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及对策探讨
MINGRIFENGSHANG文教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探讨文|沈淮东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些问题,下面就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第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对高校来说,培养社会型人才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在教程度,督促心理健康课程正常进行,然后在课后对心理危机知识进行宣传,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学生可以时刻受在不同的过程中,心理情况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虽然很多高校都有设置心理咨询处,但是在实际上,很多学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心理的变化,也不会主动去向老师咨询心理问题,所以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境。高校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对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对于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学校里,学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由于学习、考试、就业、恋爱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虽然有的问题看似很平常,但是却可能会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导火线,所以高校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教学质量外,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让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并且得以解决,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与成长。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心理出现问题,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的生活重心一直是学习与考试,而且几乎所有学生的目标都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大家有相同的目标,所以学生之间的相处基本上比较融洽。进入大学之后,周围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区的人其生活习俗不同,每个人的生活重心也不同,学生可以经历的事情也更多,一旦遇到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困境,在没有能力解决这个困境的时候,其心理可能就会出现扭曲,进而出现心理危机。很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都不能够自我调节,反而很容易钻牛角尖,让自己处于困境之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的出现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不如意,都可能致使其出现心理危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与学习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经常进行心理咨询,让其主动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提升其心理健康程度。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还存在一260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随着教育的普及,每年大学生的数量都在增加,同时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数量也在增加,“马加爵事件”“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等都成为大学生茶余饭后的话题。但是,很多学校潜意识的认为这种事件只是少数,只要自己学校没有出现这类事件,就不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另外,即使学校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对于课程的重视度却不同,心理危机课程在很多学校是大课,几个班级一起上,所以学生也会觉得这种课程根本就不重要,经常出现无故缺勤、上课玩手机等现象。第二,缺乏专业型人才;高校虽然有设置心理咨询处,但是还是缺乏专业型人才,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该专业的知识人员,心理健康课程也是有其他教师代课的。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某些设备的支持,但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处往往都是才用跟学生聊天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压力,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来说,这种简单心理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率与效果,高校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第一,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由于性格的差异,每个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都不一样,在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制定一份专业的心理问卷,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以此来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建立心理档案。高校要仔细分析学生的调查结果,针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类,对于潜在心理危机较为严重的学生,要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要经常与其交流,一旦发现有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措施。第二,提升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读大学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相比初高中,大学生活更为丰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由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不能自主调节自己的生活,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现阶段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严重,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够换位思考,同学之间产生口角等小问题可能就是心理危机事件的导火索。因此,高校要提升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到心理健康知识的熏陶,让他们学会处理心理危机的相关知识,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第三,增强高校心理治疗水平;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就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他们可以通过对学生某些语言、行为等的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心理机构的设置,以增强心理治疗水平。首先,要增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督促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其成长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取教材,有效设置课程,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学生心理危机的潜在性,并且对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治疗,提升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四、结语综上所述,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高校要意识到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让学生可以在大学校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参考文献[1]詹丽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5(07):178-179[2]杨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5(36):59-61[3]李雪娇.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4(02):191-194
篇二: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困扰着社会的各个方面。针对这个问题,各大高校纷纷加强了心理卫生方面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服务,大力推广了“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中,精神和心理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要承受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压力,如期望值过高、课业负担重、自我期望过高等。这些压力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不平衡,进而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等。
2.人际关系冲突: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与同学、室友、老师、家人之间发生的冲突、误解和矛盾等也会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
3.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的频率比较高,因为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定义更为清晰。但是,恋爱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风险都是非常大的。面对情感问题时,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不适。
4.经济压力: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期间需要自己打工赚钱生活,面对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难以顺利应对,会产生心理危机。
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是最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的措施。为此,学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保护方法,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2.加强心理咨询力量。
大学生心理卫生咨询服务是预防心理危机的重要措施。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提高专业医生的数量和咨询服务的质量,让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困扰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3.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制度,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不同类型,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并确保干预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4.联合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
学校和社会之间应该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关心和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力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从而减轻学业压力。同时,社会组织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三、总结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缓解危机带来的困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篇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郑剑斌[1,2]作者机构:[1]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福州350014;[2]福州理工学院,福州350014出版物刊名:理论观察
页码:140-142页
年卷期:2017年
第11期
主题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摘要:心理危机是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当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心理危机有进一步加重的态势。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如身体反应、个人表现方面,进而从社会、家庭、个人、学校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最后分析如何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策略,包括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和建档工作、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建设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队伍、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家校联系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五个方面。
篇四: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与预防对策研究
作者:梁丽娟
时现菊
刘莎
常素凤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22期
摘要: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出发,剖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后果、主要表现形式,重点分析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危机,提高或恢复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
作者简介:梁丽娟(197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副教授;时现菊(196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Z201033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49-03联合国专家曾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场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会给人类造成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已经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自杀和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由危机导致的严重后果——非正常死亡,也已经上升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并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概念的解析
心理危机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使自身与环境稳定协调。当重大问题和剧烈变化使个体感到问题难以解决,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累,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的状态。
大学生对自身和社会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由此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如调节不当,即可酿成严重的心理危机。
篇五: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第472期Vol.472大学渊研究冤University渊Academic冤2020年7月Jul.2020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张粉荣陕西西安710038)(西安思源学院,摘无法处理的应激性生活实要:高校大学生经常会由于不平衡、不成熟,在心理上产生一些不可回避、也会影响到校园安全和谐。为了践挫折,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杀、他杀等心理危机,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更加科学、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必须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更好地处置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26-0030-02大学生自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杀、他杀、焦虑、抑郁等状况也经常出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及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主要进行心理关怀、帮助,让其正是对遇到挫折、困难的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可确地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客观看待各种困境,以掌握相应的危机应对策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社会生活。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他们虽然在学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青年群体,很容易迷失在网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面对网络的冲击,络虚拟环境中。加上网络中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比较弱,会被网络中的虚假信息而迷惑,心理状态造成影响。从而对自身健康思想观念、与中学生活相比较,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在知识上具有同时大学生有更专业性强、课时少、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有的大学生会在课加充足的时间自由安排,在这种情况下,余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睡眠不足、精神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衰落、学习负担重、心理失衡等情况,康发展[3]。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最重第一,促进学校教育目标实现。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做到全面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表明,健康的情绪、优秀可以很好地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性格、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而不健康的心理则会对人的发展带来抑制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对其学习状况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大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况,又那么就很难保证其正常学习效率,同时学习效果不佳时,所以加强大学生心容易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理健康教育尤为关键。第二,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快速发还要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需要学好专业知识,学生的交际圈也逐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同时大学阶段,社会。渐扩大,大学生开始从更加成熟的视角看待他人、通[2]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策(一)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教育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获得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该的效果。事实上预防胜过治疗,更加看重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预防。首先,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立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全面加强大学生危机教育活动,如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网络贷款教育等,丰富心理危机教育平台,强化心理危机教育效果。(二)健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新时期下,构建完善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为了及时防范、控制、消除大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确保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有序调动、跟踪反馈”的原则,对高校各方力量、资源进行整合,如辅导员、心理教师、心理委员、校医等。结合大学生状况,制订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明确心理危机干预职责,当大学生出现心理异常、行为异常的情况,需要及时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实现快速响应、及时应对[5]。此外,在心理危机干预结束以后,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观察,切实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确保其健康发展。(三)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实际中,为了确保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不仅要对大一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普查,还需要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发现高年级学生存在心理危机后,要及时由辅导员、心理委员与其进行沟通交流,疏导其心理危机。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动态化的心理档案,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及专业的心理教育信息化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评估、职业兴趣、人格特点等测评,充实大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并通过自行定义预警筛选,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动态。对于心理存在高危风险的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咨询、团队辅导等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6]。高校还应该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强化其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确保其可以更加科学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要定期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提高其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让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辅导、沟通技巧,掌握专业的心理疏导谈话技巧。辅导员需要及时识别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定期与心理老师、专业老师进行沟通。针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借助微信、QQ等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以此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四)发挥基层心理保健作用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中,还应该充分发挥心理社团、心理委员的作用。一方面,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需要指导心理社团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电影播放、联谊活动等,打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同时高校还应该指导心理协会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存在心理危机的同学,更是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各班的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要在各个班级设立专门的心理委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各个心理委员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掌握同辈心理辅导技能,了解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处理方式等[7]。对于班级心理委员,应该积极地发挥自身作用,通过班级群、班会、其他健康文体活动等向同学传达积极、健康的心理知识,同时还可以分享一些健康的生活观念,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班级心理委员还需要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中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心理
篇六: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职生是我国当代社会以及未来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因此,高职生的素质高低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以及发展状况。但在目前,我国对于高职生心理危机应对及干预还没有较为完善的系统措施。但高职生的心理发育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所以,在危机发生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是预防高职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字:高职生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一、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
1.1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生活中突然发生重大事件、遭受严重困难或精神压力,使得生活状况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发生了用目前生活条件或生活经验难以解决或克服的困难,以致当事人处于一种不安、焦虑、痛苦的状态。同时,心理危机还常常伴有绝望、麻木以及植物神经症状或行为障碍。
1.2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心理危机是由于个体无法运用自己平常的反应方式,对其所遭受的各种遭遇能够合理应对时所给出的反应。而根据个体的性格特征、以往经历、生长方式、创伤体验等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当然,反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心理危机干预则是对存在心理危机的群体或个体进行有效而简短的帮助,促使他们平稳地渡过危机,恢复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水平。心理危机干预是短程并紧急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其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或解决当事人的困境。
1.3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所面临的困境
1.3.1学生和家属对心理危机的诊断和病情具有抵触情绪
我国法律规定,一些严重心理疾病应当由具有诊断资质的专业的精神疾病医院或治疗机构来进行诊断,而一般的学校都不具有这类疾病的诊断资质。但在学生出现心理疾病预兆或症状或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心理疾病症状时,不少学生及家长都对前去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存在强烈的抵触心理,对病情的诊断和后续的治疗都非常不利。
具体来看,由于心理危机自身不易被发觉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心理危机出现时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者由于讳疾忌医,即使发觉自己出现了心理危机,也不愿到精神机构去积极接受专业治疗,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另外,由于家长对心理危机了解不足,也很容易出现认为自己的孩子并不严重的情况。即便有的家长意识到了自己的孩子出现了心理危机或心理疾病,也有可能采取非科学的迷信方法试图解决问题,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1.3.2不容易及时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
高职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较为复杂,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导致心理危机的出现。并且心理危机的表现和存在并不是固定的,其往往会随着影响心理危机出现的事物的发展而出现一定变化,例如一些危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而然地慢慢化解,但也有一些危机却会反反复复出现。
除此之外,心理危机本身的隐蔽性也较强,不少学生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身已经出现心理危机或心理疾病。或者一些学生会出于对心理危机的避讳,不愿意承认或逃避自己已经出现心理危机的症状。
1.3.3对心理危机严重学生劝返难度较大
一般来说,心理危机较为严重,有自虐甚至自杀或者伤害他人倾向的学生,学校通常的做法都是劝返,回家休养一段时间把病情好转再评定能否复学。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一般有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或心理疾病的学生的家庭背景都相对复杂一些,有些家庭是重组家庭或单亲家庭。因此,学生本人和家属,双方都有极大可能会对劝返有抵触心理。另外,一旦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家族遗传,那么其家长也很有可能患有心理疾病,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照顾好患病的学生,甚至会让情况更加严重。
1.3.4学校心理咨询系统不完善,学生不善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一般都会设置心理咨询老师,但由于学生不了解学校机构设置或其具体用处,很容易造成学生想寻求老师帮助但求医无门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的心理健康系统处于停滞甚至缺失状态,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二、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分析
2.1完善高职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准备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正确地对待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危机意识,能够正确辨别自身或身边同学、朋友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症状或征兆,学习应对心理危机的技巧。
其次,学校可以请校外专家学者进校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通过进行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竞赛的方式,向学生科普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
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提前建立危机预防系统,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人员在各个环节当中的具体责任。最大程度上将责任落实到人,也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
2.2逐步完善高职生心理危机处理机制
建立高职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手段,对于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早期预警制度: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的症状,学生干部、班级辅导员、教师等需要及时报告给心理危机干预机构,以预防和控制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情况恶化。心理危机应急处理中的支援制度:基于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程度的高低,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构。一旦发现有紧急情况发生,要迅速及时确认心理危机应急处理中的快速支援部门和人员的到位时间和地点。最后,要保证心理危机处理时各部门人员沟通的畅通性,确保与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和上级领导保持及时有效的联系。
2.3系统完善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流程
完善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也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有效手段,其对于加强高职生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学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自身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在这其中,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成员、院系领导、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骨干。同时,不同层次的参与者都需要明确其自身相应的系统职责。另外,学校应对相关人员及时开展充分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教育,为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对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学生,制定具体详细的措施来应对,例如进行老师监护、休学、通知家长的流程都需要提前做好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学校应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来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4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反馈
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反馈主要是根据当事人对其目前状态、家属对其状态的感知反应来判断的,这样的效果反馈便于随时根据当事人的实际需求、病情发展和实际情况,对干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在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家属和朋友需要不断地鼓励和支持当事人,在今后面临逆境和重大挫折时需要做出合理选择和取舍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独立的处理和解决问题,避免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结语: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会被一定程度上地忽视,但对于还踏入社会心思比较单纯和细腻的学生们来说,确实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心理危机。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完整的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机制,以降低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概率,减少学生受到的心理伤害。
参考文献:
[1]张松炎,牛书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3):89.[2]李晓娟,薄赛楠,高凌宇,范志光.医学院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5):156-157.[3]晁梦雨.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基于一例心理问题案例的思考[J].新西部,2019(08):160-161.
篇七: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13总第608期NewGeneration
高教探索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其干预策略分析彭瑞星李泳波(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摘
要:心理危机通常是随着危机事件而出现的一种失衡的心理状态。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表现,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几点构建危机预警与干预策略的措施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心理调节,并为教育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为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必须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环境,不仅要承担校园生活中的学习和社交压力,同时还要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制定规划。为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一)主观因素能够引发心理危机的因素虽然大多来源于外部刺激,但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外部事件所能够带来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在相同的应激事件中,不同的个体可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应对状态,其所承受的心理伤害程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处于正常身心状态的大学生可以很好的处理和应对困难、挫折,但对于一些处于异常状态的大学生而言,则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应对外部冲击,其心理平衡会被打破,如果不能够给予正确干预,甚至会出现心理防线崩溃或自残生命的严重后果。归根结底来看,这是由于当事人心理状态与人格缺陷所导致的,例如信念偏差、承受力低、挫败感强以及情感脆弱等等,即使是外界一些微妙的刺激,也会因认知错误而导致荒唐的应对结果。(二)客观因素目前能够对大学生带来心理危机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五点:第一,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事件变故,例如家庭成员的生病或死亡、失去恋人、丢失大量金钱以及失去贞洁等等;第二,在校园中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例如受到周边同学的冷落,受到老师的漠视以及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校园霸凌等等;第三,在学业上遇到巨大困惑。例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缺乏兴趣,在重要考试中存在失误以及对新的学习环境极度排斥等等。第四,存在经济窘迫。这一危机来源主要存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注入,各种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风盛行,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各种各样的贷款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物质条件,进而引发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危机;最后,求职焦虑。主要表现为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由于竞争压力较大,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极大的担忧,甚至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厌世悲观情绪。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一旦出现了心理危机,在缺乏及时干预的情况下,当事人会分别在思想、情绪、认知、身体以及行为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身体变化表现为失眠多梦、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认知变化会表现为,对于周遭的事物和人抱有着悲观的态度,常常陷于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情绪变化则表现为焦虑、悲伤、易怒、否定以及不安等等;行为变化则表现为社交障碍,想要对亲密关系进行破坏以及拒绝他人帮助等等。当心理危机产生后,当事人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应对表现,具体可以列举为以下的七种类型:第一,危机出现后会长时间的陷入震惊状态,反复确认事件是否真实发生,否定自己和其他人的补救方法;第二,陷入责备自己和责备他人的恶性循环;第三,产生极强的内疚感和焦虑感,无法承担事件所产生的后果,时刻处于恐惧状态;第四,长时间处于危机中无法自拔,显得郁郁寡欢,在极端状态中甚至会寻求轻生;第五,故意逃避。将自己伪装得十分淡定,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第六,休克。肢体动作和表现上出现异常,无法集中注意力、肢体僵硬,甚至会出现流口水和神情呆滞的情况;第七,寻找各种方式来改变现状,试图从危机中解救自己。但基本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而是通过一些极端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一)确定预警对象与范围首先,教育者应当通过心理普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构建心理档案,逐步完善校内的心理危机预警库。其中,将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尤其要将存在妄想症、抑郁症以及自杀倾向的学生列为主要的预警对象。其次,校方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完善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将在校期间出现家庭重大事故、个人情感受挫以及人际关系受阻的大学生列为重点预警对象。最后,要单独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为遇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就诊咨询。(二)心理危机预警方法在传统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中,大多采用的是事件跟踪法,此种方式具有着较大的弊端,并不具备很好的及时性。因此,在日后应当尽快落实预警指标法,根据预警对象与预警范围来制定出带有监测功能的指标体系,通过科学分析指标内容来准确判断预警对象的心理危机发展程度,以此来逐一列举出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诸多因素。预警指标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判断预警对象的个人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学习状态、考试成绩、就业方向、人格特征、身体健康程度以及应对挫折的能力等等。其次,判断预警对象的家庭情况,比如父母关系、生活环境、成长历程以及生活状态等等。第三,了解预警对象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并侧面了解其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各种态度。最后,要判断预警对象是否存在负面情绪,同时划分负面情绪的类型。(三)发布危机警告根据所收集到的预警信息,按照已经制定了预警指标来准确评估,以此来判断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预警信息分析时,务必要确保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杜绝虚假信息和失真信息的存在。(下转第15页)NewGeneration1320213总第608期NewGeneration
高教探索
句,例如,《诗经?秦风?无衣》、《礼记?儒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陆游的《病起书怀》、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就要通过对课文思想情感和作家生平经历的解读,让学生感受作家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刚正不阿、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也可以影响当代大学生将对明星的崇拜转变到对古人的崇敬之中。2.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国家,历代有作为的教育家、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人们应保持的善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告子上》中有“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君子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陈情表》中有“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强调人们应该尽孝心,懂得感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经典中感受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味和认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三观”。3.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涉及了许多创新的思维和内容,例如《诗经?大雅?文王》中有“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少年中国说》中有“惟进取也故日新”,《商君书》中有“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在这些文章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一直在努力进行着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进取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如果将这些创新思想融入进课堂当中,学生也可以依据这些经典产生自己的见解,进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其在文化交
(上接第13页)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一)构建预警对象档案首先,为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构建档案,由于大一新生刚刚脱离压力巨大的高考,因此他们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憧憬。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因期望值过高而处处碰壁,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依赖性过强以及适应性较差等等,因此学校的心里咨询室应当针对大一新生来展开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测评,了解他们当前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情况,从源头处着手来发现心理危机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其次,要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构建档案。对于毕业生而言,他们必须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和生存压力,同时还要承受与恋人和同学相分离的痛苦,一旦不能合理调整自己的状态,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为此,校方应当分别从情感、就业、社会关系等角度入手,帮助毕业生平衡不良情绪,杜绝恶性事件的出现。最后,要为具有家族精神病历史的学生构建档案。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很多精神病类型都有着遗传基,为了能够避免这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或不良的敏感心理,校方应当提前介入,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等高危人群而言,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根据其实际情况来实施重点监控。此外,校方还要对生活中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使其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投身到大学生活中。(二)开展宣传教育在大学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宣传与推广工作至关重要。校方可以通过校内广播、橱窗、黑板报以及校园期刊等方式来宣传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检自查,一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在第一时间与老师取得联系,寻
融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4.提升审美能力。所谓的审美观念是解读生活的一种精神思维,《大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历史美文和诗词歌赋,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需要去深切体会和感受,而这些美文歌赋都能够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看到梅花时可以想到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当望月思乡时不自觉地吟出“月是故乡明”,当心情愉悦时有“人生得意须尽欢”,当看到美景时可以联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博大气象。此外散文描绘的意境、小说构造的情境等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运用自行赏析的方法,对自己喜欢的著作进行鉴赏,还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素养。因此,《大学语文》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进一步提升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三、结语综上所述,高校应该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大学语文》学习基础,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对民族的认同感。参考文献:[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5/c64094-24973220.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2]列宁.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08.
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此外,高校还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采用令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开办微信公众号、微博,组织qq群、校内论坛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私密的在线一对一交流。同时也可以在校内组织各种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漫画展评、情景剧表演以及行为艺术舞大赛等等,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五、结束语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成长经历就是不断打破自身平衡状态的过程,在积极修复与调整的情况下逐步完善自我程序。因此,只要在学习与生活中仍然存在挑战,大学生就势必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心理危机,如何能够直面危机,将其成功转化为成长动力,是当代大学生与教育者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通过构建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可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危机时有意识有方向的调整自身状态,及时有效的做出自我应对或及时寻求帮助;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及导向,从而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践等工作给予适当调整;还可推动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持续健康发展,对高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伍新春.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蒋易展,张静.建立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机制的实证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暴占光.个性化深度辅导员的心理机制与工作模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NewGeneration15
推荐访问: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及对策探讨 干预 对策 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