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圆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事关每个家庭,事关每个人的未来(3篇)

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事关每个家庭,事关每个人的未来(3篇)

时间:2023-07-20 11: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事关每个家庭,事关每个人的未来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心得体会

  任何教育的目的,就其本质内容来说,一方面是明确为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另一方面规定了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的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执政者的政治要求培养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要从心底认同马克思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政治前提。我认为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的认识,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可以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可以发展中国,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在行动上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党组织必须紧紧抓在手上。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党建融入到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练好党建基本功,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思齐自省,砥砺前行

  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孙肇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做好教师本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需要更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岗位成长,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尽心尽力。

  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带头搞好学习。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要原汁原味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真正搞清楚、弄明白讲话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主动向先进看齐,积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行百步者半九十,作为一名教师,要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上、行动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提升专业能力,积极立足于学校和岗位实际,做好表率,努力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传媒专业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在今后工作中,我决心自加压力,全力以赴带领广告学系全体同仁专心致志搞好广告学专业建设,为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各项工作多做贡献,为学校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添砖加瓦。

  作为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今后一定更加顾大局讲纪律,守规矩讲团结,积极主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教学、科

  研、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中,继续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创新求真,创造性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广告学专业建设、“新媒体传播和网络舆情”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利用重庆市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广告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平台,加强和业界、学界沟通交流,为专业建设和教师团队发展提供支撑,更加奋发有为,为学校和所在学院的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同时,也要身体力行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立足平凡岗位,爱业奉献,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孜孜求索,熠熠人生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

  田恋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大会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最根本的施行者,正是那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者。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因为我觉得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富含使命感的一个职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的一份贡献。会议上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些让我看到的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谁?正是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和我们这些接受教育的学生们,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整个社会便处于一种孜孜向上,重视教育的风气当中。教师提高了自身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学生孜孜求索,接受教育,学而

  有所得。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更应该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事关一个像你我这样千千万万的孩子们的成长。会议中指出,教师应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努力做到这样的标准,而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教育兴,则国家兴”此次教育大会必定带来教育新气象。

篇二: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事关每个家庭,事关每个人的未来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

  1.背景资料

  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来自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2008年8月底,我国启动面向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并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广泛深入调研的同时,通过专设邮箱、教育部门户网站设专区、组织网民座谈会、广泛发动媒体参与等多种形式,采取开放式办法,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反复论证,数十次易稿,形成了纲要初稿。为了进一步听取意见,温家宝总理决定邀请各方面代表到中南海座谈。

  温家宝在这五次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在国务院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纲要还将再次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作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目前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制定该文件,去年教育部曾针对教育热点和难点进行第一轮征求意见。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文本向社会公示,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可通过多种形式发布意见建议,为什么要研究制定《规划纲要》

  (1)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研究制定《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和社会道德建设。

  (2)制定《规划纲要》是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3)制定《规划纲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依靠教育,优先发展教育。

  ⑷制定《规划纲要》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教育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

  ⑸制定《规划纲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教育是各项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因此,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⑴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⑵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⑶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意志。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必须在教育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⑷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考虑群众的期盼,把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作为规划的重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规划的落脚点。⑸要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在不断壮大,又要正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贫富差距大,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既要看到现代经济和城市人口对教育的较高需求,又要重视农村教育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口众多、现阶段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徙和流动的特征。

  4.制定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哪几点。

  ⑴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实验和探索。通过改革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⑵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⑶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们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出名校、出名师、出名人。

  ⑷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5.与教材知识结合点

  (1)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2)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

  (3)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始终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4)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6)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7)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8)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建议权和监督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也是公民意识的重要体现。

  6.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发展义务教育

  (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2)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

  ﹙3﹚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力发展教育是是我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根本措施。

  (4)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振兴、民族腾飞的根本,搞好义务教育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7.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1)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学生负担过重。(2)学生学的太死,缺乏创造力。(3)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知识面窄,动手能力不强。(4)教师多采用填鸭式,题海战术,学生缺乏主动性,不会创造性地学习。(5)学生光知道学课本知识,不去关心国家和社会。(6)学生学习严重偏科,学理的不懂得人文知识,学文的不懂得自然知识。(7)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爱心。

  8.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改革考试制度,鼓励创新性学生脱颖而出。

  (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完善课程设置,文理兼顾,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5)培养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9.青少年学生怎样把自己培养成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1)要树立远大理想,认清历史责任,关心国家和社会。培养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2)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5)博闻强记,懂得人文知识,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科学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成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篇三: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事关每个家庭,事关每个人的未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072)

  一、名词解释(共3道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也叫“文科”,是我国目前通行的一种说法,指与白然科学相对的,以人的现实存在、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10分)

  2.

  “经济人”假设:是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试图获得经济好处的最大化。

  所有人也都是“经济人”,他们一切行为的目标只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没有“经济人”假设,就无法

  正确认识经济规律,也无法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10分)

  3.

  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根据占有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设想多种方案,并从中选

  择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10分)

  二、简答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4.

  哲学的方法特征有哪些?

  答:(1)抽象性;(2)反思性;(3)批判性。(15分)

  5.

  现代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

  答:(1)结构功能论;(2)社会冲突论;(3)符号互动论;(4)社会交换论。(15分)

  三、论述题(1道题目,40分。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个人实际,对题目进行解答。字数不少于

  300字,除了必要的知识点外,要有联系实际的内容)

  6.

  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事关每个家庭,事关每个人的未来。当前社会急剧变化,教育而临诸多

  新的问题,出现很多值得关切的重大热点。请你结合教材上的教育热点问题,或者根据自己的观察,选择

  一个其他的教育热点问题,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解决建议。

  德育教育历来为学校教育所重视

  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初中和高中

  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但是从孩子们日常的言行举止透露出,目前的道德教育收益不大。

  请结合你的教育实际,谈谈在德育教育问题上,我们庄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答: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再次,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注重人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人

  格的培养与思维的训练。2、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而影响的矛盾。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

  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要阵地。但当前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

  和道德的完善。

  3、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工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

  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白我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

  养与锻炼。

  二、改进的方法

  1、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

  要树立系统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系统工作,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等方而协

  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与社会教育网。学校还要

  利用社会的各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运行。

  2、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3、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

  4、创新小学教育工作方法。

推荐访问:教育事关国家社会发展 事关每个家庭 事关每个人的未来 事关 每个人 社会发展

版权所有:心圆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心圆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心圆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40245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