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唐氏族谱第三部
寻根访祖唐氏宗族
地址:四川南充嘉陵区华兴乡五村
辈分排述:大,科,国,朝,时,余,正,开,启,文,运,承,先,代,生,明,世,睦,沾,黉,儒,忠,学,守,作,善,孝,家,传。
唐
氏
家
谱
姓氏寻源;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你的姓从何而来,始祖是谁,如何发源开基,如何演变迁移,历代有多少风云人物,何处有自己的骨肉同胞。请看姓氏寻源···
唐姓系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唐姓源于伊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名放勋,溢号尧,他做天子以前,曾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执政天下后,又立国为唐,史称陶唐氏或唐尧。他去世后,帝舜继位,又封他的子孙为唐侯。此后,这一侯国累世相传,经历了夏商两代,直到西周初年被周公灭掉。从此唐侯的裔孙中开始有以唐为姓。
周公灭唐后,又把周成和的弟弟叔虞封示唐,改封原唐侯的直系子孙于杜,(今陕西西安东)这支唐氏人,又被唐杜氏。而叔虞封唐后被称为唐书,他的裔长子后来又称封于晋,只有蔗出的子孙继续留在唐地,这些留居于唐的叔虞子孙也姓唐。
帝尧之后和唐叔
之后的唐姓都因为“唐”地而得姓,逐渐发展成为唐姓的最大两支派,后来还在晋阳,北海,鲁国等地形成望族。
唐姓还有一些影响比较小的来源,春秋时,在今湖北随州西北部一带,唐国遗民也有人以唐为姓。(后汉书,南蛮传),东汉时,南蛮的白狼部落中有人姓唐。《三国志》《郭维传》载,东汉末年,陇西羌族人中有唐姓,由此可见,当今唐姓人除主要的支派以外,其它的一些人的来源是相当复杂的。
唐姓如今已是人口数量在百家大姓中占有第二十六位的中华大姓,其历代名人也不绝于书。如战国时,有楚国各将唐咪,辞赋唐唐勒,汉代,武帝时有中郎将唐蒙,明朝,有画家唐寅(伯虎),又有文学家唐顺之,清代有思想家唐甄,又有洋务派的官员唐适枢,近代有自立军领导人唐才常,又有云南军界首领唐继尧,当代有人大委员唐生智,又有史学家唐兰等。迁民后裔分布于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山东等地。
祖先75代唐大发:湖南祁阳县溪塘于,清,康熙45年(1707年入川)(宜宾唐坝唐氏族谱,唐秋桐提供)
76代唐科
77代唐国清公祖
78代唐朝贤公祖
79代唐时梁
80代唐余舜
81代唐三齐,唐三俊,唐三槐
82代唐正诗
83代唐开山
84代唐启怀
85代唐文爱,唐文余,唐文德
86代唐运墩,唐运清,唐运寿,唐运绿,唐运启
87代唐承绪,唐承康,唐承见,唐承多,唐承平,唐定,唐承德,唐承云,唐承义,唐承志,唐承学,唐承礼
88代唐先第(唐益安),唐先忠,唐先记,唐先超,唐先金,唐先书,唐先银,唐先元,唐帅,唐先齐,唐先泽,唐先礼,唐先林,唐先羽
89代唐代华,唐小斌,唐向辉,唐向荣,唐军
篇二:唐氏族谱第三部
唐氏家谱大全!权威发布!唐家人转起!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唐”,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唐氏家族”,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唐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唐氏文化,传播唐氏正能量。
【一、唐姓起源及早期分布】
唐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当代100家大姓中唐姓人口占总人口的0.65%,排在第25位。在历史上,唐姓也是枝繁叶茂,名人辈出,不仅有忠臣良将、思想家,也有文人雅士、孝子烈女,甚至还有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关于唐姓的起源,有关文献和书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唐姓的起源有两个,有的则认为有六个。所以这里对唐姓的起源问题作以分析。
唐姓的起源很早,而且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当今唐姓大致有这样几个来源:
【起源一】
唐姓的最早来源当出自祁姓,也称伊祁氏,是陶唐氏的后代,号陶唐,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据《世本》、《史记》、《通志·氏志略》等文献记载,帝喾有四个妻子,生有四子。其中一个妻子为陈峰氏之子,名叫庆都,生子名叫放勋,就是后来的帝尧,尧是放勋的谥号。帝尧起初被封为唐侯,于是他在平阳建都,其地在今山西太原境。
后来帝尧让位于舜帝。舜帝时,又封帝尧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到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又迁到鲁县,刘累的子孙仍然有一部分人居守在故地。商朝时,改号为豖韦氏。周朝时又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动乱,周成王派周公灭掉唐国,将其地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并将唐公迁到杜城(今陕西长安),降其爵位为伯。唐国灭亡后,其子孙就以唐为姓氏。由于唐国位于晋地(今山西境内),故史称这一支唐姓为晋地唐氏。这是唐姓最早的一个来源。
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鲁县的刘累后裔封为唐侯,负责对帝尧的祭祀,其地在唐洲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其后代子孙世代居于此地,遂以唐为氏。这也可算是唐姓的一支。其实,这一支唐姓与晋地唐姓是一个祖先。
【唐尧简介】
在位起讫:公元前2357—前2318年。
生卒年:公元前2379—前2318年。
出生地:丹陵(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蒲阳镇西南)。
立都:平阳(今河北保定市阜平县东南平阳镇)。
年号:帝尧元年(甲辰,前2357)。
帝号尧,尊号唐尧、帝尧陶唐氏。
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尧陶唐氏政权的首任帝。
尧姓伊祁氏,名放勋。帝喾四子。帝喾长子挚在位9年,为政不善,而禅让于尧。尧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亡。
【起源二】
唐姓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灭唐国后,把唐公之地转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号称唐叔。唐叔虞之子燮父的后代,后又被封于唐,其地在随州唐城县(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县镇),地近于楚国,由于势力微弱,遂成为楚国的属邑。鲁定公五年,楚昭王灭唐国,其子孙遂以国为姓。由于这支唐姓位于楚国境内,故史称楚地唐氏。这是唐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以上几个来源外,还有几支唐姓来自于少数民族。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时,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邦国中也有姓唐的,如唐丛国。东汉永平年间,唐丛国与白狼国等一百余国,600多万人臣服于汉朝,并进贡方物。后来蛮夷王唐缯等人率其部落17万人向内陆迁移,汉政府给他们颁发金印紫绶,赏赐甚厚。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陇西一带的羌族中也有唐姓,如陇西羌族名将就有唐蹄等人。
摘抄自《百家姓书库——唐》
【唐叔虞简介】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唐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晋国的开国始祖是唐叔虞,字子于,为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姓姬。根据西周“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他被封到今山西境内。他先是封在唐地,就以唐为氏,所以又被称为唐叔虞,国名大概也叫唐国。后来他的儿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就改名为晋。他的后代又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等地,但国名依旧称晋不改。
【二、唐姓图腾】
此图为唐姓图腾。图腾是古代氏族的族徽。“唐”是天文仪器“重”、“童”、“章”的简化,是双手持晷天仪器牙璋的人在天文台上观测星象的象形。始祖唐尧,发祥于河北唐县
【三、唐氏族歌】
这首唐氏宗亲会歌,作为唐氏子孙,你是否会唱呢?小编要利用空余时间把这首歌学会,如果你也喜欢,想做一个热爱唐氏文化的青
年,那就动动手转走吧!还可以分享给唐姓小伙伴听哟!
【三、唐氏族徽】
【四、唐氏家训】
一、敦孝弟
父母之恩永世不忘,惰肢纵欲,致冻蚀父母之忤逆之子,天理不容;至于兄弟,同气异形,须休戚相关。勿听妻言而伤骨肉,勿争家产而弃手足,斯兄弟蓊而父母顺矣。不孝与不弟相因。若族内有不孝不弟之子,本房不得隐瞒,赴告公祠,治以家法,如再不悛,共同鸣官究之。
二、笃宗族
书先睦族,礼重敬宗。虽别派而分支,实同原而共本,宜推乃祖乃宗之意,常念一家一姓之亲。置义田以赡贫穷,思留奕叶;修家谱以联疏远,爱及云福。务期永息争兢,须要长关休戚。
三、和族党
五族为党,五州为县。人有亲疏,概给之以温厚;事无大小,皆处之以谦冲。毋因小失微嫌,遂至耗财结怨。庶相资相让,共成姻睦之淳风;无仵无争,长享盈丰之福泽。
四、睦夫妇
良缘素缔,佳偶天成。整服如宾,何曾之风流宛在;下妆答拜,樊英之雅范犹存。雨泽降本阴阳和,斯言可信;家道成由夫妇睦,此语非虚。宜鼓琴而戈雁。
五、肃内外
人之亲疏有异,门之内外攸分,亲者严,疏者宽。或男或女,固以杂坐为耻;非丧非祭,犹以授器生嫌。嫂叔姊妹之伦,贵词严意正;绣阁厅堂之地,宜掩面低声。惟家庭无秽污之行,斯族党有清高之誉。
六、崇节俭
天之生财有限,人之支用无涯。丰熟难期,漫诩篝车满足;骄奢易入,毋令钱谷空虚。衣服不可过华,惟求蔽体;饮食无容厚味,止取充肠。须流福泽于将来,更惜勤劳于往日。成由节俭,败由奢。
七、谨交游
诗歌伐木,易系同人。谈笑少良朋,渐染致身心之累;往来多好友,切劘为学问之资。闻香闻臭攸分,须严所入;为漆为丹有别,务审所藏。尚其注意端人,切莫攫情败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八、择婚配
礼垂合体,诗咏好逑,果是佳儿择配;须求淑媛,如玉娇女,相攸必选才郎。高门可结朱陈,宜详谱牒;薄族堪联秦晋,勿计聘仪。要严良贱之分,莫启参商之局。结坏一门亲,遗误三代根。
九、时嫁娶
男思有室,女愿有家,毋使衍期。古人壮岁是期,或生旷怨,今世童年为则,每损元阳。须裁礼制以适仪,毋逐俗流而逾限。
十、重祭嗣
丰姿虽古,木主犹存。卜日而启寝堂,宜严洒扫;因时以陈品物,务备丰隆。具醉兴歌,勿俾抱馁而之痛;莫衍致咏,尚其尽如在之诚。须追我列祖精灵,勿视为后人故套。
十一、修家谱
祖宗择土金邑,创业之甚广,唐姓之渊源弥长,恐就湮于此际!故修谱于今时,我既修辑维殷,尔其珍重常看。藏诸柳箧,勿令硕鼠之伤;薰以芸香,莫共虫鱼之饱。
唐氏家族治家格言与诚堂家训
(清同治十三年唐氏族谱载)
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俾美妾娇,非闺之福,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怪舛,立见消亡,勿恃势利,而凌孤寡;
勿贪口腹,恣杀生灵,怪僻自恃,悔误多必;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匿恶少,久必受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
因事相争,忍让三思,恩惠无念,受恩莫忘;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人有喜庆,不可忌妒,人有祸患,不可欣心;
饱暖平安,是为清福,温良恭俭,到处春风。
二
器具质而洁,瓦缸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误,居家戒争讼,争讼则终凶。
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妆,嫁女求佳婿,勿索重聘礼。
三
居家务期质扑,教子要有义方,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要忘形。
事业盛于诚信,伦常本于心性,学业警于浮华,万事废于懒惰。
四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阴施淫盗之谋,不得为人;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求职业,修心术,何患饥寒;
贪财色,乱人伦,必贱身命。
兄弟叔侄宜分多润寡,长幼内外要法肃词严。
弟兄以仁让为主,正家以夫妇为先。
私欲去而聪明始开,念头善而是非分明。
唐氏子孙,戒之勉之!
五言家训六十首
(清同治十三年唐氏族谱载)
四川督部堂戴申明,于顺治九年,将圣训六谕,通示各属,并作
五言诗六十首,详作阐释。特附录于谱内,为我族唐氏后裔永远遵行,勿忘。
孝顺父母十首
风夜抚吾身,敢忘白发亲,昊天恩罔极,不孝怎为人。
自幼到而今,双亲日费心,笑啼先自揣,寒暑惧相侵。
父母爱儿情,惟期儿长成,何堪长成日,视尔所生轻。
春晖日日驰,孝养贵乘时,须识儿长大,双亲力已疲。
尔身父母有,尔财父母遗,只应勤奉养,分荧岂人为。
纵尔挣来钱,亲存不自专,如何私货利,父母任尤煎。
愿为有室家,父母喜相夸,何得私妻子,转言父母差。
至亲兄弟间,痛痒自相关,当体双亲意,相看总一般。
莫逞少年情,乖张患易生,此身父母养,切莫把身轻。
百行孝为先,事原在眼前,庭间征大顺,召福自绵绵。
敬事长上十首
事亲还事长,爱敬本天良,长幼先知节,尊卑序有常。
分产无嫌少,譬如多弟兄,旁人图利已,切莫听唆争。
伯叔酋吾父,宗支一本亲,高曾留矩范,子弟恪遵循。
弟兄如手足,骨肉莫相残,一胍分肢体,手寒足亦寒。
起行兼坐立,揖让礼仪先,儿伴推梨枣,宾筵荐豆黎。
耕田多让畔,入市莫争衢,负担肩分荷,推节手共扶。
佝向言必谨,抑抑貌宜恭,桀惊潜消灭,和愉露婉容。
敬长推同类,居乡重大年,但逢耆老辈,宜若父兄然。
隆礼尊师傅,虚怀接友朋,老成能敬事,识见自加增。
官吏居民上,由来贵贱分,乡愚知大义,踊跃效公勤。
和睦乡里十首
乡里皆亲旧,情宜缓急通,近观桑梓地,想见古人风。
风俗归仁厚,安居必择邻,耕耘常挈伴,灯火自相亲。
陇亩相连处,沿村又几家,关心邻犬吠,相与获桑麻。
镇市人烟密,居民聚五方,但能聊一气,异地即同乡。
古有同沟义,休争上下流,均匀资灌溉,水旱共无忧。
山头与岭角,小户每畸零,守望时相助,何愁孤弱行。
鳏寡四穹民,尤当赠恤频,莫虞寒洌甚,茅屋尽生春。
缓急人时有,求援愧不禁,周之勿望报,吾只尽吾心。
自反非无礼,偏逢横逆来,一诚能感格,积久渐无猜。
稼穑生民质,乡闾保太和,原将雍睦意,同唱里仁歌。
教训子孙十首
百行推孝弟,扩之以诗书,智人日益智,愚者不终愚。
气质有纯驳,变化在垂召,但能明礼让,乖泪自潜销。
欲教子孙贤,勿为名利牵,修身在于已,富贵本乎天。
资生原有术,听业早安排,一技成家室,间游即厉阶。
凡为家长者,礼法必当遵,事事循天理,方能启后人。
取友交三益,临财凛四知,忮求心不起,穹达总相宜。
田房常易主,成败本难论,费尽机谋日,还当念子孙。
举动戒轻佻,园蔬敝温饱,教之崇朴素,能爱在能劳。
出言勿刻薄,涉世要为谦,根本当培养,风规尚谨严。
学问藉观摩,工夫勤切磋,但看师道立,渐觉善人多。
各安生理十首
受业四民分,专精志不纷,劳心与劳力,生本在乎勤。
父子世相传,无虞见异迁,谋生休欢拙,守业自安然。
士也习诗书,须教富五车,濯磨先立品,勿或玩居诸。
农也立田功,收藏可御冬,耕耘为本务,耒耘利无穹。
工也居肆间,艺成亦孔艰,力严淫巧戒,便用偏人还。
商也事懋迁,常将辛苦先,登山复涉水,起早更迟眠。
女子在蓬门,机系晓复昏,无须嫌命薄,勤乃是贤媛。
妇即富于家,闺闱应戒奢,善心何自起,劳逸辨无差。
促织草间鸣,催耕树上声,人何不及物,懒惰百无成。
勿或作游民,贪闲一世贫,及时须努力,勤苦自成人。
勿作非为十首
是非无两可,操作总当勤,界有人禽判,途从上下分。
立志希贤圣,潜修闭户中,公庭须绝迹,刀笔莫称雄。
嬉游忘稼穑,务外误农功,耕织三时逸,饥寒一室空。
莫失先民矩,须遵法度严,矜奇与厨巧,徒使正人嫌。
交易期通利,居奇怨更多,欺人实欺己,后患悔如何。
偷闲成惰慢,博奕纵邪淫,饱食群居者,难哉不用心。
更有逢场日,荒游酒食耽,少年轻薄态,自问亦何堪。
勇者休夸勇,防身不用刀,兵凶非善器,获罪法难逃。
改过存乎悔,无伤一念差,小人能革面,败子可成家。
劝惩分善恶,杜渐更防微,经正无邪恶,民恬物共熙。
唐氏家谱大全!
权威发布!
唐家人转起!
篇三:唐氏族谱第三部
唐氏族谱
目录
第一部
唐氏族谱续修语(七律)
唐氏族规
唐氏字辈
前言
续谱凡例
唐姓的起源
唐姓、郡氏:晋昌郡、翼城郡
唐氏总源图
抄源本流记
附(一)唐氏谱序
附(二)唐氏谱序
附(三)渠阳唐氏谱序
附(四)唐氏谱序
附(五)渠阳唐氏合建家庙序
附(六)唐氏谱序
附(七)唐氏谱序
附(八)重修唐氏谱序
附(九)重修唐氏谱再序
附(十)唐氏谱序
唐氏谱续修序言
杨家沟唐氏第二次续修宗谱序
杨家沟《唐氏族谱》二OO七年续修族谱序
重修唐氏谱序
唐氏祠堂对联并附神座对联
牌坊对联并附赞
凡例十则
唐谱宗政
第二部
鉴修宗支图及唐氏
唐氏介祖启序世系图(今放生北门村支脉)
徙川先祖唐光富发派
徙川先祖唐光伯发派
光伯祖长房仲遐房系
光伯祖二房仲遴房系
徙川祖公唐光琏发派
南冲寺学堂湾唐氏徙川前启序世系图
自楚来川东到南冲寺分支发派衍庆图
光武发派图
光舜发派图
按语
1(一)两汉时期于史记载的唐氏著名人物
(二)三国时见于史册的唐氏著名人物
(三)南北朝时期的唐姓名人
(四)唐朝时期的唐氏大家族
(五)两宋时期唐氏名人
(六)明朝时期唐氏名人,明清以来唐氏的分布与唐姓名人
(七)唐氏宗族名人及名卿纪略,宗族内名卿,唐氏三祖衍图
(八)共和国时期我族部分族人简介
第三部
世系蕃衍及厝所
一、唐氏世祖蕃衍及陵寝(入川前)
二、来乐至杨家沟光富祖蕃衍及陵寝
三、居杨家沟下节唐光伯世系蕃衍及陵寝
四、唐光琏祖来乐至杨家沟北门坳世系蕃衍及陵寝
五、居南冲寺学堂湾唐光武唐光舜二祖世系蕃衍及陵寝
第四部
唐氏谱
家箴
家训
编修按语
报本篇
治家篇
事亲篇
为学篇
性命关系论
志意心身四大境界
仕官类
学问类
冠公六悔铭
惜字惜谷要言
十好语
葬祭类
念庵诗云
蒙童入学规矩吟
十穷语
家箴
事亲
友爱
夫妇
训后
女戒
行善
悔过
祖孙称呼辈次
五服血缘亲戚图
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文件
为小沟人形坟地起诉序
放生关圣武夫子肚脏文书
唐氏谱第二次续修捐助人名单
干支次序表
裔孙续记表
第一部
七律
唐氏谱续修语
五百余年但录媵
从今付梓庆新乘
创垂后裔宗功远,伸引前徽祖武绳。
阖族详书无缺陷,开卷阅览有明徵。
还期继述频相衍,累世勤勉序宗亲。
唐氏族规
要热爱祖国守法纪,不能丧德辱国忘根本。
要廉洁清白秉公正,不能同流合污害人民。
要孝敬父母尊长辈,不能作逆不孝丧人伦。
要敬祖爱族守宗信,不能弃族妄为丢族魂。
要兄弟团结妯娌和,不能同室操戈手足分。
要教子有方惟耕读,不能娇生惯养误终身。
要勤俭持家爱劳动,不能懒馋贪占邪气生。
要夫妻偕老共甘苦,不能嫖娼盗赌坏家声。
要睦邻互助友异姓,不能仗势凌人怨恨存。
要文明礼貌讲科学,不能迷信邪教腐灵魂。
附:唐氏家规十二条
忠君上,孝父母,宜兄弟,敬长上,肃内政,正嫁娶,保宗族,睦乡邻,尚勤俭,笃教训,戒兴颂,敬谱牒
唐氏字辈
咨文思朝光,仲承守仕仁,大德维先政,通才自永昌。
邦家定必胜,治世之贤良,道远荣开国,恩流福寿长。
韬略振纲纪,辅佐显名扬。
注:1、前三十个字入川后所拟定。
2、次十字为光绪25年续修所拟定。
3、后十字为2006年修谱所拟定。
前言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姓氏百家的多民族国家。唐氏在百家姓中记载,就有八百六十余万人,居全国二十六位,分布在神州大地,且历史悠久,光彩照人。
《唐氏宗谱》全面系统介载了唐氏门宗的来龙去脉,又详尽地叙述了唐氏一脉,现分居在乐至县城,放生乡,新乐乡以及成都市等地族人的情况,是供大家查询的一篇好资料。
此次《唐氏宗谱》的续修是由唐维第,唐维新,唐维理,唐大池,唐政福等十四位族人,不辞辛苦,精心组织,细致调查,并得到全体族人,尽心回忆和支持,经过普查、编写、印刷三个阶段,鉴别碑记,甄别生庚簿和忆子等办法,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修谱事宜。
我们修谱的目的,把原在放生乡北门坳杨家沟唐氏宗祠,参加清明节祭祖的唐门后裔作系统的入谱登记,便于族人男女老幼互相联系互相交往,保持先祖血肉亲情,在建设文明小康的乐至家乡事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幸福美好的明天。
介祖33世孙唐维第书
公元二○○六年四月二日
续谱凡例
今续《唐氏族谱》是紧承光绪二十四年仕任公续撰的《唐氏家谱》为手抄旧谱。一百零六年后重修为谱源。
光绪谱所载开基始祖,光富、光伯、光琏、光武、光舜各为派宗,顺次排列,直录到“仕”“仁”字辈。这次续修对光绪谱并未原样照抄,改变了排列形式,内容有所增减。
1、续修新谱变繁体字直书为简体字横排,包括人名在内的古体字,异体字都按汉字规范化处理。
2、光绪谱录用谱序,都系明清时代的古文言文。为便于阅读,用标点符号断句,按文意分段。对人物、地名、历史事件加以简要注明。
3、新续《唐氏族谱》续接以“仁”字辈,“大”字辈为承接点,用直线呈放射状连接。顺先后长幼依次排列代代延续的世系表,自左至右按辈份录记。尽管现代人多起单名,在名字中贯以字派,以明所属辈份。
4、旧族谱记男不记女,与现代繁衍情况有悖。新续谱对有男有女多记男,对无男有女就记女。招赘婿者统而记之。嗣是女者注以“女”字,无嗣者注以“无后”或“止”字。
5、对入川祖公都贯以定居地名,以示迁散流落异地的后裔回来认亲归宗。对移居外地的子孙也注以地名。
6、光绪谱录列来乐至定居的祖公,分属杨家沟和南冲寺学堂湾五大房支系。百多年来,而熟知先辈渊源的已作了古人,故现今新谱中仍有少部分后裔失去了连接,说不出祖辈渊源,道不出先祖妣的名讳姓氏的子孙,可按五大支系定居地名找到自己的根蒂。
7、《唐氏族谱》为传家宝书,希持谱者精心爱护,妥善珍藏,外出或辞世,传给忠厚诚实可靠的后人掌管。谱后的裔孙续记表,请按表中内容一代一代地承记下去,为本族未来修谱留下史料。
8、光绪谱与另两本传继的手抄旧谱及(八队先美收藏手记传本与杨家沟下节唐政明家传残谱及南冲寺光武祖七代孙唐德联传谱抄本),都以唐介祖为我唐氏远宗鼻祖,新修《唐氏族谱》仅立与我祠直接五大派宗。余者,杨家沟其他唐氏派系在本谱中未录,如狮子坪大湾,太平桥湾,童家今古观沟唐氏支系在旧谱中列有世系图。另外居安岳鸳鸯铺,仙鹤梅家湾及放生宝鼎山沟烂河堰与我祠宗支同属仲梁(16世)祖发派的支系。都未录入新谱,如有意者请与非派联属,并探讨。
公元二00六年七月
唐氏祠堂对联并附神座对联
神德贻休远
馨香介福多
明禋齐日月
继世等乾坤
高曾祖考千年远,祫祀蒸尝四秀新,四望山河呈俎豆,千年楹桷壮犹勋。
祖宗匪遥喘息呼吸依然合体之思,天下虽大饮食起居犹是一家之象。
雍雍肃肃须知后辈森严,赫赫洋洋试看先容不远。
贻谋远大家传礼乐诗书,世泽悠长派衍东西南北。
从此间出须令子孝孙贤,久这里来无忘祖功宗德。
振起精神作事勤耕苦读创垂永裕于儿孙,立定脚跟为人致孝尽忠诚敬方通于祖考。
垂创有业贻尔后人者,礼之严,乐之和,诗之正,书之典,奕世相传承祖德;
继述无方对我前烈者,春而禴,夏而禘,秋而尝,冬而蒸,四时奋举报宗功;
牌坊对联并附赞
一派荣向誇学海左汇右注于今世泽衍三江;群峰直烈势凌云,后骤前驰自昔家声传五马。
水有源来木有根,名宗续处亦相因。迢迢鼻祖支分后,蛰蛰云仍衍蔓真。谱谍始篇昭世系,簪缨复继耀亲疏。世间多少纷纷者,得仍贤侯有几人。武定府同知张免
西甄阀阅最宗,南宋移来向会同。昭穆分明敦礼素,孙支蕃衍尚儒风。传家旧业荷殷盛,接武青云显融通。嗣续愿言培厚德,绵绵瓜瓞庆无穷。顺州府知州石赋
木由根来水由源,紧被流芳自广川。赫赫簪缨家世显,章章谱谍子孙贤。亲疏有序浑无紊,昭穆相承总秩然。瓜瓞绵绵传奕叶,最堪振后更光明。靖州推官胡经曲
唐氏门高积庆深,咸知尊祖敬宗心。一从澧州推名宦,赫赫声名冠古今。浪穷训导陈一松
群侯为鼻祖,奕叶继闻人。衍庆千秋泽,恩同百世春。衣冠远更美,瓜瓞晚犹新。孝敬敦天叙,彝风似石淳。弥勒知州汪道昆题
赠匾式
文看石鼓:知县朱荣经赠匾式
玉堂先声:知县正堂王宾题赠
金门首选,永祀蒸尝:知县正堂唐莹题赠二匾
名扬金阙:知县王国仕题赠
品端金玉,成均佳选:分县右堂题赠二匾
绍绪叔虞,名阀醇儒:儒学正堂赠
玉苟高封:左营马彪题赠
瀛州雅望:知县朱荣经又赠
品重坤帏:宗侄唐莹题赠孺人
德寿星辉:宗侄唐莹赠
唐氏的起源
唐氏的最早来源于伊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名放勋。据《通志。氏志略》文献记载,帝喾有四个妻子,生有四个儿子,其中陈峰氏女庆都生子,名叫放勋,相传就是帝尧。帝尧初封唐侯,建都于平阳。其地在今山西翼城西,立国为唐,史称陶唐氏或唐尧。后来帝尧让位于舜帝。舜帝时封帝尧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迁到鲁县,刘累的子孙有部分仍留故地。商朝时改号豕伟氏。周朝时又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动乱,周成王派周公灭掉唐国。又把其地封给了他弟弟叔虞,并把唐公迁到杜城(今陕西西安东),降其爵位为伯。这支唐姓人称为唐杜氏。故古称晋地唐氏。
至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鲁县(今河南方城县)的刘累的后裔封为唐侯,让其负责尧帝的祭祀。其后代子孙世居于此地,遂以唐为氏。这支唐姓与晋地唐氏同一祖先。
唐姓另一来源于姬姓,就是西周初年,周成王灭掉唐国后,把唐公的地转给了他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号称唐叔虞。唐叔虞之子夔父的后代又封于唐,其地在随州唐城县(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县镇),因地近于楚国,其势力微弱,归于楚之属邑。其子孙遂以国为姓。由于这支唐姓位于楚国境内,故史称楚地唐姓氏。
除以上两支唐姓来源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唐姓。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时,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邦国中的白狼部落有唐姓的人。据《三国志。郭淮传》记载东汉末年,陇西一带羌族中也有唐姓。可见当今唐姓除了晋地和楚地两支唐氏外,其他一些唐姓的人来源是复杂的。
唐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在中国当今一百家大姓中排名26位,占总人口的65%。在历史上,唐姓家族枝叶繁茂,名人辈出,不仅有忠臣良将,思想家,也有文人雅士,孝子烈女,甚至还有不少杰出的农民领袖。
唐氏总源图
少典国君次子,曰有熊国君轩辕黄帝——玄嚣——颛顼——帝喾——帝尧
原本流记(手抄)
太昊伏羲同母妹,曰女娲氏。时诸侯国号,曰少典,娶有峤氏女,曰安登,生炎帝神农氏。
少典国君次子,曰有熊国君,又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帝母曰附宝之祈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于轩辕之丘,国名轩辕,代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
其妃有四,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次妃方雷氏女,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辉及夷彭。四妃嫫母,生苍林、万阳。众妾之子十六人。黄帝之子共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祈、已、滕箴、任、荀、姞、僖、怀、依是已。黄帝崩,子玄嚣立,姓姬名挚,又名青阳,是为少昊金天氏。少昊崩子娇极不立,而立昌意之子颛顼高阳为君,颛顼崩,娇极之子帝喾立,姓姬名逡,是为帝喾高辛氏。其妃有四,元妃有邵氏女,曰姜源,生弃,是为后稷,周之祖也。次妃有戎氏女,曰简狄,生契,乃商之祖也。三妃陈峰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当高辛氏丁亥岁,乃于丹陵而生帝尧,后从祈,以祈为姓,寄于伊长儒之家,故曰伊祈氏。四妃诹訾氏女,曰常仪。生挚、帝喾崩,子挚立,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立三妃陈峰氏之子,帝尧为天子。帝尧年方十二岁,佐挚有能,受封于陶,十五岁迁封唐,故号陶唐氏,都于平阳。年十六而为帝,在位七十三年。有子丹朱不肖,求贤位禅于舜。尧崩于舜帝二十八年,癸未岁,寿年一百一十七岁,葬于东平谷林。
自有熊国君至尧,共六世,帝娶宜氏之女,曰××。
帝尧十男二女,长子鉴明早逝,其嗣封于刘。后为氏,其后刘景学,拢龙于秦龙氏,事孔甲,能饮食,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氏。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氏,至商代武丁灭之。以刘景之后代,亦号曰豕伟氏。丹朱封房,后有别房氏者,其次曰付寿,唐翼、苟栎、亟字派仲,承、守、仕、仁,咨、文、思、朝、光。
稽之古人狄青,不附于狄梁公,守道不附于文忠公,梦煜不附于忠简公者,其故,盖以世代远不相及虽出一本,而无谱牒可考,班次可序,况不能亲之于平常之日,荀一旦隐暱于富贵之中,恐蹈渎冒宗之嫌,而为当世识者之所鄙也。夫人道之常云:九族之外,则无服者,以亲尽也。亲尽则无服,五服之内,曰亲,同姓久之,而亲者疏也,又久之,而疏者远矣。别其氏者,固为异姓,如无谱牒者,虽则同姓,乃路人也。有谱牒而无字派,则虽一本,而尊卑不等,势分不属,不相流通,犹未免路人也。字派之设,诚使亲者益亲,而疏者、远者,久之而终不至于疏远,其乃过于忠孝,而亦不滥于圣贤之教欤。
唐均仁字德宏撰
附(一)唐氏谱序
大明洪武戊辰岁仲吕月朔一日,余治事之暇,燕居于退思轩,急转进云签一缄,家谱一帙。余开视之,乃乡老先生,唐氏字君栋,详国,弼臣,乞余之印,并余之序,而后展谱阅之源流,则有唐均仁字德宏册载典籍,尚何言哉。弟不能戛然默然。故援笔书之以应命,自古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史,若晋之册书,楚之铁卷,鲁之春秋,皆以纪事者也,固之而巨族名家,聿修厥谱,乘以载焉,此其示后之文献者也。
朔唐氏,自陶唐启续以来,周封燕蓟者不待言矣,其在汉时,则有唐羌,北齐则有唐邕,唐时则有唐俭,宋时则有唐介、唐重、皆辅国勋臣,名列青史,莫不得而共睹共闻焉,鸟以毛
锥尽述哉,不已。而唐氏有世祖遗世谱,以历代之人事载之详明,可使千百世之下,鼻祖耳孙,以及曾而玄,玄而来,来而去,仍远支流派,炳然昭著,互相考证,虽然间有或仕或商,家分家徙者,尚有谱系可载,明若列眉,曷敢忘其本源,而路人共伯叔兄弟者哉!噫嘻,是世氏之人物也,立庙廊则盈朝文武,祀宗庙则济济衣冠,诚哉世家名族,而海内莫能尚也,又何羡于邓氏,累世之宠贵者乎,余故曰:斯谱也,是以为序。
大明洪武21年(公元1388年)戊辰岁仲吕月朔一日知广西全州府事浙东年家眷弟商英书撰拜。
附二:唐氏谱序
余叩之同安县事,将有二载矣,已知唐氏为斯邑,乃望族名家,然由未识,其唐氏之源流世系也。
是时,仲秋之朔,有唐先生字君栋,详国、弼臣者,俄入三思堂,揖而坐叙间,语未已,呼侍童呈递家谱,索余印之为记。余览之,迪唐公胜忠分支之子谱也。上有均仁唐德宏先生序云。谱成一十六本,内分四十八卷,由是向三老先生乞原谱以阅,时辞而退。
次日,举一卷箱至,开视之,果贮谱一十六本,再按之,则昭然四十八卷。首卷则载历朝名公序赞,次卷则列陶唐启绪之源及本源图并记,其三四卷至四十六七卷,皆历朝实行,其末卷,则附着某卷某代某人修之,某卷数代某人修之,因是是益信唐氏之谱,诚有所受之也。
呜呼!人之谱系固多,莫不远宗鼻祖,而中遗世代,即或不遗,亦不过自汉晋间来而已,其何能如唐氏谱系,自陶唐启绪,传令数百千年,昭著炳然者乎。余观谱中序跋虽多,宁如伊洙,欧阳修,范仲淹,余靖、苏轼、朱熹诸公之赞,盖晦翁在同安县,唐氏之谱,观之详矣!其赞曰:
帝尧放勋,古今咸称。史颂仁智,如神如天。都于平阳,萱荚生庭。亲睦九族,谱传至今。唐氏之谱,万古长存。帝裔唐氏,世世显荣。
以此知宋时,最尚门阅也,以此知宋时,唯推唐氏之谱为首也,推之为首者,贵乎数千百年以来,世代相传不坠也。
噫嘻!唐氏之谱,如是久远。唐氏之裔如是蕃昌者,须知唐帝之德,是何如也!致启今之裔之盛,又何如也!唐氏之贵显者,芬人齿颊,奚待云乎?第推其谱,悠悠绵绵,以千百源流世系,载之详明,诚信谱也。善乎,子瞻曰:“斯谱也”,余不赘云,维深为事嘉而已!
今者,唐公胜忠有功世袭靖州,归祭其祖,分受其谱,以垂后世,其盛事也!余敢作吝耶,序以复遂印之,弁耳。
大明洪武21年(公元1388年)戊辰岁仲吕月朔一日知同安县事张成书撰
《附三》渠阳唐氏谱序
我唐氏者,派于有熊,定姓于陶唐,谱出于山西,古帝尧之后也。
世代蕃昌,蔓延天下,自封在燕蓟,复寄于长安,以及四方流寓为藉者,始未可以更仆,数兹(只),我族之胜忠负龙韬豹之才。值天运循环之际,遇吾大明太祖高皇帝,应运而兴,揽英宏共图大业,与族中胜宗祖,翕然向附,不为攀龙鳞附凤翼,以求其志,而展其才,盖尽当年豪杰之忠,亦而相为努力协赞,以复兴久沦之境宇焉。
胜忠,胜德祖,则开百战不挫之雄,临敌先之勇,乃身率将士,略定远,飞涤阳,援采石,入建业,惟我太祖定鼎于龙蟠虎踞之都,已沐宠荣之封矣。所惜者,唯胜忠之未际耳。幸遇青常公观职而用之,即以胜忠随父均显近军前后,以显公扶德兴周公,随营进征。平西汉伪都时,以胜忠为江夏尹,不期年擢汉阳郡丞,兼五马事。又数年,奉命随征湖南边夷,父子同营献谋效力,招降纳附,实为有功。惜其师未旋,而显公卒于渠阳,乃筑墓于五老寨。赖周公之题封,赠显公为“武德将军”。授胜忠以世袭千户守御靖州,军民府由其世守之职焉,能不家藉渠阳哉,兹(只)不负本源,命仲琚归祭其墓,于是约聚族人,旨其墓以祭之,复入家庙宣其谱以祀之。礼毕,族众咸曰:“庚戌之冬,胜宗公封延安侯,莫不谓其吾族之光也”。今胜忠蒙敕旨世袭千户,守于渠阳,更不谓吾氏之幸乎!余曰:“不然,代受封爵世守之职,在流俗或以为非常之事,殊不知乃吾唐氏家常事耳”。
我祖——尧帝,始受封于陶,后改国于唐,故号陶唐氏。
所遗之迹则有唐侯国,故太原晋阳,旧名为唐城,古迹则有陶唐城,迄今东平为尧帝之江陵,葬其母庆都于宝定。今宝定则有庆都县,而且有庆都江陵存焉。
至于分封九子之地,首封丹朱于潞安。故今潞安有长子县丹朱城,犹有丹朱墓,筑于乡内,此则长子受封地也。
次封众子之地,受封汾州者,则地后为平陶。受封于宝定者,则地为唐县。受封于顺德者,则地后为尧山。受封太原定襄者,则地后为晋阳。受封于真定者,则地后为行唐。受封于兖州者,则地后为定陶。受封于南阳者,则地后为唐州。受封于东昌者,则地后为馆陶高唐。此则分封九子之地,实为派之所由始也。是故宗传启绪之地。各有尧祠存焉,为其继也。
自虞(周成王之弟封名权虞)以上为陶唐氏,为房氏。在夏为刘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皆世世有禄也(春秋战国时敕赏爵位)。
周之武王因剪商之后,戏封叔虞于唐地。亦传宗为唐氏。虽定姓有前后之不一,其何异我有熊国君之本乎。自三代之后,如宏祖、秉祖、羌祖、昭祖、谨祖、邕祖、俭祖、遵祖、介祖莫不史载班班,类然皆历代辅国元勋,而公,而侯,而伯,其爵者,皆我大神尧之德,食报应奢。诸祖之灵佑启我后,俾尔炽而尔昌,宁有艾也耶,即今挺出英贤,代生良佐,建功立业,敕受世旨,亦其家常耳,毋足为多也矣。
第僻处楚南,离家实远,幸严务敦雍睦,俾世世子孙,克绳祖武以无贻先人之羞,仲琚唯唯族众亦以余为是,余乃曰:“不为是也”。
今天下人之寓藉四方,而仅知挽近之小宗,忘其祖本祖源者,不少也。其故,盖失其传宗启绪之谱,未受分支发派之传也。
粤稽我家传谱,自尧帝之后,有伯诩祖,乃尧帝六世之孙,出于夏之中兴之世纪先代世数宗派源流,修成谱牒,而受彰烜祖,传之数世,时值夏衰商起兵变之后,其谱几失,幸伯亨祖,得之于泯泯芬芬之际,传之季裕祖授于康斌,斌祖之出,乃帝尧一十六代之孙。斌祖而后,有常泌祖,泌祖修之,泌祖而后有祥通,受廉伊得豫政诸祖修之,其时乃帝尧五十代裔也。又数
世而后,有亮贽祖修之。贽祖而后,有翌颉祖修之。颉祖而后,有高陨祖修之。陨祖而后,值秦赢氏兼并,干戈扰攘,其谱又失,幸李斯获之,识我秉祖字宣明者,慨以其谱与之焉,其谱于商山至是宣明祖藏其谱于商山遗谕景祖,叮咛而授之。盖自帝尧而来。至景祖之世,宗分九十六派,于是景祖分修九十六谱。分谱而后,有鼎祥祖修之。又数代,而秦熹祖,负其谱,而寄于长安。又数世,而羌祖修之。羌祖而后,授于谌祖,谌祖授于宏远祖,远祖而后,有凤祥祖修之,详祖传而宁祖者。迁居濠州(安徽凤阳府),因而授其谱于濠州。宁祖而后,彬祖隐名全节,同夔祖避从洹水,因而修其谱于洹水,未几而修之荆南。又数世,传而介祖修之。(介祖修老谱)及宋高宗,避难南渡,吾祖及族众,亦拥高宗于临安(今浙江杨州),遂于温陵同安是家焉。
故今长安之迹,则有唐家街,汴梁之迹,则有唐家桥。怀来居庸之迹,则有唐家岭。濠州之迹,则有唐家坟。荆南之迹,江陵西北之龙山,则有唐介墓。
又考其中,历来流寓四方为藉者,不止今日,我祖时臣,胜忠祖等家之渠阳也。唐超起官于西蜀,而成家于顺庆广安矣。唐皋仕于粤,而启派于桂林全州矣。秉义祖随父任浙,则传宗于衢州开化矣。唐顺为翰院编修,命其使于辽国,值其冠乱,莫能归家,遂传宗于辽阳为藉矣。唐纲、唐纪由商寓关中,则遂成家于大明南乐矣。质华缘遛于燕,亦启商州镇安之绪。质义游学于建业,今为宁国南陵(江苏南京)之宗。此非谱牒所稽,安考其始末哉,小子听之,勿忘也。仲琚向众咸揖而退。
仲琚数日,将归渠阳,谓老谱一十六本,总计四十八卷。简帙重大繁难赘录。请自介祖而降制为子谱,携归渠阳,以示后世。(注:今传谱来历)
余不敏,仅以介祖而下,至仲琚辈之世系,编一子谱。并拣老谱中,世代相传,各要略及各序跋间切要之句,详载明白,乃并于庙中语众之言,汇成一序,付族中二三志仕、长者,乞求郡邑印证,以授仲琚,复伊父命,永于渠阳,垂千百世之后,而无鱼、鲁、豕、亥之讹云,是以为序。
时,大明洪武21年(1389)戊辰岁,夹钟月,朔一日,闽中温陵同安县,本族唐均仁字德宏甫书。
附四:唐氏谱序
吾氏之世系者,派启于有熊,姓定于陶唐,藉出于山西,洵然帝喾之后,帝尧之裔也。迨今千百年,散分四方,流寓为藉者,安可胜记哉!
自吾祖,诞发于粤之全州兴安,历代彬彬,皆曰望族。
今吾氏之权献生进暹,进熹。暹生时愈、时俊、时伟、时明,由是时愈而生国栋、国材。宋时(自公元九百六十年起),同族中叔侄数人,流于楚省贸易,居于宝庆渠阳已数世矣。
今楚之仲琚,自楚至粤全州兴安,认其宗派。云:乃胜忠之子,国材公之玄孙也。自祖离粤入楚之渠阳贸易,缘遇叔公时俊公,因官流寓三江,是以亲爱相依,因而附居渠阳为家焉。兹父胜忠奉简命,随江夏侯,献谋效力建功,征蛮,使仲琚回粤拜祭明祖藉,以往来亲顾者也。由是云:其来藉之始末。但绪虽立于全州兴安,而系实自温陵同安而来。同安之派,又自江陵之分,江陵之藉,又自濠州之出。濠州之出,又自西安三源流来。三源之派,又自燕蓟而迁。燕蓟之派,出自山西陶唐矣(唐氏移迁之地)。
以上,派自有源,支自有本,芬人齿颊,奚徒喋喋民耶。
由此,稽其公,乃时愈之后,则祖之玄孙。胜忠公,乃均显之子,(为介祖14世孙)国材公之玄孙。至于时愈,时俊、时明、时伟四公,考其谱系之间,以此知时俊公等。乃则祖之曾孙。国彬、国材、国栋公之叔也(此乃分受子谱,启序15代)。
自稽,则祖而来,不为数代之支,而无紊乱矣。因老谱久收全州,由是数宗老,同仲琚随入湘源(即广西、兴安、全州,老谱收藏全州),旨曷族中尊长,请出其谱,以是渠阳认宗之裔。因而,考其谱中流外而藉者,不独时俊公及国彬、林、材、栋公等,垂统于渠阳三江也,间有超祖,收民于蜀而家者,则遗派于顺庆广安矣。秉义祖,随父任浙江,由赘而家者,则传裔于衢州开化矣,顺祖官为翰林院编修,命侄林远祖,出使于辽,值其冠乱,莫能归者,遂传宗于辽阳为藉也。质义祖游学建业而家者,即传宗于宁国南林矣。质华祖缘狱逼留于燕而家者,亦启绪于商州安镇矣。此非谱牒所载,安可考其来哉。
今笃胜忠承先祖之业,藉于楚之渠阳,乃为继绍之箕裘,出于大明盛治之世,受沐宠命安边之使,建立征蛮汗马之勋,敕题叙,授以世袭之职,甚非小矣。
吾氏不唯胜忠公,豪杰拔萃,封爵而已。抑且历朝显达者,文者以史,武者以爵,不独谱列济济,而且有秉祖、昉祖、瑾祖、俭祖、介祖,靡不史载班班。所以世称吾氏为名门,史载吾氏为世家者,此之谓也。猗欤盛哉!非巨族名家,安有记千百年记事之谱乎。非久远之谱,又安可考其本源记事乎。
宗谱者,洵人之世系也。粤自鼎祥祖,分支宗谱以来,谱成一十六本,内分四十八卷。
今胜忠公命子仲琚,自楚入粤。祭祖庙认其宗派,随索谱中世系,承传渠阳,立宗启绪。莫奈派远流长,繁难赘录,遂以介祖而下,录至时愈、俊、明、伟四祖,而成十代之支。至国材公,又为十一代矣。由是,仅以十一代之宗谱图述,录之授仲琚,复楚,永示于渠阳三江,垂千百世之后,而无鱼鲁豕亥之讹,俾知其本源世系耳。因而再嘱之曰:“期后之孝子仁人,英嗣志裔,当体先人,即修谱中宗支世系,毋坠前祖传示之责,而彰后代承修之志可也”。以是为序。
大明洪武31年(1398年)戊寅岁,夹钟月,朔一日,本族唐均仁字德宏书。
附五:渠阳唐氏合建家庙序
今,圣天子,三十有八年,深仁广被,海内晏然,兼颁一十八条,家喻户晓,固道一风同矣。
诚州(靖州)属楚南郊化洽民淳,惟余家系出于陶地汉中(陕西西安)。自帝尧启绪以来,祚土分茅,荫袭元戌,遂成祖藉,后人才秩生。
先元时,而宦游粤地,道德齐礼,创业垂统,郢隆倍盛,又为粤地之土著,复先明定鼎,商贾渠江,不觉汗马成功,名录京册,受恩此郡,遂曰止曰时,而筑室于兹,积德累世,燕及皇天,以致克昌厥后,椒聊之实,蕃衍螽斯之庆,历今二十代,族谱可考(此言唐氏在湖南靖州20代)。
昭穆虽纷,无非一本,譬若黄河之水,千里九曲,穿龙门,过积石,以及岷嶓桐柏之区,达之于海,亦未尝不同源星宿也。
虽然,念祖德宗功之大,故燕翼于子孙,思光前裕后之图,亦必由夫家祠,况古者,适士、11宦师皆有家庙,想吾祖,亦曾受世恩荣,且而躬居三事者不一,吾唐氏,亦乃阀阅之家,矧今仕宦继续,族巨殷繁,猗欤盛哉。当此之际,可勿崇礼数,而敦信义,体王言以遵道路乎。缘是阖族佥谋,肇建家祠。
岁时朔望,会于斯而议于斯,而宣讲圣谕于斯,一以敦行苇之谊,俾子姓兄弟莫远俱迩也,一以俾六行之教,俾少长尊卑整齐而雍肃也,由此,而提斯警觉,循是而实践躬行,尤加以诗书礼乐,鼓舞盛治,亦可以沐辟雍钟鼓之休。
今日,严墨搦管相成宗室,他年,敦诗书节礼,黹黻皇猷,其即百忍堂之规鉴也。夫非浦江郑氏之遗风乎。此家祠之不可以不建,俾春秋霜露,而动怵惕之思。自一世以至于万世矣。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2年),辛已岁十月辛未日,玄孙唐祚达敬题。
附六:唐氏谱序
圣天子,以仁孝治天下,故敦宗睦族之谊,深切著明于广训希天下有司以时申明之,凡以敦睦之道弗讲,即浇凌由此启也,故水有源,而木有本,情固亲于亲也,远推千百世,而上之祖宗,旁推千百世,而遥之宗支,犹必追而溯之,分而联之,参附考订,以勒为乘,岂细故哉。盖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礼之所有,皆人心所必至也。
独后世之立谱,收族者往往攀龙附凤,以夸耀门楣,致为有识者所鄙,又或原非本支,倾盖相授,联为宗谊,烂觞极矣。余先祖,曾祖雁来公讳宾,为国名儒,通经术,达世务,建宗庙于澜水,订族谱于荒落,原原本本考求所知。
唐氏土处玉峰(系江苏)者多,均非一脉,而澜水之派,于宋南渡,则肃国公讳介祖之分支也,于明之洪武,则延安侯,胜宗公之亲房也。胜宗公业著旌常,勋垂竹帛(安徽凤阳府濠州),而为李相国之事被谗,波及我始祖旺孙公,实徙居于江苏昆山澜漕,一再传而子姓数百丁,谱牒由此其宗矣(即旺孙公为始祖),自旺孙公至于用明公讳杲,凡五世以粮多者,督运粮艘,由海道贡京师。我祖用明公,以国子生身,其任事竣,后敷陈时政,切中利弊,召见锡冠带,此可以治朝事也。
余伯纯斋公讳德咸,官于和阳郡守,唐系出浙水乌程(系浙江),与伯叙谱知郡守为肃国公(介祖)之裔,而与吾家相为联属,先君子孝廉方正,介轩公笃于宗谊,时手订族谱,无舛无漏,又于家庙悬挂宗支图,以启后人敦睦之情至深也,然自胜宗公以前,虽知原本于方来公,闻见未真,不复强为之附。余官西蜀之乐阳(即乐至),已十年矣,秩满推陛御事,而职员唐承翱,贡生唐承禧,始以其族谱来曷,求为序云。余反复数遍,上自陶唐,下迄今兹,遥遥数千百年之远,似亦荒渺,然修之者某某,传之者某某,有凭有据,并非附会,又不得守拘墟之见,而谓世谱之延安侯也。
盖读,洪武二十一年,粤西全州,商公讳英之一叙,而唐氏之发源宏远。读同安县张公讳成之一叙,尤悉此谱之久,而不
信,而可徵之,故不忍释手。再读同安本族唐均仁字德宏公,于洪武二十一年,三十一年,而叙历溯唐氏之由来,千条万贯,莫不统之有宗,析之有源,洵乎其为大观已。独惜内载胜宗公之功勋爵秩,谓与时俊公,与均显公为叔侄,与胜德公为族,凡弟而未详。胜宗公为某人之子,亲兄弟几人?不无抱残有缺。盖我祖旺孙公,实因胜宗,胜德之祸,而迁支于苏郡,时逢示禁,宗支不详。固其所以,迄今耕读相传,又五百余年矣。倘天假余年,幸逢其遇,得观洪武以前之原谱,一十六本,计四十八卷。并伏读伊洙,欧阳修、12文正、余靖、苏轼、晦庵诸君子传赞,不唯不水源木本之考订情殷,而世德宗功之佑启我后人于各方者,其来有自,以此为序。
大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岁次辛卯,知四川潼川府,乐至县事,加三级纪录十次,记大功三次,推升江西九江府,江防军,补府同知江苏昆山本族唐莹字叔宣号鹤田顿首拜书。
附七:唐氏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则宗支无以垂诸于后。派不叙,则系无由溯其源。
我唐氏,派于有熊定姓于唐,藉出于山西,古帝尧之裔也。
帝尧先封唐侯于陶地,后尊尧为君,是为帝尧,故定姓为唐氏。生子九人,分封九地,立谱九族。启派于唐,传宗自尧至唐介祖,以至时愈祖,其间历来传宗修谱者,某代某人修之,某朝某人修之,谱成一十六本,总计四十八卷,谱已收全州,至胜忠公,因征苗寇有功,赠封爵秩,世袭千户守御靖州,命子仲琚,自楚至粤西全州兴安,祭祖认宗分受子谱,故传宗谱于渠阳三江矣。
盖吾祖,光伯公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岁,冬月朔二日,携眷来蜀北,潼川府,乐至县,西关外,杨家沟觅业,奉旨招安,填实于彼,安插落业,带有抄谱。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有二伯祖,光荣公之孙守炳,来川探视,与吾同窗肄业,诵读之暇,叙及传谱世系,恐有舛错遗失。次年回楚,越二年,盖守炳之父承榜公,旨渠阳家庙,请出其谱。
将唐介祖,生道信、道忠、道智、道佐。道智生惟元、惟先。元祖生之璋、之圭、之琏、之瑚。琏祖生守信、守杰、守俊。信祖生仕惠、仕懋、仕忠、仕慰、仕志。忠祖生唐则、唐列、唐制。则祖生叔夏、叔献。献祖生进熹、进暹。暹祖生时愈、时明、明伟、时俊。愈祖生国材、国栋。林祖生朝辅、贤辅。贤辅生荣(世)尧、荣(世)舜、荣(世)禹。尧祖生均显、均理、均润。润祖生胜荣、荣祖生仲梁。梁祖生承鉴、承镜祖之世系,以及建家庙之序录明,亲送来川,嘱授以传后代勿失,余唯而受志之。
迨今,余年五十有七,光伯、光富以及光琏、光智、光祚、光诠、光奇、光裕、光武、光舜、光国、光贤、光鼎、光明、光荣、仲仪诸公来川北,安岳、乐至创业,子姓数百余丁,将谱修录,备载详明,嘱遗子孙,以俟后世,能继先祖之志,光耀门楣者,能修谱传宗,庶几无鱼鲁亥豕之讹云,故序。
大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岁,新正月上浣,唐承高字步青修录。
小考:承高公入川始祖光伯之孙也,自祖入川至大清嘉庆十九年,120年首次在川续谱;云仲梁出自时愈后裔胜荣之子也。
另承禧公,朝鼎之曾孙,于康熙47年来川,居乐至黄连铺东寨门,乾隆25年攥修言:仲梁之父“光习祖”出自十世祖,时俊之后裔,仲梁是朝仁(字寿卿)的孙,言下之意,仲梁同名的两人,承禧于乾隆25年攥修在先,应为确实。就是说现今传谱的联属关系。
附八:重修唐氏谱序
13盖闻三皇立极,道统刚维,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有德者居之。
唯我祖时俊公,乃帝尧唐氏之后也。是发祥于庆都晋昌,建基于晋阳,原系于广西全州人氏。而均显公长子胜忠世袭守御靖州,子孙衍庆。后因明末,(1620年)天启李逆混乱,仲梁祖改宗逃避黔阳通州。至崇祯元年(1621年),复迁靖州会同县,盗贼四起,梁祖迁居四甲兴文里,半坡塘,买鱼田为业,故以为记。
查我祖乃楚南宝庆渠城三江,迁徙远口乡兴文里,远洞堡,买鱼田世守其业。因我朝定鼎,天下太平,于康熙临御二十一年(1682年)开川,我祖朝满公于三十七年,携妻带子,与诸祖来川,于乐至西门外,离城十五里妙峰山学堂湾,安插为业,已历四世。至道光末年(1851年),承锡公将宗谱修之,修之未成。至咸丰末年(1862年),承锡公卒,其谱未修。至光绪十三年(1888年),孙任踞城堡长肖、蔡等。藉公累民,孙与张如松等数人,由府控司院,均批县路令,弊朦耸听,阁邑免累,邑令震怒捕拘,孙等逃避。至十四年,呼令继任,赴控被责,诬法屈禁五载。其有林、王、雷三令在任,未沐脱法,及至陈令在任,于十九年六月脱法。孙次年将清明会底经放于二十三年,佃业安押。至二十四年三月初旬,孙阅谱不忍,我祖来川七世,谱未修成,孙体承锡公之志,于又三月起,至是年十月吉日始成(此处载明入川首次修谱)。
但愿我祖,默持后辈,世代公卿,均受皇恩矣。恐世远年湮,有遗失之患,孙故援笔题之,以垂后人,其勿视为具文焉,戒之,逸之,为序。
光绪24年(1899年),岁次戊戌年,冬十月吉旦嗣孙,讲生,唐仕任字尽臣号重录重修。
附九:重修唐氏谱再序
皇朝以仁孝治天下,道一风同,德厚恩深,义抚四夷,礼贯九州,圣恩浩荡,文字光华,使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何其隆也。
我祖派自公孙,绪启唐尧,历二十一朝,二百余王,四千二百余载。考其世系,历(黄帝姓公孙)代簪缨。至大明定鼎,胜宗、胜忠祖光前裕后,及至我祖朝满公,于康熙三十七年,来川创业于斯,已历七世,嗣孙任将族谱再三阅之,莫不深叹。
昔者帝尧九子,分为九州,天下皆盈,勿谓谁亲而谁疏矣。于是,读国朝圣渝曰:“修族谱以联疏远”。又曰:“笃宗族以昭雍睦”。是谱之不可不修,宗之不可不笃也。
盖前谱一十六本,四十八卷,皆藏全州,难得见矣。七世孙略继承锡公之志,将来川诸祖,次序修之,遗失者补之,太过者修之,故一人经营,心力费尽,无非酬先人于地下耳,倘后辈能体其志,将谱再修,祈祖宗默持后代,明公钜卿,不愧唐尧之后耶,勉之。
时,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9年)戊戌岁,十月吉日,六世孙,讲生,唐仕任字尽臣号重录,重修唐氏谱时,年已五十岁,稽首再拜后世嗣孙。
附十:唐氏谱序
尝闻三皇立极,五帝统宗,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有德者居之。
惟我祖,派启唐尧,藉自山西公孙氏之裔也。
由夏而周历八百年,汉代中兴曰帝曰王,而公而侯,绵绵世泽。及大明顺运而兴,胜忠公英宏四海,名震山川,世守靖州,不愧当时之俊杰矣,余再三阅谱,非异族之可比也。
余二十五年六月一日,宴居草堂,忽有朝佑(光诠之父居宝鼎山沟)祖之九世孙,入余草
14堂,向余一揖而坐曰,乞余族谱而修之。上扬祖宗德泽,下荫子孙。余阅之,欣然允诺,喜而不昧。
至二十六年新正月,余年已五十有二,不惜精神,终夜不怠,不及者补之,太过者修之,以慰大盛等修谱之志。余将祖,某房欠缺嘱之叙送,祈祖宗不昧,永佑后人,世代潜缨。
光绪二十五年(公无1899年)庚子岁春三月朔六日七世生讲生唐仕任字尽臣号道远修录(注:仕任公于嘉庆谱后85年续修)
附十一:唐氏谱序
书曰:以亲九族,九族既睦是圣人,首以睦族示教也。
盖我祖启绪陶唐,乃古帝尧之后也,发祥晋昌,肇基于晋阳。历二十一朝,二百余王,四千二百余载。考其世系,则代代簪缨,查其典藉而世世有禄。
自大明定鼎,而胜忠公继职延安侯,守御靖州,及我朝应运而兴。移居会同县,兴文里,半坡塘买鱼田为业。至吾祖朝佑,光诠公来川,七世未修谱牒。九世孙大盛等,不忘祖德,故央族祖仕任公,将谱修辑,以御后世上下相凌,名分不尊,次序紊乱,亲者不亲,而疏者更远,贻后世子孙,无非酬祖德于地下耳。愿吾祖佑启后人,曰孝、曰仁,故之,是以为序。
光绪二十五年岁在庚子,春三月朔六日
督修唐大盛
鉴修唐大锡
唐氏宗谱续修序言
宗谱是记录同姓世系的谱藉,内容以世系繁衍为主。叙氏族由来及源流派系,与其该姓氏的兴衰状况的文字资料。
我唐氏是帝喾之苗,帝尧之裔,在我唐氏的家书谱牒中,先贤们大笔直书,交口灵言。因时代的变迁,沧海桑田,其源流渺渺,枝叶纷繁,我们无机会考查介祖以前的老谱(十六本,四十八卷)。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9年),胜忠公琚祖之父世袭千户守御靖州,分授子谱,立宗启绪,故传宗谱于渠阳三江,为我们现行承继的《唐氏族谱》。此谱从北宋唐介祖起序立派,子孙繁衍,瓜瓞绵绵,历宋、元、明、清至今千多年,我族唐氏源流可考,本正源清,昭穆分明,家族和睦,尊卑有序,此乃惟我族子孙有谱可循而矣。
开基始祖,光伯、光富、光琏、及光武、光舜分别于康熙36年(公元1695年),37年(公元1696年)携妻带子自湖南靖州会同县远口乡兴文里买鱼田半坡塘搬迁入蜀,来乐至县,奋志衍续于杨家沟,南冲寺学堂湾。三百多年来,我祠子孙承祖业,遵祖训,应时谋生,适势造物,壮大家业,振扬家声的创业历史,作一番考查,来一次追宗溯源,而缅怀祖公,勉励后人,承继先祖遗德,唐氏家风永远传递下去。
唐氏宗谱,自光绪24年(公元1899年),仕任公独自经营撰修《唐氏族谱》(注:后称“光绪谱”),时一百零七年,有七代唐氏子孙未录上谱,如不再承续,则将形成谱系断缺,于后人无从稽考之虑。族人随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全新时代,社会急剧变革,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投身改革大潮,分赴各地,远涉他乡,展献智慧,发挥才能。近几年回乡祭祖,认亲归宗的嗣裔络绎不绝,把这感人的乡情和真挚的亲情,记录于唐氏族谱,昭示后人。在这21世纪初的时
15候,把唐氏世系承接整理成谱,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唐氏族谱》实为珍贵,先辈们的谆谆教导,有如耳提面命的深情感。谱亦诗亦文,图文并茂,体系完整,资料详实,足为我唐氏子孙珍藏的家书史料。这次续修《唐氏族谱》,以入川祖公各成支系,保留旧谱内容,改竖排为横排,入川前启序总图,用竖图直线连接示为本支世系。光绪谱所列旁系支派,新谱未录。“光”字辈祖公列为新谱分支体系。嗣中有男有女多记男,有女无男就记女,招赘者统而记之,从此改记男不记女的习惯。
良好的家规、家教、家训是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基础。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这是先祖的遗德,也是伟大民族的光荣传统。通过续谱,正是我们再现先祖遗愿,承继祖先美德,更为我们这个世代裔孙子嗣感恩报本的最好方式。团结族人,教育后人,振兴桑梓,也是当今社会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余者,介祖35代孙,才疏学识浅薄,年逾花甲,在族人的敦促下,欣然担起续修《唐氏族谱》重任,有负族人殷望,填缺补漏留给未来。是以为序。
公元2006年丙戌岁十月二日
光伯光第十一世孙唐政福敬书
重修唐氏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纪事彰善阐恶,谱以敬祖而敦宗睦族。史不记,焉能鉴前人之褒劣,谱不修,则难以溯其世系之源。
为之,向祖循根,证史求真,发扬先祖文化,追念血缘亲情,弘扬先祖遗德,启迪后辈子孙,今特重修此谱。
远古时,太昊伏羲,是我国东方东夷部落首领之一,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炎帝、神农和公孙黄帝。当时,同为我国黄河中上游部落首领。炎、黄二帝联合打败了东南方的九黎族部落,杀了蚩尤。后因利益冲突,双方多次发生战争。黄帝战胜炎帝,两部落融合一起,构成华夏族主体,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崩传于玄嚣,玄嚣崩,传位至颛顼,颛顼崩,传位于至帝喾(玄嚣之孙),帝喾崩传位于子挚。因子挚无道,被诸侯落废之。另立帝喾幼子帝尧为联盟道领,受封于陶,后改为唐,号陶唐氏。此为唐姓之由来也。
早在夏朝少康时,帝尧六世孙伯诩祖,记数世宗派源流,修成谱牒,授彰亘祖。到夏衰商起后,幸传伯亨祖自序本源,重修谱牒,付刘累祖,又传至季裕祖,季祖传于康斌祖;斌祖乃帝尧十六世孙;斌祖传常泌祖,泌祖修之传祥通祖;通祖授与廉祖,廉祖授之伊、德、豫、下诸祖修之,其时乃帝尧五十代之裔矣。又数世,有亮赘祖修之。之后,有翌颉祖修之,颉祖传于高陨祖;陨祖时,遇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之际,其谱几失,幸李斯藏其谱,识我秉祖字宣明者,以谱与之。宣明祖藏谱于商山,遗谕景祖,景祖时分九十六派,景祖分修九十六谱,分授各宗支。之后,鼎祥祖分列九宗,谱成十六本,内分四十八卷。又数世,秦喜祖负其谱寄于长安。再数世,羌祖修之授于湛祖,湛祖授于宏远祖,远祖后,有凤翔祖修之,授与光武祖,光武时,遇宋太祖陈桥兵变,谱几失,唯宁祖迁居濠州,因而修其谱于濠州(今安徽凤阳府),彬祖和夔祖,避从洹水修谱于洹水。再数世,到北宋神宗时,介祖重修其谱。北宋末年,高宗
16避金人南渡,我祖时愈,时企等和族人。拥高宗徙临安(浙江杭州),居于温陵同安。
故今长安之迹有唐家街,汴梁之迹则有唐家桥,怀来居庸之迹,则有唐家岭。濠州之迹,则有唐家坟。荆南江陵西北龙山之迹,有唐介墓,太原晋阳,则旧为唐城等。又考其历来,流于四方为藉者,时臣,胜忠等祖,家于渠阳。唐超官至于西蜀,家于顺庆,广安。唐皋仕于粤,而起源于桂林全州兴安。秉义随父任浙,而家于衢州开化。唐顺为翰院编修,命侄出使辽国,因其寇乱,未能归家,遂于辽阳是有宗支。唐纲、唐纪经商寓居闽中,遂于南乐传宗。质义游学于建业,故南京有派宗。
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0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反明,为避难介祖十六世孙仲梁祖从靖州迁徙黔阳通州。
崇祯元年(公元1621年),又迁回靖州会同,因兵灾四起,仲梁祖迁居会同县远口乡四甲兴文里半坡塘买鱼田为业。
综上所叙,足证吾唐门寓藉四方,千百年来,子孙繁昌,人丁兴旺,乃华夏之巨族。
唐门历代先祖,光耀门楣。如汉时有唐羌,北齐有唐邕;唐时有唐俭(二十四国公之一的莒国公);宋时有唐介(宰相),唐重。明时,唐均显(武德将军),唐胜忠(世袭千户),唐胜宗(延安侯)。清时,唐光玉(镇殿将军),唐承清(平夷侯)等,都为当时的辅国勋臣。
追本溯源,乐至放生乡北门村唐氏宗祠始祖乃唐介祖25世孙光伯公等,和二十四世朝满祖(南冲寺,现新乐五村十一队),分别于康熙36年和37年(即1696和1698年),由湖广携眷入川,奉旨来乐至西门外15里杨家沟和南冲寺妙峰山学堂湾填实落户为业,距今310年,其间,吾族尊卑秩然,家族和睦,长幼无潜越之举,此乃先祖所传之谱,族人尊祖敬宗,守规循礼所致也。
但自光绪24年(公元1898年)以来,106年间其谱未修,其规未倡,若不即今续补,乃为吾辈之惰也。
今,由吾辈等“筹备组”牵头,经族人议讨,一致认为,目前辈序有混淆,德尚低下,实有修谱倡规之要。皆因世远,族繁,谱由已旧,谱源残缺,今只好将族中所遗之旧本请出,览视之后列序,将近代所添新丁补上,分房送达,望悉之,遵之。亦盼后世,有志之士,发扬光大,将谱重新续之。
介祖33代孙唐维新修录
公元2004年10月10日
(录)凡例十则
一、报本追远,生人至性,务须随分自尽。丧尽礼,祭尽诚,毋得从俗,酷尚奢华,旷饮高歌。新旧坟茔,每岁身躬亲祭扫,清查续葬,必序昭穆,所安先灵端风化也。
二、显扬唯在于书藉,兴创不越乎勤俭。凡子孙之贤智者,固须努力将就,愚鲁亦须策以书卷,至务本力种田,原朝廷最重,务必耕读两全,庶几门闾光,而家丰富也。
三、寿夭参差,莫可如何,有数存乎其中,女子有能从一,心坚石者,固属阖族之光。不然听其改适。倘有兄收弟媳者,弟赘兄妇者。族长削去谱载,治渎伦之罪也。
四、燕翼贻谋,畴其不期,箕裘蝉联。然伯道乏嗣,千古痛恨。只许继兄弟,房族之子承祧。纵属同姓,非我一脉,若姑舅表亲填户入赘,慨不许继。即前有过继,今不登载,恐乱吾宗也。
1五、仲、承、守、仕、仁,咨、文、思、朝、光,原系先人世派,周而复始。(入川时15位“光”字辈正好该复用此10字起头,但祖公们拟定30字,作为后世流派,以别于远祖)但命名之间不可奕叶,而讳同于远祖。故凡取名之际,子孙未从师之先,务须定其名庶,永不致同讳之弊也。
六、族谱传家之宝,铺张扬厉,牵扯附会,非不足以侈人耳目,然冒认假借,愧恶何堪,今慨从实据,不欲其混吾宗也。
七、谱必编号,领必书名字。不可与同姓人抄袭录写。况斯谱记千万年之传流,同姓多有假冒宗亲者。万一有水火罹灾,必须报告族长,笔载遗失情由,不欲其混吾宗谱也。
八、各家神龛,必手订一册,后有生卒婚娶,务各载明岁月日时。即不识字,以须求族长亲友,详细载明,后代修谱,得有所以备参考也。
九、邻里乡党,尚当周恤和好。况在一本,须分多润寡,孝友睦渊。有不孝弟逞强凌弱者,族长从公处治,所以敦根本成仁让也。
十、婚姻论财,殊非雅道,眼前落魄,安知异时不发迹。此日富厚,能保日后不困顿。每见倚富欺贫恶习,深可痛恨,务必相女择婿,相子聘媳,所以远俗骛,兴礼教也。
以上十则,言皆切要,世世宜遵,若视为具文,不循此例,族长族众,齐心攻治,庶书香永绍醇,谨足风也。
(录)唐谱宗政
一、族繁则人众,人众则贤愚互见,善恶攸分,于此欲明彰瘅之权,非大声疾呼,严刑峻法,不能免其弊也。吾唐氏例政十余条,其间或为子孙所无,不然亦或人之所有,总期归于善。故告诫谆谆,唯恐或有罹此者,即或不罹于此而后快也。盖严以绝本族之小人;斯宽以养天下之君子。良莠不锄,嘉禾不生,即类惨毒之为,宗长者又何辞焉。吾愿此十余条,家置一通于座,佐以惚身心,以教子弟,皆于是乎,在可以无过矣。故孔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奚其为政,庶几无负予家政之初心云”。
二、孝顺父母,重天伦也,传曰: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长。故忤逆者服大辟,人虽至愚,谁肯公然犯之。第为父母者,自幼姑息,是以狎恩恃爱。习与性成,及其长也,随性猖狂,未免疾言遽色,拂逆亲心,此须一时纵性任气,实为忤逆之流,有此犯者,父母自当责治,不服尊长以惩之。
三、尊长上,敦友爱也,凡我宗支,分居长上者,不拘亲疏贫贱,皆当爱敬,服制虽尽,而尊卑名分犹存,岂可干犯名分,以伤残骨肉乎。纵财产不明,当道众理论,不可恃势逞强,辄加欧骂。有犯此者,酌亲疏以处之。
四、和睦乡里,敦厚道也。凡我梓里,住居相近,田土相连,朝夕相处,务要和好,勿相嫉妒,如有无故生事起衅,以致取辱,轻则受责,重则加罚。
五、教训子孙,重启诱也。古人云:“子孙贤,门户昌”,亦须为祖父兄者,严加教训,子教之以勤诗书,女教之以务纺织;妇人不出闺门,不与外事,则无玷家声,免致外侮。
六、各家生理,循职业也。凡人各有本等生理,士安于诗书,农安于耕种,工安于艺业;商安于贸易;俱宜安分守已,自然衣食丰足,又何患天之不佑也。
七、志坟墓,祖宗栉风沐雨,不惮跋涉,来至西川,创业垂统,以遗子孙,岂有他哉,不过
1望其世守坟墓而已。奈何于三世之间,则岁月云迈,世势不常,世远人逝,时移物换,百年荒冢,知是谁何?遂至垦为田地,开辟成土,予戏其惨至此。尚何言哉。凡我子孙,于祖宗坟墓,必须志以碑石,刻其上曰:“某祖某妣之墓“。则世代虽远碑石永存,平毁之患可免。
八、祭享,死生人鬼,事皆一理。古人于祖考妣,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为是故也。世之人切于生存,而缓于死亡,急于奉养,而怠于享祀者,昧于人鬼之道耳。凡我子孙,于岁时朔望,生死忌日,必须洁俎豆,荐黍稷,竭如在之诚,致报本之敬。乃为得之慎,勿以其形骸既朽,有何饥寒之事。耳目既灭,有何食色之情,而总怠其事也。
九、亲父子,父子之恩,天性也。而慈孝之道,亦天性也。然或事遭其变,为子媳者,当委屈承顺,俟其底豫悔悟。为父母者,尤宜宽裕隐忍,使其自怨自艾,无伤天性可也。
十、正夫妇,广齐治之化,当兢兢守名惟慎。毋以妇凌夫,毋以偏为嫡。娶妻以德,毋嫌貌丑,敦唱随之义。定妻妾之分溺于床席,惑于艳冶,皆所不载也。尚其慎之。
十一、和兄弟。凡遇兄长,而少之礼在焉。问年庚,叙世次,徐行让坐,执长幼之道,勿敢替越。
十二、教耕读,民以食为天,耕为所以,出四民之业,最苦最实。舜,圣人不羞为之,以衣食之源,不容却也。至于既富方谷,从善唯轻,则教之资于养也。间见人家子弟,藉赀温饱,遂忘学
业,世上道理百不识一。正所谓酒囊饭袋,裙马襟牛者也。我子孙,先以治生为急,服勤力穑,毋羞卑陋;即以读书为务,孜孜汲汲,以图远大,远大既遂,并勤劳而远之也。如或惰其四肢,不分五谷,或饱食终日,不事诗书,则自取饥寒,更将谁怨,自甘下贱,夫何言可痛也。是必务耕读,勉自卓立无所生,斯成人矣。
十三、严嫁娶,乃儿女终身之计。子孙生裔之端,先正曰:嫁女须胜于吾家者,令吾女有所敬畏,娶妇须不如吾家者,媳有所敬畏。大抵嫁娶,必须声势相应,乃为雅观,有等鄙夫,其女许嫁,唯图厚礼,虽配偶非其类,陷其女于下贱,亦所甘心。其子求配,唯图省费,虽娶配非类,以致后裔之不昌,亦所甘心,诚可痛恨。凡我子孙切宜戒此,如或不然,尊长严加切责,黜以玷家声也。
十四、严赌博。迩来川者,赌风日炽,而本乡窝家或开场密室,三五成群,聚集赌博。由是游手好闲,漂流往外,而为蝈噜匪类,皆由于父兄,平日宽容姑爱。或因赢钱而起,以至卖屋出产者,有玷祖宗,败不崇朝,深可痛恨。自后,凡有敢事呼芦,许父兄及族长治三犯不悛,定行削谱。
十五、诸祖来川,再三着议永定流派:
咨文思朝光,仲承守仕仁。大德维先政,通才自永昌。邦家定必胜,治世之贤良。
新赠:道远荣开国,恩流福寿长
二十一世纪初拟:韬略振纲纪,辅佐显名扬
19
篇四:唐氏族谱第三部
重庆市铜梁
唐氏家谱
主编:XXX
执笔:XXX
序言
我是谁?我的血脉,我的祖根在哪里?每个人都会问相同的问题,茫茫宇宙,浩瀚乾坤,水有源,树有根,溯本思源,寻根问祖这正是修订编写家谱的目的。
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修谱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次修谱是在XXX先生的大力号召及组织下进行的,经唐氏族人的共同努力,终于得以圆满完成家谱修订,此举不仅是对先祖最好的慰藉,同时也是为子孙留下宝贵的财富。
我唐氏支系迄今为止,没有一本完整系统的族谱,前人记载,只有各分支流水部分,且传抄已久,残缺不全,世系混淆,错漏甚多,同支系之中亦不相通,或字辈又别,各行其是,或则弃辈取名,随心所欲,编修族谱是一项复杂、细致而艰巨的宗亲系统工程,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此次修订七世族人二百零三年的家族史,得到全族宗亲的积极支持,鼎力相助,收集家族资料,也充分体现了“血脉相连、心心相依”的宗族凝聚力及亲和力。
本次修谱在排版上采用最新格式,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章节目录排列有序,并采用导航链接,阅读家谱时可以根据导航直接进入
具体位置,书本侧页也有引导提示,翻书者需要查询某先祖时,可根据世系总图第几世便能快速翻到对应位置,查看详细本源,抛弃了其他家谱流水账的记录方式,解决了查询时无法定位的问题。特别是对记录谱系本源的内容结构进行了设计和完善,能详细记录所有的内容,书的后部分谱系本源预留空白页,方便后期子孙继续添加填写。
在历史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家谱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在世界各国众多的民族中,没有那个民族能与中华民族相比,具有众多、完整、久远的族谱文化,族谱既利于后辈寻根问祖,缅怀先人,继承传统,又有凝聚人心,敦亲睦族、促进感情的作用。而且通过宗谱的传纪,先辈们开创基业的丰功伟绩,历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迎难而上的生活勇气,对子孙亦是一个良好教育,能激发后人从小励志,学习先辈的榜样。
续修家谱既正本清源、缅怀先人、启迪后代,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更能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族谱亦是全体族人的历史记录,应认真对待,古人云:“三世不续谱,视为不孝”,望后世族人们及时续写族谱,为延续我唐氏家族的谱牒做出自已的贡献。
同时,让我们铭记家族的历史,传承家族的文明,为家族的明天创造更大的辉煌。
2017-X-XX编者
目录
第1章
1.11.21.3第2章
第3章
3.13.23.33.43.53.6第4章
4.14.24.34.44.54.64.4.4.字辈谱
.........................................................................................5祖谱传下来的字辈谱(40字)
...................................................5祖谱的字辈谱续写(增加20字)
..............................................5唐氏其他版本字辈谱(仅供参阅)
.............................................5世系总图
.....................................................................................6谱序
.............................................................................................关于唐姓的起源与演变
.................................................................关于唐姓迁徙分布
.........................................................................当代唐姓的情况
.............................................................................唐姓血型
.........................................................................................唐姓的传统文化——郡望
.............................................................唐姓的传统文化——堂号
...........................................................1家谱凡例
...................................................................................11字辈谱传承规范
...........................................................................11唐氏族人取名原则
.......................................................................11续谱原则
.......................................................................................11本谱纪年原则
...............................................................................11本谱入谱人员范围
.......................................................................12本谱世系本源书写规范
...............................................................12人物录及传记
...............................................................................13修谱期限
.......................................................................................13其他
...............................................................................................143/44第5章
5.15.2第6章
6.1家风---家训家规......................................................................15家规文化(十二条)...................................................................15家训文化
.......................................................................................1传记及人物录...........................................................................21人物传——第四世.......................................................................21《XX字辈》奋斗史...............................................................................216.2祖居录——XX屋基....................................................................22《XX屋基》由来及历史变迁...............................................................226.3第7章
7.1人物录
...........................................................................................25谱系本源...................................................................................26唐氏族人的详细本源记录...........................................................26一、第一世
...........................................................................................26二、第二世
...........................................................................................2三、第三世
...........................................................................................2四、第四世
...........................................................................................2五、第五世
...........................................................................................31六、第六世
...........................................................................................33七、第七世
...........................................................................................34八、第八世
...........................................................................................35后记
第1章
字辈谱
1.1祖谱传下来的字辈谱(40字)
惠星照海全,萬里奉春軒;
宏發坤德盛,安邦定國賢;
家和祖太平,壽域永其昌;
開明朝先慶,福禄文光庭;
1.2祖谱的字辈谱续写(增加20字)
惠星照海全,萬里奉春軒;
宏發坤德盛,安邦定國賢;
家和祖太平,壽域永其昌;
開明朝先慶,福禄文光庭;
志高谋贵官,忠孝添声振;
睿智遗后泽,宗族旺世延;
1.3唐氏其他版本字辈谱(仅供参阅)
根据唐氏七修族谱记载,我唐氏历代修谱,均列有字辈,在光绪十九年第五修时进行规范,曾制定(40字)字辈字。
朝官世文添,宗万年国选;
德立有志成,先训敏诗礼;
谋绍忠贤典,章垂后孝弟;
光前家声丕,振遗泽式延;
5/44唐氏家谱
字辈谱
第2章
世系总图
第一世
第二世
第三世
字辈谱
惠星照海全,萬里奉春
軒;
宏發坤德盛,安邦定國
賢;
第四世
第五世
第六世
第七世
唐氏家谱
世系总图
第3章
谱序
3.1关于唐姓的起源与演变
《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都明确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勋,16岁接挚帝位,他最初被封于陶(故地在今山西永济北),后来迁于唐(故地在今山西临汾),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
构成汉族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
第一支出自祁姓。4000多年前的尧时代已有唐部落,也称陶唐氏,祁姓,尧为部落首领,生活在今河北唐县一带,尧的族人就以地方为姓,才世代姓唐的。以后,由于人口逐渐增多,自然居住地域也必然向外扩展,其中有一支迁到了古唐国(今山西翼城西),舜继承尧之帝位,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封地即在今山西翼城西。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迁于河南西部的鲁山。周武王灭商后,复封留于山西翼城的尧后裔为唐侯,不久唐侯叛乱,公元前1106年为周成王所灭,唐国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此也称晋唐。为了祭祀帝尧,周成王更封在河南鲁山的刘累子孙为唐侯,此唐侯的后代也有唐姓,此亦称豫唐。晋唐和豫唐也合称祁姓唐氏。
第二支源自姬姓。西周初周成王灭山西翼城西的唐,把古唐国之地封与其弟叔虞,史称唐叔虞。叔虞后改封为晋侯,唐叔虞的庶出子孙中也有唐氏,此为姬姓唐氏。唐叔虞的后裔燮父继承唐侯,别封于新的唐地,古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公元前505年,楚昭王灭唐,唐国子孙也以国名为氏,此也为姬姓唐氏,也称楚唐。姬姓唐氏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年。
祁姓唐氏和姬姓唐氏是组成当代唐姓群体的最主要成分。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汉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唐姓随其他的华北原住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南北方民族的血液,唐姓中也流入了外族的基因。这包括汉朝的南蛮,三国时的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7/44谱序
唐姓起源
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随后逐渐被同化,成为当地唐姓汉族组成的一部分。
3.2关于唐姓迁徙分布
先秦以前,唐姓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一个是今山西太原地区,这是唐姓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另一个地区则在今湖北省随县一带,这也是早期唐姓的集中之地;第三个地区就是秦国,即今陕西关中地区。
秦汉时期,唐姓已经进入了山东、江苏、江西、安徽、四川、广东等地。晋朝时,唐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甘肃、浙江等地也有唐姓的聚集点。唐朝初期,河南固始人移居福建漳州,其中就有唐姓,是当代闻名于海内外的客家人中唐姓的祖先。清朝初,唐姓开始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唐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名列第44位。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唐姓总人口的31.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广西,这五省唐姓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这三省的唐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以川鄂湘桂、苏皖浙为中心的两大唐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唐姓大约有5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5%,为明朝第四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湖南仍为唐姓第一大省,但比宋朝时减少了近一半,约占唐姓总入口的17.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浙江、江苏、广东,这四省唐姓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安徽、四川,这四省的唐姓又集中了24%。宋元明期间,唐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湘川、苏浙皖赣、粤桂三大块唐姓人口聚集地区。
谱序唐姓分布
3.3当代唐姓的情况
唐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有分布。当代唐姓的人口已达780余万,为全国第25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万激增到
780余万,增长了15倍之多,唐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唐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安徽、重庆、广西、江苏,贵州、云南六省,又集中了34%的唐姓人口。湖南居住了唐姓总人口的18%,为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湘桂云贵川渝、皖苏两大块唐姓高比率区域。在近600年间,唐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成为移动的主流。
唐姓人群中分布在湘桂黔渝、云川东部、广东北部、江西西端,湖北西南,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1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3%以上,这一区域的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4%,居住了大约51%的唐姓人群。在云川西部、海南、广东大部、鄂赣大部、皖苏沪、浙江北部、福建西部、山东东部、河南南端、陕甘宁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东北角、黑龙江西北角,唐姓在人群中的比例在0.38%~1.1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3.7%,居住了大约34%的唐姓人群。
3.4唐姓血型
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6%,A型占29.6%,B型占26.7%,AB型占8.1%。
3.5唐姓的传统文化——郡望
晋昌郡:晋昌郡在历史上有两处:①该晋昌郡在西晋至北周时期分敦煌郡所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安西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唐朝时期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②该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间的后梁设于今陕西省石泉县一带。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9/44谱序
唐姓血型
谱序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郡望及堂号
3.6唐姓的传统文化——堂号
与郡望名相同的堂号:晋阳堂;晋昌堂;鲁国堂;北海堂;重要的堂号还有有禅让堂;(注:“禅让”堂号典出上古帝唐尧,帝尧不以天下为私,把帝位让给了虞舜,是因唐尧开禅让之功而得,历史上称帝尧为圣主。)圣仁求正堂;(注:尧禅于舜,舜禅于禹,而圣仁贤名得正天下。)
第4章
家谱凡例
4.1字辈谱传承规范
汉族唐氏字辈繁多,每一支每一族都有自己的字辈,本支派是四十代字辈,当承用到最后一个字辈的时候,家族应该怎么传承呢?
①当字辈用完可以循环开始使用第一代字辈,亦表生生不息;
②也可续写字辈,按照汉族姓氏字辈续接惯例,可由最后一代联合本支派族人进行<续写字辈谱>或者<重修字辈谱>,重修字辈的第一代人,亦可称世祖。
4.2唐氏族人取名原则
唐氏后人取名一律为:唐加字辈加名组成,名字必须按照字辈取名字,必须把字辈加在姓之后、名之前;
由于时代的进步,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唐氏后人取名可能不一定是按照字辈进行取名,但在家谱记录中仍需按照字辈字进行世系传递。
4.3续谱原则
旧谱照录,旧谱中的错误处不进行更改,可设考证栏目详细罗列错误之处;
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力求源流世系之衔接有序,其间有未尽明确者,暂存间断待考,不采纳无根据之推断,以尊重史实;客观反映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分化、荣衰升沉的史实,不夸张、不溢美,注重史料稽考,力求资料丰富;
各房人众,取字命名难免雷同,卑犯尊讳改卑不改尊,生犯死讳改生不改没,微犯显讳改微不改显,若房异支分者不拘此例,凡改易者仍须记载其原名,以便今后查考。
4.4本谱纪年原则
11/44家谱凡例
传承规范
旧谱涉及之纪年,可照谱不变,必要之处加公元纪年补注;
新谱涉及之纪年,凡属清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九年)以前之纪年,可沿用朝代年号纪年法,用括号加注公元纪年;后期记录皆采用公元纪年;
为阅读、保存方便,谱内生、卒、记事年份尽可能采用公元记年。
4.5本谱入谱人员范围
凡本族唐姓成员,不论男女,无论婚生、非婚生,均可入谱;
本族男姓上异姓门的或本族女子在家招赘的,如果其子女姓唐则入谱,子女异姓不入谱;
若唐姓男子亡故,其配偶在家招夫,子女又姓唐的,按本族支丁入谱,子女他姓的不入谱。配偶另嫁他人的,子女又姓唐的,按本族支丁入谱,子女他姓的不入谱;
抚养异姓子女为后,改为唐姓的可入谱;
唐姓族人入谱男女一样,姓名生卒同样记录,凡出闺女子,还须注明女婿姓名,居家何地。凡入赘女婿,其子女从本宗唐姓,视为唐氏之脉,录于母亲名下,按字派立户入谱。凡唐氏女子出嫁后所育子女,愿随母姓者均可加入唐氏族谱,若唐氏族人自愿改作他姓的,只录某某改为某姓,其后一律不入唐氏族谱。
家谱凡例编写规范
4.6本谱世系本源书写规范
成年男姓:记载姓名、曾用名、字辈字,生父、生母姓名、出生公元年月日时、出生地、供职处所、婚配日期、配偶姓名、已故的要注明卒于何年何月、葬于何地;妻室有姓名者列入全名,无名者只称姓氏,列于夫本源之内,记载姓名、出生公元年月日时、出生地、生育几子几女、生父、生母姓名、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何月、葬于何地;其他荣誉经历等变化情况,可在平生描述中记录;平生描述尊重事实,客观,不夸张,不溢美,不贬低,可附图片资料;
成年女姓:记载姓名、曾用名、字辈字、生父、生母姓名、出生公元年月日时、出生地、供职处所、婚配日期、配偶姓名,生育几子几女,记载下一代详情,再下一代只记出生,已故的要注明卒于何年何月、葬于何地;女姓配偶,列于女姓本源之内,记载姓名、出生公元年月日时、出生地、生父、生母姓名、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何月、葬于何地;其他荣誉经历等变化情况,可在平生描述中记录;平生描述尊重事实,客观,不夸张,不溢美,不贬低,可附图片资料;
男姓上异姓门的:子女异姓的记载下一代详情,再下一代只记出生;
同族男女过继的:过出和过入均记载;抚养异姓子女为后的仍可入谱,在世系上记载,但本人拒绝入谱的除外;
尚未成家的年轻人和孩子:记录姓名、曾用名、字辈字、生父、生母姓名、出生公元年月日时、出生地、平生描述后续补全;
多婚者○注,只要掌握相关信息,均可依次入谱,一同记录在本源之内,注明子女,子女入谱后,可区分其父母;
○注:续娶,指男子丧偶后再娶;另娶,指男子离异后再娶;
续嫁,指女子丧偶后再嫁;另嫁,指女子离异后再嫁;
4.人物录及传记
历代进士、举人、贡生;近代、现代、当代研究生、硕士、博士;行政职务正副局长,乡镇长以上;军职校官以上,以及高级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律师、主治医师、高级及特级中学教师、教授、副教授、名记者、作家、艺术家,实业家、名人等,不论男女均列入人物录;
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历代先贤史籍有载者、当代已故名人对社会重大贡献者、对家族兴旺起较大作用者、均予立传;
劣迹昭彰者,应点明其过,以警后世;
本族新增之传记、艺文、史料等,有出处的皆注明出处,明示作者,以期族人核对。
4.修谱期限
族谱三十年为一世,宜十五年三服内各支修,三十年五服内小宗支修,六十年五服外大宗修,秉笔必举公正贤能,辑录方为无弊;
13/44家谱凡例
修谱期限
小修可只收集支丁资料,不编印谱书,每六十年应予大修,编印谱书;
凡有族人倡修者,同宗应予支持。
4.其他
凡是唐氏男儿成家以后必须拥有族谱,由父母传给子女,如果子孙多那就将唐氏族谱编纂或复制多册传送,族谱记录错误的地方,查证以后予以更正。家谱如磨损,或则太旧,唐氏后人务必及时整理,重新抄录予以保存,有条件的唐氏后人可重修或自纂谱牒,谱成册编定各房字号各自珍藏,把族谱千秋万代传下去○。
为适应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又便于书写,把原来的竖排右开本,改为横排左开本。
注家谱凡例其他
注:没有家谱的家庭,如断根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没有收藏家谱的家庭,也就缺失“孝”文化的传递;
第5章
家风---家训家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是一种力量,一种被信仰的力量,它支配着家族成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家族文化的教育理念,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旺,也决定着整个家族乃至国家的命运和未来,许多家风一度曾引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兴亡;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注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
我唐氏新编制的家规家训,为求简单明了,只罗列大方向事项,篇幅有限,所以,凡我唐氏族人请阅读历史上著名又有影响力的家规家训,古代《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及近代《曾国藩家训》,学其精华,借鉴作为唐氏行为规范。
○注:家规是祖上对家族人员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5.1家规文化(十二条)
孝父母:“百善孝为先”,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父母在世多尽孝,莫等百年孝已晚;今世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孝是宽容,孝是报答,孝是耐心,孝是常回家看看。
友兄弟:“兄弟和为贵”,古语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只要一家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才能干大事,有一番作为,家庭才会兴旺;兄弟姊妹,一本所生,同胞共乳,同气连枝,除却兄弟姊妹,更有谁亲,兄弟团结、和睦,则家族力量强,不受外人欺,则父母顺心。
亲宗族:九曲之水,发于昆仑,千寻之木,始于拱把;本支数百世,其始同出于一人之身,流淌着相同的血脉,我族子孙,即便有亲疏贵贱之别,切不可挟富贵,而厌贫贱,恃强众,而凌寡弱;宗亲萃处一方者,岁时婚娶丧葬诸事,礼数宜周,即远在他府者有便亦必时通音问。
15/44家风
家规文化
家风家规文化训子孙:家之盛衰,不在田地多寡、帛金有无,且看子孙如何耳;古云:“未看山前土,先观屋下人”,子孙果不肖也,眼前富贵不足恃,子孙果贤也,眼前贫贱不必忧;然人未有生而皆能贤者也,当其幼时不可失教,从来匪类多属失教之人;凡我子孙,须重后代教育,五六岁后即须使之读书,讲明立身大节,督促学业进步,成为有才有德高尚之人;“父兄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教育后人须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切记自律之,自身的行为将会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慎嫁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之常情;凡我族中为男择妇,为女择婿,务期良善人家,父母素有教训者,方与之结姻;切不可误信匪人,致贻羞辱,亦得妄攀豪贵,反受欺凌;嫁女勿计厚奁,勿取重聘,勿贻误族女;娶妇事翁姑,明事理,执妇道;族人宜知之。
严承嗣:古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血脉相传,子孙繁衍是族人之责任;不幸无嗣即当继嗣,但继嗣之法,应首选宗亲之后,亲分不愿承继,方许另立疏房之贤者。
勤职业:“勤为本”,士、农、工、商,各专一业,业之不勤,与无业相同;凡我子孙,须当勤奋,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在该职业领域中做到最强最好,成为行业中佼佼者,业精于勤,荒于嬉;切勿好逸恶劳,轮为无用之人。
敦节俭:“俭养德”古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民族传统美德,诸葛亮就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说明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的美德能让贫穷变富裕,结下智慧的果实;我族子孙须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夫妻爱:古云:“百年修得共枕眠”
做夫妻不容易,所以要珍重缘份,好好关爱你的爱人;夫以修身齐家事为本,妻以育儿理家为重,共同耕耘治家创业,孝敬老人,抚养教育后代,互敬互爱,冷静对待琐碎矛盾,宽容接受对方缺点,同建和谐家庭,百年好和,白头偕老。
戒赌毒:赌博是“毒之首,恶之源”,纵有家财万贯,恐将毁于一旦;赌博活动,极易成瘾,输了钱总想捞回来,输得越多,捞回的愿望越强烈,输光了钱也要继续赌,以至最后发展到偷、抢、骗,输掉的不仅是诚实劳动的品格,做人的尊严,也输掉起码的人生;我族子孙,禁之戒之。
吸嗜毒品,会让人失去理智,失去本性,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众叛亲离、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无钱吸毒也将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我族子孙绝禁之。
勉学习:寻良师,访益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知识,是人生成功的源泉,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个人只有在平时为将来准备充足而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把握好机遇,取得最后的成功;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勤奋学习,除了刻苦,还需毅力及恒心,只需坚持,终归有成,我族子孙勉之。
省自身:人生,要经常学会反思自己,常回头看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反省,就是要检查自己的缺点、看自己的性情、说话做事的方式、对待困难的态度、面对名利的心境,从而使自己更清醒、更理智、更智慧;数一数自己走过的脚印和道路,总结一下有没有走偏方向,做没有做错事,清点未完成的心愿,捡拾失败的教训,这是一种睿智和练达;人生需要沉淀,要经常去反思,励志自强,树立诚信,遇事切莫急决定,冷静三分再定夺,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更加优秀。
5.2家训文化
中国有句老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很多现代的中国父母却丢弃了古训,变得毫无原则,结果培养出了很多没有原则的下一代;要知道,让这些孩子在父母面前“备受宠爱”,但是当他们步入社会之后却会备受鄙视和冷落;这类没有“规则意识”的后人,最终也将会无所作为,影响一生的事业前程;为了家族的兴旺发达及源远流长,我们17/44家风
家训文化
家风家训文化需要定制或借鉴一些符合文明价值观的家训文化,下面请参阅世界八大顶尖家族家训,真正去理解和正确使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天下第一世家:孔子世家教育子女的十训
1、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3、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4、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
5、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
6、凡是精明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7、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9、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
10、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二、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1、亲手制作孩子的育儿日记与读书记录,然后对此进行彻底检查;
2、帮助孩子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
4、吃饭时要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讨论氛围;
5、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
6、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7、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
8、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9、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10、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
三、犹太人的至尊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1、重视兄弟间和睦与家族间团结的传统;
2、不追求金钱,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
3、教育子女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4、信息就等于金钱,从小开始重视信息的重要性;
5、世代相传收集情报信息的传统;
6、警惕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倾向;
7、坚持“不是儿子就不参与经营”的原则;
8、不忘促使五兄弟和解的“五支弓箭”的教训;
9、世代保持捐赠的慈善传统;
10、犹太人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事业。
四、科学名门世家:达尔文世家教育子女的十训
1、父母作为子女的人生导师,一定要起到领导作用;
2、时刻营造充满音乐的欢快的家庭气氛;
3、通过旅行制造人生的转折点;
4、无论是哪一方面,如果与子女的性格不适合,则不要强求;
5、一旦发现子女具有学者的潜质,就要全力支持;
6、如果反对的人占多数,就采用长期说服的方法;
7、举行聚会,建立珍贵的人际关系;
8、创建可以世代相传的家业或家学;
9、制定每天的计划表,并努力完成;
10、结交可以为子女开创崭新人生的良师益友。
五、英国六百年的名门世家:拉塞尔世家拉塞尔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1、过分严格和禁欲主义教育不可取;
2、有效管理时间;
3、不强求特种教育;
4、世代相传自由进步主义精神;
5、享受自由的同时,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6、为吸引自己的目标倾注所有精力并不断进取;
7、认为是真理,那么就不要计较得失;
8、不可孤立自己,要在人群中寻找幸福;
9、尽可能地养成写信的习惯;
10、一流父母培育出一流子女。
六、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1、在海军服兵役,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
19/44家风
家训文化
家风家训文化2、通过在世界知名大学学习与在跨国企业里就职开阔眼界;
3、构筑国际性人脉关系;
4、遵守并重视世代相传的原则;
5、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6、每周日早晨与孩子们一起散步;
7、弟弟接着穿哥哥穿过的衣服,从而养成俭朴的生活作风;
8、做事不能鲁莽,避免锋芒毕露的行为;
9、爷爷作为孙子的人生导师,传授智慧和经验(隔代教育);
10、如果想要成为继承人,必须首先具备一颗爱国心。
七、印度教育世家:泰戈尔世家教育子女的十训
1、营造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2、通过阅读,弥补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
3、当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时,寻找积极的对策;
4、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的多种才能;
5、将钱包交给孩子,对他进行经济教育;
6、消除对其他宗教的偏见;
7、成为富翁后积极支持文化艺术;
8、通过与子女一同漫游大自然,从而培养子女的想象力;
9、制订周密的计划,使子女从旅行中学到更多的道理;
10、引导子女从小接触音乐与美术。
八、诺贝尔名门世家:居里世家教育子女的十训
1、即使不在学校里学习,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2、实践夫妻平等的原则也是优秀的子女教育;
3、在大自然中培育子女探求真理的心;
4、父亲既是家庭教师,又是领导人;
5、通过爷爷教育孙女,实现“隔代教育”;
6、即使夫妻二人都是上班族,也应重视与孩子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
7、母亲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8、绝不为继承和发扬家族的荣誉而强迫子女成为科学家;
9、让子女自觉培养自立意识;
10、在探求学问中寻找互相有默契的配偶。
第6章
传记及人物录
人物传——第四世
《XX字辈》奋斗史
21/44人物传记
奋斗史
6.1人
物
传
记
奋斗
史
6.2祖居录——XX屋基
《XX屋基》由来及历史变迁
23/44祖居录
屋基
祖居录屋基
6.3人物录
历代进士、举人、贡生;近代、现代、当代研究生、硕士、博士;行政职务正副局长,乡镇长以上;军职校官以上,以及高级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律师、主治医师、高级及特级中学教师、教授、副教授、名记者、作家、艺术家,实业家、名人等,不论男女均列入人物录;
序性字出生
学号
姓名
别
辈
年月
历
职称或者行政职务概述
111213141516111221222325/44人物录
人物统计
第7章
谱系本源
7.1唐氏族人的详细本源记录
一、第一世
曾用名
父
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男
配偶
生时间
配偶父
第生地点
配偶母
XX
一卒/地点
世子女
XX
平生描述及照片
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妻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左一:XX
左二:XX左三:XX
右三:XX
右二:XX
右一:XX前排:XX
XXX
详细本源第一世
二、第二世
XXX曾用名
父
XXX母
XX
生时间
生地点
男卒/地点
亡于XXX酉时,享年xx岁;巴岳里XXXX告终。
配偶
生时间
配偶父
第生地点
配偶母
二
XX卒/地点
亡于XX己时,享年xx岁;
XXX告终。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妻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最前:XX前一:XX
前二:XX
前三:XX
后一:XX
后二:XX后三:XX
后四:XX
最后:XX
27/44详细本源
第二世
三、第三世
曾用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男
配偶
第XX
三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XXX
亡于XX酉时,享年xx岁;
XXX告终。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X
亡于XX酉时,享年xx岁;
XX告终。
配偶父
配偶母
父
XX母
XX详细本源第三世
四、第四世
曾用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男配偶
第XX四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XXX
生时间
生地点
XX
XXXXXXX配偶父
配偶母
父
X母
X卒/地点
详细本源第四世
29/44详细本源第四世
曾用名
父
XXX母
XXX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女
配偶
生时间
配偶父
第生地点
配偶母
XX
四卒/地点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夫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长子XX,XX年XX月XX日生,媳XX,XX年X月XX日生;共育一(子,姓名:XX,XX年X月X日生;
/女)长子XX,XX年XX月XX日生,媳XX,XX年X月XX日
生;共育一(子/女),姓名:XX,XX年X月X日生;
左一:XX
左二:XX左三:XX
右三:XX
XX
右二:XX右一:XX前排:XX
五、第五世
曾用名
XXX
父
XX母
XX
XX生时间
公元XX日
生地点
XX
卒/地点
男
配偶
生时间
XX
配偶父
第生地点
XX
配偶母
五XX卒/地点
世子女
XXXX
平生描述及照片
31/44详细本源
第五世
详细本源第五世曾用名
父
XX母
XX
生时间
公元X年农历X月XX日酉时(17~19点)
生地点
卒/地点
女配偶
生时间
X配偶父
生地点
X配偶母
第XX卒/地点
五子女
XX
XX
世
平生描述及照片
XXX,xx文化,19XX年
出嫁,在家务农,中国传统典
型的贤妻良母,和孝勤俭,协助丈夫共同治家、育子,夫妻
恩爱,家庭兴旺,……….19XX
年,修建XX住房,19XX搬迁
到XX居住。
夫:XXX,初中文化,设计师,19XX年XX月参加工作,19XX年X月在…….
上班,19XX年…………,19XX年取得XX荣誉;
大儿/女:XX,19XX年XX月X日生,媳/夫:XX,19XX年X月X日生;共育一
子/女,姓名:XX,19XX年X月X日生,其媳/夫:XX,19XX年X月X日生;
前排:XX
XX
左三:XX
右三:XX
右二:XX右一:XX
XX
六、第六世
曾用名
父
XX母
XX
XX生时间
公元XX(XX点左右)
生地点
XX
卒/地点
配偶
生时间
公X配偶父
XX
男
生地点
X配偶母
XX
XX卒/地点
第另娶
生时间
X配偶父
XX
六生地点
X配偶母
XX
世XX卒/地点
子女
XXXX
平生描述及照片
33/44详细本源
第六世
七、第七世
曾用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男
第
七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XX
生时间
生地点
生时间
生地点
配偶父
配偶母
配偶父
配偶母
父
XX母
XX卒/地点
详细本源卒/地点
第七世
八、第八世
曾用名
父
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生时间
配偶父
生地点
配偶母
卒/地点
第
生时间
配偶父
八
生地点
配偶母
世
卒/地点
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35/44详细本源
第八世
唐氏家谱详细本源曾用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第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生时间
生地点
生时间
生地点
父
母
配偶父
配偶母
配偶父
配偶母
卒/地点
卒/地点
曾用名
父
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生时间
配偶父
生地点
配偶母
卒/地点
第
生时间
配偶父
生地点
配偶母
世
卒/地点
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37/44详细本源
唐氏家谱
唐氏家谱详细本源曾用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第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生时间
生地点
生时间
生地点
父
母
配偶父
配偶母
配偶父
配偶母
卒/地点
卒/地点
曾用名
父
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生时间
配偶父
生地点
配偶母
卒/地点
第
生时间
配偶父
生地点
配偶母
世
卒/地点
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39/44详细本源
唐氏家谱
唐氏家谱详细本源曾用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第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生时间
生地点
生时间
生地点
父
母
配偶父
配偶母
配偶父
配偶母
卒/地点
卒/地点
曾用名
父
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生时间
配偶父
生地点
配偶母
卒/地点
第
生时间
配偶父
生地点
配偶母
世
卒/地点
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41/44详细本源
唐氏家谱
唐氏家谱详细本源曾用名
生时间
生地点
卒/地点
配偶
第
世子女
平生描述及照片
生时间
生地点
生时间
生地点
父
母
配偶父
配偶母
配偶父
配偶母
卒/地点
卒/地点
后记
在本次修谱结束时,希望我唐氏后人,弘扬前辈的智慧,我唐氏家族成员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应诚实守信,洁身自好,尊章守纪,团结互助,勤劳善良,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维护家族整体形象,不断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唐氏图腾
其次要认真珍藏本族宗谱,以此来教育后代做一个有诚信,有责任的人,本族人员在本次修谱当中不光是修谱,还要明志、扬善、博才、勤能,以时代要求为己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自律准绳,尊老爱幼、友好相处邻里,与时俱进,我相信唐氏家族一定会人才辈出、世代永昌。
2017年X月X日
篇五:唐氏族谱第三部
唐氏家谱字辈大全
唐姓24个字辈分排列是本,安,凤,世,卫,利,东,文,治,武,功,冠,杰,英,耀,宗,恒,择,力,鹏,舒,怡,铭,中。
唐氏家族族谱字辈排列:
1、安徽唐氏宗亲字辈。安徽砀山唐寨唐怀地,桐叶堂,远大国宗儒,高占朝成世,怀文景广运,立志学继先,谆厚传家永,廉朴滋荫长,勤谨培元本,谦蔼征祺祥。安徽淮南唐氏,桐叶堂后谱,荣家文有伯,元建广朝兴,安国俊英贤,后面的缺失。
2、安徽宿松唐氏后谱,良士志应时,道正耀天光,学富功先裕,德崇名自彰,咸怀诒泽大,克念保宗长,继嗣能华国,家声世代昌。安徽定远十代族谱,大,占,开,玉,保,忠,孝,高,秀,武。元隆三宗遥派字辈,仕大奉习一承朝,文武国正泰,守法尊天爵,后重做师范,谨愿章质扑。
3、唐氏皖宣城辈分,广大世,日长纪,书先进正。兰考县红庙镇有一支唐姓。190多人。家谱字为,本,安,凤,世,卫,利,东,文,治,武,功,冠,杰,英,耀,宗,恒,择,力,鹏,舒,怡,铭,中。一共24个字辈。
4、云南人比邻四川一支字辈中含有,朝,发,方,元,明。贵州六盘水一支字辈,九尧周龙堂,四访明德显,允占克守扬,加修为国线,定海雪安帮。陕西唐姓后裔字排,荣华重金玉,仁义仕以怀,文元芳泰永,昌国定其才,学中明尚友。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天文敬学祥,金怀鸿崇亚大昌。
5、安徽梁园唐发春桐荫堂,行,家,辅,国,世,代,荣。昌泗县草沟镇唐圩唐宏民晋阳堂,始祖唐铎,字振之,世继宗光,胤永廷维,嘉元自福,崇玉兴盛,肇承宏培,怀占嗣起华夫庆贺中,如松常茂青,英贤天赐尔,廉朴滋荫封,勤谨尊祖训,谦蔼征祺明。
唐姓,中华姓氏之一,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64位。唐姓是中国姓氏人口排名25位的大姓,人口约1020余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68%。尤其在湖南四,川地区中最有影响,当今唐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62%,总人口大约在780余万。
唐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第一支出自祁姓,源于上古五帝的帝尧。第二支是姬姓。第三支也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国号为唐的姬姓诸侯国。除此之外,也有其他民族
汉化改姓,包括汉末三国时古羌人,元代西域人以及清代满人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
篇六:唐氏族谱第三部
唐氏族谱3安鸿公生于皇清同治八年,1869己巳岁四月廿一日,戍时,故于一九四四年甲申岁,十一月初十日丑时,原与父母三人,定配公、伍氏,合墓于蒲芦羊兀白崖山旱田面坐西向东。于2007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未时改迁移葬荔浦县城沙洞队的凤凰巷背右侧岐上立亥山已兼壬丙。用价柒仟元买受坟地,总造价壹万捌千元。
唐梓桂一人操办
邦治公墓生于民国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已未岁,润七月初七日未时,因病故于公元一九六九年已酉岁十二月初七日辰时,迁葬于用价贰万元,20000元,买受荔浦县城沙洞何家队之,电视塔背,岭月亮坪之阳横直穿身各壹拾贰米。于公元2001年农历九月十四日午时下穴安葬。全坟造价伍万余元。[其中孙女唐山入赞助壹仟贰佰元,1200元,]。安五块碑[,姓氏来源历史有考,上古时期“炎黄”考略,各姓氏的根源历史出处有考]。
唐梓桂一人承担操办
邦治公之妻
郑兰芳墓
郑兰芳生于公元一九二一年农历辛酉岁四月二十八日戍时,故于公元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已时享年八十八岁。于公元二?壹拾三年农历八月十九日未时葬于用价壹万伍仟元买受荔浦县城沙洞何家队之凤凰岭凤凰巷尾之阳墓立癸山丁向兼丑未立碑安葬。此墓总造价叁万陆仟余元,其中孙女唐山入赞助壹仟肆佰元,1400元,。
唐梓桂一人承办
迁葬外祖太杨四合,生于咸丰五年己卯岁四月二十二日戍时,死于1928年九月二十日申时。
于2007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子时葬于用价壹万元买受荔浦县城沙洞何家队之凤凰山凤凰巷冲尾之阳唐母郑兰芳坟上面,立癸山丁向兼子午,此坟总造价叁万伍仟元,唐梓桂操办,因为杨家已无后人。
,迁葬杨四合之妻李氏外祖太婆,仙命生于丁己年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十二月初十日申时,亡日不详,于2013年十一月初一日卯时与永庭公合做一坟两碑,此坟总价叁万柒仟元。,唐梓桂一人操办
杨四合墓
迁葬唐明料公,此公属远方来客,客往大塘花岗莲花杨家寄宿,后老死杨家,杨家历年挂扫,后杨家没落,剩下一孤妇带一孤女,后带女及金台,香火台,来嫁我祖安鸿公,每年清明时节扫墓时,杨家祖坟及此公坟一起祭扫,为了方便祭扫坟茔,梓桂操心把杨家祖坟陆个,是随年祭扫的,以及此公墓一概重迁再葬,此公迁后于1990年十一月十七日辰时葬于羊兀村背尖峰岭长冲界属高田山彭仕坤,翟庆忠家之岭,用价500元买受此坟地直向六丈前四丈后二丈,横向四丈,使此公有了安身之地。有五合石碑为记,望后裔子孙每年一概祭扫能获福也。
迁葬杨家伯外公太杨官生,生死年月日时无考,于1990年十一月十七日辰时葬于羊兀学校背六灶幼陵园孟姓牛岭坐西向东庚山甲兼酉卯,未安碑,毛坟。
迁葬杨家老外公太杨XX,于1974年二月二十四日酉时葬于白崖山丘家岭,白果树坪上面,立庚山甲向未安碑毛坟。
杨母外老太婆,于1975年已卯岁二月二十六日已时葬于羊兀尖峰岭长冲界
刘、孟二山交界处,坟立乾山巽向正针,有碑记,以上都是梓桂操办,望我唐姓子孙以后勤奋挂扫,能获福多多也。
安鸿公之妻杨氏,生于1885年乙酉岁三月初三日戍时,亡故公元1959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日午时,葬于蒲芦乡羊兀村莫姓众人牛岭,尖峰岭,之阳,于一九六四年正月初五日葬毛坟。于1996年丙子岁七月初十日辰时改葬酉山卯向兼辛乙,有碑记。
唐梓桂一人操办。
安顺公墓
安顺公排行第四,生于大清1873年癸酉农历十二月初二日寅时,故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戊寅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未时,无后继。
于公元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辰时迁葬于蒲芦羊兀本村莫家瑞六紧茶山立子山午之向兼癸丁。有石碑为记。
梓桂承办。
安顺公妻韦氏墓
韦氏生于1875年乙亥岁,农历九月十三日寅时故于一九四六年丙戍岁八月初九日吉时,无后继。
于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岁农历三月三十日辰时葬于先祖用价150块大洋,东毫,与本姓族人唐珍文母子,许三妹,购买此坟地,横直穿身陆丈,右边是田向左延伸至陆丈,上至大路底,下至冯荣万老屋坪出进的横路为界止。坟地处于蒲芦羊兀白崖山唐家屋脚坐西向东立庚山甲向兼酉郊,有碑记,唐梓桂一人承办。
另有羊兀白崖山旱田面唐家老屋坪右侧里,盘城保屋左侧里,坐西向东,原葬定配公及妻伍氏。子安鸿公三人合葬,有碑记,先祖用价买受许姓之岭做坟地,横直穿身各伍丈,前面是田,后面直上至冯成旺屋坪横路由旱田高基量上至大路伍丈平面,平方丈,丈为止。
唐家厂
老祖墓
吾高祖绶玉公乃永廉公之四子也,原籍广东嘉应州长禾县腊坑村人,法振公之后裔,十五世祖永廉公迁肇庆府开平县九丫塘居住。咸丰十一年世乱,原族谱遗失,,无从稽考,僅搜法振公相传之后裔,以作排列字辈,十八世俊理工迁广
西荔浦县南乡天马山麓建房造长名唐家厂,居家创业,墓山丙山壬兼午子,于公
元一九九一年辛亥岁三月初三日午时葬于本村本族山场天马岭为墓。
荔城沙街唐家厂
老祖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