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9篇

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9篇

时间:2023-08-27 18: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篇一: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大全五篇)

  第一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扶持,引导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提升主导产品档次,壮大农村主导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项目安排坚持效益优先、突出重点、集中扶持、科学公正的原则。

  二、项目内容

  在全国扶持约200个行政村(项目实施村,下同)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项目重点支持特色蔬菜、名优果品、名优茶叶、名优花卉、食用菌、地道中药材、蚕桑、特色畜禽、特色水产9大类产品。项目实施村选择主导产品应明确具体品种(如香菇、辣椒、獭兔、罗非鱼等),围绕1个主导产品申报1个项目。主导产品必须符合当地资源优势,大部分用于加工或销售,品牌影响力较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

  (一)申报条件

  1.属于优势农产品或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区域。

  2.生产区域集中连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龙头企业须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认定。

  3.农民有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并执行统一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4.当地政府重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村级有技术服务能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

  (二)资金使用范围和补助标准

  每个项目补贴10~20万元。具体范围和标准如下:

  A类:特色园艺

  1.良种苗木。对苹果、梨、葡萄、柑橘、茶叶、蚕桑等良种苗木应用进行补贴,补贴标准200元/亩。

  2.优质果袋。对苹果、柑橘、梨、葡萄、香蕉等使用优质套袋进行补贴,补贴标准200元/亩。

  3.种植业生产设施设备。具体包括:

  对蔬菜大棚、温室、小蚕共育室建设费用,补贴25%;占地4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大棚补贴上限1000元/个,占地1亩的节能日光温室补贴上限3000元/栋,占地1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补贴上限3000元/栋。对苹果、柑橘、梨等滴灌、喷灌设备,补贴500元/亩。

  对小型选果机械补贴5000元/台;对小型采茶机、修剪机等补贴30%,补贴上限1000元/台;对覆盖50亩的频振式杀虫灯,补贴300元/盏;对喷药机具补贴50%,补贴上限300元/台。

  B类:特色畜禽

  4.奶牛。对挤奶厅、青贮设施建设补贴20万元。

  5.肉牛。对青贮设施补贴5万元。

  6.肉羊。对购种公羊补贴300元/头,对青贮设施补贴5万元。

  7.特种鸡、鸭、鹅。对购买苗种补贴1.5元/只,对规模养殖饲养设施补贴1.5元/只。

  8.特种兔、水貂、狐狸、貉。对购买苗种补贴100元/只。

  9.鹿。对母鹿配种补贴100元/头,对青贮设施补贴3万元。

  10.蜂。对蜂群饲料补贴40元/箱蜂,用于购买冬季食用糖。

  C类:特色水产

  11.水产良种补贴。按操作规范核定每亩水面放养量后,按良种价格的10%~20%补贴。

  12.优质配合渔用饲料补贴。按核定使用量的20%~30%补贴。

  三、申报和实施程序

  (一)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根据本项目指南的要求,在充分征求种植、畜牧、水产等产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产业发展情况,确定一村一品项目县。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村填制项目申报书。

  (二)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筛选,将申报文件、项目汇总表和项目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2份。

  (三)项目下达后,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项目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和项目实施村,由其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方式,将项目下达和资金到位情况通知项目实施村的村民。项目实施村村民委员会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定补贴计划,将补贴计划连同会议记录报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核准,并由其报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备案。

  (四)项目实施村要将核准后的补贴计划进行公示。购买农用生产资料时,应先签订合同;付款必须符合村级财务制度,并取得正式发票;按照核准并公示后的补贴计划,凭购货合同和正式发票到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报销。

  (五)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审核项目村的购货合同和正式发票,与先前核准的补贴计划核对无误后,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办理报销。当年项目资金如有结余,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转下年,继续按照上述范围、标准、程序使用。

  (六)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在2个月内进行验收,并及时向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报送项目总结

  四、有关要求

  (一)要将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纳入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范围,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坚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二)要注重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和参与产业利润分配的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要积极指导农民建立特色产品生产记录,执行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促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篇:农业部2010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指南

  农业部2010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扶持,引导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提升主导产品档次,壮大农村主导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项目安排坚持效益优先、突出重点、集中扶持、科学公正的原则。

  二、项目内容

  2010年,在全国扶持约200个行政村(项目实施村,下同)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项目重点支持特色蔬菜、名优果品、名优茶叶、名优花卉、食用菌、地道中药材、蚕桑、特色畜禽、特色水产9大类产品。项目实施村选择主导产品应明确具体品种(如香菇、辣椒、獭兔、罗非鱼等),围绕1个主导产品申报1个项目。主导产品必须符合当地资源优势,大部分用于加工或销售,品牌影响力较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

  1.申报条件

  (1)属于优势农产品或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区域。

  (2)生产区域集中连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龙头企业须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认定。

  (3)农民有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并执行统一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4)当地政府重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村级有技术服务能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

  2.资金使用范围和补助标准

  每个项目补贴10—20万元。具体范围和标准如下:

  A类:特色园艺

  (1)良种苗木。对苹果、梨、葡萄、柑橘、茶叶、蚕桑等良种苗木应用进行补贴,补贴标准200元/亩。

  (2)优质果袋。对苹果、柑橘、梨、葡萄、香蕉等使用优质套袋

  进行补贴,补贴标准200元/亩。

  (3)种植业生产设施设备。具体包括:

  ——对蔬菜大棚、温室、小蚕共育室建设费用,补贴25%;占地4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大棚补贴上限1000元/个,占地1亩的节能日光温室补贴上限3000元/栋,占地1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补贴上限3000元/栋。

  ——对苹果、柑橘、梨等滴灌、喷灌设备,补贴500元/亩。

  ——对小型选果机械补贴5000元/台;对小型采茶机、修剪机等补贴30%,补贴上限1000元/台;对覆盖50亩的频振式杀虫灯,补贴300元/盏;对喷药机具补贴50%,补贴上限300元/台。

  B类:特色畜禽

  (4)奶牛。对挤奶厅、青贮设施建设补贴20万元。

  (5)肉牛。对青贮设施补贴5万元。

  (6)肉羊。对购种公羊补贴300元/头,对青贮设施补贴5万元。

  (7)特种鸡、鸭、鹅。对购买苗种补贴1.5元/只,对规模养殖饲养设施补贴1.5元/只。

  (8)特种兔、水貂、狐狸、貉。对购买苗种补贴100元/只。

  (9)鹿。对母鹿配种补贴100元/头,对青贮设施补贴3万元。

  (10)蜂。对蜂群饲料补贴40元/箱蜂,用于购买冬季食用糖。

  C类:特色水产

  (11)水产良种补贴。按操作规范核定每亩水面放养量后,按良种价格的10%—20%补贴。

  (12)优质配合渔用饲料补贴。按核定使用量的20%-30%补贴。

  3.申报数量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按照申报范围筛选3-7个项目上报。以往已经扶持的项目实施村,原则上不再扶持。

  三、申报和实施程序

  1.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根据本项目指南的要求,在充分征求种植、畜牧、水产等产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产业发展情

  况,确定一村一品项目县。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组织有关村填制项目申报书(格式见附件1-3-1)。

  2.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筛选,将申报文件、项目汇总表(见附件1-3-2)和项目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2份,同时将这些材料的电子版发送到邮箱****************(电子邮件的“主题”写“一村一品项目申报”8个字,“附件”为一村一品项目申报文件、项目汇总表、项目申报书)。

  3.项目下达后,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项目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和项目实施村,由其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方式,将项目下达和资金到位情况通知项目实施村的村民。项目实施村村民委员会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定补贴计划,将补贴计划连同会议记录报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核准,并由其报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备案。

  4.项目实施村要将核准后的补贴计划进行公示。购买农用生产资料时,应先签订合同;付款必须符合村级财务制度,并取得正式发票;按照核准并公示后的补贴计划,凭购货合同和正式发票到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报销。

  5.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审核项目村的购货合同和正式发票,与先前核准的补贴计划核对无误后,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办理报销。当年项目资金如有结余,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转下年,继续按照上述范围、标准、程序使用。

  6.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县一村一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一村一品主管部门在2个月内进行验收,并及时向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报送项目总结。

  四、有关要求

  1.要将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纳入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范围,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坚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2.要注重培育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体

  经济组织等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和参与产业利润分配的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要积极指导农民建立特色产品生产记录,执行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促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国家支持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的财政补贴的范围

  种植基地项目:所需的灌溉和排水设施,土地平整,农田道路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良种繁育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培训;养殖基地项目:基础设施,危害防治设施,废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培训。

  3。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基础设施,质量检测设施,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农民和其他。

  配电设施项目: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

  第三篇: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计划

  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工作计划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乡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下面就我乡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我乡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设想

  今年以来,在市、县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取得可喜成效。我乡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

  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乡“一村一品”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突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种植专业、特色化。农技部门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的推广与应用。将乡园艺场作为品改示范基地,带动全乡柑桔高接换种600亩,低产园改造1300亩,品改1200亩,完成了无公害水果栽培2700亩,其中柑橘2500亩,稻田软盘抛秧3000多亩,高产优质油菜栽培4000多亩,平衡施肥800亩的推广任务。

  二是运行市场化。我乡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生产时,注重专业市

  1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是发展组织化。我乡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四是鼓励多种经营,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农业增收与非农增收两手抓,两手都要出成效,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切实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致富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培训和服务,在扩大劳务输出数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劳务输出质量,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每年要新增劳务输出人员300人,实现劳务收入

  350万元。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在发展经济中的优势。

  二、几点做法

  (一)抓宣传、鼓动,提高思想认识。我乡通过组织人员外出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通过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宣传

  “一村一品”专业村典型和经验,在全乡营造发展氛围,增强全乡人民的发展意识。并把“一村一品”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

  (二)抓典型示范,发挥带动作用。今年我乡重点抓好南丰、桔橙等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突出连片开发和建设,形成“精、专、新、特”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每个示范村实行一个科级领导包抓、一个技术服务单位实施、一支包村干部队伍驻村、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村一品”工作“四个一”包抓制度,采取一户带多户、一片带一组、一组带一村的办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乡一业”的新格局。

  (三)抓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发展科技水平。我们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广名、特、优主导品种、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灾害防控农业主推技术。通过科普赶集、现场会、手机短信,组织技术人员到各村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电视栏目开展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宣传和技术指导。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扩大培训对象,把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与就地转移结合起来,加大对“一村一品”示范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四)抓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引导各“一村一品”示范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对建立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村,乡政府指派农技站杨天友,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员,下乡进村,协助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扶持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五)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二要加大示范村农田基建和土地平整等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三是实施沼气推广工程。优先安排主导产业示范村发展以改厕、改圈、改灶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工程。

  罗卜田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二月

  第四篇:蔡楼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蔡楼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农民致富、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各部门关于“一村一品”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我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蔡楼村隶属定陶区张湾镇,距镇政府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村级班子健全,运行良好。全村共有910户,计3600余人,耕种着3476亩土地。蔡楼村处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总体气候温和,交通、水电等发展条件充分,农户勤劳朴实,养殖经验丰富,十分适合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乘着上级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的东风,结合我村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我们确立了生猪养殖的产业方向,在区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农民的直接经济效益。在当前生猪市场全面利好的市场环境下,预计今年出栏可突破2000头,总产值可达到350万元。在上级农业、畜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不断提高品牌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建设无公害生态化生猪养殖产业,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已成立的绿苑养猪专业合作社,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发展壮大生猪养殖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注重在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做成拳头产业、增收产业。

  具体目标:整合土地资源,完成15亩园区集中建设任务;修建蓄水设施;培养养殖能手、大户、科技辅导员;

  带动本村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投资50万元在我村西南建设占地15亩的生猪集中养殖园区,所有养殖户全部搬出村外,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不利影响,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和规范管理制度化。

  (二)扩大养殖规模,培树增收支柱。大力支持村民发展家庭养殖业,力争年均新增养殖户3到5户,产值实现1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70个,不断拉动农民增收。

  (三)积极探索规模养殖循环经济新模式,着力探寻生猪养殖与大棚蔬菜、户用沼气等新能源、新经济模式的良性发展路子,努力建设生态循环经济。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领导组成员负责起草相关的规划、制度、项目建设,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相关负责人要严格按要求执行,不得变相、曲解、违规执行,更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

  (二)将生猪养殖发展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同村组干部的误工补助挂钩。做到村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为生猪养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大造声势、强化宣传,召开党员会、支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生猪养殖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养殖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同时利用广播、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宣传载体强化宣传,为打造成我村的支柱产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提高技能、强化培训,以村委办公室、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为阵地,积极组织广大村民进行生猪养殖的技术知识

  培训,定期请区、镇农业技术员到村讲课,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技术水平。

  (五)完善考核机制,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村干部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对成绩突出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实施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低、达不到标准的在下一予以调整。

  (六)强化落实。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组户,村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资金投入以农户为主的办法,全面发展生猪养殖。

  第五篇:一村一品调查表

  上川口锣鼓村“一村一品”工程

  问卷调查表

  2012年5月

  关于上川口村“一村一品”工程调查表时间:年月日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忙完成这份问卷调查。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填写这份问卷。先谢谢您的合作!这份问卷是为了调查上川口“锣鼓村”的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只需客观陈述您的观点,所以您无须有任何顾虑,谢谢大家!!

  1.您的年龄段是?()A.18岁以下B.18-25岁C.25-35岁D.35-50岁E.50以上

  2.性别()A.男B.女

  3.家庭年收入()

  A.5000元以下B.5000元—1万C.1万—2万D.两万以上

  4.您对自己家现在的收入还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5.本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锣鼓生产B.农产品C.外出务工D.其他

  6.锣鼓的销售情况如何?()A.非常好B.良好C.好D.不好

  7.本村锣鼓的营销方式()

  A.个体营销B.村企合作营销C.外出推销D.集体订单式生产销售

  8.您觉得实行“一村一品”后,村子的变化大吗?()

  A.非常大B.大C.一般D.没变化

  9.你认为实行“一村一品”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A村容村貌B思想观念

  C生活习俗D发展方式

  10.您认为贵村在一村一品产业带动下哪一方面的成就比较显著?()A调动村民生产积极性

  B提高村民收入

  C推进乡村文明

  11.贵村是否组织过全体村民进行学习新技术?()

  A.是B.否

  12.在实行“一村一品”后贵村的锣鼓生产形势()

  A个体作坊B本村及体作坊C村企合作D其他

  13.实行一村一品后锣鼓的生产方式()A全机械化B半机械化C传统生产工艺D其他

  14.实行一村一品后锣鼓的生产及产品有何改变?()A生产程序和标准规范化

  B产品质量上升

  C生产技术提升

  D形成产业品牌

  15.实行一村一品后锣鼓的销售价格与以前有何不同?()A一样B略有提升C大幅提升D不清楚

  16.您认为实行一村一品后锣鼓的生产出售状况如何?()A非常好B好C不好D不知道

  17.您认为目前本村村民对锣鼓生产态度如何?()A一般态度B非常积极C不好评定

  18.您觉得目前贵村村民对“一村一品”政策是否支持?()A不支持B支持C非常支持D不知道

  19.您是否认为贵村锣鼓产业再度兴起是因为实行“一村一品”政

  策吗?()A是B否不知道

  20.您清楚“一村一品”的发展的重要性吗?()A清楚B不清楚

  21.你对农村状况最不满意的地方是()

  A村镇规划不合理

  B卫生条件差

  C教育严重落后

  D治安状况不理想

  E其它(生活呆板等)

  22.(多选)您认为现在农村缺乏的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金

  C有能力的带头人

  D政策扶持

  E市场

  F其他

  23.(多选)您认为目前本村的“一村一品“发展产业存在的问题()○1资金投入不够

  ○2公共服务能力较弱

  ○3劳动力不足

  ○4产品生产量不足

  ○5管理经营历年更新欠缺

  ○6村企合作在主导产业上没有普遍对接形成○7其他

  24.谈谈您对我国实行的“一村一品”政策的看法和想法?

  25.您认为贵村的锣鼓与同类型产品有什么优势?

  ?再次感谢您的积极配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祝您

篇二: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XX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情况汇报5则范文

  第一篇:XX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XX镇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镇按照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将我镇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情况的汇报如下:

  一、切实抓好甘蔗生产,合理布局优势农产品基地,夯实“一乡一业”基础,壮大“一村一品”规模

  一是围绕好“一乡一业”建设要求,抓好甘蔗种植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紧紧咬住甘蔗生产不放松,强化措施,挖掘潜力,做好甘蔗种植的宣传、发动、协调、服务工作,甘蔗支柱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产量连续多年排在全县前列。2010年全镇完成甘蔗种植面积61000多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二是我镇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确立了甘蔗、香蕉、木茹、南瓜种植等农业主要特色产业,要求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招商引资,建立特色基地,培育种养大户,重点扶持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无公害蔬菜、规模养猪、养鸡大户,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目前形成了各村有特色产业支撑的新格局,具体有:XX社区甘蔗、甜橙种植;XX村的淮山、茄子特色蔬菜种植;XX村的木薯连片种植、桑蚕养殖;XX村的绿色无公害香蕉基地、XX鸡养殖;XX、XX村的甘蔗种植;定坤村的西瓜、葡萄种植;XX、XX村的黑山羊、土鸡养殖;XX、XX村的网箱养鱼、龟鳖养殖等,“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凸现特色。据统计,全镇2010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产值达455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达95%,覆盖农户率达98%。

  二、培育壮大规模养殖、种植,以规模养殖、种植为依托带动“一村一品”发展

  我镇按照“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从政策、资金、服务方向加大了对市场前景广、产品销售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养殖、种植扶持力度,鼓励加大发展规模,以规模养殖、种植带动发展。目前我镇共有规模种植香蕉生产基地28个,大约4万亩,规模化养鸡场2个、带动农户达30余户,户均从中增收10000元以上。

  三、搞好人才培训,培养“一村一品”带头人

  我镇农村人口总数约为3.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只有5000余人,占农村劳动力26%,农村人才远不能满足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需要。为此我镇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多种渠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一村一品”带头人。一是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二是组织村干部、种养能人、农村经纪人、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班进行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三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前已培训5000人次,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和就业能力。

  四、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一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我镇经常性组织有关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现场解决疑难问题,通过送科技下乡,开展科技示范服务,实行科技干部与农民结对子等形式,提高农户种养水平。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甘蔗、木茹、畜禽等都大力推广和引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了科技含量。

  五、存在的不足

  我镇一村一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资源优势突显,经济强势有待培育;二是品牌意识不强;三是缺乏“一村一品”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缺乏;四是技术人员缺乏,缺少相关的技术指导,务农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2011年7月4日

  中共

  第二篇: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总结doc

  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的工

  作

  总

  结

  漳源镇位于县城北15公里,华山脚下,漳河的发源地,208国道纵贯南北。全镇辖28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全镇耕地面积3.6万亩,地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荒山10万亩,4491户,1.4万口人。

  今年伊始,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做好做强“一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目标,通过党政班子深入调研,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农业转型是关键,并决定振兴“设施蔬菜、小杂粮、核桃、养殖”四大农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了科学发展规划。其中要以设施蔬菜产业为重点,并“设施农业三步走”战略,即2010年,在王可村打造一个高标准的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园区;2011年,全镇设施农业发展2000亩,筑牢漳源现代农业发展支柱;到“十二五”末,沿208线、漳河水系、漳开线、平景线发展设施农业6000亩,大田蔬菜种植达到1万亩。核桃发展10000亩,沁州黄为主的小杂粮5000亩,养殖产业年出栏达到万头。

  2010年,是漳源发展史上是最快的一年,产业做大的一年,老百姓最实惠的一年。以下是我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情况如下:

  一、产业转型发展大跨越

  2010年,我镇立足摸索一条靠“一圪垯土”吃饭的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之路,有效实现农村生产力提升、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大转变,将王可村确立为全镇调产中心,打造核心现代农业示范区。王可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占地500亩,总投资740万元,涉及113户,惠及431口人,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平田整地

  700亩,打深井5眼,安装水泵5个,铺设管道6000米,安装80千伏变压器一台,电路铺装3000米,修田间公路2公里,栽树3620株,实-1-现水、电、路、林一体化。二期工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新建春秋棚270个,建暖棚30个,另在景村投资40万元,以“基地+村官创业+能人带头”的模式发展蔬菜大棚50亩。所有大棚都达到了当年建棚当年见效的效果,为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罗卜港建起了沁州黄种植基地,该村种植沁州黄1000亩,同时在全镇所有丘陵地种植沁州黄4000亩,全镇共种植沁州黄谷子5000亩,亩均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今年在漳河、交口、安家岭、王可村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按照5×6株行距,每亩33株的标准,种植核桃5000亩,共用苗木款99万元,动用铲车修路台班费10万元。

  二、主要做法

  首先我镇党政班子成员召开会议,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以土为根,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的指导思想,在全镇大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战略。同时召开了全镇镇村两级干部党员大会,全镇形成了上下齐心谋发展,一心一意建大棚的热潮。我们用“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法,支委提议、村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种大棚的农民实行自愿报名,地随户走,谁种谁有,如有户主无经营能力的,按照土地流转、租赁、承包,以地换地的办法,每亩地价为400元。由于项目产业好,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较大,家家户户踊跃报名,113户村民加入到设施蔬菜致富的道路上来。

  三、政策措施

  我镇在实施建设大棚时,考虑到农民思想不解放,抵御心理强,加之设施产业投资大、风险大的现实,我们采取“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民自愿”的原则,和沁县葆源公司联姻,采取农户亩棚出资2000元,镇政府垫资4000元,葆源公司垫资3000元的模式,在王可村新建270个大棚春秋大棚,公司与农户签订“五包”合同,确保农民收益。同时引进产业带头人,采取公司经营模式建成一个占地70亩的暖棚建设区。

  四、经验与体会

  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一是找对了路子;二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民自愿的模式;三是必须依靠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四是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五、存在问题

  今年,我们漳源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根子扎的实,步子迈的大,农民收益好,但也存在着困难和问题,比如,一产业调整路上,融资困难,政府投资损耗大,而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主动性不高;二是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体系没有建立,影响收益的最大化;三是销售服务体系没有建立,农民销售出现一定困难,同时因为缺少恒温库,给蔬菜储存造成困难;四是缺少深加工企业,在农业品工业化的路上还没有起步。

  中共沁县漳源镇委员会

  沁县漳源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赵家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赵家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

  业

  发

  展

  规

  划

  无

  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农民致富、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07]1号文件和县委[2007]67号文件精神,按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科学规划建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我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达县赵家镇位于达县南部,与大竹县接壤,幅员面积3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76亩,辖12个行政村,120个社,3个社区居委,总人口22255人,其中农业人口16579人,劳动力10542人,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柑桔、苎麻、蚕桑、蔬菜等粮、经作物。2006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名列全县前矛,其中桂花村达到4300元,高出全镇800元,位居全镇榜首。通过近一、二年的组织发动和大力建设,赵家镇已成为全国50个、全省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之一。赵家镇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支撑产业的强势发展功不可没。

  二、主要产业情况

  柑桔、苎麻、蚕桑、蔬菜是全镇的四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柑桔、苎麻两大产业更为突出,截止目前,以柑桔为主的水果面积发展到5000亩(含非耕地所栽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9.5%,苎麻面积85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7%,蚕桑1800亩(含非耕地和耕地内所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1.3%,蔬菜面2000亩(含复种亩数),占耕地总面积的14.5%。从事柑桔、苎麻、蚕桑、蔬菜四大骨干产业的农民达到4500人,占全镇农民劳动力总数的43%,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和苎麻、蚕桑、蔬菜产业年收入达3500多万元,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32.5%。四大骨干产业已基本形成成片发展、相对集中、板块明显、效果突出的良好态势(布局情况见主要产业分布示意图)。

  由于支撑产业的强势发展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农民生产条件也得到较好改善。全镇硬化村、社道路28.5公里,建生产路8.7公里,入户路3.6公里,整治了安子沟、蔡家沟两座水库,整治山坪塘8口,恢复蓄水4500方,建蓄水池12口,新增蓄水能力13500方,修排水渠2.4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600亩,实施坡改梯1500亩,修提灌站两个,发展提灌100亩。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农村科技培训,也得到了强化,农民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85%以上的农户都基本掌握了1—2项实用科技或增收致富项目,主导产业的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近两年来,我镇又实施了柑桔“高接换种”品改工程3500亩,占柑桔总面积的70%;建起了优质柑桔新品种示范园15个,以点带面抓好柑桔示范工程;实施了苎麻去劣植优工程,扩栽优质苎麻2000亩,淘汰劣质苎麻1400亩,优质苎麻面积达到70%以上;狠抓了蚕桑的科学管理和养蚕业的科技指导、推广工作,提高了农民科学管桑和科学养蚕的水平;实施了蔬菜的成片种植工程,推广了优良品种,狠抓了反季节蔬菜和大棚蔬菜的发展。随着生产科技化、标准化的深入实施,科技能人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全镇有柑桔专业大户36人,柑桔科技能手45人,苎麻生产大户32户,苎麻科技能人43人,养蚕大户

  8户,养蚕科技能手12人,蔬菜生产大户14户,科学种植蔬菜能手16人。支柱产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日益拓展,定点销售的方式越来越普遍,挑担串户、沿街叫卖的销售方式逐步销声匿迹,就柑桔而言,就设立了专销门市、专销网点,并做到信息畅通、网络完善、包装新颖、热线送货。赵家镇尤其是桂花村的脐橙系列产品,已逐渐成为名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销售领域越来越宽,销售方式越来越新,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全镇的合作经济组织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镇成立了苎麻协会、柑桔协会、旅游协会等专业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专业经济组织的章程、利益分配制度及发展规划,农户与协会、与经济组织的利益均沾得到逐步建立,基本实现了农户与协会、与专业经济组织的互利互惠、合作双赢。

  三、近五年发展规划

  (一)规划原则

  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逐步推进、效益永续的原则抓好全镇支柱产业发展工作,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牢固的经济基础。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在近五年内实现柑桔、苎麻、蚕桑、蔬菜四大支柱产业“板块战略”目标,即四大支柱产业在12个行政村中分别形成“板块”,做到相对集中,各显特色,相互带动,快速发展。

  具体目标: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增加1000亩,达到5000亩。增长20%,其中,桂花村新发展100亩,飞马村新发展200亩,泸陵村新发展300亩,其余9个村共发展400亩。苎麻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0亩,达到9000亩。其中谷花村新增100亩,其余11个村共新增400亩,增长6%。从事支柱产业的劳动力数达到6200人,占总劳动力数的60%左右,比过去增加15%,总收入增长22.4%,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增长23.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村级柑桔协会发展到3个,村级苎麻协会发展到4个,村级旅游协会发展到2个。在各经济组织和协会数量增加的同时,做到规模

  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同时,力争发展龙头企业1—2家,逐步实现龙头企业支持和反辅农业的目标。

  在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中,赵家镇将逐步形成“西南水果、东北苎麻,柑桔种遍桂花、飞马,两线(注)遍栽优质桑,良种蔬菜中间开花,环形村道柑桔成林,还有西瓜桃李和枇杷”的产业分布格局。到2010年,赵家镇将成为达州市的“果盘子”、“菜篮子”、“麻窝子”、“桑园子”。

  (三)本重点

  2007骨干产业的发展要起好步、带好头。重点发展项目是:

  1、柑桔。面积新发展1000亩,具体分解到已有基础的飞马、桂花、泸陵、楠木4个村。飞马村主要在6社的料场一带进行规模种植;桂花村主要在6社境内大片发展,泸陵村新扩地点已规划在学校周边;楠木村已计划在环形村道周边的两个社插漏补缺。

  2、苎麻。首先在218省道边的谷花村5、10社和老粮站周边新扩栽100亩;其次在位于218省道和达渝高度公路周边的九龙、断石两村发展150亩;第三在赵双路线的朝阳村发展50亩;第四在环形村道的泸陵、字库两村各发展30亩。

  3、蚕桑。一是在申沟村杜家嘴附近新发展100亩;二是在218省道的4个村各发展20亩。

  4、蔬菜。在九龙村办公室附近和断石村聂家油房边发展100亩。支柱产业规模扩展,将激励更多的人从事产业发展,本从事柑桔、苎麻、蚕桑、蔬菜四大产业的劳动力将达到5500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农民年均纯收入将达到3850元,人均增加350元,四大骨干产业的年总收入占年人均总收入的72%。

  柑桔、苎麻、蚕桑在赵家镇已小有名气,初具规模,今后的任务是扩大面积、提高质量、树立品牌、形成气候,使这些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效益化轨道,为农民增收和壮大镇域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蔬菜产业是今年规划的一项新的主导产业,通过发动群众、引进良种、广泛种植等环节,现已在九龙、断石两村进行成片种植良种茄

  子100余亩,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提高、稳面增收、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优质高效蔬菜品种的种植发展。

  未来五年,我镇将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安全稳定,农村安定有序,农民安居乐业,努力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和“一户一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目标,为把赵家镇建设成为川东花园新镇、生态旅游重镇、绿色产业大镇、经济文化强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咸阳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现状

  咸阳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在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进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农家乐”的发展情况:我市农家乐主要是通过以绿色生态、黄土文化、文物古迹、红色教育等为主题发展起来的,在休闲体验“乡村(农家乐)旅游”方面走出了一条旅游开发新路子。目前,我市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80户,户均每天可一次接待30—200人就餐和10人以上的住宿,年收入最高的可达10万元左右,一般在3—5万元之间,主要分布在我市秦都(3户)、渭城(2户)、乾县(3户)、礼泉(1户)、泾阳(3户)、淳化(58户)、旬邑(10户)等县市区。其中,淳化、旬邑两县发展尤为突出。

  2、土织布发展情况:全市土织布主要分布在乾县、礼泉、兴平、武功、永寿等五县市区,经营织工达2000余人,织机1800台,年产值达2500多万元,为加工户创收近250万元。其中,礼泉县成立了泾渭纯棉土织布工艺品协会,采取“协会+农户”的方式,现有土布织机586台,主要分布在叱干、南坊、建陵、石潭、昭陵、赵镇6个乡镇47个行政村,主要生产“纤手”牌土织布床单;乾县成立了陕西乾

  县龙华棉织工艺品有限公司,现有加工户500余家,木制手工织机500多台,主要生产“秦彩”牌土织布工艺品;兴平成立了兴平市金梭子古艺手纺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纺织户154多户,涉及丰仪、汤坊、庄头3个乡镇9个行政村;武功成立了苏惠民间工艺品公司,发展加工户100多家。

  3、其它专业村镇的发展情况:

  (1)专业乡(镇)四个,主要有乾县姜村镇,是以生产橡胶为主导产品,全镇有橡胶企业242户,年产值1.6亿元,固定资产4770万元,从业人员3100人,产品已形成18个系列,1200多个品种。秦都区渭滨镇,是生产橡胶小企业群,现有橡胶制品企业60多家,年产值2.5亿元,缴纳税金400万元,安置就业1000余人。产品涉及石油、机械、汽车、军事等各领域。秦都区马泉镇针织专业镇,现有针织加工户118户,从业人员1300余人,针织业产值达2亿多元,销售收入2.8亿元左右,产品主要是棉纺织内衣。武功县苏坊镇奶牛养殖专业镇,现有奶牛总数8310头,其中养殖村15个,2个奶牛小区(神果小区、凡张村小区),农户养殖奶牛1—3头的630户,3—5头的580户,10头以上90户,按每头奶牛纯收入5000元计算,可为农民提供纯收入4000—5000万元。

  (2)专业村有3个。兴平市汤镇王堡村辣椒种植加工营销专业村。该村种植辣椒2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61%,带动兴平种植辣椒达3万亩,有1500人从事辣椒生产,同时吸引周围外村1000多人到王堡村进行辣椒加工,现在村民人均收入6000元。兴平市赵村镇晁庄村生猪屠宰加工专业村。该村成立晁庄实业公司,公司下属集体建材企业4家,大型个体肉联加工企业2家,20多户家庭猪副产品加工户,150户屠宰加工户,从业人员4000人,拥有固定资产2500万元(其中集体1300万元),占地400余亩,年产值2.4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仅屠宰业一项产值2.3亿元,年生猪屠宰量30万头,活猪交易量近10万头。彬县城关镇大佛寺村木制工艺品、生活用品加工专业村。全村有80户村民,57户从事木制品加工,占总数的71%,114人参与生产营销,占总人口的34%。年均提供户收入6000元,人均1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县市区、乡镇村对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认识不到位,重视参与支持力度不够;

  二是资金短缺,不能及时地满足企业和农户发展的需要;

  三是管理不到位,没有具体的牵头部门,统一规划协调指导不力;

  四是培训力度不够,员工素质偏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今年的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扶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力度。

  二是加强规范引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配合、创新形式、市场动作的发展思路,全力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加强机构,统一规划、协调、指导,不断提高产品参与市场的竞争力。

  第五篇:万家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万家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万家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是主导产业开发的载体,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青岛市“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实施意见》和《平度市关于做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万家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培育名牌产品和主导产业为抓手,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坚持产业优先、科技引领、生态先行、人才保障、企业带动、资金扶持的方针;坚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国家扶持的农业项目建设结合。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努力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成万家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品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不强迫命令,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确定“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应用,实施科技进村入户,普及适用技术,培养新型农民。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突出特色。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切入点,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和产品,实行分类推进的工作方法。

  三、目标任务

  (一)一镇一业

  到2015年,全镇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立足传统农业优势,面向市场选产

  业,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龙头,发展能人,注重科技,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突出培植蛋鸡、生猪、蔬菜、小麦育种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同时,以村为单元,围绕主导产业,争取建成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特色优势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产品规模和深度的新突破。

  1、畜牧:“十一五”末,全镇建成畜牧养殖小区20个,规模养殖场20个,生态养殖户50户。全镇发展优质肉猪30000头,发展蛋鸡3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重点抓好陈家顶村、沟东村、初家村崔家村、彭家坊村等村庄,区域内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生猪养殖小区重点抓好任家庙村、于家村、北陈家村等村庄,区域内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2、蔬菜:“十一五”末,全镇种植蔬菜面积达到20000亩,发展冬暖式大棚2000个。产业区域包括白沙河沿岸的李家、孙家等村及宋家12个村,大力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和大田蔬菜,重点抓好李家村蔬菜基地、宋家村蔬菜基地,区域内人均增收1000元。

  3、优质小麦育种区。产业区域包括初家、前孙家、北陈家、马二丘等村,依靠国家种子库和2万亩优质粮种子繁育基地项目,搞好技术服务,创立优质小麦种品牌。

  4、果树种植小区。产业区域包括六七里、小马丘村,依托现有果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档次。

  5、农产品加工企业。面粉行业是万家镇的传统产业,近几年,逐步形成了以青岛琴云制粉、青岛佳颐制粉、青岛顺达制粉、青岛磊杰制粉等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化面粉生产企业。镇政府将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6、阀门制造业。以青岛华冠阀门、青岛黄海船用阀门、青岛金伟业铸造机械有限公司为依托,打造万家镇阀门生产基地,通过进一步的产业招商和扶持,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使阀门产业成为带动万家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一村一品

  按照“一村一品”专业村的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一村一品”专业村的数量达到25个,占全镇村庄总数的27%,在政策、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从事“一村一品”的农户数量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展。

  1、示范村建设。选择“一村一品”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李家、宋家等15个村庄作为示范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开拓市场、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争取到2010年,建成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扶持一批知名品牌;每个示范村达到“五有”目标:一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二有中介服务组织或龙头企业;三有知名品牌;四有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五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创业型带头人。实现农业发展产业化,农民收入大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显著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2、推进村建设。全镇确定20个村庄为推进村。通过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建立帮扶带动机制,辐射带动其他村的发展,实现产业区域聚集。对确定的推进村,要积极推广示范村经验,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培

  育、扶持。到2015年,基本达到示范村标准,较大幅度提升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3、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质量认定、实施市场准入的技术基础,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措施。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可以发挥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发展重点

  ——确定畜、粮、菜、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主要依托大生泽六有限公司、青岛德兴生猪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在规模化生产、畜牧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及畜产品加工销售上做文章。优质小麦育种依靠国家种子库和2万亩优质粮种子繁育基地项目,搞好技术服务,创立优质小麦种品牌。林果业主要依托现有果业,突出抓好林果规模化生产,在嫁接、科管、加工上下功夫。蔬菜生产要按照“精、特、优”的发展理念,在科学规划、高点起步、规模发展、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

  ——高度重视品牌的培育。着力打造一批能够代表万家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名牌产品,以品牌、名牌扩大万家的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突出“西艾尔”(CLA)”牌鸡蛋、“万家众和”牌等农产品品牌建设。“十一五”期间,全镇要积极培育3-5个知名品牌。

  ——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搞好

  “龙头”企业建设。要大力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并结合本镇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创新和完善,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拢,向规模经营推进,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成龙头企业稳固的生产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

  ——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经纪人队伍,努力创新市场主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拓宽全镇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充分利用“龙头+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任家庙、沟东、北陈家等村为中心,带动全镇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办、经贸办、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水利站、农机站、财政所、经管站等为成员的“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组织、协调、督促工作开展。各村要成立由村书记、主任任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本村“一村一品”工作的组织实施。镇政府将把“一村一品”实施情况列入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各村都要成立领导

  机构,加强工作协调。

  (二)广泛宣传引导。利用墙报、标语、有线电视、图书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农村能人、群众带头人到“一村一品”先进典型村参观学习。通过广泛深入宣传,使全镇干部群众认识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意义,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各村都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出本村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三)落实惠农政策,增强服务功能。切实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产业项目,整合项目资源,将项目资金优先向“一村一品”建设项目集中,向优势产业发展集中。切实承担起农业信息为公共服务的责任,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产业政策、产业技术、农产品生产、市场供求及价格等各种信息,用信息化推动“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在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的同时,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围绕全镇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

  (五)抓点示范,辐射带动。“一村一品”要在资源和产业基础好的重点区域率先开展示范。要因地制宜,聚集财力和精力,首先抓好已确定的示范村,辐射带动推进村发展,坚持用一户带多户,用一片带动一个村的办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镇一业”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最终形成特色产品和产业集群。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各村、各单位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发挥整体合力,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万家镇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配档表

  万家镇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配档表

  1、蛋鸡养殖小区。发展蛋鸡30万只,区域内人均增收1000元。

  其中:陈家顶村:蛋鸡存栏10万只;沟东村:蛋鸡存栏10万只;初家村:蛋鸡存栏5万只;崔家村:

  蛋鸡存栏2万只;彭家坊村:蛋鸡存栏3万只;

  2、生猪养殖小区。依靠大生泽六有限公司、青岛德兴生猪合作社,发展优质肉猪30000头。区域内人均增收1000元。

  其中:任家庙村:规模猪场一个,养殖大户5户。全村年出栏生猪5000头。于家村:千头猪场一个,养殖大户5户。全村年出栏生猪3000头。北陈家村:规模养殖户20户,全村年出栏生猪5000头。初家村:规模养殖户20个,全村年出栏生猪5000头。另外,加上我镇大生泽六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达到30000头。

  3、蔬菜种植小区。产业区域包括白沙河沿岸的李家、孙家等村及宋家12个村,大力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和大田蔬菜,全镇种植蔬菜面积达到20000亩,发展冬暖式大棚2000个,区域内人均增收1000元。

  其中:李家村蔬菜基地:

  蔬菜大棚达到700个;宋家村蔬菜基地:蔬菜大棚达到100个;东刘口

  :

  蔬菜大棚达到50个;后孙家:蔬菜大棚达到50个;初家、后孙家、陈家顶等村:露天蔬菜10000亩,全镇其他村庄发展的大棚,总数达到2000个。

篇三: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乡村振兴进?时村村有特?!丫江桥镇“?村?品”唱响乡村振兴曲今年,丫江桥镇通过“村级+”合作模式,不断发展壮??村?品和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丫江桥镇樟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基础薄弱,?特?产业。为发展壮?村集体经济,今年村?利?闲置的?旧村?,再加上部分启动资?,以村集体占股51%的形式办起了?环加??,让村?年纪?的闲散劳动?有了就近就业的好地?,也吸引了在外务?的80后村民陈晓芳回乡就业。当地村民陈晓芳:“在家门?就业?便,?可以赚钱,?可以带?孩。”丫江桥镇樟树村村级企业负责?刘春云:“办?两个?,交了成品6万多对,产?的经济效益是2.5到3万,按?例,村集体经济有6到7千元的收?,现在是??刚办,随着员?的熟练程度,?定会越来越好,效益会越来越?。”

  丫江桥镇仙?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但村集体产业?直是薄弱环节。为发展?村?品,今年4?份,仙?村?两委通过考察,从浙江引进蓝莓树苗,村?全资控股成?村级合作社,种植了60亩蓝莓,带动村民村集体经济双增收。丫江桥镇仙?村乡村振兴专?谢婷?:“今年种下去,盛果期是三年以后,现在?株产量是5到8?,?亩300株左右,?亩的产量就是1500到2400?,按照市场价40元??,60亩的话是五六?万的样?。”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丫江桥镇通过“村级+?板”“村级+致富带头?”“村级+村民”“村级+企业”等村集体?股的合作模式,不断发展壮??村?品和村级集体经济,?前全镇16个村(社区),已经形成了华富村辣椒、仙?村蓝莓、联江村油茶、三峰村蕲艾、新沙岭村药材、樟树村?环加??等形式多样的村级产业。丫江桥镇党委委员贺振军:“乡村振兴的五?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也是基础,丫江桥镇今年就产业振兴这?块,重点是率先培植村集体经济产业,到?前为?,全镇16个村,有8个村因村?异,因地制宜,?村?品,都有??的特?产业,?前初具规模,初见效益。给全镇的脱贫户、边缘监测户,给付?资35万,88?次,?地流转给付6万多,180多亩,他们共增加收?40多万元。防范化解了返贫风险,真正落实了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衔接。”(全媒体记者:彭亮霞)编辑:向佳责编:蔡晓雅

  刘洁琼审核:刘良平

  刘

  峰精彩评论,请往下看

篇四: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1为扎实推进文化燎原“五个一百”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把大谢集打造成农业强镇、工业新镇、环境美镇、文明村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三贴近”原则,以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以挖掘推广特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突破口,以创业文化、合作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为结合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突出抓住农村文化“阵地、队伍、活动”三大环节,繁荣农村文化,推动大谢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发展目标及创建标准

  1、总体目标:以弘扬大谢集镇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的长效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打响“全国文明村镇”品牌。

  2、分步实施目标:根据试点为先,统筹推进的原则,确定分步聚实施目标。

  20xx年(发展18个村),因村制宜,培养、发展、规范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和品牌,培育8秧歌特色村、6个锁呐特色村等特色村,4个健身操特色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模式,年底覆盖率达到

  20%。

  20xx年(发展12个村),着力培养、培训、发展活动项目和内容,使全镇40%以上的村都有自己的活动队伍和场所。

  20xx年(发展30个村),覆盖率达到80%,全镇60个村达到“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活动目标。

  3、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标准: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标准是“五好”,即“五大文化”建设好,“五大文化”建设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一批活动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好,有一个文化带头人和一支业余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有一个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文化活动机制好,有一个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活动经费有保障。

  三、重点工作

  (一)借力发展,完善文化阵地硬件设施。坚持项目推动,针对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设施投入后继乏力的现状,把阵地完善工程与省体育强村、先进文化村及农家乐特色村创建工程相结合,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坚持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橱窗,设立大石车灯陈列室、文艺活动演练厅及文化长廊等阵地,努力实现一室多用。

  (二)注重特色,组建特色文化活动网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今年,首先在群众文化活动底子厚、基础深、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先试先行。谢集管区发展3个村,以谢集北门秧歌队和王胡同秧歌队表演为龙头,积极探索发展山东邦子、快书文化项目;昌邑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是组建侯花园锁呐队、前昌邑健身操队等队伍;大刘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在大刘村、前贺村、组建秧歌队等队伍。树立发展典型,以点带面,总结推广,逐年发展,使每个行政村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最终建立覆盖全镇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三)搭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凝聚和导向作用。加强对村级特色文化培育的培训指导,试点村每月举行一次活动,每季召开一次全

  镇特色文化发展交流会,每年策划一次大谢集特色文化一台戏,做到周有训练、月有活动、季有交流、年有会演,着力唱响培育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作用,使人们在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同时,既陶冶了情操,又凝聚了人心,既提高了群体素质,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特色文化“一村一品”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福宝,副组长:张彦磊、冯长伟,成员:邵成印、郝文山、闻艳、祝涛、姚明元、翟中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站,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和考核评比等工作。镇文化站要抓好一村一品特色文化的调查摸底和乡土文化人才登记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各村主要负责人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稳定”的理念,把“一村一品”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发展目标、完成时间、步骤和责任人,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2、政策激励,形成合力。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激励政策。组建特色文体队伍,实现统一服装的,奖1000元/村。以上各项年底通过镇考核组验收的,统一发放奖励资金;被评为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给予适当鼓励。充分发挥镇财政资金导向、聚合作用,鼓励扶持热心公益事业和先富起来的农户投资兴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积极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

  3、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为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建立班子成员联系试点村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破解发展难题,狠抓工作推进;并把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工程列入村主要干部业绩考核内容,酌情予以加分,确保完成任务。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2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实施我乡“兴工业,重调整,促转移,保稳定,建新村”的发展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主要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乡形成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种养示范基地;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一批市场占有率、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并通过“三品”认证的名优产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资源组合、互助互利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批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的农村专业大户。

  “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扶持政策及申报验收程序

  (一)“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

  1、特色养殖

  (1)槐猪:年出栏2000头以上或产值200万元以上;

  (2)乌兔:年出栏2万只以上或产值60万元以上;

  (3)优质家畜:年出笼10万羽以上或产值400万元以上;

  2、竹业

  (1)竹林经营管理体制落实,有制定促进竹业发展的村规民约,竹业生产秩序良好;

  (2)毛竹林面积在2000亩以上或产值100万元以上,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后,每年新增丰产竹林面积占该村竹林总面积的20%以上。

  3、种植业

  (1)优质茶叶: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或产值达250万元以上;

  (2)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或产值达200万元以上;

  (3)食用菌(粪草生):生产规模50万袋(或1万平方米以上)或产值达150万元以上;

  (4)高山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或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或产值100万元以上;

  (二)扶持政策

  1、优质特色水果种植。在水果专业村集中连片新植水果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苗木补助200元。

  2、优质茶叶种植。在茶叶生产专业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新植优良茶叶品种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苗木补助200元(含市补助100元/亩);新建一家茶叶加工厂的,给予5000元资金补助。

  3、乌兔养殖。常年存栏乌兔200只以上的乌兔专业村养殖户,每户补助500元。

  4、槐猪养殖。对槐猪养殖专业村的农户,凡户新养殖母槐猪用于生产槐猪的,每头由县财补助400元;凡户养殖菜槐猪的,凭《产地检疫证明》,每头由县财补助80元,其中县槐猪育种场出栏菜槐猪每头补助40元;饲养公槐猪每头由县财政补助500元。

  5、竹业生产。

  (1)对市县两级毛竹高产高效示范片(基地)、示范户。按照作业设计书及合同要求实施技术措施的,由县林业局从森林植被恢复费中给予每个市级示范片配套补助1万元,市级示范户每户补助2000元,县级示范基地每亩补助120元,县级示范户每亩补助100元。

  (2)市竹业发展重点村扶持政策。对按照《市科学育竹重点乡(镇)村管理办法》完成建设任务(劈杂除草+深翻+施肥)的,由县林业局按市县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即每亩给予20元资金和价值40元的毛竹专用肥补助,其中市、县各30元)。

  (3)连片号竹管理50亩以上的竹林农户,每亩补助5元。

  (4)相对连片500亩以上的竹山,当年新开通宽3米以上能运载毛竹的便道,每公里补助2000元。

  (5)新建一个20立方米的竹林灌溉蓄水池,经林业局验收后,给予每立方米补助100元。

  (三)申报验收程序

  由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行政村向所在乡政府申报,在乡审核的基础上,以乡政府的名义统一向县政府申请验收,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提出申请的村进行核实和验收,通过验收的村,由县政府授牌;

  主要措施

  (一)完善产业规划,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方向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完

  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特色果茶、优质稻、烤烟、特色养殖、竹业、粪草生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发展。

  (二)加强科技推广和服务,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

  1、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培训跟着产业走,教室建在基地上”的思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农广校、农函大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实行灵活多样的开放办学模式,根据“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由乡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科协、林业站、农机站等单位成立“一村一品”技术服务组,深入村户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2、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切实做好本地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改良,加大动植物疫情病虫防治、生态种植模式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和节粮型畜牧业,大力推广“猪—沼—果(林)”、“猪—沼—草”等生态农业模式,开发畜禽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3、推进农业标注化生产。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业标注体系。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严格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抓好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效益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观音井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项目、信贷等扶持政策,做强做大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淀粉、肉类、粮食、果蔬等深加工项目。引导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2、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政府引导、农户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供销社、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登记,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完善组织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机制,增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拓展农产品市场。充分利用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举办和参加展销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优势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批发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一村一品”经济效益。

  (四)多渠道增加农业收入,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对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村,通过年度验收的,每年奖励村3万元。

  (2)其他扶持政策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执行。

  2、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其参加“一村一品”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六千”工程、国立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支持“一村一品”建设。加强

  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防治体系。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乡、村防疫网络,逐步改善动物防疫和监测检验装备。

  (五)加强领导,确保“一村一品”建设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建设“一村一品”工作的领导,成立“一村一品”工作办公室(挂靠在农技站),办公室负责做好全乡“一村一品”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验收。各村是“一村一品”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务必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各村乡直各单位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扩大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关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为推进“一村一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宣传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和各地建设“一村一品”先进经验、致富经典等,激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明确工作责任。乡直各单位要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断优化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环境。乡农技站着力抓好种植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林业站突出抓好竹业发展,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畜牧兽医站要切实抓好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发展;科技部门要积极引进一批适合我乡实际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乡经委要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和招商引资工作;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改善耕作条件;乡老区扶贫办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扶贫与产业发展、产业富民相结合的机制和办法;乡信用社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村级农技员要自觉做好发展“一村一品”相关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村级农技员每月津贴预发50元,其余30元用于“一村一品”,发展绩效挂钩,年终发放,实行年度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4、坚持跟踪问效。“一村一品”工程实施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

  乡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评考核,乡里把各村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并完善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考核,确保“一村一品”建设取得实效。

篇五: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关于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

  摘要:关于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为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近期,我们围绕加快培育乡镇和村居特色农业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就推进全市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充分认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量化目标,加强考核,确保“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建议本级财政设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力争每年扶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增幅不低于财政支农资金增幅

  关于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为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近期,我们围绕加快培育乡镇和村居特色农业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就推进全市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现状及路径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以村、镇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要求经济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正是适应这一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成为世界各国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抓手,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充分发挥农村资源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有力提升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水平,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和实现路径。初步形成了以新街、黄桥、河失、张桥等镇的设施园艺、珊瑚镇西芹、宣堡镇经济林果、虹桥镇特水养殖、黄桥镇生猪养殖、古溪镇家禽养殖等为代表的“一镇一业”,以姚王镇桑木村苗木、黄桥镇果园村葡萄、元竹镇沿泰村芦笋、张桥镇西桥村银桑套种等为代表的“一村一品”,对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新街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黄桥镇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镇,黄桥镇祁巷村、姚王镇桑木村被评为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村。全市新增高效农业.

  面积10.6万亩、设施农业2.7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同比增长6.5%,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6个;实现农业增加值达39.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47元,比上年增长18.3%。

  1、科学谋划、规划引领是前提。立足全市实际,研究确定了全市农业“双五”发展规划(即全市100万亩耕地,50万亩发展优质稻麦,50万亩发展高效农业),制订了《**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落实产业布局安排,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重点实施“2218”工程,即沿江特色水产产业带,沿靖江、如皋、海安家禽、蚕桑产业带,沿古高线林果园艺产业带,沿如泰运河特粮特经、奶牛产业带,黄桥生猪产业区和生猪、银杏、设施园艺、优质粮食、家禽、特粮特经、特种水产、意杨等八大产业。在此基础上,引导各乡镇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以区域传统产业为基础,逐村制定发展规划,着力实现差别发展、错位竞争。

  2、强化载体、园区示范是关键。以新街镇为核心,以设施蔬菜、规模养殖和特色林果为主业,深入宣传发动,加强农业招商,引导农民参与,做大做强市高效农业园区。目前,园区面积达到2万亩。在市高效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下,全市每个乡镇都有了一个规划面积5000亩的高效农业园区,其中12个乡镇的建成区面积超过3000亩,占乡镇总数的75%。以黄桥生猪产业区及毗邻靖江、如皋、海安的乡镇为主体,按照“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要求,建设一批技术规程统一、管理严格规范的畜禽养殖小区,推动和促进全市养殖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2012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1.5%。通过三年的建设,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雨润食品、湖南九鼎、广西参皇、江苏三零等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园区。

  3、科技推广、农民培训是支撑。结合致福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综合开发项目科技推广培训,针对全市农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积极采取“引进来”与“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菜单式”培训,探索实施“科研院所+规模基地+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着力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采取课堂培训、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重点推广优质高产良种、高产高效种养模式、动植物疫病防治以及抗灾减灾等重大农业技术措施,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优势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加大高效农业关键环节和重大技术的开发引进力度,发挥先进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头创办农业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实施科技人员蹲点进村行动,以高效农业园区、规模种养基地为.

  载体,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及时帮助广大农户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强化高效农业的科技支撑。

  4、有效组织、降低风险是保障。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依托现有成熟产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企业业主组建各类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起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了组织发展与产业规模扩张互动的局面,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组织587个、成员6.5万户。分界镇沈界村蚕业产销合作社成立后,带动本村500多户栽桑养蚕,社员蚕桑面积由原来的120亩拓展到600多亩,还辐射了周边5个村4000多农户扩栽桑园。按照运作有序、补偿明确的要求,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方式,有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省率先推行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做法在全国通报推广。以中央、省加大农业投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高效规模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项目库建设,统筹安排现代农业项目,确保项目开发形成区域规模和特色;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设良好发展条件作为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着力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现阶段**“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规模养殖等主导产业,坚持园区带动,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农业招商,高效农业的规模不断提升。从全市来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人口不断向城市和城镇集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达43.7万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16.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25.83%。

  2、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全市上下着力深化市场经济理念,把招商引资摆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形成了以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为主体,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提升了高效农业的运行质态。2011年,**农业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达到50个,利用工商、民间资本12亿元。

  3、特色产业呈现规模化,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3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2%,其中设施农业12.8万亩,露地蔬菜23.1万亩,苗木花卉3.6万亩,银杏经济林高效间套种4.5万亩。

  .

  4、政府扶持逐年加强,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近年来,**将市镇两级土地出让金的10%列入农业发展基金,使全市农业投入有了稳定的来源渠道。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高效规模农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建设、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实行以奖代补。2011年市财政“三农”支出达3.6亿元,2012年预计将达4亿元以上,形成了鼓励、支持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加快推进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提升高效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年初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到2016年与泰州市同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应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科技、人才、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和农民专业大户的市场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基本原则

  ——与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与农业现代化工程紧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要围绕**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总体要求,发挥各地优势,一是加快农业发展“五个转变”,即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的可控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二是着力提升农业“五化水平”,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要创新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稳定可靠的产业化原料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与农民就业创业紧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返乡农民、种养能手、村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的积极性。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农村经济更具活力和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特色村镇。

  ——专业村镇数量明显扩大。2012年底,力争30%的行政村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60%的乡镇成为“一镇一业”专业乡镇。“十二五”末,力争“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80%,“一镇一业”专业乡镇超过90%。

  ——主导产业比重显著提高。2012年底,力争60%的专业村主导产业的年销售额占当年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50%的专业乡镇主导产业年销售额占当年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十二五”末,力争80%专业村主导产业比重超过70%,70%专业乡镇超过60%。

  ——主导产品档次不断提升。2012年底,专业村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其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的比重达到60%以上。“十二五”末,专业村通过“三品”认证的比重力争达到95%以上。

  (三)工作重点1、优化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速。把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阵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的设施农业水平和农业产出效益,一是加快建设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发挥市高效农业园区和黄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效应,以新街、元竹、黄桥等镇为核心,以珊瑚、张桥、河失等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茄果类、叶菜类设施蔬菜,推动设施蔬菜业集聚发展,力争5年内建设万亩以上设施蔬菜园区5个、5000亩以上园区10个。二是加快建设苗木花卉产业园区。放大宣堡镇花卉苗木产业效应,突出古树大树和高档树种,大力发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道路绿化需要的苗木产业,扎实推进鲜切花卉、高档苗木生产,力争5年内建成3个以上万亩苗木花卉产业园区。鼓励和支持广陵镇在宁通高速出口附近规划建设一个1000亩的花卉苗木市场,加快形成以市场带动基地的良性互动格局。三是加快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土地集中型、统一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新型“小农场”,提升粮食品质,增强产出能力,5年内建成千亩以上“小农场”50个。四是加快建设特色水产产业园区。以虹桥滨江生态园为基础,充分发挥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良种繁育场的优势,加快发展集种苗繁育、成鱼养殖、精深加工、餐饮消费、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水产产业,力争3年内建成面积达到1万亩。五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围绕粮油、果蔬、畜禽三大产业,着力吸引大企业、大项目,.

  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力争“十二五”期末建成百亿园区,建成全省一流、全国有名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2、科技支撑,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推动专业村镇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农业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和应用,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努力形成各类科技力量联合协作、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格局。加强培训,着力培养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带头人。结合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项目,集成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大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带头人,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

  3、品牌创建,提升特色产品竞争能力。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可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专业村镇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产品申报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积极组织专业村镇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多渠道、全方位推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推进品牌农业建设,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

  4、培育主体,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市场主体,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组织农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村企对接,村社对接。结合**今年“农业龙头企业运行质量提升年”活动,深化“五个一”示范创建,加强龙头企业与专业镇村和专业合作社的对接,引导龙头企业把专业镇村作为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鼓励龙头企业在专业村镇自建、合建基地,全面提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鼓励农民在企业和基地创业或再就业,共享农产品增值的成果。引导专业镇村主动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促进产销衔接,提高产品的商品化率。

  (四)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量化目标,加强考核,确保“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2、政策扶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主动争取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支持,用足用好现行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地方优.

  势特色产业。建议本级财政设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力争每年扶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增幅不低于财政支农资金增幅。

  3、金融助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鼓励金融机构把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扩大小额贷款规模,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

  4、宣传推广。加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村的经验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交易会、推介会等形式,推介展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成果,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品牌,努力提高影响力。

  .

篇六: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3篇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1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23〕2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库管理办法》(粤农农规〔2023〕5号)、《关于印发新会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新府办〔2023〕18号)、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

  江门市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实施方案

  的通知》(2023.9.30)、《关于推荐新会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

  新会区20232023年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新农农函〔2023〕266号)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

  (一)建设原则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新会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

  通过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

  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3-2023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3年建设3条村,2023年建设4条村。

  二、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条件

  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用强。具备条件的优先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建设内容

  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

  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

  、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

  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

  乡字号

  、土字号

  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推广

  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

  一村一品一店

  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三、职责分工

  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及新型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

  (一)县级职责。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按照《关于推荐新会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3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入库和审批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2023年、2023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3年2月10日前、2023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

  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3年2月和2023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3年和2023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江门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五、资金及使用管理

  (一)资金来源。新会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3年和2023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

  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23元、1500元和1000元;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

  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财政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六、奖惩措施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资金拨付后,3个月内未完成项目审批和实施主体收到项目资金1年内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各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将给予通报,并对政府分管或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对项目进展慢、绩效差的实施主体,将减少其他涉农资金安排。对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实施主体,按程序取消资格,收回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年内不得申报同类资金项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

  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

  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

  万企帮万村

  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

  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八、本方案自2023年1月3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2为扎实推进文化燎原

  五个一百

  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把大谢集打造成农业强镇、工业新镇、环境美镇、文明村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按照

  三贴近

  原则,以开展

  一村一品

  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以挖掘推广特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突破口,以创业文化、合作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为结合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突出抓住农村文化

  阵地、队伍、活动

  三大环节,繁荣农村文化,推动大谢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发展目标及创建标准

  1、总体目标:

  以弘扬大谢集镇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

  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

  的一村一品

  群众文化,形成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

  的长效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打响

  全国文明村镇

  品牌。

  2、分步实施目标:根据试点为先,统筹推进的原则,确定分步聚实施目标。

  XXXX年(发展18个村),因村制宜,培养、发展、规范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和品牌,培育8秧歌特色村、6个锁呐特色村等特色村,4个健身操特色村,初步形成

  一村一品

  的模式,年底覆盖率达到20%。XXXX年(发展12个村),着力培养、培训、发展活动项目和内容,使全镇40%以上的村都有自己的活动队伍和场所。XXXX年(发展30个村),覆盖率达到80%,全镇60个村达到

  一村一品

  的群众文化活动目标。

  3、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标准: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标准是

  五好,即

  五大文化

  建设好,五大文化

  建设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一批活动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好,有一个文化带头人和一支业余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有一个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文化活动机制好,有一个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活动经费有保障。

  二、重点工作

  (一)借力发展,完善文化阵地硬件设施。坚持项目推动,针对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设施投入后继乏力的现状,把阵地完善工程与省体育强村、先进文化村及农家乐特色村创建工程相结合,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坚持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橱窗,设立大石车灯陈列室、文艺活动演练厅及文化长廊等阵地,努力实现一室多用。

  (二)注重特色,组建特色文化活动网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今年,首先在群众文化活动底子厚、基础深、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先试先行。谢集管区发展3个村,以谢集北门秧歌队和王胡同秧歌队表演为龙头,积极探索发展山东邦子、快书文化项目;昌邑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是组建侯花园锁呐队、前昌邑健身操队等队伍;大刘管区发展2个村,重点在大刘村、前贺村、组建秧歌队等队伍。树立发展典型,以点带面,总结推广,逐年发展,使每个行政村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项目,最终建立覆盖全镇的一村一品

  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三)搭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凝聚和导向作用。加强对村级特色文化培育的培训指导,试点村每月举行一次活动,每季召开一次全镇特色文化发展交流会,每年策划一次大谢集特色文化一台戏,做到周有训练、月有活动、季有交流、年有会演,着力唱响培育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作用,使人们在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同时,既陶冶了情操,又凝聚了人心,既提高了群体素质,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特色文化

  一村一品

  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福宝,副组长:张彦磊、冯长伟,成员:邵成印、郝文山、闻艳、祝涛、姚明元、翟中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站,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和考核评比等工作。镇文化站要抓好一村一品特色文化的调查摸底和乡土文化人才登记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各村主要负责人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

  抓方向、抓发展、抓稳定

  的理念,把

  一村一品

  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明确发展目标、完成时间、步骤和责任人,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2、政策激励,形成合力。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激励政策。组建特色文体队伍,实现统一服装的,奖1000元/村。以上各项年底通过镇考核组验收的,统一发放奖励资金;被评为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给予适当鼓励。充分发挥镇财政资金导向、聚合作用,鼓励扶持热心公益事业和先富起来的农户投资兴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积极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

  3、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为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建立班子成员联系试点村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破解发展难题,狠抓工作推进;并把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工程列入村主要干部业绩考核内容,酌情予以加分,确保完成任务。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3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工作方案》(粤农农规〔2023〕2号文)和《中共珠海市委办公室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珠委办字〔2023〕56号)等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目标

  围绕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坚持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受益

  的原则,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自2023年开始,连续3年,结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年扶持3-5个村创建

  一村一品

  样板村,样板村

  一村一品

  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所在村参与项目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未参与项目农民提高10%以上,努力使每一个样板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亮点;到2023年全市扶持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2个特色农业产业专业镇。

  二、建设条件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条件。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2.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承担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优先支持。

  3.组织保障有力。区、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建设任务。各区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

  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沙田水乡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乡村产业特色村、镇,专业村、镇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

  各区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建设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做精做特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各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2.培育一批新型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的功能,推广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

  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

  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示范推广肥药减量控害、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围绕生产效能提升,示范推广节本降耗、轻简高效等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

  三品一标

  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实施

  三统一

  :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

  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高我市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推动一批产业融合。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美丽乡村建设、南粤古驿道活化、乡村慢行道建设、农事体验、乡村节庆活动等乡村振兴举措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康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三、职责分工

  (一)市级职责。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工作方案、认定办法与资金使用管理、对约束性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绩效考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对各区推荐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候选专业村镇进行评选,达到认定办法要求的,纳入市级专业村镇,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

  (二)区级职责。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总体责任,对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审批监管,组织项目验收。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审批,并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组织、审核、汇总辖区专业村、镇认定有关材料,报送市农业农村局。

  (三)镇级职责。镇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并申报入库,组织项

  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镇认定。

  (四)行政村职责。组织开展

  一村一品

  示范村申报、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工作,并提供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表决书;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村认定。

  (五)实施主体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绩效自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各区、各有关部门要把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镇人民政府作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建设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人员,加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选好产业、选强实施主体,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按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档案,组织好项目自验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提前谋划布局,严格程序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各区、镇要遴选一批产业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能够代表当地农业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带动农户增收效果好的项目,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落实公开公示、审核把关等程序。区、镇责任部门要扎实做好项目的组织、入库、审核、审批、备案等工作,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推荐专业村、镇的认定工作。

  (三)做好绩效评价。各区要负责组织项目所在村镇和实施主体开展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的绩效自评和验收考评。市农业农村局年终对约束性任务开展绩效考核,市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

  (四)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创新示范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项目建设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剖析,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五)鼓励多方投资。加强金融支农创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普惠金融

  村村通,积极培育村镇银行、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切实解决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五、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篇七: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镇“一村一品”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我镇“东禽西菜、中部粮食”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服务为支撑,以提高我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培育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优化发展环境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北杜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二)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普及适用技术,打造名牌产品。

  (三)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镇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四)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抓好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村商品经济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三、目标任务

  依据目前我镇农业产业基础,经过调查摸底,XXXX年镇党委、镇政府决定率先从岱冲、官山、宋马、团山、继光村等5个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示范村抓起,着重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

  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辐射带动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抓建的5个示范村

  岱冲、官山、宋马、团山、继光

  (二)抓建6个推进村

  官桥、向东、黄华、祖农、龙桥、陆岗

  (三)抓建示范村,推进村的主导产业

  1、岱冲村主导产业是茶叶、水产养殖。

  2、官山村主导产业苗茶叶。

  3、宋马村主导产业是蛋鸭、茶叶。

  4、团山村主导产业是蛋鸭养殖。

  5、继光村主导产业化粮食及加工。

  (四)示范村推进村的建设目标:

  1、示范村利用两年时间达到两个75%,即主导产业覆盖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75%,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2、示范村推进村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主导产业收入提高10%。

  3、推进村利用两年时间达到两个60%,即主导产业覆盖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60%,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四、帮扶政策

  (一)对镇上确定的示范村、推进村由包片领导和驻村指导员驻村帮助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对镇上确定的示范村,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区级“一村一品”发展示范村,争取省、市专项投资,对取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终由区、镇两级给予村干部及包抓干部以奖励。

  (二)从2017年起,镇上将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围绕主导产业,按工作进度适时进行政策扶持。

  种植业:以优质粮,茶叶、设施蔬菜和杂粮作物为重点,从名优新特品种的引进,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园建设,无公害农产品

  基地申报,产品认定,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养殖业:以规模经营扩张和质量安全为重点,突出蛋养,从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疫病防控,粪便无害化处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无公害基地申报,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非农产业:以农村服务、商贸流通为重点,从新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劳动力资源转化组合,人才培训和市场供求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三)镇上将整合各类涉农建设资金,重点帮助示范村解决在通村道路、人畜饮水、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业建设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将优先向示范村安排。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为了确保“一村一品”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发展“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同志担任,政府相关部门及各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成员。各村也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此项具体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一村一品”发展扎实推进。

  2、广泛宣传,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氛围,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切实加大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为“一村一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农民学先进,学典型的热情,增强广大农民的自主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

  3、强化督查,确保“一村一品”发展取得实效。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深入各村检查“一村一品”进展情况,今年底,镇上对各村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的村,将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拖沓,进度缓慢的村,将在全镇内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乡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峡口镇目前来料加工发展现状经初步调查为:一级、二级加工经纪人57名,其中一级经纪人39人,二级经纪人13人,新增经纪人4人;年发放来料加工费达到5000万元,加工费超200万的经纪人有6人,参与加工人数7000人;加工产品包括服装、饰品、手套、羽毛球、竹制品等十多种类型;合新、王村、柴村、同桥、广渡、定村等村发展规模较好,峡新村后势强劲;镇组建有一支峡口镇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会员达39人。根据现有状况,现拟定峡口镇“一村一品”来料加工2012年-XXXX年发展实施方案。

  一、发展规划

  通过宣传引导、政策鼓励、技术支持等途径,力争到XXXX年底止,全镇发放来料加工费达到9000万元,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壮大到100人(含一级、二级经纪人)。通过对“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来料加工领头人”和“来料加工专业村”等的评选,培养出一批加工规模大、货源稳定、发放面广、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建设有一批通过发展来料加工促进本村富余劳动力和闲散人员就业的经纪人多、从业人员多的专业村。

  二、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子,掌握基本情况。

  对全镇所有来料加工经纪人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发放加工费数额将经纪人分为A、B、C、D等类别,具体划分为:A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50万元以下;B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50万元至100万元;C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100万元至200万元;D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200万元以上。加工费发放数额的认定为:一级经纪人以发货方提供的加工费发放清单为准,二级经纪人以一级经纪人发放工资单、并提供村委会出具证明为准。镇党委政府将针对不同类别的经纪人采取不同的鼓励扶持措施。

  (二)分类指导,积极壮大规模。

  要充分运用报纸、宣传单、户外电子屏、广播等方式,深入宣传市、镇、村三级对来料加工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我镇来料加工协会的作用,以“三活动一制度”的开展为深入推进特色加工专业村创建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创业就业队伍。

  1、开展来料来样加工大比武活动。组织全镇各来料加工者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大比武、创意作品展、技能培训、加工点观摩等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来料加工业的热情。

  2、开展来料加工培训活动。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通过集中授课、加工基地实习、外出学习、入户指导等形式,开展来料加工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赴义乌考察、举行座谈会等形式,对经纪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经纪人的执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300人次。

  3、开展来料加工典型评选活动。每年10月份针对上一年度的来料加工情况进行调查汇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定期对经纪人的加工费发放量进行公示,评选出一批发展速度快、整体规模大、新进力量足的“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和组织发动有力的“来料加工专业村”。到XXXX年底评选出一批规模大、影响力深的“来料加工领头人”。

  4、制定出台来料加工奖励扶持制度。要挖掘来料加工潜在资源,调动民众参与来料加工的积极性,培育新增来料加工经纪人。对新增经纪人和评选出的三类先进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

  5、发挥协会组织力量。来料加工协会要积极关注市场走向、货源变动、扶持政策等,为遇到困难的会员提供帮助,为有意向加入来料加工队伍的潜在经纪人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

  三、扶持政策

  来料加工的扶持政策根据行业特色,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通过评比先进,将资金补助给经纪人和集体组织。

  1、评比项目

  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来料加工领头人、来料加工专业村和其他奖励。

  2、申报时间

  来料加工经纪人申报要求:每月的25日为申报时间(节假日除外),一级经纪人凭发货方提供的加工费发放单、汇款证明等材料为准,二级经纪人以一级经纪人发放工资单、并提供村委会出具证明为准。申报来料加工专业村须填报相关申报表交镇妇联。

  3、评比条件

  (1)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评选要求:A、B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与前一年相比增加幅度达到40%;C、D类经纪人,年发放加工费与前一年相比增加幅度达到20%;当年发展二级经纪人数量达到5个,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名额5名。

  (2)来料加工领头人评选要求:到XXXX年止,达到D类经纪人标准或三年来的加工费发放数额增幅超过100%,并要求其下发展的二级经纪人数量超过8个;无来料加工经济纠纷,无不良诚信记录;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较好地带动周围群众参与来料加工的经纪人,评选名额5名。

  (3)来料加工专业村评选要求:组织发动有力,有具体发展来料加工措施,对本村来料加工有奖励扶持政策;村内常年在家人员中有60%以上从事来料加工且发放给从业人员的年来料加工费人均4000元以上的村;C、D类经纪人数量超过5个或新增经纪人数量超过5个;无来料加工经济纠纷,无虚假信息宣传,村内来料加工经纪人和加工人员无不良诚信记录;全年开展来料来样加工经纪人培训、学习活动不少于两次。

  (4)、其他奖励:对于当年新增经纪人,其规模达到B类经纪人标准的(包含B类)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本镇来料来样加工协会,每年根据工作开展是否有力、活动组织是否到位等情况,给予奖励。

  3、奖励额度

  (1)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来料加工领头人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来料加工专业村每村给予5000元奖励。

  (2)当年新增经纪人达到B类以上(包括B类)的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来料加工协会完成工作任务的每年给予3000元奖励。

篇八: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

  专业村、专业镇认定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和宣传产业特色明显、产品附加值高、主导产业突出、农民增收显著的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村镇,做强做大富民兴村产业,根据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是指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由农民自愿、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

  第三条

  专业村镇主导产业以岭南特色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苗米、茶叶、花卉、南药、畜牧、水产、林下经济和具有地方特色稀有品种为重点,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等。

  第二章

  认定对象

  第四条

  申请认定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包括省级支持的、非省级支持的以及省农垦区覆盖的专业村镇。

  -1-

  第三章

  认定标准

  第五条

  产业主导性强。专业村主导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总产值50%以上,专业镇主导产业产值占本镇农业总产值30%以上。具有地方特色名特优新产业的专业村镇,可适当放宽标准。

  第六条

  生产方式绿色。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健全,主导产业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生产,实施绿色防控,严禁使用高毒农药或禁用兽药,产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专业村镇标准化生产规模(种养面积)占主导产业规模的60%以上。

  第七条

  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高。主导产业有集中连片规模化种养区域。规模经营户占专业村、专业镇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有成立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占专业村、专业镇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比重分别为30%以上和20%以上。专业村镇与龙头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或电子商务有效对接的优先考虑。

  第八条

  市场知名度高。专业村镇主导产品有注册商标,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省以上名牌产品的专业村镇优先考虑。

  第九条

  带农增收效果显著。专业村、专业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所在镇、所在县(市、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带农增收效果显著的在专业村镇认定中优先考虑。

  -2-

  第十条

  和产业园建设相结合。专业村镇认定要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结合,引导鼓励产业园周边特色产业镇、村依托产业园平台,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成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镇(乡),共同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第十一条

  持续发展能力强。专业村镇管理制度健全,重视特色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科研院所等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帮扶联系,技术服务能力较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好。

  第四章

  认定程序

  第十二条

  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工作按照村镇自愿申报、县级初审推荐、市级审核、省级认定的程序进行。

  (一)村镇申请。需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或专业镇的,由专业镇向所在县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申报材料。

  (二)县级初审推荐。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符合条件的专业村镇申报认定,指导专业村镇按照要求填写《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申报表》和《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申请表》。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严格对照认定标准,认真审核把关并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负责,签署初审意见,将

  -3-

  推荐上报的正式文件和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市农业农村部门。

  (三)市级审核。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审核专业村镇认定材料,汇总上报省农业农村厅。

  (四)省级认定。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拟认定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名单并在广东农业信息网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公布认定名单并授牌,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强社会宣传推广活动,营造良好舆论。

  第十三条

  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申报、初审、审核、认定均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平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子项目管理平台进行,实行网上填报、网上审批。

  第五章

  认定管理

  第十四条

  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有标识,统一LOGO,对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的授权使用。

  第十五条

  申报村镇要据实提供申报材料,如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取消该村镇申报资格,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第十六条

  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按认定标准考评一次,对不符合

  -4-

  认定标准的予以淘汰。考评办法采取专业村镇自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测评,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部门考评,省农业农村厅抽查考评。

  第十七条

  对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的给予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农业农村厅负责解释。各市、县(市、区)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市级和县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附件:1.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申报表

  2.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申请表

  -5-

  附件1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申报表

  填报单位:_____市_____县(市、区)_____镇_____村

  序号

  12345678指标名称

  主导产品名称

  主导产业产值

  农业总产值

  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户总数

  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

  其中:规模经营户

  耕地面积(水面或饲养总量)

  单位

  ——

  万元

  万元

  %户

  户

  户

  亩、头、只等

  同上

  同上

  ——

  户

  ——

  ——

  ——

  ——

  ——

  ——

  ——

  ——

  ——

  数量(名称)

  主导产业规模(种养面积或饲养量)

  其中:标准化生产规模

  9成立的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

  10加入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数

  11对接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名称

  1213141516是否建有主导产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规程种类及名称

  主导产品注册商标名称

  知名品牌种类及名称

  主导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情况:①无公害农产品;②绿色食品;③有机农产品;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业部)

  主导产品获得省级名牌认证情况:

  ①省(区、市)名牌产品;②

  省(区、市)著名商标;

  主导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情况:①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工商总局)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质检总局)

  加入合作社农户数

  村所在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乡镇所在县(市、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否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科研院所等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帮扶联系

  是否开展电子商务营销

  171812021222324户

  元

  元

  ——

  -6-

  注:①相关数据为上一年末数,以当地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为准。

  ②规模经营户:规模农业经营户指具有较大农业经营规模,以商品化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户。规模化标准为:

  种植业:一年一熟制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100亩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的设施占地面积25亩及以上。

  畜牧业:生猪年出栏200头及以上;肉牛年出栏20头及以上;奶牛存栏20头及以上;羊年出栏100只及以上;肉鸡、肉鸭年出栏10000只及以上;蛋鸡、蛋鸭存栏2000只及以上;鹅年出栏1000只及以上。

  林业:经营林地面积达到500亩及以上。

  渔业:淡水或海水养殖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长度24米的捕捞机动船1艘及以上;长度12米的捕捞机动船2艘及以上;其他方式的渔业经营收入30万元及以上。

  农林牧渔服务业:对本户以外提供农林牧渔服务的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及以上。

  其他:上述任一条件达不到,但全年主导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0万元及以上的农业经营户。

  ③须附上相关佐证材料。

  -7-

  附件2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申请表

  一、专业村镇基本情况

  负责人

  联系人

  申报类型

  主导产品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

  专业村镇名称

  通讯地址

  邮编

  邮箱

  □专业村;□专业镇

  (区位、面积、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300字以内)

  专业村镇概况: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专业村镇主导产业规模、主导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农民收入等(200字以内)

  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情况,与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对接情况等(300字以内)

  主导产品加工、储藏、物流、销售、休闲旅游、电商发展情况及品牌建设情况(1000字以内)

  绿色生态技术、先进农业装备推广应用情况(300字以内)

  社会化服务水平发展情况

  (200字以内)

  专业村镇所在县(区)支持一村一

  -8-

  品发展的措施(200字以内)

  三、专业村镇申报理由

  专业村镇是否符合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条件和认定标准(500字以内)

  专业村镇具有的资源、技术、品牌、市场、人才等优势(300字以内)

  (盖章)

  年

  月

  日

  四、审核意见

  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市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级专农认定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认定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9-

  -10-

篇九: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是解决新时代矛盾的有效抓手,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是不完全的振兴,没有几亿农民的富裕是不完全的富裕。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4、面对数以亿计的农村庞大人口,以及小农户为主体的独特国情,中国实施乡村振兴大计,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5、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目光要放到全局上。

  6、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7、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强、环境美、文化活、收入高、幸福长。

  8、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灵活施策;要继承传统、彰显特色;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9、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目标,精心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探索乡村振兴的**方案,贡献乡村振兴的**力量。

  10、只有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和谐互补、交相辉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家乡。

  11、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要延续历史传承,根植文化积淀,留住原乡特色,回应未来期待。

  12、要注重保持田园风光,突出个性,打造独特风格,“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不搞对城镇建筑的复制移植,切忌“千村一面”。

  13、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要发掘可用人才、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用好特殊人才,培养一批心系故土、心向农村、心爱农民的优秀农村人才队伍。

  14、乡村振兴要切实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党组织强起来,支部书记硬起来,党员站起来,带领群众走出富裕、管理、组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

  15、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是“三农”发展的根本目标。

  16、统筹城市和乡村发展,着力打造城乡建设布局科学、经济要素高效流通、生活空间相互融合、基础设施互融共享、公共服务均衡同质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17、整洁有序、果蔬飘香的美丽街院精致了村容村貌;比肩城市、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提升了生活品质;特色鲜明、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拓宽了致富之路;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浓郁了文明乡风。

  18、坚持“建设美丽”与“经营美丽”并重、更重“经营美丽”,注重从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发展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9、乡村要长治久美,必须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科学管理和长效管护机制建设。

  20、要早谋划、快启动、精实施,注重顶层设计和过程优化,切实实现村容村貌更加精致,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文明乡风更加浓郁。

推荐访问: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 一品 一村 特色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 投稿、撤稿、投诉:邮箱:cpt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