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篇

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篇

时间:2023-08-25 09:2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校为本,努力构建富有学校

  特色的教研运行新机制,创新教研模式,促进教师发展,为此我

  们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人人参与

  校本教研就是通过行动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

  样的研究才有价值。因此,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我们采

  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聚焦课堂。首先让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疑难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校对教师进行全员

  培训,教学领导深入课堂,以参与者的角度帮助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后上报学校。

  学校对教师申报的课题普

  遍收集,认真提炼,求大同存小异,在个人课题的基础上提炼加

  工形成学年组课题,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具有普遍性的校级课题,在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的组织和引领下,进行全员研究。

  二、完善教研制度,把教研落到实处

  1.

  完善校本研修的评价方案,确保校本教研向着制度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做到有管理、有制度、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开展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观摩、同课异构等研讨活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

  强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同时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

  研活动,开展先进学年组评选活动,进行表彰奖励,组织优秀校

  本教研教学开放日活动,并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教研模式,发挥主体作用

  校本教研不仅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教师

  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

  动。

  1.确立主题研修。学期初每个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学

  科研讨,确立研修主题。

  如“学生探究性自主阅读策略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讨”、“学生分层教学的研究”等,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思考研讨;既有课例设计,又有总结反思。

  2.课例研修。针对一个具体问题,以课例的形式,采用同

  课异构的方式,组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进行对比研讨,从中找到

  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成经典课例,以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3.

  反思交流。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组织教师及时反思教学

  中有价值的事例,进行交流,重组备课过程,形成二次导学案。

  4.

  网络研修。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研修,并将研修结果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教研管理,开展有效教研

  我们本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

  学研究为核心,以教学指导为重点,以教学服务为宗旨”的原则,紧紧围绕新课程实施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独立研究与团结合

  作、交流分享并进的方式,把研究的重点延伸到课堂和教师之间,充分体现教师参与研修的主体性,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凸显校本教研的价值和作用。

  同时我们还经常邀请教研员一起参加校本研修,与他们一起

  备课并深入课堂。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

  握教学动态,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判断,并提出相

  应的建议,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校本研修的实践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校本教研的开

  展,一是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学校成为了学习、实践、研究的学习共同体;二是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使校本教研的落

  脚点定位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上;三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

  展,使教师的教学智慧得以激发,教学才能得以显现,教学水平

  得以提升,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效推进了新课改的深入,因此,我们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一步完善校

  本教研的文化建设,校本教研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探索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搞好校

  本研修,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篇二: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柳州市驾鹤路小学

  前言:

  校本教研是立足学校实际,以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由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多年来,我校立足实际,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目标,以构建校园五块文化为蓝图,将学校特色办学和课题化教学研究相结合,充分利用我校校园网优势,施行三级研训网络化管理,逐步完善校本研究制度,形成了以“学习型小组”和“教研小组”整合开展的常态校本教研群体研究模式,力求在小问题中体现大主题,在具体实践中看基本理论,以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间的经验文化交流,以常态教学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还以校本课程的综合开发加速校园的特色文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把教师带入学习、思考、交流、合作、共享、创造的科研情境中。一个理念,就是让教师们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在提出问题中进行、在学习培训中进行、在开展分析中进行、在行动研究中进行、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抓教学、促质量、创特色、求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创建和谐的特色发展学校。

  关键词:校本教研

  管理文化

  教师文化

  课堂文化

  特色文化

  一、建立校本研究运作机制,张显学校的网络管理文化。

  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影响效果。校本教研能否顺利施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与之相对应,适合其发展的研究制度,并在实践中自觉接受检阅,不断修正完善这种制度。为此,根据我校实际,在边实施边研讨中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校园五块文化建设》《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教师阶段发展性评价细则》《构建教师“学习型小组”实施方案》等方案,并先后四次修改完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与此同时,在指导交流方式上,我们以学校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我校校园办公网的优势,实行信息资料网络化管理,灵活培训教师,搭建了校长室文档、教师个人文档、学习资料交流文件夹、校本教研资料交流库等信息指导交流平台,将研究课题的指导性意见、相关辅导资料、个人阶段研究成果等都以电子文本的实行呈现,实现了无纸办公;在组织结构上,以人为本,综合管理,用活岗位,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形成从“校长室、教导处、科研处协同负责——问题行动研究中心组为中坚力量——群体教师协同参与”的校本研究三级有序管理组织形式,并从理论培训、实践指导、资料收集、宣传交流、信息技术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分工,实行分层管理,分层指导,形成了一个有序运转、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组织网络,为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了浓郁的研训氛围,构筑了务实的平台,使校本研训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勤、思考深、教学精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同时也是我校管理文化构建的一个亮点。

  我校校本研究运作机制如下:

  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打造教师文化和课堂教学文化。

  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以问题研究为抓手,以人人参与为特征,以“学习型小组”与“教研组”为载体,立足本校实际,开发学习资源,不断探索研究性校本培训和研究新机制,通过吸引、激励、评价等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并以此为目标来提高学校的品位,推动学校的发展。在此期间,我们走过了由困惑的“磨合阶段”向理顺思路的“规范型”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最终我们定位于“指导中心下移,把课题做在课堂上”的校本研究策略,由校长作为这项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积极地组织和带领教师们认真学习,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和意

  义,从实际出发进行课题培训与跟踪指导,聘请专家围绕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培训、针对研究中的疑难困惑进行任务培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进行课题研究的二级培训,激励教师树立课题研究精品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引领全体教师从学习、研究、反思、创新等多个层面探索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指导教师在常态教学活动中进行卓有实效的校本教学研究,让教师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个性化地发展——超越自己、提升自我,让教师们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方式”,这是我校教师文化和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的又一亮点。

  (一)以教研组为联动教研载体,开展课题化的教学探究活动。

  1、灵活开展课题化教学研究,确保校本教研的目标达成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教研组是日常教师们进行教学研讨的主要阵地,在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意识到:教师研究课题需要经常交流才能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因此,结合我校校本研训活动每周一次,保证研修时间、内容以及学习形式,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听报告、看录像、专题辅导、分科培训、自学教材、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有计划、有主题、多形式地展开。各教研组还结合组内成员的教学实际情况及各自教学特色,分别制定了各自的研究主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个人研究。教研组学习的方式多样:既有同学科同年段研讨,也有同学科跨年段研讨;既有个人研究主题,也有组内共研主题;既有组内成员思想的沟通,也不乏组际间思维的碰撞;既有校内教师的心得交流,也积极引进校外资源共享,实行联动教学研究方式。

  我校教研组的其问题行动研究过程外显为“专业引领——集体备课——案例研究”。即:多渠道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聘请名师为校本教研顾问,引进新思想,新理念,形成我校的优势专家群体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主讲轮流制,各年级确定有各自的共研主题,实行“备课——上课——评课——叙课”一体制,明确了教学中的备课“三看”

  、上课“三显”与叙课“三讲”原则,即:一看设计理念;二看教学教法;三看创新亮点。设计显理念;细节显素质;

  双基显效果。一讲教材教法;二讲目标达成;三讲教后反思。这样研究的一个目的——以教师们在实践中的教育教学典型事例,对照课程标准进行解剖分析和思想交流,分析研究个案所渗透的教育

  思想,隐含的教育教学操作技巧等,帮助教师从教学行为研究中领悟课改理念,在观念碰撞中理解新课改,构建”双基落实、思维活跃、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课堂教学特色,打造”大信息、宽知识、高水平、显风格的教师文化特色,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使教研活动活而有效,涌现一批生产精品的教研组。

  A教师自定个人研究主题,找准定位发展点

  课题始于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个体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环境的差异,都会面临一些具体的、特殊的问题,而目前的科研课题大多来源于第一线老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这些共性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研究必要性。一方面,我校通过随堂听课制度,强化教师的问题研究,由校长和特级教师莫义英老师作为随堂课的负责人,每次的随堂听课都及时地发现、点拨、提炼,帮助教师找准研究点,并提供一些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个人可借助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思考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把握住问题研究的方向。

  B实行集体备课主讲轮流制,施行课题化教学

  结合我校校本教学研究,各教研组结合组内的实际教学情况及各自教学特色,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共研主题,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个人研究。如六年级组在教研组活动中围绕组内的共研课题——整合语文资源,活化课堂教学,采取更为明晰的研课案例法呈现组内研究氛围,实行集体备课主讲轮流制,采取“同备一节课”的方式:组内老师一起听课评课叙课,大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及时将教学中典型的事例记载下来,并以案例形式呈现这种思维过程,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思考,最后确定最佳备课方案,真正体现“以案例展示理论、让理念回归课堂”。正是“集体备课、案例交流、教研沙龙”等活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调控能力,提高了对教材的分析、解读与重组能力;提高了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师们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座平台,使教研活动活而有效,涌现了一些生产精品的教研组。

  例如在六年级教研组活动中大家围绕组内的共研课题——整合语文资源,活化课堂教学,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交流活动。唐柳燕老师的《将相和》、王佳瑜老师的《匆匆》,吕巧美老师的《矛与盾》以及钟艳老师的《世纪宝鼎》都经过大家共同商议推敲,最后确定执教方案。此外,针对各自的研究课题也给

  予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正是通过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大家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和研究的课题,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集体的智慧中,教师们不断逐步修正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认真分析了我校校本教研现状,我们欣喜地感受到课题化教学的开展的确推动了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最大程度的给予教师研修空间,保障教师的研修交流时间,让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更为扎实、真实、朴实的进行呢?为此,我们大胆做了两个尝试:一是采取目标更为明确集中,形式更为灵活而有效的研修学习方式,即:将确立各周研修重点与整体灵活调控相结合,如第一周是侧重于教师围绕个人研究主题进行研修学习,第二侧重于围绕组内研究主题进行研修学习,第三周侧重于记录整理个人问题行动研究资料,第四周侧重于组际间的学习交流。当然,各周的常规学习还应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二是采用充满趣味性的抽号定期交流方式。首先,我们制作了声色具全的“跳号球”的摇号程序,各个小球上的不同号码代表了相应老师的名字,然后我们每周二下午都定期在这充满趣味的音乐声中产生两名在下周畅谈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成长足迹老师,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样,有学习有交流,问题行动研究的目标更为集中,更重要的是留给了老师们一块静心反思的空间,保障了课题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2、注重过程资料管理,加强校本研训绩效评价。

  在长期的校本教学研究中我们意识到:校本、师本、生本和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攻课题,不能生硬枯燥的程式化操作,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和共同收获的过程,尤其是要加强对研究素材的收集整理和反思分析,这样才有助于对整个研究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作出客观分析和准确判断。为了及时掌握教师问题行动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学校建立了校本研训活动资料夹,外出学习活动有记录表,教研组有教研活动记录本、每位教师有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册,及时记录下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自学摘录、教学反思等。同时对参与课题研究人员也实行了资料分工管理。如《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研究》一课题中,我们采用月包干制,以年级组为单位落实到个人,分别负责相关月份的课题研究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如:“月报表填写、月研究通讯撰写、研

  课议课资料整理”等。这样任务明确、落实到位,尽可能避免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收集盲点,提高校本研训的绩效。

  激励性评价永远是教育中最灿烂的一抹阳光。为此,树立新的教师评价观,针对教师阶段发展情况实行教师发展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快地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迈进。一方面,我们延续“十节好课”评价制度,由群体教师参与、有计划排期进行,集体备课评课,并在特级教师、行政人员、听课教师评课议课的基础上,依据柳州市《课学教学评价标准》评出学期“十节好课”,促进教师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十节好课”实施以来,获奖的老师有老、中、青、甚至有一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大大激励了教师钻研教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学期为阶段,为教师提供师德、教学业务、理论水平等多方面阶段发展具体目标,教师根据个人优势及不足自主选择和制定发展目标及发展措施。学校行政部门非常重视对教师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审核,并及时帮助矫正。行政分阶段查看教师校本教研阶段成果,校长和科研主任对教师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中肯意见,针对问题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总结,不断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除此之外,行政分阶段对教师的教研成长袋的阶段成果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学校网络管理,将评选的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进行全校性的交流、展示;期末评估时,以教师个人进步、自身发展(纵向测评)、成绩为依据评定教师个人发展等级,同时还评出校优秀学科组、优秀学习型小组、优秀年级组、优秀校本教研积极分子、校本课程积极分子,以次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样的评定,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合适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激励教师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增强了积极上进的信心。

  (二)

  以学习型小组为联动学习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文化素养。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新课改实验实施后,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故此,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现代教育理念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小组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倡导“学习

  、提升、合作、发展”的学习理念,体现为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动态组合学习,将个人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将指导性议题与自定性议题相结合,其问题行动研究过程外显为:自我

  反思——同伴互助——学科整合,意在搭建教师间读书交流的互动平台,树立工作目标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个性发展意识,形成了以组长为核心,分工协作、个性发展的集体学习交流模式,涵养习得,张显个性,将教师的专业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结合,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在生成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促进学习型小组规范和谐地发展。故此,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现代教育理念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将着力点放在“品书香蕴内涵,做研究促成长”上。

  1、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品书香蕴内涵。

  教师是职业读书人,读书是师生成长必由之路,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独到的思考者,快乐的创新者,不倦的实践者。读书的意义在于积淀文化。通今博古,增长才干,更为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此,以学习型小组为联动学习平台,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又一个鲜明特色。

  我们以学习型小组为联动学习平台,更侧重于“书香蕴内涵”与“交流促成长”的读书方向。“书香蕴内涵”活动通过号召老师们学习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与书籍,领会教育家思想的精髓,解读书中撼动心灵的个案,联系身边鲜活的教育故事开展相应的学习交流及读书活动,目的在于加强同伴互助和合作能力,建立一个教学研究集群,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努力让教师们向“科研”型、“智慧”型转变。如在学习型小组中开展的《读书交流话体会》中,一方面,组内成员开展了《好书佳作评点共赏》交流活动,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和教师个人的教学实际,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探求解决自己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但是凭借个人经验能解决的问题构不成课题,只有需要进行比较持久的追踪的某个问题或是凭借个人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并在研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就是说在研究性教学中使研究的问题“课题化”;另一方面,在这次学习讨论活动中,我们组内成员还对各自的行动研究阶段成果进行了交换分享。此外,利用“五一”黄金周时间,还开展了“旧书新读”活动,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观点和教学设计,对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2、积极开展课题交流活动,做研究促成长。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研究成功,教学才会成功。”因而,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与研究意识,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尤其是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才能提高学习与研究的质量。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客观存在,集中学习必然需要以自学为补充,使教师们能够各取所需,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阶段性、跳跃的发展。故此,我校以学校五块文化特色发展为依托,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导,将课题研究与科研课题融为一体,将集体研讨与个人研修相结合,遵循将课题研究做实、做细、做出品位、做出内涵的原则,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注重发挥教师间协调互助能力,充分利用学习型小组学习的方式,以教师自学、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组织全校老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交流活动,引导老师们把困惑变为问题,把问题变为课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学科间的整合,达到自我反思,共同提高的目的,引导全体教师协同开展各项课题研究工作。

  如:绿叶学习型小组在学习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相关文章后,仿效“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管理科学新技术,反观整体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过程,从今天的学生身上去发现未来的科学家及各行各业的代表性人才的影子,将今天的培养过程与学生的整个人生经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视为一个系统工程,从而使自己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更具有创新性、长远性、自觉性,并使之成为自己教学活动的理念。通过系统思考,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初步形成了工作即学习的学习型小组教研形式,组内老师一方面学习专题研究课有关的理论、经验,为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他们跨学科说课、听课,评课。更多的时候,是组内教师交流读书体会,一起分享教育专著或名人名著中闪烁的思想精髓,一起探讨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认识小组目标,全心全意为达到小组目标而负起责任,做出奉献,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每个成员都是资讯的收集者,各种点子会很快扩散到组织各方面,而且很快地付诸行动。大家的共同感受是:在学习型小组中,奉献的是一粒种子,收获的是一个春天。

  正是长期的读书交流过程中,我校教师树立了“工作即学习”的观念,以“自我超越”为自己学习的内在动力,以“改善心智模式”和“系统思考”为自己学习的基础,以团队学习为自己学习的途径,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努力把

  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努力创建和谐的特色发展学校。可以说大家的思维在这里碰撞,智慧在这里滋长,学习型小组的学习不愧是丰盛的文化大餐。

  三、我们的收获:

  正是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立足于

  学校实际,构建了办学发展的“五块文化”;逐步形成“开放性、精品式、多元

  化”办学的风格;具有独特地融教育、艺术、园林、娱乐为一体的校园环境和独

  特的“课堂教学有活力,艺术教育有魅力”传统办学特色。我校连续几年被评为

  市课改工作先进单位,是自治区教科所的实验小学;是自治区“创新教育”实验

  优秀校;是自治区“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基地;是广西教育学院教科院

  的“教师学习发展基地”,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开展的校本教学研究

  经验和成果共有五次在自治区级和多个县的研讨和培训班上作了交流,起到了极

  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正是由于长期不懈的努力,我校第十八个年度连获办学水

  平评估一等奖。仅本学年度,我校得到广西有线电视台和柳州有线台及柳州日报、柳州晚报报道共达十次之多。以上这些,正创出了我校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果。就是说,我校正是立足校本,借助课改实现了办学的跨越式发展,逐

  步形成了新的办学文化和办学特色,我校已由优势项目学校迈向了特色学校。

  四、我们的思考:

  教育和教学中困惑和问题是会不断产生的,我们在研究中解决,而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问题,这就是教育教学的“螺旋式”发展规律,我们就是在这一规律中提出困惑,解决问题,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办学质量。所以,我们还在不断地研究,尤其是在校本教研中“如何更有效地评价教师,以此鉴定教师们的发展水平”

  “如何深化校本教学研究,兼顾教师差异,张显教师个性,更快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思考和探索,都将是我们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是教育科研的主体,课题研究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我们必须学会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要在困难中迎接挑战,在机遇中个性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将横向互助与纵向引领相结合,充分发挥专家及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继续施行课题化教学,以校本教研课题推动教师的异步发展。

篇三: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教研模式,促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园本教研,立足幼儿园实际,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基础,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形式,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聚焦质量,探索园本教研有效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关键词:教研模式

  教师

  专业成长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园本教研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的园本教研,是指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存在困惑,解决不了的具有普遍性或特殊性的“问题”为核心,开展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付诸实施、跟踪、反思、调整,直至问题解决的教研方式。这种教研模式,基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案例:冷清的果园

  户外游戏区的“果园”,高高树上垂下一条条美丽的彩带,彩带上长满一个个诱人的果实,果园边上备有小背篓、包装网、塑料袋、纸箱。以采摘、分类、包装、为主的游戏,既可以让幼儿体验果园游戏的快乐,同时又能促进幼儿小肌肉群发展、练习踮脚、跳跃、平衡等基本动作练习;也有分类、对应等数学学习。可是一段时间后,老师发现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都不喜欢这个游戏区,不管老师怎样鼓励,大部分幼儿在该游戏区的游戏时间都很短,果园长期处于“冷清”状态。

  为什么幼儿不喜欢这个游戏区?我们集中教研开展研讨:游戏环境创设问题?果园里彩带飘飘,果实迎风飞舞,孩子们总会说“哇,太好看了”;材料投放?有趣的小背篓、包装网、塑料袋、纸箱,材料的投放应该是没有问题;教研中找不到答案,我们决定把“问题”带到游戏现场,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游戏观察中我们发现,进入该游戏区的,特别是选择采摘活动的多是小班幼儿,在游戏环境创设中,我们考虑的是三个年龄段的幼儿,所以果实“长”的位置高高低低,小班幼儿因身高问题,只能采摘长在低处的水果,没什么挑战性,原本希望幼儿通过踮脚尖、跳跃来获得的长高些的水果,因为游戏区创设时没考虑到果园现场实际情况:草地高低不平,果园位于风口处,风大长满果实的绸带随风飘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又偏大,所以幼儿玩一会儿就没有兴趣。

  找到问题,我们开始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整“果实”高度,降低小班游戏难度,投放计量器和钱币,创造幼儿在活动中生成水果买卖游戏的可能性,吸引中大班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做了这些调整后,冷清的果园里热闹起来,摘果子、卖果子、孩子们忙得不予乐乎。在之后的游戏中,孩子们还自发生成了“水果运输”“种水果”等游戏课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聚焦果园“冷清”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导向开展系列教研活动:第一次研讨(无果)——现场观察(发现问题)——2次研讨(寻求策略)——实践调整(解决问题)。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解决了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果园的“冷清”,激活了果园游戏,也改变了传统教研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保持参与问题研讨的兴趣,又能有效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二、以体验为前提的园本教研模式

  体验,是指通过亲身感受来认识事物。它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结果。以体验为基础的教研活动,是指老师在亲历教研主体(如某个教育实践、游戏活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教研主体展开研讨的教研模式,它能让老师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有感而发”产生共鸣,有助于教师构建“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系和以“儿童中心”的教学实践实践能力的提升。

  案例:辛苦的观光车司机

  户外游戏《紫云小镇》的便民中心,为了方便游客观光游览,投放了4辆观光车,每辆车可以同时带上4位游客,根据预定线路逛完整个小镇。刚开始时,争当司机的孩子很多,需要用“剪刀石头布”竞争上岗,渐渐的,司机们一个个都不见了,任凭老师怎么暗示,孩子们都说不好玩,不想干。司机开着车,可以到所有游戏区观摩,还可以凭工作证到“午茶时光”免费品尝美食,怎么会不好玩呢?4个老师决定自己当司机,体验孩子们的“不好玩”,寻找小司机“不相干”的原因。

  观光车司机体验,一趟行程下来,老师们共同的感受是“累”、“不好玩”。观光车一趟往返行程近2百米,载着4个游客,全程靠脚推地前行,车身长,转弯时需要让“游客”先下车,抬车转弯,再让游客上车前行,整个过程都是体力活,确实累;行车路线固定,游客看到喜欢的游戏区,可以下车参与游戏,司机却只能短时间停下“望游戏兴叹”,随时准备搭载游客返回,确实不好玩。

  根据老师体验的感受,我们围绕“累”和“不好玩”开展研讨,寻找解决方案。我们基于幼儿年龄特点,调整了观光车路线,把整个行程分为4路,给观光车编号对应相应的路线。

  增设“站台”,到站后,司机可以原地休息或到其他游戏区玩,换其他孩子当司机,游客可以“转乘”其他线路的车离开。

  体验为前提的教研方式,我们经常使用在以下几种情况:新增添体能训练器械时,组织老师在充分体验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和可能的玩法的基础上,研讨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和防护工作;又如增设游戏区或投放新的游戏材料时,组织老师畅玩所有游戏区和投放的材料,脑洞打开探索不同的游戏方式和规则,以便在孩子游戏过程中更好为幼儿提供游戏支持和建议。

  三、以对话为中心的园本教研模式

  以对话为中心的教研方式,是俩方或多方,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分析、辩论,去异存同,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教研方式。案例:我希望的老师,我希望的家长

  为提高教师家长工作的能力,我们开展了“家长”和“老师”的对话。对话前,主持人请孩子已上学的老师以“家长”的身份,以参与对话,孩子还未上学的老师以“老师”的身份参与对话。家长围绕“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的老师”提出1-3个关键词,阐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围绕“我希望我遇到的家长”同样提出1-3个关键词,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主持人梳理了双方的关键词,“家长”和“老师”围绕这些关键词进行对话、交流,开展关于家长工作开展的研讨,提炼家长工作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促进教师家长工作能力的提高。

  以对话为中心的教研模式,对话双方可以是老师和老师,也可以是老师和孩子,老师和家长、专家。各方在对话中交流、碰撞,辩论、明理、提升、成长。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载体。创新园本教研模式,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快速奔跑和高质量的提升,才能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质,促进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幼儿园园本研训的实践研究》

  (立项批准号FJJZX20-148)的研究成果。】

篇四: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篇五: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我们深切地感到需要专业理论与教育技能作支撑。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课改理念的平台,实践课改精神的桥梁。因此我们努力在教研方式上创新,根据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贴近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摆在首位,努力寻找有自身特色的园本教研之路。

  一、强化教研意识,发挥教师主动性

  以前教师的教研意识淡薄,认为教研活动是耽误时间,是负担。现在通过业务学习,对新观念展开讨论,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领会新《纲要》的精神,更新观念。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开阔眼界,组织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取经,同时经常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园介绍教研教改形式,使教师产生压力、紧迫感。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一天忙碍于日常事务,不进行研究活动,是成不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同时,通过培养教研带头人,以点带面,使教师们充分认识了教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幼儿园必然要走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园的路子,教师必须成为研究学习型的教师。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都想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其专业成长,全园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二、注重参与意识,突出教研内容实用性

  以前制定教研计划采取的是至上而下原则,很多教研活动都来自于园长,虽然也来自于实际工作,但是,很多是园长的主观愿望,园长认为老师应弥补些什么,缺什么,不一定是教师的需要和兴趣,不能代表教师的心声。现在,我园教研活动的内容都是全园教师参与和教研组长共同协商决定的。比如,在每学期期末,我们组织教师召开“提问会”,以

  “你们想通过教研活动解决那些问题,你想通过教研活动得到哪些学习提高,请你提出宝贵建议”,教师把自己在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提出制定下一期教研活动内容,老师们就反馈了“我想多出去学习姊妹园的好经验;我想进行电脑培训;请专职英语老师来园加强我们口语训练;我想提高幼儿美术创作指导能力”等。管理者通过

  自下而上反复筛选,交教师们达成共识

  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列为教研专题。通过老师门的共同参与,我们制订了新一学期的教研计划。这样,由于问题来自一线,所以很

  能引起教师们的共鸣。讨论时大家踊跃发言,老师成了教研活动的主人,她们愿意参加活动了,在活动中也愿意说了。

  三、尊重教师需要,创新教研形式多样性

  以前教研活动往往是事先确定了形式,而且形式单一,呆板。老师们被动参与,让教师们感到厌烦。而现在,我们根据不同研讨内容,不断尝改变教研模式。目前,在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教研方式。①主题沙龙式研讨,围绕《纲要解读》或是教学法等开展主题沙龙式研讨,每次教师根据主题内容预先学习相关文章,在大组教研中,教师们理念联系实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讨论地过程中明辩教育理念,并对照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研讨,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②自荐式开课和中心发言人,变以往公开课“指派开”自荐式。如市区园公开课、送教、家长开放日,研讨课等活动,都是采取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竞选的方式。再如我们在教研活动前,向教师抛出活动议题,倾听教师想法,请教师们自愿申请或轮流担任中心发言人。这样,既调动了自荐教师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因“指派式”导致很多老师有“领导不重视我”的想法。③案例式讨论,在课改中,教师从观念上知道怎样做,但在实际中就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就利用案例式讨论,促教师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我们采用教育案例或课例的形式,让老师们在熟悉、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观察反思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使老师通过反省,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反思他们所做的哪些是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做更好。我们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时,注重让老师提出更多的新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对话。

  四、加强教研管理,充分运用激励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就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以前教研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我园教师一起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研组长工作考评制度,教研活动参研人员考评制度。以及根据教师需要的教科研奖励制度。教研组长考评参研人员,参研教师同样考评我们的教研组长。每期教研组中开展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教研积极分子、优秀师徒对子的评选活动,给矛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给教研组长发放津贴,教研组一定活动经费。对

  教研成绩突出的教师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教师参与管理,工作得到肯定,教研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五、管理者适时引导,作教师活动的协调配合者

  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管理者曾经习惯了以知道者的身份在教育活动中侃侃而谈,以命令式的语调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使部分教师产生逆反心理,部分教师产生依赖。这种关系的不平等,无法很好的探讨问题。每个教师都渴望成长,更渴望理解,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她们需要的首先是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现在,每次活动中,我们行政都静心听老师说话,用赏识的鼓励的眼光与老师交流。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做老师的支持者,倾听者。同时,教师和我们还是合作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和我们行政各有所长,应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活动中,我们经常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呢

  ”,鼓励教师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发散思维,从而促进成长,改变以前专家或者组长、管理人员说,教师听的场面,形成了畅所欲言的氛围。在建立平等关系的同时,我们不仅是支持者、合作者,还是教师教研活动的引导者,在教研活动的关键的时刻,抛出问题和观点,引导教师更深入思考,用好的方式去启发她们,同时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各班组,帮助教师抓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师们一起寻找对策,帮助、指导教师积累课改资料,总结课改经验,并随时收集教师在课改中使用教材的体会和成功课例,供教师学习、交流。使教师在相互关怀中获得更快的成长。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面临挑战,管理者也同样面临挑战。通过创新教研活动,我们大家都得到了更快的成长。同时也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推荐访问:创新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活动 创新 教师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