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
目前我国仍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困境,那么你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吗?下面是由
为你整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影响近来,无人机、智能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VR(虚拟现实)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图景徐徐展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正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悄然发生嬗变……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以智能化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其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把无人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3D打印、高级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与基因工程列为核心推动技术。
工人在沧州中捷高新区一间汽车部件生产项目厂房内调试焊接机器人。中国制造,正迈向中国智造。
在错过前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努力追赶的中国,该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能否成为新的引领者?在无人超市“淘咖啡”,顾客可通过扫码进店,随意选购商品,离店时经过一道“支付门”,系统会进行自动扣款,并提醒用户扣款额度……专家表示,无人超市的新奇购物体验和节省成1本只是表象,关键的是其可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掌握顾客的购物习惯,实现精准营销。
“我们实现了豆浆机、电饭煲等数十款智能厨电的物联网应用。”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润说,在用户需求倒逼之下,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产品已销售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过70亿元,拥有专利技术2047项。
在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厂,记者看到许多无人驾驶运输车、机械臂正在有序进行作业。据介绍,进行智能化改造之后,生产车间的员工人数大幅下降,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反而有了很大提升。
专家表示,智能化改造升级会让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降低生产成本,无疑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3%,其中新能源发电、医药制造、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利润率分别达32.1%、10.7%和10.1%;5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0.3%。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最新报告称,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以及开拓新的价值和增长源,人工智能到2035年有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明显提升,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
实际上,新技术催生的新动能,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改变”的缩影。正如日本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金坚敏所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会推动产业革命,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给社2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
“现在中国在无人机、互联网、云计算、生物医药、分享经济等方面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这些将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重要驱动力。”施瓦布认为,中国将会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早在1951年,计算机之父图灵就提到,如果机器能思考,那么它很可能比我们更加明智,这种新的危险,当然让我们焦虑。如今,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全球风险报告》对12项新兴技术进行了分析,并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最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不久前,百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乘坐智能驾驶汽车驶上北京五环路,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业内人士称,智能驾驶汽车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挤。但也有人担忧,智能驾驶会对公共安全产生不可预知的风险,“不受控”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毁灭性灾难。
那么,我们应怎样更好地拥抱新的潮流?专家认为,新兴技术的监管是一个复杂问题,监管不当会制约新技术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应对可能带来风险的新技术进行适度监管,尤其是在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法规方面要尽快加以完善。
“科技没有错,带来问题的是技术的使用者,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要做好人的管控。”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李政说。
另外,施瓦布提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包括会加剧不平等,特别是有可能扩大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的差距,很多人由于不熟悉新技术而变得更加贫穷。
对此,专家建议,对于新工业革命可能带来的就业压力、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其负面影响,政府要搭建公平、开放的平台,以使更多主体能有参与机会;相关行业的员工要积极应对技术革新的挑战,用新技术和新知识“武装”自己,从而在新兴业态中获得新的就业机会。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现象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为什么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道“李约瑟难题”不禁引人深思。日前,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智能的本质》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解释这种现象的关键是创新。
在皮埃罗;斯加鲁菲看来,中国有着创新的历史和文化基因,比如今天中国的微信、支付宝等应用,都比国外同类产品有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据施瓦布透露,他是大疆无人机的忠实粉丝。他提到,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可用于航拍、遥感测绘,“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无人机”。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电声行业的一家龙头企业。过去10多年,该企业凭借传感器等方面的制造优势,成为三星、索尼公司的重要供应商。“我们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等方面有长期积累,在创新中更容易将好点子转化为好产品。”该公司副总裁吉永说。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走出一条从模仿、追随到引领4的发展轨迹,而这背后的“秘诀”便是创新。
国际无人机展览会举行,深圳一家公司制造的飞行器亮相
“技术创新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拥抱创新,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说。
如何找到未来的钥匙?专家认为,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引领者。
然而,目前我国仍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困境。专家建议,今后要完善创新链条,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解决重大共性技术难题,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篇二: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篇三: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中国崛起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
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内燃机与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革命;目前正在酝酿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一大步。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表现不佳,甚至是个“落伍者”。我们寄希望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这也是中国全面崛起的战略需要。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大清乾隆时代,中国传统文明登峰造极),珍妮纺纱机出现,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这场革命从工作机诞生开始。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诞生了。1840年前后(中国的大清道光年代)的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并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不止是极大地提高了财富生产效率,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人类的社会面貌为之一新。人类第一次看到在“土地”之外,“资本”和“劳动力”就是最主要的力量。比之农业和手工业,机器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资产阶级有了更强的进取精神、扩张欲望。机器工业在劳动吸收力,农业改造力,社会影响力,国际竞争力上的卓越表现,使资本主义迅速崛起于世界舞台的中心,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宰”。隆隆作响的机器工业车轮压碎了之前的一切社会制度。在资产阶级崛起的同时,无产阶级(即机器工业劳动雇佣军)也成为一个崭新的阶级。与手工工场工人不同,无产阶级没有土地,没有生产工具,单纯是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崛起,使中等阶级(即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生存在夹缝中,成为“中间势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大清咸丰年代,之后慈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进入饱受屈辱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加快,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普及应用;内燃机技术成熟;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发明了新通讯手段;建立了化学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完善电学理论,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电力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之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19世纪后30年至20世纪初期(中国的大清晚期、民国时期,中国昏暗、污浊而动荡的年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所潜藏的巨大力量,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了步伐,促进工业生产持续高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重心由农业转向工业,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电气、化学、石油成为当时的新兴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远距离输电技术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推动石油工业发展。19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相继投入生产,加速了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改造。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技进步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更大作用。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的机器和生产方法在英国发明,其他国家发展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欧几乎“遍地开花”,新技术、新发明规模更加广泛,发展更加迅猛。第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步并作一步走”,两次工业革命合并进行,“后发优势”明显,加快了发展步伐。第四,生产力迅猛发展,既改变着社会结构又改变着世界格局,掌握了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愿确立新的“世界秩序”。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形成,也直接导致了“世界大战”。
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世界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现代科技群、产业群。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产业化。其显著特点是三个“一体化”:(1)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科学实验手段进步,科研探索领域拓展,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2)科技与产业一体化。科技转化速度加快,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第一座核电站使用用了15年。(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科学技术是其生产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第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重大变革,促进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知识、信息和技能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到来,地球变小了,人类加速全球化步伐,进入了“地球村”的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还没有大家趋于一致都能接受的看法。但有不少人以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新能源革命”,终结以碳燃烧为基础的工业模式,并且认为美国已经按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按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1)能源革命。节能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减少碳排放;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改变能源结构;氢能源受到重视,动力电池向实用化发展;核裂变能技术向高效、安全、洁净方向发展。(2)材料革命。对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及使用行为的模拟迅速发展,材料科技与生物技术会聚,赋予生物材料全新内涵;特别是能源储备材料得到更大发展。(3)环境革命。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清洁能源应用,环境技术与地表、深层、海洋等资源合
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技术成为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4)生物革命。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等成为生命科学前沿;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信息科技、认知科学、复杂性科学融合,孕育重大科学突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食物、疾病、健康及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工业生物技术异军突起,带动循环经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大清王朝由盛转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时期,先后爆发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进入清晚期和民国时期,这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最为屈辱的100年。可以说,在全球兴起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在沉睡,是“东方睡狮”。然而,“东方睡狮已经猛醒”。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建立新中国之后,虽然新中国“一张白纸”,“一穷二白”,却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新中国以英雄般的气概,硬是“三步并着一步走”,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一并进行,这就是赶超战略,这就是跨越发展,这就是中国奇迹。
目前,中国处在强势崛起之中,恰逢以能源革命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四次工业革命中唯一一次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这为我们这一代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英国、美国都曾先后引领工业革命,都曾先后是世界经济的“领跑者”。中国人均资源短缺,特别是能源短缺。中国全面崛起,需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成为“领跑者”。也就是说,中国全面崛起的希望就在于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篇四: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欧洲已死,中国正在称霸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路上...
导读:
在人工智能彻底到来之前,机器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角色将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工种将由低端到高端。决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是工业人口,这也是为什么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的原因,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欧洲大历史的尺度
当你以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时间去看待整个工业化时代,你就会明白,决定一个工业化社会未来的最终还是人,是工业化人口。不管是在美苏,还是德日,或者任何的工业社会里,工业人口数量不仅直接决定了工业经济的规模,也和工业体系的复杂程度,或者说先进程度。
所以在工业的核心部分里,平均每个基本配件要至少对应一个专职人员来储备并改进生产工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核心产业所占用的工业人口和工业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基本配件数量在同比例增长。但是核心产业并不能自己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还需要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行政、军事、社会保障等第三产业,以及采矿、农业等初级产业部门的劳动力来配合。这些人配齐了,整个工业体系才能顺畅地运转,同时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拥有相对轻松而丰富的生活。再加上这些劳动力抚养的子女和老人,大致可以估算出一个独立工业体系所需的人口大约是基本配件数量的10倍,最少也不能少于5倍。
19世纪中后期,工业体系只有蒸汽机这一种动力,当时最复杂的工业品无非是铁甲舰,一条铁甲舰有几十万种零部件,所以当时的一个工业国需要近百万人来满足核心产业,最小的工业国比利时也有400万人口。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增加了电器和化工两个大门类,工业体系的基本零部件种类也随之翻了几倍,已经要近千万核心产业劳动力才能维持工业体系完整了。此时列强中已经不再包括比利时之流,人口最少的法国是4000万人,而且法国的工业体系也不完备,被6000多万人的德国打上门来就必须在英美的支持下打第一次世界大战。
到“二战”期间,基本部件增加到几百万种,对应的是6500万人的德国可以发动战争,法国则在开战后一个月出局。但德国也必须放弃研制生产诸如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和原子弹这样的超级武器,人口规模差不多的日本能造航母却造不出像样的坦克。海上地面两边都行的只有人口上亿的美国一家。苏联在海军技术上缺乏储备,不过造坦克、大炮、火箭炮总能压德国一头。
等到世界进入核时代,一套完整工业体系需要由上千万种工业基本配件构成,这决定了只有人口上亿的工业国,也就是美苏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级,其他工业国只能做附
庸。这段时间尽管英法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战略核武器,但也只能面对江河日下的命运。
到了冷战中后期,工业配件数量进一步增加到3000万种以上,美苏各2亿左右的人口被各种工业部门完全占满,很难再往更复杂的工业社会发展了。但是美苏双方都绝不甘心维持这种两极世界的局面,都希望继续扩大工业力量,研制更多的新式武器,拉长产业链,继续提高自己的工业复杂程度,在技术上压倒对方,即把更多的工业人口纳入自己的冷战对抗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民用产业向国外转移,同时用金融手段继续占有这些工厂的产品,养活本土人口,集中力量和苏联搞军备竞赛。这相当于在不引进移民、不增加农业和社会福利压力的前提下,增加了本国工业人口。通过这种方式,日本、德国还有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都为美国贡献了冷战所需的工业劳动力,增加了美国一方的工业复杂度,促进了美国的高技术升级。
而苏联一方的人口只有自己的两亿多加上东欧几千万,要和美国控制下的全球体系竞争,只能延续二战前那种更适合于进行战备的科技产业体系,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应用技术方面获得高效率,从而使自己的工业体系丧失了自我升级的能力。另一方面,人口缺乏也使苏联不得不把有数的人口都集中到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上,到苏联解体的时候,苏联总人口只有2.8亿,却有7000万产业工人,平均4个苏联人
就有1个产业工人,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军事和重工业部门。这直接导致了苏联民用工业的长期萎缩,最终崩溃。即使众多小国联盟,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已是极限
欧洲最终走向一体化进程不是因为欧盟想,而是如果不统合欧洲这二十几个国家的工业人口和制造能力形成一个数亿人口规模的实体,欧洲根本撑不下去。但按照目前欧盟的出生率和人口规模,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它的极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整个产业链条复杂程度的要求和产业工人数目的要求,都是欧盟承担不起的。
比如代表一个国家高端工业体系的战斗机,目前能够达到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俄国那个由Su27拍扁而成的T50不算。欧洲呢,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得起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三带半的台风战机,是整个欧洲的力量加起来所能达到的顶峰了,第四代战斗机F35,只能是联合美国一起开发。但是即使是欧美联合上一堆傀儡国家例如日韩,整个开发过程都已疲态尽显。F-35的开发过程遇到一大堆问题,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是飞控软件的设计,现代飞机几乎就是一个飞行电脑,几乎一切功能都要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完成。“摩尔定律”不单止对硬件适用,对软件技术发展一样适用,因为芯片的容量差不多每18~24个月会增加一倍,带来的运算能力也会支持软件的大小跟着增加一倍。2002年服役的F-22的机载计算机软件包括400万行源代码,眼下刚刚投入试生产的F-35的软件则有1900万行,虽然略低于每年翻番,不过大体符合这个规律。
软件是人写出来的,当初编写F-22的软件时美国人还使用了专门军用的Ada高级语言,可是源代码翻了几倍之后,就再也凑不出那么多懂Ada的程序员了,只好改为民用的C语言,不过连C语言的军方程序员都凑不出那么多,战斗机的软件又不能随便外包出去,F-35的软件开发进度只好一拖再拖,成本也随着人吃马喂节节攀升。
当初美国人提出研发这种轻型四代战机是因为F-22价格过于昂贵,需要一种廉价飞机弥补其数量不足。在当时的计划中,这种战机的各项性能差不多相当于F-22的一半,造价只有其1/3。不过到现在,F-35还没正式大批量生产,造价就已经快超过了F-22。
集美欧之力,造一款第四代战机尚且举步维艰,你还觉得欧盟能独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几率有多大?工业革命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每次工业革命之后,新的技术手段会让制造精度大幅度提高。一旦机器的精度提高,接下来带来的变化就是可以制造更复杂产品的机器。而越是复杂的产品,包含的零件也就越多,这些零件都需要有人制造出来,所以一个工业体系有多少种零件基本上就需要多少工人、技术人员掌握制造工艺。
说到底,一个国家要维持工业体系持续升级,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每当一种更复杂的机器出现,只有能招募到足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产业升级才能进行下去。在一次又一次产业升级中只有人口足够多的国家才能甩掉所有对手。
反之,如果产业链已经拉长到把人口基数用光了,那就只能拆旧的补新的。每个国家都会把用来保命的军事工业留在手里,拆出去的工业首先是能赚钱,能滚动发展的民用工业,等民用工业拆得差不多了,机床、工业设备制造行业也会追着民用工业这个大客户而去,只留下军事工业。虽然军事工业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最高的技术水平,但军工造出的枪炮都不能再用来造别的机器,一旦本国没有了民用工业,军事工业也不能把军用先进技术转移到其他产业。再也没办法实现用机器造机器,用老式机器造更先进的机器这种工业化循环。只要别人的工业化循环一运转起来,积累出新一代技术,那些昔日的帝国很快就什么也不是了。在可预见的将来的将来,整个欧洲会像一个多米诺骨牌阵,一个又一个国家倒下,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这些猪国,再到英法,最后是德国。如果说有什么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规律,这就是。
工业革命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每次工业革命之后,新的技术手段会让制造精度大幅度提高。一旦机器的精度提高,接下来带来的变化就是可以制造更复杂产品
的机器。而越是复杂的产品,包含的零件也就越多,这些零件都需要有人制造出来,所以一个工业体系有多少种零件基本上就需要多少工人、技术人员掌握制造工艺。
之所以一直用工业人口而非人口来论述,是因为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适应工业社会的生活,唯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能够进入工厂,规范的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成为整座工厂运行良好的一份子时,才能算一个合格的工人。像印度,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你就算把最简单的设备交给他们操作,他们也分分钟把它搞坏。培养合格的工人是一件非常艰难,耗时的工作,而每一个没有完成向工业人口转变的人,更多的是国家的负担而非动力。如果你认为工业4.0是机器取代人,那你就错了
工业时代特征虽然是机器制造机器,但设计制造机器的,操作机器的最终还是靠人,靠一个国家的工业人口。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的不断分工,层层细分,产品越来越复杂,基本配件越来越多,产业链越来越长,配套产业链之间越来越复杂。
每一台机器设备都是由大量零件组成,要保证工业的正常运转,必须保证每一个零件都有充足的备份,要生产,更是必须有无数的零件被生产出来。每一个零件的设计、制造、改进,都必须经过长久的研究、思考和试验才能完成。没有人能基于不熟悉的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升级,没有
长时间的研究和使用,工业不可能有进步。
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平均每个基本配件,至少要有一个专职人员来研究和生产,同时还至少要有一个徒弟,在学习中把工艺诀窍传承下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器设备复杂性的增加,核心产业的工业人口和工业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基本配件的数量都在同比例的增长。
只靠核心工业是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有了重工业,还要有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农业、矿业、教育、服务业,还要有负责管理的行政,负责保卫国家的军事建设,需要保障民生抚养的社会保障。这些行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只有这些行业都配齐了,工业体系才能运转顺畅,人民才能拥有高质量,有保障的,轻松和相对富足的生活。而这些劳动人口还有自己需要抚养的,缺乏足够劳动能力的子女和老人。
因此,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所需要的人口,大约是其基本配件数量的10倍,最低不能低于5倍。特别是重工业,它是生产制造机器的机器的地方,肩负着技术升级的重任。技术升级,开发出新一代的机械设备,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向未知的领域发起冲锋,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无数的失败和经验总结中,获得那少的可怜的,可行的技术升级路线。
什么时候机器人可以真正代替人类呢?要看人工智能的发
展,一个标准是,机器可以自己创造出比自己更复杂的机器。工业革命只是改变了工种,由低端到高端
在欧洲,已有不少预言家悲观地描绘了未来工业“灾难性”的场景:工厂空无一人、与世隔绝,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失业率高涨??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在工业4.0时代,工厂里也不会空无一人——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角色将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是抛弃低端劳动力需求,而将更多人力需求放在高端。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淡化并减少某些传统行业人力,但是会丰富整体工业人员种类,比如互联网。
工业时代,小国寡民,就意味着没有掌握自己国家命运的能力!
不是不怕欧美等国的技术封锁,而是他们不敢!
据美国《纽约时报》的调查结果,中国工业如今在竞争中的优势已更多地体现在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比如,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到螺丝钉等基础零件,大至通讯、航天、高铁,完整的产业链确保中国能够牢牢攫住自己在世界工业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这也正是源于数量庞大的工业人口。
对于中国来说,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拥有相当于欧洲加
美国还不止的工业人口,已经可以避免重复苏联或者日本的覆辙,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自我产业升级。当年中国自己的通信技术标准TD-CDMA之所以能够突破欧美的压制,成为世界四大标准之一,其实跟中国的人口完全可以在自己国内自己玩有重要关系。
西方的技术封锁一旦实施,国内动荡政变的可能性反而更高,对中国来说反而只是小有波澜而已,这种杀敌一千自伤一万,代价不是西方所能承受的。在可预见的将来的将来,整个欧洲会像一个多米诺骨牌阵,一个又一个国家倒下,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这些猪国,再到英法,最后是德国。如果说有什么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规律,这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成就中国
按照每一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基本零部件都增加几个数量级的规律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的人口门槛至少10亿起步,美国想建立完整的第四次革命后的新工业体系,合并整个南美洲和欧洲再说把。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从哪里爆发,没有人能够确定,唯一能做的,就是全行业全方面投入,反正总有一个是正确的。但这种撒大网捞小鱼对人力和物力的惊人要求,让很多高大上的项目只有中美俄才玩的起,也有很多已经就剩中美两家玩了。
如果你认为现在全球化,公司何必非要开到中国,是因为
这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依托众多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而具备了高度灵活性。正如一名前苹果高管对《纽约时报》所言,“你需要1000个橡胶垫圈?隔壁工厂就有。你需要100万个螺丝钉?隔街的工厂就有。你需要对螺丝钉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三小时就行了。”显然中国工业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在未来网络化工业时代大放异彩的协同灵活的特征,并为将来实现“工业4.0”做了铺垫。
如果很快有第四代工业革命,那么我个人猜想很有可能会是以核聚变,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三大标志性事物宣告一个时代的来临。而其中最基础的一定是对于能源来源方式的革命。在聚变能这个领域,目前能够确定拥有集反场箍缩磁约束,超导托卡马克,非超导托卡马克这三种装置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另一个,可能是美国。延伸阅读
李稻葵: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底气与短板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
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三大底气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飞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上世纪80年代初仅有2%,而到2015年已经达到40%,在各省市区中名列前茅的吉林省,更达到了52%。对于一个人均GDP仅有美国1/5的国家,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大学生的辍学率远比美国的25%低得多,这是一个极
其罕见的成就。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每年约700万大学毕业生中,至少有100万来自于自然科学类学科,而工程类学科毕业生则至少占30%。与此同时,中国的理工科教育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更加系统与严谨。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本科以通识教育为主,学生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远远不及中国。而中国工科类毕业生,基本都初步具备直接参与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中国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储备,这是我们能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基础的资本。
而且,最近十几年,中国工业界在若干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在高铁、建筑工程设备、通信、无人机等方面,中国不仅毫无疑问跨入了全球第一阵营,甚至在第一阵营里取得了领先地位。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讲,未来5-10年,中国还有望在军用、民用飞机发动机以及大客机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目前在科学技术和工业方面的迅猛发展势头,也反映在中国每年申请专利的数量以及工程、自然科学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被引用量都进入世界第一阵营上。
第二,中国仍然有巨大的市场。其中,中国汽车、高铁、特高压、输变电、发电等市场的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而民用航空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跃居世界第一。这些巨大的市
场为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因为有了巨大的市场,就可以制定中国标准,而标准制定者往往在技术突破和工业化中占据重要优势。
同时,巨大的市场也会孕育出大型的公司,如华为、三一重工等,都是世界上相关行业第一阵营的大型公司。大型公司具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研发能力,在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具有巨大的优势。
第三,中国经济总体上仍然处在良好的较快增长势头中,与其他国家经济普遍下滑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经济的增速仍然保持在6%以上,即便目前碰到了一些困难,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中国目前仍然是全球最高储蓄率的经济体,官方公布的储蓄率达到45%左右,当然这一数据有一定的高估,根据我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国民储蓄率为38%左右,这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2013年,美国国民储蓄率仅仅为17.6%,日本为21.8%(美国和日本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国是少有的拥有巨额储蓄的经济体。而资金是科学技术转变为企业发展动力的助推器,有了这一强大的助推器,任何的技术都能够较快落地。
短板:制约创新的制度要适当超前,领先开放
尽管有上述三点重要优势,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第
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当前最大的短板,同时也最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制度会不会制约创新的能力。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定会给现有的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果制度不加以改进,那么必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桎梏。
比如说,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给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冲击。现代技术允许每个人用私家车作为商用车,私家车与商用车的界限越来越小。过去,出租车司机与打车者通过出租车公司的执照撮合而形成了相互信任的关系。过去,运营车就是运营车,必须由公司购买,交由劳动者使用。今天,私家车大量闲置,本身就可以用作运营车。这就需要法律做出界定,需要给民间的闲置汽车和劳动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将这些私家车转变为出租车。
再比如说,无人驾驶汽车必须要通过制度的创新才能够上路,若没有清晰界定的制度保证,无人驾驶汽车若出了问题由谁来负责?其中厂家应该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如果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与另一辆有人驾驶汽车发生了碰撞,如何界定责任?无人驾驶汽车的行为标准和有人驾驶汽车应该有什么不一样?再比如说,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个性化的基因测序很快将大规模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谁可以拥有个人的基因信息?在什么情况下,药厂、保险公司和医院可以获得这些信息?更敏感的话题是,未来生育将有可能与今天完全不
同,代孕是不是可行?谁拥有生育的权利?谁能够控制自己的基因?这些重大的问题必须在法律上进行突破。
我的呼吁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应该在意识上适当地超前,否则我们将有可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中输给对手,因为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即使起步只是比别人稍晚一点,未来我们与领先者的差距也有可能越拉越大。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法律问题上,我们应该抱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在局部领域,要给新的技术打开一个窗口,让领先者不断地去探索创新。中国不仅应该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搭便车者,更应该成为一个引领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上要创新,要有所领先;胆子大一点,宁肯多放开一点,有问题再修改,也绝对不要有宁慢勿错的封闭心态。
篇五: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时政热点: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中国巨大的历史机遇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中国巨大的历史机遇。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金灿荣
中国工业化的成功对人类工业化进程所作的贡献要大于欧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近代人类的生产力是工业能力,而工业能力的进步主要通过工业革命,所以工业革命是理解近代人类进步最重要的一个视角。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18世纪60年代末,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制造出人类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从此人类的生产力真正得到了解放,从农业时代进入到了工业时代,西方真正地确立了对非西方的优势。
在蒸汽机出现以前,人类打仗或者生产都是靠人力,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蒸汽机出现以后,人类可以通过蒸汽机把地下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燃烧之后变成蒸汽动力,这个效率是人力比不了的。由此,西方国家可以造出大机器,从而获得了超越非西方的力量。
西方崛起的真正关键就是工业革命。在蒸汽机之后,19世纪60年代,美国又实现了电力的广泛使用,并且开始使用第二种化石能源——石油,这就进一步拉大了与非西方的差距。1946年,美国生产出人类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自此人类进入计算机革命时代。
显然,这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部都是西方搞出来的,其结果就是让西方一直保持生产力的领先。反观中国,人类社会的三次工业革命一次都没有完整地抓住,所以生产力落后,结果,中国经过多年努力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当然,说中国完全没有抓住三次工业革命也不完全准确,其实我们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即计算机革命的“网络化”阶段,这是今天中国崛起的技术基础。
如今,中国现代化初步成功。可以说,中国工业化的成功对人类工业化进程的贡献要大于欧美。因为在中国工业化成功以前,世界上只有10亿多一点的人口成功掌握了工业化,不到世界人口总数的1/7。然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也就是说中国工业化的成功意味着世界1/5的人口实现了工业化。而且,中国取得工业化的成功仅仅用了70年时间,较西方国家的几百年少得多,并且没有对外侵略和殖民。从这些角度来说,中国工业化的成功对人类工业化进程所作的贡献要大于欧美。
现代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中国崛起是因为掌握了现代制造业
500年前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人类开始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迈进,工业文明开始取代农业文明。今天,我们处在工业文明时代,决定国家命运的是工业化水平,其核心是制造业水平。欧洲因为率先掌握了现代制造业,所以在经济效率、军事效率上碾压其他地区。日本
崛起,也是因为掌握了现代制造业。今天,中国崛起也是因为掌握了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是现代国家的立国之本,谁有现代制造业,谁就能屹立于现代民族之林。
人类现代制造业90%集中在北温带的三个地区——东亚、西欧、北美,这里面包括不到20个国家,是全人类200个左右国家和地区的1/10。这说明,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文明都能进行工业化的。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是1/10国家当中之一,而且是块头最大的一个。英国工业化仅1000万人,美国工业化1亿人,中国的工业化却有14亿人。所以,当今世界最伟大、最重要的事实就是中国工业化。
如今,中国的工业化达到了中后阶段。2019年,中国有三个工业指标在世界上没有争议了:第一,中国的工业规模特别大,制造业总产值2010年超过美国,2016年超过美国和日本之和,2018年超过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速是6.1%,是15年以来最慢的增速。但是,美国、日本、德国的平均增速是0.4%。按照现在这个速度,到了203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比例一定会超过50%。所以,2030年之后,从制造业角度讲,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外国。第二,中国的工业体系特别完整。第三,学习能力超强。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是最大的历史机遇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是最大的历史机遇,从逻辑上讲,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果中国抓住了机遇,就意味着此后人类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业就会在中国。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经济方面,从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下滑,原因非常复杂。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开始趋稳。据推算,到2019年底,经济增速下滑会停住,之后会有20年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我们国家不可能回到以前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也不至于跌到如美国、欧洲、日本每年1%至2%的增长,原因如下:
第一,未来20年,中国还可以从发达国家吸收很多先进经验,这叫后发优势;第二,虽然我国人口开始老龄化,但现在的人口年龄中位数还比较低,所以人口红利还有一个十年;第三,我们以前不太注意工程师红利,但未来它的价值会显现出来。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2018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已经接近3000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是美国的两倍多,这是很伟大的。我们的高校学生中有一半是学理工医农科的,这是中国未来的一大利好。
后发优势、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三者结合,结论就是——未来20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没问题的。另外,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在科技和军事方面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未来10年,无论是科技还是军事,中国都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所以,基于政治稳定的前提,经济基础、科技、军事等因素,未来中国在不确定的世界当中是确定的,而且处于上升态势。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跟美国至少可以同步,甚至可能会比美国先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的优势是其创新能力无与伦比,其缺点是产业空心化,很多高科技无法进入市场。而从市场的角度看,无论你的技术多么好,如果不能变成市场接受的产品,那就是一张废纸。中国的优势是将技术变成市场接受的产品方面,其能力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而且随着投入的增加,教育和科研的进步,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这样的态势意味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力布局将完全不同于过去几百年。过去几百年工业革命都在西方,因此,西方的生产力绝对领先,甚至有些时候一骑绝尘。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后,东方的生产力有可能会领先于西方,至少会达到东西方平衡,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重要变化。
篇六: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M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丨本文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18年研究项目(编号:2018KC201)研究成果浅析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蒋?辉?穆晓霞(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元?608040)【摘?要】?本文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阐释了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国智慧,论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国方案:消减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增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以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为核心,并认为[1]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弄潮儿。”2018年,克劳斯·施瓦布与尼古拉斯·戴维斯在其合著中指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技术建基于以往工业革命的知识和系统,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技术。主要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增材制造、神经技术、生物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新材料、能源技术,以及我们目前尚未知晓的观念和技术。”[2]邓小平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对人类提出巨大挑战,作为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为我国带来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步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扩大两极分化并冲击现行制度体系克劳斯·施瓦布列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提出的三大挑战:“一是确保公平分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效益;二是管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外部性效应,控制风险和伤害;三[3]是确保第四次工业革命由人类主导、以人为本。”这三大挑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障碍:一方面,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人口素质整体偏低,拥有七亿多传统农民,受到机器人革命带来的失业冲击非常大,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可能进一步扩大两极分化、强化机器排挤工人,大规模失业可能会让许多没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民众难以分享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严重制约人民幸福感提升;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刚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初步成型,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入爆发期,时空穿梭、长生不死、人机结合等许多可能颠覆人类已有认知的新学科技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都会产生巨大冲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全体中国人的不懈奋斗,更需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然而新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存在失控的风险。2、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促其自我完善一是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创造出极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使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再次站到同一起跑线,为我国再次参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历史机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础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4新西部NEWWEST2019年12月下旬刊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助于人从以维生为目的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以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从而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是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为拓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丰富和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更多平台。二、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国智慧1、前进道路畅通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
概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基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体系。“2018年嫦娥四号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推动第四次工业搞革命在中国蓬勃发展,从而使第四次工业革命畅通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必然充满各种障碍,清除这些障碍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实践体系的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彻底地清除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的各种障碍。2、理论引领指明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8]这就要求中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必须沿着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才能保证所有人共享新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成果。3、制度引领夯实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夯实了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经济制度体系,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国体、以议行合
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M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的政治制度体系,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文化制度体系,以人与自身、人与人、人物自然和谐相处为总要求的社会制度体系,以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理念遵循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一系列制度能有效保障第四次工业革命沿着确保公平分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效益,有效管控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确保第四次工业革命由人类主导、以人为本的轨道平稳高速前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实现中国梦夯实保障。4、文化底蕴凝聚力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马克思主义为主干、西方文明精华为枝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凝聚力量。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也认为:“在中国,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种相当深奥的大众哲学曾经起着十分重要的聚合作用,儒家思想深深地渗透和牢牢地扎根于中国社会,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国领导人给中国带来一场真正的文化大革命,把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化观融为一体。”[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先秦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为核心,以人伦礼教和治国方略为主要内容,具有兼容并蓄、天人合一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反思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无产阶级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西方文明的精华在于崇尚个人自由、平等,遵守契约和法治,发扬科学和民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马克思主义为主干、西方文明精华为枝叶融合生长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国方案1、消减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是公有经济是匡救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物质基础。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洞察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业革命导致两极分化、机器排挤工人和劳动异化,并提出必须在由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家强大到不可战胜之前通过和平的议会斗争或暴力的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才能保证每个人共享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并掌控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使之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服务。公有制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和拥有农村土地的集体经济为消除两极分化、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共和政治制度是消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的组织保障。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为消除两极分化、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高效的组织保障。三是中国共产党是消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是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为消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力量。2、增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一是集中全国力量突破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的独特优势,也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党和国家的凝聚力空前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源调动能力极大增强,《中国制造205》就是集中全国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的战略举措。二是强大政府调控助力产业发展。拥有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的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政府调控能力,通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资源为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核心技术和产业提供支持,促使这些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三是为民服务政党保证成果共享。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动力和目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有党纪和国法保障中国共产党践行其宗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有助于扶助弱势群体分享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朝着为人服务的方向发展。使第四次工业革命把国民从危险、枯燥、艰辛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造性工作,在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参考文献】[1]?[德]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中信出版集团,2016.4.[2][3]?[德]克劳斯·施瓦布?、[澳]尼古拉斯·戴维斯.第四次工业革命——行动路线图:打造创新型社会[M].中信出版集团,2018.4、10-1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422.[6]?中国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23.[7]?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index.htm.2019-03-05.[8]?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8.[9]?[美]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M].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219-220.【作者简介】蒋?辉(1988—)男,汉族,四川岳池人,法学硕士,任职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穆晓霞(1988-)女,汉族,山西平定人,哲学硕士,任职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西哲学比较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西部NEWWEST2019年12月下旬刊5
篇七: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中国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
自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以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就开始受到广泛讨论,但对于何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应如何参与或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迄今仍众说纷纭。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内涵与特征的科学把握,与中国能否利用好这次历史性机遇、避免重蹈前几次工业革命的覆辙关系密切而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比较分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可以发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次聚合了四大趋势的破坏式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应以双轨战略和双轨机制加以应对。
标签:第四次工业革命;双轨战略;双轨机制
自德国工业4.0小组于2013年发布德国工业4.0方面的报告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就受到中国国内的高度关注。受此启发,中国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部门,组织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开始编制《中国制造2025》。2014年10月10日,中德两国政府共同发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后,国内对德国工业4.0的讨论更趋热烈。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以来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中国从没有离一场新工业革命的距离如此之近。面对此次新工业革命,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参与乃至引领的历史性机遇。但是,要把这种机遇转化为现实,就必须深入研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在中国参与乃至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方面做出正确的、历史性的战略选择。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与特征
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巨大的技术变革时期,对此虽然已有广泛的认同,但迄今为止所谓的有关新工业革命,或其他的类似概念,多聚焦于某一特定方面(见表1)。任何一场工业革命,之所以称得上是革命,就不仅仅是技术意义上的、生产力方面的一种巨大进步,同时也是一场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只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去分析第四次工业革命,才有可能清晰地回答第四次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用四个特点加以概括:深度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散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这四大趋势的整合。
第一,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深度网络化为重要特征,是一次重大的信息处理技术革命,信息处理技术将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物联网得到全面发展。信息处理技术进步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发展的推进,人们必须处理和交换巨量信息。任何社会,如果没有文字和计算机系统,都不可能发展得太远”。
①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处理信息的技术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信息处理技术成为工业革命的支配性力量,则发生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信息技术处理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类社会将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就是人和计算机在移动状态下的人机交互,将信息放到每个人的手中,计算机到处可以使用,到处可以连接。移动信息技术带来了地点和时间的灵
篇八: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不能输,更输不起
蒋永军
【期刊名称】《商业观察》
【年(卷),期】2016(000)00【摘
要】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进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大潮来临之时,中国不能输,更输不起。
【总页数】1页(P103-103)
【作
者】蒋永军
【作者单位】中信前沿经济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K561.43【相关文献】
1.不能不参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访低碳经济研究专家吴有家[J],胥馨
2.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中国产业面临冲击与机遇——专访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房殿军教授[J],刘光琦;侯诣卓
3.美国将应中国要求对输华大豆实施更严格质量控制[J],;4.浅析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J],蒋辉;穆晓霞
5.相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颠覆中国更信任大数据[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九: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人类历史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人类历史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二
五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什么“革命”广义的说
“绿色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狭义的说就是是新能源、新材料、新环境、新生物科技革命。我们姑且将新能源为首的绿色产业从现阶段开始到未来的崛起定性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均没有赶上第三次IT革命尽管赶上了但目前仍处于追赶状态而这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中国第一次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有可能成为领导者、创新者的重大机遇。”在社会生产力以跳跃的方式呈积数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人类所消耗的地球资源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在此之前的上下五千年人类所消耗的地球资源的总和。未来的日子里人类必然要不由自主地面对由资源的生成大于人类的消耗到资源的生成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一客观现实。。两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动力大都基于碳燃烧因为两个限制这种方式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一是碳基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二是碳基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结构。现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400-450PPM过了临界值恶劣气候将会频繁发生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将被动摇。在这样一个关乎人类存亡的、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将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改变历史、拯救人类的重任。目前各主要经济体大力实施的绿色?新政是以新能源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一方面力图借此摆脱目前的经济衰退另一方面是谋求确立一种长期稳定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绿色?关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当前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正席卷全球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推进绿色发展规划不少发展中国家也雄心勃勃尤其美国奥巴马上台以来在能源政策方面发生了极为重大的转折。2010年美国财政预算规模是3.6万亿美元赤字高达1.75万亿美元但奥巴马政府宣布到2013年把赤字缩减到5330亿美元四年将赤字缩减12170亿美元还颁布能源新政奥巴马能源新政的第三个措施是美国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准备投入1500亿用于能源新技术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建设。目前包括超导电网、智能电网、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在内的一系列能源新技术储备已经充足这是继IT革命之后美国技术储备的又一个主要方向实际就是新能源、新技术的筹备。
另外一个重要措施是刺激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奥巴马政府拟用减税的办法为美国人购买混合动力汽车每台补贴7000美元的刺激政策期望到2015年美国市场上能够有100万台美国本土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上述奥巴马能源新政组合拳的混合使用将对美国的新能源供给、传输与使用产生极为重大的推动使得美国能源消耗结构发生根本的改变。可以判断整个美国的能源格局体系将产生重大的变化。按照历史经验每当重大危机或转折关头美国都能提出一个跨越十年乃至二三十年的致胜战略。这类战略既能厚植美国的核心利益使之走出危机也能为世界制定出一套规则推动某种技术革命。
六中国新能源的特点和策略
中央高层已经敏锐地看到了这个重大的国际背景问题。李克强副总理在最近的一个讲话中说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战略制高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新能源产业带来了机遇要以发展新能源为重要举措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策主导促进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快能源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生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直至实现零排放推进我国能源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未
来可以预见的关键几年转换期内我国在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方面更不能落后前者会形成新标准后者会形成新规则。在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我们已经积累起了一定实力完全可以放手一搏拉近与国外的距离。新能源革命是新一轮的国际战略博弈的制胜点新能源革命将比前三次工业革命意义更重大影响更深远是21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总体革命中国绝不能错失良机。
中国的绿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新能源的研发和制造等领域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并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首先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绿色产业基础并在一些新兴领域扮演着“领导者”角色。比如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带领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总部位于山东德州的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推广太阳能1300万平方米相当于欧盟78年的推广总量。在风电领域气候组织预计中国将在明年成为全球第一。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设备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其次一些传统的领域也正在引入节能减排技术并调整产品结构。如远大空调以废热或天然气等燃料驱动压缩机而不用电这使产品的单位能效比传统空调提高23倍深圳比亚迪汽车公司推出了油电混合和纯电动汽车引领中国绿色汽车研制并对通用汽车和丰田发起了挑战。
其三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也是催生绿色产业的强大动力。自2006年以来清洁技术行业共有28家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各市场上市。从投资项目上来看2007年的清洁技术市场投资案例仅为20笔2008年则激增到55笔比上年增长了175投资金额也不断上升仅2008年的投资金额就比2007年增长了约120.3.在新能源科技方面节能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发展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将为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创造新的技术基础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显著改变未来能源结构氢能源体系开发受到重视动力电池研发正向实用化方向发展核裂变能技术向高效、安全、洁净方向发展。
在新材料科技方面对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及使用行为的模拟迅速发展材料科技与生物技术会聚赋予生物材料全新的内涵新能源、新环境技术发展对新材料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引领着材料科技的前沿方向。特别是能源储备材料将得到更大发展。
在新环境科技方面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清洁能源的应用大量应用型先进环保技术的应用将导致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环境技术与地表、深层、海洋等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技术正成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可持续的新能源、新材料、新环境、新生物科技的合理利用即将孕育出人类社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投资者我们对未来的投资方向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投资也要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展开。
七在“新革命“如何发展中国的优势
前面讲了在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我们已经积累起了一定实力那我们就要百尺竿头力争上游针对世界各国和自己的国情作出相应的发展远景。
1太阳能光伏
1995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
19962010年明确提出我国在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2009年3月出台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此后财政部在7月份再次出台“金太阳工程”《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太阳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太阳能产业被看作是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排头兵”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生产国和使用国但是却没有形成一条清晰的太阳能产业链不仅如此太阳能产业存在三大瓶颈原材料、设备和技术依靠进口使得产业先天不足技术门槛过低导致无序竞争又使得后天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而缺乏鼓励政策传统观念使得这种清洁能源没有
用户市场这是亟待改变的最根本因素。就在前不久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其中对抑制多晶硅、风机设备名列其中近段时期国外对我国的绿色壁垒不断增多和扩散有关反倾销案例持续增多2009年中国的光伏电池组装企业超过300家生产量占到全球50左右但绝大部分销售到欧美国家。以及资本市场中2007年牛市中600550天威的过度透支都将对二级市场的太阳能板块产生影响所以这本是优势的优势便不极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2新能源汽车
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2009年2月份国家四部委为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授牌
2009年3月份出台《汽车
2009年6月将出台鼓励新能源车消费的政策
2009年6月将修订政府公务用车采购办法自主品牌汽车比例不得低于502009年7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实施。
2009年10月将推出汽车油耗限值对高于油耗限值车型收税
2009年12月将推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
2010年正酝酿出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将有三个。
第一大政策为私人购车优惠松绑。
第二大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据悉该规划最迟今年3月将正式对外公布规划中将明确指
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业的各阶段及各环节发展目标如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挂钩。此外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5项配套扶持措施也在筹划中。
第三大政策为明确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据了解联合国有关机构将于2010年3月重新修订全球汽车标准其中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全球统一安全标准。目前胜算最大的为日本的安全标准方案。
一旦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提速发展阶段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标2012年新生产汽车中将有10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元。在等待扶持政策出台之际相关企业已经提前布兵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国内三大石油巨头纷纷涉水新能源汽车。据了解中石化有志于拓展天然气汽车和混合动力车。中石油则正在关注乙醇燃料等替代能源汽车中海油主攻电动车及充电网络建设。
在汽车企业中2009年福田汽车已交付超过900辆新能源汽车帮助北京市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十城千辆?目标的城市。此外北汽控股、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比亚迪汽车均已拟定了宏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深圳市发改局编制的《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年》征求意见稿到年推广使用新能源万辆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以上到年达到万辆约占深圳现有汽车保有量以上。根据北京市方案到2012年底北京市争取达到新能源汽车5000辆并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示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采集运行数据。
长安汽车总经理张宝林说未来3年长安汽车将在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投资10亿元争取到2014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15万辆.
推荐访问: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工业革命 第四次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