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态度冷漠,动力匮乏,行为疲沓,效果欠佳,陷入“课上玩,作业抄,考前背,考后忘”的怪圈。究其原因,除了社会问题外,主要症结在于:1怪圈。究其原因,除了社会问题外,主要症结在于:1、历史学系价值观的偏差。现行的升学教育模式,使不少学校匍匐在升学率的魔杖之下,历史课被视为“副科”,大多排在上午第三四节课或者下午第一二节课,这些时间恰好是人体记忆低潮“回归线”的附近,课堂效率低下。2率低下。2、产生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之下的象形的历史教学格调,缺乏“活血化淤”的功能,并反过来强化了学生的厌史情结。其主要表现形态为:教学方法陈旧,不少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没有更新,仍沿袭几十年一贯制的“讲-更新,仍沿袭几十年一贯制的“讲-听-背”的直线型教学格局,没能摆脱“填鸭式”的模式。教学手段落后,电化教学往往只用于公开课,多数教师仍没有能走出“黑板,粉笔加嘴皮”。教学分量过重,学生普遍患有“消化不良症”。普遍患有“消化不良症”。
篇二: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是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正经历着转型和变化。可以说,历史教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老的问题如何处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市的历史课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但从领导、老师到学生都不十分重视,教学内容多,“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而教学时间安排得太紧,小学虽然开了“社会”课,但有名无实,从未有老师正式上过课,可以说小学生都是历史盲。初一、初二一般每周两课时,追炮子似地能上完新课就差不多了,初三三课时。要学完世界历史,还要系统复习三年所学的内容。学校在安排教师分担课程时,多作为零头任意分担给教师,专职历史教师很少。因而大部分历史教师上课时就是照本宣科读一次,或大略讲解一下,然后就是读。临考就利用音乐、体育、美术课等突击读一下,让学生在教本上打记重点、难点,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只要这个老师抓得住班,学生就会读。谁恶,学生就怕谁,就给谁读。谁的教学效果就好。就会被认为是好老师,评优评先。
二.如今我市课改正一步步深入,好些学校在学杨思、杜郎口经验,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是讲授新知识内容只有10-2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学生讨论合作往往是跑过长,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很难展开讨论。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教学大纲中概括为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历史知识的教学应该是基础,是不可以剥离出历史教学的;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集。有些老师上公开课,搞点花哨,在课堂上不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教学,而是舍本求末,或是就一些枝节性的问题组织讨论;或是对重点的内容轻描淡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内容上。例如,在讲授一战、二战的结束时,对世界大战的结果、影响的分析和论述一带而过,却花很多时间谈论与战争有关的某一个事件;再如,讲授隋唐时期的文化,教师只是组织赛诗活动,让学生进行背诵唐诗的竞赛。这些都可以说是对教学重点的选择、发掘、组织的不合理。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名好的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本领,需要对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扎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总结。
篇三: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10-30提起历史,?们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没有多?联系,是??之学,是副科,?芽科。在学?看来,历史课就应该是故事汇,学?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这种认识?疑是否定了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在于历史教学本?出了问题。为此我们在学?中进?了问卷调查:现在的历史课怎么样?你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经过汇总和教研组全体?师的共同探讨,认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理念??:教师的观念没有改,??没有变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仍然是主?,我们?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法时,主要是说教师教的?法,甚?是教师教知识,教教科书的?法;组织观摩教学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样教,引了什么材料,?了什么?法;即使是搞?些教学实验,也难免从教师的?度出发,把学?当作试验?去探寻教师?什么样的教学?式和?法完成教学任务。习惯使我们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整节课?师滔滔不绝,显?了?师丰富的学科知识,但是?节课下来,多数学?疲惫不堪,??不仁,收效甚微,完全是疲劳轰炸后的产物。有的学?甚?称课堂就是?师唱戏,学?听戏的地?,?且还是没有什么时代感和趣味性的枯燥乏味的戏。2、教学过程单调乏味(1)教学?段单?虽然现在已进?信息时代,很多学校也装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准备?节多媒体课也耗时、耗?,加上多媒体设备有限,所以历史教学?式依然是以教师的?述为主,不加任何辅助?段,如果遇到教师语?表达能?弱时,这样的历史课就可想?知了。学?却希望看到动起来的历史,?彩缤纷的历史。(2)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互动的主要形式有师?互动和??互动,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现有的师?互动仅仅停留在师?的简单问答,?且还是随意提问,没有精?去设计问题,也就体现不出互动的实效性,达不到积极参与学习的?的。??互动在教学内容多,考试压??中更不敢开展,有也是偶尔为之。3、教学?标不明确?师?进教室就开始讲,?直讲到下课,板书设计倒是精?打造的,重难点得到突破,只是?节课下来,学?基本上都在忙碌的抄笔记,?师讲什么也没有去思考,那么这节课我们到底要学什么呢?学?处在茫然中:学习历史这么累,学来有什么?,除了考试还有什么?呢?4、教学内容没有现实感历史作为?门??学科是过去已发?的客观存在在?们意识上的反映。历史学科就其性质??是对过去发?事情的了解和熟悉,是对过去的阐释。正是这种历史的熟悉才使得历史原本就具有借鉴的作?和教化的功能,历史学科也就具有了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往往我们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纯粹教授历史知识,没有与时代联系,使历史脱离了社会与??,历史教学滑?了应试教育中,情感教育被弱化。?、对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1、教师要摆正??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唱主?的。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倡导以学?的学习活动为中?,但并不是说教师就成了?个旁观者,不再起重要作?。其实?师的作?更为重要,只不过是由原来的唱戏?变成了编剧、导演,要对教学进?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调整,发现学?的闪光点,带领他们去探索。“教师要站在育?的?度审视教学,改?教学,要对学???的发展负责。”①2、改善师?关系,加强沟通与交流“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关系,依赖于?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在?定的师?关系维系之下的双边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对待学?的?式,教师处理学?之间、师?之间?盾的?式,都直接影响到学?的发展,影响到课堂的运?。”②对传统的师?关系,古往今来有许多精典论述,如“??为师,终?为?”,“师者,?母也”,“师道尊严”,这些都说明了师?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影响了师?间的交流,你被动地教,我被动地学。对此,教师应该放下师尊,?下讲台去与学?交流,做师友。朋友之间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在与学?建?友好关系后,我们就可以了解学?需要
什么样的历史课,适时调整教学。反之还可以引导学?去认识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什么,应该学点什么,改变学?的历史学习观,树?正确的历史学习观,认识到历史是有感情的,因?不再单纯地认为历史就是讲故事,说评书了。3、改?历史教学?法,使教学?法多元化“教师的?作不是教给学?什么,?是努?构建学?的知识结构,并?种种?法来刺激学?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来说,就是?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③?前状况下,我们不能改变教材,不能改变考试,我们能做的是改变我们的教学?法。采?讨论、辩论、论坛、模拟、??扮演等等可以让历史动起来的?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倡?师与学?在课堂上享有平等的主讲权。当然对于历史教学?法的探索?定要针对现实中考试要求,学?综合能?,教材等实际情况,有的放?。4、创设历史学习环境,养成学习历史的习惯许多学?希望历史课能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接近,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或者?影视资料充实历史,或者做成游戏。这些可能性较?,也容易混淆历史与艺术,还有损历史的科学性,严肃性,但我们可以做些实际的。(1)利?第?课堂开辟历史师?百家讲坛,进?专题讲座;组织学?观赏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纪录?。?如讲时,我组织学?观看了《我的1919》。当顾维钧为中国主权据理?争时,学?多次?掌,影?结尾中国拒签和约时,全体学?起?致敬,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2)?励学?阅读历史书籍,在教学中适当地向学?介绍他们喜欢的相关的?学、艺术作品,甚?流?歌曲和歌星,研究流?时尚与历史的关系,能体现出历史的现实感。如周杰伦和他的《青花瓷》,彰显传统?化。(3)在班级中主办历史?板报,利?班会课举?历史知识竞赛(也是班会课的情感教育),表演历史课本剧等,激发学?探究兴趣,弥补教材的不?。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的?法,推进课程改?。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好?章需要你的?励你需要服务吗?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被举报?档标题: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举报?档地址:
篇四: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历史教学中存有的问题及解决方略
中学历史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期待水准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低,因而在学校往往排不上位置,家长期待不高,学生不够重视。这样就导致在教学中存有一些问题。
首先,是人们的观点问题。整个社会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导致中学历史教学在整体教学中摆不上位置,课时安排不足,师资力量匮乏。其直接结果就是部分学生在历史课上不专心听讲,课下也不做练习,考试之前死记硬背等等。
其次,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因为历史课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在只注重了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看,缺乏学生的学的引导,所以“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的一幕”出现,因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更何况原有的历史教学没有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没有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所以,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第三,历史教学内容的狭隘性和抽象性。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始终受到了“儒家思想”和“马列主义”的束缚。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史使被“儒家思想”所“剪裁”,成为一家一姓政权的更替史,所以司马光将其主编的史书称为《资治通鉴》。新中国成立后,历史教学内容成了阐释固定观点的材料和佐证,失去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应有的地位,如对某些农民运动的评价就出现了绝对性,只看到了进步性而忽视了破坏性等。而美国在中学生世界史课考试曾有这样一道题: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于是有学生答道:如果当初窝阔台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带到欧洲,这样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亡,人们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有,从而也就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也就不会强大,随之意大利也不会强大,日耳曼跟奥匈帝国也就不可能存有......回答得颇具政治高度,让人大开眼界。对比我国的历史试卷,这就体现了中国创新意识教育有待完善。而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的资料非常狭窄,常常是一个老师,一本教材,图书馆名存实亡,多媒体教学的缺乏,更不用说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文物古迹去访问探寻的条件了,使历史在人们的心目中枯燥无味。当然,根据国情,这点是确实需要的,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过现在的教科书开始重视创新的思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另外,现行的历史教学评价制度和方式导致了教学方法的狭隘和落后。现行对历史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老师从“分数”上看学生的成绩,行政管理者又从“分数”上看老师的成绩。所以,在现实的教学中,“好的历史老师”就是使“学生分数高”的老师,“学得好的学生”就是“分数高的学生”。于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跟随老师划重点、背重点的过程。这种状况严重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在村镇中学中,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不问的老师是确实存有的。老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强烈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束缚。
现在国家在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实行了新课改,旨在改变中学教学现状。这次课改直接面对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我国基础教育以前过度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对人的水平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种陈旧的方式已不能适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对学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其实更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增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对照新教材与旧教材,我发现新教材有以下几点优点:首先,注重发散思维。新教材中多了很多发散性问题,每课附有自由阅读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其次,新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书后附加了历史学习网站及参考书目,能协助同学们补充专业知识。最后,整本教材设计为彩色也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有些城市把中学设成学分制,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然,在看见新课改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现行的教育改革也并非完全适合中国学生的发展要求,当然也是不但限于历史教学的。首先就表现在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点上不适合,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行动的“盲区”,新课改的成就大打折扣。其次,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有,如城市学校硬件好、师资强、信息灵、而偏远乡村学校设备差、师资弱、信息闭塞;语文、数学在实施新课程时迅速扎实,而音体美等学科则相对滞后;年轻教师观点转变快,年龄较大的教师适合新教材便比较困难等。即便在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年龄段的教师,也因其个人文化素养、责任意识、情感投入等的差异,会产生高低有别的课改效果。一些地方以经济不太发达而减少对课改资金的投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状态。再次,教师文化素养偏低带来实施质量差。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习与业务进修。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既有的教参,不少人不知所从。最后,评价相对滞后。新的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目前的情况是,不少实验者当务之急是了解“标准”,往往无暇顾及评价的问题。如果学习内容是新的,评价一如先前,特别是作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还是旧有的体系,课程改革也就有可能败北于终点。此外,要高度重视部分新课程背景下一些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加大对老师的岗中培训;新课程教材与教辅有冲突,一些专家甚至认为目前的一些教辅增大了学生的经济和学业负担,目前市场上也没有很好的与新课程配套的教辅资料;各个学科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有待细化,需尽快出台各个学科的指导教学意见;部分学科课时不够等。
面对新课改的这些缺陷,我们应该积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不仅要使自己的经济融入世界,同时也要将自己的教育融入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改革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是众多教师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首先,要让教师走上终身教育之路。“活到老,学到老”,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为了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广大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培训,主动学习,不应是他律的强求,而应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参加培训固然重要,而自我学习,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学习,则更为重要。其次,要培养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实践经验的课改骨干队伍。如何把新的课程体系落到教育教学改革实处?需要有一大批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员去做创新性的工作。这支队伍中有教育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也需要一线的教师,他们进行过认真的理论探索,也对课改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既清楚地了解当今课改的动向,甚至是世界课程改革的信息,又能经常与教师,甚至是学生打成一片,深谙本地教学实际,特别是了解当地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熟知开发学生潜能的具体办法。要对他们进行组织、培训,要使他们真正成为课改的带头人和领路人。再次,要改变思维定势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新的课程标准呼唤新的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反过来又会推动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所以,在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同时,要认真构建与之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构建一个既适于本地校和学生学习实际的评价体系,又要展望未来,构建起一个与世界接轨,与经济发展相和谐的富有现代特色的评价体系。最后,要深化改革,不仅要形式上的改革,更加需要的是内容上的改革。要加大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教师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为了开发一系列的课程文本,而更加注重参与过程本身,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修养。地方课程的编写,要关注教育理念与知识信息的更新,注重就地
取材与本地教学的实际,组织有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教材编写人员。“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强调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强调对学校和社区资源的利用。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资源,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从空间结构看,课程发展走向了立体化与动态化;从时间结构看,学生的学习已不只是局限于有限的几门学科的课堂学习,而是扩展到学校的整个生活之中,呈现出百花争妍的态势。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课程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正在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要把新课改切实落实到地方上去,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有冲突,这的确是一实际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把二者结合起来最好,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当地现有的历史资源或互联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观光访古的社会实践活动,然后重组教材,唤醒学生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程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对所教内容要胸有成竹,然后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智慧科学处理教材,用心设计教学,使历史课堂教学突出个性和魅力。当然,要完成这点,需要大量的教育硬件投入,同时也需要学校与家长等多方协调。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我们必须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设施,优化教学设计,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正确对待政、史开卷问题:第一,开卷考试必然会减少客观题数量,加大主观题的考察力度,因而我们要加强训练主观题(与热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历史小文章(小论文)也将出现在传统的问答题范围内,教学中要加强训练。第二,把握四个意识:即基础意识,专题意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新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知识的教材。“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识”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就是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历史知识解决注意考察学生的质疑能力。
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和教师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模式,以下是几点最新的方法完善新课改的缺陷:第一,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如果只一味关注教学实践而无理论指导,往往是事倍功半,如盲人摸象,容易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厌倦情绪。再者,有些时候,教师经过很长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自己觉得很独特,很有价值,但到理论书上一看,有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就总结出来了,因此就需要利用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如果每天读点书,说不定可以节省几年的摸索时间,所以说,了解教育理论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节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对教学很有帮助。第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很多地方已将能不能运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个教师的标准,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制作课件的能力。另外,新教材的特点是难度降低,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同样加宽,如果教师不及时增加更新知识,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第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学校为本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已是很多专家和教师认为是最利于推进新课改的有效方式。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新课改是否成功,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联系,以前的教学活动教师之间往往缺少交流,而新课改所需的课程资源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收集完成的,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可能一两人可以探求完全的,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应只停留于形式,而应该让每个教师都有求知合作的愿望,做到开诚布公。第四,记录教学历程,进行自我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成就大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新课改,教师将会面对更多的课堂问题,这些都可以记录下来,这节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那节课失败的症结在哪里,课后仔细考虑自我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间长了,教历不但是一笔财富,也是新课改路上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教师素质的提高,最终目的还是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我们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应该以
准教师的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首先,我们应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课,扎实自己的知识;其次,我们要学好教育类的基础课,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推荐访问: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历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