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马儿自由的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马儿自由的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记得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早上起来上学,离家不远的一所中学校园里的喇叭声中,传来一首迷人的歌:
“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
当时还不知道有“天赖般的声音”这个词,只是觉得太好听了,那么悠扬、那么抒情,那么动听……
后来才知道,这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演唱的。
从那以后,就与马结下了情缘,愿意看马、骑马、拍马……
说起拍马,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坝上。
在那里,各家各户每到晚上都要把自己家的马,交由专人统一放养。马不吃夜草,不肥嘛。
第二天早上,吃饱了喝足了的马队,浩浩荡荡、绝尘而来……
这至今还是坝上草原,一道独特的风景。
唯有不同的是当年不收费,现在如果不交费可能连马影都看不到,更别说拍了……
这次在呼伦贝尔草原,就在马路不远处,一群群的马或三五成群或结队而行……
马是草原的主人,是力量和财富的象征,是豪放典范……马在草原上潇洒的奔跑,悠闲的吃草,静静的低头在河中喝水,无不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安舒……
因为还要赶路,匆匆地拍下几张片子,就离开了这里。在开车的路上,马儿那矫健的身影还一直在眼前伴随着前行……
篇二: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马、牛、羊如何称雄草原
邓涛;张维赟
【期刊名称】《少年科学》
【年(卷),期】2012(000)021【总页数】3页(P29-31)
【作
者】邓涛;张维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牛、羊、马及鹿科动物母系起源和父系起源研究进展2.从“羊、羊、羊”到“牛、牛、牛”——聚焦恒源祥广告词之变3.青海部分地区马、牛、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抽样调查4.马、牛、羊的蹄病及诊疗5.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用于阿胶糕类食品中阿胶的鉴别及马、牛、羊、猪皮源成分的检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马被称为草原什么篇四: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六脚马奔驰草原的意思
六脚马奔驰草原的意思是指一匹马在草原上奔跑,它有六只腿,表现出动作灵活、飞快的特点。它就像一股无尽的能量,把草原上的风和阳光带到了每一个角落。它在草原中狂奔而过,仿佛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一只自由的马,我拥有自由,拥有勇气!”
篇五: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关于马的传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个老头叫塞翁,丢了马,很着急,于是有人跟他说,丢了马未必是坏事,过了几天丢的马回来了,还带回一头公马。多了一匹马,这下塞翁高兴了,但是那个人又说,多了一匹马,未必是好事,于是一天他儿子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断了。塞翁伤心,那个人又说,摔断腿未必是坏事,于是正赶上战争征兵,他儿子因为腿断了没有被征走,捡回一条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叫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焉耆马的传说
焉耆马有海马龙驹的传说。博斯腾湖古称西海,西海的老龙称为西海龙王,他有三个太子。有一年火神发威,大地久早不雨。四周草原上,百花凋零,牧草枯萎,人畜面临一场空前浩劫。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见到草原遭此大难,于心不忍,瞒着老龙王引西海之水,腾空而起呼风唤雨,给草原普降甘露,草原上的人畜都得救了。但三太子却因此冒犯神规,被贬为马。从此一代一代繁衍了这些海马龙驹一一焉耆马。焉耆马主要分布在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共有十万多匹。
除了满足当地需要外,还远销全国十一个省区。焉耆马历史上生长在博斯腾湖畔的和硕县查汗诺一带,因当时和硕未设县,该地为焉耆管辖,称焉耆马。焉耆马和驰名全国的伊犁马相媲美,在全国许多省享有盛名。焉耆马体质结构坚实,毛色有骝色马、黑色马等色。它的特点是头身大小适中,两耳竖立,敏捷而温驯,中枢发育良好,胸廓较
深,因为出生后在沼泽地里,为选择嫩草,泥坑里跳跃觅食,从小就拔开了四条腿筋,长大奔跑起来步履轻捷平稳,蹄质结实,特别善走。好马日行一百公里,跋山涉水具有持久耐劳的特性。焉耆马一直被称为新疆名马之一。
【东方卫报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狮子山指挥伏兵8万打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因此朱元璋与狮子山有不解之缘。朱元璋夫人马娘娘却在因〃狮子盘绣球〃而得名的绣球山,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这是一种巧合,是一种机缘,具有传奇色彩。
大脚马娘娘,芳名秀英,皖北宿州人,生于公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时值壬申,肖猴,幼年失怙。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五十一岁。死后被溢为孝慈高皇后,葬于钟山之阳,即朱元璋死后合葬的明孝陵。
大脚马皇后?本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五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做了皇后后,虽大富大贵,仍不娇,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
她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敢,倡新风大马金刀。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她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贤后。
因绣球山上留有马娘娘“脚印”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绣球公园名声大振,为人们所关注,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至。为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充实景点内容,于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农历端午节),建立了马娘娘塑像,并配置了介绍马娘娘生平事迹的图文石刻。依据当年朱元璋出征归朝的船队多由东南方向驶来,同时也考虑到游人照像取景的方便,塑像面东南而立。可从马娘娘的双眼望去,20米外为40余年,直径50公分,树高15米的挺拔雪松遮住了她的视线。当天,原来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忽然间黑云密布,雷电一闪,一声惊雷将那棵雪松鬼斧神工般地栏腰劈断。目前,仍留有地面上一截。因此,人们奔走相告,传说马娘娘显灵了,这给绣球山又增加了一个颇为神奇的传说。
马,是十二生肖的七哥。关于十二生肖,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仙要选出12种动物作为生肖,于是就让所有的动物在大年初一这天来报到,先来报到的12种动物就是十二生肖了。可是日行千里的马儿,怎么才排到了第七位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年的大年初一,各种动物从四面八方赶到神仙那儿报到,千里马神风也不例外。神风想:要是能当生肖之首那就好了!神风一阵风似地朝神仙宫跑去。突然,它听见了几声凄凉的哭声,便放慢了脚步,想探个究竟。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荒凉的村庄:田地荒芜,街上处处可以看见死尸,许多人哭泣着。神风走进了村庄,它向一位老奶奶打听:“老奶奶,这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啊?”“唉,你不知道啊”,老奶奶悲伤极了,“我们这儿闹瘟疫,死了好多人哪!”“那就没有药可以治瘟疫吗?”“有倒是有,可是……唉,这药难得的很。”“什么药,您告诉我,我去弄!”神风这时已满心都是救人,其他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那好吧,从这儿出发往东走20里,有一座宝芝山。山上有一个宝芝泉,泉水可医百病,但泉边有一只催眠猫,上山取水时催眠猫会给你催眠,你可千万不能睡,睡了便会被那只猫害死。我们这儿好几个青年去采药都一去不复返。”“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神风向老奶奶要了一个空葫芦挂在脖子上,就一阵风似地奔向了宝芝山。
神风来到了宝芝山,它小心地向山上走去,突然它闻到了一股花香味,马上开始犯困。“不好!”它意识到催眠猫来了。神风使劲地摇头,使劲地跑跳,力图使自己不睡着。“喵”,催眠猫出现了,它伸出利爪,对神风虎视眈眈。“不好,得先下手为强!”神风闪电一般地飞到催眠猫面前,后脚用力一蹬,催眠猫撞在了树上,昏了过去。神风跑到宝芝泉边,用葫芦装满了泉水,欣喜万分地朝山下奔去。“啊!”突然神风惨叫一声,瘫坐在地上。原来催眠猫醒来了,它趁神风不注意,狠狠地咬了神风的后腿一口。催眠猫的牙齿里有毒液啊!催眠猫正欲再向神风扑来,神风急中生智,用嘴衔起一块石头,向催眠猫丢去。“喵!”石头打中了催眠猫的眼睛,催眠猫捂着眼睛满地
滚。“我要借此机会逃走,可是我腿……”神风好担心。“有了,我可以用泉水治伤嘛!”神风挪到了宝芝泉边把后腿伸进了泉水中,奇迹发生了,神风顿时充满了活力。它站起来,风一样地朝小村庄奔去。
到了村庄里,神风把泉水交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把神水掺进了井水中,神风驮着水,挨家挨户送去,人们喝了井水,纷纷病愈。他们想谢谢神风,可神风却不见了,它飞快地跑到了神仙宫,遗憾的是它只能排在生肖第七位了。可神风还是挺高兴的,它想,今天我干了一件大好事,值得!
篇六: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浅议马的演化特征00马雄雄
雒星000(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地质0403班
陕西西安710054)
摘
要:本文详细叙述了马在生物界中所处的位置、分类及各类马的形态、生活习性、生活地点,介绍了马的演化进程中的五个阶段,具体体现在趾数和牙齿的转变以及体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马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化趋势。通过对马的整个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马的进化不是直线进化;同时得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何生物的发展都将经历产生、兴盛、灭亡的过程。
00关键词:马
分类
演化特征
演化规律001.
马的概述0马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四足超纲—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关于马的进化,到现在已有5500~6000万年的历史了。7000万年前,恐龙在地球消失,生物界的历史进入了新生代,马和其它哺乳动物诞生了,地球迎来了哺乳动物空前繁荣的时代。马起源于北美,整个演化史也集中在北美洲。古生物学家研究标明,马的祖先可能与中、晚古新世的一种裸节类(四尖兽)有亲缘关系,因为四尖兽的颊齿低冠,齿臼方形具丘形四尖,趾的末端有宽爪等特征与始马非常相似。马类是人们最熟悉的奇蹄动物,也是被研究的最详细的群类之一,由于它们的化石记录非常完整,所以讲奇蹄动物的进化史,经常以马类作为例子。其基本特征是:鼻骨游离的突出,尖端向前,无角。齿完全。门齿呈凿形,古老类型的前臼齿未臼齿化,晚期者则臼齿化。外尖常连成脊,最原始者下臼齿四尖,一般则是两个“V”形向内侧开口的脊。股骨与肱骨短,桡骨与胫骨很长,尺骨退化,与桡骨并合,腓骨也退化,仅留其上端残迹。腕骨排列成两层半圆状,介于桡骨与掌骨之间。距骨有粗棱。前肢为四趾、三趾或一趾;后肢为三趾或一趾,肢轴通过第三趾。马类的进化充分体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早始新世的始祖马(有称“始马”),到始新世中期的山马,然后是始新世晚期的次马,渐新世早期的渐新马;渐新世中、晚期发展出中新马,中新世有几个分支:包括太古马、安琪马以及进化主干-草原古马;中新世末从草原古马分出两支:三趾马和上新马,最后从上新马演化出南美马以及我们所熟知的现代马。
002.
马的分类及分类演化特征
始祖马(又称始新马)000000最早出现的马叫始祖马,是一种生活在始新世北美洲森林里的小动物。以树叶为食。这种小动物看上去跟马大相径庭。肩高只有25厘米。躯干长55厘米。它看上去像狗,头骨的额面部短,而眼窝几乎位于头骨长度的中央,齿系完全,犬齿虚位很短。臼齿为四角形,但齿冠短。上臼齿各有六个结点,下臼齿各有四个结点。始祖马的臼齿已向脊齿状态过渡,前臼齿具三角形咀嚼面。掌骨已稍稍增长。弓着腰,短脖,短嘴,短腿,还长着一条长尾巴。它主要吃嫩叶和果子,而且可能还会像现代的麂子一样在灌木丛间窜来窜去,只是有点呆头呆脑,动作没那么快那么敏捷罢了,它是森林动物,还不是草原动物。始祖马有如下一些特点:
1)结构轻巧,四肢细长,可以旋转。所有主要的骨骼均在,尚未融合。
2)前肢有四趾,第一趾退化,后肢三趾,第一二趾退化。始祖马脚上有足垫。它的脚类似狗的脚,只是长的是蹄子,而不是爪子。
3)大脑很小,前叶也很小。
4)低冠牙齿,在每一侧的下巴上带三个门牙,一个犬牙,4个明显的前磨牙,和三个磨牙(此乃哺乳动物原始牙式)。
牙尖沟回略有连接。典型的杂食动物牙齿。
在始新世的这个阶段,马类动物跟其它奇蹄动物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始祖马属里了马类动物的祖先以外,还包含一些跟犀牛和貘的祖先非常接近的动物,有的甚至就是犀牛的祖先。这个阶段的马到
达我国的有原古马,如中华原古马,生活于始新世中期,比始祖马略微进步些。0中马(又称渐新马)000大约到了距今3500~2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渐渐变凉、变干,有一部分森林变为草原,始祖马逐渐变成身躯如同绵羊大小的中马,身躯稍微变大了,前后肢也变长了,但还只有半米高,前后肢的趾由原来的五个变成了三个,且中趾发育。走路时还须足底的肉垫同时着地;中马还是一种森林动物,主要以矮低的树叶为食。晚期的代表如我国的中华马可延续到上新世,体型已经比较大如小驴。中马有如下一些特点:
001)大脑显著变大——这个时候马的大脑已经有点样子。
2)三颗前臼齿已经如同臼齿,这样渐新马(以及随后演化的马)有了一组六颗相似磨牙。只有第00一颗前臼齿还是小的。03)有着跟后马相同的完善的尖锐的齿冠,更加适合咀嚼坚韧的草食。
2.3草原古马(又称中新马)
到了中新世(距今2500~1200万年),那时候地球气候干燥,它们的出现可能与草本植物开始繁盛,大地上出现大面积的草原相关。现代马、斑马和驴的祖先已在灭绝在北美洲,并再一次分布到欧亚大陆。00这时中新马为了生存也改变为草原生活类型。草原古马仍然是三个脚趾,但是四肢已经变得非常有弹力了。草原古马以脚趾着地行走,靠脚底强有力的韧带支撑体重。两边的脚趾仍然完好存在,但是尺寸变得忽大忽小。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小到只有在奔跑的时候才能碰到地面。中趾发育成很大的突起的马掌。马脚也变得更长。前肢的尺骨和桡骨融合在一起,脚的旋转功能消失。同样,胫骨上的腓骨显著缩小。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为了让马腿行使唯一的功能,那就是在坚硬的地面上飞快的奔跑。草原古马的牙齿变成了高齿冠牙齿,并有厚厚的一层珐琅质,咀嚼面有复杂褶皱,适宜研磨草料。这个阶段的马非常繁盛,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002.4上新马00生活于第三纪最后的上新世(距今约1200~300万年)的上新马,体型进一步得到发展,前后脚均只有一个脚趾,体型较大,高冠齿,食草,是典型的草原动物。适合在广阔草原上奔跑。臼齿进一步变长,已达现代马臼齿长度的一半左右。早期的一趾马类分布局限于北美洲,如北美洲上新世的上新马,大小如驴。后期的一趾马以真马为代表,分布广泛。真马在北美洲诞生后向两个地方发展,一支到达南美洲形成南美马类,一直到达旧大陆,旧大陆的真马在更新世比较繁盛,著名的代表有我国的三门马、云南马、北京马等。在更新世结束时,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所有马类都全部灭绝,只有到达旧大陆的这一批真马保存了下来,这也是现存唯一的马类。直到西班牙人到达美洲以后,美洲才再次出现马类。
0002.5三趾马00三趾马约在上新世初期在欧亚非和北美洲都有分布,在欧亚非是优势物种,那时欧亚非的动物群被称作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三趾马的化石非常丰富,多分布在华北。对三趾马动物群研究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诞生的标志,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这些马虽然前后脚仍然均有三趾,但是只以中趾着地,适于快速奔跑,牙齿高冠,食草,是典型的草原生物,它们的出现可能与草本植物开始繁盛,大地上出现大面积的草原相关。三趾马大小似驴,前后足各有三趾,仅中趾着地。门齿有凹坑,颊齿呈棱柱状,高度只有真马的一半,上第一前臼齿小,早期脱落。第二前臼齿宽,三角形。比其他颊齿大,原尖孤立。下臼齿有两个突起,形成一纵长的双柱状,头骨较真马的小而低。三趾马是马类进化史上的一个旁支,身体结构上既有进步的性状,也有原始特征,但不是真马的直系祖先。其唯一可能的后代是更新世可见于我国的长鼻三趾马,而与现代的真马没有亲缘关系,在更新世已经是真马统治的时代了。这个阶段的马在中美陆桥形成后还到达了南美洲,形成了南美三趾马,这是马第一次到达南美洲。
2.6现代马(又称真马)
经过更新世(距今300~1万年)第四纪冰期的洗礼,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大大缩小,草原和荒漠面积变的更大,上新马经更新世早期的真马,发展到全新世(1万年以来)变成了现代马。真马背部平直,四肢高度特化,中趾发达,指甲演变成坚硬的蹄,掌骨很长而趾骨较短,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很长,尺骨和腓骨军退化,门齿有凹坑,颊齿为高冠齿,高冠齿的咀嚼面更为复杂,适于咀嚼各种草类,斜方形,上颚第一前臼齿小,钉状,常不存在,珐琅质的折纹比三趾马更为复杂,原尖与原脊相连,不独立。现存的马和不久前才灭绝的马一共有9种,它们可以分成马、驴和斑马三各类群。马原分布于欧亚大陆,包括泰斑马Equuscaballus(欧洲野马、家马)和普氏马E.prezewalskii(野马、蒙古野马)两种。野生的泰斑马已经于1876年灭绝,现在的家马就是它们的后代,现在泰斑马Equuscaballus这个名字就是指的家马,现在北美和澳洲等地还有些野生的马实际上是家马再次野化的结果。普氏马发现于1881年,恰好是欧洲野马灭绝后不久,成为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在1947年从野外捕捉到一匹雌马后再也没有在野外发现过,现存的所有野马都是20世纪初捕捉到的11匹野马和1947年捕捉到的雌马的后代。驴分布于非洲和亚洲。普通斑马是现存唯一数量较多的野生马类,在非洲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可适应草原、山地和半荒漠等不同的生存环境,,在非洲迁徙的大型哺乳动物群中,往往以斑马打头阵。普通斑马分成很多不同亚种,其中指名亚种现在已经灭绝,但是有些亚种目前仍然非常繁盛,不同亚种的花纹和生存环境略有不同。03.
马的演化趋势00马的进化大约有以下几个趋势:(1)体型由小变大;(2)腿增长而脚趾数减少,适应开阔草原的奔跑生活;(3)侧肢退化,中肢加强;(4)背部由弯曲而伸直和变硬;(5)门齿变宽;(6)前臼臼齿齿化;(7)牙齿由低冠变成高冠;(8)食性从食用森林中的嫩叶变成食草;(9)头骨的前部和下颚加深,以适应高冠的颊齿;(10)眼前的颜面部伸长;(11)脑增大并趋向复杂化。所以这些性质的表现,说明马是沿着直线方向进化的,这在其他动物中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但在第三纪中期和晚期也出现了马的旁支,它们在某些性质上表现的进步,而某些性质上表现的保守。马虽然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类,但和整个奇蹄目一样处于衰落的状态,现在仅存1属8种。整个奇蹄目现在仅存6属17种,而在史前时期光是属就不下150个,可见灭绝比例之大。
马的非直线进化,其演化如下所示:
表1马的非直线进化示意图000000现代
更新世
真马
真马
南美三趾马
上新马
草原古马
中新马
渐新马
上新世
三趾马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后古马
安琪马
太古马
始马(始祖马)
4.结论0根据以上马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马的演化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结构的改变。具体表现在趾数和牙齿的差异。趾数由原来的五趾进化到现代的单趾,表现在其生存环境由茂密的森林转到广袤的草原。牙齿由原来的低冠和非臼齿,转变到现代的高冠和臼齿,反映了它的食物由鲜嫩的树叶直到粗硬的干草。体型也由小增大,由善于跳跃到适宜奔跑。马在生存繁衍过程中,能够较快地调节自身构造,与其身处的生态环境保持一致。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何生物的发展都将经历产生、兴盛、灭亡的过程。马的演化历史证明了进化论的正确性。马的进化不是直线般进行的,它进化过程中有很多其它分支出现。同时马的进化并不是平稳和渐进的,其进化的快慢各有不
同,并不是同步进化的。
本论文在张志沛、姚改涣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特此感谢!
000主要参考文献:0000[1]
贾晏卿
译.史前奇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41~48.[2]
达尔文(谢蕴贞译):物种起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3]
陈世骧.关于物种问题,科学通报[J],1957.200000[4]
徐余
邹占祥.云南路南早第三纪哺乳动物,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J],第六期.1962,313~332.
[5]
薛祥煦.临潼第三纪哺乳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古生物学报[J],,1960.8(6)0[6]
刘东生,丁梦麟等.陕西蓝田间新生界地层剖面.地质科学[J],第四期,1960,199~208.00[7]
刘东生,瞿人杰等.陕西蓝田上新世脊椎动物化石.地层古生物论文集[J],第七辑,地质出版社,166~174.
01.原英文翻译部分重新写,因为前面已有了改动00002.参考文献格式不对修改,且参考文献太老了,试一试查一下近年来或近十几年来的论文。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