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8篇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8篇

时间:2023-07-27 10:2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

  党中央一再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大家在领导工作实践中一定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今天我们就来专题研究和交流这方面的认识和体验。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我们没少强调世界观,但轻视世界观的人仍然很多。其实,世界观既不是套话,也不是大话,更不是空话,它很实在,很具体,很普遍,每个人都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话题是老了点,但正因为它很重要,正因为很多人不重视,才需要不断讲,反复讲。

  (一)世界观定义及其类型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一个人有一个看法,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看法,但世界观归结起来,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种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可行,设计方案靠谱?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唯物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告诉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辛辛苦苦建成的项目,竣工之时,就是亏损之日,就是因为这个项目是他闭门造车、想当然、拍脑袋产生的。为什么他不看看本地实际、不听听专家意见、不做做可行性研究?因为他拥有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使他相信:自己高明,别人不行;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这是标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这东西,正确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出来,但世界观出了问题,人迟早要出问题。

  (二)世界观的作用和意义

  世界观是方向盘,是“管”方向的。汽车,方向盘失控,一定要出事;人,世界观出故障,一定会偏向。

  世界观是方法论,是“管”方法的。世界观对了,就有了办法。

  世界观是思维方式,是“管”思维的。思维方式上的这些差异,都导源于世界观的差异。

  世界观是人生观,是“管”人生的。健康的人生来源于健康的世界观,扭曲的人生产生于扭曲的世界观。

  世界观还决定领导观、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发展观等等。

  总之,世界观是人的总开关、总钥匙,是人的全部精神和行为的总导演、总指挥。

  (三)世界观的养成和改造

  人刚降生时,没有什么世界观。所以,世界观不是娘胎里带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但是自发、自然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要想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就要自觉地学习。

  学什么呢?学习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作为世界观,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我们要学习的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又有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要学习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少同志从中学政治课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大学,还上过系统的哲学课,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什么还有不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呢?原因在于没有学进去,没有学到位。哲学知识学到了,哲学思维没学到;哲学词句会说了,哲学精神没掌握;哲学的某些部分领悟了,哲学整体没把握。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当作思维方式来效仿,当作人生态度来养成,当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训练;要往心里学,往血里融,而且要不断学,经常学。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人们对公共权力的看法,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

  (一)权力观的内容

  对权力来源的看法。权力来源于谁,必然要对谁负责。因此,对权力来源的看法是权力观的基础。在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对权力性质的看法。说到底,就是权力归谁所有。人们对权力来源的看法,直接决定了对权力性质的看法。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对如何使用权力的基本态度。这实质上是权力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的问题。这也是检验权力观如何的标志。在我国,国家一切权都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应当是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如何用权的基本态度。

  (二)权力:双刃剑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权力观来支配。

  权力是为人民的工具。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权力是干坏事的手段。权力观不正确,权利的行使就可能出问题。

  权力是要防范的风险。当今中国,领导干部成了最危险的职业。

  领导干部何以成为高危人群?据我观察分析,可能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领导干部是诱惑的目标。第二,领导干部是“攻击”的靶子。第三,领导干部是监督的对象。

  但是,我们知道,属于高危职业的不光是领导干部。成天跟疾病打交道的医生、在高空作业的电网工人、抢险救灾的专业队伍……他们也是时刻处在高危状态,但他们危及生命的比率并不高。奥妙何在?自觉防护保护!未能经受危险处境考验的领导干部,缺的就是这一点。

  一方面,要有权力风险意识,另一方面,权力风险用不着担惊受怕,是自己能驾驭和防范的。防范的方法及其简单,就是管好自己。这是我讲权力风险的目的所在。

  (三)用科学理论指导用权

  一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用权。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同志为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是30多年来我国蓬勃发展的重要法宝。用邓小平理论指导用权,主要是想说,我们用权,就是要用于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作为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思路。这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用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用权,主要是想说,我们的权力来自人民,用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做到执政为民。

  三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权,主要是想说,要把权力用于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城乡发展的同步,地区发展的平衡,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要格外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四要用公平正义观指导用权。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用公平正义观指导用权,用权力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是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使命。

  (四)用权“四不”

  一是当官不想发财。因为当官不是发财的岗位。就像老师不是看病的岗位一样。做了官还想发财,就像当老师给人看病挣钱一样,迟早会出事。既然当了官,就要把发财这个愿望彻底抛弃。要想发财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当官,因为当官和发财是犯冲的。

  二是为民不遗余力。既然上级和老百姓把这方的责任交给我们,就指望我们了。所以我们要满负荷工作,开足马力运转,为人民着想,为百姓解决问题。

  三是办事不图回报。我们只图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方便。如果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和称赞也看作是回报的话,那么这种回报是我们要追求的,这就是“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嘛。

  四是工作不带私心。如果带着私心办这些事情,“好事”做的越多,形象损害也就越重。工作不带私心就是要做到立党为公,秉公办事。从工作需要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

  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用权如果做到了“四不”,基本上就是一个好官了;如果把“四不”换成“四要”,当官要发财、当官要省力、办事要回报、工作要有私心,权力就要成为他的墓地了。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我们党历来重视政绩和政绩观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一)政绩观的内容

  政绩观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

  (二)全面看待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既要重视显绩更要重视隐绩。

  既要重视眼前政绩更要重视长远政绩。

  既要重视政绩更要重视政声。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以下错误行为:

  迎合或揣摩上级意图谋求政绩;

  急于求成,急功追利,为个人职务升迁创造政绩;

  制造虚假政绩,虚报政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求政绩。

  (三)校正政绩导向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错误的政绩观是错误的政绩导向逼出来的。因此,为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校正政绩导向。

  校正政绩评价导向。校正选人用人导向。

  例如,数字出官,导致少数人编造数字;就业、文化、教育、环保权重不高的政绩考核体系,只看显绩不看潜绩的政绩考核办法,容易引导片面发展,忽视科学发展;少数人选人用人的机制,容易引导去创造只求领导高兴、不问群众满意的政绩。可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上级对于我们,需要我们作为上级对待部下,在政绩评价、选人用人等各方面首先“正确”起来。但有一点永远重要、永远宝贵:从我做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从我做起”。

篇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荐五篇)

  第一篇: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

  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政绩观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创造政绩、为谁创造政绩的问题。是为个人还是为国家和人民,这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牢固树立了“为人民群众创造政绩”的观念,就必然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去对待工作,以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会以个人的进退荣辱为怀。反之,如果只是为了个人保官、升官和发财、享乐,就必然会以敷衍塞责、虚与周旋、草率应付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热衷于搞“花架子”、“形象工程”之类的东西。由此看来,以人为本不仅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对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政绩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离开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短期的政绩,甚至是“败绩”。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

  绩观转变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有GDP才是真东西、硬东西。因此,他们将GDP的增长视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指标。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已经导致不少严重后果。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既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绩来体现政绩,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上创造出

  新政绩。

  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观转变为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这几个方面的事情干好,把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协调好。如果

  只管局部不管全局,只管城市不管农村,只管经济不管社会,只管人的眼前利益不管自然生态,即使某一方面暂时“上”去了,最后还是会掉下来,而且还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或代价。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面的力量,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中创造出新的政绩。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强调的是发展进程的持续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反对不计成本、不求效益的“发展”,反对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反对忽视社会公正的“发展”,反对牺牲后人发展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创造出新的政绩。这也就是说,我们创造的政绩,不但要能够经受住现实的检验,也要能够经受住科学的检验

  和子孙后代的检验。

  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政绩考评机制,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坚持科学的政绩导向,对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方法考核评价干部的政绩,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干部的政

  绩,直接影响到政绩观的正确与否。

  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政绩应该由群众来评判,通过实践来甄别,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注重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范围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改善情况、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状况等。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逐步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评议、公示、审核、监督制度,认真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政绩奖惩机制。奖惩就是导向。要在科学考核干部政绩的基础上,将政绩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突出成绩的,予以提拔重用;对制造片面政绩和虚假政绩的,予以降职免职甚至更严厉的处分,以此引导干部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打牢长远发展的基础,克服追名

  逐利、心浮气躁的思想和作风。

  要建立系统的政绩监督机制。在监督对象上,既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又要强化对班子成员的监督。在监督内容上,要强化对决策的监督,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在监督渠道上,要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度,加强对政绩及其成本的监督。在监督形式上,既要强化

  自上而下的监督,又要强化自下而上的监督。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有利于形成正确政绩观的社会环境。宣传舆论工作要为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舆论氛围。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

  本经验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端正对发展和政绩的态度。要及时发现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概括提炼,使之成为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要广泛深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具体实践和显著成效,在全社

  会形成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城投公司总经理李俊杰

  政绩观,就是对执政成效和工作实绩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其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决定其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

  具体表现就是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碰着矛盾和稀泥,遇着难题绕开走。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对显山露水的事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事不管不问。报喜藏忧,争功诿过。在言谈中说成绩洋洋洒洒,多多益善,谈问题,轻描淡写,遮遮掩掩。出了问题,责任向下压、往外推;有了成绩,贪天功为已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三分成绩、七分宣传。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注水政绩”。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要牢记群众利益,把群众困苦放在心上。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知民之所盼,察民之所忧,亲民之所爱,于民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发展是硬道理。为官一任,要追求造富一方的真成就。二是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要严格遵守政治

  纪律,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的政策、决策必须坚决执行,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行,阳奉阴违。同时,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实事求是。对成绩要客观公正地看,对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

  看,正确地看。要树立“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成绩,揭露问题是优点”的观念。

  第三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第四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些统治者早就知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而西方资产阶级,正如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所讲的,则要求官吏们?满足一些关键选民对他们政绩的期望?,以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有的总统竞选人喊的竞选口号就是?你们比四年前生活得更好吗??这些富于民本色彩的宣示,对于封建帝王成就霸业,对于资产阶级维护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

  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所作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遵循这一基本要求,才能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将树政绩的根本目的确立在?为人民谋利益?之上。

  政绩观与所有的思想意识一样,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又给予社会发展以特有的能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绩观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在新世纪新阶段其价值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源出《诗经》的?小康?,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稳定安乐生活的向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将它同?中国式的现代化?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的直观表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以此作为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取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政绩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

  正确,其成长就健康;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

  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实践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基础。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样的实绩,不是虚张声势喊出来的,也不是?做秀?做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实话、重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这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会

  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职位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责任,个人的?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青史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政绩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正道。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自觉地追求符合人民利益的美名,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反映,是整体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创造政绩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将二者结合

  起来的方法论,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中,去创造政绩。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业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真抓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特点;投机取巧,则是错误政绩观的反映。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一桩一桩地落实,日积月累,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人民群众共同来选拔、监督领导干部,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第五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范文模版)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

  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

  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

  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

  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篇三: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俗话说出了这样的为官为政之道:做官就要做出政绩来。当今社会,在各条战线,我们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典型,也产生不少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官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理解人民赋予的权力,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让群众满意,为了实现这个工作目标,我们要在实践工作中正确认识和理解人民赋予的权力,秉承服务理念,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坚持民主、公平、诚信的原则,深刻认识到权力源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树立服务于民的政绩观,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追求,不断增强“人民公仆”意识,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

  二、秉承服务理念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基础。所谓服务理念,是指政府在实践工作中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饱满的热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领导干部是接受人民的委托,执行人民意志,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以群众满意为取向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体现。明确了为民服务的职责,树立以群众满意为取向的政绩观,就会在履行岗位职责时自觉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以满足人民需求、

篇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篇五: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时指出: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怎样看待政绩,如何树立政绩观,这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政绩

  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时指出: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怎样看待政绩,如何树立政绩观,这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政绩观不正确,工作中就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绩,概括地讲,就是执政行为所产生的积极成果。通俗地说,它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实绩。

  追求政绩,古今中外皆受重视,但社会制度不同,其追求的目的也不同。在封建社会,封建官吏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家也重视政绩,但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我们的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穿我们党全部活动的基本要求。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都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深切感受到的实实在

  在的政绩。

  我们党取得的这些政绩,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具体创造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党和人民把你放在领导岗位上,你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勇于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创造一流的政绩。毋庸置疑,追求政绩很重要,但追求政绩为了谁,对于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来说更为重要。“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百姓疾苦声”。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官吏还有一点悲民情怀,那么对我们党来说,追求政绩则有着鲜明的价值指向,那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

  今天,在各条战线上,我们党都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涌现出了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等一批优秀典型。他们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政绩也是在发展中创造的,我们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政绩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取得崭新的业绩,推动事业向前发展。要把创造政绩作为一个过程,充分认识到现任的政绩是在前任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时也为后任创造政绩打下基础。

  二、用全面的、实践的观点看政绩。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防止片面性。我们的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也应该是全面的政绩。实践的观点,是认识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政绩作为“客观反映主观”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实践出政绩,实践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而判断是真政绩还是假政绩,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有的领导干部急于求成,想回避矛盾和问题走捷径,搞形式主义迎合上级,搞虚报浮夸蒙骗领导和群众,这样的假政绩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又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迟早会被实践所否定。

  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如何创造政绩。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牢固确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又要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是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是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政绩。这样的发展和政绩,是既“玩”不出来也“逼”不出来的,只能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干出来。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唯一的可行之路。要把实干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从政实践的全过程。要坚持抓好发展与关注民生的结合,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结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

篇六: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部要树?正确的政绩观为官?任,造福??,?造福百姓更多的体现在领导?部的政绩上。出政绩是对每位领导?部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只??想做太平官,碌碌?为,不是称职的领导?部。要做?名优秀的领导?部,不仅仅要有健康的??观、价值观,更要有正确的政绩观。重视和解决好政绩观的问题,是?个关系到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具体落实的根本问题。它像??镜?,不仅可以鉴照出领导?部的道德操守、精神境界,更能检验出其党性是否纯洁、作风是否扎实、宗旨意识是否牢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级领导?部要真正在位尽责,创造出为?民群众带来福祉的政绩,就必须秉持“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为政之道,将显功与潜功统?起来,将做实事与做好事统?起来。树?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强学习。荀?有?,“学者?必为仕,?仕者必如学”。可见,学习是从政的基础,否则,从政就是盲从。??领导?部要通过学习,准确把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作中求真务实,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刻认识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创造政绩,时时处处把?民的利益放在第?位,不为私?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树?正确的政绩观,要牢记全?全意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声?去后,民意闲谈中。”为政之道,以顺民?为本,以厚民?为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切?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民谋福祉,靠?民求发展,政绩让?民来评价。树?正确的政绩观,要正确对待进退得失。把有限的精?投?到?限的为?民服务中去,少搞那套“跑来要去”的龌龊?动作。“成绩??会说话”,群众发?内?的?个点赞远?千百次天花乱坠的?我标榜更具说服?。只有实实在在为民办事,才能?过留名、雁过留声。树?正确的政绩观,重要的是躬?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归宿。领导?部居其位,就应尽其责,把重实?、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带领???民群众艰苦奋?、苦?实?,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要??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做到尽??为,量???。在领导?部??努?的同时,也要建?科学完善的?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考核领导?部?作实绩和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领导?部树?正确的政绩观。促使领导?部??时时挂群众,养成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遇到问题站在群众?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党员领导?部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解决群众最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好事实事。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程”、“???程”和“政绩?程”。政绩观往往决定着?作思路、?作?式、?作作风和?作效率,因此,每个党员?部特别是领导?部要牢固树?正确的政绩观,在各?岗位上?事创业。(刘洋)

篇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课讲稿-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8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教学对象:基层领导干部;

  教学目的:帮助学员理解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内涵和途径;

  教学提示: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资料,可展开讨论;

  教学时间:30分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

  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

  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所谓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但是,在政绩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涉及了所谓的政绩观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从总的情况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都想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正是在这样的政绩观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创造了

  实实在在的政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但是,我们也看到,的确也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而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干部的行为出现偏差,患上了所谓的“政绩急躁症”,突出“症状”有:一是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一些干部专门喜欢干那些易被算作“政绩”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却漠不关心。二是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三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四是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五是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六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这些都是与正确的政绩观格格不入的。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主要是: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

  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党中央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十分英明的。可以说,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影响干群关系,也会影响到领导干部本人的健康成长。从全党的角度看,如果让错误的政绩观广有市场,任其谬种流传,将严重危及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这绝非危言耸听。

  正确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看待政绩,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前提。政绩观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绩的目的,即为谁而建政绩;二是政绩的内容,即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三是政绩的取得,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实现政绩。

  所谓政绩的目的,其实质是要回答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即我们建立政绩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自己而追求政绩,还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创造政绩,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核心问题。而为了老百姓的福祉而创造政绩,与为了自己的功名或为升官积攒资本而创造政绩,其结果往往是不同的。一些干部在对待政绩问题上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走入歧途,其根本原因是“私”字作怪。他们建立政绩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为自己升官积攒资本,搭建台阶。如此“私”字引导下的“政绩”,不可能是真正的政绩,也不可能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所期待的政绩。这样的“政绩”越多,百姓的利益损失就越大(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三之内容)。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真正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政绩。

  所谓政绩的内容,其实质是要回答,什么是真政绩,什么是假政绩。政绩的确有真假之分。孰为真?孰为假?这需要用科学的标准评判。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片面理解政绩的内容。比如,把追求单纯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内容,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GDP值越高,政绩就越大,甚至只以GDP论英雄(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四之内容)。在如此片面的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在工作摆位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

  现象,抓经济工作硬,抓精神明建设和其他事业软,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的政绩,竟然玩起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甚至不惜在经济指标的统计上弄虚作假。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在任阜阳行署专员、地委书记时,把只有47%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22%,以显示其坐镇阜阳的“非凡政绩”。也有的地方或是单位领导,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不惜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这种通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得的“政绩”对于百姓讲无疑是灾难,更是断了子孙后代炊烟的“绝户活”。诚然,发展是政绩的重要内容,但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除了数字指标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还应该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政绩,究竟是大是小,其根本标准都在于人民是否从中得到实惠以及所得实惠之大小(教学提示:此处可加入教学参考之五之内容)。所谓政绩的取得,就是说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但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一些干部,心中对政绩充满了渴望,但又不肯下苦功夫,不愿意啃“硬骨头”。他们只愿意挑选容易干的事干,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抓什么,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政绩搞到手。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

  还有的干部,建功立业的心情十分迫切,搞起“政绩”也就不择手段,不惜蛮干,不惜采取极端的措施,结果“政绩”出了,老百姓的心也被伤透了。正确的政绩观所倡导的政绩的取得,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科学,靠的就是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二是要持科学的工作态度,按客观规律、按规矩、按规则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把抓落实作为一个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对待,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应当说,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我们去破解。各级领导干部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破解这些重大疑难问题,就是在创造真正的政绩。

  在树“三观”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那么,我们该怎样让正确的政绩观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呢?最根本的,要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实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头脑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而不能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对于政绩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他必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把自己的政绩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勇于接受实践对政绩的检验。反之,必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坠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老老实实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一个“实”字,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揭示的正是政绩观的世界观本质问题。

  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的及其效用的认识。权力观对政绩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看做是公众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因而能够运用手中权力为公众办事情,为人民谋利益,而这既是正确的政绩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追求正确的政绩的向导。而错误的权力观则把公共权力视为私有财产,当作牟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它反映到政绩观上,必然是围绕私利打算盘,政绩不是造福于

  人民,而是用于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狭隘目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权力的和权力的目的性,才能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用权力为人民造福。我们必须知道,如果我们出于一己之私,利用职权追求虚假的、不切合实际的所谓“政绩”,不管其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包装,这与利用职权谋取钱财在本质上无二,都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滥用和亵渎。

  政绩观与发展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而应该同时体现在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那种以牺牲人民群众根本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快速增长”,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的协调发展上统筹考虑、创造政绩,不能以牺牲精神明为代价,追求所谓的繁荣。科学发展观阐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与那种“一个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做法,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时常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在科学发展观

  的指导下,努力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篇八: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胡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把地税事业推向新的进程。

  一、对正确政绩观内涵的理解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干部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是党员干部德才素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是党员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从政的价值趋向,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靠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同时也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激励和监督。

  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一届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成长。

  “一把手”作为单位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起着既是决策者,又是实施者的双重决定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单位的兴衰命运与“一把手”息息相关。

  因此“一把手”必须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头脑。

  教育和引导干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工作追求和相应的政绩行为。

  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出现。

  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能否正确对待基层、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追求政绩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给基层给群众谋利益,而是做给上级瞧的。

  是为了给自己树碑、留名、邀官。

  这样追求政绩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违背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只是投机取巧。

  二、用正确的政绩观统揽地税工作全局,沧州地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十五”期间,我市地方税收处在继承与发展、创业与创新并举的重要阶段,是地税事业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成长时期。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领导下,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干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以“114”工作格局为基点,以“三化一提高”为目标,以“二次创业”为动力,励精图治,不辱使命,务实创新,勇于探索,全市地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二次创业”和“三化一提高”的目标基本实现,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地税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收总量不断扩大,收入质量明显提升。

  到2019年,全市地税收入达3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18亿元,社保费收入12亿元,其他费(金)收入21亿元。

  是地税组建初期34亿元的1053倍。

  五年累计组织收入122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0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917%。

  社会保险费自2019年代征以来,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征缴任务,累计征收37亿元。

  其他规费和基金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到2019年底,地税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50%,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沧州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财力保障。

  地方税收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税收总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各征收单位坚持了“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地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地方税收参与宏观调控的功能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税收经济观,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围绕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出台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见》,找准地税部门支持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得到了市委、政府领导的认可。

  严格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启动消费、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年间共为3549户企业减免税收8064亿元。

  享受减免税的企业吸纳和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155人,安置残疾人员1800人。

  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全系统引进项目26个,合同(意向)引进资金301亿,我局招商引资、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做法被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连续四年为政府筹集了1100多万元的再就业资金,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社会稳定,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面落实“服务纳税人,满意在地税”的各项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功能,受到纳税人的普遍欢迎。

  以外网网站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在全市开通为标志,健全的纳税服务制度和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已在全市地税系统初步形成。

  三是征管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具有沧州地税特色的征管新格局已经形成。

  经过五年努力,我们建立了与目前财政体制和税收管理体制相吻合的征管格局。

  以贯彻《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收业务工作规程》为重点,通过机构与业务重组、流程再造与整合,实现了征管质量和效率总体提高,先后撤并了20多个全职能税务所,建立了80多个多功能办税服务厅,市区和县城实现了集中征收,市区实行了一级稽查。

  目前,全市地税系统已实现了税银联网,“双定户”通过银行代缴税款率占到总户数的90%以上。

  积极探索和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纳税评估等新的征管方式,为地税征管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是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征收管理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的整体支撑作用,税收信息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软件开发应用、信息加工利用和数据集中处理等重要环节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历史性跨越,2019年,我局荣获“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十五”期间,全系统共投资1044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目前装备各类计算机1192台,服务器69台,市、县局机关实现了人手一机,基层征收人员计算机人均拥有率达到80%。

  加快全市网络建设步伐不断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快,实现了基层所到县局2兆、县局到市局8兆和市局到省局4兆的网络传输。

  20余个管理软件的全面上线运行,基本满足支撑税收核心业务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征管手段自动化、机关办公自动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

  五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税收执法逐步实现规范化。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并根据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地方税收业务工作规程》、《执法岗位职责暂行规定》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符合地税实际的执法工作体系。

  在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税收执法规范化目标得到初步实现。

  加大稽查和各项检查力度,积极开展日常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实现了以查促收。

  累计对46万户纳税人进行税务稽查,查补税款423亿元。

  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事项得到全面落实。

  六是夯实地税工作基础,实现了基层、机关工作上水平。

  我们坚持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的工作思路,下大气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五”期间,全系统新建办公楼9座,占地面积76711平方米;新建基层税务所21个、办税服务厅10个。

  目前全市固定资产总额已达到了213亿元,比建局初期增长了127倍。

  随着基层工作条件的逐步改善,我们把工作重点从硬件建设向内部规范化管理转移,基本实现了“两全(规章制度、纳税资料健全)、两清(税收任务、税源底数清)、两规范(工作秩序、征收管理规范)”的工作目标。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机关建设,按照省局提出的关于机关工作上水平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改善管理结构方式,规范工作业务流程,不断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考核机制,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组织形态已基本建立。

  以“管理年”活动为突破口,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了“双提”工程,用新的管理理念,全方位推进工作制度规范、征收管理规范、环境设施规范和内务管理规范,从机关到基层,初步形成了各岗位职责衔接、制度配套、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指挥有力、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工作机制科学化趋势日益明显。

  七是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年间,在全系统持续开展了“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行风评议”等活动,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地税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全市地税系统共获得国家级荣誉4个,省部级荣誉17个,市厅级荣誉198个。

  全系统省级文明单位30个,省级青年文明号15个。

  市局连年被评为“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累计23名干部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优秀青年卫士、青年岗位能手、再就业先进个人和市杰出青年卫士、十佳执法标兵等荣誉称号。

  初步确立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专业考试三位一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五年来共举办了科、股所长培训班10期,组织各项培训39期,受训人数达3100人次。

  先后组织了稽查、征管等五个岗位的业务考试,建立了业务骨干人才库。

  目前,全系统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057%,本科学历达到355%,研究生14名,注册税务师39名。

  全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公务员竞争上岗、干部聘任聘用和干部

  交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广大干部营造一个激励与约束并存、富于竞争、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同时下大气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和培训,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初步健全了一套教育、制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回顾五年来的税收实践,我们不仅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内在规律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二是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牢固树立科技兴税理念,努力实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四是必须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不断深化征管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五是牢牢抓住“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一主题,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地税整体工作水平;六是必须加强班子队伍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七是必须始终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八是必须坚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与党委、政府合拍共振,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和继续发扬的。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对照检查,认真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起来说,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方面认识比较到位,思路比较清晰,工作比较扎实,成绩比较突出。

  但是,通过对照检查,我们发现在地税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一是有的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树立得不牢。

  个别人不是把劲使在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上,而仅仅是考虑个人得失,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

  口号提得多,落实抓得少。

  二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部分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税收工作内在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站

  在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头去认识和推动沧州地税事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部分单位工作上安于现状、小成即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工作平庸。

  三是一些单位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不是树得很牢。

  一些税源紧张的单位还存在为完成任务“寅吃卯粮”、落实减免税政策不到位等问题,而税源充足、任务宽松的单位则存在管理偏松的问题。

  四是个别干部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意识较差。

  特别是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少数干部的理论功底、谋划能力和实现谋划的能力还有一定欠缺。

  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作风不够扎实,在重大决策前缺乏可行性分析。

  有的单位在落实上级政策上不坚决、不彻底,制度不落实、执法不到位和自查走过场、经不起“上查下”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纳税服务形式、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尚未完全融入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

  五是个别单位和干部创新意识较差。

  满足于领导说啥就干啥,推一推动一动,不能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是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有的单位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力度不够大,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

  有的为争取部门和个人利益,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的发生在个别单位、个别人身上,但与当前税收形势、工作任务和各级领导的要求格格不入。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制约了地税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领航地税工作,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涉及地税发展全局各要素之间的重大关系,才可能实现地税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四、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必须树立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的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问题。

  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

  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现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把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作为第一要务;把基层群众的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为基层、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第一选择,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把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坚持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执政兴税的第一要务,努力抓好税收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要把政绩树立在老百姓的心田里,创造“造福一方”的真成就,而不是搞“造势一时”的假政绩。

  一方面要建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机制。

  地税机关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并切实贯彻到实际征管工作中。

  要依法认真做好减免税审批管理工作,按照征管法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条件,严格审批缓税,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

  要通过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税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通过落实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公平执法、严格执法,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建立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机制。

  要处理好税收计划任务和依法治税的关系。

  要通过在科学预测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税收指导性计划,分配税收任务,依法组织收入;通过定岗、定责、定标,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以征管质量为主要指标体系的考核办法,建立起与依法治税思想相贯通的税收管理体系。

  (二)必须树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政绩观树立什么样的政绩,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

  现实中,有一些地方的领导,不从实际出发,不讲对群众负责,专门揣摩领

  导意图,专挑“显山露水”的事干,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虽然表面上也许可以赢得鲜花铺地,颂辞如潮,而一旦离任而去,却给当地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在目前财力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要坚持两点:一是尽力而为。

  对群众满意、又有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而且要力争做到群众100%的满意;对虽然条件不那么成熟,但群众有强烈的要求,而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有可能办的事,也要千方百计去办。

  二是量力而行。

  要分清轻重缓急。

  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因财力精力有限,不可能件件都做。

  所以,我们要把各方面的意见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把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到发展大局和基础性工作先做好。

  并且要办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

  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三)必须树立一切从实事求是出发的政绩观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即探求,寻求。

  是即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我们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总结沧州地税的发展和不断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方面的共识,即:求沧州地税客观实在之真,务长远规划之实;求税收征管工作规律之真,务深化税收改革之实;求地税干部的能力作用之真,务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实;求税收理论实践创新之真,务加速沧州地税发展之实。

  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严征管、高效率;多实践、求创新;谋发展、抓落实;讲政治、顾大局;带好队、收好税;争一流,再跨越。

  (四)必须树立一切从长远发展出发的政绩观政绩,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许多事在当时看来也许很有道理,但放到历史进程中检验,往往就失去了合理性。

  所以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

  思路与目标正确与否,对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制定我们任期内的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

  目标要合理,要留有余地。

  目标定得准、定得好能够鼓舞人心,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

  在制定目标时,既要防止相互攀比的高指标,又要防止悲观消极、无所作为的低指标,切实遵循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统一好的原则。

  特别是作为“一把手”,一定要有前瞻的思维、长远的眼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不可在政绩上追求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

  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勤于抓基础工作,还要善于补前人之过,乐于填他人之漏。

  事实证明,饮鸩止渴之类的政绩,不是给后人“栽树”,而是给后人“断路”,万万不可为之。

  总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实践证明,只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扎扎实实工作,这样的政绩才是真正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联系电话:0317—2169012

推荐访问: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 树立正确 政绩观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