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基层卫生调研报告
基层卫生调研报告120xx年暑期八月中旬,1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同学组成的小组这次实践的项目是基层的卫生状况,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实地考察,更加精确地了解各地基层的卫生状况,使调查结果更有劝说力。
南京
南京的徐亦诺和丁雅璐同学在新街口四周以及一些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发觉了一些问题。社区四周的公共厕所修建完备,但是散发着异味,影响过往行人的心情。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的维护也并是太好,造成环境的压力,比方建筑废料的回收与处理,建筑方的疏忽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与建筑内部形成鲜亮对比。不过垃圾能够分类这一点倒是做得很到位。这样既爱护了环境,又培育了路人分类垃圾的意识,并且垃圾桶四周的卫生状况还不错,没有残留垃圾溢出来。
无锡
xx市的朱羽佳同学近日在无锡xx区某小区四周的群众公园对基层卫生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该公园供应有健身器材、篮球场、小型足球场,公园里的绿化也很好,还有一个小湖。她了解到该公园里垃圾桶许多,定点有人来清理垃圾,并且会对公园的卫生〔地面及厕所等〕进行清扫,然而朱仍在草丛边发觉一些白色垃圾,且小湖上有许多枯树叶,这可能是公园管理人员清扫时疏忽的地方。对此,我们的组员全都认为公园管理人员应多留意简单被忽视的"地方,并在公园中设立一些标牌提示人们不要顺手乱扔垃圾。
盐城
xx市的冯玥同学利用暑期时间在江苏省xx市进行了实地考察,详细考察内容为基层卫生状况,详细考察地点为xx市某辆公交车。考察基层公交车卫生状况时,我们主要针对公交车的地面,座椅,车窗,车内垃圾桶等进行观看,并帮助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考察。就详细状况来看,盐城公交车卫生状况基本良好,公交车内地面干净,无垃圾纸屑,工作人员有常常拖扫地面;车内座椅洁净,车窗光明干净,车内垃圾桶清理准时。通过几个乘客对调查问卷的填写,我们发觉公交车常年都是卫生状况良好,市民们都很满足。
江阴
无锡江阴的陈波同学在当地进行了调查。由于近几日的连续高温天气,基层卫生状况也备受关注。她来到了xx市霞客镇南苑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实地考察。首先观看到地面卫生状况,没有纸屑等物,没有污垢比较洁净。办公桌上没有灰尘,物品摆放比较干净。垃圾桶内垃圾不多,可以看出是准时更换垃圾袋的。而供挂水者休息的病床上,换上了凉席,被子是洁净并且叠放整齐的。由此看来,基层卫生状况较为良好。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发觉社会才是我们永久的学校,高校生应当通过接触社会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阅历,实现人生价值。
基层卫生调研报告2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为辖区居民打造更加完善的中
医药服务功能,惠于百姓,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建设中医药服务示范机构。中心在区卫生计生委、社管中心的领导下,对此项工作赐予了高度重视,主动进行创建工作的预备,召开特地的领导办公会,现将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组织结构
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构成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其中一名副主任分管医疗,对中医工作特别熟识了解。中医科3名中医大夫,1名推拿按摩大夫。中心下属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站都有中医专业人员供应中医药服务。其中四个站的站长为中医大夫。中心三个家医团队均配备中医科临床医生,能够给签约居民供应具有针对性的中医药服务。从组织结构设立上表达中心重视中医药进展,为中医药服务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气构供应良好的组织结构基础。
中心不断完善中医药基本工作制度,每年度仔细总结中医药工作,探讨、讨论、拓展中医药服务进展,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每年制定可行的中医药打算,纳入中心年度打算,根据打算组织实施。
二、基本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面积相对,共计平方米。设有中医诊室4个、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室〔包括针灸理疗室2个、按摩室1个、艾灸室1个〕、中药房和中药煎药室。外部环境、内部装饰表达中医药文化特色,诊区内的设施融入中医药元素,表达中华传统文化风格。
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
基本设备和针灸器具〔包括针灸针、火罐、电针仪等〕、颈腰椎牵引设备、超声药物透入、中频低频治疗仪8种中医诊疗设备。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高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中药饮片300余种。
三、人才队伍
中心中医药相关人员共5名,其中中医师4名,中药师1名,其中硕士讨论生2名,具备中级资格中医类别医师2名,外聘专家1人。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比例达26%。在岗在编中医类别医师均接受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中心注意人才培育,选送2人参与区级中医药适合技术骨干培训,并开展机构内部二次培训。
四、进展规划
1、主动开展中医适合技术。广宁中心开展中药饮片、针法、灸法、刮痧、拔罐等10种中医适合技术,并配备理疗仪器给居民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疗。
2、连续发挥科普团队作用,推动中医药工作。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中医科普团队,广泛利用广宁中心及街道现有的场地和设备,联合街道办事处,确保科普宣扬工作的有效开展。每月中心至少开展1次中医科普大讲堂活动,深化新立街、东山等辖区内5个居委会和电厂等企事业单位,向社区居民传授养生保健学问和健康生活方式技能,推广普及八段锦传统体育项目,宣扬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调摄以及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学问。
3、借中医健康社区的平台,以点带面推开社区中医药工作。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本辖区建立了中医健康社区试点,在试点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如培育中医家保员并发挥家保员在防病和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组建养生功法队伍,传授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利用中医进行体质辨识及指导;对于慢病进行中医连续性管理,中心主动探究,稳妥推动,整合资源,发挥中医药特色,供应防、治、保、康、健教等全方位服务,使居民享受传统医学带来的好处,为健康供应保障。
4、充分利用中医药科普园地。在本中心及下属站和街道办事处建立中医药科普学问宣扬栏,每季度更换1次宣扬内容。以挂图、展板等形式普及中医药科学学问、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每年发放12种以上宣扬资料。
5、充分发挥中医诊疗特色,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质辨识和相应的饮食作息运动穴位保健指导;中医药健康管理率45%。0-36个月儿童指导中医食疗和保健穴位;中医药健康管理率54%。管理在册的糖尿病、高血压病人进行中医辨证指导。中医高血压管理小组每月进行一次中医学问讲座和相应的询问。20xx年底及20xx年年初流感期间制备发放流感茶饮包防范流感。
五、保障机制及创新举措
居民目前对中医药服务越来越认可,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满意社区居民的诊疗需求,已经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加大
中医内涵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需求,结合目前临床实际,主动改良,开展多种适合技术。对于中医诊疗等相关设备以“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配备,通过引进设备,完善服务功能,供应保障。本年度与西苑医院合作开展了松龄血脉康治疗低中危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试验课题。
全面开展社区卫生中医药创新工作,定期接受中医药适合技术和健康教育技巧学习,按时参与北京市及石景山区的培训,准时把握更新专业学问,提高本单位基层医务工应用中医预防保健学问进行健康教育、科普宣扬的力量与技巧和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居民供应服务。利用北京市健康养老适合技术培训的契机,将中医工作人员分批次地进行中医适合技术培训。先后参与了调脊术、贺氏管针、贺氏火针、微针强通、药管术、拍打法、刁氏脊椎病、经络腿足疗法、中医心理学的学习。并且有幸邀请到调脊术、贺氏管针、微针强通的指导老师到我中心指导教学。将所学很好地运用到详细工作中,提升力量为社区居民解除病痛。成立北京市级和石景山区级名中医团队:包括北京康复医院杨傲然团队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张红团队。先后在辖区给居民进行义诊询问活动,受到好评。
篇二: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基层医疗调研报告
第一篇:基层医疗调研报告
二、近年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医疗队伍人员使用情况:
白云区通阳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在岗人员34人,其中在岗在编16人,在岗编外人员1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负责辖区内16000人的医疗服务,分四个社区,每个社区设医生、护士各一名,其他人员配合医疗服务工作。
2.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去年4月1日起,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实行*上集中采购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进一步巩固药品*上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工作,我中心从今年开始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了国家医改政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等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中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补充药品力度,确保了我中心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我中心积极主动加强与中标药品配送企业的沟通联系,要求配送企业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基本药物及补充药品有关要求,积极组织配足货源,确保我中心正常药品供应得到有效保证,切实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编制不尽合理。我中心共有编制名额30人,在岗编制16人,空编14人。空余的编制名额因受人事政策影响,大量临聘多年有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也因此无法
入编,出现空编现象。造成人员分布不平衡,无法合理统筹调配使用。
三、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科学的基层卫生人才使用机制。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岗位设置,合理整合优化基层卫生资源,逐步实行卫生人员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以业绩、能力为主的原则,评价和使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现正在制定具体绩效考核评价细则,争取尽早开展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落实奖励性绩效工资。
为加强资格准入制管理,下一步将按照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办法公开招聘,引
导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服务中心就业,适时补充基层卫生人才。对于紧缺的专业人员可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面向基层,逐步建立起符合基层卫生机构特点的用人机制。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培养情况
进一步持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工作。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发展我区卫生事业中,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
的培养工作,二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在上级卫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确保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大力开展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实施并细化落实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严格按照自治区要求,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医改配套措施,巩固医改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也努力为全区提供优质卫生服务,促进医改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二篇:基层医疗调研报告
二、近年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医疗队伍人员使用情况:
白云区通阳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在岗人员34人,其中在岗在编16人,在岗编外人员1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负责辖区内16000人的医疗服务,分四个社区,每个社区设医生、护士各一名,其他人员配合医疗服务工作。
2.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去年4月1日起,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实行*上集中采购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进一步巩固药品*上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工作,我中心从今年开始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了国家医改政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等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中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补充药品力度,确保了我中心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我中心积极主动加强与中标药品配送企业的沟通联系,要求配送企业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基本药
物及补充药品有关要求,积极组织配足货源,确保我中心正常药品供应得到有效保证,切实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编制不尽合理。我中心共有编制名额30人,在岗编制16人,空编14人。空余的编制名额因受人事政策影响,大量临聘多年有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也因此无法
入编,出现空编现象。造成人员分布不平衡,无法合理统筹调配使用。
三、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科学的基层卫生人才使用机制。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岗位设置,合理整合优化基层卫生资源,逐步实行卫生人员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以业绩、能力为主的原则,评价和使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现正在制定具体绩效考核评价细则,争取尽早开展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落实奖励性绩效工资。
为加强资格准入制管理,下一步将按照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办法公开招聘,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服务中心就业,适时补充基层卫生人才。对于紧缺的专业人员可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面向基层,逐步建立起符合基层卫生机构特点的用人机制。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培养情况
进一步持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工作。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发展我区卫生事业中,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
的培养工作,二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在上级卫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确保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大力开展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实施并细化落实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严格按照自治区要求,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医改配套措施,巩固医改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也努力为全区提供优质卫生服务,促进医改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三篇: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通过本次开展医疗改革工作情况调研,发现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不强,与医疗改革提出的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所需求的服务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原因如下:
一、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落后。
由于基层待遇低,生活环境不便,工作后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基层医疗机构很难招到高素质人才,即使招到也很难留住。致使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严重缺失。
二、政府财政投资不到位。
按照省医改文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工资及“五险一金”由当地政府财政承担,各种设备更新,基础建设等经费均由当地政府财政承担。目前,只有太和县政府兑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工资和“五险一金”。由于政府财政投资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及发展受到限制。
三、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短缺。
造成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短缺的原因:
1、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目录不同于上级医院药品目录,使上级下转的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2、基层医疗机构目录内的药品配送不到位,不能满足日常用药需求。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待遇,使高素质人才愿意留在基层。
三、搞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与上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有效衔接,使得下转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第四篇:医疗调研报告
为继续深化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市政协专门成立调研组,从2021年8月开始,就医疗资源配置问题进
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调研组先后走访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市卫生局、市建设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及医卫界部分老同志,组织召开座谈会,查阅分析有关资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医疗资源配置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医疗资源逐渐增加,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有了基本保障。
(一)医疗服务*络基本形成,医疗服务范围逐步延伸。据了解,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95家,其中市级综合性医院4家,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康复医院、惠民医院各1家,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地名卫生院11家,民营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1家,村卫生室487家,口腔诊所33家,企业学校医务室22家,门诊部12家。目前,我市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络基本构筑,20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成型,医疗服务范围不断延伸,群众就医保健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已基本形成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络。
(二)等级医院建设富有成效,优质医疗资源逐步增加。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和医院上等级活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截至2021年底,我市拥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各1家,二级甲等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家,二级乙等专科医院1家,二级甲等民营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医院1家,省级示范性社区服务中心1家,台州市级示范性社区服务中心2家。重视引进外地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尽力方便群众就医;注重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协调发展,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的互补发展,逐步丰富优质医疗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保健需求。
(三)医疗业务不断扩大,医疗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随着卫生事业的较快发展,我市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完善,医疗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总量进一步增加,综合指标位居台州乃至全省前列。据统计,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额10.6亿元,门、急诊4813479人次,住院102541人次,住院手术44694例;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完成诊疗1802144人次。全市共有床位数309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7张,其中市级医院病床2505张,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地名卫生院458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9%。磁共振、直线加速器、dsa、ct等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基本到位,能满足各类疑难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医疗资源和参合带来的实惠。
(四)卫生人力资源不断扩大,队伍形象逐步提升。随着医疗机构的较快发展,我市卫技队伍也得到不断发展。近10年来,我市卫技队伍总量达到4868人,增加了近3/4,其中执业医师1370人,执业助理医师67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76人,每千人拥有护士数1.21人;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拥有技术职称的数量尤其是中高级职称人员明显增加,其中高级职称257人,中级职称997人,中高级占25.8%。不断深化“医
院管理年”和“三心”(爱心、责任心、进取心)教育活动,卫技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规范,卫技队伍整体形象逐步提升。
二、我市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我市医疗资源配置离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的需求,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在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医疗机构的设置缺乏指导性和调控力。我市于2021年制定了《温岭市区域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全市医疗机构的总体布局、等级标准、建设规模等提出了原则性意见。但未制定医疗机构设置的详细规划,在全市医疗机构新建、扩建、改建中,对医院的功能定位、学科设置、设备配置、卫技人员配备等缺乏一个全面、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在《温岭市区域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和调控力,各医院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较难统筹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院之间的过度竞争,从而导致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局部性浪费,出现了有的医院因建设规模过大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影响各级各类医院的持续发展。
二是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矛盾日益显现。从医疗机构分布情况看,医疗设
备、资产和卫生人力等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区和城镇医院,而我市人口的70%在农村,明显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病员流向不合理,造成城区医疗机构负担过重,压力较大,影响了市级医院对疑难复杂病种的研究和“名院”、“名科”的建设,难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而基层医疗机构却业务清淡,出现资源浪费,有些面临生存危机,影响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据了解,2021年市一院、市中医院(不含原市三院)、市妇保院的业务总量分别达到4.34亿元、1.39亿元和0.53亿元,依次占全市业务总量的40.94%、13.11%和5.0%,仅此3家市级医院业务量就占全市业务总量近60%,而且其一般性质的医疗业务量所占比例较大。
三是公共医疗资源政府性投入有待加大。全市卫生事业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卫生事业费增长幅度不低于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仍未达到市财政总支出的5%以上。2021年卫生事业费投入(包括农民健康体检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5756.793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2.63%。对公立医疗机构、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难以体现,就医成本难以降低,公共医疗机构、传染病、精神康复等专科医院建设相对滞后。四是医疗机构卫技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由于受卫生人事体制的影响,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无技术职称、无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长期沉积、比例较高,据2021年底统计,全市卫技队伍中无职称人员达304人,占6.2%,影响了卫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新分配医科专业大学生的招收。而且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中,中高级职称大多集中在市一院和其它市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所占比例极低,城乡差距较大。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8名卫技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仅14人,中级职称的145人,分别占1.55%、16.2%。
三、对优化我市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议
进一步促进我市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科学规划,注重梯度发展,实现整体提升,进一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技术优良的医疗资源服务*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规划,加强资源调控力度。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既是卫生事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理配置和有效
利用医疗资源的重要手段。要根据《浙江省医疗机构“十一五”设置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以及温岭市域总体规划要求,坚持“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科学编制《温岭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调整现有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整合优化各层次医疗机构。规划要对市级医疗机构和镇(街道)卫生院以及村级卫生室的布局、规模、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名医培养、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要强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加强对规划实施和资源配置的约束力和调控力。要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标准和要求,避免规划调整的随意性,有效盘活利用医疗资源存量,严格控制建设增量,限制和减少盲目的扩张和升格,特别是市级医院规模的扩大、镇(街道)卫生院的升格以及民营医院的设立等一定要慎重。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程序,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等,无论何种资金渠道,都必须按照规划要求进行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二)提升层次,丰富优质医疗资源。
优化配置医疗资源,要以现行设置的医疗机构为基础,以当地的实际医疗需求为依据,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均衡、优质发展。
医疗资源集聚的中心城区,要合理规划新增资源,做强做精现有资源,凸现医疗业务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综合规划市级医疗中心。市级综合医疗中心,要以三级乙等的市一院为基础,以建设三级甲等综合性现代化医院为目标,集医、教、研于一体,加强高精尖学科建设,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使其真正成为我市医疗技术龙头和骨干,成为医治疑难疾病的业务中心,成为台州南部的医疗中心。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医改方向,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加强和发展我市中医药事业,加强重点中医学科建设,提高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能力。延伸中医服务*络,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辐射能力。加强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根据《“十一五”妇
女儿童发展纲要》和妇女儿童医院的功能定位,继续发挥产科优势,加强儿科和妇科建设,形成妇女儿童医院应有的特色和品牌,真正把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成为台州乃至全省一流的妇女儿童医院。
要加强各医疗机构合作交流机制建设,既要重视引进外地优质医疗资源,又要重视市内医疗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实现资源的对接和深度合作,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医疗资源的档次和医疗服务水平。
(三)培育品牌,促进特色医疗资源建设。
随着诊疗科目不断增加,各医院特色学科建设日显重要,已成为优质医疗资源培育的重要内容。一要重点扶持已有的特色专科。综观现有特色专科现状,要积极扶持诸如肿瘤、骨伤科、小儿科等特色专科的发展,带动全市学科品牌建设。例如市二院肿瘤专科在周边县市都有一定的影响,病员不断增加,病区建设不断扩大,但由于医院规模扩展较快,医院进一步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通过盘活其闲置的资产等多种途径解决肿瘤治疗中心院区的建设和当前医院所面临的财务困难,以进一步促进肿瘤专科特色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温岭乃至台州的肿瘤治疗中心。二要加强特色学科错位发展。针对我市实际病源和医疗业务水平,要正确引导各医疗机构在特色学科建设上错位发展,形成各自品牌。继续抓好原三院的泌尿科、四院的肛肠科、中医院的推拿针灸科、台州骨伤医院骨伤科等专科特色建设,拓展特色专科领域。三要加快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和《浙江省医疗机构“十一五”设置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的标准和要求,县级市设立传染病专科医院要依托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因此,结合我市传染病防治技术力量的实际,建议挂靠市一院,与医疗中心建设同步规划,并严格按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实施,尽早列入建设规划。四是发展康复医疗机构。随着康复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精神康复医院的硬件建设和技术力量的扶持,切实改善办院条件,使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发挥社会效益。此外,还应根据医疗实际需求,可筹建市级康复医疗专科医院。
(四)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络建设,加快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
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要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重视和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要根据《温岭市区域卫生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温岭市镇(街道)卫生院设置规划》,按每个建制镇至少建设好一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加强对镇(街道)卫生院的建设和管理,强化镇(街道)卫生院“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合理调整卫生院布局,归并和改制地名卫生院。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和设备装备的投资,按规划目标稳步推进卫生院规范化建设。要强化镇(街道)卫生院的公益性质,确保业务经费和人员工资,使卫生院能承担起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要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规划要求,继续加大“*底”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络,致力推进其规范化建设。要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引导其合理用药,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信息平台要逐步向基层全面覆盖,让更多的参合农民享受到医疗资源快速发展带来的实惠,从重点保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保障水平。
(五)健全机制,提升卫技队伍整体水平。
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的关键因素是卫技人员。要进一步深化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和合理配置卫技人员,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人才流动。要进一步完善院长负责制和卫技
人员双向聘任制,激活卫生系统人才的有效流动。要根据岗位要求和执业标准选配人员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逐步分流,对无职称的卫技人员进行有计划清退转岗。要深入开展市级医院牵手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和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城乡卫技人员的合理流动机制,实现城乡卫技人员互派学习,支援农村医疗,方便群众就医。要制订并实施新分配卫技人员和农村卫技人员的培养方案,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积极培养面向农村的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要采取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加强名医工程建设,逐步建立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社会认可的名医队伍,引领我市品牌学科建设,切实提高我市医疗的整体水平。篇二: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
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如何,与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息息相关。农村医疗卫生搞得好,可有利地保障农民的健康,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反之,则会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当大家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农村时,身为医学生的我们,也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这一行列。为此,今年8月,我们来到了南阳市的各乡镇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方法与对象:采取抽样调查法,以实地采访为主,结合问卷调查,对南阳市各个县乡镇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2021.8.05——2021.8.20正文:
我国十三亿人口当中有八亿是农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国家关心的最大的公共利益。奔小康,必须先有健康;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病者有其医”。“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我国不少农村,特别是比较边远的山区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显然无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如何,与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息息相关。农村医疗卫生搞得好,可有利地保障农民的健康,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反之,则会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经过一个暑假的调查、分析及查阅相关资料,我基本上对奴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有一个了解。
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于城市来说,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还是很落后的。首先,从卫生服务资源的总量上看,城市地区占有卫生资源的70-80%,农村地区只拥有20-30%的卫生资源;其次,从资源的质量上看,农村拥有的卫生服务资源质量远远低于城市,几乎所有的高层次卫生资源,包括人员、技术、设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都分布在城市地区;第三,卫生投入的重点也在城市,包括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等,都建设在城市地区;第四,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此外,还有政策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等,共同构成这种城乡之间的不均等状态。县级医疗机构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基本还可以存活,因为这些机构还是县域内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最强的医疗机构,它们还可以保有赖以生存的服务量。乡镇卫生院基本上还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处于有“盈余”状态,具有一定
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少量经济不发达但乡镇人口密集的地区;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勉强过得去,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处于长期“亏损”状态,这些卫生院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靠财政拨款勉强维持。农村卫生站则是形式多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村办村管政府给予一定补助的(如宁夏),有村办个人承包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如广东)的或不给补贴的、有个体办的、有村与个体联办的、有卫生院下伸举办的等等,形式多样。总体来看是县和乡镇医疗机构以政府主导为主体,村级卫生站以个体为主导者较多。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参差不齐。在农村医生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医生有的是原来的赤脚医生,后来通过进修取得了乡村行医资格,有的是卫生学校或者医学院毕业后在农村行医。从调查情况看,村级医生的受教育程度以中专为主,大约有70.6%的村医生是中专学历,8.3%的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者占1.9%,还有19.2%的村医生是没有学历者。在村医生中,大约有80%的医生具有乡村医疗资格,约20%的村医没有取得乡村医疗资格。另外村诊所的医疗器械,目前仍是原来的三大件,此外就一无所有了,镇医院里比较昂贵稀有的就数b超机、x光机、电镜。医生们反映,常规器械和药品一般能满足需要,至于特殊的器材像核磁共振仪,无力添置,也没必要。因而在质量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相对较差,比不上卫生院和其他更高一级的医院,限于设备和文化水平,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县及县以上医院最不方便,价格相对也最高,但是质量好。鉴于农村的医疗设备状况和医术,很多人都对农村的医疗机构不是很信任。看个头痛发烧还好,但遇到要做手术时,就不敢轻易就诊了。
这些年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医疗负担过重。同样一种药,在医院买比起在药店买可能要翻番。有些药,在外面又买不到。而且,没有哪个医院愿意病人拿着处方到外面买药。在外面买,便宜些,但还是不放心,生怕买假药。虽然今乡镇已经在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减轻病人看病贵的想法,如病人可在指定的顶点卫生院就诊,若是门诊治疗则每天可减免三十元的医药费,若是住院治疗则既可报销百分之八十的医药费,若是在县级医院就诊住院则报销百分之五十,市级医药则报销百分之二十,低保户既可全免,这样的措施实则为病人带来福音,不仅收容了病人到指定的卫生院就诊,同时也给
病人减免了医药费,让其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大大改善,为此医疗卫生改革是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但是,合作医疗范围之内的药品少,农民生病后,发现好多效果比较好的药都不在报销之列,而之前对哪些药可报又不清楚。而且,参加合作医疗以后,各项费用都上涨了。就算报销,但最后还是没少花钱。由于农民朋友自身对合作医疗不是很了解,加上合作医疗具体实行中的种种限制,很多人都对合作医疗开始产生怀疑。好多人都说:“政策是好的,但执行有问题!
城乡卫生服务差距表现在应就诊和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比例上,2021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患病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城市为百分之五十七,农村为百分之四十五,患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城市为百分之二十七,农村百分之三十,在出院患者病情未痊愈就主动提出要出院的占百分之四十三,自己要求出院患者农村百分之六十七是由于经济困难而城市只有百分之五十三,尽管中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和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差距,这些差距有重要的根源。
存在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多样性的。首先是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政策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农村卫生仍然落后于城市卫生工作;其次是农村卫生投入少,农村卫生工作者的待遇低,晋升机会少,导致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高中级专业人才流出多于进入;第三是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条件差,业务发展机会少,吸引不了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工作。第四,农村卫生工作管理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导致产出不足。
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支付能力的差距,医务工作者的报酬和收入持钩,影响了贫困农村地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积极性,结果把农村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进行分析,收入差距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大多数地方富裕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城市不相上下,而在中西部的贫困农村,这些问题最突出。另外城乡二元的医疗保险制度,使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完全不同,城镇医疗保障水平远远离农村,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二元结构,城镇医疗卫生服务支出都不同程度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长期以自力更生为主,是农村居民难以与城镇居民一样公平的享受医疗卫生服务。
虽然政府卫生投入的重点是最近几年在向农村转移,但数十年来政府卫生投入的重心在城市,因而积重难返,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应加大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既然农民对大病依然很难负担(合作医疗补贴有限),那么,能不能在疾病发生发展之前就把它遏止住呢?中医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为主也是我国医疗工作的基本方针。政府如果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特别是基本卫生保健的投入,组织好人力、物力,开展好基本医疗保健工作,这不仅仅是农民的福音,更是整个社会的福祉。一来,农民的健康意识会大大增强,身体素质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农民身体棒了,吃饭香
了,疾病少了,不仅可以使政府避免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大规模消耗,还能为社会生产、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基本前提。长远观之,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是能够产生正的效果的。
其次严格管理农村医药市场。我国医疗市场化之后,长期以来,医院走的都是以药养医的路子,服务费收得低,药价自然而然的高了。二是目前的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剥皮”如药厂、医生、医院、药品销售公司等几个环节,医院环节占了50%以上。(2)所以,对于自负亏盈的医院来说,他们很难舍弃“药品”这个砝码。加上医药市场缺乏有力监督,农村假冒伪劣药品四处蔓延,农民对此怨声载道。要想逐步扭转这种局面,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大力监督,坚决抵制不合格的药品,打击不法商贩,提高药品质量。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减少药品销售流通环节,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坚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集中采购、公开竞标和区域配送的试点,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受惠于民。
医疗卫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容,如何去审视这一系列问题,那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改革,适应卫生改革需求,培养使用性医学人才间接的进行了医疗卫生改革。
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处于一个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从规模和结构质量控制,课程改革,定向培养,毕业后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医疗改革的进程。基层医疗就是一个国家医疗事业的基础,所以重视我们的基础医疗,重视
我们的基层医疗,那么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才会稳步前行。。篇三:医疗调查报告范本2021年农村医疗调查报告范本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2021年,我市共有乡镇132个,村(居)委会3914个,常住人口549.07万。其中农业人口380万,户数141.7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221元。乡镇卫生院155个,村卫生室2838个,乡村医生3273人。自2021年7月1日镇海区率先开展新农医试点工作以来,至今除海曙区外,其他各县(市)区已全面推开。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参保乡镇109个,占83%,参保村2694个,占69%,参保人数达275.4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6.4%。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21949854563、2021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农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群众参加;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协等部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群众参与热情高,确保了各地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是规范管理。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医管委会,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医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农医联络员,三级组织*络的建立,为新农医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经办机构在制度正式实施后,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流程,实施服务承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制订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基金收支专门帐户,严格费用审核,建立重大结报金额复审制度,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和公布基金运行情况,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并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二)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农医的多种运作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施原则。各地在筹资过程中,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在全面推开的县(市、区)中,参保率均在80%以上,其中镇海、北仑、鄞州、江北等达到了90%以上,大大突破了预期的目标。在筹资机制中,坚持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22109.3万大病统筹基金中,其中个人(包括集体经济扶持)出资8093.0万,乡镇财政资助4910.7万,县(市、区)财政资助5256.5万,市财政已资助3849.1万,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构成比。在基金的使用上,坚持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障适度的原则,大部分县(市、区)还设立了风险调节基金,保障合作医疗正常运行。
二是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确定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由于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保障人数和原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个人出资、财政资助和补偿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县”相对较低,市辖区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全市筹资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于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级政府资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22-25元;平均补偿水平在25%—35%之间,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机制。目前,各地在新农医的具体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卫生部门运作型—包括慈溪、余姚、江北、江东、大榭、镇海,占主导,建立区域定点逐渐转诊,控制医疗费用;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为参保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门诊优惠减免,支持新农医。社会保障部门运作型—鄞州区积极探索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城乡医保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城镇医保的经办机构、人员*络和软件系统,实施新农医制度。政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型—北仑区、宁海县由人寿保险公司进行运作,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各地对新农医运作机制的有益探索,为实施这一制度打开了思路,值得尝试和探索。(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参保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小,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余姚、慈溪、镇海、北仑和宁海等地区对某些特殊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也实施一定的补偿。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住院结报75456人次,补偿总额12913.2万元,人均补偿1711元,实际补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25.0%,占有效费用29.3%;门诊补偿669人次,补偿金额88.4万元。
二是实施医疗救助,加大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力度。在实施大病统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农村五保供养农民、农村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其大病统筹个人出资由县(市、区)、乡镇两级财政代缴;同时两级财政出资每人5-20元不等,设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上述对象及个别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严重影响其基本生活的参保对象实施除大病统筹外的医疗救助。目前开展新农医的县(市、区)均开展了医疗救助制度,如镇海区对有效医药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这类对象给予至少5000元的救助。截止9月底全市到位救助资金1460.6万,已资助低保、五保、重点优抚、患重大疾病对象等困难人员免费参保5.15万人,资助总额135.65万元;资助经济欠发达区参保对象6.59万人,资助金额88.29万元;对困难人员医疗费用救助5177人次,救助金额763.3万元。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实施新农医制度后,各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有机结合,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镇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适度让利,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机制,将村卫生室通过竟聘后,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县镇两级财政对每个服务站每年给予平均3万元的补助,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业务用房、水、电等费用则由集体经济给予补助。北仑区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基金,按照参加大病统筹人数每人每年4元予以投入,主要用于下乡巡回医疗、健康宣教和扶持边远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解决边远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已启动,5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列入标准化建设,市政府将每年投入1000万,县镇政府1:2配套。
总之,新农医制度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
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对策与建议
总体发展目标:2021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85%以上;2021-2021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2021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三大体系”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导,抓住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突破口;二是医疗救助为补充,突出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弥补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配套,扩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强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窄的弱点。清晰确立“三个定位”一是目标定位:最终目标是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医保并轨,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中把握制度的发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阶段定位:“低水平、广覆盖”起步,制度将有一个较长的初级发展阶段,实施中重视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三是过程定位:在巩固初级阶段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实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切实保证“三个到位”一是政府责任到位,既要落实个人义务,更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引导到位,既要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强调科学引导,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氛围;三是资金支持到位,既要坚持个人出资,又要保证合理的财政资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具体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一是从社会保障角度,明确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突出社会管理、强调个人自主参与,明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出台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处理好制度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手段与目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加强
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地自愿地缴费,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四是有关业务部门、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酝酿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篇四:医疗市场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洲区医疗市场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基层医疗服务投入的逐年加大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医疗卫生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对全区特别是我院的医疗现状作了一个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机构设置情况全区卫生系统共设置区、街道两级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区属医疗卫生机构13个,街镇场区卫生院15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590人,区、街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设置病床1458张。全区卫生系统房屋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2亿元,有价值万元以上各种医疗设备370台套,其中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10台件。我院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53张,设有11个病区23个临床一级科室,6大医技科室和14个行政职能科室;开展西医、中医各科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范围辐射到黄陂、红安、黄冈、麻城等邻近县(区)市。并且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现有在职职工640人,其中卫技人员507人,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183人;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20余台件,其中美国ge双排螺旋ct、阿克松彩色b超、康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奥林巴斯彩色电子胃镜、日本进口血透机、腹腔镜等设备在武
汉市区级医院中处于先进水平,医疗设备总价值达到3000余万元。我院坚持科技兴院,注重专科建设。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骨外科、神经内科已成为本地区知名专科,能开展开颅、中上段食道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肺叶切除、部分肝叶切除、椎间盘摘除、脊柱矫形、子宫全切带盆腔清扫、乳突根治等复杂重大手术。每年均有3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杂志上,2~3项新技术获市、区科技进步奖。06《平律复方治疗病灶性心律失常临床与实验研究》科研课题经成果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被评为武汉市重大科技成果,07年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21年我院通过管理评审被命名为“二级优秀医院”并顺利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的认证。
由上述情况可见,我区各医疗机机构特别是我院无论是设备、设施还是医疗技术水平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要。
(二)近5年来全区医疗服务状况近5年来,特别是在2021年底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近年开始的标准化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开始以来,我区的医疗服务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人民群众特别是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得到了较大的保障,农民开始享有较多的优惠政策,医疗服务*点遍布全区各个角落,使得我区大部分农民群众有条件且能够看得起病,有的甚至可以花小钱诊大病。全区各个医疗机构业务工作量也因此开始大幅增长,有的街镇卫生院业务收入还实现了翻番,这都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国家政策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全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状况正在逐步得以改善。
我院作为全区医疗行业的龙头单位,近5年来,按上级领导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更新医疗设备,改善就医环境,降低药品价格,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得我院的各项工作指标也有了明显提高,现将相关的医疗服务各项指标列举如下:
人民医院相关医疗服务数据
由此可见,全区卫生系统,特别是我院在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业务工作量也正在逐年同步明显增长。老百姓有病大都能够走进医院并看得起病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各项医疗费用仍呈增长趋势。我们对本院相关数据指标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与比照,发现在逐年增长的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占了较
大的比例,而实际的服务费用与治疗费用在我
院的不断调控下还有所下降,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另外,由于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大家对医务服务的要求开始逐年提高,对服务项目、服务水平与服务内容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许多新的仪器、新的疗法、新的药物开始不断投入使用,从而使得我们的服务成本也大幅提高,这是医疗费用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患者有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花小钱照样是可以看得好病的。正是由于还存在着上述诸多原因,部分老百姓所谓“看病贵”的问题还有待在未来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采取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已经解决了部分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基层卫生条件底子差,发展不平衡,财政投入又相对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势必使整个卫生系统的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兑现难。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投入资金有限,并且有的配套资金不能兑现。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要求,区财政对全区卫生系统投入的卫生事业费和各项配套经费应达到4200万以上;2021年,全区卫生系统区财政预算只有1373万元,即使按卫生系统在编在册人员算,人均卫生事业费年均不足5000元。近几年来,区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同期地方财政支出比例),没有保持与财政支出同比例增长。没有必要的财力作为后盾,各医疗单位的就诊环境、设备、设施、后勤保障都将无从保证;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医务人员何以安心工作?在此条件下若想搞好医疗服务谈何容易!
(二)街镇卫生院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
从总体上看,我区街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而且大部分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疾病的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查显示:全区3590名医务工作者,从职称来看,高级仅占6.7%,中级占28%,初级则占59%;从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占43.6%,中专或高中占35.6%,而街镇卫生院高级仅占0.3%,中级占7.8%,初级则占31.5%。目前街镇卫生院在职临床医务人员中职前本科生、专科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专业人员学历职称层次低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另外,街镇卫生院人员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整体
人员臃肿,另一方面卫生技术人才匮乏。
存在专业从业人员明显不足。这就使得我区基层特别是农村人民群众仍然存在一定的就医因难。
(三)设备设施缺乏或落后。
在基层医院,特别是有的街镇卫生院,设备还相当的落后,有的辅助检查只能做最基本的血尿常规;有的手术室简陋异常,全部手术过程在同一房间里完成;有的连基本的急救设备都不曾备齐。这样的条件是很难为病人服好务的。
(四)区人民医院的实际困难。
我院作为行业龙头,也是全区医疗技术的指导中心,虽然在人员和设备、设施方面比街镇卫生院状况要好,尚可以基本满足常见多发病及少数疑难病症的诊治,但是仍存在着很多实际困难,一直制约着我们更好地向前发展和更好地为病患者服务。
首先,病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我院医疗实际发展水平的矛盾渐趋显著。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也必然地要求医疗服务水平相应提高。但作为一所二级医院,其发展与进步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地域、人力、财力、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等。只有各方协作并形成合力,才能使我们的医疗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由于医院建筑、布局、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仍较陈旧和落后,在全市乃至全省同级医院中仍显滞后。全院各病区床位普遍偏少,每到疾病高峰期,经常人满为患,一方面不能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设施不到位也易出现医疗差错与服务不到位从而引发纠纷,也因而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
还有就是外部医疗环境欠佳和社会舆论的不良导向对医院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停尸闹丧、恶性纠纷时有发生。一是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二来限制了医学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创新被认为即是“试验”,所谓“无据可考”的东西更会让“扯皮”者有机可乘。当前,这些不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着,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如果不尽快予以解决,要想真正提高全区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将无从谈起。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
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大力改善就医条件,添置必要的设备,特别是对
经济相对薄弱街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政上要予以倾斜。
(二)加快基层全科医师培训与资格认证的步伐。逐步提高街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一级医疗部门人员素质。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培养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对志愿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实行提前定级,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助。更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三)对中心医疗机构更要加大投入,促其发展,继而带动全区卫生系统向前发展。在财力上、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全区疑难、重危、复杂病例大多集中在我院,全区近70%的医疗服务是由我院来承担的,只有不断完善设施、改良设备、激励进取,才能使其真正的成为我区名副其实的龙头,成为全区真正的学术、医疗科技和业务指导中心,从而为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完善配套政策。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管理办法及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医药分家,实行药品托管制度。通过托管来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全国许多医院已经走在了前面,而且试行的效果颇佳。许多的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项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好举措。
(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行力。一切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好全区整个医疗行业安全的工作环境与良好的工作秩序,为各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六)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实事求是地评价整个医疗行业,纠正当今社会的不良舆论导向。给医院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七)更加深入地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为基层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制度保证。
目前,我区确实仍然存在部分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但这不是普遍问题。并且,其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街镇及至村一级的医疗单位。只要政府更加关注医疗卫生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我区的整体医疗状
况一定会越来越好。篇五: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2021年暑假,公共卫生学院安排07级预防专业的学生进行社区预防保健实践。在xx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进行有关医疗改革的调查。
在《小康》杂志连续四年对全面小康进程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调查中,医疗改革一直居关注焦点的首位。本次医疗改革方案主要着手解决广大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改革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情况是这次调查的重点,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医患关系状况,发现医疗改革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为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方向。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群众及医生对医疗改革的了解程度和对医患关系的满意程度,从而发现医疗改革过程中仍需注意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山东省xx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医生,部分私立医院医生,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卫生服务站医生;xx市群众。
一般情况:被调查的医生多为医院门诊医生,被调查的群众多为医院门诊随机抽取,以及社区、单位的部分群众。
三、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问卷分为医生调查问卷和群众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并全部回收,其中,医生执业调查问卷50分,群众意见调查问卷50分。
四、调查时间及地点
调查时间:2021年7月27日——2021年8月15日调查地点:
医生调查:山东省xx市人民医院、胜利医院、部分私人诊所
群众调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门诊、人民医院门诊、胜利医院门诊、xx市部分社区广场、单位职工
五、调查内容
调查分为两部分:医生执业情况调查,群众意见调查
医生执业情况调查主要内容为医生对其行医环境、医患关系、工资情况的满意程度,是否推荐子女从事医疗工作,对于国家医疗改革与医生待遇和医患关系改善的看法和态度等。
群众意见调查主要内容为了解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的消费比重,对医患关系的满意程度,对医疗改革的了解程度等。
六、调查结果
以下是两份调查问卷的问题回答情况及结果总结:
医生执业情况调查
1、您认为目前行医环境:a.一般56%c.很差18%b.很好20%d.达到了有可能的最差的程度6%2、您认为目前医患关系:a.还过得去52%c.很紧张38%b.很和谐8%d.简直像“敌”“我”矛盾2%3、您行医时是否很警惕,以防受到人身攻击:a.是52%c.从不4%b.不是18%d.一直很注意26%4、与您的工作量和付出相比较,您认为您的工资收入:a.太少62%c.较满意13%b.大致相当26%d.很满意0%5、您愿意推荐您的子女从事医疗工作吗:a.极力推荐0%c.不推荐56%b.推荐16%d.由他们自己决定28%6、您认为国家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会对医生的待遇产生哪种影响:a.改善医生的待遇
21%c.可能会略有提高56%b.医生待遇不变23%d.可能会有很大提高0%7、您认为国家正准备进行的医疗改革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可能是:a.不变24%c.对医患关系会有明显改善b.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47%d.可能会使医患关系更紧张
8、您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进修学习(可多选):a.迫切需要31%c.没有时间20%b.没有必要2%d.没有机会18%9、您以从事医疗工作多少年:a.3年以下6%c.5-10年12%b.3-5年14%d.10年以上68%
10、您是在哪种医院工作:a.三甲医院36%c.社区医院22%b.二甲医院26%d.其他16%11、您所在的工作单位属于:a.公立68%b.私立32%14%14%此次调查,共调查了各级医院医生50人。以上为每个问题各答案所占的百分比,由此可得出调查结果如下:
1、医院的级别不同,医生对行医环境、医院关系、工资状况的满意程度差别较大:
上面的表格可或多或少反映出:
总体来看,大部分医生对自己的行医环境不甚满意,与工作量相比,认为工资太低,且认为医患关系不太乐观。
越是级别较高的医院,医生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医患关系、工资状况的不满意程度越高。而与居民日常接触较多的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对医患关系、工资状况基本满意。
2、大部分医生不推荐子女学医,主要原因是,医患关系太紧张,以及医生行业比较辛苦。由此也可看出,医生对医生行业在今后的发展所持态度并不乐观。
3、有关医疗改革方面:
大部分医生对医疗改革将产生的结果持乐观态度,认为国家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可以或多或少提高医生的待遇,改善医患关系。但也有小部分医生认为,由于医疗改革更加侧重于公益性,为公益性改革,因此相对不利于医生的个人利益,容易使利益方面的冲突更容易发生,因而不利于医患关系项有利方面发展。
在交流中还了解到,“以药养医”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以药养医若不能有所改变,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利益矛盾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关系也就不能有彻底的改观。
虽然国家已经确定了医疗改革的方案方针,但大部分医生认为现在医疗改革的效果还很不明显,在短时间内还不能给医生和群众带来明显的实际利益,医疗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重症病患比较集中的三甲医院,医患关系等问题可能更为尖锐,医疗改革的公益性效果较差。而在与居民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站等处,医患关系较为和谐。自xx市各社区实行药品零差价活动(xx市医疗改革措施之一)后,群众反映良好,社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
站的医生认为群众对他们的满意度较高。
4、绝大多数医生都认为有继续学习的必要,但由于各种原因没办法实现。群众意见调查表
1、您存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孩子上学43%b.以防生病17%c.购房17%d.存钱养老12%e.其他11%2、您觉得目前看病就医方便吗:a.方便,和去年一样51%b.比去年更方便
16%c.不方便,和以前一样10%d.不方便,但是比以前好22%3、有关医疗改革的情况请您选择一项:a.政府已经公布医改方案59%b.政府快要公布医改方案41%4、您生病后经常去哪种医院看病::a.公立医院36%c.社区医院16%b.私立医院
14%5、您就诊时医生开的药:a.太少2%c.太多30%b.正好32%d.有一些是不必要的6、您本人或亲友看病时曾对医生予以物质方面的感谢吗:a.是。希望医生能给我最好的治疗。27%b.是。因为我对医生的治疗感到很满意。21%c.没有。因为医生对我的治疗令我不满意。4%d.没有。因为我已经交了应交的治疗费用。48%7、您就诊时对医生的服务态度:a.满意。71%b.不满意。24%36%c.很不满意。4%此次调查,共调查群众50人。以上为每个问题各答案所占的百分比。由此可得出调查结果如下:
1、群众存钱主要目的是孩子上学,治病医疗相关的消费并不是群众消费的主要方面。
2、群众对医疗改革的效果体会并不明显,没有感到看病更加方便或者体会到更多的看病就医方面的便利。且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现在看病就医并不方便,可见有关部门仍有许多便民利民的工作要做。
3、在问及医疗改革的相关问题时,几乎所有的被调查群众都不了解医疗改革的相关情况,不清楚医改的现状和方案,也没有深切体会到医改的便利。
4、大部分群众对医生的服务态度持一般态度,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相对来说,医患关系在群众眼中较为和谐,但由群众的不满意程度接近30%也可以
看出,医患关系还实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5、大部分群众认为就诊时医生开的药过多,有一些要是不必要的,且接近一半的人在看病时曾对医生给予物质方面的感谢。由此可见,群众对医生的诊疗方案并不是完全信任的,“以药养医”,“灰色收入”,仍是阻碍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
6、由于医院体制改革等原因,我市信誉最高的一家三甲医院现为民营医院。这对群众看病就医时对医院的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多数群众仍叫信任公立医院,但由于市场经济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在向私立医院转变,使部分群众对大型医院的诊疗效果产生了怀疑。
七、调查体会
为了完成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首先上*查找了很多关于医疗改革的资料。
国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发展相关的各类问题中,医疗改革连年居于居民关注问题的首位。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在医疗改革这个布满了体制沉疴的领域,人们充满了失望,同时又满怀期待。在一次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中,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最多,人们希望在医疗改革领域加大政府投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保障医务人员待遇,加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药品费用等。
在整个医疗改革中,最急迫解决的是医疗保险制度问题,最大的难题是公立医院的改革。显然,中国医疗改革面临的现状是艰巨的,任重而道远。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本次医疗改革方案需要着手解决广大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走访医院的过程中,我发现,xx市的医疗保险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和普及,在各个社区实行的药品零差价制度,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自2021年以来,我市按照“完善制度,统筹协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使医疗保险工作更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构筑起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以大额医疗救助、公务员补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切实减轻社区居民要费负担,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康复会社区”,确定了社区100种常用药品的205个品规,实行社区常用药品零差价率销售,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医疗改革中,改善医患关系
无疑仍是医疗改革的重点方面。而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在于如何解决医生与患者的利益冲突。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医疗体系的资产界定不清,使得医院定位混乱,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可以利用公有资产进行完全商业化的医疗行为,而对民营医疗机构由要求他们提供队中公共医疗服务。
第五篇:基层调研报告
基层调研报告
——服务基层践初心、凝心聚力担使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开展“下基层活动”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本人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认真开展了针对新形势条件下,基层员工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的调研活动。
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具体的调研资料,本人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走访客户,详细了解公司服务贯彻落实情况。在与客户访谈时,主要了解了客户对服务、工作保障、审计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客户近期工作安排、以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二、与部门召开座谈会。围绕公司党群建设、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生活后勤等诸多方面问题,开展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鼓励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谏言献策。
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本人对分管部门基层员工,特别是新员工重点开展了面对面交流谈心,调查群众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上调研走访等形式,本人梳理了如下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与其他机构相比,核心竞争力不明显
相较竞争对手在服务态度和效率上不够突出;在规范性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各厂所的项目在后期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纠正,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二、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滑
该客群出现了客户流失、收入下降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维护老客户,拓展新客户,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粘性,保持业务量持续增长,是摆在业务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
三、员工面临工作强度大、待遇较低的问题
目前对标行业,公司薪资待遇较低、出现核心岗位与关键人员薪酬水平与市场严重脱节,薪酬水平与员工实际价值贡献不对应等问题,加上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等多种因素,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并形成人浮于事,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篇三: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XX县基层卫生事业进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把握我县基层卫生事业进展状况,不断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推动全县基层卫生事业进展。根据XXX副省长在我县进展卫生工作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视治理局成立了以县卫生局局长XX为组长的医改调研小组,组织县直医疗部门的相关同志于3月11日至12日对我县XX乡、XX镇、XX镇、XX乡4个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抽1个村卫生室进展了实地工作调查。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国家根本药物制度实施、根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治理等,实行的方式为与基层医务工深入座谈,了解基层卫生事业进展现状,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研的成果进展总结。现将有关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根本状况
XXX地处贵州东部,位于湘**两省三地(**、**、**)交界处。全县总人口XX万人,面积1486.5平方公里,辖4镇7乡,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完成GDP亿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增长%,农夫人均纯收入
元,增长%。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11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129个(已建成标准化卫生室
所),个体诊所
家,药品零售企业
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
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
在编人员
人(其中乡镇卫生院
人),有卫生技术人员
人(其中乡镇
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人,专科人,中专
人;获高级职称的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
人。
二、对我县基层卫生工作的初步调研评估
近年来,我县基层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仔细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掩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根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动我县基层卫生事业协调进展,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根本药物制度顺当实施
自
年
月启动医改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民生工程,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拟定我县医改政策,讨论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方法,细化分解了医改目标责任书,统筹推动全县医改工作;调整支出构造,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方法,县级财政投入逐年增大,尤其加大对公共卫生工作经费的投入。将村医酬劳提高到人均400元/月,按
人列入财政预算,于今年
月起执行。2022年1月1日,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1个城区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和129个村卫生室全面启动实施根本药物制度,基层医药机构全部实行药品网上集中选购,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根本药物,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切实降低了药品价格。目
前看,国家根本医药制度运行良好,效果明显,呈现出门诊量、住院量、业务收入上升,药品价格、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下降的“三升三降”趋势。今年1-2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次增长25%,住院人次增长22%,非药品收入增长10%;药品价格平均下降40%,次均门诊费用下降27%,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6%。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医生临床用药趋向合理,“以药养医”的问题得到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气构收入构造渐趋合理;根据根本药物补偿方法,基层医疗卫生气构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标准,无乱收费、乱涨价现象发生;各单位标准经费治理,正常经费支出同比降低30%;职工待遇明显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气构运行良好。
(二)根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运行平稳有序,治理逐步标准,基金运转安全,补偿水平明显提高。2022年我县新农合筹资标准由原来的150元/人年提高到250元/人年,年度累计住院报销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至10万元。门诊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60%;一般门诊封顶线由
元,提高到
元;门诊十三种大病封顶线由
元提高到
元。乡镇、县级、省及县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由65%、50%、40%提高到80%、65%、50%。根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社区效劳中心全部药品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药品价格更低且全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药品补偿比例再提高10%。今年,我县参合农夫达人,参合率稳定在%以上,住
院报销封顶线到达10万元,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到达%。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参保率%,报销比例到达%,受益率%;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参保率98%,报销比例到达60%,受益率达98%。农夫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群众满足、卫生进展、政府放心的目的。
(三)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日益健全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乐观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效劳网络建立,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意广阔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效劳网络根本实现了全掩盖。根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根底,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极大地便利和满意了广阔群众的就医需求,根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根底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心、省、地专项资金
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立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三是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2年至2022年新招考
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各医疗卫生单位。完成了乡、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
人次,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
人。四是乡村卫生效劳一体化治理日趋标准。对村卫生室实行“四有五统一”(看病有登记、开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公共卫生效劳有台帐,统一行政治理,统一业务治理,统一财务治理,统一药品选购,统一效劳价格)治理,确保了基层医疗效
劳质量和农夫群众的就医安全。乐观落实乡村医生担当公共卫生效劳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了乡医的合理收入。
(四)医院治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效劳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训练。通过实行开展“医院治理年”等活动,采纳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展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训练。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治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治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效劳考评标准,并将效劳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效劳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治理制。2022年,制定下发了《**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方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治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效劳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
(五)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动,根本卫生效劳均等化成效显着。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仔细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安康宣传训练,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觉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准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展了个案调查。仔细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根据“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打算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仔细部署,强化责任,标准接种门诊建立,免疫工作有序推动。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动。结合农村“降消”工程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安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治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标准、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学问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展职业卫生学问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催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治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视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惩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安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治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展安康体检效劳,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根据科学进展观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县医药卫生事业进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改相关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一是局部根本药品名目招标指导价在同产家、同批号、同规格的状况下高于市场销售价数倍。如规格为24粒的复方穿心莲片招标指导价为33.6元,而市场零售价仅8元。群众吃药贵的问题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气构根本用药名目可用品种较少,不能完全满意用药需求。仅使用根本药物,限制了局部诊疗工程的开展,保证不了基层群众治病需求,如麻醉剂未被列入根本药物名目,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气构无法开展诸如外伤缝合、阑尾炎等小手术,病人只得选择县级医院就诊,这样也就加重了县级医院门诊接待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群众就医负担,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三是鼓励机制不健全,实行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普遍下降,主要是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原有的职称补贴和值班费等,使医务人员原本不高的收入较前削减,难以调动现有医务人员的乐观性,消失吃大锅饭和推诿病人的现象。此外,村级医务人员普遍尚未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后顾之忧。四是医患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尚未健全,一些原本在乡镇卫生院可以就诊治疗的患者,乡镇卫生院为避开纠纷不敢收治而推往上级医院。
(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局部农夫参合意识不高,认为自己身体很安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与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与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洁,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留意协调合作医疗效劳、治理与农夫的利益关
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局部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三)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立相当薄弱。一是基层医疗机构严峻缺编。由于待遇低、业务进展空间小等缘由,基层医疗机构对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吸引力有限,2022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核定编制
个,在编在岗仅
人,缺编
人,其中乡镇卫生院缺编
人。局部基层卫生院多年没有新进医技人员,导致X光、生化等常规检查工程无法开展。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专业构造不合理,总体素养偏低。截至今年2月底,全县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医务人员中,初级职称和无职称人员占人员总数的%,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
%,低职称和无职称、低学历和无学历人员成为我县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主要工作人员。由于人员紧缺,导致无法安排现有人员参与各类培训进修,又进一步制约了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村级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素养低现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占
%,且每年参训时间太少,其业务技能和整体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四是大多数乡镇卫生院虽然已配备抢救车,但无专职驾驶员,造成设备闲置,无法履行正常抢救职责。
(四)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养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治理力量跟不上(大局部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消失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觉,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根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医改顺当实施营造气氛。一是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根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选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强安康训练的宣传。不断增加广阔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加广阔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阔人民群众的安康意识。
(二)进一步完善医改相关政策,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药品集中选购治理工作,建立科学、标准、透亮、合理的药品招投标定价和配送机制,降低虚高药价,有效解决群众吃药贵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根本药物应用状况监测和评估,准时收集基层医疗卫生气构药品购销反应信息,结合基层医疗卫生需求和根本医疗保障水平变化状况,适当缩短根本药物名目调整周期,并依据临床用药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根本药物品种,尤其是中药品种及儿童用药品种。三是要开展对就医费用开支的专项稽查,加强监管,掌握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及套取合医资金等。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立,确保事业可持续进展。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峻缺编缺员实际,特殊是遥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根据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气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待政策,调动职
工的乐观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力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医改供应切实保障。一是要仔细落实省、州医改《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投入政策,调整支出构造,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方法,仔细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常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要求,优先保障医改所需资金,并按规定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二是依据中心、省、州下达我县医改专项资金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特殊是基层医疗卫生气构根底设施建立、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实施国家根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气构的专项补助和常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等项经费。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对医改资金安排和医疗卫生气构收支活动的监管,确保资金投入使用到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难、简单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动。当前,必需根据中心“保根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要求,紧紧围绕医改五项重要任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带动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全面进展。
篇四: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得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深化医改中必须面对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得重要问题,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得重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提高就是医改成效、群众满意度得重要体现,也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群众健康服务得最好体现。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新医改政策得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健康需求,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与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发展之间得平衡.近日,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方面开展了工作调研与分析。
一、存在得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得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瞧病难、瞧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得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得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得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得能力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得差距。二就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与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
得积极性.三就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执行与落实政策过程中原则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农合与基药制度得政策意义.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就是我区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儿科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得缺乏,仍然就是制约农民就近瞧病得重要因素。二就是受制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区位条件,高职称、高学历得人才很难引进,专业人才紧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着人才队伍得结构优化与卫生事业得健康发展。三就是针对现有卫技人员得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激励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医务人员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得风气不够浓厚。
(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就是辖区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特色专科不鲜明,存在着医疗资源得重复建设与局部性浪费现象。二就是医院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学科建设与行风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与加强。三就是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与管理水平方面,缺乏针对性得工作制度与指导意见,管理过于松懈,没有明确、细致得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
(四)投入力度亟需加强。近年来,随着区委政府对卫生工作得不断重视,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但就是与上级对卫
生事业得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得距离。区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内得重要医疗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得投入远远不够,难以发挥县级医院得龙头作用。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得医疗用房、设备设施及人员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村卫生室得医疗条件、防保功能与乡村医生得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小病在社区(村卫生室)、大病进医院”得目标还难以实现。
三、几点建议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得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得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得与谐发展,就是一项重大得民生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文件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得要求,不断提升我区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医药卫生需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优化卫生发展氛围。区委区政府、区卫计主管部门及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重要性、紧迫性与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解决群众瞧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得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落实政府得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科学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优化整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得布局、规模、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名医培养、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等提出明确得目标与要求,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得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
化得医疗保健需求。利用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做好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树立群众正确得用药就医观念,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得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一就是要从我区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得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合理核定全区医疗卫技人员编制,突破瓶颈,创新考录机制,采取重点院校优先、定向考录、委托培养等形式,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切实缓解紧缺学科人才严重不足问题。采取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得机制,建立科学有效得激励措施,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加强名医工程与品牌学科建设,营造浓厚得学术氛围,全面提高我区医技人员服务水平与质量。二就是根据岗位要求与执业标准,加强对现有卫技人员得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卫技队伍结构得更替。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得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现有乡村医生进行统计归类,通过考试、群众评议与综合评价等措施,量才使用,统一调配。三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与医德医风建设,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得事业心与责任心,努力构建与谐医患关系.
(三)进一步开展一体化管理,不断促进城乡卫生资源共享。一就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区人民医院、区保健院等区及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得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区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内得医疗
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得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得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得业务技术指导与乡村卫生人员得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与常见病、多发病得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得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得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得诊治等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完善县域诊断平台建设,加强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得联动,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得诊疗水平,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二就是建立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得就医模式,切实减轻县级医院就医压力,缓解当前“住院难”得问题。三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信息平台要逐步向基层全面覆盖,从重点保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四就是加大对中医药发展得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得作用。
(四)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不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要紧紧把握机遇,创新载体,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得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不断改善我区医疗卫生条件。区级医院作为上下联动得枢纽与缓解瞧病难瞧病贵得中心环节,要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综合改革,提高县级医院瞧大病得能力.加大对乡镇(街道)卫生得支持力度,按照每个建制乡镇(街道)办好一所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要求,解决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推进“三室”标准化建设,按照“标准、规范”得要求,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加快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加强片区内人员、财务与业务得统一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得城市社区卫生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设备设施条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另外,要加快研究制定我区行政村整合得相关政策,为优化乡村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篇五: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了解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研的成果进行总结。以下是分享的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为了解金华市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情况,3月份,金华调查队走访市卫计委、医疗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实地调研白龙桥镇叶村、澧浦镇上宅村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并随机抽取了15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显示,金华市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也存在村级卫生人员结构老化、基层医疗设备不完善、诊疗业务单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一、金华市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政策实施情况及发展现状
(一)及时出台扶持政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直接补助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2019年2月份,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金华市财政局印发《金华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根据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地理交通、服务规模、基础条件、综合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化情况,制定调整系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分类调节,有效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3月份,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金华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3)》,从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设备配置及信息化建设和基层重点业务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减少,近五成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4109家,其中乡镇卫生院118家;村卫生室1456家,比2015年减少178家;乡村医生在岗人员1609人,比2015年减少69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到达规范化建设标准分别为113和642家,合计占全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48.0%。
(三)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渐完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2018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华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该办法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实现“全域统一、城乡统筹、档次可选”。金华医保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大病选缴保费政策、大病保障待遇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据市医疗保障局反映,2018年度金华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501.78万人,参保率达99.62%,位列全省第一,市民对金华市现行医保政策认可率较高,基金运行基本保持收支平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制度内报销率达86.75%。
二、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评价情况
(一)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成为农村居民就诊首选。
调研显示,在遇到常见疾病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方面,15名被访农村居民中,有12名选择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2名选择去县级以上的大医院就诊,1名选择药店买药吃。调研得知,农村居民选择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看病主要原因是离家近。
(二)农村居民对村卫生室的满意度高。
调研显示,农村居民对村卫生室满意度较高。15名被访农村居民中,有2名对村卫生室表示非常满意,9名表示满意,4名表示一般。在对村卫生室的改进意见方面,有8名认为医疗设备有待改进,4名认为内外环境有待改进,3名认为医疗水平有待改进,2名认为收费情况和药品种类有待改进,1名认为服务态度有待改进。
三、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卫生室人员老化严重,后备力量不足。
调研显示,村卫生室普遍面临着乡村医生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市乡村医生中60岁以上占65%,走访的2名乡村医生年龄也均超过60岁。据乡村医生反映,由于村卫生室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待遇水平低、业务提升空间有限,年轻医务工作者不愿到村卫生室工作,卫生室后继乏人。
(二)村卫生室发展受局限,接诊量减少。
目前,金华市58%的村卫生室是乡村医生使用自家闲置用房或租赁房屋,医疗设备配备不齐全,除政府举办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外,其他村卫生计生室均未列入定点医保机构。走访的2家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一家利用自家房屋,另一家借用村集体用房。据乡村医生医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村民对就医环境要求提高,现在交通便利,且乡镇卫生院门诊可报销50%,村民一般选择去乡镇卫生院就医,选择到村卫生室就医的大多是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和门诊达到报销限额的村民,接诊量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
(三)乡村医生工资水平有待提高,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两名乡村医生反映:目前乡村医生兼顾健康档案申报管理、健康体检组织协调、健康宣传等工作,村卫生室还没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村级健康档案每月应去乡镇卫生院录入,政府每年根据考核给予2万元左右补助经费,与他们承担的工作量不匹配。他们现已年满60周岁,从医均在40年以上,目前仍未解决养老问题。
(四)基本医疗保险可选档次少,档次跨度大。
调研得知,目前城乡居民可选基本医保缴费标准500元和1480元两个档次。据受访的某农村居民反映,基本医疗保险可自由选择档次偏少,而且两个档次跨度太大,他们家8口人全部选择缴纳1480元的档次基本医疗保险费,一次性支出一万多元,感觉负担有点重。
(五)“看病难,看病贵”多方面体现。
调研显示,在看病难不难问题上,15名被访农村居民中,有8名认为看病难,主要是难在市级医院看病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市级医院挂号难、住院床位等待难;二是常规检查等待时间长。在看病贵不贵问题上,有14名认为看病贵,主要体现在:一是村卫生室未实现定点,药品不能实现报销,乡镇卫生院门诊报销有1500元限额;二是基层医院检查项目到市县级医院得不到认可,重复检查,费用增加。三是药品涨幅较大。据金华调查队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金华市区西药类价格同比上涨7.5%。
四、关于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医务人员待遇。
规范村卫生室配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乡村医生队伍。同时,鼓励优秀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积极探索和提高村级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
(二)合理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改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
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基本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农村居民能在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就诊医治,切实打通农村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增设医疗定点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
进一步扩大医保定点机构,将村卫生室纳入城乡医保定点机构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合理拉开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报销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
6月8日至26日,由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亚健带队,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听取了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编办、市财政局等政府部门的汇报,到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集中视察了1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卫生服务站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的汇报,并召开了基层医卫工作者座谈会。发放了《村卫生室及村医队伍建设情况表》《基层医疗机构各类技术人员情况调查表》《基层医疗机构情况调查表》,对全市基层医疗
机构进行了全面摸底。集中视察后,调研组成员又随机暗访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政府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惠民生”的医改重心,稳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基层医疗网络初步形成。至2014年底,全市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乡镇卫生院5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村卫生室1446个。基本实现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二是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2010年以来,完成了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对39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了新一轮项目建设。共计完成新、改、扩建业务用房13万多平方米,新增各类仪器设备5000余台(件)。从2014年开始,已完成134个村卫生室的新建或改建。
三是服务能力得到加强。2010年以来,从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规范临床诊疗服务管理等七个方面入手,全面开展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为主题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乡镇卫生院示范创建”活动,使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得到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向转诊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和提升基层医卫人员技能的作用。通过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升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四是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目前在97.7%的村卫生室实现了基本药物的覆盖。二是落实11项43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逐年增加。三是新农合政策大大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经费保障不足。一是历史负债沉重。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债务5397.82万元,仍没按有关规定及时化解。二是财政投入难到位。有的县市区人头经费、公卫经费、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等不能足额、及时到位。三是基础设施设备仍然满足不了需要。还有35.5%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90.73%的村卫生室没有进行规范化建设。全市还有少量边远的或服务村民人数较少的行政村没有设置村卫生室。基本的检测、检验设备不齐、老化现象较为普遍,满足不了基本诊疗的需要。
(二)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员结构不优,在编人员中纯行政人员占比为12.3%。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部分单位业务量不足。另一方面,县市卫生行政、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监管、指导也存在不到位,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有限。
(三)乡村医生队伍基础薄弱。乡村医生待遇不高,队伍不稳,技术力量薄弱。乡镇卫生院“好的进不来,差的不想要”,大量使用临聘人员与空编现象同时存在。村医生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低,业务能力弱的问题,由于缺乏岗位退出机制,年老的村医难以正常退位,又由于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收入减少,医疗风险大,无保障机制等原因,年轻医护人员很少有人愿意进入村医队伍。
(四)基本药物配送不到位。调研中村医生反映在采购基本药物时,很多平常用到的药物经常采购不到,采购平台上中标的药,如安乃近片、柴胡注射液、尼群地平片、复方甘草片、去痛片等,因为利润薄,药物配送公司不供货,影响了基本医疗业务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一要坚持需求导向。把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需求强烈的偏远地区,改善他们的设施设备,提升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对业务量不足、资源闲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向健康服务等产业转型发展。二要逐年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制定逐步化解建设性债务时间表,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应有的人头经费、公卫经费、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费用的足额及时到位。三要加快村卫生室建设。因行政村区划调整等原因,原拟三年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没有落实到位的,建议再延长建设周期。卫生服务站点建设也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二)科学定位,确保基层医卫公益性。一要坚持差异化发展。基层医疗机构要定位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上。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可适当提升其技术设施设备的配备,开展一些普通常见手术。二是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益性。乡镇卫生院是公益一类拨款事业单位,在建设规费收取、水电费价格执行、人员经费、设备添置等方面应等同于其他事业单位性质对待。三是要逐步将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为政府主办。
(三)政策引导,确保服务能力逐年提升。一要发挥医疗保障导向作用。制定医保和新农合对多发病、常见病、康复治疗的约束性报销政策,引导老百姓到基层就诊。二要做实“医联体”。对市级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出台相关考核措施,实现市直优质医疗资源对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稳定的长期的支援,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的目的。三要保证编制经费。按照“编制到位、经费包干、自主聘用、自主管理”的原则,定编、定岗、不定人。财政按编制预算安排人员经费。四要加强考核。将昭山、高新、九华等经济园区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县市区同步考核,促进园区范围内卫生事业的同步发展。五要注重发展特色专科业务,继续引导与扶持中医中药传统优势治疗项目。广泛开展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职能特点的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等技术服务。
(四)建立机制,确保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一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与医疗行业特点相适应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总体工资水平。建立基层有突出贡献人
员的表彰奖励机制和通过自学等途径拿到医卫专科以上学历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奖励机制。多方调动积极性,做到卫生技术人员越往基层下沉,各方福利待遇和荣誉就越高。二要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在编制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大力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开通引进医卫人员的“绿色通道”,给予卫生行政部门更多的用人自主权。通过抓本土化专业人才学历培养,订单式培养、医联体送医下乡、日常业务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医卫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培训乡村医生人人会熟练使用电脑录入数据,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卫生、计生合并以后,培训原计生人员业务技能,适当合理分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可以研究对具有执业医生资质或具有本科以上医卫专业学历的村医生采取由乡镇聘用管理的办法,解决其工资待遇和养老问题。
(五)广开渠道,确保基本药物足量供应。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向省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反映基本药物在基层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建立药品生产供应企业黑名单制。同时,要对湘潭本地药业多加推介,同等条件下,优先本地药业进入集中采购环节,有利于监督药企在供应环节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10月上旬,县政协组织部分医药界政协委员,组成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马泉卫生院、马泉乡蔡家坪村卫生室、三岔中心卫生院、三岔镇朱家庄村卫生室以及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等6个不同等级的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现场询问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医疗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关注民生、服务健康为宗旨,积极抢抓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初步建立,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医疗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整体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县现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153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妇幼机构1个,疾控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135个,村级医务人员231人。医疗机构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6人,工勤人员19人。今年以来,全县先后选派县级业务骨干20人次在省内外三甲医院进行为期半年及以上的学习,乡镇卫生院26人到县直医疗机构进修,选派47名村医参加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为期半年的脱产培训。同时,积极利用协作医院平台,邀请省市三甲医院专家在县直医疗机构开展手术试教14台次,培训医务人员72人次。
二、发展现状
(一)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近年来,我县结合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灾后重建和乡镇卫生院辅助设施建设等项目,努力改善并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2012年以来,省政府下达我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共计7个,项目总投入资金48万元(其中:省预
算内投资34万元,地方配套14万元),建成7所村级卫生室并投入使用,有效的改善了村级医疗服务水平。二是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情况。5.10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525万元,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殪虎桥乡卫生院新建业务用房1000平方米,新寺镇中心卫生院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计18个,总投资2902万元,其中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总面积9870平方米,12个乡镇的87所村卫生室,建设总面积5220平方米。三是乡镇卫生院辅助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情况。乡镇卫生院辅助设施建设项目共4个,项目总投资460万元,总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该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武阳、新寺、草滩、金钟卫生院供水、污水处理、锅炉房、医疗垃圾收集、业务用房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全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二是积极开展标准化医院网络建设,建立了“上伸下延、内联外展、城乡联动、层层帮扶”的医疗卫生服务互动体系,县医院、县中医院在与兰大一院、兰大二院和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建立协作医院的基础上,分别与13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帮扶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给予免费进修和培训。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五年来,通过全省民生实事项目、全县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新招考186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完成了乡、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230人次,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10人。四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日趋规范。积极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了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对村卫生室实行“四有”(看病有登记、开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公共卫生服务有台帐)管理,确保了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农民群众的就医安全。
(三)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学习形式,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方面的教育。二是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制定医疗服务考评标准,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近年来,先后制定下发了《漳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制度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稳步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
(四)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运行平稳有序,管理逐步规范,补偿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927人、9480人和158352人,参合率分别达到100%、98.6%和98.01%。今年以来,新农合共补偿农民32673人次3791.49万元,职工医保住院788人次674万元,城镇居民医保住院238人
次221万元,城乡居民医疗救助569人次410.90万元。二是农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根据《甘肃省农村重特大疾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我县将重特大疾病病种扩大到了50种。截止目前,共补偿农村重特大疾病588人次189.75万元。三是县内次均住院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发挥新农合补偿政策的监督和调节作用,严格控制越级诊疗,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促进病人合理分流。截至目前,乡级住院3834人次,占住院总人数的28.66%,县级住院6420人次,占住院总人数的47.99%,分级诊疗定额付费共补偿7951人次1276.81万元,有效控制了城乡居民县内次均住院费用。
(五)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我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县卫计部门认真部署,强化责任,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做到了及时报告,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进一步规范接种门诊制度建设,计划免疫工作得到有效强化。二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截止目前,孕产妇系统管理1355人,管理率89.91%,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9320人,占7000人任务数的133.14%,检出阳性指标3人。完成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1710人,筛查率99.9%,建立儿童免疫规划信息个案1796人,建卡建证1796人,建卡建证率100%,完成疫苗运转10次。三是全面完成“健康快车”复明项目。今年8—9月份组织实施了漳县“健康快车”白内障患者的摸底筛查及手术治疗,市上下达我县白内障手术60人的名额,通过积极宣传与摸底,共摸底统计出白内障患者196人,通过筛查符合手术条件152人,目前152名白内障患者全部实施完成了手术治疗。四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今年以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6580份,建档率74.90%,电子建档率70.68%。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17596人,管理率35.24%,免费健康体检6200人,管理Ⅱ型糖尿病人826人、高血压患者7496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360人。五是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04场次,健康沙龙1763场次,建设文化墙4181.32㎡。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医疗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城乡发展差距大,优质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区县级医疗机构。县域内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专业人才和技术集中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两所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高端医疗设备短缺,且现有设备多数老化陈旧,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亟待改善,农村卫生资源贫乏、设备简陋、医疗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服务能力低下。例如,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没有一名拥有资质的麻醉医师,致使普通外科手术都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同级医院之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县中医医院门诊就诊24967人次,住院4558人次,实现业务收入1776.42万元,而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90431人次,住院8105人次,实现业务收入3166.45万元,同为县级医院,从宏观层面的就诊人次、住院人次及业务收入指标来看,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乡级卫生院之间的经营收入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研中了解到,马泉卫生院截止今年9月份,业务收入为72万元,而三岔中心卫生院仅为9.7万元。
(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一是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根据《甘肃省市县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甘机编办发[2014]13号)、《甘肃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甘政办发[2001]89号)等有关文件规定:“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床位数在301张以上的,按床位数与人员编制1:1.5的比例核定,300张以下的,按1:1.4的比例核定”,目前县人民医院编制床位170张,县中医医院编制床位250张,各应核定编制各168名,但实有编制为县人民医院85名,县中医医院54名。“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一般按与服务人口1:1万的比例核定,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的县(市区)一般按服务人口1:0.5万的比例核定,原则上人员编制应不少于10名”,县妇保站应核定编制21名,实有编制15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编制,县级按照辖区常住人口万分之1.14的比例核定”,县疾控中心应核定编制24名,实有编制19名。“乡(镇)卫生院编制按每千农业人口0.9—1.1名配备”,应核定编制209名,实有编制169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编制问题成为困扰全县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二是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县级两所医院临时聘用人员比例过大,部分医务人员业务不精,能力有限,误诊、漏诊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个别医院发展自信心不足,医疗队伍建设内生动力不强。乡镇卫生院民生项目人员居多,目前乡镇卫生院共有项目人员154人,占乡镇卫生院总人数的52.38%。由于相关政策的要求与限制,这些人员不能进行职称聘任和正常流动,工作积极性不高,考取更高层次职称的动力不足,钻研业务知识后劲不足,这也是导致全县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面临断层的重要因素。村级卫生室则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低、医疗仪器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三是基层救护车正常运转无法保障。驾驶救护车要求驾驶员必须至少具备B1驾驶证,由于B1驾驶证驾驶员的工资较高,加上经费无法保障,目前乡镇卫生院多由相关人员兼任救护车驾驶员,不能做到及时出车,影响急诊病人救治,同时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医疗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一是实有人员紧缺,编外聘用人员过多。以县人民医院为例,全院目前有工作人员279人,其中编制内职工82人,其余全部为临时聘用人员,临聘人数占总人数的70.6%,而临床护理、辅助检查等科室工作主要则依靠临聘人员开展。从护士长人员结构看,县人民医院除1人为正式编制内职工外,其余护士长全为临聘人员,而县中医医院护士长则全部为临聘人员兼任。二是人才断层现象突出。县人民医院全院拥有本科学历的医务人员6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3%,副高以上职称15人(含返聘3人),中级职称人员30人,35岁以下153人,35岁至50岁40人,50岁以上12人,人才梯队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三是关键岗位缺人,缺乏学科带头人。例如,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人员严重不足,耳鼻喉科拥有相关资质的医师只有1人,县中医医院儿科没有一个拥有资质的医师,且与内科合在一起。全县共有麻醉医师9人,其中正式在岗8人,临聘1人,拥有麻醉医师资格的仅有3人。同时,两所县级医院其他科室都不同程度的缺少拥有相关资质的医师,没有学科领头人,没有特色专业科室,在全县很难树立权威,很难留住患者,严重制约着我县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也难。全县医疗机构由于就医环境、仪器设备和财力物力有限,受上级医疗机构有利因素的吸引,每年均有专业技术人才流出。近年来,先后有6名医疗技术人员以不同方式调离我县,今年以来,县中医医院有一名副院长辞职,县人民医院2名医师辞职,人才成为制约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管理体制机制亟需健全。医院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低下,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不强。一是医疗质量问题。存在医务人员资质高而业务能力不强的现象,有关医疗制度落实不够,院内会诊、重大疾病病案研讨活动开展甚少,医师集体智慧很难发挥,疑难杂症攻克率极低。医护人员服务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很难满足患者需求,造成转诊率居高不下。二是分级诊疗病种没有完全执行。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实际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制定了《漳县新农合部分住院病种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初步确定了县人民医院125种、县中医医院126种分级诊疗病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种分级诊疗病种的分级诊疗制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县级医院能够服务的病种有限,乡镇卫生院服务的病种则更少,在临床医疗业务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的新寺、四族、殪虎桥、三岔、武阳等乡镇卫生院也仅能实施40个左右的分级诊疗病种,实施30—40个分级诊疗病种的有大草滩和金钟2所卫生院,而贵清山、武当、东泉、盐井、石川、马泉卫生院只能实施20—30个分级诊疗病种,这也是导致我县转诊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相关资料表明,我县是全市转住院率最高的县,转住院率达到22.38%。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目前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部分卫生院业务收入不高,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得不到完全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五)公共服务意识仍需提高。一方面,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急待解决。部分医院医生存在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过度医疗和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关心患者不够,时常出错,群众对医院的服务能力缺乏信任,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给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公共卫生工作做真做实的问题急待解决。近几年来国家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各卫生院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据了解,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填写群众健康档案上,而这项工作基本上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缓慢,服务意识不强。
四、对策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要制定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整体规划。根据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特点,科学规划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室为基础的服务网络。同时,要进一步注重从优化医疗队伍结构、强化专科能力建设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努力形成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并驾齐驱、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小病治疗不出村镇、大病诊治不出县城”的目标。二要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县卫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提振漳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勇于积极作为,抓住深化医改的有利时机,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卫生单位为主体,落实好“人”的因素。我县大多数医务人员属于临聘人员的严峻现状,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好的制度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医疗卫生各项工作才能实施好。三要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是基层医院重要的管理基础和良性发展的保证,县卫计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并做实考核指标,强化对
各级医疗机构的考核,特别是要对医疗机构班子和院长进行严格考核,健全问责机制,确保做到责任到人。
(二)科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一要完善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建议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同时,对合同制人员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适当提高非在编人员待遇,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二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就目前我县医疗卫生队伍状况而言,县级医院部分科室人员紧张,而乡镇卫生院近年来新分配的大学生多为民生项目人员,人数较多,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加上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还比较薄弱,建议将所有通过考试新分配的高校毕业生和临时聘用人员分批次安排在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定期的医师规范培训,同时要进行严格考核,待培训合格后,由县人社、卫计部门按照各基层卫生机构的需求进行统一分配安置。三要优化和整合医疗设备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医疗设备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尽快制定可实施的医师多点执业方案,以促进区域间、医疗机构间人员和技术交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三)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拓宽人才招录渠道。要根据我县实际,建立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优惠措施,努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二是加强医务人员的进修与培训。重点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针对性的培训,对现有卫生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才的定向培养,进一步加大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短期培训、骨干医师专科培训。要强化中层以上干部培训,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计生相关政策、医院管理理论和实践等内容为主,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参观学习等各种形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要加大基层临床医师培训指导,全面提高服务能力,要按照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等各项规范措施,形成比较全面的疾病诊疗标准体系,以中医、急救、内科、普外科、神经内外科、妇科、儿科、影像、检验等专业为主,通过定点授课、互助交流、临床指导、实践技能操作等形式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短期业务培训。三是明确支援重点。紧紧抓住兰大一院、兰大二院和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联系我县两所县级医院的资源优势,以对口支援临床医生指导工作为契机,制定医院发展规划和重点专科发展方向,重点抓好技术指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医院全面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我县医疗综合服务水平。
(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管理机制。一是切实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村级公共卫生工作真实性、规范性都不高,健康档案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实的现象。我们要切实提升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水平,大力整合资源,实现乡村两级卫生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化配置。二是积极鼓励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建设。对符合要求具备资质开办民办医疗机构的,应予大力支持,弥补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三是加强医保管理。建立健全转诊制度,积极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就诊机构,降低就医成本,确保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着力以医保政策为导向,积极争取
政策,力促群众就近就医。规范基金管理和医疗行为,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严控基金透支风险。同时,县卫生、药监、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加大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公开收费标准,切实打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五)加强医疗卫生发展保障机制建设。一是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医疗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必备医疗仪器购置、医改经费补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经费等。二是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处制度。为有效化解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保障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医务人员安全,要始终遵循省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制定规范的医疗纠纷处理方案,合理安排医疗经费支出,确保医疗纠纷调解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宽松包容的环境对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完善各医疗卫生单位院院联合、院校联合的共赢机制。同时,要加大司法保障力度,对于无理“医闹”者应予以从严打击,确保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和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
篇六: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
第一篇:关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状况,如卫生服务条件、服务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卫生院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我于2012年7月9日走访了呈贡县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调查。
呈贡县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为三个自然村和21个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人口13000人.内设内科
儿科
外科
妇产科
口腔科
影像
检验
中医等科室.现已成为集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慢性病管理,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医务工作人员25人,其中医生14人、护士11人,大多学历大专以上,本科少见,与医务人员采取的是合同制度,一般是1-5年,平均每月工资2000元,医务人员进一步学习,进修的机会较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的门诊人数有30000人次,共有床位28床,一年住院人数600人,主要对象是儿童和老年人。主要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胃炎,肺心病。外科常见于外伤,胆囊手术,阑尾手术,疝气手术,其中胆囊手术为最大的手术,一年大约十多例。影像、检验设备主要有B超、X线、心电图、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户化,可做血、尿、大便三大常规。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其中预防接种主要面对是乙肝、乙脑、麻疹、艾滋病检测等,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录像、宣传栏、标语、讲座的形式开展,其中宣传
栏,标语一年有12次。群众对于该卫生院的服务基本满意,但更需要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胃炎,支气管炎)方面的服务更加的专业,合理,广泛,频繁。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务工作人员都极力赞同,他们认为新农合的实行大大降低了病人就医的难度,就医费用的降低促使了病
人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务工作人员无疑多事大大的福利,对于病人来说新农合减少了他们的就医费用,降低了就医的困难,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新农合让病人更加容易的来看病那么我们医生就能解除更多病人的痛苦而发挥我们救死扶伤的责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非常顺利,病人的就医费用报销可高达85%,住院实际报销为80%。而且在该卫生院医保起伏线是100元,城市医院为600元,对于老百姓来说在乡镇看病更实惠。
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积攒相当厚的实力准备进一步更加全面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成立麻醉科,但主要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影像、麻醉、护理、外科方面的人才,经费是其次要方面。发展固然重要要但当下存在的问题也要好好解决,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社区卫生中心使用抗生素比较频繁如青霉素、头孢1-3代等,对于这个问题应当重视,着重解决。该卫生院的医疗纠纷一年有1-2次主要是由于病人的不理解,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合理造成的,对于这种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应尽量避免,加强医生与病人
之间的沟通交流,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未来。
经过这次的实地调查发现对于心中只有三甲医院的我们来说无疑敲响了我们,乡镇卫生院虽小,工资虽低但其核心也是医生与病人,省医院,市医院的核心也是如此,但论起看病难大医院才是,基层医院看病容易但缺乏人才,从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这其中何尝没有医生的责任,学医为了什么?不就是为病人解除痛苦,求死扶伤吗?医生的工作不就是以人为本吗?而我们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淡化,舍本逐末。病人的痛苦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将性命相托于医生,所为人命至重,那医生是不是应该反省反省,将医德精神发扬光大。
对于本科医学生来说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改进,这次的走访通过主管人员的介绍发现本科生在实习学习工作中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操作动手能力差,而且眼光太高。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育,对于学习能力,操作技能更加严格要求,拓宽学生的眼界,多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基层走访,下基层工作,进行医务支援,学校还可多组织一些志愿者下基层活动。通过这些来培养医学医德的精神,使学生在学校学得丰富的知识,过人的能力,将来工作挽救更多的生命,解除更多的病痛,回报于社会。
第二篇:关于基层医疗情况调查报告(模版)
关于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是衡量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的是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问题。
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我对农村目前的医疗状况很关心。暑假期间,想想暑假的时间也不能浪费,为了让自己充实下,把所学的知识引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同时为了学习下临床医学知识,让自己更好的消化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我对自己所在的农村医疗状况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我主要通过在镇卫生院见习工作和对卫生院院长、医生以及附近的村卫生所医生、患者的问询和请邻居朋友帮助在附近的几个村子分发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重点为卫生环境状况、医疗设施设备、医疗卫生改革需求以及基层中疾病谱的变化等几个方面。
关键字:卫生环境状况
医疗设施设备
卫生改革需求
疾病谱变化
一、基层卫生环境状况调查
对于基层卫生环境我主要调查了外部环境、饮用水、厕所类型和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诊室环境,这在实践中我是感受最深的了。
1.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也愈来愈严重,加上农村中垃圾、人畜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长期堆放得不到及时妥当的处理,这极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2.根据国家政策,现在农村中90%以上的人畜都能用上清洁卫生
的饮用水,如自来水和井水;
3.农村中德厕所大部分都是免水冲的厕所,还有一些是使用马桶或者没有厕所,卫生条件差,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4.诊室环境中,镇卫生院做得较好,院中有专门的门诊和住院部,门诊分有专业的科室并且各科室有专用的诊室,但是院中业务用房偏紧,住院部环境较差也是实实在在的情况;
在大多数村卫生所中,不到120平米的房子中分有问诊区、注射区及配药处,而且炎热的夏季也没有降温措施,患者打针取药挤挤的一屋子人,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合病人注射药物以及很快恢复病情的。
我国优势医疗资源(包括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配置)一般都集中在城市医院中,而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普遍存在着业务用房不足,房屋紧缺现象。诸如此类乡镇卫生院每日来应诊的人日益增长,而医院面积却只有那么大区域,要看病还得挤在注射区,由于空间有限,进而卫生院的卫生环境状况也欠佳。由此可见基层中的医疗卫生环境是急需解决的。
二、医疗设施设备调查
医疗设备是决定诊疗技术手段的重要措施。
从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得知,国家将大力启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规划中将支持全国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1从多方面了解到,基层医疗中不是设备不齐就是设备严重老化,卫生部曾发布,指出县级医院要求配置x光机、超声诊断仪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配置心电图机、B超等设备,乡镇卫生院需要配置x光机等,这意味着国家把基层医疗设备建设放在了相当高的位置,无论是政策的倾斜,还是财政的收入,这都大大拉动相关设备的需求量,而市场上却缺少医疗设备交易的机构。
镇卫生院中的设备有x光机、心电图机以及三大常规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乙肝化验检查设备,但有关外科的设备都寥寥无几,这也是一项缺陷,这表明基层医疗卫生院设施设备的引进及改进也是我
们需关注的问题。
三、基层医疗中卫生改革需求
现如今我乡镇已经在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减轻病人看病贵的想法,如病人可在指定的定点卫生院就诊,若是门诊治疗则每天可减免三十元的医药费,若是住院治疗则既可报销百分之八十的医药费,若是在县级医院就诊住院则报销百分之五十,市级医药则报销百分之二十,低保户既可全免,这样的措施实则为病人带来福音,不仅收容了病人到指定的卫生院就诊,同时也给病人减免了医药费,让其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大大改善,为此医疗卫生改革是个永不褪色的话题。
医疗卫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容,如何去审视这一系列问题,那么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改革,适应卫生改革需求,培养使用性医学人才间接的进行了医疗卫生改革。
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处于一个经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从规模和结构质量控制,课程改革,定向培养,毕业后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医疗改革的进程。
四、基层中疾病谱变化及原因
目前各类疾病的疾病谱有了较大的变化,通过跟随卫生院医生临床实习和在医院中经各科室医生介绍以及查阅医院患者病历,我发现目前农村医疗疾病谱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心脑血管病等病症位居榜首,胆结石、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癌、胃癌等逐渐增多。疾病谱的变化为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特点和今后的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谱的改变归根到底还是源于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及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故要想健康还得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所以在农村中做好医疗卫生预防普及工作也应该继续加强。
附:所做的调查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数据
1.您所在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情况:
回答
“已经推广”的占总数的76.31%;回答“没有完全推广”
的占总数的14.15%;回答“没有推广”的占总数的3.38%;回答“不清楚”的占总数的5.54%;未作选择的占总数的0.61%。
2.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合作医疗相比:
选择“有新的突破”的占总数的60.61%;选择“没有进步”的占总数的13.23%;选择“不清楚”的占总数的21.54%;选择“不关心”的占总数的4%;未作选择的占总数的0.62%。
3.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表现在:(多选)
选择“条件差”的占总数的61.85%;选择“设备少”的占总数的75.69%;
选择“医疗水平低”的占总数的62.77%;选择“缺医少药”的占总数的34.77%;选择“不清楚”的占总数的5.54%;未作选择的占总数的1.54%。
4.村里有专门的口腔诊所吗?
回答“有”的占总数的20%;回答“没有”的占总数的67.08%;回答“不清楚”的占总数的0.62%;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12.3%。
5.村卫生所有几位医生?
回答有1位医生的占总数的26.77%;回答有2位医生的占总数的25.85%;回答有3位医生的占总数的25.92%;回答有4位医生的占总数的7.08%;回答有5位以上医生的占总数的5.84%;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8.61%。
6.村卫生所每年会接待多少病人?
回答在1千人以内的占总数的12%;回答在1千—3千人之间的占总数的8%;回答在4千—5千人之间的占总数的5.54%;回答“不清楚”的占总数的43.69%;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30.77%。
7.村里是否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来应对村民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
回答“有”的占总数的10.46%;回答“没有”的占总数的80.62%;回答“不清楚”的占总数的5.23%;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3.69%。
8.村里是否每年都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或健康咨询?
回答“有”的占总数的28%;回答“没有”的占总数的65.23%;回答“有妇女健康检查”的占总数的2.46%;回答“不清楚”的占总数的1.23%;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3.08%。
9.您对村卫生所的服务和收费满意吗?
回答“满意”的占总数的25.85%;回答“比较满意”的占总数的1.23%;回答“一般”的占总数的37.23%;回答“不满意”的占总数的28.61%;回答“不去医务所”的占总数的2.77%;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4.31%。
10.您是否到定点医院看过病?
回答“看过”的占总数的52%;回答“没看过”的占总数的47.08%;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0.92%。
11.您对定点医院的服务和收费满意吗?
回答“满意”的占总数的11.38%;回答“一般”的占总数的25.23%;回答“不满意”的占总数的20.62%;回答“不清楚”的占总数的3.39%;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39.38%。
12.看病后是在定点医院报销还是去其他地方报销?
回答“去定点医院报销”的占总数的34.15%;回答“其他地方”的占总数的6.15%;回答“没报销过”的占总数的18.15%;回答“没地方报销”的占总数的0.62%;回答“不清楚”的占总数的3.08%;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37.85%。
13.您一家看病的钱占年收入的多少?
回答在10%以内的占总数的35.08%;回答在10%—20%之间的占总数的11.08%;回答在20%—50%之间的占总数的8%;回答在50%以上的占总数的2.15%;未作回答的占总数的24.92%。
调查时间:你自己想想哪个时间合适
第三篇:关于基层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基层医疗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目前中国基层医疗机构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国家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大力进行医改,全面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以及完善基层医疗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在医改的号召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加强自身的建设。同时,国家颁布了基层医疗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的政策。国家对基层医疗建设进行大力扶持,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然而,对政策正确认识的缺乏以及其他因素下,基层医疗发生优化的同时也存在问题,通过抽样调查,实事求是,理性客观阐述基层医疗现状,肯定成果同时分析问题,让基层医疗在医改的引导下以及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能够更好的为民谋利,稳健前行,在坎坷中不断前进。
调查方式:
结构式面谈,走访,实践体验,定额抽样调查,观察法
调查对象:
基层医疗的工作人员以及医院管理人员,病人以及部分群众
调查目的:
1.了解基层医疗设备现状以及医务技术水平
2.了解医改政策对基层医疗的影响
3.了解群众以及患者对于基层医疗的认识
4.发现基层医疗现在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与方法调查资料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情况下是指最小的行政区划级别的医疗机构。现在的基层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县一级的医疗机构和小型社区卫生医疗站(或者医疗救助中心)。现机构的大致定位是: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其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采用定额抽样选取了忠县县医院,以及村卫生室我们主要以医疗机构和群众患者两方面来调查基层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
(一)基层医疗的具体规模以及其现状
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忠县第二人民医院地处繁华的拔山镇,交通发达,设施比较齐全。
医院的各个科室分布较为均匀。忠县第二人民医院床位总共80,内科30,外科30,妇科20,分布比较合理。永丰镇镇医院床位分布与县人民第二医院有所差距。虽然在规模设施以及机器装备下不如主城医院的那么优越,但基于现在的医改政策,基层医疗逐步向公共卫生方向发展,重点在于搞全民健康,以及疾病的预防,乡镇医院都设有疫情报告箱,同时医院走廊上挂有医疗卫生的宣传海报以及公共卫生的宣传讲解!医院同时设有候诊室,用以接待病人,走廊也设有座位供病人休息。县医院还配有电梯,方便手术车的推行,同时也方便人员走动。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大都是本科生毕业,并且都持有执业
医师资格证书。乡镇医务人员大都是大专以及中专毕业,然后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大都考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而且有些医务人员行医多年,行医经验非常丰富。医院的药品管理也符合规范,药品的开取严格按照执业医师开的药单子。乡镇医院主要科室有中医骨科,外科,内科,泌尿科,放射科等,治疗简单的风寒感冒,外伤感染以及其他的病种,还有阑尾炎,骨伤,泌尿科,脾切除,肠梗阻,子宫肌瘤,肾切除等,医院放射科有CT,B超,心电图,还可以开展胃镜治疗,微创手术。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规模的大小与市级医院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总体还是比较符合基层医疗的设备!
(二)基层医疗机构在医改下的发展现状
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实行医改政策,为群众谋求利益,投资数亿建设基层医疗,贯切执行以民生优先的方针政策。基层医疗也支持医改、服务医改,按照国家政策方针使医改工作能够得到更深入、更扎实、更广泛、更有效地推进,让人民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在医改政策的号召之下,乡镇医院现在的形式逐步向公共卫生这个方向转变,以原来的盈利为目的转变成现在的公益性服务,从事小病的治疗,增强县乡镇三级医疗机构,加强基层医疗的卫生人员的配备。努力在乡镇医院以及卫生站,都配备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医学院校在2010年招生中,就已经开始了免费定向培养全科医学生,免除他们的学费,毕业后定向分工到县乡镇医疗机构,更好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
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同时,今年在6月27号基层医疗全面实施基本药物的零利润销售,从此基本药物取消药品加成,药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平均下降30%左右,老百姓从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实惠。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恢复到公益性事业单位,它的发展费用由政府负担,经营的费用差额部分也由政府多渠道给予补偿,医务人员的工资也是财政拨款,实行绩效工资,医务人员的酬劳与医院的收入没有关系,很大部分消除了原来医院的为创造业绩而胡乱造假。消除了原来以药养医的局面。同时,现在实施的医保,群众看病费用可以报销70%.(三)基层医疗为群众谋求的福利
乡镇医院在医改的号召之下,迅速向公共卫生方向发展。乡镇医院与村卫生站协作,由国家财政拨款,补助普查费用10元/人,补助体检费用15元/人,成立公共卫生监督组,组织下乡活动,下到群众当中,进行义诊。义诊活动包括:1.对群众进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2。免费为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免费检查发放药品并且建立健康档案。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糖,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的常规检查。3.妇女每年免费的两癌检查:乳腺癌和宫颈癌。.4,儿童每年的免费体检
(四)基层医疗的医患关系
基层医疗主要从事常见的疾病,用以缓解大医院的压力,一般大型的医疗纠纷不存在,但医患关系依然存在,医疗事故的发生主要
是妇产科居多。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医院大部分能够按照上级文件指示办事,采取正常途径来解决,有时也会和病人进行协调解决。有时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医院医疗技术有限性的认识不全面,导致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医务人员队伍还不够强硬,宣传力度还不够,为了更好的为群众谋利,要将强医疗队伍的建设与改良!
(五)医疗机构本身以及群众对于现在医疗的总体印象以及看法
对于现阶段的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本身也在努力建设队伍,老百
姓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乡镇医院每年搞的定期体检以及基本药物的零利润出售都大力支持并表示赞扬,但同时也还是有不如意的地方,群众反映的问题概括如下:
(1)、每年的义诊趋向于形式化,很是粗糙,为了减少每年高血压糖尿病的随访人数,某些医务人员在测量血压血糖时在一定范围内弄虚作假,减轻工作量。
(2)、医院报销医药费的程序麻烦,群众对报销的程序也不清楚。
(3)、在实行基本药物的零利润销售下,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了赚取额外收入,自己在外面开药店,主进医院没有的药品,当病人来救治时就只有拿着医生开的药单到指定的药店取药,从中谋求利润。
(4)、医院的从事行政行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穿上白大褂,不符合医院的规定。
(5)医生只会医病,不会医人。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对待询问病情的人没有耐心,医生趋于冷漠,面对病人除了问诊没有其他的格外关心,有时在病人刚做完手术,也许第一句就是:你的缴费单在哪里呢,让人感觉很医生的冷漠。
(6)、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工作没有激情,某些职员上班时迟到早退,上班时间还上网干其他事情,没有组织性。
(7)、现医院还缺少专业的儿科医生,以及合格的全科医生。医疗队伍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与建设。
(8)、现在的下乡义诊活动让某些思想不成熟的工作人员出去大吃大喝,造成铺张浪费。
(9)、做外科手术医生在做手术时给病人的某些医疗器材,比如假肢,与厂家暗箱操作,从中拿取回扣,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六).问题根源以及建议
医院这些漏洞问题的存在,与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福利待遇有很大关系,同时医院制度上的疏忽,体质不完善,工作人员不严肃不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是导致的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有问题的存在,就需要对此提出解决的办法,根据调查资料以及医院现况,建议如下:
(1)、医院规范完善规章制度是当务之急,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
习,贯切落实好每个工作细节,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
(2)、加强医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广纳合格的优秀人才,加大投资到基层医疗设施,完善基层医疗的设施。
(3)、医院存在的医患关系,医患双方都有责任,在此,医院同时也
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患者了解医学知识以及医学上的局限,对医院有进一步的了解。
(4)、医生不但要学会怎样治病,同时也要学会怎样医治人。医院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培养,督促医务人员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违反规定与道德。更好的为群众谋求利益,保障全民健康。
加强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让患者得到好质量的服务,同时也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知道什么样的人得了这种病,比知道这个人人得了什么病更有意义”,加大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搞好社会医学,预防医学,搞好防御工作。
总结:
通过这次对基层医疗的社会调研活动,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基层医疗的情况,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基层医疗在国家医改的号召下的发展方向。现在的基层医疗在群众看来看是比较满意的,对国家实行的免费体检还是非常肯定的,同时国家的基本药物的零利润销售也减少了患者看病的费用。基层医疗的发展前景很好,在问题中不断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在发展中不断革新,扬长避短,更好的搞好公共卫生事业,让群众看得起病,身体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搞好全民健康!
第四篇:医疗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医疗状况和社会保险的调查报告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又一重大举措,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残疾人等群体看
病就医问题。建立这项制度,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疗体系改革和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实施城镇居民基本保险,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居民待遇的重要举措。同时,这也是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居民的医疗现状,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政策的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随之消失,而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镇江市学府路恒美家园社区的问卷调查,探讨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二、调查时间:
2014年4月20日
三、调查地点:
临海
四、调查内容:
(一)、居民普遍反映医疗保险收费太高
因为社区居民下岗失业人员较多,有固定收入的人员很少,贫困家庭多,对我市的城镇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承受不了;
(二)、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惠不大
非住院治疗不予报销,一些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因经济条件和其他原因,一般不住院,但现在的医保制度只有住院的病人才能报销一部分费用,这也是影响参保率不高的原因;
(三)、居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
认为缴费不累计,不顺延,怕交了费不享受吃亏,认识不到社会保险具有保障性和共济性的双重作用;
(四)、定点医疗单位的个别医务人员从个人利益出发
对参加医疗保险患者,就多开药,开贵药,造成参保者觉得不但享受不到医疗保险补助,反而还多花了许多冤枉钱,得不偿失。
(五)、政府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
在对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被调查人员表示没有从单位或社会获得过医疗保险方面知识的宣传及知识的普及。但被问及医疗保险方面的相关问题时,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员基本不了解医疗保险方面的相关知识。由此可知政府相关部门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宣传力度上有待机一步提高。另外,有百分之十六的人反映相关部门是通过传单来宣传的,百分之九的人表示是通过口头宣传的。很多人反映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宣传。宣传效果也不是很好。
(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调整滞后
患者的负担仍然偏重。医保的“三大目录”范围太小,且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随时调整,致使一些正常的医药、疾病、诊疗手段没有纳入医保范围,患者住院个人自付比例仍然过大,医保基金结余较多,没能充分发挥基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患者就近就医、小病在社区医院就医的政策引导作用还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慢性病购药点设置较少,慢性病患者享受不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市直和城区大病医疗保险收费和报销比例偏低,增加了大病患者的负担,使有些大病患者得不到及时医治。
(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队伍力量不足
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有待提档升级。随着城镇居民医保工程的全面展开,医保管理部门工作量成倍增加,人员编制显得不足,有些工作处在忙于应付状态;“金保工程”还未上马,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没能实现网络化,广大职工患者享受优质高效的医保医疗服务尚有差距;城镇职工,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扩面核定工作有待加强,应保尽保、广覆盖的目标还未完全实现。
五、调查结论
医疗体制改革还要靠政府,政府、医院与社会非营利医院要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此来体现公共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政府大包大揽的想象得到改善,使百姓享到了实惠,使它情系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为他们行善事,谋福利。医疗体制改革的成果已显著成效,人们也从中受到益处,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更加稳定的前进。医改坚持三个原则不变:一是坚持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盲目照搬外国模式;二是坚持公共事业为人们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医疗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加大投入维护居民的健康权。目前医改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我相信在国家调控,政府的努力下,医改的道路越走越宽。人们的利益得到保护,健康更加有保证。
第五篇:基层医疗状况调查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寒假实践调研报告
96期6班
李永明100601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为落实党在十七大报告中“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的要求,为了锻炼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学校要求,积极参与假期实习调研活动。
寒假回家后,对家乡当地医疗状况及政策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去乡镇医院了解有关文件及文件的施行情况,到各村进行走访调查。
我国优势医疗资源(包括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配置)一般都集中在城市医院中,而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普遍存在着业务用房不足,房屋紧缺现象。诸如这次调查的乡镇卫生院每日来应诊的人数众多,而医院面积却只有那么大,要看病还得挤在注射区,由于空间有限,进而卫生院的卫生环境状况也欠佳。而且基层医院中不是设备不齐就是设备严重老化,有的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资料查阅与分析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导致农户长期贫困和
扶贫返贫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国政府适时推出了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调查结果分析知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状:医院基础设备简陋,医疗设备紧缺:先进的设备是医疗卫生工作得以发展的基础,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设备太简陋,医疗设备非常紧缺,大多数的病人只能靠医生的经验治病,而往返于大医院耗费精力,给广大农民的精神和物质上带来很大的压力;医务人员紧缺:基层卫生院普遍人员紧缺,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农村的卫生院只有包括院长在内的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旦出现需要出诊的状况,卫生院就无法正常运转。
2.基层群众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和意识:群众缺乏防病意识。从我们的走访过程和调查结果来看,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缺乏预防疾病的意识,他们潜意识里缺乏健康的概念,总认为得病没什么大不了,从而导致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无力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导致严重后果;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农民群众缺乏防病意识的根本原因是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缺乏,不知道许多地方性疾病、传染病、妇幼病等是可以预防的,有些慢性疾病可以通过保健延缓病情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基层群众亟需健康教育。
3现象分析结果:农村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比例。从调查人群的年龄段进行分析,40岁左右的中年人居多,他们更具有代表性一些,农村人口的年收入大多数在3000元以下,说明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都比较低;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
总结调查结果,农村人对医疗保险有一定的了解的,而且相当多的人都参加了医疗保险,看来新型合作医疗已经在农村普及了,通过分析,农村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比较安之若素,对当地医疗满意,而另一类人觉得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水平是限制农村医疗机构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村人不做定期体检。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遇见小病去医院诊治,另一部分人选择自己买药治疗,但还是有少数一部分人对其不管不问,农村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定期进行体检,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钱的问题是大家首先考虑的对象,再有就是麻烦不麻烦的问题。农村人不做初步定期体检的原因,大多数人不做体检都是因为没有人定期组织,所以村委会应多重视组织村民体检;农村人对当地医疗机构的服务和收费的满意度差。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人并不是十分满意当地的医疗条件,通过我的调查走访,基层的医疗卫生条件的确不是很好。设备简陋,缺乏高素质的医生,人员不够是影响基层医疗状况的主要问题。再有就是大多数受访者觉得医院的收费较高,不符合当地的发展水平。农村人对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看法差。
对于以上现象,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以下建议: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乡镇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招聘到基层去工作的医务人员、组织对口支援、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进修、让他们转岗培训,还有订单定向地招收医学生。采取措施改善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得农民有钱治病。加大对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等有关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保健知识,也使得农民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各市县医院轮流为所管辖区村民做定期免费体检工作。
国家加大对医学院校的投资,培养出更多杰出医疗人才。逐步实现每个家庭都有负责此家庭身体健康的医生,并定期为此家庭做健康指导。以村或小区为单位,定期对群众进行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讲解。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定能建设出一个崭新的新农村。
推荐访问: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基层 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