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问题及对策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__市两区社区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夯实基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不足
我国社区居委会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社会管理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府却在持续向其转移行政事务。近几年来,由于一些政府和部门对社区地位和功能定位不够准确,政府职能部门习惯把社区作为政府的“腿“,将各种行政性工作任务下派到社区,同时,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也大量沉淀到社区,使居委会不堪重负,导致社区居委会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行政色彩相当浓厚,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当前繁杂的社区工作任务,令身兼数职的社区工作者分身乏术,难以系统、持久地给求助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社区多元主体关系有待理顺
区部门、街道、社区各层级之间职责界定不够明确,关系也未完全理顺。街道作为派出机构,权责错位矛盾比较突出,街道运行中依赖于财政投入,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还不强,街道层面各类执法、协管员队伍缺乏统筹协调、各自为战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社区居委会行政负担较重,自治空间较小,影响为民服务的质量。目前社区工作更多的体现为搞活动、下命令、定指标,没有持续影响力。过于注重事后管理、过于注重硬性手段,导致许多现实问题在现有体制下难以有效预防解决。
(三)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
近几年来,社区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工作对象不断扩大,随着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对社区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定位不明确,收入待遇偏低,加上没有建立稳定的薪酬保障体系和工资增长机制,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__市__区和__江区虽然多次调整了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但扣除各种应缴保险费用后,实际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仅能勉强维持个人基本生活开销,难以养家糊口,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相比差距甚大,导致人员流失严重。如__区2012年和2013年公开招录的40名大学生社区居委干部中,目前相继有11人向所属街道递交了辞职报告并已审批。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及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居委会的工作效能。
(四)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
区、街、社三级纵向式社区组织构建,和上头大、下头小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导致社区在组织形式上具有封闭性、机关化、行政化的特点,和开展社区工作要求的开放性、基础性特点不相适应。表现在社区层面设置的各类站、室、中心等服务和活动载体,有不少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利用,社区各类人员由不同部门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战,难以收到良好的整体效果。更主要的是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仅局限于社区居民层面,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不紧密,组织设置比较单一,工作领域相对狭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整合区域内
各种资源的能力明显不足,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五)社区形态的复杂性、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协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城区拆建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商品房小区,原国有企业社区衰落,外来工聚居地城中村,老城区在拆建中变零落。在这种大环境下,同一个社区包括了多种形态,高楼大厦与低矮平房并存,居住其中的人员需求相差甚远,社区形态复杂性与多样性,给开展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新兴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逐渐形成群体意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冲突一旦发生,社区或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马上被推到风口浪尖,但在现行政府体制中,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往往一些小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像城市管理部门与小贩之间,本地人与外来工的关系,业主与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容易造成一些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六)以行政为主导的社区工作模式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城市社区工作,以服务城市居民为工作对象,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这种对上负责、宏观指导的指导思想,与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带来的对下负责、微观帮助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导致社区工作在服务对象的细分和分类指导方面线条比较粗,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方面,属于“你有求、我才去帮“的被动式的服务。没有主动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切入,更有效调动和整合所有的社会资源,推动社区、社会的助人自助的观念和风气的形成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落实。在社区,社区工作更多地表现为具体的事务。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具体事件考验着社区工作者的思维、处置、应对等能力,对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从业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传统
的遇事和稀泥或双方各打50大板的粗放型处理办法,受固有思维习惯影响,先入为主,轻易表态、做批评、做道德批判,不愿或难以花时间真正去了解、去倾听,就难以真正对服务对象产生实质帮助。对服务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存在居高临下的心态,没有与求助者建立平等的关系,并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倾听、共情,就必然影响工作绩效,严重的甚至会损害社区的形象。
二、构建完善社区治理模式的对策
新形势下,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社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__市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区建设。
(一)加快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进程
建议在__市城区居委会设立试点,以推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职能分开作为社区规范化建设重点,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实行行政事务社区“准入制“,拦截、过滤政府下达的大部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同时,把区直直接为群众、企业服务的行政职能赋权于街道,增强街道的服务力、执行力。
(二)政府转变职能,主动适度放权
一是强化加大政策扶持培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区民间组织的成立,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并为之提供
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支持。建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和扶持基金,特别是对新兴产业、民生产业等领域的新社会组织,在创办之初给予资金扶持,并依据社会组织的服务类型制定税收优惠扶持政策。二是大力推行“议行分设“。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职能,而具体运作可由社会组织实施。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一些适合市场运行的社会服务事务,如社区居家养老、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交由发展成熟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政府则负责对其运作进行监管。三是对社区社会组织放权。街道成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领军型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通过让渡公共事务、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了自立自强的发展空间。
(三)提升社区干部治理能力
立足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明确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200至400户左右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社工,作为“全科医生“负责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二是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机构纳入事业单位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办公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三是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使原有的社区工作者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四)社会组织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公
益性需求,通过社工、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专业社工、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服务网站和短信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市、辐射城乡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提供生活类、资讯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多项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求助网络。参照嘉兴市建立__社区服务平台,推行城市社区10分钟服务圈,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打造“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同时,建立服务成效回访评估机制。定期回访项目执行情况,了解居民需求,保持项目创新性和长效性,提升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完善社区管理制度。
一是职责规范化。制定下发《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解决社区建设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社区的职能定位、内设机构、运行方式、办事流程和服务标准,理顺与区直部门、居委会的关系。二是管理制度化。参照贵阳市制定《城市社区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新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社会管理工作问责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出台《社区管理暂行办法》、《城市社区工作条例》,建立以年度目标和项目化运作为基础的任务分解体系,以专项财政经费和预算增长机制为核心的财政保障体系、以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以工作绩效排位制和责任追究制为重点的实施监督体系,推动社区健康有序运行。三是建立公共财政的保障机制。如__新区在2007年3月颁布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管理与服务财政保障的实施意见(试行),__区在2010年也颁布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管
理与服务财政保障的实施意见》,从预算管理、经费保障、财力支持等方面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六)社工模式引入社区工作
传统社区工作是用经验型、传统型的群众工作的手段,把居民群众当做工作对象,社工模式更偏重开发弱势群体的潜能、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工作,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区人际之间的支持和合作,达到共同提高。以人为本的社区工作,是一个解决社区问题的方法和促进社区居民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个案工作,结对帮扶、同辈教育等方式,既能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又促进社区居民个人成长,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独特性,达到个人转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更适应社会生活的积极角色。在服务中,贯彻社会工作原则,以平等的姿态与人沟通。在服务中,做到倾听、共情、接纳、不做道德判断,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帮助、扶持、助人,人与人之间的链条连接的更加紧密。让社区居民在不断反省自己的处境,寻找内在与外在的资源,建立自信和新的目标,最终达到主体意识的提升和个人的成长。
(七)不断提升社区共治的能力
一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工作。在社会构成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以单一的组织或人员队伍完成纷繁的社区工作的全部内容已经非常困难。通过招募志愿者,把一双手变成百双手,有效地解决了工作有人做的问题。使志愿者成为推进社区发展的主力军,依靠志愿者人员来做大量的教育和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工作者专注于组织和管理。使一些原来受助的居民,通过他助、互助、自助到助人,成为社区积极的力量。在社区中发展
志愿者队伍,还为实现社区的自治,培养社区的骨干力量打下好的基础。二是培育社区意识,激活社区共治的动力。积极培育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塑造公共价值认同,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要让参与者分担责任,增强社区成员的公共责任意识,从而凝聚共识。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即组织社区代表、专业队伍第三方组织、社区团队、知名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征求他们对社区服务项目等公共议题方面的意见建议。
篇二: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建议: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庄浪县紧紧围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要求,以积极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强制度、补短板、增投入、促创新,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管理服务,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乡社区基础设施配套急需完善。
城乡社区办公场所有限,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县域面积不断增加,辖区辖区居民人口急剧增加,现有社区管理半径过大,不能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地服务,新成立的社区急需投入使用。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中,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导致阵地建设基础相对薄弱。
二是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急需加强。
社区最主要的工作是为城区居民提供最优质、最精准的服务,并且国家层面对社区承担职能也有明确界定,但社区仍然承担着许多行政化职能,导致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弱化,不能很好的与新形势下社区治理要求相匹配。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建设不充分。
社区、社工、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三社联动”更是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城乡社区紧密围绕“三社联动”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之间的职责不明、权责范围不清依旧存在,社区与辖区单位、小区物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为民便民服务的事项还不够精准,工作推进的进度还不够均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够多样化、信息系统的数据还不够完善、社会组织建设还不够规范、专职工作人员配备还未到位,社区从“全包”到“购买”服务的过渡仍止步不前,“政社不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阻碍了社会广大群体的参与范围,同时也抑制了社会力量在社区工作管理中的作用。
二、对策及建议
基层是落实党的民生民政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是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工作。
一是重视阵地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基础条件。
要对城乡社区建设进行全面规划,不断完善和扩大新成立城乡社区服务职能和办公场所。综合考虑社区规模、人口数量、管理幅度等因素,按每1000名居民不少于1人的比例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居民5000名以下的按照不少于5人配备。
二要完善社区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把增强和优化社区服务能力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建设完善社区设施,打造便民利民生活圈,借鉴“枫桥经验”和北京市西郊区“街区吹哨、部门报到”等先进模式,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机制和社区工作议事机制,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等事项,着力推进社区服务“全覆盖”。
三要运行“三社联动”机制,共筑多元智慧新社区。按照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的标准,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专业调处类等社会组织,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群众组织、社会组织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组织体系新格局。不断借鉴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做法,加快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广泛吸纳辖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辖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汇聚、服务下沉,不断丰富社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逐步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依托“三大”活动载体,多渠道搭建“三社联动”服务平台,科学设置和承接服务项目,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综合、优质服务,切实发挥“三社”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社会治理中的“同频共振”作用,逐步实现“三社联动”遍地开花、全面发展。
篇三: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康巴什区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加快社区治理步伐,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已成为促进康巴什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康巴什区委改革办把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作为今年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深入哈巴格希街道、滨河街道、青春山街道、康新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康巴什区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情况及成效
康巴什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自2015年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提出了“一委一站一居一中心”的创新性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体制机制基本确立。政府增加了经费投入,社区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发展壮大了两支队伍,一支是社区居委会,一支是社会工作者,有效协助政府工作,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社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区服务站解决了党、政、社事-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务中的交叉性问题,“三社联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治理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城市社区功能的发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社区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社会管理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府却不断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社区准入制度执行不严,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性的摊派任务,所以改革后社区行政性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社会事务大量沉淀到社区,导致社区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以及服务群众的精力和时间大打折扣,难以系统、持久地给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职权和完成工作、履行义务所必要的配套措施或保障,权责不对称。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各部门因报表不同社区需重复上报数据、各部门在向社区推进工作时往往以文件通知等形式提出在社区加挂“xx牌”加重了社区的负担等问题。
(二)居民需求日益多元化,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不同的居民需求相差甚远,给开展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社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许多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多数服务产业化程度极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服务设施闲置和服务设施不足的矛盾并存。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居民活动室少,停车位不足以及收费高,物业管理不到位以及不作为,开发商遗留的房屋质量问题,小区地下管网破损以及管理权限不明等问题。
(三)社区工作人员不稳定,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包括三部分,一是街道、社区干部,改革后下沉到社区工作,这部分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流失较严重;二是以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居委会业委会人员,他们社区管理积极性较高,但在年龄、素质方面与新形势下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要
求不相符合,并且工资待遇较低;三是社工及社会组织成员,这部分人员较少,工资待遇较低。因此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且缺少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待遇较低。尽快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当务之急。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人少任务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为居民服务不及时,社区活动居民参与度低,自治意识不够,没有按照文件要求发放社区人员相关补贴等问题。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三社联动和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式组织构建,上头大、下头小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导致社区在组织形式上具有封闭性、机关化、行政化的特点,和开展社区工作要求的开放性、基础性特点不相适应。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设立7个窗口,但现在只设立了统一进件、统一出件、综合等三个窗口,要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这体现出社区人员少、机构不足,满足不了居民需求的问题。社区、工作站、居委会、服务中心职能划分不清,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利用,各类人员由不同部门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共治的合力。更主要的是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仅局限于社区居民层面,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不紧密,组织设置比较单一,工作领域相对狭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的能力明显不足,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
新形势下,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社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康巴什区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区建设。
(一)加快社区职能去行政化。理清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实行街道、社区负责人考核-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制度,理顺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关系。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严格执行“准入制”,真正将社区准入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社区治理统一考核机制,减少各部门对社区的多头考核,同时加大对相关部门向社区指派性工作的考核。将直接为群众、企业服务的行政职能赋权于街道,增强街道的服务力、执行力。加大执法下沉力度,加强安全、物管、执法等工作人员的配备,减少社区行政性事务,理顺街道公共管理职能,真正行使社区公共服务职能。
(二)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建立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通过向居委会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政府行政性事务的开展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公益性需求,通过社工、社会组织提供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服务网站和短信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区、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提供生活类、资讯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多项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求助网络。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推行社区10分钟服务圈,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打造“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
(三)提升社区干部服务能力。立足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职业化,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明确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400户左右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社工,作为“全科医生”负责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二是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严格按照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要求发放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使原有的社区工作者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四)强化社区治理能力。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将社工人才培养、社会组织培育与打造社区服务平台相结合,建立社工有组织承载、社会组织有项目开展,社区各组织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联动的社区治理模式。一是强化加大政策扶持培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成立,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并为之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支持。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工作。通过招募志愿者,使志愿者成为推进社区发展的主力军,依靠志愿者人员来做大量的教育和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工作者专注于组织和管理。另外,引导社区片区里的机关、企业为社区治理贡献他们的力量。
康巴什区委改革办
李冬(8391388)
-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篇四: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康巴什区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加快社区治理步伐,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已成为促进康巴什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康巴什区委改革办把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作为今年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深入哈巴格希街道、滨河街道、青春山街道、康新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康巴什区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情况及成效
康巴什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自2015年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提出了“一委一站一居一中心”的创新性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体制机制基本确立。政府增加了经费投入,社区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发展壮大了两支队伍,一支是社区居委会,一支是社会工作者,有效协助政府工作,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社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区服务站解决了党、政、社事-1--1-。。
务中的交叉性问题,“三社联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治理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城市社区功能的发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社区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社会管理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府却不断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社区准入制度执行不严,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性的摊派任务,所以改革后社区行政性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社会事务大量沉淀到社区,导致社区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以及服务群众的精力和时间大打折扣,难以系统、持久地给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职权和完成工作、履行义务所必要的配套措施或保障,权责不对称。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各部门因报表不同社区需重复上报数据、各部门在向社区推进工作时往往以文件通知等形式提出在社区加挂“xx牌”加重了社区的负担等问题。
(二)居民需求日益多元化,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同的居民需求相差甚远,给开展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2--2-。。
就要求社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许多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多数服务产业化程度极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服务设施闲置和服务设施不足的矛盾并存。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居民活动室少,停车位不足以及收费高,物业管理不到位以及不作为,开发商遗留的房屋质量问题,小区地下管网破损以及管理权限不明等问题。
(三)社区工作人员不稳定,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包括三部分,一是街道、社区干部,改革后下沉到社区工作,这部分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流失较严重;二是以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居委会业委会人员,他们社区管理积极性较高,但在年龄、素质方面与新形势下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要
求不相符合,并且工资待遇较低;三是社工及社会组织成员,这部分人员较少,工资待遇较低。因此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且缺少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待遇较低。尽快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当务之急。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人少任务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为居民服务不及时,社区活动居民参与度低,自治意识不够,没有按照文件要求发放社区人员相关补贴等问题。
(四)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三社联动和配合有待进一-3--3-。。
步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式组织构建,上头大、下头小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导致社区在组织形式上具有封闭性、机关化、行政化的特点,和开展社区工作要求的开放性、基础性特点不相适应。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设立7个窗口,但现在只设立了统一进件、统一出件、综合等三个窗口,要求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这体现出社区人员少、机构不足,满足不了居民需求的问题。社区、工作站、居委会、服务中心职能划分不清,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利用,各类人员由不同部门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共治的合力。更主要的是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仅局限于社区居民层面,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不紧密,组织设置比较单一,工作领域相对狭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的能力明显不足,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
新形势下,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社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康巴什区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区建设。
(一)加快社区职能去行政化。理清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实行街道、社区负责人考核制度,理顺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关-4--4-。。
系。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严格执行“准入制”,真正将社区准入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社区治理统一考核机制,减少各部门对社区的多头考核,同时加大对相关部门向社区指派性工作的考核。将直接为群众、企业服务的行政职能赋权于街道,增强街道的服务力、执行力。加大执法下沉力度,加强安全、物管、执法等工作人员的配备,减少社区行政性事务,理顺街道公共管理职能,真正行使社区公共服务职能。
(二)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建立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通过向居委会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政府行政性事务的开展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公益性需求,通过社工、社会组织提供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服务网站和短信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区、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提供生活类、资讯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多项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求助网络。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推行社区10分钟服务圈,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打造“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
(三)提升社区干部服务能力。立足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5--5-。。
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明确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400户左右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社工,作为“全科医生”负责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二是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严格按照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要求发放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使原有的社区工作者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四)强化社区治理能力。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将社工人才培养、社会组织培育与打造社区服务平台相结合,建立社工有组织承载、社会组织有项目开展,社区各组织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联动的社区治理模式。一是强化加大政策扶持培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成立,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并为之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支持。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工作。通过招募志愿者,使志愿者成为推进社区发展的主力军,依靠志愿者人员来做大量的教育和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工作者专注于组织和管理。另外,引导社区片区里的机关、企业为社区治理贡献他们的力量。
康巴什区委改革办
李冬(8391388)
-6--6-。。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7--7-
。
篇五: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
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基层治理形势严峻复杂,也让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的特点。因此,转变基层治理的矛盾化解方式、留住基层优秀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等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矛盾纠纷不易化解。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瓦解,新的利益群体和阶层不断产生,随之各种新的利益诉求不断涌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缺乏一些制度规范,也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导致一些矛盾问题久拖不决。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臵补偿、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增多。
2、基层留不住优秀人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基层实现发展的关键因素,基层往往是出人才的地方,但留住人才的能力却很弱,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基层服务。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基层治理进度缓慢,老一辈的旧思想禁锢了基层的发展,同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种种阻力和困难。
3、基层干部服务能力不足。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权利意识的增强,需要基层治理提供更加多样化、优质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受资金、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基层治理的实际过程中,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很大程度上把治理当管理,缺乏服务意识和理念,导致基层社会治理严重虚化,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二、基层治理问题产生原因
1、放任式管理存在严重弊端。目前基层干部对出力不讨好的或者于已不利的“为农服务”的事,譬如农村社区卫生环境整治、社区文化服务等事情,存在不去管,不想管或者大搞形式主义,应付了事。由于部分乡村干部放任式管理,导致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缓慢,进而使已存在的矛盾问题被激化,甚至滋生出更多新的矛盾纠纷。
2、基层基础条件落后,存在供需结构上的偏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农村发展的巨大空间,选择来到基层开创事业,但是能够回乡带领村民致富的寥寥无几,因为存在供需结构的偏差。基层可以提供的资源对于一些创业者没有价值,而创业者提供的发展思路、经营理念可能不适合当地的发展,这更加剧了基层人才的流失,也造成了三向浪费:于基层,资源浪费;于人才,智力浪费;于发展,时机浪费。
3、基层干部专业技能能力欠缺。基层干部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思进取“不愿学”、热衷应酬“不勤学”、装点门面“不真学”、心浮气躁“不深学”、食而不化“不善学”的情况,导致干部在面对群众繁琐而复杂的问题、困难时,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作为支撑去解决问题,为民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基层治理存在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的现象。
三、基层治理问题解决对策建议
1、增强责任意识,化解问题纠纷。一是注重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和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部分村干部到乡镇机关进行锻炼。二是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先进乡村参观学习,学习当地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和当地干部敢闯敢干、敢担风验、敢于拼博的精神,使村干部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责任感进一步加强,进而解决放任式管理带来的种种问题,做好基层工作。
2、着力强化“重才”意识。一是用感情留人,只要是在本地区基层工作的人员都平等对待,加强与人才感情交流,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外来人才“本土化”。二是挖掘本土人才优势,积极培养本土人才,本土人才熟悉本地区实际情况,更有一片报效家乡的热情,愿意扎根。三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涵盖各行各业的“本地区”互助机制,开辟人才“绿色通道”,急人才之所急,想人才之所想,着力解决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
问题,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努力创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
3、提升干部能力,做好基层服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对基层干部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改变不愿学、不肯学的学习态度,解决业务不熟、文字表达能力弱的现状,去除服务思想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的顽疾,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荐访问: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策 基层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