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
部各种形式管理控制的总称,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本
文作者对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一、分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确保企业各项工
作的正常进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企业产
权关系明晰,保证权责明确,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财产的核算、控制、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和责任,处理好受托经济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内部控制
制度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
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
通过建立健全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但能够规范经营者的行为,而且能够促
使所有者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经营者管
理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协调地发展。
2、加强会计核算,严格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
强财务管理水平;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会
计控制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
用。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
节表,就属于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的建立,能维护财产
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
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各项法律和规范的遵守。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但
计算机信息失控、破坏情况日趋严重,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
推卸等问题,其关键在于计算机核算软件存在着密码缺乏牵制性,常用的密码设置方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所以财务管理电算化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
及对实体信息破坏。
3、建立内部控制,发挥企业内控效益,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
高企业竞争能力;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
要手段。管理活动做得好,内部控制有效,企业就能够实现它的目标,企业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能力。
如果内部控制无效,企业的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将失去
竞争能力,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我国企业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如何提
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
中去,将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和难题。这一经济现实
迫切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经
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从长远发展和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内
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二、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影响
实行内部控制首先必须考虑如何确立企业的理念,塑造企业文化,并以此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活动是否畅通直接影
响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程度。成功的内部控制能使员工对称地
获取企业内部信息,明确生产、管理目标,使每个员工都清楚
地知道其承担的特定职责。同时内部控制为员工开辟了向上级部门
沟通重要信息的渠道,避免职工与企业矛盾。
同时,为员工对
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提供了
方法。
所以,实行内部控制,对企业信誉和经营风格的形成、企
业信息的敏感性、企业风险评估的能力及企业的管理决策和企业
会计工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良好信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过程进行检查、约
束和调节,使企业经营者明确:对待和承担经营风险的方式;依
靠文件化的政策、业绩指标以及报告体系等与关键经理人员沟通;对财务报告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对信息处理、人员所持的态
度。
(2内部控制强调对于组织内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职责
和权限,并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组织成员,特别是关键岗位
的人员,提供和配备所需的资源并确保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
限相匹配。
(3管理决策层的计划或指令能否及时、恰当地得到落实,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如
果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就会把员工的职责和利益有机地联
系在一起,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员工的主
人翁精神,使管理层的决策得到顺利落实。
(4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由于内部控制提供了对资料中心运作
的控制;对系统软件的控制;存取安全的控制;对会计电算化
步骤及相关的人工程序的控制;对应用系统的发展及维护的控制;对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的控制等对信息处理的控制,从而使得传
统会计模式发生变化,会计数据可直接从数据库系统采集并进行
会计处理,这减少了会计数据录入错误的机会,提高了会计数据
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逐步健全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及其框架
(一建章立制,强化企业内部制度
实行系统信息化管理以后,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有效运行
的关键是操作使用。首先应严格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对各类
人员制订岗位责任制度。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
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其次应严
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
来控制操作程式。
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式和注意事项,并
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此外
还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
与培养,并为此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会科技队伍,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二
建立信息系统评价机制,不断优化系统
企业不仅要建立信息系统控制,还必须对所建立的各项控制进行
测试和评价,特别是要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做出
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业
务系统的控制测试包括控制设计测试和控制执行测试两个方面。控
制设计测试是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设计是否合理、适当,也
就是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健全性进行测试。控制执行测试是确定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否存在并发挥作用,也就是对会计信息
系统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由
于信息系统控制既包括人工控制,又包括计算机程序控制,因此单纯依靠传统的控制测试方法是无
法完成该项工作的,还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才能对信
息系统控制进行全面测试。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控制形
式,选择相应的控制测试技术。在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进行测试
之后,要对各项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做出评价。针对识别出的控
制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提出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的建议,及时改进。
(三)充分发挥系统的激励职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完善的管理控制系统必须和人融合在一起。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人力是最主动、最关键的因素。要搞好一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
率,增加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行人力资
源的开发。人的资源潜力是很大的,因此这更需要调动职工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培训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
我国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同,加强对员工的专
业培训,以适应信息化管理岗位的新要求,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
结构。
首先,我国企业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市场竞争、优
胜劣汰的原则,形成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配
置合格的人才。其次,管理者的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相
同,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职权分管控制制度
职权分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记
录控制。内部控制是以职责分工和适当授权为主要特征的,也就
是说企业内任何一项业务不能由一个人单独操作,必须由二个以上
个人来办理,而且经办人员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
这样就形成一个互相交叉、互相制约、互相检查的内部控制过程。
按职权分管控制制度要求,一项经济业务的授权者应与执行者职权
分离;执行者应与审查者、记录者彼此职权分离;保管财产的人
员应与记录者、核对者彼此职权分离;登记日记账或明细账人员
应与登记总账的人员彼此职权分离。
(二)财产保护控制制度
(1)
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制度。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各二
级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长、短期投资进行统一管理,由企
业统一开设银行账户,各二级单位实行内部结算制度,这样既能
满足各二级单位的资金需求,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又能充分利用资金进行再投资。
(2)
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定期盘点制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进
行的财产清查,核对账存和实存,做到账账、账实相符,杜绝财
产流失。
(3)债权债务清理制度。根据企业偿债能力和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按照谁经办谁负责并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及时清理债权债务,使企业资金周转步入良性循环,同时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稽查核对控制制度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各项经济业务必须建立稽查核对控
制制度,以免发生差错和舞弊。
(四)人员素质控制制度
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国家财经政策是否贯彻执行,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人员素质控制尤其重要。
(五)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并对企业内部
实施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体制:
事
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使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作
为企业的一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作用。
(六审计控制制度
审计控制制度是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与否、执行
程度如何的主要手段,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实施定期或不定
期的审计。审计控制既可实施内部审计控制也可实施外部审计控
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企业完善管理的内部问题,是企业
运用控制理论,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
加强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监
管,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手
段。
企业管理必须引入或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内
部控制制度,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才能保证企业
可持续发展。
篇二: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与建议企业内部控制建议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目前,有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潜亏因素增多、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从根本上讲,是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所致。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共同交流。
关键词:内部控制
思考
建议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其健全与否,是否有效执行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效益。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经济等特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各部门各岗位权责分明,制衡有力。同时实施严密的监督、科学的考核奖惩措施,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潜能和主人翁责任感,促进各业务环节有序高效运转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实现发展战略。
(二)保证信息客观、真实
客观、真实的信息能够为管理层进行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依据,同时,对社会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可以提升企业诚信度,有助于维护企业
声誉和形象。健全的内部控制,要求规范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行为和业务数据的传递流程,保证业务信息采集、记录、汇总的结果能真实反映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确保各项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对资产的验收、保管、接触、记录、盘点、转移、处置、减值、核销等方面均应严格按照授权审批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和纠正各种导致资产流失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减少损失,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四)促进国家法规法律的有效遵循
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具有强制约束力,但总有一些企业因各种不同的原因违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声誉和形象,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于是,许多企业把力求不违反法律法规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融入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对有效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有重大意义。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如何健全内部控制,并将各项控制措施落到实处,本人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1、关注企业风险比关注细节更重要
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都陆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如:费用报销、办公用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等,因此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认为,这些现有日常管理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就是实现内部控制了。其实,企业的管理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的细小的控制上,往往会
舍本求末。如有些企业在费用报销的规定上极其繁琐,层层审批,表面上控制得很好,但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会忽视企业的重大风险。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环节上,而不是所有细小环节上,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关注企业风险比关注细节更重要。
2、完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加强内部控制,保障所有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公司治理(又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是一种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职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企业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合法运作、科学决策,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创造全体职工充分了解并履行职责的良好内部环境。
3、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精髓
控制活动(又称控制措施)是为确保风险管理策略有效执行而制定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企业在开展业务中出现暗箱操作行为。往往为发生舞弊创造了条件。将所有的业务活动分离出授权、审批、执行、记录及监督,并将这些职能分别授予不同的部分执行,形成一个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的精髓。
企业应以业务流程控制为基础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就是在将业务活动划分为若干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各业务运行过程中须遵守的制度和程序:明确授权、审批、执行、监督等岗位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人员完成,以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通过相互牵制和制约实现对业务活动的有效控制。在明确业务流程后,定岗定责,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及权限。这样将风险防范和控制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中,使每一业务环节都纳入内部控制过程。
4、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的保证
有了内部控制制度,还要施行切实可靠的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是通过检查、评价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分析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促进内部控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内部控制的动态改进特征正是在这里得到体现。
企业应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并明确其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内部监督机构的工作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价,另外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并监督改进落实情况。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基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建议企业从以下方面人手在整体层面、分支机构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展开内部控制健全和有效实施工作:
2、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由专业人士或委托专业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
3、项目小组制定内部控制项目实施计划,结合企业经营业务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建立风险管理政策,确定整体层面控制要点、重要分支机构/业务单元、重要的业务流程。
4、对管理层及中层人员、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内部控制健全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
5、项目小组与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共同梳理现有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流程。分别评估整体层面、分支机构层面、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找出相关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6、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按照相关缺陷及改进建议进行切实的修改和完善。
7、企业确定持续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包括将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实施中的存在的问题列为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项目),确保内部控制适应企业战略目标、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外部法规的新发展、新要求。
篇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控制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国企业迎接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在以往公司改革中,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结果是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本文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了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健词:内部控制
现状
建议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的研究已日渐成熟。我国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大量的非金融性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许多失控的教训表明,跟上国际内控研究和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的内控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
2、企业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我国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
3、企业文化落后、内部控制执行者素质不高,使得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
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来,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事实已经证明,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只要企业发生一小点的变故,如总经理换人,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二、对我国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1、企业应充分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有其科学的定义和丰富的内容。只有深刻理解内控的内涵才能明确如何强化内控。不同部门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会有不同的看法。现代内控理论试图提出能被普遍接受的内控定义,以便满足不同单位的需要。美国审计
权威机构COSO(1994)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受某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影响的过程,而设计这一过程是为了实现下述三大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会报告的可靠性;对现行法规的遵守;另一个比较辟的概念是,“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贯彻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而在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划和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可实现的资源条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参照各国的有关理论,在内控定义中进一步强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内控的影响,组织中的所有各级人员都必须参加内控过程,对内控产生影响。巴塞尔委员会把内控的三大目标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操作性目标不只针对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其他各种活动;在信息性目标中还把管理信息包括了进来,明确要求实现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在综合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可以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财务预算、组织机构、企业政策规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等。特别是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对运营企业的基本态度。如果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的合法经营、坚决打击各种舞弊行为、建立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等意识,这是企业成功实现内控目标的最重要资源。
3.企业内控体系要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企业在创建和日后的运营过程中,通常都会提出其总体发展战略,明确企业要达到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的愿景、核心价值观等。从企业内控的定义可以确定,内控体系建设应该也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内控战略规划应该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质量体系规划等共同成为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针对内控体系的特殊性以及国内、国际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的实际条件,企业内控战略目标可以分阶段简单地以发展水平来确定。如分期达到国内或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可评价和衡量的指标体系。
战略目标通常只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达到国内先进、国际先进水平等。为了鉴定是否实现了战略目标,就需要有若干明确的衡量指标来确认。作为衡量实现内控战略目标的指标可以通过评价衡量这样若干指标来判断,如组织机构、工作程序(制度和政策)、董事会成员和雇员对内控的认识水平、舞弊案件的损失水平、审计检查的技术手段、内控专业人员的工作理念等。
6.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要和年度工作计划、绩效考核相结合。
一个好的战略规划,应该能够落实到具体每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之中,同时也成为确定内控组织机构编制年度计划的依据。根据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评价体系,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控制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http://www.chinaacc.com/web/zt_nbkzyj/
青商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环渤海”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我省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前,“沿海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沿海经济隆起带加快培育,临港工业园区强力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和“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相互支持,县域经济逐步壮大。我省置身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发展大势,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全省人民的意愿,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着眼提升实力、增强活力、打造竞争力,明确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青年企业家是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当代青年企业家应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勇立潮头,自强不息,勇敢地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有生力量,积极投身我省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用青春和智慧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今后一段时期河北青商会工作的总体安排
今后一段时期,省青年商会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实现青商会运作方式向社会化、项目化、市场化、事业化的转变,努力健全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手段、拓展活动载体、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扎实有效的服务凝聚、引领广大青年企业家为河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建立交流机制,加强区域经贸往来,服务会员企业与河北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在巩固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努力了探索新的交互方式,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搭建、丰富、完善更多更有效的交互平台,继续加强省内外区域经贸交流,为我省
青年企业家提供与省外企业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助推河北经济发展。在加强本省内部区域经济交流上,一方面继续加强省内各地市间的互动交流活动,根据各地市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将全省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每个区域各自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不同主题、不同产业类型的经贸交流活动;组织商会骨干会员、经济专家、政府相关人士走进各个区域,组织青商论坛,推广最新的管理理念,阐述最新的产业政策,为当地经济发展把脉;组织经贸洽谈活动,推介区域产业项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更加关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青年商会百县行”活动,以有效形式组织动员青年企业家会同相关产业专家走进县区进行参观、考察、交流、培训,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既为广大会员谋求二级市场的开拓,又帮助落后地区实现资金和技术的突破,达到城乡共同发展的双赢。在加强省外区域经济交流上,一方面继续做好京津冀三地的沟通和交流,巩固并扩大京津冀青年企业家合作年会的效果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三地经济共同健康快速发展。通过举办主体论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宏观指导;通过与相关地区和部门进行协调,为企业投资立项寻求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增进京津冀青年企业家以及企业间的联系,加强三地青年企业家在理念、情感及精神层次的深入沟通和共识。另一方面加强我省与其他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会员,参加“中部行”、“西部行”、“东北行”等区域经贸考察交流活动,借鉴外省先进经验,推动省际经贸合作,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上述系列活动切实践行青年商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宗旨,实现企业自身和河北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二、建立学习机制,服务青年企业家成长,增强青商会的凝聚力和会员归属感。
青商会不仅要成为服务会员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还要成为服务青年企业家提升素质、谋求自身发展成长的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青年企业家加强培养,提升素质,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一是着力打造“青商论坛”,引导和传播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最先进的企业文化。依托青年商会培训服务中心和网络等阵地,根据河北各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专家、杰出企业家举办培训、交流、讲座;携手知名大学举办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为河北引入最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和商界动态,有针对性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深入剖析企业发展,提出最具时效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会员企业完成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开展“学习行”主题活动,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组织会员到发达省份、国外进行实地学习考察,与当地工商、经济届精英进行面对面交流,增强青年企业家及会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迎接国际竞争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省外、国外优秀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资金支撑。同时,加强商会与其他地区、国家协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拟于2008年组织“环渤海行—走进曹妃甸”、“广东行”、“新加坡行”等主题活动。三是继续积极开展对会员的推优、表彰和宣传工作。各级青商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评选和表彰,进一步推进杰出(优秀)青年企业家评选活动,以更高的要求、更科学的流程、更重实绩的评判标准,优化评选活动,大力宣传青年企业家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做出的成绩,树立新一代河北青年企业家的良好形象,带动我省青年企业家群体不断壮大自身企业,热心服务社会公益,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积极投身
我省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提升评选活动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创新和宣传力度,提升青商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梳理原有工作,发掘新兴领域,整合社会资源,推出系列品牌工作,长期坚持开展,提升青商会的品牌价值,扩大青商会的持续影响力。一是加强原有品牌工作,对长期开展的已经具备相当影响力的活动进行总结和规范,明确活动定位,严格活动流程,突出活动特点和价值导向。二是谋求青年企业家、会员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三者需求的契合点,大胆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创建“创业发展服务团”,“医疗健康服务团”,“媒体宣传服务团”,“法律咨询服务团”和“金融政策服务团”五大服务平台,满足会员多元需求。创办“冀商大讲堂”栏目,进一步开拓、稳固商会在电视媒体的形象;办好《创业》杂志;完善“河北青年商会网站”,逐渐建立B2B(企业对企业)的商业化运行平台。三是树立宣传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商会每一位成员充分认识到个人与企业的成长是和商会的发展紧紧相连、息息相关的,要让大家牢固树立宣传意识,使每一位商会会员、每一次商会活动,每一项品牌工作都成为宣传青商会理念、展现青商会形象、传播青商会文化的窗口,扩大青商会的影响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机制,提升青商会的向心力和服务能力。
青商会自身建设是有效履行商会职能,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商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意识和决策水平,提升执行力和影响力,才能为商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才能为会员的成长成材和会员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机会和平台。一是规范组织建设,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健全职能部门,科学划分职责,明晰权限范围,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商会效能,加强商会组织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根据青商会职能领域进一步规范青商会组织建设,设立秘书处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创业》编辑部、交流服务中心、咨询培训服务中心等,使商会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充分体现职能归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完善内部机制,提供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化会长办公会职能,在履行基本职能的同时增强商会领导层的交流和沟通,达成思想共识,统一发展目标,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每年为商会理事提供固定的交流机会,对商会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布置安排新的工作,增强理事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商会重大决策和决议的意识,鼓励会员为商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建立新老会员交流机制,营造商会如家的和谐氛围,增强新老会员之间的交流,促进会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三是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整合多种资源为会员及会员企业提供有效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在保持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拓展新载体,借助网络、移动通讯等平台,保持商会和会员、会员之间各类信息的及时传递,加强商会和会员之间的便捷联系。四是严格会员管理,大力发展会员。进一步加强会员准入标准的控制,保证会员队伍的年龄要求和素质要求,严格会员常项管理,在保证原有会员吸纳途径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会员发展渠道,使青商会真正成为涵盖全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先进组织,成为青年企业家们可以信赖、依靠并踊跃加入的组织,集全省商界青年才俊之力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三年,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广大青年企业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同心同德,扎实工作,解放思想,提升服务,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实现我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四: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2)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三、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1控与被控,需要永远协调的一对矛盾。控是规范,控是约束,控是对舞弊的否定,是对损失的扼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需要内部控制,这是主流,是规律。越是优秀的企业,规范管理越有无形的作用。内部控制对于保护企业意义非同小可。但控制毕竟是对于人而言的,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是对人权利的限制,矛盾永远存在,协调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矛盾事关内部控制的成败。什么时候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协调得好,企业经营就稳定,企业效益增长就快。协调与被控的关系,一要把握重点,瞄准主要目标,有针对性地工作;二要善于抓住战机,善于捕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以事实为先导,力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要把自己主动置于受控制的地位,把握自己的行为;四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的思路,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变化相适应。
2控面与控点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严谨的内控制度,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得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控制点与控制面有机结合,内部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那么,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到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的点应该在三个位置上:一是资金。对企业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进入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严格实施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三是权力使用。对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滥用,造成经济损失。
3控制与创新是相依相伴的两种手段。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决不能让内部控制成为企业进步的障碍。在一定意义上讲,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控制自身没有资本增值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这就告诉
我们,保持企业发展不仅要实施内部控制,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创新。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工程给予足够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控制,防止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舞弊行为,或者打着创新的旗号行舞弊之事。只有把控制和创新两种手段都运用好,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商业计划书提供商:关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思考2017-05-0922:03|#2楼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一个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努力的方向,并且是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设置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不仅是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设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以致最后管理失控。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从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目标等方面着手,说明内部会计控制对维护会计信息真实和提高管理水平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对企业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一、建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
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企业产权关系明晰,保证权责明确,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财产的核算、控制、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和责任,处理好受托经济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依照现代企业理论,在公司制度下,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对于所有者来说,其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保证。对于经营者而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但能够规范经营者的行为,而且能够促使所有者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经营者管理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协调地发展。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五: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永亮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28期
摘
要:目前,随着监管部门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和必然趋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优化固化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建设一套完善和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从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历程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三本手册;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8-0016-03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内控源于风险,而风险之于企业,是与生俱来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作为企业风险防范的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在现代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规避市场环境、资本管控、成本价格等各方面的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战略目标完成的高效安全,争取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就成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响应财政部、国资委等监管机构的要求,同时也是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更是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企业的战略决策就是要面临各种决策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对各种风险进行规避,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需要应对的风险也将增加,要在各种风险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敬畏之心,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以给企业经营发展以及综合管理带来一定提升,并可按照风险管理基本流程,通过对各种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运行监控、报告、持续改进等,形成一套闭环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内控执行力,提升公司各项经营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能够加快信息反馈速度,提升内控工作效率、质量与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信息披露,提升企业形象与投资者信心。
二、A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回顾
A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首先根据其上级集团公司统一安排,于2011年安排监察审计部负责配合某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手册、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三本手册”,2012年初通过上级集团公司验收后全面实施。
这三本手册在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中大同小异,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多胞胎”,并且内容翔实,涵盖企业业务的所有细节,完全按照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编制,正如手册前言所称“本手册满足集团企业统一要求和外部监管要求,确保企业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完全体现了编制时企业经营业务管控的现状与特点。三本手册在编制时,对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评价做了职责分工,如在《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中规定:“管理规划部具体负责企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及制度体系有效运行和完善,对职能部门拟定发布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核。纪委(监察审计部)具体负责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监督与评价。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级职责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本部门及本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负责。”
手册发布以后,作为内部控制管理核心部门的经营规划部首先提出异议,认为纪委(监察审计部)与外部事务所搞出的三本手册仅仅将相关内容拼凑起来,不符合企业管理实际,难以操作实施,归纳起来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其一,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界定?与各项管理制度有哪些异同?
其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工作不能凭空出現,如何与各项业务融合?缺乏相应的人才配备。
其三,三本手册只是对管理和控制流程现状的表述,内部控制管理的机制和规则到底是什么?如何去实施动态管理?
作为体系建设的内部配合单位,监察审计部对此无法给出有效答复。
三本手册的运行结果是,监察审计部每年组织各相关单位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手册》要求,对重点业务流程进行内控审核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并上报上级集团公司。手册文件所规定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及制度体系有效运行和完善”“对职能部门拟定发布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核”等都成为一种纸面规定,没有任何实际进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解决内部控制管理“两张皮”现象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公开网站上百家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收集,笔者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等业务进行了相对广泛的论证和研讨。笔者认为,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对内部控制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内部控制不应该是一个管理制度,而应是一个在对各项经营业务流程实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关键风险点采取一定防范措施的运行机制。内部控制措施应列入到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才能发挥其控制机制的作用,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手册的定位不准。《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应定位为体系大纲文件,不是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文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需要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管理制度文件支撑。
第三,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缺乏思路清晰可操作性的整体规划。
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系统规划思路和架构方案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组织实施的重点环节是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风险评估等,同时通过内外部审计监督手段,使内部控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根据上级集团公司有关内部控制工作规定等要求,笔者组织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经多层次多方面研究沟通,确立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系统规划思路和架构方案。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系统规划可以分三个层级进行构建。
第一层次是企业层面的宣贯文件,包括全面风险管理手册、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等,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提供目的和原则要求,是统筹性纲领性文件。
第二层次是企业层面的管理文件,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工作实施办法、内部控制评价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职责和流程等规范。
第三层次是业务管理层面的管理指引以及业务层面的评价操作指引等文件,为具体业务工作提供规范性的操作指引。
笔者根据以上规划思路在所在企业已经制定下发了《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工作实施办法》《内部控制评价实施办法》等三个基本管理制度文件,同时对各职能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相关职责进行明确,确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和操作流程,使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起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企业层面的宣贯文件依然是三本手册,但用《全面风险管理手册》替换《内部控制制度手册》,并对三本手册实施定期修订制度,每年一季度组织进行全面修订更新。
第三层次的指引文件根據业务管控现状统一计划并分阶段逐步制定完善。一是确定内控管理框架。以风险为指引,梳理完善业务流程,从而确定内部控制管理框架,确保内部控制建设
的体系完整。二是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结合企业控制目标,综合考虑内部与外部环境,全面系统收集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评估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三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说明各流程的控制目标,形成覆盖全业务流程、满足内外部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从而指导公司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四是对内控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工作分为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是指进行常规、持续地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是对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五是评价内控执行。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及缺陷,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
第一,增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内部控制和审计岗位人员虽然介入了企业许多重大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并从专业角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内部控制特别是审计工作的双刃性特点往往使他们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为自身的职业发展留下了阴影,可以说难言荣誉感。从工作方式方法角度来看,其他职能和业务部门的工作更“接地气”,能够直接参与具体的业务处理,是行为的主动者,完成得好就能够取得具体成果,而内部控制和审计的角色却是以第三方的角色去检查、去“挑刺”、去评判,运用专业知识提出意见,这些不但很难取得现场管理者的认同,而且即使意见被采纳了,最后的成绩都是别人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发挥出其价值创造作用。因此,探究如何构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生涯体系、提升其职业荣誉感,是企业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第二,关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有效性。目前,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均以“三本手册”为基础来开展各种内控自评工作,并配合外部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每个季度根据上级集团公司的要求上报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报表。仅从报表来看,成果很让人激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良好、各项控制流程没有重大纰漏,有问题也只是一点疏忽。但笔者从自身多年从业经验角度来说,认为其中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很难让人满意和信服,内部审计自身的定位和管理模式使得其很难对外出具真实性程度较高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构建职责明确的责任分工体系,构建严密的风险管控体系。从“谁授权,对谁负责”的原则来讲,企业内部机构无法对企业高层的行为实施有效评价,自我监督并不现实。并且从内部控制发展历程来看,内部控制主要因众多企业舞弊和财务造假等丑闻而得到重视与推广,在企业面对的风险中最大的风险就是高层风险、是企业文化风险,也只有企业高管才能轻易视各种规章和控制机制若无物,使各种管控形同虚设,使企业陷入生死存亡的险地。笔者认为,这也是国内与国外将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体系架构理论的首要前提和基础的原因所在,毕竟环境和文化的缺失将使得一切控制措施都成为虚设。但对于内部控制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监控和评价,也就是对企业高管层的监督和评价,不是企业自身的审计和风险管理部门所能做到的。
为此,笔者建议可从集团企业层面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平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平台可从两个层面开展。
第一层面,从集团企业层面对下属各子企业的内控控制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行评价,可借鉴ISO9000系列认证、IRIS体系认证的方式方法,建立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标准,每年按评价标准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打分,评价结果在集团企业内部公示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实施内部控制考核,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成情况、内部控制监督、优化与改进情况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考核相结合,逐级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根据其性质或影响程度中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对于造成资产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各项内控制度有效落地执行。
第二层面,由子企业审计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具体的专项业务控制活动进行测评和评价。构建公开透明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设置审计合规部,加大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的力度;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审计功能进一步升级,创新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促使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两个层面的配合实施,不但可以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同时能够通过内部专家体系的建立促进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人员职业生涯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宜霞.内部控制——基于企业本质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刘永泽,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3]胡为民.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4]许国才.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责任编辑
毛
羽]
篇六: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对企业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企业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深化会计改革过程的重要方面,企业要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避风险,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从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建设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内控制度
科学
健全
高效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为实现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增强财务报告可靠性及有关法律法规的遵从性等目标所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2002年,美国在安然事件后颁布的《萨班斯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必须包括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陈述,并要求管理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诚信负责,这充分说明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就企业自身而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有效管控经营活动,防范经营风险,确保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为例,自2006年以来,就密切结合本单位的客观实际,发布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内控管理制度不断地深入推行,内部控制的成效在逐渐显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内控制度也遇到一些阻力及困难。笔者从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建设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议。
一、内控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及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避免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会遇上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1、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各层级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者的职能以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不同,导致控制方式不同;各级管理者的认识存在差别,导致在一个系统中的受控程度不同等。所以,如何把内控制度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共同认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2、控制程序存在的问题:内控制度的运行离不开生产、营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的业务相对独立,但其个别作业又与整体业务发生必然联系,并受其他部门监督和制约。如何确定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授权批准程序,明确不相容岗位的分离设置,实现单位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也是一个需要系统策划的难题。
3、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财务会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是依附于单位的具体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二者相互依存,一个既符合会计准则又适应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控制流程的设计,如何进行流程再造、岗位重塑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原则
建设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应紧紧围绕“坚持原则、尊重客观、抓住本质、保证实效”的原则,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策划运行方案,在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框架内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一是要加强内控制度体系运行的组织领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的保证,它大大突破了财务管理的工作范畴,是包含了投资、市场、营销、法律、生产等多方面管理活动;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没有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作,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因此,公司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应成为推动者,日常工作机构应由各部门骨干组成,上下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推行内控制度体系的管理网络,为内控制度全面推行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统筹考虑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方案。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细化内控实施细则,使内控流程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为避免重复工作引起效率低下,可以借鉴ISO9000体系的思想,运用PDCA循环的运行方法,整体策划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运行方案。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目标、运行思路、组织机构、部门职责、制度梳理、授权与转授权、流程及流程控制点责任落实等方面都应进行系统地规划。
三是要细化和完善内控制度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是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载体,应本着“适用、可行、有效、全面”的原则,编写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细则》。细则应包括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不相容岗位、内控制度职责、业务流程及控制点资料等内容。在此过程中还应对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作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要做到把流程控制和岗位责任控制密切结合,把复杂的控制流程与简便的控制指引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实现改善内控流程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内控制度体系建设要强化基础工作的落实
一是强化全员培训工作,提高执行能力。要用多种方式开展内控制度培训和宣讲,把“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作为推行内控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应针对单位主要负责人、高级管理层及执行层区分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内容,以简便快捷的方式达到认知内部制度体系的目的。
二是落实责任人制度,加强责任控制力度。笔者认为建立和执行经济责任制是落实内部控制责任的有效措施,应组织设计每一管理层次、部门及岗位的责任制,按照流程控制点确定各部门及岗位的主要责任人,并实现责权的对等。责任人要全面负责内控制度流程的落实,要确保所负责的流程向下一流程转换、不能出现脱节、阻塞等现象。要使流程涉及的所有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权限办事,操作遵规范,使责任控制力度不断加强。
三是加强内部制度体系建设的自我完善,使内控制度得到持续改进。要想使内控制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按照测试标准制定流程测试计划,检查内部控制系统及程序是否设计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实际发挥作用、各流程关键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控制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等一系列内容。
四、内部制度体系的建设要追求实效
一是以管理流程的再造为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制度体系的建设,将以前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就管理制度进行整体梳理,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系统的管理工作控制链条。对不相容岗位进行了分离,授权转授权进行了明晰,密切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实际确认流程控制点,合理地设置了业务流程、职责分工以及授权权限。各执行部门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内控制度实施细则,按部就班的处理各项业务,各负其责,各司其责,逐步养成流程管理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出现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
二是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不是以个别活动、个别机构为其控制对象,而是渗透到企业所有机构和所有活动及具体环节中。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将很好的实施环境控制、组织规划控制、授权转授权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保护了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要努力实现过程的有效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意识。
以上是笔者对企业内部制度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内控制度管理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不断持续改进的工作,企业在自身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从长远处着手、统筹兼顾,从而建设高效的内部制度体系。
篇七: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ACCOUNTINGLEARNING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初晓亮
青岛汉和泉控股有限公司摘要: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述,各类企业也充分认识到内控的关键作用。对于传统行业类企业而言,其经营发展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内部控制也已经形成了自有的一套体系,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也需要创新调整以适应新环境要求。本文以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现状的分析为出发点,结合最新环境情况提出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措施建议,帮助传统行业类企业取得长效发展。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传统行业;优化引言面对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传统行业相比新兴行业而言虽然发展较为成熟,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饱和的竞争压力以及许多问题的长期积累,所以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传统行业类企业更需要更新经营战略和发展理念,配套的内部控制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诸多方面的价值,通过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设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在市场中实现长效发展。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提升企业整体运转效率。了主心骨。如此一来,企业由于目标不清晰,可能最终会导致工作成为徒劳、浪费资源,不仅无法防范风险甚至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三)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无法发挥最大功效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分析(一)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行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也能通过有效执行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管理,但是企业生存的环境,不管是外部宏观环境还是内部微观环境均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如今技术更迭加快、事物发展迅速地时代。所面临环境的变化就使得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也会发生变化,如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够与环境变化更新保持同步性,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也无法发挥防范风险应有的功效。实际工作中,也确实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没有做到量体裁衣、与时俱进,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脱离了实际情况,不具有可执行性;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长期不做调整,无法及时根据变化来推陈出新;这样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等同于废纸。(二)内部控制目标不清晰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从而造成相关工作无法发挥控制风险的功效,这其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部控制工作岗位之间未能有效制衡,从而使得工作职责不明确或是相互推诿,或是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很多工作也就无法落到实处,不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来执行,内部控制的功效也就无法实现。另一种是过程和事后监督考评不力,使得内部控制执行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对于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事后也没有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给予约束,执行效果好的也没有相应地激励措施,所以最终造成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较为随意,没有认认真真切实贯彻执行制定的制度。(四)内部审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内部控制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价值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的基本工作之一,而且国家层面也出台文件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足以说明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是,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各类风险的关键手段和方式。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可以从业务流程所有环节实施既定的监督控制,以防风险的发生。虽然企业在经营运转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点会发生变化,但是只要及时准确评估各类风险并设计相应的内控措施就可以很好地防范风险,减少对于企业的影响。二是,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多方要求和需求。一方面,一般企业都是多元化经营,单一的风险管控措施不足以应对多方风险,但是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满足企业风险管控的多种需求,助力企业稳健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也是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有力武器,可以强化对企业各项工作事项的监督和控制,全方位监控不合规行为,减少监督和考核评价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事项,内部审计便是以上事项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全面审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功效,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更有效地执行。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关注度不够,未设有专职的内部审计部门,或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或是内审人员专业性不足,达不到内部审计工作要求。传统企业可能由于长时间积弊使得内部审计成为一种走过场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内部审计的价值功效缺乏。而缺乏内控审计,则会使得企业管理虽说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但是其目的也是建立在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基础之上。很多企业仅仅知道工作目标是为了防范风险,却没有将目标进行细化。因为毕竟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涉及很多环节和事项,过于笼统的工作目标无法切实指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即使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制定了健全的相关制度,但是如果工作目标不清晰,缺乏具体的流程指引,就会使得整体工作推进缺乏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18内控经纬INTERNALCONTROLWARP/WEFT层缺少了一只观察企业的眼睛,也就无法客观精确评价内控执行效果。反应,及时调整有关控制活动和考评措施等,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防范工作中新出现的风险点。(三)强化监督机制,保障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五)促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领域都在不断拓展并深入,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也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提升多项工作效率,助推内部控制发挥更大价值。一是,优化信息系统建设,畅通信息沟通。信息沟通不顺畅、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一个障碍,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完善,实现全量数据信息的实时归集和传送,为内控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撑。同时也可以及时将执行情况或是考评情况进行反馈,便捷了工作开展,节约了信息传递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加强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虽然信息技术给工作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实惠,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为了防范系统安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流程管理和操作权限的限制规范,确保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风险发生。三、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一)持续优化内控环境,提升内控工作地位优化内部控制,发挥最大功效的前提是设定的工作得到了真正贯彻执行,确保执行过程中既没有简化也没有弱化,也没有敷衍了事的现象,这就需要监督和考核机制的支持支撑。一是,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做好对自身工作的监督。企业通过对各项内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控,来掌握其具体执行效果,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错误,是否存在渎职等现象,进而可以最快速度解决这些绊脚石,促进内控制度地高效执行。二是,要落实考评工作的科学客观及执行到位。在优化内控环境、完善内控制度的背景下,企业应通过考评机制来提高所有人员的内控意识,通过对各个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考评,让其有危机意识,真正按照岗位职责履职,避免应付了事。同时按期通报考评结果,并做好沟通反馈,以此提升全员内控意识,将其贯彻到工作各个细节。(四)发挥内审价值,推动内部控制效用提升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企业想要实现突破发展,除了要做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其自身内部的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一是,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和关注。通过重视程度的提高来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化建设,明确内控工作目标,进而从各个方面来保障内部控制工作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切实发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二是,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和意识提升。为了更好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企业必须从上至下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内部控制执行创造环境土壤,夯实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内控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职责。(二)及时更新调整,保证内控制度的时效性结语在如今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和要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于传统行业而言面临着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控制建设更加不可忽视。企业必须认清内外部环境,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方式,从内部控制工作不足之处出发,借助优化内控环境、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考评、关注内部审计工作、运用信息技术等措施,实现内控机制强化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久持续发展。财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企业要保证内部控制对于经营管理的推动、促进功效就必须要保证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执行性。制度的制定不能只追求高端而华而不实,忽略了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契合性,也不能一劳永逸制定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过问。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定期重检和及时更新,保证其具有高度的时效性。一方面,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检。制度的重检既要根据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也要及时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对相应环节、要点进行更新,确保与工作环境的紧密结合,既要全面也要结合实际。实践出真知,经过实际工作的检验才能够发现制度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功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更符合企业所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敏捷反应,及时更新内部控制活动和工作流程,做到与时俱进。除了定期重检之外,企业在内外部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之时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应该将内部审计所扮演的角色加重,提高其在企业内控工作中的地位,以更好地发挥价值。一是,设立并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企业如果条件允许应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机构,或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承担内部审计职责。同时要将内部审计的归属关系独立化,确保其不受企业内部管理者或是某个部门的领导指挥,从而提高内审工作的客观独立性,不会因外来压力而影响内审结果,使得审计结果更具参考意义。二是,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内部审计发挥其价值的必要条件是所执行的审计活动和出具的审计结果是真实且有效的,这不仅需要内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企业要重视内审人员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以便能够更高效更专业的开展审计活动。参考文献[1]景玉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17):2018103–104.[2]赵永江.新形势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路径探索[J].财会学习,(28):2019246–247.[3]王健.对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J].企业管理,(05):201829–30.[4]张恒.如何有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10):[J].中国集体经济,201936–37.环境下企业内部控[5]李晓东“.互联网+”制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3):201767–71.190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八: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标
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内控制度首先是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2.内控制度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和最理性(合乎逻辑)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3.在外延上,内部控制包括会计(财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4.内部控制是衡量组织风险的基础。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表现和成因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2费用支出失控。如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
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造成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定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指标。
(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突出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4)外部监督乏力。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
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九: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制定、实施和运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于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为了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管理层面上,应该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方针和目标,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和系统以统筹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在操作层面上,要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程序,加强内部控制保障。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内部控制效率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度。比如,通过ERP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全面监控和管理,自动化地处理账务,有效识别和预防风险。在防范内部欺诈和盗窃方面,凭借先进监控技术能够对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三、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柱,员工的素质和态度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开展内部控制教育和集中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危害。通过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长期发展。
四、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是监督和检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应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有独立的工作计划和义务。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注重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既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也要关注企业的业务运作情况。
总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企业更加重视和引起全体员工的共同关注。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控制效率,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推荐访问: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几点思考 内部控制 几点思考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