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8篇)

2023年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8篇)

时间:2023-07-27 19:33: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

  

篇二: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

  

  2023大部制改革终极方案

  2023大概率会机构调整的,但不会是2018年这一次机构改革这么大的力度,而是微调的可能性大,毕竟机构改革才五年,“消化”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尤其一些过去属政府口的部门调整到党口,机制完全理顺还需要时间。

  事实上,这一届政府已经微调了,比如2021年2月成立的国家乡村振兴局、2021年5月成立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1年11月成立的国家反垄断局。但这些国务院直属国家局或部委国家局的成立总体还是2018机构改革方案的体现与延续。

  下一轮大规模调整必然伴随着新一轮改革指导思想和国家建设治理方案的确立,至少得2028以后了。

  个人认为体育、广电和文旅这三个条口合并可能较大,国家部委、省级厅局这两级层面,目前是文化和旅游合并,广电还是单列(海南等个别特殊例外),而市县两级,文化广电和体育很早就有合并办公的案例。

  此外,互联网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这一块可能会是一个重点方向,但比较复杂。首先因为网信办已经存在,其次各关联部委都有涉及互联网管理的职能,加上互联网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持续变化,再有一个综合性统筹部门的迫切性反而不那么强了。

  最后想说的是,部委改革往往还意味着编制调整,生态环境部、退役军人管理部这些新增部委的出现同时也意味着一些部委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总之,国际形势在变化,国家在发展,改革就不会停止!

篇三: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

  

  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与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

  ——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___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___。保留___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___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___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___。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___、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___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这次改革,___正部级机构减少___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___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___外,___设置组成部门___个。

  ___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经___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___将对改革实施作出部署,建立工作机制,制定配套措施,排出时间表,逐项抓好落实。抓紧完成新组建部门的“三定”工作,综合设置部门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___已进行过六轮机构改革。

  相关阅读:从目前来看,大部门体制不会一步到位,只会是选择试点部委,积累经验,逐步推进。经验可以积累,改革不容试错,否则引发政策回潮,容易导致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步伐受阻或者使大部门机构改革方案半途夭折。因此,以大部门体制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需要目标明确、通盘规划、稳步推进。

  首先,大部门体制变革一定要自上而下进行,对于任何的自下而上方式进行的试验都要慎重。行政管理体制是纵横交织的职权分配,要求的是统一、协调,如果中央没有进行部门整合而地方先行,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势必造成政策执行上的上下不一致、政令___的状况发生。

  其次,构筑大部门体制需要对政府___进行通盘考虑,充分考虑管理要素、行政任务和实际需要。大部门的设置要把破除部门利益、裁撤冗余的议事协调机构、减少部门行政副职等问题作为统筹的要点,放在重塑政府权力结构的大目标下进行衡量。

  市场经济国家的(范本)政府组成部门大多都维持在___个左右,基本上都是按照管理要素将密切相关的行政事务划分并设置为一个

  部门。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所面临的行政任务是不同的,更何况执行这些任务的方式还受政治体制的影响。任何政府机构的规模与___都必须与其面临的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历史趋势相适应。部门职能整合、机构裁撤只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手段,不是最终目的,部门的数量也不见得就是衡量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尺。部门的数目多少,取决于政府事务的范围和部门设置的___方式、行政程序以及规模大小,这些都与职权划分的原则有关。部门设置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不能惟“大部门”是瞻,而应效能型与协调性相统一,不能顾此失彼。

  第三,处理好___与分权的关系。职能整合、权力集中可以带来高效的行政决策,但是必须与机构分权、___分权、地方分权相结合。

  大部门体制改革也需要同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社会中介___分开的原则进行。

  同时大部门内部可以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行政分权原则进行职能机构的配置和设计,重构政府___体系,适应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目标。

  第四,处理好大部门改革的通盘规划与分步骤推进改革方案的关系。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政府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应当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整体方案,明确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而不能采取没有明确的整体方案和目标的“先进行试点”的操作方法来推进,避免大部门体制改革在与部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半途而废。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大部门体制推行的复杂性,克服部门利益膨胀的弊端,同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等制度,制定出一个先易后难、先整合后精简的分步骤推进的改革计划。

  第五,发挥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促进公众参与。行政决策

  程序要公开、透明,摒弃过去若干次机构改革决策的神秘主义做法,充分吸收专家和相关人员参与,进行民主商议和科学论证。行政过程的透明化实际上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避免利益集团的干扰,从而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正当性。

  此外,政府机构改革应当循着法制的轨道来开展,不仅应将“大部门模式”的机构改革成果法制化,更应当加快行政___法制建设的步伐,适时修订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___法,为建构法治政府奠定基础。

  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简称大部制),是党的___大和___届___中全会作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围绕大部制改革问题,国内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大部制的涵义与特征

  有学者提出,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___体制。有学者认为,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基于上述涵义的界定,有学者揭示出大部制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大。这种大表现为___规模大和职能范围广;二是少。就是职能部门少,如实行大部制的美国政府仅___个职能部门等;三是合。实行大部制的目的之一是整合行政资源;四是协。大部制改革必须有机整合机构,优化___结构,使之高度协调。

  很显然,大部制是将政府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入一个部门管理,或将一些职能相近或相关的部门整合为一个较大的部门。与按照政府专业管理职能设置政府机构的小部制不同,大部制是一种政府事务综合管理的体制。职能有机统一是大部制的精髓所在;宽职能,少机构则是大部制的鲜明特征。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目的与作用

  学者大都认为,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拓展政府职能,深化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学者具体分析大部制改革的目的,认为推行大部门体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而是为了集中和综合决策,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

  对于大部制改革的作用,一些学者认为可以化解当前政府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问题以及权限冲突的矛盾,有助于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公务手续和环节,提高政策执行效能,降低行政成本。也有学者主张,大部制改革有利于部长承担政治责任与行政责任,有利于责任政府的建设。

  在笔者看来,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原则与方法

  学者们从多个层面构建了大部制改革的原则。有学者认为,大部制改革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即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联系的原则和配套推进的原则。也有学者从公共权力回归的视角提出大部制改革的三个原则:以公共精神为指导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精兵简政原则。

  在改革的具体方法上,有学者认为,大部制改革必须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的轨道:大部制改革已不是一次单纯的机构改革,甚至也超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范畴,应当将其视为更深层次、更广维度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也有学者认为,实行大部制,必须和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结合,真正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还有学者提出,新阶段进行大部制改革,要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

  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依笔者之见,大部制改革在方法上可以多样化,但其根本原则是职能有机统一和相互协调。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大部制改革与以往的机构改革具有本质区别。按照大部制的方案调整政府___结构,无疑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厘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学者提出,大部制改革重在精简统一效能。也有学者分析,大部制改革应重点解决职能和机构整合问题、决策与执行分开问题、各类政府机构关系问题和地___府___问题。对于大部制改革的难点,有学者认为有四个:

  (1)如何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重建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大部制下的权力监督提供保障;(2)大部制能否有效遏制和消解部门利益,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3)大部制改革可能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真正的大部制很难确立。笔者认为,目前大部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调整权力关系、消解部门利益、实现有效监督。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愿景与阻力

  大部制改革将成为我国机构改革的引擎,为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勾勒出一种美好的愿景。学者们在这方面表达了乐观性的见解:大部制这一多方求证的可行思路,无疑将继续沿袭本届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原则,为___大描绘的宏伟蓝图提交一个执行路线图。

  另一方面,大多数学者对当下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力给予了清醒

  的估计。有学者提出,要冷静看待大部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难确立。有学者具体指出大部制运行中的问题:大部的确切边界划定问题、部门的整合问题、内部管理上的困难与运行成本问题以及对大部___的监督问题。也有学者指出大部制改革的四道难题:权力磨合难、人员分流难、机制磨合难和运行监督难。更有学者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大部制改革中的三大问题所形成的阻力: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问题、党___力对接问题和改革策略、方法的选择问题,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

  大部制改革遭遇的阻力主要是部门利益的作祟。只要坚守政府的公共性,切实践履执政为民的宗旨,改革的阻力就可转化为改革的动力。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1.回应性调适原则。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弱化微观管理,同时兼顾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促进特殊行业发展、有效管理骨干国企的需要。

  二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社会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培养社会的自治精神和能力。三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平衡,既要合理配置利益机制,又要防止追逐违法利益。四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

  2.总体性统筹原则。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错落有致的服务型政府职能架构。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加强___最高领导层对各部门的统筹能力,同时合理划分___与地___府___、财权、事权的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___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四要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___机构改革与地___府机构改革的协调张力。

  3.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整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制约性协调原则。一是___整体(___和部门及部门之间)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二是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三是中央与地___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5.总揽性分别原则。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中央和地___府,近期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___和省市以下政府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改革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导。四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

  相关链接

  大部制改革三模式

  ●单部门突破的___模式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___市政府把与城乡协调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农、林、水和___部门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___年年初开始,先后推出了撤并机构的举措:撤销农牧局、农机

  局,成立农业委员会等等。___市政府大部制改革思路的主要特点,是以单部门突破来改革职能交叉分割体制。从效果上看,___市新组建的水务局结束了长期存在的多龙治水而难治水的局面,形成了一龙治水而善治水的良好格局。当然,___市的大部制改革也面临一些难题,如机构上下不对口、人员分流难等。

  ●两集中、两到位的镇江模式

  ___年,镇江市政府明确提出市行政服务中心要尽快实施以归并审批职能为核心的两集中、两到位,即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部门行政服务处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要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授权要落实到位。镇江模式体现了大部制职能归并、统一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也应当指出,镇江模式仅仅注重机构与职能集中、事项与人员到位,未能真正体现各种行___力相互协调的诉求。

  ●多牌同挂的随州模式

  随州市政府的大部制改革呈现出整体推进的态势。随州市的主要做法是,把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有的只挂牌不单设。比如,外事、侨务和旅游部门合并,设立外事侨务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统称文体局。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当然,随州市的大部制改革也出现了机构反弹的困局,改革___年多出了___个市直机构。

篇四: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

  

  方案预案:________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简称大部制),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围绕大部制改革问题,国内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大部制的涵义与特征

  有学者提出,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有学者认为,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基于上述涵义的界定,有学者揭示出大部制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大。这种大表现为组织规模大和职能范围广;二是少。就是职能部门少,如实行大部制的美国政府仅15个职能部门等;三是合。实行大部制的目的之一是整合行政资源;四是协。大部制改革必须有机整合机构,优化组织结构,使之高度协调。

  很显然,大部制是将政府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入一个部门管理,或将一些职能相近或相关的部门整合为一个较大的部门。与按照政府专业管理职能设置政府机构的小部制不同,大部制是一种政府事务综合管理的体制。职能有机统一是大部制的精髓所在;宽职能,少机构则是大部制的鲜明特征。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目的与作用

  离的原则,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依笔者之见,大部制改革在方法上可以多样化,但其根本原则是职能有机统一和相互协调。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大部制改革与以往的机构改革具有本质区别。按照大部制的方案调整政府组织结构,无疑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厘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学者提出,大部制改革重在精简统一效能。也有学者分析,大部制改革应重点解决职能和机构整合问题、决策与执行分开问题、各类政府机构关系问题和地方政府机构设置问题。对于大部制改革的难点,有学者认为有四个:(1)如何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重建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大部制下的权力监督提供保障;(2)大部制能否有效遏制和消解部门利益,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3)大部制改革可能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真正的大部制很难确立。笔者认为,目前大部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调整权力关系、消解部门利益、实现有效监督。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愿景与阻力

  大部制改革将成为我国机构改革的引擎,为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勾勒出一种美好的愿景。学者们在这方面表达了乐观性的见解:大部制这一多方求证的可行思路,无疑将继续沿袭本届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原则,为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提交一个执行路线图。

  另一方面,大多数学者对当下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力给予了清醒的估计。有学者提出,要冷静看待大部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难确立。有学者具体指出大部制运行中的问题:大部的确切边界划定问题、部门的整合问题、内部管理上的困难与运行成本问题以及对大部组织的监督问题。也有学者指出大部制改革的四道难题:权力磨合难、人员分流难、机制磨合难和运行监督难。更有学者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大部制改革中的三大问题所形成的阻力: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问题、党政权力对接问题和改革策略、方法的选择问题,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

  大部制改革遭遇的阻力主要是部门利益的作祟。只要坚守政府的公共性,切实践履执政为民的宗旨,改革的阻力就可转化为改革的动力。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1.回应性调适原则。一要回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宏观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弱化微观管理,同时兼顾我国在经济转型中培育市场、促进特殊行业发展、有效管理骨干国企的需要。

  二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社会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培养社会的自治精神和能力。三要回应利益多元的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地区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平衡,既要合理配置利益机制,又要防止追逐违法利益。四要回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

  2.总体性统筹原则。一要总体统筹职能设置。构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错落有致的服务型政府职能架构。二要总体统筹权力配置。加强国务院最高领导层对各部门的统筹能力,同时合理划分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人权、财权、事权的权限。三要总体统筹各

  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四要总体统筹府际改革,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协调张力。

  3.系统性集中原则。一是整合职能。有机合并相近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相互扯皮。二是整合权责。健全政府权责体系,形成部门间和层级间合理的权责构成。三是整合机构。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优化结构。四是整合机制。整合大部门内部的运行机制,降低协调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制约性协调原则。一是国务院整体(国务院和部门及部门之间)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二是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制约性协调。

  5.总揽性分别原则。一是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形成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和远期改革的整体方案。二是要实行分层要求,对国务院和省市以下政府改革既要明确共同性,又要有不同针对性。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改革提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导。四是要实行分步实施,既要考虑改革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改革的现实可操作性,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成本。

  相关链接

  大部制改革三模式

  ●单部门突破的成都模式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政府把与城乡

  协调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农、林、水和交通部门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xx年年初开始,先后推出了撤并机构的举措:撤销农牧局、农机局,成立农业委员会等等。成都市政府大部制改革思路的主要特点,是以单部门突破来改革职能交叉分割体制。从效果上看,成都市新组建的水务局结束了长期存在的多龙治水而难治水的局面,形成了一龙治水而善治水的良好格局。当然,成都市的大部制改革也面临一些难题,如机构上下不对口、人员分流难等。

  ●两集中、两到位的镇江模式

  xx年,镇江市政府明确提出市行政服务中心要尽快实施以归并审批职能为核心的两集中、两到位,即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部门行政服务处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要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授权要落实到位。镇江模式体现了大部制职能归并、统一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也应当指出,镇江模式仅仅注重机构与职能集中、事项与人员到位,未能真正体现各种行政权力相互协调的诉求。

  ●多牌同挂的随州模式

  随州市政府的大部制改革呈现出整体推进的态势。随州市的主要做法是,把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有的只挂牌不单设。比如,外事、侨务和旅游部门合并,设立外事侨务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统称文体局。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当然,随州市的大部制改革也出现了机构反弹的困局,改革7年多出了9个市直机构。

  方案预案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篇五: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

  

  国有企业大部制改革方案

  国有企业大部制改革方案

  对国有企业改革决不能只满足于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更不能变成国资委系统内部的修修补补、分分合合,而必须按照产权多元化、改制市场化、重组资本化、目标国际化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尤其是中央企业,目标必须是国际化、全球化,而不是眼睛向内,只会与民争利。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媒体记者从国资委权威人士处获悉,国资委正着手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下一步国企改革方向和路径进行相关调研;如进展顺利,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这也意味着,在整个宏观环境有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也有望在今年或明后两年取得重大进展。

  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是,既然此次改革方案被称之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那么,就必须突出“国有”两个字,像大部制改革一样,能够覆盖整个国有企业,而不仅仅是国资委监管的企业。

  众所周知,国资委是根据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置的,是一个新设机构,也被称作特设机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也是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的必要措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却不是职能定位和概念上的“全国有”,而是部分国有。金融国有企业、资源型国有企业,包括一些部门和行业协会管理的国有企业,也没有纳入到国资委统一监管,更别说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了。

  也正因为这样,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如何制定,如何确定改革的范围、内容、目标和要求,就不能局限于国资委监管的这些企业。可是,从媒体了解到的情况看,此次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完全是由国资委负责。那么,也就可以这样理解,1/3国有企业大部制改革方案

  接下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主要是国资委监管的企业,而不包括其他部委和行业管理的国有企业。

  显然,这是不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的,也不符合国有企业的现状。

  对改革方案来说,必须涵盖所有国有企业,包括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也包括其他行业、其他部门管理的国有企业。如金融性国有企业、资源型国有企业、行业和部门办的其他国有企业等。方案的内容也要兼顾到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思路有两种,一是各种内容和要求都体现在一个方案之中,不管什么性质的国有企业,都执行相同的政策。优点是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缺点是不符合行业特点,改革的效率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改革的难度会加大,矛盾会增多;一是方案只谈原则性意见,不同的行业再出台具体的细则和操作办法与规程。优点是符合实际,便于向纵深推进,缺点是比较复杂,如果考虑不周密,会影响改革的积极性,增加改革的难度。

  但是,不管怎么说,将国有企业改革全部纳入到改革范畴,对改革向纵深推进、向“深水区”推进是有好处的。不然,只对着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动改革的刀子,其他国有企业仍然躺在国家身上,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对需要实施改革的企业不公,会增加这些企业改革的难度。

  新的方案,除对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提出改革要求之外,对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也要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工作路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因为,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真正难点,并不是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而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这也是社会各方面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被认为是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

  能否在新的改革方案中对垄断国企的改革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明确一下推进的进度与要求,对此次改革的成效关系极大。

  除此之外,如何结合地方特点,制定出台符合地方要求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和思路,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也要有所交代、有所明确。因为,虽然地方国企已经很少,但大多是地方政府十分倚重的企业。特别是政府投资类企业,更是地方政府舍不得改、舍不得放的。如何在这方面提出一些原则性要求和思路,是完全需要的。

  2/3国有企业大部制改革方案

  而对公益性国企如何确定改革目标、改革方向、改革步骤,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虑的事。要知道,公益性国企一旦改革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公益性国企如果不改,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总之,对国有企业改革决不能只满足于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更不能变成国资委系统内部的修修补补、分分合合,而必须按照产权多元化、改制市场化、重组资本化、目标国际化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尤其是中央企业,目标必须是国际化、全球化,而不是眼睛向内,只会与民争利。

  国有企业改革,也必须像国务院机构改革一样,实行大部制,达到全覆盖。(谭浩俊)

  3/3

篇六: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

  

  大部制改革

  网易财经: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

  大部委制”改革的提法,拉开了国内媒体和学界关于中

  央将实行

  大部委制”讨论的序幕。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的第六次改革。

  减少婆婆,让能干的婆婆干更多的活让难缠的婆婆远离成为大部制改革的方向。

  它的实质是一种权力结构的重构,政府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一种重新确立,不能简

  单理解为部门间的简单合并,合并只是形式。

  ”

  婆婆太多,媳妇难做。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启动组成部门拟调至27个

  2008-03-1115:13:05来源:新华网(北京)

  黑马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孙承斌、张宗堂、邹声文)新时期以来的第

  6次国务院机

  构改革拉开帷幕。根据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

  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

  27个。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下午3时将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

  革方案的说明。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

  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

  管理事务和具体审

  改

  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

  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

  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

  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

  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

  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

  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

  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专家普遍认为,国务院这轮

  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1982年以来,国务院机构改革已进行过

  5次。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调整后的部委

  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

  名称

  国家发展与改

  发改委(部制不变)

  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

  部

  交通运输部

  人力资源和社

  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会保障部

  新增下级机

  隶属关系调整

  构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

  技工业局

  国家民用航

  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

  息化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

  部管理

  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

  办公室、国家烟草专卖局

  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

  空局

  国家公务员

  局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卫生部

  卫生部、药监局

  改由卫生部管理

  为何要建大部制

  部门繁多控制成本加大

  部门设置依然较多,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

  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

  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

  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1999~2005年间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

  -1.73%。实行大部制”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

  职能的交叉重叠,改

  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

  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市场经济要求

  改革五大挑战

  如何搞大?大了怎么管?

  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

  实行

  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按照

  决策、执行、监督”

  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详细】

  权力整合难

  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洗牌,整合到一块,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和操作水平,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心细如丝,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不容易。

  【详细】

  人员分流难

  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分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公务员是国家整体运行宝贵

  的人力资源,是维护正常国家秩序的保障和基础,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关乎社会稳定。

  【详细】

  机制磨合难

  大部制不是几个

  小部”的简单迭加,如果这样的话,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

  司”,阎王”变成了小

  鬼”,但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

  部”的职权,改革就没有意义。

  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

  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在考虑大部制的生存系数。

  【详细】

  改革很难一步到位

  首先应该选择那些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服务对象广泛、外部改革呼声比较大的部门开始,然后逐步扩

  大,而且一定要把结构调整和功能的定位进行有机结合。

  大部制怎么改

  先设立后整合先试点后推广

  职能转变

  如果从1982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算起,大部制”应该是国务院第六次机构改革。与此前历次以精简冗员为目

  标的机构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更突岀

  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中心理念。【详细】

  构架改革谨慎推进

  大部门体制改革可分两个阶段进行,2008年小范围试点大部制,在交通和农业等领域试点,总结经验教训;

  然后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的基础上,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机构改革。2013年在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政治、职能和组织层面的改革。

  【详细】

  两个版本的选择一一理想版何现实版

  所谓理想版”就是将国务院的28个职能部门变为18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均作较大调整,实行大卫生、大运输、大能源和大农业等。

  现实版”则是将当前的28个职能部门调整为21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也作相

  应调整。两个版本都体现了

  大部制”的思路和构想

  先试点后推广

  因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规模,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急需的部门这次优先设立。有些部门来不及整合

  的,可能会留待2010年人大届中调整的时候推岀。

  ”武建东表示,很多职能部门之间的整合,难度并不像外

  ”【详细】

  界想象的那么大,比如电监会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可由国务院直接划拨到新成立的能源部中。

  五次机构改革

  ?*2003年3月至今**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佃98年3月至2003年3月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

  定.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四个部、委.

  ?*佃93年3月至1998年3月

  **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

  定?方案实施後,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

  **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实

  施後,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佃82年3月至1988年4月

  **1982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

  问题的决议,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详细]

  国外机构设置对比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组成部门一般没有这么多。比如美国的部级机构只有

  个、法国18个、德国14个、西班牙15个、日本12个等。

  15个、英国18个、加拿大1?无论大部制如何调整现有政府机构,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关键指标。”竹称,即政府的职能是承担公共服务,而不是管理微观经济建设

  国务院机构改革“大部制”方案接近征求意见尾声

  2008年01月14日07:07:05来源:中新网

  ?行政职能错位和交叉造成经济副作用。

  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樊纲前日公布的1.73%。

  研究成果显示,1999~2005年间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负的?大部门体制改革可分两个阶段进行,2008年小范围试点大部制,在交通和农业等领域试点,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机构改革。

  2013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的基础上,年在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政治、职能和组织层面的改革。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六次国务院机构大改革,“大部门体制”改革方案正接

  近征求意见的尾声。

  目前,国务院委托相关部门进行相关专题研究,“课题报告须于1月20日前提

  交给国务院。”一位课题承担人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行政成本之重

  “大

  部门体制”的提法源于党的十七大报告。报告称,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

  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半月谈》杂志称,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

  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根据以往机构改革惯例,往往都是改革方案出台当年的中共中央二中全会审

  议改革方案,然后建议国务院相应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并提交当年的全

  国人大会议审议。

  资料显示,1993年3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

  构改革的方案》;1998年2月十五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003年2月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

  见》。

  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存在的一个不足是,微观管制过多,宏观经济管理、市场

  监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上比较薄

  弱。另一不足是政府机构分工过细、性质趋同、职责交叉。

  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

  间有80多项职责,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

  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

  部委。

  行政职能错位和交叉造成经济副作用。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樊

  纲前日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1999~2005年间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负

  的1.73%。

  “从政府改革来讲,我想现在下一步应该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降低政府行

  政成本在GDP当中所占的比重。”樊纲说。

  学者建议逐步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认为,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组成

  部门的改革重点将依然是三个方面:一是对具有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部门

  进行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二是对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进行

  改革,通过机构改革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三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为市场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毛寿龙等人近日完成了一份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课题报告。该报告建议,大

  部门

  14个

  体制改革可分两个阶段进行,2008年小范围试点大部制,在交通和农业等领

  域试点,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的基础上,推进公共服务

  领域的机构改革。2013年在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政治、职能和

  组织层面的改革。

  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

  39个;198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由原有的67个减为60个,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

  9700多人;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

  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仅保留29个;2003年设立国务院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历经五次改革,体现的轨迹恰是专业管理体制一步步向综合管理体制的转

  变。”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表示。(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孙荣飞)

  报告解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007年12月25日08:48来源:新华社

  行政审批改革:离“大部门体制”有多远?2007年12月11日09:43:12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这是一次非官方的“官方聚会”。

  11月20日,来自华东地区的苏、浙、皖、沪“三省一市”

  50多家地市行政审

  批服务中心(下称“行政审批中心”)主任齐聚扬州,召开第十次主任联席会议,旨在交流经验、探索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新路径。

  “百舸争流”

  由于与会成员是来自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而且大都是

  各行政审批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因此,此次聚会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行政审批的“东

  盟”峰会。

  “通过这次联席会议,我‘窥’见了中国行政审批改革方面出现了令人欣喜

  的新思路、新变化、新举措。”出席此次会议的国务院审改办审核督查组副组长

  彭忠义对《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说。由于彭忠义的特殊“身份”,使许多与会人员对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期许。

  这是一个连续7年举行了

  10次的区域性的行政审批中心联席会议。正是这

  10次会议,引领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地区的行政审批改革。

  2006年,在温州举行的第九次主任联席会议上,镇江行政审批中心的“两集

  中、两到位”(即在职能部门采取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中心

  大厅集中;行政审批项目进中心到位,行政审批授权到处室和分管领导到位)

  的工

  作经验,在“三省一市”中引起各方的共同关注,成为那次会议的最广泛共识。

  会后各会员单位纷纷学习、借鉴与移植,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次行政审批改革

  高潮。

  扬州市行政审批中心不但全面实施“两集中、两到位”,而且率先在机制和

  体制上实现突破,34个市属部门和9个垂直部门成立了行政服务处,并进入中心全

  权负责窗口服务工作,部门对窗口授权率达

  85%并进入全面集中、全面监督、全

  面提速、全面规范阶段。

  而阜阳、铜陵等地行政审批中心通过进一步梳理增进事项和推行窗口

  “首席

  代表制”,提高行政审批集中度和对窗口的授权率,也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

  合肥、六安等地行政审批中心大胆尝试“超时默许”和“缺席默认”制度,督促部门及窗口提高工作效能,并对注册登记项目或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多表合

  一”,推行“一表制”,做到了申请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从浙江省兴起,逐步推广到安徽、江苏省的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中心

  合一及市审批中心、招投标交易中心等多中心合署办公的架构体系,特别是嘉兴、湖州市政府实行多中心人、财、物合并模式,被不少与会成员认为是行政审批中

  心建设在体制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心”还有多少生命力?

  对于行政审批中心今后的发展方向,一直是华东“三省一市”与会成员单位

  关注的重要问题,几乎每次联席会议都讨论到,这次也不例外。由于在

  十七大报

  告中,中央对行政管理体系改革有了新的精神,因而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显得格

  外令人关注。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9月下旬,出席“厦门全国行政服务机构建设、创新管理

  暨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研讨会”的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处处长赵振华就透露:在十七

  大后的国务院体制改革中,将用法律形式对行政审批中心的管理体制予以规范,明确其主体地位,研究解决各地行政审批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的突

  出问题。

  这更使得参加此次会议的“各路诸侯”们,对行政审批中心未来的发展前景

  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遐想。联席会议理事长单位的安徽省芜湖市行政审批中心主

  任鲁小平在其负责做的工作报告中,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推测。

  他认为,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中心发展趋向主要有三种可能:

  一是发展成为政府的一个常设工作机构,如天津市政府设立的“行政审批管

  理办公室”;二是发展成为特设的政府公共服务机构,更大范围的将面向社会的行政服务和公共企事业服务窗口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三是发展成为政府的一个新

  的行政许可职能机构,即行政许可局,依据行政许可法第

  25条规定,经过法定程

  序和赋权,中心直接行使政府权限内可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

  而在此次联席会议上,与会成员单位却一直认为:在现今的一个阶段,甚至

  较长的一个阶段,行政审批中心的功能作用是其它部门难以替代的,只应进一步

  加强,不应有丝毫削弱。

  对于行政审批中心模式已经取得的效果,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良朝表示:

  池州市行政审批中心以人为本,建立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一条龙“保

  姆式”服务,为池州市赢得了极高信誉,成为投资服务领域的一块品牌,成为吸

  引投资项目的主要因素。

  亳州市中心副主任牛志强则认为,“通过行政审批中心的不懈努力,我们已

  经实

  现了四个可喜变化,项目进入的服务方式转向多样化,二是各项工作转为主

  动,三是管理由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四是中心转向集审批、公共交易、社会化

  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据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介绍,嘉定区要求行政审批中心工作人员结合

  本窗口、本岗位的实际查找问题,着眼于提高自身素质从细微处做起,在提高办

  事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突破审批瓶颈等方面想办法、理思路、出新招,努力做

  到让群众“一看就清楚,一问就知道,一听就明白,一办就满意”。

  离“大部门体制”还有多远?

  我国经济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累了一些问题,而

  其中很多都被人们称为“体制问题”。

  对此,芜湖市行政审批中心主任鲁小平认为:受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审

  批制度受到机制、体制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

  下,行政审批改革想“异军突起”很不现实,甚至直接制约了行政审批改革的进

  展,说到底,其实就是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和较量

  无锡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国伟认为,现阶段政府职能应更多地向社会管理与公

  共服务倾斜,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提供良好的服务上来,各级政府

  应淡化审批、强化监管,做到审批、监管适度分离、相互制约。

  为解决“积弊已久”的机制、体制问题,扬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宋建国分析指

  出,十七大报告就“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

  观点、新目标和新举措,如报告首次提出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

  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

  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对今后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

  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很显然,我国已经开始把行政体制改革引向深水区,并将

  逐步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过多干预。

  对于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

  门体

  制”,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所谓“大部门体制”,是指把政府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予以整合,归入一个部门,以该部门为主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则给以配合;

  或把职能相同或者相近的机构合并成一个较大的部门,并设法使该部门在职能配

  置上实现有机统一,以便有利于明确责权、协调配合和行政问责。

  宋建国兴奋地表示:“这将是个令人关注、耐人寻味的提法,为我们提出了

  政府机构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与我们所推行的‘两集中、两到位’不谋而坚定了我们推进工作的决心。”(记者

  汪孝宗/江苏扬州报道)

  合,也更加

篇七: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篇八: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

  

  大部制改革信息(同名2033)

  大部制改革

  一、大部制改革由来已久

  我国在国家层面先后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进行过六次机构改革,一些地方政府在改革上也有所创新。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要进展,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逐步规范,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成效,行政效能显著提高,这些改革的经验也为推行大部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方向。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再次提及大部制,要求“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即将紧锣密鼓地展开,并逐步从中央推进到地方,新的改革方案预计2013就会出台。

  其中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安监部门与食品药监、质监、工商等部门均主要承担市场监管的职能存在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服务对象广泛、外部呼声比较大,并且将这些部门进行调整在深圳、顺德已经实现,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因此安监部门机构、职能的调整可能在大部制改革的大潮中列入主要工作。

  在此我们搜集一些有关“大部制改革”的一些信息,稍加了解。跟上行政制度改革的步伐,也便于与客户做更好的沟通交流。

  二、网上的一些信息

  (1)改革思路:大文化、大交通、大市场

  此次十八大报告再提大部制改革,2013年3月份全国两会组建完新一届政府后,大部制改革会随之展开。

  多位学者主张“大交通”、“大文化”、“大市场”整合思路。

  “大交通”是在巩固已经推进的机构和职能整合基础上,加快铁路行业改革,并将其纳入

  “大交通”的方案。在实现管办分离、市场准入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交通行业监管。

  在市场监管领域,主张将分属于工商行政管理、商务、发改委等部门以及其他涉及市场监管的各部门职能机构合并。在监管方式上进一步减少准入审批,将重点放在规则制定和行业监测上,并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制度。

  文化大部制改革在一些地方已经做了有益尝试,许多市县一级政府成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把传统上分设的有关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以及体育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综合为一个政府部门行使。未来,省和中央层面的改革完全可以参照进行。

  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应该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

  (2)大农业、大社保、大文化、大运输

  在市场管理领域,工商、质监、税务、药监、安监等多个部门,“对于这样的现象,还是要通过大部制改革,来继续整合机构。汪玉凯认为,未来可以按照大农业、大社保、大文化、大运输这样的思路,来推进大部制改革,“这是一个总的趋势”。

  (3)关于改革时间

  在广州市深化综合改革动员大会上,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透露,广州十二区(县级市)要在2013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大部制改革。

  三、深圳“行政三分”大部制改革

  2009年7月30日公布深圳大部制改革方案,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开,被人们称为“行政三分制”,是深圳行政改革人们最寄予希望的改革内容。“行政三分制”是将政府职能部门分为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三大板块,使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从而达到防止公职人员滥用权力的目的,提高行政效率。

  这次改革政府机构减少15个,精简幅度近1/3,首次整合决策、规划职能设立七大委员会根据改革方案,深圳政府部门设置打破原有的局、办模式,按照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完善行政运行

  机制。各机构将统称工作部门,根据部门的职能定位作出区分,其中: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称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称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办”。各委、局对市政府负责。一部分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局,由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的委归口联系。

  深圳市政府各组成部门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深圳市发展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市卫生深圳市监察深圳市地方税务局

  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财政

  运输委员会

  和人口计划

  生育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交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委员会

  深圳市民政局

  局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审计局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档案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深圳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深圳市无线电管理局

  深圳市公安局消防监督管理局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截至2013年1月14日深圳市行政机构设置表

  深圳市各机构职责链接(http://www.sz.gov.cn/cn/xxgk/jgsz/),其中安监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四、顺德“党政融合”大部制改革

  顺德2009年根据《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将41个党政机构剧减至16个党政机构,其中: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党委工作部门5个,政府工作部门10个。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与区纪委机关合署办公;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室合署;区委组织部(区机构编制委员办公室);区文体旅游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区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合署;区委社会工作部与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合署;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区经济促进局(主管经贸、科技、信息产业、农业);区教育局;区安全局;区财税局(整合区财政局、区地方税务局职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等);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以及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目前顺德区机构设置情况如下表;顺德区党政各机构职能的链接(http://www.shunde.gov.cn/zwgk/?id=202)

  顺德区党政机关

  ··区委办公·区人大

  区政协

  ·区纪委机室

  关

  应急指挥协调科(总值班室)职责:承担总值班室工作;指导全区值班工作;协助区委区政府领导处置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指导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救援;指导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等工作。

  应急管理科职责:负责紧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全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审核各专项应急预案;协调、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提出区应急管理的政策、规定和规划建议;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应急的宣传培训工作。

  顺德的改革强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精简了机构,接近经济社会现状、具有普遍性。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推广,2010年底广东省出台了《关于推广顺德经验在全省部分县(市、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顺德经验的可复制性。要求除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以外的所有地级以上市共25个县(市、区)原则上在2011年第一季度前基本完成改革!此次试点改革要求充分借鉴了顺德改革经验,大幅度精简了党政机构。

  该《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对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组建市场与安全监管局。将安全生产协调和监管、食品安全协调和监管、文体许可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农业市场管理、旅游市场监管、生猪屠宰管理等职责整合划入该局。

  五、大部制改革模式对比

  (一)随州模式—合并同类项

  湖北随州市是全国最早尝试大部制改革的城市之一。早在2000年出台的《随州市直党政群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中就提出不搞上下对口、不搞横向看齐、职能基本相近的单位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设置、职能衔接较紧的单位采取挂牌设置、职能交叉的单位能不单设的尽可能不单设。例如:统战部下面加挂民族宗教局、台办牌子;市档案局与市档案馆、市党史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四块牌子、一套班子;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统称为“文体局”;其它诸如机关工委设在组织部,市残联、移民局设在民政局,红十字会设在卫生局,政研室设在市委办等等。

  新成立的随州市设置了55个市级机构,比其它地级市少设11个机构(党委2个、政府3个、群团4个、直属事业单位2个)。不仅机构“瘦身”,人员也“减肥”。随州市本级只有行政编制860名,与其它地(市、州)相比,几乎少了近1/3,并且还留下20%的编制空缺,用来逐年招考公务员和接收军转干部,整个市的编制总量从改革前的5569名减少到5134名,精简率达8%。随州不仅在党政机关设置上大动干戈,同时还严格事业单位的规模,有的事业单位最多加挂了7块牌子。例如,市农业局下设的农技推广中心,同时加挂市农药监督管理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市植物检疫站、市植物保护站、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市种子管理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牌子。在我国,同级市一般有300多个事业单位,而随州只有120个(刘文俭,2009)。

  (二)

  深圳模式—

  “行政三分”改革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市,早就在大部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按照2004年下发的《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施意见》,深圳市的政府机构已有三分之二是大行业、大系统管理机构,较好地解决了机构臃肿、部门分割、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一是逐步撤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建立综合经济管理机构即贸易工业局。二是在交通、文化、城管、农业等领域实行大部门体制,部门整合后效果明显。三是率先启动了“行政三分”改革。按照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职能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若干决策局、执行局,单独设立监察局,初步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权力运行模式。政府既能充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又能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例如,罗湖区从道路清扫签约外包试点,逐步扩大到政府物业管理、医院后勤服务、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基建审计、公共工程等方面,面向市场购买公共服务的效果明显。而且,通过积极稳妥地发展社区和民间组织,逐步把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管理职能下放给社区和民间组织承担;特别是在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层面,政府不便或没有足够精力和财力做的,由贴近市民、自发组织的社区和民间组织承担,效率更高,培养和提高了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三)成都模式—城乡统筹管理

  成都市为改革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行政机构,避免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实现政府部门职能的城乡一体化,减轻执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全面加强城乡统筹,从2004年开始以超常的魄力对市直部门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通过拆并、重组、划入、更名、并入、撤销等办法,本着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思想,按照“成熟一个、报批一个”的节奏展开,从有效整合农林牧渔管理职能、交通运输管理职能、经济贸易管理职能入手,把与城乡协调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农、林、水和交通当作“突破口”,先后实施了农业、交通、水务、林业和园林等涉及30多个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了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行政机构,组建了市国资委、投促委和统筹委,调整、归并了32个市级政府机构。

  由此,成都市政府结构逐渐形成了“大农业”、“大水务”、“大交通”、“大商务”和“大城管”等大部门格局。此外,成都市还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实行广电局台分离;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撤销了冶金、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建材、电子等7个行业协会,并将其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市经济委员会(唐蓉,2009)。通过上述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逐步从制度上实现政府对城市和农村的统筹管理。

  (四)富阳模式—专委会制度

  富阳的大部制改革始于2007年3月,针对当时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的资源配置散、部门力量散、职能配置散、权力制约散的“四散”现象,富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下,在不改变原有机构设置的基础上,设置了规划统筹委员会、公有资产管理运营委员会、城乡统筹委员会、计划统筹委员会、土地收储经营委员会、体制改革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工业经济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重大工程建设委员会、社会事业发展委员会、现代服务事业发展委员会、运动休闲委员会等13个

  “专委会”,由各位副市长出任各专委会主任。它们是市政府的统筹协调执行机构,不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决策仍按法定程序进行。13个“专委会”旨在做好政府工作决策前的调研、探讨、论证工作和决策后的协调、督察、落实工作,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资源优化配置,部门力量集中使用、打造政府高效团队,确保有序高效的政府体制(朱宁玲,2009)。

  “专委会制度”初步起到了淡化部门概念,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的作用。部门之间分散的权力得到统筹整合,资源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全市“一盘棋”的行政管理格局初步形成。这个机制创新,在不减机构,不增编制,成本最小、代价最小、阻力也最小的前提下,实现了政府机构一定程度的职能整合、运转顺畅的目的。富阳市虽然没有进行实体性的大部制改革,但却初步实现了具有大部制改革效果的十二个“大”的格局,这就是大计划、大财政、大国土、大三农、大工业、大商贸、大规划、大建设、大交通、大环保、大社保、大监管的工作格局。

  (五)顺德模式—党政机构联动

  2009年9月,作为全国县域经济标兵的佛山市顺德区不失时机地启动了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根据公布的改革方案,顺德党政机构将由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其中,区委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办公室(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室)、组织部(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宣传部、政法委员会、社会工作部(区委港澳台工作办公室、区政府港澳台工作办公室)等6个部门;区人民政府设置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教育局、公安局、财税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市场安全监管局、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与区委社会工作部合署办公)、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文体旅游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办公)、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等10个部门,合署办公的5个部门列入区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区政府机构个数。

  新成立的部门实施创新的干部管理制度,增设了区政府政务委员与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起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并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其中,政务委员将按照副处级领导职务配备。全区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区委常委、副区长、政务委员分工明确,职责不重叠、不交叉。改革后顺德区内重大的决策权将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联席会议成员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正副区长以及政务委员组成。在区联席会议决策后,具体实施将由党政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此次新组

  建的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将负责对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除了集中管理以外,还派出了机构和人员进驻大型部门,成为常驻机构,但管理上仍然归区纪委以及政务监察和审计局领导

  上述五种模式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尽管前四种模式在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之前就已经开始实施,但在职能整合及决策与执行、监管适度分离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毫不逊色,甚至在农业、文化等国务院机构改革未曾尝试的领域,也展开了整合试验。如深圳市的“大文化”和随州市、成都市的“大农业”格局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富阳市虽然没有进行实体性的大部制改革,但大部制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以最小成本、最小代价达到职能整合、运转顺畅的目的。富阳模式在提高政府效能以及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有利于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顺利实施。顺德模式是在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的示范作用下开始实施的,此次顺德改革不仅对政府机构进行了整合,而且对党的机构也进行了整合,党政联动成为顺德改革的鲜明特色,其机构整合力度之大、步伐之快实属全国首创,顺德模式的另一特色是确保队伍的平稳过渡,在不以牺牲干部的利益为代价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顺德此举是在经济领先之后的政治试验,如若成功,将为全国2800多个县域单位提供模仿经验。这对于促进全国县域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意义重大。

  大部制改革必将引起政府机构、机构职能的变化,安监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的主管部门在职责上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有改革之需;另一方面涉及安监的大部制改革已经在深圳、顺德顺利进行,效果良好。涉及安监部门的大部制改革可能引起安全生产信息化主管部门、业务关系等变化,所以我们将继续关注。

推荐访问:大部制改革最新方案实施时间 大部 改革 实施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