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防诈骗文献(10篇)

大学生防诈骗文献(10篇)

时间:2023-08-08 16:11: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关于反诈的文献

  公安部主要负责人在国家反诈中心调研时强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形成打击治理合力,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新型犯罪,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从公安部公布的数据可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在2020年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中共破获25万多起案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但是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还是层出不穷,作案频率居高不下,特别是高等学校一直以来都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诈骗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让广大师生员工遭受重大损失,并且被诈骗的金额数量越来越大,结合全国上下积极开展防诈反诈工作的大背景下,高校建构常态化的电信网络诈骗应急机制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常态化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的必要性

  (一)常态化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的诱因

  高校常态化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的背景。当前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已经成为电信诈骗不法分子主要作案的对象,从各级公安机关所统计和公布的数据可知,近年来高校校园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地,也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一是高校师生员工成为网络诈骗追随的主要对象,并且对师生员工开展诈骗成功率较高。二是大学生群体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不法分子设计的“利诱”陷阱所迷惑,逐步进入被诈骗的“圈套”。三是大学生群体长期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质素养,乐于助人,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的同时忽略了对社会上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鉴别力。四是大学生在网络手段“利益诱惑”的情况下缺乏高度的防范意识及措施,让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居高不下。五是部分大学生过于追逐利益丧失了基本的理智思维和行为,不择手段地唯利是图而陷入了网络诈骗分子的陷阱。[1]

  (二)建构常态化防控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必要性

  1.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打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需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人人参与、全员预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高校是安全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提高防诈、反诈的积极性、有效性。同时,高校是否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犯罪高发势头,是国家、地方和社会建立“全民反诈”“全员反诈”和“全社会反诈”的新体系的关键环节。

  2.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需要。高校是高等人才输出的主要单位,对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安全稳定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死守的“底线”和“红线”,也是高质量人才输出的重要基础。高校校园需要维护基本的网络生态安全,杜绝电信网络诈骗的现象发生。

  3.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的需要。当前高校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地,并且被诈骗的金额越来越大,给广大师生员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建构常态化的电信网络防骗机制有利于高校形成完善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预防机制、应急机制和保护机制,有效维护高校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2]

  二、高校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

  (一)不法分子开展电信诈骗的针对性较强

  1.选择作案的对象针对性较强。从2021年桂林市某区公布的高校电信诈骗案例可知,不法分子选择的电信诈骗的作案对象均为有较多网络购物或者利用互联网开展与金钱相关活动较多的大学生,不法分子可通过一些大数据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电信诈骗活动。[3]

  2.不法分子利用电信诈骗的手段针对性较强。不法分子充分分析了大学生的群体特点,熟悉大学生群体的利诱心理,有针对性地设计电信诈骗的手段。不法分子开展电信诈骗的主要手段是各种网络平台、自媒体手段以及伪基站的运用。会在目标区域加装先进基站,同时利用网络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电信诈骗活动,并且形成了一套专门针对大学生开展电信诈骗的技术技巧,包括陷阱设计、诱骗技巧、聊天技巧、转账手段及方法等。

  3.电信诈骗的平台针对性较强。从当前高校校园电信诈骗的案例可见,电信诈骗的首要媒介是“利诱”的“蛋糕”“奶酪”,然后通过支付宝、花呗、余额宝、淘宝、天猫、游戏装备买卖及各种网络借贷平台开展相应电信诈骗活动。

  (二)高校电信诈骗具有较强的潜伏性和隐蔽性

  电信诈骗不法分子时刻潜伏在高校校园的周围。电信诈骗潜伏性主要表现在:1.不法分子熟悉大学校园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及生活节奏,时刻潜伏在大学生的周围,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心理动态,为开展诈骗作案打好基础。2.电信诈骗不法分子潜伏期较长。

  当前高校都是开放性的校园,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人会混迹于高校校园,长期与高校大学生在一起,潜伏于学生周围。3.电信诈骗不法分子时刻保持隐秘的身份。不法分子混迹于高校校园或者周边时,身份隐秘,手段隐秘,与外界沟通也相对隐秘,让大学生难以识别,让人防不胜防。

  三、构建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路径

  (一)提高防诈骗宣传教育的质量,牢固师生防骗意识及应对能力。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常规工作,高校学工队伍时常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防诈骗专题教育。但是在常态化的防诈骗教育之后,电信诈骗的案例还是层出不穷,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防诈骗安全教育和对教师员工的宣传教育要做到“四入”:即是“入眼”“入心”“入脑”“入髓”。从根本上牢固高校师生员工的防诈骗成效,让师生员工充分了解电信诈骗的手段与方法,筑牢师生员工对于电信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让校园内形成网络上谈“钱”即“防”的防诈骗氛围。

  (二)建构立体多维度的高科技智慧校园防骗系统

  1.建构“公安—高校”立体的多维度高科技智慧防骗网络体系。网络诈骗很多都是通过伪基站和网络手段进行,高校应当与公安机关、当地网信部门、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建构立体的多维度的高科技智慧防骗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和应用,强化预警劝阻措施,对高校周边的伪基站等不良信号的监控,并对伪基站的侵入实施24小时监控,做到“五早”,即早预防、早排查、早发现、早干

  预、早预告,提醒学生做好电信诈骗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净化高校校园周边的网络环境。公安机关、网信部门和高校联合起来,加强对校园周边的网络环境开展净化行动,阶段性地开展网络检测,对不良的网络及时进行整改。再者,优化“学校—公安”的预警效能,提高学校与公安部门的联勤联动效能,进一步做到精准研判、精准预警、精准打击、精准防范,不断提升防诈反诈犯罪的能力水平。

  2.构建高校内部立体智慧网络防诈骗应急体系。(1)建构立体的、经纬交错的智慧网络“防诈反诈”应急体系。一方面,配备高科技的防诈反诈设备,提高和完善“防诈反诈”的网络技术手段。(2)完善高校校园内部“人—科学技术”的立体智慧防诈骗应急系统。当前网络诈骗已经跟随高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更新,作案手段越发高超并具有针对性,高校内部应建立“人—人—人”“人—科学技术”的应急监督体系,构建“宿舍—班级—年级—二级学院—学校职能部门”防诈反诈应急体系。

  3.完善高校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运行机制。(1)与时俱进修订完善校园安全的规章制度,确保高校校园安全秩序的正常运行。(2)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成立应急应对体系,制定应对章程,进一步整合力量资源,促进广大师生员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4]

  (三)完善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应急管理体系

  1.搭建预警机制,完善高校校园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体系。主要与当地公安机关、网信部门和网络技术监督部门,共同搭建电信网络诈骗预警系统,完善预警机制和体系。

  2.师生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机制。包括:(1)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子体系。(2)安全事故防范子体。(3)常见安全事故案例介绍子体系。(4)安全技能学习子体系。

  3.校园内部电信网络诈骗联防联动体系。4.电信网络诈骗监督管理体系。(1)监督校园电信管理安全体系不足、存在的问题及漏洞,(2)对高校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状况评估及预警体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1]娄永涛,唐祥.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121-128.

  [2]陶建华,傅睿博,易江燕,等.语音伪造与鉴伪的发展与挑战[J].信息安全学报,2020,5(2):28-38.

  [3]王东旭.大数据背景下的现代警务创新[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1):80-84.

  [4]朱艾男.

  论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J].法制与社会,2020(6):78-80.

篇二: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虚拟网络的掩护下,新型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安全常识缺乏、防盗意识淡薄、防诈骗能力不强,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成为网络詐骗的受害者。通过分析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辅导员实际工作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对策分析

  一、案例简介

  李某,某高校一名大二在校学生。该生升入大二之后,一直想寻找一份兼职锻炼自己,当他在公告栏看到一则招聘兼职人员信息的时候,李某立刻打电话与其联系。电话中对方以以后方便联系为由,邀请他加为QQ好友,随后把李某拉入一个兼职QQ群,并告知李某,如果日后有兼职信息会第一时间发布到群里。加入兼职QQ群当晚,群里成员以新人加入等各种理由要求李某发红包,李某不好推脱,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不知不觉在群里发了1000多元的红包,由于时间太晚,李某迷迷糊糊睡着。等到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昨晚发红包的兼职群里,只剩他一人,而拉他入群的那个QQ好友也不知所踪。知道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经过自己衡量,权衡再三将此事告知家长和辅导员,并在辅导员和家长的陪伴下去派出所报案。

  二、案例原因分析

  目前,向李某这种遭受到网络欺诈的在校学生在高校中应该说是大有人在,有寻找兼职信息被骗,有“网络刷单”被骗,有网上贷款投资被骗,也有网上交友要求转账被骗……在高校中类似这种网络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虽然每个案件不同,但是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社会经验欠缺,容易受到引诱

  近几年,无论是在网络还是在公告栏,都会看到“高薪兼职”“招聘假期工”等虚假信息,部分大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希望能多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因而会主动联系这些发布信息的人。而对于刚刚告别相对闭塞压抑的高中环境,进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缺乏生活经验,而这些骗子就是利用大学生这一特点设下圈套,引诱他们一步步调入陷阱,等这些受害人意识到自己遭遇诈骗后为时已晚。

  (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警示教育相对滞后

  高中阶段学生们把精力主要放在文化课上,平时家长和学校管理也较为严格,学生一般很少涉及相关案件和法律知识。步入大学校门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远离父母,开始了相对自由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他们遭遇诈骗时,在第一时间无法判断真假,他们更

  愿意向朋友、同学求助,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告知家人,更不愿意联系警方,这无形中给警方下一步的侦查工作带来难度,也使犯罪分子有了更多可乘之机。

  目前,高校也很重视警示教育,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做好预防工作。但是部分学生总觉得这些案件离自己很远,心存侥幸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时高校的防诈骗教育基本是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教育等传统形式开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部分授课内容与时代脱节,难以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起不到预防警示作用。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被骗的渠道和形式越来越多,学生对警示教育逐渐失去兴趣,不再重视。

  (三)虚荣心、攀比心理作祟

  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盲目攀比、虚荣心等无疑也反映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现实案例中不乏有大学生为了名牌手机、高档化妆品等不惜刷光信用卡,等其无钱偿还信用卡时,往往再求助于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各种校园贷、小额贷等;还有不少大学生,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到处寻找做兼职的机会,被不法分子骗取高额的介绍费等。归根结底,都是虚荣心作祟引起的。

  (四)功利教育造成大学生人格不健全

  中国的崛起强大需要更多的人才,但是学校的教育更倾向于将学生培养成“才”,却缺少了对“人”的教育,导致当今社会巨婴现象严峻,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普遍偏低。应试教育更多的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如何独立思考。所以,即使面对的是极其简单的网络诈骗手段时,也有许多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高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防诈骗教育。如新生入校期是新生诈骗受骗的高发期,要充分利用进校前入学须知,进校后的入学教育等形式,利用新媒体手段广泛传播防范诈骗、信息泄露、财产保护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在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网络虚假兼职、校园贷等方式的防范技巧,召开主题班会等宣传形式,让学生了解主要的作案方式,增强防范意识。在学生进行实习找工作时期,要加强学生对虚假工作,虚假企业,虚假就业信息的辨别能力,编制并发放防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和传单,适时开展专题讲座等集中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其识别、防范常见诈骗的能力。要完善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有针对性的保障受骗学生的心理危机。

  (二)发挥辅导员主体作用

  辅导员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面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对网络的依赖,且容易在网络行为中出现“趋利避害”“爱慕虚荣”“盲目大意且警惕不足”

  等心理,辅导员需对高校网络诈骗案件的基本特征和危害程度有一定了解,并对网络安全保持一定的敏感度,特别是要了解现代金融知识、网络安全知识、个人信息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在学生日常教育工作开展时,辅导员应将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价值教育与网络诈骗案例教育贯穿其中,并建立能够与学生分享网络安全舆情的渠道,强化学生在网络行为中的心理防备。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需结合学生的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状态、行为习惯以及网络动态等,预判学生是否会因为经济、心理等因素引发网络安全问题,并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寻求帮助。对于已经受到网络诈骗危害的同学,辅导员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联合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资助部门等给予学生持续的安抚和帮助,避免其受到二次伤害。

  (三)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

  一是充分调动学生自觉性。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贪图一时便宜。二是发挥学生干部、自律组织的管理和引导作用。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班長、心理委员、寝室长等学生骨干,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

  挥积极作用,影响周围的同学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辅导员可以通过班委会、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骨干对网络安全隐患的甄别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在发现周围同学有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内反馈给老师。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鼓励相关专业或者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优秀同学成立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提倡文明网络行为的学生团队,并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例如保卫处、学生处等部门进行合作,开展有关网络诈骗的舆情共享、知识科普、问题答疑等活动,对有相关需要的同学进行专门的帮助工作,将一些可能发生的诈骗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构建外部合作和联动机制

  积极对接公安、司法、金融监管、金融企业、互联网服务公司等外部机构,主动邀请公安部门、金融业内专家进行专题授课,讲解电信诈骗知识、分享电信诈骗案例,及时更新互联网知识,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此外,学生个人层面也要主动加强金融法律知识学习,主动学习网络诈骗的手段、类型、工具等,不断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和能力;面对利益的诱惑要时刻保持理智,切忌贪小便宜、心存侥幸;对于个人重要信息要有保护意识,不可轻易对外泄露。

  网络安全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高校应从

  “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通过第一课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谈心谈话、心理辅导、知识竞赛、分享资料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意识。高校应当在校风班风的建设过程中,对网络安全教育与建设提出要求,不仅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更要将其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力所能及地参与到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的队伍中来,增强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广大学生受益于网络,减少受到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吴锐.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8(33).

  [2]耿梦茜.高校网络诈骗现象探析[J].法治与社会,2019(8).

  [3]聂鑫,李万佳,张晓文,李艳洁.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分析与思考——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长江丛刊,2018(32).

  作者简介:

  胡晓慧(1983.1-),女,山西大同人,大学本科,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就业指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当代思潮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现状与防范方法张浩斌 李 骁 王 涛 佘开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性,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是大数据本身具有的不足,也为很多犯罪分子创造了钻漏洞的机会。近些年来网络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笔者将针对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相关的防范策略,降低网络诈骗发生的几率。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网络诈骗;现状;防范措施基金项目:本文章为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项目研究内容,课题编号:2018sjsz716。对于网络诈骗而言,其主要就是不法分子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或者一些网络程序、虚拟软件,通过虚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让受害者产生一定的错误认知,故意骗取受害人财物的行为。从受骗的主体上分析,大学生群体是主要的受害组成之一,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对于网络交易的认知较浅,而且缺乏警惕性,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针对群体,以下我们将针对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现状进行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现状问题分析窃取网络账号假冒他人行骗。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网上交友,还是网上交易、网上支付,都已经成大学生乃至人们生活必备的成分,从大学生的群体上分析,他们对于这些网络化功能都是极度的信赖,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进而导致很多的不法网诈骗方式之中,窃取他人账站进行伪装后就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号,冒充他人给受害者的亲属朋友发送转账信息,致使亲朋好友误信进而发生实质性的转账行为,进而导致学生的财产受到损失。网络购物、网络游戏诈骗泛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作为极其便捷的购物方式,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从社会的实际分析,虽然说诚信经营是网商的主要规范,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商家顶风作案,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问题屡见不鲜,很多的大学生为了追求方便和价格的优惠,而且,很多的商家还利用低金额、程序复杂的问题,限制学生的投诉和退款,导致这部分学生就成为这些诈骗分子的目标。对于网络游戏来讲,很多学生为了打发无聊的课余时间,将很多精力投放于游戏中,寻求刺激感,网络诈骗分子就抓住学生的这样心理以低价格、虚拟设备升级、封号、会员号等为诱惑,在满足学生虚荣心的同时,套取学生的财物[2]。以求职为载体,传播虚假求职信息、链接。从网络的诈骗手段分析,具有多样性,也是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但是从高校对于防骗的宣传上,仅仅是局限在单一性的宣传栏展示、简单的宣讲,这样完全不能起到明显的防骗效果。随着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社会很多的诈骗团伙也是抓住了学生急于就业的心理特点,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发送一些虚假性、隐蔽性的网站链接或者文字,获取大学生的个人资料和账号信息,然后以介绍费、中介费的方式骗取学生的财物。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防网络诈骗的策略分析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对于预防网络诈骗的措施,作为互联网监管部门必须要做好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具体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加强网络贷款业务的监管,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取缔不良网站,确保网络环境的整洁性;第二,提升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无论是用户注册,还是各种的网上交易都[1]需要对双向用户进行实名制验证,对于故意散布个人隐私信息的网站和个人用户,一经发现迅速进行处理、封号;第三,加强金融监管,对于企业、商家乃至个人的账户信息进行实时性监管,坚决防止出现不良资金的流动,严防网络违法犯罪的出现[3]。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对于防诈骗的策略,还需要从学生的意识上进行提升,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普及度,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网络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分辨能力。其主要的做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首先要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非必要情况下不要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第二,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如:分辨信息的真假,分辨网络连接的安全与隐患,对于一些具有隐患的信息和链接切不可采信;第三,积极开展安全用网的意识,对于网络相关的涉及资金往来账号的不熟悉账户,或者是汇款信息等都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性,在确认信息安全性之前,坚决不要向未知账户或者个人转款。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降低网络诈骗的发生几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多情况下,网络诈骗的发生,一方面是受到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在防诈骗措施的优化上,要不断的加强学生思想意识和良好价值观念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学生养成一个理性消费的理念,降低盲目从众消费,切断网络诈骗的载体;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降低攀比心理和拜金主义的影响,降低学生攀比、占便宜心理造成的财产损失;然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技术,降低学生接触套路贷、高薪就业等网站的几率[4]。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为人们生活生产带来巨大的便利性,但是网络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网络诈骗案件的频发,使得大学生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以上笔者对于网络诈骗出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高校教育者,乃至学生本身,都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充分考虑网络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减少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参考文献[1]张启飞,虞纯纯.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及其防控——以300份判决书为样本[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0,35(1):66-71.[2]杨静.基于大数据时代下预防网络诈骗的研究[J].大科技,2020,(4):202.[3]王晓旭.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通信,2020,22(6).[4]芦天亮,涂君奥,杜彦辉,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分析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0).

  063

篇四: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电信诈骗文献综述范文1500字

  电信诈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诈骗不是每个人都遇到过,但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大学生经常碰到电信诈骗的情况。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以下情况:骗子冒充朋友跟事主借钱,有短信黄成娱乐节目节目中奖了,让事主转账缴税,骗子冒充外地的公检法让事主转账等等。这些都是电信诈骗的案例。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高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当前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电信等媒介实施各种诈骗活动,打击和防范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一方面,警方要重拳

  出击,打击不法活动,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范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诈骗的基本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忌盲目,多思考,千万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涉及到钱财,就要万分谨慎,多加小心。万骗不离其宗,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我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切实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帐;要及时报案。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电的心理,诱使受害人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为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防止受骗。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白掉的馅饼,就算掉了你也捡不到。总之,一定要提高警惕。

  以前总觉得电信诈骗离我们很远,但是这次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了我们的营业部,而且被电信诈骗的对象还是我们行的退休员工,作为营业部的一份子,我对这件事也感到了深深地遗憾,毕竟我们营业部承载了农商行的很多的希望。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偶然当中也带着必然。试想一下,如果这次这次急急忙忙来办业务的是一位我们毫不认识的客户的话,那我们是否会不断的问他汇这么多钱的缘由,然后让他填写一张防金融诈骗的单子呢?所以我们要痛定思痛,决不让此类事情发生第二次,毕竟通过这样的途径吸取教训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有几点感受:

  1、以后不管谁来办业务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推脱就二话不说受理了业务,表面上看我们是给他们帮了一个忙,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某一个细小的环节我们没有注意就会给别人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

  2、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察言观色,及时发生客户的异常表情和动作,如发现在办业务的过程中频繁的接听电话,神色慌张等现象的要及时的和客户沟通,以免客户不必要的损失。

  3、在平时办业务时,要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识,防止金融诈骗,加大防备诈骗案件的宣告道育力度,培养客户的防备意识和警戒性。办理取现、转账等业务时候,养成给客户填写安全提醒单和防止金融诈骗单的习惯,这样既能提醒客户又能保给我们自身加上一条安全线。

篇五: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课程教育研究综合理论关于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的调查研究吴俊杰苟恒王晓雪耿晓兰(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110000)【摘要】通过对沈阳市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直接发放纸质问卷,以及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及陷入后的应对方式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对金融诈骗现象的认知情况、真实反应能力及可能采取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受金融诈骗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了对策和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文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为大学及社会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和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关键词】金融欺诈 大学生 防范措施 调研 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52-02一、引言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同时,也凸显出一些尖锐矛盾。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5.0%。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越来越频繁,除此之外的电话手机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金融诈骗事件发生率的升高。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1]。近年来,每逢开学之际,诈骗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等诈骗方式,骗取了大学生的学费,而这些受骗的的学生中有些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也没有及时像社会寻求帮助,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中2016年9月开学之际有两名准大学生因为受骗最后因抑郁过度,心梗而亡,因此调查分析大学生对金融欺诈的认知及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一)调查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也有抬头。在这些丑恶现象中,欺诈现象也披上了时代的外衣变得异常活跃,随着中国高校大众化,大学生群体以占据很大比重,而针对不谙世事且有钱的大学生行骗成为最容易得手的“致富”途径,于是大学生逐渐成为诈骗分子的作案对象,由于大学生富有同情心,社会阅历少,识别能力差,加上中国家庭把全部希望和积蓄投在学生身上,学生支配经验不足上可支配权利的握有,这都给了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防范意识,以及陷入后大学生所采取的措施和应对心理乃是重中之重。(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利用纸质版问卷和互联网问卷的同时进行,针对大学生群体,调查对象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主以及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辅。以自行《关于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及自我救助的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共设计21个封闭式问题,包括8个单选,13个多选。采取团体施测形式,文理科生兼顾,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发放纸质版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0份,回收率达81%,符合统计学标准,同时利用互联网电子问卷也有270份填写量。二、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一)大学生对金融欺诈的总体认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关于金融欺诈手段,大学生了解网络诈骗(虚假中奖、网络兼职、贷款利诱、网络招婚、虚假招工等)的占91.85%、电信诈骗(恶意电话、虚假连接、假冒好友、交友平台等)占81.48%、票务诈骗(演唱会门票、火车票、机票、旅游景点门票、挂号票等)占34.44%、应聘诈骗(传销、空壳公司等)占49.26%、情感诈骗(假冒父母、子女、亲戚朋友、好心人等)占56.3%等,以上金融诈骗手段被大部分同学知道,其他诈骗手段仅被部分同学知道。见图1。(二)大学生遇到金融诈骗的现状调查显示:59.63%的大学生遇到过金融诈骗。有超过20%的同学一年内遇到过1~3次,遇到3次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据调查显示在遇到金融诈骗的同学中有414名大学生掉入“陷阱”受骗并出现经济损失,占51.11%,48.89%大学生遇到网络诈骗而没有受骗受到经济损失。这样的调查结果足以让我们震惊,大学生受骗比例之高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问题的严重程度急需引起整个社会的充分重视。图1大学生了解的金融诈骗手段(三)大学生对金融诈骗的态度及防范意识。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是否知道欺诈分子已将大学生作为主要欺诈对象方面,63.7%的大学生对此有过了解,有一定的认识;13.7%的大学生对此特意关注过,知道问题很严峻;12.96%的大学生见过相关报告,但感觉离自己还很遥远;9.63%的大学生对此完全不知道,没什么感觉,也没有过了解。由图2可知,大多数大学生了解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是各类APP注册、网购、快递单、各类车票订购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普及,我们个人信息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由图3可知,大多数同学是通过家人父母不时的嘱咐中或者身边亲朋好友的案例中得到警惕,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中也能对金融诈骗有所了解,平时大学生在电视网络、快捷新闻上应接受安全教育了解金融诈骗此类事件,通过模拟考验较为罕见。图2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

  (四)大学生身处金融欺诈后的心理及影响。据此调查显示,59.63%的大学生觉得没面子,担心自己在周围人心中的形象受到影响;47.41%的大学生觉得求助也没用,谁也帮不了自己;41.48%的大学生报警帮助也不大,现在警察破案效率太低;62.96%的大学生不想给家里人带去麻烦,甘愿自252学法教法研究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综合理论己承受;34.81%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尊心受到践踏。在陷入金融诈骗后大部分大学生感到经济方面的压力(67.78%);精神方面造成很大压力,自信心受挫,且长久不能恢复(75.19%);挫败感很强,心理受到影响变狭隘,性格悲观难以亲近(61.48%)。课程教育研究有类似微信的普及,微信红包等诈骗手段都频繁出现,如果大学生对这些诈骗手段不了解,只会让我们防不胜防。同时,由于大学生初入大学这个小社会,社会经验不足,对待各种事物都充满新鲜感,这些都增加了金融诈骗的几率。四、对策建议(一)学生个人方面。首先大学生应该重视起金融诈骗这件事,不能再抱着与自己无关的态度,同时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多接触一些安全教育的知识,了解金融诈骗的手段,掌握防范金融诈骗的措施;在对自己希望尽在融入社会的同时不要盲目的寻找兼职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贪图一些小利就在不经意间泄露了个人的信息,给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在个人信息方面也要引起重视,其实个人信息也是一种无形的财产,相信在不就得将来会受法律的保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学会在受过金融诈骗的同学身上吸取教育以引为戒。最后我们即使我们在陷入金融诈骗后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应对它,及时的像老师、同学、父母等寻求帮助,切记因为受不了打而采取一些永远无法挽回的举动。(二)学校方面。作为大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直接来源地,学校要积极地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要重视起金融诈骗事件,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特此提出以此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同时应该在校园的广播电台,校园教育官网等一些大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安全教育的宣传,对金融诈骗的防范。最后学校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如果得知有同学陷入金融诈骗后,应及时的给予帮助,给受害大学生正确的引导。(三)社会方面。社会要加大对诈骗分子的违法行动的打击,加强执法力度,让不法分子感受到法律的权威,而不在猖獗。同时社会各界应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不光为大学生,也为身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的社会环境,这样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像金融诈骗中的网络诈骗本就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应该由技术来应对,社会、国家应该注重提升网络技术,完善网络监管,预防网络诈骗[3]。参考文献:[1]黄闰,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与防范意识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17.063.[2]郭春涛,网络诈骗的概率主要表现及犯罪构成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4:61-63.[3]王丽云,网络诈骗:类型与特点[J].农业网络信息,2008,11:89-92.作者简介:吴俊杰(1996-),男,安徽宁国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苟恒(1996-),男,四川达州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王晓雪(1996-),女,辽宁营口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耿晓兰(1974-),女,吉林人,硕士,副教授,专业:财务会计。图3大学生接受金融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五)大学生关于陷入后的处理方式选择。关于大学生一旦受骗上当之后如何处理,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还是接近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会选择沉默以对,就此掩过,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告诉自己的朋友闺蜜、向父母汇报、及时的找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等寻求帮助,并且及时的报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还是有10%的大学生想过采取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地方。表1大学生受骗后的应对方式大学生陷入诈骗后采取的应对方式(%)沉默以对,就此掩过只告诉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并要求他们保密只告诉父母,但不过分追究告诉辅导员、班主任,并及时报警采取极端方式、轻生来表达悲伤34.8139.2642.2243.710.74三、调查结果分析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诈骗手段迎面而来,方法简单,容易得逞,成本低,、传播迅速、范围广,渗透性强,形式复杂,不定性强,社会危害性极大,被欺骗着多以青少年居[2]。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金融诈骗在大学生生活中频繁出现,但大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数据显示,59.63%的大学生遇到过金融诈骗若干次,其中超过一般的同学出现经济损失。金融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的时候因为损失的程度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许多的大学生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对此不够重视,但正是这一心态让不法分子更加猖獗。在日常的生活中,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诈骗手段,还是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情感诈骗较为了解,但是对涉社会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对票务诈骗,应聘诈骗了解的还不够。由于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购物方式[1],像网络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诈骗手段多大数百种,还(上接227页)课老师来说,应该注重并坚持原则性。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调整课程安排;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更改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是更不应该跟着自己的感觉,随意打乱教育部编制的音乐教学体系,使得整个教育架构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从而造成这些音乐专业的学生失去系统性的培养。五、总结音乐系统中流行音乐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今流行音乐正在对各个年龄段的人们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冲击。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其担心流行音乐对学生的身心造成破坏,倒不如将流行音乐引入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课程中,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认识和熟悉流行音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自觉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做到丰富我国音乐的形式,提升我国流行音乐的质量,真正做好流行音乐的内容更加健康,更加符合社会主义观念,从而服务于社会。参考文献:[1]张立芳.浅谈流行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我是歌手”参赛歌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5,10:104.[2]李镔.在音乐教育中融汇流行因素与校园文化建设共促共进——浅谈在高校普通音乐教育中融汇流行音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53-55.作者简介:吴昊(1981.12-)男,湖北十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合唱与指挥艺术。学法教法研究253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六: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于艺涛

  【期刊名称】《黑河教育》

  【年(卷),期】2017(0)12【摘

  要】当下网络发现迅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所构建的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虚拟世界,但是,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危险.网络犯罪份子日益猖獗,还将涉世未深的学生作为了目标,分析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网络诈骗的形式,最后总结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途径.学校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同时健全教育制度及教育方式,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尽可能杜绝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

  【总页数】2页(P83-84)

  【作

  者】于艺涛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途径探析2.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培养3.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高校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培养的方法4.00后大学生网络风险防范意识探析——基于“电信网络诈骗”等社会问题的反思5.00后大学生网络风险防范意识探析——基于“电信网络诈骗”等社会问题的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七: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论文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也关乎到个人与家庭的幸福安危。当今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在构建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的同时,也有充满危机的黑暗面。网络诈骗的犯罪的日渐猖獗,使得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而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科学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网络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加之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导致了高校近年来网络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建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防范体制,增强大学生运用网络的安全防范意识,是高校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网络安全的现状

  深入了解目前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是培养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根本,通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利用网络学习、交友、购物的经历。其中七成的学生遇到过诈骗信息,而上当受骗的人数占有网上交易行为的百分之七。

  (一)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将长期存在

  网络诈骗运用网络这种现代信息工具,利用受害人投机取巧和迫切需要的心理,散布虚假信息,引诱一部分人上当。而网络具有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信息真实性难以迅速证实的特点,加之现代科技外衣的迷幻色彩,信息在被别有用心的人包装以后,容易在较大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传统的诈骗是在现实的空间进行,不法分子和受害人之间有着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而互联网的诞生,使得骗子的手法层出不穷,新的行骗途径屡禁不止。网络诈骗较之传统诈骗具有高

  隐蔽性、高渗透性和低成本的特点,不法分子只要熟悉网络技术,通过侵入网站、建立虚假链接、植入黑客程序等手段,就能隐藏事实真相,轻易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获取钱物。

  (二)大学生是网络诈骗受害主体之一

  近年来,不法分子的矛头指向了在校大学生,他们利用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裕,对知识的获取、交友、网络游戏兴趣浓厚等特点,诱骗学生轻信,从而达到侵害学生利益的目的。随着大学生被骗案件的频发,高校诈骗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网络诈骗的发生,不仅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校园的和谐稳定,损害了社会风气。网络诈骗在高校并非个别现象,须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三)高校网络诈骗危害范围广,程度大

  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程度高于一般犯罪,波及范围广。通常一条看似简单的广告信息就能吸引众多背景各异的`受害者,包括甄别能力较弱的学生和老年群体。而作为网络使用率最高的大学生群体,虽年龄上已成年,但思想较为单纯,社会阅历相对匮乏,对社会上的事物缺乏鉴别能力。与此同时,大学生又有着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强烈愿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网络诈骗,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财产、人身安全方面的损失。

  (四)高校网络监管不到位,防范措施存在漏洞

  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使得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愈加紧密,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随之进入校园。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校园安全管理,尤其是网络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网络诈骗在高校诈骗案件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不仅侵犯了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网络监管存在漏洞,也是高校网络安全令人堪忧的现状之一。

  二、提高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途径

  (一)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1、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高校的安全稳定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学校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安全教育尤其是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形成全体重视的良好局面,将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和落实网络安全教育制度,使得安全教育工作稳步推进。要保证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首先,对学生日常管理的辅导员队伍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请公安专家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提高辅导员队伍安全责任意识,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安全教育队伍。其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细化安全教育队伍的岗位职责,将安全教育责任到人,增强其紧迫感和责任感。再次,量化考核,实施奖惩制度。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将考核指标量化,对因管理教育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2、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教育制度。

  为确保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要以制度做保障,这就需要逐步完善学校关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相关制度。首先,可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排对应教材,设立专门学分,培养相关师资力量,制定考核办法。其次,建立全院安全情况通报制度。可以以安全简报的形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校每周(月)的安全形势。再次,完善相对应的学生管理制度。完善宿舍管理制度、机房使用管理制度,对具有网络诈骗的隐患加以防范,增强学生的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重视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

  1、教师的网络素质是培养大学生网络防骗意识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问题上,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网络素质。这里所指的网络素质,是指教师搜集和管理网络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网络信息服务于日常管理的能力,充分驾驭网络,对学生的网上行为做出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规范学生网络行为,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将在网络上获取的健康的、正面的、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运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汲取有益自身发展的正面信息,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设下的网络陷阱。

  2、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网络防骗意识的重要渠道。

  针对当前学生在运用网络中存在的种种不安全隐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世界物质统一性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对比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认清网络世界事物的本质和自身日常行为规范之间的联系,告知学生网络诈骗虽然存在形式隐蔽,但一样可以洞悉其犯罪本质,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网络诈骗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

  3、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大学生网络防骗意识的必要手段。

  首先,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到日常安全管理中,亲身体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参与网络安全教育相关制度的制订,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在完善网络安全教育相关制度时,可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对其中合理化建议吸收采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立对应的学生机构,让学生配合学校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形成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模式。其次,在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将安全意识贯穿始终,组织形式多样且注重实用性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安全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重视传授预防网络诈骗的技巧,保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1、了解和破解网络诈骗手段,甄别网络诈骗。

  大学生如若普遍掌握了防范网络诈骗的技巧,就能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运用网络。网络诈骗通常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布虚假信息,引诱学生误中圈套。不法分子多以中奖、对账、顾问等内容发送大量欺诈性邮件,或以紧迫的事由引诱学生填写用户名、银行账号、身份证号和密码等信息,一旦误信,将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除此之外,不法分子还利用建立网站域名和内容,假冒正规网上银行或证券网站平台,引诱学生填写帐号、密码等信息,盗窃学生银行卡的资金。或是建立电子商务网页,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诱惑学生上当,以各种理由要求学生先汇部分款项,再诱骗学生结余部分。

  2、保持理性健康的思维方式,预防网络诈骗。

  首先,教育学生将理论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增强学生对网络诈骗

  的自我防范意识,理性、客观地认识网络世界,不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警惕无处不在的网络诈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贪图便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主观去美化网络世界,保持理性,维护自身财产安全。再次,辅导员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掌握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学生干部等多种渠道进行沟通反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等重点学生特殊关注,尽量帮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避免其因无处宣泄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人群。

  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观念和意识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要营造相对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在校园形成事事处处以安全为前提,提防网络诈骗情形的发生,在巩固安全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安全教育的关注程度。

篇八: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新时代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现状及应对措施--以H学院为例

  摘

  要: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来自网络安全的威胁在当下高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网络诈骗。本文在对H学院学生近两年遭受网络诈骗案例分类统计之后,从中寻找出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分类并总结出网络诈骗手段的类型,归纳各种类型自身的特点,寻求相应的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现状;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现状

  2019年6月25日,H学院机电学院女生杨某,接到一通自称淘宝卖家的电话,称其前几日所购买的短袖因铅超标,需要返厂退货,并声称已经将支付宝退款截图发给她,该位同学觉得对方语气真诚,并且掌握的个人信息准确无误,便按照对方要求,点击了对方给的退款网页链接,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但是此时该同学收到银行转账短信,卡内660元已被转走。于是该同学再次联系对方,对方称由于该位同学手机有问题,支付宝信用不够,没有弹出退款二维码,退款失败,需要使用别人的支付宝搜索“趣店”完成退款。实际该“趣店”为一网络贷款平台。该同学信以为真,借用两位室友的支付宝按照对方操作要求,先后在该平台贷款4000元。此时对方仍然称退款660元失败,需要该同学去“微利贷”平台完成后续操作,但是由于该同学及其室友信用度不够无法完成,这才减少了进一步的经济损失。直到第二天,该同学发现对方仍然未完成退款,而借贷平台已经开始增长利息,并且无法再联系到对方,这才发觉上当受骗,赶忙联系辅导员寻求帮助。

  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其中涉及网络购物诈骗、利用QQ和微信盗号诈骗、网贷平台诈骗、网上中奖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等多种方式。就2021年上半年而言,本校就发生了八起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案件,其中四起

  是有关网络购物的诈骗,两起是有关冒充好友,要求转账的网络诈骗,另外两起是有关网络兼职的诈骗。在这八起案件中,被骗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就有三起案件。

  二、大学生频繁遭遇网络诈骗的原因

  (一)大学生防范及维权意识淡薄

  当下大学生手机拥有率达100%。大学生是日常接触网络最多的青年群体,也最容易通过网络被诈骗。大学生往往涉世经验不足,更容易相信网络上的骗局,恰恰无法分辨骗局是网络受骗的主要原因。而当大学生受骗之后,抱着

  “不好意思说”或者

  “算了吧,默认自己被坑了”的心态,并不及时向家长、学校或警方反映,使得自己的权利没有及时被维护,最终诈骗者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因此,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是网络诈骗只增不减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大学生趋于成年化,逐渐形成较为自主的思想观念,乐于接触社会,尝试新事物。然而,大学生缺少严谨缜密的思维,在网络应用等方面,特别是填写个人资料或在其他情况时无意泄露了自己的部分个人信息,由此让诈骗者有机可乘。

  (二)大学生个人消费及家庭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80%的在校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在1500-2500元之间。同时也有很多大学生的家境并不富裕,家庭收入水平一般,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补贴个人生活费用以及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在寻找兼职期间,由于自身盲目性和社会经验不足,就会发生诸多兼职受骗的案例。

  (三)网络监管力度不够,网络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在给学习、工作与生活带来便利和拓宽人们视野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网络是虚拟的,且具有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等特点,这就导致了近些年来,依托网络发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其中网络诈骗尤其多。网络诈骗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相对于其他诈骗来说,具有成本低、地域限制小、风险低、易操作等特点,从而导致网络

  诈骗活动越来越猖獗。另外,各大网站对各自分管的网站监管不力,使得不法分子较易侵入网站,获取各种信息,开展诈骗活动。

  三、防范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策略

  (一)大学生增强自身安全、理性、自卫意识

  首先,大学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人身、信息和财产安全,不要轻易相信他人,遇到问题时应保持头脑清醒,理智的面对问题;其次,大学生应该对网络诈骗的各种形式有全面的了解,要对网络诈骗在生活中如此高频率发生的现象提高关注度。对于网上兼职为店铺刷信誉,虽然开始会赚点小钱,但这往往就是犯罪分子设下的陷阱,大学生应提高警惕,不贪图小便宜。第三,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享受网络使用便利、内容丰富的同时,还应多学习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电脑安装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降低不法分子侵入的概率。第四,大学生在进行网上消费时,应使用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如微信、支付宝等,切不可直接通过银行进行转账。对于所有购物信息要进行仔细的甄别,不要购买非正规网站的商品。最后,应做到“三不一要”。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和花言巧语,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不要随意点开对方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银行卡信息等等

  。要学习并熟知银行卡及支付工具的使用常识,切不可向他人轻易转账汇款;如果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报案,且提供较详细的信息,切不可因好面子而忍气吞声,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二)学校建立网络安全防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构建基于网络安全防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立体化长效机制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所提出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基于网络安全防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核心。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机构和专人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整体布控,在不断更新传统理念的同时,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网络安全防范手段,降低校园网络安全风险的概率发生。另一方面,构建应用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高校应将网络道德作为在校生道

  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日常教学中导入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法规以及网络伦理等教育,将专业教育与网络道德人格塑造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法律法规意识。

  1.

  家庭教育引导和社会监管保障

  观念与意识的培育不是短时间能有效的,根植在学生内心的意识需要父母从小培育,父母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从小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安全意识,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大学生的监管依然需要家校合力,而不是完全依托学校,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的了解清楚,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帮助。

  社会层面,首先,国家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其次,网监相关部门要大力清洁互联网环境,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职能,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系统,从而从技术与平台上遏制网络不安全现象的发生;最后,政府需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加大对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减少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赟,马骄.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途径探析[J].党史博采,2014.5.54-55.

  [2]肖谢,黄江英.大学生网络受骗的类型原因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5.5.67-72.

  [3]吕腾.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成因与预防措施[J].西部皮革2016.10.252.

  [4]孙晨晨,孙颖慧.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新西部.2017(24).

篇九: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开题报告

  中文

  论文题目

  英文

  校园电信诈骗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分析

  Riskassessmentofcampustelecommunicationsfraudandanalysisofpreventivecountermeasures

  专业

  指导教师

  系部

  学生姓名

  区队

  学号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2016年8月19日,山东籍准大学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并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进行了转账,不仅造成了钱财损失,其本人的生命也因呼吸心脏骤停而终止。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大众纷纷把目光集中投向了对人伤害巨大的电信诈骗犯罪。而在此之前的8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宋振宁也遭遇了电信诈骗,并在上当后碎死身亡。2016年7月19日,结束高考并被录取的广东省惠来县学生蔡淑妍接到虚假中奖短信后,回拨短信中的电话号码,一步一步进入电信诈骗嫌疑人设置的圈套中,在钓鱼网站填入相关个人信息后,分三次共向嫌疑人提供的账户汇款9800元。知道被骗后,蔡淑妍选择跳海结束自己的生命。2017年1月4日,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江某在宿舍上网购买游戏装备,和嫌疑人QQ联系,嫌疑人以解冻费和指令证书费为由,要求受害人通过转账的方式付款给嫌疑人,受害人通过微信转账7574元后,嫌疑人称资金还在冻结,需要继续支付解冻费,受害人之后才意识到被骗。

  在网络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信诈骗犯罪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己不再是新鲜词汇,它正借助高科技手段,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和名义,将毒手伸向社会。它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使社会各界欲除之而后快。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被用户标记的诈骗电话高达7_596万个。据统计,在2016年,大约有6.4亿人收到过诈骗类短信,有10.1亿人接到过诈骗类电话。其中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短信诈骗分别造成损失18.8亿元、9.7亿元、7.2亿元,总计35.7亿元。目前几乎全国所有手机用户或互联网用户均不同程度的受到过电信诈骗的干扰。这些现实在引起我们关注的同时,也能引起我们的反思:电信诈骗如此猖撅,危害如此严重,如何才能帮助高校大学生们远离电信诈骗的茶毒呢?本论文以当前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期探究适用于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需要提高,对其进行规范化、大力度的防范电信诈骗教育很有必意义。

  二、文献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文献[1]电信诈骗是将传统的诈骗犯罪与信息通讯和互联网络媒介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电信诈骗的了解较少,自然成为遭受电信诈骗影响较为严重的群体.随着国家,社会,高校对大学生遭受电信诈骗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群体电信诈骗现状进行调查更具现实意义.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被骗的原因,提出更具科学性,精准化的引导策略.文献[2]通过对电信诈骗常见手段,电信诈骗校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谨防诈骗意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效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谨防电信诈骗意识,减少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更好地学习生活.文献[3]通过对大学生受骗者的受骗类型,年龄特点和心理表征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教育应从教育者,保障机制,教育主体三个方面入手:转变教育观念,建立防骗教育长效育人机制,发挥学生教育主体作用.文献[4]就高校电信诈骗的常见方式以及在大学生中如此猖獗的原因展开分析,并为提高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解决大学生电信诈骗频发的现状提供一些帮助.文献[5]以问卷分析的方式梳理大学生电信诈骗的现状,从而引起社会关注,为推进电信诈骗立法,司法,执法提供现实依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电信诈骗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也存在部分学生轻信他人,遭遇诈骗的情形.针对此问题,高校应当从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教育深度及广度以及提高教育实效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做好防范电信诈骗工作,减少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的伤害.文献[6]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较为充分,但多处于自我评价阶段,内心易波动,再加之社会经验不足,遭遇电信诈骗时容易产生"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长期陷入负性情绪中,甚至个别学生还出现了"轻生"的极端行为.为了切实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减小电信诈骗对其造成的伤害,及时为遭遇电信诈骗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帮扶很有必要.文献[7]介绍了电信诈骗的内涵,起源,形式,现状,趋势,从构造多元化培养模式,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优势,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3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的路径,针对3类主要的电信诈骗形式给出了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应对策略.文献[8]为有效遏制电信诈骗并防止更多大学生受骗应加强大学生思想重视,构筑防诈骗意识防线,增强大学生对法律和金融等知识的学习,重视大学生家长及同辈群体的提醒警告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信息保护与身心关注.文献[9]由于电信欺诈导致的大学生自杀或死亡的事情经常发生,将电信欺诈的罪行公之于众.这种情况很严重,研究大学生在防止电信欺诈和创造性地制定教育对策以减少甚至避免公共财产损失方面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文献[10]结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掌握造成学生频繁上当的原因.然后,结合当下的教育要求和治理需求,充分发挥相关机构和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高效电信诈骗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小惠.大学生电信诈骗现状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2020.[2]郭鸿彦,杨方方,田晋.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大学生谨防电信诈骗意识分析与思考[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33):3.[3]张文明.大学生网络电信诈骗特征与防范教育研究[J].河北交通教育,2021,18(3):4.[4]郁钦.高校学生电信诈骗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2.[5]骆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对策研究[J].2020.[6]徐雅珮.浅谈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事件的心理帮扶[J].2020.[7]苗成元,王少青.5G时代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养成与应对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16(3):2.[8]赵炎.电信诈骗手段下大学生受骗心理分析及应对[J].高校后勤研究,2020(2):4.[9]李作栋.对电信诈骗的实证调研及大学生防范措施的分析[J].读书文摘:中,2020(10):1.[10]刘业俊,邓香玲.校园治理视阈下加强电信诈骗预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2.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创新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稳步前进,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电信诈骗犯罪却也随之蔓延。而最近两年发生的由于电信诈骗导致大学生自杀或死亡事件更是把电信诈骗犯罪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严峻的形势,研究高校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现状并创造性地提出教育学专业的对策,对于减少甚至避免公众财产损失有重大的意义。

  内容框架

  一、引言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诈骗

  (二)电信诈骗

  三、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现状

  四、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现状的问题

  (一)电信诈骗相关者

  1.大学生防范意识不足

  2.诈骗实施者分工明确

  (二)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

  1.家庭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2.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局限

  (三)高校安全教育层面

  1.安全教育形式落后

  2.安全教育内容简单

  五、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

  (一)完善个体自我教育功能

  1.提高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2.增强防范电信诈骗能力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重视子女的安全教育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提高高校安全教育质量

  1.更新安全教育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工作

  2.完善安全教育内容,优化安全教育结构

  六、总结

  参考文献

  四、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论文以当前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期探究适用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

  结合文献资料,先对电信诈骗的起源和发展、电信诈骗的特点进行大概的介绍,之后将是面向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对此主题进行定量研究,收集问卷,对问卷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写出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现状部分的内容,并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层面到家庭、学校层面,分析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与原因相对应,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帮助提高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和对策。

  技术路线: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选题;

  2.通过对文献的学习和借鉴总结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撰写开题报告;

  3.首先通过对文献的学习和借鉴明校园电信诈骗的风险;

  4.其次通过大学生对校园电信诈骗风险进行评估;

  5.最终运用该研究成果对小圆点新照片给出对策。

  五、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21.1.10—2021.1.25搜集校园电信诈骗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2.2021.1.26—2021.3.2完成毕业论文框架结构,完成初稿

  3.2021.3.21—2021.4.1依据前人对风险评估相关问题的研究自行查缺补漏;并根据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批改意见改稿,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

  4.2021.4.19—2021.5.3完善毕业论文的格式、行文,形成毕业论文终稿。

篇十: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对策实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时代的标准特征,互联网已经运用在各行各业,但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受众群体之一,根据教育的改革,信息技术课程早在初中,高中就已经普及。因此,现今时代的大学生每一个都会在生活中使用互联网。但由于互联网的空间性可以造成很多的隐藏,从而致使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加之大学生的意识相对薄弱,社会经验不足,对未来的生活有无限的向往,从而成为了网络诈骗的主要对象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前言

  互联网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落地生根,推动人们社会生产的同时也成为了不法分子的猖獗之地。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弥补空间的局限性,让两个人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交流。因此网络诈骗分子利用这一特点,隐藏或包装自己实施诈骗。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诈骗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尽管公安机关和社会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还是仍有许多人深陷其中。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基础,有着十分宽广的认知,但仍有很多人遭遇了网络诈骗,网络诈骗分子根据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渴望自力更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特点设计骗局,从而吸引大学生主动上当受骗。因此,相关部门和公安机关必须更加重视网络诈骗的问题,积极进行宣传教育,促进校园生活的法治和谐,有利于大学生的生活成长以及社会的繁荣富强。

  一、网络诈骗的类型及特点

  近年来,在大学院校,网络诈骗主要是根据互联网的空间性和隐蔽性,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肆意行骗。通过学习公安部门关于网络诈骗的文件可以知道,实施网络诈骗的形式主要为以下内容:(一)钓鱼诈骗类。不法分子根据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以及渴望独立的思想特点,主动以邮件或者微信等互联网通讯平

  台发送诈骗信息给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导致信以为真,从而掉入诈骗分子的陷阱之中。例如:中奖诈骗。(二)网购诈骗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网络购物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购物平台的局限性,冒充商家对网购顾客进行诈骗。例如:退货诈骗。(三)网络交友类。网络交友是指通过互联网交友软件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网络交友软件,结合大学涉世未深以及思想单纯的特点进行诈骗。例如:网恋诈骗。

  二、大学生网络受骗原因分析

  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可以发现,在网络诈骗案例之中,大学生是主要的受害群体。之所以大学生容易成为受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学生的防范意识较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其主要社交活动场所也是大学校园。因此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并且在潜意识中根据校园社交来定义社会交流,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流时对对方身份没有任何怀疑,缺乏一定的安防意识。第二,大学生希望展现自己的能力,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大学生活之中勤工俭学,课外兼职的行为比比皆是,出于体验社会生活,展现自我能力的心理需求,促使大学生提前步入社会。不法分子根据这一特点,向大学生发放招聘信息,让大学生交押金从而实施诈骗。第三,大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大学生涉世不深以及不够成熟,因此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许多网络诈骗分子会通过给大学生发送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进行刺激,让其被情绪失控,暂时失去基本判断能力。例如:我们常见的诈骗分子盗取社交账号,然后以大学生亲人病危手术为由,要求大学生打款到所谓的医院账户进行手术治疗。(二)学校安全管理不足

  学校对防治网络诈骗的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从而致使学生缺乏防范意识,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主要群体。同时,学校并未履行对学生生活成长的监督责任,没有认真负责的对学生生活动向进行了解,教师只是简单的实施课程教学就不再

  和学生联系,很少过问学生的生活,学校也只是根据教育的需求开展活动或讲座,对学生生活置之不理。(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之中的不断运用,越来越多的软件注册需要实名制认证,从而带来了风险隐患,然而有关部门对实名制注册的监管并不严格,存在一些漏洞,致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盗取注册信息进行诈骗。并且,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生活中的体现形式瞬息万变,容易造成有关部门和网络警察对网络的管理滞后,不法分子通过利用监管的滞后进行网络诈骗。

  三、大学生预防网络诈骗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学校需要积极的发挥其教育职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积极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从而预防网络诈骗。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对策来实施。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防范网络诈骗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防意识,避免网络诈骗的发生。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反诈知识,提高警觉性,并且要不断提升对网络诈骗的判断能力和甄别能力,以此来进行科学防范。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通过不断的改善技术以及侦破手段,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例如:加强反诈APP的推广。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

  学校需要和有关部门以及公安机关进行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可以组织针对防范网络诈骗的演讲,学生通过参加演讲或是观看演讲,从而积累反诈知识,提高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还可以开展防范网络诈骗的讲座,通过公安机关的专业宣传,帮助学生意识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从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并且,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可以开设防范网络诈骗的网课,学校根据网课的课程安排相应的学习制度,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网课的学习,提高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还可以通过抖音短视频,网络安全教育公众号和开展征文比赛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形式来进行宣传。

  (三)引导大学生克服心理弱点

  很多网络诈骗都是通过大学生的心理弱点来实施的,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建设,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防止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在学校的课程中需要融入预防网络诈骗的教学,让大学生能够树立反诈意识,在遇到网络诈骗时,可以从容的面对,根据诈骗内容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并且进行核查落实和追问,避免情绪化造成的一时冲动,从而导致上当受骗。例如:在课堂可以进行相关的案例穿插,活跃教学氛围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提高网络诈骗的防范。

  (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

  学校是大学生最能够依靠的臂膀,学校需要落实监督学生生活成长的责任。由于大学是开放教学,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相对于初高中较多,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管理,监督学生的生活。学生也需要增强对学校的依靠性,信任学校。在收到兼职或实习的网络信息邀请的时候,学生应该主动与招生就业办进行联系,让招生就业办负责落实信息是否真实,避免上当受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为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大学生需要提高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树立良好的防范网络诈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作出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水萍,周伯煌.高校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7(20).

  [2]于艺涛.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17(12).

  [3]胡洪林.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对策研究[J].才智,2018(14).

  [4]李楚姣,向杰,严偲.高校网络诈骗原因以及防范措施研究[J].医药卫生作:文者摘版简,2016介(11)

  :

  姓名:舒文;出生年份:1981年11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四川;学历:本科;职称:中级;主要研究方向:思政、安全

推荐访问:大学生防诈骗文献 诈骗 文献 大学生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