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7篇)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7篇)

时间:2023-07-26 13:2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新疆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共5篇)

  第一篇:新疆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XX新疆小学双语教学

  现状及分析

  2014年3月18日

  XX小学双语教学

  现状及分析

  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对于我省广大少数民族而言,这个问题则显得重要而敏感。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我校汉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我校对228名小学生作了抽样调查。以期分析得出结论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校的汉语文教学发展。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样本总体为本校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样本容量为50);调查方式为调查问卷、笔试作答、个体访谈、群体观察等方法。

  二.情况分析结论

  1.接触并学习汉语

  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我校孩子在接触并使用汉语上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是居住在乡镇,自然环境条件好的地方的孩子,他们最早接触汉语的年龄往往要提前,而那里的语言环境也决定了这些孩子势必会很早地接触并尝试使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际。那些偏离乡镇很远的农村大队,条件越是艰苦的村则几乎是汉语的盲区,据对部分学生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称上小学一年级前都没学过汉语,当然也不会说汉语。这样的现状就决定了他们在认知上的缺陷,他们从小就缺乏一种汉语交际的社会环境,在意识中就没有感知过汉语作

  为一种社会交际语言的存在。与之相反的一些居住于乡镇的的孩子他们从小就不自觉的开始受到汉语的介入和影响,这样就会促进他们在认知汉语上的前期发展。

  2.学校的教与学

  据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以汉语为主,维语为辅的双语模式进行。在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也是从基本的音、字入手,再逐渐道词,句的学习。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是适应汉语教学实际的一种方法,这样可以弥补学生在汉语掌握上的不足,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是有利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部分教师在汉语课上穿插维语的现象明显过于频繁而且连许多基本的上课用语如“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再见”、“请举手!”,“请坐”也一直用维语。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弊端: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内心的标准,究竟他们上汉语课是在干什么?其实给他们开设汉语课的目的在于运用教与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汉语教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对于汉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一般认知方法的感悟和培养来综合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目前掌握的具体情况看,我校汉语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目标价值导向的不明确导致的教学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当然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对我校三年级某班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班42名同学中超过60%的同学现在只能用汉语简单地写一段话,无法完成一篇合格的作文。而以,二年级的学生则很少有人能比较顺利地于我们用汉语交流。大多数同学只能听到常用的几句话后对我们有积极地反映。这些都集中表明了我校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了方法上的偏差。汉语作为一种供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它的工具性是

  最重要的,所以在学习中就应该养成一些有助于掌握的好习惯,特别是要注重积累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但这些方面目前被重视和采用的很少。

  3.主观学习动机偏差

  母语是汉语的学生学习并掌握汉语只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只要身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重就会不经意地掌握并达到熟练地运用的程度。

  而母语是维语的孩子学习汉语则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良好。据我对学生的个体访谈得知,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被动地接受所谓的学习,他们的学习已经丢失了最基本目标导向,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价值导向。

  从另外一些调查对象的问卷中还发现这样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发育障碍。仔细分析研究后我发现其实这都与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上遇到的挫败感有关。70%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自我成就动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只是系统的不断建构而加强的,但还是有30%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出现了学习成就动机的下滑,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原因:

  (1)没有受到良好的学前家庭教育

  (2)家庭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3)学校教育的偏弃

  (4)自身性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5)群体人格受到的打击

  4.学习成效分化

  本次调查的对象大多数集中于我校小学3-6年级,他们的汉语掌握运用程度又如何呢?通过分析得出:我校学生在学习汉语的两大系统并掌握运用上也出现十分明显的偏差:同一个个体上口语表达的掌握熟练程度明显好于书面语的表达,高年级的情况明显好于低年级,但仍然呈现出类似的非正态分布情况。

  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据分析学生的问卷及部分课堂观摩,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学生的课堂训练失衡,识字教学质量偏低(2)部分教师自身对语文课的教学原理掌握不足

  (3)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训练严重不足(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太少,知识面过窄.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也绝非单一地作用,而是一系列教与学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必须从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做工作。

  5.汉语教学与社会环境

  一种迹象表明:近年来我校汉语语言环境在不断优化,汉语正成为人们社会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但是维语作为维族本民族的母语,学生对于维语的热爱和青睐那是任何一种力量都无法动摇的。他们热爱母语并喜欢学习母语,拥护维语在他们生活中的神圣地位。由于受长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决定了要在这里进行汉语教学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困难。所以为了我校的汉语教学水平提高,大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不断提高维族同胞的生活水平也是

  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当地的汉语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从根本上解决其他连带问题。

  鉴于本次调查中对于我校小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研究得出的以上结论,我们认为在全国语文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我校的汉语教学中既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弊端,同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初步成绩。为了促进我校汉语教学的良性发展,为了基层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一定会努力解决出现的问题,克服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勇于改革创新,力争为教育系统汉语教学工作不懈努力,为本次双语调查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二篇: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模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师:陈润君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结合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际对我区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过程中,自治区始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区普通中小学采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授课。

  截止2013年9月统计,我校12个班,初中1个班,目前,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神,我校正在继续进行民汉合校的建设工作,边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因此,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类别和办学格局近几年中还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办学模式的发展情况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区各民族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南疆的少数民族呈片状分布,北疆则多呈点状分布。南疆和田,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等)人口,和田地区182.5万人口中,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176.4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97%.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语言并行,共同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域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如和田、喀什等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极小,少数民族语言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强势,当地人口使用维吾尔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

  正是基于我区这种存在着汉语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同时也造成了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式:(一)学前教育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年级完全采用汉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

  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体民族同步发展的少数民族学校采用,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小学(全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学前语言、数学等)用母语授课。

  截至2013年9月,就读学生达到420人左右,其中学前双语班2个,

  在读学生100多人;小学班10个,在读学生300多人;初中班1个。各学段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总数有25人。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目前,接受这种模式的双语班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占全区民族中小学生总数的95%,在各学段双语班任教的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3.7%。

  此种模式是目前我区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今后几年中,全区以这种模式开办的双语班数将会大幅增长。

  (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指出,双语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随着我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类办学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最终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

  三、思考与对策(一)思考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的人口地理分布,北疆、东疆与南疆不同,北疆、东疆多聚居在点上,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特点。这种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杂居状态下的聚居。而南疆不仅在点上的聚居程度高,而且面上的聚居特征也非常明显,形成成片聚居的格局。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

  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2.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双语教育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

  3.新疆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与模式必然是多样性的。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

  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

  今后,新疆开展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做

  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过去我们习惯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双语教育复杂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使用“双语教育”一词,但对二者的区别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就是汉语教学。笔者曾对“义教工程”的学员做过关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这些学员都是从事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学员对“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没有人参加过专门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培训。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的学习。没有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普及,在我区开展双语教学只能浮于表面,很难有实质性突破。

  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3.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

  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被淹没掉。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就目前来讲,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中的汉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大力地去营造。

  2004年自治区下发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宣传、出版、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部门,都要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协助教育等部门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双语教学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良好舆论环境。”因此,形成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双语环境,对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相当长时间以来,新疆一直实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套教学体系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相对滞后。

  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教学体系的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的问题。目前,我区的民汉合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今后,应在总结民汉合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布局、课程设置、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实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

  5.因地制宜,确立培养模式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在民汉杂居地区,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有双语基础,比较有利于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新疆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

  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

  四、结束语

  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已形成了特色,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汉双语社会语言环境的形成,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定会迈开大步,为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9月25日

  第三篇: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结合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实际对我区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

  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目前,新疆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统计资料(2005年)》显示,2005年我区共有7161所中小学,专任教师共有236469人,其中少数民族专

  任教师141281人,占教师总数的9.75%;中小学共有学生3685115人,其中

  少数民族学生2261920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61.38%。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过程中,自治区始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区普通中小学采用维、汉、哈、柯、蒙、锡、俄七种语言进行教学,大中专院校采用汉、维、哈、蒙四种语言授课。截止2005年9月统计,全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937所,占

  总数的48%;小学有3616所,占总数的69.42%。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

  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小学3195所,中学710所;哈萨克语小学326所,中学172所;蒙古语小学15所,中学23所;锡伯语小学4所,中学4所;柯尔克孜语小

  学79所,中学28所;原1所俄罗斯语小学2004年底改为双语小学。目前,为贯彻

  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

  神,我区十五个地、州、市正在继续进行民汉合校的建设工作,边远农牧区的少数

  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在规划和建设之中,截至2005年9月全区共有

  707所民汉

  合校的中小学,312所寄宿制学校。因此,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类别和办学

  格局近几年中还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办学模式的发展情况

  语言从属于民族。

  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

  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我区各民族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南疆的少数民族呈片

  状分布,北疆则多呈点状分布。南疆喀什、克孜勒苏、和田、阿克苏四地州总人

  口为8260177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等)人口7273384人,占到总

  人口的88%。和田地区182.5万人口中,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176.4万人,约占人

  口总数的97%。在校生35321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42542人,占学生总数的96.98%。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库尔勒等地区,少数民族以乡(镇)、村或居民区为单位相对集中聚居。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等),汉语是强势语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如哈密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及焉耆、乌苏县城等)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或哈萨克语双语并行,共同

  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域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

  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如和田、喀什等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极小,少数民族语言

  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强势,当地人口使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正是基于我区这种存在着汉语单语区(如石河子市等)、民语单语区(如喀什、和田等地区农村)、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双语甚至多语并用区(如伊宁市、塔城市等)的复杂语言环境现象,决定了我区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同时也造成

  了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模

  式:(一)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高年级完全采用汉

  一

  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

  主要是由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

  体民族同步发展的锡伯等少数民族学校采用,部分在中小城市或城郊长期与汉民

  族杂居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只有4所(占民语学校总数的0.11%)学校完全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

  人数总计1271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0.05%,民

  语授课的专任教师总数有

  100人,占全部民族中小学总数的0.04%。(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截至2005年10月,全区15个地、州、市双语班总数已增加到4505个,就

  读学生达到145138人,其中学前双语班1045个,在读学生30269人;小学双

  语班

  2074个,在读学生

  60886人;初中双语班

  1140个,在读学生43521人;

  高中双语班246个,在读学生10462人。各学段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总数有

  7073人。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或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部分地

  州市中小学包括少量农牧区乡镇学校的双语教学已从数、理、化使用汉语教学发

  展到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模式。目前,接受这种模式的双语班

  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占全区民族中小学生总数的6.41%,在各学段双语班任

  教的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87%。此种模式是目前我区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

  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

  育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区都相应制定了针对于本地区的双语教学发展规划,提出了推进目标时限。目前,不仅民汉合校的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双语班,而且主要在乡镇独立设置的3000多所民族中小学中也有

  1/3左右开办有双语班。今后

  几年中,全区以这种模式开办的双语班数将会大幅增长。(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指出,双语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

  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

  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

  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

  语授课或除母语文授课之外的其他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

  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州以上

  城市的民族学校,少数条件好的县城也有少量分布。采用这类办学模式的学校基

  本实现了民汉合校,办

  学规模约占我区双语班总数的1/3。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这

  种模式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即学生使用汉语学习课

  程的能力;二是师资,包括汉语教师和双语教师。随着我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推

  进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类办学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最终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四)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模式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国务院自2000年开始在内地部分发达的城市开办新疆内地高中班,2000-2002年

  总招生量就达到了3540人,到2004年底,内地高中班在校生总数已达到5080人。从2005年开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工作的力度,内地高中班的举办城市

  从12个扩大到25个,招生规模也继续扩大,2005年9月已按计划招生3150名,到2007年将再扩大到5000人,使在校生总数超过两万人。内地高中班的办学模式是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

  学的双语教学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003年

  9月,自治区党委、自治

  区人民政府为了探索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新途径,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使

  更多的少数民族农牧区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决定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模式,在

  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等八个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办区内初中

  班,2004年9月招生1000人,2005年9月扩大招生到3000人,到2006年9月

  招生规模扩大到5000人,逐步使在校生总数达到

  15000人以上。内地高中班和

  区内初中班正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从已经毕业的内地高中班升学和即将毕

  业的区内初中班的学业成绩来看,比其他类型的学生的成绩要高出许多,成为目

  前新疆双语教学成功的范例。

  三、思考与对策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

  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

  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

  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

  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

  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

  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

  今后,新疆开展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做好以下

  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1.加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过去我们习惯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以后随

  着研究的深入,对双语教育复杂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使用“双语教育”一词,但对二者的区别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就是汉语教学。笔者曾对“义教工程”的学员做过关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这

  些学员都是从事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参加调查的学员对“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不了解或知之甚少,没有人参加过专门、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培训。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

  论的学习。没有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普及,在我区开展双语教学只能浮于表面,很难有实质性突破。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

  2.明确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外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平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内地进行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

  水平,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在我区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少

  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3.营造语言环境,3.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营造语言环境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

  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

  口

  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

  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双语环境的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双语学习的空间。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双语教学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

  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

  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

  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只在课堂上学而不能在其他场合使用,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少数

  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被淹没掉。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和空间。就目前来

  讲,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中的汉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大力地去营造。2004年自治区下发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宣传、出版、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部门,都要

  重视和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协助教育等部门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报刊、广播、电

  视、网络等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双语教学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

  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良好舆论环境。因

  ”此,形成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双语环境,对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4.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优化基础教育资

  相当长时间以来,新疆一直实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套教学体系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相对滞后。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两种教学体系的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

  的问题。目前,我区的民汉合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今后,应在总结民汉合

  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模式、布局、课程设置、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实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5.因地制宜,5.因地制宜,确立培养模式

  因地制宜

  新

  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

  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

  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

  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在民汉杂居地区,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有双

  语基础,比较有利于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新疆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

  共性,但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

  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

  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6.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加大双语师资

  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

  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

  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

  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

  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

  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

  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

  四、结束语

  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已形成了特色,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汉双语社会语言环境的形成,随

  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定会迈开大步,为提高少数民族

  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新疆__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乌鲁木齐市雪莲小学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一、教学设备方面

  自2007年以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照顾下,配备了6台点读机,所以1-6年级,每个年级的汉语教师发放了一台点读机共同使用。

  但是1-3年级有配套的语文书,4-6年级仅有下册配套语文书,另外,部分教师自己购买了播放器,所以老师们就利用网络下载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播放,在汉语课中合理使用这些点读机、播放器,更好的为学生纠正了发音,激发民族学生学汉语的兴趣。2012年10月19日,上级部门给我校安装了15班班班通,我校领导特别重视当即安排在四年级一班,由我校老师依明江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以便老师们更好地使用多媒体,11个班已经可以正式使用,由于没有网络,老师们制作、下载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校共有66台电脑,可上网电脑13台,各个教师办公室均配有电脑供教师正常使用,电脑室共有44台电脑,虽未接入互联网,但能保证学生信息技术课正常使用,电脑老师认真对待每节课,仔细备课,课后作授课登记。我校还充分利用二楼多媒体教室,教师上好公开课。

  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教师人手一份,所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教师每人一套,图书室中各类用书较齐全,学校也为老师们征订了所需的教学用书,并且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征订了有关本学科的教学用书,与文字教材、电教设备配套的教学卡片、挂图、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数量基本了满足教学需要。

  二、其他条件

  “双语”班班额,平均班额未超过45人;基本满足改善“双语”教学条件和“双语”教师培训的需要,公用经费优先保证实施“双语”教学的需要。

  三、人员配备

  我校属于结构性超编学校,教师人员较充足,因此汉语教师人均周课时不超过14课时。语文(民)教师人均周课时未超过10课时,其他教师:使用汉语授课的课程,人均周课时数学小学未超过10课时;其他学科未不超过18课时。

  四、任职条件

  我校全体教师能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义务,模范执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不参与宗教活动,不穿戴宗教服饰;无品行不良和违法、违纪问题;无歧视、体罚、变相体罚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无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

  “双语”教师(包括汉语教师)已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考试课程教师所任课程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母语为汉语(含民考汉)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母语非汉语的小学教师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或MHK三级乙等。

  我校无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从事教学工作。

  五、教学能力

  我校教师在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合格率达到100%。双语教师教学设计和环节符合要求,授课基本无知识性错误,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所授知识基本能掌握。

  教师汉语发音基本准确,表达流畅、清晰,板书规范、正确。

  六、业务培训

  根据实际需要,我校把双语教师分为两个小组开展校本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每周组织1次校本培训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教研科研等活动,培训内容针对“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按要求组织“双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按要求选派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双语”教师培训,将培训合格的教师安排在“双语”教学岗位上。

  七、组织领导

  我校成立了由主校长任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把“双语”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双语”教学的有关文件规定,经常调查了解“双语”教学工作情况,听双语教师推门课、门外课,了解双语教学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我校指定了双语教学长期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并进行学期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学年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制定了相应的“双语”教学工作制度(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双语”教学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监督检查措施;“双语”教学工作档案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双语”教学理论和有关文件;教职工和学生对“双语”教学工作认识明确;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双语”教学宣传活动,“双语”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认可。

  八、办学方向

  我校按划分的学区完成招生任务,不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以汉语水平、竞赛成绩、奖励、证书等作为入学的依据;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学校无重点班、实验班和特长班;建立了帮扶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制度,问题学生转化工作成效明显;无留级生,在校学生辍学率在1%以下;没有劝学生转学、退学、离校和开除学生的现象。

  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黑板报、演讲、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新疆地方史和无神论教育;学生熟悉并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无违法犯罪现象;每天一次课间操、两次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3月,举行体育运动会;每学年6月,组织文艺演出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3次;从未组织学生参加未经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竞赛、评奖活动,不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进行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九、课程设置

  至2012年9月,我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已进入全汉语授课,除六年级汉语以外,其他课程均使用统一人教版教材。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与地方课程,无随意增加、减少课程和课时现象,按规定使用教学用书。

  我校已全员进入双语教学模式一,要求除了极个别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使用维语解释,其他内容必须使用全汉语授课。

  十、教学常规

  各学科教师利用周二、三分年级、学科进行集体备课,过教材活动。教导处每月对教师教案、作业、听课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校长、副校长、学科组长定期、不定期,年级学科每周组内公开课,每位教师都能做到超周备课,个别双语教师作业中有未复批现象,存在个别错误,发现后在学科组长的监督下,老师们能主动及时改正,交组长复查,教师教学进度安排合理,作业量适中,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40节,至10月,部分教师听课已达到30节,并针对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无论教师是还是学生,各类活动均使用汉语开展,汉语记录,每天升国旗、每天国旗下讲话,要求完全使用汉语,锻炼每一位教师的汉语水平。

  不允许各类收费在学生身上发生,不允许教师组织购买各类试卷、练习册,每学期只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进行期中、期末测试,不允许教师把分数告诉学生,无论作业成绩还是考试成绩,均以A、B、C等级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十一、环境创设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校园广播、宣传栏、宣传画、标语指示牌等,创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校园环境。宣传用语及文字准确规范。充分利用班会活动、教室空间和黑板报、墙报、宣传画等,创设具有浓厚“双语”教学氛围的班级环境。宣传用语及文字准确规范。

  十二、教学质量

  “双语”班学生其它课程各年级上,优秀率有所提高或保持上年水平。

  “双语”班学生,数学、汉语、语文基本能达到期末考试合格率小学在85%以上。

  相信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双语教学水平一定会不断进步。

  第五篇:新疆双语教学论文

  在“双语”教学中的感想

  杨玉潇

  摘要:

  本人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今天拿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希望大家在互动中能够学习进步,并促进教学的发展。双语教学一直是新疆各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主要说明我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我认为可行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小结。关键词:

  双语教学

  英语

  主要问题

  改进措施

  首先我简要地介绍我的双语教学。我们是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年轻的大学生,来到农村双语教学岗位感觉很新鲜,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因为农村的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够,学生的基础很差,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个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

  通过几个月的教学工作,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在教学中应用自己的能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工作给我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有很多苦恼,这些都是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和大家交流能共同进步。

  对我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了一些不足的方面和改进的措施,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对单词的掌握不牢靠,很多学生记不住单词。主要表现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爱写错单词,碰上看汉字写相应的英语单词的题,往往都是错词,要不然就写不出来,说明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字形记忆较困难。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英语的机会很少,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英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英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英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哈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英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英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三、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学生表现出不在乎。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差,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简单的语句,到了高年级随着英语词汇量和句型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学习英语困难多,又没办法解决,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表现在汉族教师用汉语教学,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哈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哈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五、学生的英语发音很不标准,主要表现在英语读法错误,音调不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不接触说英语的人,至于音调是否准确,学生也不能确定,只能凭多数学生的读音为标准,这样长期形成了习惯,显得说普通话不标准。

  六、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主要表现在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平时小声说话整个教室也会很吵。有些学生英语很差,上课什么都听不懂,于是就思想不能集中上课打闹玩东西。面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采取的措施:

  一、针对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不牢靠,我认为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加强生字练习,多写英语单词,平时组织学生多听写单词,多听多写。

  二、针对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很少,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鼓励学生在平时日常交际中用英语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多应用英语。教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也用英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让学生养成说英语用英语交流的好习惯,这样以来,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针对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双语教学尤其如此,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上课时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出来,这样就主动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单词的积极性。

  四、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哈语,造成汉语基础差

  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一起上课,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民族老师翻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可以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

  五、针对学生的英语发音不标准,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多让学生读课文,如果条件满足,可以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英语单词发音,平时休息时间可以放英语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英语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六、针对课堂纪律乱,个别学生极不爱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加强学生纪律意识,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上课不说话,不吵闹的习惯,平时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可耻的行为,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

  然而我认为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英语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懂得,只有学好英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

篇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职教幼教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黄黎萍(西藏林芝市第二幼儿园)【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愈发迅猛,在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教兴国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了出来。教育事业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讲究的是多民族共同发展,在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中,应当注重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来进一步的促进民族的团结。就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解决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问题的措施,尽可能提升幼儿双语的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优化总体的双语教学现状。【关键词】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对策分析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发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双语政策构建等方面,都应当对其进行改善以及提升。在传统的幼儿园双语教学课堂上,老师们主要使用的是当地的语言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对于汉语的使用频率会比较小,这会让幼儿们根本无法较为深入的了解汉语知识内容,从而使得汉语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幼儿们根本无法在阅读汉语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外界知识内容,幼儿们的知识面发展受到了约束,同时其还抑制了幼儿们的未来发展,让国家流失了较多的少数民族人才。一、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变得越发昌盛,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对于汉语的学习需求开始不断地提高。但是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性。受到其分布特点的影响,使得我国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增大,其所开展的双语教学工作无法达到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学习的需求。对此,应当分析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的教学现状,找出其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为其后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双语教学比重问题1.我国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幼儿人数较多。随着双语教学地发展,学习双语的人数也在不断提升,由此可以了解到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都在渴望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双语教学的民族分布问题2.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具有多样化的特性,此外,还有一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中汉族居住的人口数量比较大,这会给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更为优异的学习条件。人们都可以更为广泛的去学习汉语知识。但是在一些汉族人口居住人数比较少的地域,汉语老师的数量会比较少,这就使得该地区幼儿园的开办条件比较差,幼儿们学习汉语知识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汉语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较为高效的保障。导致双语教学在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工作中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双语师资水平问题3.近些年来,我国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双语知识的需求开始逐渐的提升,在其地区所开办的双语幼儿园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老师们的汉语教学质量会呈现下滑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幼儿园教学师资人数的需求,会随意性的招聘教师,没有严苛的去考核所招聘教师的汉语水平,这会让老师们的汉语水平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标准。另外,老师的汉语水平比较差,让其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产生出相应的偏差性问题,无法让幼儿们达到汉语的学习标准。教学模式问题4.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固化,整体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也比较差,幼儿们在学习汉语知识时,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老师会一味的将其重心放置到汉语的词汇以及语法理论的学习层面上,从而会忽视了幼儿们自身的口语能力,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不够合理,老师们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深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二、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措施注重校本研究1.就幼儿园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准,设置到校本汉语教学研究的课题,处理好幼儿园汉语教学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所制定的教学措施要极具针对性。校本研究的主体是幼儿园的汉语教学老师,可以采用观察、访谈等形式,实时校本研究活动。让老师们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可以自行的进行自我反思,把同伴互助以及专业引领等完整的融合在一起。做好教研组活动的衔接工作,将新的教学思想以及内容潜移默化的灌入到其中,构建幼儿园汉语教幼儿园本研究和少数民族地区科研机构的协作关系,搭创双语教学老师们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得老师们都可以在其平台上展现出自身的价值,让老师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给幼儿园带来更强的生命力,抓住幼儿园校本研究工作的重心,培养出高品质的校本汉语校验人才。把握学情教学2.在新课标的带领下,幼儿老师们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学理念,确立幼儿们的主体课堂地位,了解幼儿们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幼儿们的发展需求为基准,改革并创新现推行的教学方式。老师们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自主的去实践以及探索,实时的开展学情的调查工作,就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差异以及状况进行探究。调查并分析幼儿们02/2019149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的学习起点,了解幼儿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倾向。改变幼儿们原本固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们更好的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利,老师们应当发挥出自身的引导效用,不能持以一个袖手旁观的态度。要正面直视教学问题,不能影响到幼儿们学习汉语知识的戏台。找出引导教学的重点,走入到幼儿们之中,使用多种方式去更好的了解幼儿们实际的学习状态,改变学情。设定藏汉双语教学目标3.在开展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设定好藏汉双语教学的目标。首先,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化的特性,采用培训的形式,使得双语教学人员正确的了解到藏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其次,要赋予教学目标全面性的特征。最后,要尊重幼儿,切实保障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把生成性以及预设性完整的融合在一起。鼓励支教4.为进一步发展藏汉双语教学,应该全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幼儿,要求其不仅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藏语和汉语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将汉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5.因为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模式,导致少数民族的语言种类比较丰富多彩,对汉语言相对比较陌生,运用于生活的实际经验较少。所(上接第148页)给上帝增添荣耀,也是劳动者自身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修行,在日本,职业平等、执着于本职工作被认为是佛行。因此,我们要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大力倡导职业平等、劳动生存美德的理念,形成尊重职业创造,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导入现代学徒制现代工业制度下,工匠精神的养成必须靠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来完成,这也是西方国家的成功之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由政府推动,企业、学校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1958年日本把“产学合作”作为国家战略,培养了大批既具备专业专业知识又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日本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我国学徒制有悠久历史,国医大师贺普仁说:“吃住都和师傅一起,师傅的医德医术就在点滴生活里,只要师傅要求的,有一点做不到都不行。”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现代学徒制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办法。现代学徒制以双元导师队伍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知识技能的转化能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注入工匠基因。同时,企业技工师傅们通过“秀”绝活,以身垂范,向学生们展示大国工匠风采,耳濡目染让学生形成尊重工匠,敬畏技术、崇尚劳动、追求卓越的工匠品格。完善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3.150职教幼教以,在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作用。三、实施宽松政策,减轻教师教学压力相关部门和领导可以给教师一个“多元化”的政策,给老师一些宽松的政策和管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重视本民族语言的传承,促进多元文化地发展。给教师营造一个本民族文化的氛围,更好地站在幼儿的发展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内开展双语教学活动是时代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来促进民族的团结程度,达到民族团结的内在标准要求。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学老师应当正确的去认知藏汉双语教学,不断的改进双语教学,让其取得更好的成效,实时的转变自身的固化思维理念,强化自身的教学水平,找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老师们的师资水平,改善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现状,推动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地发展。参考文献:[]张梅,赵江民.多学科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双语教1].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J201306[]刁小卫.].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概述[现代语2J文,,().201303[]阿娜尔·努拉汗.跨文化交际与少数民族双语教3].育[读与写,,().J201304人文素养古今技能大师的成长表明,工匠精神养成是通过“心传”即无形的精神熏陶与品质内化来实现的,精神环境即文化的营造在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校园工匠文化建设。首先,在办学理念上要以培养现代工匠为己任,帮助学生树立大国工匠信仰,坚定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信念。其次,要把工匠精神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实训课程中培养标准化意识、规范化操作意识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思政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通过开设选修课、设立人文讲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教育。再次,要发挥行业大师的榜样力量,在校园内高调宣扬工匠精神,寻访本地本行业优秀企业、优秀工匠并把他们的事迹编辑成教材,经常组织观看《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秀纪录片,让学生的身心浸润于浓浓的工匠精神氛围中,内化于心,成为学生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参考文献:[考工记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1]闻人军.社,1993.[]郭春光,赵月阳.互联网+微创业[M].人民邮电2出版社,。2016[]潘光旦,潘乃谷,潘乃和.潘光旦教育文存[M].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2/2019

篇三: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浅谈新疆地区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调查,在新疆1千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尚未掌握或根本不懂汉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人数约占70%,双语人特别是熟练掌握汉语的双语人比例很低。4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80%以上人口生活在交通较为闭塞、文化教育相对滞后的农牧区,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在学习使用好本民族母语的同时,掌握好汉语言文字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共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新疆经济的迅速发展,自治区对

  “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迫切需求与人才的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为了使少数民族学生切实达到“民汉兼通”,新疆地区先后使用各种教学模式实施“双语教学”。

  一、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1992自治区教委决定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塔城等三地开办双语授课实验班,既部分课由汉族老师直接用汉语授课。到2004年全区共有300多所双语授课实验班,实验班在校生达到13733人。2004年新疆双语授课实验班更名为双语教学班。经过十几年的实验探索证明,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作用日益明显,双语教学己进入普及阶段。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构建了一套符合新疆实际的汉语课教学体系,形成了“双语”授课实验、“双语”实验学校、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等多种双语教改实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截止2010年9月统计,全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937所,占总数的48%;小学有3616所,占总数的69.42%。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小学3195所,中学710所;哈萨克语小学326所,中学172所;蒙古语小学15所,中学23所;锡伯语小学4所,中学4所;柯尔克孜语小学79所,中学28所。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情况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等),汉语是强势语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如哈密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及焉耆、乌苏县城等)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或哈萨克语双语并行,共同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域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如和田、喀什等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极小,少数民族语言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强势,当地人口使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

  正是基于我区这种存在着汉语单语区(如石河子市等)、民语单语区(如喀什、和田等地区农村)、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双语甚至多语并用区(如伊宁市、塔城市等)的复杂语言环境现象,决定了我区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同时也造成了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高年级完全采用汉语授课的模式。

  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体民族同步发展的如锡伯等少数民族学校采用,部分在中小城市或城郊长期与汉民族杂居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此种模式是目前我区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不仅民汉合校的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双语班,而且这种模式在乡镇学校中的比例也比较大,占到了1/3。

  (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州以上城市的民族学校,少数条件好的县城也有少量分布。采用这类办学模式的学校基本实现了民汉合校,办学规模约占我区双语班总数的1/3。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

  (四)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模式

  2003年9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探索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新途径,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农牧区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决定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模式,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等八个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9月招生1000人,2005年9月扩大招生到3000人,到2006年9月招生规模扩大到5000人,逐步使在校生总数达到15000人以上。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正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从已经毕业的内地高中班升学和即将毕业的区内初中班的学业成绩来看,比其他类型的学生的成绩要高出许多,成为目前新疆双语教学成功的范例。

  我所从教的学校也是一所民族学校,第一阶段的双语教学(90年代以前),以母语教育贯穿始终,汉语仅作为一门课程安排教学。其双语教学模式是民族语加汉语的教学,即以民族语教学为主,中小学课程全部用民族语讲授,教材也使用民族文字。汉语则从初中年级起开始

  开设,直至高中毕业。

  第二阶段的双语教学(90年代至2003年)。各课程以本民族语教学为主(用民文民语),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程,强化汉语教学。汉语课作为一门主课,列入高考科目。

  第三阶段的双语教学(2003年-2006年)。小学和初中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从高一年级开始分设蒙语班和双语班,蒙语班继承之前的教学模式,双语班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即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

  第四阶段的双语教学(2006年至今)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双语班规模进一步扩大,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双语班直至高中。蒙语课只作为单个课程,除地方课和音体美及特色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均采用汉语授课模式。

篇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对于世界各多民族国家而言,双语乃至多语言现象就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学与汉英双语教学有所区别,对少数民族而言,蒙汉双语教学是指在我国部分地区实行的蒙古族语言和汉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教学。是指学生的母语(第一语言)与非母语相结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体制,是蒙古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模式

  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三种主要“双语”教学模式。一是蒙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二是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语文;三是与汉族学生同班就读模式:在生源较少的蒙古族聚居区采用。

  (二)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情况

  近年来全区蒙古族小学双语生汉语水平有明显提高,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小学生入学前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我区城镇聚居区一年级就开始学校自编教材上汉语文课,教材有蒙汉对照。二年级开始使用内蒙古自治区统编双语教材,汉语文阅读教材有蒙汉对照。从三年级开始双语生的汉语教材没有蒙汉对照,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听懂老师讲的课。个别难懂的字词或内容教师专门用蒙语进行讲解。大多数学生汉语课成绩较好,听、读、写都没有障碍,能够很好的掌握汉语文课的内容,也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可见,小学双语生汉语水平已基本满足汉语课程及口语交际的需要。反映出我区现阶段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蒙古族小学双语生对学习双语的认识。由于蒙语是他们的母语,小学双语生对其有着强烈的认同和情感依恋。但由于我区经济发展与科技交流的需要,国家主流语汉语文字的普及与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量的增长,双语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到学好汉语的重要性。

  第二,语言环境是影响蒙汉双语生的又一个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语言环境、文化传统和经历均会影响其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在城镇聚居的蒙古族家长对汉语的普及有很高的认知。尽管居住在牧区的双语家长的,他们的汉语水平较上一辈有了明显提高。这对学汉语的蒙古族小学生打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现代科技发达电子设备繁多,多媒体手段的普及给小学双语生学习汉语创造了有一个途径。

  第三,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双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

  低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决定双语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首先,从我区现有师资学历层面分析。我区现有教师师资学历基本满足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的需要。再者,近几年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例如对普通话培训、汉语职业能力测试、骨干教师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等等。

  (三)教材使用情况

  学生通过教材才能获取系统的知识,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2008年蒙古族学校借鉴以往的经验,编写和设计出了重视汉语的学科特点和第二语言特点的汉语教科书。注重汉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語言的感知、感悟、积累和语感的培养等等。另外,重视借助母语学习汉语,针对蒙古族学生的汉语表达时出现的漏用或错用介词和连词,用词不当、用词重复、语序颠倒等现象编写汉语强化训练。同时根据地区和学生的汉语基础差异,增加教科书的弹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注重汉语口语交际和汉语能力训练。借鉴了英语教科书在口语交际训练、听说训练等方面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所改创,形成本民族特色教材。

  2006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和2013年颁布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都提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素养”这一概念。“汉语素养”包括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正确学习和掌握汉语文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汉语文知识、能力,“并能丰富汉语的积累、培养语感,逐步形成汉语思维能力”。此外,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素养”相对于汉语母语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言,更突出了汉语的交际和应用能力,而不过于注重汉语文知识点的识记。因此,在蒙古族小学汉语教学中,从“教授学生汉语文知识”到“提高学生汉语素养”的教学重心的转变,既是蒙古族小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2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育的政策有待完善

  首先,双语教育政策有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双语教育政策制定者自身存在的缺点。我区部分领导干部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有关民族语文的知识和有关国家的最新政策。因此,他们在贯彻民族政策时,往往容易极端化,不能很好的把握正确的方向。其次,资源不足对双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双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我区的经济还处于劣势,地方财力不能满足当前的双语教育的需求。再次,人力资源的投入还不够和现代化教育设备建设不足等特点。最后,双语教育政策的不完善给双语教育带来的影响。中央和我区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扶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使少数民族教育重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为干扰因素。

  (二)双语教材教辅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蒙古族小学双语教材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民族文化的丢失。国家实施以汉族主流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少数民族文化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

  被排除在学校课程之外。我区现行的蒙古族小学蒙古语文教材是民族语言自编教材,内容又简单、类别又少,同时缺乏一整套交付资料和音视频资料,而翻译类教材也无法满足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习惯、知识水平、文化背景;汉语教材以汉文化为中心,缺少民族特色,则采用全国统编教材,对于蒙古族传统知识及文化历史介绍不够,给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带来了困难与偏误。总之,现行教材还未能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民族化、多元化、生活化”的要求。当前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建设方面需要特别加强,充分利用网络容量大、传递快、发挥自主学习等特点,给双语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料、学习课件、教学视频,以弥补课内外双语教学资源的不足。(三)部分蒙古族小学汉语课教师有向汉族教师承担教学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作为蒙古族小学汉语文学科教师,蒙汉兼通是最基本的要求,对蒙汉两种语言文化有熟练的掌握,才能够初学汉语的小学双语生的汉语文课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中,当汉语文课中的某些内容,如习俗、文化等与蒙古族习俗、文化有明显差异时,用汉语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相反,会给双语生带来学习上的阻碍。

  3对我区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双语教育政策不断完善

  社会在变,双语教育政策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斷变化的,那么双语教育政策如何能更好的指导实践提出了初步的建议。首先,要加强民族教育的立法工作。近年来,我区民族教育的立法非常的积极主动,但是民族教育立法只是散见于宪法和其他法律中,而且原则性强、脱离实践、没有成文的条例,更没有专门的《民族教育法》,地方民族教育立法只能涉及局部问题,它对民族教育的保障作用是很有限的。从实际出发,总结过去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敢于创新,制定适合我区的双语教育政策。其次,要加强资源供给,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的双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师资培养方面:使双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龄结构等方面处于更合理的发展状态。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性强的人才。在对新型双语教师的要求方面:新型双语教师首先应该熟练的掌握和理解蒙古族文化,又要具有扎实的双语学科专业知识和丰富教育科学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撑,双语教学无法继续下去。双语教育的开展相对于单语教育资金投入量较大。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无法保证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和完善双语教材建设与教学硬件建设

  不同的教材适合不同的教学对象,教材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越贴近,它的使用价值及指导价值就越高。因此,“在教材编写中,自编也好、选编也好,作

  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教材编写中应该有发言权和决策权”。作者王俊霞写的文献《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现状探究》中要加强对原版教材的研究,建立双语教材的遴选制;以蒙古族历史文化为蓝本编写双语教材,同时兼顾蒙古族优秀作品及汉语经典作品;以人教版各学科教材为编写蓝本,对教材中的专业术语以括号形式标注母语,便于师生使用;在课本后附加专业术语对译表的形式来编写;小学课外读物应根据不同年级进行蒙汉文对译”等等。总之,汉语教材应“在内容上包容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在形式上体现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规则,具有一定示范性”。真正体现其“规范性、民族性、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民族语言反映社会的变化最敏感、最迅速,必然也会跟随社会的巨大变化,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视听和网络技术及远程教育成为帮助我区小学双语生直观学习、自主学习的好帮手,也是提升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性手段以及对接国内外先进文化教育、缩短与教育发达地区差距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我区各级政府虽加大了对蒙古族小学的硬件建设,但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蒙古族小学投入力度还需加强。同时,已经建好的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有效检查监督机制鼓励双语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先进设备,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对发展民族教育、保证我国整体民族文化素质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升双语师资水平,完善双语教学方法

  师资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讲,双语教育系统中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对他们用来教学的那种语言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并能熟练地以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以此来看,我国合格的双语教师还不足。而且双语师资队伍水平也不高,其中重要因素是双语教师本土化、低层次培养。可采用分离、分段培养的方法打破一直以来双语教师只能由民族学校培养的模式,即母语由本地民族学校培养,汉语和专业能力可选择异地高水平大学来培养。高水平师范大学应该积极参与和承担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语言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之外要更加重视培养他们开阔的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多元文化包容的心态。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需要推广成熟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如“浸入式”双语教学方法,“分层、分流”双语教学方法,“情景式文化体验教学方法”等等。这些双语教学方法有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另外具体语言的双语教学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母语的语法结构和构词特征与汉语的异同,母语与汉语学习中的干扰和迁移规律,语言符号学习与文化认知框架转换的特征,等等。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一定要充实双语教学方法的课程与实训环节,这是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质量非常关键的问题。

篇五: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对策

  ---巴丽达

  [摘

  要]本文主要浅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并对其发展做一定的阐述,首先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总体概括,介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最后就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育;

  现状;

  对策

  “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1]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少数民子地区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使用民汉双语教学的学校有1万多所,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使用21种民族语言在中小学不同层次地开展双语教学。[2]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

  新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民族教育为主,普通中小学采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6种语言进行教学。据2011年统计,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达140.84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55.0%。其中:学前三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幼儿达40.99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族适龄幼儿的62.4%;中小学

  (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达99.85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46.9%。

  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双语教育岗位教师6.73万人。其中:学前双语教育教师1.24万人,少数民族教师0.91万人,占73.4%;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师5.49万人,少数民族教师4.8万人,占87.4%。[3].到近年为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作为教学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各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可归纳为:(1)、长期单一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2)、长期并行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3)、过渡双语教学模式等三种。

  二、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根据民汉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新疆的语言环境可以分为:母语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杂居区、少数民族杂居区、汉语为主聚居区。城市与农村的语言环境、基础教育条件差异较大。通过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评价新疆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就必须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和课堂与周围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2、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双语教育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

  3、新疆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类型与模式必然是多样性的。我区地理环境独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殊,有高度聚集的地区,也有散居、杂居区,人口多少不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一种固定的双语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4、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

  5、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6、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现状的对策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

  展观,坚持育人为本,把加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1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克服和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逐步缩小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地域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

  2、观念更新,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由于教师的发音不准、语言基础不强等原因,就是在学校接触的汉语也不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享受优质语言教育的条件,解决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或许能解决教学设施的难题。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基础选择。教科书、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

  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4、不能忽视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作用其实是不能低估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上,许多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一些最新的教学法大都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母语作为理解汉语意思的媒介,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懂得如何灵活运用。

  可以说,肯定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科学道理的。

  四、结语

  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针对如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持语言多样性的问题时,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人类学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主流文化实现其社会目的的最重要的场所,它不能代替其他文化适应过程,而是使这些文化适应获得升华,抽象为文化的现实方式。学校里将始终存在着跨文化冲突,同时也存在着主流文化对各种文化的整合。在民族学校,由于多元文化的复杂性,这种冲突和整合就表现得尤为强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国,汉语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族际语,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

  少数民族来说,掌握和使用汉语的程度如何,已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使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弘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总体进步所不可忽视的。因此,如何科学地理解双语教育的目的,如何为实现此目的采取合理方法等问题正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些课题,才能体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思想,克服双语教育中的偏见和狭隘,实施和发展更为开放、合理、和谐的双语教育及多元的文化教育。

  [1]郭卫东.论双语教育的功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2]王鉴.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及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出版社,2006,(2).[3]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展规划处,2012

篇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篇七: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要教学语言,以汉语为辅助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其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也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学校在教学设计上,结合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采用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主要教学语言,以汉语作为辅助教学语言,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将更加注重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以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其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也将更加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重视,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 少数民族 现状 双语教学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