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营商环境评比10篇

营商环境评比10篇

时间:2023-08-17 18: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营商环境评比

  

  优化营商环境总结_2近年来,滨州市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营商环境动员会议精神,按照“六个坚持”、打造“六种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的职能作用,以立足本职为核心、以强化服务为抓手、以改进作风为保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行动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追赶超越。

  一、认真贯彻部署,思想认识到位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局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张光峰书记在全市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追赶超越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落实意见,部署工作任务。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各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中心)、队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研究出台了《滨州市统计局关于进一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全市追赶超越的意见》,从服务环境、服务措施、服务责任、服务监督等方面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落实。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就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作出了公开承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严肃纪律,加强监督。为给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在工作中坚持做到抓纪律不减弱,抓作风不放松。定期组织召开科室、单位负责人专题会议,就加强纪律、改进作风制定了“十个严禁”的规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突出解决办事效率低下问题的方案》等有关文件制度。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作风纪律领导小组,采用“突袭”检查的方式对各科室、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检查;严格请销假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广泛开展了民主评议和征求意见活动,积极参加“行风热线”、“在线访谈”等活动,充分发挥举报电话、xx箱等投诉渠道的作用,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互动服务,认真受理举报和投诉,跟踪督查办理结果,大力整治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扯皮、不负责任、服务态度差等违规行为,对发生各种严重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的,一经查实,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将同时追究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发挥统计职能,措施行动到位

  (一)加强基层调研分析。转变工作作风,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到基层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反映,及时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

  (二)减轻企业调查负担。积极推进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减少整合统计报表的种类和指标,调整统计报表报送的频率和期限,进一步方便企业填报,减轻调查企业报表负担。缩减、整合涉及企业的统计业务会议,除上级机关要求外,取消市及以下开展的各类涉及企业检查、评比、达标活动。

  (三)改进服务方式。在做好为党委政府服务的同时,增强服务企业的意识,创新服务企业的方式方法,在市统计局综合统计科设立服务窗口,开通服务热线,努力满足企业对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需求。通过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统计快报、统计

  月报、统计手册等多种统计产品和网络、电话、函询等多种服务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咨询建议。

  三、执行规定要求,工作落实到位

  (一)抓好廉洁统计建设。落实好廉政建设各项要求,保障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严格规范清理中介机构及社会组织,禁止市统计局统计人员参加企业安排的任何公务宴请,禁止违反规定接受企业赠送的现金、礼物、有价证券和其他支付凭证等。同时设立部门监督举报电话,供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给予监督。

  (二)清理规范审批事项。组织各科室(中心)、队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按照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的原则,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项,调整下放县区1项,保留仅1项。行政审批人员进驻市行政审批中心工作,统计行政审批的审批权力、审批人员、审批事项做到“三集中”,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大厅)的审批事项、审批权限也能做到“两到位”,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

  (三)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在局外网网站开辟了政务(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设立了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信息公开申请、公示公告、信息公开相关文件等子栏目,制作完成全市统一的统计数据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各类统计数据、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进一步方便企业、社会、公众享受及时、快捷的统计服务。

篇二:营商环境评比

  

  大英县营商环境评比第一

  8月1日,大英县优化营商环境评比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

  会议传达学习了关于营商环境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李克强总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批示精神和《四川省优化营商XX条例》,听取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和企业代表、营商环境监督员及监测点联系人意见建议,对相关意见建议逐一回应并作出工作部署。与会县领导围绕会议主题作了发言。

  会议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持续用力促提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用部门的辛勤指数、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成长指数、大英的发展指数。要看到差距“加油干”。坚决摒弃“今年同去年比”的盲目乐观和“自己说了算”的评价模式,放宽眼界、打开格局,充分借鉴吸收先发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对标中竞进、在竞进中赶超,推动我县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要再接再厉“创新干”。

  持续深化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更多的有原创性、差异性、开拓性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推动形成独树一帜的营商环境“大英品牌”“大英模式”,更好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要锚定目标“奋勇干”。

  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需求作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确保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更安心、舒心、顺心。

篇三:营商环境评比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22篇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为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打造吸引聚集并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环境,消除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区行政服务中心着力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开设“人才子女就学定点服务”专窗,为人才子女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全链条服务”的就学便利。

  “人才子女就学定点服务”专窗的服务对象包括:国家级重点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闽都英卡持有者以及纳入福州市“引进培养千名博士”人才计划的优秀博士;专窗于每年四月和六月分别为人才子女提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入学服务,于每学期开学前后半个月提供转学申请服务;只要申请就学的学校是我区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就能在窗口申请;学前教育入园申请在幼儿园报名截止7个工作日在办结,义务教育入学申请在新学期开学前办结,转学申请可即时办结。为更好地为人才子女就学提供服务,区行政服务中心不断优化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现在已开通网上办服务,让人才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办事人可在“闽政通”app或省网办事大厅上在线申请,实现不见面审批。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2坚持服务企业和企业家,用心用情用力支持企业发展,永远与柳州企业同舟共济、携手并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是柳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为切实破解企业难题,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壮志于近日带队到三江县调研本地招商引资及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到三江县润达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广西金佳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诉求和发展难题。

  在与三江县发展改革局等部门的座谈上,杨壮志指出,三江县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调动全县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全体干部积极下沉到企业,用保姆式贴心的服务,帮助企业纾困、支持企业发展,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助力企业充分释放潜能、激发动能。

  调研组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就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发展计划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杨壮志表示,柳州市委、市政府、三江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企业的发展,针对企业反映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三江县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研究,出台支持企业用工的措施,保用工促就业;研究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开发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柳州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深入推进“企业服务年”各项工作,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统筹协调各部门以更实的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各项改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3双鸭山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导推进,全面提升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质效,三季度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市上下形成了上下联动争先晋位的良好态势。

  以落实“三责”为牵动,着力强化营商环境工作保障。压实市级领导首责。在全市专项行动推进会议上,主要领导带头深刻反思。5名市级组长以“三航行动”为引领,在自己反思基础上召开专班会议,对标对表找差距,聚焦问题定对策。三季度,共召开市级调度会12次、下发通报4次、专班落实会110次,制发有关文件25个。促进县区尽责。梳理出省考评内容中涉及县区失分项6大类33个,分别制定整改措施,督促县区落实。建立市级专班对县区月打分评比制度,组织检查组对四县四区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落实情况明察暗访,踏查政务服务大厅规范性建设及窗口办事流程,针对发现的6大类问题,分别向相关单位下达通报10份,推进专项行动落实落靠。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有效发挥监督问责警示作用,由市纪委监委抽调专人,对上半年专项行动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不履职、不尽责的10名责任领导、11名分管领导和15名具体责任人进行了约谈,并启动问责机制。

  以实施“三化”为重点,全力推动营商环境问题整改。整改落实专班化。召开问题分析会43次,认真查找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薄弱问题,对应成立指标提升攻坚团队,建立综合协调、工作调度、对标提升、宣传舆情等专项工作组,为问题整改提供组织保障。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工作中,将各行业监管部门由原来12家增加到20家,切实提升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成效。整改任务清单化。各市级专班针对19项指标梳理查找出的102个问题,建立了整改提升台账,逐项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一周一梳理、半月一调整、一月一调度,确保整改快速推进。整改推进节点化。坚持动态精准调整任务完成时限,将46项工作任务调整到三季度完成,按时限逐周分解,加快任务进度。各工作专班推进任务推进速度、质量与一、二季度相比,见效明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被省专班采纳创新举措共77项,制定出台政策制度418个,三季度出台164个,占比出台总数的39.3%。

  以推进“三新”为抓手,竭力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水平。围绕落实机制抓创新。聚焦“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争当排头兵、作出新贡献”的总目标,根据19个专班责任分工,创新建立了“指标负责人”机制,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围绕督导方式抓创新。三季度,市优化办采取精准督办、深入推进,切实提升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市级各专班迅速行动,查摆分析失分原因,调整完成任务时限和争先晋位目标,强化对上沟通和对下指导,共召开专班推进会议110次,制发推进落实文件25个,对上沟通377次,对下指导658次。印发了《督导联系工作方案》,4个市级督联小组深入19个专班和8个县区开展“面对面”督导58次,下发工作提示13期、印发工作动态13期。围绕对策措施抓创新。针对制约营商环境的突出症结,加大创新力度,制定创新举措48项,较上半年增加19项。创新建立了项目审批备案核准阶段告知提前发布招标计划新模式,率先实行土地出让“工程项目用地清单制”,推出“市内企业档案迁移一站式服务”;以“环评承诺”先行办理前期手续,为“引松入双工程”授信6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4近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督查室主任魏坤隆一行六人来高新区督导调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程光磊,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杨新国及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督导调研。

  会上,市督导调研组认真听取了高新区近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全市营商环境考核工作征求了意见建议。市督导调研组充分肯定了高新区前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指出近年来高新区持续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体走在全市前列,激发了市场活力。在科学规范审批事项管理方面,高新区及时承接落实上级取消及下放审批事项,调整优化区级行政权力清单,搭建审批中介服务平台,清理规范涉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在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高新区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加强行政服务大厅软硬件建设,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规范行政审批收费管理。

  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副组长、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杨新国表示,高新区工委、管委会会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落实工委、管委会领导挂包责任制,牵头抓好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他代表高新区工委,建议市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三最"城市领导小组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科学调整考核排名方法,进一步明确考核要求和排名原则,及时将得分、排名情况反馈高新区各责任部门,便于做到查缺补漏,及时改进工作。同时希望市级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通过组织专题业务培训、召开工作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对区县相关部门下放审批业务的指导,使审批人员科学高效行使审批权,提升区县审批监管水平,市级主管部门应加快融合各部门专网进度,实现行政审批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审批效能。

  下一步,高新区将以此次督导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三最"城市建设,通过细化工作方案,超前计划,早谋划早开展,做到重点事项提前预备,预备工作重点明确,确

  保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5今年以来,xx区xx街道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深化年”行动,实施人才、服务、作风优化“三大举措”,着力实现政务服务有创新、企业问题有解决、作风效能有提升,不断为市场添活力,为群众增便利。

  一是加速优化人才环境

  受疫情影响,辖区中小企业一度面临用工困境,街道积极组织企业参与xx区公益招聘会,结合《xx市大学生招引实施办法》等人才补贴政策,协助7家企业完成200余名大学生招引,并引导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和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对采取企校带徒、工学交替等培训模式的企业协助申请补贴。

  二是加强“两新”组织建设

  街道通过规范组织生活,落实组织评级,不断提升“两新”组织党建领导力,发挥助企稳企优势。疫情期间,万科城物业党支部开展“党员带头”活动,在7个门岗成立临时党小组,抽调75名保安对电梯、楼梯等高接触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在服务群众中锻造过硬的“红色支部”,树立暖心企业形象。

  三是经济财税齐发力

  街道经济科联合税源办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宣传“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停”“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支持”等优惠政策,提高安商稳商精准度。此外,街道纪工委对街道行政执法部门在营商环境行政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文明、不规范、不公正等问题进行监察监管,确保行政执法权力阳光运行。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68月12日下午,由市委督查办副主任周翔、市中院副院长凤良龙带队的市督查组一行到我县实地督查营商环境工作,重点督查政务服务、办理破产和执行合同、不动产登记以及市营商办交办问题未办结问题整改等工作情况。督查组一行采取现场查看、会议座谈等方式开展营商环境督查工作。

  督查组一行首先到县政务服务中心现场查看各相关业务窗口工作

  运行情况,重点查看了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综合窗口”业务办理情况,以及政务服务大厅各种标识设置是否规范、大厅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等情况。

  随后,营商环境督查座谈会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召开,市督查组全体人员,县政府副县长熊晏锋,县法院院长李建军,县委督查室、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税务局、县住建局等单位负责人以及县营商办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上,我县5家责任单位分别就市督查组成员提问进行了针对性回答,同时对于各自承担的未办结问题承诺了办结时限。

  市中院副院长凤良龙对我县如何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对营商环境工作,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对各项指标要“取长补短抓空门,快慢分道抓提升”;三是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调度,严格兑现奖惩。

  市委督查办副主任周翔强调两点意见: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二是要对标考核指标、先进地市、反馈问题抓整改,要全面自查自纠抓整改,能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明确整改措施以及整改时限,坚决做到问题整改到位。

  县政府副县长熊晏锋就此次督查情况作出表态:我县将加强工作调度,强化部门协调,督促责任部门加快推进反馈问题整改,按照整改时限完成整改任务。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7群众办事“难不难”,流程“通不通”,体验“好不好”,必须深入一线调研,察实情、出实招。

  近日,宿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魏从浩带领中心相关机构负责人,再次深入市便民方舟服务大厅柜面,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通过转换角色、变换视角,体验窗口办事各个环节和流程,推动工作流程优化升级、公积金政策直达快享、群众诉求高效响应,切实把“问题清单”变成群众“满意清单”。

  “办理公积金贷款,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办理流程大概需要多长

  时间?”魏从浩以办事群众的身份,体验办事全流程,了解办事难易程度,体验企业和群众办事感受,查找存在问题与堵点,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措施。

  随后,魏从浩对窗口办公环境及在线审批平台等软硬件设施进行仔细察看,听取窗口工作人员针对如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公共服务举措等方面情况汇报。

  魏从浩表示,窗口工作是服务群众和企业的第一线,在业务办理中,我们还要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同时也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群众办事的感受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局长走流程”活动是宿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质量的一个缩影。下一步,该中心将常态化换位体验,主动靠前,通过扎扎实实地“走”,看网办流程是否通畅、材料是否可以再精简、时限是否可以再压缩,为企业和群众寻找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8省委省政府、荆州市委市政府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洪湖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从六个方面着力,当好“店小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一是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我市从省政务服务网领取了1364个依申请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标准化要求,从事项编码、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审批时限、联系人、联系方式、联系地址、是否邮寄等方面进行了唯一固化,实行了一事一清单,并在政务服务网上进行了公示,现已全部部署到各进驻部门的办理窗口,基本达到了“一网受理、一网通办”的要求。

  二是组建综合受理窗口。以“一门、一窗、一次”为目标,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社会竞聘,招聘了8名工作人员充实到8个综合受理窗口,从事综合受理岗位,同时组建企业开办窗口和工程建

  设项目专项服务窗口。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即“一个窗口收件、综窗自动分发、各部门并联审批、一个窗口统一发件”的业务办理模式。专人负责各流程的办理事项,制定综合受理窗口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承诺制度,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在办理过程中,专项服务窗口配合牵头部门进行协调督办,实行实时跟进。对重点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平台,“专窗”工作人员在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阶段为项目单位提供业务受理、政策咨询、表格填报、收件发件等业务。对我市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统一纳入平台管理,实行直通快办模式,专人盯办、督办,全程实施反馈重大项目在相关部门的审批流程、审批进度及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实时督查提供“第一手资料”。项目单位由过去的跑多窗转为跑一窗,有效破解企业和群众在部门间“来回跑”、“多头跑”。在企业开办“210”改革中,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银行和刻章业务,实行企业注册、银行开户、税证领票、社保登记、公章免费刻制一站式服务,为市场主体干事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是梳理工作流程,整合办事环节。组织专班人员对所有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审批环节、申请资料进行了再次核减,确保流程最简、环节最优、资料最少。尤其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依照建设项目四个重大阶段即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的主流程事项,分别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窗口进行分类梳理,作为一类并联事项,确定工作流程图和对接环节。对各环节中所需的资料和表单进行优化,并通过政务服务网完成挂载。同时,以提高服务效率为原则,整合办事程序、精简办事环节,合理划分审批阶段,每个审批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逐步形成统一的办事清单,制定出统一的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各环节做到无缝衔接。集中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窗口,开辟专用通道,变分散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采取“特事特办、一事快办”,把全流程的审批总时限控制在80个工作日以内。

  四是大力推行“一网通办”。按照荆州市的考核要求,我们在中

  心大厅推行“办事进网”,即所有办件一律走省政务服务网和荆州市的“一次办好”平台,线上受理、线上审批、线上办结出件。有部门专网的要求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促使部门专网尽快与省网对接。市场监督局、人社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等部门专网实行了对接,其他均可通过省网受理办结。“一网通办”服务事项正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每天安排综合窗口人员对各负责的部门进行督办,每周汇总,半月通报,“一网通办”比例越来越高。

  五是推行电子证照共享共用。政务中心要求各进驻部门办结服务事项后,出件时就将发放的证照及时上传办件证照库。综合窗口和各部门窗口在办理事项时,行政相对人提交所需的相关资料,可以尽量从办件证照库中提取,不需重复提交有关资料,所有这些要求作为考核指标予以严格执行。推行电子证照共享以来,有效解决了政务服务过程中重复提交材料、循环证明等问题,给办事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六是实行“好差评”评价。满意度是群众对窗口部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反馈,是群众办事体验的“晴雨表”。窗口服务工作有没有做到位,群众的评价最客观、最实在。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在各进驻部门窗口安装了服务评价器,让服务对象进行服务满意度现场评价。“好差评”评价覆盖了1364个服务事项、35个进驻部门、200名政务服务人员。下步,政务中心还将严格考核奖惩,将“好差评”评价结果作为各窗口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作为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等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倒逼服务窗口持续优化服务,提升群众对窗口服务的满意度,力争使企业和群众,走进中心大厅办事的时候,会有像网购一样的“顺滑感”和体验感。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9从选址、落户,再到注册,只用了三天时间”。近日来,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题,集中报道人们能听到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疾疾的脚步声。

  迎着人民群众期盼的方向,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注定能迎来一片

  深蓝大海。去年底,我省“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扩容”,新的“一次办”事项,直抵企业和群众更高关注度的诉求。展望未来,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将向广度、深度迈出坚实的步子:广度上,逐步推行跨县办理、跨市办理、跨层联办、全省通办;深度上,致力于加快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掌上办,提升办理智能化水平,对简单的“一件事”,一律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就近办”。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始终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与市场主体联系最紧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领域和问题,把办事的“小窗口”当作改革的“主战场”,为加速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山辟路。

  面对疫情防控这场大战、大考,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冲抵疫情影响的“防波堤”,是尽快实现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的“先手棋”。抗击疫情期间,全省各地积极推行线上全程办、预约错时办、特事秒批办、容缺承诺办、专人辅导办、主动帮代办等一系列举措,为战“疫”、复产“两场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发挥出“护航”“加油”的作用。

  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是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方法与路径。尽快实现复工复产、达产达效,需要广大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作为、主动出击,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以更优的发展环境,为企业轻装上阵鼓劲解忧。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0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提升全县营商环境惠企政策知晓率,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11月1日上午,安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与各部门联合开展营商环境日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展板、现场咨询解答、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细致解读安福县出台的相关纾困惠企、减费降税、便民服务等企业和群众关心关切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面对面解答企业和群众咨询事项,充分展示安福县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和现阶段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群众前往咨询。

  活动当天,共设立展板2块,发放宣传资料350余份,发放礼品袋120余个,接受群众咨询70余次。下一步,安福县市场监管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继续加大力度宣传,推动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实落地,助力安福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1优化环境,人人有责。实践证明,每一种环境的优化,大都是一个自上而下不断改变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营商环境亦是如此。何为商,微商是商、企业实体是商、小业主也是商。无论大商小商,都起到了物品流通和繁荣经济的作用。

  如今,我们越来越关注商业和商人,不仅因为他们给社会带来了财富,更是因为在各类经济活动过程中,他们不断积累了各具特色的优秀的商业文化,这些商业文化不断影响着我们普通人每天的社会生活,随着商业文化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也不断的改变。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为优质的营商环境,我的理解很简单:让辖区内的商者愿意留下,让辖区外的商者愿意进来……要到到这个目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自上而下细化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增强机关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对各类服务提供主体统筹协调和有效监管,完善综合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能办就办的服务理念,真正发扬“店小二”精神,自上而下形成一种不怕吃苦、不怕担责、不怕受委屈、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整合优化内部决策管理监督,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科技投入,加强人才投入,协调多部门联动,为便民服务工作提供真实、有效、实际的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在此基础上研究出符合当地实际,与工作绩效挂钩的正向激励办法。在评先选优上,对业绩突出口碑好和有创新工作方法的人员以及工作量重却完成任务出色的窗口单位给予适当的指标倾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网服务”“一站办理”“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多网合一”“一员多能”“一岗多责”,才能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商者的权利有法制保障,才能杜绝各政府各部门空挂牌子、空建app、空设公众号,才能真正营造优质的招商氛围,为商者打造温馨舒适的“家”。

  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是我亲身经历。20xx年12月底,我驱车70多里路,赶到我女儿的户口所在地,为女儿办理医疗保险。赶到劳动保障服务大厅,窗口有四个人排队,我是第五个。凭着经验我将窗口环视一周,没发现任何提示说明,便静心排队,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原以为时间充足。等待中才知道他们都是村里文书过来集体缴费,办公、拉呱交织在一起……马上十一点了,终于轮到我,当说明来意,工作人员头都没抬,一边拨弄着手机,一边跟我说到农行去交费,回来才能办手续。要了账号,打听明白地址,赶紧往农行跑,待我气喘吁吁的跑回来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五分钟。我把手续递了进去,工作人员仍旧未抬头,这次不是拨弄手机,而是收拾桌子,边收拾边说到时间了,下午再办,我恳求说大老远来请她帮帮忙,她的一句晚了食堂没饭了,让我无话可说。只好把车停到有太阳的地方,窝在车里,也没心思吃饭,天实在太冷了……终于熬到了上班时间,我赶紧又跑回去,门口已经有人等候,大厅的门紧闭着,过了大约十分钟,工作人员一脸不耐烦的打开了门,排到我的时候,我把手续递进去,我很佩服她的肢体敏感度,没看一眼,就能把我双手奉上的材料抓到手里……从系统里找到女儿的名字,登好记,结束,先后两分钟时间。为了这两分钟,我却花费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当我们开始开展营商环境大家谈,我不禁想到我的这次亲身经历。

  在这里,我不想埋怨那位工作人员,如果她上午给我办理了业务可能中午真的就没饭吃,或者吃点剩汤余饭,尽管那时距离下班还有五分钟,尽管两分钟就可以办完业务登记。

  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要营造优质的服务氛围,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尽管那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确实有限,但是,假如窗口有业务办理服务提示,我就会提前去银行,不用白排一个多小时的队;假如食堂能为不得不加班的职工预留出热乎可口的饭菜,那位工作人

  员可能就不会及早关闭窗口;假如主管单位有有效、及时的监督监管制度,有公开透明的奖励机制,这名工作人员再不情愿也会在工作时间内接过应办的业务……事实胜于雄辩,在今年上半年全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该镇的名次确实不佳,他们的第三产业在全市都是名列前茅,被调查者中应该有相当比例的商者吧。只摆样子、喊口号,群众是不认可的。大家只有从自身做起,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位置轻重,转变思想、改进作风、健全机制、加大投入、上下统一协调、切实实现服务转型,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借鉴别人,是为了成就自己。我不知道当一双干净的手和一双沾满油污的手同时摆在我的面前,我会不会用同样的热情和它们紧紧相握;我不知道当商者对我有需求时,我会不会顶着四十度的高温为他们奔波……但我坚信,我会努力成为团队和群众期望的我!

  管理以秩序为核心,以约束为手段,以科技为保障,以效率为目的。在不完美的基础上反思,不断的改进提升,结果就是成功,就是飞跃!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2为深入优化莱阳市金融营商环境,今年来,莱阳市金融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把提升中小企业获得信贷便捷性、满意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以增加金融供给为着力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立足“实际”引金融活水,为中小企业发展“输血”。引导督促银行机构保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态势,在扩面上下更大力气,推动金融服务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为328.11亿元,较年初增加31.67亿元。支小支农再贷款余额达到5.0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支农支小贷款7.58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持续开展首贷培植行动成效明显,积极引导辖域内金融机构对接尚未有过贷款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对接。

  截至6月末,累计培植民营和小微企业561户,成功发放首贷561户、金额2.52亿元,推动了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提质增效。

  瞄准“时机”强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发展“赋能”。引导各银行机构坚持巩固线下服务优势的同时,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综合运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终端等开展线上信贷审批,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压缩信贷审批时间、减少申报材料,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真正实现银行贷款“最多跑一次”。

  督促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精准“滴灌”,引导主动对接搭建“一对一、点对点”的联系平台,向金融机构推介金融重点项目、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省级重点乡村振兴项目、省环保项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128个。

  切实“改进”固金融改革,为中小企业发展“助力”。由综合性对接向分行业、分领域专场对接转变,将通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经济运行调度会、线上金融专题培训、“一对一”调研走访等多次活动,切实增强“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协同作战能力,实现金融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

  制定出台《莱阳市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激发金融发展活力,助力莱阳市金融业质效提升。

  充分发挥“金融辅导员”作用,打通金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目前莱阳市共7家金融辅导队、辅导企业194家。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3今年以来,镇平县杨营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领,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企业呼声,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跑出“加速度”,为进一步实现杨营镇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该镇积极构建“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负责、业务部门协同、工作人员落实”的工作格局,党政班子紧紧围绕我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短板开展自查自纠,加强镇内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打通内部服务衔接梗阻,全面推行“一站式”办理、“一网通”落实。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营商新环境。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

  等方式,积极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工作动态,在全社会营造“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同时,强化入户宣传,主动深入到辖区内的经营个体和企业车间,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提高企业、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实力。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电、路等设施条件,以及污水管网、亮化、绿化等配套建设。为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该镇将继续聚焦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继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出硬招。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谋,不断提高为企服务效率,破解发展瓶颈,提升镇域营商环境“软实力”。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4近日,商洛市山阳县聚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示范县目标,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组织进驻县政务大厅23个窗口单位“一把手”到政务大厅各窗口开展“走流程坐窗口优服务”活动,窗口作风进一步优化、办事效能进一步提升,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23个窗口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政务大厅,采取亲身办、代理办、陪同办等不同形式,从取号、排队办理到事项办结,全流程体验办事过程,重点从办事要件数量、办理环节、办理时限、跑路次数和网上办理等要素方面发现提升办事便利化和流程优化程度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

  各单位负责人先后到本部门窗口亲自受理群众和企业服务事项,全流程参与服务,重点体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办事指南、帮办代办、引导服务、投诉监督等要素,从中发现运转不畅、效率不高、作风不优等问题,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通过体验减证便民各项措施落实情况,“一件事一次办”推进情况,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便民利企政策惠及情况等,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列出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切实站在服务企业、方便群众的角度,做到立行立改,推动工作全面改进提升。目前,梳理发现的43个问题已整改完成37个,6个在持续推进中。

  通过活动的开展,山阳县进一步深化“一网通办“”极简审批”等举措,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梳理整合“一件事一次办”审批业务150项,对政务大厅内部关联事项推行“一次告知,一纸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体联办,一次送达”的“六个一”闭环办理;企业开办注销更加简化,企业开办时间已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符合法定形式的0.5个工作日办结;年度新注册市场主体2164户,简易注销市场主体258户,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攀升。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5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加快“贵商易”推广应用。近日,丹寨县金泉街道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企业当成真正的“贵人”,提供贵人服务。

  “包保式”服务,问题有人管。各包保网格员深入企业认真开展每月走访服务工作,了解企业意见建议和合理诉求,科学梳理甄别汇总困难问题和诉求,建立台账跟踪督促问题、诉求反馈情况,做到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得落实,提升满意度。

  “下沉式”服务,便企暖人心。网格员在开展走访服务工作中,深入开展“压实服务”及“一对一”服务品牌宣传,强化企业知晓“压实服务”内容,同时培训好企业明白人,让其知晓有网格员服务,认识网格员,知晓贵人品牌内容,认可服务工作。加大对企业“贵商易”APP的宣传和注册力度,向企业讲解“找政策、找政府、找市场、找服务、找人才、找资金”六大板块功能,提升企业对“压实服务”或“一对一”服务品牌知晓率。

  “摇篮式”服务,精心更精准。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不定期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存在困难,点对点、面对面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全力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明确专人做好每月压实服务走访记录、工作图片、简报、化解问题诉求台账及情况汇报工作材料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做到工作有痕、印证有据。目前已累计走访辖区企业78家,梳理并助力企业解决发展难题15项,得到了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认可,赢得了良好口碑。

  下一步,金泉街道将继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理清思路,改进方法,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用心、用情为企业解难纾困,帮助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状况,有效解决资金、技术、用工等现实困难和问题,下决心、下力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6为进一步营造辖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9月以来,青山区冶金街道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围绕“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主题,多措并举,充分发挥登记注册职能作用,为个体工商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准入退出服务。

  市场准入便捷提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记得去年来办执照的时候还很麻烦,花了好长时间准备了一堆资料,今年的办理流程竟然这么方便,只要带上身份证就行了,为你们的高效点赞!”9月20日,刚办理完营业执照的王先生感慨万千,对窗口工作人员感谢不已。

  刚办理完营业执照的王先生对窗口工作人员称赞不已。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便利化水平,自今年3月以来,冶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积极推行申报承诺制,市场主体在办理设立登记、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时,不需再提交房产证、房东身份证、租赁合同等一堆繁杂的资料,只需一纸承诺即可,准入更为简便,审批更加快速,极大提升了市场准入便利度,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

  而在推行“一业一证”后,更是实现了“开店”的大提速。5月5日,从事餐饮行业的徐先生在冶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了《行业综合许可证》,这是青山区街道级的首张“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证。截至目前,中心已陆续办理了29笔“一业一证”业务。“一业一证”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改变“多事项多流程”为“一业一流程”,由“跑多门、找多头”变为“跑一次、找一窗”,给群众提供更高效的办事体验。

  市场退出渠道畅通,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我是个急性子,有了这个线上操作指南呀,可快捷多了,不然还得再跑一趟税务局,那多麻烦!”9月19日,市民底先生着急忙慌地来到冶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注销业务,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只用几分钟就通过线上开具好了清税证明。

  市民底先生来到冶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线上注销业务。

  在退出渠道上,针对个体户办理注销业务时所需资料多、来回跑这一“痛点”问题,中心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与青山区行政审批局、青山区税务局进行多方沟通,梳理操作流程,推行清税证明“码上办”,并制作了条理清晰、简单易懂的《个体户清税证明线上开具操作指南》,为个体户节省了时间和办事成本,让数据跑代替了群众“多头跑”,实现注销登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畅通了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大大提升了市场退出效率,提高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据介绍,此次“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旨在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市场服务能力,最大限度让广大个体工商户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激发个体工商户发展活力。下一步,青山区冶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继续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增量和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7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

  务能力和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西街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组织职工开展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会议,强调作为政务服务窗口部门,直接服务于企业和群众,履行部门职责、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学习并认真落实好《条例》尤为重要。会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

  一是做好政务服务监督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年来,在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在少数窗口工作人员身上仍然存在。要严格执行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窗口工作人员损害营商环境的严格追责,让制度管人、管事,政务服务进一步规范;

  二是以优化流程为基础,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梳理就近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进集成套餐服务、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各项工作,以企业和群众办事顺畅便捷为目标,使更多事项实现网上办理,逐步扩大网上办理的范围,努力提高网上办理率;

  三是积极宣传贯彻,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辖区电子屏、信息简报、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载体,多层面、全方位地进行学习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内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激发干事创业新动力。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各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营商“软环境”建设,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推动服务质效再提升、政务环境再优化,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8今年以来,腾冲市农业农村局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及“作风之问、思想之变、效能提升,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聚焦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众需求,持续优化农业营商环境。

  打好“学习牌”,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结合工作职能职责,找准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

  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认真贯彻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为什么,我为优化营商环境做什么”开展专题研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发扬“店小二”精神,增强服务意识,以企业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局上下形成亲商、爱商、招商、助商的浓厚氛围。

  打好“服务牌”,深入一线为企业纾困解难。坚持把“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理念落实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努力为企业办事创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助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制定了《腾冲市农业农村局挂钩服务重点农业企业工作制度》,优先选取32户重点涉农企业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明确了股室站所工作责任。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适时为企业送政策、察实情、解难题,落实各项助企优惠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今年来,走访调研企业200余家次,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63件次。积极帮助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包装申报项目,争取国家、省、市资金的扶持,目前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2个、保山市级龙头企业32个。2022年14个企业和产品品牌、2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腾药”“高黎贡山茶”入选云南十大名品。

  打好“监管牌”,确保农资市场经营规范有序。联合市纪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以辖区内的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农资经营户为主要对象,以检查经营农资质量为重点,对全市主要农资市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农资进行立案查处,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秩序,保障农资安全,全力保障全市的粮食安全生产。按照“先检后上市”的工作原则,扎实开展生猪等动物产品屠宰检疫、开展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农残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扎实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发放资料、讲解宣传推介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理性购买农资产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1营商服务无小事,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和释放活力的“稳定器”。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政府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体验便捷、高效、暖心的服务,11月9日,共和新路市场监管所联合街道开展以“新光入微,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为主题的“沉浸式”营商环境体验日活动。

  活动打破常规,通过面对面“圆桌会谈”的形式,让企业卸下包袱、畅所欲言,拉近政府与企业的距离,共同探讨现阶段的营商政策、下阶段服务企业的举措思路等。共和新路街道营商办负责人、共和新路市场监管所党支部书记、20余家园区及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大家共同观看了“新光入微,点亮未来”共和新路街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视频。同时,共和新路市场监管所党支部书记作为“新光入微”营商服务品牌项目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对项目的成果进行介绍,并重点对各项关系到企业切身利益的惠企政策进行细致全面的解读。同时,就现场企业代表关心的“双随机、一公开”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共和新路市场监管所党支部书记回应企业,“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是市场监管部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推行该项工作可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真正为企业被检“减负”,避免企业重复准备材料,同时也倒逼企业要注重自身诚信建设,提升信用管理水平。互动中,不少企业代表也结合自身经历,对近年来的营商环境分享了其“获得感和满足感”。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20通讯员江兰兰报道:为进一步优化辖区营商环境,九江经开区滨兴街道坚持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整改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企业走访活动。

  让企业舒心,企业发展才能“安心”。7月份以来,滨兴街道办事处主任对一马路辖区重点企业联盛九龙广场进行实地走访。街道办事处主任以“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宗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政务服务改革,通过座谈交流等形式,倾听企业心声,深入了解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为辖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要求一马路社区按照“一企一账”的原

  则,分行业、分类别、分规模建立辖区企业台账,对照台账梳理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逐一整改销号,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为打通企业发展路上的“最后一公里”提供坚强政策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对企业的走访调研也不会停止。下一步,一马路社区将在街道办事处领导下,把理顺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作为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落脚点,积极加强与辖区九龙商务楼宇物业公司的联系与沟通,做好跟踪服务,为企业梳理优惠政策,细致讲解政策红利,助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辖区经济不断注入新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21一是强化组织,压实责任。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到事、时间明确,层层传导压力,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优化服务,信息共享。深入企业走访、座谈,实时了解辖区企业经营情况及对营商环境的诉求和需求,从细节着手,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落实政策,加强培育。在深入分析辖区企业信息数据、充分了解企业诉求的基础上,全面整合社区各方面资源,畅通企业困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实时关注市场需求与上级政策,积极与企业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四是强化宣传,优化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辖区民营经济提供便捷服务,组织社区在职人员进企入户宣传,提高人们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认识。以抓优质服务、创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树文明形象为重点,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简报

  篇22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扩大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社会知晓率和企业认知度,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

  境大讨论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10月14日,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营商办在宜春中心城区鼓楼广场开展袁州区“营商环境服务日”宣传活动,推动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等指标优化提升。

  活动现场,举办方采用将政策理念“送下去,讲明白”、让群众“听得懂,用得好”、实现沟通“零距离”的办法,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为来访的个体工商户、企业、市民介绍袁州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和成果,宣传解读最新惠企政策,详细讲解商户、企业办事流程,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等。同时进店铺、访商户、入摊位,重点宣讲纾困解忧政策,征求意见建议,倾听诉求,为市场主体提供实打实的服务。

  此次活动共发放营商环境宣传材料3000余份、设立展板25块、接待企业和群众咨询200余人次、解答各类涉企问题30余条。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对标“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亲商安商要求,认真谋划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市场环境优化和快速化解消费纠纷,完善“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指标考核工作,当好‘店小二’,开展“心连心”活动,做到“企业群众有呼声,市场监管有回应”。

篇四:营商环境评比

  

  营商环境对一个城市的企业活动、外国投资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是城市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营商环境评价则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城市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标先进,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格局。宁波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营商环境素来位居国内前列,深受国内外客商赞誉。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宁波必须勇立潮头,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一、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基本情况

  (一)概念内涵

  自2003年以来,世界银行已经连续十五年发布年度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目的在于督促各国改善法律和监管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并改善全球的商业监管环境提供客观依据。经过多年的积累,世界银行已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包括开办企业、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产权登记、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税收、跨境贸易、合同执行、破产保护和劳动力市场监管等十一个方面共12项一级指标,47项二级指标,以此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详见表1)。

  世界银行把上海和北京作为我国营商环境评价的样本城市,其中,上海权重为55%,北京为45%。从2017年开始,两市聚焦减时间、减环节、减费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大幅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营商便利度,使得2018年中国的排名较2017年上升了32位,但仍然排在第46位,虽然我国营商环境纵向比已有不少改善,但营商环境仍是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二、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构建情况

  (一)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018年3月开始,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23个一级指标,并在22个城市进行了试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北京市在试评价城市中总排名第一。

  1.营商环境评价时间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中要求,2018年底前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在22个城市开展试评价;2019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若干地级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编制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年,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长效机制,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定期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

  2.评价过程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政府报送,政府总结自己的改革措施和实际进展,提供一套数据;二是提供企业样本,在一个时间段内,以涉及到政府服务事项的企业作为样本,委托第三方从样本中随机抽样做问卷调查;三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和核验,对企业和政府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后,再对数据真实性进行评估和核验,最后形成评价结果。

  3.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特点:一是对接世行,国际可比。完整吸收、整体借鉴世界银行12项指标,评价指标落实到可量化可比较的程序、时间和费用上,评价方法与世界银行完全一致,采用国际通用的前沿距离得分法和营商便利度排名,按等权重方法进行计算。二是立足国情,不盲目照搬。以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为基础,剔除与国情不符的内容,叠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增加获得用水、获得用气等指标,更加完整地反映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生命周期全链条,综合评估投资贸易便利度和长期投资吸引力,客观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是客观真实,科学实用。世界银行采用假设情景的标准化案例、委托第三方模拟填报,获取评价数据。我国营商环境评价在沿用世界银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更强调以实际案例为支撑。获取数据采用实际填报与模拟填报相结合、交叉验证与第三方核验相印证,强调数据真实准确可用。

  (二)其他研究机构编制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编制的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报告选取了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共35个城市(西藏拉萨不参加排名),根据软环境、市场环境、商务成本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六大类指标,测算2017年各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从测算结果来看,前十强城市中,广州、北京、深圳位列前三。随后是上海、重庆、南京、杭州、宁波、青岛和武汉。(详见表3)

  2.普华永道等研究机构编制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2018年11月,普华永道、财新智库、数联铭品与新经济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报告采用大数据算法,通过城市对企业的吸引力(该指标主要反映经济主体企业在不同城市间迁移选址落户的情况)和企业在城市的发展力(该指标主要是对比和反映企业迁移前后的发展状况)两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评分,对全国主要城市营商环境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和排名,直接评估城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从营商环境质量指数排名情况来看,前十强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安、杭州、宁波、重庆和长沙。其中宁波排名全国第8,比2017年提升10位。(详见表4)

  三、各地运用营商环境评价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及经验

  (一)北京:精准改革,精细落实,精心服务

  围绕“三精简一透明”原则,即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费用、增加透明度。精准改革:率先推进改革,2017年9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出了26项改革措施和136条政策清单,系统部署改革任务;2018年3月18日,以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精准制定了“9+N”系列政策措施。精细落实:成立由市长和副市长牵头的10个督查组,定期专项督查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暗访和政策效果评估。既面向窗口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打卡轮训,又面向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展政策宣传解读,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应用度。精心服务: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建立了市、区两级领导服务企业制度和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开展“一对一”企业服务。通过着力打造“零距离”服务机制,换来了政企的“心相通”。(详见专栏1)

  (二)上海: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化程度,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2017年底,上海印发了《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目标是把上海打造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计划,主要是对标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靠前的先进经济体经验,在专门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吸收去年世界银行提交的对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其中28项短期改革建议中已经有24项在今年出台的改革举措中得到采纳。上海市主动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已有8个国家事权的改革事项在上海先行先试,如率先实施建设资金落实承诺制,进一步简化进出口报关随附单证等。此外,上海还借鉴了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最多跑一次”等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2018年,上海在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显著进步。(详见专栏2)

  (三)山东:十大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每个行动由省领导负责

  山东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最终目的是实现审批服务便民化,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为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专门选取了营商环境的核心指标,开展10个专项行动,实行一个行动、一套方案、一位省领导负责、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的落实推进机制。(详见专栏3)

  (四)广东:深化市场监管改革,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2018年7月,广东印发了《广东省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共计六个方面30条具体措施,除涉及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企业投资管理体制、贸易便利化等

  方面外,尤其增加了市场监管改革和保护企业家权益等方面举措。在市场监管改革方面,广东提出,严禁对外地企业、产品和服务设置歧视性准入条件、歧视性补贴政策。年内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各地不能随意“限牌限行”。在查办案件中,将明确区分企业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合法财产和违法所得等标准和规范,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同时,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

  此外,部分地方还运用地方立法权,出台各种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办法、方案,并对评价营商环境提出要求。如《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有关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定期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营商环境状况进行测评,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并向社会公布。

  四、我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对宁波的启示

  (一)

  尽早启动摸底试评价

  我国已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选取22个城市进行了试评价,下一步营商环境评价将在全国推开。宁波要对照营商环境评价各指标的最优值开展自评,参考借鉴其他省市相关先进做法,结合短板推进改革,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推动营商环境改善,争取在首次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好成绩。

  (二)

  开展区县(市)营商环境评比

  尽管在以往其他研究机构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营商环境排名总体靠前,但各区县(市)的营商环境建设力度及成效并不均衡。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智库研究提出适合我市特点的营商环境评价办法,借鉴第三方评估经验,定期对各地区营商环境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测评估,充分发挥指数评价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激发地方政府深化改革动力,也为各个地区找差距、补短板提供决策参考。

  (三)

  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感受为检验标准

  引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让市场主体参与评价,一定程度上是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优劣有切身感受,应当鼓励企业家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参与营商环境的评估和优化。政府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倾听回应企业需求。改革措施要注重实施效果和社会反响,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四)

  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评估与完善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市出台的《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80条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组织协调,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对《意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反映出的短板,及时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动态优化相关政策,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篇五:营商环境评比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5则范文

  第一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3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各级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优化服务理念,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大力加强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我县招商引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一、我县营商环境的总体概况

  近年来,我县在投资软硬环境优化方面相继采取了系列措施,推动投资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在硬环境(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完善了县城工业园区和其他6个产业园区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吸纳功能不断增强,美化亮化不断提升。贵合高速公路胜利贯通,大塘至xx高速公路抓紧施工,形成了连通南北、纵贯东西的高等级路网。

  在软环境(政策、服务环境)方面,我县相继出台了《xx县工业集中区国有工业用地和标准厂房租赁优惠办法》(浦政办发〔xx〕60号)、《xx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修订)》(浦发〔xx〕25号)、《xx县工业集中区项目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试行)》(浦政政发〔xx〕22号)《关于精准施策做好稳增长工作的意见》(浦发〔201〕16号)、《xx县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度》(〔xx〕30号)等政策措施。

  在社会治理方面。开展了生态文明治理,着力打造宜居之城、创业之地、重教之乡,于xx年被住建部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并被评为“世界长寿之乡”。致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之乡,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连续12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xx—xx年度,xx—xx年度被评为xx平安建设先进县。

  在审批环节方面。优化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统筹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审批”、“一窗受理”,办事效率高效便捷。成立县重大投资项目帮办中心,对前来投资的重点企业、项目全程帮办。而且,建立了重大项目县领导联系跟踪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和优化服务环境,以“五快

  一优”强化企业服务。总体来讲,我县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可以适应新时代招商引资工作要求。

  二、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招商、营商环境,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北部湾美丽后花园”和“世界康养胜地”的发展目标,开展了系列创新活动,推动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性发展。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出台了《xx县招商引资项目会商预审制度》,修改《xx县委托招商管理办法》,提高了项目准入门槛,规范了项目进入,提升了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组织召开了5次项目预审会,对43个拟进入我县的项目进行了会商预审,通过了37个。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对重大项目以“五快一优”(洽谈快、对接快、签约快、开工快、建设快、服务优)工作理念推动项目快速落实。投资35亿元的xx县奥园城市综合体项目,从意向投资考察,项目洽谈、开工、签约到建设,时间仅为3个月。此项目的落户,贯彻落实了县委提出的“招商突破年”的决策,也体现了推进重大项目开工的xx速度。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一是调整了招商小分队工作方案,明确了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的9个招商小分队。二是充分利用开放载体招商。通过东莞制衣行业推介会,xx嘉善xx木业产业循环经济推介会,“世界长寿之乡”新闻发布暨健康产业招商推介会,中国厦门、深圳大健康产业推介会,xx果蔬产业博览会及xx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等推介平台,展示我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认真做细做实前期工作,做好客商的洽谈对接,捕捉招商信息。三是推进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市场化招商。充分发挥在浦企业及xx籍在外老乡的联络效应,通过主动牵线上下游合作伙伴、商界朋友前来投资。如奥园项目通过在外企业冯德志及老乡陈德俊区长牵线落户,香港天润制衣、成美玩具项目通过原凯兴电子厂牵线落户等等,此类牵线项目达20多个。四是搭建专业化投资促进平台,联合市局在重点产业转移区域实施驻点招商。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出台了xx年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五包”(包协调征地、包筹融资、包服务、包进度、包宣传)工

  作机制。将全年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到各镇(街道)及9个招商小分队,签订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状。

  五是优化服务环境。一是主动跟踪对接。主动对接了xx奥园、xx琦泉,华能集团公司,中交集团,颐高集团等20多个集团公司,及时了解掌握企情、商情等,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做好项目落地服务。二是主动优化服务。主动为客商解决了项目选址、土地平整、征迁、调规等实际问题47个,帮助客商办理有关手续,及时协调有关部门为意向项目落户前期工作收集客商需要的有关资料,为投资业主兑现招商政策及承诺事项,做到主动服务,诚信服务,言必信,行必果,强化政府公信力,营造xx较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三是主动宣传推介。通过新闻发布会、专题推介会、恳谈会、微信公众平台、发放宣传资料(袋)等方式分别在xx、xx、福建、xx、深圳、南宁等省市组织开展了生物质能源、城市综合体建设、世界长寿之乡暨健康产业招商引资精准推介会5场次,重点推介xx特色招商引资项目24个。

  三、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成效

  通过不断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实现了我县“招商引资突破年”新突破。xx年,全县组织实施项目80个,实际到位资金81.8亿元,完成市下达到位资金81亿元任务的100.9%;

  外资到位资金2500万美元,完成市下达2500万美元任务的100%;

  引进亿元项目20个,完成市下达19个亿元项目的105.3%。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额49.5亿元。xx年截止到6月,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66.36亿元,占全年任务82亿元的80.92%,占意向目标任务89亿元的74.56%。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占任务2500万美元的84%,占意向目标任务3000万美元的71%,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四、我县招商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县的投资营商环境总体上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审批时限过长。比如,今年一个进入的项目,在合同协议的签订上,在考察、洽谈等环节一路高歌猛进,但在签约这个环节

  上,单单是合同协议的拟写、审议就“卡”在某个部门一个多月。这不仅影响了项目落地,也消磨了投资者的信心。

  二是项目用地不足。首先是国有土地存量匮乏,储备少,土地储备直接用于市场调控的能力十分有限。其次是限量土地闲置盘活不够。一些占用土地指标的项目,几年也不开工建设,造成了土地闲置,让一些进入的项目“望地兴叹”。

  三是园区建设进展缓慢。我县七个工业园区(产业园区)除县城工业园区、泉水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外,其余5个产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个别甚至处于“开而不发”的状态。而且,县城工业园、泉水工业园也存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

  四是办事效率不高。个别部门办事人员业务不精、相关环节不熟练,办事效率低下,对投资营商环境的优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关于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投资营商服务环境。进一步建立完善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着力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上下功夫。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凸显服务效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服务效率来优化投资环境。同时,在服务流程上,一定要简化程序、量化手续,实行办事限结制、责任追究制。

  (二)强化征地措施,加大土地征拆力度。要紧紧围绕我县项目进入、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以前瞻的眼光,谋划土地征拆措施建立,推进征拆工作开展。通过强化措施、创新方法、压实责任、层级分包、分割进行、整体推进的方法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满足项目用地建设需求,切实解决项目进入“望地兴叹”的现象。

  (三)完善园区建设绩效考评工作机制,加快园区建设进程。充分整合现有财力,采取多元投入、多方受益园区建设投入机制,破解园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同时,明确落实园区建设责任和时限,扎实推进园区建设。

  (四)加大投资软环境督查。要重点对有关部门制定的制约投资、影响投资环境的有关文件进行督查,特别是涉及设置前置条件,影响投资营商环境的有关文件,要及时清理。

  (五)强化对服务环境巡查评估。首先,对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股室、人员进行重点督查,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审批事项,查处“吃拿卡要”、“慵懒散拖怠”行为。其次,设立投资环境投诉平台,舒缓投资者怨气。对有关投诉事项,实行专人处理、专人回复,并在平台予以公布。再次,定期对投资营商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及时曝光影响投资营商环境的事例、相关人。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全省政协优化营商环境三级联动专题民主监督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近期,我们组织部分委员,由政协主席牵头抓总,三名副主席分别带队,深入全县相关部门和企业,通过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围绕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规范收费等四个重点内容,对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开展一次专题民主监督。

  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通过成立机构、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各部门按照程序最简、时间最少、成本最低、质量最好的要求,改进作风、优化程序,提高效率、降低费用,全县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目前,我县“最多跑一次”事项共计1082项,占政府服务事项的80%以上。企业开办所需费用由445元降至0元,审批时间由2.84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登记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用水环节由5个压缩至3个,办理时限由8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接水总费用由2.5万元降至2.1万元。用电报装环节降至4个,时间压缩至2-4个工作日。施工许可证申请材料件数由65.3件压缩至36.5件,办理环节由23.8个压缩至12个,办理时限由138.8个工作日降至28.5个工作日。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企业4617户,减免退税共计10910.9万元。建成县政务服务大厅,进驻部门21个,行政审批事项226项。在今年上半年,全省营商环境监测评比中,我县名列全省77名,全市第4名。

  困难问题

  一、简政放权方面:一是权力下放衔接不到位。某企业因扩建,在办理土地规划许可时,主管部门解释权力已下放到镇,但镇一级没有专业人员和机构,无法承接,企业多头跑动。二是环评、安评对象范围不清。在“散乱污”企业整治中,不论企业类型、大小,一律要求作环评、安评,但对哪些企业需要做备案登记,哪些企业需要做整体评估评价,哪些企业需要进行设备改进,没有明确要求,企业无所适从。三是政务服务大厅还需完善和加强。我县政务服务大厅刚刚成立,进驻部门21个,涉及行政审批事项226项,只占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34%,还不能完全做到人进事进权力进,有些行政审批事项还需报部门领导审批,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部门派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厅对其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强化监管方面:一是执法监管多头高频。某企业反映,某执法部门45天内来企检查5次;

  有企业反映,他们一下午就接待3批政府部门检查,多头高频繁检查给企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二是执行政策把握不准。某食品加工企业反映,其生产设施、生产环境均达到食品生产行业要求,在“散乱污”企业整治中却以无环评、安评手续被关停,但相邻县区此类企业仍能正常生产。某食醋生产企业反映,去年花费300多万购买塑料桶用于食醋包装,但今年主管部门不允许使用塑料桶包装,而周边县(区)对此无硬性要求,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三是环保政策不稳定。一些企业反映,他们去年投入大量资金,对燃煤锅炉进行整改,烟气排放监测达到标准要求,且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今年却被告知政策有变化,35蒸吨以下锅炉要全部拆除,企业不理解,意见较大。

  三、优化服务方面:一是发展环境不优。某企业反映,他们计划修建停车场,提前按规定办理了相关手续,缴清了相关费用,因主管部门内部沟通不畅,导致该建设项目被叫停,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某企业反映,他们因扩大生产,申请将相邻的闲地批给他们,但有关部门以旅游用地为由不予批复。二是招聘人才没有平台。不少企业反映,招不到人才,本地大学生不愿来,外地大学生不知道,人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希望政府搭建人才招聘平台,解决招聘人才难题。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企业反映,蔡家坡东四路、东六路涵洞雨天积水,渭河河堤路与创业路衔接等问题一直困扰驻地企业,几年来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一直未能解决。四是招商承诺兑现不到

  位。某企业反映,为了吸引参与开发建设,当时承诺项目建成后,协助办理房产证等相关手续,但建成后,房产手续至今未予办理,直接影响房产开发销售。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顺畅,企业遇到问题不知找谁去说,自身利益诉求缺少有效的表达途径。

  四、规范收费方面:一是垄断性资源价格较高。水、电、气、暖等垄断性资源价格较高,企业没有议价权。天燃气接口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且施工时间长,通气不及时,气压不足,甚至出现气荒等,企业和群众意见较大。二是环评、安评手续办理费用高、周期长。企业集中办理环评、安评手续,中介收费高,时间长。目前,中小规模企业办理环评、安评单项费用由原来的1-2万元涨到3-5万元,企业办完环评、安评手续需10万元左右。三是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由于企业缺乏可供抵押资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条件要求较高,服务不够灵活,不能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需求。

  意见建议

  一、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要简政放权,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厘清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权力边界,进一步明确政府应该管什么、怎么管。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要加强上下联系,把下放的权力落到实处,保证基层接得住、管得好,避免权力真空,也不允许搞明放暗不放、变相审批。二要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要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设身处地的为企业着想,真心实意的为企业办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既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又要敢担当,敢负责。同企业关系要清,界线要明,服务要优。三要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按照“只进一扇门”要求,把所有涉企监管部门,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减少前置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使企业所办手续在大厅内一次性办结。同时,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与xx政务服务网有效对接,把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xx政务服务网,开通手机政务服务APP,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办理事务。四要建立部门之间互联互通机制,基层要向上级部门反映实情,上级部门出台政策前,要先调研,使出台的政策接地气,便操作,增强政策的稳定性、严肃性。要打破部门之间、部门与镇之间数据资料壁垒,实现数据资料共享,防止向企业重复索要数据资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二、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着力解决发展瓶颈。一是水、电、气、暖等主管部门,要建立报装时限、报装环节、报装费用三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积极探索建立水、电、气、暖等资源要素议价机制。针对我县燃气需要量大面广的实际,引进新的燃气公司,打破燃气供给垄断局面,推动形成价格竞争机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土地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省市联系,争取更多的土地指标,同时要结合实际,通过调整规划、调整指标,解决企业急需用地问题。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依托现有生物制药企业,在县城以南规划建设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环评、安评等手续统一办理,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下功夫解决蔡家坡东四路、东六路涵洞积水、渭河河堤路与创业路衔接等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二要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联系,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产品,降低门槛,减少环节,优化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融资服务,满足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需求。要立足我县实际,加快建设县级融资担保机构,破解担保难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深化银行与税务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银税互动”融资机制,将企业的纳税信用、纳税贡献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成本,解决诚信纳税企业缺抵押、少担保、难以获得银行金融支持的难题。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县外其他融资机构联系,力争更多的融资机构落户xx,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三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与大专院校、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联系,建立人才供需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企业招聘人才创造条件。出台企业招聘高端人才鼓励激励政策,对招聘的高端人才在住房、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惠。四要建立诚信政府,以构建法治政府为目标,建立廉洁、高效、务实、守信政府,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履行承诺。对在招商引资中承诺事项进行集中清理、集中督办,维护政府形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完善监管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压减自由载量权,减少检查频次,积极推行联合执法,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努力打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二要加大效能督查力度,从严查处庸、懒、散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行为。三要继续推进涉企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健全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利益。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努力形成“维护营商环境为荣,损害营商环境为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主要成效(一)招商引资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市县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助推追赶超越、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有中生新,无中生有”理念,切实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研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紧盯行业目标企业,突出产业项目主攻方向,不断强化项目策划包装,充分利用展会平台,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叩门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活动,落实项目落地推进措施,加强督查通报和考核问责,全市上下掀起了“大招商、招大商”工作热潮,形成了全力以赴抓招商、促转型、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油煤气资源综合利用、轻烃综合利用、大唐热电联产、航空煤油、彩虹玻璃、金风科技、华为大数据中心、圣地河谷·金xx、xx1938、本香新希望等一批大的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或投运,270家新经济新业态企业落地生根、逐步发力。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04个,总投资3035亿元,到位资金1867亿元,资金到位率61.5%,年度到位资金增长率6.1%,招商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固投的37%,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营商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加大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行动迅速。全市上下坚持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以全国工程建设

  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市和首批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特别是面对二季度营商环境全省综合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被动落后局面,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采取断然措施,切实加大综合整治和问责力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市上及时召开了全市营商环境整治大会,把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提到经济转型升级、干部转变作风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来审视,持续深入组织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亲自检查调研并多次作出批示,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法治思维彻底整治营商环境,坚决打赢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攻坚战,迅速扭转被动落后局面。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见事早、行动快,迅速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八办四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切实担负起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月分析、季点评、年总结”和定期会商、定期通报机制,研究制定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1行动方案、整改方案和考核问责办法,分解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统筹推进,有序落实。大力度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流程再造,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把坚决打赢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攻坚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予以推进。

  二是坚持源头治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紧紧抓住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市历史机遇,勇敢面对营商环境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坚持刀刃向内,统筹审批职能,组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着力打造“五个一”(一章、一厅、一网、一流程、一保障)审批模式,将106项原分散在部门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一个部门办理。同时,建立行政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审管联动机制、容缺承诺机制和中介管理机制,实行审管责任倒查追究。统筹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便民措施,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社会信用”平台和支撑体系建设,为实现前台事项能查、能用、能办和后台信息共享、共用、互认奠定了基础。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

  印发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政府投资类和企业投资类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分别缩减至120和90个工作日。认真抓好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采取专家咨询、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等方式,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完成了18个行业的企业问卷调查和21套部门数据统计上报,圆满完成我市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任务。全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出台《违法失信“黑名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办法实施意见》《xx市开展首批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信用制度、督查通报机制、企业联合奖惩机制,强化企业、个人失信守信管控。

  三是强化督查与考核问责,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市政府将改善营商环境纳入重点督查范围,聚焦重点考核指标,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取得明显效果。市营商办及时充实工作力量,综合调度“八办四组”,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补齐短板,加强研判分析。切实转变服务观念,坚持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对破坏投资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让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有力推动了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监测显示三季度考核排名将会有大的提升。1—8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7104户,同比增长30%;

  企业贡献税收72.2亿元,同比增长27%,占地方财政收入63.2%;

  新增就业12880个,同比增长7.6%;

  新增民间投资104.21亿元,同比增长61.4%,企业运行综合成本降低5.31亿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和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应清醒地看到,招商引资工作和优化营商环境仍是当前全市工作的短板和弱项,与xx所处的特殊政治地位和重大政治影响不相适应,与全市加快转型发展、奋力追赶超越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期盼不相适应。

  (一)招商引资工作总体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一是思想观

  念落后。一些县区和部门改革创新精神不足,开放发展意识不强,受传统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长期影响,依靠财政、依赖油煤、坐等扶持政策思想严重,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招商引资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形成发展靠招商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总认为xx不沿江、不靠海、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没有明显优势,走出去招商既是一件求人的事情,又是一种额外负担,思想上怕麻烦、有顾虑、缺乏信心,工作上消极应付、有畏难情绪,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项目策划包装滞后。多数县区、部门对招商项目的特殊性和策划包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自己不会策划项目,又舍不得加大资金投入外请专业机构,生怕打水漂担风险。招商项目包装策划前期论证、准备不充分,聚焦xx资源优势、产业特征和国家产业导向政策不到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储备少,策划包装缺乏专业性、实用性,项目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一些项目落地条件不成熟,有的甚至还只是一个概念,并不具备向外推出的条件就开始招商,导致项目搁浅甚至放弃。

  三是统筹谋划不到位。县区之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产业定位不清晰,优惠政策无底线,漫无边际广撒网,拾到篮子都是菜,同质化竞争严重,差异互补效应不明显。

  四是方式方法不精准。目前招商主要是通过组团参加会展、外出考察等大轰大嗡方式集团化作战,追求轰动效应和协议数量,方法不灵活、不奏效,针对性不强,多数项目实际都是在会前洽谈对接好再拿到会上签约。

  五是招商队伍专业人才短缺。多数县区招商局靠挂在商务局,人员编制少,力量不足。现有人员对经济形势、产业导向、行业规划、优惠政策不熟悉,缺乏对外推介能力、谈判策略技巧。

  六是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签订的意向协议多、涉及资金数额大,能真正开工的合同项目少,群众对招商引资成效的真实感受与部门宣传的招商成果反差较大。多数工业园区规划、土地储备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完善,承载能力弱,手续代办服务差。今年1—8月份,全市招

  商引资项目数、总投资数、实际到位资金数与往年相比均出现大幅回落。

  (二)营商环境问题突出,企业、群众反映强烈

  一是思想观念不解放。总体来看,我市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上还有较大差距,在全省也处于后进地位,外来投资企业和当地群众对此感同身受、反响强烈。从考核通报情况看,市县区营商环境排名总体靠后,一季度我市排全省第七,二季度排倒数第一,其中后10位中我市就有6个县区。从问卷调查看,企业、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仅为61.9%。一些县区、部门包括涉及考核指标的企业单位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口惠而实不至,对涉及利益调整的重大改革问题不愿刀刃向内、先向自己开刀、革自己的命。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作祟,对需要交给市场配置的审批权力把持不放,专项行动没有采取实质性压减举措,数据上报稀里糊涂,没有加强预警监测与联络对接。

  二是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部门权责不明,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事前审批改革简政放权不彻底,虽然表面上将分散在部门的审批事项划转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进行审批,但移交衔接没有完全到位,老单位一交了之、不管事,新机构改革创新不足,因循守旧有余,权力边界没有厘清,尚处于业务整合、队伍磨合、技能提升期,新的审批经办人员新瓶装旧酒,仍就沿袭传统思维方式按惯例搞审批。从调研情况和省上通报的考核指标看,事前审批事项环节多、申报材料数量多、耗时长依然是主要问题。企业开办所需时间全省平均2.2个工作日,xx4.8日为全省最多,主要是一些县区市场主体注册多,公安刻章耗时长,需排队等待,办事人员得来回跑。政务大厅导服力量不足,窗口单位授权不充分,一些驻厅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悉,服务态度冷漠生硬,群众反映办事仍不便捷。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薄弱。房产交易登记、用水用电用气报装、消防、人防、质检、地质灾害评估等特定行业利用垄断地位形成的入围企业或中介机构指定服务,收费不规范、不议价,配套工程费用高,企业颇有微词。企业市场准入存在壁垒,一些民营建筑企业反映,现在本地具备资质的企业要拿到项目,大多数必须靠挂央企、省企或从他们手里分包、转包,无形中降低了利润、加重了企业负担。一些精简的审批事项还没有成文的政策法规配套和审计认同支撑。部分企业施工时遭遇农民阻挡,基层政府没有及时出面协调解决。市水务投资建设公司反映,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不到位,延河综合整治项目,有文件需要24人签字,历时至少需1个月以上,影响工程进度。

  三是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扩权强县有名无实;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省上不对口,请示报告不时遇到“闭门羹”;

  审批与监管权责边界不清,审管联动不畅,部分涉及市级多部门、多环节的审批事项,原部门权限移交不到位、不彻底,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时经常还要反回来询问部门的意见,导致审批更难、时限更长;

  房产和不动产登记等业务办理整合不到位,仍然没有实现一个窗口办理;

  一些县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到位,审批事项、公共服务及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录入缓慢,网络纵向未连通、横向不兼容,互联互通不畅,数据、信息传输存在壁垒,不能实现网络信息实时共享,群众反映网上办事不方便。

  四是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新官不理旧账,政府类投资项目建成投运多年拖着不决算、不竣工验收,甚至把没有审计决算(实为不安排审计决算)作为不及时结算的挡箭牌,长期拖欠工程款,导致出现农民工上访、政府吃官司。一些地方政府行为失信,对依法作出的承诺事项不兑现。彩虹玻璃反映,市政府在招商时承诺的低电价、低气价一直未兑现。市公交总公司反映,市政府承诺对老年人、残疾人免费乘车,学生半价乘车和新区线路运行造成的亏损给予补贴,但补贴一直没有到位。

  五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高,获取信贷申请材料全省平均11.2件,xx需19.4件为全省最多。贷款审批达到一定额度还须报上级行批准,用时相对较长。现有金融体系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还不能

  形成推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

  三、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把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追赶超越、提升发展能力和竞争力重要抓手,把便企利民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出发点,以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坚决破除利益藩篱和阻滞招商、营商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舆论宣传,将新的政务服务方式告知企业群众,及时回应企业群众关切,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营商环境整治重点,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紧紧围绕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刀刃向内,重拳出击,建立问题清单,加强台账管理,立说立行整改。进一步优化要素保障和服务条件,树立强烈的对标意识,对照标准找问题,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目标抓整改,督促检查抓落实。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营商环境整治,聚焦衡量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的主要考核指标,全面梳理当前企业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以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费用、精简申报材料为重点,实施清障提效专项行动。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尽快明晰审批与监管部门权责关系,厘清权责边界,进一步健全审批与监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审管权责清晰、高效联动工作格局,开通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推行“最多跑一次”,完善一次告知、一口办理、预约服务、预审代办等举措,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中介服务行为监管,打通数据、信息壁垒,强化事中事后服务监管,建立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快捷便利的退出机制,让干部多跑腿、信息多跑路、企业少操心,努力推动市场主体总量和民间投资注册资本持续增长,企业运行成本和负担不断降低,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服务环境、经营环境和法治环境。

  (三)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强化项目策划包装,聚焦产业导向,改进招商方式,突出靶向招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行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建立健全服务推进机制,打开绿色通道。针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少、推进慢、项目签约不开工、政策不兑现、合同不履行、投产达产慢等问题,分层分类拿出解决方案,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和资金到位率。开展政府、企业失信专项治理,加强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服务、诚信建设、纠纷调处工作职责,构建更加有效的投资权益保障和投诉调处机制。

  (四)强化督查问责。加大对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力度,把招商项目履约率、投资完成情况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问责,督促整改,确保引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加大对营商环境整治的督查力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建立“季度通报、半年点评、年度考核”机制,对力度大、进展快的要及时通报表扬;

  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通报批评;

  对推诿扯皮、消极应付、拖着不办的,要公开曝光、挂牌督办;

  持续组织开展机关作风“慵懒散浮拖”专项治理,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搭建平台畅通诉求渠道,开通投诉热线,建立企业群众投诉举报、新闻媒体监督制度,实行排名倒逼,真正形成投诉受理和快速反映机制。

  第二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计划,近日,对我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就我区的行政审批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个支撑、16项专项行动”,细化了25项改革任务,我

  局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流程再造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十条意见》(鲁政办字〔2019〕149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标先进、流程再造”的部署进行了充分落实。

  (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一方面,强化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及下放。2016年以来,共分10批次动态调整我区行政权力事项,共调整、取消、承接落实618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委托下放区级行政权力事项40项。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18年12月,我区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划转业务骨干47人,划转24个单位的176项行政权力事项。对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66%,业务最高提速达95%,审批流程压缩一半以上。

  (二)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关于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的实施意见》,对同时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性联合检查,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抽查”。27个区直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监管制度和办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分别建立随机抽查标准,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一是制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2018年底向社会公布我区40个部门单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1289项,其中,行政权力“一次办好”事项1019项、公共服务“一次办好”事项270项,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二是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区一网通办率达86.36%。着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三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优化企业开办行动,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全面优化开办流程,实现了1个小时完成从企业注册登记到公章刻制、税务和社保登记全流程。推进不动产转移登记“一次办好”,整合不动产和税务窗口联合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半小时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优化工

  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定了《河东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最长控制在73个工作日以内,精简类工程建设项目控制在24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再上新台阶。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8.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33万平方米的任务。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清理无谓证明,调整取消了27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组建沂蒙红色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面取消材料复印件,实行证照免费邮、材料免费印。

  (四)大力开展流程再造。重点实施“4×4”系统工程,突出“一门全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四大环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监管效率、制度创新”四大领域,健全“你提我改、帮办代办、无权否决、动态优化”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四减”行动,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9项审批事项通过施行告知承诺制代替现场审核。制定印发《河东区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目录》,集中推出首批8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各类容缺材料117条。

  二、我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压力传导不够。召开了“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但压力传导不够,没有一抓到底,盯紧盯死。2018年省里组织营商环境评价,我区综合成绩列全省第48名,未进入第一梯队。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个别部门单位抓改革工作的恒心和韧劲不足,对“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有懈怠情绪,未及时跟上改革步伐,窗口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部门间工作不平衡,个别部门单位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工作考虑企业群

  众需求不够,思想不够解放、改革不够积极。受场所、专网等因素影响,人社、医保等部门一直未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没有完全落实。

  (二)行政审批服务创新不足。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与发达地区相比,个别部门及人员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及流程再造方面思想不解放,改革创新意识不足,根据上级出台文件抓贯彻落实较多,创造性、突破性开展工作较少。二是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局囿于条条框框,不敢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比如,天津港保税区对环评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环节取消现场勘察,值得我们借鉴。三是流程还不够优化,个别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现象,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比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涉及到市场监管、教育、住建消防等上级部门规章、规定互为前置,导致办事群众办事多头跑。四是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到位。中介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缺少约束中介机构服务时限的有效抓手,虽然通过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门提供审批的时限不断压缩,但是审批全流程的时间压缩不明显,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三)便民服务标准不高。一是“店小二”意识树立的不牢,没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真正从办事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群众反映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停车难问题,还没有系统解决。二是服务标准还不高,满足于办成事,缺乏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三是个别基层单位受限于机构改革思维,对于行政审批服务局下放、委托的事项不敢接、不愿接。区里委托下放的40项审批服务事项,各镇街承接的还不到位。四是基层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在窗口、柜台设置、信息化设备以及便民服务设施的配备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需大力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及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为镇(街)及村居(社区)人员兼任,与发达地区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辅助人员从事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审批与监管衔接不畅。审批与监管难以有效衔接,审批与监管责任划分边界不清。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后,将原来一个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一分为二,审批和监管原本在一个部门进行的内循环转变为两个部门间的外循环,申请人在审批环节的行为由谁负责监管存在

  盲区。比如,法律规定吊销行政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发证机关却没有行政处罚权,行业主管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却不是发证机关,因而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职责难以确认。

  (五)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不足。一是自助服务建设起步晚,刚在区级全面推开,没有延伸到镇街。二是宣传发力不到位,全程网办率虽然达到86.36%,但办事群众很少通过网上办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不高。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人口、法人单位、电子证照等重点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还没有落到实处,制约办事效率。

  (六)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纵向信息不顺畅。由于省市地方数据平台之间未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导致相关部门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需要重复录入相关信息,费事费力,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二是横向信息不顺畅。目前有些部门建有各自的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之间往往互不相容,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造成资源浪费。比如,原市场监管局的企业注册系统、食药监部门的食品类许可证系统尚不能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批效率的提升。三是政务服务平台不够优化,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用性、稳定性、人性化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行政审批工作已经向纵深推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课题,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营商环境的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营商环境的提升。

  (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在抓好面上改革推进尤其是省推进“一次办好”十大专项行动工作落实的基础上,针对各责任单位在落实“一次办好”、优化环节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前置审批、信息共享、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实行责任认领,将问题和整改通知书面交由各责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研究制定衔接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业务指导及培训,尽快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一站快办,进一步优化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力抓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审管分离、权责一致”的原则,厘清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权责边界,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审管互动、双向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三)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新建政务服务中心基础上,完善24小时自助服务区,深入开展“不打烊”服务。向镇街、村居延伸自助服务终端,探索开展掌上智能审批,让群众享受到“指尖办事”的速度。密切配合市级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无差别“一窗受理”系统等专项系统开发工作,抓好事项上网运行工作。

  (四)严格督查考核。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实行“定时、定标、定量”的跟踪督办机制,综合运用督察督办、明察暗访等方式,全程跟踪评估改革任务落实情况。拓宽监督投诉渠道,对交办、协办事项落实不力,甚至出现推诿扯皮,久推不办的责任单位,由区委督查考核服务中心进行重点督查,对限期整改不到位、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的行为,导致改革进度滞后甚至停滞的,由区纪委监委实行问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第三篇:对于全镇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关于全镇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特别是

  xxx讲话精神,促进“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成果转化,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xx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xx相关部门深入xx各企业园区等地,听取了企业主管人员的相关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企业座谈会方式,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形成此报告。

  一、我镇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和总体安排部署,我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

  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明显好转。

  二、我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短缺。我镇调研组在调研时,多个企业反映现阶段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本地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招专业技术人才更难,本地人宁愿到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区打工也不愿留在本地,外地人愿意进来的更少,且流动性强,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缺乏已成为制约我镇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二)资金困难。我镇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资金断链、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再加上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没有有效抵押物,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部分企业一时难以为继。

  三、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与行动

  (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镇委、镇政府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文件及工作机制。

  1、通过政策支持强化企业实体经济能力。相关部门为企业转发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向上争取贷款资金申报。现阶段,我镇已为以意丰、中诚为首的8家企业申报了物资保供,其中意丰肉联加工(加工)集团有限公司和盘锦市中诚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审核并已获批。

  2、向企业推荐各银行机构创新型金融产品情况表。同时,组织企业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落实好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优化营商环境。

  3、做好优惠扶持政策的兑现。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骨于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4、鼓励企业参与“抖音推广交流会”、“创客中国”、“中小企业线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活动。

  (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1、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窗口服务,尽可能实

  现“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

  2、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按照企业代办、项目代办、民生代办、镇村代办等进行分类,由各代办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形成了全程代办工作体系。

  3、转发并鼓励企业利用“网上国网”线上渠道获得用电申报,从而提高硬伤效率。

  4、转发“2020年工业互联网大会”邀请文件;

  5、组织企业参加统计法培训。

  (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防范工作。

  1、协调疫情期间企业运输受阻问题、产品滞销问题;

  2、指导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农民工返岗工作;

  3、及时向企业通报国内疫情高、中风险区域及调整情况;

  4、指导企业做好防暴风、防台风、防汛抗旱工作。

  (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工作

  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沙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第四篇: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今年来,xx县将深化机关作风整顿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全县工作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围绕四方面整治工作重点发力,以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举全县之力达到机关作风明显好转、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发展动力明显释放、辐射功能明显提升、基层群众明显受益的良好效果。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撑。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支持xx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大力支持xx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全县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工作集中办公的通知》《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挂帅、县四大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12个县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聚焦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和阶段责任分工,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领导小组确定每半月召开一次汇报会,小结前期的工作推进情况,商讨下阶段的工作计划,拟定出相应的工作清单,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强化作风建设。针对黄石电视台《查“六病”记者六问·xx:市民之家成了娱乐之家》专题片,曝光揭丑出我县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建设动员会,安排部署全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动员,提出时间、任务、节点要求,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推进。县直各部门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县上下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

  (二)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水平。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县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县级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后,县大数据管理局组织梳理县级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全县涉及行政审批的部门xx个,其中涉及事项较多的为市监局xx项、人社局xxx项、公安局xx项、民政局xx项。二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目前,xx市民之家共入驻单位xx个、服务窗口xx个、窗口工作人员xxx人,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和服务事项xxx项,较往年翻了一

  番,网上办理事项xxx项,年办件量xx万件以上,按时办结率98%以上。建成运营“12345”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共接群众咨询、求助、投诉等工单xxxx余件,已办结近xxxx条,办结率90%左右。县发改、国土、住建、环保等xx个具有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县直部门共认领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xxxx条,已发布xxxx条,应进驻窗口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已全部对外公布,县直两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如期公开。三是推进“五级联动”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机APP等媒介对外发布政务服务办事信息,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各镇场区、县直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县xx个镇区、xx个县直单位已建成政务服务外网,并与省、市实现对接;xxx个村级电子政务网线路建设查勘工作已全部完成,325个村已经开通,剩余的59个村本月月底可完成施工,即将实现全县政务服务“一张网”五级联通。

  (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针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有关要求和时限,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企业开办、注册登记时间大幅压缩。市监部门积极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简易注销登记和“证照分离”等改革。县级企业名称库和禁、限用字词库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同一登记机关名称预先核准与设立登记合并办理,3个工作日办结。对符合条件的未开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推进多渠道办理注册登记。申请人可以通过政务大厅、xxxAPP、全程电子化三种途径办理营业执照。缩短公章刻制时间,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章刻制。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xxxx户,新增注册资金xx亿元,占期末实有注册资本金的3.58%。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0.11%,注册资金总资本同比增长20.66%,迎来了市场主体发展的开门红。二是不动产登记、纳税时间大幅压缩。启用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窗口建设,推出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举措。今年起,在保证登记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县不动产登记局将转移登记、抵押、首次、预告预抵登记等由四审简化为三审;将注销、查封登记由二审简化为一审。不动产转移登记、首次登记由

  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特殊情况缩短到3个工作日;抵押登记缩短到5个工作日;注销登记、查封登记登记由1个工作日缩短到随办随结。目前,全县国地税基本实现税务业务“一厅通办”,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等候时间分别压缩至5分钟内、2分钟内。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xx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升。县市民之家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由于目前部分进驻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如,县人社局由于部分审批事项比较繁杂,业务联动性强,群众办事需要窗口科局两头跑路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在线办理的事项极为有限。如,县市监局目前的网办事项率不足10%,由于市监网办事项的服务宣传存在滞后,导致通过线上办理营业执照的渠道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不高,网上推广率低,公共资源的社会效益不能充分显现。

  (二)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调研中了解到中小企业最大的需求和困难就是融资问题。一是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一方面,由于我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偏小,需收取担保金2.15%、保证金5%,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通过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不划算;另一方面,县内各银行面向民营企业的放贷普遍收紧,出现了贷款利率提升、门槛提高等情况。目前,县内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之间,均高于基准利率4.3%,加上贷款的其他费用,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即便如此,有的企业由于条件受限,无法从银行贷出资金。二是融资机制不够灵活。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担保抵押方式较为单一,除开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能够将抵押物宽展为股权、经营权、机器设备、无形资产等方式外,各银行则对抵押担保物要求较高,主要以土地、厂房抵押为主。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多以自筹或民间借贷为主。同

  时,银行对企业发放的贷款都存在排他性,要求企业不得从其他银行贷款,进一步收窄了企业融资渠道。三是抵押贷款额度偏低。一方面,银行对抵押物评估价格普遍偏低,比如xx县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土地评级在3—4类,评估价格只有每亩12万元;另一方面,为进一步降低风险,银行实际放贷额度还会再打折扣,往往只有抵押物评估价值的40~50%。如祥云食品公司抵押评估xxxx万元,实际贷款xxxx万元;博艺农业评估xxx多万元,实际贷款xx万元。四是银企关系有待加强。xx县内的银行对企业贷款限额1000万元,县担保公司参与的企业贷款限额xxx万元,对企业法人贷款最高xxx万元。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程序繁琐,且贷款周期基本都是一年,每年10月左右就要求资金回笼,增加了企业还款压力;另一方面,银行抽贷压贷随意性较大,往往在企业扩大生产、急需资金时提出抽贷要求,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扰和压力,造成银企关系紧张。比如,20xx年,xx生产经营正常,产值从年初的xxx多万,逐步增长到10月的近xxx万,每月都实现盈利。因原材料紧俏且价格上涨,每月都需要大量现金购买原材料及周转,而银行却要求企业还贷,使企业有订单不敢接,陷入“等米下锅”的窘境。

  (三)企业与政府沟通机制不健全,企业利益诉求缺乏有效反映途径。部分涉企政策、补助知晓度不高、程序繁琐、申请困难。加之我县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且管理不够规范,收费不尽合理,也影响了企业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不浓,少数部门存在本位思想。《关于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已于5月30日起施行,调研发现,各级各部门对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避而不谈或泛泛而论,既没有数据也没有实例,工作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相比,干部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认识有限。部分镇场区和县直部门未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未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和统筹安排部署,未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职领衔推进的工作机制,未对工作层层部署和量化分解工作任务,未层层传导压力,未建立联络员联系制度,导致对专班安排的工

  作不能及时认领和完成。与此同时,绝大多数镇(区)便民服务大厅只有人社和民政的服务事项在大厅办理,有的大厅虽挂有卫生计生、财政、残联、国土、农业、林业等吊牌,但没有进驻本部门的服务事项,也没有人员在窗口值守,群众办理相关业务仍需赴各站所。

  三、几点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行政效能提升,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加大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力度,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决策透明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依法主动公开涉企政策、信息,对市场主体主动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时答复。开展企业走访联系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大力培育、壮大中介服务行业,强化中介服务监管,规范中介服务标准、收费,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

  (二)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尽快制定出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政策措施,防止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一刀切”等做法;鼓励支持银行创新融资方式,拓宽银行抵质押物范围。另一方面,建议财税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加大对我县金融支持力度,增加我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在财政上支持我县设立产业基金,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的民营企业进行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强对水、电、气、暖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切实为企业减负。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降低用电、用气成本,全面落实支持清洁取暖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支持企业增加技术改

  造、研发创新投入。扎实做好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以人才带技术、带项目、促创新。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构建高效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推进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好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做好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加强对统计、税务、市监等部门的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县直各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重视对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查找并解决突出问题,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

  (三)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专项督查、对破坏营商环境和侵害企业利益的督查问责、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反馈等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将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年终督查相结合,创新督查方式,畅通投诉渠道,广纳民意,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限时整改。严格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强化激励导向,制定配套奖励措施,对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奖励。严厉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逐步实现我县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设施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

  近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阜宁县“一窗通办、一网通行”利企便民不见面集成改革工作方案》、《阜宁县“一窗一网”

  不见面审批服务试行细则(试行)》、《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实施意见》、《阜宁县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务办主任为副组长,23个县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下设优化营商环境组等7个小组,并对每个小组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了明确,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

  为有效推动全县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县作风办和融媒体中心专门制作了《作风面对面》全媒体问政等专题栏目,重点聚焦营商环境与作风建设。自2018年开播以来,该档节目已经播出了19期,上线30多家部门,曝光了80多个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

  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县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去年,我县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县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教育局、人社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10个部门行使的80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充分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制度优势,大力简化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大力推行“一窗一网”、“一件事”等改革措施,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件,办结率99.8%,95%的市场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日完成登记,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率72%以上,审批效率总体提升了60%以上。

  二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

  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办事,加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推进力度,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阜宁县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对“三集中三到位”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进行了明确,目前县政务服务大厅已新进驻县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管局等3个部门和144项政务服务事项,11个部门的110项办件数量少、办理频次低的事项也以“综合服务”窗口形式实现了集中进驻,大厅的部门进驻率提升了73.6%,事项进驻率提升了58.1%,另外近期婚姻登记、水电气和有线电视等便民服务事项也实现了集中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是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

  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目前,全县33个权力事项部门已进驻江苏政务服务网,108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维护工作已全部完成。“阜宁政务服务融易办”旗舰店已开通,已建成个人和法人办事、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便民服务四个区域。近期,不动产真伪查询、不动产办理进度查询、维修资金查询、阜宁景区等多项便民服务功能也已实现接入,“不见审批”服务的便利性逐渐体现。

  (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

  今年,县委、县政府针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实施意见》,对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相关部门从优化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入手,围绕企业各类审批需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压缩办结时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企业开办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局加速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目前已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办理”,最快0.5个工作日内可完成登记手续,“两区一园”范围内新设立企业营业执照当场即办,提交材料总数由11份减少至4份,企业开办的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企业投资建设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

  我县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四个阶段”审批流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牵头单位,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已三招“四个阶段”、“一窗办理”的要求,对相关窗口的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纳入到了一个楼层办理,设立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了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链条服务,我县工程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可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不动产登记效率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县不动产登记证明书电子证照协同互认机制已建立,正在农商行试运行,近期将在全县各金融机构全面实施。目前已实现新建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预告登记、实体企业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两区一园”、“两主一特”项目当日办结。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营商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善,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认识不够全面。

  提到营商环境,过多关注政务环境、审批环境,忽视了法治、融资、监管等环境,缩短审批时限似乎成为衡量营商环境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

  (二)机制不够完善。

  营商环境涉及企业设立、运营、发展、退出等多个方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服务、产业政策、资金支持、政府执法等多个领域,属于一把手工程,目前仅靠发改委和行政审批局等部门牵头推动,很容易出现少数职能部门出现不作为,推而不动的问题。

  (三)思想不够解放。

  少数职能部门未能充分放权,仍存在内部环节繁琐、审批方式落后、办事效率拖沓等现象。有时一个审批环节的耽误就有可能让企业错失商机,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对地方营商环境的口碑造成不良影响。

  (四)要素不够充分。

  一是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电、气等要素保障还相对滞后。二是“项目等土地”的情况较为普遍,很多项目引进签约后才去落实用地指标。三是融资环境偏紧,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制约企业做大做强。四是人才资源相对缺乏,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

  三、相关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以会学习、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全县领导干部对营商环境概念的理解认识,熟悉国家和省市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形成“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思想共识和浓厚氛围。

  (二)强化推进机制。

  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重点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企业办手续繁、不依法行政、中梗阻等问题,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开好头、起好步。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加大奖励力度和惩戒力度,凡是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一律问责追究、严肃处理。

  (三)强化平台建设。

  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定位,加快建设新政务服务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以高标准、高要求将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载体,努力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切实提高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

  (四)加快思维转变。

  各职能部门要加快由审批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企业思维。不仅要刀刃向内改自己,减少内部审核环节、减免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还要推行提前介入,超前服务,落实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和精准化服务。

  (五)强化政策落实。

  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先进地区,突出问题导向,紧扣关键环节,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

篇六:营商环境评比

  

  我国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南北差异分析

  作者:***

  来源:《改革》2022年第02期

  摘

  要:我國经济发展南北差异较大,城市营商环境对于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南北区域的城市营商环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整体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南方地区城市间营商环境差异相对较大;北方地区城市的营商环境得分整体上低于南方地区、全国水平,但北方地区城市间营商环境差异相对较小。同时,在七个分项指标方面,南方地区城市得分全面高于北方地区城市。在优化区域城市营商环境方面,南方地区的城市要进一步打破城市间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格局,建立城市间营商环境评比机制;北方地区的城市需依据区域特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政策。

  关键词: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南北差异;区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43(2022)02-0036-12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持续关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针对这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力流动等进行了大量分析。随着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呈现较大的变化,其中较为显著的变化是近些年南北区域发展差距越发凸显[1]。受经济增长较慢、工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经济的差距逐渐扩大[2]。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要“构建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区域内影响市场主体活动的综合环境,对一个经济体内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经济循环[3]。对于南北区域经济均衡化发展来说,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无疑至关重要。

  现有文献逐渐关注到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象,并探讨了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关于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表明,南方经济比北方经济发展速度快,如盛来运等认为,2013年以来,南方经济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高于北方地区[2]。就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而言,现有研究主要从区域产业结构[4],经济体制改革[2],人均资本、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5]角度进行了探讨。虽然现有研究对我国南北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缺乏对南北区域营商环境的探讨,而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影响。厘清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进一步理解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3],对我国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优化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

  一、相关文献综述

  自“放管服”改革提出以来,营商环境受到广泛关注,关于营商环境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在快速增加。学者们对不同地区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估,这也是目前关于营商环境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营商环境评估中,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我国不同层级行政区域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包括省域、地级市、县域层面的研究评价工作。就县域营商环境的研究而言,主要是基于调查数据对县域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如阮舟一龙和许志端对贵州省88个县域营商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县级政府之间营商环境政策的竞争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县级政府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方面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竞争行为[6]。就城市营商环境评价而言,李志军等首次从全国层面对我国地级市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具体地,基于政府效率、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六个维度构建涵括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城市以及其他254个地级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价[7]。进一步地,李志军针对我国重点城市群的营商环境也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之间城市营商环境差距较大,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的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相对较高;同时,部分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营商环境差距也较大,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营商环境差距最大[8]。就省域营商环境评价研究而言,张三保等基于“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的原则,构建了我国省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域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市场、政务、法律政策、人文4个一级指标,融资、创新、竞争公平、资源获取、市场中介、政府关怀、政府廉洁、政府效率、政策透明、司法公正、对外开放、社会信用12个二级指标,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营商环境存在差异,且各个子环境发展的均衡度具有不同特征[9]。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差别较大,有学者针对我国具体省份的营商环境也进行了探讨。如许晓冬和刘金晶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对辽宁、山东、江苏三省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10]。他们以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4个维度为一级指标,并选择26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指标对营商环境存在异质性影响。在4个一级指标中,就营商环境的影响强弱排序来看,分别为便利化指标、法治化改进、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指标。

  在营商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学者们还就营商环境的不同影响维度进行了分析,如税务营商环境评价就受到了重点关注。一方面,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税务作用是其中重要评价维度之一;另一方面,在“放管服”改革提出后,针对税务营商环境的优化一直是政府政策重点关注领域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地区的税收征收管理与服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落户选择。良好的税务营商环境能够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从而对企业的投资流向产生影响,这也是地区间吸引投资的竞争形式之一。现行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公司纳税次数、公司纳税所需时间、总税率、税后实务流程指数来衡量企业经营管理的税务环境因素,可以看出,这4个指标是从企业纳税成本角度来考查一国(地区)纳税制度的便利化程度[11]。基于世界银行关于纳税的评价体系,魏升民等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东省的税务营商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些年广东省的税务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其税务营商环境排名从2010年的第108位提高至2015年的第71位,处于较高水平[12]。这些关于税收营商环境的研究,为近些年我国政府减税降费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升了

  减税降费的效果。同时,通过优化我国税收管理与服务水平,极大地减少了各市场主体面临的税收制度阻碍。

  学者们还就营商环境的影响、作用展开了研究。从宏观角度来看,学者们探讨了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13]、对外直接投资[14]等的影响。以经济增长为例,营商环境从宏观环境、商务成本和支持要素等角度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15];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陈伟伟和张琦认为,政府行政管理可以作为连接各生产要素的纽带,通过构建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16]。从这个角度来看,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7]。进一步地,从营商环境的微观影响来看,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创新、创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16,18-19],这主要得益于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过度干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行政上的繁文缛节对企业行为的抑制作用,提升企业的自主性[16]。龚兴军则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能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18]。杜运周等利用NCA和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了我国城市营商环境如何影响创业活跃度,其在将营商环境生态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组态关系划分为共栖、共生、主导三类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的生态,包括政府主导逻辑下人力资源驱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这些生态关系进一步说明,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政府与市场“互惠之手”的作用[19]。

  这些研究对营商环境评价及其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但较少涉及我国南北区域之间营商环境的分析。随着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营商环境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7],必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区域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南北区域营商环境出发,基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及其成因。

  二、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选择

  本文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下页),以更加全面地评价我国城市营商环境[3]。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的“中国城市数据库”“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以及手工在网页中搜索整理,使用的数据为各城市统计数据。对于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值和异常值,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步,手工整理相关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并进行核对;第二步,若无法核实,则将异常值处理为缺失值,利用均值插补法、平滑法、回归插补法、贝叶斯模拟等方法进行处理①。

  本文在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各城市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的负面信息;基于德尔菲法,通过组织专家研讨对相关城市负面信息对其营商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并在最终估算的营商环境指数基础上减1~2分①[3]。

  (三)评价方法

  参考许宪春等[20]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效用值法测算南北区域内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得分,正向、逆向指标的计算方法分别如下。正向指标为:

  逆向指标为:

  其中,xij表示i指标j城市的指标获取值,ximax、ximin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本文运用主观加客观方式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其中客观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②。基于估算的指标权重,分层逐级加权计算,得到营商环境指数。

  三、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比较分析

  (一)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概述

  近年来,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在2020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前10位中,仅有北京1个北方城市。事实上,近代以来南方的经济都相对发达,江浙地区更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在明清商帮中,“宁波帮”“闽帮”“莆田帮”“温州帮”等都起源于南方地区,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南北方长期以来就存在较大的商业氛围差异[21]。参考邓忠奇等[22]的做法,本文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地区划分的分界线;同时,由于陕西省、河南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淮河以南,因而本文将陕西省、河南省归为北方地区、安徽省和江苏省归为南方地区。下面分别从南方、北方、南北方地区比较三个维度入手,探讨2020年南北方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各区域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1.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本文所定义的南方地区涉及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上海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浙江省、重庆市等16个省(区、市),总计158个城市。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成都市、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宁波市,可以看到前10位城市中大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而剩下的重庆市、成都市以及武汉市均为国家中心城市①,享受着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优势。事实上,南方地区城

  市营商环境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可见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在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上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标杆。2020年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在最后10位的城市为萍乡市、汕尾市、百色市、张家界市、昭通市、儋州市、来宾市、临沧市、随州市、保山市。可以看到,上述城市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仅有广东省的汕尾市和海南省的儋州市位于东部地区。

  2.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市、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5个省(区、市),总计131个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北京市、天津市、西安市、郑州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石家庄市、烟台市,可以看到前10位的城市中只有烟台市为地级市,其他9个城市均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省会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最后10位的城市为阜新市、平凉市、七台河市、铁岭市、通化市、天水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可以发现最后10位的城市中有5个城市(七台河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隶属黑龙江省,2个城市(阜新市、铁岭市)隶属辽宁省,1个城市(通化市)隶属吉林省,总计有8个东北地区的城市。将范围扩大至最后30位,可以看到北方地区排在最后30位的城市大多集中于东北三省、甘肃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區、河南省、陕西省各有1个城市位于最后30位,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甘肃省、山西省部分城市的营商环境急需改善。

  学者们还就营商环境的影响、作用展开了研究。从宏观角度来看,学者们探讨了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13]、对外直接投资[14]等的影响。以经济增长为例,营商环境从宏观环境、商务成本和支持要素等角度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15];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陈伟伟和张琦认为,政府行政管理可以作为连接各生产要素的纽带,通过构建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16]。从这个角度来看,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7]。进一步地,从营商环境的微观影响来看,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创新、创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16,18-19],这主要得益于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过度干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行政上的繁文缛节对企业行为的抑制作用,提升企业的自主性[16]。龚兴军则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能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18]。杜运周等利用NCA和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了我国城市营商环境如何影响创业活跃度,其在将营商环境生态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组态关系划分为共栖、共生、主导三类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的生态,包括政府主导逻辑下人力资源驱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这些生态关系进一步说明,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政府与市场“互惠之手”的作用[19]。

  这些研究对营商环境评价及其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但较少涉及我国南北区域之间营商环境的分析。随着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营商环境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7],必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区域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南北区域营商环境出发,基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及其成因。

  二、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选择

  本文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下页),以更加全面地评价我国城市营商环境[3]。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的“中国城市数据库”“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以及手工在网页中搜索整理,使用的数据为各城市统计数据。对于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值和异常值,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步,手工整理相关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进行核对;第二步,若无法核实,则将异常值处理为缺失值,利用均值插补法、平滑法、回归插补法、贝叶斯模拟等方法进行处理①。

  本文在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各城市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的负面信息;基于德尔菲法,通过组织专家研讨对相关城市负面信息对其营商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并在最终估算的营商环境指数基础上减1~2分①[3]。

  (三)评价方法

  参考许宪春等[20]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效用值法测算南北区域内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得分,正向、逆向指标的计算方法分别如下。正向指标为:

  逆向指标为:

  其中,xij表示i指标j城市的指标获取值,ximax、ximin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本文运用主观加客观方式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其中客观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②。基于估算的指标权重,分层逐级加權计算,得到营商环境指数。

  三、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比较分析

  (一)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概述

  近年来,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在2020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前10位中,仅有北京1个北方城市。事实上,近代以来南方的经济都相对发达,江浙地区更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在明清商帮中,“宁波帮”“闽帮”“莆田帮”“温州帮”等都起源于南方地区,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南北方长期以来就存在较大的商业氛围差异[21]。参考邓忠奇等[22]的做法,本文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地区划分的分界线;同时,由于陕西省、河南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淮河以南,因而本文将陕西省、河南省归为北方地区、安徽省和江苏省归为南方地区。下面分别从南方、北方、南北方地区比较三个维度入手,探讨2020年南北方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各区域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1.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本文所定义的南方地区涉及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上海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浙江省、重庆市等16个省(区、市),总计158个城市。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成都市、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宁波市,可以看到前10位城市中大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而剩下的重庆市、成都市以及武汉市均为国家中心城市①,享受着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优势。事实上,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可见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在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上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标杆。2020年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在最后10位的城市为萍乡市、汕尾市、百色市、张家界市、昭通市、儋州市、来宾市、临沧市、随州市、保山市。可以看到,上述城市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仅有广东省的汕尾市和海南省的儋州市位于东部地区。

  2.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市、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5个省(区、市),总计131个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北京市、天津市、西安市、郑州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石家庄市、烟台市,可以看到前10位的城市中只有烟台市为地级市,其他9个城市均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省会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最后10位的城市为阜新市、平凉市、七台河市、铁岭市、通化市、天水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可以发现最后10位的城市中有5个城市(七台河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隶属黑龙江省,2个城市(阜新市、铁岭市)隶属辽宁省,1个城市(通化市)隶属吉林省,总计有8个东北地区的城市。将范围扩大至最后30位,可以看到北方地区排在最后30位的城市大多集中于东北三省、甘肃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各有1个城市位于最后30位,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甘肃省、山西省部分城市的营商环境急需改善。

  学者们还就营商环境的影响、作用展开了研究。从宏观角度来看,学者们探讨了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13]、对外直接投资[14]等的影响。以经济增长为例,营商环境从宏观环境、商务成本和支持要素等角度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15];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陈伟伟和张琦认为,政府行政管理可以作为连接各生产要素的纽带,通过构建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16]。从这个角度来看,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7]。进一步地,从营商环境的微观影响来看,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创新、创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16,18-19],这主要得益于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过度干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行政上的繁文缛节对企业行为的抑制作用,提升企业的自主性[16]。龚兴军则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能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18]。杜运周等利用NCA和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了我国城市营商环境如何影响创业活跃度,其在将营商环境生态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组态关系划分为共栖、共生、主导三类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的生态,包括政府主导逻辑下人力资源驱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这些生态关系进一步说明,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政府与市场“互惠之手”的作用[19]。

  这些研究对营商环境评价及其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但较少涉及我国南北区域之间营商环境的分析。随着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营商环境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7],必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区域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南北区域营商环境出发,基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環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及其成因。

  二、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选择

  本文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下页),以更加全面地评价我国城市营商环境[3]。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的“中国城市数据库”“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以及手工在网页中搜索整理,使用的数据为各城市统计数据。对于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值和异常值,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步,手工整理相关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进行核对;第二步,若无法核实,则将异常值处理为缺失值,利用均值插补法、平滑法、回归插补法、贝叶斯模拟等方法进行处理①。

  本文在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各城市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的负面信息;基于德尔菲法,通过组织专家研讨对相关城市负面信息对其营商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并在最终估算的营商环境指数基础上减1~2分①[3]。

  (三)评价方法

  参考许宪春等[20]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效用值法测算南北区域内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得分,正向、逆向指标的计算方法分别如下。正向指标为:

  逆向指标为:

  其中,xij表示i指标j城市的指标获取值,ximax、ximin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本文运用主观加客观方式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其中客观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②。基于估算的指标权重,分层逐级加权计算,得到营商环境指数。

  三、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比较分析

  (一)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概述

  近年来,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在2020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前10位中,仅有北京1个北方城市。事实上,近代以来南方的经济都相对发达,江浙地区更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在明清商帮中,“宁波帮”“闽帮”“莆田帮”“温州帮”等都起源于南方地区,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南北方长期以来就存在较大的商业氛围差异[21]。参考邓忠奇等[22]的做法,本文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地区划分的分界线;同时,由于陕西省、河南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淮河以南,因而本文将陕西省、河南省归为北方地区、安徽省和江苏省归为南方地区。下面分别从南方、北方、南北方地区比较三个维度入手,探讨2020年南北方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各区域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1.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本文所定义的南方地区涉及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上海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浙江省、重庆市等16个省(区、市),总计158个城市。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成都市、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宁波市,可以看到前10位城市中大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而剩下的重庆市、成都市以及武汉市均为国家中心城市①,享受着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优势。事实上,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可见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在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上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标杆。2020年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在最后10位的城市为萍乡市、汕尾市、百色市、张家界市、昭通市、儋州市、来宾市、临沧市、随州市、保山市。可以看到,上述城市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仅有广东省的汕尾市和海南省的儋州市位于东部地区。

  2.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市、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5个省(区、市),总计131个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北京市、天津市、西安市、郑州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石家庄市、烟台市,可以看到前10位的城市中只有烟台市为地级市,其他9个城市均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省会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最后10位的城市为阜新市、平凉市、七台河市、铁岭市、通化市、天水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可以发现最后10位的城市中有5个城市(七台河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隶属黑龙江省,2个城市(阜新市、铁岭市)隶属辽宁省,1个城市(通化市)隶属吉林省,总计有8个东北地区的城市。将范围扩大至最后30位,可以看到北方地区排在最后30位的城市大多集中于东北三省、甘肃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各有1个城市位于最后30位,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甘肃省、山西省部分城市的营商环境急需改善。

  学者们还就营商环境的影响、作用展开了研究。从宏观角度来看,学者们探讨了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13]、对外直接投资[14]等的影响。以经济增长为例,营商环境从宏观环境、商务成本和支持要素等角度影響企业生产经营行为[15];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陈伟伟和张琦认为,政府行政管理可以作为连接各生产要素的纽带,通过构建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16]。从这个角度来看,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7]。进一步地,从营商环境的微观影响来看,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创新、创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16,18-19],这主要得益于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过度干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行政上的繁文缛节对企业行为的抑制作用,提升企业的自主性[16]。龚兴军则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能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18]。杜运周等利用NCA和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了我国城市营商环境如何影响创业活跃度,其在将营商环境生态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组态关系划分为共栖、共生、主导三类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的生态,包括政府主导逻辑下人力资源驱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这些生态关系进一步说明,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政府与市场“互惠之手”的作用[19]。

  这些研究对营商环境评价及其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但较少涉及我国南北区域之间营商环境的分析。随着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营商环境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7],必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区域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南北区域营商环境

  出发,基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及其成因。

  二、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选择

  本文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下页),以更加全面地评价我国城市营商环境[3]。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的“中国城市数据库”“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以及手工在网页中搜索整理,使用的数据为各城市统计数据。对于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值和异常值,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步,手工整理相关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进行核对;第二步,若无法核实,则将异常值处理为缺失值,利用均值插补法、平滑法、回归插补法、贝叶斯模拟等方法进行处理①。

  本文在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各城市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的负面信息;基于德尔菲法,通过组织专家研讨对相关城市负面信息对其营商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并在最终估算的营商环境指数基础上减1~2分①[3]。

  (三)评价方法

  参考许宪春等[20]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效用值法测算南北区域内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得分,正向、逆向指标的计算方法分别如下。正向指标为:

  逆向指标为:

  其中,xij表示i指标j城市的指标获取值,ximax、ximin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本文运用主观加客观方式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其中客观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②。基于估算的指标权重,分层逐级加权计算,得到营商环境指数。

  三、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比较分析

  (一)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概述

  近年来,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在2020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前10位中,仅有北京1个北方城市。事实上,近代以来南方的经济都相对发达,江浙地区更是传统的经济发达

  地区,如在明清商帮中,“宁波帮”“闽帮”“莆田帮”“温州帮”等都起源于南方地区,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南北方长期以来就存在较大的商业氛围差异[21]。参考邓忠奇等[22]的做法,本文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地区划分的分界线;同时,由于陕西省、河南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淮河以南,因而本文将陕西省、河南省归为北方地区、安徽省和江苏省归为南方地区。下面分别从南方、北方、南北方地区比较三个维度入手,探讨2020年南北方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各区域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1.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本文所定义的南方地区涉及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上海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浙江省、重庆市等16个省(区、市),总计158个城市。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成都市、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宁波市,可以看到前10位城市中大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而剩下的重庆市、成都市以及武汉市均为国家中心城市①,享受着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优势。事实上,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可见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在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上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标杆。2020年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在最后10位的城市为萍乡市、汕尾市、百色市、张家界市、昭通市、儋州市、来宾市、临沧市、随州市、保山市。可以看到,上述城市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仅有广东省的汕尾市和海南省的儋州市位于东部地区。

  2.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市、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5个省(区、市),总计131个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北京市、天津市、西安市、郑州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石家庄市、烟台市,可以看到前10位的城市中只有烟台市为地级市,其他9个城市均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省会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最后10位的城市为阜新市、平凉市、七台河市、铁岭市、通化市、天水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可以发现最后10位的城市中有5个城市(七台河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隶属黑龙江省,2个城市(阜新市、铁岭市)隶属辽宁省,1个城市(通化市)隶属吉林省,总计有8个东北地区的城市。将范围扩大至最后30位,可以看到北方地区排在最后30位的城市大多集中于东北三省、甘肃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各有1个城市位于最后30位,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甘肃省、山西省部分城市的营商环境急需改善。

  学者们还就营商环境的影响、作用展开了研究。从宏观角度来看,学者们探讨了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13]、对外直接投资[14]等的影响。以经济增长为例,营商环境从宏观环境、商务成本和支持要素等角度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行为[15];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陈伟

  伟和张琦认为,政府行政管理可以作为连接各生产要素的纽带,通过构建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16]。从这个角度来看,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7]。进一步地,从营商环境的微观影响来看,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创新、创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16,18-19],这主要得益于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过度干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行政上的繁文缛节对企业行为的抑制作用,提升企业的自主性[16]。龚兴军则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能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18]。杜运周等利用NCA和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了我国城市营商环境如何影响创业活跃度,其在将营商环境生态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组态关系划分为共栖、共生、主导三类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的生态,包括政府主导逻辑下人力资源驱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依托公共服务的金融与创新驱动型。这些生态关系进一步说明,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政府与市场“互惠之手”的作用[19]。

  这些研究对营商环境评价及其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但较少涉及我国南北区域之间营商环境的分析。随着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营商环境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7],必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区域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南北区域营商环境出发,基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及其成因。

  二、我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选择

  本文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下页),以更加全面地评价我国城市营商环境[3]。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的“中国城市数据库”“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以及手工在网页中搜索整理,使用的数据为各城市统计数据。对于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值和异常值,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步,手工整理相关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进行核对;第二步,若无法核实,则将异常值处理为缺失值,利用均值插补法、平滑法、回归插补法、贝叶斯模拟等方法进行处理①。

  本文在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各城市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的负面信息;基于德尔菲法,通过组织专家研讨对相关城市负面信息对其营商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并在最终估算的营商环境指数基础上减1~2分①[3]。

  (三)评价方法

  参考许宪春等[20]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效用值法测算南北区域内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得分,正向、逆向指标的计算方法分别如下。正向指标为:

  逆向指标为:

  其中,xij表示i指标j城市的指标获取值,ximax、ximin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本文运用主观加客观方式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其中客观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②。基于估算的指标权重,分层逐级加权计算,得到营商环境指数。

  三、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的比较分析

  (一)南北区域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概述

  近年来,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在2020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前10位中,仅有北京1个北方城市。事实上,近代以来南方的经济都相对发达,江浙地区更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在明清商帮中,“宁波帮”“闽帮”“莆田帮”“温州帮”等都起源于南方地区,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南北方长期以来就存在较大的商业氛围差异[21]。参考邓忠奇等[22]的做法,本文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地区划分的分界线;同时,由于陕西省、河南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大部分城市位于淮河以南,因而本文将陕西省、河南省归为北方地区、安徽省和江苏省归为南方地区。下面分别从南方、北方、南北方地区比较三个维度入手,探讨2020年南北方城市营商环境的差异。各区域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1.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本文所定义的南方地区涉及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上海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浙江省、重庆市等16个省(区、市),总计158个城市。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成都市、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宁波市,可以看到前10位城市中大多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而剩下的重庆市、成都市以及武汉市均为国家中心城市①,享受着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优势。事实上,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可见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在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上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标杆。2020年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排在最后10位的城市为萍乡市、汕尾市、百色市、张家界市、昭通市、儋州市、来宾市、临沧市、随州市、保山市。可以看到,上述城市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仅有广东省的汕尾市和海南省的儋州市位于东部地区。

  2.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分析

  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市、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5个省(区、市),总计131个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前10位的城市为北京市、天津市、西安市、郑州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石家庄市、烟台市,可以看到前10位的城市中只有烟台市为地级市,其他9个城市均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省会城市。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指数位列最后10位的城市为阜新市、平凉市、七台河市、铁岭市、通化市、天水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可以发现最后10位的城市中有5个城市(七台河市、鸡西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伊春市)隶屬黑龙江省,2个城市(阜新市、铁岭市)隶属辽宁省,1个城市(通化市)隶属吉林省,总计有8个东北地区的城市。将范围扩大至最后30位,可以看到北方地区排在最后30位的城市大多集中于东北三省、甘肃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各有1个城市位于最后30位,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甘肃省、山西省部分城市的营商环境急需改善。

篇七:营商环境评比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4.19?

  【字

  号】

  【施行日期】2021.04.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

  正文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在遵直属单位:

  《遵义市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第五届市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19日

  遵义市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强力助推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建设,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大会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大会精神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令第722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若干措施的通知》(黔府办发〔2020〕30号)《遵义市优化营商环境28条》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营商环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流程再造和科技赋能为手段,积极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审批最少、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监管最佳、服务最优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遵义全面融入成渝,唱好“双城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全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为第一资源、创新为第一动力,用营商环境建设推动遵义发展突围。立足现有资源和改革权限,面向国内领先水平、面向未来发展趋势、面向市场主体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统筹兼顾、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以抓观念转变、抓组织评价、抓政策升级、抓重点攻坚、抓示范创建、抓法治建设为重点,以“六个专项行动”为主抓手,多管齐下、弹好钢琴,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围绕个人主体和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查找问题,坚持“痛点”问题抓紧解决、“难点”问题系统解决、“堵点”问题分步解决,实现问题整改与工作推进“两手抓、两手硬”。

  (三)工作目标

  到2021年底,全市政务服务在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样评测第一名的基

  础上实现新突破,省内事项全部实现“全省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跨省通办”;市级、中心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在政务大厅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造“贵人服务”的遵义升级版,让“遵满意”政务服务品牌成为西部标杆。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在遵义办事所需的流程、时间、材料和费用进一步缩减,总体效率领先全省。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公共事业单位的收费标准、服务流程更加规范统一,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构建以信用评价为基础、以跨部门跨地区综合性执法为主要内容、“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的新型监管体制。金融、土地、水电气讯、人力资源等保障更加到位,遵义对人才的吸引力保持在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方阵;组建工作专班做好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确保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得分、排名“双提升”,打造“贵州领先”的营商环境。

  二、主要举措

  (一)惠企政策梳理兑现专项行动

  1.开展诚信政府建设行动。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凡是对社会承诺的服务事项,都要履行约定义务,接受社会监督,没有执行到位的要限期整改。持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对各类企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而受到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持续加大对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政府机构的专项治理,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法院判决生效的义务。(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工商联、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激励机制。完善公共信用平台功能,实施企业和个人综合信用评价,推动评价结果在信用承诺、市场准入、公共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逐步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和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地方征信平台,归集包括但不限于公检法、安全生产、社保、交通违法、税务、水电气、租房等各类涉及企

  业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在保护涉及公共安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信息前提下,依法公开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查询服务。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诚信企业、企业法人及自然人等市场主体探索实施承诺审批、容缺审批,按规定建立免交保证金、质押金制度,优先享受政府各项政策支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开展惠企利民政策梳理兑现行动。将2019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惠企政策梳理成库,实施滚动式管理。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及时跟进解读,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在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根据企业所属行业、规模等主动精准推送。鼓励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强化涉企政策“刚性兑现”。对企业高度关注的行业规定或限制性措施调整设置合理过渡期。巩固清欠工作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抓好常态化管理和风险防控。(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能源局;责任单位:市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管理服务效能提升专项行动

  4.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做好国务院、省政府明确调整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的承接工作,完成2021年度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调整。清理规范市级层面规定的目录、备案、计划、规划、登记、注册、年检、年报、监制、认定、认证、审定等管理措施,依法依规取消变相审批,分类编制事项清单并明确办理规则和流程,实现清单外无审批。(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5.开展市场开放度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以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为重点,最大程度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比、注册资金、从业人员、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等条件,全面清理在生态

  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合理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人才聘用、人才发展等方面不合理限制。(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6.开展政务服务优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推进智慧化政务服务。完善镇、村两级政务服务功能,推动权力事项向基层下沉,探索推进“全市通办、就近能办”。探索“政务服务+银行”“政务服务+邮政”等供给模式,建设一批“7×24小时”政务服务站,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化“一窗通办”改革,围绕企业开办、资质申请、投资立项等推出一批“企业一件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市、县级部门自建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的数据整合,高频电子证照依托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贵州政务服务网共享互认,实现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更多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自助办、掌上办。加快推进紧急热线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归并,实现“12345”一个号码服务。开展政务服务文明窗口、文明单位评比,激发窗口人员服务热情。(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7.开展企业投资审批简化行动。全面实现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程线上办理、投资项目线上核准。严格落实国家、省级出台的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开展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全面取消无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和“红头文件”。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并联审批,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和一般审批事项承诺制审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8.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照后减证”,年底前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将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市相

  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营商环境评价升级专项行动

  9.开展评价指标优化行动。围绕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推动业务办理全流程革命性再造,精准运用第三方评价结果。(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责任单位:各级指标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0.推动指标试点改革。(1)优化办理建筑工程许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清理,全面推行“互联网+工程审批”,严格执行联合验收、联合审图、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实现“联合审批进大厅,大厅之外无审批”。年底前,实现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政府投资类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不超过80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的社会投资项目不超过43个工作日,小型社会投资项目不超过57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不超过61个工作日;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基础类改造不超过15个工作日、完善类改造不超过18个工作日、提升类改造不超过23个工作日。(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民宗委、市公安局、市人防办、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大数据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工业和能源局、遵义供电局、广电网络遵义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2)优化企业开办及注销。推动企业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税控设备、职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事项线上“一表填报”、一次实名验证,线下“一窗”领取全部材料,逐步实现“全程网办”。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企业开办、银行开户服务等业务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开办企业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申请人填报开办企业信息后,设立登记1.5个工作日内完成;后续刻制印章、申领发票(最高开票限额10万元以上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除外)、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等1.5个工作日内完成。推

  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幅简化社保、医保、商务、海关、税务等注销手续,实现办理进度和结果实时共享。在红花岗区进一步扩大简易注销试点。(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大数据局、市医疗保障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税务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3)优化财产登记。全面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监管、税收征缴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般登记办理环节精简为“受理”“缴费领证”2个环节、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涉税类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材料压减为10份,将房、地登记收件清单扩大至142种。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网上办,二手房转让登记涉及水、电、气、讯一次性办理过户完成,探索与银行开展“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信贷”合作。(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能源局、市水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大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局、市金融办、市税务局、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遵义银保监分局、遵义供电局、市水务投资集团、广电网络遵义分公司、贵州燃气遵义公司、遵义海特燃气公司等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4)优化纳税缴费服务。探索“财税一体化”改革,实现企业财务报表与税务申报表数据自动转换,逐步推动纳税人线上“一表申请、一键报税”。打造电子税务局,税务部门为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提供发票配送上门服务。年底前,企业年度纳税平均时间不超过110小时,纳税次数不超过5次。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务注销一般流程办理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小规模纳税人和其他纳税人5个工作日内。增值税留抵退税时间限定在7个工作日内(其中,税务部门从受理到开具收入退还书5个工作日内,人民银行办理时间2个工作日内)。基本实现企业主要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办理。制定“最多跑一次”办税事项清单,发布办税和涉税费惠企政策指

  南,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优化现有12个24小时自助办税场所,在汇川区核心商圈建设打造高标准“24小时”办税自助服务厅。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平均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牵头单位: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5)优化水、电、气报装。全面清理取消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和证明事项,对确需保留的收费事项实行清单公示,持续整治商业综合体等转供电主体违法加价转供电行为,降低水电气成本。提供低压小微企业客户用电报装“三零”服务、高压客户用电报装“三省”服务,用电报装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户实现“零投资”。未实行“三零”服务的低压非居民用户、高压单电源用户、高压双电源用户用电报装业务的合计办理时间分别压减至6个、22个、30个工作日以内。电力接入施工涉及行政审批相关手续实行并联办理,审批时限高压不超过10天、低压不超过2天,不超过150米的外部电源工程试行告知承诺。用水用气报装接入优化为受理答复、设计施工、验收供应3个环节。用水申请材料不超过3件且一次性提交,供水新增、扩容改装的报装时间分别压缩至15个、10个工作日以内(含施工)。用水、用气外线连接工程不超过30米的,办理时限不超过25个工作日,涉及施工的相关手续实行并联办理,审批时限压缩为5个工作日。将水气设施报装提前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办理。(牵头单位:市工业和能源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水务局、遵义供电局;责任单位:市水务投资集团、贵州燃气遵义公司、遵义海特燃气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1.开展便利度提升行动。(1)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拓展“单一窗口”功能,有效连接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环节,逐步覆盖跨境贸易管理全链条。全面推广实施“两步申报”通关模式。进一步精简需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和单证数量,推进无纸化通关作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政府口岸办>、遵义海关;责任

  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遵义银保监分局、遵义综合保税区等)(2)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进一步优化信贷流程,合理压缩获得信贷时间,降低信贷综合成本,提高信贷服务便利度和企业申贷获得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开展降低融资收费专项清理行动,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购买金融产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最大力度推动动产抵押的使用活跃度,拓宽征信机构覆盖率。(牵头单位: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遵义银保监分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四)要素保障能力强化专项行动

  12.开展政策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清理废止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规范性文件,加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力度,未经法定要求和程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3.开展企业成本减负行动。(1)降低物流成本。加强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之间无缝多式联运建设,公开口岸收费目录清单,持续整治物流堆场、熏蒸消毒等领域乱收费、不合理收费行为。清理规范铁路、水路货运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遵义海关、遵义车务段;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2)降低用工成本。落实“五险一金”优惠政策。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开展人才招聘中介收费专项清理整治。(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3)减轻多余负担。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全面清理取消违法违规收取的入会费、赞助费、会议费、培训费、评比表彰费等,并限期退还违规所得。(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相

  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4.开展用地保障强化行动。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将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进行合并,推进“多测合一”、区域评估。在依法设立的开发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规划集中建设区域,已完成区域评估且评估结果经各行业主管部门处置确认的,土地供应环节可不再单独进行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事项评估。(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5.开展公共服务优化行动。(1)优化医疗服务。实行社保用工登记“二合一”,企业网上一步办结,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全市所有定点医院、药店直接结算。(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2)优化公证服务。加快推广电子公证书、在线电子证据保全保管、债权文书网上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等技术,实现公证服务“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度。落实企业公证事项和公证服务收费办法和标准。(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3)提高社会服务办理和费用支付便利度。推动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业务网上办理,减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参保缴费凭证环节,参保人直接至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即可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公立教育和医疗机构的学费、住宿费、诊费、住院费、医药费等全面实现移动支付服务。推行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单位信息变更、缴存业务全程网办,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业务在本市辖区内“通缴通取”。(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4)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家政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服务业标准与认证体系建设,提高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范围。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促进婴幼儿照护

  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5)设立“夜间管家”。在中心城区繁华商圈设立“夜间管家”,加强对夜间经济经营主体的贴身服务,着力解决夜间经济管理难题,打造安全便捷的夜间消费环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能源局、市公安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6)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移送服务机制。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帮办代办,实现招商安商无缝对接,全力推动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早批复、早开工、早落地、早见效。(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6.开展中介服务规范提升行动。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督促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中介服务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评价。开展中介机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信用评价、惩戒和淘汰机制。(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五)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专项行动

  17.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人身和财产安全。强化社会治安动态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开展企业周边治安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制假侵权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自由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合法财产权利。不断完善落实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司法政策,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严禁违反法定权限、适用条件、法定程序实施查封、冻结和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严格规范约束行政强制行为。(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管委会>)

  18.建立企业合法权益全方位保护体系。健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定期梳理、研究、回应与反馈机制,构建共同保护民营企业权益的协作格局。充分发挥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检察院驻企业联络室等平台作用,加强诉前法律服务,建立诉讼对接机制。(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工商联;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9.健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制度。(1)“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等监管方式融合,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监管精准性。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合理安排检查频次,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重复检查。继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范围,除特殊重点领域外,各部门涉企双随机检查事项覆盖率不低于85%。(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监管制度。制定出台重点领域诚信管理办法或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明确认定依据、标准、程序、异议申诉和信用修复机制。(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3)“互联网+监管”融合扩展制度。推动部门自建监管系统与“互联网+监管”系统联通,确需单独建设监管系统的,统一在贵州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上进行升级扩展。加快归集共享各类监管数据,建立完善相关风险预警模型,加强监管对象信用分类,支撑新型监管机制建设。(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4)综合行政执法监管制度。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监管,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进执法结果共享互认。年底前,清理规范和修订

  完善边界宽泛、执行弹性大的监管规则和标准。(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5)包容审慎柔性监管执法制度。依法慎重实施行政强制,确需实施行政强制的,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模式,杜绝简单封杀或放任不管。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探索实施从轻处罚事项、减轻处罚事项和不予处罚事项等“三张清单”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0.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和政府采购行为。全面清理各地涉及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等歧视性不合理规定,防止随意附加各种例外性限制条件。推动国库支付系统与政府采购平台对接,加快与采购合同相关的资金支付进度。推动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进行管理。(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1.强化企业经营全周期司法保障。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加强企业债务纠纷、股权分配、劳动争议、工伤赔偿等案件审判和执行活动监督。不断提升涉企案件审判质效,加强审限监管,全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统一裁判尺度。依法审理涉企破产案件,建立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协调解决破产企业瑕疵债务处理、税收优惠、信用修复、企业注销、破产保障基金、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充分发挥破产重整程序的救治功能,持续推进“执转破”工作,严重资不抵债的被执行企业依法予以破产重组。加强涉企司法执行工作,不断强化执行管理,执行权依法规范高效运行。全面推进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有效破解财产变现难题。(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责任单位: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六)对接沟通渠道畅通专项行动

  22.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组织、民营企业家定期沟通制度,民营企业家代表列席各级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鼓励支持优秀企业家在群团组织兼职。(牵头单位:市工商联;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3.健全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持续聘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协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鼓励监督员多形式、多渠道“揭短”“挑刺”,并建立问题反映限期核查反馈制度。(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4.完善领导接听热线督办机制。建立市级领导、省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轮班接听热线工作机制。着力整治“12345”热线诉求分级分类办理中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对久拖不办、办而未决的行为予以挂号督办,按程序追责问责。优化“12345”热线受理、派单、办理、答复、督办、办结、回访、评价等环节的流程,实现接诉即办、高效办理、闭环运行。(牵头单位: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局等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5.建立市领导签批督办制度。市级领导领衔,按照“谁分管、谁负责,谁签批、谁督办,谁经办、谁落实”和“签必交、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要求,全程跟踪,限期办结,着力解决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一批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牵头单位:市委督查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责任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指标长”制度(详见附件),由相关市级领导担任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相关

  指标的“指标长”,并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具体负责,合力推进。市级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领导,配优配强工作人员,做到管行业必须管优化营商环境。各县(市、区)要比照调整建强相应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二)加强法治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再次清理与上位法抵触,滞后于“放管服”改革要求、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依法做好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废改立工作。鼓励各级各部门根据实际,在法律框架内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并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在全市范围内予以复制推广。

  (三)加强调度督查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实际建立调度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并按季度向市委营商委办公室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要建立督查机制,会同市委督查局采取聘请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不定期、不定点进行暗访拍摄,对损害营商环境、漠视群众利益的典型问题,要固定证据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对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案例,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干部管理权限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加强学习宣传

  持续深化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贯彻,纳入各级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以及部门中心组学习内容。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宣传活动,对有关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及时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宣传展板、宣传栏等传统载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转载解读。各级各部门要定期梳理汇总开展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中的特色亮点,加强宣传引导,讲好优化营商环境的“遵义故事”,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评价考核

  采取网络投票、问卷调查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具有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职能的单位中开展“群众最满意”评选活动,根据排名作通报表扬、约谈函询等奖励鼓励或警示警醒。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负责建立遵义市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考核细则,对各县(市、区)、市直部门进行年度考核,考核评价结果供市委督查局运用。

  附件:遵义市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指标长”制度

  附件

  遵义市营商环境比拼年活动“指标长”制度

  一、制度体系

  为做好国家发改委对我市和省政府对我市及15个县(市、区)的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认真落实《贵州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若干措施的通知》,现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分为19个一级指标与80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由分管市领导任“指标长”,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由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该一级指标优化推进办公室主任;二级指标由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统筹调度,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合力推进。

  二、调度机制

  (一)市委营商委全体会议。由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召集,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审议年度重大事项、文件,总结分析上一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安排部署本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原则上一年召开一次。

  (二)“指标长”调度会议。由19个指标的一级“指标长”或委托一级指标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召集,涉及该项指标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安排部署、协调解决各一级指标优化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安排下步工作;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

  (三)牵头部门调度会议。由二级指标牵头责任单位主要负责或委托分管同志召集,涉及该项指标的责任单位负责同志参加;重点会商解决各二级指标优化提升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会议召开时间、频次不作具体明确,由各责任单位根据工作实际确定。

  三、责任分工(详见后表)

  附表

  责任分工表

  指标推

  指一级标长

  公室及负责级指标

  指标

  人

  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

  市市场一、彭

  1.局、市大数据局、市营商环精简开

  市市场监监管局

  境建设局、市住房公积金管开办容江

  办企业管局

  (黎治光)理中心、市税务局、人民银企业

  流程

  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进

  办

  二牵头单位

  相关责任单位

  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

  2.

  市市场监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税务局,各商业银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

  市公安局、市税务局,降低开办企业费用

  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

  4.局、市大数据局、市营商环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

  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

  5.

  市市场监简易注管局

  销

  区)政府(管委会)

  市住房

  6.

  市住房城

  市民宗委、市工业和能乡建设局市发源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局、市税务局,各县(市、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

  市市场监境建设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管局

  理中心、市税务局、人民银

  市市场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管局

  会)

  压减开管局

  人民办企业耗时

  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

  二、方

  东

  城乡建设局

  压减办

  办理建筑许可

  (冯光才)理建筑许可时限

  展改革委

  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市自然资源局

  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人防办、市林业局、市大数据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气象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遵义供电局、广电网络遵义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民宗委、市工业和能源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

  7.

  市住房城优化办乡建设局市发理建筑许可流程

  务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人防办、市林业局、市大数据局、市综合展改革委

  行政执法局、市营商环境建市自然资源局

  设局、市气象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遵义供电局、广电网络遵义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8.

  市公安局、市水务局、规范办

  市住房城市应急管理局、市人防办、理建筑乡建设局

  许可费(市、区)政府(管委会)

  用

  市民宗委、市工业和能源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

  9.

  市住房城提高办乡建设局市发理建筑业局、市大数据局、市综合展改革委

  许可便行政执法局、市营商环境建市自然资源局

  利度

  设局、市气象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遵义供电局、广电网络遵义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10.建筑质量控制指数

  刘

  市工业

  11.

  市工业和

  各县(市、区)政府(管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急管理局、市人防办、市林务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应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各县

  三、获得电力

  承东

  和能源局

  精简获

  (骆

  亚)得电力

  遵义供电局

  流程

  (程其麟)

  12.能源局

  遵义供电局

  委会)

  市工业和压减获得电力耗时

  13.

  市工业和

  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降低获能源局

  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得电力遵义供电局

  费用

  14.优化供

  市工业和电可靠性和电费透明度指数

  15.

  市工业和能源局、遵义合理降低用电成本

  16.

  市工业和

  市大数据局、市营商环提高获能源局??

  境建设局,各县(市、区)政

  市发展改供电局,各县(市、区)政府革委

  (管委会)

  各县(市、区)政府(管能源局

  委会)

  遵义供电局

  (管委会)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能源局

  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遵义供电局

  得电力便利度

  17.获得用水流程

  18.获得用

  四、刘获得用水

  承东

  局

  19.(陈

  灿)获得用水成本

  20.

  市水务水耗时

  遵义供电局

  府(管委会)

  市水务投资集团,各县

  市水务局

  (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

  市水务局

  水务投资集团,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水务局、市水务投资

  市发展改集团,各县(市、区)政府革委

  (管委会)

  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规范用水价格行为

  17-

  贵州燃气遵义公司、遵1.获得

  五、彭获得用气

  容江

  市综合用气流行政

  程

  市综合行义海特燃气公司,各县政执法局

  (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发展改局、市水务投资集团,各县革委

  (市、区)政府(管委会)

  执法局

  18-(申

  剑)1.获得用气耗时

  贵州燃气遵义公司、遵

  市综合行义海特燃气公司,各县政执法局

  (市、区)政府(管委会)

  19-1.获得用气成本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贵

  市发展改州燃气遵义公司、遵义海特革委

  燃气公司,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

  20-行政执法局、贵州燃气遵义1.规范用气价格行为

  会)

  市工业和能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大数据局、市综合行政执

  21.法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精简登记财产

  市自然六、资源局

  登记方

  东

  (宋祖禹)财产

  环节

  义分公司、贵州燃气遵义公司、遵义海特燃气公司,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

  22.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压减登记财产耗时

  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自然资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源局

  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市

  市自然资市税务局、遵义供电局、市源局

  水务投资集团、广电网络遵

  市发展改公司、遵义海特燃气公司,革委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

  市税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3.规范登记财产费用

  24.优化土

  市自然资地管理源局

  质量指数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5.提升财产登记便利度

  市自然资源局

  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市大数据局、市税务局、遵义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

  市金融办

  七、明办

  (赵保障合局、市市场监管局、遵义银人民银行遵义获得岩

  善桥)

  法权利保监分局,各县(市、区)政市中心支行

  信贷

  人民银行

  度指数

  府(管委会)

  市金融

  26.(市、区)政府(管委会)

  建设局、市大数据局,各县

  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

  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遵义市中心

  27.支行

  优化信(刘传庆)用信息深度指数

  28.

  人民银行

  市社会信用体系联席会扩大征遵义市中心支议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信机构行

  覆盖面

  29.企业融资便利度

  市社会信用体系联席会

  市金融办

  议成员单位,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遵义各县(市、区)政府(管委市中心支行

  会)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30.缩减纳税次数

  明八、岩

  纳税

  泽洋)

  31.压减纳税时间

  局

  (李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住房

  市税务局

  公积金管理中心、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税务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住房

  市税务局

  公积金管理中心、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政府(管委会)

  人民银行

  市社会信用体系联席会遵义市中心支议成员单位,各县(市、区)行

  政府(管委会)

  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

  32.降低总税费率

  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

  市税务局

  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3.优化报税后流程指数

  34.压减进出口单证审核

  市商务局

  (市

  政府口岸九、办)

  跨境方

  东

  贸易

  出口单

  遵义海关

  办)、遵义综合保税区,各(张雪梅)

  证审核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遵义海关

  费用

  (周雪松)

  36.

  市商务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度

  (市政府口岸办)

  遵义海关

  监管局、遵义综合保税区,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降低进

  市商务局(市政府口岸

  35.耗时

  市商务局(市政府口岸

  遵义海关

  办)、遵义综合保税区,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财政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民银行遵义

  市税务局

  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7.全面提

  市营商环升网上境建设局

  政务服务能力

  38.提高政

  市营商环务服务境建设局

  十、刘政务服务

  承东

  市营商事项便环境

  利度

  建设局

  39.(缪光宇)提高政务服务满意度

  40.推进与

  市营商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

  彭十容江

  一、(黎治光)行“双监管局

  全面推管局

  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

  市市场

  41.

  市市场监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

  市市场监管领域“双随

  各县(市、区)政府(管境建设局

  委会)

  市大数据局

  市级各审批职能部门,市营商环各县(市、区)政府(管委境建设局

  会)

  政府(管委会)

  批职能部门,各县(市、区)

  市大数据局、市级各审会)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

  市级各审批职能部门,市场监管

  随机、一公开”监管

  市市场监管局

  (双(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有关部门,各县随机检查结果(市、区)政府(管委会)

  公开及系统、网站建设)

  42.

  市发展改提高监革委

  (信管执法用中国平台建信息公设及信息公开)开率

  市司法局

  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执法公示、执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法自由

  裁文体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有关部门,各县量权修订及公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开)

  43.提高政务诚信度

  44.

  市发展改

  市发展改革委

  委会)

  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市工业和能源局、市司法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提高商务诚信度

  45.与国家“互联革委

  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市场监网+监管局

  管”系统数据共享

  46.加强信息披露

  十

  刘二、人民法院

  明确上

  晓渝

  保护(赵正新)市公司

  彭容江

  中小市司法局

  董事责

  卢

  ?飏

  投资

  (汪

  立)任

  者

  48.提高诉讼便利度

  市中级人

  市中级人透明度

  市中级

  47.

  市中级人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司法局

  民法院

  市司法局

  民法院

  市司法局

  民法院

  49.保护中

  市中级人小投资民法院

  者合法权益

  50.强化所

  市中级人有权和民法院

  管理控制

  51.增强公司透明度

  52.压减解

  市中级人

  刘十

  市中级决商业委、市司法局,各县(市、民法院

  区)政府(管委会)

  人民法院

  纠纷耗

  晓渝

  三、(赵正新)

  时

  彭容江

  执行市司法局

  53.

  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卢

  飏

  合同

  (汪

  立)降低解

  市中级人局、市自然资源局、人民银决商业纠纷费民法院

  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检察院、市发展改革

  市中级人民法院

  市司法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区)政府(管委会)

  市司法局,各县(市、市检察院、市司法局

  用

  54.

  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司法程序质量指数

  55.压减收回债务所需时间和成本

  市检察院、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中级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法院

  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遵义海关,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十四、刘

  市中级

  56.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晓渝

  人民法院

  提高债

  市中级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税办理卢

  飏

  (赵正新)权人回破产

  收率

  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57.优化破

  市中级人产法律民法院

  框架质量指数

  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遵义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

  市司法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民法院

  务局、遵义银保监分局、人

  市中级人各县(市、区)政府(管委民法院

  会)

  58.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59.

  市中级人

  十五、市市场知识监管局(市产权

  彭知识产权创造、(黎治光)保护和运

  用

  容江

  局)

  60.扩大非诉纠纷解决机构覆盖面

  61.

  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方

  市发展

  62.

  市科技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

  市市场监办、遵义银保监分局、人民管局

  (市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知识产权局)(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综合行

  市司法局

  政执法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提高知民法院

  市

  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识产权市场监管局

  市司法局、市大数据局,各

  保护社(市知识产权会满意局)度

  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市场监

  各县(市、区)政府(管管局

  (市委会)

  知识产权局)

  十六、包容普惠创新

  东

  改革委

  提高创(徐

  江)新创业活跃度

  和能源局、市金融办、市大数据局、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63.

  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提高人才流动便利度

  64.

  市商务局提高市(市政府口岸场开放办)度

  市文体旅游局

  (文

  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化体育公共服

  65.提高基本公共

  市教育局

  服务群

  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公共教育服务众满意(市、区)政府(管委会)

  均等化)度

  市卫生健

  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康局

  (医(市、区)政府(管委会)

  疗质量管理、务

  体系建设)革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投资促进局,各县

  市人力资各县(市、区)政府(管委源社会保障局

  会)

  分级诊疗)

  市民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养老服务体系)

  66.优化蓝健康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

  市生态环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天碧水境局

  市林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森林覆盖指数

  67.

  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优化综

  市发展改合立体革委

  交通指委会)

  数

  68.

  十

  市人力七、刘劳动资源

  规范企

  市人力资业员工源社会保障局

  聘用情况

  区)政府(管委会)

  市司法局,各县(市、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业局

  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承东

  社会保障局

  力市

  69.(王长林)

  市人力资

  各县(市、区)政府(管场监规范工源社会保障局

  委会)

  管

  作时间

  70.

  市人力资

  各县(市、区)政府(管

  完善裁员规定

  71.源社会保障局

  委会)

  市人力资

  各县(市、区)政府(管降低裁源社会保障局

  员成本

  72.

  市人力资

  各县(市、区)政府(管提高工源社会保障局

  作质量

  73.积极推进电子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购平

  市财政局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台服务会)

  十

  明八、岩

  政府采购

  永钊)

  74.规范采购结果

  市财政局

  确定和合同签订

  75.

  市财政局

  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县(市、区)人民政府局

  (杨功能优

  市财政化采购流程

  委会)

  委会)

  强化合同管理

  76.加强支

  市财政局

  付和交付管理

  77.大力推行“互联网+招标采购”

  78.十

  方九、东

  招标投标

  市发展(管委会)

  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

  市公共资局、市水务局、市营商环境源交易中心

  建设局等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住

  市发展改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严格投改革委

  革委

  市公局、市水务局、市营商环境标和履(徐

  江)共资源交易中建设局等招标投标行政监督约担保心

  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管理

  (管委会)

  79.保障省

  市发展改内外企革委

  业公平竞争

  行政监督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市、区)人民营商环境建设局等招标投标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

  政府(管委会)

  80.建立公

  市发展改平有效革委

  的投诉机制

  注:如担任“指标长”的市领导或指标办公室主任(牵头单位负责人)职务或分工发生调整,则由新接任市领导(或单位负责人)自然担任该项营商指标的“指标长”(或指标办公室主任),不再另行发文调整。

  行政监督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营商环境建设局等招标投标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

篇八:营商环境评比篇九:营商环境评比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构建与运用研究

  摘要

  营商便利度指数作为全球治理技术,对于各经济体改善营商环境具有广泛影响和指导意义。构建和运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俄罗斯、印度与新加坡、香港对接国际评价指标、提升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接国际评价指标,开展营商环境评估,认识本地营商环境不足,以问题导向进行改革,是各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有益经验。积极借鉴国际上构建和运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成功做法,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作为治理技术的营商便利度指数

  全球治理指数(GlobalGovernanceIndicators)通过设计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测量各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领域的治理水平和发展程度,涵盖从素质教育评估到政府法治建设乃至人类发展的诸多方面。根据《经济学人》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50种不同主题的全球治理指数。其中有50多种以经济发展为主题,知名度较高的有: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监管法规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一系列可供横向比较的评价指标,给各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质量进行评比排名,提出监管改革的指导建议。无论是从媒体关注度看,还是就政策影响力来说,《营

  商环境报告》皆属全球治理指数中的翘楚,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政策出版物。

  全球治理指数利用指标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给治理水平或发展程度打分,是尝试从数字维度认识复杂事物全貌的一种方法。此类指数有助于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识别出某一领域治理较好的对象和较差的对象,并指导后者找到改进治理的选项。从作用上看,全球治理指数成为有效的治理技术,在于具有知识效应(KnowledgeEffect)与治理效应(GovernanceEffect)。知识效应,是指指数可将某一领域的发展内涵以客观科学的指标反映出来,成为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治理效应,是指指数对某一社会领域的发展程度进行全球评比,促使各国进行改革以获得更好的排名。譬如,《营商环境报告》就有四个主要目的:一是通过为经济体提供良性基准刺激改革。二是提供营商环境改革设计的方向。三是为国际发展援助的流向提供衡量标准。四是检验现行有关政策监管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推动学术理论发展。

  《营商环境报告》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来自经济学和法学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流派“法金融学”(LawandFinance)。相关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报告》所衡量的法律法规对诸多经济结果有重要影响,如商业监管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简化企业登记可推动创业创新,降低企业登记成本可增加正规部门就业机会,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法院、破产法、贷款抵押登记等)可改善信贷获取。这些研究成果成为世界银行支持发展中国家

  与地区改革的理论依据,《营商环境报告》主要评价指标即来源于这一学术领域的基础研究。

  关注企业面对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改革是《营商环境报告》的独特之处。其对营商环境的定义,就是一个企业从开办到清算的生命周期遵循的政策法规所要求的时间和成本。《营商环境报告》以标准化的案例研究为基础,呈现企业生命周期5个不同阶段11个方面数百项监管法规的量化指标。其中,创业阶段2项,分别是开办企业、雇用工人;获得场地阶段3项,分别是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融资阶段2项,分别是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日常运营阶段2项,分别是纳税、跨境贸易;出现问题阶段2项,分别是执行合同、办理破产。《营商环境报告》收集这11个方面的两类数据:一类是营商监管涉及的法律制度力度的“法律得分指标”,如有关投资者保护、借款人与贷款人法律权利的指标,为书面的法律和法规条文提供了一种衡量标准。另一类是监管程度复杂性和成本的“时间与运行指标”,如有关开办企业、登记财产和办理施工许可证等指标。这些指标从企业的视角,记录根据监管法规完成一笔交易所需的程序、时间和成本,考量监管目标实现过程的效率和复杂程度。

  营商便利度这一指数的优势主要是,指标收集客观数据,指向性明显,数据容易获得,计算方法简单。然而,仅从排名来判断一个经济体的发展状况和营商环境,评估分析和调查问卷不免存在或多或少的片面。《营商环境报告》营商便利度排名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从基本假设、价值导向、指标构成到数据搜集处理方法等都有批评意见,乃至于一些国家曾建

  议删除报告榜单。世界银行官方为此曾于2008年、2013年两次组织专家对《营商环境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修改完善《营商环境报告》的方法论、指标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工作。

  《营商环境报告》对各分项指标得分采取简单平均法计算排名和“前沿距离”(DistancetoFrontier)分数,而没有赋予不同指标不同权重。“前沿距离”分数显示每个经济体离“前沿”水平的差距,而一个指标的前沿水平代表《营商环境报告》所覆盖的所有经济体曾达到的最高水平。各经济体的营商便利度按1到190排名,排名越高表示监管环境越有利于开办和运营一家本地企业。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商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我国营商便利度目前排名第78位,比2013年提高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在第93位,较2013年跃升65位,进步不可谓不大。不过,我国的营商便利度总体上仍只处于中游水平,不仅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也落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尚有较大改善空间,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也不相匹配。

  《营商环境报告》不仅收集、分析各经济体的监管数据,同时也指出好的做法和实践经验。各经济体可通过研究、分析、比对调查数据和改革范例,有针对性地完善本国的营商环境。对于如何利用《营商环境报告》评价指标来改善营商环境,我国可向俄罗斯、印度以及新加坡、香港地区学习借鉴。

  二、俄罗斯、印度的经验借鉴

  俄罗斯与印度是近年来在提高营商便利度排名上取得显著进步的大型经济体。在金砖五国(BRICS)中,俄罗斯的营商便利度排名最高,2018年度为全球第35位,其次是中国排在第78位,南非、印度与巴西分列第82、100、125位。从趋势看,2012年俄罗斯的排名仅为第120位,用6年时间提升到第35位。印度的排名则较2017年跃升30位,是唯一取得如此大幅跃进的大型经济体。俄罗斯与印度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营商便利度国际排名方面有以下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是设定目标步骤,改革路线图清晰。俄、印两国政府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俄罗斯总统普京2012年上任后,即在《关于国家长期经济政策》命令中,指示政府采取措施提升俄罗斯的营商便利度排名,目标是从当时的全球第120位提升至2015年的第50位、2018年的第20位。自2012年以来,《营商环境报告》记录了俄罗斯的23项改革措施,从企业设立“一站式”服务、税制改革、减少施工许可证取得时间,到取消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无益检查、向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上任后,提出“改革、行动、转型”发展理念和“印度制造”发展战略,以大幅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内容。印度政府设定2022年进入营商便利度全球前50名的目标,并提出单项指标的预期目标,包括“一口受理、一天完成”网上开办企业,“单一窗口、全程网审”取得施工许可证,同时启动多项改革,包括统一商品服务税,有效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二是开展跟踪评估,推介最佳经验。俄罗斯、印度皆为疆域辽阔的联邦制国家,行政区划众多,区域发展不均。为推行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两国

  都开展适用于国内各行政区的营商环境评比。俄罗斯政府下设战略倡议署,自2014年开始对89个联邦行政区中的21个进行投资环境评比,2016年已覆盖85个联邦主体。其使用的评价指标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并结合俄罗斯国情,包含45项指标,重点考察4个领域:管制环境、商事制度、基础设施与资源、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印度商业与工业部下属的工业政策促进局(DIPP)自2015年开始,效仿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对联邦各行政区的营商环境便利度评比排名。2017年8月,在前期评估基础上,DIPP与世界银行合作发布营商环境改革行动计划(BRAP),提出12个改革领域372条改革建议。DIPP同时设立门户网站(eodb.dipp.gov.in),实时跟踪记录改革进展情况,公布评比结果,推广最佳经验。

  三是纳入绩效考核,激励地方改革。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担任战略倡议署监督委员会主席,自2017年开始把营商环境改进情况纳入地方行政长官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以调动地方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积极性。印度中央政府通过公布地区营商环境排行榜,以营商指标变化情况评价地方政府政绩,有效激发地方政府推动改革的积极性。

  三、新加坡、香港的经验借鉴

  新加坡与香港自《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长期名列营商便利度榜单前茅,前者曾连续10年独占鳌头,后者一直位居世界前五。上海与北京作为我国人口经济规模最大的两座城市,是《营商环境报告》评估我国营商便利度的样本城市。从区域竞争角度看,新加坡、香港作为亚太地区最具

  竞争力的城市经济体,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共同的经验,不仅是上海、北京努力赶超的对手,更是对标学习的榜样。

  一是研究评价指标,对照查找不足。每年《营商环境报告》出台后,香港特区政府下设的“方便营商咨询委员会”及时跟进研究报告内容,分析香港各项指标排名情况,探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有关政府部门则与商界及其他相关方紧密合作,提出改革现行规管制度的建议,以确保规管恰当有道。如针对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指出的破产程序问题,香港政府正在提出新的修法方案,以确保跟上国际先进水准和发展趋势。新加坡政府由贸易与工业部牵头负责研讨《营商环境报告》指标体系,并与其他经济体进行比较研究后,明确进行监管改革的领域。各相关部委根据法定职责研究每项指标的排名情况,提出需要提高效率或进行改革的潜在领域。如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负责开办企业的监管立法,着重对开办企业便利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优化提升措施。

  二是立足企业需求,加强政商沟通。企业家最了解营商环境的问题症结,新加坡、香港鼓励企业家积极参与营商法规的制定与评估。两地可供借鉴的一条经验是,政府进行监管决策时充分征询企业意见。香港政府设立10个涵盖不同行业的营商联络小组,过去十年间已与业界共同商议超过1100个议题。新加坡政府设立企业促进小组,由官方与企业界代表组成,积极寻求各相关方对修订完善企业法规的意见建议,并对每一条意见建议进行审议,相关部委若是不予采纳则必须说明立场,并将理由反馈给提议者。

  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收到近2000条意见建议,其中半数得到采纳,促成企业法规的修订。

  三是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香港设有优化营商环境的专责机构——经济分析及方便营商处,以简化许可程序和降低业界的合规成本为目标,向政府发牌部门(即行政许可部门)发出“精明规管”锦囊,对行政管理全周期提出优化原则和建议。新加坡政府早在2002年即设立法规审查小组,后于2005年升级为“精明监管委员会”,要求所有公共部门执行的法规每隔三至五年审查一次,以确保法规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不断提升营商监管质量。

  四、我国运用与构建营商环境指数的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报告》及营商便利度的评价,一些地方政府正尝试效仿《营商环境报告》的做法,构建和运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以期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全国层面主动对照《营商环境报告》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展开改革。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前者设定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目标步骤,由目前平均20天减至8.5天,后者要求工程建设审批时间由目前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120个工作日,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高人民法院4月出台的《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针对《营商环境报告》执行合同指标,规

  范延期开庭审理问题,从司法层面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上海市2017年年底发布的《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从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市场运行秩序、创新创业环境、政府经济治理水平、法制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24项改革任务,即主要对标《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靠前的先进经济体,在专门领域加大改革力度,目标是到2020年营商便利度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一些地方尝试构建运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一是直接适用《营商环境报告》指标体系衡量本地营商环境。沈阳市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采用世行评估体系,通过对本地部分典型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深入调研,确定所处的位次,并对评估显示差距较大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二是参照世行标准制订本地特色指标。江苏省以“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了多少”“投资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等量化指标为重点,制定包含20项内容、45项评价指标的“江苏版”评价体系,对各个设区市、县(市、区)开展“放管服”改革和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三是基于营商便利度模板细化单项指标。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结合商事制度改革实际,围绕省内各地市开办企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环节和《广东省商事登记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设计开办企业便利度指标体系。根据开办企业的流程,以商事登记作为开办企业的核心环节,分为业务咨询便利度、商事登记便利度、预备经营便利度三个维度,覆盖开办企业流程,制订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

  此外,有的地方运用地方立法权,出台各种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办法、方案,并对评价营商环境提出要求。如《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有关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定期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营商环境状况进行测评,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并向社会公布。

  总的来说,较之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和实证分析也较为缺乏。地方上构建运用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的尝试值得进一步关注。

  五、对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议

  改善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运用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开发适合中国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既可总结推广营商建设成功经验,也有利于提高“放管服”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比较研究有助于明确一个经济体内在的制度和监管问题。主动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的调查,不仅可查找我国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也有助于明确下一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点和方向。就提升营商便利度国际排名而言,应将上海、北京明确列为营商改革先行城市,既当好代表我国的“样本”,也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领头

  羊”。改善两地营商环境质量将直接提升我国的全球排名,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二是开展国内营商环境评比。世界大国中,除了俄罗斯、印度外,美国也有以国内各州营商环境为评价对象的“最佳州”(BestStates)指数。我国虽然实行单一制,但地区之间的营商环境建设力度及成效并不均衡。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组曾于2008年发布过我国省会城市营商环境的排名,各地得分颇有差异。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智库提出适合国情特点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借鉴第三方评估经验,定期对地区营商环境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测、评估乃至排名,发现最佳实践做法。充分发挥指数评价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既可激发地方政府深化改革动力,也能为各个地区找差距补短板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制定符合我国改革实践的指标体系。既要瞄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参考借鉴营商便利度等全球治理指数研制的科学评估方法,也要注重结合国内改革推进情况,特别是考察地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政策目标和改革措施是否到位。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包括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目标任务。这些优化改善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应作为评价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力度的标准。

  四是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感受为检验标准。引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让市场主体参与评价,一定程度上是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促进政府提高工

  11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优劣有切身感受,应当鼓励企业家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参与营商法规的制定及评估。政府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倾听回应企业需求。改革措施要注重实施效果和社会反响,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五是做好评估与改革无缝对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多级政府、多个部门上下联动、共同努力。监管改革大多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必须坚持整体政府思维,破除部门利益藩篱。为确保不同部门之间改革工作齐头并进,应由综合部门或专责机构组织协调,评估发现的问题交由牵头部门统筹负责,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主动对号入座,做好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12

篇十:营商环境评比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商事审判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创特色、勇争先”三项评比活动情况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0.11.23?

  【字

  号】赣高法〔2020〕132号

  【施行日期】2020.11.23?

  【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审判机关

  正文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商事审判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创特色、勇争先”三项评比活动情况的通报

  赣高法〔2020〕132号

  全省各中级法院:

  根据《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商事审判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创特色、勇争先”三项评比活动的通知》(赣高法明传〔2020〕23号)的相关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商事审判职能,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省法院于2020年3月开始,对2018年1月1日以来已生效的商事案件的裁判文书、根据生效商事案件裁判文书编写的案例分析、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做法和典型事例开展了评比活动。

  评比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法院积极参与,按要求推荐了相关材料。经过各中院

  交叉初评和省法院总评两个阶段,现评比活动已圆满结束。

  经过评比,共评出优秀裁判文书十篇、优秀案例十个和优秀经验做法六项,现特此通报表扬。希望受表彰的法院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全省各级法院和广大干警要学习先进,对标优秀,比学赶超,不断提升商事审判水平,为营造江西“四最”营商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附件:1.优秀裁判文书获奖名单

  2.优秀案例获奖名单

  3.优秀经验做法获奖名单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2020年11月23日

  附件1优秀裁判文书获奖名单

  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赣03民终775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张健、曾东林、刘敏)

  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赣10民终360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黄玲玲、王一敏、黎珍)

  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赣08民初11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张雪春、李爱平、龙蓉)

  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赣07民终287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郑小兵、彭莉、张璐)

  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赣11民初223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朱晖华、姜一珉、李少琴)

  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赣02民终435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周寿林、舒振亚、徐文生)

  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2020)赣71民终9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卢启哲、石斌、帅晨薇)

  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赣05民终270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艾小红、王欢、傅惠君)

  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法院:(2019)赣0602民初1382号判决书(合议庭成员:严志浩、吴建良、朱斌)

  九江市湖口县人民法院:(2019)赣0429民初224号判决书(承办人:余斌)

  附件2优秀案例获奖名单

  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王一敏、魏灵——江西帝玛实业有限公司、王彬、吕岩良与江西裕丰财富咨询有限公司、邓奇辉等居间合同案[(2019)赣10民终995号]

  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郑小兵、金凤君——谢梅芳诉陈康权、周爱华、江西盛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肖向荣民间借贷纠纷案[(2019)赣07民终287号]

  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曾柳——邹志飞、李志华诉江西丰瑞实业有限公司、杨根如等借款合同纠纷案[(2019)赣08民初31号]

  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朱晖华——邵世平诉广州市泰格奴皮具有限公司等网络

  购物合同纠纷案[(2018)赣11民终721号]

  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汪险峰、段晓珊——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诉蒙玛特(天津)铜业有限公司、邢彤等买卖合同纠纷案[(2019)赣06民初32号]

  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涂青达——友嘉公司诉哥威公司、哥友嘉公司委托合同纠纷、与公司有关纠纷案[(2020)赣09民终165号]

  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阳青——易自强诉宜春市腾达置业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纠纷案退股股东行使股东知情权之认定及审理思路[(2019)赣0902民初986号]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鲁泽月——风靡公司、吴燕、甄俊、熊晒金民间借贷纠纷案[(2019)赣01民终40号]

  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蒋玲玲、杨耀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宜春市分行诉罗锦花、袁冬玲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2020)赣09民终1190号]

  鹰潭市贵溪市人民法院:刘艳——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案[(2019)赣0681破1号]

  附件3优秀经验做法获奖名单

  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新余中院加强破产审判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南昌市第一、第二金融法庭》

  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护航“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安源法院金融审判庭创新司法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萍乡法院发挥府院联动作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宜春法院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

  赣州市安远县人民法院:《安远法院念好“五字诀”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推荐访问:营商环境评比 评比 环境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