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5篇

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5篇

时间:2023-08-31 08: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儿童行为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吴绍铭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5期

  摘

  要: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儿童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儿童新行为的出现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都是强化的结果。因此,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学校、家长和社会可利用强化理论来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纠正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表现,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详细论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强化理论,包括强化与强化物、强化物的来源和选择、强化的程式等,进而分析其在儿童课堂行为以及生活习惯培养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化理论

  儿童行为

  培养

  一、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作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最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是斯金纳箱。在此实验中,食物的出现是小白鼠无意反应后的结果,它增加了小白鼠按压杠杆行为的频率。由此,斯金纳认为有机体行为的形成和塑造主要是强化的结果,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前,行为的后果影响着有机体随后的行为。

  1.强化的含义和分类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指增加或减少某种刺激以使某种反应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1]在操作性条件中,强化是最主要的自变量,它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根据其含义中的增加或减少某种刺激可知,强化主要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指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箱实验中,当饥饿的白鼠按动开关时给予食物而增加白鼠按动开关的频率,这种程序就是正强化,这种愉快的刺激即食物就是正强化物。负强化则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这种厌恶刺激就是负强化物,如噪音,强光,寒冷,电击等。如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动开关时就停止电击,以增加白鼠按动开关的频率,这种程序就是负强化,电击在这里就是一种负强化物。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正强化物还是负强化物,他们的结果都是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是刺激对反应的结果而不是刺激本身的性质决定这种刺激是否是强化物。

  2.强化的来源和强化物的选择

篇二: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不同寻常的案例,心理学知识给予了我许多指导,其中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在我们日常教育和与家长沟通中运用最为广泛。

  案例描述:

  心理咨询室走进了母子三人,一位妈妈和一对龙凤胎孩子,两个孩子不到8岁,上一年级,正在学习书法。在书法班,女孩子的表现特别好,写字工整、标准、干净;男孩子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字体比较潦草,忽大忽小。书法老师找到家长,希望家长协助男孩在家练习。初步了解,两个孩子的老师在课堂上也进行了类似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的方法,比如写的好就画个圈,十个圈就可以换一个奖励,但通过妈妈反馈,这种方式对女孩子比较管用,男孩子总是得不到奖励,也变得无所谓了。

  案例分析:

  女孩子因为从小学画画,所以动手能力比较强,从小细小动作就完成得较好;男孩子从小跟奶奶长大,没有学过相关科目,从小细小动作完成得不太好。两个孩子都喜欢上书法班,没有厌烦情绪。书法课外,虽然老师布置了作业,但妈妈都不进行指导,男孩在自己完成作业的时候也会出现潦草或者书写不完整的情况,我分析后推测,男孩子并不是态度不认真,更多是因为对笔的控制能力差。

  案例处理:

  我向妈妈简单说明了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妈妈也是老师,对这个理论有所了解,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因为书法班的老师也运用了正强化的方法,但似乎对男孩子不管用。我提出根据男孩女孩的生理结构不同,妈妈可以适当地帮助一下男孩子。通过谈话,妈妈开始把正负强化学习理论运用到孩子写字中,每天放学孩子进行训练的时候,妈妈总是坐在一边,对孩子进行间架结构和顿笔等书法指导。如果孩子写好了就给孩子一个拥抱,如果写不好就擦了重新写。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男孩子写得非常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妈妈发现,孩子写好了之后也开始在意老师的奖励了,每当得到老师奖励,都非常高兴。

  案例翻转:

  本想问题告一段落,没想到却出现新的问题,两个孩子在书法班的表现都很好,都能得到老师的奖励,书法班老师的奖励就是让爸爸妈妈下课后买零食,于是每节课后两个孩子都要让爸爸妈妈给买零食,如果不买就不高兴,书法练习又开始不稳定了。为什么会出现新的问题呢?我和孩子的妈妈一起分析,学习正强化分为内强化和外强化,外部强化就是通过钱、零食、游戏等孩子喜欢的,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这种强化的好处是见效快,但缺点也是不容小觑,如果外部强化消失,孩子的行为就会不进步甚至会退步,更有时候孩子会养成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干什么事之前都要讲条件。内部强化就是让孩子明白好好学习书法是应该做的,写一手好字也是个人素质优秀的体现,通过写字的进步,激发孩子练书法的乐趣。于是孩子妈妈又开始行动了。

  孩子妈妈首先跟两个孩子聊天,告诉他们,我们来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好吃的零食,而是为了书写规范。而后很明确地告诉他们以后无论老师有没有表扬都不会买零食,我们以后学什么东西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会、学好,提高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不能为了奖励而做好这件事,妈妈更希望你俩努力练习,每节课都能做到最棒。孩子们很受鼓舞,从这次谈话后,每节书

  法课孩子们也不再纠结是否能得到零食的问题了,每节课都好好练习,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孩子们获得书法一等奖的好成绩。

  案例收获:

  越来越多的学习案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学习理论都不是绝对的,我们都要辩证地学习运用;所有的学习理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以上面的案例为例,孩子们除了正负学习习惯强化之外,还有因为男女性别不一样造成的个体条件差异,甚至因为不同的孩子所面对的家长不一样,出现的新问题也不一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员,感谢不断的学习,让我能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孩子教育中。学习心理,不断成长,成就你我。

篇三: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1《发展心理学》

  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自我意识2、同化与顺应3、发展心理学4、自我中心5、依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语言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我介于本我与_______________之间,它的作用是既满足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3、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

  儿童的道德发展,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_____________。

  4、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第二个加速期为。5、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_______________行为的发展方面。

  6、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_______________、运动复现过程、知觉过程。

  7、婴儿的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幼儿期的思维特点

  1/11_____________,小学时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个体发展中,婴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幼儿期的主导活动_______________,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成年后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导活动。

  9、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的霍尔提出__________。

  10、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__的变化。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

  之内,婴儿逐渐能将自我与非自我区分开来,逐渐意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特的、与其它物体分离的实体。

  A、1岁B、3岁C、半岁D、5岁2、在()

  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

  A、1-2岁B、2-4个月C、7-9个月D、5岁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是二因素论者。

  A、高尔顿B、华生C、皮亚杰D、斯腾4、()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因为他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高尚的观念和品性。

  A、霍尔B、格塞尔C、卢梭D、洛克5、现

  ---------------------------------------------------------------最新资料推荐------------------------------------------------------

  代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达尔文B、S.霍尔C、普莱尔D、冯特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A、亲子关系B、亲社会行为C、同伴关系D、性别角色行为7、()提出在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A、斯金纳B、费洛依德C、华生D、班杜拉8、在同一时间内对1

  岁、2岁、3岁三组儿童作词汇数量测定,这是()。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聚合交叉D、个案研究9、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B、谈话法C、问卷法D、观察法10、婴儿言语的产生是()。

  A、1014个月B、1519个月C、1920个月D、2030个月11、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

  时期。

  A、性成熟B、辩证逻辑思维C、情感和情绪D、自我意识12、()

  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A、幼儿期B、小学时期C、初中时期D、婴儿

  3/11期13、()

  认为,游戏是儿童释放焦虑和补偿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的手段。

  A、皮亚杰B、格罗斯C、彪勒D、弗洛伊德14、()

  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起来。

  A、老年期B、成年期C、青少年期D、童年期15、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16、幼儿掌握词类的顺序是()。

  A、先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B、先是动词,其次是名词,再次是形容词C、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再次是名词D、先是名词,其次是形容词,再次是动词17、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

  为主。

  A、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辩证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18、成年中期的年龄界限是()。

  A、3050岁B、3045岁C、3560岁D、4060岁19、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指()

  儿童。

  A、4-7岁B、6-7到11-12岁C、2-5岁

  D、12-18岁20、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

  A、具体形象性B、直观动作性C.高度创造性D.抽象逻辑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列举4---------------------------------------------------------------最新资料推荐------------------------------------------------------

  个婴儿言语发展理论及代表人物。

  2、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3、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有几个阶段?4、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

  20分)1、试述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根据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其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自我意识:

  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意识,表现为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

  2、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人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3、发展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4、自我中心:

  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

  5/11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5、依恋:

  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

  环境与主体。

  2.

  超我。

  3.

  后习俗水平。

  4.

  婴儿期、青春期。

  5.

  攻击性行为。

  6.

  保持过程。

  7、直观动作性,具体形象性,具体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8、摆弄物体,游戏,学习,劳动。

  9、复演说。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16分).1B.2C.3D.4A、5C、6B、7B、8B、9C、10A、11A、12A、13D、14C、15B16A17C18C19D20D。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列举4个婴儿言语发展理论及代表人物(6分)。

  答:

  ---------------------------------------------------------------最新资料推荐------------------------------------------------------

  (各小点1.5分,共6分)

  (1)

  斯金纳的强化说;

  (2)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3)

  阿尔波特和怀特赫斯特模仿说

  及选择性模仿;

  (4)

  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

  2、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各小点2分,共6分)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1)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2)

  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

  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3)

  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答:

  (各小点1.2分,共6分)

  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认为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0:

  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约3~6岁);

  阶段1:

  社会信息角色采择(约6~8岁);

  阶段2:

  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约8~10岁);

  阶段3:

  相互性角色采择(约10~12岁);

  阶段4:

  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15岁)。

  4、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7/11(各小点1分,共6分)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青年初期学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

  和现实的自我

  两个部分。

  第三,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

  青年初期的学生能独立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动机、行为和表现,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第五,有很强的自尊心。

  第六,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10分)

  答:

  (1)

  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作用。

  (各小点1分,共4分)

  第一,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第二,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第三,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第四,斯金纳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只有及时强化才能有

  ---------------------------------------------------------------最新资料推荐------------------------------------------------------

  利于某中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2)将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各小点2分,共6分)

  斯金纳重视将其理论应用于实践,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育婴箱:

  斯金纳这种育婴箱的根本设计思想是,尽可能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创造一个适宜儿童生长的环境,养育身心健康的婴儿。

  第二,行为矫正:

  斯金纳操作性行为反射的思想在儿童行为矫正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他提出的消退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儿童出现争吵、冲突或自伤行为时,教师或其他友人不予以理睬,直到儿童得到了由自身行为所弓1起的消极后果,如疼痛,就会自动停止某种行为。

  第三,辅助数学机:

  斯金纳认为,日常的教学实践常常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等。

  根据这些实际问题,斯金纳发明了最早韵辅助教学机。

  教学机的好处是: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

  提供反馈的速度和反复教学的耐心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斯金纳的强化控制理论以及在实践方面的工作对后来的认知

  9/11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及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等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根据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其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

  答:

  (1)

  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加速期,其心理各个方面相对生理发展相对平稳。

  因此,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2分)

  (2)

  少年期的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各小点1分,阐述3分,共8分)

  第一,反抗性与依赖性

  由于少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不服从权威,不愿意轻易接受成人的意志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与此同时,在少年的内心中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程度与过去相比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感情和生活上,而少年则更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闭锁性与开放性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虽然他们内心世界更丰富了,但表现于外的内容却更少了。

  ---------------------------------------------------------------最新资料推荐------------------------------------------------------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理解;他们一旦找到好朋友,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

  第三,勇敢与怯懦

  在某些情况下,少年们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精神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这与他们的经验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有关。

  但另一方面,少年们又常表现出怯懦,在公众场合中常感到局促不安。

  第四,高傲与自卑

  由于少年们还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时而高傲,时而自卑。

  第五,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少年们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有了很强的成人意识,一切行为表现都要与儿童区分开来;但他们也时常留恋童年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情、简单的行为方式及很直接的宣泄情绪的方法。

  11/11

篇四: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篇五: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2-31T11:34:24.050Z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6期

  作者:

  郑佳萌[导读]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郑佳萌

  (江西师范大学330022)

  摘要: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强化理论在教育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概念和功能入手,分析强化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强化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关键词: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学校教育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斯金纳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用来解释动物和人类行为,进而提出了强化理论,并将其运用推广到教学等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认识不足,滥用行为主义来控制学生行为,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对学生的身心完成伤害。因此正确认识、善于运用强化理论开展教育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一)强化的概念和含义

  在行为主义中,桑代克的试误说和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都曾提到过强化,但是真正地系统完整地提出强化理论的是斯金纳。斯金纳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角度出发,赋予强化新的含义。他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两种:由刺激引起的应答性反应和有机体自主发出的操作性反应。巴普洛夫实验对象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而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自主的,是由对后续结果的期待所引起的。而这种期待就起一种强化。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刺激。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因此行为的控制可以通过强化来实现。

  (二)强化的功能及分类强化的功能就是根据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修正、规范、限制和改造人的行为,使其朝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主体接受行为后果反馈,不断地调整行为,适应环境刺激。凡事能够增加反应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做强化。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可以理解为有机体某种反应,随后得到外部的肯定和奖励,从而使反应出现的概率、频率和次数增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个体反应产生正强化运用的事物叫做正强化物。例如:老师上课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学生受到表扬后,会变得更加积极努力。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可以解释为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通过消除某个一个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例如:在学校中,学生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而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正强化用于培养所期望的良好行为,负强化是为了消除和减少不良行为。两种强化类型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强化体系。二、斯金纳强化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一).积极强化的作用

  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强化,强化是塑造儿童行为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正确地强化方式,从而培养在学生身上培养所期待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强化物。由于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心里特点不同,所以教育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强化物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成就感较强的学生需要精神方面的奖励,可以当众表扬,颁发奖状。而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需要需要物质方面的鼓励,可以给他们发奖学金或者日用品。

  此外,教师应该抓住时机灵活运用积极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劳动、热心帮助同学、尊敬师长等良好行为,教师可以通过给予赞许的目光,赞许上的表扬和鼓励,也可通过抚摸学生的头,轻拍学生的肩膀等方式表示对学生的赞许。老师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却可以给学生极大的估计,激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在强化的过程中,强化方式也十分重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结合起来。物质奖励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度地运用物质奖励去刺激学生,鼓励学生,会使得学生在认知上出现偏差,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变成了为了获取物质。过度地依赖外部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因此,对学生的奖励可以兼顾“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在对学生进行强化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强化方式。同时,积极强化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回过犹不及。

  (二)消极强化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强化是我们所提倡的方法。但是面对一些积极强化无法解决的问题,消极强化就体现其独特的价值。教育者不仅要采取积极强化,也要适当地运用消极强化。当学生出现打人、骂人、不完成作业等不良行为时,教师要对学生采取批评教育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除批评惩罚外,教师也可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或者撤销其奖励来,使学生自我反省,从而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例如:如果学生上课表现不好,可以取消其下课活动时间,罚抄课文规定段落。但是,在使用消极强化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负强化和惩罚配合使用更有效。没有惩罚措施,学生逃避惩罚的行为就不会出现,也就不会形成负强化。负强化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建立在客观、一致的情况下。即教师要以德服人,对待所有的同学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对待,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巧妙地使用批评和惩罚。在教育过程中,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对其负责,勇于改正。总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教育教学有些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地认识,灵活地运用强化理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现。参考文献:

  [1]付瑜.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No.110,11-12.[2]张全民.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v.28;No.57,33-34.[3]张文华;加毛太.强化理论与学生良性行为的塑造.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128-130

推荐访问: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强化 原理 儿童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