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
浅谈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
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是近年来风能利用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有潜力的能源之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的核心部分、大型陆上风电场的运维管理。
(1)
无污染: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风能发电不会产生任何污染,不用担心对环境造成破坏。
(2)
能源充足:风力资源是一种充足的资源,因此可以产生较为稳定的能源产出。
(3)
适应性强:风力发电机可以灵活地安装在地面和山地等任何风量充足的地方,适应性强。
(4)
成本低:风能发电依赖于自然风力,可以减少燃料成本和能源转化的损失。
(1)
造成视觉污染:在一些地区安装大型的风力发电设备会造成视觉污染,这同样会对一些居民造成心理上的不适。
(2)
受风力限制:大型陆上风力发电需要具备一定的风能,如果风速太小,产生的电能也不足以支撑城市电网。
(3)
需要占用土地:它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有时候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大型陆上风电场的建设。
现代的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风机组、离散设备和电网连接装置。
(1)
风机组
风机组是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的核心部分,它通常由机舱、轮毂、叶片、发电机、变速器、控制系统等组成。风能发电的原理是通过转动的叶片带动发电机运转,将旋转动能转换成电能。
现今市面上的风力发电机大多数是采用的升压型的异步发电机,可以在不同风速下工作产生电力,并且有着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势。
(2)
离散设备
离散设备一般指的是数据采集和风电场的监控系统。目前风电场中用的最广泛的设备是SCADA监测设备。它能够实时检测现场状态、能够给出警报并自动运作。SCADA系统还可以进行预测分析、趋势分析、能量分析等,将齐全的供电计划提供给管理者。
(3)
网络连接装置
连接装置的作用是在风电机组发电后,将电能输送到电力网中。连接装置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变压器等设备。对于大型陆上风电场来说,输电线路的覆盖范围较广,需要相应的建设。
三、大型陆上风电场的运维管理
大型陆上风电场运维具有很高的技术和组织要求。大型陆上风电场应该定期维护,包括机组运行状态监测、油脂更换、故障检测等等。一般的维护是越早越好,这有利于减少故障率、延长风电机组使用寿命。
运维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它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固定的例行检查、非固定的检查、出障的处理程序,检测整机可靠性、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等。
要想保证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必须保证风电场能够实现优质的能源输出。维护管理的成本较高,因此在进行维护管理时要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合理规划管理预算,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
总结:
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和可持续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风电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带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环保效果。通过对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的优劣势、核心部分以及运维管理等进行探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项技术,促进其发展和应用。
篇二: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
陆上风电场与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胡立伟;刘沙
【摘
要】1背景资料随着中国已建成的风电场项目数量不断增多,风电项目与环境的冲突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某风电场风电机组对居民点的噪声影响、对公共设施的干扰,以及风电场用地对生态景观的影响等.
【期刊名称】《风能》
【年(卷),期】2011(000)00【总页数】3页(P54-56)
【作
者】胡立伟;刘沙
【作者单位】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
文
1背景资料
随着中国已建成的风电场项目数量不断增多,风电项目与环境的冲突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某风电场风电机组对居民点的噪声影响、对公共设施的干扰,以及风电场用地对生态景观的影响等。
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目前主要关注的内容为:噪声、弃渣、生活污水、施工期粉尘、主要的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及防治、建设土地利用的控制要求等,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对鸟类的影响、景观的影响、对无线电通信的干扰,电磁辐射影响、滴漏油对环境的影响等。上述描述一般是基于风电场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
产生影响的一种“被动”描述方式,在综合考虑了风电场建设项目的节能效益和减排效益后,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一般是可行的。
那么,为什么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可行,但在实践中仍有抵触情绪呢?经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是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中,评价对象为风电场项目,而产生矛盾的往往是部分风电机组设施,并不涉及全场;而且,评价中采取的部分标准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2引起冲突的主要环境因素
2.1塔影
风电场附近的区域,白天阳光照在旋转的叶片上投射的光影在房前屋后摇曳,使人时常产生心烦、眩晕的症状。风电机组塔影的影响范围与太阳高度角、塔筒高度、风电机组与居民区的高差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进行征地时,风电机组机位应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尽量减少塔影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2.2噪声
风电机组运行的噪声是经过叶片的气流和风轮产生的尾流所形成的,其强度依赖于叶尖线速度和叶片的空气动力负荷,噪声源与风电机组的机型及塔架设计有关。机组噪声包括:机械部分噪音(源于轮毂中的活动部件)、气动部分噪音(源于叶片与周围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与风速相关。降低机械噪音,可通过降低齿轮箱本身的噪音,以及通过将噪音源与结构的其他部分隔离来解决。
3陆上风电场选址的管理要求
风电场进行微观选址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为防止受较大的尾流折减和影响,各风电机组之间的行列间距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2)仔细分析地表特性,尽量减少尾流影响的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尽量保护农田和坟墓;
(3)使道路、电缆长度较短,尽量减少项目投资;
(4)不能过于分散,便于管理,减少电量的线损;
(6)保持与导航雷达、发射站等通讯设施的距离,避免发生干扰;
(5)保持与民用设施和军用设施的距离,使该风电项目不妨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针对风电场的特殊情况,考虑风电机组与农庄的合理距离,避免噪音影响当地村民生活,并且风电机组的布置应避开军事影响区域。
4风电场环境适应性的分析
图1为国外某风电场的风电机组塔影的影响范围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可以看出,理论模型评价和软件模拟结果均大大地高估了风电机组塔影效应。
图1塔影影响范围对比
另一个因素是噪声,与风电机组的距离越近,噪音水平就越高,其噪音可以用声功率水平来表示。单机的声音功率水平通常在90dB-100dB(A)之间,距离风电机组40m处的声压水平为50dB-69dB(A),在500m远处的房屋内,风电机组吹响房屋时等值风压为25dB-35dB(A),10台风电机组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噪音水平为35dB-45dB(A),如果风朝相反的方向吹,噪音水平将降至10dB(A)。因此风电场在进行规划和选址时,应结合机组的噪声频谱特征、距离衰减规律、不同方位噪声分布情况进行机位布设。
5风电场项目与旅游相结合案例
5.1珠海高栏岛风电场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右岸,濒临南海,拥有大小岛屿190个,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珠海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珠海高栏岛风电场位于珠海市西南部的高栏岛,是继已并网发电的横琴风电场之后的珠海第二个风电场。高栏岛陆地面积约为
34.2km2,通过填海道路与市区相连,岛内多数为复杂山地,最高海拔达418m。
图2珠海高栏岛风电场鸟瞰效果图
图3阳江海陵岛风电场鸟瞰效果图
高栏岛风电场在直辣山-五指山-观音山-黑氹石-黑氹顶-走兵塘-长咀山-三浪山一带山地布设了单机容量750kW的66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9.5MW。高栏岛风电场的开发建设不仅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5.2阳江海陵岛风电场
海陵岛位于阳江市西南端,为广东省第四大岛,该岛北与大陆通过大堤相连,南临南海,东西长约21km,南北长约12km,全岛陆地总面积115km2,区域海岸线104km。海陵岛享有“南方北戴河”与“东方夏威夷”之美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已经并网发电的海陵岛一期风电场位于岛西部的飞鹅岭、竹眼顶(华山)、大角顶和一二三四山的山脊处,共布置33台780k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5.74MW。海陵岛风电场在工程设计中贯彻水土保持措施,强调植被多样化,使乔木和灌木混交并与草本植物搭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形成长期稳定生态群落。以“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海陵岛风电场景区不仅不会造成视觉污染,相反会成为海陵岛旅游区的画龙点睛之笔。
6结论
风电作为新兴的清洁能源,可以缓解电源建设的环境保护压力,为调整电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有效途径。风电场建设对环境产生实际影响并非单纯地依赖理论计算,更有待实测结果的进一步修正,风电场微观选址应与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和环保政策相结合。风电场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不仅起到环境美化的作用,也是利用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实践。
参考文献
[1]贺志明.鄱阳湖区风电场环境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08,51-52.[2]Dr-Ing.Twele.SiteAccessmentandWindParkPlanning[Z].AndancedTrainingofTrainers(ToT).WindPowerofTechnology.2010,8.[3]孙春顺,王耀南,李欣然,马士英.风力发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23(2):21.[4]胡立伟,刘远志.海陵岛飞蛾岭风电公园概念性规划[R].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09,10.
篇三: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
论陆上风电场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我国为了标准风电工程开发,已经推出了风电开发相关管理方法。但是,在陆上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存在“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探讨了施工期和运行期陆上风电场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以便为风电工程的合理建设提供帮助。关键词:陆上风电场;开发;环境;影响文章编号:1004-7026〔2021〕12-0085-01中国图书分类号:TK89文献标志码:A1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2021年底,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随着陆上风电场的兴起,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无视。首先,风电场的工程选址地大多为荒草地、沙地及局部山丘,此局部地区自然环境承受能力较差,自然恢复能力差。工程选址期就应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陆上风电场建设期,需要修建施工道路、开挖地基、铺放施工及生产设备等,难免会砍伐树木、碾压或铲除草皮,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再次,风电场开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常常存在挖土石、弃土石、临时堆放垃圾等现象,不仅会挖掉局部植物,还会压埋植物。大规模开发风电场,必将用到挖掘机,还有大量施工人员,车辆、机械、人员反复碾压与践踏,大面积植被将会遭到破坏。最后,在陆上风电场的施工中,必须做好根底工作,这是永久性的占地,这局部植被铲除后,很难再生长。风电场的开发,破坏了植被,也加重了水土流失,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运行期对生态环境影响2.1风机对鸟类觅食的影响在风电场运行过程中,会对周围的鸟类产生干扰,特别是风机对鸟类觅食影响比较明显。在风机附近,经常栖息于此的鸟类容易受到叶片运动和风机噪音的惊扰,打乱生活习惯。同时,风机在转动过程中,风机叶片偶尔会与觅食的鸟类发生碰撞,致其死亡。鸟类的觅食区域主要集中在草滩前缘、光滩区域,而陆上风电场往往邻近光滩。风机能为鸟类提供觅食、躲潮水的场所,这说明风机对其干扰不大,甚至有的风机架上还有鸟巢。此外,鸟类活动的时间根本都在白天,鸟类拥有敏锐的视力,看得清前方的障碍物,容易反转方向而避之;如果天气晴朗,就算有成批鸟类飞行于风电场区域,鸟类与风机也很难发生撞击。可见,风机运转对周围觅食的鳥类影响较小,特殊情况下还会保护鸟类,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2.2风机对迁徙鸟类的影响由于四季更替的原因,季节变换时会飞往不同地方的鸟类,称为“迁徙鸟类〞。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有时会路过风电场建设区域,可能会与风机叶片发生碰撞,导致鸟类数量减少。一方面,留鸟能否与风机叶片产生碰撞,与迁徙鸟类飞行的高度息息相关,不同的鸟类飞行高度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只有小型、中型鸻鹬会撞上风机叶片,其他种类的迁徙鸟撞击叶片的概率很小。另一方面,如果遇到雨天、大雾等不良天气,很多鸟类也会撞击风机叶片,但是80%的迁徙鸟可以灵活地穿过风机。风电场位置往往偏离迁徙通道且规模较小,留给留鸟的实际迁徙范围较宽,再加上留鸟趋避行为较强,损失的迁徙鸟数量很少。2.3风机油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风电机组的运行中需要润滑油、润滑脂、冷却油等油性物质,由于风电机组的生产工艺水平不同,不同种类的机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油情况【1】。漏油的途径有3方面:①沿风机塔筒下流;②从机舱空隙处流出;③检修人员在维护过程中掉落油渍。虽然漏油的途径不同,但是漏出的油渍会对周边的动物、植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存在油渍垃圾等。这就需要风电场的运检人员及时发现风机的漏油情况,及时采取防漏、治漏措施,处理已产生的油渍垃圾。这也对我国风机科研人员提出考验,未来的风电机组要从设计上提高对油品的防漏、治漏水平,有效控制风机油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结束语风能是未来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借助风力发
电不仅降低了企业本钱,而且洁净、无污染,对于周围环境的保护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作为风电场工作人员,必须科学地开采风能,有效实施风力发电,不管是风电场的施工期,还是风电场的运行期,都要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干扰。参考文献:【1】彭波.广西陆上风电场开发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1〔2〕:46-49.
篇四: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论文
1风电项目建设流程
目前,我国风电项目实行核准制。2013年5月以前,风电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或省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2013年5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的文件,企业投资风电项目的核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核准的风电项目风电开发企业在项目施工时,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我国风电项目建设从规划、项目前期设计和核准,到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的运行流程见下图。
2陆上风电项目建设主要的环境影响
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特别是山区风电场项目建设主要的(也是直接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如果在动植物物种丰富地区,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问题,主要源于进场及场内道路、风机基础和平台、升压站、送出线路占地的影响。山区风电场一般植被覆盖较好,交通条件较差,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运送往往需要修建较长的运输公路。由于风机叶片较长(约50m),进场及场内主要运输道路宽度一般不低于5m,道路转弯半径一般不低于35m(采用特种车辆运输时道路转弯半径可降低至25m左右)。以山区风电项目常见的50MW风电装机(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为例,项目总占地约50hm2,新建道路占地约3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60%。风机平台建设需满足风机叶片、轮毂吊装要求,风机平台及送出线路施工占地约1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20%。我国南方山区风电场植被条件好,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丰富,在风电场场区或周边区域很有可能分布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部分分布有高山湿地、鸟类迁徙通道等特殊生境,或者施工影响区域分布有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古(大)树等。对于这些风电项目建设,除关注常规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影响外,还要特别关注对这些特殊敏感区、敏感对象的影响。某些风电场风机点位或升压站距离居民较近,对于这些风电项目,运行期的噪声和电磁影响评价也是一个重点。
3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规划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规划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风电规划属于指导性规划,一般只提出全国或某个区域在规划水平年的风电装机规模,不涉及具体的建设项目,也不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各省(市、区)编制的风电规划属于能源专项规划,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59号,2009年8月)要求,应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然而,目前各地区一般按照《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5月)或《近海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试行)》(FD005-2008)要求,编制环境影响篇章,基本上未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有些规划报告在环境影响篇章中对项目选址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选点没有很好的避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从而一开始就埋下了生态破坏的“种子”。
3.2可行性研究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同步开展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论证建设项目的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一些大型风电场项目,有些地区要求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五条要求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未做明确要求。风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六条要求编写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中的环保、水保措施设计的衔接关系未予明确。对于风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编制,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行业规范。行业规范出台后,将有利用评价单位抓住风电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突出重点,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3.3微观选址阶段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现场确认的关键阶段。实际上,随着现场调查的深入,本阶段可能发现上一阶段未调查到的环境敏感点,如珍稀物种、古(大)树、少量居民点、宗教信仰用地和坟地等。对于这些分布范围较小的敏感点,通过机位的微观调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对这些敏感点的环境影响。但由于本阶段缺乏环境保护专业机构的监督,设计单位往往只考虑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如何降低工程造价,忽略了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最终确定的不合理的风机布置给后期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3.4施工图设计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在开展主体工程设计的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同时,同步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目前,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滞后,甚至没有开展同等深度的设计。
3.5施工和运行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监督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并进行专项验收。目前,大多数地区要求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同步开展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但一些建设单位对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理不够重视,迫于环保、水保专项验收压力被动开展监理,常常出现监理工作滞后或流于形式等问题。
4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建议
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关键是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加强“同时设计”管理
各省(市、区)编制风电规划,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规划报告报送审批前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同时,建议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总纲》(HJ130-2014),修编《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明确风电规划报告中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重点和要求。根据国家简化前置审批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风电项目核准建议取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参考《海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FD007-2011),编制《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细化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篇章编制要求。目前,能源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编制风电项目环境影响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规范。笔者认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依据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开展同等深度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措施上有优化(或变更)的需要补充说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必须纳入工程投资概算,并保证专款专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核准的必要文件,项目核准单位应明确项目开发企业申报核准项目时,必须附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在开展风电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设计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进行复核。
4.2加强“同时施工”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和水保监理工作。建议环境监理在微观选址阶段就开始介入,并贯穿微观选址、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全过程。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批复中的监测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境监理监测落实情况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风电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出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重大变更,应当编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变更文件。
4.3加强“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管理
在工程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自查工作,全面检查工程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在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前,建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开展工程竣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验收工作。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和水土保持技术评估报告。严格环保执法监督。风电项目运行期,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正常、稳定运行。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未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由此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项目核准机关可对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进行专项巡查,发现相关问题及时移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可将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举报。
5小结
风电目前是我国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3大能源。积极发展风电这一清洁能源我国是调整能源结构的主要方向。根据国家风电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2亿kW。风电建设项目是生态影响型项目,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环境制约因素少的风电项目会越来越少。在现行国家对新能源的鼓励政策下,只有合理选址,落实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制度,才能在开发风能这一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防止风电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篇五: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
关于陆上风电项目环境影响与预防措施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对风能资源及风力发电的优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建设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措施;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风电行业迅猛发展,其中又以陆上风电为主。为了规范风电项目有序开发和加强环境保护,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风电开发管理办法,但部分风电开发企业“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仍存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文章根据我国风电项目建设流程,梳理了陆上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角度,提出了陆上加强风电项目建设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的建议。
一、风能资源及风力发电的优势
1.风能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00亿千瓦。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陆地与近海可利用风能共计约10亿千瓦,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中国风力发电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风能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进步。据中国可再生能源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截至201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11.2%。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18年风电并网数据,风电全年发电量366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2%,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2095小时,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弃风率7%。风电已成为国家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
2.风力发电的优势
风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利用方式,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尽管风电设施前期建设成本较高,由于“燃料”免费,其运行成本较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趋于稳定,有助于未来稳定能源价格。由于风是大气在太阳升温作用下,地球自转以及地球表面不规则所引起的,可持续不断产生。风能还是一种清洁能源,与传统化石燃料不同,风力发电不会产生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不会导致全球变暖与酸雨,也不会影响人类健康。此外,风力发电机组可以建在现有的农场或牧场上,占用土地面积较小。根据中国对“碳减排”的承诺及2030年行动计划,后续风力发电在国家清洁能源发展中占据越来大比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影响及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生态环保理念,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基本国策。风电项目特别是山区风电场项目建设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噪音污染、占用候鸟迁徙通道、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风电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已上升至风电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层面,风电行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必须提高环保治理水平,努力践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做到风电项目和环境保护和谐共生,达到绿色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最新的机构改革职能划分,风电项目环境影响主管部门为国家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保部。2019年2月2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对风电项目建设使用林地进行了规范,强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优先使用已
有林区道路和防火通道、乡村道路进行改造,要求同步实施水土保持和恢复林业生产条件措施。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等禁止建设区域严禁开发风电项目。近年来,联凯公司大连长岛风电项目,大唐公司黄冈龙感湖风电项目因在禁止建设区建设风电项目均已被责令拆除风机,恢复生态环境条件并受到环保处罚,造成了重大投资损失,损害了企业形象,引发了负面舆情。值得所有风电项目开发企业引以为戒,吸取经验教训,规避政策风险。
三、风电项目建设各阶段中落实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项目开发选址阶段
风电项目规划选址阶段主要进行影响风电项目开发各制约因素的调查,包括项目选址范围合法合规性因素排查,建设容量、建设条件影响因素调查。在项目选址阶段,就对各环境敏感因素区域排除,在项目可研阶段,需要委托编制项目选址意见书、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报告、矿产资源调查、国土用地预审、节能报告、地质灾害影响分析报告、安全影响分析报告、社会稳定影响分析报告、接入系统方案、电能质量分析报告等,并取得各主管部门的审批同意。特别对位于省界、流域分界线上的项目,必须向不同的省市、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征求意见,以免遗漏造成项目在建设中或建设后违法违规遭受损失。
2.项目立项批复后实际施工前阶段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现场确认的关键阶段。在项目立项批复进入实际施工前,项目业主单位必须联合设计院、风机厂家人员对拟选址的机位、道路进行现场实际的踏勘调查。实际上,随着现场调查的深入,本阶段可能发现上一阶段未调查到的环境敏感点,如珍稀物种、古树、少量居民点、宗教信仰用地和坟地等。对于这些分布范围较小的敏感点,通过机位的微观调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对这些敏感点的环境影响。在此阶段,随着技术进步现场普遍采用无人机来取代人工的现场确认,此方法虽然加快了工作进度,减轻了人的工作难度,但不能百分百的取得现场第一手资料。必须在无人机踏勘基础上对关键的机位、路段进行人工复测,提前对存在水土保持难度大的区域在设计阶段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设计阶段的图纸与现场实际相符。同时,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环评“三同时”,在设计阶段按批复的水土保持、环评报告中的相关保护措施做好施工设计,提高设计标准,编列施工费用,确保在设计阶段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对于地质条件差,植被恢复难度大的项目可以对植被恢复和复绿工程单独招标,选择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园林景观和绿化单位进行施工,确保环保效果。
3、施工阶段
风电项目的环保措施关键就在施工阶段,主要是风机运输道路和安装平台施工时随意弃土,造成地表植被大量被掩埋,且事后的植被恢复效果不佳,时间漫长。久而久之,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形成了风电项目必然会破坏生态环境的负面印象。因此,必须在施工阶段切实落实环保、水土保持措施,同步开展植被恢复和复绿施工,将风电项目打造成风电公园,改变政府部门和公众对风电项目的不良印象。第一、在施工阶段一定要按设计图、设计工程量清单进行施工招标,施工招标中禁止最低价中标,选择实力强、信誉好且风电项目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进行实施。第二、施工合同中对水土保持、环保措施专列合同章节,对环保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明确具体的约束性合同条款,如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对剥离表土妥善堆存,施工结束后用于施工迹地的植被恢复。第三、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在专业管理上做好现场的监督检查,主要是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避免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程量擅自更改设计内容,超设计指标施工。如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原土路面铺设保护层,随道路施工做好临时排水沟,及时完善挡土墙施工等工程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为了赶进度,对挡土墙、排水沟、涵管等水土保持措施滞后,在施工过程中因下雨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如防止施工单位为减少道路长度,不按设计路线、超设计坡度进行施工,造成项目不按批复的林地范围进行施工而违法。如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开挖量、降低土方运输费用不按设计要求对弃土进行集中堆放,而是半挖半填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如施工单位不按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未同步开展植被恢复和绿化工作,造成林地景观破坏,遭受投诉。第四、在施工过程中按要求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定期向水利主管部门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报告备案。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过程监控和过程验收措施,与生态环保、自然资源、水利等职能部门保持工作沟通,邀请职能部门定期到现场进行业务指导,确保施工过程中切实做好“三同时”工作,做到环境友好,和谐共生。
4、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在项目完工之后,必须尽快对施工过程中未完成水保保持、植被恢复措施进行完善。在规定期限内对水土保持验收、环保验收、安全验收、职业健康验收、消防验收等各项法定验收项目向各主管部门申请验收,取得验收文件,及时按要求对各项需要备案的事项进行备案。做好前期的各项措施的维护,生产、生活废弃物环保处理,确保合法合规经营。
结束语
随着我国陆上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长,在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同时,也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风电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影响,运营期主要是生产废弃物和电磁辐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合理选址规划,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做到风电项目和环境保护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风电建设项目简化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牛蒙,吕剑淮.科技创新导报.2017(03)
[2]山地风电建设项目融资租赁的思考与运用[J].饶玉.当代会计.2014(12)
[3]监理工程在风电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方立杰.电子世界.2014(12)
篇六: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海上风电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新能源领域项目,该项目将会大大推进我国风电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也是符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时期的发展要求的。文章主要是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如海域水质、海洋生物、渔业生产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方案,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后期风电项目的建设、施工提供参考。
标签:海上风电;生态环境;防治对策
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上风电起步比较晚,技术设备稍显落后,但是随着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措施大力推进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海上风电将会成为推动我国风电产业飞速发展的一股强劲新动力。由于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规模较大,那么项目的建设、施工必然会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海上风机的打桩就会对水质、水流、海洋自我调节能力产生影响;海上风电场还会对鸟类、海洋生物的物种繁衍产生一定影响等等。
1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海底电缆及风机的施工污染了水质,对海洋生物造成一定伤害
海上风电场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风机基础通过打桩锤直接打进海底,海底输电电缆的铺设也需要深挖海沟,这都会导致海底泥沙悬浮,一些沉积物也会被带起来,水体浑浊,加上一些含油废水的不慎泄漏,该海域的水质就会被污染,浮游生物的繁殖遭到破坏,海洋底栖生物就会死亡,对海洋的生态平衡造成一定伤害。
1.2海上风电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行期对鸟类的影响
海上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风电场施工期间,机器噪声、灯光、磁场都会对鸟类的觅食,繁殖和迁徙产生一定的影响。
(2)若风电场位于鸟类迁徙飞行路线上,鸟类与风机发生撞击导致死亡。
(3)近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会直接占用鸟类的栖息地,影响了海鸟的筑巢和繁衍。
1.3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
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有些风电场选址在海洋深
处,风机排列的比较规则、有序,随风转动起来也是一道风景线;可是有些风电场选址离海洋湿地生态区比较近,不仅会对动植物的生态圈产生不良影响,从视觉上也破坏了这种天然的美感。
2海洋生态环境的防治措施
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开重点保护海域
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的规划、建设要求都比较高,必须要做到先科学规划,后建设施工,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海上风电场的规划选址要远离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繁殖地、迁徙路线等,向深海领域发展布局,以减少风电场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其次,海上风电场要避开海上交通航道、城镇建设和港口工业区填海用地、湿地风景区等海域,减少对海上交通、渔业和港口建设的影响,同时避免风电场后期深度开发的不利因素。
海上风电场是对海洋资源的一种深度挖掘,是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引导,避开海洋生态保护区、渔业资源保护区、港湾河口、油田等重点保护海域,尽量减少对其他敏感海域的影响。
2.2做好风电项目建设的监督和预警
一是风电建设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认真履行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审批和监管职责,对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建设施工、后期运营展开全面的监督管理。如海域功能划分、施工时间、施工区域、施工范围、高压电缆铺设位置等都要监管到位,检查其是否与海洋生态环境有冲突之处。
二是海洋环保部门要将海上风电场纳入重点环保监测单位,不仅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环境测评,还要对其环保信用进行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对环境信用评级较差的单位,要求其严格按照环境信用评价进行项目建设和整顿,抓好海洋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三是建立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预警机制。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场的环境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海洋环境检测方面的能力。扩大海洋环境检测范围,不再局限于海洋水质的监测,积极开展海洋生物、鸟类、海洋渔业资源的相关跟踪监测,要做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海上风电场项目竣工后,项目负责方要及时向环保部门申请环境质量验收。每一台海上风机都要接受严格的质量监测,海底电缆要接受电磁辐射标准的检验。海上风电场正式投入运营后,要定期接受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后评估,该评估报告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
2.3风电场最初选址要远离海岸线,最大程度保留原有自然景观
海上风电场选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很多海上风电场的选址都是在近海海域,在开发初期时非常方便快捷的,但是对于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鸟类、渔业、城市规划、交通航道影响较大。
随着海上风电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风电场的建设已经难以满足风能发展的需要,且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开始着手向深海海域筹建风电场。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在未来规划中也要有意识避开已经开发利用的海域和功能多敏感度高的海域,逐步向深海海域发展海上风电,促进海上风电与其他产业的和谐共进发展。
我国在开展深海海上风电项目前期,要充分做好勘测、论证、实验工作,做好深海海域的风能和海底地质勘测工作;提前规划好风机部署路线和输电线路的方向;密切监测深海的地理、气候环境的变化,找出规律,做好验证;与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开发深海海域风电场,学习经验和技术,逐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对已经在近海海域选址的海上风电场,要与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远离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区域,尽量减少建设用地、用海,对于施工过程中修建的围堤,在风机安装完成后要及时拆除,恢复原有的自然景观。
3结束语
我国海上风力发电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对缓解我国东部用电荒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还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法律法规,支持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海上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建设施工阶段,对海洋浮游生物、鸟类的影响比较大,但并不是不可修复的破坏,随着建设施工的结束,这些影响就会随之变小,甚至消失。总之,海上风电场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不是长期,具有严重破坏性的,是可以自行修复的。海上风电场建设是符合我国新能源战略规划要求的,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同时还要处理好海上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风电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杰,赵鑫.海上风电场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11).
[2]许莉,李锋.中国海上风电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5).
作者简介:胡剑(1984-),男,江苏扬州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
推荐访问:浅谈陆上风电场建设与环境保护 陆上 浅谈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