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5篇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5篇

时间:2023-08-17 19: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探讨

  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创新,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作为未来建设接班人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逐渐成为具有个性、创新能力的人才。个性化是一个人较为固定的特性,是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是个人气质、文化底蕴、性格、魅力的综合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是日积月累,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使之不断完善才形成的。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背景、专业技能,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成长目标;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创新探索精神等。比如不具备创新探索精神的教师只会把书

  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教给学生,不会与时俱进。有创新探索精神的教师会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改教案,使学生从中受益,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了实际,还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探索精神。

  二、塑造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有效方法

  1.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性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特点,是教学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形成后较难改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发展教学个性,教师的性格外向、感情丰富、颇具想象力,其教学个性应向情感型或表演型发展;教师善于质疑和推理,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强,其教学个性应向理智型或科学型发展。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相背离,教师的教学个性就很难形成。语文教师要认真剖析自我,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审美、修养、生活经历等来确定自己的教学个性。

  2.塑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以教学思想为依据的,不同的教学风格由不同的教育主

  张做支撑。具有丰富思想精神的语文教师,其教学风格才能是意蕴深邃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语文教学,在教学思想上有独特的见解,要有强烈的个性意识,同时还要具有不断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观念和意识,这些都是先进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教学风格有特色,老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超越和创新,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新意。老师要能够准确地抓住教学中的突破口,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五大类,即语言类、感知类、实训类、欣赏类和引导探究类。不同类别中又包含很多内容。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对教学内容融入独特的理解和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实施新的方法和途径,以突显自身的教学特色。同时,老师也要积极借鉴他人的教学风格和思想,勇于创新,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师要能够灵活掌握且不断升华自身的教学技艺。教学技艺是指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法则以及美学惊讶的要求,灵活运用动作、表情、语言等多样化手段所形成的一套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教学活动。老师要善于发挥教学艺术的情感功能,教师要清楚教学活动本身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融洽的师生关系去带动、引领、感染学生,便于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

  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4.通过有效反思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依赖老师的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也是提升其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由于每位教师在个性特征、知识修养以及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要想使教学更具个性化,老师要具有较高的自我认识能力,要了解自己的教学特点、优势、倾向以及能力,并有意识地去构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别人的教学长处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不足和差距,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比较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有效的自我反思即是对自身教学的审视,也是对自身教学的升华,通过反思老师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缺点,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同时也是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有效手段。

  5.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其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小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性和崇拜感,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

  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突出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即使面对错误时也要巧妙地使用批评策略,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积极改掉自身的缺点。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来陶冶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风格来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形成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作者:李晶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摘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学校是少年成长、磨练的地方,学生的铿锵、凌厉、婉约大都是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为社会培养出众的人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保护儿童纯真的天性、激发情感、尊重独特见解是一个培养小学生个性很重要的环节。作为施教者,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真理。展开想象,培养创新个性。教师形象要高大、亲民、正直。

  关键词:语文教育;个性培养;激发情感

  客观事物总与人如影随形,我们看不清楚、猜不透。我们都会对客观事物产生态度,这种无形流露叫作情感。人的行为动作是要改变客观事物从而随心所欲,随之会感到快乐或者悲伤[1]。积极向上会促使人击溃困扰冲破难关,最终改变客观事物得到人生幸福;消极堕落会唆使人软弱无能萎靡不振,最终被自己蒙蔽成为人生悲剧。良好的情感通常是无坚不摧的源动力,所以小学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语文教学的方式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更要不断改进,用最完善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优秀的有品质的学生。

  1个性以及培养方法

  1.1个性含义: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倾向性是组成个性的两个重要部分。能力、气质和性格都是个性心理特征,而兴趣、需求、动机、意志、价值观都属于个性倾向性。

  1.2语文教学培养个性:因为小学生性格尚未定型、敏感好奇,所以非常有可塑性。学习优异的学生个性特征大都自信、有韧劲、坚持不解,他们身上有很多优良品格。学习差、厌学的学生并非智商低下,而是性格无能、软弱、缺乏自信、自控力差,不能战

  胜学习惰性从而无法脱颖而出展现自己[2]。因此语文教学更多的作用是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自信的成长。

  1.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个性:小学生的心灵脆弱而敏感,通常害怕规章制度和老师的严厉教诲。如果课堂气氛紧张,他们会像战战兢兢的小白兔一般矜持着天性。于是不敢流露情感、不敢表达、不敢质疑。一切本身隐形的东西就这么硬生生吞进肚子里,藏在心里。他们只能咽着口水渴望,渴望课堂气氛能活跃点、轻松点。因此语文教学时常要幽默、热情、坦诚,以及多与学生互动才能真正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心理欲望。

  2用语文教学开发个性

  2.1语文教学应采取良好态度:“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3]”,环境对创造力的破坏是最严重的。给学生一个自然、丰富的成长环境是语文老师的职业任务,建立平等、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创造有趣、生动的互动环节,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多给他们正面鼓励传递正能量是语文教学中应采取的良好态度。

  2.2思想奔放会兼容:思维定势和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不仅要为学生指点迷津开山引路,还要有理性思维保持清晰的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天马行空的内心想法。思考总是

  受惯性思维影响,在观察与和他们交流的同时,发现了负面、狭隘的情绪,以及不良行为习惯,都要及时指正。总的来说,我们要将学生的正能量最大化,负能量最小化甚至扫除干净。

  2.3教学中展开学生的想象:在教学中将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转换为创新思维。语文教师要善于构造意境,鼓励小学生展开想象。尽力与众不同着,要造与别人不同的句子,想与别人不同的问题,提与别人不同的疑问。通过追求个性的氛围,很容易就找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闪光之处。

  3语文教学中的指导方法

  3.1人格如文品:我们要让小学生明白“文如其人”的道理,写作“固然要有熟练的技巧”,更须有进步的理想与高尚的人格[4]。语文教师可以直接提供关于人格的作文命题初步让学生了解有能量的思想精髓,然后通过指导给他们灌输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掌握其中生动且深刻的道理,学习描写对象的高贵品质。

  3.2语文教师是行为模范:单靠语文这门文化的作用教导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凡是学生不能违反的规定,老师也必须遵守。要用教师的学识和所有力量在学生心目中

  树立高大的形象,为他们遮风挡雨。并且要用一个教师的人格去感化他们、影响他们,成为他们的榜样。

  3.3阅读教学自然渗透:在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作者的生平、简介、作品、背景故事等,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一个延伸,阐述一些高端、有趣的内容。让学生心生羡慕,将高尚的精神追求作为人生理想,时常用伟人来标榜自己,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和锻造想象力,对学生的领悟力也有极大帮助。语文教学一直身负教学语文、教学做人的使命,是众多学科中对人格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科目。因为语文是会伴随我们一身的科目,学无止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格里的真善美是不可忽视的,但不能将人格培养作为第一对象。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心理学、德育学、科教学等很有必要,但绝对禁止将语文教学变成纯粹的心理课、思想政治课、社会科学课。一个人的勤奋、品质往往决定后天的遭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重点多是精神矫正,抚慰和鼓励。让学生积极向上持之以恒,让学生有梦想,让学生有正确的态度做正确的事情。

  4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启蒙教育,而语文课就是启蒙教育最核心的部分,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的男主角,所以一定要以强大的人格

  魅力和博学震慑他们心里的好奇敏感。让他们热情兴奋的和语文教师写一个脑洞大开的故事,让剧情更动人,可以惊艳到这个世界,为之瞩目。

  作者:谷艳慧

  单位:绿园区四季青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

  摘要: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教学变得有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很重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就是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提问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突显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以学生提问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另外,学生在学习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引导和激励,让学生养成课堂主动提问的习惯,在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进行思考,通过课堂这一环境高效的学

  习语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促使学生全面的提升。

  一、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身体成长的阶段,学生会受环境的影响出现一些心理的状况,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小学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无论是在教学的哪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会出现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主动地提问,首先就要使学生有站起来提问的信心,老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给予学生鼓励,这样学生才会有主动提问的勇气和决心。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稍差的学生提问。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提问,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样其他学生就会有羡慕、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激励着学生也动脑思考,主动提问。如果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提的问题偏离中心或是由于不认真才出现的问题,这时教师也应耐心的给学生解答,并表扬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地思考、提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会遇到一类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很沉默,不捣乱也不向教师主动提出问题,出现这一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性格决定的。在课堂

  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细细的观察每一位学生,然后将学生按性格因素分好类,在课下多注意这些沉默的学生,然后多和他们交流,及时的了解他们的看法然后根据他们的情况让他们明白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提问。

  二、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对于小学生来说,步入学校学习就是他们刚刚要适应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养成都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样学生才能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顺利。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融入到课堂,学生在提问之前要进行思考,这就避免了学生上课开小差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帮助教师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还很弱,所以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之前给学生讲一下思考方向,这样学生就不会在提问的时候偏离了主题,会大大的提高提出问题的准确性和质量,让提问这一教学模式变得更加有效。例如在学习《游山西村》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可以从故事的思想和诗词中情景的描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不懂得问题。这样教师就给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更容易把思维和思考方向放在重点上,提出的问题也会提高一个层次,而且小学生

  的学习习惯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找到语文学习的学习方法,这对于学生现阶段和以后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注重观察生活,拓宽思维

  学习就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于生活,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改变和便利,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生活化的进行教学,同时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灌输一些课外知识,只有学生了解、知道的多,才能在思考的时候更加深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的,甚至有很多文章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问出一些更有讨论价值的东西。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观察一下生活中蟋蟀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通常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和课本上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思考后会从多个方面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元化,而且让学生养成注重观察生活的习惯,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发现很多学科、很多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的给学生讲一些课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才能想的更广、更远,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知道的越多,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他才会想到某一方面,否则学生只会局

  限于自己的那片小领域,而且在课堂上给学生拓展知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学习语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只是在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而主动提出问题确是在进行主动、高效的学习,虽然最后的结果都是解决问题,让学生学到知识,但是不同的过程有着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看待学生提问题这一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鼓励、引导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学生学会主动提问题就是学会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在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学生也能积极的应对。

  作者:宋晖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九中学

  第四篇: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的民族地区因为地理条件、教育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在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动下,虽然有了显著发展,但是,总体上还存在诸多未能克服的问题,比如,教学中的资源问题,试验课程中的设备问题等。所以,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剖析,重点讨论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并将这些资源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有效地将其应用在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中。

  一、概述

  通过网络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电脑软件、电信通讯等的应用,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样、创新的形式,多元、有趣、直观的内容充实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采用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的特点包括传播快、易于学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资源丰富等。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实教学内容,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角认识世界,给教师足够的资源尽情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正所谓“一网在手,学遍天下”。这种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改善教育环境,转变教学模式,拓展师生视野。

  (一)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的配置,这需要电信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设备方面通力合作;其次,要求拥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不仅是

  资源的搜索,还需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相关程序的维护等;第三,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上,分享众多教学经验,扩大教育资源的点、线、面;第四,进行网络培训,使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设备,可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也可鼓励教师自己摸索学习。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应清晰地认识到网络资源应用的问题。首先,应该将网络资源的搜索与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课件的创新。可以通过网络作家、案例、典范文章的选择等,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课件设计。其次,需要改变教学主体,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引导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准,设计课程应注重高度与层次感,引领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第三,制作课件与教学中,通过PPT、表格、图片、视频、影像资料、文字等展示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重点、难点,并对细微的部分加以讲解。第四,在教学中,坚持系统化的原则,将小学语文教学投射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探索,一种解决诸多“人生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的方法。

  (三)合理创设情境

  以《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人教版)为例,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图片,配上文字,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设置好的幻灯片,注意把文字与图片相配合,并采用配音或伴读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学习的困苦、艰难,当图片显示孩子们的身影时,配上音乐、文字鉴赏,从而增加直观与形象感。其次,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探讨式教学的应用,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能力训练,课前课后培养其自我表达、阅读和思考能力;在该课的教学中,应配以充满希望的“快乐脸庞”,让艰难与希望、困厄与快乐相对应,突出对比,提高学生的敬佩之心,让其了解“珍惜”的真实意义;从课文教学延伸到情感深处,增加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印象与刺激,使其从学习中获得人生感悟。第三,采用课后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方式,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主题内容;播放《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经典影片,让学生了解那些孩子生活困苦,但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水平。

  三、结语

  在民族地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共享,应完善基础设备

  配置,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增添、网络线路的搭设、应用人才的培养,设计与新型的网络资源相适应的教学课件,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另外,还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突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资源共同享,创设情境,促进教学,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作者:卓玛草

  单位:甘肃省迭部县藏文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策略

  一、词语教学的内容

  每篇文章都是由若干词语组成的。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一篇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一一加以讲解,因此必须区别对待,突出重点。我们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确定词语教学的内容:(1)从学生的基础看;(2)从词语本身看,在课文中那些表达中心的关键词语,具有高度概括作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3)从词语的使用频率看,常用词语;(4)从词语难度看,有些较难的词语初次出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般的了解,以后再逐步加深理解,有些多义词初次出现,也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全部义项。

  二、词语教学的方法

  词语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词语的意义。由于儿童在词语学习中的认知程度不同,在词语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解词方法,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做到简明确切,通俗易懂,联系实际。随着年级的增长,可以扩大逻辑方法(如下定义,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等)的比重,有时还要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词语教学的方法主要有:

  1.直观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学生以具体的形象为基础去理解抽象的概念。具体方式有:(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即借助图片、模型、幻灯、录像等模拟形象。(3)言语直观。即对词语所代表的事物作形象化的言语描述。(4)动作直观。即借助于表情、手势、动作来解词。

  2.新旧联系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讲解词语,利用旧知识掌握新概念,从已知推出未知。如《草原》一课中的“翠色欲流”,理解这个词语的关键是弄清楚“翠”和“欲”的意思。

  学生曾经学过“翠绿”“翡翠”等词,会背诵“李白乘舟将欲行”的诗句,就可以借助旧知识来理解新词语。要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种词素分析———合成法理解词语,教师应适当渗透词语知识,使学生掌握一词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如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等。常用的方法有:(1)比较法。即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词语跟新词语进行比较。包括同义词比较、反义词比较、多义词比较等。另外,体会词语的情味时也需要运用比较法。(2)举例法。即列举表示某种概念的一些词语来解释属概念的词语。(3)造句法。即把要解释的新词语嵌入例句中,让学生体会新词语的意思。(4)词素分析———合成法。

  3.语境推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段目标指出这种方法是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含义。词语用在文章中,它总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而且上下文中往往有某种信息为理解词语提供线索。

  4.溯源法

  追溯词语来源讲解词语。讲解成语、典故常常运用这种方法。因为这一类词语都包含一个生动的故事。把故事讲清楚了,说明词

  语的来源,其意义也就明确了。

  5.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解词

  要教会学生使用常用的工具书;学会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义项。

  三、词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各个阶段中分散教学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掌握词语也有一个逐步吸收、理解、运用的过程。因此,应当把词语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并且联系课文,不断加深理解,反复巩固。

  2.进行词语的巩固

  教学了新词语之后,必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并运用。巩固的方法有:(1)课堂上回答问题、朗读、复述等。(2)加强练习。另外,在词语的巩固和运用上,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很重要的。无论教师在课上还是在课下,用词都应该准确、富有表现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

  回答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把阅读课上学到的词语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运用词语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明确使用范围。有些同义词使用范围有大小之别,例如“时代、时期、时候”都是表达时间的词语,但是所指时间长短不同。另外还有人与物、敌与友、自己和别人、书面语和口头语不同。(2)辨别语义轻重。如“损坏”和“毁坏”,就有程度上轻重区别。(3)区别感情色彩。词语有褒义、贬义、中性词之分,不同色彩的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必须加以分辨。(4)注意搭配习惯。词与词的搭配,既要注意逻辑意义上的联系,又要注意搭配上的习惯。例如“衷心”一词,虽然是发自内心的意思,但习惯上只限“祝愿、拥护”一类词语搭配,而不跟“悼念、怀念”一类词语搭配。4.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积累应该在阅读和运用中进行,同时教师要帮助整理归类。或按词语归类,或按用途归类。例如:(1)找同义词。如表现时间短促的词语“刹那、瞬间、霎时……”归类。(2)找反义词。如“安全—危险”。(3)按词语用途。如让学生列出写笑的词语有:“微笑、冷笑、大笑、嘲笑……”总之,这种整理归类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学生记忆。美国M.V津茨在《如何丰富儿童的词汇量》一书中认为,词汇的良好扩展是由以下几方面所支持的:(1)广泛阅读。(2)与词汇丰富的人阅读。(3)旅行。(4)多种多样的经,如游览、活动、工艺劳动等。(5)讨论每人所读的书。(6)读到新词是给予高度重视。(7)强调积累词汇应当课内课外结合,听说并举。

  作者:潘亚凤

  单位:汽车区第二实验学校

  第七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课堂是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内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语文教学理念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立足点,在近年来减负的呼声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以分数为评判标准,而是转向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学校里,教师应当广泛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在课堂上,小学语文课文当中涉及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内化为

  自己的人文素养。例如,当课文中有涉及到时间、时光等内容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道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任务,因此,教师需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同时,课文当中有些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教师应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以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跟学生进行互动,多跟学生讲讲社会百科、新闻地理等信息,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跟学生拉近距离,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以优美的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欣赏课文朗诵材料,通过聆听优秀的朗诵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同时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课堂,融入课堂。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适当减少说教的部分,取而代之的应当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人翁”的作用,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讨论

  等形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语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作文评语中,语文教师都需要注重对学生展开激励教育,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并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文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模式,积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才能真正促进小学语文的全面开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具体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并且要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表现、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合理性。语文教师可以将5~6人分为一组,并且充分利用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进行意见表述。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教育技术也日新月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归结起来,得益于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在网络的支持下,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时代接触和学习着更多的知识。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方法结合,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拓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教学领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链接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既配有朗读诗歌的音乐,又有关于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的其他诗句及相关散文,还链接了古今文化名人中对其诗歌解读过程的典型评价。这些资料让学生走进了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体验到了他的生命意识和感情激流,感受主体灵魂的内在震撼力和剧烈的感情冲击,形成了一种新的认识和评价人生意义的标准。

  作者:张丽萍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东四沟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

  1语文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代语文教育历经百年风雨,实现了从古代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由经验型转向知识型。建国后,在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的推动下,语文教育日益普及,并在语文教学中提出“听、说、读、写”并重,使得语文教育开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但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属于知识型教育。改革开放的20年中,语文教育改革非常繁荣,并且语文教育改革无不针对语文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特别是针对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作为知识的教育推向极至。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人的主体性提升的要求,社会舆论激烈批评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甚至认为“语文教育误区最终有可能使学生所受的其它学科的教育变得苍白,甚至误入歧途”。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人文涵养和主体地位,强调语文回归生活世界。总之,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期望与批评归于一点,就是“呼吁语文教育中灌注人文精神”。世纪交替之际,随着“深入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任务,对当代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卫道士,课堂教学形式是

  讲述—接受型的,考试也均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答案去要求学生,语文所需要的吟咏涵颂、丰富的想象、不确定、不规范的整体思维被破坏了。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需要我们把语文教学更多的视为学生主动进行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语文的本义和内在价值,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如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诊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一种体悟。其次,语文教师更应认识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学会从大自然中、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捕捉灵感。再次,语文教师要树立言语本位的教学观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观。实践性是工具性、人文性的衍生性质,人文性、工具性实现的依托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只有在语文实践中学生才懂得如何学语文、用语文,并体悟语文对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状态的人性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运用言语作品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理要素的结果。“语文教学是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言语规律和技巧的教学活动;语文课的本质是通过开展语文活动(言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言语能力)”。因此,“语文教学是从事言语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而言语的内容包括了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反映出社会规范与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的统一。因而语文学科的人文品位或语言文化特质显而易见”。基于言语本位的教学观,语文课应以关注学生语言实践为主,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语文能力。最后,要实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扮演,努力在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与考试制度、评价制度改革相适应的语文教师心理的变革,这才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新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过去语文的知识教育的观念。注重语文对人的熏陶、感染、塑造作用,强调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不断更新语文教师的原有专业结构,包括观念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

  2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文教育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影响表现于多个方面,特别是与儿童此年龄阶段相应的心理特征相关,小学生更多地把教师作为模仿、认同的对象。与父母亲相比,教师作为职业工作者对儿童的影响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稳定性和专业性;从教师与小学生关系的性质上看,教师对小学儿童的影响更具有权威性,“教师对儿童的教导、要求、指导、纠正更能激发儿童形成或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动机,儿童更容易接受教师对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要求”。正是由于

  小学阶段儿童鲜明的向师性,小学教师的语文素养、教育素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教师,从学科专业角度讲,社会要求教师接受的是一种通识教育,更多地强调整合教育,不提倡学科分化,这也正是基础性教育的要义之一。但我们在这里讨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研究一个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发展。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背景支持下,通过反思基本认同或形成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并不断扩充、更新原有专业结构,主动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它最终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主动的发展,但在强调教师主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背景或外部的环境支持。因此,我们说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律性和他律自律性。这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从自身专业需求出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发展方面和社会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实现这三方面的统一。同时,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基于语文教育的专业发展需求又融合于另外两个方面。因为任何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进入学校的师—生界面后,他面对的作为教育三大要素之一的受教育者是教师必须与之交往,并要根据他原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其建构起新的更有意义的知识、经验的对象。基

  于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对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关于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说的再高位一点儿,就是语文学科的总取向问题。我国在90年代进行过语文教育的大讨论,就语文教育总体取向而言,“有的学者提出,语文教育要具有两个高度,一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高度,二是审美教育的高度:有的语文教育研究者主张,‘语文教育新的路标’是‘语感中心说’;还有人认为,语文教育以‘语用能力’为‘一元化的目的论’,等等”。可见,各种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认为语文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一个国家的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从语文教育的政策层面来把握,单从语文教育的专业领域来讨论语文学科的取向,是有争论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自觉地把国家、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纳入到自己的专业发展领域,更具体地表现为要把挖掘课程的时代意义与构建学生生活的个体意义统一起来。

  作者:张海燕

  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

  第九篇: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可行性

  首先,构建主义理论为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

  力提供了可行性,构建主义使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构建性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其次,人本主义理论的引入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行性,人本主义提升了学生的在语文读写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开发学生潜能,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再次,小学生所处了心理成长阶段特征为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可行性,处于少年时期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些都是学生在语文读写学习中发散性思维能力产生的源动力;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为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二、读写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克服惰性激发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构成学生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类思维的高阶段表现,但同时人类思想上固有的惰性又成为发散性思维创造的最大阻碍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长时间处于“勤奋”状态。对于小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而言,他们一方面具有被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而使精力分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读写教学内容而不断地给学生展示具有思

  维发散空间的内容,营造探索性氛围,让教学过程以学生主动参与的模式进行,这无疑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知欲望,最大限度地克服惰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叫逆向思维,使学生好奇心与探知欲望的外在表现,通常表现在学生对事物或问题的认知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进而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这种思维方式通常能够打破常规,不受旧观念约束,进而表现出积极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对事物的疑问,并鼓励他们从自己认知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在语文读写教学中应通过情景创设的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于突破代表性、典型性原则,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创建提供充足的空间。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科学的引导,避免学生过于求异而造成“谬论”进而“怪论”现象。

  3.培养学生设问思维

  所谓设问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前提。学生在对外在事物认知

  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才能够引导他们自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设置要预留适当的思考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这说明了学生质疑习惯对其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育规律,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读写教学中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一是民主开放性原则,包括师生关系的民主、思想学问的民主、教学环节的开放等;二是激励求异原则,不仅要注重学生分析谈论问题的结果,还应注重过程,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三是宽容判断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应立即否定,而应该把机会和任务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四是发展个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2.教学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应该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学生思维目的不明确时,应将其引向明确的思维目标,并引导学生思维沿着明确的方向运行,这样才能够是教学更具有价值;二是当学生的思维质量不高时,需要教师将其引入思维纵深,使其思维具备多方向性和创造性;三是当学生思维是非迷失时,教师应及时将其引入思维准则,避免其思维发生偏离而产生“谬论”偏差。

  作者:包广萍

  单位:通榆县第一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型学习方式逐步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无论如何,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必须以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呢?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育即教育者为受教育者创设适合个性发展的和谐教育环境和氛围。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下形成良好的人文品质。需要加强教学目标设立的合理性:一方面,明确学生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写作课程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及所采取的教学手段进行全面分析后,设定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此方式促进相关学习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需注意尊重学生,使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获得教师的有效帮助,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时,语文教师需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关注,进而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能力及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写作课程,使每个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技巧与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注重课前准备

  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在课前做扎实的准备工作。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一是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方案。只要深入考虑变化了的学生因素,再加上有关该课的日常知识,积累方法,就很容易

  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高质量的新教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认识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使用教案,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所提的问题有价值,有启发性,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要充分利用资源。网上关于中小学教材每章每节每课都有教案和资料,以供教师方便快捷地体会借鉴,结合实际生成新的教案。另外,制作好教学中必需的课件及课堂练习。当堂巩固,当堂消化,当堂吸收,当堂反馈。三是搞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同时,多浏览本专业新报刊,借鉴最新成果,寻求最佳方法。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在备课时,特别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挖掘教材内容,使其多样化、多层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找到文章的突破口,抓住重难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此外,还要设计并重视课堂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及所学知识展开讨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要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评析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利用分组讨论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将不理解的语句标注出来,并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为什么乌鸦将石子叼进瓶子,水会慢慢上升”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取长补短中全面发展。

  四、科学、合理的有效性评价

  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学习信心。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可,尤其是小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看法在他们心里的重要性甚至胜过家长,有效的评价方式是促使小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教师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首先,评价要民主,民主科学的评价方式可增加师生间的信任度,促使学生在民主的环境下放开自我,积极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水平。其次,评价标准要注重分层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不能是唯一的,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在公平、公开、公正评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互评或自评。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评价标准也应不同,要对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给予认可和鼓励。在评价中不断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才能增加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新课

  改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尝试着将更多新的理念引用到语文教学中,扬长避短,除旧更新,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作者:张洁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八冶一小

篇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简介: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步采用和彻底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的演变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语文教师正在积极寻求各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并致力于保持汉语的新意。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便根据学生的基本汉语素养的发展来创新和改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汉语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思想计划;基本素养

  语文是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它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整体素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讲解优质汉语教学的好处,能够打破传统的僵化课堂教学方法,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极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了解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一、语文课教学现状

  中国教育行业在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概念的同时,提供了新的改进机会。但是,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实践教学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仍然在实践并处于领先地位。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国师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这导致大多数中国教师自觉地专注于基础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教学,学生的学业成绩已成为教师与父母评估学生的重要标准。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也直接导致了对语文教师和教学模式的过度依赖。大多数中国教师习惯于通过课堂练习来进行“全面课堂教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是“单人表演”,教室中的师生互动很少。在某种程度上,这不仅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基本地位,而且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它将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汉语素养。

  二、基于基本素养的基本语文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支持下,发展学生的基本素养不仅是我国教育的全新目标,而且是创新型教师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方向。

  (一)、创造生活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思考

  大多数小学生处于思想思维阶段,认知能力仍在发展中。如果教师总是盲目地采用“灌输”教学法,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会阻碍学生的汉语思维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为课堂上的学生创造生活学习的情境,然后通过引用学生们以生活为导向的素材,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汉语思维和体验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中文,这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素质。

  例如,当一位老师教授二年级的语文课文《传统节日》时,老师可能会首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庆祝假期吗?”“这是什么习俗?”让学生在课堂上单独讲话,以鼓励学生思考和发展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解释课文中提到的相关节日,例如“春节在那里,人们在笑,贴窗花,放鞭炮”;“一顿灯笼大餐,看着灯火通明,街道上到处都是人。”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来认识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与之互动,例如问他们如何度过春节和中秋节,家庭准备的食物,并鼓励学生思考这些节日习俗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刻理解和认识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增强理解力。

  (二)、在课堂上进行创新的互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小学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始终以“全班”教学法为基础。不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很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实施互动课堂教学。可以说,语言的发展和应用是汉语基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基础素养的基本前提。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完善语言结构,提高程序素养。

  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通过扮演小马、老牛、松鼠、小马妈妈等对角色来组织学生参与本次课堂活动。角色扮演互动式教学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理解能力,我只增强学生对

  语言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松鼠和老牛说话完全不同?他们中有没有人撒谎?”“小马能信谁的话?”“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扮演角色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参与,与学生一起讲解“小马过河”的故事并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语调表达和语言职能。这样,课堂上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动物内容的认识、了解实践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学生的汉语素养发展。

  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汉语基础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根据思维导图教授小学语文

  具体来说,思维导图是表达不同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同时使用图形和文本技术,具有分层显示的特性,以生动地展示了知识的内在特性,并在释放人脑无限潜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帮助识字和关注学生的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和阅读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学生接触到许多新汉字,而较高的学习压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即对相关内容(如基本结构,字符音,形式和意义)进行单方面解释,致使学生对识字的学习热情不高。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可以清晰、直观地呈现与汉字的发音、含义和形式有关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视觉记忆,并不断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将汉字与思维导图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看思维导图并更好地理解汉字来猜测单词拼图。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汉字复习过程中调整思维导图。比如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相似汉字和同音字,方便学生进行总结,并使学生深入认识相似汉字的区别。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和记忆汉字的兴趣,减少学习和记忆汉语的难度,促进扫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进行。

  (二)、扩大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汉语能力和素质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学生写作文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原因在于缺少基本的知识和完整的体系。在学生作文中,写作思路常常出现混乱现象,阻碍了写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应该巧妙地使用思维导图,并清楚地展示文章的结构和具体的写作思路,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方法。

  思维导图的明显优势是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国小学教师在认真研究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之后,应探索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简洁明了,并为高效的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鉴于新课程改革积极促进了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也存在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其实践教学的不足,并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有效的改进策略。因此,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新的互动式教学互动方式以及开发小组教学工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并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泓彦.小学语文情境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梁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篇三: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孙静波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19(0)16【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之上,翻转课堂由此诞生,这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将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地展现出来,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化差异,也对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很好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限制,教师自身经验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使得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总页数】1页(P0347-0347)

  【作

  者】孙静波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北台头乡中心校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33.【相关文献】

  1.小学语文,改革创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2.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3.小学语文低学段诗歌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义务教科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为例4.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5.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四: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Summary:“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更能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此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及写作能力,使“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Keys: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策略分析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让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这是一门基础性强且十分重要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项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尤为关键,本文重点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促进小学语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将语言表达作为教学核心,除了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外,还注重学生的说文能力,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秉性等大有不同,写出的作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只是以书面表达的形式表示出来。采用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将写作的难度降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冲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桎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全新的教学模式。“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挖掘,同时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利用大脑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字词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及阅读能力。为了使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多样化、动态化的课堂呈现出作文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化“作文先导式”,提升思维能力小学生尚处于天真懵懂的时期,其想象力

  较为丰富,思考问题天马行空,而思维的活跃性使小学生在面对事物时能够展开更加丰富的联想,这种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的作文创作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小学生虽然拥有跳跃的思维,却无法将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描绘出来,此时教师可通过创新化“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创新化“作文先导式”中的“创新”并不是只让小学生的写作向小众化发展,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细节之处的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

  中常见的现象,运用创新性思维将人们生活中常见现象通过作文表达出来。例如《草原》一文是通过草原、羊群、联欢、话别等场景,表达出作者对草原的观察及情感,而此类题材的作文创作也是小学生经常接触的作文主题之一。在以草原、海边、沙滩、冬雪、寒冰等事物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练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独特的角度对其进行描写,不使作文内容落于俗套。以描写冬雪与寒冰为例,大部分小学生在描写雪与冰时,往往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重点描述雪的圣洁、冰的寒凉等特征。而从创新性角度出发,小学生对于雪与冰的描写可从另一层面出发,以北方小朋友招待南方小朋友为背景,描述出打雪仗、滚雪球、滑冰梯等场景,将自身融入于冰雪活动,以更具亲切感的角度对冬雪与寒冰进行描绘。

  (二)生活化“作文先导式”,提升观察能力作文教学不仅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离不开生活,很多作文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然后再进行描述,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山中访友》这篇文章,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非常明显,其中所用到的词语值得学习和借鉴,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重点词汇进行讲解,让学生真正领会词语的意思。比如对“清澈”和“湛蓝”这两个词汇,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河流和天空进行观察,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并有所感悟,在作文中将这一感悟运用其中,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人文化“作文先导式”,领悟写作奥秘语文写作也是小学生语文知识巩固与自省的一个过程,通过作文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自身的语文表达与运用能力。通过对作文的自评与他评能够具体了解到自身在语文学习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知,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与调整。人文化“作文先导式”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章、经典段落进行模仿,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描写手法,更加深刻地刻画事物,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文章的创作背景,剖析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文章的内涵。在模仿与练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文化水平会得到提升。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通过明喻与暗喻的手法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讽刺,并且通过对小女孩的刻画充分体现了当时的贫富差距。该文章虽然是一篇童话故事,但其手法、结构、层次及文章内涵都值得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模仿,使学生更加透彻地领悟写作的奥秘。

  (四)畅想化“作文先导式”,提升综合能力汉语是十分优美且奇妙的,文字表达中孕育着作者的情感意识,同时,文字有时又是隐晦的,其情感色彩暗藏在文章的各个细节中。而畅想化“作文先导式”就是教导学生能够透过字、词、句的表面对其内在意义进行引申、联想,去探寻文字背后的内涵及情感元素。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引申含义进行探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带领学生探究写作手法对作品内涵表达的作用。而这种多维度的文字理解练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文字,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例如《白杨》一文。文中这样描述道:“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

篇五: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讲堂有效教课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保靖县教科所

  一、问题提出

  周水静

  “教课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语文讲堂教课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课质量的高低。新课改实行到现在已有一段

  时间,听过很多常态课以后,我们发现常态下的语文讲堂教课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课目的虚化,不明确,不切合学生实质;教课内容单薄,构造松懈,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管;

  教课方法单调,以教师讲解为主,“满堂灌”的现象仍旧存在;

  教课过程繁琐,花里胡哨,故意追求喧闹,训练不扎实,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教课评论用语单调,缺少启迪性等。我们以为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课效率不太高的主因。

  我州地处偏僻山区,一线教师的教课理念、教课方法还十分陈腐。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今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讲堂教课的有效性策略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难题。所以,怎样依据语文教课的规律,经过探访一系列科学的教课方式方法与实行策略,提升小学语文讲堂的教课效益,真切促使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州此类课题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当前我州正鼎力推动新课改工作,我县各学校订在探究高效讲堂教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学策略。所以,做好这项研究有益于学校,有益于教师,更

  有益于学生。

  二、理论依照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以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教师人性化的态度,教师要以全部为了学生、高度尊

  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为教育的主旨。学生在讲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课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据此,自己确定了“小学语文讲堂教课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经过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课方式方法和实行程序,指引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2)依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课的最优化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获得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详细条件限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成就就是有效教课。要达到教课最优化的目的,就一定剖析学生情况和教

  学任务,明确教课内容,选择教课方法,制定教课进度,对教课结果加以测定和剖析。所以说,没有有效的教课策略就不行能有教课的最优化,有效教课策略是教课迈向最优化理想境地必不行少的第一步。

  三、研究意义

  研究本课题,探究小学语文有效教课策略,既能解决

  教师教课工作中碰到的难题,为教师改良教课供给指导,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能经过一系列科学的教课方式方法与实行策略,确实提升小

  学语文讲堂的教课效益、教课效率和教课质量,使全县的小

  学语文教课走向切合语文教育规律的高效教课,促使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1、经过本课题研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确实提升

  教师的讲堂教课能力。

  2、经过本课题研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教

  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语文修养的提升。

  3、经过本课题研究,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讲堂教课方案

  的理论和策略,全面提升教育教课质量。

  五、研究内容

  1、有效教课方案谋略研究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2)有效教课目的的拟订策略

  2、有效教课实行策略研究

  (1)有效导入策略

  (2)有效发问策略

  (3)有效训练策略

  (4)有效拓展策略

  (5)有效组织策略

  (6)有效课型设计谋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3、有效教课评论策略研究

  (1)有效讲堂评论策略

  (2)有效作业评论策略

  六、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1、课题研究的思路:

  第一,在学习有效教课策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

  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其次,运用文件法进行系统学习,以

  保证本研究成立在古人或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并有所创新,实现继承性和创新性的一致。再次,运用问卷检查法、统计

  技术描绘教师讲堂教课的有效策略,并剖析有关策略的理论

  依照。最后,运用行动研究法,组织实验校语文教师研究相

  关的子课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不停优化语文讲堂教课。

  2、研究方法:

  (1)文件研究法:对有关文件进行查阅、剖析、整理,找寻支撑理论,认识和借鉴在小学语文领域内有效教课策略

  的研究成就。

  (2)检查法:经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认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供给充分的事实依照,明确研究

  的主攻方向,并实时认识实验以后的学习成效。

  (3)行动研究法:经过教育教课实践活动进行教与学的有效策略研究,商讨研究要点和方向。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4)经验总结法:选择两所实验学校,为课题的研究供给典型的典范,依据教育教课实践所供给的事实,不停提炼总结,形成理论,指导教课实践。组织一线教师运用教课日记、教课反省、教课叙事、教教事例等方法记录总结研究成就。

  3、实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1.11)

  1、资料文件的准备,信息采集,展开有关问卷检查,撰

  写《小学语文讲堂低效教课现状检查及成因剖析》

  检查报告

  2、课题目标的建立与课题内容确实立。

  3、拟订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

  4、采集资料,撰写课题申请表;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邀

  请专家作开题的论证工作等。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1.12——2012.12)

  1、设计拟订课题实验方案,举行课题开题论证。

  (2011.12)

  2、学习并借鉴名师的可贵经验,研究拟订有效解读教材

  的策略、有效教课目的的拟订策略,提升教课方案能力。

  (2012.1——2012.2))

  3、经过集体备课议论、商讨课、经验沟通会谈会、质量

  剖析等形式,探访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讲堂操作程序与实行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策略,研究有效导入策略、有效发问策略和有效训练策略,撰写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2012.3——2012.6))

  4、组织教师听取讲座,出门学习观摩,研究有效拓展策

  略、有效教课组织策略、有效课型设计谋略。总结经验,撰

  写反省、事例。(2012.7——2012.9)

  5、立足讲堂,仔细实践,设计小学语文有效讲堂评论标

  准,进行有效讲堂教课评论策略的研究,撰写论文、事例。

  (2012.10——2012.12)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2013.7)

  1、采集整理各项有关资料,达成课题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组织专家结题,推行经验等。

  七、成员分工

  1、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周水静

  成员:姜仁炳

  王亚君

  彭延保

  张丽霞

  梁海霞

  李其南

  田红梅

  李白兰

  吴玉环

  向仙珍

  彭加贝

  田

  小倩

  田燕凌

  、人员分工:

  (1)周水静负责课题的总设计、实行、总结。

  (2)姜仁炳负责对课题协调、指导。

  (3)王亚君负责课题的过程管理。

  (4)张丽霞负责筹备课题经费和经费管理。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5)李其南负责课题的宣传。

  (6)课题组的其余成员负责课题的调研、整理资料、形成成就。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研究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