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Word文档可编辑
关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x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赴xxx区,实地走访了多家企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详细了解重点群体实施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情况,并就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委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决策部署,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实施了很多积极政策,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推动了各行业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为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保障力度。xxxx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在职业培训、载体建设、激励措施、财政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随后,相继出台了《x市名师带高徒实施方案》《x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等一揽子具有x特色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配套政策,对新形势下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补助等方面做出了政策规划。xxxx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x.x万人、累计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xxxx万元。尤其是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措施,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强基础、渡难关,上半年培训x.x万人、发放培训补贴资金xxx万元,完成全年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目标任务的xxx%。
(二)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近年来,全市大规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将技能脱贫培训、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新技工系统培养列入全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持续开展民生工程就业技能培训;二是实行省级基本+市县补充免费技能培训工种目录管理制度,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六类人员,免费开展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三是按照技术工等级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助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四是创新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五是积极推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支持各行业(部门)、大型企业举办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三)建立激励机制,培养高端人才。创新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鼓励支持高技术人才发展。一是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定期开展评选并给予资金补助,全市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x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xx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xx家;二是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世界技能大赛省级、国家级集训基地落户我市;三是实行高技能人才激励表彰政策,对市级高技能人才进行评选奖励,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者追加奖励,对世赛获奖者进行特殊奖励。我市现有全国技术能手x人、江淮杰出工匠x人、x省技能大奖x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技能人才x名,今年新增x名高技能人才获得国务院津贴候选人,占全省获得国务院津贴候选人总数的xx%。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部分企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投入不够、培训质量不高。一是过分看重劳动力投入的短期收益而忽视劳动力技能提升的长期效益,在用工过程中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二是经营者受员工的流动性成本影响,在培训中仅注重开展新录用人员岗位培训,而对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甚至高技能人才培训投入较少;三是部分企业未制定职业培训规划,员工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培训结束后缺乏巩固提升的过程,培训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是培训基础能力有待提升。全市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有限,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学校和实训基地数量较少,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实际培训需求。截至xxxx年底,全市技工学校x所,职业培训学校xx所。目前,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从内容上看,多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实操内容较少、针对性不够强;从形式上看,主要以线下培训为主,网络培训平台发展有待成熟。例如: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期间,我市采用互联网+职业培训的线上培训模式,短期内庞大的数据流量缺乏稳定的技术架构支撑,导致网络培训系统运行不畅,影响了培训进度和满意度。同时,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监督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技能人才结构还需优化。全市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初级人才多、高技能人才少的现象,一些关键岗位甚至存在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一方面,受全市经济产业结构影响,新型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工种多从属于传统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类行业企业对职工技能要求相对不高,导致企业对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全市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加上部分企业缺乏相应的工资报酬激励机制,职工薪酬待遇及职业发展前途未能与职业技能等级相挂钩,影响了劳动者主动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x.x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数x.x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比例不足xx%。
三、意见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深化宣传引导。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要求,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创新方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及成果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氛围。要突出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经营者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大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要大力倡导劳动者终身培训的理念,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加强对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培育,增强劳动者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劳动者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完善政策,强化激励保障。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全市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统一指导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培训补贴对象、种类、标准、期限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和使用效益,整合各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简化补贴申领条件程序,规范就业补助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要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借助就业补助资金、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社会捐助赞助、劳动者个人缴费等多种渠道筹集培训资金。要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建立突出技能价值激励的薪酬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空间。
三是统筹协调,完善培训体系。要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健全政府统一领导,人社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社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关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整合社会培训的资源优势,有效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要继续落实好对就业创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重视对行业拔尖人才的培养,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要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大力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实现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四是立足需求,增强培训实效。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发展,加强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壮大复合型师资队伍,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设培训中心,不断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活力。要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将职业教育与本土就业需求紧密挂钩,实现产教融合、劳动力供需对接,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网络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应用,提高培训便利度和可及性。要建立健全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利用培训合格率、就业创业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培训绩效评估,引进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二: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职业培训调研报告
(铁力市、桃山局、朗乡局、铁力局、双丰局)
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职业培训督查工作的通知》(黑人社办发[2011]35号)文件的要求,市局迅速成立了四个督查小组对全市各个县(市)、区(局)进行了实地督查,第三小组以综合科王欢科长为组长于9月26日至9月30日期间对铁力市、桃山局、朗乡局、铁力局、双丰局的职业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彻底地督查指导,由于事先制定出了详细的督查提纲并深入基层,铁力市及南四局负责职业培训工作的局领导介绍详尽、具体,因此收获很大。现将具体的职业培训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铁力市职业培训工作情况
1、截止2011年9月末,铁力市共计培训各类技能人员414人。其中针对城镇失业人员开设了协管员、计算机操作员两个专业的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20人;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班开设了木材精加工、电焊工、苏绣、计算机操作等四个专业,共计培训人员达294人。同时,各个培训班的培训档案资料完备齐全,金保工程网的录入情况良好,截止9月末,培训资金的实际拨付金额为201730元。
2、铁力市原有职业培训机构17所,2010年3月,市人保局根据省人社厅、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经市就业局成立的专家评审组进行年检评估并重新组织认定,铁力市有10所学校不符合办学条件且都已关闭清理整顿。目前,铁力市现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为7所学校,确定为培训基地的有5所学校共十几个专业,年培训能力达4000人左右。其中,公办培训教育机构有2所,一个是铁力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隶属于铁力市教育局;一个是铁力市再就业培训中心,隶属于铁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另外,社会力量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3所,分别是宇翔计算机培训学校、天资美容美发培训学校和鑫盛美容美发培训学校。铁力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师资配备上,都能够达到培训机构审批办学的基本条件,教师队伍专兼职相结合,主要以培训初中级技能实用型技工为主。主要开设的技能专业有计算机操作员、美容美发、电工电焊、种养殖、木制品精加工、农作物加工、营业员、服务员、旅游讲解员及家政服务员等专业。各基地普遍采取短频快培训,结合市场需求或采取校企联合的培训方式,学员毕业后多数以在企业就业为主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二、桃山局职业培训工作情况
1、截止2011年9月末,桃山局共计培训各类技能人员503人,其中创业培训103人,55人经过创业培训后领到了小额贷款,城镇失业人员培训400人,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具体情况为,城镇失业人员培训一期两个班,培训专业为服装裁剪,培训人数达100人;二期四个班,培训专业为食用菌栽培技术,陪训人数为200人;三期两个班,培训专业为手工编织,培训人数为100人。年初拨付给当地的培训资金数为24万元,截止目前培训资金结余数为125000元,已全部拨付给培训基地。同时,已开完的各个培训班学员的金保工程网的录入情况良好,培训档案资料齐全,但尚未装订完毕,调研期间已督
促其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尽快完成。
2、桃山局现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一所,共设置了十个专业,主要技能专业有服装裁剪加工、玉石加工、食用菌栽培等。年培训能力约达800人左右。该局高度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科学确定培训内容。锐吉卡服装厂是该局的龙头企业之一,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锐吉卡服装厂铁力分厂的建成,每年的用工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桃山局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加强服装手工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并与企业签订订单培训合同,每年该服装厂可解决大约140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同时为加速本土特色产业发展,桃山局还将玉石加工、食用菌栽培列入重点培训项目,尤其是玉石加工项目,在今后的再就业培训工作中,该局还打算到辽宁省岫岩县聘请专业的玉石加工教师对桃山局的城镇失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玉石加工培训。
三、朗乡局职业培训工作情况
1、截止2011年9月末,朗乡局共计培训城镇失业人员达700人,超额完成了市局年初制定的计划指标。具体情况为,城镇失业人员培训一期一个班,培训专业为五味子栽培,培训人数为50人;二期一个班,三期两个班,四期两个班,五期两个班,培训专业均为食用菌栽培,共计培训人数达650人。年初拨付给当地的培训资金数为24万元,截止目前培训资金结余数为0元,培训资金已全部拨付给培训基地。经检查,各个培训班的培训档案资料齐全。
2、朗乡局现有职业培训机构一所,为朗乡林业局职业高中,设
置了五味子栽培、人造板加工、服装裁剪工艺、汽车修理等专业,年培训能力达1000人左右,在接下来的培训工作中,朗乡局决定在保持对城镇失业人员进行传统专业的培训外,根据企业需求及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发现新的产业增长点,开设更多符合实际要求的、新的培训专业。
四、铁力局职业培训工作情况
1、截止2011年9月末,铁力局共计培训了各类技能人员200人。具体情况为,(1)为了推动铁力局旅游事业发展,该局在日月峡滑雪场举办了滑雪技能培训班,培训导滑员等旅游从业人员50人。(2)为进一步扩大食用菌栽培面积,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栽培技术和产品品质,铁力局聘请了伊春林业学校教师单国和分别在茂林河林场和鹿鸣林场举办了食药用真菌培训班,培训了林区失业人员100人。(3)今年7月份以后,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该局又开展了一期宾馆服务员培训班,培训人数为50人。较好的完成了培训工作,并将培训学员全部录入了金保工程网,各个培训班的培训档案资料齐全且装订整齐划一,年初拨付给当地的培训资金数为18万元,截止目前,培训资金结余数为10万元,培训补贴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培训基地。同时,参加培训班的学员目前已基本全部实现就业。
2、铁力局依据上级要求成立了“铁力林业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由铁力局副局长杨贵强担任,副主任由就业局局长王庆春担任,成员由局工会、团委、多种经营局等单位领导组成。全局建设两处培训基地,在加强成人校培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还在松涛广场维修了
200平方米的房舍做为再就业培训大厅,购置了多媒体、微机、彩电、音响、VCD等必要的教学设备。同时在塑料厂、亚鑫木业公司等地建立了实训基地。
3、铁力局今年调整充实了培训师资队伍。现有具备高、中级职称师资人员32人。师资队伍以食用菌、旅游培训等为主。(食用菌培训班教师为伊春林校教师单国和,旅游培训班教师为李丛、何海丹)。
4、今年是我市全民创业工作年,铁力局还大力开展了“百千万教育培训工程”,就是说要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局培养出100名专业技术人员,1000名技术骨干,10000名自营经济从业人员,使这些人依次发挥出为职工发展自营经济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带头人和示范户的作用。
五、双丰局职业培训工作情况
1、截止2011年9月末,双丰局共计培训各类技能人员304人。具体情况为,城镇失业人员培训一期两个班,培训专业为啤酒花种植,培训人数为84人;二期三个班,培训专业为蓝莓种植,培训人数为120人;三期两个班,培训专业为木工家具,培训人数为100人。年初拨付给当地的培训资金数为18万元,截止目前培训资金结余数为106560元,培训补贴资金得到了有效地使用,已全部拨付给了培训基地。各个培训班的培训档案资料完整,培训班学员金保工程网录入情况良好。
2、双丰林业局现有职业培训机构一所,为双丰林业局职工培训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自身机构建设,今年,为了充分发
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农作物种植,尤其是北药、蓝莓等种植产业,双丰局在总局挂牌认定的茂林农科所的基础上在茂林林场建立了培训基地,基地理论教学教室60多平米,室外试验田30多公顷,并投入了2、3万元用于改善培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基地理论教学教室与实训基地于一体,使得培训人员可以理论与实践有机、快速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培训质量。同时,双丰林业局职工培训中心聘用农科研所的专家为培训讲师,并积极组织本地教师与行业精英相互沟通、学习,组成了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培训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对铁力市和南四局目前的再就业培训情况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每到一处,主管人劳的副区长和人劳局局长都亲自陪同检查并详细介绍自己所负责的职业培训工作具体情况。由此可见,各地对此次检查工作和就业培训工作是相当重视的。总体上讲,在铁力市和南四局主管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1年9月末,铁力市和南四局较好的完成了再就业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城镇失业人员1724人,完成情况为市局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指标2000人的88.7%,其中铁力市培训城镇失业人员累计达120人,为年初制定培训计划指标的15%;桃山局累计再就业培训人数为400人,为年初制定培训计划指标的133%;朗乡局累计再就业培训人数为700人,为年初制定培训计划指标的233%;双丰局累计再就业培训人数为304人,为年初制定培训计划指标的101%;铁力局累计再就业培训人数为200人,为年初制定培训
计划指标的66.7%。
在此次调研检查过程中,虽然铁力市和南四局在再就业培训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工作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许多城镇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认识不足,对其政策了解的也不够透彻,学员缺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员对再就业培训学习都不太感兴趣,有敷衍现象。
(二)在金保工程网录入培训学员信息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培训学员身份证号重复现象,个别区(局)在金保网录入过程中还出现了学员信息完全录不进去的情况。
(三)受培训学校规模和办学力量的限制,县级开展技能培训专业设置很难形成规模,专业技术只限于初级培训阶段,培训的档次低,相对吸引力就不高,培训还处于一种浅层次状态,没有呈现出优势专业和品牌效应。
(四)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还存在资金瓶颈问题,投入不足且资金筹措无路。
(五)全社会还没有形成“技能就业、技能创业”的观念,培训工作氛围不浓。
(六)各地经济对培训方向的拉动和引导作用不够明显。
针对以上在此次调研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铁力市和南四局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大力推进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都了解掌握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以及就业前培训的重要性,同时,深入到基层单位和社区,抓好典型选树工作,每年定期举办就业创业人员典型事迹报告会。
调动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积极性。
(二)对于金保工程网人员录入出现身份证号重复现象和学员信息完全录不进去的情况,我们应督促出现上述情况的区(局)的工作人员及时与市局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取得联系,双方应积极沟通,尽快解决问题以确保金保网培训学员信息录入的顺利进行和完成。
(三)深入企业、各类培训机构,调查研究解决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基础工作,有针对性的走出去,吸取外地好的教学培训经验,制定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
(四)积极努力筹措资金,逐步改善实习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办学力量,推进校企合作,拓宽职业培训网络建设。创新校企联合、工学结合模式,“把课堂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积极探索“订单培训”、“合作培训”、“定向培训”等多种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五)建立用工信息档案,强化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信息沟通,通过对企业的主动服务,突出订单培训。对不具备内部开展培训条件的企业,由各类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结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展各类订单、定向培训。
(六)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工作协调,充分发挥培训促
进就业的基础作用,形成培训、职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就业和培训工作做得更好。
以上是铁力市和南四局截止2011年9月末职业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可以说,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得到了城镇失业人员一定的认可,但与市局要求的标准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要铁力市和南四局主管职业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除认真做好基本的工作之外,应努力做到以上各点要求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弥补和改善不足之处。促进培训工作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
市局第三督查小组
2011年10月9日
篇三: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XXXX年XX县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docXXXX年XX县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
XX县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调查报告
(XX年月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高退役士兵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退役士兵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利国+军+民的政治工程,是党和政府赋予职能部门的政治任务,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县在这项工作中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有效突破了退役士兵就业的“瓶颈”,极大地解决了退役士兵安置难、就业难的问题,惠及广大退役士兵家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基本现状
我们的县位于四川北部的一个偏远山区,有10,000人口,在10个乡镇设有一个管理处。这是国家指定的贫困县。
自新修订的《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随着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改革的深入,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越来越困难。
面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我县率先大胆创新,以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为退役士兵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年来,我县共有多名退役士兵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培训补贴一万多元。退役士兵政策的“知晓率”已达到自愿“参与率”、双证书“合格率”、成功“就业率”以上。
两个、主要练习
我县在这项工作中采取了许多措施,突出了“六大”特点:、加强领导,寻求联合力量。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已有效实施了“三到位”。首先,组织系统已经到位。
全县建立了政府主管民政、领导机构、财政、教育、人民武装、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第二,政策保证已经到位。
全县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双支”创建工作的关键指标,并列入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运作机制已经到位。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跟踪结果,梳理奖惩,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力量。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一是加强对基层民政人员的政策培训,使他们能够善于进行政策宣传;二是加强对全社会的政策宣传。
充分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制作工作标语、开辟电视栏目等方式,全方位宣传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多角度实现“家喻户晓”。三是加强退役士兵的政策宣传,充分抓住新兵参军、探亲、政府节日慰问、退役士兵报到等关键时间点。通过举办政策讲座和发放政策手册,公布就业情况,发布就业信息,宣传“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和人生真谛”,宣传培训和创业的成功模式,通过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吸引退役士兵参加培训。
通过宣传和激励,促进全县形成鼓励参训家庭支持参训退役士兵主动
参加培训的社会氛围,全面提高退役士兵政策的“知晓率”和“吸引
力”。
突出特点,注重培训。
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实用、专业”的特点,结合市场就业需求,学校、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定位、就业安置培训”,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确保退役士兵学有所用,实现充分就业。
根据我县产业结构现状和就业需求,通过比较选择,我们在明恒光运驾校、王光技工学校和旺苍县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了汽车驾驶、机电维修、企业会计、建筑工程等培训项目。与县文化旅游、林业等部门联合开展导游和推销员培训,与农业、供水、畜牧等部门联合组织
养殖培训,组织、人事部门培训“退役士兵”,通过上述措施,村官提高了退役士兵的“参与率”,培养了一批我县急需的实用技能人才,缓解了退役士兵的就业问题。
我们将尽一切可能确保投资。
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同时,该县尽一切可能减少其他支出,包括财政板块中的退役士兵培训经费。金融板块的使用与学员的“出勤率”和“就业率”管理的实现相关联。绩效评估的实施是为了获得奖励和惩罚。
为确保专项资金用于特定目的并到位,保证偿还退役士兵教育和培训
的学费和杂费、住宿费、技能鉴定费、生活津贴
更多措施和质量
坚持“以就业技能为主”的原则,实行精细化管理,将培训合格率、技能鉴定合格率、就业合格率作为培训绩效的主要内容,建立退役士兵技
能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培训机构定期年度考核制度。
通过动态督导、绩效评估、跟踪跟踪和效果评估,努力打造退役士兵培训品牌,使全县退役士兵在培训期间达到上述优良行为率和上述双证书合格率、并达到上述就业率。
扎实的服务促进就业。
积极转变政府安置职能,全面搭建退役士兵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广泛开展信息发布、岗位介绍、岗位推荐、专项招聘等活动,支持退役士兵充分就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有创业抱负、具备创业条件的退役士兵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自主创业。
三、存在的问题
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保障和支持,需要持续的坚持和努力。
通过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我县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不足、参与培训积极性低、组织培训
困难、参与率低、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甚至在申报退休时不能被父母“替代”的现象,主要是由“三不”、“三怕”、“三不足”造成的。
“三无”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信心。
恐怕我的文化素质不高。如果我学不好,我担心我不会害怕困难。当涉及到学习头骨的时候,这很痛。
第二,没有兴趣。
有一种传统的就业观念,那就是责备和放弃技术工作、努力工作,只
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轻省、管理、办公室工作,不重视培训工作,也不重视培训工作。
第三,没有“想法”。
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和学什么。
“三怕”主要表现在:一个是害怕延迟赚钱。
“磨刀不误砍柴”。
想马上赚钱,害怕培训会耽误找工作,影响眼前收入,缺乏长远眼光。
第二是害怕什么也学不到。
我对我们目前在县(区)开展的培训没有足够的信任、我对此不太满意。我不认为我想学的专业还没有设立,我也不想学。我不想害怕训练质量不高,效果不好,我什么也学不到。
三是害怕学习无用。
由于担心训练没有多大作用,找不到好工作,这个“瞎点灯”对退役士兵缺乏吸引力。
“三个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培训资源不足。
这些培训基地的教师水平、专业、相对有限,选择性小,难以满足学员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培训资金仍然不足。
主要原因是地方财力不强,地方预算培训资金不足。第三,培训能力不足。
受上述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培养的大部分人才是实用型的,培养高
学历、高技能人才仍然困难。
四、对策和建议
、做好舆论引导,扩大政策影响力。继续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典型政策引导,深入讲解技能培训、原因、效益、内容、细节的政策,带动退役士兵调整心态,转变择业观念,掀起全面学习知识、比技能、促进就业的热潮,变“我想学”为“我想学”。
加强资源整合,突出“叠加效应”。
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打造“航母”,形成强强联合,实现“叠加效应”,做大做强退役士兵技能培训“蛋糕”。
摒弃“各县(区)“各行其是”和“打小仗”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市(州)为单位的统一组织模式,建立多学科机制,增加专业化、丰富化的培训内容,使培训“盛宴”,扩大培训覆盖面,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技能培训对退役士兵的吸引力,使他们“坐享其成”、“学得好”、“被人需要”。
加大筹资力度,确保资金到位。
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投入。加大财政预算投入,确保退役士兵培训正常开展。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专项资金,建立培训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和多方投资机制。积极吸收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互利共赢,形成退役士兵培训健康发展的格局。
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益。
在训练方面,要从“早”字入手,搞好退役士兵的“学前”教育。
入伍时,我向他们解释了培训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趋势,使他们在服役期间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退休后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我要根据当地资源,精心选择退役士兵和用人单位信任的培训机构,打造退役士兵教育培训
的“品牌”。
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课程,规范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加强绩效评估。第二,要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跨市、跨市培训,逐步扩大培训机构和专业的选择范围,让退役士兵在满足意愿方面更有选择性。第三,有必要逐步建立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培训。三是要逐步试点开展网上远程教育,给退役士兵的教育培训带来更大的便利,努力提高退役士兵在培训内容上的“参与率”将:退役士兵培训、就业的政策纳入培训范围,让他们知道、如何享受、他们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开展广泛的“订单”、定位、职位安排培训,以实现需求和培训之间的“无缝连接”。雇主找不到人,退役士兵找不到岗位的“骑驴找驴”现象应该消除。学员的“就业率”应该全面提高。“最可爱的”应该付诸实践。人成为“最有用的人”,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承担教育培训任务,提供实训、实践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做好小额贷款担保、税收减免等优惠扶持政策,提高退役士兵创业的“成功率”。
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充分就业。
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民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高效兼容的上、下两级民政系统资源共享的退役士兵服务管理平台。做好退役士兵政策咨询、职业指导、专业招聘和就业援助。
应努力为退役士兵找到“目标”,使他们成为“媒人”、“带路人”和“架桥人”,以促进退役士兵的充分就业。
就业技能培训是对国家退役士兵爱国行为的“褒奖”和“补偿”。这是稳定军队士气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赶上共同管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我们一定会写出一部“美丽的乐章”。
篇四: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共20篇)
职业技能培训调研报告(共20篇)
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之一。当前,我县正1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竟争力,最终都需要依靠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实施和落实。而我县人力资源结构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比,差距分突出。我县城镇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8多,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占技能人才总数不足30,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30的发展水平。全县75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
30.7,初中文化程度占
33.2,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
32.27,大专及以上仅0.93。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高素质的劳动力则供不应求,同时,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也分突出,传统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新兴专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层面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切实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加快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的必由之路。
三.健全制度,明确目标任务为加快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淮阳县制定了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建成12所高标准高质量职业培训机构,在校生规模达7000人以上,企业在岗职工培训3000人次以上,农村初.高中毕业人员__人以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__人以上,新技师培养60人以上。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措施,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领导小2组。为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落实,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农材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1.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计划。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围绕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需要。对企业职工开展在岗或转岗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重点提升一线员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操作能力.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型工业能力要求的技能型职工队伍。近两年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6552人。
2.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计划。大力推进技能再就业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在实施就业援助的同时,组织其参加岗位适应性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开发,密切与用人单位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让培训与再就业紧密结合,实现失业人员技能提升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共完成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100多人。
3.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计划。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技能储备培训,积极引导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加大校企合作力量,扩大劳动预备制招生规模,重点对城乡“两后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快培养后备技能人才,积极鼓励当年退役并有就业愿望的退伍士兵和有需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两年来共开展3劳动预备制培训5477人。
4.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加强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工作。
1.实施新技师培养劳动计划,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主体作用,结合企业生产需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几年来共培养新技师.高技能人才422人。
2.完善职业技能倍增计划,按照扩大规模,规范管理,狠抓质量,树立信誉的原则,推动职业资格证书科学发展。
一是努力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落实农村转移劳动力考核鉴定补贴政策,调动参加培训鉴定的积极性,建立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技能考核鉴定同步实施制度,确保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应考尽考,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在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落实就业准入制度,确保职工持证上岗。
三是全面开展技工学校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结合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动结业学员“双证书”制度的落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承担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的培训机构,培训规模小,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严重制约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实施。
二是劳资双方对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认识不足,只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考虑,造成劳动者不愿意参加培训,各种培训机构生员减少,基本招不到学生,用人单位更是不愿组织职工参加培训,怕影响企业的生产及眼前利益,更谈不上人力物力及培训经费的投入。4三是培训补贴资金标准较低,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达不到规定的培训效果。渗透到法律和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变成社会行动并产生社会影响力。
2.整合资源,理顺管理体制。
一是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积极调动行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为农村女劳动力提供培训机会,争取在较少投入的情况下解决“在何处培训”的问题。将县.乡镇两级各级成人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主渠道现有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进行整合,实行校校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统一配置资源,统一筹措资金,统一培训,统筹城乡就业,形成理论教学实_操作上岗就业服务一条龙的模式,解决多头管理,互相牵制,浪费资源的弊端。
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加强和规范培训资金的管理。要切实用好国家对农民工的培训扶持资金.各部门的转移培训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改善培训基础设施,配强师资力量,扩大女农民受训面,提高女农民的技术素质。
三是要积极收集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供需关系,实行“定单”培训。同时加大中.长期培训比重,使女农村劳动力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实现稳定就业。
四是广泛吸取各地农村女劳动力培训的经验,努力探索适应我县培训的新模式。
3.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各培训机构要围绕市场需求和用工单位提出的女劳动力用工数量.类别.技能标准.时限要求等,制定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村妇女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方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女农民的农业技能;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对缺乏技能.年龄较大.外出务工有困难的妇女,应着重开展技术含量低.周期短的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为她们就地致富创造条件。对中青年农村妇女,应进行市场亟需的技能培训,为她们外出务工夯实基础,对初.高中毕业回乡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应从高级技能培训着手,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快速实现转移;对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力的妇女,应重点进行对创业观念.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培训,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带动其尽快走上创业发展之路。
4.争取政策支持,解决培训经费短缺困难。各级各部门要争取培训机构在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等培训项目中加大对农村女劳动力的培训。上级妇女组织要为县乡妇女培训多争取政策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女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5.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妇女权益。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掌握受训人员就业和胜任工作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式,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增强受训女劳动力的致富能力,同时要加强女劳动力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生活常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受训人员综合素质,使农村女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与社会和谐相处。
6.建立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具备条件的公办.民办培训机构都可承担政府财政支持的培训项目,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要适应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打造劳务经济品牌和职教培训品牌。对妇女培训的数量.质量和培训就业情况,要纳入相关单位年度责任目标管理,作为年终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妇女培训面和就业率的提高,防止“只开花不结果”的培训现象。县劳务培训领导小组要做好对相关部门和单位农村女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常性检查监督工作,保证培训资金及时到位,使农村妇女真正受益,共享培训的社会资源。三个方面一是考评人员.培训师资结构较为薄弱,开展有些工种需要到外地聘请教师和考评员,对开展培训和鉴定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二是社会群众.企事业单位职工对职业技能的认识不足,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参加报名培训效果并不分显著;三是参加了培训的学员当中,大部分的学员都了解考证的重要性,但是在学_中还是出现不勤奋,不努力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障局年1月28日职业培训方面的做法经验以及对政府购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三个方面展开。现将具体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1)培训情况年全年全市18家公办定点培训机构共对7922个人开展了技能培训,其中,本地城乡失业人员技能培训2897人,外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032人,被征地人员技能培训993人。(2)财政补贴情况年全年拨发至各定点培训机构经费总额为6545099元,其中本地城乡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拨发2358427元,外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拨发3353560元,被征地人员技能培训拨发833112元。(3)财政补贴使用情况财政补贴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支出,培训费.管理费以及新设备添置费,其中培训费包括教材费用.师资费用.场地水电费用等,部分乡镇的场地水电费并为纳入支出中(因借用中学会企业的场地,因此场地租借费及水电费都未结算到培训帐上);管理费包括工作人员加班费.招待费.差旅费等。
二.具体做法(1)围绕各镇产业抓培训。随着各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需求激增,各定点培训机构
根据所在地域企业实际情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和“送培训入企业”。“订单式培训”指的是
根据工种.人数.技术要求等,组织富余劳动力参与培训,最终将这些劳动力整体输入企业,解决“企业招不到熟练工”.“富余劳动力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真正做到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送培训入企业”,是围绕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所开展的对应培训,企业缺少什么员工,定点培训机构在企业内开展什么培训项目,将最优质的师资直接送入企业,解决企业培训压力及后顾之忧。另如虞山镇.谢桥镇等乡镇,也针对本镇城乡失业人员的零星需求,聚少成多,积极开展各项特色培训班,如育婴师.电焊工.中式面点班等等。(2)加强管理抓质量。各定点培训机构服从人力资源培训指导中心的业务指导,明确培训职责,履行培训协议。确保师资,提高教学质量,抓好班级管理,提高学员到课率,确保课时,不因外因而随意修改课时,严格教学,强化实践操作,不用理论代替实践,一切从确保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出现。并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接受培训中心和财政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中心也对各定点培训机构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实施优胜劣汰机制。
三.意见和建议(1)区域招标为首选招标模式。政府购买技能培训服务的招标方式或将采取工种招标和区域招标两种形式。大部分定点培训机构负责人认为区域招标较为合适。常熟各乡镇之间目前的交通并不发达,如按照工种招标,每个乡镇划分培训工种,会出现本乡镇乃至临近乡镇没有的.学员需求的工种,客观上造成了学员求学的不方便,学员需求得不到实现,培训口碑相应下降。(2)提高各定点培训机构培训积极性。社会培训主要采用的多为业余时间开展培训,相应定点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多数时间在利用晚上及周末加班,而在绩效工资的大范围内,各公办定点培训的工作人员无法获取额外工作时间的补贴,工作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部分乡镇管理人员提出,是否可以在培训补贴经费中,划出1到
1.5个人的绩效工资,纳入工作人员的加班补助。(3)部分工种向社会培训机构开放。在保留原有定点培训机构的基础上,另外取部分工种,向社会培训机构开放,尝试运营政府买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待各流程.细节以及效果明确对技能培训有推进作用后,再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心;四是组织退役士兵到用工企业考察,了解企业环境.工作待遇等,培养退役士兵学_热情和激情。
(三)科学考察选机构,确保学有专攻为实现退役士兵培训学有专攻,我们联合.人社等部门,划定培训机构,并组织由专家.退役士兵代表.家属代表.用工企业代表等组成的考察组,实地对各培训机构进行逐一考察,对教学力量.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最终由考察组投票选定承训机构,另外打破承训机构终身制,实行一年一考核,推行合同制办学。
(四)严格管理求效果,确保学有所成为充分发挥退役士兵兴趣和特长,我们依据退役士兵实际,与承训机构研究,推行教管结合的培训模式,确保学有所成,规范日常教学。针对退役士兵文化程度较低.理论学_难度大.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特点,科学运用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篇五: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四篇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内容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和职工技能、技术、文化教育,加速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充分发挥新时期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在开展我市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后,市总工会生产部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科联合组织了全市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状况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需要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摆上一个十分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1、我市职工队伍基本组成情况。据市劳动部门统计,我市目前各类企业近9#家,职工总数近14万人,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近7万人;其中持证职工人数近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不足1#人,高级工不足#人,中级工近6#人,初级工近4#人,分别仅占持证职工总数的%、%、42%和43%。与上海、山东等发达地区的15%相比差距较大,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不相适应;经济收入方面,高级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年收入在8#-2#元(包括档案工资、奖金、各类补贴的总和)和发达地区(以上海、山东为例)的年均32#-57#元相比差距不小。这种状况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2、我市职工技能水平基本情况。今年10月份,按照省总安排,我市8个通用工种第一名参加了在安阳、济源两地举行的全省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我市共参加选手18名,,其中计算机、汽修工、车工、钢筋工获得第23、24、25、26、名,焊工、车工、钳工、天车工排名在后10位,综合排名18.较去年比赛略有进步,但与济源、洛阳相比差距较大,通过比赛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工种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尖子人才比较少,技术水平不太高。二是从参赛选手的比赛情况看,部分职工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个别参赛选手实际操作水平较差。三是整体发展不平衡。有的单位培训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对比赛也比较重视,比赛
成绩比较好。有的单位对选手培训工作目标不够明确,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对比赛也有应付的倾向,比赛成绩停滞不前。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面对差距找不足,面对问题找办法,切实把职工培训工作放到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抓出实效。
3、我市企业为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开展活动情况。大部分市直、县区大企业能结合自己特点,围绕职工素质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在职工中开展“首席员工”评选、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创先进操作法《工作法》、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围绕职工集体素质提升,在车间、班组、科室开展创新示范岗,创新型班组以及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调查、创建“工人先锋号”等活动方面成效明显,但按照市政府和市总工会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出台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管理办法的企业总量较少。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难度很大,部分企业在开展这项活动中存在政策执行和认识上有不足之处。造成企业吸引力不够强,企业招进技术工人难,留住更难,由于人才的流失致使企业发展速度更慢,后劲更乏,技术工人、技术人才流失现象不容忽视,应当引起重视。
二、我市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状况的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了提高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多年来我市各级组织,特别是工会组织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今年,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以史无前例的力度,联合开展市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历时半年时间,全市3#名选手同台竞技,一展风采,进行了42个工种的比赛。不仅为广大职工切磋技术,展露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也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比赛,有42名选手获得参赛工种第一名,按照《活动方案》要求,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每个工种的前3名授予“技术能手”称号,漯河卷烟厂、漯河高级技工学校等单位组织得力,被授予“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优秀组织单位”。
与以往相比,本届竞赛组织更加周密,整个比赛紧张有序,高潮迭起,亮点频闪,成效显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综合这次活动和平时工作,我市提高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工作有一下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各方配合,形成了齐抓共促的格局。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党组都高度重视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工作,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每年专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市委书记靳克文对我市提高职工技能的“五小”活动做出批示,要求工会组织要坚持不懈做实、做好,真正让职工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市长祁金立多次对职工技术创新工作进行调研;市委副书记张社魁,市委常委、副市长曹存正对此项工作非常关注和支持,只要有时间就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要求对涌现出来的职工技术能手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努力营造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浓重氛围。呈现出人才培养有新进展、人才引进有新突破、机制创新有新举措、人才作用发挥有新成果四大亮点,在11月8号上午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田京卫、徐建立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二十位的一线技术工人荣获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并受到各奖#元现金的隆重奖励。
二是开展活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为提升我市职工素质水平搭建很好平台。比如这次职工运动会确立了“岗位成才促进富强漯河发展,赛场争雄彰显时代工人风采”的竞赛主题,以层层组织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载体,坚持群众性与竞技性相结合,融培训、练兵、比武为一体,将传统技术的提高和创新开发能力的应用贯穿于大赛的全过程,大赛设置了42个竞赛工种(项目),既有车工、钳工、焊工等传统机械项目,又有计算机、数控车床等体现新兴产业的项目,不仅为我市广大职工学技术、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而且还为广大职工改变知识结构和扩充学习内容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市劳动竞赛的水平。
三是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练,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前提,最大限度吸引职工参加竞赛。据统计,全市直接参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职工达10万人,充分体现了本届技术大赛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四是精心策划,将创新与发展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打造我是新时期新阶段职工经济技术工作的优质品牌;市各行业广泛掀起了以“比节约、比革新、比创造、比奉献”为内容、以提升职工素质为目的的劳动竞赛高潮。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很多单位紧密联系自身实际,从身边的事做起,通过技术革新,加强现场管理,明确节约目标,寻找突破重点,坚持奖罚兑现等措施,调动了职工们的积极性,使活动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五是争先创优,着力培养企事业单位急需的技术明星。以
这次大赛为例,各参赛代表队,本着“重在参与,旨在提高”的原则,精心组队,积极参赛。广大参赛选手勇于上阵,敢于竞争,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友谊,一大批技术明星脱颖而出,市技工学校选拔出了40多人参赛选手,选手中有教师也有学生,经过赛前“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的历练,以强大的阵容参加了5个工种(项目)的比赛,囊括了3个通用工种的第一名,银鸽集团在车间、班组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派出精干力量参加比赛,获得两个工种的第一名,充分显示了雄厚的技术实力。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市下一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2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工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尽快形成职工培训、技术比赛、技能鉴定、资格认证等“一条龙”工作格局。一是由劳动部门前头,工会积极参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对至今尚未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的企业,由劳动部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工会加大检查、建议力度,督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落实到位。二是拓宽职工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凡是纳入全市劳动竞赛范围内的比赛工种,无论是通用工种还是行业工种,只要基本符合劳动部门申报条件,都可以通过比赛免试直接参加技能鉴定,使更多的工种能够参加技能鉴定。有关方面要及时建立完善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制度和等级评定标准,依法维护和保障职工享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三是完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晋升制度,进一步加大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以赛促训工作力度,使职工学以致用。实现培训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培训工作要从适应型向提高储备型转变,从注重积累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注重学历培训向复合型人才培训转变。四是拓宽职工教育阵地。进一步规范职工学校,建立以市职业技术学院、市高等技工学校等为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五是完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工资指导价标准,确认技术工人的价值,鼓励技能人才劳动价值市场化。使高级技工劳动价值真正走向市场,得到社会公认。六是继续实行市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办法,同时扩大数量和覆盖面,利用政府
宏观调控职能拓展职工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鼓励企业培养职工技能人才,留住职工技能人才。
(二)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措施。
第一要企业建章立制。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认识,把“职工技能素质提高工程”摆上议事日程。逐步建立起职工培训、竞赛、鉴定、使用、待遇“五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切实制定职工技能登高计划,把培育和造就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纳入企业经营发展总规划之中。要通过评选“首席员工”等形式为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对技能人才的使用和享受的待遇要有机结合起来,拉开技术工种、技术等级之间的待遇差距。对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有较大贡献的高级技能人才要实行奖励制度并与工资挂钩。做到工人以技定级、以岗定酬、岗变薪更,鼓励工人一专多能。激励更多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使更多的职工真正成为市场经济需要、企业欢迎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第二要社会营造氛围。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一个重视技术人才、爱惜技术人才的社会氛围尤为重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意识,强化优秀的技术工人与科技人才一样都是企业宝贵财富的意识。克服“重科技、轻技能”的错误观念,在全社会逐步形成重视、培养、关心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局面。每年通过全市职工技能竞赛,表彰一批技术能手、创新能手,选树一批优秀技术工人典型,命名一批先进操作法,对有贡献突出的技术工人,积极推荐享受政府津贴,并破格晋级,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三)要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经费征缴、提存、使用、管理制度。
建议政府有关方面要强化监管措施,督促企业按照法律规定足额提取教育经费,承担起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的责任。一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企业工资总额%左右的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二是要在培训经费上,拓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的经费来源。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采取统筹的办法,可依法征缴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另一方面政府每年也应划拨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职工培训专项经费。实行政府、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的办法,健全“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四位一体机制。为防止人才流失,可明确规定受益
职工对企业的.服务期限,违约赔偿。尽快实现职工职业培训的良性循环。
(四)要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的网络体系。
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维护职能。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强领导,依法建立健全职工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参与、源头维护人手,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职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培养高职工技能素质的网络体系。将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优秀技能人才培养、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等内容,纳入工资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签订范畴,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巡视等有效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各级工会要加强职工技协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技协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建立优秀技能人才库,为培养优秀技能人才搭建平台。与企业资源共享,发挥工会教育职能作用,利用企业现有的文化教育阵地,对职工进行多形式、多层面的技术技能培训。凝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拜师学艺等活动,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立足共建共享全局,狠抓工作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工会工作会议和市工会四次代表会议提出的“深入开展以经济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建功立业活动。以“建功十一五、和谐促共赢”为主题,创新载体,塑造品牌,激励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奋斗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职工技能提高新途径,紧紧围绕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种,开展带有示范性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深入扎实推行首席员工制度,为岗位工种树立先进带头人;积极推进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行业系统树立先进群体。广泛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引导职工在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贡献力量。不断完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做贡献。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和途径,不断深化主题,加大力度,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第3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近一年时间内,我们集中学习了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专业技术理论与操作
技能,了解了焊接专业在的发展方向、专业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学习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科研与研究,以提高教师个人专业能力为切入点,来改变整个专业群体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xx职业培训学校总结了前两届的培训经验,并根据本次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焊接基本方法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课堂讲授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方法与教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培训教学计划。从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这次培训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重在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
通过讲座的形式使我们了解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指导思想、国际职业教育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状况,现代教育理论、国外教育理论发展与改革,以及就如何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专业教学科研与教学研究提供他们独到的、科学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的是受益非浅。
三、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焊接专业技术
多位焊接专家、的讲座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他们精彩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专业发展的观察窗,使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只顾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基层教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层台阶上来了解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看清目标,认清自身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差距,以便为自己、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制定出个人能力提高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
各学校的教学背景和发展水平不同,受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培训难度确实比较大。学校在完成国家教育部下达的培训计划的前提下,力争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类型教师的实际需要,使受训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因此,在专业知识的培训教学中,授课教师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枯燥、抽象的基本理论讲解得生动、形象。特别是如何运用有关物理、化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力学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来分析焊接中
的现象和问题,授课教师们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师讲得精炼,我们学得清晰、明白。
四、明确焊接专业的教学方向
在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体验了企业管理。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了职业学校要发展,就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强校企联合,做到资源共享,校企双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工厂的生产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
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但是需要更多的有学习能力的一线操作者,需要他们能够根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自觉地学习,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常常是传统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学习和建立新的观念。改“教学生学”为“教学生如何学”。
五、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累”并快乐着
一年的培训,重新又习惯了每天的早起,习惯奔走于宿舍、课堂、食堂的三点一线,习惯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习惯了院领导与老师的叮嘱与呵护。每天都有新的感受,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充实的。
我想所有这些不是因为规定而是因为需要,是我们渴望讲台上的声音,所以虽然辛苦却依然全身心地投入,辛苦却特别的满足,辛苦却如此的快乐,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亲身参与着、思考着、并不断成功着,一句话“累”并快乐着。
第4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的情况,我厅对全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走访调查了42个市、县建设主管部门,44个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并对全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站进行了评估。
一、基本情况
我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自某年全面启动以来,依托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大中型企业培训中心等现有教育资源,建立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机构128家,成立岗位资格鉴定机构122个,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网络和省、市、县三级鉴定工作网络。所有鉴定机构的人员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均到位;71%的市、县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体规划;86%的市、县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全省培养了2#多名考评员和250名质量督导员。各市、县已形成以一线操作人员为主体、在建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培训与鉴定格局,构建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全省11万余人完成了培训与鉴定,在建工程项目持证上岗率达到%。
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的全面推行,有力提升了我省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使我省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队伍素质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前两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建筑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6%,施工安全事故逐年减少。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还对建设领域劳务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从建筑业得到的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健全组织机构,搭建了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平台。
各市、县建设主管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
“三化”进程的中心任务,服务大局,把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主管领导指导抓,行业部门协助抓,鉴定站具体抓的良好局面。如衡阳各市县、南县、醴陵市、湘阴县、石门县、汉寿县等地均成立了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或建设局局长任组长,牵头负责本市县的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做到了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办公条件到位、各项制度到位,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工作平台。同时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如衡阳市在衡阳日报上开辟了“建筑时空”栏目,益阳市、湘阴县将宣传资料制成光盘送往各工地等,各地在开展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中,通过宣传图册、过街横幅、报纸、电视、宣传车、会议等形式,提高社会特别是建筑企业对持证上岗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一线操作人员的参与热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70%工地的一线作业人员知道不持证就不能在工地上务工的制度和规定。大部分市州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企业的支持和从业人员的参与。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运行机制。
各市、县从本地实际出发,建立了符合实际的运行管理工作机制。制定了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的办法和措施,同时积极争取当地劳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益阳市实行“审批连锁制”,即从企业资质年检、招投标、劳务分包企业申报注册等方面把住准入关。株洲市以“在建工程项目”为突破口,找准工作切入点,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湘阴县对鉴定工作达标的企业优先办理资质就位,优先考察企业升级,优先推荐参与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常宁市、耒阳市与各施工企业签订了《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责任状》,衡阳县以落实《建筑法》、《施工许可管理办法》为手段,加强对工程开工前招用生产人员的持证情况审查,不合要求的不发施工许可证。湘阴县、攸县发挥劳务输出大县的优势,到北京、上海、新疆等地联系有关使用农民工的施工企业和项目,签订协议,有力地推动了培训与鉴定工作的开展。
(三)追求改革创新,拓宽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思路。
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直接面对的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各市县就如何适应农民工特点组织培训与鉴定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培训机制上实现企业自主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职与脱产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突出针对性,从而满足了农民的要求,适应了市场需要,促进了培训与鉴定工作在不断创新中持续发展。
随着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的不断深入,建筑劳务市场正逐步规范。衡阳市在规范劳务用工的过程中,出台了《衡阳市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管理办法(试行)》,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使施工企业切身体会到劳务公司提供的劳务人员,省心、省力、省事。耒阳市采取措施,对进入该市的外来施工企业,在办理施工报建手续时,查验其务工人员持证情况,对没有取得证件的人员,一律要求先培训后上岗。衡阳县加强劳务市场管理,规范劳务用工制度,加强了证书管理,要求企业新招劳务作业人员时,必须取得相应证书。同时,鼓励务工人员入股办劳务企业,将原松散无序的劳务群体改造成具有资质的劳务企业,提高建筑劳务的操作技能和组织化程度。从调研情况看,劳务公司的发展和劳务市场的培育,为实现农民工有效转移和持证上岗,提供了机会,畅通了培训与输出渠道,为建设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三、存在的问题
(一)鉴定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市、县鉴定站基础工作不扎实,一些能够反映鉴定工作实际情况的基础性资料保管、整理、归档不全;技能考核工作不规范;考培不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市级鉴定机构力量薄弱,工作局面没有打开,对县级鉴定站督促、检查、指导不力。
(二)缺乏统一的政策制度。目前,我省还没有统一完整的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规定,各市、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地方性政策、办法。但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发放与管理机制需要调整和研究,各级鉴定站的性质也待进一步明确。
(三)劳务市场发展滞后。目前,部分地区未成立劳务公司,没有劳务输出载体,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底。劳务基地县与一些大型建筑公司虽签订了输出协议,但有些公司原已有固定的劳务关系,难于吸纳基地县劳务,以输出促培训与鉴定无法落实。
(四)经费投入渠道不畅。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处于微利时代,特别是县一级,开工项目不多,且规模很小,本地的培训鉴定与输出又无太大的发展空间。如衡东、祁东、祁阳、汉寿等县,年建筑业产值只有1#多万,在建工程项目不足10个,较大的项目也只有100多万的造价。这样,培训与鉴定的经费就很难得到落实,加上培训鉴定工作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证书不能流动,工地上人、证不符。同时,部分市县建设主管部门争取阳光工程资金收效不大。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明确目标,做好工作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建筑业发展的现状,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发展趋势,预测市场对一线生产操作人员的需求,科学制定建设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鉴定目标管理任务。同时将该项工作纳入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锐意改革,创新工作模式。要紧跟市场和形势发展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改革培训与鉴定模式。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培训与鉴定工作贴近农民、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开展定单式培训,畅通培训与输出渠道;二是把握实施阳光工程的机遇,充分发挥建筑领域培训与输出的行业优势,充分发挥现有劳
务基地、培训基地和鉴定站的作用,积极申请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三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做好技师的考核评审工作,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群众性岗位练兵活动,建立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制度,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成长通道。
(三)分类指导,促进培训与鉴定工作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劳务基地县、经济发达县、建筑业发达地区、劳务经济发达地区在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的优势,实行分类指导。将建筑业发达、建筑劳务经济发展前景好、培训与鉴定工作效益显著的县确定为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工作的重点县,将在建工程项目多、建设规模大、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多的企业,作为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重点企业,加以扶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培训与鉴定工作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四)政策引导,完善运行机制。一是从市场准入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岗位证书制度入手,规范建筑劳务市场,实现以输出促培训,使培训与鉴定工作按市场规律运行。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投入机制,将培训与鉴定的部分经费列入建设工程造价成本,建立政府支助、企业筹资、个人出资的多元投资体系。(省建设厅人教处)
篇六: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了很大发展,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创业就业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职业培训组织、资金渠道不统一,职业培训资源分散,未能发挥职业培训的最大效益和培训资金使用效力,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个人就业、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也有部分人员认为,种地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参加技能培训纯属浪费时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看到培训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在农产品的粗加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建筑业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行业,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培训。因此,没有时间参加职业培训或者培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这也是制约他们参加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培训质量不高。一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劳动者参与。二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培训
教师容易忽略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的考虑学员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学员培训往往进行统一教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培训科目设置比较单调,无法完全适应学员的要求。
(三)各类培训政出多门,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形成合力,迫在眉睫。目前,人社、教育、农牧、林业、科技、工会、妇联和职业培训学校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合力,结果使培训不能很好的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效的结合,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不足。近年来,尽管国家对职业培训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资金仍显不足。由于投入不足,使得大多数培训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实习实训设备、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场地条件落后,实训设备简陋,不利于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对策及建议
(一)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大力发展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进一步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培训的良好氛围。在培训中,进行法律知识、社会风尚、职业道德和基本权益保护等教育,既能使其遵纪守法,安居乐业,融入城市,又能提升薪酬待遇,稳定就业。因此,一定要高度重
视职业培训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集中各方力量,加大对培训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力度,想方设法调动劳动者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改“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二)进一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对城镇失业人员、退伍军人要结合全县重点拓展的就业领域,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培训项目;对参加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要结合其专业背景,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要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结合本县产业发展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的需求,重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城镇和农村需进城务工的人员,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更要着重通过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实训方式,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学员的生产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
(三)按照“以县为主、渠道不变、统筹规划、各记其功、突出效率”的原则,对全县职业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市场需求,统一制定培训规划,统一下达年度计划,对各级财政分别从人社、农业、扶贫等口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在总体培训计划的指导下,按照各块资金的规定用途,统筹安排使用。推行职业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职业培训管理体系,将培训补贴的发放与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就业率挂钩,使职业培训工作发挥出更大更好的社会效应。
(四)各级政府要按规定从就业专项、国家扶贫、上级拨款、科技经费、财政拨款等资金中安排培训资金,按相关政策
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发动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筹资参与职业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投资体系。
篇七: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某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某县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和学生
调研时间:2021年5月
调研地点:某县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和学生
调研内容:
一、某县职业教育机构发展情况
某县职业教育机构现有学校11所,涵盖医、工、农、商、文、法、管、艺等多个领域,学生总数近万人。机构设备先进,教学环境良好。但在师资力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机构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更好地适应教育的新变化和新技术。
二、某县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情况
某县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合作主要是以传统的实习形式为主。企业培训需要与学校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合作机制。
三、某县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情况
某县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就业率近年来有了明显提升。但就业
质量和就业水平有待提高。在就业方面,学生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强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和实践,积极参与创业和创新活动。同时,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结论:
某县职业教育机构在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学生就业存在差距等问题。因此,机构需要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共同为某县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您的指导,我将尽力写出一份更加详细的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某县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和学生
调研时间:2021年5月
调研地点:某县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和学生
调研内容:
一、某县职业教育机构发展情况
1.学校数量和学生总数
某县职业教育机构现有学校11所,涵盖医、工、农、商、文、法、管、艺等多个领域,学生总数近万人。
2.师资力量
机构设备先进,教学环境良好。但在师资力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某些学校的教师年龄偏高、经验有限,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更好地适应教育的新变化和新技术。
3.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方面,某些学校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考评方式不够科学、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从教学大纲、教师培训、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某县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情况
1.合作形式和方向
某县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合作主要是以传统的实习形式为主。企业培训需要与学校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合作机制。
2.合作效果
一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效果较为明显,例如医学专业学校和当地医院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医院实习和参与实际工作;一些学校和当地企业的合作则主要是以实习为主,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较小,因此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打造更加深入的合作模式。
三、某县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情况
1.就业率
某县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就业率近年来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少数学校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不同,对学生的就业影响较大。
2.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
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是评价一所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指标。学生就业质量和水平存在差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提高,例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构建更加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等。
结论:
某县职业教育机构在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学生就业存在差距等问题。为此,机构需要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为某县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八: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技能培训及素质提升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全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问题,探讨对策,促进农民就业,按照区组织部、区大村办、区团委的工作安排及精神指示,对我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乡镇党委、政府、区人劳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基本摸清了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上下把提高农民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作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点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劳务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工作,建立了劳务管理机构,市、县(区)、乡(镇)三级劳务组织体系基本建立。把劳务输出建成我市的一大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的共识正在形成。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技术、就业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普及培训和其它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农村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以上情况说明,我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如不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将极大地制约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三)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情况
劳动力由体力和智力构成。体力有先天的体力(优生的结果)和后天的体力(优育和锻炼的结果);智力有传统的经验和现代科技知识(包括文化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从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看,在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劳动力智力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提高,体力因素的作用在不断下降,智力因素中,现代科技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经验成规的作用不断下降。通过调查分析,在我区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困难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高同农民收入程度显著正相关,也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正相关。
1、从每亩耕地提供的产品产量看,经济作物的收益大于粮食生产收益。文化程度高、生产技能强的农户生产收益比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生产收益强。这是由于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敢于大胆试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因而经营效果好。
2、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文化程度高、生产技术能强的农户致富门路广,这是因为他们有经济头脑,会经营,敢于扩大生产规模。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经营项目少,经营规模也较小,因此,收入很低或较低。
通过对这两种农户的比较,可以看出:前者靠科学种田,后者凭经验办事;前者勇于探索,后者墨守成规;前者讲究效益算着干,后者不计成本懵得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农民技术技能事关农村人才建设,当前,我区农村劳动力仍占全区劳动力的大多数。这说明,在加快我区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区的现代化,而农村全面小康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全区没有一个统一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现有的培训是通过社会办学机构,如农校、农广校等,而这“两校”目前规模小,师资、设备等培训资源很薄弱,无法完成大批量的培训工作,而现有的专业学校在培训经费价格上农民自己难以自行解决。
3、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根据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需要大量的经费,如“两校”从建校至今,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因而,严重制约了“两校”作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的作用。
4、镇、村两级在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是农民技能培训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否,事关镇、村两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原因分析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不足,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3、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据统计,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分别需要500元和800元。由于多数农民收入不高,无力支付培训费用,造成培训人数减少,就业面变窄,同时政府也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来促进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
4、目标责任体系不健全,缺乏一整套象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样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有关部门、领导的目标责任还不够健全。
二、对“十一五”期间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建议
农民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问题,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陇南的实际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现状,吸收业务管部门的意见,现就“十
一五”期间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教育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既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体力,更要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随着我区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农艺师、园艺师、工程师、会计师、农经师,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以及掌握一定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知识的劳动者。
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开发农村劳动者的智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利用乡镇逢集日、节日集会进行集中宣传,结合实施“2131”电影下乡工程,现场开展专题宣传和发布劳务信息。二是围绕“三下乡”活动进行重点辐射宣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发放《外出务工人员手册》、《农民科普知识读本》、《农村十项实用技术》等资料。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众多劳动力参与培训,扩大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二)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建议培训工作应抢抓国家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扶持机遇,坚持内抓培训,提高素质;外抓输转,提高收入;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注意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择业为目标,突出实用、实际、“短、平、快”技能培训,形成培训、择业的良性互动局面。
2、坚持科学规划,抓点带面,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注意避免培训基地建设和工作上的盲目性和平均使用力量,选择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农民接受能力强的县乡重点进行技能性和创业性培训,对劳务处于萌芽状态的县乡实施引导性培训。
3、坚持因县制宜,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基地建设。根据各县(区)培训工作的发育程度、财政状况、人力资源,安排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对开设的学科门类要综合考虑,做到各县之间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
4、坚持虚实结合,规范运作,着眼于理论传授和具体操作相结合,创造条件,加大实训力度。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措施
(三)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加大投入,确保培训质量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农民培训教育工程涉及面广、人员多、任务重,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都市农业进程。为此,建议区上成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统一领导。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设
立若干个培训办公室,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切实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确定培训机构(网点),统一编制培训大纲,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目标考核。
2、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
3、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转变人们的观念,为我区农民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经费应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目前我区农广校、农校每年区财政拨款仅3.5万元,对于培训工作显得杯水车薪,建议区委、区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于村、社干部学历培训补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各类培训的教材、资料补贴,教师授课补贴和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贴或奖励等工作经费。
5、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益
在充分发挥我区农广校、农校、党校、职业中学作用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证。应把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市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劳动、扶贫、教育、农牧、团委、妇联等部门、团体以及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信息资源。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特别是乡镇一级随着国家农业税费政策的落实和计划生育工作逐走上法制化轨道,应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劳务输转和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上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为培训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在培训工作的起步阶段,应加大政府投入。建议建立全市农村职业教育和科教兴农专项基金;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按全市GDP增长速度同比例增加;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扶贫资金时,应安排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应考虑安排农业职业学校、农广校、成人学校和农业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经费。积极探索多元化培训经费投入体制,按照国务院“为农民提供的劳动技能性培训服务,应坚持自愿原则,由农民工自行选择并承担费用,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要求,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由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个人共同承担,政府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面上的引导性培训;鼓励集体、企业投资开展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支持民间资本按照“个人申请,相关部门考实,政府贴息”的办法投资开展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活动。
(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技术的能力。一是继续巩
固普初成果,加快普九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从源头上堵住新文盲的产生;二是加大扫盲力度,50岁以下的劳动力应全部接受扫盲教育,降低返盲率;三是要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衔接、渗透,对完成普通教育学业有困难初高中生可以及时转型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毕业时发给职业技术培训证和普通中学毕业证书。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培训力量。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现有执教人员待遇,稳定队伍。同时,每年从未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派一批专业对口的人员充实到职业学校任教。采取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保证培训力量。
(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培训网络。积极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的培训机制,走集团化、连锁式发展的模式。“十一五”期间,以地区农校为依托,外联部分高等院校,内联各培训机构,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利用现有设备、人员、“一校两牌、一师两任”,建成一所门类学科突出、特色鲜明、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学院。县一级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每年两个县、每县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到“十一五”末,达到县县有职业技校的目标。对乡村两级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推广培训机构进行一次清理整改,充实人员,添置设备,增加经费,使其能承担初级的培训需要。对教育、农业、科技、扶贫、劳务移民等部门的业务培训机构进行统筹安排,划分培训任务,确定培训人员,避免重复培训或培训资源的闲置浪费。
(七)创新培训机制,拓宽培训渠道。一是依托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当中。对初中文化程度的开展技术性教育,对高中文化程度的开展创业性培训。二是在地区农校开设乡镇干部短训班,对乡镇干部进行轮训,使他们掌握一至两门技术技能,成为乡镇开展培训工作的骨干力量。三是市、县分别建立培训用工网页,构建信息平台,加强同劳务集地的联系,经常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发布用工消息、务工政策、技术技能培训讲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四是提供政策扶持,推动培训工作。结合陇南实际,制定就地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接受培训的优惠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子女上学、户籍管理、税费交纳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已接受培训外出务工的,减免有关服务性收费。五是鼓励民间创办职业培训学校,把民办培训机构作为政府培训机构的补充,填补培训空白点和盲点,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学和培训格局。支持能人大户以传帮带、师带徒、以工代培等形式开展普通技术的培训。六是继续抓好在全市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蓝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四大工程建设,造就适应市场需求的务工人员和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新型农民和技术骨干,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村入户。七是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就业准入制度,积极推广成县职业技术中专学校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推荐访问:某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职业技能培训 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