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渠道不畅。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标准太低的“一费制”以来,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施装备专项经费,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小学英语开课率一片空白。全区农村初中虽然大部分已经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xxxx以上,且严重缺乏英语教师。
篇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通讯和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我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认真统计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住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村里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村民的住房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面貌。村民里约有95%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4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村里的住房设计模式也越来越向城市居民住房靠近,大多数村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等。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其他方面很大的变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村里80%的人家也都购买了这些家用电器,村里住房情况展现了明显的改善变化。
(二)、水利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对农民百姓来说,水有两大重要用处:一是灌溉;二是饮用。
1、农田水利
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几乎为零,因为灌溉用的水渠和水井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现今早已不用了,而村民种植粮食基本靠天吃饭。
2、农民饮水
村民的饮水很早就基本实现了每户家里有一口井,由人力打水到电力水泵打水的转变,而就在去年,村里建了一个小型水库,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生活用水更加方便。
(三)、公路交通
村里在几年前是真正的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后来用沙石大致把路铺了一下,使路面不至于像以前那么糟糕。就在去年,政府和村里共出资一百多万,把原来的毛坯路修铺成了现今的水泥路,这条路连通了周边的村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四方,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并且也沟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唯一可惜的是村里没通公交车,去远一点的地方实在不方便。
(四)农村电力设施
农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得到保障。2004年,全村完成电网改造。在完成改造以后,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记得以前我村的变压器还是和邻村共用的,那时电网一出现
故障则全村停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故障点不易确定。而现如今,改造后的一个变压器只供电给10至20户村民,如此一来出现问题可及时得到检修。另外,在前些年由于供电能力不足,在炎热的夏天往往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而农村则首当其冲。村民们不得不离开电风扇前面,使用蒲扇降温,农民怨声载道也是无可奈何。连着几个村庄在夜色里因为断电而呈现一片漆黑黑的黯然情景,这些时常停电现象不但给农村用电带来了诸多困扰,还让农民的心情无比懊恼和沮丧。而如今供电能力加强,我村居民电力使用得到保障,除检修电路和一些意外状况以外,无拉闸情况。
(五)、农村通讯设备
我村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由之前的写信发展到固定电话入户,再到现在的固定电话被逐步淘汰,由移动电话取而代之。现在村里有一座联通信号塔和一座电信信号塔,手机信号良好。现在的年轻人手机使用率基本达到100%,部分小学生、初、高中生也在使用手机,就连年逾七十的老头儿老太太使用手机的也大有人在。随着宽带的入户,自2010年开始,有些村民的家里购置了电脑,与外界的通讯达到新的高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时尚,多彩缤纷。
(六)、医疗卫生设施
我村共有一公一私两家诊所,其中的私人诊所的医生又是在我们村与邻村之间来回看病,所以经常找不到人。而且村里的医务室存在设备、技术落后、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药物监督审
计失控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弱,使农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大疾病更难。还有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七)、文化教育设施
我村原有一所小学,但已在2011年正式关闭,村里的孩子要到镇上去上小学,路途遥远而且安全没有保障,所以村民采取接送孩子上学或租房给孩子陪读。而且周边还在经营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数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存在无实验、教学仪器,运动场小,学生吃住环境差等诸多问题。村里也没有像图书室那样的可以提高村民文化素养的设施。
(八)休闲娱乐设施
村里去年刚修建了一个娱乐广场,里面有十几种娱乐设施,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有许多人来锻炼和跳舞。而且村里今年还把坏了好几年的戏楼重新整修粉刷了一遍,还请来了省戏剧团来表演。这极大地丰富了村民农闲时的娱乐活动,有助于村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
(2)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财政资金成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我村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正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严重制约。
(3)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
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使其发挥的效益
大打折扣。
(4)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
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市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补助的资金外,上级配套资金少,镇财政无力大量投入,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
三、加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1)为尽快改变我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村领导要为村民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同时政府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的重要性,做好项目的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完善项目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2)要加强工程建成使用后的保养工作。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对基础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首先,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养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
(3)扩大中小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
篇三:农村基础设施调查日志
农村基础设施调查日志1在假期期间联系同学做了一次以“体验农村,服务群众”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引导新时期大学生在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深刻感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成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能够好的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同学们在张家口怀安县,张北县,尚义县等地区农村让当地的群众填写农村基础设施(房、水、电、讯)建设调查问卷。我们在乡间采取一边调查一边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做到真正去倾听乡亲们的声音。
经过三天的调查和走访,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完成了50多份的调查报告,认识
了一部分乡亲,在经过我们的整理,发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农村干部有效领导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用水用电通畅,通讯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道路交通问题。道路硬化没有做好,并且与城乡结合不紧密。完善公路设施是建设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问题的重中之重。其次,农村公共设施设置仍需改善,农村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农村基础设施调查日志2经过了四天对农村地区的走访和调查,我们深刻体会了当代
农村的基本生活状况。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来到宁静的乡村,仿佛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处处隐含着乡土的气息,却给人简单、朴实、幽静的感觉。大家虽然很辛苦,但是苦中有乐。我么自己亲身去给村民们做调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小青年是个锻炼,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也让我们早学校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面素质,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除了水利、公路、教育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关心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公共卫生设施问题、信息网络建设问题以及电路设施等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应为时间有限,此次活动并不是十分全面,还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农村的现状和发展问题。
篇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市政协成立专项调研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考察等形式,对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
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成就:
我县现辖9个乡镇,共59个行政村。其中:北郊两乡一镇共18个行政村,南郊五乡一镇41个行政村。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我县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10.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4元,同比增长8.62。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设计库容为760万立方米的照壁山水库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农牧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上亿元,对全县26所中小学危房进行彻底改造;投入265万元,使59个行政村“村两委”和9个乡镇的办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修建人畜饮水管道720公里,建成水源地24座,村村基本用上了自来水,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农牧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投入592万元完成了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投入228.1万元重点解决了中心卫生院设备短缺问题,使我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跃居全疆前列;在全疆率先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城乡道路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全县9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59个行政村80铺设了沥青路,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镇公路为次干道、乡村公路为辐射的道路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全县有永久性引水渠首3座,临时性引水渠首6座,控制灌溉农田约20万亩,有各级渠道1588公里,配套各级渠系物建筑物2400多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贯彻中央五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力争到2010年,把我县、玛纳斯县、芳草湖建成全疆新农村的示范县(农场),建成10至20个示范乡和一批对全疆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村。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县59个行政村农牧民相对集中的中心村的农牧民居住生活区的改造建设。2006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水西沟镇、板房沟乡为重点实施农牧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力争完成首批10个试点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改造建设。
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我县“十一五”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制定了《我县“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细则》和若干新农村建设的专项实施方案,落实改造建设资金5200万元,各项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制约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引水渠首工程每年春夏季受洪水威胁,渠道上下游已建成的拦洪坝、导流堤、铁丝笼子坝都被冲毁,对
引水渠首的保护作用较弱,急需加固防洪设施;农田渠道配套及设施还不完善,渠道防渗率较低,其中支斗农三级渠道还有45没有防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灌溉和人畜饮水设施,因缺少资金维修和更新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用水需求。特别是南郊的部分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缺乏。
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有个别队及牧民定居点的人畜饮水没有解决;乡镇居民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各乡镇都没有下水工程,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直接排进河道,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致使居民饮水不安全;尤其是地处我市上水源的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的生活、生产污水,将直接威协到全市的用水安全。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搬迁到板房沟乡后,新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将使供排水的矛盾更加突出;8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虽已完成,但因后期建设资金未落实,配套建设项目无法完成;各村卫生室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当地农牧民的医疗服
第二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
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07-12-1216:25:0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市政协成立专项调研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考察等形式,对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
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成就:
我县现辖9个乡镇,共59个行政村。其中:北郊两乡一镇共1个行政村,南郊五乡一镇41个行政村。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我县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4元,同比增长。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设计库容为760万立方米的照壁山水库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农牧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上亿元,对全县26所中小学危房进行彻底改造;投入265万元,使59个行政村“村两委”和9个乡镇的办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修建人畜饮水管道720公里,建成水源地24座,村村基本用上
了自来水,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农牧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投入592万元完成了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投入万元重点解决了中心卫生院设备短缺问题,使我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跃居全疆前列;在全疆率先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城乡道路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全县9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59个行政村80铺设了沥青路,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镇公路为次干道、乡村公路为辐射的道路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全县有永久性引水渠首3座,临时性引水渠首6座,控制灌溉农田约20万亩,有各级渠道1588公里,配套各级渠系物建筑物2400多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
要任务
为贯彻中央五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力争到2010年,把我县、玛纳斯县、芳草湖建成全疆新农村的示范县(农场),建成10至20个示范乡和一批对全疆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村。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
全县59个行政村农牧民相对集中的中心村的农牧民居住生活区的改造建设。2006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水西沟镇、板房沟乡为重点实施农牧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力争完成首批10个试点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改造建设。
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我县“十一五”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制定了《我县“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实施细则》和若干新农村建设的专项实施方案,落实改造建设资金5200万元,各项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制约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引水渠首工程每年春夏季受洪水威胁,渠道上下游已建成的拦洪坝、导流堤、铁丝笼子坝都被冲毁,对引水渠首的保护作用较弱,急需加固防洪设施;农田渠道配套及设施还不完善,渠道防渗率较低,其中支斗农三级渠道还有45没有防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灌溉和人畜
饮水设施,因缺少资金维修和更新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用水需求。特别是南郊的部分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缺乏。
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有个别队及牧民定居点的人畜饮水没有解决;乡镇居民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各乡镇都没有下水工程,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直接排进河道,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致使居民饮水不安全;尤其是地处我市上水源的水西沟镇和板房沟乡的生活、生产污水,将直接威协到全市的用水安全。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搬迁到板房沟乡后,新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将使供排水的矛盾更加突出;8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虽已完成,但因后期建设资金未落实,配套建设项目无法完成;各村卫生室条件较差,无
法满足当地农牧民的医疗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第三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不少地方都沿街造房买房落居。我想这也只是符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民居住集约化吧!而农民居住集约化的目的就是为加强了农户之间的紧密性联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乡村文化,创造了条件,便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谈到农村公共设施我认为其中不少地区的不少农村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由于国家和省级、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的原因和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首先要说的便是池塘,由于时间的侵蚀,老一辈建造的池塘以经变浅而且长满水草,蓄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的需要,因此每逢下大雨农作物就会受到雨水威胁,而一旦有长时间不下雨又会产生旱情,农民为了能播下种子要么等天下雨要么花钱买水。其次就是引水渠道,这些也都是由于年久失修造成了利用率的下降和渠道防渗率低下,其中有的急需加固和维修;有的地方则需将农田渠道配套设施完善,(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刚开始由于水体的污染大多数乡镇就连人畜的饮水没有解决,虽然现在乡镇居民绝大多数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各乡镇都没有下水工程和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直接排进池塘、河道,造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致使居民、农民、牲畜的饮水不安全;这些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用水安全。
二、缺乏管理和充分利用
在农村里,土地和水、山林地这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本身有限,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因而往往会造成资源得不到科学的充
分利用和浪费。如:农民在田间农作物应可以充分利用田间光热水气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混播,在水里种植水生作物、养殖鱼和水禽等。而农民却没能挖掘出这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潜力,从而降低了农村公共设施的资源利用率,达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这些正是由于村干部没有落实到实处,造成农民在技术上、好的想法得不到支持、资源得不到承包,造成一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无人管理和充分利用。
三、服务化体系十分薄弱。
(一)、农村、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号:xx3007011xxx班级:(10)班
姓名:xxx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乡镇、农村建设的方案等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或者还未制定,由于全县村镇乡镇规划的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长期的规划,为今后新农村及乡镇改造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麻烦:大部分农村和乡镇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功能不够完善;生活居住区相应的供排水和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乡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各乡镇、农村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站,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严重。我想这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乡镇、农村就不会出现了一些情况了。
(二)、公共基础设施的缺乏,制约了各乡镇、农村发展。
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不光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乡镇、农村的必然发展趋势。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各乡镇、农村、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确保提高各乡镇、农村生产力,促进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的前提和依据。这样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规模开展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技能的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各乡镇、农村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乡镇、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乡镇、农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然而正是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缺乏才导致各乡镇、农村、农业发展水平的低下,制约了各乡镇、农村发展
速度。
(三)、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的缺乏。
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如:各乡镇、农村卫生院的落后,缺乏新型高档次的医疗设备和这些设备的操作人员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二是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缺乏。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中是需要各类型农村人才,其中包括实用性人才、专业性人才等.实用性人才如: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经营创业型、转移输出型、技能推广型、传统工艺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专业性人才应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农业、规划、法律等领域。农村实用性人才应集中在农业生产、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领域,规划、法律方面。农村各类型人才的缺乏和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快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定制和输送各类农村人才。
(四)、制订人才激励政策,引导各类人才。
由于农村物理条件和物质条件差等原因,大多数都多人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工作下去,因此农村是一个极度缺乏人才、技术水平落后的地方。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制订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尽量提高农村物理条件和物质条件,以便吸纳对农村有用的各类型人才到农村及乡镇工作,其次,就要与相关部门签订各类人才的输送机制,为农村输送大量农村实用型人才。
(五)、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而且还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因为农民才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人。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农民自发的为农村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尽一份力。政府和村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以群众的工作为基本原则,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订好长远农村、乡镇发展规划,要
围绕人民群众需求进行策划,充分征求和采取农民群众好的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农民自愿自主创业致富建设项目,政府要在技术和资金予以帮助和引导,通过以补助、贷款、以物抵资、提供技术信息等方式,引导农民帮助农民,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张晋英
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好、用活,我们通过基层实地考察、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建制乡(镇、场、区)148个,行政村3109个,农业人口357.6万人。近年来,我市的农村文化事业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大潮中,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为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专项资金,为农村文化活动送来了“春风”和“及时雨”,改变了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为开展我市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4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巩固文化阵地,全市144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服务站,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或阵地。部分乡镇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了图书室、电
影院、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全市已有277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二是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自2005年12月份开始,已在全市各乡(镇、场、区)及行政自然村放映故事片、科教片630场次,观看人数达9.4万余人次。送戏下乡245场次,观看人数达23.5万余人次。举办村级文化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为
农村文化站送书1200余册。三是群众文化显现生机。近年,我县不少集镇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共成立业余演出团体24个,每年文艺演出124场,观众人数达到9.92万人次。一些村还成立了农村开心乐队、威风舞龙队,每逢节庆、假日文艺团体便自发组织到全乡、镇、村巡回演出,得到农村群众的好评和首肯。走进我县农村,唱歌跳舞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打牌搓麻的少了;遵规守矩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愚昧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欠账太多,投入不足。虽然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非常重视,省政府的专项资金也能足额及时下拔,但由于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底子太薄,一下子很难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的现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职能未转变。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督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现由“办”文
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
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发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是当务,也是职责。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我县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
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乡镇要建立健全文体服务中
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要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
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改变一些单位、一部分人懒散无为状态,强化职能,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群众文化、农村文化建设“领头羊”作用。各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2010年12月30日
第五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巍办通〔2009〕10号)文要求,我局
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08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2008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2008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8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
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
(一)型水库4座,小
(二)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其中工程蓄水6444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新装)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改造户表56237户,实现了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电。建成节能灶58452户,沼气池10546口,太阳能12700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机3500瓦。
4、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215.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其中华山松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4.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全县共有6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业站,54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2个,成立森林防火队2个。
5、畜牧方面。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上建成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所场16个;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上建成冻精改良站点45个;动物防疫体系上建成县级兽医防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点14个;改造和新建标准卫生牛厩10.1万平方米,羊舍2.5万平
方米,猪舍3924平方米,禽舍726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贮备设施配套农户铡草机239台,建青贮氨化窖3.33万立方米;建成牲畜交易市场17个,交易棚600平方米。
6、信息化方面。建成450兆基站4个,建成移动基站、联通基站70座,架设光缆770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8.4部,移动电话用户达6.8万户,互联网用户3076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5%和96.1%。
7、教育方面。建成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83所,教学点216个(其中一师一校点168个),幼儿园66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园64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全县校舍建筑中还有危房面积71614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28℅,其中中学c级危房425平方米,d级危房21617平方米,小学c级危房100平方米,d级危房49472平方米。
8、卫生方面。完成县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工程,完成青华、五印、紫金、庙街、巍宝山、牛街、大仓7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完成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县血防站、保健院业务楼建设项目;完成75个村级卫生室改造建设项目。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网底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9、文体方面。实施“两馆一站”项目工程后,建
成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建成南诏、巍宝山、大仓、永建、牛街、庙街、五印、紫金8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民体育活动场地309个;完成县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
二、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乡村公路等级差。虽然我县的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是我县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
修建的,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病险水库较多,现有的大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抗灾减灾能力低。二是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县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四是全县还有近1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
3、能源建设工作任务艰巨。一是我县电力骨架网布局不理想,5个110kv、35kv变电站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西部山区无高压输电线路和35kv变电站。二是一、二期农网改造时由于投资限制,规划设计不完善,加之全县还有近2万多农户未进行农网改造,甚至还有少部分“无电人口”存在,供电需求矛盾非常突出。三是现在实施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因补助资金少,农户自筹能力弱的因素,致使建设进度慢,全县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上难度比较大。四是我县目前所计划的水电站和风电站建设因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前期工作进度缓慢。
4、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文体上:一是全县还有6个乡镇文化站需要进一步新建和完善;二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很多村没有图书室、文化室等;三是全县81个村委会中仅有24个村委会有体育活动场地34块,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教育上:一是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中危房面积还占总面积的28℅,“危改”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学生和教师的住房使用面积远远满足不了目前需求,现有的大部分已是危房;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教室和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卫生计生上:一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小不达标,并有部分危房需要改造;二是县计生服务站搬迁新建难度大,且9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有7个需要改扩建,2个需要新建;三是90%以上的农村卫生计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5、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农业服务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村级条件更差,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
足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发展需要;二是还有部分自然村没有通广播电视,致使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存在盲区;三是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通讯设施入户率和网络化程度极低,对市场了解和信息的掌握不及时;四是多数农村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五是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6、农村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前期工作严重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多,未形成项目的良性滚动递补格局,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须,加大投资力度以来,由于我县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7、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州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补助的资金外,省、州配套资金少,县财政无力配套,形成投入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
8、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户,在农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协调难度大;二是由于上级专款下达滞后,延误了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期,致使工程质量难保障和建设资金的增加;三是我县山区面积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又点多面广,原材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四是我县农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质偏低,对项目的实施认识浅,支持力
度弱。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三、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切实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全县县乡公路油路化,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或弹石路,所有自然村通公路并实现弹石化;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争取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努力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积极争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尽早启动无电村电力设施建设,力争使这些村庄早日通电。认真开展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的前期工作,促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四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血吸虫病区及水污染严重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非血防区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全县的人畜饮水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解决农业服务站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确保技术服务的顺利开展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六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争取新一轮的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所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七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建设工程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做好乡镇综合信息传输网建设工程及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切实为三农服务劣实施基础。八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四、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2009年是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面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争取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关键之年。为尽快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的重要性,做好项目的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完善项目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一是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要结合国家政策,从适应未来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需要出发,在充分研究我县目前的基础条件上,科学提出我县短期、中长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二是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各涉农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行业专项规划是在调查研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政策和发展需要,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出发而科学编制的,其主要作用是科学指导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县总体规划科学编制的依据。涉农部门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并按规划的内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村镇的发展规划。各乡镇在制定村镇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实际,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有重点、有特色,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地范围内小集镇布局、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布局,有计划地控制自然村的发展,引导自然村人口向小集镇聚集,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留出空间。
2、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规划、编制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林地)审批、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开展的好坏和所做材料的深度是影响项目审批和实施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州对项目建设的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大小。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培养专业
的人员来做此项工作。一是要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加强项目的收集、整理,完善各行业的项目储备库。二是要围绕国家投资方向、产业政策和市场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时对项目进行筛选,做到滚动储备。三是对已经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想方设法向上争取和自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切实开展好项目前期工作,为争取建设资金打实基础。四是根据我县的优势和特点,包装、策划一批竞争力强且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去招商引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中央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出台十项政策措施来扩大内需,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机遇,坚持“建设靠项目,吃饭靠财政”的思路,踏踏实实搞好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发挥项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因此,各部门在项目争取工作上一定要主体明确,突出重点,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抓紧争取并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投资见效快的重大项目。一是要认真研究上级投资政策,筛选一批体现我县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竞争实力、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上报,力争进入中央、省州的项目库和发展规划盘子。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沟通,积极捕捉项目动态信息,切实转变工作观念,树立起“争、跑、要”的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上下联动,加大对中央、省州投资项目的争取力度。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好部门优势,多部门联合,主动与中央、省、州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了解信息,共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良策,积极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四是要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社会氛围,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战略,做好涉农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4、切实做好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一是各部门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坚决执行各项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投资成本;项目实施单位要抓紧组织实施,认真管理,确保进度和质量;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对项目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建立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发改、经济、城建、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对项目立项报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工作环节,要采取统一协调,特事特办的原则,限期完成各项审批手续。对于计划新开工的项目,发改局、经济局要全力做好前期协调工作,城建、国土等相关部门要提前介入,做好引导和配合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在工程项目的立项、报批、设计、预算、招标、施工、验收、审计等环节,均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四是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项目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设中需要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各部门、各乡镇一定要站在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搞好服务。五是继续坚持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实施责任机制,将领导包抓建设项目拿入目标责任考核,强化分工负责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项目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
5、提高金融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扶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引导企业和农户积极建设一些与其自身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设施。二是为了降低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鼓励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目前农村经济薄弱,有效抵押资产不足的情况下,政府要完善信贷担保机制,抓住当前政策性贷款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机遇,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作为贷款担保资金,确保银行贷款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从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三是为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实施优惠利率和财政贴息的政策,配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对项目建设贷款贴息的争取力度,鼓励农业企业贷款建设与其生产经营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6、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由于我县县级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国家、省、州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又满足不了建设需要,因此,要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在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相应措施,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健全完善国家、集体、农民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在税收、补贴、贴息等方面对民间投资给予优惠和鼓励,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很多,由于目前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不多,许多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让农民集资修建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积极投入和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农资金的安排是分部门管理的,这种管理模式造成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力量分散,不利于统一和协调,形不成合力。因此,根据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涉农部门在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要整盘考虑,充分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防止项目投资过于分散,不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7、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所以,政府要在政策上积极做好引导。一是各乡镇在制订村镇发展规划时,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充分征求和吸纳农民群众的意见,对于农民自主参与、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投物搞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引导建设好“一事一议”制度,坚持群众自主原则,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充分调动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篇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响应马克思学院的号召,积极参加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己家乡和周围邻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暑假期间,我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自己家乡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方面展开了调查,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更好的了解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目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我利用假期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时间:2014.8.15——2014.8.25调查地点:湘潭县梅市村
调查方法:
1:在村领导,村民的帮助下了解基础设施建设
2:分析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村干部有效领导下,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为我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住房情况
农村住房情况整体上得到了改善。多数农村居民的住房很早就实现了土砖房到楼房的转变。农村居民里约有80%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30%的农民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新加建了楼房。
每户农民住房占地面积约是200——300平方米之间。各家的房屋外观以及屋内设计都差不多,外观是传统的平顶房或者尖顶方,大多盖两层;屋内大多为一个主客厅以及客厅两侧附带的两个卧室,然后在另一个卧室同侧再建一个厨房,有些还会再加一个农家小院,我家的住房同样是这种风格。有部分农村居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车库等。除此之外,屋内的设施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改变,如有些村民家中有沼气池、电话和彩电几乎家家具备,有些富裕点的村民家中还备有太阳能、电脑、空调、冰箱等较贵的电器。这些变化都标志着农村住房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
(二)水利情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农村的根本。可我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变化并不是很明显。我的家乡这一带的耕作靠的是一条小河以及从几个鱼塘引水灌溉。可是天气炎热的话,小河的水流量便会大量减少,池塘的水量同样不乐观。因此,持久干旱的话会给村民带来很大的困扰,会增加他们的劳累度。很多村民在干旱的情况下会要在凌晨1、2点去田地里引水,而且还有可能会引发纠纷,因为水量太少。所以水利设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相对水利,农民用水问题就要好得多。我村居民饮用的都是来自地下的淡水。几乎家家户户都1有钻了一口水井,即使天气炎热也会有足够的浸水到井里,保障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大多数人家都安装了自来水管道直接从井中取水,用水比较方便。
(三)道路情况
以前村里村外大都是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汽车开过更是黄沙满天;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在农村只有偶尔几个比较富裕的大的村落才会在主要街道上铺上水泥路。后来政府出资在将主道修成了水泥路,有些地方村民也自己筹资将几条入村的小路进行了修缮。因此,村里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村民们外出更加方便了。水泥路主道宽广实用,直通到人流聚集的城镇,村里便捷的交通加快了人流的流动,刺激消费,从另一方面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家买了小车或筹资买小车。
(四)供电情况
记得在以前,家乡在炎热的夏天经常会出现因用电紧张而出现拉闸限电的状况,村民们不得不离开电风扇前面,使用蒲扇降温。连着几个村庄在夜色里因为断电而呈现一片漆黑黑的黯然情景,而且有时一停就是一整晚,这些时常停电现象不但给农村用电带来了诸多困扰,还让村民的心情无比懊恼和沮丧。
最近几年农村用电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得到保障。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不再像从前几个邻村公用一台变压器。在暑假实践的这十天,我一直住在农村爷爷家,途中没有经历一次停电现象。如今居民电力使用得到了保障,除检修电路或遇到一些意外状况外,一般无拉闸限电情况。更值得高兴的是,以前的供电量根本带不起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如今可以了,使用空调丝毫不会影响其他电器的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政府资金成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而自己村的资金数量相当有限。这也导致了我村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使得农业生产仍然要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我村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协调这方面存在的矛盾。
(二)基础设施建设后期保养滞后。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天灾及人为的破坏等因素损坏,蚕食等现状。村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积极,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比如,我村公路等级差,虽然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面状况差,抗灾能力低,加上经常有大型的货车经过,使得路面多处被压成大大小小的坑洼,情况很不乐观。再如,我家乡的修过的乡路时间一久便被经过的人群,车辆压回原状,说明修缮过的道路并不稳定,保养力度不足。
(三)村民缺乏前瞻性、意见难以统一。多数村民的收入不稳定且较少,所以一般不愿过多地投入到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村民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多数时候会出现分歧,从而导致规2划好的项目不能如期执行,或只能取消。
三、改善的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应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村领导要为村民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我村对外宣传工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做好对本村建设的具体规划,要敢于带动村民探索我村新的发展方式,不应将我村的发展方向定格化,模式化,抓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动向。要“走出去”,只有同镇,市一级很好的联动,积极引入外资,才能让我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
(二)加强基础设施使用后的保养工作。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同时,应高度重视已建农村公路的保养工作,对蚕食、毁坏、侵占、污染公路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目前镇乡交管人员少的实际,建议在现有事业单位中进行调整,落实专职人员,明确其职责,切实加强对村社道路的管理工作。村领导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养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呼吁村民注意对基础设施的保养,强调保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群众直接参与建设。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调动村民直接参与建设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二是凝聚民心,要妥善调节村民间的各种纠纷,说服村民在规划问题上达成一致,赢得所有村民的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将基础设施建设好。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提升的空间同样不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在得到政府重视的同时同样也要求村领导有效的带领以及村民的积极参与。只有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篇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在为期半年的村官工作当中,本人对村内四合头、胡家湾、黄家口等社通过实地勘察、走访询问等方式,对__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调研,了解了__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状况,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意见和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具体包括道路和交通设施、水利和用水设施、文教卫生与体育设施等,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__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__村位于__,以丘陵为主,无固定的集体经济项目和收入,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村结构,生产生活水平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十分薄弱。
(一)道路和交通设施
除了黄泥堡社以外,__村基本实现了每个合作社通公路,拥
有关口到桃园公路5公里,四合头公路4公里,关口至胡家湾公路3公里,芭蕉湾堰塘公路1.5公里,砖厂到刘家坪公路1公里,另外有姜白公路通过__村长五间、四合头、芭蕉湾、刘家坪、黄家口、白鹤塘六个社。但村内公路质量普遍较差,以泥石路面为主,公路等级低,坑凼多,边沟不畅,下雨天基本无法通行,村民出行受到很大限制。
(二)水利和用水设施
__村拥有大小山坪塘7口,分布在芭蕉湾、胡家湾、仓垭口、刘家坪等几个合作社,但由于年久失修,不能满足全村灌溉需要。另外,受丘陵地势的限制,各类排水均为自然散流,人畜粪水进入生产再利用,排水设施建设之后,污水未经处理,对环境污染较重。
目前村民用水主要是井水、山泉水或地下水,没有自来水。有的农户甚至直接饮用的是田里的水,极不干净卫生。
(三)文教卫生和体育设施
在文体方面,目前村内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独立的图书馆,相关的健身设备也十分缺乏,文体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村委会办公室因缺乏资金,难以修建。在卫生方面,现在已经新修建一处村级卫生室,拥有乡村医生一名,基本解决了村民的看病问题。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
__村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和现代农业都不发达,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资金上的困难。早年由村民筹资筹劳修建起来的乡村公路,由于缺乏维修资金,维护十分困难,公路状况越来越差。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薄弱
1、__村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排水不畅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我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我村新农村建设,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促进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全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我村是山区地貌,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另外,我村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例如今年的暴雨给粮食带来了极大的损失,80%的农田不同程度受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
(三)基础设施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户,在我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协调难度大;二是我村山区面积大,我村基础设施项目点多面广,原材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四是我村我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质偏低,对项目的实施认识浅,支持力度弱。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三、加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认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修建整改规模,切实改变我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全面打造我村基础设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我村公路建设力度;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争取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我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彻底解决全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四是加大我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四、加强我村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一)科学做好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
一是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要结合国家政策,全面规划,从适应未来我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需要出发,在充分研究我村目前的基础条件上,提出我村短期、中长期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
二是突出重点,结合现实政策和发展需要,抓住公路建设和水利建设两个重点建设项目。
三是因地制宜,不盲目跃进。在制定村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实际,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不盲目,不冒进。
(二)加大我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在建设城乡统筹的机遇下,确保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央和地方出台了许多政策,增加对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于更好的进行农村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机遇,踏踏实实搞好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发挥项目在村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要进一步增加信息渠道,主动与镇机关部门联系,了解相关农村规划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
(三)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快我村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由于我村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国市、区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又满足不了建设需要,因此,要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一是在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我村我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相应措施,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健全完善国家、集体、农民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为适应我村经济的发展,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很多,由于目前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不多,许多我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让农民集资修建难以实施,因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积极投入到我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充分发挥村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村基
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因此资金要先规划,再使用,争取不浪费一分钱。
一是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充分征求和吸纳农民群众的意见,对于农民自主参与、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投物搞建设。
二是要进一步引导建设好“一事一议”制度,坚持群众自主原则,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充分调动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我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__县委办公室
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__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巍办通〔__〕10号)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__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__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__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
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__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
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其中工程蓄水6444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新装)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改造户表__户,实现了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电。建成节能灶__户,沼气池__口,太阳能__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机3500瓦。
4、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215.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其中华山松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4.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全县共有6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业站,54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2个,成立森林防火队2个。
5、畜牧方面。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上建成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所场16个;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上建成冻精改良站点45个;动物防疫体系上建成县级兽医防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点14个;改造和新建标准卫生牛厩10.1万平方米,羊舍2.5万平方米,猪舍3924平方米,禽舍726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贮备设施配套农户铡草机239台,建青贮氨化窖3.33万立方米;建成牲畜交易市场17个,交易棚600平方米。
篇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年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今年中央把着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基层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作为乡镇政府,贯彻落实上述要求,必须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大改善,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不仅是履行政府执政为民基本职责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农村“三最”问题的现实途径。
一、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镇以改造增效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全力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工作氛围基本形成。镇村两级组织抓项目的机遇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申报争取项目的热情普遍高涨;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服务项目建设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全镇上下抓项目建设的工作合力基本形成。二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落户我镇并得到实施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额度越来越高。仅年,全镇用于镇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投资就达到1753.5万元。全年硬化乡村公路40公里,新建末级渠系9公里,改造土地5300亩,完成安全饮水工程2处,解决3000余名群众吃水问题。卫生院综合楼、司法所、福利院、村委会改扩建和村级无线广播网络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我们围绕年初八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2000万元农村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目前已落实到位了覆盖8个村的6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100万元以上,大部分项目已正式启动或正在施工。三是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的运行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
肯定。四是项目效益发挥较好。通过村级道路硬化、末级渠系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和次生林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建设,镇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针对镇级财力捉襟见肘,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民群众尚不富裕的实际,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紧盯目标,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完善机制,科学实施,力求以富有成效的项目建设改善农村面貌,造福一方群众。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工作机制。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年召开两次关于项目建设的固定专题会议,引导班子成员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的高度,增强抓好项目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准确把握项目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在全镇干部中形成了“抓发展必须抓项目,不抓项目就是不作为”的.发展共识;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入户宣讲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抓项目建设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和为镇委中心工作服务的大局意识。二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全镇范围内广泛调查摸底,认真疏理汇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分村设立与完善项目储备库,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确定主攻方向,突出建设重点,分步推进实施。三是建立工作机制。镇委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六大工作专班,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严格实行“领导牵头,目标管理,专班运作,经费包干,考核奖惩”,在项目工作推进过程中形成了“每周碰情况,每月报进度,季度结硬帐,全年严奖惩”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坚持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强化全过程监控,确保把每一个实施项目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适用”的原则,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在深入实地认真勘察的基
础上,科学制订规划和施工方案,并层层征求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反复进行论证,认真修改完善,力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蓝本。二是精选施工队伍。在工程的发包与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坚持看资质、看绩效、比价格,严格按要求公开对外发包,力求用最好的施工队伍、最低的建设费用,建设质量最过硬的基础设施。三是严格工程监理。在聘请中介监理机构进行监理的基础上,组织经验丰富的本地人,组成项目建设督查专班,与监理机构一道,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按时按质按量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积极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一律先整改后签字。四是优化施工环境。由班子成员牵头,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项目所在区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组成专班,专事项目区矛盾纠纷及遗留问题的摸排处理工作,做到项目未动,纠纷先调,积极争取项目区群众的支持与理解。
(三)强化后期管护,发挥项目效益。坚持把基础设施后期管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办法,确保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推行水利设施协会管护机制。通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使各项工程后期管理及运行维护趋于规范有序。二是推行农村公路发包管护机制。结合实际,采取专业队伍,镇级统筹,分段划责等多种灵活方式,充分发挥项目区企业、退职干部和无职党员作用,镇级发包乡道,村级负责村道。三是推行公共设施专人管护机制。对村级广播、办公场所等,由村组干部负责管护。
三、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虽然我镇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仍然赶不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增加收入的迫切需要。结合近年项目建设的实际,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一)解放思想不够,视野不开阔。在项目争取上,受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视野不够开阔,争抢意识不强,走
出去的力度还不够大;对项目建设发展形势了解把握不够,依赖性强;期望值高,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心理承压能力弱。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下功夫,着力转变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开放、创新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不断提高项目规划和实施的操作性,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镇村财力较弱,配套不充分。从目前情况看,我镇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支撑作用较弱,实力不强,有限的地方可用财力维护基本运转已实属不易,配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更显力不从心。加之受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国家投入有限,地方配套不足,形成了项目争取越多,投入越大,债务越重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我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强镇域经济实力上下功夫,努力拓宽新的筹资渠道,建立新的投入机制,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三)群众尚不富裕,自筹能力弱。截止年年底,我镇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089元,总量虽然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对比,仍显不足;特别是外出务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才和劳力大量外流,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筹劳能力不强,效果不够明显。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增加农民收入,集聚农村人才。
(四)体制机制不顺,管护不到位。近几年,我们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基础设施管护而言,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管护资金来源有限,投入不足,村级管护方式也就能简则简,投入能少则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我们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大管护机制的探索实践上下功夫,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尽快探索推行切合实际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实施办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项目争取和建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方式,加大投入,配
套完善,健全机制,特别是在健全管护机制上积极探索,为发挥项目作用,造福群众不懈努力。
篇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一、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在县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重点开展了“334示范工程”、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会服务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村庄4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庄28个。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务。县级示范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将近一千万元,通过一年建设,示范村庄主要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沟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处理,户户饮上安全水。连户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7.5%,新改自来水430户,完成改水户占99.6%,新改卫生厕所82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8%,拆除破旧房屋112间,清理垃圾1788吨,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卫生保洁长期管理机制逐步落实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的指导模式,以小河道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增强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抗灾保丰收保安全能力。对惠济渠第四期除险加固工程、罗埠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总投资达240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同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xx-xx年间将有2座小型水库和5条河道主干渠获得每座80万元、每条河60万元国家和省定额专项资金补助,共计460万元。②
——“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工程。我县“村村通”工程自xx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投资6800多万元,动工工程419公里,浇筑混凝土320多公里,还有200多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目前全县100%的镇和99.8%的行政村都已通公路,已形成了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在今年的六个渡改桥项目中,南河桥已建成通车,牛首桥、张老桥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45%。③白立河等渡改桥工程已经完成地质钻探进入招标阶段。睢县客运总站、河南睢县长途客运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建设。“xxx”期间,睢县农村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所5座,总容量307400千伏安。其中在农村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共投资28万元,解决了边远地区未通电农户达388户,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家家户户通电。④这一工程重点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配电设施陈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使电网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实施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二、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中央、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旅游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所占比例并不大。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我县农村仍面临着严重的饮用水安全危机,至xx年底,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6.32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4.59%。而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的管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复杂,建设的内容和项目也比较杂乱,每个肩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都掌握一块项目资金,如能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捆绑投入,实行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管理考核办法,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建设的成效也会更加明显。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少相互沟通和协调,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零乱,致使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质量不高,建设成本加大,投资效率降低。其中,也不乏某些落后分子投机取巧,中饱私囊!
3、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不力。目前农村一些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好后由于产权单位不在当地,而地方政府又缺乏管护费用和长效管理机制,对一些偷盗等破坏行为打击不力,很多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已经报废。同时,属于村里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管理也缺少相应的长效机制。如镇级文化广播站在综合配套改革后,原有的61名专职管理广播的人员现在仅剩12人从事此项工作,约有一半的人员被抽调在其他部门,由于没有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大部分镇的调频电台都已闲置不在使用,而村广播室也仅限于播送一些会议通知和病虫害情报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农民渴求的致富信息和农业先进技术播放的很少。
4、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工作合力不强。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有部署有要求、有规划有政策但却无具体落实措施的问题。各级政府都有实施纲要,但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实施时却大都变样,对新农村建设提口号多,做具体服务工作少,措施落实乏力,有的还存在为部门争利益、向群众争利益的做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其(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maidoc.com)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更大的规模和力度在全社会展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地区,国家专拨专款建设新农村。村村合并、小区建设已开始动工实施建设。县政府决定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任务的70%,在五年内全面完成任务。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在规划区建设的新型住宅小区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各家各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我们大家还期待什么呢?
五、后评
短短的暑假过去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整天在县里的部门来回穿梭,在各个乡镇的村落收集数据,虽然很辛苦,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即使辛苦也是值得的。很感谢那些支持我们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们,不仅给我们提供有关资料,在后期也帮助我们整理调研报告……
这个暑假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步加强,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①《xx年关于我县“334示范工程”年终总结报告》
②《xx年睢县水利局规划实施纲要》
③《河南睢县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的工作总结》
④《睢县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
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充分了解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同时为了自己毕业以后的从政道路锻炼自己的安排统筹能力,我在暑假期间和我的同学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走访,也在县级有关部门同志的帮助下,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在县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重点开展了“334示范工程”、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会服务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村庄4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庄28个。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务。县级示范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将近一千万元,通过一年建设,示范村庄主要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沟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处理,户户饮上安全水。连户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7.5%,新改自来水430户,完成改水户占99.6%,新改卫生厕所82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8%,拆除破旧房屋112间,清理垃圾1788吨,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卫生保洁长期管理机制逐步落实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的指导模式,以小河道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增强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抗灾保丰收保安全能力。对惠济渠第四期除险加固工程、罗埠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总投资达240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同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2014-2014年间将有2座小型水库和5条河道主干渠获得每座80万元、每条河60万元国家和省定额专项资金补助,共计460万元。②
——“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工程。我县“村村通”工程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投资6800多万元,动工工程419公里,浇筑混凝土320多公里,还有200多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目前全县100%的镇和99.8%的行政村都已通公路,已形成了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在今年的六个渡改桥项目中,南河桥已建成通车,牛首桥、张老桥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45%。③白立河等渡改桥工程已经完成地质钻探进入招标阶段。睢县客运总站、河南睢县长途客运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建设。“xxx”期间,睢县农村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所5座,总容量307400千伏安。其中在农村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共投资28万元,解决了边远地区未通电农户达388户,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家家户户通电。④这一工程重点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配电设施陈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使电网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实施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县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转和磨合,也暴露出部门对新农村建设重视不够,彼此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投本文-来源_于贵.州学习网
w
ww.gzu521.com
资分散形不成合力,综合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不能依照领导意图遍地开花。农业、财政、交通、发改、卫生、水务、教育、民政、劳动、广电、文化等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3、增强村级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转功能,是解决村级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村制宜,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以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私企业集聚小区;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经济。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4、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把对基础设施的管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首先,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管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引进市场方式,推行公私合作合营模式。如有条件的行政村,应制定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理等长效机制,做到制度、人员、经费“三落实”。第三,对纯公益性项目由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经费,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真正走上平常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5、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建立农民直接参与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永远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发挥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抓好宣传引导、规划指导、组织协调、资金整合、政策激励等工作,抓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
好的事情。四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工投劳,并投入必要的物力,搞好基础设施建。
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地区,国家专拨专款建设新农村。村村合并、小区建设已开始动工实施建设。县政府决定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任务的70%,在五年内全面完成任务。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在规划区建设的新型住宅小区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各家各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我们大家还期待什么呢?
五、后评
短短的暑假过去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整天在县里的部门来回穿梭,在各个乡镇的村落收集数据,虽然很辛苦,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即使辛苦也是值得的。很感谢那些支持我们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们,不仅给我们提供有关资料,在后期也帮助我们整理调研报告……
这个暑假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步加强,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调研-浅谈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浅谈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军。市长王群同志在株洲县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曾经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就是八个字:基础先行、民生为本。而基础设施主要指道路、桥梁、港口、水利、能源、通讯、科技、医疗、网络电视等方面,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的物化产品,是产业发展和人民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如果得不到超前建设,经济就得到不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就难以完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完备的设施、优良的环境才真正适宜于农村发展、适宜于村民居住,适宜于提升“乡风文明”,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反映,同时又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要求。由于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于一些村庄还存在基础设施差到无法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的现象,水、电、路等基础性
配套设施依旧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这次在市委党校学习过程中,我们组织参观考察了我市攸县、茶陵等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在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下,各县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
(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1.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下,我市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信和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农村生产和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服务体系也更加完善。
2.交通更加便捷。贯穿南四县的生命线106国道改造后更加通畅,醴潭、长株、衡炎三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相继启动,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
3.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我市突出“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工作重心,创新方法,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始终抓住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这个“牛鼻子”,引导农民建设美好家园,致力“村庄美”。
(二)当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我市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的规化和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在存量和增量上均与新时期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2.基础设施布局不当。主要存在新建基础设施位臵设臵不当,造成重复建设或建设盲点等矛盾;还有一些地方忽视了基础设施是社会公共产品这一本质,把为农村群众建设的设施变成“单位产品”或库存产品,不及时加以利用,既降低了使用效率,又浪费资源,造成区域整体设施布局不协调。
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旧思想观念还未得到根本转变。虽然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的现象仍存在,“室内电器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存在部分牲畜粪便、生活垃圾、企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三废”等污染源乱排乱倒的现象,以及城市关停的污染企业迁入农村,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安全造成威胁,给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活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工作思路。温家宝总理曾今强调指出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村庄建设。新农村建设要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探索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心下移,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切合实际需求,积极发挥规划等相关
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关注民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防止出现不顾客观条件、不尊重群众意愿强行实施现象。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乡镇规划部门要立足各个村镇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特点,积极探索特色化、个性化的规划建设和整治模式,注重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和文化风貌。
(三)弘扬科技,发展现代农业。要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远程教育工作效益最大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使农民接收到更多相关企业的成功经验、更快捷的掌握市场信息、更新销售观念、学习到更多科学种养殖技术等,进一步培养农村群众科技致富观念,促进乡风文明。
第四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巍办通〔20xx〕10号)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20xx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20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
外级公路1293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其中工程蓄水6444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新装)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改造户表56237户,实现了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电。建成节能灶58452户,沼气池10546口,太阳能12700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机3500瓦。
4、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215.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其中华山松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4.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全县共有6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业站,54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2个,成立森林防火队2个。
5、畜牧方面。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上建成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所场16个;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上建成冻精改良站点45个;动物防疫体系上建成县级兽医防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点14个;改造和新建标准卫生牛厩10.1万平方米,羊舍2.5万平方米,猪舍3924平方米,禽舍726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贮备设施配套农户铡草机239台,建青贮氨化窖3.33万立方米;建成牲畜交易市场17个,交易棚600平方米。
6、信息化方面。建成450兆基站4个,建成移动基站、联通基站70座,架设光缆770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8.4部,移动电话用户达6.8万户,互联网用户3076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5%和96.1%。
7、教育方面。建成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83所,教学点216个(其中一师一校点168个),幼儿园66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园64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全县校舍建筑中还有危房面积71614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28℅,其中中学c级危房425平方米,d级危房21617平方米,小学c级危房100平方米,d级危房49472平方米。
8、卫生方面。完成县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工程,完成青华、五印、紫金、庙街、巍宝山、牛街、大仓7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完成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县血防站、保健院业务楼建设项目;完成75个村级卫生室改造建设项目。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网底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9、文体方面。实施“两馆一站”项目工程后,建成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建成南诏、巍宝山、大仓、永建、牛街、庙街、五印、紫金8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民体育活动场地309个;完成县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
二、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乡村公路等级差。虽然我县的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是我县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病险水库较多,现有的大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抗灾减灾能力低。二是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县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四是全县还有近1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
3、能源建设工作任务艰巨。一是我县电力骨架网布局不理想,5个110kv、35kv变电站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西部山区无高压输电线路和35kv变电站。二是一、二期农网改造时由于投资限制,规划设计不完善,加之全县还有近2万多农户未进行农网改造,甚至还有少部分“无电人口”存在,供电需求矛盾非常突出。三是现在实施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因补助资金少,农户自筹能力弱的因素,致使建设进度慢,全县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上难度比较大。四是我县目前所计划的水电站和风电站建设因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前期工作进度缓慢。
4、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文体上:一是全县还有6个乡镇文化站需要进一步新建和完善;二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很多村没有图书室、文化室等;三是全县81个村委会中仅有24个村委会有体育活动场地34块,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教育上:一是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中危房面积还占总面积的28℅,“危改”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学生和教师的住房使用面积远远满足不了目前需求,现有的大部分已是危房;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教室和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卫生计生上:一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小不达标,并有部分危房需要改造;二是县计生服务站搬迁新建难度大,且
9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有7个需要改扩建,2个需要新建;三是90%以上的农村卫生计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5、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农业服务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村级条件更差,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发展需要;二是还有部分自然村没有通广播电视,致使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存在盲区;三是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通讯设施入户率和网络化程度极低,对市场了解和信息的掌握不及时;四是多数农村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五是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6、农村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前期工作严重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多,未形成项目的良性滚动递补格局,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须,加大投资力度以来,由于我县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7、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州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补助的资金外,省、州配套资金少,县财政无力配套,形成投入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
8、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户,在农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协调难度大;二是由于上级专款下达滞后,延误了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期,致使工程质量难保障和建设资金的增加;三是我县山区面积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又点多面广,原材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四是我县农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质偏低,对项目的实施认识浅,支持力度弱。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三、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切实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全县县乡公路油路化,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或弹石路,所有自然村通公路并实现弹石化;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争取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
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努力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积极争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尽早启动无电村电力设施建设,力争使这些村庄早日通电。认真开展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的前期工作,促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四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血吸虫病区及水污染严重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非血防区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全县的人畜饮水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解决农业服务站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确保技术服务的顺利开展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六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争取新一轮的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所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七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建设工程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做好乡镇综合信息传输网建设工程及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切实为三农服务劣实施基础。八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第五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水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水月产业园区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园区建设发展,由于客观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区发展。
一、现状
(一)规划情况
水月产业园区前身为**年成立的**区水月循环经济实验区,**年9月经省经信委、市编办批复成立园区管委会,**年**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园区原定位为循环经济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于**年9月经省经信委批复实施,主要围绕水钢冶金主导产业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加工、化工、建材、矿产开发等循环配套产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商贸、物流、市场、食品加工等服务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园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意见,经充分调查研究,依托交通、区位、市场潜力等优势,将园区功能重新定位为产城一体化的城市拓展区,规划范围为东至**路,南邻贵昆铁路,西至汪水路,北抵月照机场,辖钟山区红岩街道办事处、荷城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和杨柳街道办事处大部分区域和月照乡全部,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物流商贸、空港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轻型工业、休闲旅游度假四个组团。目前,规划工作已进入细节论证阶段,拟于今年11月上旬报批。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ⅱ级的金水路一期**公里已建成通行,近期完成细沥层铺设。全长1.547公里、宽20米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于今年4月中旬动工,全长2.26公里、宽20米的南北路于今年**月动工,两条路路现正进行基础填挖工程。全长2.3公里的金水路二期在首批建设bt投资方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续建停工后,今年10月重新动工建设,(三)排污排洪方面
排洪排污沟渠修建3千米,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园区排洪排污需要。
(四)水电气配套方面
共完成供水管道安装13千米,铺设排水管道沟渠1.2千米。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新安装饮水管道3000米,新铺设排水管道**米,新建22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现有水、电基本能满足现入驻企业、在建项目及居民用水用电需求,二期管道尚未进入实施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未定
已完成5.1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与现发展思路不一致,在**年**月12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上未获通过。现市规划局将水月纳入新一轮城市规划范围,市规划、发改部门正委托相关单位对建安组团、空港经济两片区进行控制性规划,与园区的控制性规划重叠。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大道作为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横穿园区核心区的主干道,已由水城县完成初步设计,但迟迟未动工建设,严重阻碍园区项目建设。园区内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金水路二期虽在轰轰烈烈建设中,但建成投入使用需要一定工期,近期难以通行。原有道路为实现细沥层铺设,且内环快线、机场快线及园区内项目工程运输车辆碾压造成破坏,运输条件差。
(三)排污排洪设施亟待改善
园区内地形地貌复杂,项目建设用地需大量挖填方后方能使土地平整,导致排污排洪压力增大,园区内原有排污排洪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
(四)配套设施不健全
现有水电只能基本满足企业、项目建设和居民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后续生产、建设和生活用水用电量大,且供气、通讯等设施不健全。
(五)小散乱污染企业清理难
园区起步标准低,开发程序不科学,导致企业分布混乱,尤其是园区内存在多个洗煤厂,呈现小、散、乱的状态,导致脏乱差根源难以消除,大大影响了园区形象和建设发展。虽园区已调查摸底,但清理工作已超出园区管理权限。
(六)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
园区内基础设施全部由管委会自筹经费建设,但园区起步晚、后劲弱,无固定资产,加之建设用地少等现实问题,导致园区没有融资抵押物,融资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建议
(一)强化规划衔接
为统筹园区同步、协调发展,市发改委、规划局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涉及园区规划的建安片区、月照机场周边一带范围,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后,由园区负责实施,其余范围由园区规划并实施。同时,尽快确定园区法定界线。
(二)完善路网规划和建设
将园区已规划并动工建设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拟规划的其他道路统筹纳入先期城市道路规划,由园区先行建设。把**社区二三组道路、内环快线三块田互通至双坝社区小西湖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提高周边土地使用价值。另外,乌蒙大道园区段从月照乡政府前至水钢由园区自行规
本站小编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乡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宁波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2014年沈阳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文档来自:麦档网www.maidoc.com
篇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篇一:社会主义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吴亚坚、张福建、王文霞、李骏辉、曾嘉丽
农学院
纲要:联合此次江西农业大学举办的对于“三农”为主
题的调研竞赛,我们团队选择了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为调研
方向。为了全面认识我国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的状况,我们
团队联合自己所在省市对自己省市的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
现状进行了抽样调研,我们分别选择了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
安源村,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江西省赣州市赣县
梅林镇梅林村,广东省韶光市仁化县河塘村,山西省吕梁市
离石区城中村,这五个地方进行了以实地走访为主要手段的调研,我们团队主假如对换研地域的住宅状况、公路交通、通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备等状况展开了检查,同时,我们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建议、问题仔细统
计并进行了仔细的剖析研究,针对问题现象提出建议和建
议,最后撰写了这份调研报告。
要点词:新乡村;基础设备;现状;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内涵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一)社会主义新乡村的由来及观点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其实“社会主义新乡村”这一观点,早在上世纪50年
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月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
念,此中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
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则是在
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崭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乡村综合改革的新起点,势必极大地促使乡村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下,依据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进行整顿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后实现把
乡村建设成为经济繁华,设备完美,环境优美,文明和睦的社会主义新乡村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新乡村的指标内涵
“社会主义新乡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应必定
期间乡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记的社会状态。主要包含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添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首要前提。是推动现代农业建
设,增强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家产支撑。二是建设村镇、改良环境。包含住宅改造、垃圾办理、安全用水、道路整顿、村镇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使和睦。主假如加速发
展乡村义务教育、新式乡村合作医疗、乡村养老和最低生活
保障以
及兼顾城乡就业。四是培养农民、提高素质。要增强精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神文明建设,发展乡村文化设备,增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详细而言,所谓“新乡村”应当包含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备、新环境、新农民、新风俗。这五者缺一不行,共同
组成社会主义“新乡村”的范围。
二、社会主义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现状
(一)乡村住宅
经过此次调研我们经过实地拍取的图片能够发现,新农
村建设以后村里住宅相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半村民
都住上了新房。村民的住宅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相貌。
村民里约有95%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
的平房或楼房,有快要4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村里的住宅设计模式也愈来愈向城市居民住宅凑近,大多半
村民也在自家辟设了洗手间、沐浴间等。农民的住宅条件还
有其余方面很大的变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
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村里80%的人家也都购买了这些家
用电器,村里住宅状况显现了显然的改良变化。
同时,在调研过程中,社会主义新乡村住宅也存在以下
问题:
(1)人均宅基地面积过大,主要原由是好多农民受传
统观点影响,将住宅作为家庭财产多少的象征。
(2)乡村住宅建设存在过分花费的问题,盲目攀比,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追求过分的宽大。所以致使好多居民的房屋存在构造不合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理,形式单调,功能落伍的问题。
(3)住宅布局凌乱,配套基础设备缺失。原由是大部
分农民缺少科学一致的规划指导,致使农民在选址建房中,体现零星分别,凌乱无章的现状。
(4)住宅构造和功能不完美
(5)住宅质量较差
(二)公路交通
调研的这几个村在几年前是大多半是土路,晴日走在路
上即是灰尘飞扬,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即是坑坑洼洼、泥
泞难行。此后用沙石大概把路铺了一下,使路面不至于像以
前那么糟糕。就在昨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政府
出资一百多万,把本来的毛坯路修铺成了当今的水泥路,这
条路连通了周边的村庄,广阔平展的水泥路曲折四方,给人
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并且也交流了村
与村之间的联系。
同时,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乡村公路交通存在的问
题:
(1)乡村公路基础设备仍旧滞后,公路通畅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衰、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
很突出。
(2)乡村公路管理不到位,乡村公路基础设备的建设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发展使其保养管理需求与保养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日趋突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出;跟着乡村公路建设进度的不停加速,乡村公路里程快速
增添的同时,技术等级也在不停提高,油路、水泥路里程不
断增添,不单需要的保养经费快速增添,同时对保养设备、保养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在不停提高。
(3)乡村公路运输安全状况突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
管理特别在乡村因为路况差、车况差及驾驶人员素质低,抢
客、超速、超载,农用车载客现象突出,安全生产基础仍很
单薄,局势依旧严重。
(三)乡村通信设备
在调研下的这几个村通信事业多半发展快速。由从前的写信发展到固定电话入户,再到此刻的固定电话被逐渐淘
汰,由挪动电话取而代之。此刻村里有一座联通信号塔和一
座电信信号塔,手机信号优秀。此刻的年青人手机使用率基
本达到100%,部分小学生、初、高中生也在使用手机,就连
年逾七十的老头儿老太太使用手机的也大有人在。跟着宽带
的入户,自20XX年开始,有些村民的家里还购买了电脑,与外界的通信达到新的高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
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时髦,多彩绚丽。
(四)文化教育设备
我们走访调研的几个村镇教育设备广泛落伍,学校的基
础设备建设落伍。多半学校教课设备不完美,存在无实验、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教课仪器,体育场小,学生吃住环境差等诸多问题。村里也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没有像图书馆那样的能够提高村民文化修养的设备,并且存
在严重的缺少生源的状况,大多半乡村儿童都被送往县城就
读,这些多半与师资力量单薄,教育设备落伍有很大关系。
(五)休闲娱乐设备
这个经过走访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安源村,江苏省连云
港市赣榆区墩尚镇,广东省韶光市仁化县河塘村,能够发现
此刻的新乡村娱乐设备建设仍是比较完美,每日清晨和夜晚
都有很多人来锻炼和跳舞。这极大地丰富了村民农闲时的娱
乐活动,有助于村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固然在调研过程中,整体来看新乡村的娱乐设备较过去
是好了好多,可是相同存在以下问题:
(1)原有娱乐方式的地位不行摇动,乡村中原有的娱
乐方式不过就是看电视、聊天、打牌、打麻将等。像看戏集
中于老年人和少量中年人,而电视、打牌这类原有的娱乐方
式倒是整个乡村的人的娱乐方式。
(2)大多半乡村居民没有这个习惯,思想意识淡漠。
好多娱乐设备不过形同虚设。致使好多仪器设备的浪费。
(3)成立的娱乐设备过于单调,好多遇到天气天气的影响。
(六)新式农业建设家产
经过实地走访广东省韶光市仁化县河塘村的猪场和江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天下第一泥鳅园基地能够发现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此刻发达省市的乡村,已经将农业逐渐家产化,规模化,实
现了工业带动农业家产发展。这不不过促使了农业经济发展
和农民增收,同时增添了就业时机,能够在必定程度上解决
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困难。
一、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所调研的几个乡村均无消防基础设备,无污水垃
圾办理设备,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单薄;
(二)基础设备建设资本渠道过于狭小。国家拨款财政
资本成为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资本的最主要,资本的限制是
新乡村建设的新问题。
(三)公益性乡村基础设备建设项目存在重修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因为保养责任不落实,缺少后续投入
和保护管理,使其发挥的效益大打折扣。
(四)基础设备建设资本投入不足,构造不合理。好多
村领导光临着做表面工程,比方最受民声关注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却被忽视。
(五)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多半是小学没毕业,或许
是小学毕业。
(六)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短缺,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团队对新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的一些建议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一)为了赶快改变乡村部分基础设备滞后的状况,村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领导要为村民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乡村基础设备的资本
支持,促使全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同时政府也必定要充足
认识乡村基础设备建设项目的的重要性,做好项目的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实行,并完美项目的监察
管理,充足发挥基础设备建设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
用。
(二)要增强工程建成使用后的保养工作。俗语说:三
分建,七分养。对基础设备的保养应放在与建设相同重要的地点,确实解决乡村基础设备长久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足发挥其使用效益。第一,在规划阶段
一定考虑营运保养经费,将其归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保养经
费,成立保养经费保障体制。
(三)扩大中小学规模,完美教课设备,增添师资力量,提高教课质量。重视新式乡村合作医疗建设,仔细落实各级
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资本补贴,努力解决农民因病致
贫、因病返贫问题。
(四)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本,不停改
善乡村基础设备现状。增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
问题,一定进一步伐整财政支出构造。依据中央一号文件要
求,连续增添财政对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投入。政府应安排并
落实对农业和乡村的估算支出严格执行估算,成立健全财政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支农资本的稳固增添体制。依据一致规划、明确分工、兼顾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要点,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本和踊跃鼓舞、引导各样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基础设备建设和发展乡村社会
事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要点加大对乡村公路和公
共医疗卫生系统、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良乡村生产
生活条件。
(五)鼎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
型农民。此刻社会,人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推
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源,将来社会的竞争说究竟是人材
的竞争,只有大幅度提高乡村劳动力素质,才能为我国制造
业发展不停地供给合格的家产工人,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
更高的竞争力;只有全面提高乡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才
能为城市输送文明合格的新市民;只有全面提高乡村人口的素质,才能知足将来新乡村建设对人材的需求。就以我们调
研的江西省崇仁县教育现状来说,每年小学毕业生均匀
15000人,初中毕业生均匀120XX人,而升入高中的只有6000人左右,其余的除了一部分上各种师范、技校等学校外,很
大一部分漂泊到社会上。实质上他们还没有一艺之长,在社
会上很难有立足之地,一方面是大量的青壮年劳力找不到工
作,另一方面是公司找不到合格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今年在
我国南方甚至出现了年薪10万元招聘技术工人的现象。因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此,要鼎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乡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劳动力技术。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是一项聚民心、凝民心、提
高农民综合素质、改
篇二: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状况检查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学生姓名******所在院系*********专业
*****************学号指导教师*******20XX年8月20日
一、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
二、社会实践报告判定
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状况检查报告
为了全面认识我村基础设备建设的状况,剖析存在的问
题及原由,探究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我
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公路交通、水利设
施、供电、通信和卫生、教育设备等状况展开了检查,主要
运用对照的检查方法(与10年前基础建设状况的对照),对换查结果及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剖析研究,形成了以下检查
报告。一:溪南村概略
溪南村隶属于常熟市碧溪镇。目前,我村辖区面积为平
方公里,耕地面积为亩,共有28个村民小组,1159户,常住
人口3247人,党员116人。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我村有五金机械、建筑装潢、服饰衣饰、针纺织等大小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公司30多家,20XX年全村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出9000万元,利税超出475万元。村级可用财力达180万元。二:我村
基础设备建设获得丰富成就
最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和睦背景下,在市委
市政府的支持和村干部有效领导下,我村的相貌面目一新,基础建设,卫生条件获得很大改良,为我村经济的发展确立
了优秀的基础。
(1)乡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这些年,在“村村通
工程”的引导下,村里每年投入近35万元进行道路建设,截止目前为止,在整个村里再也看不到一条土路。但是10年从前,我村很多地方的交通都以沙石路为主,一碰到下
雨天或许下雪天,满路泥泞。并且路面状况差,坑坑洼洼非
常多,下过雨后村民经常笑称为“鱼塘”。
(2)乡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获得保障。20XX年,全
村达成电网改造。在达成改造此后,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
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记得从前我村的变压器仍是
和邻村共用的,那时电网一出现故障则全村停电,因为电网
覆盖范围广,故障点不易确立。而现此刻,改造后的一个变
压器只供电给10至20户村民,这样一来出现问题可实时得
到检修。此外,在前些年因为供电能力不足,在酷热的夏季
常常会出现拉闸限电的状况,而此刻在镇里新建110KV变电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站此后,我村居民电力使用获得保障,除检修电路外,无拉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闸状况。(3)乡村通信事业发展快速。早在1999年,我
村就已经实现固定电话入户率100﹪。自从20XX小灵通在我
市推出此后,因为它单向收费的长处,小灵通在村民中发展
快速,截止20XX年实现挪动电话入户率100﹪。最近几年来,随
着通信收费的下调,手机的普及率也很快提高,目前村民中
的手机拥有率为2部/3人。自20XX年开始,跟着宽带的入
户,村民家家购买电脑,与外界的通信达到新的高度。出现
问题后电信部门第一时间上门维修,工作态
度较好。
(4)乡村医疗卫生进步显然。20XX年,我村投入10余
万新建两处卫生所,每个卫生所装备6名专业医务人员,与
镇卫生院密切联系,保证小病就近治疗,重病实时转诊。从
此村民可就近在医务所看病,为村内老人供给了很大方便。
这与从前非专业的管理形成鲜亮对照。在从前卫生所布局不
合理,没有与镇卫生院形成有效组合,造成卫生资源浪费;
并且投入严重不足,卫生基础设备条件差,广泛存在设备、技术落伍、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因
而不可以知足广大民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惹祸件应急办理
能力较弱,使村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要就疾病更难了。
(5)乡村教育资源从头整合。20XX年我镇本来散布零
散,规模小的“中小学”,在政府的一致整合下,各中小学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从头归并组建碧溪中心小学,碧溪中学,建成了规模较大,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联合多媒体教课的现代化学校。这里师资水平与市里的学校
基本持平,在多次全市统考取首屈一指。我村的适龄学生统
一进入这里就读。此刻政府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讲
义费和信息技术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民的负担。
(6)乡村环境改造。在村委会和村民村名的共同努力
下,目前我村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60﹪。20XX年,全
村限时进行老村改造,创立生态文明村。在此期间,全村统
一填埋了初期遗留的露天粪坑,垃圾坑等。由村里出资派专
人负责全村的垃圾清理工作。并对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进行
水泥化拓宽,做到户户通水泥马路。因为村民富饶程度提高,许多村民购买了私人车,为此村里对村民住宅进行一致从头
规划,每隔十户开拓一块泊车场,解决了因为历史问题造成
的道经过窄,不可以容纳两辆车迎面经过的问题。
三:我村基础设备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1)基础设备建设资本渠道过于狭小。财政资本成为
我村基础设备建设资本的最主要之一,吸纳社会资本的数目
相当有限。我村现阶段基础设备建设正遇到资本投入不足的限制,并且跟着其快速发展这类表现将更为显然。社会闲散
资本难以进入缘于乡村基础设备投资拥有风险大、酬劳率低
等特色,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肯意将资本投向盈
利少或无盈余且风险性较大的乡村基础设备,所以有关部门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应当协调这方面存在的矛盾。(2)某些基础设备建设项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目在施工过程中受多种要素限制。一是土地目前都已经承包
到户,在某些项目中协调占用土地的难度大;二是村里对基
础建设项目的通告和宣传工作不够充足,至使村民对项目实
施的认识浅陋,支持力度差;三是项目实行过程中各部门协
调不足,管理难度大,使得投入成本增添,本来就紧张的资
金没有充足利用。因为这些主客观因
篇三:
为了全面认识我区乡村基础建设的状况,我们于20XX年11月中旬,深入淮阴区北吴集、袁集、南陈集、王营等
地实地检查认识等方式,对我区乡村公路、通信和卫生、教
育设备等状况展开了检查,并进行了仔细的剖析研究,形成
了检查报告。现将有关状况报告以下:
一、我区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的基本状况
最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乡村基础设备建设和教育、卫生条件获得较
大的改良,为促使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确立了优秀的基础,乡村公路获得较大改观。现有区道154公里、乡镇道169公
里、村道763公里、社道1200公里。1997年至20XX年,硬
化改造乡镇骨干道8xxxx公里、新修水泥公路220公里,实
现了乡乡镇镇通水泥路和“半小时”交通。乡村村村通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公路率10xxxx,社社通公路率。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乡村通信事业发展快速。我区电话普及率居淮安市前
茅,是淮安市第一个村村通电话的区。截止昨年末,全区农
村固定电话达6000xxxx部。乡村电信事业的发展,为扩大
乡村信息交流、发展乡村经济发挥了踊跃作用。
乡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增强。现有中心卫生院4所,镇乡
卫生院27所,村卫生室36xxxx,共有乡村卫生人员126xxxx,此中乡村医生51xxxx。每100xxxx口有乡村卫生技术人员。
20XX年,达成了全区乡镇卫生院系统上划工作。为整合卫生
资源,推动乡村卫生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在全区展开了新
型乡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别的,踊跃实行乡村改水改厕
工程,改水得益人口达人,全区卫生卫生间普及率达。
各种学校建设步伐加速。全区现有完整小学以上各级各
类学校125所(9所完整中学,1所高级中学,21所初级中
学,79所完整小学,8所九年一向制学校,1所特别教育学
校,3所职业高中,3所成人中
等专业学校),在校生万人。现有教员工7249人,专
任教师6581人。最近几年来,全区办学条件获得明显改良,共
投入近3亿元先后在苏北地域抢先达成乡村中小学危房改
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以及图书、体
育艺术器械等“四项配套”工程。自20XX年始连续3年高
考本科达线超千人,引进近千名大学毕业生充分到教课一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线。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停增强,现有在校生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近万人,就业率达到100%,区职业高级中学05年、06年先
后被授与“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乡村青年转移
培训就业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由
(一)乡村公路方面
一是我区村社公路不过是毛坯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
况差,等外级公路所占比重达,中初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所
占比重达8xxxx以上,全区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率仅为1xxxx,难以发挥乡村公路在促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二是村社道路管护难度大,改造资本严重不足。三是农民“一
事一议”筹资、投劳难。四是机构改革后,镇乡交管站职能
并入村建站,存在从事村社道路管理专职人员少、责任不明
确等问题,给道路的建设与保护带来困难。
(二)乡村卫生方面
一是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同一镇乡所在地卫生院重复
建设,重复投入,没有形成有效组合,造成卫生资源浪费。
二是投入严重不足,卫生基础设备条件差。乡村医疗网点及
村社卫生室虽面广,但广泛存在设备、技术落伍、医务人员
业务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药物监察审计失控等问题,因
而不可以知足广大民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惹祸件应急办理
能力衰,使农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要疾病更难。三是农民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的医疗保障问题未获得足够重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四)乡村教育方面
全区中小学数目多、散布散、规模小,基础设备建设落
后。多半学校教课实行不完美,存在无实验、教课仪器,运
动场小,学生吃住环境差等诸多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领导,确实落实乡村基础设备建
设与管护责任
加速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是实现乡村现代化所必不行少
的前提条件。要实现经济的可连续发展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
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必定阶段必定要向乡村扩展,而优秀
的乡村基础设备恰巧是城市文明向乡村延长的桥梁。所以,各级各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
问题的高度,仔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
刻认识搞好乡村基础设备建设重要性,进一步增强领
导,落实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按期研究和解决我区乡村基
础设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实抓好目前乡村基础设备的建
设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建设与管护的主动性和踊跃性,创造全社会
重视、关怀、支持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的优秀气氛。进一步明
确区、街道、镇(乡)、村社在基础设备建设与管理的事权,成立事权与责任相一致,责权益相联合的分级负责制,并加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大查核力度,严格赏罚。区委、区政府应将此项工作归入对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街道、镇乡的年度综合目标查核。
(二)立足长久,突出要点,仔细做好乡村基础设备建
设的规划编制与实行
乡村基础设备建设,规划要先行。全区建制调整后,应
重视乡村基础设备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对有关规划作调整,并
仔细组织实行,保证乡村基础设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
应。1、依据《淮阴区公路建设规划》和今年交通工作会对
全区乡村公路建设的详细安排部署,进一步加速我区乡村公
路建设步伐。本着坚持一致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行的原
则,完全改造乡村公路,在保持必定宽度同时,一次性硬化
道路路面,防止低品位的多次重复改良。2、完美《淮阴区
地区卫生规划》,调整医疗机构布局,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
卫生资源。3、仔细实行《淮阴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针
对目前中小学分别、入学高锋期已过的实质,联合全区建制
调整,合时对全区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其余镇乡宜各设一
所中心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有靠谱生源的非乡镇只设臵教
学点,以集中人、财、物力办妥学校。
(三)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本,不停改良乡村
基础设备现状
增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进一步伐
整财政支出构造。依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连续增添财政对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投入。政府应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乡村的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估算支出,严格执行估算,成立健全财政支农资本的稳固增
长体制。依据一致规划、明确分工、兼顾安排的要求,整合
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要点,提高资本使用效
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本和踊跃鼓舞、引导各样社会资
本投向乡村基础设备建设和发展乡村社会事业。针对目前存
在的问题,建议要点加大对乡村公路和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良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区92xxxx公里乡村公路马上进行油路和水泥化改造,改
造资本投入巨大,建议采纳“三个一点”的方法解决,即上
级补贴一点、地方政府筹集一点、农民一事一议解决一点。
加大乡镇卫生院人事、财务、管理已上划卫生主管部门管理,建议区有关部门辅助做好经费上划,保证乡村卫生投入适量
增添。重视新式乡村合作医疗建设,仔细落实各级政府
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1xxxx的资本补贴,努力解
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逐渐安排资本,加速实现
乡村改水、改厕工作目标。坚持分步实行、要点投入原则,扩大中小学规模,完美教课设备,增添师资力量,提高教课
质量。增强政府办教育行为,保证区级财政教育支出每年增
加一个百分点,依法实现财政对教育拨款的“三个增添”。
多渠道筹集学校建设经费,鼎力发展校办家产,踊跃争取国
家及市级财政支持。同时,增强教育经费管理,保证各级财
1/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政教育专项经费全额用于教育。2/3乡村基础设备建设检查报告
(四)采纳确实举措,真切解决乡村基础设备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严格执行基建程序,保证公路工程质量。乡村公路
建设,质量是生命。要严格基建程序,做好勘查设计、质量
看管、施工监理等工作。依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对比市政设
施建设的做法,对公路工程质量责任推行平生制。
2、增强已建乡村公路的路政管理。“三分建、七分养”,应高度重视已建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对蚕食、破坏、侵犯、污染公路等违纪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对《公路法》未波及
的村社公路路政管理,建议参照区乡道进行管理并落实管理
责任,形成区、镇(乡)、村一致的管理系统。基于目前镇
乡交管人员少的实质,建议在现有事业单位中进行调整,落
实专职人员,明确其职责,确实增强对村社道路的管理工作。3、重视办妥职业教育,依据“政府扶助、齐抓共管,兼顾规划、分步实行,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按需培训、注
重实效”的原则,仔细做好乡村节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各项
工作。联合我区实质,建议规划建设依靠金加工等支柱家产
的职业学校,走产学联合的联办门路。
1/39
篇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25篇范文
第一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假期,我利用村领导的帮助对我村公路交通、水利设施、供电、通讯和卫生、教育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
首先,我说一下我的研究思路。
一、了解我村的概况。
二、了解我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结果。
三、分析我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探求对策,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其次,是我的研究方法。
一、查阅资料,了解我村的概况。
二、通过走访村民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
三、调查村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
四、总结并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对策。
下面是我的调查与分析。
一、我村的概况。
地字五号村隶属于大二号乡。目前,我村辖区面积为10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797.48亩,共有158个村民小组,43户,常住人口150人,党员9人。
我村没有企业也没有工厂,首先是水。各家靠种菜和小麦等植物为收入。收入不低,除了生活费,还有很大剩余。
二、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村干部有效领导下,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建设,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我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这些年,在“村村通工程”的指引下,村里每年投入近35万元进行道路建设,截止目前为止,在整个村里再也看不到一条土路。然而10年以前,我村许多地方的交通都以沙石路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满路泥泞。而且路面状况差,坑坑洼洼非常多,下过雨后村民常常笑称为“鱼塘”。
(2)农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得到保障。2002年,全村完成电网改造。在完成改造以后,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记得以前我村的变压器还是和邻村共用的,那时电网一出现故障则全村停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故障点不易确定。而现如今,改造后的一个变压器只供电给10至20户村民,如此一来出现问题可及时得到检修。另外,在前些年由于供电能力不足,在炎热的夏天往往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而如今在镇里新建110KV变电站以后,我村居民电力使用得到保障,除检修电路外,无拉闸情况。
(3)农村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早在1999年,我村就已经实现固定电话入户率100﹪。自从2001小灵通在我市推出以后,由于它单向收费的优点,小灵通在村民中发展迅速,截止2005年实现移动电话入户率100﹪。近年来,随着通讯收费的下调,手机的普及率也很
快提高,目前村民中的手机持有率为2部/3人。自2007年开始,随着宽带的入户,村民家家购置电脑,与外界的通讯达到新的高度。出现问题后电信部门第一时间上门维修,工作态度较好。
(4)农村医疗卫生进步明显。2005年,我村投入10余万新建两处卫生所,每个卫生所配备6名专业医务人员,与镇卫生院紧密联系,保证小病就近治疗,大病及时转诊。从此村民可就近在医务所看病,为村内老人提供了很大方便。这与以前非专业的管理形成鲜明对比。在以前卫生所布局不合理,没有与镇卫生院形成有效组合,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并且投入严重不足,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普遍存在设备、技术落后、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较弱,使村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大就疾病更难了。
(5)农村教育资源重新整合。2004年我镇原本分布零散,规模
小的“中小学”,在政府的统一整合下,各中小学重新合并组建碧溪中心小学,碧溪中学,建成了规模较大,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学校。这里师资水平与市区的学校基本持平,在多次全市统考中名列前茅。我村的适龄学生统一进入这里就读。如今政府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讲义费和信息技术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三、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财政资金成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吸纳社会资金的数量相当有限。我村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正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社会闲散资金难以进入缘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等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协调这方面存在的矛盾。
(2)某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一是土地目前都已经承包到户,在某些项目中协调占用土地的难度大;二是村里对基础建设项目的通报和宣传工作不够充分,至使村民对项目实施的认识浅薄,支持力度差;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协调不足,管理难度大,使得投入成本增加,原本就紧张的资金没有充分利用。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的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3)某些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前期工作严重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虽然近年来各
级各部门对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多,由于我村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长远利用。
四、我的几个建议
(1)村领导在规划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之前应立足长远,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规划。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新村选址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成功的基础建设规划要先行,不能只求自己任期内的政绩,对村里长远发展毫无考虑,任着领导的意图遍地开花。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治理的随意性。
(2)村领导要为村民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我村对外宣传工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要敢于带动村民探索我村新的发展方式,不应将我村的发展方向定格化,模式化,这将很抓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动向。要“走出去”,只有同镇,市一级很好的联动,积极引入外资,才能让我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
第二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的调查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的调查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弊端
摘要: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农村还有7%的行政村不通公路,46%的行政村不通自来水,3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近年来各地为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应当也更有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正文:我们利用暑期时间,对于蒙城县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展开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当然,我们也发现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一、蒙城县的概况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56′~33°29′与东经116°15′~116°49′之间。县境略呈长方形,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2060平方千米(简册)/2091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2%。总人口122万人(2004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
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的成果
1、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
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修建通庄水泥路,新建、改造县乡及通村道路1103公里、农村危桥92座,进一步打造循环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
2、科学制定县域水利设施建设规划
完成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五年投入水利工程资金5.7亿元,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8.8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13万亩,解决27.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3、设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发放养老金2.2亿元,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建、改建敬老院33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2006年的3.5%提高到50%。新建廉租房、公租房3492套,发放廉租房补贴844万元。
4、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深入医疗改革,切合实际的开展“医保”工作,在农村建设“农村医疗所”,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改善农村教育的当前状况
推进教育改革,兴建教学配套设施,拨专款用于农村的教育事业,定期的开展“教育下乡”活动。
6、完善农村的供电及通信布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农村的建设,合理的改善了农村的供电及通信布局,一改过去断电、断通信的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路方面
一是我县农村公路大多仅仅是毛坯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全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率比较低,难以发挥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二是农村道路管护难度大,改造资金严重不足。三是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难。
(二)水利设施方面
一是水资源短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矛盾突出。二是水利设施老化,普遍带病运行;配套不完善,渠系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多数不能通水;农业水费收取困难,水利工程正常维护费用缺乏,从而进一步加速了水利工程的老化。三是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滞后,老化损毁速度加快。乡镇村社管理的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普遍投入少,管理不善。五是农机新机具推广使用难。农民缺乏购买力,而适宜推广的小型农机,由于农机作业季节性强的特点,使用率不高,农民不愿投资购买。
(三)农村供电方面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力供应呈现严重不足,将对我县经济发展产生瓶颈制约。此外,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项目用电需求量增加,而目前农村发展种养业用电大多按非居民照明用电收取,电价偏高,农民意见大。
(四)农村通讯方面
近年来,我县农村通讯虽然发展较快,但普及率仍然不高,特别是在边远的乡镇更为突出。由于农村用户分散、线路远,单户造价高,致使经营农村电话效益差,给电信公司发展农村电话带来困难。有鉴于此,全县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安装电话难问题。
(五)农村卫生方面
一是投入严重不足,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村医疗网点及村社卫生室虽面广,但普遍存在设备、技术落后、医务人员服务水平不高、药物监督审计失控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治病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弱,使农民看病就医难,医治重大疾病更难。二是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农
村新型合作医疗难以形成,农民的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六)农村教育方面
全县中小学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数学校教学实施不完善,存在无实验、教学仪器,运动场小,学生吃住环境差等诸多问题。一些中小学还面临教师紧缺,尤以边远地区为甚。
四、解决的办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责任
各级各部门应深刻认识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建设与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明确县、街道、镇(乡)、村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事权,建立事权与责任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分级负责制,并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县委、县政府应将此项工作纳入对街道、镇乡的综合目标考核。
(二)立足长远,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先行。全县建制调整后,应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对相关规划作调整,并认真组织实施,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1、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本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彻底改造农村公路,在保持一定宽度同时,一次性硬化道路路面,避免低档次的多次重复改进。
2、以开辟水源、整治病害、完善配套、节水改造为目标,有计划地实施水源工程新增、病险水库整治、乡镇水厂完善、水保基地建设、电力提灌站改造、堤防工程建设等工程,彻底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同时,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和水价改革,促进水利走可持速发展的道路。
3、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农村通讯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农村安电话难问题。
4、调整医疗机构布局,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卫生资源。
5、针对目前中小学分散、入学高锋期已过的实际,结合全县建制调整,适时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
(三)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政府应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现有各项支农投资,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农村公路、水利设施建设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采取切实措施,真正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严格履行基建程序,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是生命。要严格基建程序,做好勘查设计、质量监管、施工监理等工作。
2、加强已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三分建、七分养”,应高度重视已建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对蚕食、毁坏、侵占、污染公路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落实专职人员,明确其职责,切实加强对村社道路的管理工作。
3、加快农机事业发展,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电灌站改造及农机新机具推广力度,切实落实对农民、农业机械作业组织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以提高农机作业装备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4、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卫生体制改革。在各镇乡集中办好一个卫生院的基础上,可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职工内部控股和租赁、托管、拍卖、有偿转让等措施,搞活卫生院管理模式和经营形式,鼓
励县直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兼并托管,领办乡镇卫生院。
五、实践调查总结
在本次的实践调查中,虽然发现了我县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还是值得肯定的,加强新农村的建设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农民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了,农民的收益也一年比一年多了,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
六、总结
通过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以另一种角色对我的家乡做了进一步了解,开始我们从满了期待与兴奋,暑期结束了,我们的活动也将告罄了,结果无疑是让我们兴奋的,看到家乡发展的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满怀兴奋的结束了此次难忘之旅。
七、参考文献
1.《蒙城县政府报告》2011年;
2.《人民网》2012年
第三篇:河北省沙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
河北省沙河市农村基础设施情况调查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10级司法行政班
孔奇涛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情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月20日-7月30日,我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对两乡一镇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事处,290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渔塘面积1万亩,蔬菜面积7万亩,水果面积3万亩,森林面积8万亩。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基础相当薄弱,特别是新划入的城镇基础设施落后,针对这种情况,我县积极适应区情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
得了以下几方面发展:
1、水利设施有所加强。近几年来,我县先后争取上级资金743万元,抢修防洪提,水库险工险段33处,护坡加固10244米。维修涵闸机埠34处,更换防洪闸门56块。同时,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055万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44处,投入工日76万个,移动土石方908万方,新开山平塘987口,新修水渠2034米。现在我区已有水利设施55处,其中防洪堤76公里,固定排灌机埠77处8888千瓦,固定排渍站88处998千瓦,大中型水库8座,山平塘8888口,总蓄、引、提水量可达50000万立方米。基本扭转了我县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局面。
2、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我县将乡村道路建设作为一项“富民强村”工程来抓,按照政府引导,乡村主导的思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乡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明显实效。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区、乡、村、组四级累计投入资金近7877万;新硬化路面900公里,改造维修村组公路787公里。如区乡两级投入666万元修建北武当山旅游公路88公里;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修建**镇北片主要交通干道振南路公里。
3、电力供应惠及大众。我县所有村和农户都已通电,电力已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特别是在我县实行“两改一同价”的政策以后,基本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实现了城乡电力一体化管理,建立了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电网。电价下调了,农民负担减轻了,这样,为农村电气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4、现代通讯进村入户。如今大部分农民家里都装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有的甚至接上了宽带,农民能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国内国际新闻,收集技术信息,广开致富门路。
5、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绝大部分村民修建了砖瓦混泥土楼房,少数村民住房按城市的标准
设计了新型厨房和冲水式厕所。村委会均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个别发展好的村还建起了自己的办公楼。如桥东的田村,用征地收入和村民集资款建起了8层的村委会楼,屋内不仅配上了舒适的办公用具,还有先进的电脑设备。
二、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
从前段工作和调研的情况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各方形成了共识,但许多薄弱环节问题突出,就我县而言,主要表现在:
1、防洪设施严重老化设备陈旧。我县防洪堤大部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修建的,当时的修建标准较低,经过了近五十年的运行,设施严重老化,堤身单薄,千疮百孔,堤脚滑坡十分严重。排渍、排灌机埠也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设备,大部分已不能正常运转,急需更新换代。虽然我区多方筹措资金,对堤防险段,排渍机埠、涵闸进行维修加固,但仍存在诸多隐患,难防大汛。如果进行大规模彻底维修改造,所需经费达数千万元之巨。
2、农村能源建设进展缓慢。目前大多数农民以煤为能源,有的还以稻草、桔杆、柴为燃料,对沼气等清洁能源一方面缺乏认识,另一方面苦于投资过大。农民建一口沼气池的费用大致在8000元左右,虽然每建一口按国家的政策可奖励1000元,但农民还是无法承受。而从事大中型养殖业的农户虽有承建能力,但苦于无地,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3、农村电网改造后续力量不足。目前农村生活用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但是对于农业生产用电的农网改造却难以开展下去。部分村仍然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架设的老线路。这些线路、设备都严重老化,供电能力低、电力弱,线路电耗高,农用电费居高不下,大大地增加了农民负担,限制着农用机械的推广使用,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如赵村的变压器经常出毛病,在用电高峰期,各组需聘请电工在变压器旁看守,以应对紧急的突发情况;电线杆常无故倒塌,曾发生鱼塘里的鱼被电死的事件,村民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该村一年的农用电费高达100万余元,村民无力交纳,村里也无钱垫付,由于老欠未清,农网改造迟迟不能进行。
4、农村卫生环境令人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主要有农户养鸡、养鸭仍以散养为主,家禽粪便随处
可见;许多农户的牲畜圈舍就在住房旁边,圈舍里滋生大量蚊虫、苍蝇,极易传染疾病,损害农民身体健康;农民家中的厕所多为“旱厕”,直接与牲畜粪坑连接没有经过处理,有的甚至是露天厕所;路旁屋边到处是一堆堆的垃圾和肆溢横流的生活污水,天热时臭气熏天;交通主干道上长期有一些建筑材料堆放,影响交通;用过的沙石角料没人清扫,阵风刮起,让人无法睁眼。
5、公路配套建设维护资金无着落。我县修建的村级道路技术等级较低,路面结构大多为泥石路,路基松软,路面狭窄,虽然可以通车,但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非常不便。由于规划设计滞后,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缺乏建前、建中、建后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缺乏后期养护资金。同时,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断头路”、“瓶颈路”较多。
6、农民思想意识相对滞后。部分农民对国家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掌握不多,有的甚至持怀疑态度;少数农民“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日子好过一点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图更大的发展;同时,还有些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寄希望于国家政策、上级拨付、部门扶植,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三、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万丈高楼平地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厦,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通信、电力、计划、财政、扶贫开发、文化、卫生等众多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科学规划,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处着手,稳妥扎实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宣传造势,形成氛围。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从去年起免征农业税,加大粮食直补,扩大农作物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等政策,惠及农村千家万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因此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同时要在每个乡镇优先扶植2-3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加大对试点村的建设力度,发挥试点村的先进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后进村发展步伐。
3、建立机制,落实责任。政府职能部门要把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首先可成立区长挂帅,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区长的领导班子,农办、水利、卫生、建设、民政、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其次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订出适合我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再次为确保各项支农、涉农资金和项目落到实处,县里可制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加大投入,社会共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距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需求仍远远不够。新一轮建设中我们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支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特别是利用国家“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在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确保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谁出工,谁受益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农民、个体大户或企业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乡镇地方财政,要通过压缩其它支出,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通过申请补贴或以村为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要加强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资金使用合理高效。同时,项目建设要
做到在项目建设所在地进行公告、公示,接受当地群众监督。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也应该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建立专门的农村基础资金帐户,进行专门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专用。
5、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由于历史原因、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我县各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极不平衡。因此对7个城中村和10个近期将纳入城市建设范围的近郊村以及4个远郊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到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因素,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原则,搞好规划,逐步组织实施。
6、引入竞争,市场管理。当前我区的农村基础设施主要是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造成了“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步伐就越艰难”的现状。因此,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管理,确保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年限。同时,对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可以进行拍卖或承租,所得资产由村委会集中用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滚动发展。对容易管护和维修的基础设施有偿承包,由承包人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管护和定期维修,村委会按照目标责任管理合同书的规定定期支付其劳动报酬。
第四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稳步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赵雨
刘艳丽
张丽娟
赵妍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2004年以来的连续六个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重点支持农林水利
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对农村水、路、气、电、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因此,在2010年初,由行政学院几名教师组成调研组,深入白城地区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等县市,对白城地区各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十五”期间,在继续搞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展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的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始终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做到了“一个调整、三个倾斜”。“一个调整”是: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三个倾斜”是:一是坚持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二是坚持向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倾斜。三是坚持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据吉林省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综合汇总分析,目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三)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如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现代农业建设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白城地区来说,干旱是制约白城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市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1999年到2008年十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为315.6毫米,干旱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由原来的“十年九旱”发展成“十年十旱”。全市1200多万亩耕地,半数以上缺乏井灌条件,依赖天然降水维持生产,受干旱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以玉米单产为例,1999年以来,10年间平均单产为715斤/亩,比全省低20.2%。以粮食总产为例,2006年全市粮食产量为48.7亿斤,2007年为36.7亿斤,2008年则达到63亿斤,年季间产量波动幅度超过10亿斤。持续的干旱,还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自然泡塘干涸,过境江河断流,土地碱化、沙化、荒漠化加剧,不但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农民增收大部分来自于农业,所以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更为紧迫。同时还必须看到,如果农村的交通、电力、供水等设施不首先改善,就很难有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繁荣兴旺;如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就很难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量不足
目前,金融支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本来源,资金支持不力是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以2007年为例,全省各市(州)平均农业贷款额为36.3亿元,而我市仅为28.6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其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到农村基础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期投入资金相比,我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的不足意味着用于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并影响到我市部分偏远农村的电网改造、公路建设等项目的开展,也拉大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包袱重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另外,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卫生室、乡村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比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部分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标准低,严重滞后于城市。还有就是古建文物、特色民居、古树、大树和成片林地也同样缺乏保护。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供需双方沟通不到位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属于程序“自上而下”的上级政府主导型,忽视了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意愿表达,加之农户分散经营利益的多元化趋向和对政府官员考核升迁的利益驱动,导致基层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上出现了重短期轻长期,重新建轻维护,重“硬”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投入,重表面轻实效的“四重四轻”现象,农民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不能及时优先实施,不切实际的“花园城镇”、“样板农村”,却花样百出。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制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类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监督制约办法》《农村基础建设公共招标实施办法》等配套的法律法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处于国家“大一统”的混乱模式,各级政府对那些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明确定位,也没有具体的规划,一味依赖上级拨款。加之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违法考核办法,拨款的“漏损率”过高,使用率不高,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压力。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针对今年春季降水少,抗旱形势严峻的实际,本着早动手、早安排、早行动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科学规划,迅速掀起了以打农田抗旱井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乡党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向上争取到40万元的抗旱水源井配套资金,村民自发筹集20万元,乡党委拿出40万元,计划新打抗旱井110眼,增加农田灌溉面积4400亩。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为确保打井工作的有序进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打井一线建立了现场指挥所。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安排一名副乡长级领导干部负责监管工作,对打井用的管材、滤料、井沙等各种材料严格把关,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跟踪监测检查,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验收,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每一眼井,截至到4月末,所有抗旱水源井建设工作全部结束。正是由于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把做好抗旱水源井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高瞻远瞩,科学规划,才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所以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努力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去,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既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要始终注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村庄建设。
(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类指导
各地新农村建设起点有高低、进程有快慢、特色也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白城地区是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传统农业区,农村经济发展自
身积累能力还比较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被农业部授予“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的镇赉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产量由2005年的9.9亿斤,增长到2009年的15.3亿斤,平均年递增1亿多斤。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够年年上新台阶,主要就是缘于镇赉县能够因地制宜,从本县实际出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镇赉县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和水,然而,滔滔南下的嫩江水,始终未能改变这个县大面积干旱的自然环境,大片土地盐碱化,大量的未利用耕地成了烫手山芋。长期实践证明,若引用江水开发水田,便可一举实现以稻治旱的多赢目的。为此,镇赉县制订了“双百规划”(百万亩水田和百万吨粮食)。2006年,贯穿镇赉县8个乡镇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给镇赉县实施“双百规划”提供了机遇。到2009年底,万亩示范种植获得理想收成,其中,轻盐碱地块平均亩产510公斤;中盐碱度的平均亩产423公斤;重盐碱度的平均亩产273公斤。137户示范种植户,共收获优质水稻175万公斤。所以,镇赉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分类指导方法,是他能够取得农业大丰收的重要物质保障。
(三)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白城地区地域广阔,各县市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序、建设标准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搞好引导服务,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层层压任务的做法,把政府支持与农民自觉自愿结合起来,由过去的“要
我干”变为“我要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五)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开展新农村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辛勤的劳动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建设和谐农村。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生产,培育农村新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提高收入水平,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二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突出建设重点和优先序,坚持把国家支持和农民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前提下,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要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为核心,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
民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第五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实施意见的通知
日
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是现阶段从我省实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近年来,我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少地方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有序推进村庄建设和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从整体上看,我省农村面貌仍较落后,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人居环境仍然较差,与迅速发展变化的城市形成很大反差,与广大农民改善生活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反哺农村的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的条件基本成熟。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尽快取得成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方针,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努力保证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基础上,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突
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基本目标
从2008年开始,经过三年努力,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一类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村庄区划科学合理,建筑美观有序,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水平较高,推动有条件的村庄发展成为农村新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人均收入
3000—5000元的二类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区划合理,建筑整齐有序,绿化水平较高,环境卫生状况较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成一大批整洁、优美的村庄;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三类村庄,急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对其中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及异地迁建扶贫,使基础设施状况整体明显改善,并做到村庄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利用节约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庄管理加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使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观,实现一类村庄上水平、二类村庄上台阶、三类村庄变面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严重存在的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等问题,使广大农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2008年要加快推进村庄建设和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力争1燉3的村(包括1000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按规划标准完成建设和整治任务,其中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5000元的郑州、焦作、济源、许昌4市完成比例超过1燉3;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纳入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村镇要在建设和整治中走在前列,率先达到规定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主要原则
一是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各级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组织发动等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主要依靠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二是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坚持先规划后整治,按规划调整村庄建设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存。
三是积极作为,注重实效。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实行小拆迁、大整治,不搞大拆大建,防止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
四是发扬民主,尊重民愿。认真履行民主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集中群众意见和智慧,不搞强迫命令。
五是分批实施,整村推进。以县(市、区)为单位,合理安排参建村庄,建立分级负责制,实行竞争激励机制,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确保建设和整治成效。
二、主要任务
(一)乡村道路
在全省实现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县乡道路质量,构建农村交通良好的骨干网架,提高通达水平。合理规划布局,实行多元化投资,加快实施村村通延伸工程,逐步实现行政村之间、行政村与自然村之间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形成完善通畅的农村道路体系。有条件的村要硬化村内道路,努力实现“村内通”。一类村要率先完成;群众积极性高、资金筹措有保障的二类村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三类村中符合国家扶贫资金及以工代赈资金等支持条件的,要根据所在县(市、区)扶贫和以工代赈目标任务的整体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2008年投资60亿元,修建改造县乡公路7000公里,新建改造通村公路800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危桥1万延米,改造渡口150道。
(二)农村饮水
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对城市、县城自来水厂能够覆盖的一类
村,2008年要全部用上方便、卫生的自来水,其他一类村要有50%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对于二类村,纳入国家饮水安全规划的,在国债资金支持下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步伐,不在国家规划且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由当地政府和群众自筹解决,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补助;对于三类村,通过国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支持,有计划、有重点地改
善饮水条件。要充分发挥现有饮水安全工程的作用,通过延伸管网尽可能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农民群众受益。在水质达标地区,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水源。2008年筹措资金约10亿元,其中国家和省安排7.5亿元,改善1万个村、1500万人的饮水条件,其中解决2000个村、2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三)农村沼气
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养殖集中区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和联户沼气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保障已建沼气池正常发挥效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建设,加大“一池三改”实施力度,支持以沼气为纽带建设生态示范村。
一、二类村及纳入整村推进
扶贫规划的村要根据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建设户用沼气或以大中型沼气及联户沼气为主体的集中供气工程;三类村要结合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扶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分期分批实施农村沼气建设。2008年积极筹措资金7.5亿元,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建设各类大中型沼气工程200座;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600座。积极发展农村太阳能,通过典型示范和县(市、区)政府适当补助、实物奖励等方式加快推广普及步伐。
(四)农村电力
以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农村电网建设,提高低压电网供电保证率,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扎实搞好“盲点村”电网改造,开展农村排灌电网建设试点,推动有条件的村实现村内主干道亮化。2008年投入资金28亿元,新改建配电台区2000个,建设10千伏及以下线路4500公里,完成剩余303个行政村、涉及22万户的“盲点村”改造任务;建成132项县域内110千伏主网建设(改造)项目,新增线路1532.1公里;完成1000个电气化村建设。
(五)连锁超市
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农村经营网点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
送和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条件好的村要建成主要日用品及农资商品齐全的便民超市,实现农民购买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不出村。2008年投入资金6000万元,新建1万个以上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省2燉3以上的村。切实抓好家电下乡补贴试点工作,扩大农村家电消费,力争试点期内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家电产品销售总额突破100亿元。
(六)垃圾污水治理
以治理村内垃圾、秸秆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为中心任务,重点搞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逐步实现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进行处理。组织清理积存垃圾,积极推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村要建设垃圾站,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其他村庄建设生活垃圾集中堆放设施,就地进行分类,能利用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不能利用的进行安全填埋。2008年争取筹资2亿元,建设村庄垃圾站(池)1000个、村庄垃圾简易处理设施100个、乡镇垃圾集中处理设施50个。积极规划完善村庄排水设施,搞好农村河道、沟渠、坑塘综合治理。推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城郊乡村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支持工业、旅游强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他村庄可采取沼气池、氧化池、坑塘等适当方式集中处理。全面实施秸秆禁烧,控制施用化肥和高残留农药,减少面源污染。要扎实深入地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七)卫生设施
以向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大力推动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覆盖面,资助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和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对困难群体因大病住院进行医疗救助。2008年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省筹措14.5亿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提前实现合作医疗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建设8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八)文化设施
着眼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乡风民俗,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重点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服务网络和农村体育设施。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快实施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有线电视入村进户,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宽带。采取政府补助、群众参与、对口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加快村级文化大院(活动室)建设。2008年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保证60%以上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建设7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扶持1万个村开展体育健身工程。同时,加大送书下乡和文化下乡工作力度,新建2000个“农家书屋”,开展“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活动。
(九)村庄绿化
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村镇街道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对不同类型的村镇采用不同的绿化布局和绿化模式,采用混交、多层的树种配置模式,形成多样化、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俱佳的村镇生态植被系统。通过补助林木种苗款等形式,并结合国家扶贫及以工代赈等政策性资金的使用,积极发展高效经济林木,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全面启动林业生态省建设村(镇)绿化工程,计划筹措资金1.83亿元,其中省级投入资金4300万元,完成1万个村(镇)的绿化美化。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合理编制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镇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协调安排好区域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区域共建共享。要尊重村民意愿,统筹规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文化、卫生、商业、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等布局。强化建设规划的基础性指导地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村庄建设规划、农房设计等所需经费。结合“空心村”治理,加强住宅
建设用地管理,严禁村民违规沿公路建房。住宅建设用地要先行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逐步清理一户多宅。对分散、易发自然灾害、不适宜居住的村庄,实施易地规划,稳步推进整体迁建。各地要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服务,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
(二)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资方式,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省、市、县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增长的幅度要确保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重。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新增收入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省政府从2008年起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各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现有各部门、各专项的涉农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由县级政府统筹协调,按照农村建设和整治规划要求,集中用于整村推进的相关项目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金融、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创新管理机制
加快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单个农户受益的项目,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对于受益人口相对分散,产权难以分割的工程,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营权与工程管护责任相统一;对于具有一定收益、适合经营的基础设施,可通过公开拍卖转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并由其负责工程的管护,主管部门对其
进行监督。要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置和综合利用,有条件的村庄可将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超市、体育健身场所等相对集中,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实行村民自主管理,使群众广泛参与农村各项管理工作,巩固建设和整治效果。切实抓好村庄整治的技术指导工作,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
(四)明确建设主体
农民群众既是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主要参与者,又是直接受益者。要把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工作的全过程。要加强舆论宣传,不断提高认识,赢得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要善于组织发动,依靠群众科学制定规划和方案,依靠群众踊跃出工投劳,依靠群众广开筹资渠道,依靠群众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依靠群众加强民主监督、改进各项管理。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动员激励外出创业成功者为建设美好家乡开展多种捐资助建活动。切实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用广大农民的智慧和双手改变农村面貌。要把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村级两委班子作为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提高村级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领导作用。各县(市、区)在确定今年任务时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先行安排,以确保这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见实效。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为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建设、财政、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资源、商务、环保、卫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电力、扶贫、供销、畜牧和共青团、妇联等为成员单位,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协调农村建设和整治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也应建立相应机制。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切实负起主要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县(市、区)要按照省确定的一、二、三类村的标准列出各类村庄的名单,并制定分建设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由各省辖市汇总后报省发展
改革委备案。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难、集中突破、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导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建设和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周密部署、及时检查、认真验收、科学总结,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篇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调研报告
成的“瓶颈路
”、“断头路
”
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关键在于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而要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完整齐全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
分析造成乡
村基础设施投资
专项规划覆盖率低,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差的原因,最关键的问题是投融资方式的选择,因为投融资方式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还决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
长期以来,二元财政供给体制等原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以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财政资金正在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去,在“二元化”发展模式和体制下,形成了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和基本制度。这种供给制度主要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农村所需的基础设施政府提供较少,许多方面主要由农村基层负责提供,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落在了村委会的头上,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向农民收取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的方式筹措,成本支出主要由农户或由属于村民共同所
有的集体企业承担。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资本,但比重过小,不
具有普遍性。这缘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等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可能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在缺乏成熟的项目法人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
我国现阶段小城镇建设正在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
研究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到很多建设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滞的例子,如路况交通改善、城镇排水系统优化等关系民生的项目被搁置。一方面从小城镇自身来说,其与大中城市相比缺少吸引资金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当地管理结构来说,吃紧的财政收入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是极其有限的。
由于资金投入的匮乏,导致编制乡村各专项规划的资金更是不足,从而更加无法指导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趋于有计划、可持续性的科学建设。现在很多的地方的电网、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主观性、随意性大,不科学的布线方式造成了土地使用的浪费,以至于对村庄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制约。
建设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紧抓实。
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
本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
”
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
”
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要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提高补贴
加大对小城镇的投资力度。
尽快建立有效的小城镇融资机制,使其资金的来源充裕、稳定、多样化以满足其建设需要。在
制度保障上,推进二元基础设施基本供给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必须首先加快推进城乡分割的“二元”宏观体制及基础设施供给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是按照基础设施的类别、层次,科学合理地划分市场与政府在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职能边界、职责和义务范围,财政要坚决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或者财政不再进入竞争性领域。二是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基
础设施供给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建立起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城乡统一筹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待遇的新型现代基础设施供给制度。三是通过制度安排,优化投资结构,突出重点。把资金主要投向市场不能解决或农民千家万户难以解决的属于公共利益、公共需要的事情和问题。
集中力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对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具有导向性作用。鉴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
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
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
由于资金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这些基础设施都是短缺的,并且短缺程度都比较大,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因素大小,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诸如水、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
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
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
”、“断头路
”
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关键在于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而要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完整齐全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
分析造成乡
村基础设施投资
专项规划覆盖率低,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差的原因,最关键的问题是投融资方式的选择,因为投融资方式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还决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
长期以来,二元财政供给体制等原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以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财政资金正在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去,在“二元化”发展模式和体制下,形成了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和基本制度。这种供给制度主要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农村所需的基础设施政府提供较少,许多方面主要由农村基层负责提供,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落在了村委会的头上,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向农民收取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的方式筹措,成本支出主要由农户或由属于村民共同所有的集体企业承担。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资本,但比重过小,不
具有普遍性。这缘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等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可能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在缺乏成熟的项目法人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
我国现阶段小城镇建设正在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
研究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到很多建设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滞的例子,如路况交通改善、城镇排水系统优化等关系民生的项目被搁置。一方面从小城镇自身来说,其与大中城市相比缺少吸引资金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当地管理结构来说,吃紧的财政收入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是极其有限的。
由于资金投入的匮乏,导致编制乡村各专项规划的资金更是不足,从而更加无法指导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趋于有计划、可持续性的科学建设。现在很多的地方的电网、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主观性、随意性大,不科学的布线方式造成了土地使用的浪费,以至于对村庄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制约。
建设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紧抓实。
(一)
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
”
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
”
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
要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提12全文查看
农民运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
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
”
。由于
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即使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
”、“断头路
”
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关键在于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而要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完整齐全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
分析造成乡
村基础设施投资
专项规划覆盖率低,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差的原因,最关键的问题是投融资方式的选择,因为投融资方式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还决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
长期以来,二元财政供给体制等原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以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财政资金正在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去,在“二元化”发展模式和体制下,形成了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和基本制度。这种供给制度主要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农村所需的基础设施政府提供较少,许多方面主要由农村基层负责提供,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责
任落在了村委会的头上,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向农民收取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的方式筹措,成本支出主要由农户或由属于村民共同所有的集体企业承担。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资本,但比重过小,不具有普遍性。这缘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等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可能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在缺乏成熟的项目法人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
我国现阶段小城镇建设正在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
研究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到很多建设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滞的例子,如路况交通改善、城镇排水系统优化等关系民生的项目被搁置。一方面从小城镇自身来说,其与大中城市相比缺少吸引资金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当地管理结构来说,吃紧的财政收入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是极其有限的。
由于资金投入的匮乏,导致编制乡村各专项规划的资金更是不足,从而更加无法指导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趋于有计划、可持续性的科学建设。现在很多的地方的电网、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主观性、随意性大,不科学的布线方式造成了土地使用的浪费,以至于对村庄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制约。
建设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事
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紧抓实。
(一)
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
”
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
”
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
要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提
高补贴
加大对小城镇的投资力度。
尽快建立有效的小城镇融资机制,使其资金的来源充裕、稳定、多样化以满足其建设需要。在
制度保障上,推进二元基础设施基本供给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必须首先加快推进城乡分割的“二元”宏观体制及基础设施供给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是按照基础设施的类别、层次,科学合理地划分市场与政府在提
供基础设施方面的职能边界、职责和义务范围,财政要坚决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或者财政不再进入竞争性领域。二是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建立起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城乡统一筹划、统一政策、统
一标准、统一待遇的新型现代基础设施供给制度。三是通过制度安排,优化投资结构,突出重点。把资金主要投向市场不能解决或农民千家万户难以解决的属于公共利益、公共需要的事情和问题。
(三)集中力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对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具有导向性作用。鉴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
(四)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
由于资金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这些基础设施都是短缺的,并且短缺程度都比较大,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因素大小,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诸如水、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
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程实施后,许多村庄的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如此面广量大的农村基础设施主要由村级组织运营和管理,容易出现管理维护不到位、后续资金缺乏、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随着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今年7月,我市制订出台了《义乌市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理。通过半年的试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1、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将环境卫生管理、绿化养护以及路灯照明、饮用水供水设施、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纳入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系,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市农办综合协调全市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工作;创建办、林业局、农业局、供电局等业务职能部门负责各自专业管理项目的指导、检查和服务工作;各镇街、行政村负责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实施工作。职能部门、镇(街道)、村、户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形成了四级联动、互为依托的工作网络。
2、建立资金投入机制。根据义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日常运营管理情况,确立了“市财政补助、镇(街道)配套、村户自筹”等三位一体的资金筹集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各镇街根据各自实际,给予50%-80%配套资金,最高镇街达到1:1配套,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顺利运行。我市还积极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收费模式,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农民特别是村内企业(工厂)缴纳垃圾清
运处臵费,如大陈镇有11个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工作统一由镇环卫所实施,村民每人每年向镇环卫所缴纳10元卫生费,有效地弥补了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理资金的缺口。
3、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着眼强化对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出台《义乌市农村基础设施管理考核细则》,构建部门对镇街和镇街对村的两级考核体系。明确每年年中、年末由市农办牵头,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整体情况进行考核,其结果与市财政“以奖代补”资金额度挂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各镇街也制订了对行政村相应的考核办法,其配套补助资金额度与考核结果挂勾,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管理规范运行,进一步推动工作责任的落实。
(二)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模式逐渐趋于多元化。
经过各镇街的积极探索,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形成了以下三种模式:
1、镇街统一管护。成立公共事业管理所,对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协调和服务,打破行政村界限,对几个村庄实行捆绑管理。如大陈镇将镇区和11个村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污水管道维护全部交由镇环卫所进行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改变各管理项目的分割状态,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但因公共事业管理所受政府直接领导,行政色彩较浓,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2、政府购买服务。以服务承包合同的方式,将某项专业技术服务委托给专业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如义亭镇对部分村庄的绿化养护项目实施集体捆绑发包,由专门绿化公司承包管理。这种模式
的主要好处是可以利用私营部门的专门技能从事技术性工作,并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但由于市场化运作的成本相对较高,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区域实施。
3、村自行管护。在地处偏远、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由各行政村自行组织日常性维护,实行基础设施项目捆绑管理。如赤岸镇将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和环境卫生管理整合在一起,在适当提高工资标准的前提下,要求保洁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兼顾绿化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这种模式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但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二、当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运营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对维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许多设施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建设时一哄而上,建好后却无人管理。而且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许多镇街干部、村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缺乏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另一方面,农村群众普遍认为基础设施管理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理应由政府“买单”,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更有一些群众不爱护周边环境,不爱惜公共设施,垃圾乱扔、杂物乱堆、随手折枝、破坏公物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维护管理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我市虽设臵了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各镇街亦加强了配套,但从目前情况看,仍存在较大缺口。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绿化养护和
路灯照明维护每人每年2元、4元的补助额度偏低,不能满足日常管理需要。另一方面,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等收费机制尚未建立。受农民思想观念、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影响,我市仅大陈镇初步实行了卫生保洁的收费措施,并未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弥补财政资金缺口的整体效用尚不明显。
(三)市场培育尚不成熟。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其公益性决定了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臵。因此,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需要培育充足的市场主体,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受益方的区域性、有限性和使用上的低效性以及较弱的可经营性,导致私人参与意愿不高,市场培育难度较大。从我市目前情况看,市场化运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优质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化公司都十分缺乏,不少公司尚处于“一个办公室、一张桌子、一个电话”的阶段,离真正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差之甚远。
(四)各职能部门和镇街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办法》出台后,农村基础设施宏观管理体制虽已基本确立,但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各部门、镇街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仍不够重视,统筹牵头工作不到位,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在具体工作中存在重检查、轻指导,重年度考核、轻日常监督的现象。
提升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我市农村地域广,村庄分散,外来人口多,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任务重,难度大。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探索完善基
础设施运营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管并重的意识。一方面,强化全市一盘棋的理念,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视野,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政策保障、资金倾斜力度,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考核工作,确保维护管理工作规范运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主人翁作用,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村民自觉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树立“共建、共有、共享”的观念,形成公共设施大家保护、人人有责的氛围。要把讲卫生、讲文明、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等内容纳入村民公约,作为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使每位村民都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不随便践踏草地。要充分发挥村里的党员、干部、老年协会的作用,建立党员干部责任区块,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经费筹措渠道。一是加大对重点村、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在资金的项目分配上,重点提高绿化养护、路灯照明维护等项目的补助标准;在资金分配上,重点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倾斜,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二是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公共项目收费政策。对于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等准项目,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适当向农民特别是村内企业(工厂)收取一定的保洁费、垃圾清运处臵费及排污费,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
(三)加快创新试点,探索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管
理模式。由于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情况有所不同,各类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积极鼓励、引导条件成熟的镇街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对试点运行良好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通过组织举行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根据农村基础设施自身的特殊性,结合义乌实际,建议分地域采取不同的运作模式。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考虑实行镇街统一管护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镇街统一管护的,以环卫所为母体,成立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所,负责辖区内村庄的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污水处理、路灯、饮用水、道路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引进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护公司,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等,明确村与公司的权利义务,并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村,可以实行村自行管护的模式,即将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和环境卫生管理整合在一起,由保洁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兼顾绿化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镇街养护所则定期对有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以降低管理成本。
(四)加强监督指导,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从无到有、从单一管理模式到多种模式并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基础设施涉及巨大的社会公共利益,不论是由镇街或村统一管理,还是实行市场化运作,都必须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监督。建议根据不同运作模式,突出考核重点:对实行镇街统一管护和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区域,重点考核公共事业管理所和专业管理公司,使其
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履行好农村基础设施维护保养的责任和义务;对实行村自行管护模式的区域,重点强化对相应分管领导、联村干部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充分发挥一线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将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市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每个部门都要制订专业维护管理办法、工作标准、技术规范等操作手册,及时发放到每一个村,定期派遣专业人士对管理维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一线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的效益。另外,各级政府还应做好专业化管理公司的扶持和培育工作,采用财政补助、特许经营、公私合营等方式,扩大农村基础设施运营产业的市场规模,为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专业化、市场化、社区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推荐访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基础设施建设 调研报告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