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需求大量增加,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我院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点的实效。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口老龄化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这一现象将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空前的压力。国家发展的重心不断偏向养老产业发展,同时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近几年来,各个城市高职院校关注到养老人才的短缺,逐渐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国家养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但由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必须具备熟练的职业能力,更多强调专业技术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偏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不断的研究和培育下,发现目前养老行业中专业型的服务人才还是十分短缺的,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找出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可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1新时期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有研究显示,在2018年末时,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占到了17.9%,老年人人口综述约为24949万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总数将达到4.87亿人;可见我国养老压力巨大。受此影响,我国催生了一大批为老年人服务的朝阳产业,老年人健康照护、健康管理、适老化环境的设计等都是较为主要的产业类型。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部分院校还是开设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老年人群体具有较高的重症率、死亡率显示出我国在老年服务管理方面仍有不足。部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训岗位上为老年人提供护理和服务管理,然从提供服务的学生群体来看,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紧张、怕防护不到位而被传染心态,同时也有部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地服务。这些问题显示出我国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仍有待提升。设计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新方案,提升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成为本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分析
2.1高校正确把握老服专业发展背景和职业技能证书的配伍关系
随着第一、第二批1+X证书试点院校名单的出台,各高校也在紧锣密鼓就试点证书展开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老服专业发展道路。由于高校背景的不同,在重点展开试点证书的培养的同时,应紧密结合学校优势与专业特色,对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培训应有所侧重,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老服专业人才,切忌随波逐流乃至失去自身优势。
2.2加强专业师资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间互相分享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去外进修,鼓励教师到相关院校学习深造,更好掌握专业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同时可以将一线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学生;另一方面,着重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结构,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不断提升本专业领域能力。其次,社会从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慢慢向精神情感转变,企业也在随时调整用人需求,因此,教师团队应更具多样化,学校应不断扩充教师队伍,适当增加老年文艺或中医保健专业教师,使学生可以在学校学到更过更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服务人才。
2.3注重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度优化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深刻影响。新时期,面对着较为迫切的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还应注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工学结合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在教学中,学校、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和选拔任务。一方
面,应对当前老年服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掌握行业人才需要,并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通过“订单式”、“预就业”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在人才培养中,不论是理论教育,还是顶岗学习,学生均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实际服务管理能力,进而为学生适应岗位需要创造了良好条件。
2.4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按照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的弊端,提倡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评价课程学业状况,打破传统的以卷面考试为主的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特色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减少验证性、记忆性考核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试行分层次考核,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能力发展空间,打破“一刀切”的期末考核实践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
2.5依托实训基地提升技能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对于实训基地的依赖性较高。对此,学校还应注重实训基地的有效建设,进而为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教学创造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一方面,学校应建设专业的老年养护实训室,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老年人生活、生理、心理护理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与一些涉老机构进行联系,加强合作,以此来实现教学、人才培养、就业的有机统一,促进老年服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2.6加快老服专业发展,紧密结合1+X证书制度实现专业的纵向发展
1+X证书制度出台后,将有利于学生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横向发展通过职业技能证书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纵向发展上,第一,强调企业薪酬体制的制定,可参考员工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等级和类别;第二,强调学校通过培养多种技能证书的学生,为其打通升学深造的渠道。第三,把握1与X的内在关系,为社会中的养老行业的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的深造机会。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快老服专业发展上,更需要找准1+X证书与
学历提升的契合点,与本科院校达成1与X的证书配比与专业配比共识,提升教育办学层次。
结语
新时期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工作带来了较大冲击,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环境,我国还注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优化,实现高素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相比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中具有突出作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还应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服务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彧钦.新兴业态下的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品牌特色建设探索研究——以校企合作为例[J].考试周刊,2018(89):10,12.
[2]马熙逵.基于老龄病患的医疗服务设计研究[J].湖南包装,2020,(1):7-10.
[3]梁俊峰,李婷.在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强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报告[J].人口与健康,2020,273(5):28-31.
[4]王璐.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2020,(05):46-47.
[5]栾萍萍.“医养结合”背景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卷宗,2020,010(04):298.
篇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背景:
我国自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社会,养老产业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口2.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数之大、速度之快、高领人口之多更属世界前茅,它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考虑到年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等因素,到2025年养老机构床位需求将净增470万以上。解决老年社会保障和服务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二)调研对象:
1、长期从事一线养老机构的行业专家。
2、民政局、福利院、我校校企合作等多家机构的负责人。
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三)调研内容:
1、以《国家“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重点任务分工》为依据,了解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要求。
2、老年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性别;学历分布;人员素质要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3、对三年制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方法:
1、进行资料收集,深入了解广元市内及其他市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情况。
2、采取调查问卷方式。
二、调研情况分析
1、专业养老人才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年报(人才篇)》显示,目前我国持证养老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而需求量至少为15万人。
年报透露,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总数大致为4063万,占老年人口比例的18.3%;按照国际标准每3个失能老人配备一名护理员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多万护理员。
2、三年制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以及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水平不够、年龄偏大、流动性强,不稳定、缺乏系统培训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类进入老龄化时代,我国也提高了对养老护理员的重视程度,民政部于2001年发布了《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规范中明确规定:从事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更应该熟练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务院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在本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养老年护理学专业型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发布以及社会对养老护理问题的关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开始设置“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相关课程”从而加快了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通过调研表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生源有现有的优势和潜在的市场。
三、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工作方向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方向
主要岗位是对各级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护理员培训、对养老机构的各们老人提供养老护理、对老年人员提供一对一的私人护理。
从事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咨询工作;也可对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私人心理咨询。主要岗位是养老机构的心理咨询师;社区服务人员;
可在养老机构从事健康咨询;可提供私人保健服务。主要岗位是养老机构医疗及康复人员;社区医疗及康复人员
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
1养老机构的护理员
2养老机构的心理咨询员
3康复保健师
4养老机构管理员
5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从事老年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员
从事与老年疾病有关的营养工作
从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
6营养师
7社会工作师
2.教学分析
围绕上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可开设课程《老年常见病预防与照护》、《老年人体结构与机能》、《老年康复》、《老年心理健康与维护》、《按摩与保健》、《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实物》、《银发营销》、《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物》、等课程;授课内容的确立紧紧围绕岗位需要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教学方法多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或项目教学及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专业改革与建设思路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提出制订三年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实行必、选修课制度,既满足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也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体现了一专多能,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除取得本专业毕业证书之外,同时提供了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多种等级资格证书考试,并提供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证机会,为学生就业及适应市场需求增加了竞争力;开拓性地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应与养老机构加强深度合作,较好的保证了学生实训、见习、师资、实习、教学设备等资源共享。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全面、合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从招生对象、学制、培养目标、业务规格、课程设置、成绩考核、毕业要求、学时分配、职业技能、选修讲座、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均有合理设计,应体现当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该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学分制教学改革、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加大了教学力度,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综合素质潜能发挥提供了平台。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当今课程改革的理念,如老年常见病预防与照护、老年人体结构与机能、临终关怀、老年文艺等课程进行课程整合和综合。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约为1:1。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学习推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就业前景,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启发式教学法”,激励学生参与,增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采用“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拓展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最新行业动态、技术前沿,帮助学生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4.对专业师资任职要求的建议
目前我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都来自于护理专业教师,缺乏养老机构一线经验。应要求老师至少一年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养老机构。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应建立和完善实训中心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注重实训中心的人文和专业环境的体现。加强实训中心管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篇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老年学概论、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政策、老年福利机构经营管理、老年病学、老年护理与老年保健、社会调查、课程实训、寒暑假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求毕业生掌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的专业技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养老机构技术服务岗位主要有:在各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老年人高级生活护理、康复保健等技术服务工作;养老机构基层管理岗位:在各级养老机构的行政管理、护理管理、后勤管理等岗位从事基层管理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岗位:在社区、养老机构等处从事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据《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到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床位数仅仅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03%,与西方发达国家4~6%的数目相差甚远。各地政府正在增大机构养老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正在介入这个行业。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以下主要特点: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城乡老龄化水平倒置显著;老龄化进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当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老年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业务水平、服务质量还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老年服务社会化的人才需求所催生的老年服务教育事业必然
是生机盎然、大有可为的。除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养老模式。
为了解决老年人口急剧增长与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好地展开养老服务工作,以提升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2008年1月国家老龄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全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被广泛的认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这种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互补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居家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既可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又能改善老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今后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和养老服务新模式。
篇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简介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各级民政部门、养老机构、老年机构、老年事业产业单位、老年社会团体领域第一线的,从事老年事业管理、老年产业经营、老年社团活动、老年大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具备老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老年生活规划的开发与设计,以及老年文艺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崇高价值追求、富有社会责任感,能胜任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就业方向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业方向主要是养老机构,即各类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单位,包括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集中养老服务机构等;老龄产业相关机构,包括老年产品生产机构、老年产品销售机构、老年服务相关机构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金融、酒店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医疗/护理/卫生
2、金融/投资/证券
3、酒店/旅游
4、医疗设备/器械
5、房地产
6、外包服务
7、制药/生物工程
8、保险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养老院院长、旅居养老管家、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养老院院长
2、旅居养老管家
3、护士
4、旅居养老基地运营经理
5、护士长
6、护理员
7、健康管理师
8、储备店长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郑州、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郑州
3、北京
4、成都
5、广州
6、武汉
7、南京
8、杭州
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据《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到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床位数仅仅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03%,与西方发达国家4~6%的数目相差甚远。各地政府正在加大机构养老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正在介入这一行业。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以下主要特点: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城乡老龄化水平倒置显著;老龄化进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老年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还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老年服务社会化的人才需求所催生的老年服务教育事业必然是生机盎然、大有可为的。除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养老模式。
为了解决老年人口急剧增长与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工作,以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2008年1月国家老龄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居家养老这
种养老模式,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被广泛的认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
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这种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互补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居家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既可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又能改善老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今后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和养老服务新模式。
篇五: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专业带头人:陈利利
团队主要成员:陈利利
周万洪
蒋小琴
杨
丽
二O一二年十月
目
录
1.专业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教学基本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教学改革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5.人才培养质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6.特色或创新.................................错误!未定义书签。
7.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支撑材料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专业简介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12年开设,目前在校人数共21人。预计2013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将较以前有所突破。
本专业目前共有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4%;双师型教师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7%;兼职教师3人,专兼职教师比例3:8。
本专业目前有1个校内实训室:护理学实训室;设备设施总价值2万元;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正在洽谈中。有2校外实训基地:广州友好老年公寓、铜梁中医院。
2.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背景
2.1.1行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背景
老年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重庆市自1995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长迅速,截至2010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9万,占总人口的%,比2009年增长%;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紧急救助、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市的社会养老福利机构要基本形成以政府兴办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兴办的为主体,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和集中供养人员数量要每年递增10%,到2010年底城市养老机构的床位数要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2张左右,居家养老的家庭养老院、托老所要达到2000户,养老服务业新增3万个就业岗位,要普遍建立起具有社会化劳动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开展家庭照顾、护理等系列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医院等部门开展养老管理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产品开发等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2.1.2行业发展对人才规格需求的状况分析
2.1.2.1国内老年服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2000年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省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相继超过10%,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服务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另外,我国相关专业人才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不多,每年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国内老年服务专业建设有以下特征:
①专业办学时间晚,发展基础薄弱。
②依托民政,服务社会,行业优势明显。
③专业发展劣势明显。
④专职教师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两头大,中间小”的问题较为突出;青年教师多缺乏老年人服务实际工作经历,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⑤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建设滞后,精品课程建设层次有待提高。
⑥
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学结合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深度合作项目。
⑦
实习基地缺乏规范化管理,所开设项目不能完全满足专业要求,实习带教老师参差不齐,带教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2.1.2.2老年服务业“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面临着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重点突破,继续走可持续的、内涵外延协调发展的道路。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对老龄工作越来越重视,将会为老年学相关专业的教育提供非常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内部基础看,多年的发展使我们不仅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就是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较为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没有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机构内部缺乏稳定的岗位晋级机制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其次,目前全国开办该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在办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如何能更好地生
存,如何求得更大的发展,需要认真思考、认真规划;最后,就是必须要真正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本专业能够健康、协调、稳定地发展。
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通过调研,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学院制定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实训(实习)、就业方向,突出了对学生技能训练的力度,同时通过对专业的分析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信心,明确了新专业开办的方向:一方面在专业人才培养时要注意保持我院在服务行业领域教育的传统、优势及特色;另一方面必须以适应市场为出发点,加强与企业联系,把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本专业“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确定学生就业岗位群,拟定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围绕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围绕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建立课程结构体系”的培养思路。
经调查我们认为,社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行业需求量较大,老年人对专业人员要求也较高,特别是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等,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和行业特点,要求毕业生首先具备十分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探索一条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服务性行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确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并由此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培养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是思想政治素质高,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尤其是应该懂得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熟悉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熟悉我国老年社会政策、善于管理经营老年事业产业实体;能够运用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龄社会工作这些应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地调查,以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评估,写出调研报告的实用性人才。具体来说他们必须具备老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老年生活规划的开发与设计,以及老年文艺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我国
现有的就业环境中,他们应该能够成为面向各级民政部门、老年机构、老年事业产业单位、老年社会团体领域第一线的,从事老年事业管理、老年产业经营、老年社团活动、老年大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
2.4.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各级民政部门、老年机构、老年事业产业单位、老年社会团体领域第一线的,从事老年事业管理、老年产业经营、老年社团活动、老年大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具备老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老年生活规划的开发与设计,以及老年文艺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崇高价值追求、富有社会责任感,能胜任一线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4.2人才培养规格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分类表”为本专业各主要就业岗位从“思想道德素质要求”、“证书要求”和“职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等方面分别制订了以下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要求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马列主义理论、就业政策、应用文写作、英语、数学等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创新能力、社交礼仪、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老年学概论、管理学基础、基础医学、老年心理学、护理学人际沟通与交流、老年政策法规等。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包括老年人康复与训练、老年疾病预防与照护、营养与饮食保健、老年经济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等。
能力要求
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老年人生活护理能力
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力
老年人疾病照护能力
老年人休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
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能力
老年康复保健
老年产品营销能力
方法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较好的对新知识和新能力学习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制定工作计划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合理性、逻辑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能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社会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开拓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要点
完善“双元整合、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老年服务业务与管理,能适应未来老年服务业发展的专门人才。
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职业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分析,与企业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课程,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岗证一体化”课程。力争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核心课程,4门课程资源库。
紧紧围绕建立“德技并重,行业主导,课证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主线,通过聘请养老服务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到养老服务机构和康复医疗机构顶岗实践、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能力考核等多种方式,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培养由1名能把握我国老年护理服务行业发展方向的专
业带头人、8名具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骨干教师和3名行业企事业专家组成的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理念先进、技能娴熟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整体达到:教师中级以上职称比例达到25%;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70%以上;兼职教师(含兼职实习指导老师)比例达到1:1;在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进一步系统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教学内容开发开放、教学资源利用开放、教学形式组织开放、教学质量评价开放”
的长效运行机制。引入老年服务岗位资格标准,组织在校生参加行业技能比武,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纳入考核内容,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使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就业率达99%以上、社会满意度达100%。
积极引进老年服务行业规范和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成环境真实化,设备先进化,集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个集生产、实训、经营为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场所。
根据专业建设方案的要求,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咨询委员会为平台,通过加大对技术服务、开展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的投入,以及对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的投入,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为我区老年服务行业服务。
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
2.6.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本专业采取“双元整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双元整合”是指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上,通过整合校企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企业学校文化资源、以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合作培养;“学做一体”是指专业核心课程依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做中学、学中做的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懂服务流程、懂经营、会营养设计、会服务”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养老照护、康复保健、健康指导和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双元整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
(第二学年)
仿真环境的实训基地
(第一学年)
职业道德
基础能力
质量意识
管理意识
服务意识
经营意识
服务理念
经营核算
创造创新
专业能力
职业素养
顾客至上
进程合作
忠诚企业
协调沟通
养老照护
康复保健
机构管理
懂经营
会设计
懂流程
会服务
专业能力
科学饮膳
调养合理
调配精致
拓展能力
类群设计
个性服务
目标实现
校企双元整合
人力资源
设备资源
技术资源
文化资源
图1“双元整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这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与真实实务结合,使得学生在融入企业元素的校内规范仿真环境中进行着专业学习与实践操练,成为企业在业务方面基本功扎实的熟练者;第二学年学生在企业环境中真实面对现实具体工作学习与见习,更多的是以一个企业中的一员为标准,打造自己成为一个企业人,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始终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可以形成一定的比较学习,可以更多的了解企业的做法,结合自己在企
业的工作经历,可以更直观的、现实的与社会企业形成三位一体(企业、学校、个人)的比较效果,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才能更大的发挥应有的能力,使自我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6.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深入研究高职生源特点、教育特点,深入行业、企业,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职业资格标准、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用人单位毕业生质量评价等内容进行调研,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根据新疆老年服务业发展方向及用人单位意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规格,不断创新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式。
3.教学基本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
表1老年服务与管理
专业校内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是否双师
序姓名
号
别
月
称)
研究1陈利利
女
牛雨晴
女
唐文登
男
1985生
19811119680生
研究4申毓晗
女
198405生
研究5徐小琴
女
19810生
研究6周茜
女
198102生
研究魏彦博
女
198206生
硕士
否
无
硕士
否
无
硕士
否
无
硕士
否
无
大学
学士
中级
研究硕士
中级
是
无
是
无
硕士
中级
是
无
及开展技术服务情况
性出生年学历
学位
职称
(职业资格证名在行业企业任职情况近三年
研究彭庆
女
19841生
表2老年服务与管理
专业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姓名
号
别
周万洪
女
蒋小琴
女
月
1971972本科
本科
医学
护理学
医生
护士长
铜梁中医院
铜梁中医院
理学
老年康复3杨丽
女
1975本科
护理学
护士长
铜梁中医院
与训练
性出生年学历
专业领域
职务/职称
单位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
老年护
承担的硕士
否
无
实践教学条件
3.2.1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表3老年服务与管理
实训(验)室建设情况一览表
设备金序号
实训(验)室名称
护理实训室
面积额
(m)
(万元)
12模拟
临床护理
高
是
否
2性质(仿真、模拟、生产性)
实训(验)项目
利用率
是否是否开放
共建
3.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表4实习基地一览表
实训项目名序号
实习基地名称
称
重庆铜梁中医院
广州友好老年公寓
铜梁福利院
爱民老年服务中心
天柏科技
临床见习
护理实操
护理实操
老年活动策划
老年活动策划
3553520122013201320132013可容纳学生数
签约时间
备注
3.2.3近三年经费投入
表5专业近三年建设经费投入一览表
序年度
号
20122013护理实训室筹建
签约送学生外出见习、实习
16万
投入金额(万元)
主要用途
累计总投入(万元)
教材与图书资料
经检索得知,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现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图书总量21251册,5958种,专业期刊13类。
表6近三年校本教材编写情况一览表
序教材名称
号
老年服务与管理综行业企业名称
重庆铜梁中医院
合实训教程
20132012较好
参与编写的使用时间
使用年级
使用效果
4.教学改革与管理
课程体系架构与课程设置
4.1.1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开发遵循由工作岗位到学习领域岗位要求到教学内容的“反推法”,建立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
以工作项目内容为载体
以实际操作行动为导向
以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思路
制定学习工作任务
4.1.2课程建设原则
基于工作岗位(群)--明确课程定位;基于工作任务—-明确课程内容;基于生产过程—组织实施教学;基于学校和企业两个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实施评价考核。
4.1.3构建项目化课程
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根据教育部对相关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实际,形成如图2所示的专业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有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支撑课程两部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以工学结合的课程为主;拓展课程主要是针对业务领域的拓展、食品营养健康指导的技术应用、专业知识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深化。
4.1.4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
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的行业服务标准、老年护理标准和老年心理护理标准,以及从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标准等吸纳到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中,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第六学期
职业专项技能培训(毕业实习)
工学结合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选修课
第五学期
形势与政策
顶岗实习养老护理员技能强化取证
公共营养师技能强化取证
毕业设计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营养学
社交礼仪与形体训练
饮食保健
人力资源管理、茶艺、形体训练
老年护理与老年保健
民族歌舞、社交礼仪、音乐欣赏
心理咨询师取证
第四学期
老年心理护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营养配餐
老年心理护理
大学英语
就业指导
第三学期
老年福利机构经营管理
老年护理与老年保健
体育
民族文化与民俗
特殊人群营养与保健
沟通技巧
老年病学
管理学基础
食品卫生法规与监督
社交礼仪
老年服务机构经营管理
食品卫生与安全
老年学概论
第二学期
人群营养
第一学期
体育
大学英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
老年政策法规
入学教育军训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营养学基础
通识课程
专业课程
拓展课程
图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4.2.1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咨询委员会的组建及其职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咨询委员会由行业、企业知名人士和学校教师联合组成,负责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与制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负责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结与交流,并向校企合作单位反馈。为进一步推进深层次合作,解决一些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化合作机制研究,重点在合作组织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再有大的突破。
4.2.2“校企互动、开放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本专业建立与行业企业在实训条件、兼职教师、员工培训、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共赢点、合作点,与地方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等联动,建立“教学内容开发开放、教学资源利用开放、教学形式组织开放、教学质量评价开放”的“校企互动、开放共赢”长效机制。
4.2.3跟踪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以专业已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纳入行业、企业以及企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起对教学全过程科学、规范、系统的运行监控体系;并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信息跟踪系统,政策激励和支撑系统等。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4.3.1与职业资格、从业准入制度紧密结合,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本专业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引入从业准入标准,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组织在校生参加行业技能比武,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纳入考核内容,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4.3.2与职业资格鉴定紧密结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引入养老护理员、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资格标准以及从业人员准入制度,遵循“能力与知识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应会与应知并重”的考核原则,制定以技能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侧重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占到50%,系评价占50%;并且将学生学习态度,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行业技能比武等纳入学习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4.3.3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及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吸纳学生代表、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的动态管理、数据分析和监控。修订教学组织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督导制度等教学制度,完善运行管理办法。
4.3.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系、教研室二级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目标系统,实施“二级监控”,即系、教研室二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二级监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图3所示。
日常教学
检查小组
督导员
学生
信息员
教研室主任
教师
经济管理系
教研室
负责对教研室、教师
实施监控管理及评议
负责教师自评、互评
及对教师实施管理
图3二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4.3.3.1校内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学院按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教研室分配教学任务指定教师→征订教材→教师制定授课计划准备授课内容→教研室按课程标准核对→授课→复习出卷考核→成绩评定→教学文件汇总→成绩上报材料装订归档→学期学院、教研室及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运行过程监控见图4所示。
学院
教研
室分
配教
学任
务指
定教
师
教师
制定
授课
计划
准备
授课
内容
教研
室按
课标
计划
核对
学期末学院、教研室及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征订
教材
授
课
复习
出卷
考核
成绩
评定
教学
文件
汇总
成绩
上报
材料
装订
归档
按教
学实
施计
划下
达教
学任
务
图4教学运行过程监控
4.3.3.2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监控
本专业开办较晚,至今尚无毕业生。但学生顶岗实习运行过程管理规范已设计完成,见图5所示。
实习动员(系、教研室主任)
兼职实践
指导教师
专业实践
指导教师
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协议
实习安全保证书
职业专项能力
实训手册
学生分组(指导教师、班主任)
专业实训管理小组(考核标准及成绩)
学生实习档案
图5顶岗实习运行过程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以“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选项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加大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实践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一体化。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及模拟实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实习实训教材,设计融入职业认证体系的技能考核办法。制订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标准,编写制作配套的教案、电子课件、实习实训指导书,完善试题库、考试系统,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
教研教改成果
表7专业教师近三年科研、教研情况统计总表
科研项目
项目
教改项目
论文
科研论文
(作品)
教改论文
三大检索
核心(以上)
其它
总计
国家级
省部级
市级
总计
产学结合与社会服务
传媒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走“产学结合”之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立与运行情况较好,学生第五学期开始到校园合作的单位实习,教师也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方面的学习,学院利用师资和实训基地的优势为社会提供技能培训,收到良好的效益。
重庆地区的社会化养老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整体规模小,功能单一,档次较低,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仍不相适应,尚缺乏标准化的服务和规范化的管理。本专业将为重庆及西南地区
老年服务行业的档次提升起到源头推进作用。开办成熟后,还可以面向社会进行员工培训、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场所、院校间对口支援,发挥专业人力与智力资源优势,为重庆和西南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做贡献。
专业发展成熟后,每年可为老年服务行业培训100人。并可通过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开展服务机构资格认证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为重庆及西南老年服务行业的档次提升做出支持。
5.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另外,本专业学生还在课外参加院系组织的演讲比赛、模拟招聘会、校园歌手大赛、篮球比赛等一系列问题活动,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总的来说,本专业学生身心素质较好,心理比较健康。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发挥校企共同育人的功能,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校就能感受到职业文化,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学校“立足重庆、面向全国、以人为本、学以致用、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见图6)
第一学期
入学教育
、就业指导、军事训练、社会公益活动新生艺术节、礼貌礼节、遵纪守时、劳动观念
第二学期
素
质
培
养
体
系
礼貌礼节、遵纪守时、劳动观念、才艺表演比赛
、革命传统教育
、社会调查
第三学期
专业知识竞赛
、专业技能竞赛
、计算机比赛、英语比赛
、礼貌礼节、遵纪守时、劳动观念
第四学期
专业知识竞赛
、专业技能竞赛
、社会调查、心理咨询、礼貌礼节、遵纪守时
图6素质培养体系
第五六学期
就业指导、毕业教育
、毕业实习、创业教育
学生满意度
本专业学生对教学课程的设置、专业方向、技能掌握、就业前景等满意程
度比较高。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报到率保持在90%以上,虽目前尚无毕业生,但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实习单位单位对我院本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教高。由于传媒职业学院党员名额有限,致使学生党员比率较低。
6.特色或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坚持以服务地区经济建设和企业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6.1.1建立“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参照职业岗位能力与任职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咨询、老年康复护理等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6.1.2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建立与“订单培养、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及配套教材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适于“订单培养、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完善专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学生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实现以校方为主体,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企业的生产用工需要为指针,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完善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在内容与组织过程方面的一体化衔接机制,全面构建以报关货运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加大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以启发
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实践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一体化。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及模拟实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实习实训教材,设计融入职业认证体系的技能考核办法。制订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标准,编写制作配套的教案、电子课件、实习实训指导书,完善试题库、考试系统,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并行
随着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化、职业化发展,本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及自身继续教育需求都将不断加大,因此建议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行。
学历教育
(1)社区护理方向。根据一些地区提出的“9073”“9064”目标,居家养老仍是国内多数老人的第一选择,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家庭养老,这类养老方式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通过评估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由专门护理人员上门提供专业服务,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这种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2)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方向。就业层次低、待遇低是导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目前缺乏政府扶持补贴、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养老机构无力提高员工待遇的情况下,建议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管理岗位,以确保留住专业人才。(个人价值的体现)学生进入社会后有自我发展和提高的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开办老年服务机构,针对老年群体进行养老照顾服务及心理、康复、膳食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非学历教育
可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居家养老培训等,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社会服务建设
依托老年护理实训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等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优质软件、硬件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开展社会服务。
7.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问题
(1)教学团队有待扩充,人数较少,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2)实践教学条件较差,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变化和市场所学,考核方法过于单一,不能检验学生的真正水平;
(4)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整改措施
(1)积极引进师资,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自主培养和对外引进相结合;
(2)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筹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3)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要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4)鼓励教师进行科研。
8.支撑材料目录
(1)专业设置申报、备案的原始材料;市教委下发的关于批准专业设置的有关文件
(2)2011级、2012级学生报名表
(3)专兼职教师基本信息表
(4)实训室相关资料
(5)学生会计上岗资格证书
(6)校企合作协议书
(7)重庆市十二五规划报告
(8)图书资料(图书馆数据)
(9)校本教材
(10)学生信息反馈(教务处)
(11)学生计算机等级证书和相关证书
专业剖析分项自评模板: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与定位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合作要点说明
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重庆市近三年(2010-2013)高职招生专业目录(只需本专业的)。近三年学校招生简章。
(2)专业设置申报、备案的原始材料;市教委下发的关于批准专业设置的有关文件。
(3)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关材料(包括成立文件、章程、工作记录、对开发专业的咨询意见)。有关本专业建设研讨会原始材料:会议纪要、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意见。
(4)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分专业)。
(5)本专业设置的论证报告、专家论证报告。
(6)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的有关材料。
(7)对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的分析报告。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说明及相关资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要点说明
施得力;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发展规划。
(2)学院和系有关本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
(3)申报各级重点、特色、示范专业的相关证明材料;重庆市及学院的批准文件(此项主要备留学院批准文件)。
(4)院长办公会议、教学工作会议研究新专业设置的会议记录等原始材料。
(5)专业建设的各项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6)学院和系关于专业群建设的文件和措施。
(7)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注意:以上“专业剖析支撑材料参考目录”供各专业参考。凡在目录中未提及,而专业已做了的工作,应将材料列入。
支撑材料要能证明专业的自评报告,要有实质性材料支撑。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适应现实职业岗要点说明
位对人才的要求。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上级及学校关于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意见。
(3)近二年培养规格的具体表述(其中有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及文字说明)。
(4)对培养规格进行研讨的相关原始材料。
(5)对定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研讨的原始资料。
(6)本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
(7)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点说明
的要求。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本专业教学改革逐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的原始资料。
(2)本专业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的佐证材料(包括:该专业开展产学合作事实陈述;产学合作的协议书、技术报告、科研课题统计和成果鉴定报告等;企业定单培养情况)。
(3)有关双证书培养的资料。
(4)本系(专业)在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的方案与实施办法。
(5)本专业教学改革进展、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方案、教学研究工作计划。
(6)教研室在教学模式和课程方案改革方面的集体备课情况(含教研室教学活动记录)及典型教案。
(7)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成果(包括课题立项及结题情况)
(8)本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方案改革执行情况和成果总结材料(包括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成果)。
(9)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2.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体系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点说明
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关于制定(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2)该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
(3)学校关于制定或修订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践与设计教学大纲)的文件或意见。
(4)系部关于本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进行修订的要求。
(5)分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各类大纲附1份样本,其余存系部教学文档)。
(6)本专业分学期的教学进程总表、课程总表、教学任务书等。
(7)本专业教师各科目课程的授课计划。
(8)系部或教研室就有关课程体系改进、优化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含相关的研讨活动和研究论文)
(9)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计划;鉴定前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安排。
(10)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基本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具体要求。
(11)课程教学涵盖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核,重视技能培养的说明及相应材料。
(12)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13)近三年(2010-2013)本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本专业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情况。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2.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要点说明
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内容新颖、适用。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关于课程建设的意见和规划。
(2)本专业市级、院级精品课程一览表;上述课程的申报材料和建设档案。
(3)本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包括精品课程、优秀课程、重点课程、核心课程等)。
(4)系(部)或教研室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举措(包括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并、增的具体情况,实践性教学内容革新的情况等)
(5)课程集体备课情况、教研室活动记录。
(6)本专业单科课程、系列课程建设的成果(含获奖情况与相关评价等)。
(7)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2.课程建设与改革
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和体现要点说明
“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专业图书资料充足,建设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校关于教材编写、选用、评估的制度、规章或激励措施。
(2)各类教材(专业基础课教材、自编教材、优秀教材、各类规划教材等)编审或参评申报、规划及出版、获奖等方面材料。
(3)校企合作开发的实训教材。
(4)近三年(2010-2013)本专业的教材使用情况表(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版本、是否统编高职教材与占比、是否获奖高职教材与占比)和教材样本;
(5)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参编的体现“工学结合”的教材、自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及相关课件一览表。
(6)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参编教材、自编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和相关课件原件或样本。
(7)分专业的CAI课件(标明选用或自制)。
(8)自编教材使用的研讨和效果评价。
(9)本专业专业图书、资料建设情况(图书资料目录及相关材料等)
(10)本专业学生专业藏书的平均数统计表。
(11)本专业网络课程、多媒体课程建设与教学情况(平台、课件、效果等)
(12)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3.教学基本条件
教学基础设施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教室尤其是一体化教室满足教学需求,语音室、机房、多媒体教室要点说明
符合要求,教学设施先进。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2)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3)学院图书馆情况(包括馆藏情况、阅览室座位数和电子阅览室的分布及开放时间、保障机制等)。
(4)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机房座位数。
(5)语音室教室座位数。
(6)学校校园网建设及应用的有关规章制度。
(7)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3.教学基本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完善、经费有保障、运要点说明
行正常;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3-2-1校内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的说明(提供文字资料)。
(2)本专业设置的校内实验(实训)室一览表。
(3)校内实验(训)室管理制度。
(4)本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制度。
(5)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一览表。
(6)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记录。
(7)本专业有关的校内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一览表(标明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购入时间、价值、主要功能等)。
(8)本专业有关的校内实验(实训)室软件配备一览表(标明名称、购入时间、主要功能等)。
3-2-2校外实训基地
(1)本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2)学生校外实习管理暂行规定
(3)学生校外实习安全管理制度
(4)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及相关文件
(5)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有关会议或工作记录
(6)本专业利用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实施过程及实践实训效果的原始资料
(7)本专业学生顶岗计划及实习报告(提供一部分样本)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3.教学基本条件
经费投入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日常教学经费能保证正常教学;每年投入足够的专业建设专项经要点说明
费,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校关于教学及建设的经费投入和保障的意见和要求。
(2)近两年本专业日常教学运行经费的情况一览表(按学年度)。
(3)近两年本系(专业)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师培训进修、学术交流、奖金激励等经费投入的情况一览表(按学年度)。
(4)近两年本专业教学设施设备等资产明细表。
(5)近两年本专业教学设施设备等投资项目情况一览表(按学年度)。
(6)近两年本系(专业)分学期实践教学经费用款计划与审批资料。
(7)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4.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结构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足够、要点说明
结构合理;聘请了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选拔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有关文件。
(2)专业教师队伍一览表(此一览表中教师包含并标明专任教师、“双肩”挑教学行政人员、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专业、毕业学校、职称、担任课程、是否双师)及佐证材料
(3)本专业带头人、教研室负责人、课程和实践教学骨干等专任教师一览表(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称、职务、双师类别、教学或实践指导任务、相关职业经历等)。
(4)近两学年本专业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人员统计表、在读研究生人员统计表及相关证明(统计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附学历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在读证明等)。
(5)近两学年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统计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统计高级职称比例,附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6)本专业兼职教师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称、所学专业、从事工作、职业资格证书、来源、担任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情况等)。
(7)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4.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专任教师技能水平高,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专职实训指导要点说明
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专业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实践进修情况一览表。
(2)反映专业带头人、教研室负责人、课程和实践教学骨干、兼职教师相关素质或专业能力的证书、文件的复印件及相关佐证材料;反映上述人员相关职业经历的有关材料。
(3)重庆市级、院级教学名师的批准文件及个人典型资料。
(4)本专业专任教师科研情况一览表(近两年论文论著类科研成果统计、近两年课题类科研成果统计、近两年获奖类科研成果统计)(列出项目名称、立项情况、内容、进展情况、成果等)
(5)本专业专任教师教改情况(包括专业专任教师教改基本情况、近二年教师参加各种竞赛(科技、教学、专业技能)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奖赛情况、近二年教师奖惩情况统计表及相关的处理文件和获奖证书)
(6)本专业教师受各类表彰情况一览表。
(8)本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相关资料。
(9)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注意:以上“专业剖析支撑材料参考目录”供各专业参考。凡在目录中未提及,而专业已做了的工作,应将材料列入。如目录中所列条目,专业却并未开展此类工作,无材料可收集,则可略去。
支撑材料要能证明专业的自评报告,要有实质性材料支撑。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4.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要点说明
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政策、措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系部关于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有关制度文件。
(2)学院和系关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总结以及保障机制(引进、培训、考核、激励)相关文件。
(3)学院关于专业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顶岗实践的文件、政策。
(4)学院和系关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
(5)新教师培训的时间、内容等相关资料。
(6)学院和系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的活动记录资料、师德建设总结。
(7)系部指导青年教师的计划、过程资料、总结等。
(8)重庆市级、院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申报材料、批准文件以及建设方案。
(9)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注意:以上“专业剖析支撑材料参考目录”供各专业参考。凡在目录中未提及,而专业已做了的工作,应将材料列入。
支撑材料要能证明专业的自评报告,要有实质性材料支撑。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要点说明
多样,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考核方式灵活、恰当。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和系关于本专业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要求与改革综述。
(2)本专业应用案例解析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项目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计划、执行过程和总结材料。
(3)本专业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典型课例、课程、教师的有关材料。
(4)本专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及其学时数统计一览表。
(5)本系部、专业应用网络进行课程教学与管理的有关材料。
(6)学院关于课程考核的指导性意见。
(7)学院近四个学期关于课程考试、考核通知和安排表(标出本专业)。
(8)系部关于课程考查、技能考核的通知和安排表(针对本专业)。
(9)系部关于组织本专业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的通知和安排表。
(10)本专业各类课程考核标准或考试大纲(理论课程、综合实习、专业技能、项目制毕业设计等)
(11)学院和系部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结及相关资料。
(12)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注意:以上“专业剖析支撑材料参考目录”供各专业参考。凡在目录中未提及,而专业已做了的工作,应将材料列入。
支撑材料要能证明专业的自评报告,要有实质性材料支撑。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确保学生要点说明
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并强化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制度措施得力。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和系部关于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
(2)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关文件。
(3)学院和系有关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
(4)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安排计划,2012届毕业生顶岗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
(5)专业实验室、实训室一览表(应列出可供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
(6)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及协议书(复印件)。
(7)本专业实验室实验课、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开出情况(开出率)(包括实验、实训的名称、内容、时数、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等项)一览表。
(8)本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利用率统计表(实验、实训安排计划及落实情况)。
(9)有关实验实训开出、教学仪器设备及基地使用的原始记录或证据材料。
(10)学院对规范项目制毕业设计的有关规定;系部关于项目制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要求。系部(专业)需保留近两届学生项目制毕业设计的成绩汇总及个人的相关资料(学生开题报告、指导书、答辩、批改、评分等原始材料与优秀项目制毕业设计选编等具体材料)。
(11)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教研教改成果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教研教改有规划、有落实;各级教研教改课题及成果;精品课程建要点说明
设及成果;科研项目及成果。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或系部关于教研教改的文件和规划。
(2)本专业教师承担的重庆市级、院级教研教改课题申报材料、批准立项文件、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批准文件。
(3)本专业教师撰写的教改教研论文统计表及复印件
(4)本专业教师承担的重庆市级、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申报材料、批准立项文件以及建设成果。
(5)本专业教师承担的重庆市级、院级科研课题(包括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等)申报材料、批准立项文件、研究成果、经费、结题报告和批准文件、获奖情况等。
(6)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关键剖析要产学结合
素
自评结果
合格
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重视教师科技开发和服务能要点说明
力的培养;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为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开展良好,效益明显;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学院或系部关于开展产学结合的文件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2)本专业设置论证,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等的制定、修订及其实施、监督与企业进行全程合作及共同研讨、座谈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3)企业参与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建设的有关讨论、座谈及相关合作项目方面的材料。
(4)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开展研讨、培训、交流、互访、讲座等活动情况总结。
(5)本专业产学合作基地一览表(含协议书)及与企业签订的产学合作协议书、合同书。
(6)教师到企业进修、顶岗实践情况。
(7)本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展培训、讲座、讲课等情况统计表(培训项目、对象、人数、时间等)。
(8)校企合作开展的学生实习、实训项目一览表。
(9)校外基地工程技术人员为实习实训的学生讲课、讲座情况统计、总结。
(10)本专业教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关、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情况,要有技术报告、成果鉴定报告等佐证材料。
(11)近五年本专业老师主持或参加与企业项目、科研课题、新产品开发项目一览表及相关资料。
(12)本专业教师发表的有关产学研方面的论文论著一览表。
(13)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开设讲座一览表。
(13)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5.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关键剖析要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素
自评结果
合格
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机构健全、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基本文件齐备、要点说明
教学档案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运行有序。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2)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及管理队伍统计。
(3)院、系两级学生管理组织系统及管理队伍统计。
(4)系部有关教学工作、教学管理的文件材料、会议记录。
(5)学院制定的关于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系部制定的关于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
(6)近两年的教学日志。
(7)系部、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总结。教研室活动记录。
(8)学院、教务处、系部每日值班安排表。
(9)近两年院领导、系部和教研室负责人听课记录及总结。
(10)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记录。
(11)教师试讲的规定与教师试讲原始资料。
(12)2010-2013学年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的通知及检查统计材料、总结。
(13)教师调、代、停课的审批材料。
(14)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开展学生信息员活动的原始材料。
(15)2010-2013学年度学生评教统计分析、总结及原始资料(学生评教座谈会资料)
(16)2010-2013学年度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综合测评汇总表(存教务处)
(17)学院教学督导机构组成人员一览表
(18)近两个学期学院督导工作安排表
(19)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6.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要点说明
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积极参
加各种文体活动,身体素质达标,心理健康。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近两年各门理论课的考试、考查成绩册。
(2)近两年各门理论课(考试课)的试卷分析。
(3)近两年各门实践课程的考试、考查成绩册。
(4)近两年理论课期末考试试卷。
(5)近两年实践课程的考试或考查试卷。
(6)项目制毕业设计的通知、要求、规定等。
(7)项目制毕业设计的成绩统计。
(8)校内、外实习实训的要求、规定、考核标准等。
(9)本专业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课余文化生活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10)近两年本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工作和达标测试的有关材料。
(11)学校关于开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的意见和要求;系部关于开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的具体要求。
本专业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含心理咨询)工作的计划、活动、过程与总结。
(12)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6.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要点说明
诚实守信;“双证书”获取率高;在省级以上各类职业能力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系部、本专业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关总结材料
(2)系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综述。
(3)系部、本专业发展学生党员、建立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规范化工作的有关材料。
(4)劳动部门关于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批准文件
(5)系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规定
(6)本专业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人员名单、成绩及证书复印件。
(7)本专业学生“双证书”获取率统计。
(8)本专业学生参加省或社会计算机等级测试、英语应用能力、英语等级考试状况统计表(含主考单位、参考人数、通过率)(备注:证书复印件存放系部)。
(9)学生参加本专业其他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的情况统计(备注:原始材料存放系部)。
(10)本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职业能力竞赛情况。
(11)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及计算机竞赛获奖一览表及证书复印件。
(12)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6.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满意度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要点说明
随机调查本专业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系部近两年召开的学生座谈会记录。
(2)学生信息员每周教学情况反馈。
(3)本专业教师近两年学生测评情况。
(4))系部近两年组织的教学检查中的学生反映。
(5)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6.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近两年录取新生报到率;近两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近两年用人单要点说明
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和优良率;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1)本专业近两年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录取新生报到率。
(2)2012年本专业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一览表。
(3)2012年本专业毕业生人数、年底前就业人数、就业率统计表(包括签约率、上岗待签约率、自主创业率、升学、出国率)。
(4)2012年毕业生就业协议(复印件)。
(5)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2010、2011、2012年度就业率排名顺序的相关文件。
(6)社会各界、相关媒体对本系及本专业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效果的报道。
(7)社会各界、各类媒体对本系学生的报道(含历届毕业生和在校生)。
(8)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介绍
(优秀定义(参考):科级以上干部;基层单位业务、技术骨干;个人创业成绩突出;有其它突出成绩者。)
(9)近两年本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原始资料(调查访谈记录及图片资料)及调查(分析)报告。
(10)近三年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称职状况评价的原始资料及汇总分析报告。
(11)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与人员名单(院、系级文件)、章程、会议记录等。
(12)学院和系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文件、规定及相关专题工作会议纪要。
(13)系部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原始材料及相关总结等。
(14)认为可以作支撑的其他材料
一级指标
关键剖析要7.专业特色或创新
自评结果
合格
素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其它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要点说明
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依据说明:
分项自评正文,围绕要点说明展开自评。
支撑材料目录:
专业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
(1)体现在总体上的办学定位、办学观念、指导思想;
(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
(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
(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各专业负责人应从办学定位、办学观念、指导思想、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提炼特色材料。
制定人:陈利利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日
篇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分析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4期(总第166期)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ZhengzhouMunicipalCommitteeNo.4,2020(Sum,166)社会建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曹雅娟,冯景明,杨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北京101601)摘要:通过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因生活成本、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区域开始出现由北京向各省市分散的现象,行业留任率一般,人才流失率随着毕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薪资待遇低、缺乏职业规划等成为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留住养老服务人才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以及养老行业企业的上下协同、共同发力,更需要广大育人和用人机构大力育人、用才、爱才、惜才。关键字:老年服务与管理;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20)04-0077-03一、基本情况本文依托的调查以2013届至2018届557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461份,问卷填报率为83%,主要从工作现状、薪资待遇、行业留任率、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毕业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已从养老一线岗位走向养老行业的管理、培训岗位。2015届至2018届毕业生参与度较高,完成率达98%;2010届至2012届毕业生,因大部分未选择养1.问卷填报人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态、29名学生自主创业、35名学生在国内求学、自由职业者为63人、7名学生在国外求学或工作、未就业的有25人。毕业生目前工作单位地点以北京居多,遍布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河北等21个省市。及就业岗位。在本次调查的461名毕业生中,共有229名学生留在养老行业,留任率达50.55%,他们所在的岗位涉及一线护理员、老年社工、驿站站长、销售、护理主管、养老教育培训等。因调查中部分养老岗位未提供选项,有31.5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选项,填报的其他养老岗位有健康管家、培训助教老师、区域运营业务经理、院长助理、储备干部、养老顾问、财务、药房、驿站服务专员。第二,薪资待遇对比。在薪资调查中,养老专业毕业生普遍反映起始薪资较低,其中101人起始薪资为2000~3000元,143人起始薪资为3100~4000元,2.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第一,行业留任率老行业,问卷回收量为个位数;2013届、2014届毕业生,因毕业时间太久,部分学生无法取得联系,问卷样本收集量不足50%。其中,83.15%的学生学历层次为专科,14.63%的学生为本科学历,毕业生中有1人考取研究生。340名毕业生处于工作状收稿日期:2020-06-20基金项目: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9年度课题(JBKYQN2020-63)作者简介:曹雅娟(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讲师;冯景明(1987—),男,河北唐山人,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助教;杨光(1983—),男,吉林延边人,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助教。77
篇七: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分析
?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向?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向是各级民政部门、养?机构、?年机构、?年事业产业单位、?年社会团体领域第?线的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就业?向:?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毕业后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式,择业?向主要是养?机构,即各类公办养?福利机构、民办养?机构;社区养?服务单位,包括各类社区居家养?服务站、社区集中养?服务机构等;?龄产业相关机构,包括?年产品?产机构、?年产品销售机构、?年服务相关机构等。?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向各级民政部门、?年机构、?年事业产业单位、?年社会团体等培养社会急需的从事?年事业管理、?年产业管理、?年社团活动、?年?学教学与管理等相关岗位?作的管理型和应?型复合?才。培养?标:培养?向各级民政部门、养?机构、?年机构、?年事业产业单位、?年社会团体领域第?线的,从事?年事业管理、?年产业经营、?年社团活动、?年?学教学与管理?作的?素质、?技能的具备?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年?理分析与咨询、?年营养分析与调理、?年?活规划的开发与设计,以及?年?艺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多??的能?,具有崇?价值追求、富有社会责任感,能胜任?线服务和基层管理?作的?技能应?型?才。
推荐访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分析 老年 职业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