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定量计算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学生应当在德育、能力、智育、体能、利育、情商、美育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质,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应当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立德树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这是所有先进国家对职业人的首要要求,是育人为本的首要要求。应把德育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学生在校期间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还要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这些知识首先要“能应用”;其次“要系统”。职业院校学生还应当具备今后一生发展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定量计算能力。特别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没有系统的知识,没有必要的理论,没有定量的计算能力就不是高等教育,这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重要内容。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终生学习、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取代了“在校学习、上岗劳动”的落后理念。所以,学生未来一生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
职业院校的学乍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顺利起步。毕业生从第一线起步时,不会在思想认识上或职业技能上有阻力。所谓起步,就是在第一线工作时不但能够愉快胜任,而且能够迅速脱颖而出,晋升到自己应当达到的岗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应当是“技能型人才”,不应满足于仅在第一线单纯从事重复性操作,充当一个简单劳动力。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能解决职业方位上与自己所受教育层次对应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以保证未来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应当具备创业能力。
“全面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不能把学生作为机器的附属品进行训练,必须坚持学生“德育、能力、智育、体能、利育、情商、美育”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考试合格或一
次就业完成,以此区别于应试教育,区别于社会上的培训班。高职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所以不但看他们的一次就业率,更强调就业质量、上岗后的持续发展和晋升能力。
从工作领域看,职教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建设、生产、工艺、基层管理、辅助管理(如翻译、秘书)、服务等领域的工作。也就是说,多数毕业生主要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领域的综合开发工作或大型项目的设计工作,也不是从事大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工作。
从人才类型看,高职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还有一部分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中职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还有一部分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和中职主要都不是培养科学研究型或大型工程设计型人才。高职与中职都培莽技术应用领域人才,其差异主要是人才层次上的区别,高职毕业生能从事的工作应当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
由此看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当进行全面理解。首先它是‘教育”,教育以“育人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这与培训班的“技能训练为主”的目标不同。其次是“职业教育”,这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的工作,这与普通高校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培养目标不同。最后是“高等职业教育”,这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同,人才类型的重点不同。
对于高职教育的上述培养目标,不仅学院的领导需要熟悉,而且每个教师都要了解,不但能对高职教育的目标进行“正面”描述,还
要能从“反面”对上述教育目标界定。那就是能够说清楚,自己的课程与普通高校相同或相近课程的区别;自己的课程与‘中职”相同或相近课程的区别;自己的课程与培训班相同或相近课程的区别。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把这些目标体现在自己的学院管理和课程教学实践中。
篇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基准、定位内涵、地方特色及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意见。
一、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自然“高等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
众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的人才一般分为二类四型:一是科研类,含学术型和工程型;二是职业类,含技术型和技能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类人才,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式”教育,培养科研类人才,教育类型是普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自然“职业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就不同了,它应以某一职业岗位为依据,职业定向到具体的岗位,以该岗位的“必需”、“够用”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框图,需要开设哪些课程?教授到什么深度?均由岗位能力决定。它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培养,因而窄口径,要用什么就讲什么,要用多少就讲多少是其必然的选择。其培养的人才既不应是仅会动嘴,不会动手的“君子”;也不应是仅会动手,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经验型“老师傅”;而应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才”。
技术型职业教育与技能型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种不同型别,技术型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技能型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二者之间应是一个上下层次之间的关系,本该有一个分得清的界限。
只有高职才应该定性为技术型职业教育。技能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岗位上的操作能力,一般不要求或粗略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原理及理论知识。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接受技术型职业教育之前,一般应接受过技能型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三、区域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
每一所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把区域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应该说,不同地区的高职培养目标1是有所不同的,不同时期的高职培养目标也是有所不同的。只要是能够代表当地高水平的岗位能力,就可以确定为同期当地高职所应达到的岗位能力。一些欠发达地区高职的培养目标很有可能仅相当于发达地区中职的培养目标。在这里,笔者有两个观点需要特别声明:一是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相对的、动态的,呈不断上移之趋势;二是高等职教院校的特色主要是“地方特色”,而非“学校特色”。
区域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每一所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把区域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应该说,不同地区的高职培养目标是有所不同的,不同时期的高职培养目标也是有所不同的。只要是能够代表当地高水平的岗位能力,就可以确定为同期当地高职所应达到的岗位能力。一些欠发达地区高职的培养目标很有可能仅相当于发达地区中职的培养目标。在这里,笔者有两个观点需要特别声明:一是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相对的、动态的,呈不断上移之趋势;二是高等职教院校的特色主要是“地方特色”,而非“学校特色”。
四、社会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开放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为社会服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首先,在职业岗位的确定上,要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论证,彻底将过去那种“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职业教育”的“超社会教育”改变为“社会有什么职业岗位就创造条件办什么职业教育”的“社会教育”。其次,在岗位能力的定位上,以企业等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为本位。企业等用人单位开“菜单”,学校“配菜”,[1]教师当厨师“炒菜”,对不对“胃口”,最终也由企业等用人单位来品尝、评价。第三,在岗位能力的培养上,按照职业能力模块设置岗位适任能力的理论知识要求和技能训练二元并重的课程教学体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抓好教材建设;加大设备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四,在岗位能力的衔接上,既要在岗位能力定位时,恰当地划分好初职、中职、高职各自所应达到的岗位能力,又要在岗位能力间留有“接口”,使初职能够升为中职,中职能够升为高职。第五,在岗位能力的认定上,要打破“一朝认定,终身拥有”的2不合理体制,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抓好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实现继续教育的终身化;另一方面,每隔3~5年搞一次职业资格的认定,使高职的岗位能力始终代表当时当地的高水平岗位能力。
综上所述,并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基层岗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地方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按人才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从事的岗位,可划分为二种类型:第一种是智能型人才,他们注重的是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从事高级管理、决策、研究、设计等类岗位工作;第二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事一般管理、服务、生产、建设等第一线岗位工作。
理论技术的发展,使高级技术型人才得以产生,因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理应以掌握理论技术为主。掌握理论技术,并不是研究理论技术,而是将成熟的理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的理论技术只有5%左右被运用到生产经营中,理论技术的低利用率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等财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实践技能全面扎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财经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财经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技能
技能”一词是指一个人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注重技能的培养。一个人接受高职教育时,理论知识是基础,技能是关键,只有掌握技能,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服务于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是人才技能培养的重要年龄阶段,因此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应把学生的技能培养放在重要地位。
1、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包括阅读书籍和论文的能力,查阅文献和工具书以及搜集情报信息的能力等。在自学中,知识的掌握是核心。要真正掌握好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则必须加强“识别、记忆、理解、活用”等四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即掌握知识的四个层次。美国学者詹姆士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学习,而大多数都喜欢自学,教师应在组织、评价和支持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即教师要有能力预见到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给予揭示和帮助,并在启发学生超越认识局限性方面予以支持。目前我国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2、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动手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合格毕业生,既能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具有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技能,还具有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
3、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逻辑判断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等。思维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因此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自主的、联想的和综合性思维。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掌握基本财经知识理论,而且能运用掌握的理论,创造性地去实践,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是指语言文字、图表和数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工作、思维、学习和交流的工具,在人才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记录、整理财经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具有财经信息提供能力。
5、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掌握过硬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是现代财经经济管理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广泛运用,对财经经济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掌握财经知识和技能运用已不能满足社会科技发展对财经人才的需要。掌握过硬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成为财经类人才4必备的技能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的特点是指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和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它们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计划、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它们都属职业教育,但不是同一层次,高职教育以高中毕业水平为起点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教育以初中毕业水平为基础,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它们都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普通高校是“以学科为中心”,培养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而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专科层次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比传统普通专科毕业生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归纳起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基本特征: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教师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等),学生毕业实行双证制(毕业文凭和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学校与用人部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这类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其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或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行工作。
高职教育在我国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在培养目标的理解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第一,高职教育的“本科化”倾向。
第二,高职与中职的培养目标区分模糊。
第三,对职业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特点来看,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明显区别: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培养核心。它主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的人要“下得去”,就是要到基层;“留得住”,要能干得下去;“用得上”,就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要非常符合岗位,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实用型、实践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我们国家比较缺乏。从这个角度来说,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最早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五六年的时间,教育教学改革是在逐步完善过程中一步步提高的。另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师资也是有区别的,现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双师型”,除了教师和教授、副教授以外,还必须有本专业、行业的资格证书,就叫做“双师型”。我们聘请的有些教师就是本专业、本行业中在岗的。请在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者专业技术员来担任我们的老师,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这样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上岗。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首先要符合社会和市场以及岗位的需要,并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而并不像高等教育,学科需要哪些知识就设置哪些课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岗位能力设置课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学生采用双证书制度,毕业的时候能够取得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毕业证书,同时要取得相关专业的岗位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既有了高等教育的学历,同时又有了岗位技能证书和相关技能,毕业以后马上可以上岗。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另外一个优势和特点。
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强化动手能力。学校除了有正常的教课以外,还有大批专用的实验和实训基地。这个实训和实验基地有的是在学校内进行的,一个专业的实验楼投资好几千万。比如生物6工程中生物的培养和动物医院、动物诊断、手术、治疗等等。只有在这样的实训实验设备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直接上岗。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基础上,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专门教育。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受到社会对人才类型、规格的需求与学生的基础条件及全面发展要求的共同制约,它是培养模式中的决定性因素。它对人才培养进行质的规定,也就是规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的问题。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
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进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形式,其核心目标就是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掌握高级技术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
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人才培养规格应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要素。
知识要素。高职人才的知识素质要素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高职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始发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以提高其“接口”能力。
在这种应用性知识结构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知识范畴应以基础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重心,以相关知识为辅翼。其中基础知识要过硬,打好立足基础;专业知识要专精,突出一技之长:相关知识要宽厚,突出一专多能,使学生既成为专职专业的行家里手,又成为相关职业的多面手,从而在工作岗位上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能力要素。所谓技术能力是指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是任职顶岗所直接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包括能够熟练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的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的能力等。在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工作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几种基本能力。
总之,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人才规格中的能力结构应以实用为主,突出操作性、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要以适应职业岗位为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与之相应的方法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鼓励个性自由发展。
素质要素。素质要素主要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等三个方面。
所谓道德素质是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自觉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熟悉并自觉维护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善于处理职守与变通、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文化素质指的是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具有相关的文理科交叉知识;具备钻研新领域知识的智力和打破思维定势发明革新的创造能力,具备能够主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综合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就是要在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抓好文化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后继教育的知识准备和智力准备。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谓职业素质,除了专职专业直接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还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能适应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能了解相关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再学习能力则是一种自我发展的重要智力素质。
在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的素质要素中,人才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人的一生中,良好的心理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制定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认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认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的依据,也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
根据这一表述我们可以认识到,首先,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其培养的人才属于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的教育,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教学。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有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需掌握某一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理论够用、技术熟练的复合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毕业生的去向具有基层性,因此,在制定高职人才识教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基层工作的特点。
人才层次的高级性。初、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定性为技能型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开发及利用,基层岗位工作内容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需求综合应用能力更强的高级职业类人才,定性为技术型职业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技能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强调特定岗位上的操作能力,对操作原理及理论知识一般不要求或要求较低;技术型职业教育应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较强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不仅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性”理所当然成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职业是以有能力完成某一项具体工作来界定的,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因此,职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某种谋生手段。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且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职业教育不应只注重学生的某项职业技术的培训,只学一门技术或一种职业技能,而应突破专业技术的限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信息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也为学生面向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技术性”应成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的技术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一般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主要是将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演变成设计、规划、决策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具备在某一特定岗位上的操作能力,一般不要求或较低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原理及理论知识。技术型人才一般应接受过技能型职业教育,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
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尤其是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
有关专家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其中,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1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工科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11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艺术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到文化部门从事艺术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5.培养手段的多样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而且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施教育的参与对象上,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帅,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帅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向化,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教学过程。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迅速、高效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构成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体现在德、智、体三方面,它有以下五个构成要素。
1.思想政治素质要素政治思想素质要素体现了培养目标的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要求高职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22.知识素质要素知识素质要素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高职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付变革的始发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3.能力素质要素能力素质要素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能力要素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对高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身心素质要素身心素质要素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5.劳动素质要素劳动素质是人才规格的基本素质,它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他们早日成才,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让孩子受委屈,因而高职学生劳动素质较差。如果不对他们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即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可13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高职学生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劳动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虽同属高等教育,有其共同之处,但它们又分属两种教育类型,其区别就在于培养目标的差异。普通高等教育以掌握某一种学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为目标,培养的是该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以培养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从事于一线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因此职业技能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最能体现职业大学与普通大学差别的地方。
1415
篇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特点,确定了高职人才质量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指示,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建设“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举措。本文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的特点,确定了高职人才质量构成的五个要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
有关专家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其中,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例如,工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度、检测、运行、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工科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艺术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到文化部门从事艺术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5.培养手段的多样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而且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施教育的参与对象上,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帅,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帅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向化,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教学过程。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迅速、高效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构成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体现在德、智、体三方面,它有以下五个构成要素。
1.思想政治素质要素政治思想素质要素体现了培养目标的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要求高职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知识素质要素知识素质要素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高职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付变革的始发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3.能力素质要素能力素质要素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能力要素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对高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身心素质要素身心素质要素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5.劳动素质要素劳动素质是人才规格的基本素质,它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他们早日成才,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让孩子受委屈,因而高职学生劳动素质较差。如果不对他们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即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高职学生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劳动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l]赵晓东.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J].职教论坛,1998,(8).
[2]张圣勤.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上海机电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3]谷鸿溪.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4]群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0-3-13
篇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培养目标有层次、类别、范围的限定。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总体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各类各级教育都是适用的,都需要达到的。各类各级教育又有它特定范围的培养目标,如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工程型人才,中等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级职业技术人才。各类各级学校的各专业又有其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如护理专业培养护士,会计专业培养会计。本章是从教育类型的角度来讨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和规定。如产业革命以前的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区别。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传统文化也必定会对培养目标的确定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目标也不可能是恒定不变的。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必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它属性的具体化,是它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高职培养目标既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结,又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开端。所以它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途径与质量指标也不可能明确。因而,高职培养目标的研究至关重要。本章首先对世界各国的高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研究,然后结合国情再探讨我国的高职培养目标问题。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高职学历教育分两个层次,一个是2年学制,可得副学士学位;另一个为4年学制,可得学士学位。前者主要由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承担。美国《国防教育法》在谈到初级学院与技术学院时指出,这类学校属于“主要提供一项2年的教学计划而办理的高等学校”,“这项教育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来在需要懂得并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工程、科学或其他的技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例如,美国俄亥俄州欧文斯技术学院(OwensTechnicalCollege)规定的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使学生达到生产、研制、仪器使用、试验、安装及维修等技术人员水平,既具有专业工程师,也具有熟练技工的某些知识和技能”。
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学习工程领域内常用的机械和机械材料,保证学生适应技术人员工作所必须具有的有关知识,受到设计、制造、试验和生产机械(装置)及其维护操作等训练,以便协助工程师工作”。美国高职4年学制,由工业大学中的技术学院承担。前2年完成副学士学位课程,此时也可参加工作。如果要继续深造,那么再续读2年,获学士学位。2年学制毕业生一般担任技术员工作;4年学制毕业生担任技术师工作。例如美国普渡大学的机械工艺专业副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工艺术程序、机器安装、维护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产品制造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如实验室技术员、工程师助手、工厂维修人员、产品设计助手和工艺人员工作。随着经验的增加,可能提升到诸如工业生产管理者、工艺设备设计者、技术采购员、生产调度员和成本预算员的位置”。“顺利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后,学生将自动取得学习机械技术学士学位的入学资格”。“机械技术专业的副学士学位毕业生有资格取得工程技术员的证书”。普渡大学机械技术专业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为:“2年制机械技术计划的毕业生,有资格进人下2年的‘补充’课程计划学习,以取得学士学位。本计划旨在满足工业生产的进一步需要。所选择的实践和应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管理与交际技能,以及提高技术训练水平、扩大专业知识范围”。“机械技术专业学士学位毕业生有资格取得技术师证书”。
(二)英国
英国主要承担高职教育的办学机构,是多科性技术学院(Polytechnic)。它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程师(TechnicianEngin-ear)。技术工程师的职务要求如下:“技术工程师将特许工程师的意图转化为实际工作。他们是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活动的计划者。他们常常负责作出每日的工作安排,对日常的技术问题要找出切实的解决办法。有的技术工程师要进人管理和监督岗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英国1983年在教育科学部设立的“商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THeBusinessTechnicianEducationCouncil)所颁发的高级国家证书或文凭(HigHERNationalCer-tlflcaleorDlplon。a简写为H.N·C/D)。H.N.C/D的学制为2年。人学条件为已获得英国“A”水平普通教育证书的学生(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生)或已获得技术员证书的人员。在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内部是可以衔接的。技术工人经过2年培训,在获得普通国家证书(OrdinaryNationalCertificte)以后可以成为技术员。技术员再经过2年培训,在获得高级国家证书(H.N.
()后,也可成为技术工程师。
(三)法国
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承办学校。根据法国国民教育部1966年1月7日法令,短期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为“为工业、商业以及应用科学部门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员”。“这些人的任务是将抽象的设计或理论研究的结果具体化”。“造就直接协同经济、管理和工业尖端力量工作,协助工程师进行研究、计划、发展和生产的较高级的技术人才和中间领导人”。“因此,他们在技术方面应当受到比工程师更深人、更具体的培养,在对事物的一般认识上应该比普通技术员眼界更开阔。
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担任国家部门和私人企业的中间干部和技术人员。如机械专业毕业生可以任机械师,也可参与企业管理,对机械设计、安装、运转、生产组织与监督、产品检验、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均能胜任。再如物理测量专业,主要为企业和实验室培养高级理化检验技术员。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各种检验手段,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生可以到各企业部门和多种实验室工作。
(四)日本
日本的高职教育有3种学制_一种是高等专科学校,它招收初中生学习5年;另一种为短期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2年~3年;第三种为技术科学大学,招收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进行本科与研究生院的连续性课程教学。据日本《学校教育法》,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深入教授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须的能力”。学生毕业后,一般能获得主任技术员的证书,如第二种或第三种电气主任技术员证书;第一种或第二种水利工程主任技术员证书。短期大学的培养目标,在《学校教育法》中写为:“在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深的专门知识教育,培养职业上或实际生活中所必须的能力。”技术科学大学,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以实践的技术开发为培养目的,进行教育和研究。它在以高等专科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同时,也为在后期中等教育阶段实施实际技术教育的工业高中毕业生,提供适当的升学机会。这种大学是高专学制基础上的提高,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已有长冈和丰桥两所技术科学大学。它是7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的产物。
(五)德国
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能将设计变成现实产品,长于实践,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型”工程师和善于管理的“企业型”工程师。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文凭工程师(专科)”称号。在生产部门从事制造、施工、安装调试、市场经济营销、维修、运行、设计和管理等工作。北莱茵一威斯特巴伐利亚高等专科学校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应用型教学为学生就业作准备,这些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
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或艺术的塑造能力。在这些范围内,高等专科学校还要考虑到科学或艺术基础理论和继续发展教学所必需的研究和发展任务及艺术的塑造任务。
从以上比较研究中,可得以下几点:
(1)从世界范围看,高职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都是技术型人才,即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人才,是为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服务的人才。
(2)从世界范围看,高职培养目标的教育层次,可以有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3个层次。但是当前大多数国家的高职教育层次仍然是大学专科层次,就是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国家和地区中,高职培养目标大部分也仍然是大学专科层次。
(3)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论及高职培养目标时,大都从人才特征、知能构成、工作范围以及职务教育层次来阐述。前3项内容基本一致,在职务教育层次上有所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员职务上。美国和日本都是大学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员,大学本科层次培养技术师和高级技术员。而英国与法国是中等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员,大学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工程师和高级技术员。这与各国传统的职务授聘有关。
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清朝末年的《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已对备类高等实业学堂的培养目标作了规定:高等农业学堂以授高等农业学艺,使将来能经理公私农务产业,并可充各农业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高等工业学堂以授高等工业的学理技术,使将来能经理公私工业事务,及各局厂工师并可充各工业学堂之管理员教员为宗旨。高等商业学堂以施高等商业教育,使通知本国、外国之商事商情,及关于商业之学术法律,将来可经理公私商务及会计,并可充各商业学堂之教员为宗旨。高等商船学堂以授高等航海机关之学术、技艺,使可充高等管驾船舶管理员,并可充各商船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1929年中国国民政府颁布的《专科学校组织法》和1948年颁布的《专科学校法》规定专科学校“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宗旨。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中提出专科教育“为适应国家建设的急需,进行教学工作,培养通晓基本理论并能实际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如工业技师、农业技师、药剂师、财政经济干部、文艺工作人员。1952年高教部颁布《关于制定高等学校工科专修科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草案)》,提出:“专修科是适应国家建设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而采取的培养干部的一种速成办法,其任务为培养高级技术员。”1983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的初步意见》中指出,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应当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3年制专科生在业务上的基本规格是获得助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2年制专科生在业务上的要求应当降低,只能获得助理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应“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普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及一般设计工作”。
《普通高等医药专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提出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医药专科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和厂矿等基层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毕业生主要担任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师、麻醉师、护理师、技师、中医师等职。《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纪要》等文件中提出:农林专科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农林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获得助理农艺师或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
财政类专科教育的有关文件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财经专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法律专科教育的有关文件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3年制法律专科教育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方针,熟悉我国
基本法律并具有从事政法工作的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法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政法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等单位,从事检察、审判、律师、监察、法律顾问、司法行政管理和其他法律事务及中等教育的法律教学工作”。上述教学文件是迄今为止对高等专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最明确具体的阐述。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1993年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所颁发的《关于改革和加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城乡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又红又专的应用型或职业型高等专门人才”。
1995年国家教委职[1995]12号文件中提到:“职业大学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部分中级)实用技术、管理人才的任务。”1995年8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会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用工作。这类人才一般可称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二)我国台湾地区
我国台湾地区的高职教育有3个层次的培养目标:
大专层次:即台湾学制中,初中毕业生读5年的专科学制以及职业中学毕业生读2年、高中毕业生读3年的专科学制。课程内容以操作技术与科学应用知识相提并重。培养技术员、领班、工程师助课、技术师助理等。2.本科层次:台湾学制中的工业技术学院,招收上述专科毕业生,学习工业或商业的课程2年;或招收职业中学毕业生,学习1年课程,毕业后授于技术学士学位。在医学教育体系中,授于护理学士学位与医疗技术学士学位。培养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师层次的人员。课程内容是传授高深的科学知识与数学,以从事操作复杂精密的机器、设备、仪器或者控制复杂的生产程序等工作。3.研究生层次:在台湾的工业技术学院中设立工业技术硕士班,招收技术学院毕业生,授以2年课程,毕业时授技术硕士学位。这一层次的教育在科学与数学方面的要求,较技术师教育更深一层。其操作的机器,多半与电脑、自动控制、激光等新技术有关。此外,尚有部分的管理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各行各业中的技术师长、正技术师等层次人才。
(三)纵观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阐述,虽然培养目标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日益明确,但是从总体上看是基本一致的。可将它归结为以下几点:
(1)人才类型是应用型、实用型和职业型。
(2)人才层次是高级专门人才(如比技术员高一层次的高级技术员)。
(3)工作场合是基层部门、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
(4)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我国高职的培养目标,与上述世界各国的高职培养目标并无本质差别。这是由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才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发展高职的经济与科技的动因在我国社会中也同样存在。差别只在于兴起的时间,世界是60年代,我国是80年代。我国高职的培
养目标,总体上可用以下文字阐述:“在高中文化基础上进行的,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将设计、规划、决策、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以及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我们认为:
(1)用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所承担任务,即社会功能来阐述高职培养目标,比用各种定语来阐述,更为直接、明确。
(2)高职培养目标涉及各个产业,因而加了“工作现场”和‘“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用语。
(3)高职培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教学安排的基础,应该力求明确。所以要提人才类型和层次。但在高职的总体培养目标中,也不宜过分具体。
(4)在论及高职培养目标时,常见到“应用型”、“实践型”、“工艺型”、“技艺型”等。这些用语针对性不够。“应用型”相对“学术型”而言,含义太宽。应用科学、工程设计、规划开发等人才都是应用型人才。“实践型”也是个大概念,甚至比应用型还要宽。“工艺型”含义又偏狭窄。因为“工艺”一词主要用于加工工艺、生产工艺领域中。“技艺型”含义就更狭窄了。在我国语言中,“技艺”大都指靠长期操作积累而成的“手艺”,用“技艺型”来标定高职培养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
(5)“桥梁型”、“中间型”、“一线型”确定反映高职培养目标的特征,但是还不如使用“技术型”更为合适。因为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上述的这一段转化环节,定义为技术活动,承担这一活动的人才为技术型人才。这样,就把上述3类型的内涵都概括在内了。而且从世界范围看,“技术”的含义已日益扩展,这已在第一章中论述。而且“技术”两字使用在该转化环节的相关事物中,已相当普遍,如“技术员”、“高级技术员”、“技术师”、“技术学院”、“综合技术学院”、“技术科学大学”。在用语上,我们应该尽量与国际接轨。我国高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目的有如下3个:(a)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培训目的是使学生取得某种职业资格,如计算机程序员、城建项目经理、建设监理。(b)技术等级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取得一定的技术等级,如中级工晋升为高级工,高级工晋升为技师,或者使农民取得较高等级的绿色证书。(c)岗位培训的目的,在于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如银行信贷员、车间主任、厂长、经理。高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目的十分具体明确,其层次幅度非常大。如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有初级程序员级、程序员级。高级程序员级、系统程序员级、系统分析员级。初级程序员应具有技术员职务的工作能力,而系统分析员则应具有高级工程师职务的实际工作能力。再如岗位培训,既有高中文化基础上为技工进行的新工艺。新装备的岗位培训,也可以是大学文化基础上的厂长、经理、三总师的岗位培训。
(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如按职业岗位区分,大致可以分成4大类:
(1)专业技术岗位
它们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一线上,如工厂技术工程师、工地施工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植保技术员。其他部门如护理师,医疗技师、轮船驾驶员。这些岗位知能要求较高,主要由高职的学历教育来培养。
(2)经营管理岗位
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均有此类岗位。如城建项目经理、作业长、建设监理、生产调度、乡镇企业负责人、证券公司经理、护理部主任以及行政机关的中、高级公务员。这些岗位知能要求幅度较大,而且不少岗位要有一定的工作实际经验作为上岗基础,因而常为职后高职教育培养。根据岗位要求,既可由学历教育培养如作业长),也可由非学历教育培训(如城建项目经理)。
(3)经营业务岗位
这类岗位也分布在3个产业中,以第三产业最多。如会计、统计、信贷员、出纳员、秘书、导游、成本核算、市场预测、广告设计、外汇交易、证券交易。这类岗位的知能要求幅度也很大,所以也应根据岗位具体情况,决定由学历教育培养(如秘书、市场预测),或由非学历教育培训(如信贷员、出纳员)。
(4)高级技能岗位
这类岗位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高级技工和技师。当前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由高职非学历教育来培训。但是在一些高技术行业中,如航空航天部门中的技师,除了在技能上有高要求外,在技术素养上,还要求达到同专业的大学专科水平。这类技师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技师,故称之为“现代技师”。一些高技术设备的操作岗位(如加工中心、数控机床),虽有操作内容,但如果其劳动组合中的技术含量和智力成分已占相当大比例,这些岗位人员就可称为“智能型操作者”。他们很多是由高职学历教育培养,如80年代上海机床公司职工大学所培养的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及维修人员。
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必须看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技术进人生产领域,产生了不少新的职业岗位。这些岗位兼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部分知能特征。现代技师和智能型操作者是这一趋势的代表。这种人才,从总体上讲数量还不多,但他们体现了一种发展方向,应给于足够重视。毫无疑问,他们是高职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
(五)上面所论及的是我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总体概括和我国当前高职培养目标的类别。下面将探讨确定高职具体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那些职业岗位人员是高职的培养目标,而不是中职的培养目标。这个基本依据是职业岗位的知能要求,也就是岗位规范。我国自1949年以来,关于各种职业的岗位规范,有关部门作过许多工作。如各个工种,从1级到8级的技术工人应知、应会考核标准,60年代已有完备文件。关于各类干部岗位学历规范,在80年代中期结合专门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工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已积累不少资料。上海市智力开发所编著的《各类干部岗位和各类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规范参考手册》,是讫今为止我国较为完善的参考手册。手册将每种岗位应具有的文化程度、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都作了具体的阐述,对制定高职具体培养目标具有参考价值。加拿大政府机构编著的《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对本国6869个职业岗位逐个进行分析,并提出每一种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最低普通教育程度(GED)和具体职业培训(SVP)年限。这样,从词典中就可查知,凡是CIED为4级水平,SVP为6级、7级、8级水平的职业岗位,均可能是高职教育(包括学历与非学历)的培养目标。这本词典是结合加拿大国情制定的,我国当然不能照搬,但其分类方法和岗位标准,对于我们制定高职具体培养目标,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我们应结合国情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作好职业岗位的基础工作,制定并完善我国各行各业工种的岗位规范,并以此作为制定高职培养目标的依据。
三、高职培养目标与相关教育培养目标
(一)高职与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教育,因而它也可以有各种类型的培养目标。但成人高等教育中,相当大一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即职后高等技术教育。对职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它的培养目标与职前高职原则上应该是相同的。当然,由于生源的特点,成人高教在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现代技师、智能型操作者等人才方面。有明显优势。因而,成人高教应结合自身条件,更多地在这两方面人才上,确定自己的目标。
(二)高职与中职
高职与中职同一教育类型中的不同层次。决定它们培养目标的差异的,是职业岗位的学历层次和知能内涵。能成为高职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它所要求的学历层次知能要求,当然应高于中职培养目标。这些情况可以在有关的岗位规范手册中得到。如在上述智力开发研究所编的《各类干部岗位知识能力规范参考手册》中,就规定了职业岗位的学历层次(如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员的任职学历为中等专科学历;冷加工技术工程师的任职学历为大学专科学历)。在知识能力方面,两个岗位也有较大区别。了解了岗位的学历层次和知能要求,也就明确了高职和中职的培养目标。在《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中,凡是普通教育程度GED为4级水平的职业岗位大致就是高职的培养目标,GED为3级水平的职业岗位大都是中职的培养目标。认真区分高职与中职的培养目标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前,有些高职试点班的培养目标,从知能要求分析,实质上是中职的培养目标,如计算机的操作员、普通机器的维修人员。这种情况搞乱了界线,不利于高职的健康发展。
(三)高职与高专
我国的高职与高专的培养目标,如第一章所论述的,从总体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将设计、规划、决策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但是,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看,高职与高专在“大同”下尚有“小异”。这种“小异“体现在专业设置上,也就是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上。我国的高职与高专的在专业设置上有以下几种针对情况:
(1)一种技术——如包装技术专业。
(2)一组岗位——如机械工艺及设备专业。
(3)一个社会共有岗位——如会计专业。
(4)一个行业岗位——如汽车性能参数测试专业。
到专的专业设置是(1)(2)(3)三种情况。就高职的主要教育实体——职业大学和职工大学来说,主要是(2)(3)(4)三种情况,尤其是第(4)种情况,体现出明显优势,办得很有成效。该情况的形成,既有高专历史发展的因素,也有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客观原因。工厂企业欢迎这种针对行业岗位的专业设置。伤害许多邮局领导,对伤害邮电职工大学培养的程控交换机房调试和维修人员十分器重,认为在这一岗位上,职大毕业生比其他院校毕业生,工作起来更为顺手得力。当今,国际上许多国家提倡企业办学,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属松下电器工程学院,丰田汽车制造集团公司所属丰田汽车工科大学,都是为适应本企业特殊需要的专业理论与实际技术而开办的。行业办学的模式,在美国甚为流行,弗吉尼亚洲35家企业出资合办的夏博兹维尔纺织技术学院,就是一个典型。该学院实行工读交替,开设课程力求与企业密切联系。所以,职工大学高职培养目标的这一特点,符合国家需要和国际潮流。而高职教育中,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有所分工,也是高职教育多样化多样化的体现。
(四)高职培养目标典型实例
为了进一步具体说明高职培养目标,将一些典型实例归纳如下:(1)我国高职岗位有:工厂工艺工程师、工地施工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作业长、城建项目经理、建设监理、计算机程序员、计算机维修维修员、电力机车司机、井下机电技术员、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修人员、汽车性能参数测试人员、程控电话交换机房调试维修人员、柔性性加工线运行人员、30万千瓦机组运行人、轧钢自动线点检工、医疗技师、药师、护理师、会计、导游、轮机、轮船驾驶员、秘书、统计等。(2)《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中,GED4级水平、SVP7级与8级水平的岗位有:铁路车站站长、电力负荷调度员、涡轮机装配工、涡轮机检验员、重型机械检验工、土建施工检验员、总出纳员、机车司机、核电站机械维修人员、计算机维修人员、机器人技术员、CAD/CAM维修技术员、数控机床机械师、发动机功率测试员、制冷设备维修工、电
梯调整工、防水设施安装工、生产调度员、外汇交易员、合同业务员、成本估算员、商品陈列监督、广告版面设计员等。
推荐访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