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信阳的名茶5篇

信阳的名茶5篇

时间:2023-08-15 10:33: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信阳的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之信阳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信阳毛尖主要产地在浉河区西部的浉

  信阳毛尖开汤河港、董家河、吴家店乡的深山区、南部东双河、柳林、李家寨、谭家河、十三里桥以及平桥区的平桥镇等乡镇的部分高山区和浅山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阳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开创了茶树北上过淮河的先例。正宗信阳毛尖的产区,除浉河区外,还含平桥区和毗邻罗山县南部灵山一带涩港、彭新、青山三个乡,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信阳毛尖的荣誉和价值

  2010年中国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全国113个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首次发布了全国8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茶叶品牌价值前三甲: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总量达810亿元,平均品牌价值8.62亿元,其中信阳毛尖45.71亿元位居第三。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

  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

  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工艺特点

  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乾隆时有个拔贡叫程悌,常游车云山而留有一诗:“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黑白两潭景色更是绮丽诱人,清时张铙有诗描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来。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缘知龙伯戏,击水不能回。”这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资源。

  上等优质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信阳茶区属高纬度茶区,四季分明,茶园比南方开采晚、封园早。每年隆冬季节,冰雪封冻了高山,覆盖了大地,万物失去了生机,唯有茶树傲寒而立,青枝绿叶,茶花次第怒放,浓香溢人,煞有春意,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强者。人们为了给这强者注入更强的活力,每年都及时对茶园进行封根培土,增施有机肥。茶树借助这特殊力量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贮存了大量的养分,满足了翌年生长需要,加之深山区阳光迟来早去,所以这里茶叶内含物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质、水浸出物等含量,均优于南方茶区,为南方茶区所不及。这里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每逢采茶季节,满山遍野身着红、绿衣的采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们纤细的嫩手,一朵朵、一芽芽的采摘细嫩芽叶。你怎会想到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竟然需10万多个芽头。这里凝结了多少采茶姑娘的心血啊。“谁知杯中茶,朵朵皆辛苦”,可想信阳毛尖的采摘标准要求是如此严格。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二三级毛尖以一芽二叶为主,正常芽叶占70%左右;四五级毛尖以一芽三叶及对夹叶为主,正常芽叶占35%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鱼叶。80年代后期,新开展的特优珍品茶,采摘更是讲究,只采芽苞。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气的光滑竹篮,不挤不压,并要求及时送回荫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新采摘的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烘焙”温度60-90℃,随着锅温变化,茶叶含水量不断减少,品质也逐渐成。“生锅”是两口大小一致的光洁铁锅,并列安装成35℃-40℃度倾斜状。“生锅”用细软竹扎成圆扫茶把,在锅中有节奏地反复挑抖,鲜叶下绵后,开始初揉,并与抖散相结合。反复进行4分钟左右,实成圆条,达四五成干(含水理55%左右)即转入“熟锅”内整形;“熟锅”开始仍用茶把继续轻揉茶叶,并结合散团,待茶条稍紧后,进行“赶条”,当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时,进入“理条”,这是决定茶叶光和直的的关键。“理条”手势自如,动作灵巧,要害是抓条和甩条,抓条时手心向下,拇指与国外四指张成“八”定形,使茶叶从小指部位带入手中,再沿锅带到锅缘,并用拇指捏住,离锅心13-17厘米高处,借用腕力,将茶叶由虎口处迅速有力敏捷摇摆甩出,使茶叶从锅内上缘顺序依次落入锅心。“理”至七八成干时出锅,进行“烘焙”;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信阳毛类。上等信阳毛类含水量不超过6%。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把成条不紧的粗老茶叶和黄片、茶梗及碎末拣剔出来。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属五级茶,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经拣剔后的茶叶就是市场上销售的“精制毛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这是一个科学而明智的举措,起到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从而使信阳毛尖产地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

  2003年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政府委托,成为信阳毛尖的注册人。

  证明商标是公益性商标,可授权符合条件的单位使用。该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品质特点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或发黄、混浊发暗,不耐冲泡、没有茶香味。

  一般顾客上门,都会先询问其想要购买什么价位的茶,送人还是自己喝,然后拿出两三种价位相近的茶供客人品尝挑选。“开汤”是购茶必不可少的程序,所谓“开汤”,即指现场品茶。提醒茶客要仔细观察茶汤和闻香气。品味道,优质信阳毛尖头道苦二道甜,并且耐泡,一般能泡3~5道,而劣质的毛尖最多泡2次。

  品饮方法

  使用纯净水和玻璃器皿,依据个人口味酌量投放毛尖。品饮时先用水冲洗茶具,然后再投放毛尖;洗茶用85℃的水冲泡摇晃茶杯并随即倒掉清洗水,再加水冲泡。过半分钟后再品饮,茶汤饮至1/3添水续饮。继续添水续饮至茶汤变淡。一般可品饮3至5次。

篇二:信阳的名茶

  

  信阳地方特色产品介绍

  1、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紧密如尖故名毛尖。信阳市的天云、云阳等山区山高雾重,水质极佳,出产的茶叶颜色深绿,叶片肥厚,品质上乘,再经过后期的精工细做,成品茶纯净清澈、香味持久,回味悠长,历史上曾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有淮南第一茶之称。

  2、南湾湖特产

  南湾湖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人称“中原千岛湖”。南湾湖和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相连,森林面积2180公顷,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南湾湖所产鱼类肉质细嫩鲜美,含有蛋白质、脂肪、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元素及稀有元素,其中抗癌元素的“硒”含量是普通鱼类的3—5倍。尤其是南湾的花鲢鱼,不仅肉质细嫩,肥美可口,而且头部富含DHA,是倍受欢迎的保健珍品。

  南湾湖水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产品不仅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品质优良,功效独特,而且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长期以来倍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我局对南湾湖渔业经济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进一步深入,南湾湖水产品不仅闯出了自已的品牌,而且在全国水产品市场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这也为本次南湾湖鲢鱼、南湾湖鲌鱼、南湾湖虾(“豫南湾”牌)顺利通过原产地标记

  注册奠定了基础。

  南湾湖渔业资源条件独特、生态环境优良,南湾湖鲢鱼、南湾湖鲌鱼、南湾湖虾作为南湾湖独特的品种资源,具有很高的原产地保护价值。

  南湾湖鲢鱼、南湾湖鲌鱼、南湾湖虾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使南湾湖鱼的品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既有利于南湾鱼在国内市场上的品牌宣传和保护,同时也使南湾湖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可和保护,为南湾湖渔业经济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无公害干豇豆

  豇豆又名羊角、豆角(《医林纂要》),角豆、饭豆、腰豆、长豆、裙带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浆豆(《贵州民间方药集》)。古称:江豆。豇豆分为长豇豆和饭豇豆两种。长豇豆一般作为蔬菜食用,既可热炒,又可焯水后凉拌。李时珍称“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豇豆为豆科豇豆属长形豆荚,起源于非洲,多样性中心在尼日利亚。豇豆传到印度后,形成了短荚豇豆种;在东南亚或中国形成了长江豇豆亚种。

  豇豆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豇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除个别省、自治区外,都有豇豆的生长。主要产地有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广西、河北、湖北、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四川及台湾等。

  浉河区做为豇豆的主产区,以豇豆种植为突破口,带动发展花生、蔬菜等特色、绿色农业。今年,豇豆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产量达3000万公斤。经国家农业部产品认证的“坤城”牌无公害干豇豆已畅销上海、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浉河区游河乡、吴家店镇已形成干豇豆集散地。游河也成为远近有名的“干豇豆之乡”,被誉为信阳市的“菜蓝子”。浉河区通过做大做强特色“农”经济,提高产品附加值,已走出了一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

  4、信阳石凉粉

  冰镇石凉粉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冰镇石凉粉是很有特色的河南特色小吃,冰镇石凉粉以凉粉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冻菜为主,口味属于其它口味。

  制作方法:1、取石花籽(状如芝麻,紫红色),用白纱布裹上,在盛好清水的盆中轻轻地揉,一缕缕白雾从纱布散出,渐渐化成柳絮状布满盆,与清水纠缠在一起,沉淀下去。放置一会儿,等盆中的水与粉的混合物融合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点了。2、这“点”也是比较关键的,石凉粉之所以得名,就是需要这一“点”,“点”可以用两种东西,其一是用茄子,另一种就是中华牙膏了。茄子“点”出来的石凉粉颜色稍带些微紫色,当然,如果用的是青色的茄子,那么在颜色上就没有什么影响了。3、牙膏“点”出来的石凉粉则是完全无色的。在“点”的时候也得注意,不能嫩也不能老。太嫩了,石凉粉就不成形,无法凝结,而太老了,又有些硬了,影响口感。

  5、信阳根雕

  根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信阳地处大别

  山腹腔地,根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从事根雕艺术创作的好地方。现在常用的根雕树种就有檀木、女桢、杜鹃等十多种。信阳根艺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它虽“土”,但令人爱不释手,从色、形、质、味、韵等方面都保留了根料的自然天趣,给人以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感染。

  6、信阳珍珠岩

  珍珠岩是一种酸性火山玻璃熔岩,经破碎、筛分、预热烧焙后成为多孔粒状物料---膨胀珍珠岩,用它配用不同的胶结剂,可制成各种开头和性能的珍珠岩制品,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低、吸音性强、不腐蚀、不燃烧、耐酸碱、无毒无味等性能,为高效能和超轻质的保温、隔热、隔音、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电力、建筑和国防工业,还可用于铸造、改良土壤、制作洗涤剂、模型填充料、油漆起纹刘等,信阳的珍珠岩矿主要分布在信阳县五里店乡的上天梯和罗山青山乡冯楼一带,仅上天梯就储藏C级以上珍珠岩4422万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60%,并且品高质优,膨胀系数最高可达30多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派来考察的专家到此矿后也赞不绝口地说:“信阳珍珠岩是我们走过的70多个国家见到的最好的珍珠岩。

  7、信阳水牛

  信阳水牛属沼泽型水牛,具有体型大、结构匀称、力大持久、性情温驯、耐粗饲

  等特性。中心产区为罗山、信阳、光山等县,其他各县市也均有饲养。公牛以狮头、虎脖、前躯高、背腰平、前腿直、后腿弯为最好。信阳水牛躯呈长方形,额宽广,头

  略长,鼻大口方,鼻

  镜黑色,四肢短而粗壮,蹄大坚实、灰色,颈下、胸前有白环。

  3风成年后即可使役,适宜旱地水田作业,公牛最大挽力为412.2公斤,母牛最大挽力

  为386.43公斤,年平均役使180天,役用15-18年。

  8、商城茯苓

  茯苓是名贵中药珍品,也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配伍药。史有中药材“白银”之冠名,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抗癌、抗衰、固精、保肾等药食保健功能。《神农本草经》中把茯苓列为上品,是中药的“八珍”之一。商茯苓主要产于大别山区的原始森林,以体大、色亮、泽莹、质优、生产历史悠久而享誉全国,商城也因此一直享有茯苓之乡的美誉。

  商城县有大量的野生茯苓,主要寄生在马尾松等松树的根际,人工栽培于窖在地下的松木(椴木或树兜)上。商城县森林面积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12%,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值,其中茯苓主要的寄生源马尾松占林地总面积的71.8%,达到68万亩。适宜的生态、良好的气候条件、肥沃的森林土壤,造就了商茯苓优良地道的品质,加上丰富地野生和人工栽培茯苓资源,使得商城县成为河南省的茯苓生产基地,并且是全国茯苓主产区之一。商城茯苓以其优异的品质,精细的加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特色,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茯荟之乡”的美名越传越广。

  9、商城金刚碧绿茶

  金刚碧绿茶主产于商城县东南部20公里处河南境内大别山主峰金刚台。金刚台山势雄伟,群峰挺立,高耸入云,峡谷流水潺潺,瀑布布满山间,千峰万壑,云遮雾障,构成一幅峰恃云幻、峰云相依的自然奇观,更兼春天产茶期,漫山山花灿烂,香气盈野。“金刚碧绿茶”茶园就在这海拔千米之上的高山上。这云雾响泉、山花芳香、山阴高寒、清气沃壤,共同孕育金刚台肥壮柔嫩、品质超绝的茶芽,为制造独具风格的金刚碧绿名茶提供了优异品质的先决条件。

  10、商城麻鸭

  商城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兼有南北气候之优点。灌河流域自南向北贯穿全县,途径固始、淮滨汇入淮河。灌河两岸环山,山清水秀,即使大旱,河水也不断流。河水中鱼、虾、水草等浮游动植物品种较多,生长旺盛,就连河边野草也四季长青。河的上游、下游均无工矿企业,河水不受工业污染。商城麻鸭生长在灌河两岸,当地农民习惯在河边搭起鸭棚,将鸭子赶到河里,让其捕捉水中浮游动植物,辅以没有加工的稻、麦。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上长期品种的进化,形成了商城麻鸭的独有特性。

  11、筒鲜鱼

  商城地方风味名菜,久为民间喜食。入冬时节,将2斤以上的鲜鱼刮鳞去脏,洗净沥干后切成块状,拌入适量食盐装进鲜毛竹筒内,密封置于阴凉处。月余后,取出以清汤加佐料煮沸食用,肉质鲜嫩、竹香中略带腐乳味,别具一格。后因鲜毛竹紧缺,民间多改以陶制坛罐作容器,味稍逊。

  12、苏仙石鸭蛋豆腐干

  苏仙石鸭蛋豆腐干为商城县传统风味特产。清道光年间(1821—

  1850),为商城苏仙石人易继奎首创。该品用豆腐干作原料,以炭火烘烤后投入配方独特的卤汤中卤制而成,卤汤使用年代愈久,其味愈醇。成品呈淡绿色或淡黄色,有臭鸭蛋味,但不熏不烈,食之清鲜爽口,畅销于市。

  1942年,日军犯境,易家第二代易德增弃家逃难时,不顾其余财物,唯将装有卤汤的瓦坛带走。后代代相传,原汤不易,延用至今,已有170余年。共和国成立后,苏仙石鸭蛋豆腐干由易姓独家经营,后虽发展至数家生产,仍以易家所产最佳。

  13、商城铁锅

  商城境内河川富蕴铁砂,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铁砂冶炼技术自中原传入商城,县南山民沿河淘捞铁吵,用木炭作燃料炼铁铸锅。至清咸丰二年(1852)已形成小工厂作业方式,建国以后有较快的发展。商城铁锅抗炸裂、不生锈、厚薄均匀、内外光洁、富有弹性,将其烧红泼水不炸,摔落在地不破裂,见者无不称奇。商城铁锅早在1914年就参加过“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1979年获全省铁锅评比第一名,1988年获全国同行业评比第二名。(信阳)14、固始鸡

  固始鸡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鸡种,主产于河南省固始县,俗称“固始黄”。其因外观秀丽、肉嫩汤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而驰名海内外。明清时期被列为宫廷贡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六、七十年代被指定为京、津、沪特供商品。

  地域范围:固始县境内,东以安山、泉河为界,西以春河、白露

  河为界,南以大别山为界,北以淮河为界。

  特定品质:固始鸡有以下突出的优良性状:一是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野外放牧散养;二是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汤汁醇厚,营养丰富,具有较强的滋补功效;三是母鸡产蛋较多,蛋大,蛋清较稠,蛋黄色深,蛋壳厚,耐贮运。活鸡及鲜蛋在明清时期为宫廷贡品,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口港澳,六、七十年代被指定为京、津、沪特供商品,赢得了“土鸡之王”和“王牌蛋”的美誉。

  文化典故

  固始鸡的选育研究是由固始县固始鸡原种场承提实施的,80年代末完成了“固始鸡提纯复状研究”项目。在此基础上,90年代进一步开展了“固始鸡新品系选育和繁育体系建立”等研究。为加快固始鸡开发步伐,1996年固始县以固始鸡原种场为核心组建了“固始三高集团公司”,走“公司+农户”的发展道路,从育种、供种、服务到产品回收、销售,实施产业化开发,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截止到1999年,已饲养固始鸡原种3万套,父母代30万套,带动规模饲养户4652户,饲养固始鸡1949万只,上市率达94%,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高集团迅速膨胀发展。

  15、信阳花岗岩和大理石

  花岗岩和大理石

  商城、新县、罗山、固始等地均有储量大、品种我的大理石和花岗岩矿产。商城县大理石矿有绿、白、黄3种,矿源面积达10平方公里,花岗岩的储量更为丰富,灰白中夹杂黑星点、质地坚硬美观的“雪花尼”一个品种的储量就可供大规模开采300年之

  久;新县花岗岩的储量为9.5亿立方米,品种达15个以上,主要产品有花岗石装饰板材素花、将军红、鸽血红、枫叶红、森林绿、银花等20多个品种;罗山山店乡的大理石储量为53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为7000万立方米,主要产品有汉白玉、云罗红、翠花红等30多个品种。

  16、信阳三麻

  三麻

  :即红麻、苎麻和大麻

  信阳全区地处淮河流域,气温适度,雨量充沛,土

  质肥沃,光照时间长,非常适宜“三麻”的种植、生长和加工。红麻又叫槿麻,原产印度和非洲,1964年引入信阳,目前全区麻面积达百万亩,总产为2亿公斤,是全国重要的红麻生产基地之一。信阳所产红麻品质优良,拉力达50公斤左右,斑疵少,色泽好,脱胶适度,纤维均匀,质地柔软,畅销国内100多个厂家,被

  一些大中型麻纺厂誉为“当家麻”和主体原料,并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前

  苏联。固始、息县、潢川为全区主要红麻产。信阳所产苎麻纤维长,拉力强,富有

  弹性,耐腐抗霉,吸收散发水分快,是极好的纺织原料,副产品麻线和根、叶都用

  处极广,全区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大麻又叫“火麻”,以固始县蒋集乡出产的大

  麻品质最为优良,其含纤维量高,韧力强,色泽鲜艳,回潮率低,散热性好,故被

  称之为“蒋麻”。

  17、固始皮丝

  “皮丝”是河南省固始县著名的土特产。系用洁净的猪肉皮经过浸泡,去脂、片皮,切丝、晾晒等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干制品。猪

  肉皮,古称“肤”,俗名“肤皮”。做为菜肴原料的皮丝于明朝末年开始生产。相传系古蓼城(今河南省固始县寥城岗)满堂春菜馆的掌柜创制。清代咸丰年间,祖籍固始的巡抚吴元炳曾以乡土特产进奉朝廷,颇受帝王后妃青睐。自此,“固始皮丝”被列为贡品。1914年被选为中国名特产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而名扬世界。

  皮丝的吃法很多,可扒可烧,可拌可炒,以其为主料可制作20多种菜肴。“桂花皮丝”即用皮丝和固始黄鸡的蛋黄同炒而成,色似桂花,橙黄悦目,别具风韵,令人陶醉。

  18、信阳苎麻

  苎麻产于河南信阳。河南是苎麻的原产地,栽培和利用苎麻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出土的一些苎麻织物残片上可以看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温和的黄河流域,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苎麻。八十年代,河南苎麻的栽培相当可观。苎麻及其混纺织物,具有挺拔滑爽、通风透气、易洗快干、吸湿排汗、免烫熨等特点。

  19、固始柳编

  柳条加蒲草、藤草混编而成的工艺品,色泽洁白、造型别致,主要有果篮、花篮、挂篮、门帘、屏风等。

  河南固始柳编生产历史悠久,固始县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柳编之乡”称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始于五、六十年代,固始就有编粪筐提篮、笆斗、簸箕等柳制生产生活工具,畅销内地及邻县周边地区。1972年从江苏省杨州县引入柳工艺制品,当时有生产大队组织集体柳编加工厂,仅有少数人从事单一的面包篮生产,产品通过外贸渠道

  向外销售,以解决生产救灾问题,年产量亦仅有8700套,年产值12万多元。1987年外贸体制改革,以集个体私营柳编厂有10多家纷纷成立,外销产品品种逐年增多。到2003年,在30多年中,固始人民因地制宜,开发柳条资源,发挥传统工艺技术优势。

  20、潢川甲鱼

  信阳市潢川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潢川县是河南省最大的甲鱼繁养基地,被誉为“甲鱼王国”。历史积淀的独有甲鱼养殖方法,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潢川甲鱼明显的地域特色,其外表轮廓呈倒马蹄形,体形偏薄,背脊平整,腹部为黄白色,背部为黄绿色,裙边宽而厚,四肢爪子排列整齐。其肉质纯正,细嫩鲜美,有嚼味,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优胜于其他种群。曾被国家定为出口免检产品。

  潢川甲鱼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仁和镇、白店乡、江家集镇、传流店乡、卜塔集镇、隆古乡、踅孜镇、来龙乡、魏岗乡、上油岗乡、谈店乡、张集乡、桃林铺镇、黄寺岗镇、伞陂镇、付店镇、戈阳办事处、定城办事处、老城办事处、春申办事处、黄湖农场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现辖行政区域。

  21、潢川桂花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度地带,是热带花木北移和温带花木南迁的适生地。《光州志》卷28记载:“木之属有桂,一名木樨花,有红、白、黄3种”。距黄国故城遗址西北,有一延绵数十公里的丘岭,自古就大面积种植桂花,每逢金秋,桂花盛开,香飘百里,因此得名曰“桂花岭”。潢川百姓

  逢年过节有流传打“桂花糕”、做“桂花糖”、酿“桂花酒”的习俗。据《光州志》记载:公元前273年,群雄兼并、烽火四起,秦欲攻楚,楚顷襄王派春申君黄歇出使秦国议和,并呈《上秦昭王书》与昭王交涉。民间盛传:春申君历经磨难,呈上《上秦昭王书》,昭王展开-,异香扑鼻。昭王问:什么香?春申君答曰:书中夹带的花香。昭王问曰:什么花?产何地?春申君答曰:今日幸晤昭王,正值中秋,唯黄花盛也,产黄国。昭王赞曰:今遇黄君撮合,缓解秦楚之战,实属贵人、贵事,此花乃贵(桂)花也。“贵”与“桂”谐音,其终年叶繁枝茂,香气浓郁,秀而不娇,清雅高洁,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喜爱,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咏桂佳作。据史载,唐朝光州人家就有在庭院种植桂花的习惯。唐朝诗人王建于大和5年任光州刺史,中秋之夜,王闻桂花芳香,假桂花而寄托情思,叹曰:“中庭白地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光州志》记载古代诗人黄俭在潢川城内的南湖堤上也留下

  “午雨未成风乍转,隔堤遥迸木樨香”这脍炙人口的诗句。

  22、潢川贡面

  潢川贡面,历史上称“光州贡面”。此面系清油兑水盐合细面粉,经过拌、揉、发酵、盘条、上架、拉扯、凉晒、截切等十多道工序制成。

  据《光州志》载:唐代、潢川已生产挂面,当时“风销华夏,夺魁九州”,被人们称为“光州魁面”。传说,到宋朝时,光州州官令工人将这种面去其头尾,取其中间,匀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长度,用红绿纸

  卷成园筒形,每筒半斤,作为礼品进献给宫廷,宋仁宗食后,大赞:“美哉,光州贡面。”从此光州精制的筒装挂面,以“贡面”之称闻名于世。

  潢川挂面有近千年的历史,生产精制的筒装贡面已有七百年左右,因此制作场坊遍及城乡,所产之面,畅销省内外。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贡面生产蓬勃发展,而且质量越来越好。现在的潢川贡面,条细如丝,中空如管,半斤一筒,色洁如银,包装美观,携带方便,宜于保藏,便于食用。下锅就熟,久不粘汤。清水下,爽利可口;兑汤下,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所产数万斤,尚供不应求。潢川贡面已收入《中国名食录》。

  23、光山青虾

  光山青虾体型粗短、体色青蓝,呈半透明状,食天然生物饵料、植物碎屑及杂草,饮川流溪水,生长于水库、塘、坝、河流之中,不仅无刺、无腥,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6.4%,还含有磷、铁、钙等重要营养成份。

  光山青虾体型粗短、体色青蓝,呈半透明状,食天然生物饵料、植物碎屑及杂草,饮川流溪水,生长于水库、塘、坝、河流之中,不仅无刺、无腥,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6.4%,还含有磷、铁、钙等重要营养成份。

  24、光山茶叶

  光山种茶历史悠久,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评

  述:“淮南(茶),以光州(治所在光山)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光州光山场岁卖茶三十万七千二百一十六斤,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历经战乱,现存于大苏山的清代茶园与古寺名刹(天台宗祖庭净居寺)相伴,见证了光山佛茶文化渊源。

  光山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光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科学决策,围绕“茶”字做文章,掀起了打造大茶业的新热潮,茶基地、茶工业、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光山人“种植全国茶、加工全国茶、购销全国茶、走向全国去卖茶”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规模扩张,品质提升,产业升级,效益提高。

  25、信阳板鸭

  板鸭为大别山区的重要特产之一,将成鸭育肥增膘后,以传统工艺方法腌制而成。成品板鸭外形平整如桃状,无“关窗”,色泽白润,肉质细嫩,尾油丰满,鸭身干爽,盐味适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具有生津开胃、促进新陈代谢、祛寒降压健身的功效。

  26、信阳狮舞

  狮舞,又称玩狮子,是民间喜闻乐见的群众娱乐形式。狮头是用牛皮仿真狮头部模样订制而成。狮身是用红布或花布制作,缀上花条或花布块,以饰美观;缀上染成绿色的麻作狮鬃,以饰威严。表演时,两人钻入“狮衣”内,一人舞狮头,一人做狮尾,首尾相连,配合默契,不仅显示了“百兽之王”的威武雄壮,而且还能表演出真狮的各种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人赞不绝口。好的表演者,能演出惊险的场面,扣人心弦,更是令人提心吊胆,心惊肉跳。

  民间不仅认为狮子是“百兽之王”,而且把它神化了。如果有“百兽之王”的光临,就可以化百凶为一吉。所以,不管玩狮子到哪湾,必须到各家各户去“拜门子”,如漏掉谁家不去,是会闹意见的。凡“拜门子”的户,都烧烧纸,放放炮,略表对狮神驱邪降福的酬劳。还给舞狮子者香烟,感激他们的光临。固然有些迷信色彩,但也显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所以,拜完门子之后,喊段“彩头”,其内容无非尽是些吉利话。

  泼陂河七队和李岗村的郭底下的狮子玩得最好,可演板凳、方桌,还能演“踩四门架”。

  27、光山花鼓戏

  花鼓戏是泼陂河镇广大农村流行很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这种戏的唱腔、表演形式以及演出的传统节目,与湖北花鼓戏有相似之处,很可能它们之间有曲艺上的亲缘关系。花鼓戏的服装、道具都很简单,锣鼓是主要乐器。演唱时多用方言,往往不等前台演员的台词唱完,后台演员齐声和音,间以锣鼓伴奏,场面热烈,气氛紧凑。这种戏盛行于清末和民国;解放初,亦盛行一时。“文革”十年,被当作“四旧”而禁止活动。三中全会以后又恢复了这一活动。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蔡明凤辞店》、《夫妻观灯》、《秧麦》、《陈世美不认前妻》、《秦雪梅吊孝》等等。泼陂河的著名花鼓戏演员邬定远,一生从事花

  鼓戏工作,他不仅能演,而且能导。

  “地灯”就是5至7人组成的地灯班,二人对演对唱,小巧灵活,不搭台,室内室外,随地都可演出,群众称这种演出形式为“玩地场”。地灯的唱腔、乐器、服装与花鼓戏相同,但更简单些。演出的时间多在夜晚,活动于农村。演出的内容,多系迎合青年男女心理的0庸俗的节目。有些青年看“疯”了,跑几十里看地灯。当然,也有《观灯》、《秧麦》这类热爱生活、积极劳动的健康节目,可惜太少。后来对地灯进行改造,出现了《夫妻观灯》优秀剧目,于1951年到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会演,获得好评,给地灯的改革,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据统计,在80年代初,全镇有7个地灯班。最受欢迎的节目:《夫妻观灯》、《王瞎子讨人》、《顶椅》等。泼陂河比较闻名的地灯数阚学第班,演员汪国正做戏颇具功力。

  28、光山皮影

  光山皮影在小时候看过很多场,留下很深刻的回忆,而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渐渐地快要消失了。光山皮影戏因其浓郁的本地特色,接近湖广语系,唱腔、道白亦成一格,被称之为西路皮影。光山皮影以水牛皮为原料,经制作加工后,呈透明状,彩绘各种人物、动物图像,由操纵杆操纵。表演时,利用灯光或月光照射皮影,影像显现在面帐上。影子的活动由演员操纵完成,边操纵边配音,有乐队伴奏。这些“影人”完全可以制作成“美妙的工艺品”大批量出口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29、信阳糍粑

  糍粑——为信阳传统名吃,主要产地有商城、新县、潢川、光山

  等地。

  糍粑的制作过程是:以上等优质江米为原料,淘净蒸熟后,放进石臼内反复捶捣成泥状,趁热有擀仗擀薄,切成方块或长条状。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访,最好的见面礼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将糍粑包上各种馅料,油炸烤煎,风味更加独特鲜美。包馅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块状的糍粑久放干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换其水,可保存3个月以上。

  30、商城烧饼

  烧饼属于民间小吃范畴,新修的县志里,有这么一小段记载:“起酥肉馅烧饼,为商城传统风味小吃,主料面粉,猪肉,香油等,包馅成型后,贴炉烤炭,文火烤成,外焦里软,咸香可口。1983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会,在郑州举行,商城国营饮食业职工刘方昆应邀献技,临街起灶烤制起酥肉馅烧饼,颇受欢迎。全省参展150种风味小吃,71种评为名吃,商城起酥烧饼名列其内”。

  商城把做烧饼称之为打烧饼,形象的描绘了烧饼的制作过程:活面要反复的踹打,然后揪成一坨坨,放入肉馅,在掌心团几下,再左右拉扯成型。一个“打”字,最能体现烧饼师傅手上拿捏功夫。记得原来老家巷口,有家夫妻烧饼摊,生意红火。每次走过巷口,芝麻油肉馅的缕缕香气,就会扑面而来。记忆总是停留在一个漫雪纷飞的冬季,北风刺骨,拿起一个热腾腾刚出炉的烧饼,一口下去,满嘴香酥,心里暖暖的,人世间最寻常的幸福感顿时油然而生,是呀,幸福就是在

  这香脆酥软的口感里,它会伴随你一生一世。

  31、商城火绫子

  火绫子又叫杈伞舞或“围灯”,起源于汉代,是信阳市商城县独具特色的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火绫子的表演形式:火绫子系九人集体表演的群舞。

  人物:有“老杆儿”(领舞)即掌杈伞人,扮一风趣的老汉,一手掌杈伞,一手持蒲扇,口衔哨子(指挥用)。有“四梳”女角,旧时男扮女装用黑纱手帕包头,好像姑娘梳的独辫,故得名“四梳”,俗称“蜡花”或“花鼓娘子”。皆以彩粉画脸,着彩衣、穿绣花鞋,腰系围兜,左手拿花巾,右手持彩扇。有“四挎”男角,腰挎花鼓,故名“四挎”,俗称“花鼓腿子”,画俊脸,红巾或黄巾包头,蝴蝶结扎在额头,着花边舞衣,腰系红彩,手握花棍。

  32、淮滨乌龙酒

  乌龙酒是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的特产。乌龙酒是河南名酒,口味甘洌,属于酒中上品。主导产品“乌龙粮液”酒于2005年9月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

  淮滨乌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50年代初期,规范于1974年,1997年10月由“河南淮滨乌龙酒厂”改名为“河南淮滨乌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中型白酒专业生产企业。

  公司座落在古老秀丽的淮河之滨——淮滨县东湖景区。这里流水淙淙,绿荫苒苒,百鸟婉转,桂子飘香,气候温暖湿润,优质矿泉水清冽甘甜。我们就用着淮

  河之滨的乌龙古泉酿造出了醇厚甘甜的乌龙酒。

  乌龙牌系列白酒,以纯小麦为原料,经自然富集培养的高中温大曲和包包曲为糖化发酵剂;精选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为料,采用历史传统混蒸混烧老五甑生产工艺和现代科学方法精心酿造。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调味而成的浓香型白酒。产品既有豫、皖、苏、鲁浓香型白酒之韵,还具有浓香型川酒之神。2003年1月乌龙牌白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评为河南省食品行业“重质量、守信誉”著名品牌;2008年12月乌龙牌白酒被河南省酒业协会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豫酒十大名牌”。

  33、息县松花蛋

  松花蛋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松花蛋是很有特色的河南特色小吃,松花蛋以松花蛋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腌菜为主,口味属于五香味。

  河南省确山县生产的松花蛋别具一格,除保持传统松花蛋的色、香、味外,具有独特的五香味,而且成熟期短,故称快速松花蛋。一、浸泡法:

  34、息县油酥火烧又名"油酥馍"油酥火烧以面粉为主料,掺和生猪油、香油、葱花、食盐等佐料,于铁鏊烙制加火烧而成。其制作工艺独特,操作方法古老,风味别具一格。

  息县油酥火烧,相传始于明代,距今已四百余年。清光绪年间,息县

  烙制油酥火烧制者达数家,唯熟食世家熊明德,在名师蔡安仁的指教下制作的油酥火烧,味美艺精,久负盛名。1942年,熊明德带徒传艺,城关镇东大街彭增仁拜师求学,技艺超前,驰名中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彭增仁重操三十年前之旧艺,自开油酥火烧店。其店虽小,却顾客盈门,食后赞不绝口。1980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下吃展销大会在郑州举行。历时一个月。息县油酥火烧名家彭增仁应聘前往,临街起灶。当众操作,献技献艺,制作的油酥火烧,各地旅客品尝后,纷纷称赞。这次展销的全省150种风味小吃中,有71种被评为名吃。息县油酥火烧则名列前茅。198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食指南》一-载:"息县油酥火烧为名小吃,其外形椭圆,细丝盘绕,色泽鲜艳,拿起即碎,酥脆甜香,十分可口。"35、息半夏

  息半夏是息县独有的优良中药材品种,在二千多年前《礼记、月令篇》曾有关于半夏的药用记载。在《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中对半夏入药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深刻的阐述。清嘉庆四年,息州志对此已有记载,1979年版《辞海》将半夏列为息县特产。医药、医疗界对息县所产半夏极为推崇,为了将它区别于另外产品,特意在半夏二字之前冠—“息”字,称为“息半夏”,以示对它的青睐。

  1914年3月,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商品博览会上,息半夏因其个

  大、粉足、品质优良、疗效显著广受外商欢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息半夏远销日、韩及欧美市场,长期供不应求,国内各大药市常年出现有价无药的局面。息半夏以淮河、闾河沿岸出产的品质为最佳,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和药理检测,9克息半夏相当于外地半夏15克药效。多年来,息半夏以质量地道,信誉卓著而驰名中外,在同类药材中被视为珍品。据《五十二病方》、《局方》、《仁斋直指方》和《金匮要略》等记载,息半夏入药能够治疗咳痰喘急、肺胃虚寒、呕吐眩悸、便秘泄泻、小儿惊风等症,药物实验有镇咳、止吐解毒等功效,外敷可止痛消肿。

  36、淮滨黄沙

  淮滨境内有四大河流,淮河66公里、洪河71公里、閭河25公里、白露河72公里,河道总里程为234公里,主产黄沙,品种有粗砂、中粗砂、细沙等多种,储藏总量5000—10000万立方米,年可开采200万立方米。

  多年来,由于我县黄沙质优价廉,通过淮河到长江,长期销往江、浙、上海、武汉等地建材市场,供不应求;在墙面装饰、地板砖、免烧砖等新型的建筑材料中,黄沙也是必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原材料。

  37、平桥特产

  平桥区地处大别山腹地,淮河之滨,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保存着10多处战国时期文化遗迹,这里曾是楚国的疆域中心,有楚国城阳城遗址,出土过举世闻名的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铜编钟,用它演

  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太空。

  这里人杰地灵。诞生了亡羊补牢、闻鸡起舞的经典寓言,哺育了文坛领袖何景明、历史学家司马光等历史名人,这里是革命发源地之一,革命战争时期曾是豫鄂边省委所在地,走出了大批革命英雄儿女。

  这里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景色宜人。有天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震雷山风景区、北湖休闲度假风景区,有闻名遐迩的雷沼喷云、浉河泛月、龟山晴雪、长台古渡、雷峰禅寺、双龙潭沟、祖师神庙等旅游景观,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

  这里有石榴、茶叶、板栗、桃、梨等林果特产。是中原地区久负盛名的百果园,平桥石榴是平桥区最具特色的农特产品,或许正是因为沾了这一方山水的灵气,在这山水之间孕育出产的石榴特别圆润饱满,籽粒晶莹剔透,出奇的个大,出奇的甜美,因而声名远播。在平桥人民争当魅力信阳先锋队,全面建设精彩平桥的热潮中,区委、区政府为了打造特色农业、弘扬石榴文化,英明决策,从2008年开始,每年在中秋来临之际,举办平桥石榴文化节。而首届平桥石榴文化节,经过各方面的精心筹划,在金色的九月,在石榴红遍的地方,带着平桥人的期盼,从深闺中姗姗走来。

  38、信阳板栗

  信阳栽培板栗的历史极为悠久,平桥区内所产板栗具有个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种皮易剥离等特点,果肉含糖量高、品质优良、香甜可口而深受喜爱,适于作糖炒栗子。除炒食外,可生食、烘食或可磨成栗粉,做各种糕点,也可做烹调材料。产

  于罗山商城两县的油栗个小、皮薄、肉厚、香味独特,不易生虫,便于储运,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39、商城桔梗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陲的大别山腹地,地处江淮之间。是著名的“药乡”。商城所产的中药材“桔梗”,因其所特有的“龙头凤尾菊花心”优良品质特征而久负盛名,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商城桔梗根肥大肉质,切片断面纹理清晰,呈白色或淡黄色,宛若菊花,是谓“菊花心”。四年以上野生桔梗茎于块根的结合部向上生长出一种似角一样的不定根,形似龙头,故谓“龙头”。商城桔梗的主要特征就是龙头凤尾菊花心,堪称药中奇葩,在同类产品中独一无二,扬名海内外,被载入《中国药典》注释版本和越南《药志》。1986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对外保密名种,被誉为“商桔梗”。

  商城县所产的桔梗不但具有“龙头凤尾菊花心”的优良品质,并且本县境内桔梗资源非常丰富,生产历史悠长,最高年产量可达70万斤。1969年,商城县桔梗野生变家种试验获得成功,首开了全国人工栽培桔梗新纪录。经过不断总结提高,扩大种植,形成了大面积生产,提供了大量商品药材,弥补了野生资源的不足。1983年,商城县桔梗留存面积2000余亩,近年来,桔梗收购量稳定在30万斤左右。

  目前,商桔梗的发展,已逐步走上了一条野生种保纯、栽培面积扩大、加工层次提高、种植逐步规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桔梗开发的多元化,桔梗全草都被派上了用场,传统的桔梗也由医用向医膳、食用、野菜、保健品、滋补品和旅游产品等方向发展,鲜食桔梗更是

  被称作是“大别山的人参”。

  40、黄缘闭壳龟

  黄缘闭壳龟,又名断板龟、金头龟、金钱龟、隶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龟科、龟亚科。属中等体形的龟种,其头部呈橄榄绿,沿头侧各有一条孤状金黄色,腹甲前后以韧带相连,胸甲向上可关闭背甲,故称断板龟。椎盾5枚,肋盾4对,缘盾12对,每枚盾片边缘色较深,腹甲为棕黑色,外缘盾腹面及背甲外下侧缘及皮肤为米黄色。四肢背面为棕黑色,腹面色淡。尾背有一条黄色纵纹。我国只有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台湾等少数省份有分布。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是黄缘闭壳龟主要产地,全县分布总面积965平方公里,占面积的60%,涉及到13个乡镇,分布较多的有6个乡镇(周河乡、代咀乡、田铺乡、泗店乡、八里畈镇、沙窝镇32个行政村,330.6平方公里),另外箭厂河、陈店、浒湾、千斤、陡山河、吴陈河、郭家河等乡镇较少。从水系上看,主要分布在淮河水系有123个村,长江水系只有33个村。

  黄缘闭壳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被人们誉为“活化石”的动物。其经济价值很高,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可口,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滋补品。而药用效果好,具有滋阴潜阳、解毒、抗癌与中药配伍能防治多种疾病和疑难杂症。

篇三:信阳的名茶

  

  信阳毛尖的营销策略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

  夏兰兰

  信阳毛尖茶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产之一,是信阳茶中的珍品。因为它条索细秀、圆直有锋尖,白亮满披而被称为“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所以又叫“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也叫“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来自大别山腹地,位于秦岭至淮河地理分界线以南,这里山势起伏,云雾弥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信阳毛尖香高味浓、甘醇鲜爽的优良品质,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

  信阳是河南省的产茶叶大市,也是中国最早开发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区之一,其茶叶产业有着独特丰富的资源环境优势,在整个营销策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悠久的种茶历史

  信阳茶区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茶区,信阳市种茶历史源远流长,考古证明,信阳茶叶种植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唐朝信阳已盛产茶叶,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清代光绪末年。清代信阳毛尖的独特风格即已定型。“信阳毛尖”在历史上乃至今天仍享有盛誉,为信阳市著名传统特色产品,1915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59获全国十大名茶,1988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获国优名茶榜首,1990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99获99昆明世界博览会金奖,2007获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获6个最高金奖、10个金奖、5个银奖,2008获“龙潭”牌获中国驰名商标。

  优越的产地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主要产自信阳西南山区俗称为“五云两潭一寨”的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条件。信阳茶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以淮河为分界线,淮南属亚热带,淮北属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无霜期210天以上;年日照时数2100h以上;年降水量1000~1200mm;相对湿度75%以上;年均云雾日数100天以上,独特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信阳茶叶独特品质得以形成.。

  二,土壤肥力比较高,没有污染。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pH在4.5~6.5之间,土壤元素位于正常值区域。信阳茶叶区没有重工业,就没有重金属或农药污染,茶园周边也没有大气污染源。降水量正常,也没有旱涝之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清洁无污染,构造了有利于茶叶生产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产茶基地多。产地扩大到信阳市8个县、区,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符合。境内山峦跌宕起伏、河流纵横交错,立体气候明显,使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生态环境,成为我国第一大名茶生产基地。

  四.地理位置优势。信阳市位于河南省的南部,地处长江、陇海两大经济开发带之间,东邻沿海发达地区,西居中西部地区前沿,具有所谓“洼地效应”的经济过渡带。交通便利,通信快捷,京广、京九铁路和106、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12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宁西铁路横穿东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信阳具有了“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交通优势,有利于茶叶的大流通和茶叶大市场的形成

  独具风格的品质及丰富的化学成分,健康,洁净,自然,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独具风格的品质特征。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锋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鲜浓、爽口、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二,丰富的化学成分。信阳毛尖内含化学成分极为丰富,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醋型儿东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从而形成了信阳毛尖“鲜浓、爽口、耐泡”的滋味特征。信阳毛尖茶汤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以茶叶特有的茶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的含量与其它绿茶相比相对偏少,信阳毛尖茶汤中含有的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撷氮酸等6种是人体必须氨基酸,信阳毛尖还含有极其丰富的无机元素。与一般植物相比,信阳毛尖茶汤中锰、锌含量极为丰富,镁的含量也较高。此外信阳毛尖茶汤中还有多种如铜、钻、镍、铬、鳃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4巨大的发展潜力优势

  信阳茶叶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背景和群众基础。河南省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积淀,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省占四个(郑州、洛阳、开封、安阳),饮茶文化氛围浓厚,随着中原经济崛起,茶叶消费将呈刚性增长,市场空间巨大。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的消费需求和格局也将由传统的泡饮方式向优质、新型、方便和保健的方式转变,将促进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而且茶叶在医药业、食品工业、化妆业、畜牧业等领域的开发应用也日益广泛,将会大力促进茶叶深加工,进而拉动茶产业升级。

  然而,在信阳毛尖产业化营销进程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制约了信阳毛尖的发展壮大,成为其占有市场的瓶颈,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名茶品牌意识淡薄,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足,精品缺乏。

  (一)品牌多,杂,乱,良莠不分,参差不齐,这是信阳茶产业发展的一个乱象。信阳市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00余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

  体的品牌50多个,生茶规模差异很大。品牌甚多,五花八门,如

  新林玉露,文新牌,龙潭牌,五云山牌,品牌多而杂。产品的定价也悬殊,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阳毛尖没能培养出来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

  (二)品牌经营意识淡薄,名茶品牌建设缓慢。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包装品位处于中低水平,包装水平与茶叶质量不相称,也没有及时跟进消费需求的变化。企业整体的的茶文化意识、名优茶的宣传意识不强,不注重品牌的创立,企业的名茶品牌作用不突出。名优茶的市场没形成,适销对路产品少,名优名品茶少,品牌资源仍需整合。

  (三)中小加工企业和个体企业实力不强,目光短浅,销售很不规范。在信阳毛尖销售过程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之间的品质差别难以分辨,级与级之间没有严格的技术鉴别标准,而销售时特级茶与一级,二级茶在价格上相差悬殊。一些品牌意识淡薄的中小企业为了从中谋取私利,可能会参杂一些低级茶在高级茶叶里,而按正常的高级茶叶销售.结果常会出现低档高价买的情况.绕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到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管理制度不规范

  (一)政府重视不够,采取措施不力,促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淡薄。在茶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茶企业发展就可能会夭折。信阳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造信阳的茶都城市形象,如举办“信阳茶叶节”,响应“茶叶搭台经贸唱戏“方针,大力主办茶叶文化节,来扩大信阳毛尖的市场知名度。这些措施为信阳毛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市场契机,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立足于信阳本地的宣传措施由于只是局限于在河南地区,在外省宣传极少,方法单一略显乏力,影响有限,不能真正打响信阳毛尖“中国名茶”的品牌。电视媒体.广告,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运用不到位,都注定了信阳毛尖只是名茶而不是名牌,只能落到土特产的份儿上。

  (二)政府对茶叶行业的企业管理制度缺失,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茶企业行为茶叶企业制度。主要表现在规范企业产权关系、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制度等。茶叶企业制度不规范不完善,就会使得企业行为管理混乱、产权不清,品牌无法树立等问题。茶叶行业的企业管理制度,是茶叶行业的行规,是维护茶叶企业有序竞争并获取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缺失茶叶行业的企业管理制度,生产标准、生产质量和生产竞争等就朝着无序方向发展,不利茶叶行业未来发展。

  经营主体分散,竞争力不集中。

  (一)茶园零星分散,生产能力低,缺乏统一规划。茶叶生产十分分散,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域几乎县县种茶,在不能满足茶树生育的“次适宜区”,仍广种茶树,从而无法集中资源形成生产能力,产出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低,缺乏价格竞争力,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产业标准。个体小茶厂在原料的收购、产品加工、质量等级检验等重要环节中,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行为,在损害消费者,导致有些产品实际质量与标识不相符,甚至出现乱用标识等现象。

  (二)茶叶经营主体普遍偏弱,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份额少。信阳茶叶经营主体普遍偏弱,经营分散,它们在市场占有份额少,龙头企业不多、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茶叶产业技术落后,人才匮乏

  (一)茶叶种植技术及加工技术含量低,茶叶优良种植技术比较缺乏。茶园种植过密不利于耕作管理,无公害生产技术尚未全面普及,绿色食品基地、有机茶基地只处在起步阶段。良种选育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覆盖率低,没有制定良种补贴政策,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对茶叶科技投入和推广范围不够,无性系茶树品种普及低,大多院校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后并未转化成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且受小农生产、营销影响,对最新科技采用能力有限,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多数茶叶采后加工处于手工作坊式,大多只进行初加工,茶叶产质产值较差。

  (二)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尤其是茶叶产业的高中级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这是茶产业存在的一个不争事实。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行业效益低下,企业生产人员、科技人员报酬不高,大学茶叶专业学生很少有人留在茶叶行业工作,这种状况制约了产业的科技升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茶叶加工工艺无法改进,茶树栽培、病虫防治等实用技术很难推广应用,茶叶加工技术含量低,以低档产品为主,高端名优产量比例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茶叶中高级专业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想办法留住人才,才有利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成功的品牌,必然会有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信阳毛尖的产业发展有如此多的弊端,就是因为它没有形成一个完善高效的营销策略。市场营销建设应根据自身商品茶的销售特点,寻求对接市场的最佳切入点,探索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营销组合方案,旨在建立通路稳定、销售畅旺、资金安全、运行高效的销售模式。茶叶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策略和计划,以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各级政府应该积极落实监管,扶持,宣传,带动政策。

  (一)政府可以要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改造落后装备和工艺,鼓励重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政府可以考虑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良种化工程、标准化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建设、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及其他奖励补助,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龙头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二)应鼓励茶农组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茶农和茶商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碰到的问题。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

  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提高茶行业集约化程度,开展社会化服务。地方政府也可牵头组织各种展销会,设立各种平台推介本地名优茶。政府要对中介组织进行宏观调控,建立行业规则,促使中介组织真正做到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服务性组织,从而有效规避茶叶贸易风险。

  (三),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从更广、更深、更高层次做好推广工作。政府牵头,以茶农、企业为主体,加快新良种茶园基地建设,形成多方利益的良性互动。根据信阳市的气候条件,积极选育茶树良种,改造低产衰老茶园,同时,规范栽培技术,以适应机械化施肥耕作、采摘操作的需要,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规模连片发展新茶园,以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

  (四)积极推进多元化开发战略。茶叶消费方式日趋多元化,我们不能仅局限在过去的以采摘春茶为主的时代,应该从多角度推广信阳绿茶。比如说,采摘潜力巨大的夏茶,将夏茶加工成“茶球”、“茶条”或茶砖、茶袋,加快开发速溶茶、液态茶、保健茶、药用茶、食品茶、有机茶等多种产品,并延伸至医药业、食品工业、化妆业、畜牧业及其他行业中去,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2信息技术方面做到全面,高速,创新,(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建设优势产业带,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业技术资源,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按最适宜生态原则,建设优势产业带,实现规模化经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名优品牌。我国茶园大多分布于丘陵和山区,可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按茶叶标准化建设,对最适宜种植茶叶的茶园进行优化改造;广泛推广无性系新品种选育,积极扩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全面调整种植结构,适于茶园机械化运作;重视现代化无公害清洁生产,建成优质、高效、高标准的良种茶园。

  (二)完善信息系统,了解市场需求农产品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敏感的话题。茶叶贸易竞争已经从传统领域扩展到资源、技术、信息、管理、流通等多领域。我们要缩小市场差距,重视信息流在茶叶贸易中的作用,应建立和完善茶产业信息体系,使科研单位快速、便捷的了解茶叶生产、销售、海内外市场对科技的需要,也使生产、销售企业更容易获得科技信息,促使科研面向产销,真正实现信阳茶产业的国际化战略。

  (三)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信阳茶叶产业化经营当前,科学技术对茶叶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信阳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发展中目前存在着质量、品牌、效益、科技等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于分散,企业经营规模过小。鉴此,产业化经营是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将有利于做大规模,做响品牌,降低流通成本,增加茶农收入,改变生产面貌。

  (二)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叶。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学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投入,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已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茶叶是我国传统饮料,也是信阳市山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特别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崇尚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食品。茶叶生产必须推行清洁生产,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茶叶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3大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品牌效应却远逊于中国其他名茶,要想信阳毛尖改变现状,必须要实现自己的品牌效应。利用保护对策,要对全市茶叶企业摸底排队,确定一批创建名牌产品的重点企业,动员和组织企业开展争创名牌活动,强化企业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一)首先应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突出茶叶文化节特色的同时,通过广告、媒体等进一步对信阳毛尖进行宣传。实施文化推进战略,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普及茶知识,推进喝茶、论茶的健康风尚,形成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在争取更大的消费市场的同时,打造中国茶都的平台。可以尝试在全市范围内将路名、地名等以“茶”命名,并开发出具有浓郁茶文化的旅游景点,努力打造茶都风韵,使信阳毛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提高茶叶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实施质量推进战略,加大名牌的争创力度。茶叶的质量是茶叶品牌的生命,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信阳茶要突破现状,茶农及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加工企业,政府都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茶叶加工质量不容乐观,存在着制茶设备简易陈旧落后、生产工艺不规范等。在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下,高质量的精品茶生产难以形成规模,不利于提高精品茶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严重影响了信阳毛尖在国内外大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全市要建立以茶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培育为重点,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的总体名牌战略推进机制。

  (三)完善茶叶标准化茶饮产业标准化,就是围绕茶饮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和服务,遵循“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把茶饮生产全过程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固定下来,建立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使茶饮业生产、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有效提高茶饮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

  (四)建立生态高效茶叶示范园区本着“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茶区域,建设信阳市茶叶高科技示范园,建立茶树品种博览园、生态高效良种示范茶园和良种繁育基地,创办标准化、自动化无公害茶叶加工厂。实现园区生态化、茶树良种化、灌溉微喷化、制茶机械化、品质优质化,真正成为信阳茶叶的亮点。以点带面,提高信阳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五)研发生产茶叶新产品,打造茶叶市场新品牌。信阳市生产的茶类以以名优绿茶为主,一般只采春茶,夏秋茶,由于生产成本高、价格低、劳

  动强度大、经济效益较差,大多弃之不采,造成大量茶叶资源的浪费,其经济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必须研究探索夏、秋季低档茶原料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充分发挥低档茶原料的经济价值。同时研究茶叶深加工技术,发保健茶、茶饮料和茶食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茶叶科技含金量,提高茶叶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篇四:信阳的名茶

  

  中国名茶之信阳毛尖

  中国名茶之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初年。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和新县,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营养价值。信阳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1]。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

  简介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阳毛尖品牌企业

  信阳毛尖茶行业知名品牌企业代表有五云茶业

  文新茶叶

  蓝天茶叶等。

  历史渊源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未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住信阳缉私拿统领、旧茶业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等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未

  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3]鉴别方法

  信阳毛尖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一、信阳毛尖新茶陈茶鉴别

  外观:新茶色泽鲜亮,泛绿色光泽,香气浓爽而鲜活,白毫明显,给人有生鲜感觉;陈茶色泽较暗,光泽发暗甚至发乌,白毫损耗多,香气低闷,无新鲜口感。

  茶汤:新茶汤色新鲜淡绿、明亮、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鲜浓、久长。叶底鲜绿清亮;陈茶汤色较淡,香气较低欠爽,滋味较淡,叶底不鲜绿而发乌,欠明亮,保管不好的,5分钟后泛黄。

  二、真假信阳毛尖鉴别

  真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明亮,香气高爽、清香,滋味鲜浓、醇香、回甘。芽叶着生部位为互生,嫩茎圆形、叶缘有细小锯齿,叶片肥厚绿亮。真毛尖无论陈茶,新茶,汤色俱偏黄绿,且口感因新陈而异,但都是清爽的口感。

  假信阳毛尖:汤色深绿、混暗,有苦臭气,并无茶香,且滋味苦涩、发酸,入口感觉如同在口内覆盖了一层苦涩薄膜,异味重或淡薄。茶叶泡开后,叶面宽大,芽叶着生部位一般为对生,嫩茎多为方型、叶缘一般无锯齿、叶片暗绿、柳叶薄亮。

篇五:信阳的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峰尖、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优异,炒制工艺独特,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是绿茶中的珍品。被全国茶学专业大、中专统编教材《制茶学》及众多的茶学专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茶学辞典》、《中国名优茶选集》、《茶业大全》、《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辞典》)收录入册。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峰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滋味醇厚,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板栗香。

  【历史】

  据史书记载,我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而传到祖国各地以至国外。陈椽教授所著《茶叶通史》中就这样记载着:“茶树随交通的方便而移入陕西。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在南部生根。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转入东周政治经济中心—河南(东

  周建都河南洛阳),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信阳)生根。”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发掘的古墓中出土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

  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香味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土贡品有茶。”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誉。

  “信阳毛尖”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清光绪末年,在秀才甘以敬(字周源)、翰林陈雨人等人的影响下,信阳城乡的一些绅士、地主、商人相继集股建社种茶,先后成立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八大茶社”在安徽六安、麻埠和浙江杭州等地购买茶籽,并学习了六安瓜片和西湖龙井的炒制技术,由于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逐渐改进完善了信阳茶叶炒制工艺,在1913年生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后更名为“信阳毛尖”。

  【产地】

  信阳茶区处于高纬度地区,具有适宜茶树生长和形成优良品质茶叶的自然条件。这里四季分明,森林密布,雨量充沛,云雾弥漫;土壤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5~6.5之间。而且茶树多分布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质等含氮化合物积累较多,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现在的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以“五云(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一山(震雷山)、一寺(灵山寺)”所产茶叶最受消费者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信阳的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1994年元月,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原信阳地区行署组织国内专家论证,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茶叶统称为信阳毛尖,从而使信阳成为全国第一大名优茶生产基地。

  2003年,信阳市人民政府将信阳毛尖茶的产地界定如下: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的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田铺、周河、长竹园、伏山、苏仙石、陈琳子等乡镇沿线;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高梁店、吴家店、游河、董家河、浉河港等乡镇沿线;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泉河铺、张广庙、黎集等乡镇。具体包括:地处北纬31°23′~32°27′,东经113°45′~115°55′之间的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所管辖的133个产茶乡镇。

  【工艺】

  一、传统手工工艺

  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由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申报的信阳毛尖采制技艺作为民意手工技艺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政〔2007〕11号)。信阳毛尖传统的采制技艺具有较深的社会效益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一)生锅

  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生锅即杀青和初揉,炒茶前要把锅面磨光擦净,保持锅面清洁光滑。锅温较高,各级鲜叶要求不同,高档鲜叶160—180℃;中低档鲜叶180--200℃。每锅投叶量0.5—0.75公斤。生锅炒制时间,根据鲜叶老嫩,芽叶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一般翻炒加揉捻需7—10分钟。锅温升到要求时,开始投叶,用特制的茶把子(一种竹茅编扎成事的圆帚)有节奏地挑翻,将叶子在锅里不断翻炒,发出经微的啪啪声,水分迅速散发,约3—5分钟,叶质变软,叶片卷缩,手握成团改用起揉捻的“裹条”炒法,用茶把子前端竹梢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弧形团团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幅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并不时用茶把抖散茶叶,以散发水分。如此交替进行,约经

  7分钟左右,炒至四、五成干(含水量为55%)条索明显,少量茶汁挤出有粘手感时,扫进熟锅整形。

  (二)熟锅

  熟锅是形成毛尖细圆、紧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形使水分蒸发,香气发挥,外形达到细、圆、紧、直。锅温80—90℃。锅面要求清洁光滑。

  生锅叶扫进熟锅后,开始仍进行“裹条”和“扇条”。裹条用力大,转圈小,主要是进一步把条揉紧,扇条用力小,转圈大,具有揉条和散发水分的作用。当茶条紧细,进行“赶条”。赶条要求紧握茶把,稍碰茶条,上下转动,赶直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粘着,就用右手(以习惯为好)进行“理条”。

  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抓条时,掌心向下,拇指捏起,离锅心12---15厘米高处用腕力将叶条由“虎口”处迅速敏捷地摇动甩出,使茶叶条从锅内心沿顺序落入锅心,手中的茶叶不要一次甩完,宜保留五分之二。循序进行,到茶条形成,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

  “理条”要抓得匀,甩的开,摆的直而不乱,所以手势开始应松、高、轻、慢,随水分散失,逐步紧、低、重、快。

  (三)烘焙

  烘焙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继续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质劣变,进一步发挥色、香、味。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中间适当摊放。

  初烘(毛火):熟锅出来的叶子摊放在烘笼上,约半小时,每烘笼摊放4—5锅叶量,即可上炕灶进行初烘,初烘温度(烘头中心处)70--90℃,时间20—25分钟,每隔5—8分钟翻动一次,烘至含水量15%左右,即下烘摊放。摊放时间不少于40分钟,以使叶内水含量重新分布,利于足干。

  复烘(足火):采用文火慢烘,火温60℃左右,每烘笼叶量2.5公斤左右,时间30分钟,每10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含水量达6%,手捏茶叶成粉末,色翠香高,条形美观,白毫显露时立即下烘。

  (四)拣剔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拣去粗老叶和黄片、茶梗及碎片,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

  二、机械加工工艺

  传统的信阳毛尖茶制作工艺均为手工操作,存在着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力日趋紧张、扩大生产受到限制限制工制茶人员技术差异大,加工不规范,产品质量难经标准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信阳市茶叶有关企业引进名优茶加工机械,对信阳毛尖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较成熟的以振动理条技术为关键技术的信阳毛尖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技术和半手工半机械化加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信阳毛尖全程机械化加工技术

  根据绿茶初制的基本原理和传统制作工艺,信阳毛尖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确定为:鲜叶?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快分筛?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工艺技术要点

  1、鲜叶筛分

  选用6CXF-70型鲜叶分级机对鲜叶进行分级,特别是中、低档茶鲜叶,通过筛分,将老嫩大小不一的鲜叶区分、实现分级付制。

  2、鲜叶摊放

  鲜叶经筛分后,应及时摊放。薄摊在箩席上或洁净的水泥地坪上,摊放厚度4厘米-5厘米,每隔2小时反一次;摊放时间6小时-8小时.。至叶质变软,叶色由鲜绿变暗绿,鲜叶减重率为12%左右为宜。

  3、杀青

  摊放后的鲜叶、用6CST-30型或4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滚筒温度控制在115℃~120℃之间,按照台时产量标准均匀投入鲜叶,杀青时间掌握在2.5分钟

  ~3分钟,以鲜叶失去光泽,梗折不断,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稍有弹性,无青草气为适度。鲜叶杀青后要立即摊凉,开启电风扇,降低叶温。

  4、揉捻

  用6CRW系列揉捻机进行,按照揉捻机投叶量要求投入杀青叶,揉捻压力掌握“轻—重—轻”的原则,高档茶揉捻程度宜轻或不加压、中、低档茶适当增大压力。揉捻时间:高档茶6分钟~10分钟,中、低档茶15分钟~20分钟,揉捻至茶条卷拢,茶汁稍沁出,成条率95%以上,即可下机解快。揉捻过重,虽能揉紧茶条,但茶汁被挤出附于叶表,易使茶多酚被氧化,叶绿素脱镁变色,成茶色泽灰暗。

  5、解快

  揉捻叶下机后,用6CJF-40型解快机进行解快。

  6、理条

  选用6CIZ----60系列往复理条机,锅温控制在90℃~100℃,投叶量0.75公斤—1.00公斤。炒至条索紧直,含水量25%左右即可出锅,时间5分钟~6分钟。

  7、初烘用6CIIW系列连续烘下机。将理条生的茶叶均匀摊放在传送网上,厚度约1厘米控制温度120℃左右,烘干时间8分钟~10分钟,烘至含水量10%~15%即可。

  8、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要充分摊凉,摊凉时间4小时~6小时,促使茶叶内含水分重新均匀分布,以利于茶叶继续烘干。

  9、复烘

  用6CIIW系列连续烘干机或烘笼进行。采用低温慢烘方法、温度80℃左右,时间25分钟—30分钟,烘至茶叶含水量5%~6%下烘,充分摊凉后包装密封。

  (二)半机械化加工工艺

  研制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小型信阳毛尖炒制加工机械,如6C-120炒茶机、JD-6型家用炒茶机、手动电炒把等,加工工艺为:生锅小型信阳毛尖炒制机杀青—生锅小型信阳毛尖炒制机揉捻—手工熟锅理条—烘干。解决了生锅作业不脱离传统方式的茶把杀青、揉捻,实现生锅的半机械化作业,而熟锅的理条仍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目前在浉河区应用较为普遍。其优点是成本适中,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工效明显提高,所制信阳毛尖茶外形及内质与传统信阳毛尖茶差别不大。但所制干茶色泽稍暗,有时碎未偏多。

  2005年开始浉河港乡一些茶叶专业户在此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工工艺流程为:小型滚筒连续杀青—名优茶揉捻机揉捻—生锅小型信阳毛尖炒制机热揉—手工熟锅理条—烘干。劳动强度进一步降低,工效大大提高,干茶质量稳定,外形更加紧细,目前浉河区茶叶专业大户应用较为普遍。但所制信阳毛尖茶存在汤色混浊、香气不高等问题,其加工工艺值得进一步改进。

推荐访问:信阳的名茶 信阳 名茶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