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区域性教育中心(5篇)

区域性教育中心(5篇)

时间:2023-07-29 12:2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区域性教育中心

  

  Focus·关注本期专题编者按:2021年12月21日,山西省职业教育大会在太原召开。大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战略定位、发展方向、体制机制、工作要求等方面绘就了新时期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蓝图。困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职教改革如何对接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需求?对此,本刊选登我省部分地市学习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以飨读者。运城市:让职业教育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文李明“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把职业教育改革确定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一、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准改革发展方向标“十四五”期间,运城市将加快推进建设和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布局、强化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初步建成与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区域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运城市把握现代职业8教育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山西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运城市委建设“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的发展定位,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三晋教育强市”的教育发展目标,在教育才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培养培训并重、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更加契合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加快提档升级,全力支持运城幼专、运城师专联合升本,以填补我省学前教育本科院校空白,促进其跨入全国学前教育本科院校第一方阵。二是加速扩容增量,新建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运城新产业技师学院新校区,扩建增容山西幼儿师范学院校区,扩大运城职业技术大学本科层次招生规模。三是加强结构优化,紧扣山西转型发展需要,实施运城市1331工程”,加快建设新农科、新医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学科群,打造一流学校和一流专业,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助力。二、高精度对接产业,打造区域经济助推器职业教育只有融入区域经济,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运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农业强市、新兴产业强市、知名旅游强市“三个强市”建设目标。我们围绕目标定位大力度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服务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增设涉农专业,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支持办好运城农职院、万荣果园大学、临猗果业科技学院等一批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新兴产业强市建设,根据全市十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增设物联网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生物制药工艺、有色金属冶炼等新兴专业,为运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知名旅游强市建设,提升旅游、导游等相关专业建设水平,培养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同时,推进建立“政企行校”合作机制。运城市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协同建立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和共享实训基地,构建融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创业基地等为一体的“产教研培创”职教生态圈,引领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效衔接,助力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三、高深度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的精髓和改革方向。运城市着力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产业化、职业教育集群化,营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利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运城大运集团利用技术、资源等优势与全市15所职业院校签署了产教合作协议。盐湖区政府以民营资本运城龙翔教育集团为基础,对国有盐湖区职业教育中心实施委托管理,探索了办学体制多元化改革的路子。二是创新校企合作形式,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等方式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赢点,在利益和资本两个方面下功夫,促进校企紧密合作。截至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办有校企合作订单班、冠名班20余个。三是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我们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等,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努力使校企合作利益最大化、资本最优化。Focus·关注本期专题运城市政府精心部署,按照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思路,成立了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汽车、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制版印刷、健康、现代信息等八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立了产业与教育、企业与院校的利益共同体。四、高维度提质培优,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链提质培优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运城市职业教育发展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坚持开放共享,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中职+高职+继续教育”技能技术人才成长链条,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一是强化中职基础,通过整合、撤并等方式对全市规模小、基础弱、质量差的中职学校进行资源整合,调减压缩中职学校数量,扩大办学规模,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公办学校办学规模达到1500体,加速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人以上。二是巩固高职主学校和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升本工作,提升运城职业技术大学本科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三是构建育人体系,引导市域内中职与高职学校实施“3+2”联合培养、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等,建立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四是服务终身教育,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SHANXIEDUCATION9“Focus·关注本期专题系,围绕运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书香运城、健康运城、技能运城、幸福运城“四个运城”建设目标,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运城”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有17所院校成为省级“1+X”证书试点,23个专业与企业工种实现对接,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分批开展智能财税、云服务操作管理、无人机驾驶等3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在服务“书香运城”上,“运城市全民终身学习网”开通运行,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终身乐学”的舆论氛围,终身学习活动周让广大市民真正受益;在服务“幸福运城”上,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教10育部师范类二级专业认证,获批山西省高水平专业群;在服务“健康运城”上,口腔数字化实训中心建设完成,口腔保健、牙病预防治疗成为运城康养品牌。五、高热度服务民生,担当创新创业孵化园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担负着培训就业等民生服务职责,更应该有民生情怀,必须做好就业服务。近年来,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运城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豫,就业质量稳步攀升,实现了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以运城市少儿推拿学校2016届毕业生吴媛媛、运城市龙翔工业技术学校2017届毕业生路佳奇、河津市职业中学2008届毕业生崔德文、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2020届毕业生丁璐琳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均在相关行业和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全市职业学校每年都接收50余名大学生回炉加强技能训练,实现高质量就业。运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技能技术人才辈出。嫘祖养蚕、后稷稼穑、傅说版筑、毋昭裔雕版印刷、薛景石织布机制造等,都不同程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借建设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机遇,运城职业教育拥有了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空间。新时代的运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作者系运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责任编辑石岳巍(投稿邮箱:***************)2021年,我们在服务“技能

篇二:区域性教育中心

  

  “赣州市出台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实施方案重点塑造一批教育独特品牌”等19则

  作者:陈小兵等

  来源:《江西教育A》2019年第03期

  赣州市出台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实施方案

  重点塑造一批教育独特品牌

  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是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近日,赣州市政府出台《赣州市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实施方案》,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创新教育等四大类重点教育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全力塑造一批独特教育品牌,助力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教育中心城市,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战略。

  该方案结合赣州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阐明了总体思路和“两个目标”,为赣州市教育发展明确了行动纲领。该方案提出:到2020年,赣州成为全省区域性教育中心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短板加速补齐,教育开放逐步扩大,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远期目标为:到2035年,教育主要发展指标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巩固提升,满足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的高中阶段教育和具有赣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该方案还明确了四大类重点教育任务: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建设优质教育名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铸就区域工匠摇篮;内涵发展高等教育,构筑人才培养洼地;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打造教育改革样板。(陈小兵)

  吉州区委书记朱谋俊出席教育部新闻发布会

  (记者

  雷杰能)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2019年2月15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教育新春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一周年,邀请教育部教师司和有关省市的负责同志,以及教师教育学院的代表和基层学校的代表,共同为大家介绍一年来工作的进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总体情况,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委书记朱谋俊,广东省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肖起清,四川省马边县建设乡光辉中心校校长李学梅介绍经验和做法。

  朱谋俊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吉州区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经验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南昌航空大学顺利完成公车改革

  根据省车改办拖车工作安排,2019年1月23曰上午,省车辆报废公司来南昌航空大学上海路校区车库拖车。这次江西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南昌航空大学共有16台大小车辆参改。从1月10日起,南昌航空大学后勤处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分批组织车辆上交,截至1月23日,最后6辆“取消公车(大巴)”上交完毕,为期6个多月的该校公务用车制度“取消车辆”上交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漆

  明)

  江西交通职院创业孵化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记者

  王锋旗)近日,经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财政厅和江西省税务局等部门认定,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孵企业江西驱动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获得政府扶持奖励资金20万元人民币。这是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的又一突破,标志着学院创业企业正式迈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也标志着学院双创教育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近年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郑卫华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团队,着力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积极扶持學生在校创办企业,免费提供实践教学和技术培训服务,着力提高创业企业科技研发水平,帮助在校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信丰县强力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

  (通讯员

  林英良)近年来,信丰县教育局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工作理念,突出党建引领,以党建工作品牌化为抓手,着力推进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初步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为使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抓出成效,信丰县教育局党委划定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起跑线”,立起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责任状”,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责任体系。

  信丰县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实施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标准化验收,形成全程跟踪指导、定期分析、情况反馈、督促检查、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切实把项目“计划书”转变成党建工作“成绩单”。各直属党支部(党总支)开展“晒一晒、比一比”活动,晒各学校特色做法,形成既抓学校党建工作,又抓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局面,使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以标准化、全域化、一体化推进全系统党建示范点建设,形成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辐射源”。

  樟树市教育局开展走访援疆老师家属活动

  2月3日,樟树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聂水星在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走访了该市援疆教师——樟树市蛟湖初中电教处副主任易利群老师的家属。

  在易利群家中,聂水星与其爱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易利群爱人的生活、工作情况,对其支持丈夫援疆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要求随行走访人员要多关心易利群家人,及时为其解决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受聂水星委托,樟树市教育局人事股及监察室负责同志亲切看望了金丽华、黄声龙、肖根芽三位援疆老师的家属,转达了组织对他们的谢意,并向他们致以新春祝福。(李友元、金锋华)

篇三:区域性教育中心篇四:区域性教育中心

  

  会议报道稿范文一

  ____月____日,《市中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议在区招待所二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国家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报社、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等部门的七位旅游专家担任《规划》评审委员会委员。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长助理胡安玉参加了评审会议。

  会议由市旅游局副局长张玉涵主持,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致欢迎辞。评审委员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课题组的《规划》文本和图件展示和汇报后,逐一进行了会议评审发言。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该《规划》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结构清晰,体例科学,图件完备,符合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旅游主题与产业目标定位准确,功能分区合理,产品设计科学,项目规划富有创意且十分详细,规划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采取的“4162”的技术路线、SWOT-P分析、旅游形象系统设计、线路营销,旅游项目黑帝城、齐鲁武当山,旅游产业中的旅游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的设计以及规划体例结构富有创新性。同时,《规划》能够依据区位特色,以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竞争力,为我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评审专家还对《规划》中诸如法规依据、与周围城市衔接、非优势旅游地区如何打造度假目的地和大企业参与旅游事业等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

  最后,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本规划是一部国内同类规划中具有领先水平的区域旅游规划成果,同意通过评审。

  会议结束后,区委书记杜永光会见了评审专家。

  会议报道稿范文二

  ____月____日,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长陈如平研究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书记楚江亭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专家万福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主持人韩立福博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吉林,市教育局副局长于卫东,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宣传部部长高志勇,区政府副区长方玉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宗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区政府副区长方玉美在会上致了欢迎词。

  此次会议在我区召开,是对我区多年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是我区教育对外展示的一次绝佳的机会,也是我区教育走向全国的一次非常难得机遇,对于我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等都将会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标志着我区在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做了五场专题报告,区教育局和我区____所学校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枣庄十六中、枣庄四十一中、枣庄十三中、实验小学、文化路小学、红旗小学的成果现场展示,现场观摩了有效教学课堂。与会人员还观看了我区新课程成果展示文艺演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努力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自____年我区被确立为“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实验区”以来,我区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入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计划,累计投入资金____多万元,用于培训教师和增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各学校按照统一部署安排,积极推进各项实验工作,有效推动了实验区整体工作的开展。抓实了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找准结合点,认真落实了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积极探寻评价方式改革的新路子。积极致力于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教科研基地____处,省级____处,市级____处,共有全国和省市级实验课题____项,教科研工作已经延伸到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对全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教育报记者赵晓雅、中小学教育管理杂志记者林清华,全国____个省(市)____多个县(区、旗)教育局业务局长、教研室主任、校长、骨干教师和我区区直中小学校长、乡镇教委办主任及各课题组成员,共计约____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报道稿范文三

  ____月____日下午,我区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会议。区委书记杜永光,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区人大主任韩建安,区政协主席张秀岭,区委副书记于良,区人大副主任王真海,区委、纪委书记刘勇,区委、常务副区长、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晓黎,区

  委、组织部部长杨继英在主席台前排就坐。山东中泰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崇海,副区长韩建岭、刘堪林,区长助理胡安玉,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区财政局局长胡乐华,区长助理龚广奇,区长助理、区发改局局长张学贵出席会议。

  会议由区人大副主任王真海主持,区委副书记于良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村庄整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意见》,中泰集团、区建设局、永安乡党委政府等____个单位就完成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作了表态发言。区委副书记、区长朱国伟在充分肯定西郊生态植物园前段建设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强调指出:西郊生态植物园和市中新区建设是创造枣庄历史的工程,是造福东城区全体人民的工程,是保持市中区持续繁荣的工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市中长远发展和对全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要坚持适度超前,确保拆迁补偿工作稳妥有序进行。要加大对被拆迁户从回迁安置到补偿、补助、社保、就业、医保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操作和有情操作,细化拆迁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岗,倒排时间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好规划设计关和质量安全关。坚持安全施工,质量第一,确保把西郊生态植物园和永安新型社区真正建成群众的满意工程、精品工程和廉政工程。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把握好政策口径,阳光操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各指挥部要进一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区委书记杜永光也就完成西郊生态植物园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作了重要讲话,杜永光指出:实施村庄整合,建设西郊生态植物园,有利于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全区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平,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大大改变市驻地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是市中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必然选择,更是驻地广大居民群众的热切愿望。要依法稳妥地搞好拆迁,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和谐拆迁,制定好带头拆迁、主动拆迁的奖励政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弱势群体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切忌一刀切。全区上下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对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相互配合,积极协调解决,要精心组织施工,全力加快工程进度,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施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新区建设,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市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五:区域性教育中心

  

  性教育建议【关于建设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建设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的调查与建议

  20xx年《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到2020年将xx建设成为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补足短板,彰显优势,提升xx教育品牌形象,建设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是xx教育当前必须攻克的重点课题。按照县政协2017年工作安排,县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部门、乡镇、学校,并赴云阳县、巫溪县等地,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查阅资料、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形成了如下报告。

  一、建设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的内涵

  建设“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就是要把xx建设成在渝东北地区东部(开州、云阳、xx、巫溪、巫山)影响最大、质量最优、水平最高、辐射最强的教育强县。具体指标为:一是在全市影响力较大,被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为渝东北教育强县;

  二是教育水平全方位领先,实现幼儿教育全覆盖、义务教育质量高、高中教育精而尖、职业教育就业好、在职教育成体系,各层面教育超越周边区县;

  三是具有辐射周边区县教育的能力,周边区县家长一致认可xx教育最强,让孩子到xx读书成为一种渴望或者荣耀。

  二、建设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的有利条件

  (一)教育基础较好。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84所,另有124个小学教学点。其中:职中3所,完全中学7所,初级中学23所(公办21所,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9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57所(公办7所,民办50所)。在校学生xx93xx人(高中:xx187人,初中:*****人,小学:*****人,幼儿:*****人,职中:6741人,特教:156人),在编在岗教师8221人。学校校舍、运动场地,绿化等硬件设施好,原老乡镇政府所在地均建有完全小学,多数小学有附属幼儿园。原区镇所在地均建有1-2所初级中学,县城有两所民办初中,其中一所为重庆市巴蜀中学举办。普通高中学校有六所,三所市级重点高中均在城区。职业高中均集中在城区,一所民办,两所公办,民办为国家级重点,公办为市级重点。设有十个片区教育管理中心,对片区内学校履行县教委赋予的部分职能。

  (二)保障体系健全。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教育欠债由政府财政统一埋单(教育还债5.4亿元),教育专项奖励落到实处,对教育用编用人用钱用地基本能优先解决,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重视、支持教育发展已上升为兴县强县的重大战略。

  (三)师德师风良好。自我县开展“六项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县教委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全面开展教育行业行风专项治理,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上狠下功夫,层层落实责任、细化治理任务。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实行了坐班打卡制度,所有教师分上午、下午打卡考勤,坐班时间内务必从事与教学相关的活动,成立专项督查组不定期对学校执行坐班打卡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实行通报制度。这一制度较好改进了教育行风业风,师德师风转变明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家长高度重视。据统计,xx在万州、重庆买房的家庭大大超过巫山、巫溪,目的主要是为了孩子读书。还有许多父母在万州、重庆租房带孩子读书。经济收入较高家庭把主要精力用于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一般家庭秉承再穷也要好好教育培养子女的初衷,在中心场镇、县城买房或租房供孩子读书。

  (五)文化底蕴厚重。xx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重庆诗教名县,诗歌文化、三国文化、移民文化融会发展。xx中学是下川东地区建校历史最早的名校,刘伯承元帅曾在此就读。

  (六)人口优势突出。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全县人口与巫山巫溪人口总和相差无几。全县在学生总数xx.9万余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达2.34万余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

  三、建设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存在的问题

  xx是典型的教育大县,但离教育强县的差距还很大,受经济发展环境制约和内部管理与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xx教育发展仍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

  (一)师资队伍不强。全县教师总数8221人,高中正高级教师仅2人,高级教师324人。初中高级教师245人,小学高级教师177人,幼儿园高级教师1人。研究生学历高中51人、初中xx人、小学23人、幼儿园1人。本科学历高中xx91人、初中1541人、小学2401人、幼儿园97人。市级骨干教师高中38人、初中31人、小学43人、幼儿园7人。市级名师高中1人、初中2人、小学3人。基础教育领域中教育教学专家级名师缺乏,特别是高中教育理科专业骨干教师缺乏,“名师”向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流动较大,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优秀教育管理者缺乏。

  (二)学校品牌不亮。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少,各阶段学校特别是高中阶段学校在县内的认可度低,对周边区县辐射带动小,区域竞争实力不够强。目前全县仅有高中市级重点学校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一级幼儿园5所,国家级重点职中和市级重点职中各1所,群众认可的优质初中4所,小学2所。由于品牌效应不强,导致买卖生源现象越演越烈,从以前的中职买卖蔓延到现在的初中高中买卖,特别是主城区二三流学校花重金抢夺我县优秀初中毕业生,2015年优秀初中毕业生外流474人,20xx年优秀初中毕业生外流319人。

  (三)教育质量不高。尽管近几年xx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每年都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但横向比较,差距仍然较大,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更高期盼和社会经

  济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xx县20xx年高考一本率12.4%,xx中学一本率24.3%,2人超过北大清华录取线;

  2017年高考一本率15.44%,xx中学一本率30.3%。云阳县20xx年高考一本率33.3%,9人超过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云阳中学一本率

  44.1%,超过北大清华录取线6人;

  2017年高考一本率20.68%,云阳中学一本率41.89%;

  有4名被北大清华录取。

  (四)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xx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孩子打造公平的受教育平台方面狠下功夫。在政策和资金的安排上向边远乡镇和农村学校倾斜,城乡差距正逐步缩小。但xx农村学校面广量多,而且多数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现代化设备设施严重不足,办学水平不高,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家长对农村教育的不信任,导致农村学校加快萎缩。优质教育资源均集中在城镇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协同发展捆绑发展推进力度不大,城乡之间教师逆向交流困难。城镇学校大班额严重,农村学校空心化突出,超编学校与缺编学校并存,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少。部分农村学校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过剩、专业课教师偏紧、实习指导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

  (五)教育投入不足。近年xx教育投入纵向比增幅较大,但与周边区县横向比差距仍然很大。例如:xx县教育20xx年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17.59亿元,占

  gdp的7.91%,云阳县教育20xx年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20.xx亿元,占gdp的9.72%。按照优质均衡标准打造每一所学校仍需大量资金。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和理、化、生实验装备及音、体、美设备,按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配置,尚需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部分学校运动场地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装备建设投入不足。根据全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初步预算,未来五年xx至少还需投入20多个亿的资

  金,才能彻底改善全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提升基础办学能力。

  (六)教育管理机制不活。教育经费管理使用不够灵活合理,学校非税收入被统筹60%,教师早晚自习辅导费用没有保障,残保金挤占学校公用经费比例(平皋初中公用经费22.39万元,缴纳残保金

  6.8265万元,占公用经费30.48%)过高,学校公用经费统筹比例(20%)过高。学校领导机构和职数设置不合理,行政职数占比过高;

  校级领导管理体制不完善,交流机制不健全;

  稳定优质师资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超编教师分流机制未建立;

  激励奖励机制不完善;

  人才引进瓶颈多,部属师范院校毕业生到xx任教的不多。

  (七)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与主城优质名校捆绑发展不够,名校资源和优质管理团队引入缺乏,创新思路,集中资金,整合资源,实施名师名校建设战略意识不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滞后,共同体学校“捆绑式”考核、资源共享、交流互通、均衡发展的机制未形成,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互动机制未建立起来,家校共育氛围不浓,县内良性竞争机制未形成。

  (八)育人氛围不浓。全县教师没有形成一致的正向价值观,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认同感低,忧患意识淡薄,荣辱感不强。教师认为质量不高、优生外流、满意度低是教委和校长的事。教育管理团队行政化倾向严重,抓主业意识不强,大部分精力用于跑项目、资金搞学校建设,改善学校硬件条件,抓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精力不足。乡镇部门未有效形成支持帮助教育的合力。县内媒体对教育正能量宣传少。重教支教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家长对教师教书育人负责程度和教育质量满意度低。

  四、建设区域性教育服务高地的建议

  “打造教育高地,实现科教兴夔”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总目标。具体而言,要实现几个突破:一是高中教育升学大突破,每年10人以上被北大清华录取

  且总数要超过云阳、巫山、巫溪之和,一本上线率要超过40%;

  二是吸引周边区县学生数量大突破,每年至少超过500生源从周边区县到xx读书;

  三是名优校长、教师大突破,要实现名优校长、教师县内占比30%以上;

  四是品牌学校大突破,建成一所大专以上实用型人才综合培养职业学院,奉中要跻身全市十大名校(高中)之列,每年创建2-3所市级名校,在职教育服务实现网络化、智慧化达到全市领先水平。五是优质生源非正常流失每年控制在5人以内。六是实现在全市内有口碑、有影响力的优质课程各阶段达10个以上。

  (一)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拓宽用人渠道,除必要的考试方式之外,还可采用直签、调入等方式补充优秀教师。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优质人才,凡在学术上或者教学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在住房、家属调入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引进优秀教师专设绿色快捷通道。实施教师层级发展培训计划,把教师分为五个发展层级,新入职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导师型教师,分批次、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每年在全县遴选5—10名有发展后劲的中小学教师作为名师重点培养人选,培养出一批在全国、全市有影响的高水平教育专家。建立健全名(优)、骨干教师选拔、培训及管理制度,提高名(优)、骨干教师岗位津贴标准。强化中小学教师考核,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完善校长选拔培养机制,选优配强校长,增强校长荣誉感使命感,提高校长队伍公信力。

  (二)打造名优品牌学校。创新思路,集中资金,整合资源,实施名校建设战略,每年打造2—3所市级名校。一是构建现代的学校制度,由各学校探索建立属于自己的校规校训、学校制度体系、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绩效评估、学校特色发展等,最终形成“一校一章程”、“一校一制度”、“一校一规划”、“一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二是推进学校标准化智慧化

  建设。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每一所学校,美化教育环境、优化教学设施设备;

  推进“智慧教育”,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力争到2020年,全县50%的学校成为智慧教育示范校,100%中小学信息中心机房达到设备标准、管理规范,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科研管理需求,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教育创新模式。三是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采取互派教师、学生夏令营、教研教改课题合作等方式与市内外名校建立广泛联系,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借助各种媒体提高xx名校知名度。

  (三)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一是推进管办评分离。政府负责投入保障,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校长全权负责抓好学校管理,营造出学校静心办学、教师潜心育人的良好环境。二是探索实施教师“县管校用”,突破教师交流障碍。三是推行新教师招聘定向农村、农村新招聘教师城区培养、城区优秀教师农村支教的机制。四是改革职称评定制度,评职称以教学质量为依据,把学生评价、学生成绩、升学率、出勤率、上课多少作为硬指标,取消后勤的职称升位评定或者在全县单列,校长职称评定也在全县评比后单列,营造一种以教书为荣的正确用人导向。五是改革课程设置,把握教育教学改革脉搏,重构“多样、立体、选择”的课程体系,构建“高效、特色、创新”的教育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合适的教育、得到适合的发展。六是探索建立城乡学校共同体,在城乡学校之间积极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名校+新校”一体化办学,通过共同体学校“捆绑式”考核、资源共享、交流互通等多元途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教育用地优先满足,学校建设优先规划。普通高中单独设置,高中教育引入名校资源和名校管理团队,逐步撤并农村高中学校,使之尽可能向城区集中;

  做强做大职业学校,加快专业设置调整,在职教中心基础上建成一所专科职业院校;

  适度扩大城区初中办学规模。加快发展乡镇中心小学,保留交通不便地区的教学点;

  城市建设与小学、幼儿园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大量增加城区公办幼儿园学位,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创造条件全面普及高中教育。

  (五)提升教育保障水平。教育发展优先支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困难优先解决。强化政府在推动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按照学校实际需要,核足学校编制,配齐配足教师。全面落实教育的投入政策,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的规定。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用于优秀人才引进,每年300万元用于“高端教育人才奖励”和1000万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每年1000万元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捐资助学。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推进教育扶贫,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六)强化教育内部管理。构建科学有序的学校运行机制。建立权责明晰的分工负责体系和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队伍建设机制,在师德修养、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专业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对经考核确实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实施转岗处理,确保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将影响出口质量的各项要素分解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基本素质、德育工作、作业处理、拔尖生培养等各方面细化具体要求,保障学校出口质量的巩固和提高。

  (七)积极营造重教氛围。以关心教育、关爱教师、提升教师职业地位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政策支持、表彰奖励、宣传弘扬等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

  与,切实让尊师重教深入人心,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每年为学校解决一件实事。政府职能部门严格履行教育职能职责,增强服务教育的意识。加大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维护校园秩序。加强宣传力度,传递教育正能量。县级媒体(手机报、xx新闻、村村通广播)每天均有关于教育的宣传报道。城区广场电子屏幕播放本县教育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鼓励号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子女在本县就读。提升教育从业者幸福指数。奖励大于惩罚,表扬多于批评。取消惩罚性调动,改为加重个人处罚;

  取消职工个人违规违纪单位连坐制。

推荐访问:区域性教育中心 区域性 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