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5篇范文
第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
师海情,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学知识很快。他是个中班的插班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家长工作忙,孩子上幼儿园比较早。平时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只是注重孩子的衣食,不懂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5年9月20日—12月。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安全感。
每天早晨上幼儿园都哭闹不休,拉着奶奶衣服不撒手,哭着不进门。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不愿意积极参与;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做不到接纳别人并让别人友好接纳自己。保护意识太强,害怕别人伤害自己。
2、不自信
活动时,老师提问,他从不举手,不抬头。进一步引导他回答问题时,他就直接说,:“我不会,不知道。”拒绝合作。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愿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上学年龄小,接受能力比较差。受到的挫折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不敢表现自己。妈妈说,孩子上学早,比其他孩子年龄都小,和老师小朋友沟通交流的很少,慢慢地被老师和小朋友忽略了,不能融入班集体。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生活照顾太多,心理教育方面关注太少,导致他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玩,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不知道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发展动向。为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家长应该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孩子信任并接纳老师和小朋友,从而能和他人融洽相处。
2、老师应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赏识激励教育。
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说升旗仪式上,让他做护旗手。在美工课上,随时抓住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集体活动时,多给他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让他回答能胜任的问题,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希望。慢慢地,他开始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两个多月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家长哄劝,而且能心情愉快催促主动提醒家长起床来幼儿园,并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2、身边也有了好多小朋友,活动时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在区域活动中表现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合作,并能帮助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在手工操作方面比较有创意。
第二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作者:瑞一
发布时间:2010年1月20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爱心小屋
内容与要求:
*感受相爱中的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用智慧和信心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情节。
*尝试通过感受故事情节中的温馨,增加幼儿愉悦感。
环境与材料:
PPT故事情节图片
计划书
笔
过程与指导:
一、引出故事的名称
*从图片上看故事里可能讲的是谁的事?(引出故事的名称:《爱心小屋》
二、理解故事的内容
*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结婚了,他们成了一对真正的夫妻。他们的身高相差怎样,这样会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虽然它们的身高相差很多,可是他们俩非常相爱。当然,真心相爱的人都希望有一幢“爱心小屋”,这样他们两个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对相爱的人住在一起会不会因为身高带来很多麻烦?
*于是他们搬进了长颈鹿的家,他们会遇到麻烦吗?
(教师出示长颈鹿家中的画面)*发生了那么多的麻烦事,他们两个会不会分开呢,为什么?
*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夫人一起计划他们的“爱心小屋”,他们希望爱心小屋里的东西他们俩都能用,既能适合高高的长颈鹿夫人,又能适合矮矮的鳄鱼先生。你们有没有办法帮帮他们?三、设计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夫人的家
*帮助设计门、楼梯、桌子等。
*引导孩子讲讲自己和别人的设计。
巩固与拓展:
*引发幼儿在生活中感悟各种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得设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附:
故事
爱心小屋
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结婚了,他们成了一对真正的夫妻。虽然,他们的身高相差很多,但是他们非常相爱。当然,真心相爱的人都希望有一幢“爱心小屋”,这样他们俩个才能生活在一起。于是他们搬到了长颈鹿的家。
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生活在一起了!可是每当用餐的时候,不是鳄鱼先生身体太矮够不着桌上的饭菜,就是长颈鹿个子太高费力地弯着腰用餐;还有每当跨高高的阶梯时或开高高的门锁时鳄鱼先生就无可奈何了;有时用厕所时鳄鱼先生差点掉进马桶里。唉?..那么多麻烦,正是糟糕透了!
这些麻烦事让这一对相爱的人伤透了心。晚上,长颈鹿夫人对鳄鱼先生说“亲爱的,怎么办呢!”鳄鱼先生说:“没事的,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属于我们的爱心小屋的。”
第二天,鳄鱼先生和长颈鹿一起计划他们的“爱心小屋”。过了几天,他们开始努力地建造自己的“爱心小屋”。屋子里的每一样用具两个人都能用,而且既舒适又方便。他们终于能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了!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猜一猜,他们新造的“爱心小屋”是怎样的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国旗飘飘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五星红旗,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关心他人的能力。
活动准备:红纸、粘纸、麦管等。
活动过程;
观察与指导:
一、让幼儿观察国旗
讨论:国旗是什么样的?
上面有几颗星?每个星一样吗?他们分辨是什么样子的?
二、鼓励每人制作一面国旗。
三、幼儿制作
知道国旗是五颗星星在一起。(其中一颗大星、四颗小星。)
提醒幼儿不要将星贴在边上,有适当的空处可以帖上麦管
四、将作好的红旗布置教室
想想我们将五星红旗可放在教室的那些地方?
(墙上、彩车上、门口、插在玩具橱上??)
建议与调整:
与音乐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红旗飘飘》的歌曲声中结束活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去旅游
活动要求:1.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带领同伴了解当地的著名风景及特色
2.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广阔,间接地感受国家的雄伟,增加幼儿爱国的热情。
活动展开;一、自由欣赏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你们当中有很多了不起的旅行家啊!他们的脚步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你看。这些就是他们留下的美好回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展开讨论
1.他们去的地方你认识吗?
2.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
3.你是从照片上的哪个部分看出来的?
4.我们请这位旅行家来公布正确的答案
5.我们的小脚印走遍了祖国大地
6.你们觉得每个地方都一样吗?
7.他们都是各有特色的。
8.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
9.他一共有几个城市呢?
三、拓展话题
1.你最想去哪里?
2.为什么?
3.让我们来寻找一下它的位置。
四、延伸
中国地图——我最想去的地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我爱北京天安门
活动要求: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哪里吗?
2、你能在哪里找到我们的天安门?
二、欣赏歌曲
1、请你听一首歌,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2、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3、你听出它是几拍的歌曲?
4、它的歌词美吗?美在哪里?
5、你听到了什么?
6、愿意在我们美丽的天安门照片留念吗?
7、引导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学唱!
8、以拍照的形式鼓励唱得认真的孩子
三、创编动作
1、你愿意在我们天安门前跳舞吗?
2、让我们随着音乐和歌曲一起来跳舞。
1、我们给跳得美丽的、与众不同的孩子拍张美丽的照片
建议与调整:
歌曲演唱中幼儿富有表情,难度不大,比较适合孩子,幼儿的动作创编有一定的难度。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我唱着歌儿骑着马
活动要求:
1、让幼儿学会并乐于与同伴交流.2、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有兴趣了解中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北京天安门、喜马拉雅山、大雁塔、延安宝塔山、大熊猫、乐山大佛。
2、歌曲:“我唱着歌儿骑着马”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了解内容。
讨论:我们祖国的全名是什么?
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二、观看课件,交流谈论。
图一:(儿歌:青青的草??大马)
小朋友骑着马在什么国家旅游?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首都,我们中国的首都在哪里?
说说大家知道的北京。
图二:(什么大??青天)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的什么地方?
我们红旗上的五颗星星怎么那么特别!
图三:(山么山??高山)
我们中国有哪些山?
最有名的山是那座,为什么?
说说世界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中国的登山运动员。
图四:(什么高??宝塔)
了解大雁塔。
图五:(什么宝??国宝)
什么是国宝呢?
我们国家有什么国宝?
三、边看图边念儿歌。
四、教师问,孩子答。
五、欣赏歌曲。
建议与调整:
活动目标要调整为以幼儿的角度出发来撰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六:运动健将
内容与要求:
*激发幼儿对各种运动比赛项目的兴趣。
*感受运动健将坚韧、勇敢、合作、自信的运动精神。
环境与材料:
*PPT:单个比赛(举重)、两个比赛(摔跤)、团队比赛(篮球)的分部照片。
*PPT:颁奖升旗仪式。
*2008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
过程与指导:
一.导入主题
近来我们了解了很多奥运赛事,今天老师把他们的照片带来了,请大家来看看这些奥运健将在参加什么比赛。
二.分享经验
图一:举重比赛(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播放举重的照片)
*这是什么比赛,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些运动员怎么会举起这么重的杠铃?
*哪些运动是一个人参加的比赛。
图二:跆拳道比赛(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播放跆拳道的照片)
*这是几个人参加的比赛,什么比赛项目?
*怎样才能战胜对方?
*哪些奥运比赛项目也是两个人进行比赛的?
图三:篮球比赛(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播放篮球比赛的照片。照片中有姚明)
*这么多人在参加什么比赛?
*只凭姚明哥哥一个人能战胜对方吗?
*应该怎么合作?(播放一段篮球赛事)
*还有哪些比赛项目也是要有大家一起合作的?
图四:颁奖升旗仪式
*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得冠军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三.运动项目图标和汉字游戏
*找朋友:汉字图标配对(各种运动项目图标)
巩固与拓展:
*你还能说说奥运会的其它比赛项目以及获得冠军的运动明星吗?
第三篇:幼儿心理健康案例
幼儿心理健康案例
分析对象:葛昶
年龄:5岁
性别:男
好动,不怕人。在幼儿园不听老师的话,上课乱跑,不能很好参加集体活动。但学东西还可以,挺聪明。但在家一个人时挺好,能安静的看书,玩玩具,看动画片,而且坚持时间挺长,至少在半小时以上。在幼儿园的表现有点像多动症,但在家的表现又不像,因为他对感兴趣的东西能坚持较长时间,比如听故事,看动画片等,做作业做的也挺好的。
个案分析及指导策略:
任性的形成原因:
任性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幼儿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做出有利于他人(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那么,造成幼儿任性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
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2、同伴交往机会缺乏。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由于亲子交往常常炒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教育策略:
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2、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家长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负强化”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第四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观察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观察、分析和处理
胡康康
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不当方式: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正确处理:当康康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如在玩具商场里,康康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明确
要求,预防在先。:平时对康康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康康任性的发作。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对孩子任性进行冷处理:当康康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任性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任性,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
境,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当康康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要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4)激将法
:
利用康康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康康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父母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喜羊羊的吗?我看喜羊羊就比你干净。”
(5)适当惩罚: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康康任性不吃早饭,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姓名:珂珂
观察目地:
性格较孤僻,且任性,与小伙伴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主动参与集体的体育活动,做事多是跟从别人,慢人一拍,动作发展欠协调;他的最大特点是对新的体育活动项目或是有点难度的活动总表现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情况:(1)一次跑步活动中,珂珂没多大的信心,刚好被妈妈看见了就在旁边不停地督促:“快跑啊!快跑啊!看人家多棒!”结果反而使珂珂更想逃避练习。
(2)绘画活动中,我请小朋友给画添加小草、小花之类,珂珂画的很慢,旁边的小朋友已画好,我过去表扬他添画好看,对面小朋友叫我,我过去了,等我回来时,发现珂珂已经把之前画的涂掉,画上旁边小朋友一样的花。
评析:(1)“过于保护”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孩子的日常生活事物都由家长包办代理,且活动还受到父母的诸多限制,不允许“这”,不准“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因此养成了珂珂过度依赖及胆小怕事的个性。(3)父母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及缺乏理性的攀比行为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其在任何活动中都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措施:(1)给予信任,帮其战胜胆怯心理
针对珂珂畏惧、怯懦的特点,采取树立榜样和耐心帮助相结合的方法。如:在一次走平衡木练习中,其他小朋友都为自己的“探险”而欢呼时,他却躲在队尾想逃避练习。我用信任和鼓励的眼神注视他:“勇敢点,你一定能成功!”在我行动的配合帮助下,他终于勇敢成功地走完了平衡木,露出欣喜的笑容。
(2)发挥其专长与爱好,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如:他特别喜欢做早操,尽管他的动作姿态不够标准,但他挺神气的。我特意当着全班肯定他的优点,表扬他的进步,树立信心,表演节目中,会适当地选他担任一些角色,让他与其他幼儿直接接触,相互影响,培养他的集体意识。
(3)家园配合,共施良策。如:让珂珂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关注支持珂珂的兴趣和爱好,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案例:我带着孩子们在做着游戏。突然一声哭声吓了我一跳,原来是余宇遇到困难了,不知如何玩游戏。“我相信你会的,我来教你,不信你试一试?”在我的指导帮助下,他终于高高兴兴地和孩子们做游戏了。
回到教室,讲了一个故事,教育他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试一试,我能行!哭是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的,哪怕是一件很细小的事情:纽扣开了,摔倒了,穿鞋脱衣、、、、案例:
一个不爱上幼儿园的孩子
开学了,孩子们个个满心欢喜的来报到,但天天却不愿意上学,非要家人在幼儿园门口陪着才肯进教室,看不到家人的身影就不高兴,第二天怎么都不肯来上学,说家人说话不算数,说好了陪他却走了,又哭又闹就是不肯放开家人的手,我们只好强行把他拉了下来,就这样连续两个星期每天早上如此哭闹一番,我们都无计可施。
处理:首先发动全班小朋友都来关心天天,陪他玩游戏,白天在学校表现好时,会及时对他表扬和奖励,中午天天不想睡午觉,就让家人把他接回去,下午天天的情绪会很好,每天离园前老师都要与他沟通,虽然还会旧戏重演,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对他的关心和鼓励,情况终于有所好转。
案例:每天早上接待来园幼儿时,远远总会哭着对家长重复:“一定要在午饭时来接我!”家长总会说:“好的。”一定要在我的引导下他的情绪才会慢慢稳定。
分析:家人非常疼远远,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而在幼儿园,他与同伴老师的共同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矛盾,还会被老师约束,幼儿园的生活让他不能象家里那样呼风唤雨,情感和需要得不到充分地满足,因此,他来园的情绪比较不稳定。
措施:(1)得到家长的配合,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做到严爱结合。
(2)坚持每天让孩子来园,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后,马上离开。
(3)创设安全、愉快的氛围,引导同伴们和他做好朋友。
案例: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
早晨来园后,小朋友都在区域里活动,玩得很开心。突然我发现轩轩桌子下面有一些果壳,我问小朋友这是谁扔的,小朋友都说不是我扔的。只有轩轩坐在那里不说话。“老师说过的,我们不能乱吃零食,这样对身体不好,而且,看见果壳在地上应该怎么办?”“捡起来,放在垃圾箱里。”“是的,我们应该讲卫生,注意环保才行。”这样,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以后应该怎么做了。
分析:现在的幼儿在家里都有家人们宠着,有事情时都舍不得孩子动手,都是自己做,使孩子养成了不少不良的习惯。
措施:通过晨谈、集体活动来教育引导幼儿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平时从小事做起养成讲卫生和合理消费的好习惯。并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励。
案例:霸王不霸
依依在班里年龄偏小,既聪明又活泼,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不管什么事都愿意尝试着去做,但是却是出名的霸王,只要有人想和她分享东西,她就会推倒同伴或张口就咬人家。
分析:平时在家里家人对依依百依百顺,遇到不顺心的事随即发脾气,会咬家里人的手,但是家长们被咬了也不及时加以引导。久而久之,依依的霸王脾气就形成了,措施:(1)移情教育:要让孩子改
变这种唯我独尊的性格,首先要让孩子学会体验他人的情感,对他进行适当的移情教育。如通过一些故事或情景表演,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她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2)帮助孩子学会“商量”,如:依依因为没有抢到心爱的玩具又和同伴打架时,我及时制止,让她想玩哪个玩具时来告诉老师,同时要求她看别人是如何协商交换玩具的。教她学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让我玩玩好吗?”等,让她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渐渐学会“商量”。
第五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一】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凡凡呢,见老师来了,就立刻拿了一块糖给她,她就停住了哭声。第二次哭,发生在厕所里,经询问,原来是他要上厕所,有人跟她抢第一,她不肯,然后就哭起来,别人见她哭,就让给了她。第三次哭,在绘画活动中,凡凡因没带画笔,就向她借一支用,她不肯,就哭起来,嘴中还念道:“妈妈不让。”
【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人不敢拿她的东西。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据了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对策】
1、冷处理
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
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如过新年时,我们让
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同分享快乐。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一起玩。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家长配合
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案例二】朵朵是个性情孤僻、不大合群的小女孩。入园时,对妈妈尤其依恋,哭了将近两个月。进入中班后,每天早上来还是哭。上课时,提到有关妈妈的事,她就哇哇大哭,:“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平时,她也不大和小朋友一起玩,上课请她回答问题时,她不愿开口。在课外活动时,每当听到音乐,笔者就发现她总是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跳起来,可当我请她到大家面前表演给小朋友看时,她却一动也不动。绘画活动中,她总是嘴巴一蹶,口中念道:“老师,我不会。”与小朋友相处时,她有点霸道,稍不如意,便说:“我叫我妈妈来!”我与她母亲取得联系,了解到,他们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朵朵是抱养的,家里所有长辈对她疼爱有加,其实,妈妈对她的要求还是蛮严格的,但无济于事。
【分析】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朵朵是一个十分情绪化的孩子,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心情来的,想做就做,不想做,你再怎么劝,也是白费力气。这样孤僻、情绪化的性格与她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由于是抱养的,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等都非常喜欢她、娇惯她,一切的一切都在围绕她的情绪而改变。到了幼儿园,所谓的“爱”一下荡然无存。于是,她失落、孤独,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说话,更谈不上表演节目了。【对策】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笔者常有意接近她,努力成为她的好朋友,与她亲近,与她聊天。开始几次的接触并没有见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她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那是一天早晨,朵朵穿着一身新衣服来上幼儿园,我夸她的衣服真漂亮,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笑。晚上她回家告诉妈妈,蔡老师最喜欢我(是第二天她
妈妈来告诉我的)。打那以后,在户外活动时,她时常来拉拉我衣服,拍拍我,还从我笑笑,渐渐地,她跟我亲近起来了。经观察,我发现她变了,每当她看见有小朋友哭了,她就连忙跑上前去,帮人家擦眼泪,还劝人家:“别哭,别哭,妈妈妈上就来!”我见了,连忙夸她是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宝宝,她对我还是笑一笑,然后一扭身就溜走了。绘画活动中,我也有意接近她,只要她能拿起笔画,我就鼓励她,她就笑笑继续画,就这样,他总算能画出点名堂来了。不知不觉,她上课时,还愿意举手发言了,也愿意在小朋友面前表演了,这次“六一”儿童节还登上了舞台。
【案例三】林林是个聪明又淘气的小男孩,他尤其喜欢美术活动。有一次泥工课上,我按教材上的示范图教大家捏小兔子,小朋友都按着顺序在捏,不一会儿,有人报告,林林不听老师的话,在瞎捏。我走上前去,一看,哇!林林捏的小兔子真漂亮,头戴小红花,身穿花裙子,那姿势好像在无道,我连忙夸他捏的好!就是这样一个有创意的小朋友,他却最喜欢去攻击别人。几乎天天都有小朋友来报告:“老师,林林打我!”
【分析】林林是这学期刚从外地来我们这打工的民工子女,由于他们老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严,他们家有姐弟三人,上面是两位姐姐,她最小,有时男孩,自然就成了家中的宝中宝。加之他的父亲是工地的管理人员,整天忙于工地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别人也很难管住他,整天蹦蹦跳跳,十分顽皮,姐姐和周围的人都让着她,以致养成他好强、霸道、爱攻击别人等不良习惯。【对策】
1、变“缺点”为“优点”
因林林爱攻击别人,所以他在小朋友的心目中很有“威慑性”。于是,我就安排他做班级的管理人员,管理班级的纪律,他也非常乐意。但每次我都要交代他,小小值日生,事事都要做表率,不准打人,下次才有更多的机会去管理别人,小朋友才会听你的话。渐渐地,他学会了控制自己不去攻击别人。
2、用“优点”克服“缺点”
林林特爱画画和捏橡皮泥,这是他的优点。我想他平时爱攻击别人,一方面所明他“精力过剩”,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无事可做。于是,我多安排他进行美术活动。我经常向他要作品。如:“老师想看你画的画,你能画一幅送给我妈?”每当听到这样的话,他都非常高兴得去做,然后把他的作品送给我。就这样,由于他的空闲时间的减少,也就没时间去攻击别人了。
篇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
摘
要:儿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民族复兴壮大的希望。3~6岁幼儿心理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育。因此,关注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在幼儿园开展心理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3~6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3~6岁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一
康康小朋友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5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儿童。开学时,他的妈妈抱怨说康康比较淘气,不听话,十分任性,对于大人的管教从来都是抵抗的。真不知道怎样改变他的这种坏脾气。
教师根据康康在班级的表现,认真观察他的日常行为,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纠正康康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与康康的家长达成了一致的认同,在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引导,关注他的抵抗心理,对于他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并鼓舞,对于他不正确的行为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尽量不使用强硬的管理方法,但是对康康的任性行为决不能姑息。经过康康父母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努力,康康的任性的坏习惯逐渐改掉了,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案例二
乐乐今年4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男孩,学知识很快。他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俗话说,隔辈亲,老人对乐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乐乐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缺乏教育和陪伴。在这种情况下,乐乐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幼儿园时,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他就大哭不停。乐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自己不会穿鞋子,下楼梯没有教师牵手就不下,不会跟小朋友一起做值日,而且他的朋友比较少,且乐乐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针对乐乐的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多为乐乐创造锻炼的机会,锻炼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并且多与同龄孩子玩游戏,要多夸奖他的优点,帮助乐乐树立自信心。在幼儿园中,教师会经常给他表现的机会,这样长时间以来,乐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一个月之后,乐乐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前胆小、不愿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情况减少了,他变得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主动沟通,并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二、幼儿园、教师、幼儿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应该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是儿童接触外界的主要环境。对3~6岁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附加的教育内容,而是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更应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幼儿3~6岁年龄段,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观念都会对幼儿心理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幼儿适当地吃苦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三、总结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繁琐而又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的家长共同合作,彼此相互影响。幼儿是我国发展的希望,只有对3~6岁幼儿开展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每天的生活之中,长期发展下来,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才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有正义
感、责任心的幼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刘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2(29).
[2]周芳.浅谈幼儿人格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13).
[3]徐粉娣.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J].考试周刊,(10).
20102008
篇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观察及分析
摘要】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有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久久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存在害怕与人交际交往,啃手指头,绞衣角等行为,这些都反映了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本次研究通过案例的观察和分析来反映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和家长寻找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个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健康教育是家长和幼儿园都比较关心的方面,但是我们往往都是关心了幼儿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或者是关注到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却无从下手。近些年来,“复旦投毒案”“马加爵杀人事件”等大学生犯罪事件,震惊了许多人,引发这些事件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造成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踏上了罪恶之路,从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意义
李善英老师在《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也出幼儿在小儿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神经功能障碍、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上的问题六个方面存在着问题。根据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SFreud)的理论,人的个性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中初步形成的。幼儿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并不完全,且有很强的可塑性。埃里克森(E.H.Erikson)提出人生八大阶段的分期说,人性格中的基本安全感、自主性、主动性的构建与形成都始于幼儿期。心理健康对幼儿的一生都有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能够让幼儿在遇到不幸时积极乐观,在遇到争执时冷静分析,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畏惧。通过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外显行为的观察及分析,帮助老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益于幼儿的一生。
二、幼儿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小班10个班级的229名幼儿,中班10个班级的256名幼儿,大班10个班级的283名幼儿的第一学期的带班老师关于孩子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包括“自闭症、多动症、抑郁症和其他特殊心理状态等”和一般性心理健康,包括“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攻击行为、厌学、社交恐惧等”进行问卷调查,不管在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都存在着幼儿的特殊性心理健康问题和一般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占了较大的比例,同时也发现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例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有所降低。接下来我将从特殊性心理健康问题和一般性心理健康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特殊性心理健康
常见的幼儿特殊性心理健康包括自闭症、适应障碍、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案例:罗天是在其父亲50多岁时得的儿子,父母未发现孩子的异常之处。在罗天上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了罗天的异于常人之处,他喜欢一直重复同一个动作,其他小朋友试图阻止他,他便会大叫大闹。罗天也不太喜欢和他人交谈,偶尔交谈也只是只言片语,基本上处于拒绝的状态。但是罗天的记忆力特别好,认识很多
字,掌握许多的词汇。除此外,罗天还有些多动症,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当老师婉言的向罗天的妈妈指出了这个问题后,经医生确诊,罗天是一名自闭症幼儿。
从罗天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自闭症幼儿存在的一些临床表现,比如语言障碍:罗天很少与人讲话,难以说出完整句。社会交往障碍:罗天不喜欢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直处于拒绝状态。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他喜欢一直在原地打转,如果这个原地打转的模式被人打乱,罗天会大喊大叫。但是罗天的记忆力特别好,识字量和词汇量丰富。罗天自闭症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病因可能是由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器质性因素等,医学上也没有完全的定论。对于这一类孩子,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二)一般性心理健康
通过对于孩子的一般性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又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行为习惯问题、情绪调节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
1.行为习惯问题
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心理习惯问题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咬手指头;说谎;吸吮手指,衣角、被角等。
案例一:音乐活动中,泓亦时不时的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别人唱歌的时候他会拉车别人的衣服,头发,左顾右盼的和小朋友玩。当别的小朋友沉浸在音乐游戏中时,没人和他一起玩,他就开始咬手指头,他的手指头已经被咬的没有指甲了。当老师发现后,立马把手指头藏在身后辩驳道:“不是我,我没有。”
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注意力特点便是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多为随意注意,而且注意的范围小,较容易被鲜艳多变的事物吸引。而且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注意,音乐活动不是泓亦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泓亦一直试图与别的小朋友交谈,或者被孩子的衣服,头发所吸引,去玩。
2.情绪调节问题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经常性会有一些往常没有的情况,比如一上幼儿园就头痛,身体不舒服,产生厌学现象;还有就是性格任性,偏执,以发脾气,扔东西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出现大哭大叫,打人的现象;情绪不稳定,常常比较低落,对于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
案例一:王振涛妈妈送王振涛送幼儿园总是需要半哄半骗,这天将王振涛送到幼儿园后,见王振涛还在哭闹,妈妈便一直待在教室里不走。王振涛也不想妈妈离开,一直拉着妈妈的衣角,不让妈妈走,边哭边拒绝老师的拥抱。放学时,妈妈来接了,会打妈妈,哭喊着再扑进妈妈的怀里。
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不熟悉的幼儿园环境,会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这又可以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王振涛的分离焦虑比较严重,不愿意离开妈妈,完全拒绝老师,在妈妈出现后,又出现打妈妈的现象,属于不安全依恋的模式。在这一时期中,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冯夏婷.透视幼儿心理世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
夏
莹,张昕月.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N]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3】
李善英.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N]昆明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5.
篇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幼儿情况分析
李屹,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有较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老人没有文化,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父母工作较忙,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在班里,他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三、目标
(一)使幼儿喜欢来幼儿园,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学做自己能做的事,能自己吃饭、睡觉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一)做好家长工作
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二)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们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三)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的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四)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五)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
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篇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安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
元元,是一个非常聪明小男孩,有很强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对孩子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指导,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问题。
二、观察时间:2021年8月16日—10月。
三、存在问题。
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教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3、不会与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原因。
1、遗传因素。
据元元奶奶讲,他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该掉了原来毛病。
2、后天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与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助,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不愉快。
五、采取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时机,给他自由支配时间,让他自己能做事自己做,锻炼孩子根本生活技能,让孩子多与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与谐生活气氛,给予必要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拟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教师一提醒,孩子们都与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时机,鼓励他大胆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拟差,在平时教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
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5.用音乐活动进展心理调控,如:进展律动与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两个多月以后,他有了明显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帮助,能自己穿衣服,能心情愉快来幼儿园,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提高。
2、他开场与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抑制,不再掉眼泪,有许多朋友了。
3、能比拟主动参与到班级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他奶奶无比感谢,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了。
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案例
操军中心小学
罗淑云
根本情况:
罗旺,淘气淘气中透着得意,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教师叮嘱是从来不听讲,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在说话,好似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天地中。
2、对学校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本子与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要求,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因此孩子比拟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性格。他心理问题是从童年家庭成员关系觉察开场,父母别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使幼小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措施:
〔1〕与教师交朋友。教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教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与比拟活泼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展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语气鼓励孩子,并采用“奖品制〞,持续、不断地表扬、鼓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正确理念与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途径,采用有效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
安康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反应孩子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方法,以配合教师完成对孩子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启示。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教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心灵,细心捕捉孩子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环境中成长。经过我努力,以及他妈妈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方法。
下一步打算:
继续采用鼓励、表扬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开展步伐。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_____她不再是终日抑郁不欢
操军中小
周志琼
案例介绍
李云,女,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差,智商属正常水平。该生自小深受父母百般宠爱,生活无忧无虑,天真活泼,人见人爱。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但是在她小学三年级那年,整日争吵父母终于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父母离异半年,母亲还
能隔三差五地来看她,问寒问暖。但后来,母亲嫁去广州,从此,她几乎与母亲失去联系。而此时父亲忙于做生意、应酬,极少回家,缺乏对孩子关爱。不久,父亲再婚了,婚后,继母又为她添了小弟弟。在家里,小弟弟就像是个小太阳,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从此,她就变得沉默寡言,终日抑郁不欢,疑心较重,不愿参加公益性活动,人际关系较差,同时,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案例分析
1、该生突然间失去了父母关心、疼爱,瞬间由小公主变成灰姑娘,这种角色转换使她幼小心灵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反差,精神支柱骤然崩塌,油然而生失落感、迷惘感,使她痛不欲生。由于长期不能摆脱这种天生恋父恋母情结,总是生活在失去父爱母爱孤独无助之阴影中,象一只迷途羔羊,她变得性格消沉失意,不知所措。
2、家人责备,教师不理解,同学嘲笑,导致她总觉得别人看不起她,没有人同情,没有人理解。内向、脆弱她又不善于向别人倾诉以排遣心中愤懑,于是,采取逃避攻击“驼鸟〞主义,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凡事成心漠不关心,做出一付瞧不起人样子,显得气势凌人,其实,内心很虚弱,很怕被别人刺伤。由于平时喜欢独来独往,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极为紧张,使她陷入孤独、寂寞之中。
3、由于看到疼爱自己母亲为了幸福而出走,从此对她不闻不问;自己信任父亲也为了自己幸福重组家庭,弃之而不顾;看到继母过分地疼爱自己亲生骨肉,对她呼来喝去……父母所作所为,使她感到他们自私,感受到了自私对她伤害,并使她产生了世间处处充满自私错觉,甚而误入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误区。于是她就把这种不满发泄在父母身上,不愿帮父母做事,斤斤计较,而且还把这种不满情绪扩展到生活中学校里,产生怨恨情绪,导致她只求索取,不愿付出自私心理形成。
辅导方法
1、谈心法:首先找该生了解其成长过程所遇到挫折,帮助其分析目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心结。其次找该生父亲、继母谈心,让他们了解该生表现及其女儿畸形性格形成原因,使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让他们平时多关心她,多给她点家庭温暖,建议他们从下雨天送伞,天冷拿衣服,举办生日宴等这些细节做起,让她体会到家庭温馨。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与她亲生母亲联系上,让她每月写一封信或每周打一个
给她,让她感觉到亲人就在她身边,并没有抛弃她,还在关心她成长,让她享受到人间亲情。
2、角色转换法:让该生自制两个指套,一个指套正面画上她自己,另一个指套上画上伤害她人,把它们分别套在手指上,来回扮演这两个角色。通过想象说出她自己不满话,说出另一人可能想法,排泄其心中郁懑与不安,这样可以使她舒解心结,走出阴影,疗治创伤。
3、补偿法:根据该生独立能力强,能做得一手好菜特点,教师在家政劳技课及外出郊游时,尽量创造时机,让她适当表现自己手艺,让她在同学、教师们赞叹声中找回自信。
4、交友法:教师让该生多接触些被公认为大方大度,乐于助人同学,让他们好思想、好行为来感染她,学会他们处世态度与方法,学会关心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
5、行为疗法:让该生做以下几项工作:
①鼓励她将零花钱积攒起来,捐给“希望工程〞,把旧衣服捐给灾区人民。
②让该生每日提早到校,帮助班上同学抬早餐;清扫清洁卫生,浇花等。
③在家帮助父母照看小弟弟,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活。
这样,该生体验到了帮助别人快乐,感受到别人对她尊敬,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获得自尊,摆脱了孤独,生活愉快。
6、自我欣赏法:让她把在二年级时获得市“三好〞学生奖状贴在墙上,把参加市小运会获得长跑冠军奖杯放在书桌上。每留神情不佳或遇上困难时,抬头那么看到它们,以拾回自信。以鼓励自己,增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辅导效果
由于家长大力配合,该生积极努力,李某现与同学、家人关系良好,乐于助人,能体谅别人难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她终于走出了阴影缠绕,走向了阳光灿烂新天地。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她变得开朗了许多
操军中心小学
舒友良
陈杰,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教师、同学们交谈,教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拟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
陈杰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展归因,以悲观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辅导方法
1、经常会谈。不定期地找陈杰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心态度,并诚恳地说明教师愿意帮助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2、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陈杰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应。通过训练逐渐激发陈杰与人说话欲望。
4、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陈杰与大家一起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乐趣,并感觉生活美好,友谊可贵。
5、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时机,对陈杰所取得点滴进步进展夸大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陈杰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6、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归纳、总结。让她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7、保持书信联系。与陈杰通信,让她把自己忧伤事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过程中给予必要心理辅导。教会她学会自我抚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事,应多从好、积极方面着想,保持开朗情怀。鼓励蓝某把自己快乐事向知心朋友、教师、家长诉说,让别人共享欢乐。通过通信,拉近与蓝某距离感,给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扭转。
8、开发家庭环境中支持力量。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得到家长配合,让家长对蓝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温暖。
辅导效果:
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陈杰性格有了很大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找她来谈话,已经有问必答。她也有了自己好朋友,并经常与她们一起活动,学习成绩
篇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
第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一】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凡凡呢,见老师来了,就立刻拿了一块糖给她,她就停住了哭声。第二次哭,发生在厕所里,经询问,原来是他要上厕所,有人跟她抢第一,她不肯,然后就哭起来,别人见她哭,就让给了她。第三次哭,在绘画活动中,凡凡因没带画笔,就向她借一支用,她不肯,就哭起来,嘴中还念道:“妈妈不让。”
【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人不敢拿她的东西。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据了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对策】
1、冷处理
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
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如过新年时,我们让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同分享快乐。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一起玩。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家长配合
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
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案例二】朵朵是个性情孤僻、不大合群的小女孩。入园时,对妈妈尤其依恋,哭了将近两个月。进入中班后,每天早上来还是哭。上课时,提到有关妈妈的事,她就哇哇大哭,:“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平时,她也不大和小朋友一起玩,上课请她回答问题时,她不愿开口。在课外活动时,每当听到音乐,笔者就发现她总是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跳起来,可当我请她到大家面前表演给小朋友看时,她却一动也不动。绘画活动中,她总是嘴巴一蹶,口中念道:“老师,我不会。”与小朋友相处时,她有点霸道,稍不如意,便说:“我叫我妈妈来!”我与她母亲取得联系,了解到,他们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朵朵是抱养的,家里所有长辈对她疼爱有加,其实,妈妈对她的要求还是蛮严格的,但无济于事。
【分析】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朵朵是一个十分情绪化的孩子,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心情来的,想做就做,不想做,你再怎么劝,也是白费力气。这样孤僻、情绪化的性格与她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由于是抱养的,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等都非常喜欢她、娇惯她,一切的一切都在围绕她的情绪而改变。到了幼儿园,所谓的“爱”一下荡然无存。于是,她失落、孤独,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说话,更谈不上表演节目了。【对策】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笔者常有意接近她,努力成为她的好朋友,与她亲近,与她聊天。开始几次的接触并没有见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她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那是一天早晨,朵朵穿着一身新衣服来上幼儿园,我夸她的衣服真漂亮,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笑。晚上她回家告诉妈妈,蔡老师最喜欢我(是第二天她妈妈来告诉我的)。打那以后,在户外活动时,她时常来拉拉我衣服,拍拍我,还从我笑笑,渐渐地,她跟我亲近起来了。经观察,我发现她变了,每当她看见有小朋友哭了,她就连忙跑上前去,帮人家擦眼泪,还劝人家:“别哭,别哭,妈妈妈上就来!”我见了,连忙夸她是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宝宝,她对我还是笑一笑,然后一扭身就溜走了。
绘画活动中,我也有意接近她,只要她能拿起笔画,我就鼓励她,她就笑笑继续画,就这样,他总算能画出点名堂来了。不知不觉,她上课时,还愿意举手发言了,也愿意在小朋友面前表演了,这次“六一”儿童节还登上了舞台。
【案例三】林林是个聪明又淘气的小男孩,他尤其喜欢美术活动。有一次泥工课上,我按教材上的示范图教大家捏小兔子,小朋友都按着顺序在捏,不一会儿,有人报告,林林不听老师的话,在瞎捏。我走上前去,一看,哇!林林捏的小兔子真漂亮,头戴小红花,身穿花裙子,那姿势好像在无道,我连忙夸他捏的好!就是这样一个有创意的小朋友,他却最喜欢去攻击别人。几乎天天都有小朋友来报告:“老师,林林打我!”
【分析】林林是这学期刚从外地来我们这打工的民工子女,由于他们老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严,他们家有姐弟三人,上面是两位姐姐,她最小,有时男孩,自然就成了家中的宝中宝。加之他的父亲是工地的管理人员,整天忙于工地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别人也很难管住他,整天蹦蹦跳跳,十分顽皮,姐姐和周围的人都让着她,以致养成他好强、霸道、爱攻击别人等不良习惯。【对策】
1、变“缺点”为“优点”
因林林爱攻击别人,所以他在小朋友的心目中很有“威慑性”。于是,我就安排他做班级的管理人员,管理班级的纪律,他也非常乐意。但每次我都要交代他,小小值日生,事事都要做表率,不准打人,下次才有更多的机会去管理别人,小朋友才会听你的话。渐渐地,他学会了控制自己不去攻击别人。
2、用“优点”克服“缺点”
林林特爱画画和捏橡皮泥,这是他的优点。我想他平时爱攻击别人,一方面所明他“精力过剩”,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无事可做。于是,我多安排他进行美术活动。我经常向他要作品。如:“老师想看你画的画,你能画一幅送给我妈?”每当听到这样的话,他都非常高兴得去做,然后把他的作品送给我。就这样,由于他的空闲时间的减少,也就没时间去攻击别人了。
第二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作者:瑞一
发布时间:2010年1月20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爱心小屋
内容与要求:
*感受相爱中的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用智慧和信心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情节。
*尝试通过感受故事情节中的温馨,增加幼儿愉悦感。
环境与材料:
PPT故事情节图片
计划书
笔
过程与指导:
一、引出故事的名称
*从图片上看故事里可能讲的是谁的事?(引出故事的名称:《爱心小屋》
二、理解故事的内容
*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结婚了,他们成了一对真正的夫妻。他们的身高相差怎样,这样会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虽然它们的身高相差很多,可是他们俩非常相爱。当然,真心相爱的人都希望有一幢“爱心小屋”,这样他们两个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对相爱的人住在一起会不会因为身高带来很多麻烦?
*于是他们搬进了长颈鹿的家,他们会遇到麻烦吗?
(教师出示长颈鹿家中的画面)*发生了那么多的麻烦事,他们两个会不会分开呢,为什么?
*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夫人一起计划他们的“爱心小屋”,他们希望爱心小屋里的东西他们俩都能用,既能适合高高的长颈鹿夫人,又能适合矮矮的鳄鱼先生。你们有没有办法帮帮他们?三、设计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夫人的家
*帮助设计门、楼梯、桌子等。
*引导孩子讲讲自己和别人的设计。
巩固与拓展:
*引发幼儿在生活中感悟各种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得设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附:
故事
爱心小屋
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结婚了,他们成了一对真正的夫妻。虽然,他们的身高相差很多,但是他们非常相爱。当然,真心相爱的人都希望有一幢“爱心小屋”,这样他们俩个才能生活在一起。于是他们搬到了长颈鹿的家。
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生活在一起了!可是每当用餐的时候,不是鳄鱼先生身体太矮够不着桌上的饭菜,就是长颈鹿个子太高费力地弯着腰用餐;还有每当跨高高的阶梯时或开高高的门锁时鳄鱼先生就无可奈何了;有时用厕所时鳄鱼先生差点掉进马桶里。唉?..那么多麻烦,正是糟糕透了!
这些麻烦事让这一对相爱的人伤透了心。晚上,长颈鹿夫人对鳄鱼先生说“亲爱的,怎么办呢!”鳄鱼先生说:“没事的,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属于我们的爱心小屋的。”
第二天,鳄鱼先生和长颈鹿一起计划他们的“爱心小屋”。过了几天,他们开始努力地建造自己的“爱心小屋”。屋子里的每一样用具两个人都能用,而且既舒适又方便。他们终于能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了!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猜一猜,他们新造的“爱心小屋”是怎样的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国旗飘飘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五星红旗,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关心他人的能力。
活动准备:红纸、粘纸、麦管等。
活动过程;
观察与指导:
一、让幼儿观察国旗
讨论:国旗是什么样的?
上面有几颗星?每个星一样吗?他们分辨是什么样子的?
二、鼓励每人制作一面国旗。
三、幼儿制作
知道国旗是五颗星星在一起。(其中一颗大星、四颗小星。)
提醒幼儿不要将星贴在边上,有适当的空处可以帖上麦管
四、将作好的红旗布置教室
想想我们将五星红旗可放在教室的那些地方?
(墙上、彩车上、门口、插在玩具橱上??)
建议与调整:
与音乐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红旗飘飘》的歌曲声中结束活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去旅游
活动要求:1.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带领同伴了解当地的著名风景及特色
2.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广阔,间接地感受国家的雄伟,增加幼儿爱国的热情。
活动展开;一、自由欣赏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你们当中有很多了不起的旅行家啊!他们的脚步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你看。这些就是他们留下的美好回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展开讨论
1.他们去的地方你认识吗?
2.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
3.你是从照片上的哪个部分看出来的?
4.我们请这位旅行家来公布正确的答案
5.我们的小脚印走遍了祖国大地
6.你们觉得每个地方都一样吗?
7.他们都是各有特色的。
8.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
9.他一共有几个城市呢?
三、拓展话题
1.你最想去哪里?
2.为什么?
3.让我们来寻找一下它的位置。
四、延伸
中国地图——我最想去的地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我爱北京天安门
活动要求: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哪里吗?
2、你能在哪里找到我们的天安门?
二、欣赏歌曲
1、请你听一首歌,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2、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3、你听出它是几拍的歌曲?
4、它的歌词美吗?美在哪里?
5、你听到了什么?
6、愿意在我们美丽的天安门照片留念吗?
7、引导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学唱!
8、以拍照的形式鼓励唱得认真的孩子
三、创编动作
1、你愿意在我们天安门前跳舞吗?
2、让我们随着音乐和歌曲一起来跳舞。
1、我们给跳得美丽的、与众不同的孩子拍张美丽的照片
建议与调整:
歌曲演唱中幼儿富有表情,难度不大,比较适合孩子,幼儿的动
作创编有一定的难度。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我唱着歌儿骑着马
活动要求:
1、让幼儿学会并乐于与同伴交流.2、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有兴趣了解中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北京天安门、喜马拉雅山、大雁塔、延安宝塔山、大熊猫、乐山大佛。
2、歌曲:“我唱着歌儿骑着马”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了解内容。
讨论:我们祖国的全名是什么?
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二、观看课件,交流谈论。
图一:(儿歌:青青的草??大马)
小朋友骑着马在什么国家旅游?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首都,我们中国的首都在哪里?
说说大家知道的北京。
图二:(什么大??青天)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的什么地方?
我们红旗上的五颗星星怎么那么特别!
图三:(山么山??高山)
我们中国有哪些山?
最有名的山是那座,为什么?
说说世界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中国的登山运动员。
图四:(什么高??宝塔)
了解大雁塔。
图五:(什么宝??国宝)
什么是国宝呢?
我们国家有什么国宝?
三、边看图边念儿歌。
四、教师问,孩子答。
五、欣赏歌曲。
建议与调整:
活动目标要调整为以幼儿的角度出发来撰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六:运动健将
内容与要求:
*激发幼儿对各种运动比赛项目的兴趣。
*感受运动健将坚韧、勇敢、合作、自信的运动精神。
环境与材料:
*PPT:单个比赛(举重)、两个比赛(摔跤)、团队比赛(篮球)的分部照片。
*PPT:颁奖升旗仪式。
*2008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
过程与指导:
一.导入主题
近来我们了解了很多奥运赛事,今天老师把他们的照片带来了,请大家来看看这些奥运健将在参加什么比赛。
二.分享经验
图一:举重比赛(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播放举重的照片)
*这是什么比赛,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些运动员怎么会举起这么重的杠铃?
*哪些运动是一个人参加的比赛。
图二:跆拳道比赛(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播放跆拳道的照片)
*这是几个人参加的比赛,什么比赛项目?
*怎样才能战胜对方?
*哪些奥运比赛项目也是两个人进行比赛的?
图三:篮球比赛(从局部到整体逐渐播放篮球比赛的照片。照片中有姚明)
*这么多人在参加什么比赛?
*只凭姚明哥哥一个人能战胜对方吗?
*应该怎么合作?(播放一段篮球赛事)
*还有哪些比赛项目也是要有大家一起合作的?
图四:颁奖升旗仪式
*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得冠军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三.运动项目图标和汉字游戏
*找朋友:汉字图标配对(各种运动项目图标)
巩固与拓展:
*你还能说说奥运会的其它比赛项目以及获得冠军的运动明星吗?
第三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
师海情,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学知识很快。他是个中班的插班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家长工作忙,孩子上幼儿园比较早。平时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只是注重孩子的衣食,不懂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5年9月20日—12月。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安全感。
每天早晨上幼儿园都哭闹不休,拉着奶奶衣服不撒手,哭着不进门。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不愿意积极参与;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做不到接纳别人并让别人友好接纳自己。保护意识太强,害怕别人伤害自己。
2、不自信
活动时,老师提问,他从不举手,不抬头。进一步引导他回答问题时,他就直接说,:“我不会,不知道。”拒绝合作。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愿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上学年龄小,接受能力比较差。受到的挫折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不敢表现自己。妈妈说,孩子上学早,比其他孩子年龄都小,和老师小朋友沟通交流的很少,慢慢地被老师和小朋友忽略了,不能融入班集体。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生活照顾太多,心理教育方面关注太少,导致他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玩,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不知道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发展动向。为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家长应该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孩子信任并接纳老师和小朋友,从而能和他人融洽相处。
2、老师应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赏识激励教育。
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说升旗仪式上,让他做护旗手。在美工课上,随时抓住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集体活动时,多给他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让他回答能胜任的问题,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希望。慢慢地,他开始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两个多月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家长哄劝,而且能心情愉快催促主动提醒家长起床来幼儿园,并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2、身边也有了好多小朋友,活动时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在区域
活动中表现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合作,并能帮助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在手工操作方面比较有创意。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学习、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
案例介绍:小明,男,四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但因其父经济条件差,生活在贫困山区等原因,现寄养在伯父家。该生的伯父将他收留,但其伯母、堂姐是反对的。父母与他极少联系,问他:“春节有没有见到父母。”他说:“没有”。问他:“是不是很久没见父母了。”他说:“不是。”问他:“哪多久前见过呢?”他说:“一年多以前。”问他:“哪你想不想念他们?”他说:“不想”。可见他是极度缺乏父爱母爱,与父母感情淡漠。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低年级老师基本上把他当成“编外生”,对他已不存在提高成绩的希望。同班同学认为他脏,行为怪异,称其为“白痴”、“垃圾虫”。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的朋友。有一次,他学习上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有些同学甚至当着他的面说:“老师,你不用白费心机了,怎么教也是白教的,他是‘白痴的’”。在班遇到困难或受到其他同学欺负时,经常哭。班主任发现其行为异常,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于是转介他来进行心理咨询。由于很多人认为他智力低下,于是我给他做了瑞文推理测验,成绩为112分,智力处于中上水平。
案例分析:由此分析,他伯父收留他是基于道义,其实在感情上并不喜欢他。因此,他是极度缺乏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的。由于在家缺乏学习上的监督,学习时间没保障,作业经常不完成,这是他学习成绩很差的主要原因。他的个人卫生是很差的,往往几天不洗澡,衣服很脏。是导致同学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原因。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拖班的后腿,教师也不喜欢他。于是成为一个不受集体欢迎的人,造成学习、社交障碍。
措施方法:由于造成他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家庭温暖。在校又受到各方面的歧视。导致丧失自信心、自尊心。从而进一步导致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要从根本上重建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测验结果出来后,首先让他明白自己的智力是较好的。并且让班主任在全班宣布测验的结果。从此,同学们虽然不叫他“白痴”,但又取笑他聪明过头。于是我又和他一起分析同学们不喜欢他的原因,找出他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主动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差是同学不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共同制定其努力目标:
1、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洗澡换衣服,如果他伯母不帮他洗,就自己动手洗。
2、多方面共同监督完成家庭作业,共同探讨,寻求一种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共同探讨改进人际关系的方法。对于以上目标的实现,采用行为强化法,跟他制定小步子,对于他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鼓励、强化,多给予正向强化。对于其不足、尚未达到要求的地方,给予足够的耐心,基本不采取批评的办法。看到自己的一个个进步,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一步步树立起来。另一方面,从他的家庭入手,由于小明成绩差,教师进行家访时总是投诉,其伯父付出了很多辛劳,但得不到较好的回报,导致他不喜欢小明。于是进行家访,对其伯父收养侄儿的行为表示赞扬。向其说明小明的智力并不差,指出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共同配合,小明是有前途的。让其伯父看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对小明就更加关心和爱护了,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效果与思考:对该生采取以上措施后,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情绪安定,与伯父家的各个成员关系得到改善.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好转、和谐。个人卫生情况有好转,他看起来也精神很多。从上述案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1、借助心理量表来对咨询者进行测量,对于帮助我们正确判断是很重要的。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该生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同学在内)都认为他是弱智的,如果单凭经验,咨询者也很容易听信这些人的判断。也正因为心理测量与人们的经验判断有较大的差距,心理测量遭到部
分人的怀疑,但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是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2、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除了可以对来访者进行辅导外,还有与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3、父母离异家庭是儿童心理障碍的高发区,班主任、心理咨询老师应对这些儿童更多的关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去处罚,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殷切的关怀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当班主任问小明谁对他最好时,他说:“心理老师最好”。要知道当时我只是跟他进行过二、三次谈心。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高一10当前,全国出现了许多起学生心理偏差的事故,无论是刚刚升学的初高中生还是已经步入半个社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某校高中生因课业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大学生因室友关系不和投毒杀人,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事件值得我们的深思与重视。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32%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一、案例摘录及相应精简分析:
■典型案例一:新环境下的心理问题
高一新生晓强在去年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和同学动手打架,但原因却往往是一两句不投机的话,或同学间无意的碰撞。
每次打架之后,老师找他谈话他都表示十分后悔,要彻底改正。可过不了一两天,又会出现一起新的打架事件。除此之外,他还多次不交作业,不是说自己不会,就是说时间不够没写完,或是忘了带作业本。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
“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痛苦状
??
问题分析:
其实晓强同学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入学适应不良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高一新生中最为普
遍。从中学到高中,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典型案例二:与老师冲突,形成对老师所谓的“不满”
高一学生张华为人特别直,有时候也显得有些桀骜不驯。
刚上高一的时候,课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课堂上说话,有时候跟老师意见不一样就大声喧哗,甚至与老师胡搅蛮缠,有时导致一堂课有一半时间都在争论。按张华的观点来说,是老师们不能接受意见。最后所有的老师都不愿意上这个班的课,因为大家都觉得张华同学实在是个难剃的刺猬头。班主任家访的时候多次对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张华的家长也极为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孩子这样的行为,批评他吧,他说他就是对的,不批评吧,这样下去迟早没老师愿意教他。
问题分析: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小学的孩子往往对教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很多孩子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目地顺从老师了。还有一些孩子对老师越来越挑剔了,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解而怨恨老师,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典型案例三:成绩滑坡现象导致的心理问题
学生小吴初中阶段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每次考试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家长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也很幸运地考上了一所知名高中。
但是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次考试,小吴却大受打击,他在班上的排名竟在中下水平!至此以后,他一直闷闷不乐,感到自己不是别人的对手,学习的兴趣大不如从前,家长紧张得不得了,频频追问,我的孩子怎么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分析:
高中新生入学后,有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叫做兴奋期阶段。刚开学,同学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这时候,同学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然而到了第二阶段问题就来了,学校把这个阶段称为低迷阶段。因为学习一个月后,就得进行一次考试,学生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题目有难度,考试成绩也远远超出了自己预想的底线。尤其是一些好学校的学生,他们原本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没想到,高中的第一次考试竟然落在许多人的后面,心理上无法接受。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要面临期中考试,这个阶段家长和学生也将会承受一次心理压力。家长和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一二次考试的成绩排名,非常关键。
■典型案例四:严重的偏科现象导致的心理压力
高一年级女生莉莉语文成绩特别棒,读初中时常有一些小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进入高中以后,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同学们都称她为“小作家”,莉莉非常高兴。
然而,经过一年下来,几乎与作文一样“闻名”的是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倒数几位,数学差也连累了物理。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她的语文成绩几乎是全年级最高分,可是数学、物理成绩都很差,总成绩就落到了后面,这令她十分伤心。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莉莉一提上学,只想上语文,想到理科甚至想“逃跑”。
■典型案例四:高中生早恋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于宇和小鱼(化名)平时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在高一时两人谈起了恋爱,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
老师多次劝阻,学业为重,双方家长也极力反对,但是他们俩还是偷偷在一起,学习时也老是凑在一块。可是在暑假期间,双方父母都达成共识,严密控制两人,不让他们经常见面,而且在暑假里家长不停的向他们灌输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观点。于宇觉得最近小鱼对他开始疏远了,开学在即,两个人又要回到学校,终于可以经常见面了。但是于宇很担心,小鱼会不会远离自己了。
问题分析: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
心理活动形式。有些学校和家长谈恋色变是没有必要的。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早恋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不过事实上成绩和“恋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感情需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这样的方式和尺度。
二、案例解析及解决方法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家长及学生甚至是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作为一名即将步入教坛的老师,我们有责任正视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以上提到的几个案例,是在初高中生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易频发却另老师家长束手无策的,在查阅相关资料,浏览相关网站及著作之后,针对初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办法:
(一)学校对于解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方面的对策:
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一些标准,知道解决心理问题困扰时的解脱方法。二是心理咨询、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因为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沟通的目的。四是家校连手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利用家长会这个渠道作些宣传,让家长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家校连手形成合力,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素质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提供心理素质教育专业技术的进修机会。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应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应成为考核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自觉的调试
自身的心理状态,不以自己不良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如有不悦,应及时进行排遣,万万不可把目标转向学生,要知道教师不经意的伤害会使学生心灵遭受极大的痛苦。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
3、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4、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二)教师针对这一问题的做法:
1、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要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优化课程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充实并丰富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内容。二是删减目前基础教育教材的某些内容,降低某些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中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种学习是在比较放松的氛围中吸纳知识与技能,不会有过重的负担。
2、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融洽班集体的关系
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目前学校的教育以升学为目的,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紧张、单调。加之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生子女增多,从客观上束缚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
感需要,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自卑、孤独、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即主要依靠自己解决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教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使其受益终生。部分中学生过多的失败体验使他们很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客观地自我评价,找到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产生自我激励,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调控是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关键。一方面,坚持悦纳原则,教师不仅要善于愉快地接纳每一位学生,而且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纳悦情感,使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制定目标及有计划的实施,培养学生保持适度的学习紧张感,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成效;第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将心理活动与行动效果紧密结合,学会总结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失败的教训和进步的经验,增强自我约束、监督和调控能力。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改善学生当前心理状况迫切要求;是改革班级管理的内在要求;是充分体现班主任责任心的必然要求。
①建立民主、自治的班级管理秩序,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②建立自制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制度是学生自我约束的法尺,只有学生愿意接受的制度才是可行且有效的。
2、在日常事务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事务中,不存在任何的知识传授压力,班主任可利用与学
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有利条件,在日常工作的自然情境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及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所以班主任如果能成功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说出心声,能从别人的交流中收获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4、在家长会及家访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当然,无论通过哪种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老师必须注意与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对你感到可亲、可敬、可信,有话可以放心的告诉你,这样,你才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做到有话可说,有据可依。如果总是用班主任的权力对学生进行命令式的教育,将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做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整合运用疏导、引导等方法。如上文提到一样,在增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结合实际地运用各种方法,引导中学生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更好地学习状态。
篇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
【幼儿状况】
王少强,男孩,四岁,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自己
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就是他在本地的监护人,奶奶年纪
已经
7多岁了,而且比较喜欢打牌,经常因为打牌忘记接
孩子放学。我看他在学校每天中午都吃很多菜,尤其喜欢
吃肉,还经常夸奖他不挑食,但是后来才知道他奶奶几乎
每天都是做些青椒土豆丝或者咸菜给他吃。他在幼儿园不
喜欢学习,每天上课的时间就是他发呆的时间,甚至一堂
课下来,他可以一句话不说,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同
学的招呼,对他来讲就是沉默,任何老师对他做思想工作
都无济于事。甚至是作业常常忘记写,或者书本忘记带来
学校。把他的奶奶喊来学校又什么都不懂,想与他父母见
面聊一聊几乎是一年两次的家长会上才能看见。
【案例分析】
1、父母之爱的缺失:成长中的儿童,这样的时期父母
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才见到父母一次,有的孩子
甚至数年见不到父母。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
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
父母的音容消逝殆尽,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
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
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
别人的社会交往,并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碍。
2、在童年中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和父母有效的监护和
管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人去倾诉,或
者根本不愿意向人倾诉,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卑,其次是自我,同学中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
让他们感到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有时学生之间闹着
玩,不注意就说出一句,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爸爸反正也
不管你!这样小小的一句话就会勾起他们对父母的恨,为
什么别的孩子父母都在身边,而我却没有,我是个没人要
的孩子,这样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就会慢
慢的变得无情,对父母是这样,对同学,对老师,对他身
边所有的人,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自我,无论是在班级
还是在家里,他都会以为我想要的东西,别人不可以染指,如果别人和我抢,我就会不择手段的对付对方。另外他们
认为我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否则就拳脚
相加。
3、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
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
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
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
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比
较溺爱疼爱有加,但教育不足,亲戚朋友由于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更是无法严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愿
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与祖辈在一起时只是看看电视,不怎么说话。与亲戚朋友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无人监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案例反思】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让他们
感受到周围环境浓浓的爱,这样他们才能走出自卑的阴影,开心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是留守家庭的监护人,要时时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时时的了解他们心里的需求,时时的掌握他们心中所想,不能只是一味的溺爱孩子,无论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的满足,在孩子需求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该拥有的,哪些是不该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心里感到什么是
我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不可以涉足的。
教师要给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师生间的情感交
流便是一个良好的渠道。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老师热情关心
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常常有
意无意地接近“留守学生”,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便能激励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的把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让他们答,从而增强
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我和别的孩子一样,一点不差,这样他们就会慢慢的对学习感兴趣,除此之外,营造良
好的集体氛围也是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最后,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在个
别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
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
因此,让留守学生感到温暖,感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才是解除其自卑心理的重要方法。相信他们终能成为生活
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的好孩子。
【教育效果】
一段时间和后,王少强有了明显的改变。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
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
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
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4、看到孩子改变这么大,王少强的奶奶无比感激,我
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
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
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
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
碍或心理疾患。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健康,绝不像身体健康
那样受人们重视,行者绝非心理工作者,而是提倡一种关
注未来的崭新观念。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但心理素质
问题出现极大的下滑,为了孩子的健康,避免以后的遗憾,及时的引导,鼓励孩子,家园共育,共同创造孩子快乐的童年,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的人才。
篇八: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1、幼儿的一般情况
诺诺(化名),女,6岁,独生子女。认字和绘画方面的表现在班里非常出色,但在肢体动作发展上很差。她喜欢看书,识字量大,认识一般图书上的字甚至报纸上的字。酷爱画画,设计、布局总是与众不同。但在班上爱“惹是生非”,常与同伴发生争执。同伴们因此不大愿意与其交往,家长们也对她表现出一定的反感。她的莫名其妙的一些胡闹,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本人也因受到排斥而心理不平衡,情绪时常异常。
2、幼儿的家庭情况
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新闻中心记者,虽然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她,教她识字,为她的爱好——绘画,不惜将家里的墙作为她的画板,任她在绘画的天空自由翱翔。妈妈是一个好强的人,喜欢拿她与其他小朋友做比较,在绘画和识字方面她表现突出,但妈妈却总是说:“某某小朋友画得可真好,要向他多学习”、“诺诺表演能力真的很不好,不如某某小朋友表演得好”等类似的话。老师告知诺诺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父母都很担心,怕她这样下去对其心理发展极不利。
【问题情境】
一、午觉后我在给女孩子梳头发,听见云云哭叫起来:“老师,诺诺扯我头上的发夹。”我赶忙跑过去阻止,可来不及了,诺诺嘴里边说难死了,边无情地扯断了云云发夹上的蝴蝶花。云云见状伤心地哭了。诺诺反而显示出一副发泄后的满足的表情。纠其原因:早上云云入园时,李老师夸奖云云的发夹漂亮。
二、有一回,小朋友学画蜻蜓,幼儿作画完毕后,李老师总是将画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上让幼儿学习欣赏。每次都是诺诺的作品第一个进行讲评,贴在第一个。而今天老师讲评过诺诺的作品后,对明明的画也格外赞赏,并将诺诺的画移贴到了明明画的后面,只听见诺诺叫起来:“我不要!”老师制止了她的胡闹,谁知诺诺趁大家不注意,将明明的画用勾线笔狠狠刮了好几道,老师发现了诺诺所为,对她进行了教育,可她却放肆的哭闹。边哭边喊:“他的画难看死了,我不要。”任凭老师怎么说理她都听不进去。
三、本学期班级幼儿要参加体操表演,班里的小朋友都辛苦的训练着,惟独诺诺一到训练时间,诺诺就有很多理由,要么说自己想画画了,要么说自己肚子疼了,不能运动。到了集体上台表演那天,惟独诺诺没有表演,可当小朋友的表演得到赞扬时,她却说小朋友的表演有什么好的。
【个案分析】
1、行为分析与判断
诺诺扯伙伴的发夹并将其毁坏;用笔刮伙伴的画;当学练体操时,她不但自己逃避练习,并且对他人努力的成果不屑一顾,而采取了攻击性,破坏性的行为,这些行为都体现了诺诺的一种不良心理——嫉妒,当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时,当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强时,都激发了她的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它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别扭曲了的情感。这种情感如果蔓延与激化,那孩子就很难协调同伴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平添莫名的烦恼与痛苦。嫉妒的小朋友所接受的是如果他自己得不到别人的称赞,并且也不接受别人受注意。嫉妒不能促进人的心理发展,相反,它是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必须加以克服。
2、嫉妒形成的原因
嫉妒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但是这种心理如果长期存在,并不断加深的话,就会演变成一种病态的不健康的心理。而诺诺的嫉妒所表现出的行为存在严重过激,我非常关注。在教育实践中我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认为,嫉妒产生原因有以下可能:
A、受认识水平的局限。
幼儿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的嫉妒的直接起因,如丁丁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B、孩子的能力存在强弱。
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较“弱”的孩子,他们都比较“安分”,他们已习惯做“弱者”——得不到表扬和没有表现的机会都无所谓,但诺诺在识字和绘画方面都很不错,是属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当她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时,便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再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因为在某些方面能力差而做得不如别人好,也可能有羡慕而产生嫉妒。
C、成人不适当的教育方式。
诺诺的母亲有攀比的心态,对诺诺的优势不加重视,却喜欢在她面前奚落她的不足,使孩子以为家长喜欢别小朋友而不爱自己。妈妈一直挑剔孩子,所给予的信息暗示着你没有别人好,这些孩子就会因为实际的失败而加重嫉妒。
D、环境影响。
在诺诺的家里,妈妈会挑剔爸爸的不足,时而也当着诺诺的面议论、贬低他人,其实这样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
【辅导措施】
幼儿的嫉妒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对抗性、直观性。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或教育者教育不正确引起的。有着嫉妒心理的幼儿从本质上讲,是好的,是可以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及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教育者及时洞察这类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通过了解和分析我对矫正诺诺的嫉妒心理采取了如下对策:
一、利用童话故事,晓之以理。
1、动物王国里的故事
学习活动时间,我安排了一个语言活动。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动物王国里,动物们愉快地生活着。小猴子在树林里自由地嬉戏,小鸟在天空飞翔,鱼儿在水利欢快地游着,大象则悠闲地在散步,不时地用它的长鼻子摘下一串香蕉来吃,或者从池塘里吸一口水,给自己冲一个淋浴。
一只狐狸走过来,对大象说:“大象先生,您是动物王国的盟主。我们大家大豆非常敬佩您。可是,猴子却说您不能爬树,不能做盟主。”大象一听,就生气了,它想:“我是动物世界的盟主,这小猴子竟然在背后说我的坏话。上树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于是它费力爬上树头,可是它的身体太重,一下子把树干压断了,大象重重摔到了地上。大象爬起来,感到非常愤怒,它下命令说:“从今以后,不准猴子们爬树。“小猴子也都感到非常气愤。它们不敢违背大象的命令,只好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找掉在地上的东西吃。
狐狸又走过来说:“大象先生,您看,小鸟和小鱼多快乐呀!它们也都在笑话您呐,他们笑话您不能在天空飞翔,不能在水里游泳。”
于是,大象把小鸟召集起来,把它们的羽毛都拔了下来,可怜的小鸟们再也不能飞上天了。然后大象用鸟儿的羽毛给自己扎了一对翅膀,使劲地飞上了天,累得气喘吁吁,最后还是从天空中掉了下来,摔得好痛。后来,大象又来到河边,它要小鱼都上岸来,让它一个人在河里游泳。可是,大象没鱼鳃,不能在水里呼吸,被淹死了。
听完故事后,我和幼儿讨论。
①狐狸的话是真的么?
②大象为什么从天空中掉下来?为什么淹死了?
③猴子能爬树,鸟儿能飞翔,鱼儿能游泳,大象能做什么?
④有没有一种万能的,什么都会的动物?
我总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快乐自由的生活。如果嫉妒别人,改变自己的习性,他们就无法生存。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让自己的不好的地方改进。学习活动中,我很注意诺诺的表现,她也参与了讨论,并说:“猴子会爬树,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大象会吸水,力气也很大,可以帮助人扛东西,只有狐狸什么都不会,就会说别人坏话。”幼儿听了都表示赞同她这一番高论。相信诺诺说了这样的话,对她而言一定有意义。
二、积极关注、接纳、理解的基础上,倾听孩子的感受。
教育中需要赞美,但诺诺却想把赞美揽为己有,当赞美他人时,她便开始不满,甚至愤恨老师不疼她。而在园中,对她的嫉妒表现带来的破坏,我们教育者积极关注,要接纳、理解。当孩子又因此心情不悦时,不妨把孩子抱在怀中,然后安静地倾听他的感觉。今天诺诺嫉妒的怒火又燃烧了。她描绘说,她正体验着强烈的不快甚至愤怒,她将自己的不安和烦躁向我和盘托出,其实她现在希望有人能倾听她的诉说,并理解她、体谅她。待诺诺倾诉后,我不加以评论,相反地轻松地说:“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哩!只要用心、细心、专心我们都可以将手工做得很好。”接下来,我提出了以下问题:“林林的手工作品被你撕坏了,他哭了,你开心么?你撕坏他的作品对你有帮助还是有害处?目的是指导她评定自己的行为听了我的话,等她评定好自己的行为后,发现她的怒火逐渐平息,我想我的轻松和微笑可以有效地使孩子控制住自己的嫉妒心,其强烈的情绪即会渐渐隐退。
推荐访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个案 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