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8篇

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8篇

时间:2023-08-16 18: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12《论语》十二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

  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

  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名著《论语》的封面弄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1/5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⑦/①⑤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是以谓之“文”也()..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6.翻译下列句子。

  2/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8.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5参考答案

  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2.(1)同“悦”,愉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诚信

  (4)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5)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疑惑

  (6)往、离去

  这,指河水

  (7)胳膊

  (8)坚定

  3.D(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4.C

  5.(1)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7.(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8.(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2.C

  13.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4.(1)什么

  (2)因此

  15.(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7.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8.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4/5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5/5

篇二: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专项阅读及答案(总3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2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3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1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12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13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

  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4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5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16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1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1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2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五、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意思是

  愉快

  2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六、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22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23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七、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24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八、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5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

  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26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九、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

  2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十、按要求默写

  1、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2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思而不学则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2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河口。”

  3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315.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34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52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36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

  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3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3(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5)三个问句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3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用原文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用自己的话答)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3、第三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4过程,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3.第四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41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24.第五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435、第六章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6.第九则:(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44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十则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45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8、第十章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一章,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46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或读完本文后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

  47

篇三: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理解及答案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浩瀚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上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6.首联及描写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恳请融合诗句并作详细分析。(4分后)

  答:

  7.尾联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后)

  6.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完成时,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7.抒写了诗人直面茫茫水面时眼界宽广、心胸豁然开朗的惊讶、惊叹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蕴藏情感的把握住。此句中,作者直面大海收到了感叹。自己直面的大多就是江湖,现在直面大海才感觉眼界小上开,所以抒写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的情感。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报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chinatimes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天下矣,而两狼之并驱型官告。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回去,【甲】其一犬端坐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张牙舞爪,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斩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乙】意将隧入以攻打其后也。身已半进,止露尻尾。屠自后割断其股,亦斩之。乃悟前狼闭眼,砌以迎击。

  (节选自蒲松龄《狼》)

  10.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就是(2分后)

  A.骨已尽矣山穷水尽筋疲力尽弹尽粮绝

  B.顾野存有麦场泯并无相恋顾此失彼奋不顾身

  C.以刀劈狼首首当其冲首屈一指蓦然回首

  D.砌以迎击以其境过明学以致用不以为然

  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其一犬端坐前。

  翻译: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认知:这只狼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旨在蒙蔽屠户,为另一只狼的"伏击并作炮火。

  【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者:(狼)急于由地下通道步入从背后反击屠户。

  理解:狼柴堆打洞想趁屠户不备从背后攻击的行为,体现了狼的凶狠残暴。

  狼写作答案:

  (三)(共7分)

  10.答案:A(2分后)

  11.答案:[乙](2分)

  12.(1)答案:天地间的万物都存有存有的道理,人不应当枪杀它们。

  (2)答案:当人的生命受到虫兽威胁时,应当果断反击。

  (3分后。前一小题2分后,后一小题1分后)

  (二)【哲理小品】阅读下面小品文,完成后面17——18题。(共4分)

  一只狼挨饿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这并使它十分惊讶,它反问:“你在追上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上你吗?”

  “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

  那只狼说道:“听闻狮子完蛋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去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跳跃速度显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难获得食物了,没多久便冻死了。临死前它不了地愤恨,指出就是狮子毁坏了自己宁静的生活。

  小题1:.“另一只狼气喘吁吁”,结合全文可以看出这只狼具有什么心理?(2分)

  小题2:.躺着的“这一只狼”最后冻死了,这对你存有什么救赎?(2分后)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后)时时为自己的处境忧虑,不忘锻炼身体,以确保自己的跳跃速度。

  小题1:(2分)(1)要居安思危;(2不能鼠目寸光;(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生物链理论);(4)要听的进别人的意见,别固步自封刚愎自用……

  (1)学生应当培育认知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内容含义的能力,融合上下文,紧贴文章主题中心展开认知归纳。意思定义合理即可。这里融合全文认知,这只狼具备居安思危的心理,即时时为自己的处境忧虑,不忘锻炼身体,以确保自己的跳跃速度。(2)这就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考查。这就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够天差地远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体会、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论由选文引起的思索,赢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认知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释自己体会,归纳出来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合理即可。

  【20xx·西藏自治区】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报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chinatimes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天下矣,而两狼之并驱型官告。屠大窘,恐前后受到其敌。顾野存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高知蔽成丘。屠乃奔自得其之下,弛担风险持刀。狼不敢前,眈眈并肩。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斩,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终了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顾野存有麦场。()⑵其一犬端坐前。()

  ⑶一狼洞其中。()⑷眈眈相向。()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译译文: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两狼之并驱型官告。亦斩之。

  B.盖以诱敌。盖竹柏影也。

  C.以刀劈狼首。何以战。

  D.屠乃奔倚其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融合选文内容,用二字词语把故事情节补足完备。

  遇狼→()→()→杀狼

  5.融合选文内容详细分析,屠夫和狼各具备怎样的形象特点?从狼与人的较量中,你受了什么救赎?恳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⑵像狗似的⑶打洞⑷注视的样子。

  2.狼也很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掉了,禽兽的蒙骗手段能够存有多少啊?

  3.B

  4.怨狼(害怕狼),御狼(拒狼)

  5.示例:屠夫:机智、果敢。狼:狡猾、贪婪、自作聪明。启示: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对待恶势力不能心慈手软等。

  游等狼山记(张裕钊)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踞山颠,万景毕内①。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时秋殷中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昔阮籍遭到晋室之乱,并作《题壁诗》以见志,登广武山,感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③,区内亡事,蕃夷绝域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④,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与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归书而为之记。

  注解①内:同纳。②殷:正,中:同仲。

  ③寇乱:指太平天国革

  命。殄息:绝种,平息。殄,绝种。④身世:此所指所处的尘世。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危踞山颠(▲)

  区内亡事(▲)

  顾而乐之(▲)

  为时屏弃(▲)

  10.恳请挑选出以下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3分后)

  荫茂树而撷涧芳

  于先生乎何有哉

  A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并作《题壁诗》以见志

  感叹悼时之无人

  CD

  忘却利害,以此自终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怒涛西上,皓若素霓,攻灭没隐见。

  翻译:

  ▲

  12.恳请根据建议填空题。(3分后)

  同是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小石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表达

  ▲的心情;欧阳修则借醉能同其乐表达自己

  ▲的政治理想;张裕钊在这篇游记中则借用

  ▲表明自己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参考答案:

  9.危:高

  亡:通无没有

  顾:看

  为:被

  10.A

  11.澎湃的波涛向西奔腾,好似素白的虹霓,时隐时现。(扣西、素、没即可)

  12.自己不得志不得志痛苦。(意对即可)

  与民同乐或乐民之乐

  (意对即可)

  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或在恃书册,右抱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篇四: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省.吾身(()

  不逾矩..(则罔.(一箪.食()

  不亦说.乎

  不愠.()

  三)

  传.不习乎

  不惑())()不思)不学则殆.())曲肱..而枕.

  **()()()

  好.之者()

  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

  **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

  **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

  **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5.

  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样。”

  **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复习过呢?

  **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8、子曰:“学而时

  习之,气。

  就在其中了。

  **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

  **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五、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意思是

  愉快

  有

  通

  又,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六、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之间常常加“有”字

  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七、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八、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

  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

  **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九、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十、按要求默写

  1、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思而不学则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

  **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河口。”

  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

  **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

  **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18.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

  **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

  **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

  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5)三个问句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曾子经

  **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用原文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用自己的话答)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3、第三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3.第四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五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章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6.第九则:(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

篇五: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论语十二章》之老阳三干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一、文学知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门生及再传门生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门生言行.《论语》与《年夜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年龄时期鲁国人,年龄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开创人.相传他有门生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埋头()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自远方来(从)

  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君子乎(指品德上有修养的人)

  日三省吾身(每天)(屡次反省)信乎(真诚,诚笃)

  7.传不习乎(老师教授的知识)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自力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矩(越过,超越)(规矩,规范)

  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看成)15.人不胜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理解)(代词,……的人)(喜欢,快乐喜爱)

  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成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埋头(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以后的事)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他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4.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5.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屡次反省自己,替他人处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笃呢?老师教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成被夺去志气.7.博学而埋头,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学多闻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以后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念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念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何等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他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何等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快乐喜爱学习的人;快乐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竭呀!”五、通假字

  说乎

  说

  通

  悦,意思是

  愉快

  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经常加“有”字

  六、古今异义词语

  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按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义:泛指大都,今义:数词,三)

  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七、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理解)

  温故而知新(获得)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八、词语活用归类

  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教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快乐喜爱;

  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九、成语归类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

  十、按要求默写

  1、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需结合起来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来强调自力思考的需要性的语句是:思而不学则殆.

  3、生活中暗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暗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经常使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暗示.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年夜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年夜家来到美丽的黄河口.”

  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立异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18.当他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胜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孔子“仁”的儒家思想暗示在:博学而埋头,切问而近思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

  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年夜度.(5)三个问句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夷,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用原文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用自己的话答)替他人处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笃、老师教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3、第三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品德修养其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3.第四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自力思考的需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自力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自力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五则:(1)这一则论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成偏废.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华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章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章本章论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本章讲人的品德修养

  6.第九则:(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长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十则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如,用流水日夜不竭、一去不返比如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贵重.

  8、第十章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第十一章,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或读完本文后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本文告诉我们的事理:学习要有规矩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很好的品德修养.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篇六: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41《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与答案

  41《论语》十二章

  一.黑体字解释与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问题,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害。“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比不上以学

  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事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二、理解性背诵: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

  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⑩《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⑾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论语》12章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论语》12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4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15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12章》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论语>12章》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17《<论语>12章》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8《<论语>12章》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9孔子说:“善人,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善人之资(资:借鉴)。”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1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传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体现了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性是温故而知新。

  23.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温故知新: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温习旧的知识,就会得到心得体会与理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然后按照一定时间去复习它。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复习、实践。

  而立之年: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后人用“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来表示应努力向别人学习好的东西。

  择善而从: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逝者如斯: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匹夫不可夺志:谓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解释】: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

  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箪食瓢饮:【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41《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三、解释加点词

  1.学而时习

  ..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

  ...吾身(每天)(多次反省)..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

  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

  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

  ...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

  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

  ...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

  ..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

  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

  善者

  ..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

  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

  ..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

  ..(恳..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

  ..而近思

  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

  ..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9三十而立10四十不惑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篇七: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

  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

  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

  好之.者()

  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

  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

  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

  (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

  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

  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

  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

  矩。”

  4.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

  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

  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

  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

  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

  老师了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

  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

  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

  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

  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

  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五、通假字

  1.不亦说说

  通

  悦,意思是

  愉快

  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六、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

  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七、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

  解)

  知之者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八、词语活用归类

  不如好之者(懂得)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

  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

  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九、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

  有我师

  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十、按要求默写

  1、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思而不学则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河口。”

  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

  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2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

  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篇八: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省.吾身(()

  不逾矩..(则罔.()

  不亦说.乎

  不愠.()

  三)

  传.不习乎

  不惑())()不思)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

  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

  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

  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

  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12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134.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14样。”

  5.

  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

  16气。

  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就在其中了。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

  1810、子曰:“温

  故

  而

  了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

  1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

  2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21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22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五、通假字

  1.不亦说说

  通

  悦,意思是

  愉快

  有

  通

  又,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之间常常加“有”字

  23六、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

  24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25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七、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26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八、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

  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2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2九、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十、按要求默写

  1、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

  3《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思而不学则殆。

  31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32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河口。”

  33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

  34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3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

  3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

  38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4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

  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41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

  42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5)三个问句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

  43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用原文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

  44习乎?

  (用自己的话答)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3、第三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5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3.第四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

  46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

  4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五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4(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章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4第八章,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6.第九则:(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50

推荐访问:论语十二章阅读题及答案 论语 十二章 答案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