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教育向当代化前进主要阶段,也是学校德育变革关键时期。如今,学校德育已摆脱旧有思想束缚,并从社会政治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不停地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当代化方向前进。总结研究近年来学校德育所取得成绩,探究现在学校德育中存在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对于加紧和深化德育改革,使德育愈加好地负担时代赋予本身历史使命,将是十分有益。
学校管理工作中德育内涵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有这么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者阶级要求,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
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教育。”德育是教育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贯通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确保作用。
现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
1.学校对德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
现在,从国家对德育要求来看,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关键,能够看出对德育工作重视。可是从各个学校德育现实状况来看,是说起来主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甚至不要。尤其是在有些职业院校,为了盲目追求就业率,尤其强化学生技能,而无视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人大问题。对德育课也是毫不手软,砍来砍去,压缩再压缩,甚至有些人认为德育课无用。有些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上也是简单划一,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检验,没有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没有形成系统性、连贯性德育
教育大环境学校德育要发挥管理效能,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动用各种德育资源,才能完成育人目标。在德育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德育是一个单独教育,它脱离其余各育,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在这种认识下,当前学校德育在管理环境上往往过多地囿于校内,造成了一个封闭管理体系。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学校既缺乏校外德育路径参加,又不能与外界进行合理信息交流,对学生德性培育协力便难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倒成了一个障碍、一个阻力,社会、家庭对学生错误引导,阻却了学校正面教育,弱化了学校教育功效,造成不能形成一个系统性、连贯性德育教育大环境。
3.忽略了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学生行为习
惯主动性培养方面有待加强长久“高空作业”,造成学校忽略了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忽略了教育学生作为一个普通人应怎样面对他人、面对社会教育。面对学生,我们教育更像是圣人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面前悬挂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及理想目标,却缺乏必要详细行为指导,这么,就使受教育者对德育目标产生距离感,甚至造成双重人格。
4.德育教育方式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
长久以来,我们德育观念存在着一个难以越过“禁区”,即谁都不敢对德育目标降低要求,似乎德育只能讲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只能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当前德育教育不但不能从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出发,而且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存在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目标笼统、过高,内容单一,方法简单,缺乏人文关心和实效性等很多问题,不能不引发我们重视。
5.德育内容滞后,德育实效性不强
伴随改革开放深入,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商品经济发展,竞争机制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愈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无疑,学校德育理应作出回应。然而,因为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广泛联络,故德育内容显得陈旧、薄弱,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社会现象,也不能处理学生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东西,成了“来自天外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而在对学生德育引导中,也未能有机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状况和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只重目标不重内容,使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处理当前学校德育管理突出问题对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经过公民道德建设不停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提升全民族素质一项基础性工程。”所以,我们要站在高处,想到远处,从战略上着眼,战术上着手,以强烈责任感与事业心,落实“以德治国”策略,推进“以德治教”工作,全方面开创德育管理工作新局面。
1.健全机构,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组织系统
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组织机构,要建立校、处、班、家庭四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应由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和家长组成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一个垂直并沟通教诲处、总务处和家庭之间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上下左右联络亲密、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通畅,充分发挥德育管理效能,从组织上确保学校德育工作有力实施。
2.建立“三维”协调,拓宽学校德
育管理有效渠道社会、家庭、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德育三个维度。在改革开放后今天,社会大环境对特定阶段学生,都可能产生主动影响或负面效应,学校和教师责
任是引导选择和扩大主动面,引导抵制和缩小消极面。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组成部分,学生随时向家庭中成人学习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然而学生思想品德影响,只有当环境纳入学生主体认识范围和实践范围,转化为客体原因时,才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作用。学校德育作为社会环境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学校教育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德育网络。学校是社会组成部分,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络,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受到社会、家庭多个原因影响。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社会支持,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这就必须把课内外、校内外沟通起来,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络起来,协调好,从而求得德、智、体全方面发展。学校确定其德育目标时不能只考虑学生在校表现和要求。学生终究是在社会中生活,并最终将由
学校步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面对纷杂社会现象,能否分清真假、善恶、美丑,这是对学校德育效果客观检验。因而在当代社会中,学校已不是学生受教育唯一场所,还须考虑社会、家庭等对学生影响和教育。所以,我们必须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力量,探索多个有效路径,促使学生社会化,以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作全方面性、立体化。
3.加强管理,提升德育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传输者和建设者,学校应重视对德育教师培训,着重提升教师德育专业化能力,尤其要重视提升教师了解学生能力、把握德育内容能力、心理诊疗与辅导能力以及灵活利用德育方法能力。另外,针对社会转型期德育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提升德育教师开拓进取、处理新情况、新问题能力,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他们扎实且富有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
作,以此提升德育队伍素质。
4.重视德育实效性
德育教育有其本身规律和特点。管理模式多个多样,但追求目标都是力争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良好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使个性得到友好发展。德育教育管理必须重视实效性,要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留下深刻印象,并连续影响其一生,引领和规范其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当代教育思想,重视和发挥学生在其本身发展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制订符合学生发展德育工作目标,优化德育形式,使德育教育方法更具个性化、综合化和有效化;德育内容应从“大家”走向“小事”,从远离生活到贴近学生,“从小事着手”,重视学生共同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5.丰富形式,增强德育管理工作时代性与针对性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停深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现在学生思想实际,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理清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思绪,确定工作重点,而不能困囿于原有德育框架和传统管理模式。要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明确德育价值观,摆正利他性与利己性关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综合自由与责任平衡,还要克服德育思想内容封闭单一问题,只有与时代同发展同进步,才能不停地创造出丰富多彩德育内容,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将历史融入未来,形成德育管理可连续发展。
总之,学校德育管剪发展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德育为首,坚持师德建设,坚持全方面德育管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相整合,与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相整合,就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友好、生动活泼地发展,处理现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出现问题,有效地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效益,这是当前学校德育管理改革与发展最大创新。
篇二: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及措施(共五则)
第一篇: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及措施
学校德育工作分析报告及针对性措施、方案
一、学校德育工作理解
在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提出“德在行中”的工作理念,形成“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工作思路。
1.德育是对人思想的教育,是对人思想的引领,“德育为首”。德育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行为习惯,这是德育的“根”和“本”,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创设载体,挖掘内容,丰富形式,并要想法设法地使教育为学生所喜欢,这是德育所走的“路”和“径”。
2.德育工作不是亦步亦趋,需要创新,需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在日常的德育实践中,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和活动要求,是指引学校德育发展的指针,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吃透其精神,领会其内涵,至于怎么去贯彻和落实,则需要自己根据本校的情况具体研究,因地制宜,因生制宜,顺势顺时而动,教育内容要为本校学生所熟知的,活动形式要采取本校学生所喜欢的,只有这样的德育才是有生命力,也才是有实效性的,因为我们德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想法的人。
3.队伍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保障。德育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活动,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第一,是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树立“德育为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和敬业爱岗的精神,第二,是要千方百计地提升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第三,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4.特色德育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方向。几年的德育实践,我们不断思考着
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学校德育要想取得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德育常
规一定要夯实,这是基础,是重中之重。二是要做大做强学校特色德育品牌,创建学校德育特色的过程也是极大提高学校德育内涵深度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目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着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班主任)
思想是人生的引领,思想于人的成长及其重要,有了思想意识的转变,才能谈工作能力的提高。
1.缺乏一种境界,缺少一种从宏观上思考德育、理解德育、实施德育的理念,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仅仅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点,面对教育,教师不能只着眼于一时一事,要从学生的整个成长着眼,需要宏观上的把握。
2.心中缺少一个思路,不注重思考。我们要培育怎样的人?怎样去培育人?这两个问题,需要教师认真地思考,已形成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计划的去教育,而不是随心所欲,或是心血来潮,或是跟着学校工作布臵的亦步亦趋。
3.少了一份学习,知识积累不够。不需涉猎一点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教师特别重要。
4.班务工作不够细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做事业的意识,缺乏一份敬业,还存在不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倾向,没有去深入研究工作;二是不够入门,对自己的角色需要做些什么工作还不甚清楚,心中没有计
划,手上没有行动。
(二)学生层面
对于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任重而道远。很多方面我们都想到了,都强调了,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坚持不够、贯彻落实不够等方方面面的原因,陷入这样的困境:一直在抓,一直在喊,可成效总不是很大,学生的表现总没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1.文明礼仪,离学校要求相去甚远。脏话粗话,不文明行为,土话交流,大声喧哗,不规范的仪表仪容,细细梳理很多很多。
2.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还存在不安全行为,包括课间的休息、操场上的追逐打闹等等。
3.爱护公物意识不强,破坏现象较为严重。班级里的、校园内的,有一部分学生管不住自己的手,管不住自己的脚。
4.卫生习惯,校园内学生打扫不可谓不勤,可卫生现状总令人不甚满意,因为随手扔垃圾的同学大有人在。
5.上下学校门口的混乱,家长的随意进出校园。
6.家庭作业完成有部分学生不够理想,年级越大这一情况就越严重。
(三)校园氛围(德育管理)
1.德育管理的粗放,想问题不够细致,做事情不够周到,很多时候是任务观点,对于常规教育等没有一抓到底。
2.校园环境与名校相比,总有那么一点说不出道不明的差距,书香气、育人气、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包括绿化、地面、墙壁、乃至一个垃圾桶,都透着我校的校园氛围真的亟需加强。
3.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年级组长、值日教师等作用发挥不大,“人人都
是德育工作者”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
4.门卫管理的松懈。
二、采取的一些措施、方案
(一)思想层面
1.一种气魄。明晰德育与教学质量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理念,有“既然德育工作这么重要,就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好”的气魄,旗臶鲜明地抓德育,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2.一个思路。德育管理者心中做到心中有数,怎样去规划,怎样去实施,要抓重点,有条不紊,形成自己的想法。
3.一份引领。德育管理者,至于学校德育,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管理者,仅仅扮演任务布臵者、监督检查者的角色,他更应是一个思想的引领者,能引领着广大班主任不断提升思想意识,提高教育素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德育管理工作。
4.一个目标,德育工作必须有近期和远期的目标,这样才能方向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二)管理层面
1.明确一个重点。学校德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永恒的重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去做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要想办法,要动脑筋。
2.紧紧依靠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目标明确了,重点找到了,接下去就是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突破这个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点上,一支好的班主任队伍,便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积极地从事班级管理。这样的德育管理才是有实效的。
3.实施精细化管理,目标定位要高,标准要高,要求要严,不能仅仅走
个过场,或是形式一下而已,做学生的德育工作,不能抱有这样的心态,需要一份勤勉,一份踏实,一份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教师层面
1.转变思想真的很重要,境界决定眼界,教师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必须真真切切地引导他们外塑形象,内练真功。热爱这份工作了,对这份工作有一定理解有一定思考了,这绝对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提高工作能力,首先帮助他们了解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到底要做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了,再引导他们怎样去做好这些工作,这就牵扯到一个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了。
3.创设一种氛围,形成“先进光荣,后进可耻”的氛围,并有明显的精神和物质作为对于优秀班主任的奖励。
(四)学生层面
学生层面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德育管理者的思维、班主任的工作,上面三个问题有所改进了,这个问题可定会有明显改善的,这是前因后果。
1.要有一个定位:通过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人人都做谦谦君子。
2.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实实在在的校规,要求学生明确在校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以活动促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竞赛、评比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中切实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五)校园文化
由粗放走向精致。一走进校园,就有浓郁的教育气息,书香校园。
1.优化,在现有基础上浓厚校园氛围。
2.净化,强化日常管理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3.美化,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共建美丽校园。
第二篇: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特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社会在发展,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残疾学生生活在发展的社会中,学校德育工作同样要根据社会需求,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感受成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提升学生的道德行为品质,完善学生人格,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与普通学校相比,大多数特教学校都能够做到: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机构,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做好学校计划、落实工作;坚持以班级为德育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德育途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德育功能等等。但是也由于特校学生的特殊,我们又面临了一些与普校相同或不同的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德育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创新力度不够,特色不够突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还处于半封闭的状态,学校整体德育工作常单纯从“任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意识和质量问题,凡是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论最终效果如何、质量好坏、是否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只要完成任务便万事告终。教师还局限在校内、教室内讲
道理、开班队会,一切活动由教师作主、包办,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学生很少能够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德育的多项工作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办不出自己的特色或特色不够突出。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集聋、弱智于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一方面由于学校学生智力、听力残缺程度差异很大,各班学生的能力有很大差别,举行活动时,难以有统一的标准或者适合各班的不同标准来衡量学生活动进而量化班
级工作。所以通常的活动是分别针对不同班级来搞,结果是虽然活动不少,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落实起来有虚而不实得现象。从而导致活动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听力、智力上的残疾,看问题肤浅、直观,对于一些例如环境卫生、纪律、两操等活动的检查,学生无法操作,导致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象普通学校那样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来进行,单凭一两个负责德育工作的人员天天检查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检查落实的环节薄弱。因而导致许多德育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是家庭教育薄弱,家庭与学校配合困难。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由于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贫困家庭居多,家长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教育意识非常淡薄,多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关心重视不够,不能有效适时地矫正及教导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抱任何信心,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有的家长对子女的的教育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阻力。以上种种造成家庭与学校配合困难的情况,使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强化。
二、对策与思考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成效,需要做的工作和完善的环节很多。我们需要从让残障学生学会生存着手,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根据社会需求,为学校德育工作定位。要在实不断的践中探索、积累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以补偿学生的缺陷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主体目标,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以“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感受成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为宗旨,重点开展好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阳光体育运动等。从而不断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二,德育内容要注重针对性。
德育内容的针对性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先决条件。特教学校的对象是残疾学生,他们与普通学生既有相同处,又有他们的特殊性,在制定的与内容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特教学校的学生年龄差异大,各年龄的需求不同,须科学地安排好德育内容的深度、广度。学校在低年级时,可以结合学校的教材,选择浅显、生动、趣味的德育内容;到高年级,面临毕业走上社会,可增设一些公民教育、社会交往教育、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德育内容。
2、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差、逻辑思维差等特点,因此要选择贴近他们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能激发他们道德情感的内容。
第三,要拓展新的德育空间和渠道。
善于运用校园文化开展德育工作,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劳动教育和习惯培养。要善于运用校内校外开辟的养殖实践、种植基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推动理论与实际、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互补融合,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努力达到知行统一。另外要善于利用各种节日、各种活动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努力
塑造和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和个性。
第四,在学校德育工作体制上,构建全面、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
格局。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德育,就是要把德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学、科研各个环节,把德育工作目标纳入整体培养目标,把德育工作内容纳入党的领导的工作职责,使德育工作与其它工作融为一体;全员育人,就是要增强全体教职工育人意识,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全程育人,就是要根据德育工作目标,根据不同阶段要求,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分层递进;全方位育人,就是要依靠全社会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挖掘学校德育工作资源,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工作氛围。
第五,要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庭教育环境。
学校要积极向家长传播科学育人的知识,如关于儿童心理问题、青春期教育问题或家庭教育问题讲座并教给家长手语等,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同时学校要充分准备、充分利用每一次的家长培训、家长会,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触动家长、感化家长。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深入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德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的反复中提高的过程,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德育,学生差异大,认知能力低,效果见效慢,困难多,就更加艰辛。但残疾学生终将要回归社会,以良好的心态、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我们作为特教工作者,应从让残障学生学会生存着手,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锻造残疾学生健全人格而积极努力。
赵传新
第三篇: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核心,着力做好人
的工作。学校是以培养人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德育不好会出危险品,因此,作为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时刻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格外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学生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普遍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担忧。经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
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第四篇: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工作核心,着力做好人的工作。学校是以培养人事业的阵地,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下一代
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德育不好会出危险品,因此,作为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时刻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格外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与成才,才能促进人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学生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普遍缺乏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让人深感担忧。经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上一个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抓好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上届初三教师,忙碌一年到头,却落了个罚款的下场,一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很少顾及德育工作;当前,社会评价学校,上级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主要看学科成绩,“一好遮百丑”。有的学校每周唯一的一节班会课也往往是被占用。由于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其二各个学科教育内容,不分年级高低,不管个性差异,一个模式,“一刀切”的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有学生反映:校会老调重弹,国旗下讲话东拉西扯,团、队活动很不正常,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也难得搞一次。
2.学生德育活动时间不够。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有时候很尴尬。现在学校的课程排的很满,很难让学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做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实践活动。
3.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班主任忙于事务性的检查上交,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会成为了很多班主任诉苦的时间。班会活动只做记录,不开展活动,或者有一点点时间应付性的开展活动,剩下的时间用来上课,甚至直接上课。对于必须参加的大型德育活动,也只是选择一两个人训练,而忽
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懒散,熟视无睹,不能积极引导和纠正。比如做操。
4.全员育人成为一纸空文。开展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是班主任;组织德育活动忙前忙后的处室管理人员。很少有主动关心德育活动的其他教师。全员育人,除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体现,课后很难见踪影了。学校制定的《全员德育工作考评》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但主观上努力不够,德育这一块在整个考核方案中所占比重很小。还有人反映,以往评选德育先进学校凭印象、凭上报材料,很少进行认真扎实的实效评估,评优的不公正也挫伤了一部分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5.教师的精神面貌待调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升国旗讲话,队容不整;开会接电话,上课打手机,学生做操时、上课时大声喧哗,讲笑话或开不宜在学生存在的公共场合开的玩笑;学生进办公室是打游戏,种qq农场;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等现象在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6.三结合的教育力量失衡。学校是育人的殿堂,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撤乡并镇后,我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失调失控的网吧,无人监管,有的孩子成天挂念上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成为现实生活没有网络生活精彩的诱因之一。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也与家庭教育失当有很大关系。当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三是部分家长言行不检点,对社会
二、对策思考
1、认清形势,同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尽管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让所有的人,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从更高层次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极大影响。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学校领导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当前,应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掀起再动员、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热潮,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其次,学校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要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
2、要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应该发挥党支部、工会、团队组织的作用,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德育室、安全室、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要尽快成立有效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施行之有效的德育全员考评,并纳入绩效工资。改变单一的考评班主任的办法。
3、要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体现。”如何提高德育实效需要根据校情、班情和学情进行认真
研究和深入探讨。我认为要增强德育实效,首先,观念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要坚决摈弃赶时髦的应景教育、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教条主义的空洞说教。其次,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给班主任适当的工作弹性,要注意“六性”:一是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要根据《纲要》和《意见》的要求区分不同年级,不同对象设置教育目标,分层施教,层次递进,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二是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德育的内容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注入时代内容,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要紧扣小公民道德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利用德育资源配合教育教学。三是教育策略的开放性。开放式的社会每天都向青少年传播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果再用过去那种封闭式的德育方法,势必造成校内外“观念落差”的冲突,使学生无所适从,学校应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四是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坚持民主的原则,多对话,多交流,少批评,少训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人师表,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让学生自主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愿望。五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道德教益。六是德育工作的持久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对后进生要紧盯不放,要紧扣小、细、实,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规范,坚决杜绝“雨过地皮干”的短期行为。
4、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是一个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一方面,栽种花草苗木,设置人文景点等,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让学生在优美洁净的环境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前我校的花草树木的保护工作、植花种草,迫在眉睫,一些花坛已经光秃秃了,没有了花
草,学生把他当做了玩耍的场所。树木造型缺乏美感,急需要修剪。另一方面,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营造处一种浓郁的道德习惯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部广播台也可以建立起来。
教师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德育教育平台。如主题班会、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开学(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队)仪式、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得到自我教育。一旦自我教育主体认识到个性道德发展成为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时,教育主体就能发挥自身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个人道德修养最高境界,即慎独自治。这正是道德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成人,后成材。少年儿童一旦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也将使青少年本人受益终身。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晰思路,科学决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篇:学校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及措施
东孟固学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我校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及听取广大一线师生意见,并对存在问题做出客观分析,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工作经验总结
现在学校在校学生有600余名学生,有13个教学班,教职工42人,中学高级教师名,中学一级教师30人。本科学历32人,全校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教学设施较为齐全,设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此外,还有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少科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校医室、学校领导办公室和各年级组办公室,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实现农村远程技术教育基地,实现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年以来,学校培养出了多名市县骨
干教师。还有不少教师荣获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等称号。
办学目标:学校规划办学总体目标,提出了“三特”(即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五一”(即上一流设施、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效率、育一流学生、治一流环境)的办学管理目标,确立了“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以优秀的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促全面发展”为办学思想,以“学好文化,学会做人”为办学宗旨。建立德育领导机构,校长亲自挂帅,以“用心去做,用爱感化”作为德育工作理念,以“礼仪、环保、诚信、安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课程特色: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做好校本课程特色化。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开设《弟子规》经典诵读。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增强学生的体能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快乐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团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体育组利用现有的场地在各年级中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趣味盎然的“趣味体育”活动。“趣味体育”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玩乐中锻炼,在玩乐中培养、提高各种能力。为了使体育活动特色化,学校还确定了跳绳为特色的体育活动,自编了课间韵律操,促使学生在快乐活动中,锻炼了身体。
德育工作:校长亲自挂帅,以“用心去做,用爱感化”作为德育工作理念,以“礼仪、环保、诚信、安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和法制教育,办好家长学校,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配合有关部门治理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优化育人环境。深入开展“五爱教育”、“学雷锋活动”、“手拉手互助”等教育活动,提高教育工作实效。强化学生管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
好学生的管理,我们提出:“将常规教育抓成了常规”的口号,对学校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了《十大行为好习惯》、《十个文明好习惯》、《十个学习好习惯》、《十个卫生好习惯》。对“十大好习惯”规定本着“抓住不放、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各班根据“十大好习惯”,结合本班实际,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纪律遵守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量化评比细则,健全组织,互相监督检查,自我对照、给自己、给同学打分,开展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活动。班集体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每周确定一个重点,对各班的执行情况坚持一日一结一公布,一周一结一评比,产生出优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目前,我校的学生管理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校本教研: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教学策略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第一、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每个学期至少6次),购买图书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举行示范课、研究课和专题讲座。同时要求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第二、派出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课改实验班的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抓活动,促进教师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我们组织了“三活动”、“四种课”、“五个一”的教研活动,带动教师学习业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①三活动。即集体备课活动、学习观摩活动、总结交流活动。②四种课,即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和同上一节课。③五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每个教师每学期要给年级或学校上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每个学期写一篇优秀教案或说课稿;每个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三活动”、“四种课”、“五个一”的正常开展,给教师展示自己的平台,给教师锻炼的机会。这种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形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特色。
教学工作: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方式,我校提倡“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把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让“双主”
的积极因素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师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互动,打造成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推进讲练结合,营造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教学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同时学校还加强薄弱学科的指导,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技工作,提升学生素养。积极开展课堂调研、优秀课堂展示活动,整体推进有效课堂的特色建设,追求提升课堂效能的途径:有序的课堂、生态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教学相长。
学校建立领导巡堂查课制度,除每天定期巡视查一次外,还不定期的每周重点抽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师反馈,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来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状况: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基础比较差,学习马马虎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低分率为2%(50分以下),学生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
教学评价:学校对学生成绩采用等级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两次教学质量测试,成绩以等级评价,总评成绩=期末成绩的60%+平时表现的40%。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问题的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课改的推进平稳有序,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以课程标准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不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目标过分突出认知目标或技能目标,有一部分教师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大多数教师都没给时间学生看书自学,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每节课给10分钟以上的教师达到20%。
4、部分教师学养不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科基本功不够扎实,学养不厚导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较肤浅,不能融会贯通,甚至只是照本宣科,提问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语言未准确到位,因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5、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只求完成教学进度,不讲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还是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习惯于“满堂灌”、“满堂抄”、“满堂问”。还有部分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平时很少表扬激励学生,很少关心学生思想品德,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6、对有效教学的评价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践上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7、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得不到重视。部分老师不善于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进措施
针对我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使有效教学课题推广得到顺利的开展。
1、加强学习培训,让教师确立有效教学理念
课堂有效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职责,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奋力拼搏。同时要抓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群体素质。
2、教与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靠学生自己,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就像
吃饭、消化、吸收,别人不能代替一样。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材,不是靠教师逼出来、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力求做到:
(1)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善于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上除了激发学生兴趣,还要创设成功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加强引导,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例如,学习方面的习惯主要有:计划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纠正错题习惯、总结反思习惯等。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同时指导学习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看书,怎样抓重点,怎样用好例题,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么联系实际等等。
(2)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我们从现在做起:老师讲解累计时间不超过二分之一,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笔练的累计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学生课堂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
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听、看、想、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再通过系统复习和记忆,学生就能够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算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从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入手,切实保证新课程有效教学课题推广的顺利进行。
篇三: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德育教育存在问题及具体措施
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1.教育目标模糊。德育教育的目标很难量化,不容易测量其具体成果,往往会被其他教育目标所取代。
2.缺乏操作性。德育教育的过程相对抽象,不具备可操作性,往往只能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
3.教师素质不高。德育教育需要有德育的主持者,但是由于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德育教育效果参差不齐。
4.家长、社会支持不足。德育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但是往往家长和社会参与度不高,甚至不愿参与。
具体措施:
1.明确德育教育目标。明确实施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评估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且使其成为每年的考核指标之一。
2.加强德育教师培训。对德育教师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素养,提高他们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3.增加德育教育课程和教材。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增加德育教育的时间和内容。统一编写德育教育教材,普及全校使用。
4.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加强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和社会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
篇四: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三堤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德育的本质是育德,是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德育途径单一
主要依靠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虽然也开展了一些德育活动,但大都是重形式、走过场、老套路,写写征文、办办手抄报、开个主题班会等,教师讲授多、管较多,学生参与的也多,但真正体验的少,明显不适合学生需要,收效甚微,大多数的学生应付班主任老师布置的德育作业。
二、德育队伍素质偏低
学校教师老龄化,75%的老教师担任班主任,部分教师的修养和素质与学高身正的要求尚有差距,给学校的德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个别班主任管理不到位,工作方法有时也不得当,导致在组织活动是准备不充足,活动效果不太明显。
三、德育工作后劲不足
虽然学校设有少先队,也经常开展少先队活动,但是现在的班主任老师或者是任课老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怕在学校或市级抽考中被约谈,这就在无形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减少学生的活动时间,怕过多的德育活动牵扯学生太多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五、心理健康教育不够规范,效果不够明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经验不够丰富;由于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高不严,导致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及抗挫折能力较差,缺少了家长的有力配合,给学校思想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1、教书育人,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充分利用品德生活与社会教材中的道德、利用教法中的道德、利用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等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活动育人。充分发挥常规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班级教导会等活动充分、体验深刻的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4、管理育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德育回归生活。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解放人。从远离生活到贴近学生,“从小事着手”,重视学生的共同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5、发挥少先队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
篇五: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在德育教育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网络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提出了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但中学生德育还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表现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们面对新形势、新发展,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学生德育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方法,营造新环境,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合力。
一、我班学生德育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但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的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扭曲。
首先是学生德育对象的思想表现错位。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拜金主义思想抬头。有些学生在对待个人与环境等关系上“唯我”。他们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为社会进步而做出牺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一切向钱看”,“伸手要钱,出门讲价”。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形成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态,他们模仿生活上的“阔气”、“洋气”、“怪气”,言谈举止的流气、俗气、匪气,对待他人的“义气”和“霸气”。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他们竖起拒绝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识,嘲讽打击好人好事。
其次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弱化,享乐主义思想抬头。部分学生存在物质生活上的虚荣心态,有的当同学面糟蹋东西,以示“阔气”,故意花钱雇人代做功课、代做清洁、代为寻衅斗殴以示“派头”。他们不切实际的追求,攀比“高档”千方百计逼迫家长给钱。当攀比不过,便自卑自贱而依附“高档”学生甚至拜倒于社会烂仔,甘听使唤。有些看不起劳动和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劳动者,甚至不愿当着同学面认正在体力劳动或穿得太“土气”的父母。生活中大肆铺张,奢侈浪费。
第三是法纪观念和社会公德趋于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明显抬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语言粗鲁,胁迫恐吓;为了个人利益情愿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不爱护公物和公共卫生。
第四是读书学习的风气明显淡化,“读书无用论”时有抬头。一些学生无故旷课,出入自由;随时光临网吧,打网络游戏,上网聊天;谈情说爱,课堂哄闹,对棋牌、言情、武打迷恋至深。厌学情绪严重。
第五是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二、学生德育缺失问题的成因
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说,有社会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从个体说,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的问题还是一时难以避免的。
第一,社会因素的诱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在世界上无例可援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在我们这样搞了三四十年计划经济的国家里,要建立一种新体制,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旧观念的阻力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它既是一场物质性的变革,又是一场转变思想观念的革命。对外开放政策除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外,也带来了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拜金主义思想。
第二,中学生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包括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等)的反应较之成人要敏感得多;另一方面,旧有的社会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迹,他们对新生事物往往采取直接吸收并主动适应的态度,缺乏成人那种先用已有知识系统去审视,然后再逐步认识和承认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思维形态的形成,无一不是主观因素与其所处环境相作用的结果。当今的中学生,已经萌发了相当强的个性独立意识,他们急于介入社会体现自我。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文化传媒的空前普及化、现代化、复杂化,又促进了他们部分生理和部分心理(青春躁动)的超前发育;另一方面,娇宠又使许多孩子的部分心理(社会责任感等)滞后发育。这样,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急于参与而又缺乏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中学生必然对其所感兴趣的事物兼收并蓄,从而受到消极反面因素的污染,也接受了不少消极,腐朽的东西。
第三,学校教育的缺陷是导致中学生德育问题的一个原因。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重智轻德。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这是德育问题产生的又一因素。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呈现单一化和公式化的趋势,思想教育上报告多,大道理讲得多。有的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社会文化是指通过报刊杂志、文艺作品、广播、电视等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是促使中学生社会化的客观条件之一。不良的社会文化也会导致中学生的德育问题。一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对中学生进行教唆、引诱,使中学生的德育行为失之规范;二是某些低级、庸俗的社会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中学生盲目模仿资本主义颓废派的穿着打扮,哼唱低级庸俗的下流小调,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打斗、凶杀、色情行为;三是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致使学生迷恋网吧,成天上网聊天、游戏,特别是一些不法网吧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还传播一些色情、暴力的图片和文字。
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某种不良环境,耳闻目睹社会消极的反面现象,久而久之,误认为黄、赌、毒以及坑蒙拐骗抢等违法犯罪行为是社会的主流,甚至是非不分,从而形成扭曲的思维坐标。因此我们有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五天的学校教育,抵挡不住一个双休日”。
第五,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导致中学生德育问题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有的家长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投机行为,低级庸俗的生活作风,甚至违法犯罪活动,使其子女耳濡目染,有的家长甚至还给子女灌输整人害人、损人利己的思想和手段,使孩子潜移默化,上行下效。此外,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称王称霸的个性品质。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粗暴,对子女动辄就拳脚相加,孩子为免遭皮肉之苦,采取哄骗办法以求平安,更有甚者,与家长产生敌对情绪,弃家出逃。
三、学生德育缺失问题的解决措施
中学生德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社会、家庭、学生三者结合;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优良的德育环境,形成德育合力。
一是把握好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关系。德育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利益,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或教育宗旨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是密切联系着的,但我们决不能把它们视为等同,他们是有区别的。学校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也就是要为青少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打好基础。政治教育,就是要增强对党和国家所持的正确立场、观点的认识,解决一个人的政治方向、立场和态度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既包括党团组织和少先队、学生会组织进行的教育,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抓好学生德育,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始终都应居于首要的突出的地位。这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二是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同时,要充分认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光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是不行的。因此学校应该而且必须理直气壮地抓好智育,抓好教学质量。但只重视智育,忽视乃至丢失德育,这不仅是教育思想不端正,而且也很难抓出满意的结果。正如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
手段的目的。”学校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教学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必须克服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状况,走出智育与德育对立的误区,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强化“以德育人是大根本”的意识。
三是发挥“堵”和“导”之间的作用。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面对现实,有效地防止污染的发生,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日常行为抓起,先“堵”后“导”,“堵”“导”结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要先堵住污染源,严禁一切不合适的视、听、唱;然后利用舆论阵地,开展多种多样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营造清除污染、扫除不规范行为习惯的强烈氛围。在堵的同时,还必须“导”。结合各科知识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使之远离污染源,另一方面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是提高师德修养。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增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力量和勇气,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教育学生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让邓小平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现实之间的反差,要教育青少年看到事物的本质、主流,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去教育他们、鼓舞他们,激发他们投身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从而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识别和抵制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是加大投入,优化社区和校园环境。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中学生所处的时期在德育的形成中是关键时期。它不能单靠课堂的教育方式来解决问题,德育与整个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要加大投入,使学校成为学生生活的乐园、求知的学园、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同时还应重视创造德育的社会环境,抓好社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大力着手社区“绿色网吧”的建设。
六是促进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确思想。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禁止家长的不良行为和思想传播给子女,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设置障碍。让黄、赌、毒远离家庭。家长应当平等对人,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化家庭环境,让孩子耳濡目染,一开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篇六: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德育存在问题及解决
方案范文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健康生命的塑造
和人格的培养,而德育是构成、主宰、凝结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患上
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材培养的质量和正确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从而需进一
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切实做到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措施和对策。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目标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具体化和可操作性
《小学德育纲要》确定培养小学德育目标为:“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明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匡助别人,为集体
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思想品德基础。”小学德育目标虽给定期望和
预设,但过于笼统,会使实施起来存在以下问题:
1、德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有针
对性的详细的德育目标体系,容易导致对学生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使目
标体现“高龄化”“成人化”。如小学常举行全体师生的活动,没有遵循
循序渐进的方法,目标难以达成,效果反而适患上其反。
2、德育目标没有具体化,缺乏系统性。不同年级学生由不同老师进
行德育的讲学,容易产生德育目标重复或者疏漏现象。
(二)德育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德育课程被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小学老师常占用德育课程来上语
文、数学或者英语课。
2、德育课程实施方法不够丰富。小学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小学
教师易忽视学生的多样性、差异性,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思想特征不适应;
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3、德育课程内容不充实。小学德育课程内容重教条式的阐述思想政
治观点,轻现实糊口中的实例感悟;重课堂讲授,轻活动实践,难以达到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三)德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小学德育内容讲究四平八稳,大而空,理论性太强,缺乏趣味性,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2、小学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忽视学生需求,缺少针对性。小学德育内
容选择受社会价值取向影响很大,急于追求塑造完美人格,而忽视了学生
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德育内容偏离学生糊口实际,难以让学生吸纳
和内化。
3、德育内容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对道德精神重视不够。
(四)德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1、小学德育活动的开展缺少衔接性,没有针对性,忽视各年龄段学
生的特点。开展的活动实际收效很小,纯粹是为了形式上的举行。
2、小学德育活动缺少与现实糊口接轨。小学生很少机会亲身到糊口
实践、感悟和体验人生的真谛,对于身边遇到的德育问题常不知所措。
3、小学德育活动过程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德育
的内化过程。
(五)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1、德育评价主体单一。小学德育评价普通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缺少价值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2、德育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六)德育制度的价值缺陷
1、德育制度侧重于社会价值取向的规定,而对学生个人发展不够重
视。小学教学虽在课程表上安排了人性化的德育课程,但教师仍侧重于书
本知识的传授,不能结合学生现实糊口创设具有人性化价值的德育情境,让学生的道德能力、情感和精神在情境中轻松患上到发展。
2、德育制度没有充分体现民主化和自由性。小学中举行的不少活动
都是由班主任自行安排个别比较优秀的学生去完成,其他普通的同学几乎
没有机会参预和自愿选择的自由,容易使大部份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
生“与己无关”的回避态度或者抵制行为,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有碍
于学生道德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1、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家长把学生成绩高低和学校升学率作为评
价学校好坏的标准和学校教师过多的追求分数二忽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思想
观念的变化。
2、社会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领导把开展一系列活动作为德育传播
渗透的主要渠道。
(二)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
1、德育课程的实施未真正患上到落实。德育课程的时间不是用来上语
文、数学、英语课,就是被用来复习备考或者单元测试等,真正用来上德育
课的时间几乎为零。
2、德育学科的研究和开辟不赋予重视。没有定期开展德育教研活动,更没有专门的德育教研计划,根本忽视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
3、任课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概念意识。大多数任课教
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考试质量水平的高低,对于德育关注不够。
(三)学校和教师自身问题
2、小学老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首先,小学教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小
学生容易情绪化,缺少耐心、恒心和毅力;其次,不少小学教师不能以身
作则,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再次,绝大部份小学教师不善于运用信息
技术于德育课堂。
(四)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1、社会中的网吧、不健康广告、文学作品等对学生的影响。
2、家庭中的父母说教方式和言行举止对小学生的影响。
三、改进小学德育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要健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1、小学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任课落实德育
课程,其他科科任老师要对德育赋予关注,并把德育思想渗透于教学、活
动、日常糊口中去。
2、小学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定期开展德育教研活动,加强德育
工作建设。
(二)小学德育目标、内容、方式和制度要革新
1、德育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层次性,具体层次化到某一年级、学期、单元的德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提出不同道德要求的,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德育目标,从而有利于德育实效的提高。
2、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糊口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德
育内容序列化,相互衔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3、德育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应有所拓宽和创新,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出发,注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德育渗透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内化。
4、小学德育制度要构建人性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体现民主精神。关
注人的道德世界,让学生自愿真正的参预学校德育制度的决策过程,促进
学生自觉的道德健康成长。
(三)小学要努力提高泛博教师的素质
1、小学教师非但要用自己的修养、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示
范的作用而且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和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与学生成为
良师益友,同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2、小学教师除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
己;此外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提高教师的综合
素质。
3、小学教师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
作,以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进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四)小学要健全和完善德育评价制度
1、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完善学校对班
级德育工作、德育课的评价标准,促进学校时常进行德育评价并及时反馈。
2、注重德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全面化。
(五)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外界环境
1、社会要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和内容,举办多种大型的励志书籍或者优秀影视作品展等,多宣传和谐正义,净化社
会环境。
2、小学校园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
3、家庭里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多陪孩子聊聊天以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关心孩子的糊口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与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逐渐渗透家庭思想品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