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6篇)

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6篇)

时间:2023-08-08 19:33: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

  

  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5篇

  【easure是一个汉语单词,发音为Cu_ograveshī,意思是处理一种情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文章5篇,欢迎品鉴!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

  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

  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

  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

  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

  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伴随着社会急速发展,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日渐突出,疏

  远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以下所列脱离群众表现当引起注意,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加以纠正。

  高高在上,其身不贴近群众。个别党员干部长期与群众保持距离,在工作单位、工作范围内多局限于办公室,联系基层多通过电话和书面汇报,很少深入基层一线,极少直接接触群众,难于了解群众实际情况。特别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影响,即使到了基层也高高在上,不肯或不能与群众做深层次的交流谈心,无法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党群干群关系程式化,逐渐疏远。

  浮于表面,其心不牵念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有时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急功近利,并不从基层和群众实际情况出发。有的干部虽然参加单位或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组织活动,但多是蜻蜓点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工作更是纸上谈兵,使自身工作与群众实际脱节。还有些党员干部虽然身处基层,但不与基层群众同心同德,没有带真感情为群众办事,在心理和情感上脱离群众。

  作风不正,其言不亲近群众。部分党员干部爱打官腔,善讲空话、套话,但不会说老百姓的话,与群众难以亲近。还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言语失范,说一些诋毁群众、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降低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如前段时间被曝光的承德市一镇党委书记边接受宴请边辱骂群众的事件,正是其自身作风不正,导致其言语上伤害群众感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无所担当,其行不服务群众。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对工作马虎应付,对失误、疏忽不引以为戒,令群众产生许多不满。在处理一

  些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时,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有畏首畏尾、不敢负责的倾向,采取拖延、躲避等方法,导致矛盾越积越多,群众意见越来越大。

  追求私利,其事不造福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到了工作单位不是研究如何把岗位工作搞好,而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在集体资金、资源和资产管理处置中,违规侵占、损害集体和群众权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2.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诚为群众服务;

  3.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4.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

  整改措施:

  1.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增强宗旨意识,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

  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

  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篇二: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

  

  宗旨意识不够牢固的整改措施

  《加强宗旨意识的措施》

  宗旨意识是一个组织的基本准则,是一种共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它的培养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宗旨意识,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宣传,特别是给员工强调宗旨意识。组织要以实际行动来言传身教,及时发布宗旨意识的相关信息,并且不断提醒员工要认真遵守宗旨,以此来加强宗旨意识。

  其次,必须加强考核和考察。要定期对员工的宗旨意识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宗旨意识不够牢固的现象,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此外,要建立良好的氛围,创造宗旨意识形成的良好环境,鼓励并表彰坚持宗旨意识的员工,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更多收获和满足,从而激励员工更好地践行宗旨。

  最后,要强化责任落实,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让宗旨意识的落实更有力度,将宗旨意识的落实作为员工的一项重要业绩,加强对宗旨意识的落实的监督和考核,以此来加强宗旨意识。

  总之,宗旨意识的培养是组织发展的基础,加强宗旨意识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要宣传、考核、创造良好氛围,强化责任落实等。只

  有这样,组织才能持续发展,宗旨意识才能更加牢固。

篇三: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

  

  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的整改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宗旨意识日益淡化,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整改措施。本文将就宗旨意识淡化的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整改措施,以此来解决宗旨意识淡化的问题。

  一、宗旨意识淡化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人的宗旨意识受到了拷问。造成宗旨意识淡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利益的诱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开始追求物质上的奢华享受,这些奢华享受需要大量的财力。因此一些人会把整个生活重心放在追求财富和物质的享受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道德和原则,这就导致了宗旨意识的淡化。

  2.社会风气的不良

  社会风气的不良也是导致宗旨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人为了追求一些超越自身的成就,会放弃一些道义上的约束,这就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3.灯红酒绿的诱惑

  现代社会中的娱乐活动很多,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也是不少。一些人沉迷于这些娱乐活动,甚至因此破产或者出于不良交往,也会造成宗旨意识的淡化。

  二、整改措施

  1.教育宗旨意识

  教育是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宗旨意识来提高人们对道德和原则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场合和方式来讲述宗旨意识的重要性,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宗旨意识。

  2.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例如政府和企业可以推出正能量的宣传,或者就各个领域开展义工活动,把大家的情感凝聚起来,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3.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有力的约束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宗旨意识淡化的发生。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社会现实和公众意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的执行来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

  4.营造榜样的效应

  企业和个人作为社会活跃组成部分,他们参与建设,保持高尚品德,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我们需要让优秀的企业和个人成为文明的榜样,通过推行各种文明公益活动、模范表彰等方式,树立起榜样的有效力,因为好的行为是有感染力的。

  5.加强宣传

  通过各种媒介,加强宣传,让大众能够更加了解宗旨意识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公众的道德观念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相关内容,以强化全社会对宗旨意识的认识。

  三、结语

  宗旨意识淡化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大得隐患。因此,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担负起推动整改的责任,通过各种措施,让公众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实现社会文明的发展。

篇四: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的整改措施

  一、强化宗旨意识框架。

  1.深入宣传国家关于服务民众的政策,强化社会公众的政治意识,强化服务民众的宗旨意识;

  2.加大对公共安全和服务民众的教育投入,增强服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建立服务民众的专业思想;

  3.坚持做好服务民众的实际工作,切实把“以民为本”的宗旨贯彻到位,加强办事过程中的责任落实;

  4.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机制,使服务民众成为计划内的工作;

  5.严格内部管理制度,严明服务民众宗旨,做到师出有名、岗位明晰、管理有序、反馈及时、责任明确,进一步确立服务民众的宗旨意识;

  6.搭建服务民众宗旨意识的框架,营造良好的服务民众环境,坚持以服务民众为工作重心。

  二、提高服务民众能力。

  1.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使每位服务民众都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2.开展集中培训,提高服务民众的服务能力,及时反馈服务民众的表现;

  3.搭建服务民众宗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桥梁,强化以服务民众为宗旨的实践能力;

  4.建立先进的服务民众模式,强化以服务民众为宗旨的竞争机制;

  5.加强服务民众的监督管理,检查指导服务民众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服务民众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篇五: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

  

  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整改措施。宗旨意识淡化整改措施

  宗旨意识是指企业或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文化制度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宗旨意识淡化,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整改。

  第一,提高员工意识。建立和强化宗旨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员工的意识,让员工明白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让员工在实践中熟悉宗旨意识,使宗旨意识深入人心。

  第二,明确责任。企业文化的宗旨意识淡化,要让相关责任人明确责任,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以确保宗旨意识的落实。

  第三,强化有效沟通。在企业文化中,有效沟通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有效沟通,才能让宗旨意识深入员工心中。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宗旨意识的宣传,提高员工的素养,让宗旨意识深入人心。

  第四,定期组织回顾。定期组织回顾,可以检查企业文化的宗旨意识是否淡化,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

  以上就是企业文化宗旨意识淡化时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让宗旨意识深入员工心中,让企业文化更加活跃,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篇六: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整改措施

  一、强化服务宗旨意识: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种“以质量建立信誉、以信誉求生存”的良好氛围;

  2.及时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培训,让员工能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3.落实“以顾客为中心”的政策,切实满足顾客的要求,关注顾客的反馈;

  4.积极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开展文化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等;

  二、加强监管执法:

  1.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法,对违规的行为予以严厉惩戒;

  2.对违规行为的违法成因开展深入调查,提升司法队伍的素质;

  3.建立良好的信用评价与风险提示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者的惩戒力度;

  4.定期发布违法处罚案例,引导民众积极担当,进一步约束失职者。

  三、建立审查制度:

  1.定期对政府服务质量开展考核,形成科学考核机制;

  2.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网上投诉系统,及时跟踪处理用户投诉;

  3.开展周期性调研,了解民众的服务意见,及时反馈和调整;

  4.积极与大众媒体开展沟通,不断改善民众服务满意度。

  四、提升服务水平:

  1.对每位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客户服务工作水平;

  2.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单位基本行为价值之一,加强服务意识的建设;

  3.加强与人民就事的交流活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4.为实现服务意识的增强,同时也要加强服务质量的跟踪考核。

推荐访问:宗旨意识不牢固的整改措施怎么写 牢固 整改措施 宗旨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