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传染性疾病,降低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等,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概念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其他职业暴露。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
1.感染性职业暴露
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废物清运、设备设施维护等工作时,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外途径(针刺、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含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主要是指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2.化学性职业暴露
从事化学性物品接触性操作发生的职业暴露。危险人群主要是从事护理和药物调配的工作人员。常見的职业暴露有:护理大剂量放化疗患者时,感到恶心、呕吐,为病人冲配青霉素等输液时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休克,调配抗肿瘤药物、消毒剂等高危害性物品导致的血象改变与中毒等。
3.放射性职业暴露
接触射线与同位素药物时发生的职业暴露。危险人群主要是从事放射设备与同位素诊疗的医务人员和维修人员。慢性暴露于电离射线,即使是低剂量的,也可增加皮肤癌和血象的不良改变的危险性。紫外线暴露会造成眼部伤害和皮肤色素沉着。
4.其他职业暴露
包括不属于以上三类的其他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三)下列事件不属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范畴:
1.违反劳动法的职业损害:如医务人员的孕期辐射等。
2.非直接接触病人与病人样本的其他意外事故伤害:玻璃划伤,设备挤伤,砸伤,电击等。
二、适用范围
由于工作内容需要,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带有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或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以及暴露于物理、化学等有害因素的本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以及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其他人员。
三、组织机构及职能
医院设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预防保健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1.成员名单
组
长:李雪飞
成
员:李
洁
冉
菁
何
燕
周
娟
李超英
毛志勇
2.职责
(1)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各种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操作规程和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
(2)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的技术支持、咨询以及相关的物资、经费保障。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
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对暴露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感染性职业暴露报告后,立即指导被暴露者进行应急处理,核实相关信息,详细调查原因,做出初步评估。初步评估报告后,再次对暴露源和暴露人员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根据评估结果,通知暴露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制定监测计划,收集暴露人员的基本资料和检测结果,做好登记,定期随访。
(三)临床科室
1.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为医务人员准备足够的防护用品,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物质保障,并督促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认真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2.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3.及时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完成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
4.当事人必须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并如实、完整填写相关职业暴露报告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表》、《化学性、物理性职业暴露报告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检验科
负责相关检测工作,接到暴露人员的检验单后立即进行检查,及时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五)医务科及护理部
1.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
2.负责解答及处理暴露人员业务外(指与职业暴露有关、但与职业暴露的报告处置无关)的其他疑问和事宜。
3.协调相关科室做好暴露人员的后续相关治疗,包括预防用药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治疗以及感染后的治疗等。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基本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致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明确自身的免疫状况和暴露源的感染情况将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其中感染性职业暴露防护的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者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
(一)标准预防
是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均具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
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二)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其它潜在污染物,接触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处理或接触污染物或被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当一次性手套(如外科或检查用手套)被污染、撕裂、刺破或失去防护功能时,应尽快更换;非一次性手套必须经消毒或灭菌后方可重复使用,一旦破损应立即丢弃。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密闭、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
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严禁翻倒、二次分拣医疗废物,严禁重复使用利器盒。
7.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8.不能徒手打开、清空或清洗重复性使用的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避免操作时引起皮肤损伤。
9.在处理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喷、溅、洒落和飞扬或产生飞沫。
10.禁止用口吮吸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
11.在收集、处理、操作、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标本应放在防泄漏的容器中。
12.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设备前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13.放射科医务人员需按照指定要求操作,做好防护措施,并每年进行一次放射剂量体检,职业照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是平均20mSv/年,5年内最高一年不超过50mSv。
14.调配化学药物和消毒剂时,医务人员需做好防护措施,穿隔离衣,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必要时需佩戴防护眼镜。
五、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
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化学性职业暴露的处理
1.大量吸入:要迅速从有害环境中撤到空气清新处,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洗手和其他暴露皮肤,如大量接触或有明显不适的要尽快到相关科室诊治。
2.皮肤:接触高浓度化学药物或消毒剂后及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淡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要在冲洗后到皮肤科诊治。
3.眼:溅入高浓度化学药物或消毒剂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不少于15分钟,如仍有严重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要尽快到眼科诊治。
(三)放射性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
立即脱离放射工作环境,并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医务人员离开;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医务科、分管院长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放射事故的调查和处置;对放射暴露人员做进一步的鉴定和治疗。
六、报告与评估
(一)报告程序
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1小时内填写报告表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周末、节假日报告院总值班,同时填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院总值班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评估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风险评估,如
不能确定者,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讨论。
七、职业暴露的随访:
(一)处置与随访: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监测和/或疫苗接种,指导预防用药(必要时),并追踪监测结果,暴露者需密切配合进行定期完成监测随访。
八、保密原则: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必须为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暴露人的情况。
九、就地原则:为了保证暴露当事人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实行“就地处置、就地报告”的原则。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疗废物回收工人、后勤维修工人等,发生职业暴露后,在立即报告所属部门主管的同时,还应该报告现场科室的人员。现场科室人员有责任指导和协助暴露人员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并且协助其现场填写相关报表报告。事后现场科室人员必须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
篇二: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主管副院长
成
员:院感科主任、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各临床科室护士长、麻醉科主任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
(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院感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
(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6)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7)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8)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9)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三)、临床科室:
(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四)、检验科:
主要承接相关检测工作,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立即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如医务人员在夜间值班时发生职业暴露,则送检的血样标本由所在科室的二线值班医生签字后即可接收。
(五)、医务科及护理部:
(1)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
(2)协调安排被暴露者的相关费用和支出。(费用由当事人科室支出)
(3)解答被暴露者业务外的有关疑问。
(六)、相关专科等根据医务科、护理部和院感科的意见,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治疗。
防护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务人员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
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4.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登记和报告
1、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l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2、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
职业暴露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
、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
、用药的依从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3、保密制度
无论职业暴露、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4、事故的报告
小型事故(存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
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要立即派专家到现场。
应急处置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一)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二)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l、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
(1)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用药原则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
(二)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l、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三)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病人梅毒病毒阳性者,给予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生素预防治疗,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四)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24小时内抽血检查丙肝抗体。对丙肝抗体阳性者,立即予干扰素行早期治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暴露的自我确认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伤口局部处理
专
人
负责
严
格
保
密
马上报告
评估与分级
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
由本单位专人/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
---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性用药
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随访与咨询
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
登记与上报
姓
名
科
室
发生时间
暴露时从事何种防治活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个人登记表
一、基本情况
性
别
年
龄
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
按要求汇总上报
职
业
发生地点
二、暴露方式
(一)接触暴露
1、皮肤
无破损
□
有破损
□
2、黏膜
□
3、接触部位
4、接触面积
5、污染物来源
(1)血液
□
(2)何种体液
(3)其他:
(二)针刺或锐器割伤
1、何种器械
(1)空心针
□
(2)实心针
□
(3)其他器械:
2、损伤程度、危险度
表皮擦伤、针刺
低危
□
伤口较深、器皿上可见血液
高危
□
3、污染物来源
(1)血液
□
(2)含血体液:
(3)其他:
(三)其他方式
致伤方式
抓伤
□
咬伤
□
其他
破损、出血
有□
无□
三、暴露源严重程度
1、血液
□
2、何种体液:
(一)
3、其他:
4、病毒含量;滴度低
滴度高
实验室标本
5、其他情况
患者ID
性别
年龄
确诊时间
(二)
患者病情
无症状HIV感染者
□
有症状,但不同于艾艾滋病期
□
来源于患者
滋病
□
病毒载量
CD4细胞计数
备注:
四、暴露后紧急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清水冲洗□
3、是否挤出损伤处血液:是□
否□
5、冲洗时间:
分钟
1、生理盐水
□
3、其他液体:
2、是否用肥皂
是□
否□
4、消毒药物
2、清水
□
4、冲洗时间:
分钟
(一)皮肤
(二)黏膜
备注:
(一)暴露级别
(二)暴露源头严重程度
(1)I级暴露
□
(1)轻度
□
五、评估
(2)2级暴露
□
(2)重度
□
评估人:
(3)3级暴露
□
(3)不明
□
六、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
1、是否需要预防性用药
是□
否□
(1)
2、用何种药物及用量
(2)
(3)
3、开始用药时间
4、停止用药时间
5、因毒副作用、修改治疗方案
6、副作用
肝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
七、症状
暴露后4周内是否出现急性感染症状
是□
否□
何种症状
持续时间
备注:
八、血清学检查(含HIV、HBV与HCV)
项
目
日
期
结
果
项
目
日
期
结
果
暴露后即刻
4周后
8周后
12周后
6个月
12个月
备注:
九、结论
1、暴露后未感染HIV
□
2、暴露后感染HIV
□
备注:HBV与HCV感染情况
填
表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
核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1)监测HIV职业暴露者:由本省HIV监测(或确认)中心抽血检测职业暴露的HIV1/2抗体(包括做快速试验),该血清留样备用。如果职业暴露者以前已有HIV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暴露后一年内要定期监测HIV的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监测。结果填写在报来的上述表格内。
(2)使用预防性用药,应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使用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的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能检测。
(3)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主管领导和有关专家,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不采取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IV抗体,检测时间同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职业暴露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当穿戴具有防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光线充足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手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7.禁止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回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
(一)锐器伤口紧急处理
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的血液挤出。
2.用流动水冲洗
3—5分钟。
3.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如有必要需作伤口包扎处理。
4.24小时内(尽早)留取基础血样(4ml普通管)备查。
(二)粘膜暴露处理
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
1.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科主任、护士长首先报告院感科,若发生疑似HIV暴露,院感科应向分管领导或主管领导报告的同时报告区皮防所,填写本院职业暴露登记表。
2.当事人疑似HIV暴露,由区皮防所专家及时评估暴露级别,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应急用药。
四、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及处理流程(详见流程图)。
五、职业暴露与随访
1.随访与追踪:院感科和发生职业暴露人员所在科室负责人
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追踪化验单结果,当事人需密切配合进行定期追踪随访。
2.注意保密,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员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当事人情况。
3.心理咨询:在职业暴露处理过程中,医务科,保健科、院感科可为职业暴露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必要时看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心理,稳定情绪。
4.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由科室护士长协助其局部处理,填表,同时上报院感科、保洁公司负责人,由保洁公司负责人协助找医生治疗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推荐访问: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暴露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