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五个重大是指什么
五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彻底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仰观浩瀚的宇宙,我们会为它的广阔无垠所震撼;俯察喧闹的尘世,我们会为它的复杂多变而困惑。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然而,人之所以以为人,就在于拥有可以思维的大脑,能从纷繁芜杂的自然现象中总结出客观规律,并以此来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些“自然之律”、科学中的各种定理,乃是人类思想宝库中最绮丽的瑰宝。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既有无人不知的勾股定理,又有著名的质能方程;既有简单的圆周公式,又有复杂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些公式不仅仅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每一个公式都深深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变革,甚至塑造了人类的思想。它们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改善人类生活、改变世界面貌、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力量。这些公式中有些你会很熟悉,有些你也许不那么熟悉。作为人类得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公式,了解人类的思想历程。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人类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五个科学发现,看看你知道几个。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直到今天,勾股定理仍然是整个数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的意义在于将事物的特征转化成数。在勾股定理公式化之后发展起来的许许多多数学公式里,都使人们隐约可见事物乃至宇宙里都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有序规律。勾股定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之后,被证明的方法就有500多种,并且被不断引申,在诸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工程建筑、天文、航海等诸多领域。同时勾股定理是人们认识宇宙规律的起点,无论在东西方文明起源过程中,都有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第九章即为勾股术,并且整体上呈现出明确的算法和应用性特点,这与欧几里得《原本》第一章的(勾股弦定理的推理和纯理性特点恰好形成煜煜生辉的两极,令人感慨。所以说勾股定理是人类文明产生的第一个伟大的宇宙定理,它不仅体现了几何之美,也是人类产生了时空观。
2: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上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在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问题上的应用以及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技术上的应用都很重要。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
后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但是万有引力天生具有桀骜不驯的本性,牛顿当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明确地说过,万有引力只是描述性的,更多的是一种规律总结,或者是一种数学上的力,而不是解释性的。也就是说牛顿也认为他并没有发现引力背后的物理本质。直到200年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就对引力提出了更为本质的一个科学解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改变了全人类的思考方式。由此衍生出的无数学科以及基于这个定律的各种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今天,而且还要继续下去。
3:薛定谔方程
20世纪科学界最璀璨的两颗双子星,无异于就是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在量子力学中描述物体的状态不能像经典力学中一样用位移、速度等,而只能用一个物理量的函数来描述,这个物理量也不再是某个确定的值,而是一个随时间分布的概率,每一个微观系统都有相应的薛定谔方程。而量子力学的核心方程就是薛定谔方程,它就好比是牛
顿第二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位置。正是基于薛定谔方程的建立,之后才有了关于量子力学的诠释,波函数坍缩,量子纠缠,多重世界等等的激烈讨论。可以说,薛定谔方程敲开了微观世界大门,帮助量子力
学颠覆了整个物理世界。薛定谔方程可以说在物理史上具有极伟大的意义,被誉为“十大经典公式”之一,是世界原子物理学文献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公式。他本意是为了反击海森堡的,然而这个公式却成为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之一。”由于对量子力学的杰出贡献,薛定谔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4:
质能方程
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前者是闵式时空的力学和电动力学,后者是任意伪黎曼空间的度规引力论。质能方程是狭义相对论的产物,用来计算闵式时空惯性观者测得的质点除了引力势能以外的总能。在此之前,人们毫无疑问地认为:质量是质量,能量是能量,两者间没有联系。很多人都认为质能方程是说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质量和能量不是相互转换的关系。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中,要阐述的核心思想其实并不是质能转换,而是质量是能量的另一种变现方式,当然能量也是质量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以说是一个物体的两个面,只不过是
同一概念的不同属性,在质量里面是有能量的,而在能量里面也存在着质量,有着明确的数量关系,两者是一个整体。质能方程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公式,好像从来没有一个科学界的公式有如此广泛的意义。正是质能方程的发现才有原子弹、氢弹。这个方程更重要的是彻底地颠覆了人类固有思想,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5:麦克斯韦方程组
进入科技时代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越来越多先进仪器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奠定了现代科技的基础呢?电力的发展的确开启了新的时代,而无线电的出现才真正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由,这一切都离不开电磁波的发现,因此麦克斯韦的故事将永远流传。麦克斯韦方程组融合了电的高斯定律、磁的高斯定律、法拉第定律以及安培定律。将电场和磁场有机地统一成完整的电磁场。并创立了电磁场理论,比较谦虚地评价是:一般地宇宙间任何的电磁现象,皆可由此方程组解释。它所揭示出的电磁相互作用的完美统一,为物理学家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应该是统一的。
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技术领域。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电磁学理论,就不会有现在的社会文明。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电磁学与经典电动力学中的地位,如同牛顿运动定律在牛顿力学中的地位一样。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电磁理论,是经典物理学最引以自豪的成就之一。
以上5个“最伟大的公式”,不仅仅是一个公式,它们见证着数学史上和物理史上最辉煌的历程。每一个公式都是科学界最深邃的宝藏,都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这5个公式每一个都十分重要,想要真正选出一个最伟大的公式是很困难的,你认为最伟大的公式是哪个呢?欢迎评论留言和转发。谢谢大家,我是探索宇宙,我们下期再见。
篇二:五个重大是指什么
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五个重大问题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水平、经济水平都得到了飞速提升,要想国家与社会获得进一步发展便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过程中,有五个重大问题值得人们讨论与关注。只有将五个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本文将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五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前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但在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应被重点关注的有五个问题。虽然学术界对这五个问题还处于研究阶段,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趋势势在必行,只有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研究透彻,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五个重大问题解析
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过程中,有五个重大问题值得人们关注。第一,应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主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立之初,便将世界何以可能转换为人类解放何以可能[1]。为了将这一问题完美解答,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点开始从宇宙本体方面转换为人类的生存主体,从之前的解释世界开始转换为改变世界。第二,如何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正确看待,该问题也涉及到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性。如果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二分结构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构建,虽然不一定具备科学性,但其理论特性便是以实践、辩证为主要代表的历史与唯物主义。第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与资本批判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马克思哲学批判不仅仅将意识形态批判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与资本批判之间密不可分,存在极为紧密的关系。在马克思哲学批判中,主要是将商品为起点,将资本作为基础,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从本质上来看[2],其主要是基于理论意义方面的批判。第四,要充分意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含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前提下,主要是将历史规律作为基础,并对历史规律进行有效推导,同时构建于资本批判之上。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充分掌握之后,才能将科学主义社会看作为一门科学。另外,如果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律作为前提,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社会基础作为主要内容,这也是科学主义社会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传播过程中,会面对不同的名族与文化,便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民族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互相结合的过程中,便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相互结合,但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是迎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因此,要想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就需要将中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发展规律作为基础,并不能将其立足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马克思哲学主题转换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提出之后,也可以将其看作为哲学史上的重要转折与变革。若将其利用文学语言形容,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称作人类思想历史中的朝阳,将人们的思想观念浸润在唯物主义的温暖阳光下。而将新唯物主义作为主导的哲学变革实质便是将哲学主题整体进行了转变,将世界何以可能成功转化为人类解放何以可能,最终将解释世界转换为改变世界。
在转换哲学主题过程中,并没有代表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观意志,也不是马克思本人的胡乱猜想,而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主要产物。在哲学体系创立过程中,主要是将哲学家的名字作为哲学体系之名,并不属于哲学家个人拥有。在哲学家创造哲学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其形式较为抽象,也不能立即明确哲学体系的特点与意义,但哲学体系往往都与哲学家所处
时代的发展规律互相关联。例如法国启蒙哲学体系的主要特点便是明快、个性,而德国的古典哲学体系则晦涩难懂,这两种哲学体系都与哲学家所处时代具备极强的关联性,也可以将哲学体系看作为时代的思想产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度关注与解释,因此在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超出了时代范围,但却仍然存在重要的价值与意义[3]。只有正确看待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凸显马克思哲学理论特征。
三、马克思哲学批判与资本批判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作为学院派的形式在发展,也不是对哲学主题的延伸。而马克思主义对时代发展中存在的重大课题进行解答过程中,是将哲学批判作为基础。马克思本人曾经提出:“德国是哲学民族。”事实也正是如此,例如在英国进行的社会运动中,主要将经济运动作为主体。在法国,政治运动为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在德国,理论运动、哲学运动才是社会运动中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形而上学的批判形式。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形而上学式批判可将逻辑规则进行高效探究,并代表理论形态的哲学体系彻底形成。无论是对于绝对理念还是抽象物质来说,从二者的实质来看,都是将人与社会看作为独立存在的抽象个体。马克思本人在《神圣家族》中曾指出,反对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其反对的主要原因便是认为哲学应将世界与人作为主体,形而上学是对人进行异化的表现形式,并予以其深刻、全面的批判,只有将人类解放与共同发展作为重点,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并保持人类解放头脑的清醒状态。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与意义
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为德国,但并不会被乡愁或是乡恋所困扰。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便是将民族历史转换为世界历史,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世界性的精神产品,并不属于德国或西欧所独自拥有。纵观人类的整体发展历史进程来看,各个民族与国家都进行了全面的互相影响、渗透、制约,并促进世界一体化历史的发展,而利用当今的语言来形容便是全球一体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早已预料到,并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作为主要命题,也充分凸显了这一历史趋势的真正发展情况。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以及《资本论》中都提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进行开拓这一思想,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构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并不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迎合,如果以这种形式进行发展,便会失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互相结合,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上升至理论问题层面,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进行有效解答。还应将中国式问题作为主要内容,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与批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互相融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结语:
在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五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共同发展,应将中国的实际国情作为基础,进行改革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卫平.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五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4,05:4-8.
[2]杨耕.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五个重大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04:5-22+157.
[3]周向军,高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五个重要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79-97+2.
篇三:五个重大是指什么
五个重大原则是指五个基本的、不容易改变的原则,通常被认为是道德、法律或道路上的基本准则。具体来说,五个重大原则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条:
1.
诚实原则:表示在所有情况下都要诚实真诚。
2.
公正原则:表示在处理事情时应保持公平和公正。
3.
合理原则:表示在做决策或处理事情时应保持合理。
4.
尊重原则:表示应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5.
责任原则:表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五个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是许多组织、公司和国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四:五个重大是指什么
社会文化探析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五个重大问题宋欢欢【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潮流。而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对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现在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当前国际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五个重大问题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以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理论主题 实践唯物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哲学主题从世界何以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变。它的影响到今天对世界的发展仍然经久不衰。但是它并不是马克思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马克思本人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得到的结论。马克思提出了超越“政治解放”的“彻底革命”、“人类解放”的问题,同时他认为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领导角色。只能是无产阶级,哲学主题从世界何以能转化到人类解放何以能,是马克思主义逐步向前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马克思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哲学主题的转化,对于世界哲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对后世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理论不断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其中特别强调的有两点:一是认识是对事物客观存在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也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二是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前提,也就是要坚持认识的辩证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它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实践为前提,所以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指导和依据。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与早期出现的唯心主义是相对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强调的是以物质为基础,而唯心主义则是强调以意识为本源。这两种观念是相对的,但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意识对于物质是有反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对世界哲学的一项重大贡献。也完善了世界哲学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到现在为止,仍然在为世界的发展服务着。三、马克思的哲学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关系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始终,而它的集中体现,则表现为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形而上学标志着理论哲学的形成,但是存在着它的不足和缺陷,不能以社会实践作为前提,脱离了现实的人类和生活而存在,脱离了实际,形而上学就成为了几乎“绝对理论的存在”而这种近乎绝对理论的形而上学,是不符合社会实践发展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和形而上学是存在对立观点的,所以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主要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而且是一直存在的。而马克思哲学通过意识作用于社会实践,而对而对形而上学的意识的批判,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资本是一个不断地自我扩张的作用,资本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属性。资本主义中存在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极度的贫富两极分化等等,都是资本主义的弊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哲学批判和资本批判具有高度关联的一致性。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为什么说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首先,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是在尊重历史客观规律发展的前提下。然后。科学的社会主义需要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科学的,有利的,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潮流,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思想革命。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让许多国家都学习,也正是因为它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而世界无产阶级取得的胜利,也同样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科学社会主义到现在仍然具有空前的影响力。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在很早就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诞生之后便领导了很多的无产阶级革命,后来更是直接影响了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于我国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几年里。在这年里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我国的发展思想具有非常高度的一致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我国发展必须实践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道理,尽人皆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基本国情也不断的在发生变化,也出现许许多多的需要回答的问题。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指导。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影响。将马克思主中国化是我国发展迫切需要时间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对不是简单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搬过来使用,而是要充分的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的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应依据新的社会实践概括出既体现时代特征,不断的根据时代的发展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也要跟紧时代化。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节奏非常快,如何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中利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情况发展的同时,也要结合世界以及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变化。六、结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世界发展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而且经久不衰,对世界的影响是持续性的,也使得世界发展的格局出现了革命性的转变。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129·
篇五:五个重大是指什么
必须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看到了世界的许多变化。我们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社会逐渐走向了一个复杂的社会模式,不断演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也不断挑战着我们的基本道德和伦理观念。在这个不断增长的不确定性环境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我们能够保持良好的行为和决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必须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帮助我们在如此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
第一个原则是诚实。诚实是重要的道德原则,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诚实是表示我们的言行要与我们的信仰相一致。当我们说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保持我们的承诺,这不仅是一种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信任的构成因素。在现代社会中,虚伪和欺骗往往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只有发扬真实的行为和言语,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起稳固的信任关系。同时,诚实也意味着有勇气说出真相,即使它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
第二个原则是公正。公正是指平等和公平对待每个人。要成为一个公正的人,必须明确排除任何偏见,无所畏惧地对待所有人。公正不仅是处理个人之间的冲突的关键,也是社会公正的核心,确保每个人都受到同等权利的保护。在整个社会中,公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确保每个人都在其权利和资源的分配中获得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第三个原则是尊重。尊重是一种关键的价值,它代表着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尊重是基于人们作为独立人格而存在的信念。无论是同事、家庭成员或陌生人,我们必须给予彼此平等的地位和对待方式,体现出尊重。尊重也意味着对其他人的诉求要给予足够重视,这个原则尤其适用于跨文化交流。如果我们想要让全球社会变得更加融洽,那么就必须彼此尊重,遵循不同国家、文化、民族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第四个原则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应该承担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和尊重其他人的权利。责任不仅是保证我们行为合法的保障,而且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应有的态度。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应该承担其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同等地分享成果。责任也意味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出现错误,则必须承担责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纠正。
第五个原则是谦虚。谦虚是指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确保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不会受到个人动机或偏见的影响。要保持谦虚,有助于我们认真考虑其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能体现我们的尊重和自我批评。谦虚也有助于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以适应变革不居的外部环境。
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上原则是我们行为和决策的指南,以创造诚实、公正、尊重、责任和谦虚的社会环境。这些原则不仅对我们作为个人的意义重大,而且是社会和全球社区发展的基础。虽然时代在变化,但这些原则永远不会过时。
篇六:五个重大是指什么
执行力的五个着重点
第一篇:执行力的五个着重点
执行力的五个着重点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真正的工作成效必然是团队的合力结果。脱离团队的协作,即使得到了个人的成绩,往往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管理者的执行力决不是个人的勇猛直前,而是带领下属按计划共同完成。因此,笔者(佟天佑)归纳有效执行力五个着力点:
1.执行能力:有效掌握与运用管理工具+有效掌握与运用工艺技术+工作经验与心得,一项工作要得以顺利开展,要有坚定不移的执行能力,靠的是平时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经验以及上司的培训与工作指导等。
2.执行动机:一个人会做还无法完成工作,还要有工作意愿(动机);所谓的肯做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作为中基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定要有挽起衣袖来做事情的实干精神。
3.执行态度:即对待工作的态度与标准,我们应把做好工作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非负担,要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及虚假;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几成的低工作标准,甚至到最后完全走形而面目全非,应以较高的(大家认同和满意)标准来要求自己。
4.执行推进:有效促进与有效控制:执行能力、执行动机、执行态度是执行者的行为能力、意愿和态度,光靠这些特征不足以把事情落实好,还需管理者的促进和推动力,有效控制来调整执行者的行为,控制事情的发展不偏离正常轨道,才能更好的把工作落实好。
5.执行风格:在工作过程中应杜绝有令不行、有行动而没结果、面对不良的结果不改善,不处理等现象,从而导致执行力的丧失。因此,培养和造就从管理者到团队的良好工作作风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篇:五个强化提高执行力
五个强化提高执行力
上接1版
一要强化学习培训。
增强自觉性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而增强自觉性的主要途径在于学习。学习,是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和首要任务。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说,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学习,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好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部署,才能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自觉、贯彻有力。
七一前,我们要以提高执行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工委书记、党委书记、支部书记讲党课系列活动。今年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中层干部培训要安排“如何提高执行力”专题讲座,并组织研讨。通过讲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开展“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强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执行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二要强化调查研究。
加强走访调研是确保执行效果的有效途径。开发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强化服务理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明确联系人、联系方式,形成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加强调研的针对性和调研成果的转化。调研工作要与“助企业、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目标相结合;要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要与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要与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相结合。
此外,要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并认真组织召开好各级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明确今后自身的努力方向。三要强化落实责任。
当前,开发区全年的各项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如何转危为机,如何确保助企业、保增长措施的落实,如何促成重大项目落地,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解决职工、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去干、一项一项地去抓,强化和提高执行能力最为关键。比如说,要送政策上门,力争使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享受到政
策;要抓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政策,研究、创新形成我们的政策体系;要确保八代线项目顺利开工,解决好拆迁以及水、电、气、热、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要解决居民、企业最关心的交通问题等。
四要强化督查督办。
要做到高质量、快节奏地开展工作,就要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分解各项任务,每项任务都要明确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实行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不仅要督查结果,也要督查过程。督查结果要进行通报,并作为相关责任人考核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执行问责制,对履行职责不到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要认真组织“查、访、评”工作。五要强化廉洁自律。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履行好一岗双责,坚决做到廉洁自律。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把党的政策视为“生命线”,把党纪国法视为“高压线”,把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视为“警戒线”,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要加强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开发区正处在发展和建设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廉洁从政。
最后,张文同志对如何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张文同志强调:一要把加强作风年建设体现在助企业、保增长、调结构、促和谐的任务上,体现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坚定信心、与企业共渡难关的重要举措上,体现在完成年初工作会议提出的八项任务、实现四个突破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在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措施上,要真抓实干,把心思、精力和功夫切实地放到工作上,不分心、不走神、靠苦干、实干、大干战胜困难,完成好推动开发区科学发展这个硬道理和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硬任务和第一责任。二要牢牢抓住作风年建设这个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开发区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增强五种意识,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为企业和居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对列入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点督办工作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到专人管专人盯,一抓到底,确保取得实效。宣传部门要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营造促进作风年建设的良好氛围,组织部门要对干部作风年建设情况进行考评,纪检部门要加强对作风年建设的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工委办、管委办要加大督办工作力度。
局级领导,各党委委员,机关党委、总公司党委、公安分局党委全体党员,工委、管委会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总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经理、副经理参加会议。
第三篇:供电所安全着重点
供电所安全着重点
加强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减少农电生产事故,是基层供电所促进各项工作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电网安全、农村电工安全、农村居民用电安全这“三农”安全问题可以说是供电所的安全着重点,作为农村乡(镇)供电所需要提纲挈领地抓住这“小三农”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电网安全
乡(镇)供电所管理范围内的农村电网应为:10千伏线路、配电变压器、380/220伏线路、低压配电装置等的供电设施。农村电网应从规划设计、施工架设、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着手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稳步推行现场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作业。
对农村电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以及检修、变更、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安全监督。农村电网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按照《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农村低压电气安全规程》、《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相关规程为原则,搜集有关设计资料,写出初步设计说明书、投资概算、动工图纸、负荷预测、施工方案等。
农村电网在施工中,一定要按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
安全管理办法》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409-91)、《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执行“二票三制”,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施工监理,通过制定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规范施工现场人员行为,加大违章考核力度,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农村电网竣工后,要组织验收,对所施工的设施要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特别是电力线路的线间距离、交跨距离、对地距离要符合规定。
在从事农村电网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中,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和高空跌落事故,实行“五步作业法”,能够推动全所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提高农电安全管理水平。加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乡(镇)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乡、村、户三级电力设施保护组织,达到保护电力设施的目的。
管理好农村电网,是农村供电所现场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网上设备的运行缺陷,严重威协着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它是安全生产活动中最大的拦路虎。要打掉这只拦路虎,首先必须舍得投入资金,做好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并及时消除设备的运行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其次严把新建设施的质量关,建立严格的交接验收制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农村电网建设的初期。
农村电工安全
在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体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人是
作中,要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不违章指挥,精心组织好各项安全生产活动。
农村电工直接在供电所所长的领导之下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他们处在农村用电管理工作的数的18%,而发生在380/220伏低压电网的约为82%。农村居民由于文化素质结构的差异,安全用电的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私拉乱接的现象比较严重,供电企业要广泛深入开展《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活动,如采用宣传车在全市或全镇范围内进行巡回宣传,在
电视台播放电力安全警示片,在交通要道口设置安全用电标语、灯箱广告,到中小学校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讲解等,不拘形式地宣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达到提高全民安全用电的意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加强农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管理,防止发生农村居民间接触电事故。经过农网改造后的低压电网380/220伏,由于产权的变更,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也随产权延伸到农村居民用户的电能表,使得安全供电的法律责任更直接、更具体,因此在农村低压电网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作为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重要后备保护就显得更加必要,同时也必须告之农村居民用户:安装在农村配电台区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是任何形式的触电都能保护的,用户必须安装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防止家庭中可能发生的直接接触触电造成伤亡事故,用电户应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农村低压电网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二级、三级系统,使各级之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农村居民安全用电意识。农民在抗旱、排涝、浇灌、四夏农忙季节,发生用电故障或遇到困难时,供电所抢修小分队要迅速赶到现场,解决用电上的实际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量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多数农民对这些电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知之甚少,农村电工要能提供家用
电器的选用、使用、维修方面的知识。对电能计量装置出线侧(产权分界点),农村居民用户室内的电气线路、设备的安装、维修,要做到耐心解释:以产权分界点为限,产权属于谁,谁就是该产权的安全责任人。对于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违章建筑、违章栽植树木,及时下达《事故隐患通知书》,限期整改或拆除。
通过对农村电网、农村电工、农村居民用电的安全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定能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用电的环境。
第四篇:作文教学的着重点
中学作文教学的着重点
中学的作文教学应该看重抓什么?从一些资料看,有不同的一说法。有的说“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文体训练,文体规矩训练,文体格式的训练.也就是文体章法的训练;”有的说,重点是“驾驭常用文体”和“掌握表达方法”;还有的说,重点是抓七种能力的培养子审题能力,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搜集材料的能力,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安排文章体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权威的当然是1980年修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重点的具体说明,其总的指导思想就是看重培养学生记叙、说明和议论的能力,使他们的文章达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带整、条理清楚、语句流畅。
以卜这些对中学作文教学重点的确定。都很好,很有道理。这里想说的是,在这些重点中,更应该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问题:一,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这主要包括文句通顺,文字规范、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作文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提笔就文句不通.就写错别字和不会用标点,则无法认为他已经具有写作能力,语言文字基本功在作文中的极端重要性、在作文能力中占的极端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如果忽略了这一条.整个作文教学便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要达到“语句通顺,书写工一整,不写错别字,会用常见的10种标点”①,可是到高中毕业仍有多数中学生写的作文时有病句和错别字,标点运用多有错误;以致中学毕业生中进了大学的这部分优秀者、如果是进文科大学,写作教·师还得把语言文字的墓本功列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来加以解决②!这就是说,小学作文教学就应该完成的任务,拖到大学的写作教学才算勉强完成,甚至仍然没有完成③!
这种现象的产生跟某种认识有关。不少人都认为语言文字标点之类是枝节问题,是不值一提的,作文教学应该抓“观点鲜明,主题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会记叙,会议论,会说明”等大问题,高难度问题,哪能在这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上费功夫?的确,主题观点
内容结构记叙议论说明等方面是应该抓好的,但这看法把“大问题、高难度的问题”刚好弄反了。如果不从“高、精、深、新”之类去要求,那么,主题正确、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和会记叙议论说明等比之于语言文字基本功符合要求(通顺、正确等),究竟谁是“高难度的问题”呢?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一所普通的中学,抽查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作文,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主题正确”,“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能达到“内容充实”,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也已经足以使他们对一般的事物事件和道理作一番说明、叙述和议论。那么他们的作文就很好了吗?不,可能很潜一-主要就糟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上头!一所普通的(一般水平的)中学,无论抽查哪一个班级,几十个人中。又有多少学生作文的句子没有毛病,标点符号运用正确、书写规范正确没有错别字呢?毫无疑问,很少!这不正说明语言文字基本功要达到符合要求难度比那些更大,它才是作文教学中真正的“高难度”问题吗!叫一个学生掌握举例说明的方法或倒叙之类的方法,20分钟可以办到,要他把这段说明或这篇倒叙写得一句句通通顺顺、清清楚楚,标点不搞一逗到底,不来不明不白的小圆点,而要每处都标得准确无误,这又需要多少时间呢?很难说,多则几年,十几年(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搞清楚),少则一年半载,绝对不是几十分钟就能学到的本领.这是每个有写作能力的人和每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可以证实的。可见语言文字基本功比之于作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它的确是“高难度”的问题。至于说它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其他方面才是大事情,从文章的角度看,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培养作文能力的角度看则如前述,它才真正是大问题。必须指出,如果一个人句子都写不通,错别字又多,标点符号也不会用,你对他讲怎样提炼主题,怎样使文章结构严谨.议论说明叙述有哪些方法之类,那是没有多尖实际意义的:他尚且未掌握书面语言,哪谈得到写文章中的这些事情?奇怪的是,不少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毛病百出,文章却主题正确,结构完整,表达方法也会用—可是,这样的文章拿得出手吗?能用吗?这不是说要把字词句标点的文字功夫彻底解决好了才能讲写文章中的这些道理、而是说它决不是小问题,切不可以忽视,我们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个环节。反过来,学生如果能把作文写博文从字顺,一句一句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他们的作文也就过关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就合用,能够用书面语言处理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了—这不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么?可见,语言文字基本功既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最大难点,抓好它也正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上边说到学生解决这问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毫无疑问,那是教学中对它重视不够造成的,如果切实下功夫去抓它,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的问题在初中阶段一般都是能得到解决的。
二,对内在世界的观察
作文教学都比较重视指导学生观察,但观察的对象一般局限于外在客观事物,不大讲观察体验内在的心灵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欠缺。其实,对于写作来说,相比较而言,对心灵世界的观察体验比对外在事物的观察还重要得多。这重要性在于:心灵世界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原因—无论对个人或群体都是这样。因为人的所作所为都出自某种’目的,而目的就是心灵的东西,也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所以,如果不去观察体验内在世界,便不可能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提笔作文便难有深刻的思想感情。此其一。其二,文章对外在事物的描述一般都不会是纯客观的,或已涂上了心灵的色彩,或是为了揭示心灵的什么,总之除了科技文章,少有离开心灵内容而存奋的。更确切地禅,在一般文章中、外在事物是宾,是手段,内在心灵是主,是目的;外在事物之所以有资格进入文章,在这些情况下都是因为表现心灵世界的需要。可见只重视“宾”而忽略“主”,只记住“手段”而忘记“目的”,显然难以把作文水平提高。所以外在事物要观察,内在心灵更要观察。其三,海涅有句名言,“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不仅比天空和海洋更广阔,而且也更深遂,更复杂多变。如果说对外在世界没有认真的观察便不可能有真正了解的话,那么对内在世界没有认真的观察更是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它了。总之,中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泛,肤浅,缺乏新鲜感,以及拿到题目找不到话说等常见的毛病,的确跟他们平时观察生活不
够有关,但是,是他们观察什么生活不够呢?我以为主要不是由于对外在事物的观察,而是由于缺乏对内在心灵生活的观察所致。随便举个例子吧,如柯蓝的这首有名的散文诗《车轮》:如果可能,我要象一个车轮,不停地向前,向前而去。
那运载着一切重任的车轮呵,你沉重而又坚强地运转,你平凡而又不倦地运转。
即使‘是短暂的停顿,甚至是烧道而去,或者,时而缓慢,时而迅猛,但仇也是为了向前向前!你,运载一切,运载一切历史而又运载未来的车轮啊!我永远赞美你:为了向前,暇碎一切困难,冲玻一切阻力·?(见许敏政编《中国散文诗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不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车轮向前运转的形象引起了诗人心情的激动。这激动意味着什么呢?是一些什么样的心理内容呢?诗人琢磨了它,品味了它,提练和提升了它,于是写出了这首歌颂车轮精神的散文诗。所以,说这首散文诗是诗人观察体验内在心灵世界的成果是不过份的。现在的问题在这里:车轮怎样运转,怎样工作,决不能说中学生没有观察过,不了解,应该说,柯蓝写的车轮的这些情况绝大多数中学生是知道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很简单.他们对于不停地运转的车轮可能没有什么感受。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有感受又将怎样呢?由于作文教学很少强调要观察内在心灵世界,他们即使产生了丰富的、很有意味的感受也1自生自灭地在心灵的原野上流失个,没被发现、更没被逮住!不是鸣?青少年活泼敏感的心,如果说对车轮没有在意,没有什么感受,那么对他们生活天地中别的许许多多他们很在意的事情常常是很有感受的,可是,这些感受被引进作文中去的有多少呢?几乎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会回答:学生作文中的真切感受实在是太少了!这是怎么造成的?不是跟忽略了观察自己的内在世界大有关系吗!作家的高明之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经常观察内在心灵世界,只要发现新鲜的、有意味的东西,就把它抓住、写出来。中学生要向他们学习,应该这样去作。
明代诗论家谢棒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观则同于外,感乒
组异于内”,意思是说外在的事物在大家的眼中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引起的心灵上的感受却因人而异。如果只注意观察外在世界忽略了对心灵世界的观察,那么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切与别人的日常所见相同,还有必要写吗?还有多少写头?勉强写出来,怎能不让人感到一般化、肤浅、老套、没有新鲜感?要紧的是“感则异于内。”如果把他们的观察也引向内在世界,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些人所共知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景物,在他们的心中所引起感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各个不同,里边包含了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啊!无数的好文章就会从这里涌现出来。所谓观察内在世界,就是观察客观事物在心中引起的反应:所请“观察”,这里当然不是指用肉眼看,而是用心去体会,去咀嚼,去把握那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心灵的反应。如果引导学生去这么作了,就为他们的作文开辟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的新领域—真正的好文章必然从这里出来,也只能从这里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凡写作上的观察.主要都是指超越个人功利的观察。如果是在个人的功利之内,·那么每个正常的人都是在认真地观察的;不然,他的事情就办不好,他的生活就不能正常运行。学生自己功利范围内的观察用不着语文教师去强调。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的观察,着重是超越学生个人功利的;但也正因为超越了他们个人的功利范围.他们会认为这种观察与已无关,是“多管闲事”,是白操心。对这就是他们缺少认真观察的主要原因。要使学生克服这个缺点,自觉地进行“写作观察”,就必须让他们懂得写文章是为社会贡献精神财富,社会的需要总是超越个人功利的(包括与个火功利的一致),如果柯蓝那段心理感受的观察只是服务于他个人的功利目的,“不停、地向前、向前而去”的车轮形象对广大读者没有启发鼓舞作用,文章就.不会受到社会欢迎,也不必写了。所以.文章的社会性决定了写作观察必然是包括和超越了个人功利的范围。这就是说,这种观察不是“管闲事”.、“白操心,,而是作文的份内事。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作,写好作文必须要有创造精神。中学生写文章难免模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把他们往创造的道路上引.使他们的作文逐渐地有所创新:或者有新的思想见解,或者有新鲜的感情体验,或者有新的选材角度,新的表现形式,等等。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新意,没有新鲜感,只是人云亦云地弹老调子,讲老一套,不能为社会的精神财富增添新东西,严格地说,这文章就没有写的必要。中学生的作文虽然属于练习,不送出去发表,不强调对社会的作用,但也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的文章有新意,能给人新鲜感。这是因为,文章是否老套,是否人云亦云,是个文风问题,不可小看。如果在中学没有养成好的文风,以后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为养成好的文风和克服不良文风都不是一夭一日的事情。更重要的,正如毛泽东在《反对党》中所指出的,八股调会窒息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中学生如果只会作人云亦云、‘跟人学样的老套文章,反过来他们的创造精神也被窒息了。学生没有创造精神,不能独立思考,只能人云亦云地讲话,只会跟着别人的脚后跟做事情—如果我们把年轻的一代培养成这样的人,他们又怎么能承担起四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呢?所以,作文教学中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强调作文要有新意,要有新鲜感是不行的。但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对一二类试卷都要求要“有新意”,可是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部语文课本中没有哪册的作文知识短文讲到作文要怎样写才“有新意”、才有新鲜感。平时对学生的作文不作这方面的要求和增养,评高考作文卷子又一直把这一条列为判分标准,这不是奇怪的事吗?但是t,评分标准虽然超出了教材内容,却不是它定错了、定高了;这件事只说明“作文要有新意,要有新鲜感”还一直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盲点。也正因为它一直是盲点,所以就贵州而论,每年四万份左右的高考作文试卷中,有新意有新鲜感的作文实在是太少了,大量的都是平庸、老套、人云亦云的文章!这表明克服作文教学中的这个盲点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把握住什么样的文章是创新的?也就是要从这个角度去对范文作透彻的分析,以便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对文
章的创新问题有切实具体的理解和把握。创新无非是两个方面,即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作者都有新的东西,前者叫做“育新意”,后者可叫做“有新鲜感”。文章千变万化,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纷繁复杂,不是一下子可说清楚的,这里只能简单地提一下。表现形式方面有新鲜感的,如上边提到的柯蓝的散文诗《车轮》,从思想内容方面说它并没有提供什么新东西,它只是告诉我们:不管有多少困难曲折和坎坷,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历史指引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但是,用车轮的形象来表达这一思想却从未有过,这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诗人独创精神的表现。因为它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主题,而且抒发了一种很美好的感情,所以尽管主题有些老,文章仍然能给我们新鲜的感觉,读来仍然是感到高兴的。通常所谓文章给人以“新鲜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思想内容方面的“有新意”,且以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上的《谈“从菜篮子看形势”》⑤一文来说明。文章开篇就说,“‘从菜篮子看形势’,这话不假。”那么作者从菜篮子中看出了怎样的形势呢?文章在扼要的剖析中逐一指出:看见“东西涨价了”,人们的“副食结构向良.t4发展了”;看见人们“钱包的票子多了,家底比过去厚了,购买力提高了”;看见买东西不用排队,可见市场供应形势好了,生产者积极性提高了,社会前进了;也看见几十年来“城市居民吃菜难的问题”在今天终于得到了解决,可见改革收到了成效,我们必须搞改革才有出路”二我们也常从菜篮子看形势,但看得简单、肤浅:东西涨价了,便说形势不好了;菜篮子的东西便宜了,便说形势好了;供应的东西不多,便说形势不好,供一应的东西多,便说形势好,如此而已。不能说这样看没有一定道理,但对比一下这篇文章所讲的,人家看出了多少东西,而我
们看见的就比较贫乏。文章的“新意”虽然与看问题深、看见的东西多有本质性联系一但讲“新意”的着眼点在于与一般的看法祖比较它超越了通常的看法而带来了新的认识,有新的思想见解,有新的体会或心得。象《谈“从菜篮子看形势”》这样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思想认识(当然是正确的认识),就叫做“有新意”。学生懂得了新指的是什么。就为发挥创造精神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也就有助于创造精神的发挥。
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方法:1.记录灵感的方法。人们平时的思维都是在常规思想认识的范围内运行,都没有写出来的价值;常常只有在灵感爆发之际才使起们冲破常规思想认识的藩篱而获得一种新鲜的意思,这种意思有时就很值得写出来。‘但灵感来得突然,去得迅速,稍不注意就跑得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回来。而且即使注意了,它来的时候多半都是在我们没有条件写的时候,(或在做到别的事,或条件不允许坐下来写,等等)。所以要随时带上纸笔,一有了灵感就简要记下,待有了时间再将它详细写出来。这种灵感记录可以是片断的,也,可以是成篇的,但都有新东西,都可贵。学生作文的时候,如果平时记有这样的灵感材料作参考.就比较容易写出富有新意和新鲜感的文章来。2.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造性思维是超常规的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就是突破常规思想认识的藩篱获得新鲜意思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跟常规思维方向作相反方向的思考(逆向思维),与常规的结论作对立面的思考(求异思维),用解释甲的道理来解释乙(类比思维今,等等。总的说来,与常规思维方法的直线性、单面性、封闭性、框定性布J比,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网状性、多面性、开放性、、随机性等特点。因此,进行创造性思维也就是避免常规思维的直线性、单面性、封闭性和框定性,而使思维多向的展开、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不受已有认识局限,并能随实践的发展寻求新结论。上边提到的((谈“从菜篮子看形势”》一文就是作者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思考“菜篮子”的结果。作者不是单面的、直线的认为菜篮子里的东西涨价了形势就不好,便宜了形势就好,而是突破流行议论的“框定”,对事鬓作了多向、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他由东西涨价但消费量上升看见人们。钱包里的票子多了”;他由菜篮子里的高档次东西多了看见人们的“副食结构向良性发展”的事实;他从供应的东西多看见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在提高”,“社会在前进”并进而看见了改革的正确,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一。这样看,就比“站在自家的门口只注意一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原文语)的常规思维方法所看出的东西要多得多、深得多、也全面正确得多了,所以能在“菜
篮子”这个很寻常的话题上为读者提供一些新鲜的认识。至于《车轮》一文;则是以创造性的类比思维为基础,作跨类思考,赋予车轮以象征的含义而获得的一种新颖构思的结果.这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不必多说了。
第五篇:决定企业
“执行力”的五个因素
决定企业
“执行力”的五个因素
一个啤酒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濒临破产,被一家国内的大型啤酒集团收购后,大家都以为要对这个烂摊子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集团公司只派过来一位副总经理,一位总工,一位财务总监,人员还是原来的人员,制度还是原来的制度,只是把各种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只是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取得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巨大的变化正是由企业的执行力来决定。执行力是企业组织和个人贯彻落实企业决策的力度。企业的战略与计划固然重要,而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之体现出实质的价值,只有执行力才能将这些落到实处,并进行有效地联结和整合起来,才是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在缺乏执行力的情况下,企业拥有的一切优势就难以贯彻,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失去了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决定一个企业执行力状况如何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
执行力需要一个明确目标。只有当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目标明确后,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企业团队的力量,表现出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完成。
目标的决策形成与执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需要建立共同愿景。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要形成团队强大的执行力,首先需要形成一种共同愿景,让员工看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执行力。这种一致性并不是来自于策略目标,而是企业在对内外部信息
和各类资源进行认真分析,考虑到执行的可行性,特别是建立在对一系列问题得以确认并提出构想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共同目标,并且实施中被员工理解和支持,最终才能形成共同愿景。
对目标进行细分使其更具有可执行性,同时把共同目标和实际执行有效的衔接起来。对目标的分解就是把共同目标分解为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员工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层级关系,使目标有系统的,有层次的,让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作为企业的员工,他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标准的达成情况,对企业的总体目标做出那些贡献,目标的细分正是把这些目标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使个人与部门的执行方向和执行情况一目了然。
切忌一些企业对目标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制订了企业的共同目标后,就等同于所有员工和部门的执行力目标,没有确定每位员工、每个部门的执行目标。等到落实时,由于每个人对如何达成策略目标有着不同理解,在采取执行的手段上还会因人而异,这种情况都使得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策略目标在执行过程中的巨大偏差。目标可操作性差,就会变得泛泛而谈让人难以理解,最终执行力目标沦落到只是一句口号,什么作用也不起。
管理者
管理者往往都会把在缺乏执行力的原因归咎到各个方面,却忽略了分析自己从自己身上来发现根源。事实上执行力是领导者意志的体现,倘若领导者自身的管理能力本身较差,后面有关执行力的所有事情将无从谈起。假如领导者怕承担责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家看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多了,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少了;假如领导的管理不到位,只能让大家看惯了在单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假如领导走形式主义,企业的各种文件、各种规章也是一纸空文。这一切即使有着“严管重罚”的牌子,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详细的表格和程序,同样无法产生什么执行力。因此一些企业执行力薄弱的根源恰恰是在老总身上。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强弱,一个企业的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一个部门的领导决定着一个部门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就是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的,因此作
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示范和凝聚作用,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
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但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和尊重,并非是因为他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做出了多么大的建树(尽管他一本书的版权就卖了700万美元),而是作为通用电气总裁与属下的有效沟通和示范,他经常手写一些“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经理人甚至普通员工,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等等。正是通过这些简单有效的办法使韦尔奇的策略有效的贯彻下去,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优秀团队。
协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协作的社会,企业内部对协作的有求更加严格,一个部门和员工的任务完不成,就会影响整个目标。如同《水煮三国》一书中对木桶理论的描述,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但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因此一个团队的执行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1、树立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的,由于在企业中所追求的利益上的偏差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并一定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企业创造核心价值观去营造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培养一种团结协作的环境。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起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实现工作中、生活中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2、培养忠诚的员工。当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企业和自己的工作,企业与员工形成忠诚的氛围,相互尊重,由各种不同背景的员工才会产生团结协作的动力。
3、培养团队精神。在企业内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在成员之间形成高度的信任感,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尊重、信任、宽容、团结协作,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全面发展。
员工
1、提供一个员工发展机遇的平台。把执行力与每个人的进步联系起来,在机会上创造平等,营造一种机会公平的环境,使得大家无论先天条件如何,都能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并始终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执行力的主体是员工,只有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2、有效提高员工的素质。员工的执行力体现在完成任务的效率与质量上,不仅由员工完成任务的能力来决定,而且还有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3、明确工作的方向性、工作步骤、工作要求,让员工对各项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和了解,在执行中避免政策的变形。各种工作的执行,需要很多专业性的知识不要只是单凭个人经验来操作,否则执行的效果将参差不齐,管理也会失去控制。
4、进行有效评价和引导。员工的执行力表现由各种因素来决定:不同的工作体现的效率,费用的高低,完成的质量,对资源的利用等等,因此,对他执行力评价应是多维的,根据不足之处,提供合理的调配和引导。
制度
一些企业缺乏执行力根源正是在于制度:制度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最终的结果是决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企业的执行力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管理过程的表现形式,并且这种过程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要保持和提高执行力,企业就必须借助于系统的作用,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而非通过个人的努力,因为后者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1、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策略规划,员工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不能按各自的理解来做事,用制度来达到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状态的目的。
2、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力。执行力,在现代企业的运作
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由个人来达成,而是由组织来达成,因此,执行力的表现就必须在个人和组织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和统一的关系,既不因过分强调个人执行力的提高而忽视了组织的力量,又不会违背了个人的特性和价值体现。
3、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执行力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体系、考核机制、奖惩制度、压力制度,等等。
篇七:五个重大是指什么
五个重大原则的具体内容
五个重大原则是指宪法、民族区域分权、中央和地方关系、归口安排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这五个原则被称为中国公民的“五条大道”,也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基础。
宪法法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社会文件,它是中国政权政治制度的基础,是对法制化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是政权权力多元共存、首尾衔接新hash和社会体制修正案的实质性原则。宪法既是我国持久不变的政治精神,也是政权变迁的秩序。
民族区域分权是国家和政权运作中必不可少的规定,尊重民族自治,保证公民和民族在实践原则上平等,将会按照国家宪法的规定在各民族区域内发展经济,实现民族融合的目的。
中央和地方关系一般可以概括为中央权力的行使以及地方自治权的运用,根据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作为全国范围内主体,有权统一中心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尊重地方传统习俗,并对地方有效控制。
归口安排制度就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既强调了中央的统一领导,又尊重地方的独立发展。国家的一切活动都有章可循,各项纲领和规定,必须遵守中央有关归口安排制度的规定。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在政治制度的领导下,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维护国家稳定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五个重大原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指导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坚持宪法,尊重民族和地方自治,实施归口安排制度,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保证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