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8篇

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8篇

时间:2023-07-20 12:4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3篇

  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1按照《全市开展“更新思想观念、克服顽瘴痼疾、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对照“凤岐茶社”事例,现将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公示如下:

  一、查摆问题情况

  1.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升,少数审计人员还存在审计是监督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与己无关的思想认识偏差,对重大、重点项目主动服务、全程服务、优质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不足。

  2.走访基层、帮扶企业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具体,主动宣传和服务的意识不足。

  3.“优化营商环境”与审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审计工作中,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放管服”“一次办成”“减税降负”等改革推进情况关注不够。

  二、整改措施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审计促改革促发展”,根据全市重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重大政策落实、重要资金使用、重大项目落地的跟踪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以高质量审计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监督、优化环境。紧紧围绕全市“1+474”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全市营商环境改善情况审计调查,同时在财政审计、经责审计、企业审计、民生审计、投资审计中,认真查找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督导解决问

  题,促进被审计单位的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进。

  三是严肃纪律、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照法定内容、权限、程序、范围和操作规范进行审计,依照法律规定,报告、通报或公布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努力塑造公平正义、公开透明的良好审计形象。

  按照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和《联动监督工作问题清理及典型案例》的精神,我1县经梳理汇总,现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存在问题梳理汇总:

  1、行政审批局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尚未做到全部“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2、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够,一些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运营困难。

  3、政务大厅和税务大厅运转仍需规范。

  4、优化营商环境公示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5、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人力资源供求指导目录、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6、政务大厅应该进驻的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进驻,税务大厅窗口办事效率仍需提高。

  7、还没有在政务大厅、宣传媒介等平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方式和举报电话。

  二、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我县结合“双创双服”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把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一)行政审批局建设仍需大力推进,尚未做到全部“一趟清”和“不见面”审批,一网受理仍有局限问题。

  与金融机构合作,正在跟软件公司定制自助一体机,自助一体机将整合身份验证、人脸识别、资料填报、电子签名、提交审核、证照打印等多个功能模块,可以完成市场主体全程注册申请操作。

  自助一体机的运用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的创新举措,自助一体机上线运行将实现线上线下咨询不见面,受理办理不见面,取件不见面,凭身份证就近打印营业执照,推动政务服务更加智能、透明、便捷,从而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了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便利化程度。

  (二)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够,一些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运营困难。

  严格按照项目申报通知要求,协助多家企业共完成8个技改项目录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库”工作,积极协助工业企业申报技改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三)政务大厅和税务大厅运转仍需规范。

  一是投资700余万元,实施了四级便民网上审批服务建设,利用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公开等信息化手段,推进“网络审批服务进农村(社区)”新模式,构建了一个上下联动、层级清晰、便捷高效、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打造一条便捷、顺畅、阳光、高效的政务服务大通道。共纳入网上审批服务的事项82项,涉及***个审批服务单位,7个乡镇便民服务站和***个村实现了接入运行。截止目前,已在网上受理办件3269余件。二是开发了网上微信办事大厅,实现了网上办件预约和查询,以及有关政策和信息发布。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政务中心入住单位***个,入驻行政审批事项

  112项。按照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调整规范了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实施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受理范围等要素,依法科学合理地减少申请材料。三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对受理、办理审批服务情况实时在海兴政务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乡镇便民服务站和村便民服务室实现全覆盖,为***个村专门配备了代办员,并将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

  (四)优化营商环境公示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实行清单事项标准化建设,凡列入清单的事项,均要“同一事项、同一编码、同一依据、同一流程”,各部门通过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段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详细具体的办事指南、流程图和一张表单,从网上提交申请到领取办理结果全过程“一趟清”或“不见面”,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方式改革创新。二是全面建立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全县9***户市场主体组成的抽查对象名录库和由***名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人员名录库,完善了全县联合抽查事项库、抽查事项清单,制定了联合抽查计划。三是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新版负面清单,引导和鼓励外资按照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在我县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外的,无论是国企、3民企,内资、外资,无论规模大小,均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同等市场准入条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实际,制定了《海兴县产业禁批项目、区域禁批项目负面清单目录》,严格按清单对企业申报项目进行审批、核准、备案,涉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17项,国家、省过剩产能行业中的新增产能项目8项、耗能禁批项目2项、区域禁批项目3项,以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五)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人力资源供求指导目录、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全面梳理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出的承诺,对未履行的承诺事项提出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建立市县与省、市级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完善政府部门信用信息目录,加强政务信息记录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提供支撑。

  (六)政务大厅应该进驻的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进驻,税务大厅窗口办事效率仍需提高。

  根据国家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创优环境、方便群众为目标,以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水平,通过深化改革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进审批服务和平台规范运行。行政审批局划转行政许可事项180项,为及时承接各单位划转来审批事项,组织精干力量,逐项熟悉业务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开启“政银”合作模式亮点工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兴支行合作开通银行网点免费代办营业执照试点工作,2021年8月6日海兴县华田被服有限公司成功领取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兴支行网点免费代办的第一个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申请人不用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排队,只需就近选择银行网点,由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全程电子化办证系统网上申请,申请人或其委托人只需跑一次到窗口领取营业执照即可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实现了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公示的全流程网上办理,让申请人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截止目前已有3家公司成功领取了全程电子化的营业执照。全面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措施,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已实施50证合一,进一步方便了市场主体发展创业。制定了政务服务清单,按照市政府要求及时上传省政务服务4平台,共

  上传政务服务事项350项,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七)还没有在政务大厅、宣传媒介等平台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投诉方式和举报电话。

  行政服务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及新闻飞字滚动播放优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书。公开举报电话0xxxxxxxx。

  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3一、工作作风方面

  1.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情况;2.对县委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中的承诺事项完成情况;3.对待企业行政审批卡、推、拖等情况;4.对企业群众办事减少阻碍,优化营商环境情况;5.办事拖拉、工作敷衍塞责情况;6.处理问题和矛盾,责任担当情况;7.工作人员遵守工作纪律情况。

  二、政务服务方面

  8.简政放权情况,审批环节、审批事项、受理条件按程序、按规定执行;9.政策透明,对管理服务对象提出的政策咨询,给与明确答复;10.办理程序公开,对承担的行政审批项目的依据、条件、程序、资料要求、办理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办事纪律、办事结果等及时公开;11.岗位职责公开,公开栏设置单位职责、部门职责、工作人员职责,窗口工作人员亮姓名、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12.收费标准公开,按照要求制作公开栏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13.监督公开,按照要求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和电话,或对外公布的办公、咨询、投诉举报等服务电话要畅通;14.是否设置限制性条款,为企业平等进入市场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情况;15.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领域搞垄断服务、捆绑服务情况。

  三、执法监管方面

  16.对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人员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监管情况;17.监管部门选择性执法、向企业乱收费情况;18.在服务企业中按照相关规定履职尽责情况;19.监管部门监管失职情况;20.中介服务管理规范情况;21.在审批、监管、处罚、服务方面履职情况。

  四、便利化改革方面

  22.推进“一站式”服务,让企业群众少跑路;23.流程优化、材料精简、精简办事程序;24.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把应办事项转给他人要跟踪落实;25.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26.数据共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不见面审批”。

篇二: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建议和措施

  1.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2.建立健全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3.优化税收政策,降低税负,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力度。

  5.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6.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支持,鼓励企业发展。

  7.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外资投资。

  8.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为其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9.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0.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进企业绿色发展。

  -1-

篇三: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优质服务企业的12条措施》具体措施内容

  1、简化注册流程。政府部门应该推行“一窗口、一网站”的服务方式,使企业注册流程更为简化,避免重复办理手续,降低申报成本。

  2、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政府部门须要将行政审批的流程、时间节点、材料要求等信息公开,使企业能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和改革进展。

  3、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在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制度的前提下,要求企业经营场所等情况进行备案,同时做好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工作。

  4、减少税收负担。深入实行营改增以后的减税政策,同时大力推行扩大国内消费政策,提高消费税补贴额度,充分发挥消费对市场的拉动作用。

  5、简化企业注销流程。推行企业注销“一日清零”制度,简化注销流程,减少企业注销成本,让离场成为一种更为合理的选择。

  6、推进“证、照、章”电子化。以减少企业制章、印刷等场景化办事为切入点,推进“一枚印章、一本营业执照、一张税务登记证”的一体化电子营业执照,在科技带动下推进企业资质审查等流程电子化。

  7、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政府部门应该理顺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推广无纸化审批流程,实现“一次性告知”企业,加快处理工作效率。

  8、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整合行政服务资源,创建一站式的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

  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的处罚力度,优化侵权行为的追究机制,同时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条款。

  10、降低银行融资成本。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广赛道式竞争招拍挂,让企业借款不仅有保障,而且能够享受更低的融资成本。

  11、推行“公示”审批制度。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审批公示”机制,让企业能够知道政府部门审批的进程,做到全程可追溯,消除不公平对待。

  12、全面加强税务管理。推行电子发票制度,将发票申领、打印识别、作废等环节全程电子化,避免虚开发票和税务风险。

篇四: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和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是指通过改善政府服务和支持,提高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效率,进而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吸引力,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和营商环所和国家间的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公平高效的市场竞争。

  营商环境优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简化审批手续

  简化审批手续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政府部门可以在审批时简化办理手续,并将时间缩短到最少,以方便企业和个人。同时,可以建立公开透明的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和标准化程度。

  2.放宽市场准入

  放宽市场准入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政府部门可以取消不必要和无效的行政许可,对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需要审批的范围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企业和个人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提高经营的效率和便利。

  3.优化服务流程

  优化服务流程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整合窗口、加强服务标准化、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服务的可预期性和效率,缩短需要等待的时间。

  4.建立法制保障

  建立法制保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和义务,为经营和创新提供保障,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5.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提升服务意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应急服务机制等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实现全过程服务、全天候服务、规范化服务。

  总之,建立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应该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政府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现营

  商环境的优化和升华。

篇五: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具体工作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具体工作措施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现行的“放管服”改革,为了实现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公平、透明、有竞争力、可持续的经济环境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工作措施旨在解决当前“营商环境差”、“办事难、办事长”等问题,提高中国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内外资企业投资发展。

  第一步,明确发展目标

  工作措施的第一步是明确发展目标,即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准确把握任务。同时,要做好全面、准确、及时的工作计划,为下一步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明确发展目标之后,就要开始着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优化政策,简化手续,改进服务,降低运营成本,加快审批速度等等。此时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种力量的作用,积极创造一种合作、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三步,推进制度改革

  营商环境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制度上的改革。推进制度改革需要加强政府职能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增强法治环境,优化企业登记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等。只有在制度层面上实现更加精简规范的市场环境,才能为企业提供长久的稳定发展的环境。

  第四步,强化监管责任

  在推进上述步骤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特别是对于那些“拖拖拉拉、管不管、查不查”的部门,必须严格问责,加强监管,维护营商环境的有序和规范。

  总的来说,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具体工作措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推进并不断进行调整。只有不断地优化营商环

  境,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并在市场竞争中扬帆远航。

篇六: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纪委监委关于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市级)(12条)(文档)

  纪委监委关于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市级)(12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省委、市委“重点工作攻坚年”任务和省政府《关于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落地落实,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聚焦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痛点,实现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持续深入优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监督保障项目落地政策落实。围绕项目立项和政策落实,督促职能部门开列“企业落地项目清单”和“助企惠企政策清单”。通过日常监督、重点检查、问题倒查等方式,聚焦企业立项、工程建设、验收投产等环节和减税降费、转型升级、融资服务等政策,发现和查纠项目审批时间长、审批流程繁琐、验收标准不合理、验收效率低,以及政策不管用、落实不见底、宣传不到位、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推动政策环境更加透明稳定,以监督实效提升企业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生产经营。

  二、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向职能部门、企业发放明白纸,列明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定“职能区”和“服务区”,标出“安全线”和“危险线”,鼓励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常政商交往,督促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卸下包袱、靠前服务。实行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常态化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听取企业在涉企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督促协调职能部门及时解决。

  三、拓宽涉企问题线索受理渠道。以“xxxxx”举报热线、纪检监察网站、“xxxx”*公众号为依托,加强与“xxxxx”政务热线、“问政时间”、“党风政风行风在线”的联动协作,在各级审批服务大厅涉企窗口设立举报牌、发放监督卡,全面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广泛受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对受理的问题线索,专账管理、优先处置、及时反馈,让企业和企业家感受到“问题有人管、意见有人听、利益有人护”。

  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察访工作。坚持常态化察访,联合潍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组建察访组,采取不打招呼、直击现场、模拟办事、协同办事等方式,体验办事流程,检查窗口服务作风。实行异地察访,组织县级纪委监委深入企业内部、项目现场和政务服务窗口开展交叉察访。突出重点察访,结合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对评价较差的职能部门和服务环节进行重点察访。开展二次察访,对问题整改情况组织察访“回头看”,督促整改不力、问题仍然突出的职能部门强化措施、整改到位。

  五、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突出“专”的特点,紧盯落实惠企政策、推进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巡察。用好“巡审联动”、市县联动、走访服务对象、投诉受理回访等方式,重点检查政策执行、担当作为、工作落实、纪律规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发现问题与督促整改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对个性问题坚决查处、严肃问责,对共性问题督促即知即改、限期整改。

  六、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实行涉企案件“零延迟”查办制度,建立问题线索查处工作台账,定期调度办理情况,对久拖不决、查处不力的,提级办理或挂牌督办。坚决整治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服务企业;深入查纠涉企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和以服务企业为名搞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精准惩治滥用职权破坏投资环境、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作为审查调查重点,对涉企腐败的党员干部,一律深挖其利用职务便利或影响破坏营商环境问题。

  七、坚持精准问责积极容错纠错。把精准问责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对因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整改不力损害企业切身利益的,严肃追责问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为提高服务质效进行容缺受理的,在处置涉企事件中因情况紧急临机决断而出现失误错误的,党员企业家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先行先试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对照政策界限,积极容错纠错。严肃查处恶意中伤、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不实举报、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和企业经营者,及时作出结论,予以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澄清正名,坚决为真心服务企业的干部撑腰鼓劲,为合法企业经营者减负降压、消除影响。

  八、建立“污点”记录惩戒制度。对党员干部破坏营商环境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经查证属实的,一律反馈到所在部门进行通报,并作为“污点”纳入个人廉政档案。在向组织部门出具干部选拔任用廉政意见时,重点列明党员干部破坏营商环境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情况及受处理处分情况,建议审慎提拔使用。

  九、强化警示震慑和正面引导。选取典型案例,通过网站、电视台、*公众号等方式,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拍摄营商环境和作风建设明察暗访警示教育片,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观看,督促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自警自省。总结宣传推广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果,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规范审慎查办涉企案件。增强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意识,既要查清查透问题,也要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对积极配合调查的,依纪依法提出从宽处罚建议。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工作中,充分做好案件前期摸排和风险评估,防范因查办案件导致企业项目搁浅甚至停产、倒闭;需要企业人员协助的,严格控制人员范围,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加强对涉案企业合法财产的保护,杜绝随意扩大查封、扣押、冻结等范围,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财物及时退还、解封。稳慎发布涉企案件信息,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十一、助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会同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门建立会商制度,通过联席会议、情况通报、线索移送等方式,研究解决营商环境涉法涉诉难点焦点问题,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优化法治服务、强化法律支撑。督促人民法院落实涉企案件案前评估风险、案中听取意见、案结跟踪回访制度,全面清理涉企积压案件,对执行难问题集中攻坚,强化胜诉权益兑现。督促公安机关坚决惩治经济领域违法违规活动,严厉打击垄断经营、强揽工程、敲诈勒索、欺行霸市、阻扰施工、强收赞助费保护费等违法犯罪行为。

  十二、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各级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向上级纪委***述责述廉、纪委常委同下级党政正职廉政谈话的必述、必谈内容,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考核,督促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力度。

  对查处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发放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有关地区和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深化标本兼治,全面做好营商环境监督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

  为保障上述措施落实,市纪委监委成立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五个专项工作组;各县市区、开发区纪(工)委监(工)委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本地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篇七: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孝感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12月2日

  2020年,我局着眼发展大局持续深化认识,稳步推进政务服务与窗口建设,做实做细利企惠企政策落地、政务服务规范梳理、安全技能公益培训,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宽进快办、严管服务、便民公开”标准服务模式,营商环境优化初见成效,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获企业锦旗4面、感谢信29封,连续2年获评“窗口建设先进单位”,应急政务服务赢得社会认可。

  1、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①助力企业谋实效。及时梳理疫情惠企政策,做好政策宣传、网上服务、答疑释惑。相继出台放宽证件有效期顺延3个月、容缺受理、全程网办、承诺办结颁证、简化复工复产程序、创新监管方式、开展安全教育线上培训、工作指引等多项措施,主动为企业减负,促进惠企政策落地。3月陆续走访中石化、黄麦岭等重点企业,协调解决了中石化47家加油站延期换证的实际困难,帮助黄麦岭、新都化工争取疫情防控设备和延期支持,促进惠企政策落地见效。②服务企业出实招。提前研判各类企业需求,推进线上全程办、预约错时办、容缺承诺办、专人辅导办、主动帮代办,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多渠道路径。对中石油、黄麦岭、云图控股、应城双环等重点企业和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主动服务上门,开展预约办理、专场服务,引导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先后施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审批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培训服务、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行政审批25项服务措施。③优化环境落实处。积极争取政务局、财政等部门支持,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纳入市级招商重大工业项目中介服务“零收费”清单,统一政府购买服务,赢得企业认可。弘扬“店小二”精神,3月对车站油库进行现场检查服务,并就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延期换证、人员培训取证、隐患排查整改等情况,达成服务专题纪要。加强企业临期提醒与服务,及时回应企业群众诉求,帮助协调解决新申请企业无信用代码

  网上申报难等实际问题。加快电子证照对接应用,推进网上实名证照认证,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服务,做好联合踏勘、并联审批,认真落实“四减四办”要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优化政务环境,抓重点攻难点推进“一网通办”。①推动事项规范化管理。强化事项梳理,规范事项调整,统一编制事项个性要素,审查并及时发布办事指南,推进同一事项的申请材料、办理环节、审查要点、流程和时限要素统一,按照省厅要求基本实现市县事项与省厅事项“三级八同”。②推动系统精准对接。积极协调打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平台、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考核系统对接,实现业务管理系统一致性。市县两级27大类49项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湖北省政务服务平台、“鄂汇办”移动端,入驻率100%。积极推进“网上办”,审批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网上办件249件、网办比例100%。③推动“一事联办”见效。推进地震区域性统一评价结果互认应用。对高危行业领域工程建设项目在上一个审批服务环节的申报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对涉企通过信息共享能查询的直接予以了取消。对因疫情原因未能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的,与业务监管科室会商容缺预审、延长时限、资料补齐等服务措施,先期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依法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孝感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考核中我局多次位次靠前,10月份位居第2。

  3、优化监管环境,强措施优化涉企公共服务。①全面提升审批服务质效。切实推进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督促完善县市区审批服务功能,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限时办结。1-10月份共受理许可249件、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评审机构认定45件。办结许可234件、确认45件,不予许可15件。②把牢安全准入关。对不在化工园区的高危企业生产项目、达不到安全条件的高危企业、申报资料要件缺失的企业,严把前期受理初审关,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

  决”。实施危化品建设项目部门联合会审,严格特种作业与安全生产知识与能力考核流程、标准。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更换新版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③加快安全信用建设。在全市应急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度,5月份出台《孝感市安全生产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细则(暂行)》,加强部门对接,强化企业信息采集、监管与服务。做好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配合,及时公告、推送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公告和惩戒、撤销资质信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今年第三季度孝感市政务服务考核,我局在31个部门中排名第2,应急窗口获评红旗窗口。

  4、优化服务环境,多渠道满足群众办证需求。①积极推进孝感市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共建,今年多次主动送培训服务上门,开展等危化、工贸、消防、特种设备等多领域安全培训,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②推进企业网上公益培训,出台《孝感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培训服务的公告》,组织三江培训中心开发“航天知行云”平台,免费线上培训,目前注册17000人,极大满足不同类别培训需求。③第一时间恢复考核发证。6月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孝感第一时间恢复疫情影响中断5个月安全生产资格考试,采取增加考试类别、加快推进考点标准化建设、考点“两班制”模式等措施,加班加点满足群众取证需求。1-10月,组织特种作业考试3056人、颁证2914人,安全知识与管理能力考核考试128人、颁证124人,切实解决了身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5、优化安全环境,主动谋划联动安全技能提升。①坚持制度先行。主动协调人社、财政、工会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孝感市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加大安全技能培训,给予企业员工400元—2000元/人培训补贴,补齐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短板。积极争取省级考点建设项目支持,推进直属实操考点标准化建设。②紧盯重点行业领域。在大悟黄麦岭、应城双环、云图控股集团启动班组长、在岗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17个班次,纳入培训计划5000人,已开展培训1849人。③实施部门联动保障。积极争取人社、财政支持,将高危行业应急安全培训纳入孝感市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培训

  补贴纳入职业技能资金预算。9月组织市人社、审计、财政、技校等部门,就安全技能提升推进、培训经费补贴、台账规范管理现场调研会商,积极推进企业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安全。④企业诉求闻声而动。先后实地走访航天三江培训中心、湖北祥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取证、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等方面的需求困难,组织市县两级应急部门、人社部门上门服务指导,面对面沟通讲解政策,齐心破解企业安全生产难题,增强企业渡过难关的信心。

  6、优化内生环境,持续增强服务责任意识。①增强人员配备。2020年,审批科新增2人(本科,借用)。现有5人,其中科长1人,工作人员4人。②合理构筑运行模式。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和“应进必进、能进则进、进必授权”的原则,在原有安全生产审批服务事项的基础上,整合后的地震、自然灾害救助、消防检查等审批、服务和消防安全检查事项,全部进入孝感市民之家应急窗口。行政审批科5名工作人员整体进驻孝感市民之家应急窗口办公,实行AB角互补。③对标对表当好店小二。全面落实省厅和各级《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深化认识再强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清理应急部门涉企业权责清单、收费清单、证照清单等,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大力开展“应急服务快办帮办行动”,实施岗位练兵,持续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着力推进应急政务服务“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坚持以线上审批为原则,线下审批为例外,指定专人负责受理项目的监测预警,定期提醒相关科室及时办理审批事项,全力杜绝“办件超时”现象发生。充分发挥门户网站、12350电话咨询服务热线作用,全面开展“好差评”评价服务,努力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7、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再提服务质效。①思想认识、能力水平与当前应急管理的专业要求不相适。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后,承担了过去地震局、民政局、消防局的检查、确认和政务服务职能,对新的业务领域特别是消防一块的业务要求、思想认识与熟练掌握,有待培

  训、深化。②服务效能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网上办”服务事项与要求存在差距,相关概念把握不够准确、跨部门协调力度效果不够。营商环境、审批标准化建设工作仍处于爬坡阶段,还需进一步加速完善。

篇八: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措施

  为深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现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一、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

  (一)优化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聚焦项目前期事项“一链办理”,根据项目特点个性化定制审批清单并持续优化,实行一次性告知。强化项目立项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衔接,推动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等事项,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反馈,加快项目落地。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以及政务服务平台业务互通和共享,加快项目落地,实现备案批复文件在线打印。按照“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要求,合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实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个系统、一次评审、一个证书。受理环评审批,明确提前服务、受理、评估、审查等标准,同步评估审批,减少决策层级和环节。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确实无法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相关法定保护区的公路、铁路、电网、输油(气)管线等线性项目,主管部门意见不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及时出台区域评估标准规范并加强业务指导,督促加快推进区域评估工作。

  (二)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根据标准要求,推行工-1-

  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类型、投资类别、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区域位置等情况,制订更加精准的分类改革措施和要求,实现精细化、差别化审批。对工业、仓储、居住、商业、市政、教育、医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制定“主题式”“情景式”审批流程,对社会投资的小型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发布的企业开工条件,企业取得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关承诺,直接发放相关证书,项目即可开工。对于规划建设条件明确、建筑结构相对简单或采用标准化方案设计的建设工程,探索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持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的功能,与投资审批、规划、消防、水电气暖等系统、项目图纸实时共享,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申办工程建设项目每个审批阶段只需提交1份申请表,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和审批结果即时推送。出台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介服务指导意见。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制度,将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同步向社会公示办事指南。实施设计、监理资质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实现全程网办。完成政务服务平台与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供相关系统调用信息,避免重复填报和二次录入。

  (三)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加快构建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动消除现行土地利用-2-

  规划、城乡规划中存在的规划冲突和“矛盾图斑”。根据上级制定的标准出台综合测绘技术规范和规则,在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各阶段,实现测绘成果共享互认。建立“多测合一”测绘单位名录库,实行成果共享、结果互认,在项目实施同一阶段,同一标的物只测一次、同一测绘成果只提交一次。

  二、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

  (四)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抓好文件的落实,全面清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隐性门槛和其他形式的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落实落地。围绕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的,列出台账并逐项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按照部署要求,推动跨地区巡回演出等营业性演出审批全程网办。研究对诊所设置、诊所执业实行备案管理,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对于海事劳工证书,推动直接受理申请、开展检查和签发,不再要求企业为此接受船检机构检查,且不收取企业办证费用。

  (五)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做好承接下放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加强机动车生产、销售、登记、维修、保险、报废等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提升机动车流通透明度。督促取消对二手车经销企业登记注册地设置的不合理规定,简化二手车经销企业购入机动车交易登记手续。严格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车型目录和享受车船税减免-3-

  优惠的车型目录。

  (六)降低小微企业等经营成本。深入开展“一照多址”改革,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手续。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放宽对连锁便利店制售食品在食品处理区面积等方面的审批要求,严格落实、关于商户牌匾、照明设施等标准。鼓励引导平台企业适当降低向小微商户收取的平台佣金等服务费用和条码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手续费。依法查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等行为,从严处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限制、排斥平台内经营者参与其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活动等行为。加快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加强小微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职业健康培训,对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适当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频次,督促企业做好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在工程建设、公路水运工程、水利工程领域全面推行银行保函、保证保险代替投标、履约、质量、农民工工资现金保证金,督促指导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制定以银行保函、保证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操作指引。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接入APP,升级优化电子交易、服务系统,实现各类交易主体全流程通过电子化方式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开发专家就近参评协调系统。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协调机制,实现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场地要约、专家就近选择评标场地、共享评标专家、信息共享、远程调控评标机制。完善公共资源电子档案系统。

  -4-

  三、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

  (七)做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应用推广。邀请电子口岸、海关等部门专家对“单一窗口”的新功能新应用进行实操讲解,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用好“口岸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扩大宣传“单一窗口”各项功能,做好推广应用。

  (八)减少外资外贸企业投资经营限制。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贯彻好文件,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优化实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简化外资准入管理程序。争取2个外资企业数量达标比较多的获得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限。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对出口转内销的食品相关产品、电线电缆、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化肥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申请和采用自我声明承诺方式的特种设备许可延续换证申请,以及自贸试验区外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食品经营许可申请,实行告知承诺发证。对变更和延续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申请,申请人声明经营条件未发生变化的,不再进行现场核查。严格执行外商再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从鼓励类外资项目扩大至所有非禁止项目和领域的要求。

  四、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九)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依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发证、证书核验等全程网办。优化职称评审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政策宣-5-

  讲会、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共享用工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加快推动失业保险金线上申领工作,畅通失业金申领渠道,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规范和改善店外经营和流动摊点管理服务,有序推进夜经济等特色经营方式发展。

  (十)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加快评估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管理措施,支持“四新经济”发展。实施“名院集团化”战略,放宽互联网远程诊疗范围,通过云平台和远程医疗系统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和医保支付政策,将互联网复诊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医保支付。互联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新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可由医疗机构自主确定价格,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快创新性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等审评审批。推进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医疗器械注册证与生产许可证分离。严格把关网络货运经营准入条件,压减资质延续和信息变更的办理时间。

  (十一)增加新业态应用场景等供给。加速推进5G数字化部署应用,围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建设交通运输大资源中心和交通运输支撑平台;建设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等系统,归集公路、-6-

  水路与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实现“数聚赋能”,形成功能全面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体系,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公众出行和城市大脑提供接入、转换、存储、分析和共享等功能支持。加快推动养老机构、交通、医疗健康主题库和专题库建设工作,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持续推进汇聚、开放共享。按照“应开放尽开放”的原则,某月底前,完成公共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发布汇聚、共享、开放清单。

  五、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二)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研究出台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标准指引,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等情形外,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运行并实施动态监管。严格落实政务服务容缺受理相关管理办法、电子证照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度。动态调整“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对市场主体增长较快、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及时纳入试点。对年办件量少的行业或依据“证照分离”改革取消许可的事项,不再实行试点。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的场景应用,在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积金、经营登记场所、商业银行等服务领域加快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应用。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梳理各类强制登报公告事项,研究推动予以取消或调整为网上免费公告。指导相关银行做好企业持电子营业执照办理银行-7-

  结算账户业务相关工作。

  (十三)推动企业经营便利化。持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依托山东税务局的电子印章系统深化税务部门和纳税人电子签章应用,全面推进涉税业务无纸化办理和税务文书电子送达。提高商标申请便利化程度。做好级、市级专利权质押贴息补助工作,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优化动产担保融资服务,做好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登记,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以及存款单质押、融资租赁、保理等登记的划转交接工作。优化产业链金融服务,积极对接需求客户,甄别优质小微企业,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通办。建设社会保障卡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加大电子社保卡推广。

  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十四)加强评估提升制度政策保障水平。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和跟踪评估,以效果评估为重点,建立对重大政策开展事前、事后评估的长效机制,推进政策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修改的情况,推动修订有关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方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保障、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立法过程。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时,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并按规定组织听证或专家论证。

  (十五)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8-

  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更多采取“企业点菜”方式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托市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构建首长首接负责制、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企业诉求的日常跟踪督办。

  (十六)抓好惠企政策兑现。在本部门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平台同步发布涉企政策,公开惠企政策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清单、办理流程、承办单位、联系方式、起止时间等信息。简化申报手续,加快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出台惠企措施时要公布相关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实行政策兑现“落实到人”。鼓励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加强涉外扶持政策推送。持续开展政策敲门、服务落地专项行动,扎实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稳企稳岗稳就业。

  -9-

推荐访问: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 优化 措施 情况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