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2000字
篇一: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谈到国防,便首先想起春秋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其中开篇这样写到“兵者,国之
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此看来军事对国防的重要性,然而,进入
新时期新纪元的我们,国防却又被赋予了更多更深的内酒,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怎样看待
和如何用属于自我实际的献身国防则是重要所在。
“国不可一
日无防”这是经历了一百多年悲壮荣辱近代历史中国人对国防重要性的巅峰呐喊。
是要我们时刻警惕并告诫自己,不能安于现状。没有忧患意识而造成夜郎自大。同时,面
对我国周边国际环境和当今世界局势的变化多端,也让我们不得不时刻关注军事和各项各
行各国各地域的局势动态。并不断的发展自我经济、军事、科技等各领域的前进,才能在
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中赢得更多获胜的筹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是对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要求,想只身请战的曹
(),像弃文从武的袁崇焕、像为中华名族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一开始都是出身贫
寒、穷苦,都不约而同的投身于保卫国家、按国兴邦、名族振兴的国防事业中。因此,积
极投身国防是我当代大学生对我中华名族冲高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而对于身处和平时期
的我们,应该怎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体现对国防事业的贡献呢?
如果说乱世当武断,那么和平时期的我们就需要理智了,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可
贵,只有战士才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所有
试图发动战争并想通过战争来解决国内国际政治、领土、经济等利益的方式我们都要坚决
避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战争,如果他国或极端势力要执意发动战争,那么我就以战
止停,给予其毁灭性的打击,由此,我们便可以想到我们应带怎么做。国防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积累,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主要是在校学习文化
科技知识,用智慧武装头脑,才能为国防提供实际的贡献。其次就是要锻炼自己的身体素
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另外,在平时生活中,体现对国防的关注方式也很多,别如说
积极踊跃参军,为军人官兵义务劳动等,国防更是全名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结果,特别是和
平年代,一个国家各名族都团结互助,心连心,手牵手,在遭遇一切危机危害面前万众一
心,就是国家团结、凝聚力的体现。展现给是人的是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面貌。但是我们
在平时生活中又不能盲目,比如像有些同胞老是在网上发表一些不理智,不现实的评论和
言辞。这就算与人怨了,这样不仅帮助不了世人了解我们,反而有损我们国家早世界人民
心中的形象,这是不可取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所在,那就是不要被一时喜悦冲昏头脑,我们国家这些年来无论是在
经济、科技、军事装备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解放初确实有很大提升,又兼于各国
媒体的吹捧,一些国人开始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认为我们是无敌了,这是不可取的。骄
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明清时代我们不正是因为这样才逐渐落伍于世界,挨打百余
年吗?更何况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还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呢!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奋勇向前,才能实现我中华名
族的伟大复兴。
篇二:国防教育论文
中外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世界上主要军事强国的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通过将其与我国高校
国
防教育的特点进行对比,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总结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外成功模式中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以期对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起
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外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
尽管“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世界并不
太平。纵观世界,虽然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是因民族矛盾、宗教信
仰、资源争夺、领土争端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军事冲突却从未间断,地区性的不安全因素
亦有愈演愈烈之势。就我国而言,我们与周边国家在意识形态、边界、历史、领土主权等
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分歧与争端,这些分歧与争端都具有演变成潜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面
对如此严峻的国防安全形势,每一名中华儿女都有义务树立危机意识,为军事斗争做好充
分的思想和行动准备。由此可见,我国的国防教育任重而道远,而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
育更是全民国防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较为先进发达的国家,无不重
视对地方高校学生的国防教育。我国对地方高校学生的军训与国防教育工作从1985年也
步入正轨。近三十年间,我国的国防教育模式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与发展,与世界主要军事
强国存在着诸多差异,那么国外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吸收,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未来的发展
又将走向何方?
一、世界上主要军事强国的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1.美国把组织青年学生的军事训练作为强化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学生军训,主要是由后备军官训练团(简称后训团)负责的,美国在地方大专院校中
设有各类后训团531个,其中陆军有315个,空军有153个,海军有63个。其目的是
使青年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少尉军官的任职要求。美
国后训团的训练时间通常为每周3至4小时,另加一次为期6周的集训,后训团学制分4年制和2年制,参加后训团训练的大学生,除由军队支付其参训时的学杂费外,还对参训
的三、四年级学生实行奖学金和补贴制度,军方向军训成绩优秀,同意在毕业后至少服4年以上现役或6年以上后备役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由于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军事训
练工作,为美军的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据统计,在美国现役部队
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从后训团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近几年,美
军
新任命的军官中约有75%的是经过后训团训练的。因此,后训团享有“大学中的军官学校”的美称,在实施国防教育、培养国防人才方面,声誉甚佳。
2.英国政府重视学校国防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提出要把防务教育纳入大学的教学内容之中。为了强化
学生防务意识,英国政府除在许多大学设有专门的军事学位,办有专门的军事刊物外,还
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舆论优势,采用“点将”方法,开辟《我对防务问题的看
法》专栏和专题节目,让学生回答有关防务的基本知识和一些重大问题,并在许多学校建
立各种军事研究团体,广泛吸收学生参加,且把它作为学生防务教育的重要社会活动。英
国防部预备役局在全国十余所大学设立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
现在,英国陆军在大学设有大学生训练团共16个分队、2500人;空军在64所大专院校
亦建有16个训练中队。各组织分别负责所在地区几所大学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宣传工作,解答对军事有兴趣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学生可自愿参加陆、海、空军组织的训练活动,训
练时间安排每周一二个晚上或周末,假期集中训练一二周。参训学生可领取参训费。其中
部分参训学生已与国防部签订参军合同,根据合同,学生学习期间由国防部支付学费,并
发给生活费,毕业后参军。如违约,学生将如数退还所有学费和生活费。
3.俄罗斯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
俄罗斯在利用国民教育的优势为军队培养人才方面既保持了前苏联的一些做法,也进行了
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在地方高等院校设置军事系,为俄军培训专业技术军官。按照俄罗
斯政府确定的办法,在地方院校设置军事系通常适用于军民通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在财政
学院设军财系,在医学院设军医系等。依照有关规定,在国立、市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学
习的学生,如果健康状况适合服役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要求,可以与国防部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进人高等教育机构设置的军事教研室,按照预备役军官训练大纲接受培训,培训结束取得军官军衔后分配到军队工作。学生在培训期间,可享受俄罗斯政府支付的奖
学金。
4.法国政府普遍重视学校国防教
二战后的法国历届政府都普逼重视学校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成立了各种准军事组织,并通过军训,增强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1997年底颁布的新兵役法首次明确规定,从
1998年新学年起,将在中学增设国防教育课,以增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同时,还规
定从1997年10月起,所有16至18周岁的男性适龄青年都必须参加为期一天的“国防准
备日”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和了解有关国防目标、防务的组织及其手段、服志愿兵
役的形式等。此项措施既能增加全体大学生对国防和军队的了解,有助于大学生在感性认
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军队的兴趣。此外,法军还要求各军事院校加强与地方院校的交流,鼓
励地方院校从事各项国防研究,并为其研究活动提供方便。
二、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195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做出了在校大学生接受军事训
练的规定。1985年1月发出了《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训试点问题的通知》,从1985年9月开始,全国首批在52所高等院校中进行军训试点。2001年,国务院办公
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
见》。至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逐渐步入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主要采用的是军事技能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按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6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
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
修课和举办讲座。军事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五大部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
少于14天。军事技能训练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五项内容。但由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政府对普通高校国防
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导致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情况是东部地
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优于经济落后省份,部属院校优于地方院校,重点高校
优于一般高校。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从我国国情来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第一、高校国防教育是十六大提出的事关国家兴衰的战略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
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建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
途径,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第二、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迫切需要。开展高校国防教育,是对大学生进
行最实际、最直接的爱军习武、履行国防义务的教育。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的重要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级人才,而且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
人。
第三、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集中了众多的高级人才,在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开展高校国防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
育,使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接触和掌握国防知识,与其他国防教育形式相比,费用低、影响
大、效果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四、高校国防教育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
教育和军事训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
四、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从1985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步入正轨后,在结合国情的思想方针的领导下,通过
自主探索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与西
方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国防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开展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防教育法》虽已颁布许多年,由于宣传和普及力度不够,有的领导对高校开展国防教
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地方高校有军事训练就可以满足国防教育要求,没有必要开设军事理
论课,只是因为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文件的规定,才勉强把该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实际上并不重视它。同样,也有一些师生员工存在这种的思想,他们认为国防教育是军人
和小学生的事,大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没必要学习这些课程。此外,有些从事该课
程教学的教师也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缺乏应有的认识。由于目前国家学
科目录中还没有国防教育这一学科,这些教师在职称评聘、申请课题和开展研究等方面困
难重重。久而久之,严重打击了他们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高校国防
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2.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一类高校已进行了
20多年的军事训练、军事理论教学试点,拥有一支较较好的师资队伍,但因近年不断扩招学生,其师资力量也只能勉强满足其本校的教学需要,难再支援其他高
校的教学。从全国高校看,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仍然严重不足。二类高校多数成立了军事教
研室,并由行政干部兼任教研室主任,却没配备专职教师,大量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还
要由保卫处(科)、学生处(科)的行政干部或学生辅导员兼职承担。三类高校一般没有设立
军事教研室,自然没有专职教师,多数学校都只是安排一二名某行政部门的干部或学生辅
导员兼职负责国防教育工作。
3.国防教育教学设施不完善
良好的教学设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障。各级政府虽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财力建设教学设施上,但1999年各高校扩招后,在校生数量迅速增长,而教学经费
投入和教学设施建设速度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各高校普逼存在国防教育教学设施
不足的问题:
(1)军事训练设施、场地不足。高校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而训练的设施、场地没能及时
地增加,进行军事训练时不得不在一个标准体育场安排4000一5000名学生,出现队伍
展不开,正常训练项目难开展的情况。
(2)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多数高校的教室、多媒体器材等教学资源数量不够,加上一些学
校教务部门存有偏见,军事理论课经常被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学生学习情绪本不高,又缺
少多媒体教室,内容过于抽象,影响教学效果。
五、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通过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所作的比较,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未来的发展应着眼于
优化,细化现有的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紧跟世界新军
事潮变革的潮流,及时调整我国的军事发展思路以及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路。
1.加强大学生国防思想意识,培养大学生坚定地政治立场
自从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以来,“和平演变”一直是帝国主义和国际资本主义扼制共产
主义,颠覆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战略,在这个基础上,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恶性发展。
敌人的“和平演变”战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主要危险。敌与我争夺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
生的战争越来越剧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而言,必须牢记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为此,我
们的高校国防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为反“和平演变”斗争服务,增强大学生的抵御能力与高
度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乐于接受和探索新事物,另一方面涉
世不深,政治上不够成熟,有朴素的爱国热情,但缺乏坚定的政治方向的大学生们认清形
势,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因此,强化大学生反“和平演变”、反颠覆的国防观念,成为高
校国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2.优化,细化现有的高校国防教育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军训中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快制定《高
等学校军训工作办法》,使军训工作有法可依,从编制体制上解决军训组织机构和教学、保障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尽快将军训纳人高校教育大纲,使军训工作成为全国所有普
通高校的正式教育内容,使军训工作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三是将大学生军训作为预备役
训练的重要内容,纳入民兵预备役工作轨道,解决目前学生军训和民兵训练、预备役军官
训练严重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军训与整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国防教育
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
同时,在非军事院校开设国防教育专业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掌握国防
科技知识,了解我军现代化装备以及各种新技术、高科技在国防上应用与发展的情况,从
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社会、自然、技术科学知识,自觉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国防领域。
篇三: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论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摘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文攻武备,能战方能言和。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
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
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
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
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
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防意识;民族凝聚力;科学文化素质;国防后备人才
正文
引言“国无防则不立”,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
大的国防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古今中外,世界没有那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
安全无恙的生存下去。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提
升的重要一课,仅仅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社会前进了,人类的自律意识淡化了,别忘记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一、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
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大学生们普逼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
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
的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
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系统规范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的爱同主义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
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
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
卫国等国防观念。二、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追求。而国防建
设,既是这一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这一
目标的重要保障。国防教育,能使人们
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树立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近代中国曾屡遭外敌入侵,国贫民弱,社会则像一盘散沙,这除了经济落后、政治腐
败的原因外,也与国民没有形成明确的国防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先进
的社会制度是中华民族具有坚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以国家和民族的发
展以及安全为共同利益的现代社会国防意识的形成也是巩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力
量。高校国防教育能够使学生把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能够和全国人民团
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的威胁,能够为民族的共同利益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
这样,就能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把大家紧紧地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具有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核心),能极大地激发青年
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
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如1999年5月,美国用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
馆之后,首先是大学生发起了反美示威抗议游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三、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
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在教学方面,由于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
件下的局部战争,它不仅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
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
事科学教育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如微电子、光电子、人工智
能、纳米技术等,这些都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
形势,开阔视野,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在军事
训练方面,主要是集中一定的时间,对大学生强制性进行队列、射击实战、以及体能等方
面的军事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
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
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这样,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四
、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
我国国防建设一直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也是我国新时
期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易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抓好这个群体的国防教育,我们便储备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
学文化素质而又掌握了一定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为此,对大学生进行军事
理论教学,必要的军事训练,以便必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军事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
建部队的骨干,为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创造条件,为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有
力保障。因而,大学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能力。未来高技术条件的局部战
争仍要坚持人民战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批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看,传统的人民战争的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是,人民战争的理念不能丢。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战争仍有它存在的意义,如信息战、网络战等一些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群
众中的技术群体会大有作为。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投入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列中
来。那么,我们的青年大学生,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他们个个都有专长,如果他们
受过较好的大学国防教育,走上社会之后,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
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周围的人,而一部分还将走上领导岗位,其影
响和作用就更大了。在和平时期,他们是国防教育的骨干,而一旦战争发生,他们便成为
人民战争的排头兵,能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战争,形成强大的合力,取得战争的胜利,为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
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
严为最大耻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
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高校开展军
事理论教学,不但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国
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通过深入持久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能够
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对于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一
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予以
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共计六章三十八条。
篇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国防建设军事理论论文范文
加强国防建设对于我国总体发展而言,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紧迫要求。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防建设军事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防建设军事理论论文篇一:《试谈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增强路径》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大学生国防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这说明我国的国防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防教育机构不健全等。在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的前提下,战争变为了在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这要求部队中有越来越多的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这就要求对国防教育要有更高的程度的认识,使得国防发挥真正的作用,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国防建设服务。
关键词:国防;教育;师资力量;途径。
一、国防的含义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的。古往今来,国防虽依国家的性质、制度、国力及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一切国防的共同实质,都是以捍卫和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来组织的。国家的兴衰与国防密切相关,国防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现代国防是一个大系统,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国防体制建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防工业建设和战场建设、军事交通、人力动员准备、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建立国防法规等,这些均属于国防建设范畴。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国防教育机构不够健全
各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时需要有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相对规范的管理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各高校国防教育的机构设置等都
比较不规范,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1995年作为国防教育试点的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这类高校都设有相对独立的人民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学生处负责军事训练工作,军事教研室承担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教育软件设施相对完善。第二类是大多数老牌普通本科高校。
设有人民武装部、保卫处、公安派出所“三合一”的机构,因近年各大院校不断扩招,安全保卫的任务也随之加重,这些机构日常工作也随之转变为安全保卫工作,人民武装部的职能则日渐退化,每年只简单地负责3~5天学生军训和几个名额的征兵工作。2002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成立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后,这类高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设军事教研室,结果成了“四合一”的机构,人民武装部、军事教研室仍然“有名无实”。第三类是新升格、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及一些本科院校的独立二级学院。这类院校由于人员编制及数量上的限制,基本没有设置独立的人民武装部或军事教研室等国防教育单位,个别院校设有教研室,也是“有名无实”的挂名机构。
2.对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作为大学生对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周边环境总体还是比较平静,国际地位也在日益提高,昔日不安定的环境基本消除,这样的条件是前所未有的,应该倍加珍惜。但是我们还应该居安思危,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也使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产生了松懈和麻痹的思想,以为天下太平了,就可以不搞国防建设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如今,在社会上轻视国防、放松国防建设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孩子们从上小学开始被强烈灌输的只有考大学才能有前途,这也使得广大的大学生在心目中没有为国防效力的概念,而国家的政策也是首先鼓励大家上大学和就业。在我带军训期间,问学生是否有过当兵的想法时,大部分的人都表示没有这样的意向,如今的青少年很少有人会把保卫国家当做自己的责任,只有那些高考落榜生才会考虑选择军营。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成为现在国防教育难以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要使国防教育更好地开展,使国防观念深入人心,还必须从学生抓起,从小抓起。
3.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对于国防教育事业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是无法达到国防教育的目的。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国防教育强有力的保障。因近年各地的高校都在不断扩招,但是师资力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院校的师资力量只能勉强满足本校专业的教学需求。从各高校看,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的高校成立了军事教研室,但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国防教育在现在的教学系统中地位不高,所以,即使有军事教研室,国防教育工作也被摆在最后,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高校连最基本的军事教研室都没有,专职教师就更是没有了,多数学校都只是安排一两名部门的干部或学生辅导员兼职负责国防教育工作。所以,要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扩充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是刻不容缓的,有了师资保障才有可能把国防教育很好地开展下去。
三、增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途径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经开展十几年了,它的内容和特性决定了它在提高大学生素质方面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认识,健全机构,建好队伍,完善教学设施,规范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建章立制,加强评估,促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当前有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积极开展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的国防教育,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的国防教育起步较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国家和社会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来加强高校的国防教学,积极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高校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我认为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国防教育:1.确立规范的教学机构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国防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学机构和教学制度还不够健全。多数一、二类高校已成立相应的国防教育机构,但大部分挂靠在行政部门,极不规范,而三类高校基本上还没有成立该机构。当务之急,各高校应尽快成立国防教育或军事教研室,归入相应的院、系等教学单位管理,并按实际教学工作量配备专职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军事教学训练部,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实体,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校
管理。如厦门大学就成立了军事体育部。专门负责学生的国防教育和体育教学。据了解全国31个省(市、区)国防教育办公室有12个设在党委宣传部门,有1个设在政府部门,有18个设在省军区系统政治机关。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又缺少专职人员,导致工作力量薄弱,影响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因此,国家应该依据《国防教育法》,尽快出台政策规定,对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作出规范,使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负担起国防教育的计划协调、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等。
2.以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促进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建立
从当前大学生的状况看,由于他们都成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中,大多数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很淡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提高,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头脑,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高校部分学生存在崇洋媚外,贬低自己民族,不尊重自己祖国的历史,在生活中只以自己为中心,对祖国和社会的发展毫不关心等情况。在高校中还要开展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要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达到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作用。爱国主义是国防意识最重要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国防的基石,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经济繁荣和平发展的现代,爱国主义都成为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国主义对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3.建设一支专门的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各高校国防教育以及提高国防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一点是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编制,力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充国防教育的教育力量;第二点是要提高国防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或者相互学习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第三点要制订教师培育计划,努力提高各教师的学历档次,高校也可聘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水平,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保障。从目前我国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效果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普遍存在一个问
题,就是没有长期坚持。实践证明,在学生入学前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高校在新生军事训练结束后就放松了对学生的国防教育的重视,这样根本无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要使国防教育有效地开展,学校就必须制订分阶段、有重点的教学计划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效能。如西方军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军人素质,每个学年都要安排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另外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工作轨道之中,这也是发达国家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经验。如美、俄、英等国都把以学生军训为基本形式的国防教育视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了以教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轨道,呈现出教学机构完善,师资队伍健全、经费保障到位、管理体系正规等特点。
4.确立国防教育的地位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首要条件
首先,切实落实国防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校师生的国防观念。把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师生对国防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其次,学校还要为国防教育课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许多高校虽然有把国防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但是教学条件都不够充足,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也是教学效果不明显的一个原因。第三,要建立健全的考评机制,教育部门、各高校在进行教学质量考核评估时,也要按公共课的标准对军事理论课进行考评。第四,要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发展计划。加强国防教育的关键是加强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5.优化国防教育的结构,促进国防教育深入开展
高校国防教育大多是以新生入学前的大学生军训为主要内容,只是基本的军事训练,以这种内容为主的国防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们应该增加知识性的课程,知识性课程主要是以现代国防为重点的理论教育,包括军事高科技知识、军事心理学、指挥艺术、军事思想等。要把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美国,他们的高校每个星期都有2~5个小时的军事课,印度每个星期都有六节军事课。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把国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根据大学生自
身的特点,制定国防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有选择地拓展国防教育的内容,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将国防知识传授给大家。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教育并不是完全无关的,他们既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交叉的部分。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我们既要避免简单的重复,又应该把握各自的重点,大胆创新,突出各自的优势。综合素质教育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途径,由于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它必然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6.通过丰富国防教育形式来增强大学生学习兴趣
现如今的大学生都成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环境下,独特、创新是大学生们性格的一个特点,对于他们认为陈旧迂腐的事物,大多采取排斥和抵抗的态度。《国防教育法》第13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搞好学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动全社会的国防教育。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效果。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和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防教育。负责培训国家工作人员的各类教育机构,如党校、行政学院等,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培训计划,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由于国防教育特有的特点,国防教育的形式也应该是不拘一格和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也指出,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都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应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军事训练主要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进行,训练时间为2~3周,每生实际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军事理论则采取课堂教学,教学时间为36学时。这些规定明确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和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法定义务。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在全国上下一致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各级领导,特别是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
现如今,许多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采用陈旧的讲座,图片展的形式。国防教育形式过于死板没有新意也是大学生排斥它的原因。要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我们还应该改变现有的国防教育形式,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得到同学们的喜爱,才能被他们所接受,才能达到国防教育的目的,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许多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像北塘区每年“八一”节前的国防教育周,如今已坚持17年,声势越来越大,有的高校以请专家、部队领导和英雄模范上课为主要形式,深得同学们的喜爱,收到良好效果,有助于国防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许多地区开展的“红色旅游”活动,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题材。各地开发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等各种纪念性场馆,将国防教育融入旅游市场和群众文化休闲活动之中,大大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形式。高校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让大学生对我国的现代国防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为大学生授课,以军人的气质和风范教育和影响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国防文艺占领学生文化娱乐阵地,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国防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知识和技能。
四、结论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国防从来都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国防的地位和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轻视。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全民族
的国防精神得以发扬,增强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国防教育,对于加速培养国防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郝翔.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乔秀东,卞如景.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国防,2009,(8):56.[3]廖济忠,胡代松.高校深入开展国防教直韵途径探寻国防[J].2009,(8):53[4]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篇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如何加强我国国防建设5篇
第一篇:如何加强我国国防建设
如何加强我国国防建设
自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多位领导人不断加强贯彻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国家自卫防御作战使得防卫作战能力大幅跃升,制定健全的国家体制编制并不断调整优化,先进的武器装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加强军事外交并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推动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使国防动员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动员能力显著增强,国防动员体系在平时服务、急时应急中发挥了特殊的优势和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90后的大学生,保卫国家为国家国防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的责任。
1、科技方面中的生物技术对于国防影响的重要度日益增加,技术发展的快速性使得加强技术预见研究成为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生物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度,对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家应该顺应历史性潮流,全面走信息化道路坚定信念,投入信息领域,建造出信息化国防体系。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创造出属于我国自己的先进武器,全方位的投入我国国防事业中。充分利用中国以及外国的最新的电子信息科技,把国防信息系统化,在我国的大片领土上布局一个以南北东西相均衡的一个国防抵御系统。
3、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沉寂亿万年的太空将逐渐硝烟弥漫。各科技发达国家为争夺制天权,将新研制的各型太空武器纷纷亮相。中国要加强国防建设必然得在这些领域取得独立权,必须得有自己的太空竞争实力,人类的发展必然向着太空,未来的战争必定将漫延到太空。加强太空领域的投入,发展太空武器,有利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
4、未来互联网的安全与国家信息的保密是关系到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要实现互联网的国家安全,重示发展计算机人才。
5、国家的未来是我们年轻一辈的,我们是未来国防力量的重要后
盾。加强国防教育的投入,面向全民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认识到国防对于自己以及国家的重要性,认识到国防是每个人的事,学习国防知识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6、在中小学开设国防教育课,有利于从小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爱国精神。国防教育是国家国防建设的重要前提,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完善国防教育系统,为中国的国防建设提供力量的保证。
7、加强官兵军事理论的培养,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整合民间力量,让国民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委托民间高校,培养中国军队需要的各种高科技人才,从民间直招高技术、高理论人才入伍;移军于民,军民一体!
我们是未来美好生活的生力军,也是生活的建造者,国家的安危时刻肩负在我们的身上,加强国家国防建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90后的我们,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别人都说90后是颓废的一个年代,但我认为我们会是中国龙腾飞的年代。
第二篇:关于加强我国国防建设(xiexiebang推荐)
关于如何加强我国国防建设
国防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及其活动,国家的领土、领海及海洋权益不断被侵蚀,面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军事上对中国的围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传大复兴,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对维护中国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相对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国防力量依然落后,而中国威胁论对制约着中国国防建设。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没有必要过于关注别国言论,威胁论是它国面对大国崛起由不习惯到习惯,有反对遏制到逐步接受的过程。中国就是在威胁论中发展起来的,现在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中国的崛起,威胁论反而下降。只要我们国防力量保持在积极所规定的合理水平,我们就应该大胆投入,不必顾虑中国威胁论。中国通过积极军事外交,宣传我国和平崛起国策,并且在国际社会担负起负责任大国,国际社会会把中国军力发展视为正常
的。
在科技强军上,向跨越式发展道路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宏集型向科技宏集型的较变,以信息化作为军事建设的发展方向,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应考虑建造航母舰队,以捍卫中国海洋,国土和重要海上通道安全。建立一支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信息化高的陆军部队,以及战略空军部队。全军提高军事感慑和作战能力。
军事领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对军事人员的要求也是全面的,除了政治素质上,最重要的是科技素养,军事院校要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开始,加大培训力度和培养步伐。同时建立一种能留住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大批军事人才,提高国家军事力量。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科学筹划、全面推进军队各项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第三篇: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全面体现。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大国防”观念,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会参与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培育战斗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撑。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对我国而言,安全和主权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也是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化的国家。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发展,强化大国防观念与全民国防教育
就尤其重要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冲突不断,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在新的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人。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在中学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隐伏危机的战略地缘环境迫切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来弥补。首先来看看我国的国防历史。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但是到现代硕果仅存的国家也只有一个中国了。巴比伦是彻底地消亡了。埃及和印度虽然还作为国家存在着,但是,统治着它的民族早已经象走马灯一样换了又换。因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只具备发展文明的必要条件,水源充足、植被茂盛、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必要的地缘战略优势,优越的资源条件反而被其他民族垂涎三尺。唯独只有中国,在古代交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东靠大海,西倚高原,南接从林,北临沙漠,在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提供了一个天然
的安全屏障,使中华文明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里发展繁荣。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两种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偶然有周围的匈奴、吐蕃、鲜卑族骚扰滋事,但都不足为大患。唐宋以后,文明相对成熟,实力相对强大。因此当中国强大的时候,就赶跑他们(驱逐匈奴,怛罗斯战役),在相对积弱的情况下,就用优势文化来同化他们。较好的地理位置,从客观上保证了文明的蓬勃持续发展(类比于近现代美国的对该国在两次大战成为第一强国的事例)。与欧洲无数城邦小国在匈奴西迁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的种族迁徙和外族入侵中烟飞灰灭比起来,简直就象是世外桃源一样。
但是到了近代,对我们有利的战略环境就发生了变化。随着欧洲工业化的推进,蒸气机、火炮的发明,原来是我们的安全屏障的大海、长城,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逾
越。而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及时扩充军事实力来弥补战略地缘缺陷,确保国防水平,因此(以前海上的小患也有,例如唐朝的白江口大战、明朝的倭寇)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百余年内,西方列强跨(海)洋而来,光从海上入侵中国就达470余次。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荒原、荒无人烟的兴安岭、雄伟的万里长城,再也挡不住俄罗斯人侵略的脚步。前前后后,中国一共签订了700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8.2亿两白银,还让俄罗斯抢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大规模入侵,小日本跟着西方列强进来抢劫,拿了我们的钱,发展了国力,造好了枪炮,回过头来再次发动侵略战争。全国人民发动起来,通过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民抗战,总算熬到了打赢,国家损失6000亿美元,伤亡了3500万人。
只有国防实力强了,确保周边环境安全了,国家才能兴盛(汉唐盛世,都有对外用兵,亡于内乱);国防实力弱了,周边安全环境就不安全,就会引狼入室,被外敌侵略,国家就容易灭亡。
接着看看我国现在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环境,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影响而导致的。在整个冷战时期,中国仅仅是美国的一般威胁对象。苏联解体后,美国逐步把对中国的威胁摆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首选对象。首先,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
是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重大事件”,“将对美构成日趋严峻的挑战”。其次,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带,扼守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前沿,地缘位置十分重要。远在北美的美国,只有控制了中国,才能更好地控制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美国过去对台湾的军事控制等,都是这一战略图谋的展现。只是由于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对象是苏联,使美国无暇全力东顾,影响了美国对中国实施战略包围的力度和进程。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军事上重点防范中国的战略日趋清晰,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加紧构筑围堵中国“战略包围圈”的进程。
当前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历史传统的因素外,再加上美国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呈现了如下特点:
1、中国在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我国陆地边界2.28万公里,接壤15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中日摇摆、北方四岛的运筹)。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最近在钓鱼岛、东海油气田、大陆架划分等方面与我纠葛不断,由于小泉任首相后第五次参拜神社,蓄意挑衅,中国外交部宣布推迟日本外交大臣23日访华的计划。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2、新型核力量在我周边崛起,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印、巴两国相继拥有核武器后,2002年
底,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退出《核不扩散条约》,重新启动宁边核设施,向核俱乐部迈出新的一步。从长远看,上述三国同为我近邻,尽管三国与我关系亲疏不同,但是,其共同之处是:它们拥有核武器都是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从近期看,三国对我的安全意义异曲同工。首先,印巴拥有核武
器使之成为双方敢于冲突的后盾。双方的任何冲突既直接影响我国利益,又可能引入外来势力介入与干涉从而破坏我国西部脆弱的安全基础。其次,布什宣布朝为“邪恶轴心”后,朝鲜的危机感加重,朝鲜此时加速核武装进程将使半岛局势随时恶化,可能提前引入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干涉。美朝较量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朝强硬政策的任何非理性发展都将使我直接面对美国的军事力量。
3、美国强行切入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对我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登陆亚洲大陆一直是战后50年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朝战、越战曾延缓了美国强行“登陆”的企图,但是,“9·11”事件使美国借阿富汗战争,率领北约插入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占领了亚洲诸大国惟一的联络区,扼制住了亚洲最后的“能源希望之地”,掌握了控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节奏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瞰制中俄印巴伊等亚洲大国的目的。美军占领阿富汗后,在我西部埋下贴身隐患,同时沿着中东经中亚、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不稳定弧形地带”,建立稳固的军事存在。使我在东西南三面受敌,我陆上防御首次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美国对华已构成直接威胁。
4、固有的安全疾患隐性发展,亚太国家与美国联盟复苏,我国安全“东急西重”现象突出。我国固有的周边安全问题一直是“多项并举”。一是台独势力的恶性发展。美台军事关系的跃升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发展,增加了祖国统一的变数。二是南沙及其海洋国土被蚕食。美国军政官员有关南沙群岛的表态、与有关国家频繁的海上军事演习直接威胁着我对南沙的主权诉求。三是国内搞独立的组织隐性发展,战略对手肢解中国的意图阴魂不散。桥本龙太郎公然要把中国分裂为七块,表示:“中国必将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我热切期待着中国的崩溃。”美国一位著名学者写道:“中国在新疆的麻烦,对美国是一个
诱惑……只有当新疆穆斯林分子走武装斗争道路时我们才能利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现有的安全隐患将因美国的介入而恶化。首先是冷战后亚洲地区的“联盟战略”经过调整已再次复兴:美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盟正在复苏;美日联盟向共同参战迈出新步伐。其次是美印、日印关系的发展从军事交往切入,这种权宜之计的合作对华只有负面影响。再者,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默契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变数;美印在西藏问题上的合作也达到了默契的程度;日印合作在地缘和领土问题上构成了对我国最佳的斜线战略牵制。
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实现需要强大的国防实力作支撑。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西方有些政治家和战略家认为:“迅速崛起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肇事者”。为什么,争夺资源、市场、财富。
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只要一门心思发展经济,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但历史的经验并不支持这种看法。中国是早期世界财富增长中心之一,中国的经济在1700年占世界GNP的23.1%,接近整个欧洲的水平,1820年中国GNP占世界的32.4%,大概是同期整个欧洲的1.2倍,但结果是20年后就被英国打败了。1890年中国GNP占世界的13.2%,是同期日本的5.3倍。但五年后即1895年中国又让日本打败了。历史上东西方贸易使通往欧洲的阿拉伯半岛的人坐拥财富。11世纪开始西方人发动了持续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军人先行,商人紧跟,结果是阿拉伯半岛的商路及其运转的财富便移到意大利人手里。意大利成了西方世界财富增长的中心。后来西班牙通过世界殖民掠夺而崛起,在掠夺中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海战,西班牙战败,此后世界的财富增长中心就移向英国。美国在抵抗英国殖民和封锁中崛起,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欧洲衰落中成为新的世界财富增长中心。
参与全球能源分配和保证能源通道畅通是国家崛起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国内资源的大量消耗使中国对国际资源的依赖日益严重。据统计,到2010年,国内石油、天然气、富铁、富锰、铜等10种矿产已不能保证并需长期进口,铬、钴、铂、钾盐、金刚石
等严重短缺。到2020年,对经济发展45种矿产资源中可保证经济发展需求的只有5种。中国更是能源消耗大国,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占5.7%。(美国25.7%,日本7.7%)。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也直线飙升。1993年起,我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从2000年开始,年均增长11.69%。2005年原油消费需求约为2.7亿吨,而国内产量仅为1.7亿吨,需要进口量达到1亿吨左右。
地球上能源的储蓄量是有限的。世界各国都把能源保障作为支撑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就美国而言,正是由于其消耗量占世界年石油消耗总量1/4,才保证了美国各方面超强发展,维持这一消耗量,是维持自己的超强地位的基本保证。日本是个小国,以7.7%的消耗量已经居世界经济第二大强国,石油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而我国目前达到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石油消耗量就已经居世界第三,若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即使仅仅是中等水平、相对全面、相对平衡的小康,石油消耗量也将是惊人的,保守的石油需求量将达到5亿吨。由于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资源分配,必将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发展形成挑战。仅此一点,牵制中国的发展速度,为中国的发展制造摩擦,将是美国长期坚持、不会动摇的战略。我国目前能源进口的主要来源是中东地区。去年我国原油年进口约为9000万吨,65%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中美洲、俄罗斯)。但是美国自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军事力量第一次对中东富油区实现了直接控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我国的石油供应。同样的,中国军事力量对于运输这些石油必经的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鞭长莫及。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谁就把手放在了中国的战略石油通道上,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美国部署在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印度游弋在马六甲海峡西口和印度洋上的特混舰队,日本蠢蠢欲动的海外派兵和大得离谱的“直升机驱逐舰”,以及出没在东南亚海域的现代化海盗,无不构成对中国石油供应的压力。来自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油气供应同样要依靠漫长的海上运输。
而中国的海上力量却连南海尽头的曾母暗沙都很难连续巡逻。十年前美国海军在印度洋拦截中国商船的“银河号”事件,就使中国军方怒火万丈却毫无办法。十年后的今天,局势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过份薄弱的国防力量客观上已成为制约中国对外经济命脉、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
大国必然要有与之相应的安全边界和外延空间。美国的利益边界是非常大的,覆盖全世界,因为它的利益已遍布世界。我们的利益虽然也卷入世界,但是我们的利益边界基本上就没有出中国的主权边界,这是我们长期的本土防御的国防观念造成的。事实上,全球化应该也包含自卫手段的全球化,利益走向哪里,我们的自卫手段就应该走向哪里。我们国防不应仅注重边界安全,更要注重利益安全。(银河号、驻南大使馆)我们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不用武力来打开市场,掠夺资源;但是需要国防力量来保卫全球化范围内的国家利益。
保护海洋资源事关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利益。21世纪,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世界各国继续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沿海国家维护海域主权将是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导火线。我国已经把发展节约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应对能源危机的重大国策之一,加快了能源革命的步伐,以缓解对世界能源需求的压力。但继续保持对世界能源一定的需求量和保护、开发海洋经济专属区,仍将是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性战略环节。即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划定,我国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可管辖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也仅为0.3,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0.94的1/3。(与我国海洋接壤的国家,日本超过11,菲律宾6.31,朝韩2.17,越南2.19。)我国人均海洋面积仅0.0029平方公里,是世界沿海国家人均海洋面积0.026平方公里的1/10。由于我国是人
均拥有的资源低于世界平均值的国家,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确保我国保持增长速度的关键,也是降低资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必需。因此,捍卫我国领海及海洋资源权,极具战略意义。
日本也是低资源的国家。目前的资源消耗对外依存度高达90%。
使日本经济随时处于高危状态,使日本对海洋资源极度重视。1996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排他性经济水域及大陆架的法律》,主张“其超过部分以中间线为准”的“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不仅将钓鱼岛完全划在了日本国主权范围,而且向中国领海方向推进了数十海里,为日本今后以捍卫领海为名发动战争提供法律支撑。中日两国海面距离最近处不及360海里。按各自200海里作为本国管辖的经济专属区,也有40海里的争议海域。中方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大陆架理论来划定,与日方提出的“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存在重大分歧。这将成为海域管辖权纷争的焦点。东海油田的发现、发掘,使日本的海洋扩张行动进一步升级。日本认为,我国东海蕴藏有60至70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相当于黑海油田的储存量,是第二个中东。如此诱人的宝藏,日本岂会轻易放手。日方早已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钓鱼岛争端、东海石油开采争端、日台海域争端,仅仅是开始。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战争嚎叫早已甚嚣尘上,扩张野心昭然若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千年来被反复证明、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保持足够的忧患意识,看到面临的种种威胁,才可能有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决心。总之,在新世纪初叶,可以预见,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对大国防观念与全民国防教育,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从容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从而确保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把我国发展成经济、国防实力雄厚,能够对世界事务拥有决定性发言权,具有抑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全球性强国。
第四篇:国防建设
大学生如何投身建设国防教育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功能材料151马辉2015155116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一个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的国民国防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道出了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而大学生应当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大学生要为国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当喧嚣的白昼渐渐地披上黑色的晚礼服,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带着奋斗一天的亢奋回到家,当莘莘学子忙碌完了繁重的功课,整个城市被笼罩在一片安宁之一中,因为这片安宁,十几亿的中国人才能带着对明天的希冀进入梦乡;因为这片安宁,我们的祖国才能蒸蒸日上。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那里,在环境艰苦的边防线上,有一支人民的军队,日夜守卫着我们的祖国,对他们来说没有昼夜,没有物质上的奢华,没有睡懒觉、不上岗的自由,有的是责任,为中国人民负责。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在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要有一道坚不可催的国防线,必须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积极推进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国防事业作一份自己的贡献,因为国防是我们大家的事,连着你我他,为了这片维系千万家的安宁,每个人将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青年学生一定要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高度,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光荣义务。不管你是经理老板还是普通工人,不管你是商人还是老师,都应该为我们的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以最诚挚的心情祝福我们的军人,感谢他们在国防事业中坚持不懈的付出,感谢他们让我们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然而国防更是我们大家的事,是所有已经为、正在为、即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的事。为全面贯
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抓好国防建设,这样才能建设我们的小康社会,祖国才能在富强文明的道路上走得更好。学习这门课程,同学们又有怎样的期望呢?
全民国防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而当代大学生是有活力、有前途的一代,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历来都比较关心国家政治,有着较强的国防意识。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大学生更是国家这个“大家”的顶梁柱。“知识影响能力,能力提高素质,素质提高觉悟”,在这样一群有知识、有生命力的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讲解国防知识是很必要的。这学期《国防教育》这门课程,并经仔细规划,配置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要我们的大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渐渐拥有一个较强的国防意识,提高爱国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培养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意识。使自己对国防有更宽、更新的理解,以便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来看待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我们大学生而言,关心国家安危及世界和平,本身是一种责任。另外,居安思危的古训也让我们对国防丝毫不敢懈怠。比如说,对网络安全现状的充分认识。众所周知,现在世界的网络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对高科技的掌握。比如2001年的中美黑客大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等相对高端的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总而言之,接受国防教育既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又能树立更强的爱国意识,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了解国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纵观历史风云,那些著名的军事谋略及战略,都能成为现代国防建设中的法宝。那些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气概,令我们为之震撼。我深深感受到国防教育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能增强我们对国家,对世界,乃至整个历史时期的认识。所以,我很喜欢学习这门课。“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对于温家宝总理曾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这十二个字,我感触
很深。我们这一代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一个和平的国家里,长期的和平以及人们的市场观念的增强造成了许多人国防意识淡薄,认为战争离我们很远。但现实中,区域战争和冲突随时可能爆发,国防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和平的背后要靠强大的国防力量来支撑,“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现在,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现代传媒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国防这个概念越来越复杂化,其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泛。国防知识的学习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00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强调了国防教育要从学生抓起。今年,我校又为2015级新生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使我们大学生与国防有了更多的接触。我想学校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我们通过对国防知识的学习,把国防理念与我们平时科学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完善自己,来维护我们宝贵的和平。学期开始,根据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有关文件的要求,我校对新生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军事训练、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也是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更是时代的要求。据了解,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把对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除此之外,我认为,新生报到后的短时间军训是远远不够的,从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有待加强这一点来看,接受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学习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换而言之,是接受一场较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综合性人才倍受社会的青睐。美国等发达国家初中就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并经常在学生中开展夏令营活动等技能训练。海湾战争中士兵的即征即到正是因为美国重视国防,从小就开始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公民中牢固地树立了国防意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没有强大的国防就谈不上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树立强大的国威。我们的国防事业就是要保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任何一个不重视国防,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民族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
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产生出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为国防做些什么呢?很显然,中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暂时来说还不用大学生去扛抢。但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战争的威胁,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记的。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认真学习军事理论,不仅具有增强国防观念的功能,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只有不到10%能够说出我国海域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全面认真地了解国防知识,认清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国防意义的理解,加深国防意识。这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责任,同时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也要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了保卫祖国的和平积极投身于国防事业中去。投身国防事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响应征兵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军人。众所周知,随着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信息化战争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战争,使用信息、信息武器装备的战争。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就是走在信息科学的最前沿,学习着最先进的科学知识,而所谓的信息化战争就是知识化战争。每年都有征兵的号召,当代大学生也是优质的征兵来源之一,他们不仅朝气蓬勃,更重要的是有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相信大学生积极参军,必定能够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国防的建设必然要依赖于国家的建设,而国家的建设又离不开全民的参与。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达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才会强盛起来。而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群体必然能发挥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当代大学
生在大学里应该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要用远大的志向激励自我,勇于进取,努力学习,让自己将来有能力投入到更加有意义的建设事业中去。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当代大学生将会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不断地完善自我,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要不断地增强自我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会不断地成长成熟,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不一定都要参军,但是却要做到心系家国天下,时刻准备着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保卫家国;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理论课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想办法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磨练增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三观。少年强则国强,要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要明白国弱我耻,国强我骄的正确观念。引用总书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连,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第五篇:国防建设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我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不强,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也是为了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大力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国的国防建设,我们首先需要“知己知彼”,通过分析当今国内外的形势,来观察我国发展所需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环境。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上其他各国的力量也逐步壮大。近几年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国力不断加强;欧盟一体化进程顺利进行,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日本也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呈多极化趋势发展。
同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异常,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相应突出,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各国特别是大国的安全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才是对其安全的真正威胁,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国意识到对付国际恐怖主义是非一国之力所能奏效的,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国的共存与合作共赢意识增强。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再看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安全威胁东移、南移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和地缘政治变化的最大特点;中美关系将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海洋领土、权益争端将仍是威胁中国周边安全的热点问题;中亚地区将成为中国周边安全的一个亮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制止台独势力的分裂企图,维护和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成为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之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仍要居安思危,通过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我国的安全程度。首先,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作保障。只有将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国防建设才能建立在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如果我国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就难以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就难以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安全,就难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军事发展潮流,依靠科技力量加强国防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和动力。“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证明,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国防安全、国际地位和国家尊严的坚强后盾和可靠保证。因此必须把握和适应这个大趋势,认识到把国防科技搞上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军事人才。人才是建设的力量源泉,也是保国建军的根本。同时,我们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完整的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种武器
平台、武器系统的研究和制造,争取以自己的力量为一支世界级的强大军队提供完整的武器装备。我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告诉我们: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关键,科技进步是重要的保证,而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60多年来,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成为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幅跃升;体制编制不断调整优化;武器装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还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等。这一系列的成就表明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只有巩固和强大,国家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是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我们也应当立足国情,不断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
篇四: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2021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代表作范文8篇)范文
国防教育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国防人力资源的主导生力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技能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整理了8篇最新“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代表作范文8篇)之第一篇:大学生国防教育实践创新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高校受教育者主体,承载着未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教育振兴的重要责任,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防建设,则需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国防教育方能激发其从事国防行业,践行报效祖国的爱国行动。面对不断变更的时代潮流,大学生国防教育现有模式、思路与体系需通过建构大学生国防意识与爱国心理的内核,促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与路径的实践创新,以逐步符合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要求标准。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课堂实践,模式创新
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强化国民爱国意识、国家认同度、激发新生代人才从事国防事业动机的关键事业,如今面临着发展迟缓、相关课程理论与教育意识被淡化的危机,而当今世界格局、周边局势依旧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加剧了现有国防教育体系、模式、态势和国防教育发展需求间的矛盾;对高校教育者、受教育群体而言,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等精英群体中的实践发展与创新模式、路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转变国防教育观念、强化国防爱国教育意识、变革国防教育效果的核心。
1国防教育困惑:理论研究、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差距大
1.1大学生国防教育及当下高校教育缺乏对受教育群体整体化、体系化思维建构的培养与过程性跟踪指导
教育作为人认知、了解与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活动,在本质上综合了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内心活动、认知与日常学习实践,进而产生体系互动,逐步构建、形成完善的教育整体。国防教育更需要结合教育理论将教育影响力、效果潜移默化地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中。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较为“冷门”的地位,教学模式缺乏体系性、专业性的计划与培训,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观察,发现当下大学生国防教育受到冷遇现象,大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思维方式对国防教育的原生经验、心理结构与信念,缺乏认知体系的构建过程与逻辑。当下大学生高校教育所采取的模式对思想发展、教育模式、思维技巧等非实体性教学领域重视不足,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军事课程培训依旧处于简单实训、理论灌输以及单纯的军事理论陈述等阶段,缺乏在新形势下“总体安全观”的战略统筹1以及新时代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动机,对军事、国防、外交领域的研究也不够重视。
1.2国防教育发展与教育规律脱节,缺乏对大学生教育情景的构建与氛围营造
国防教育具有提升大学生综合分析力、丰富大学生思维方式、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等综合作用2,达成该类效果需国防教育过程高度符合高校教育发展规律、大学生教育模式与心理发展规律,更需要高校师生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对国防教育发展特征、体系、组织能力及教育规律拥有明确的认知。在当下高校对教育产出、升学率及教育成果极为重视的形势下,对教育过程、心理与角色等教育管理过程存在重视不足、研究程度不够深入的现象,并且通常会出现高校思政课尤其是国防教育课程受到轻
视的情况;学生对国防教育本质并未拥有明确的认识,自身对国防教育难以产生持久的兴趣。
1.3国防教育缺乏专业的机构、稳定的教学平台,难以支撑师生的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的主观构建
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是逐步通过心理发展,渐次构建教育、学习与主观认知心理,形成教育心理体系的全部过程,而国防教育模式与相关体系的发展载体为高校在职教师与学生群体,其心理认知、发展与塑造成熟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阶段、资源消耗,而专业院校、稳定的平台则是具备以上因素并整合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文献资料、教学课堂的实际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国防教育课程偏重于单一的军事理论课基础上,挂靠在相对非专业性的教学部门与机构中,任课教师中绝大部分并未接受系统性军事理论教育,所接受的军事训练也寥寥无几,鲜有专业人士、平台与教学机构能够保障完善而体系化的军事国防理论教学,大部分师生对于国防科技、国防管理、战略外交常识、时事政治关注较少。
2大学生国防教育缺陷具体原因解析: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时代教育特征和滞后的教育平台、模式与思维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2.1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亟待更新
高校国防教育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为未来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思想的良性发展奠定正确的安全观,有利于学生增进对国家安全政策、国防现状与安全意识的建构与了解3。在构建了解国防现状、强化总体安全观的要求下,一方面,国防教育课程学分、课程理论与设计均处于较为传统课堂灌输模式,过于注重单方面军事领域的知识传授,对传授路径、模式与真正兴趣的培养较为淡化;另一方面,受限于升学率、就业率、课程压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建立对国防教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也未能从有限的军事教材、军事教育课程中获取对国防知识的充足认知,这加重了国防教育课程被淡化的趋势,不利于大学生国防教育意识培养和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思维的改革发展;相应地,由此形成的教学互动模式路径,会因教学思维固定于过度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与意识,放弃对国防意识、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心理建构,使国防教育运行体系、制度设计逐步偏离教育的初衷,削弱了师生自身对国防教育的自主学习兴趣。国防教育思路、思维模式无法产生结构性变更,其所设立的制度、规则将在教学活动、教学实践中产生消极影响,也不利于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2.2国防教育师生角色与课堂定位需进行转换
长期以来,基于应试教育体系与模式,师生间以升学率、科研产出为标准导向进行课堂教学,师生角色以受教育者、教育者等身份、能力较为单一的状态定义,使教师与学生依据个人身份、定位保持在整体未发生变革的应试教育或功利性学习框架中,挤压了国防教育、国防战略意识构建的空间与时间,进一步固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者单一身份,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与他人合作、联合研究以及军事理论结合实践的自由与机遇。当前高校主体国防教育模式与体系集中于“国防讲座+日常训练”模式中4,师生角色在该模式中所赋予的能力、职位与相应教学机遇较为有限,对教育心理的建构过程过于保守,学生、教师在单一身份、职能基础上,所进行深度研究的兴趣将降低为对相应课程任务的完成心态与获取相应任务奖励为主,对总体安全观下国防军备发展态势、国防力量建设变革、国防体制改革等深度核心国防教育内容缺乏研究意识与科研兴趣,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非国防军事行业,使潜在国防事业人才流失。
2.3适合大学生受教育规律的国防教育专业平台尚未普及
基于国防教育现状,对学生升学率、就业率及未来发展内容的综合性考虑,对学生国防教育兴趣、国防教育心理与总体安全观意识建构与培育不足,其发展体系、教育模
式运行依旧无法直接脱离应试模式窠臼,对国防教育的硬件投入、软件升级以及相关教育平台、模式与总体发展基础缺乏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精神。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国防意识处于较为淡漠状态,部分学生缺乏军事基础常识5,高校对军事理论课程、军事管理教程存在以下忽略或冷落的现象:军事教程缺乏专业性技术网络平台,缺少对军事战略、思维与国防氛围的平台建设与营造,鲜见学校内部对国防教育的感性认知、国防模拟、专业军事技术介绍与交流,并未体现当下国防战略、世界局势变化下国防观念与教育理念的变化过程,使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国防教育依旧处于较为应付的态度,而校方也基于更为重要的指标,对国防教育专业性平台、技术、设备关注与设置甚少,使得教师与学生自身对国防认知主要来源于平日未成体系阅读,缺乏权威的讲座、媒体与报刊阅览等,局限了国防意识的真实、深度建构与培养。
2.4国防教育教学思维体系需重新建构整合
在当下国防工业、技术发展急需尖端人才,但高校师生普遍存在淡化国防教育的矛盾中,其推动力量除国防教育的主要载体将基于对国防教育教学任课教师与受教育主体———大学生自身的教育思维和思维方式建构的过程中形成。国防教育教学更应集中于对国家战略、外交以及军事发展变革清醒、正确、理性与全面的认识与思维方法,通过军事技术、管理、制度、战略、历史等全领域认识,锻炼并强化个人教育、教学与生活等协调性思维方式,提升个人、群体的决策与决断能力并努力成为未来拥有体系化决策、决断与指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教学部门、教务处、教学机构以及相关教育平台,所参与教师、教职工及决策者,需要从国防教育、思政教育的体系与本质出发,调整国防教育发展思维,转变观念,从普及性、规定性教育的被动状态,以拓展路径、方式为基础,强化国防教育的学生群体主动性与教师教学创新性,从意识根本上产生结构性、整体性思维转变,将教学教育思维进行重新建构组合,循序渐进,从过程中发现并改进教育过程与模式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师生对国防思维、国防教育主动认识的动机。
3通过实践教育群体与多元主体参与,拓展教学发展路径
3.1师生角色互换,塑造联合研究学习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课堂教育本质上意味着在满足知识传播、培养技能、发展个性的综合性能力基础上,教育群体将强化受教育者———大学生群体的参与程度,构建学生主人翁心理与意识,通过让学生组建研究小组,组织分配教学与研究资源,将更多的研究自主权下放给学生研究小组,实现课堂模式的“下移”,以及学生主导、老师监督评价的角色转变;学生将以国防教育、国防科研为主线,主动通过研究强调在实践中体现强烈的问题导向;教师将学生带出课堂,进入为了联合培养教育所专门设立的军事教育平台,尽量减少对学生兴趣的干涉,随时可以研究引导者身份加入国防研究选题小组,并通过新设立课堂外移以及军地联合授课模式,拓展大学生的国防眼界,兼顾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融合课堂知识、时政常识,实现实践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新联合性研究学习,使学生内心学习方式逐步在多元主体、多元培养机制中逐步建构,形成属于自身独特、自主且符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创新角色互换教学体系;在坚持立体性融合课程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国防实践与理论,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6;在教育计划实践中,逐步实践师生角色的转变,增强可持续性培育机制,促进“教学相长”,从校园到军营,再到国防部门,贯彻塑造联合化研究学习体系。
3.2军地高校合作,打造创新平台体系教学法与课堂多元模式
军事理论具体内容与研究体系自身也将对教育发展模式与教学、学习思维模式体系产生全局影响,其体系化发展,多部门、多兵种联合体系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格局的良好借鉴,结合现有课程的教学区域,从学校延伸向军营,并形成人员交流机制,定点、定时进行军地联合教学;现有高校任课教师借助军地联合教学机制,设置国防教育及军事技术教学专业小组,跨越部门藩篱,形成教学共同体,带领学生研究小组走出课堂,将理论知识转化至感性认识中;学校管理与教学人员可通过与外校军营、军事专业人员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逐步打造类似于模拟战场、虚拟军事行动等网络软件,结合大学生国防认识心理构建规律,开发集实践性、认知性、体系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将网络系统与军事模拟操作系统普及至课堂中,以模拟操作军事技术、战术、战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建构与认知,带动师生间互动与学习模式,再设置加分与奖励因素,鼓励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深化国防理论研究;学生对国防教育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计划与结构体系等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转变角色,主导课堂,反向带动教学模式、国防教育意识与教学思维的转变。
4转变课堂思路,拓展教学模式路径,师生参与组建专业性教学机构与小组
从辩证视角看待课堂,学生心理构建是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也是自身批判性思维不断自我成熟与强化的过程;课堂思路的转变更易通过国防教育专业、网络平台的成立对学生国防意识建设、国防教学新需求以及教育心理产生扩充性影响;学生间便于在拓展多元教学模式路径的同时,将自身类似如课程小组、课堂研究成员、相关研究性群体以及力所能及寻求与接触的人力资源,从课堂空间、时间,教学计划、课程模式出发,多维度地对教学模式进行自行探索;部分学生将会拥有组织教学活动、讲座、参观走访的自主权,部分教师则拥有更多的国防教育技术平台与人脉;二者在以高技术平台、平行层次互动的基础上,完成对专业性教学小组的自我构建;在教师引导、带领下,逐步接触并完善研究成果,通过成果发布引起其他研究小组以及校外同专业同学的注意,促进校际间讲座、学术活动联合举办,将课堂延伸到具体教室外,融合更为专业的教学小组,教学模式路径以国防教育互动平台及相关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强化学生与教师间研究性小组的专业性,并且同时通过各类群体参与国防教育互动,构建平台教育教学网络与结构,将课堂路径扩充延伸并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供未来更大程度上继续延伸课堂教学平台与路径。
5强化受教育群体的全程参与监督机制,树立师生国防教育的主人翁意识
大学生群体作为教育重点对象,其内心发展将经历由不成熟、情绪化到理性、沉稳的思考、发展构建过程,其本质上与外界随时保持意识敏感性接触,而关乎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则将使该群体在具备一定爱国情感的基础上,强化对国家、国防、战略外交的综合认知与辨别能力7。国防教育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主导,则需要使大学生具备充实社会、经济、文化与军事知识的同时,以国防意识、爱国情怀为主体,提升自身日常的爱国行为与学理思维,进一步完善构建个人心理意识、认知与三观,需要大学生全领域参与国防教育建设,在教学活动、教学路径拓展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成熟的思维,并发掘国防教育所存在的不足与潜力,自身尝试进行改进、改革与创新,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国防教育新形势下的主导者;教师借助学生国防教育学习兴趣的崛起,受启发,通过设置鼓励式、尝试式、因循式教育与考评模式,在平日增加社会实践、军校参观、军事技术实践等加分和拓展影响力因素,强化自身主人翁意识,并在同学们的参与监督和互动下,不断改进上课模式,扩展上课方式,从国防教育技术、管理领域,到统领式讲解“国防安全观”“国家安全观”,充分与学校党委、团委、学工处等部门多元合作,契合于自身教育的多元合作观念,长远性地搜集、整合国防教育资源,保证大学生国防教育在积极的体系中健康运行。
篇五: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大学生国防论文范文
与时俱进,从当今世界视野看我国国防教育,从新时代大学生实际对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国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国防论文范文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要:国防教育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把国防教育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把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爱国主义
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英雄教育、基本军事训练等。其核心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概括起来讲,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建设国家的公民意识和保卫国家的公民责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军训队列训练这样阶段性的任务,而应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思想教育平台。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相统一,使学生成为既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又是保卫国家的后备军。
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1.国防教育是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1987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该决定对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有一个基本概括,即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党中央提出的这一要求,既是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基本标志,也是大学生军训工作必须遵循的方向。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既能学到军事理论、技术知识,又能认清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对国防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既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理解,激发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又能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能了解国际风云变幻及对我国构成的威胁与挑战,又能学习党的对外关系的方针和政策,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既能通过对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学习,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又能通过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客观要求,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也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
2.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国防知识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军事知识,洞察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和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学习从军事的角度分析、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军事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探索军事科学的启蒙课和入门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军事理论课包含了军事思想、军事形势、现代武器、军事科技和现代战争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使大学生在军事方面的知识得到了长足的拓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
大学生在十多年的学习时间里,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处于精力集中、精神紧张的状态,导致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体能低,心理脆弱。此外,许多新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在外独立生活,压力很大。增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普通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在军训中,通过组织队列、战术、射击和综合拉练等军事科目的训练,可以培养学
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正直、勇敢的性格,乐观、稳定的情绪,磨炼面对挫折所必需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二、高校国防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研究
1.国防教育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高校新生入学,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军训,进行队列训练和基本防护知识培训等。军训作为一项阶段性工作必将有时间上的规定。但作为国防教育的一项内容不能因军训任务的结束而终止。应把军训作为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法律意识的起点,把卫生内务、队列纪律的检查评比作为基本方式,坚持始终,逐步使学生养成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第一,始终坚持内务卫生的检查,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一项手段。军训期间,一般都有内务卫生方面的要求和评比,但随军训任务的结束,对内务卫生也不做要求。实际上,应该把它作为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公民意识来主要培养。每一次卫生检查评比,都要进行一次责任意识教育。重点从是否尽到了责任这个主题出发。一个人对集体(宿舍、班级)尽到了个人应尽的责任,卫生一定能搞好;一个人对集体没有尽到责任,卫生就无法搞好。搞好内务卫生就是个人对集体是否尽到责任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学生在校对集体负责,毕业后就是公民对国家负责。践行爱国主义,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对集体负责。第二,坚持上课整队,严肃队列纪律,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法纪意识的一项手段。地方大学到课率、放假按时返校率与军校学员比较,军校学员的到课率基本保持100%(除个别生病住院外),地方大学无一能做到。究其原因,军校有严格的军事纪律,军校学员有很强的纪律意识,地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组织纪律意识较差。高校可以每天上课整队查人数,齐步进行到教学楼,严格落实队列纪律,通过教育培育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管理落实遵纪守法的意识。
2.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依据,系统地介绍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等军事知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系统地讲授军事
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还应该将在传授军事知识的基础上转变成为民族精神意识,唤起学生忧患意识。当前国际环境下,外敌入侵的可能性很小,但文化入侵、价值观入侵却在不断进行。西方一些强国利用网络优势散布其“民主”观念和价值观念,还利用宗教向高校渗透。能否筑起牢不可破的思想防线是巩固国防的重要的思想前提和保证。因此,把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作为国防教育的重点内容,把抵御西方的文化入侵、价值观入侵,与提升精神品味、丰富心灵世界、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相结合。将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根本任务。第一,加强管理与思想教育的制度建设。把制度作为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立由全院学工干部参加的月思想形式分析制度;重点人负责与谈心制度;现实思想教育制度;时事政治宣讲制度;卫生检查制度。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开展网络咨询、电话咨询、面谈咨询等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制度,为心理问题高危人群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制定了预案,适时给予帮助。选拔心理联络员,初步建成院—系—班级三级心理网络体系。用制度保证全院的安全稳定。第二,在平凡生活中提升个人品质。把日常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舞台。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不断档,在空间上不留盲区。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在爱情观方面,教育学生把握性感与美感、性爱与爱情的本质区别,增强抵御黄色信息侵害的免疫力;在消费方面,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尊重父母的辛勤劳动,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到不乱花一分钱。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做到行为约束,思想引导并重。使学生学会做人;在学习方面,培育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责任方面,利用定期检查评比宿舍卫生制度,将个人卫生的好坏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相联,使学生懂得个人与集体、他人息息相关,进而激发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第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实践。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组织收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教育学生懂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祖国的强盛,最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马列主义指导,有全国人民的团结,从而把学生的爱国热情逐步转变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总之,国防教育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责任意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机构,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知识的国家建设者,更要将其培养成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保卫国家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郑宏.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构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2]吴焕忠.论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周永卫.高校国防教育价值的哲学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王桂中,张传辉.抓好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3,(02).大学生国防论文范文二:国防生培养融入校园文化作用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是我军干部培训制度的重大创新。20世纪90年代末期,总政治部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依托培养协议,并于1998年开始从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次年9月,兰州军区政治部受总部委托与新疆大学签订依托培养协议,开始在新疆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国防生。2000年7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第一批国防生。截至2013年12月,国防生签约高校已达118所,在校国防生近4万人,每年有近万名国防生奔赴全军各基层单位,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都活跃着国防生的身影。随着十几年的建设发展,国防生培养工作质量稳步提升,政策制度日趋完善,部队建设多了可靠稳定的人才来源,部队建设融入了新的活力。但在部队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国防生干部融入部队时间较长、做基层带兵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值得签约高校和选培办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当前国防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国防生虽然自愿投身国防,但思想准备并不充分,对部队的了解并不全面,到部队任职后反差较大,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国防生往往从军报国愿望强烈,对部队生活充满着渴望与向往,但由于在地方高校与普通在校生一起学习成长,缺少部队思想理念的灌输,对我党我军光辉历史、优良传统知之不多,军人荣誉感使命感不强;从“鲜花掌声”到“挨骂受批”,易于造成心理挫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扎根部队献身国防的积极性。二是国防生干部走出校园就进兵营,没有当兵锻炼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带兵管兵育兵方面有一定差距。加之部分国防生就读高校期间,自我认知较强,过于强化自身的国防生身份,较少参与高校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缺乏在基层部队需要的文体活动的组织能力,因此很难融入普通战士之中。不了解战士思想,不熟悉战士生活,甚至对于军营文体活动也不感兴趣,有时间就喜欢躲在自己的小空间里,要么在网络上消磨时间,要么就是继续钻研专业书籍为将来读研究生做准备。三是到基层部队任职后思想准备不充分,对基层部队的认识局限于书本和听闻,没有亲身在基层部队生活和工作过,对基层部队的生活制度、训练方法、学习教育和娱乐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到基层部队任职后思想准备不充分,适应部队快节奏、大压力需要时间,特别是对地方院校松散的管理环境习以为常,对基层部队紧张压力大的生活感到不适应,感到寂寞枯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往往过于强调“个性”、要求“私人空间”,这与强调纪律与服从,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的军营氛围,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种表现,又很容易被上级指挥官与同期军校生长干部和士兵提干干部做出比较,得出综合素质较低的结论,造成了他们在部队实际工作中的被动,影响了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受上述因素制约,从某军区部分单位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大部分国防生在部队多从事政工、后勤、装备工作,除在少数技术密集型单位,国防生是业务骨干外,其余部队国防生多扮演着“配角”的角色,与同期军校生长干部和优秀士兵提干干部在部队担任军事主官的数量相比较少。军事指挥能力较弱,当兵体验过少,需要军队选培办和签约高校共同
谋划,增加军政训练课时内容,不断调整培养方案,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而积极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国防生基础综合素质,促进第一任职能力的提高,则是当前就可以着手去做的一项工作。
二、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对国防生培养的积极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内容丰富,主体广泛、形式多样,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也会对身处其中,既是高校在校学生,又是后备军官的国防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掘校园文化内涵,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国防生实现从一名大学生与基层部队军官角色的衔接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国防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校作为培养国防生的重要力量,在融合校园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营造有利于国防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签约高校如在整体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策划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国防教育元素,将当代革命军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融合,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塑造国防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分析鉴别他们所面对的人和事,使国防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对国防生品德养成和价值取向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有利于国防生锻炼基层工作能力
积极融入校园文化,让国防生提前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工作能力,在社团工作中感受挫折,在活动策划组织中增长才干。在此基础上,夯实专业基础,积极参加军政训练,努力提高自身军政综合素质。到部队任职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军营生活,履行军人职责。调研中显示,凡是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中从事过相应工作的国防生干部,均能在部队基层指挥岗位上较快地进入角色,受到干部战士的好评。调研显示,凡是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中从事过相应工作的国防生干部,均能在部队基层指挥岗位上表现出较好地适应能力,较快地进入角色,受到干部战士的好评。而在校期间“死读书”的国防生干部,到部队
任职后,往往存在着进入状态慢,融入部队慢的问题,基层部队所必需的基础工作能力欠缺,“讲评开不了口,拉歌张不开嘴”(有受访国防生干部表示,在校期间很后悔没能参加合唱团等学生社团活动,导致现在很多东西都需要到部队后重新学习),这些都对国防生干部在部队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有助于减少国防生到部队任职后的心理落差
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各类竞赛、学生社团的各项活动开展为主要载体的,是竞争就会有失败,就会有失落感。各类竞赛中成与败的经历,学生社团中逐步由普通参与者到中坚力量再到整体社团发展的策划者,能够给予参与其中的国防生极好的心理素质训练,锻炼他们直面失败,正确应对挫折或者荣誉。这样,到部队任职经受“挫折”能够表现出足够的“韧性”,也能得到较快的成长。
三、引导国防生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青年大学生和国防生的特点,签约高校和选培办有必要积极配合,探索校园文化与国防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校园文化与国防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创造新型文化环境,营造类似部队工作环境,使国防生尽可能地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内学习成长,对国防生的军政素养、文化素质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促进校园文化与国防教育的融合和互通,探索两种不同环境文化建设的模式和内涵,让学生在融入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国情军情,向军人的职业素养要求看齐,从根本上使国防生自觉养成职业习惯,激发学习激情,坚定他们投身国防事业的思想信念和成才意志。
(一)引导国防生积极参与思政类学生社团
积极推进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鼓励国防生组建和参与思政类学生社团。通过参加思政类社团活动,学习理论,启迪思维,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和道德追求,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学生社团活动的集体性特点,使得国防生在参与活动中可以培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这有助于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约束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也能使国防生自觉规范自我、增强服从观念,树立起立志成才和为国争光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
(二)积极引导国防生参与军事类学生社团
发挥国防生在国防教育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单纯由国防生组成或者以国防生为主的军事类社团积极参与到签约高校国防教育中去,在加强校园国防教育文化氛围的同时又能锻炼国防生队伍。军事类社团活动应突出“兵”味,注重军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军事专业技能的锻炼,促进国防生社团成员更多了解与军队基层工作相关的知识,把握军队基层工作最新的动态。驻校选培办要加强对军事类学生社团的指导与帮助,协调国防生经常性参观部队武器装备,帮助国防生了解部队武器装备概况和技术战术指标,从而熟悉本专业武器装备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增强在校学习的针对性。通过开展军事文化节和诸如校园定向赛等富有军事意义的各种技能比赛,提高国防生的军事技能和创新能力,加速国防生的成长成才。
(三)积极引导国防生参与文体类学生社团
国防生到部队任职的第一步就是担任基层军官,基层军官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对象之一,亲身参与基层文化活动,既是我军政治工作的要求,更是用模范行为带动官兵的具体表现,与战士共同参加文化活动,还可以沟通思想、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国防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文体艺术类社团,对在基层部队开展工作大有裨益。生动活泼的文体特长类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国防生在校期间的课余生活,更能有效提高国防生在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和身体素质,为其到基层部队任职、迅速融入普通战士中,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积极引导国防生参与科技学术类学生社团
新时代的国防生,面临着新型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学术类学生社团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开展活动,可以营造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开拓、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签约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应该坚持将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作为提高国防生科研能力、强化科技素质的重要平台,积极组织国防生参加各类科研训练计划、参加高校间的学术交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国防生的科技创造精神,为在部队长远发展和技术精尖奠定坚实的基础。国防生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部队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对于承担国防生培训任务的签约高校和驻校选培办来说,不断探索国防生培养的方式方法,提高国防生的任职能力,将对提升国防生的培养质量,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军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篇六: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大学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
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国防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保障,关系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而影响到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春秋末期的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到元朝的蒙古铁骑威震欧亚,兵强马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朝代的兴盛。而后宋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明清后期政治腐朽、国防空虚,在内忧外患中纳贡称臣、割地赔款,偌大的中华帝国在“蛮夷”的坚船利炮已无招架之功、更休谈还手之力!百年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的历史中,向每一个后人警示着:弱国无外交!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振兴国防!
振兴国防的重任就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因此,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那么,当代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到底应该如何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呢?我们又该如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这些科学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理论指导。因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精品文档
斗争之后,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亿万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而且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此外,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应当是爱国的先锋。
其次,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关心时事,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并自觉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例如,在台湾问题上,美、日、俄、中的不同态度和政策事实上反映着四国在这一焦点问题上的利害关系。这实际上是一次四个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力的碰撞和角力。四国政府的每一次关于台湾问题的言论都值得我们细细地揣摩。因为,有时候一个字的改变都可能引发整个形势的转折。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国际形势纷纷扰扰的表象,深刻的把握住它的实质,甚至,推测出它的发展趋势。这对于祖国将来国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上做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争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积极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就是说,国防现代化建设靠科技,而科技进步靠人才。大学生就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因此,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状态,大学生都是我国国防科技人才的丰富资源。
所谓信息化战争,即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信息化武装力量、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指挥使他的三个构成要素。信息化战争是时代的产物,它同时要求国防建设作出相应的调整: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2、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
第四,我们要努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能力。
胡锦涛主席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还指出,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中,科学技术也扮演着月亮来越重要的角色。军事高技术,只建立在现代科技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它分为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技术创新和技术保密往往可以达到在战争中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创新精神、一味只知抱残守缺,就如同湖泊没有了水源,成为一滩死水,渐渐发黑发臭,最终干涸消失。青年时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动脑筋,努力创精品文档
新,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我们要拥军优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开展的军民共建,拥护党和国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等一系列振兴国防的政策和措施。
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现代战争要求国防动员规模由“全面”向“局部”转变,动员过程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动员储备由“先行”向“潜性”转变,动员对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动员控制由“粗放”向“精确”转变。成功的国防动员是战争胜利的前提和基础。
国防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扎实的开拓创新素质,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我们大学生应该以这几点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七: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大学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
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国防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保障,关系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而影响到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春秋末期的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到元朝的蒙古铁骑威震欧亚,兵强马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朝代的兴盛。而后宋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明清后期政治腐朽、国防空虚,在内忧外患中纳贡称臣、割地赔款,偌大的中华帝国在“蛮夷”的坚船利炮已无招架之功、更休谈还手之力!百年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的历史中,向每一个后人警示着:弱国无外交!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振兴国防!
振兴国防的重任就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因此,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那么,当代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到底应该如何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呢?我们又该如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这些科学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理论指导。因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精品文档
斗争之后,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亿万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而且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此外,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应当是爱国的先锋。
其次,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关心时事,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并自觉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例如,在台湾问题上,美、日、俄、中的不同态度和政策事实上反映着四国在这一焦点问题上的利害关系。这实际上是一次四个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力的碰撞和角力。四国政府的每一次关于台湾问题的言论都值得我们细细地揣摩。因为,有时候一个字的改变都可能引发整个形势的转折。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国际形势纷纷扰扰的表象,深刻的把握住它的实质,甚至,推测出它的发展趋势。这对于祖国将来国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上做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争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积极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就是说,国防现代化建设靠科技,而科技进步靠人才。大学生就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因此,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状态,大学生都是我国国防科技人才的丰富资源。
所谓信息化战争,即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信息化武装力量、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指挥使他的三个构成要素。信息化战争是时代的产物,它同时要求国防建设作出相应的调整: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2、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
第四,我们要努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能力。
胡锦涛主席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还指出,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中,科学技术也扮演着月亮来越重要的角色。军事高技术,只建立在现代科技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它分为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技术创新和技术保密往往可以达到在战争中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创新精神、一味只知抱残守缺,就如同湖泊没有了水源,成为一滩死水,渐渐发黑发臭,最终干涸消失。青年时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动脑筋,努力创精品文档
新,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我们要拥军优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开展的军民共建,拥护党和国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等一系列振兴国防的政策和措施。
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现代战争要求国防动员规模由“全面”向“局部”转变,动员过程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动员储备由“先行”向“潜性”转变,动员对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动员控制由“粗放”向“精确”转变。成功的国防动员是战争胜利的前提和基础。
国防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扎实的开拓创新素质,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我们大学生应该以这几点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八: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如何加强国防教育的论文
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___给大家推荐的如何加强国防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
摘
要: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策偏向宏观、师资力量薄弱、大学生国防意识不强。为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定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强化国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G640:A:1002-4107(xx)11-0084-02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他认为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孟子说“善教得民心”,孟子在答梁惠王问时从仁义角度阐述国防中的国家主体意识[1]。现代国防教育,泛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2]。从更广泛、更精准的角度来看,现代国防早已超越军事角度,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并形成一种“超限战”的国防思维及其各组成成分的多维结构关系。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必须以此为基本着眼点,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多层次无缝式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既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战争初期无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的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必须让大学生真正懂得珍视和平的重要道理,必须构筑强大的国防屏障,方能赢得和平与稳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含义,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___。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意识淡薄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近年来,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研究已成为我国国防教育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必须随时认清___利益所面临的危机,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应对危机、克服隐患的充分准备。随着相对和平环境时间的延长,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经济物质利益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淡化忧患意识。面对当今我国严峻的安全形势,___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清,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才能应付各种战争风浪的冲击。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___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___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国防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而且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军事知识,锻炼强健体魄,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防人才,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国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
质,才能培养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大批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偏重于宏观指导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非常重视高校的国防教育,xx年2月初,___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其中再次对军事技能训练进行重点强调。但是,这些法令文件在各地政府和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全国仅有六所院校设有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隶属于高等教育学专业。同时,教师教学任务偏重,部分高校专职军事教师既从事教学,还要负责人民武装行政工作,很难有精力和心力专门从事军事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措施不完善,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防教育专款投入不足,表现在有些高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实习基地,军训时学生全拥挤在一个体育场上,或校内马路和广场上,射击、战术课目难以实施。同时,技能训练时间短、内容单一,与高校所设置专业联系程度不够、专业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导致整个技能训练质量不高、内涵缺乏,甚至有些高校为节省开支,未组建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每年仅用一两次国防教育讲座来代替国防教育课程。这样一来,所制订的国防教育教学计划根本无法完全实施。尽管近年来,部分省份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检查评估,也制定了检查指标体系,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出来。
(四)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国防教育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少,仅为理论必修课和技能训练课,各2学分,甚至部分高校未将课程列进课表,国防选修课大多处于滞后建设状态。受上述因素影响,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导致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___主席强调:“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要“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国防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中华人民___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看,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重视程度日益加大,部分省份走在全国国防教育前列。如四川省军区xx年对全省本科高校进行军事课课程评估,有效地提升了各普通本科高校的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育工___,不仅要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国防上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提高其国防意识是当前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定位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
国防教育并非是孤立的一门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学校领导要重视,更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协作,要科学定位高校的国防教育。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管部门,应建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加快改变教研室及教师编制、有教学无考核、教育质量欠评估等状况,尽快促进高校国防教育迈向规范化、制度化[3]。国防教育
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也就是从国家到各省、市、自治区及以下单位,这条路径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即各基层单位、院校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落实、分解和执行上级部门和国家的政策,这样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对口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
要推进国防教育教师合理定编、职称评定,并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把现有教师队伍努力建设好。此外,后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迫在眉睫,当前六所院校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在职人员已于xx年停招,全日制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仅有15人左右,不能满足专业化的人才累积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探索长效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国防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适度规模建设,在学科归属和建设上增加各类资源投入。同时要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建立高校内部多层次国防教育体系,使国防教育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同时,邀请英模到校演讲,利用“双拥共建”活动等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四)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员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物质、制度、心理”模式[4]。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可疏忽,它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高校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全力提高国防教育的层次和品位,有效延展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组建各种体现国防精神的社团组织,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校本国防教育课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国防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学者提出,要将军事技能训练融入全学制阶段,而不应集中在两周时间,这是建设良好校园国防文化环境的契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这种环境建设可以从学校历史、学科和专业设置、学校内部结构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构建一个系统冗余少、功能强大的国防教育耗散耦合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高技术战争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高度上与时俱进,深入扎实推进国防教育,使大学生能从更广、更深的层次去主动思考国家的安全问题,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___:
[1]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xx:1-2.
[2]林杰.关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J].才智,xx,(11).
[3]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xx,(2).
[4]于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xx,(1).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国防建设 当代大学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