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2022年形势与政策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参考文献
篇一
推动建设ESG市场有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追求长期价值增长、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ESG理念备受关注。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一套企业评价体系。
篇二
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确定发晨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视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而非片面追求”唯高端化”的发展;第二,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的发展,而是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发展;第三,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过度金融化,实行含本逐末式发展,而应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第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层次开放型经
济的发展。
篇三
全面开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摘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谋划长远,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开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经济新征程交汇点经济社会发展五中全会开启以上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文献,广大作者可作为参考,此外学术顾问也推荐了一本接收这类文献的刊物,作者可作为参考:
《当代金融家》在全球金融业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享有盛誉,被《华尔街日报》称之为“中国哈佛”、“中国金融的黄埔军校”。《当代金融家》以“全球金融,合作共赢”为宗旨,在全球金融广阔领域内,通过分析金融时事,讲述金融时事中关键人物的运筹艺术与金融历史上典型案例中典型人物的经典智慧,沟通中外古今金融智术,强力彰现前卫理念,做中外当代金融家的良朋益友。
篇二: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产经视点ObservationofIndustrialandEconomy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及动力研究ResearchontheAdvantagesandDrivingForcesofHighQualityDevelopmentofManufacturingIndustryinZhengzhou王超然郑州450000)(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WANGChao-ran(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HenanUniversityofAnimalHusbandryandEconomy,Zhengzhou450000,China)总揖摘要铱郑州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论文在研究郑州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区域+枢纽优势、结出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即政策支持优势、数字化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同时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揖Abstract铱BuildinganimportantadvancedmanufacturingbaseinChina,Zhengzhoumustfocuson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manufacturingindustry.OnthebasisofstudyingthedevelopmentstatusofZhengzhou"smanufacturingindustry,thispapersummarizestheadvantagesofhighqualitydevelopmentofZhengzhou"smanufacturingindustry,includingpolicysupportadvantages,regional+hubadvantages,digitaldevelopmentadvantages,humanresourcesadvantages,andputsforwardthedrivingfactorstopromot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动力揖关键词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揖Keywords铱manufacturingindustry;highqualitydevelopment;advantages;drivingforces揖中图分类号铱F427揖文献标志码铱A揖文章编号铱1673-1069(2021)07-0047-021郑州制造业发展现状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郑州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势的重要支撑,也是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关键。郑州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方案,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1.1建立七大主导产业体系五郑州市制造业发展不断提升,明确了七大主导产业、智能化、绿色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郑州的产业向高端化、新兴材化、服务化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料,现代食品与加工6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1.2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新发展理念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郑州市采取多项新兴产业正向措施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拉动了经济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自2013年以来实现年均增速近15%,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手值年均增速更是达到20%,高出规上工业14.2%。2020年,机产量21369.6万台,比上年增长3.2%;汽车60.7万辆,增长3%;新能源汽车5.4万辆,增长38.3%。郑州已经成为我国手机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客车的重要生产基地。1.3集群发展打造产业增长极产业集群可以使行业内处于竞争地位的企业提高其竞提升国家竞争力。郑州市按照工业争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集中化、园区专业化、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采取多种举措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当前已经拥有省市两级产业集聚区分别是13个和10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5个。其中规模以上2020年四季度52629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802家。新增入驻企业主要集中郑州航空港产业集有3073家。航空港区成为带动全市乃至河南省产业发聚区,展的增长极。1.4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郑州通过实施品牌引导战略来推动全市质量水平提升,质量建并出台多个文件,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在2020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设。这一战略取得良好成效。郑煤机等单中,郑州企业宇通、三全、思念榜上有名。好想你、品牌影响力逐步凸显。品牌也在加速崛起,2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2.1政策支持优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郑州市出台了述,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河南省决策部署,如《中国制造2025一系列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规划措施,郑州行动纲要》《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郑州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0-2022)《郑州市制造业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其中,47【基金项目】2020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郑州制造业高质(课题编号ZSLX20200476)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作者简介】王超然(1985-),女,河南新乡人,助教,从事工商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郑州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共分7个部分、26条。分别是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企业、支持项目建设、创新试点示范、提升质量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要素保障。各项政策高屋建瓴,又精细部署,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具体行动规划。各项政策的出台为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2区域+枢纽优势郑州是河南省会城市,地处中原,“中心”位置明确,郑州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河南省的全部人口,也影响着地处中原经济区的人民。随着郑州的日新月异,它在政治、科教文卫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心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郑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郑州拥有便捷的交通,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米字形高铁,加上郑欧班列的加持,使郑州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突出。2019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全年货邮吞吐量以及旅客吞吐量较2018年均有所增长,增长值分别是1.4%和6.6%增长。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进出口货值比5.2%。便捷的交通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20年四季度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使郑州站在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开放程度不断提升。2.3数字经济发展优势郑州拥有全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为推动郑州经济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郑州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的背景下,全市四层企业,共计1.3万家完成“上云”。2020年10织的专家验收,为制造业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月,国家超级计算机郑州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撑。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从发展软件生态、人才培养、产业孵化、标准制定4个方面开展工作,为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出了贡献。数字郑州“城市大脑”在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诸多领域,实现了系统共同、数据共享,加速郑州数字化发展。2.4人力资源优势人是一切的源泉。相对于近年来北京、上海等部分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出现下降的情况,郑州常住人口多年来持续增长,2018正式迈入超大城市行列。郑州人口总量多,基础大,必然蕴含丰富的人力资源。郑州人口结构年轻,职业技术人才充裕。郑州积极实施人才政策,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在郑发展。郑州围绕“坚持人才强市战略,打造人才受到充分、尊重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城市”,升级人才政策措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对全国乃至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3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创新、需求、人力资48本等要素均起到不可替代的动力作用,其中创新是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第一驱动力。3.1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创新驱动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多数企业进行创新发展实践的理论依据是熊彼特创新理论。该理论揭示了经济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得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是创新的结论。创新驱动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其中科技创新最为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的产出可以数倍于资源、资本的投入产出。制造业要想高质量长久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基于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深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创新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氛围。3.2需求拉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由以生产为中心的运作模式开始转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运作模式。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有效的社会需求才能刺激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然不能无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正如大家所知,这种需求虽然存在,消费者可以感知但是却无法明确说明。因此,企业要去挖掘去明确消费的具体需求,进而生产制造出可以满足该需求的产品。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必须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支持。这就要求企业主动去发现市场需求,分析需求,引导需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是拉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3.3人才驱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它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具有再生性、能动性、高增值性等特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人才保障,具有专业背景的行业专家、企业家、具有现代技能的技术工人都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确保政策落地实施;其次要厚植探索真知的科学精神、诚信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次进行制造业人力资源规划,摸清人才需求,积极引进能满足需求的行业带头人、专家、技能人才、职业经理人;最后开发产学研人才培养新模式。【参考文献】1】张川,许加慧,段英杰,等.新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21(02):16-17.2】刘国新,王静,江露薇.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及评价分析[J].管理现代化,2020,40(03):20-24.3】栾姗,樊霞,陈辉,等.站位全局狠抓落实用足用好重大战略机遇[N].河南日报,2019-12-25(02).【【【
篇三: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沧州制造业“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制造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不断应用,使制造业获得创新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对制造业发展影响,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我国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意见、规划和政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就制造业而言,高质量发展应具有以下特征:从质量维度看,要求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与需求结构有效匹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效率维度看,要求投入产出比高,以尽可能低的资源要素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动力维度看,要求增长动力从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从区域维度看,要求形成彰显优势、协调发展的城乡区域格局;从生态维度看,要求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开放维度看,要求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引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从共享维度看,要求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密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沧州市的制造业历史悠久且具有较为扎实基础,长期以来一直是沧州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十四五”时期,是经济发展的转型攻坚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如何推进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积极探索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因此,研究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策略迫在眉睫。
一、产业集群建设对沧州制造业发展的意义
近年以来,沧州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出台的《沧州市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
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造强市建设的目标更明、思路更清、措施更实。沧州市始终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构建具有沧州特色的产业集群。实施“六个一”工程,做大做强管道装备、包装机械、工艺玻璃等“18+7”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产业新地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激光产业园、汽车产业基地、再制造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该行动计划有助于促进产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加快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制造业作为沧州市的主导产业,始终是推动沧州工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截止到2020年12月,管道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00.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8.3%。所以,沧州市如何强化、优化产业集群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二、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在2020年12月在沧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局主导下对沧州市区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面调研的数据,分析了沧州市制造业发展概况。虽然沧州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市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如泊头铸造产业、河间工艺玻璃产业、盐山和孟村弯头管件产业集群等。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不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远不够;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沧州市在国家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建设方面是空白,全市共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81家,并且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率、落地率低、研发周期长;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低;高科技人才、高技能工匠少、企业形不成研发团队,人才引进难;缺乏品牌效应等。
三、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1.坚持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活力迸发的试验田。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倍增计划,持续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着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物流链现代化水平。加强与中科院、北交大、南开大学及百度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卡脖子”和“杀手锏”技术。
2.继续加强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沧州特色的制造业基地。
坚持工业企业集约集群发展,按照“三个一批”原则,推进分散企业进园区,不断提升各类开发区、高新区能级水平。围绕做大做强“6+5”市域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构建形成大中小、上下游、产供销企业协同发展的稳定生态,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18+7”县域特色产业,全力做好“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文章。扎实开展“质量强市”创建活动,支持盐山、孟村等4县(市)创建省级品牌提升示范区,打造单品之最、培育“隐形冠军”,让世界用上更多“沧州造”。
3.着力培育
“链主”企业,成全产业链整体优势。
沧州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产业门类丰富,但是存在着上中下游企业链接不够、产业链对接不紧、本地配套率不高等问题,导致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弱。因此,还需把培育“链主”企业作为关键环节,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形成全产业链整体优势。围绕“链主”企业推动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应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向“链主”企业流动,培育具有较强产业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使其能够引领沧州市产业发展。
4.把握产业数字化的契机,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经济高地。
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应抢占先机、勇立潮头。搭建沧州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制造业+互联网”模式应用,支持企业上云,吸引优势企业战略性布局,增强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通过数字经济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组织形式,打破技术的碎片化和制度的碎片化。引导龙头制造企业与互联网领军企业共建开放平台,并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制造业,以带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抓好中科院智
能网联和边缘计算实验室、云智大数据产业园二期等示范项目,壮大数字产业企业群体规模。
5.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力度。
在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阶段,创新型人才显得尤其重要。但沧州市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上仍存在短板,应理顺科技人才的培养之路,实行高端人才培养的“双引擎”制,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好高端人才储备。一方面以高端、紧缺人才需求为导向,扩大教育投入,推动科技经费向高水平创新团队倾斜,造就更多产业领军人才,引领带动新兴产业成长。另一方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制定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内容,打破学科间壁垒,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英龙,张凤仙,张国平.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选择[J].决策探索(下),2019(10):81-82.
[2]马梅若.发展高质量制造业
打造经济发展强引擎[N].金融时报,2021-07-30(005).
[3]孙斌,田植良,王亮文,徐渭.创新驱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21,38(07):1-6+16.
[4]游笑春,林侃.我省印发“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N].福建日报,2021-07-13(005).
本论文是沧州市科协2021年度科技创新课题《沧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ZKX2021018)的研究成果。
篇四: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产经视点ObservationofIndustrialandEconomy高质量发展下河南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问题与对策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GreenTransformation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inHenanUnder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杨倩河南南阳473000)(南阳理工学院,YANGQian(N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yang473000,China)支柱产业便包括制造业。就河南省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制造业方面实揖摘要铱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河南省的各类产业中,同时,提出和落实应对策略。现绿色转型升级,解决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创新力度不足等,鉴于此,论文重点分析高质量发展下河南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问题以及对策。揖Abstract铱Fromtheoverallsituation,amongallkindsofindustriesinHenanProvince,thepillarindustriesincludethemanufacturingindustry.ForHenanProvince,inordertoachievehighqualitydevelopment,HenanProvinceneedstoachievegreen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inthemanufacturingindustry,solvetheproblemsanddeficienciesexistingintheprocessofgreentransformation,suchastheindustrialstructureisnotscientificandreasonable,theinnovationisnotenough,andsoon.Atthesametime,HenanProvinceneedstoputforwardandimplementcountermeasures.Inviewofthis,thispaperemphaticallyanalyzes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greentransformation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inHenanunder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问题;对策揖关键词铱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揖Keywords铱Henan;manufacturingindustry;highqualitydevelopment;greentransform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揖中图分类号铱F427揖文献标志码铱A揖文章编号铱1673-1069(2021)06-0029-021引言在河南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制造业发挥着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造业已经主导了国民经的作用和影响,济的增长。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针对河的要求,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制造业来说,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针对自身的资源利用效加大创新力度,着重做好融资等方面的工率进行有效提升,作,以此促进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实现更加良好的发有必展,进而为河南省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据此,要针对河南省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成制约,缺乏应有的创新投入力度,由此导致创新力量不足,往往很难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在具体的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规模扩大的方式来驱动经济增长,并没有充分利用创新驱动力量和技术进步的强大势能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河南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和创新零部并不能充分实现独立自主生件装配等方面往往都需要进口,产,而此类情况使得本地企业无法和超一流的创新型企业进行竞争,进而导致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不足。2.2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就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而言,要想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充分实现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成本。然而从所涉及的材具体情况来看,在河南省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人力成本方面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都在逐步增长,不断上涨,很多制造业企业往往通过劳动密集型优势来生存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要求,需要发展。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的优势和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由此导致很多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劳动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力更为低廉的越南、印度等国家投资建厂,而这也严重限制在原材料和相关设备了河南制造业的绿色发展。除此之外,等方面,其价格也持续上涨,间接成本不断提高。在融资方面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困扰着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在融资渠道方面往往以国有银行为主,金融体系的发展比较滞后。292河南制造业绿色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2.1创新力度不够,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之下,针对河南省制造业的绿色转在创新驱动型发展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大绿色发展的动力,获方面着重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在绿色转型过得更大的经济发展动力。而从具体情况来看,程中制造业缺乏创新动力,创新力度不足,所涉及的核心关对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措施的落地造键技术比较少,助教,从事经济、金融【作者简介】杨倩(1988-),女,河南南阳人,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另外,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此类情况极大地限制了河南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展。2.3产业结构不够平衡,存在产能过剩情况针对河南省的制造业来说,往往对于能源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从河南省产业竞争力排名情况来看,排名前列的绝大多数是消耗型的产业,高新产业数量不足。资源消耗型企业会使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破坏,某些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绿色转型。此外,在河南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的问题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在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中,出现产能饱和的情况,使得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这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3高质量发展下河南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对策3.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和制造业产业实现更加深层次的融合,使制造业产业链和科技创新能够实现同步发展、协同作业,进一步有效构建校企联合的科研机制,确保企业有更为强大的科学家队伍,在科研力量等方面持续补足,以此为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从真正意义上确保自身能够研发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确保新型专利和实用型专利不断涌现,以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得到充分解决,进一步取得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此外,要在制造业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牢牢把握主动权,确保实验室、科研院校的专利技术能够转化成为生产力和科研成果,在工厂、车间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向有效转变。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河南省的制造业产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3.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在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有效融入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念,这是关键所在。要充分实现节能环保与绿色发展,就需要针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使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在整体的产业结构中占据更大比例,进一步减少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比重,以此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化解过剩的产能,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为抓手,全面打造出更高端的产业集群,确保河南省的制造产业能够更有效地融入国际化市场。政府等相关部门要为其提供必要的产业发展基金和政策扶持,促进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有相对应的融资平台和政策补贴,从而充分减轻新兴产业的发展压力,使新兴产业有更加宽广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以此有效化30解部分落后产能,将闲置产能转移到其他有需求的省份。河南省在制造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对应的节能减排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能够同步推进,并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把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得经济的发展,要确保绿色转型取得更高的效益,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3.3多措并举,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从当前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过程来看,生产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这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鉴于此,政府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企业的税费负担等进行不断的降低,切实落实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和抵扣政策,针对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进行有效明确,使更多企业享受到减税政策。针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产业没有抵扣完的多项税费可以进行一次性退还,并为其提供相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金融机构进行更有效的扶持,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利率和放款方式,消除多余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以此有效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要充分体现出市场的主导作用,贯彻落实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减少行政力量对市场的干预,充分遵循供需平衡,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的不断优化改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制造业企业更具竞争力,实现更加有效的改革发展,以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成本的有效节约,使自身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另外,要进一步引进和培养优质人才,使高端人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引进,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和价值,减少技术进口所消耗的成本,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人力资源方面要降低成本,与相关院校进行深入合作,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基础。4结语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河南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而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前提,进一步走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充分降低制造业的相关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市场机制,充分体现出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匹配相对应的专业人员,适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产业分工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更有效的分工,确保各个环节能够协同作业、互相融合,形成全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从而在有效激发市场动能和创新活力。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以此促进河南省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进而为我国经济产业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参考文献】1】董秋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探讨[J].生态经济,2017,33(8):129-133.“智造”【
篇五: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河南省高质量发展中新发展观的应用-科学发展观论文-政治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用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我国的社会经
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第四篇:河南省高质量发展中新发展观的应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国民对于国内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在不断的进行提升,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实际发展情况之间的矛盾,国内各个城市都要相应的推进经济高质量的进行发展,这对于国内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故此,在本文中就将对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新时代当中的发展理念渗透到河南这座城市当中,并促使河南进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对于河南地区未来的发展其实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新时代;发展理念;河南地区;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研究分析;
我国河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其东接安徽和
广东,北接河北和山西,南邻湖北,总面积已经达到了十七万平面千米左右,根据调查也能够发现,河南这座城市具有九洲腹地、十省通衢的美称,在这种地理环境的要求之下,河南就需要进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这对于其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将对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项详尽的阐述,并且试图在文章中提出一定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对策,促使河南在发展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经济方面的发展。
所谓的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味的使得河南的经济发
一、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应掌握其核心涵义
展水平进行提升,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因素的考量[1],例如环境因素以及民生问题等等,简单来说就是保持经济进行健康的持续发展,因此,河南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掌握其主要的核心涵义。
对于河南地区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工作来说,精准的识别工作
(一)进行精准的识别工作
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各类不平衡的现象、问题进行识别,并且清晰的知晓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涵义。例如,河南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的发展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并且促使人与自然进行和谐的相处,这一点对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是比较重要的[2]。
(二)坚持以人为本
河南在进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发展的中心位置上,这是最基本的以人为本理念,除此之外,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使得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基本的满足。河南之所以要进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服务,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这一点对于河南未来的经济发展工作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就目前来说,我国社会发展环境是随时都在进行变化的,在
(一)积极的进行发展理念的创新和改进
二、河南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全面践行新的发展理念
这种情况下,河南地区如果采用固定的发展理念会使得自身的经济发展受到比较严重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进行发展理念的创新和改进,使得河南地区的发展理念始终都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节奏的。同时,在经济发展阶段,河南政府部门需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考虑,并且采取相关的措施,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从中观的角度来说,需要推动河南地区的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这样能够有助于河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3]。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不能违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使得河南地区的发展始终与自然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当中。
河南社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使得新型的工业化和信息
(二)提升社会发展理念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化进行同步的发展,并且注重城乡地区的发展,使得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这一点是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另外,尽管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但是短时间内想要实现完全的城市化是比较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视城乡协调发展,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比较多
的实际问题,进而使得河南这座城市的社会化发展走向正确的方向,这也是推动我国
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一种方式,只有国民群众精神文明方面得到了提升,才能使得国民群众整体实现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这种方式对于河南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
在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中,其整体理念的外在表现其实是非常
(三)认真的贯彻开放式的发展理念
开放的,河南地区为了能够促使自身的经济向高质量的层次进行发展,需要将
建设作为重点的发展内容[4],这也是认真的贯彻开放式发展理念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此期间可以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这样就能做到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了,因此后期做好资源的分配工作对于河南地区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为止对于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和分析了,从文中叙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新时期的发展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河南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进行最终的确定,并且始终保持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和高质量,期间也要注意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1]关颖.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J].决策探
参考文献
索,2019(12).
[2]石涛.河南传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19(14)
[3]陈东辉.河南推进绿色发展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6).
[4]刘宇.2017年河南省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兼论新时期对外发展重点[J].商业经济,2018(7).
篇六: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第42卷第12期
Vol.42No.12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绥化学院学报2022年12月Dec.2022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及突破策略王艳安徽安庆246133)(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摘要: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的质量,因此坚持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展开研究,在阐述了其价值意蕴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掣肘,深入探讨了促进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途径。关键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2)12-0114-03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侧重于追求规模与速度的增长,这使高等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引发了世界的关注。[1]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教育理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等教育建设重点不应只在于量的累积,而更应注重质的飞跃,也就是应追求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质量层面有了跃进式的提升,其高质量发展进程已拉开了帷幕。来则会因背离了内在规律而出现一些不可预期的问题和阻滞,低于合理水平同样不足取,如此会削弱发展积极性,造成高等教育发展慢速增长的状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对教育质量有严格要求也需要在数量上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其核心是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把握,质变需建立在量变的基础上,只有量变而无质变实则是一种低水平的发展状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量变和质变的要求,其一体现在高等院校建设方面,也就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是说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有足够数量的院校作为数量达到一定水平,高等教育才能实现规模化、体系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有一些绝对的标准,同时也有相支持,才会表现出规模效应,且不同的院校还应有个性化的对性的意义。首先,针对前者,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在毛入学发展,应在特色种类上形成一定规模,由此才能促进率、资源供给、教师素养等指标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满足定位与风格,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2]。其了相关的要求,它有一些既定的、比较绝对的衡量要素与指良性竞争,就院校个体而言,数量的要求也是必要的,比如,对生源标。其次,对于后者,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又具有相对性,它二,生源充足是院校得以维系的前提,同时也是提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发展状况和阶段而言的,且对其期待应该数量的要求,使其在高质量人才输出中更具竞争性保持合理的水平,超过或低于该水平都会阻滞其有效发展,高院校人才培养效能、超过合理水平者,虽有时会取得一定的短期成效,但长远看的基本保障。收稿日期:2022-05-18作者简介:王艳(1988-),女,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大学校级教研项目项目(2019aqnujyxm54);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21D40)。114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创新创造、学术为先的原则。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学术创新,学术研究应致力于开展深入而全面的探索,以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的本质应是“破坏性创新”,学者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将个人智慧与学术探索深度结合在一起,要有探索的激情与动力,敏捷而发散的思考能力,要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旺盛的求知欲,而面对失败,能正确对待,具有越挫越勇的精神品质[3]。(二)坚持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原则。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机制与规律,因此,推进其协调化、体系化发展需厘清其内部要素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其与不同社会领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同时深刻认知不同院校的办学层次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教育供需关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注重系统性思维在教育发展领域的应用,高屋建瓴、立足全局,整体性地看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效能,加强资源互补,以打造更具生机与活力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三)坚持群己共益、持续发展的原则。在高等教育领域,可持续性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核心要义是指高等教育要正确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构建共生的发展状态,要改变过去战胜自然等与自然对抗性的思想,秉持群己共益的理念来探索发展路径。重视科技的重要引领与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学术研究,以助力科技的快速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由此而推动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重视人文教育,以培养具备科学自然观、尊重自然、道德高尚的新时代公民。(四)坚持开放发展、国际合作的原则。首先,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可以师生为主体进行跨国性的交流与探讨,以流动型开放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以美国为例,其师生跨境交流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教育国际化已然上升至战略高度。其次,应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制度建设的优化与发展。对于我国而言,促进制度性开放一则应合理评估并引进教育认证制度、学分互认制度等国际主流教育制度,再则应积极输出自身的优秀制度,如高考制度等。最后,促进知识型开放,构建知识共享机制,使知识成为促进人[4]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共同财富。(五)坚持全纳理念、共享发展的原则。高等教育的共享发展作为基本的发展原则,使其创造普惠性价值,让每一社会成员皆能因教育发展而获益。推进共享发展的关键在于使人们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的机会和资格,人人皆可基于自身特点和需求而选择适宜的高等教育,由此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三、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掣肘(一)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欠缺。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视办学要素投入,却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削弱了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实力,使其竞争优势得不到凸显。具体说,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存在模式滞后、方法单一等问题,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教与学皆以浅层次的确定性知识记忆及认知能力提升为主,而对不确定性知识及非认知能力则较少关注,由此抑制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与想象力发展,挫伤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评价模式重结果而轻过程也导致学生失去了探索的激情,使学习带有了更多的功利性色彩。(二)教育结构失调,不均衡状况显著。首先在区域结构层面,优质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究其原因与地域间经济、文化等的差异有关,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高校数量上,还是教育毛入学率、生均事业费、教师博士化率等方面都存在东部优于中西部地区的状况。中西部发展滞后,远远落后于东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间差异和不均衡状况。其次,在类型结构层面,结构失衡的情况也非常凸显。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职业技能型高校的发展要滞后于学术型高校,虽然国家多次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为前两种类型的高校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但从整体来看,其成长发展水平已然无法与学术型高校比肩,应用型、职业型高校改革困难重重。最后,结构性矛盾凸显。高职院校在建设数量方面相较于本科院校有较大优势,但生源却远不及后者,这与传统的社会观念有一定关系。另外,学术型研究生的人才输出已超过了社会需求水平,而专业型研究生则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本科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状况非常明显[5]。(三)粗放发展为主,未能关注可持续需求。长期以来,政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高校期待得到更高的评价而围绕政府指出的各项现实性指标来进行发展建设,由此可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但由于政策体现的是现实性考量,这就使得高校发展也更多关注当下,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毕业率、就业率,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淬炼,却忽略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四)认知存在偏差,影响国际化价值体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绝非一味地模仿与借鉴西方教育发展模式,它是以群己共益、平等共赢为前提,在合理正确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基础上与世界不同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我们传统的观念存在一定偏差,将国际交流等同于模仿借鉴,“照搬拿来”状况凸显,由此则极易形成对自我的框限,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无益的。(五)高等教育共享共建的目标尚未达成。高等教育在规模与速度上已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其发展成果应惠及每一个体,使所有的社会成员因此而受益,但在实践中,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高校形成路径依赖等原因,高校的发展未能虑及不同主体的教育需求,教育价值观仍然比较单一而狭窄[6]。在知识生产方面,不确定性增多,更加重视知识生产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联;在办学资源与经费方面,高校在历史惯性的作用下依然对政府有着较高的依赖度,自身的竞争意识、115竞争能力有待强化和提高。高等教育本应每一个体共同参
与建设,共同分享成果,但目前看来,实际状况与该目标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合作层次与领域。首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应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对个体国际化的关注程度,应积极推进国际学术网络的构建,在国际评议中发声,正确处理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其次,应具备良好的交流认识到交流合作并非一味地模仿借鉴,甚至照搬拿四、促进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途径合作理念,来,而是要开展平等双向的国际合作,要在学习世界先进的教并积极推进其对外输(一)培育创新文化,加强学术创新。首先,政府应对学育制度与模式的同时凝练本国的特色,以打造我们自身的国际优势。最后,应促进高等教育国际术创新给予充分的支持。政府应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从而出,要注重制度交流与知识交流,推动为高校创新氛围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政府应建立健全各化由精英向民主方向转变,以此来消除教育不平等状况,要立项保障机制以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专利权,同时形成科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将其视作全球共同评估体系,针对高校的学术创新开展全面的、多层次的考核足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来看待高等教育,使更多的人因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受益[7]。评价,以激励学术创新的发展。其次,学术创新应围绕国家利益,(五)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建设发展需求来进行,积极促进团队协作,打造优质学术研究条件与平台,如完备的实验室等。最后,学术创新的核心育由精英化向普及化转变意味着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因此高校应不断创新教育模式,秉持与重点在于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以此来满足不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品质,使其符合社会高精尖领域对人才的全纳发展理念,政府应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当前优质资需求,要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在一起进行,使二者之间可以相时,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东部城市的现状,通过多种举措来辅相成、互为助长,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延展优质教育(二)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结构。很长一段时间以促进资源在更广大范围内实现均衡布局,以此提升教育机会的均等性,使更多个体能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侧重于关注要素的品质,但忽略了从全资源的覆盖面,局、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发展问题。然而事实上高等教育发展在教育发展中获益。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它只有在层次、类型、区域结语等方面皆实现了均衡性的发展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通过多种举措来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结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培养创造能力、优化教育结构。首先,针对层次结构,应积极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促进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核心要义,虽然当前它尚有诸改革创新,使其转变理念,合理定位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快推构、但随着政府及高校对学术创新的日益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步伐,要重视和支持应用型课程多的发展困境与掣肘,对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的开发建设,加强综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与此同时重视,要为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创设良好的条件和平台,使学生在实高质量发展必将表现出更加丰富的普惠性价值。践锻炼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同时,还应加强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推进职业院参考文献:校改革创新,而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则有必要延缓其规模[1]林苗羽,王建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利益”的化发展速度,瞄准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目标,加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2(2).强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输送。其次,针对区域结构,[2]刘义兵,陈雪儿.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鉴于当前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健全体系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1).区域层面的发展机制,促进教育多元化、集群性发展。[3]张万朋,沈怡秋“区域化”.:长三角高等教育高质量发(三)发挥主体作用,推进可持续发展。政府一直在高校展的基础、瓶颈与路径[J].江苏高教,2022(1).发展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该模[4]陈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现实境遇与推式虽然有助于集中优势资源来支持高校发展,但它无形中造进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22(1).成了高校的同质化建设,使其缺失了自身的风格与特点。为[5]王智超,朱太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探此,政府应秉持现代治理理念,打造服务型政府,为高校建设寻[J].中国电化教育,2021(9).[6]陈亮,杨娟.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构架发展发挥服务支持作用,使高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此基础上高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热情与主动性,才能释放更多与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1(9).[7]彭拥军,何盈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度[J].江苏高的发展活力,也才能真正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实际,面向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最佳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个性化教,2021(8).[责任编辑王占峰]的发展特色,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大幅度提升。116
篇七: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潍坊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分析AnalysisoftheStrategiesofHigh-Quality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inWeifangCity马丽娟(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11)MALi-juan(ShandongCollegeofEconomicsandBusines,Weifang261011,China)揖摘要铱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论文以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促进潍坊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包括科学规划、完善设施、挖掘文化特色、创建旅游品牌等。揖Abstract铱Ruraltourismisanimportantpartofmoderntourismindustryandanimportantforcetoimplementthestrategyofruralrevitalization.ThepapertakesthedevelopmentstatusofruraltourisminWeifangCityasthestartingpoint,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inWeifangCity,anddiscussesandanalyzesstrategiestopromot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inWeifangCity,includingscientificplanning,improvingfacilities,diggingoutculturalfeatures,creatingtourismbrands,etc.揖关键词铱乡村旅游;“旅游+”;策略揖Keywords铱ruraltourism;"tourism+";strategies【中图分类号】F592;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034-031引言和16家四星级饭店;旅行社182家。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潍坊市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消源,发挥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优势,全面落实《关于加快乡村费层次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渴望远离都市喧嚣、回旅游发展的意见》,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目前,潍坊市拥归田园风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乡村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成有寿光市稻田镇等省级旅游强乡镇32个,青州市胡林古村为现代旅游业新的消费增长点。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等省级旅游特色村38个,临朐县兴元山庄农家乐等省级好来,乡村旅游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农客人家星级农家乐84个,安丘市南官庄草莓采摘园等精品村多产业融合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采摘园26个,寿光高科技蔬菜示范园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年来,潍坊市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本市乡村旅游范点6个,潍坊(安丘)歌尔庄园等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7资源比较丰富、民风民俗独特等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快速个。积极培育了一批省级旅游特色村,率先开展了景区村庄发展,但是各乡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创建工作。乡村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乡村旅游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旅游业深受影响,损失巨大。2020年一业综合收入占比达到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季度潍坊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都下降了70%以上,形势非常严峻。如何提振旅游市场消费者信心、实现乡村旅乡村旅游集群片区,2019年共创建青州井塘古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69个A级旅游景区村庄,培育了12个游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点村,临朐县薰衣草特色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20202潍坊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年青州市胡林古村、寒亭区西杨家埠村、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坊子区洼里村4个村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乡村旅游村名近年来,潍坊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业获录。重点推进诸城大源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诸城障日山得了较快发展。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8240万人次,同比增长8.6%旅游区、高密柴沟金银花休闲观光项目、寿光月季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和青州八喜大集、诸城竹山生态谷、昌邑潍水潍坊市拥有,同期实现旅游总收入A级旅游景区95917.6家,包括亿元,2增长了家5A级旅游景区和12.3%。目前,22家4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42家,包括3家五星级饭店田园等涉农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力争将潍坊市打造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胜地。基金项目】2019年度潍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潍坊市乡村旅游模式较多,主要有田园风光、农业采摘、潍坊乡村旅游政策支持研究(编号2019RKX034)阶段性研究成果。民俗、农家乐、乡村古镇等,基本上能满足游客的多样性需作者简介】马丽娟(1982-),女,山东潍坊人,讲师,从事区域经济求。从农家乐到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但研究。是依然存在着乡村文化缺失、千篇一律无特色等问题,影响34.com.cn.AllRightsReserved.【【
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3影响潍坊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问题3.1模式单一,档次低目前,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过于重复,开发模式比较单一,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式缺乏特色。潍坊市的乡村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只占少部分。即使部分资源已经进行旅游开发,但是业态也相对单一,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例如,大部分农家乐的档次偏低、规模相对较小、配套设施不足、文化特色不明显,没有展现乡村旅游特色优势;大部分采摘园的产品单一、项目雷同,发展后劲不足。很多乡村旅游地,甚至是全国重点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依靠的是优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仍处于观光阶段,体现乡村风土人情、独特历史文化的旅游商品缺乏,导致游客购买欲低,直接拉低了旅游消费水平。3.2龙头不足,品牌少尚未打造出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龙头产品,全国知名品牌较少。截至2020年4月,在山东省12家5A级旅游景区、223临朐沂山、青州古城国家家4A级旅游景区中潍坊市分别占居5A级旅游景区的带动效应不够明2席、22席。其中,显。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忽略了文化与民俗资源的合理运用,符合现代人文旅游需求的休闲度假和高端乡村旅游产品不多,体验类产品以及新业态产品发展也不快,缺少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产品。微博、公众号、直播、云游等在线推介景区景点的方式使用度低,不利于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的宣传,从而无法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3.3规划缺失,功能差乡村旅游整体规划缺失,相关公共服务效能仍需提升。潍坊市对于资源的整合比较零散,不够统一,管理体制仍需创新和发展。各区域乡村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均衡,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配套不合理,部分设施利用率不高。部分县市区公共旅游服务设施缺少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旅游接待能力不足。3.4区域差异,平衡难存在的另一个难题是乡村旅游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潍坊市各县市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很不均衡,整体上看,青州、诸城、临朐等地发展较快,其他县市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以及对于乡村旅游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对相关乡村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同时,文化创新也不够,缺少体现当地风俗、文化背景的特色旅游产品。因此,无法与游客达到精神上的共鸣,导致旅客重游率大大降低。3.5高素质人才短缺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对旅游管理体制不适应,相关管产经视点ObservationofIndustrialandEconomy理人员所学专业与旅游专业无关,旅游服务人才总量不足,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乡村旅游人才的缺乏,尤其是缺少深刻理解乡村旅游行业特点的旅游管理、营销策划、文化创意等人才,制约了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和长期高质量发展。4推动潍坊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4.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协调全市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市、县(区)、镇、村要分别编制各层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根据全市产业结构布局和区域文化特色,市级文旅行政部门负责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总体布局,这是核心。《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潍坊市乡村旅游振兴发展规划》与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等互相支撑。依托市级乡村旅游规划,各县区)、镇、村要结合各自的区域优势,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生态保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文旅行政部门的规划管理,落实好规划前期调研、中期论证、终期评审以及政府批准等管理规范和程序。引导、支持青州、安丘、临朐等县市区整合区域优势资源,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指导重点特色小镇完善旅游功能,积极开展特色旅游小镇创建工作。以潍水田园综合体等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为引领,建立完善市级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库,逐步培育高端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带动潍坊市乡村旅游不断转型升级。4.2完善设施,促进旅游便利化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改善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乡村旅游便利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发挥潍坊市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势,以乡村民宿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建设乡村旅游住宿设施,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和提质升级。积极推进“设施农业+旅游”合作。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拓展农业功能,完善旅游接待条件,打造一批旅游接待基地,实现农业与乡村旅游、风俗文化、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组织引导各地旅行社与乡村旅游设施业户合作,开发大棚采摘、赏花、垂钓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4.3挖掘文化特色,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结合各乡镇、各村庄独特文化背景,挖掘其文化特色,提升相关旅游产品品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同时,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以乡村旅游综合体为载体,探索开展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引导重点特色小镇完善旅游功能,创建山东精品旅游小镇。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的休闲农庄,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近期,潍坊市推广涉及健养、研学、红色教育、民俗、山水风光、文化体验等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35(.com.cn.AllRightsReserved.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多线路引流、多产品分流、分散式游览,应对新冠疫情常态防企业,利用门市及在线平台销售各地名优特产,培育新的农控下的旅游市场变化。民收益增长点。开发“旅游+康养”项目,大力推进“医、养、游”4.4创建旅游品牌,加强新媒体营销一体发展,重点推进长庚养生文化园、东篱居康养基地、桃花打造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品牌,逐步形成“一乡一特,源里养生养老产业园、潍坊中医药谷等特色项目。建设“旅一村一品,一景一韵”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培育构建乡村旅游游+美丽乡村”,深入开发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完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功能,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镇,条件成熟利用潍坊国际风筝会、文展会、中国画节、鲁台会、寿光蔬菜的村镇升级为A级旅游景区,纳入旅行社重点推荐线路,引高科技博览会、青州花卉交易博览会等节会,举办山东省乡导游客从城市游、景区游转向乡村游。村文化旅游节,宣传展示乡村旅游资源、项目。策划推出涵盖4.6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智力保障民俗风情、乡村休闲、田园景观、养生度假、古村研学等乡村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人才旅游精品线路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集中推介和销售。充队伍建设。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赴日、韩、意、法等国参加学习分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开展文化旅游形象、旅游资源和乡村培训,通过交流学习,开阔乡村旅游带头人的眼界。组织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活动。依托八喜旅游网打造旅游大数据旅游专题培训,聘请专家授课,通过理论讲解、讨论交流、实地采集、存储中心,乡村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全省唯一以乡村旅考察等方式,提高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组织乡游为主题的旅游电商平台,发挥“旅游+大数据”优势,宣传推村旅游移动支付培训、电商培训、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等,进一介乡村旅游产品。与抖音、快手等平台合作,加强乡村旅游网步提升乡村旅游人员专业素质。优化乡村旅游人才发展环境,红推广,进一步激乡村旅游市场的活力。为实现潍坊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4.5探索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参考文献】探索开发“旅游+”发展模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1】张婷,史文杰.乡村振兴背景下蚌埠市生态旅游发展的财政政策研中,增加农民收益,全面助力脱贫攻坚。推广“旅游+农产品”,究[J].山西农经,2019,245(5):102-103.积极推进各村庄特色农业发展,打造一批辨识度高、满意度【2】邵鹏,巢瑞芹.潍坊市“乡村旅游+互联网”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好、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特色商品,通过旅行社及在线旅游潍坊学院学报,2019,19(05):5-8.渊上接第33页冤农副产品较其他区域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是发展农村特厚的经济基础,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推进本色电商的基本前提。江苏淘宝村发展过程中,从零散分布、小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规模发展转变为集群化发展,村中网商加快企业化步伐,产3.3依托大型电商企业品日趋多元化,应用了自动分拣机、智能客服、大数据等新设江苏农村电商的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备、新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淘宝村发挥积极作企业的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模式。现阶段,江苏农村电商用。宿迁沭阳有4个淘宝镇、41个淘宝村,通过家具电商带动创建淘宝村还会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并带来农村电子商务了25万余人就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2018年,沭阳县网集聚形态,形成一定的电商规模和产业特色。江苏农村电商络交易总额超185亿元。徐州睢宁电商发展也呈良好的态下一步的发展,在立足于自身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势,电商交易额7年增长71倍,2018年达216亿元,电商集型电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开发农村电商市场、优群化带来的优势开始体现,农村电商发展也从初期的简易设化农村市场环境是需要不断深化解决的问题。备和简单快递升级为专业化高级设备和专业物流园模式。【参考文献】3.2地区间发展不均衡【1】雷兵,刘蒙蒙.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基于典型淘淘宝村的发展在江苏省内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态势。从淘宝村的案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1):177-184援宝村的数量和淘宝村集群的数量来看,苏北地区,尤其是徐【2】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州、宿迁农村电商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2015(3):71-80.农村电商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定位准确,形成了比较优势,产【3】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7):77-82.品在全国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相较而言,苏中和苏【4】董坤祥.创新导向的农村电商集群发展研究———基于遂昌模式和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苏南地区,改革开放之初的苏沙集模式的分析农业[J].经济问题,2016(10):60-69援南模式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村经济充满活【5】汪娟.新零售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协同运作机制研究[J].湖北文理学力。但在互联网浪潮下,苏南模式还需要及时调整,利用好雄院学报,2019(5):5-9.36.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八: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知识产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探析AnalysisoftheStrategyofPromot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CountyEconomyby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苟民华(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GOUMin-hua(SuzhouVocationalUniversity,Suzhou215104,China)揖摘要铱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产业必须要积极进行转型,早日完成转型,才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产权对于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围绕知识产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展开了讨论。揖Abstract铱Thedevelopmentofcountyeconomywilldirectlyaffects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hewholecountry.Inthemodernsociety,thetraditionalindustrymustcarryonthetransformationpositively,completethetransformationassoonaspossible,soastomeettheneedsofeconomicdevelopment.The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playanimportantroleinpromot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countyeconomy.Thispaperdiscussesthestrategyofpromot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countyeconomyby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揖关键词铱知识产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揖Keywords铱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countyeconomy;high-quality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127;F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5-0040-021引言式已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所以,县域经济体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在投入人力、资源等在现代社会中,当前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问题的基础上,加大先进科技、创新等知识要素的投入力度,实现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实现产业的转全要素、集约型发展取代粗放型发展,这样才能再次获得竞型与升级;三是加快动力转换。在国际范围内,创新被认为是争与比较优势。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整个过程中,要对民提升国家实力及竞争力的关键,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十分众的需求进行调查,并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在产业升级的重视创新,并加大了创新的投入力度,创新知识产权是创新基础上更好地满足民众不断提高的需求,让民众在产品的更的关键,各个国家也都十分渴望在知识产权领域内获得更加迭中以及产业的升级中,提升获得感。对于县域经济的高质多的话语权,企业在掌握知识产权后也能在创新领域内赢得量发展来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而发展高竞争的主导权。从国际范围来看,经济格局越来越明显,从国质量县域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福祉。内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已经迈入了新常态阶段。在这2.2“三个关键”是中心内容样的背景之下,知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县域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目标下,必须要进行调家经济的组成中,县域经济属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整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引领的作用,更好地来2加快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原因适应竞争不断激烈的发展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改革的2.1“两个提高”是核心特质方式如何,发展的方式如何,发展这个主题是永恒不变的。我们一直追求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借助理念的更新以及思县域经济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主要以传统产维的转变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基业为主,在高资源投入的基础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改础,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变革,提高自身的实力与竞争力。所革红利获取之前,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优以,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是一定势,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改革红利消失要坚持发展这一根本。新的发展理念更加强调了创新在县域之后,产品库存大量积压,民众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等多种因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经济体系中知识要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依靠人力投入、资源投入的经济发展模的含量,重视人才的作用,调整颁布新政策来吸引创新人才,作者简介】苟民华(1976-),女,湖北荆州人,讲师,从事知识产权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可以说,发展是关键、创法研究。新是动力、人才是资源,这三个方面都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40.com.cn.AllRightsReserved.【
量发展的关键。3县域经济发展与知识产权之间的联系3.1知识产权支撑传统产业的转型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及科技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特别是在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产品更迭的速度非常快。基于此,传统产业必须要进行转型,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要在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加快产业的发展,摒弃产业的粗加工、低端加工等现状,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实现产业的转型。利用知识产权来为产品增值,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及发展质量。传统的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技术,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新型营销手段的支持下,实现县域经济产品与市场变化的同步发展。技术创新的范围很大,不仅指发明创造,还包括树立产品品牌,在获得品牌价值后,赢得市场的认可。利用市场化行为来寻找与产品发展相符的知识产权,加快县域经济的转型。3.2知识产权支撑县域经济实现特色化发展资源特色是县域经济的主体特色,利用特色资源来开展特色产业。现阶段,县域经济基本上是通过本区域资源来主导当地产业发展的。通常情况下,我国各个县域内都拥有大量的农业资源,所以农业自然也就成为了当地的主导产业。在经济转变的基础上,经济发展的方向指向了第三产业,很多县域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资源,开发出特色产业,所以并没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资源占优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县域经济的必然之路。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与知识产权的融合,重视特色发展,避免盲目地照搬照抄,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重视特色产业与知识产权之间的深度结合。3.3知识产权支撑区域经济营商环境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支持。营商环境又会直接影响资金、项目、人才的流动。对于大部分的县级城市来说,传统招商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实现精准招商更是困难重重。大型产业在进行投资时,一般不会优先考虑县级城市,这也是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今,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县级城市对于创新成果的保护情况。技术创新并非短时间之内就能实现的。无论是设计、研究,还是产品的推广等各个环节,都涉及知识产权,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投入市场之后的价值。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所以,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保护知识产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4知识产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4.1强化知识产权综合意识利用知识产权来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首产经视点ObservationofIndustrialandEconomy先要强化知识产权综合意识。如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很快,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学习,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台健全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对于知识产权的奖励标准的设定要科学合理,促使知识产权落实到产业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帮助市场主体树立参与创新的信心,从创新研发的投入上,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从而获得发展的主动权。4.2加大知识产权供给国家及社会各界都已经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现阶段,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与知识产权补助相关的政策,对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县域经济为了获得高质量发展,也在积极探索新出路,简单粗放型的知识产权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县级政府要将财政资金高效利用起来,使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县级政府要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的奖励措施,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加大知识产权供给,要在做好奖励措施的同时,还要重视考核体系和产权统计。4.3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布局知识产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知识产权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知识产权领域也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发生了很大改变。合理布局知识产权,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县级政府中的政策制定者及决策者,都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发展的方向及趋势进行把握,继续寻找新生事物和当地实际的交汇点。利用政策来加快经济增收的效果,利用知识产权来加快经济发展。5结语国际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调整与转型。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创新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在发展中,要积极进行创新,避免盲目地跟风,要走差异化发展质量。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要不断提高,在产业调整及知识产权布局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贺志刚.知识产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0(02):39-40.2】方瑜.知识产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37-38.3】黄辉.创新驱动视域下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8(11):31-33援41.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九: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论文(发表类范文8篇)之第五篇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产业机构不优,产业培育较慢。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作还存在短板,制约发展的道路交通瓶颈问题严重。加快逊克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走融合发展之路,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培育竞争优势,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化,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经济集群化,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关键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样也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就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梳理出一些对策建议,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经济总量小,产业机构不优,产业培育较慢
以农业为主的县份,一产占比较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工业经济主要以矿产、水电为主,结构单一,矿产、林产等优势资源开发速度缓慢,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支撑作用不明显,工业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以旅游、外经贸为主的三产发展缓慢,国家一类口岸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对外贸易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对俄经济合作还需进一步拓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作还存在短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地方财力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民生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三)制约发展的道路交通瓶颈问题严重
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运输时间长、成本高。虽然资源富集、生态优美,但受交通条件制约,导致招商引资难,投资成本高,使很多招商引资企业放弃投资,制约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举措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融合发展
1.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
推动县域经济由高速发展变为高质量发展,要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下大力治理落后产能企业,筑牢创新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起优势明显、产业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把农业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面粉加工、稻米加工、绿色大豆压榨油及绿色有机豆制品加工等产业,引导企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大豆、小麦、水稻、山药、食用菌、汉麻等十大产业集群,打造一乡一业特色品牌。
3.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驾齐驱,更好的发挥县城带动乡村发展的作用,高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小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县城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步,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
重点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挥县域“粮头、农头”优势,大力发展山特产品、畜产品、旅游商贸等特色经济,不断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构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三)培育竞争优势,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化
优化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县域特色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经济模式,引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要做大做强旅游业,特色旅游要有地方的特色和文化支撑,达到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更优,不断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让旅游景点有文化底蕴,使旅游成为观赏名胜古迹,提升文化素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弘扬社会主旋律的一种方式。
(四)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经济集群化
推进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继续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开发区”建设模式,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综合实力。鼓励“个转企”“小升规”,推动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提升品质、创建一流品牌,打造一批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增强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县域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基地。
(五)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1.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努力为形成爱商、护商、亲商、重商的良好氛围提供政策引领,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消除阻碍县域经济发展壁垒。使“放管服”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提升县、乡级政府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
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抓住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重大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大范围拓展生产和投资空间,打造我县区域经济开放发展新高地。落实优惠政策,引进有实力的经贸主体。加强对俄资源开发合作,适时推进煤炭和矿产品进口。鼓励企业在俄开展木材采伐和加工,力争实现原木及半成品进口。加强与俄方沟通协调,增加大豆进口规模。
参考文献[1]人民智库:绿色理念引领下的沁源转型实践[J].国家治理,2019(26).
点击查看>>县域经济论文(发表类范文8篇)其他文章张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国际公关,2020(02):289.
篇十: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策略
2、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3、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林政资源管理
4、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环保执法困境及对策
5、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全文总字数:16649字
篇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策略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策略
摘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水平高低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特点及类型,梳理环境污染问题与农村生态文明之间的联系,提出环境污染综合性防治措施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对策,以期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是推动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面临资源紧张、生态系统退化及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形势,必须贯彻落实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及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从本质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将可持
续性发展理念提升至绿色发展高度,融入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及经济建设等各个过程,满足生态环境与经济活动间有机共生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创造出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无法脱离生态乡村建设的支持。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1.1生产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户盲目追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及短期经济效益,存在过量或不当使用化肥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单位面积平均用量约为434kg/hm2,接近国际公认化肥使用安全标准的2倍。农药使用更为泛滥,几乎约为发达国家的6倍。滥用农药及化肥不仅引发了生态系统失调,更易引发土壤营养结构比例失衡,造成地力衰退,导致生态环境、空气、水资源及土壤等污染,严重威胁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性[2]。近年来,我国农药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农药残留超标对社会大众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2亿hm2,每年约产生7亿t秸秆,大约有40%秸秆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及处理。大部分秸秆通过焚烧处理,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研究显示,秸秆焚烧时所产生的固体小颗粒、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量约为不焚烧时的1~3倍,会严重刺激人的眼睛及喉咙,甚至存在引发严重支气管疾病的可能性[3]。同时,秸秆焚烧后产生大量浓烟,降低
能见度,可能引发航空、公路及铁路等交通事故。大范围焚烧秸秆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雾霾天气。此外,秸秆焚烧后的产物会破坏土壤原有的结构,造成土壤营养严重流失,导致土壤出现板结情况和耕地地力严重衰竭。
1.2企业加剧污染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创收机会。乡镇企业资源、能源消耗量过高,而且农村环保监管政策实施不到位,大大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造成乡镇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与城市企业相比,乡镇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工艺水平低,废水、废气处理设施不达标,污水废水排放量大,导致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复杂,增加了污水排放检测及管理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后,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0%,呈逐年递增趋势。此外,当下我国农村尚未形成健全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了工业废水污染程度。同时,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仅严重污染地下水、湖泊及河流,更直接影响饮用水及灌溉水的质量,严重威胁农村饮用水及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目前我国相继出现典型的农村环境污染事件,例如红河畔“癌症村”、江西铜业排污至下游、黄河水沦为“农业之害”等事件,严重危害了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4]。此外,大量乡镇企业设备相对简陋且技术水平较为滞后,环保措施无法与生产水平相配套,环境治理措施不合
理,大大增加了重金属、粉尘及废气的污染程度,严重污染空气,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
1.3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大增加了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规划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缺乏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造成大量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以至于农村到处可见垃圾堆。大量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不仅严重影响了乡村环境,更存在滋生蚊蝇鼠害的可能性,成为疾病的滋生地及传播源[5]。同时,部分农村将河道旁作为垃圾场,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垃圾中包含各种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及有毒有害重金属,一旦有毒有害重金属进入水体或农田后,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及土壤污染。
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农村环境污染指农村居民从事农业种植、加工业及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及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深远。强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更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有利措施。
2.1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在实际治理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树立农业从业者环境保护意识为前提条件,强化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科普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对农业一线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过程中要全面体现出严峻环境形势,突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帮助农民形成环境资源忧患意识,做好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生产和生态管理的效率[6]。同时,侧重于提升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环境保护知识及技术水平的认知程度,充分发挥多类型教育宣传的作用,帮助农民了解环境保护知识,预防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2健全环保机制
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全面调查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调查结果出台相应的环保政策,通过制定环境污染治理年度目标等方法,有层次、有计划地完成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任务。应强化治理污染相关队伍的建设力度,设置相应的环境监察人员,及时监察农村环境的污染状况,明确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引进相应的奖惩机制,落实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职责。同时,做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构建完善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管理体系,保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效果[7]。同时,科学合理规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计划,突出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及健全性,在城乡发展规划中融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兼顾全面系统性及科学实用性,确保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规定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相符合。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规划工作应具备一
定的先行性,要着重强调城乡环境保护的互动性,协同完成区域内环境保护的工作任务,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8]。此外,明确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责任及考核体系,逐级落实环境保护机制,及时处罚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或个人,尤其是重点查处环境污染重度企业,表彰在环境治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企业[9]。
2.3加强拓展融资渠道
为了彻底缓解建设与资金间矛盾,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保护农村生态自然环境,扩大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出台环境污染治理补贴政策。同时,应以保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收支平衡为核心目标,拓展生态保护融资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于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的企业,可以适当降低相关税收。以政策层面为切入点,引导企业及个人投入环境治理工作,促进农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2.4全面强化技术革新
农村环境治理无法脱离农村实际生态环境。各个地区生态环境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需要大幅度提升环境治理的技术水平。为了彻底解决当下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革新环境治理理念,全面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例如注重创新农业环境治理相关科技手段,普及环保、科学及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段,将农业领域龙头企业树为榜样,大力推广各项新
型农业知识及技术。同时,提倡民营企业进行环保科技创新,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前提条件,提高农业生态环保的工作效率。
3结束语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挑战日益严峻、紧迫,要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及经济建设等相融合,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同时,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仅要做好资源环境保护及治理等方面工作,更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原则与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效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全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传贵.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6):121.[2]郝艳.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探讨[J].农家参谋,2020(5):156-157.[3]伏森,陈怀远,林文哲.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J].乡村科技,2020(5):110-111.
[4]张晓.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7):5-7.[5]潘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对策[J].乡村科技,2018(3):108-109.[6]赵庆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4):183.[7]高男.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怀化师专学报,2000(1):38-41.[8]徐玉明.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09(2):287-290.[9]刘海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本文字数:4362篇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摘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既表现在有助于改变传统粗放模式的局限性,也表现在有助于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这不仅是实现脱贫攻坚决战胜利的必要条件,也
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新形势下,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规划,其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并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两手都要硬。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高质量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相比城市有限的空间和面积,乡村无疑是海阔天空的自然之境。与大自然无缝衔接的乡村本就是生态环境最主要的构成,同时也是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因素。
一、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改变传统粗放模式的局限性之所以强调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是因为多年来广大乡村发展的低质低效这个客观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城市如火如荼地发展,广大乡村地区受到巨大的鼓舞,自发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然而,与更加具有系统性的城市发展相比,一度被遗忘的乡村地区其实经历过长期的野蛮生长。比如不少乡镇企业盲目上马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在物质收入快速增加的同时造成了对环境的快速污染与对资源的破坏。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源头其实就是传统粗放模式。过度关注发展速度而置质量于不顾,只图短期的收益而对长期环境成本的透支选择性失明。这些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思想上的短板所在。随着后危机
时代到来,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成为大势所趋。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成为市场竞争的制胜力量。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经济发展新业态中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粗放化、高速度、重污染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落伍。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质量层面,以生态文明助力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超越传统粗放化模式局限性的新动能[1]。
(二)有助于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农耕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始终处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倘若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生态化加速发展通道,唯独第一产业仍旧延续小农经济落后产能,那么,即便第二和第三产业已经具备追赶世界先进发展模式的能力,只要与第一产业的巨大短板平均,则整体结构层面的水平仍然会远远落后于全面发展的其他经济模式。因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战略中,“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绝不仅仅是指制造业与服务业,而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一个也不能少。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我国体量庞大的第一产业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陈旧落后的历史面貌,才能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补短板、降成本、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才能促使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实现系统性的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
(一)实现脱贫攻坚决战胜利的迫切要求当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到来时,留给各地的已经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现实已经很难再用传统的办法应对,而是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走一条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改革路径。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之下,已经脱贫的人口之中又出现了近四十万返贫人口。脱贫攻坚决战任重道远,迫切需要通过更高质量的发展途径实现稳定、可靠、高效的扶贫助农。只有立足乡村自然环境优势的生态化发展才能使脱贫项目留得下、立得住,才能避免短期化、临时性的仓促与盲目。这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之策。
(二)应对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中国凭借强大的制度优势快速抑制疫情的蔓延之后,多国多地的疫情却呈现失控爆发的不利状态。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当下,外部环境恶化不可避免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正因如此,“六稳”与“六保”才成为今年“两会”不断强调的重中之重[2]。要应对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不能只满足于被动跟随,而是必须找到更加本土化、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规划从重视速度到重视质量,这一角度的转变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立足当地、实事求是,在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规划,实现宏观层面的系统性、规范性发展。比如河南郑州的新密市。这个大山环绕的市一度依赖煤炭开
采维持经济发展,不仅长期处于勉强维持的经济困局,随着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陷入破坏性发展的恶性循环,处处是令人掩鼻的煤烟。为了彻底还清生态欠账,当地政府将治理环境与防治污染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形成了“一城两带、三河三库、多廊道”的战略规划。所谓一城是指新密城交通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雪花山、云蒙水库、子矜湖等融为一体;两带则是城西与城南两条山脉共同构成近二十万亩的森林生态;三河是横穿新密的三条主干河流构成水系生态网;三库是立足新密当地三座水库形成八纵八横的骨干路网。多廊道则是将生态绿道形成网格化覆盖全市。顶层设计层面做好战略规划不仅让新密曾经的煤炭黑转变成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绿,也因此成为以绿水青山构筑民生、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复杂的生态大国,我国各个区域无论水热条件、生物种类都存在天壤之别,很难形成能够适用于各地的统一标准。这也决定了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不同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实事求是、立足当地,在充分满足乡村人民群众绿色生态文化生活要求的同时,走一条突出地方特色、标本兼治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才是推动乡村发展质量全面提高的科学化发展道路。
(三)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两手都要硬如果说传统模式下的乡村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收入的增加,那么,新时期
的乡村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避免进入这个极端,也就是不能为生态而生态,而是必须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两手都要硬。
(四)着眼于生活、着手于细节、推进城乡融合式发展生态文明是全局性和整体性的绿色发展,是属于生产与生活每个节点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当越来越多城市市民习惯了现代化、清洁文明的人居环境时,不少乡村却始终难以彻底摆脱脏乱差的生存环境。比如河南郑州新密。这个曾经严重依赖煤炭产业的市如今正在通过环境治理使广大农村人口成为乡村新市民。除了以天然气全部取代传统烧煤供热取暖,当地还全面推进“旱改水”的农村厕所改革。无论是室内水冲式厕所的硬件更换还是室外污水集中排放的下水道改建,农民不需要花费一分一厘。广大农民在纷纷称赞政府政策好的同时也在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客观上看,中国极为特殊的城乡二元化发展的结构性缺陷在很长时间里束缚了生态文明建设,使之拘囿于城市的狭小空域,而将更为广阔的乡村遗忘。然而,乡村作为自然生态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恰恰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与效率,乡村高质量发展才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可以将多年来偏离轨道的观念导回正确的轨道。这不仅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也影响着社会治理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悦.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J].旅游学,2019(9).[2]张文斌,颜毓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从党的十八大报告谈起[J].生态经济,2019(04).本文字数:3500篇三: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林政资源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林政资源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一系列林政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从引进技术、构建队伍、完善法规、管控资源等方面切入研究,以加强对林政资源的切实保护,促进生态文明的良好建设与发展,维护生态建设的平衡性。
关键词:林政资源;生态文明;管理模式;建设形式
林政资源管理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改进资源管理方案,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资源管理当中,提高林政资源的利用率。
1林政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资源管理息息相关,林业资源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林政资源,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在符合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情况下,只有对林政资源实时有效监管和充分利用,把控采伐树木的数量,掌控林木资源运输的途径及位置,确定资源的使用方式及发展用途,创建出合理、科学的工作管理模式,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
2林政资源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实施的具体措施
2.1提高资源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提高了对林政资源监管的工作效率,还为林政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支持。林政资源相关工作者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将计算机软件应用到监管过程中,构建出完善的、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创建严格化组织纪律
队伍的构建影响工作效率,好的工作队伍普遍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林政资源部门构建完善的管理队伍,需要引进先进的监管人才,每一个工作点都要有专门的人进行负责,针对每一个岗位提出不同的约束规范,在树木保护、宣传、运输及使用环节都设立专门的监管人员,构建专业化的监管队伍,提
高资源管理的系统化,建设出规范化的管理团队,推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2.3创建完善的资源法律法规
法律是管理的保障和基础,也是管理人员所依仗的凭据。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国家应当创建完善的资源管理法律法规,针对如何解决矛盾提出明确的指示,给予管理人员一定的工作指引,以法律法规指导监管工作,帮助林政资源部门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实现依法管理的良好效果。
2.4严格管控林政资源
林政资源部门需要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理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观念,严格管控资源的消耗与浪费,针对采伐提出完善的监管意见。工作人员落实采伐的份额,严格审查采伐的许可证,掌控每一个单位对资源采伐的申请资格,要求各个单位采取合理的采伐方式,让每一个单位受限于采伐的强度,认识到树木资源应用的限度,懂得如何可持续的利用林政资源,在采伐的同时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生态环境。
3结论
林政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的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保障人们生活所需和物质所需。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林政资源需要得到合理的管控,工作人员创建出新型的管理模式,引用先进的技术,建立起完善的管理队伍,严格管控林业资源的采伐限额,从而强化林政资源的管理效果和质量。
本文字数:1675篇四: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环保执法困境及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环保执法困境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经济发展的强劲保障,是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内在要求。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基层政府的环保执法是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基层环保执法运行有效,是构建好全社会环保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着诸多执法困难问题。结合基层实际,基层环保执法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畅通环保督查监督渠道,同时加强环保队伍自身执法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环保执法;绿水青山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
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进入“新时代”、“新常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新常态下,调结构促发展,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留给后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基层政府的环保执法是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基层环保执法运行有效,是构建好全社会环保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着诸多执法困难问题。
一、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的主要困境
当前,在基层环保执法中,存在有各种执行困难,执法方式、环境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基层群众的配合度、执法人员力量配备、经费保障等参差不齐,导致基层环保执法面临很多困境。
(一)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由于利益观念深植,执法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观念落后。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停留在传统中的执法就是查处问题,进行经济处罚的浅在层面。把执法与处罚等同,没有达到执法监督应有的威慑力,在部分执法人员眼里,执法成了为自己为单位创收的工具。二是社会监督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尤其是环境保护督查以来,环境治理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变,但是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反弹严重,执法监管不严,一旦督查结束,又恢复到以往的状态,环境治
理不可持续。环境执法举报途径也未公开,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发现污染问题反映无门。
(二)环保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基层环境保护政策多样化,导致基层环保执行和监督均存在较大困难。一是基层环保政策制定走样,考虑不周。个别地区政府规定,发现一个农村烧火堆罚款2000元,对监督不力的乡镇分管领导直接降职。在高压政策下,政府在原本紧张的人力中,抽出多人参与巡查,5加2、白加黑的各地突击检查,强调罚款很少说服教育,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基层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困难,执法效率低下,群众怨声载道。一些基层环保政策可操作性不高,漏洞较多,各种弊端就会涌现。二是权利监督不够。有些环保法规虽然有,但是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效率评价跟不上,惩戒制度执行不严,致使环境执法缺乏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执法者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好的政策,缺少对权利的监督,缺少制度的约束,在基层就会走样变形,甚至成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来源,贿赂执法人员,对污染情况视而不见。在大的经济环境和利益驱使的背景下,在排污成本治理较高、排污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偷排乱排现象不可避免发生。
(三)基层环保执法力量薄弱。从某R县的情况来看,现在环境保护局已经改为省上垂直管理,机关12个编制,实有人员8人,执法大队19个编制,实有人员18人。基层环保局执法人员编制非常有限,执法人员做不到有效的覆盖清理,经常执法清理完一处,刚撤离
环境污染情况又立马恢复,无充足的人员对污染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管,不能有效的控制住污染源头,使得环境执法人员力不从心,对工作成效和成绩期望降低,进而产生懈怠心理。
(四)基层环保执法工作经费不足。由于进行了机构改革,虽然人员编制由省上垂直管理,但是经费来源依然要靠地方拨款。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得不到切实保障,使谎报执法陷入困境。环保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受到经费的制约,在多数人眼里,环保部门就是罚款部门的代表,唯恐避之不及,对环保工作不予支持,工作开展难度大。部分地区环保装备还不如中小学实验室,督查环境问题全靠眼耳鼻口,执法装备的落后,直接影响环保执法对外形象。
(五)基层环保执法受限地方政府干预。承担环保执法的基层环保局作为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其人事权和财权均来源于地方政府,因此环保执法必然带有地方政府的意志,服从地方政府的利益,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趋势下,地方政府对环保干预较多,执法工作开展困难。污染企业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在欠发达地区,政府本身资金困难,因此对纳税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想办法保护企业,地方环保执法机构处于地方政府领导下,执法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二、提升基层环保执法力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基层实际,环保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人民当家做主的监督职责,畅通环保督查监督渠道,同时加强环保队伍自身执法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一)增加政府和群众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是要人人提高思想认识,将环境保护提高到一定的生存高度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群众自主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参与到环境保护全民动员中去。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政府和部门的责任,整个社会和群众都应该负起责来,监管部门更多的事后处理,要及时的发现并减少污染带来的危害,需要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真正让环保根植于人心。
(二)加强基层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基层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是基层环保执法的基础,主要包括基层环保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心系群众,为人民谋福祉,是执法人员必备的思想素质要求。术业有专攻,环保执法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落实到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污染的监测上,只有专业知识过硬,才能及时处理污染现场,做好相应的及时处理,避免污染发生后造成不可控的扩散。其次,环保执法的另外一个业务是预防污染的爆发,及时发现污染苗头,有效控制,做到事前早发现、早处理,减轻人民财产的损失。这些都要求环保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过硬,经得住检验。要用心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干事,能为人民环境保护站好岗的环保队伍。二是确保基层环保执法工作人员的经费和基础装备,调动执法的积极性和执法取证的科学性。在经费上要对于基层有一定的倾斜,困难地区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产品,实行无人机侦察监控、卫星成像系统定位监督等新型监督手段,确保无死角的监控环境污染情况。
(三)探索基层环保执法新体制。一是探索实行垂直管理模式的环保执法模式。通过独立管理,让环境执法独立出来,从人事权和财权上独立管理,撇清与基层政府的利益交叉,更好的执行环境执法监督的职能。二是联合开展执法。在环境执法人员和装备跟不上的情况下,调动公安、城管等部门人员参与共同执法,同时调动村、居委工作人员,形成联合监督,减轻执法压力,提高执法效率。总之,环保执法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打破现有局面,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共同建设拥有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白洋.依法治国方略下的环境法治困境与出路[J].兰州学刊,2015(10):117-124+147.
[2]齐晔,蔡琴.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项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4):110-116.
[3]李平.论我国环境执法的困难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1(07):190-191.
[4]常纪文,焦一多.新《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突破、缺陷与实效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14(18):50-53.
本文字数:3784篇五: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颍上县加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构想及布局,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和建议,供有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水生态修复;颍上县
1前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把水利工作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通过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大自然生态系
统和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颍上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逐步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改善水功能区水质,确保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通过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地域特色水文化传承,及爱水、节水、护水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文明治水、文明管水、文明用水的用水习惯和良好社会氛围。
2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2.1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颍上县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工业污染等导致境内的淮河、颍河水质较差,直接威胁到水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的提升和水生态的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2.2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需要
颍上县原来的城市供水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用水需求迅增,仅仅依靠地下水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
提高颍上县的供水安全,维持并提升供水水源地的水质,亟需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3是支撑颍上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颍上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畜牧水产十强县、安徽省首批旅游强县,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们亲水愿望的增加,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矛盾不断加剧,对于打造生态宜居亲水城市的需求逐渐增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促进颍上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4是深入贯彻水生态文明理念的需要
颍上县市民普遍缺乏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等意识,没有认识到这些对于自身及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可以提升当地群众对水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增强爱水、节水、护水、文明用水的意识。
3水生态文明建设构想
“水”是颍上县的灵魂,城区内水网密布,自成系统,又通过颍河与淮河相连,“水、城”融为一体。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城区河网水系综合治理为重点,通过治水治岸、添绿添景,使河网水系在城区体现亲水景观,郊野区域体现生态景观,构建出“一轴、一带、两网、两环、五湿地、一湖”相互沟通、各具特色、点线面结合的生态
水系总体布局,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颍上河网水系生态蓝绿格局。“一轴”是指贯穿颍上的颍河干流生态绿轴,“一带”是指五里湖沟自然生态带,“两网”是指河西河网、河东河网,“两环”是指根据颍上县河网水系特点,着重打造M水系以及老城河水系两个城内环形水系廊道,“五湿地”是指在已建和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和重点景观河段规划人工湿地,“一湖”指八里湖。
3.1水生态保护与恢复
加强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建设保丰沟,完成城市水系的供水与排涝,打造保丰沟景观带;保护主要河、沟两侧缓冲带及八里湖的水生态系统;对M水系和老城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采取活水、清淤疏浚、沿岸截污和河道清理工程等措施,通过沿河绿地建设、水生植物恢复、人工放养水生动物等措施,修复污染严重的城市内河,恢复城市内河流的生态、文化及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的内涵和品质。
3.2区域水环境整治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部署,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确保水生态安全,构建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体系。
3.3水文化与水景观
(1)以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的理念为指导,将水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工程建设与水景观建设中,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和管理中强化水文化意识。(2)通过开展水主题活动、水文化产品创作、水文化培训教育、水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3)通过重点水景观工程建设,提升水景观效果,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市民居住环境质量。(4)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进一步保护水资源,营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建立人水和谐的生活生产方式。
4分析与探讨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颍上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层面,既包括宏观层面上生态城市的实践,也涵盖水生态环境的动植物栖息地、滨水开放空间、绿色廊道打造以及城市河流的修复、城市水系网络整合,以及滨水区的整治与再利用等。(1)立足于水生态的修复及水环境的保护。保丰沟生态景观带项目西起五里湖,东至颍河,全长约5.5km,在规划之初就突出“竹林、竹海”的建设风格,以契合颍上县域的整体风格特征;项目的景观、色彩、标志系统等都是精心设计施工,不仅体现在宏观规划设计,还落到微观细节处,真正让颍上的城市外表有“颜值”、内涵有气质,打造有品位的生态城市。(2)着眼于水文化水景观的打造。滨河公园一期项目位于城北新区,其中就包括建成的8km环形大道景观带、江心洲公园及明清风格的古建筑5处,有明清苑、九合塔、河洲书院等。(3)
依水构景凸显城市之韵,依水造园凸显城市之灵,依水造绿凸显城市之魂。结合区域水环境的整治,沿外城河而建的管仲老街,青砖灰瓦鳞次栉比。顺河而行,“一河三路四街”水岸休闲风情景观带,展现着“水堤时穿、绿动颍上”的风貌。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颍上县还融入了管子文化元素、明清古建筑风格等,就连背街小巷也已绿化、净化、亮化。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展示出皖北水乡的靓丽新姿。
5结语
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借鉴国内外生态水利工程新理念,在水系整治和水利工程、水景观建设中,注重生态优先和生态措施,强调自然修复和天然保护,既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又要体现水利工程和水景观的回归自然,让天更兰、山更绿、水更洁、环境更优美。
本文字数:3053
推荐访问:高质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高质量 参考文献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