要市场监管机构来牵头主抓。建议在市场监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新经济监管机构,动态跟踪新业态,根据情况提出并试行新经济的监管条例,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实行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

  (7)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我国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连续第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我国正进入一个“新消费时代”。适应这个趋势,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减少“消费外流”的规模和比重,拓宽中国消费大市场,进一步夯实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8)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我国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突出矛盾,重要原因在于投资结构未能以消费结构变化为引导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源在于当前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从现实情况看,发展实体经济仍面临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突出矛盾。从扩大民间投资,振兴实体经济的现实需求看,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现实性、迫切性全面增强。

  (9)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一是做实财政这个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过去几年,我国营改增全面推进且全面收官,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也为进一步理顺税收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改革部署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总的目标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体涉及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调整、预算制度建设和税制改革。

  二是重点推进税收结构调整,以降低制度成本。这是优化营商环境、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举措。如改革以企业税、流转税为主的税制,增加直接税比重,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扩大财产税征收范围,探索启动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型税种;以财产税为主体形成地方政府稳定的税源。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推进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消费税改革,将房地产税和消费税作为未来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降低对增值税的依赖。

  三是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要实现健康发展,重在与实体经济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新时代中央对金融发展的基本定位,旨在扭转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防范和避免各种类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4、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共创开放协调发展

  (1)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目前,“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已经覆盖44个国家。未来10年,要加快打通“一带一路”在陆上、海上、空中的贸易流、物流、人流、信息流通道,形成放射性、网络化的交通布局,着力构建连接我国与自由贸易伙伴的经济大走廊,提升贸易物流便利化水平。

  二是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从趋势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方面潜力巨大。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预测,我国对外产业投资将从2015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600亿美元。

  三是以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未来“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干扰因素将明显增多。这既是“一带一路”的重大挑战,也是重要机遇。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制度性安排可以保障“一带一路”的稳定性,而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就是主要的制度安排。同时,通过构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巩固我国与周边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使“一带一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一是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内外一视同仁的原则,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尽快出台《外国投资法》,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二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目前,国内11个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仍有95项,其中70项针对服务贸易。为此,需要进一步精简负面清单,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3)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一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自贸区转型。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当鼓励支持现有的自贸区在服务贸易发展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上先行先试。

  二是积极开展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从不同区域的特定优势出发,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旅游、医疗、健康、文化、职业教育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走出一条开放转型的新路子。

  三是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这是粤港澳区域一体化的重大选项,不仅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三地在服务贸易方面的优势,而且对促进和服务于“一国两制”将产生重要影响。当前,重要的是在管住货物贸易的同时全面放开人文交流。

  四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外开放上的一个亮点就是鼓励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从国际经验看,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区的最高实现形式,在税费减免、货物通关、企业设立、资金进出等方面有更高的自由度,对外国资本有较强的吸引力。未来几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布局。

  (4)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一是以产能合作为重点,建立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已与36个国家建立了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乏力的背景下,需要创新国际化的投融资模式,发挥产能合作基金等金融平台的作用,为国内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积极引导和规范对外投资。2017年8月,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旨在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例如,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严格限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禁止境内企业参与危害或可能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危害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等的境外投资。

  5、重点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平稳安全发展

  防范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处理好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之间的关系。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努力畅通货币政

  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二是不断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强化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防范;三是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强化实质性和穿透式监管;四是加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五是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六是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七是加快完善存款保险风险监测和早期纠正机制,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市场化风险化解机制的作用。

  6、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共享协调发展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应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提高扶贫质量和水平,主要指精准扶贫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坚决防止虚假脱贫,并建立返贫预警机制。由于精准扶贫的难点在精准识别,现实中在开展精准识别工作上各地均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对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提出更高要求。另外,要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促进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这一过程中,也要谨防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现象。

  7、推进绿色治理,创新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将合理与理性原则贯穿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既使经济快速发展,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因此,将环境保护政策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是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一是激励绿色消费。鼓励消费者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关注环境,贯彻绿色食品、绿色交通、绿色住宅理念,通过自己消费方式的改变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二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要求将污染消除在产生之前,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侧重点是“防”而非传统的“治”。

  范文范例指导

  完美WORD格式

  三是节能减排。在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趋恶化情形下,通过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四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都需要在这个流程之中得到合理和反复的利用,以此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到最少。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将循环经济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使企业能够通过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并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之中,通过严格的制度来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

  范文范例指导

篇六: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单选题(共30题)

  1、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向、()、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A.优化经济结构

  B.经济质量变革

  C.推动效率变革

  D.经济动力变革

  【答案】A

  2、下列说法中,关于国家级规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指由中央政府和部门制定的规划

  B.仅包括国家层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C.是最高层级的规划

  D.应考虑到地方规划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地方的利益诉求

  【答案】B

  3、投资有多种分类,属于按照其具体形式划分的是()。

  A.固定资产投资

  B.总投资

  C.诱发性投资

  D.无形投资

  【答案】A

  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工程咨询服务范围的是()

  A.规划咨询

  B.项目咨询

  C.全过程工程咨询

  D.方案咨询

  【答案】D

  5、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的上限是()。

  A.三个月

  B.二年

  C.九个月

  D.一年

  【答案】D

  6、关于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拆借活动的市场

  B.同业拆借利率主要用于弥补银行短期资金的不足

  C.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须经银监会批准

  D.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

  【答案】C

  7、功能化产业政策的核心是()。

  A.正确处理好不同类型的产业、企业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C.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经济效率

  D.充分弥补市场失灵

  【答案】B

  8、允许纳税人从计税依据中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折旧的增值税类型,属于()增值税。

  A.收入型

  B.支出型

  C.消费型

  D.生产型

  【答案】A

  9、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为目的,坚持走文明发展的道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资源节约

  【答案】B

  10、根据《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在一定领域、区域内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

  A.承诺制

  B.备案制

  C.核准制

  D.承包制

  【答案】A

  11、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发包人同意分包出的部分勘察工作,分包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勘察人没有任何责任

  B.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C.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D.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答案】A

  12、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城镇密集地区的城市要提出跨行政区域的都市圈、城镇圈协调发展的规划内容,促进()发展,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A.多中心、多层次

  B.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组团式、网络化

  C.多节点、组团式

  D.多节点、网络化

  【答案】B

  13、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历中获得启示,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的根本途径是

  ()A.对幼稚产业采用贸易保护措施,培植其国际竞争力

  B.大力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C.鼓励出口创汇,实施“走出去”战略

  D.发展本国科技教育,用先进技术改造幼稚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答案】D

  14、中央银行之所以被称为“银行的银行”,是因为中央银行是()A.发行货币的银行

  B.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C.国家的银行

  D.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答案】B

  15、我国负责监管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机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C.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D.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答案】A

  16、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废物应当进行综合利用;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这是法律规定()应承担的责任。

  A.施工企业

  B.设计单位

  C.监理单位

  D.建设单位

  【答案】D

  17、()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

  A.国家发展规划

  B.空间规划

  C.专项规划

  D.区域规划

  【答案】A

  18、实施产业政策的财税措施是()。

  A.减免税费

  B.进口限制

  C.技术引进限制

  D.发放低息贷款

  【答案】A

  19、通常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总供给的变动

  B.总就业的变动

  C.总需求的变动

  D.价格总水平变动

  【答案】C

  20、规划目标是分层次的,()是第三层次的目标。

  A.总体目标

  B.主要目标

  C.具体指标

  D.年度目标

  【答案】C

  21、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置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的款项是()。

  A.预备费

  B.保险基金

  C.预算周转金

  D.预算调节基金

  【答案】C

  22、积极利用现有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当强化的合作机制的是()。

  A.亚欧会议(ASEM)

  B.中国-东盟“10+1”

  C.亚太经合组织(APEC)

  D.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

  【答案】D

  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不属于按功能分类的是()。

  A.外交支出

  B.环境保护支出

  C.科教支出

  D.资本性支出

  【答案】D

  24、因社会总支出和产出下降引起的失业称为()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答案】C

  25、共情又称为()。

  A.同情

  B.通情达理

  C.移情

  D.情感表达

  【答案】B

  26、外汇市场中,作用突出的参与者是()。

  A.国际贸易公司

  B.中央银行

  C.进出口银行

  D.商业银行

  【答案】D

  27、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首先要对()进行客观分析评价。

  A.国有资源

  B.发展潜力

  C.国土空间

  D.开发密度

  【答案】C

  28、关于自然失业率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和

  C.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之和

  【答案】D

  29、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2035年规划目标是()。

  A.国家安全生态屏障体系基本建成

  B.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C.海洋生态恶化状态有所好转

  D.全国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好转

  【答案】A

  30、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基本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清偿功能

  D.稳定功能

  【答案】C

  多选题(共20题)

  1、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地方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探索农户对()的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A.土地承包权

  B.宅基地使用权

  C.集体收益分配权

  D.农作物所有权

  E.农民住房抵押权

  【答案】ABC

  2、根据案例材料,回答题

  A.封闭式提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式提问

  D.间接询问

  【答案】ABC

  3、我国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的领域包括()

  A.关系茵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投资规模较大的领域

  C.涉及重大产业布局或重要资源开发的领域

  D.国有经济控制力相对薄弱的领域

  E.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要求的领域

  【答案】AC

  4、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A.整体优化

  B.协同融合

  C.重点优化

  D.独立发展

  E.技术领先

  【答案】AB

  5、求助者一般资料:男性,20岁,工厂工人。

  A.与现实有关

  B.与道德色彩无关

  C.与现实无关

  D.与道德色彩有关

  【答案】BC

  6、对员工而言,薪酬的具体功能包括()。

  A.导向功能

  B.保障功能

  C.增值功能

  D.激励功能

  E.社会信号功能

  【答案】BD

  7、构建国土开发新格局的政策导向是()。

  A.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

  B.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

  C.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

  D.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E.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答案】ABCD

  8、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的产业带包括()A.优质水稻产业带

  B.专用玉米产业带

  C.优质棉花产业带

  D.畜产品产业带

  E.专用小麦产业带

  【答案】ABD

  9、引起汇率变动的关键因素有()。

  A.GDP增长率

  B.利率的相对变动

  C.潜在总产出水平

  D.国内外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

  E.外国直接投资

  【答案】BD

  10、我国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建设重点有()A.能源基地建设工程

  B.石油替代工程

  C.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工程

  D.新农村能源工程

  E.海洋能源开发工程

  【答案】ABCD

  11、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A.市场体系不完善

  B.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

  C.经济结构不完善

  D.政府监管不到位

  E.政府干预过多

  【答案】AD

  12、(2021年真题)下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属于按照经济性质分类的有()。

  A.就业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商品和服务支出

  D.资本性支出

  E.工资福利支出

  【答案】CD

  13、列内容属于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是()。

  A.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B.坚持先富带动后富

  C.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E.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ACD

  14、根据材料,回答题

  A.焦虑症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社交恐惧症

  D.恐惧神经症

  【答案】BC

  15、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

  A.伤残、退休、死亡

  B.晋升

  C.降职

  D.平调

  E.辞职、解聘

  【答案】ABCD

  16、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强化规划权威,因()等确需修改规划的,须先经规划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进行修改。

  A.国家重大战略调整

  B.重大项目建设

  C.行政区划调整

  D.地方经济发展

  E.党委和政府换届

  【答案】ABC

  1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全面()预算制度。

  A.规范透明

  B.标准科学

  C.约束有力

  D.财力协调

  E.区域均衡

  【答案】ABC

  18、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可划分为()

  A.委托事务拨款

  B.利息补助拨款

  C.鼓励或扶持性拨款

  D.共同事务拨款

  E.财力补助拨款

  【答案】ACD

  19、将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及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用地用海现状进行对比,重点识别的冲突有()。

  A.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中永久基本农田.园地.人工商品林.建设用地以及用海活动

  B.牧区实际载畜量与牲畜承载规模

  C.种植业生产不适宜区中耕地.永久基本农田

  D.城镇建设不适宜区中城镇用地

  E.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内农村居民点

  【答案】ACD

  20、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遵循,坚持()。

  A.目标导向和经济导向相统一

  B.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

  C.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

  D.实战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E.注重虚实结合、实用管用

  【答案】BC

篇七: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作者:文昌

  来源:《新经济导刊》2018年第3期

  文昌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新时代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党中央关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判断和所提出的明确要求,不仅是政府做宏观经济决策必须遵循的准则,对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微观决策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他指出,要进一步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接近10%的平均增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速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处于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转变的发展阶段,后发优势比较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目前这些优势有的已经大大减弱,有的已经不复存在。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不能更新比较优势,再造发展动力,我们的竞争力就会弱化。”张军扩说:

  “更新比较优势、再造发展动力的关键在于要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张军扩认为,要进一步明确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具体来说:一是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一轮技术革命为企业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用好我国在创新方面具有的诸多明显优势。二是要大力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除技术短板之外,另一关键要素在于我国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标准总体还不够高。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产品和企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景广阔。三是要大力提升服务业水平。四是要大力促进绿色发展。对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需要,充分挖掘和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企业发展离不开内外两个因素的共同推动。从外部环境角度讲,最关键的是要创造良好的、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从企业内部角度来讲,尤其需要转变理念、创新管理与技术。”张军扩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甚至困难。只有深刻理解中央关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判断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从总体上把握我国经济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

  如何理解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深刻认识其内涵及意义,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内涵丰富,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推荐访问: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我国经济 发展阶段 已由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