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分析
作者:付宇欣
汤志娟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5期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同时也是“乐府双壁”之一,它的叙事风格十分鲜明,其艺术形象也十分典型,因此,《孔雀东南飞》也成为了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在《孔雀东南飞》这部长篇叙事诗之中,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打动着所有的读者,关于这场爱情悲剧的原因,一直以来也深受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就对这一悲剧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
前言:
《孔雀东南飞》之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女性婚姻悲剧之中的一个典型。在我国封建社会之中,数不尽的女性都挣扎在婚姻的苦难与不幸之中,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自尊和生命。而《孔雀东南飞》这部作品就是通过对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爱情悲剧的描写,来抒发对爱情的向往。通过这场爱情的悲剧,也折射出封建社会对女性婚姻的不公。
一、《孔雀东南飞》简介
《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了夫唱妇随、两情相悦的男女主人公因为恶毒的封建礼教而最终双双丧命的爱情悲剧。原本是一场和谐美满的婚姻,但是到最后却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的死亡而告终。关于这场悲剧的原因,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同的说法和感悟。
二、《孔雀东南飞》悲剧的原因
(一)封建礼教对刘兰芝的毒害
在《孔雀东南飞》之中,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心灵手巧、美丽可爱、勤劳、坚强、善良而又宽容的女子,几乎是集所有封建社会女性的优点于一身。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嫁到焦家之后,卻三天两头就会受到婆婆的指责。丈夫在外忙于公务,刘兰芝整日独守空房却又屡屡受到婆婆的指责,这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是最大的痛苦。但是,在传统封建礼教的约束之下,刘兰芝是不敢反抗的,封建礼教只教导女子怎样孝敬公婆,侍奉公婆不得有半点的怠慢,更不得有半点的忤逆。正因为一再地忍耐,使得婆婆对刘兰芝的态度越来越差,最后逼着焦仲卿休弃刘兰芝。
篇二: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析2019-10-30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学史上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名篇,诗歌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追求爱情?由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造成焦刘两?悲剧的原因,从表象上看有两个:焦刘两?性格上受到??局限性的影响,有其软弱性的??,这是内因;外因是来?焦母和刘兄即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但是深层原因应该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是封建?化思想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发?。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爱情悲剧
直接原因
深层原因《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学史上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名篇,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台新咏》,诗歌主要讲述了?段发?在汉末建安年间的爱情悲剧,庐江?吏焦仲卿和其妻刘兰芝为了追求爱情?由,最终?向?我毁灭。历代读者在感叹焦刘??的不幸遭遇和礼赞他们?死不渝爱情的同时,也在致?于探讨造成他们悲剧的深层原因。笔者在此也提出了??的?点看法。?、焦刘两?悲剧的直接原因分析1、以焦母和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的迫害《孔雀东南飞》中造成焦刘婚姻悲剧并且最终导致他们双双殉情的直接原因是焦母的驱遣和刘兄的逼嫁。在我国的汉代是以孝治天下,《礼记·内则》有云:“?甚宜其妻,?母不说,出。?不宜其妻,?母?‘是善事我。’??夫妻之礼焉,没?不衰”,?个家庭中婚姻关系是否能够维系,不是取决于婚姻当事?的关系,?是取决于?媳能否与公婆关系融洽。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很简单,“此妇?礼节,举动?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由”,可以看出焦母对刘兰芝的积怨由来已久。?刘兰芝虽然和焦仲卿说??“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敢?专”,但通过“鸡鸣?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断五匹,??故嫌迟。?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的语句可以看出她对婆婆其实也是满腹怨?,两个?相处的很不融洽,所以婆媳关系的紧张是焦母驱遣刘兰芝的根本原因。《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母,去;??,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去;盗窃,去。”焦母要??遣归刘兰芝的理由就是“不顺?母”。
刘兰芝被遣归后,县令与太守两家先后请媒?前来说亲,刘兄?逼迫她改嫁,在封建社会,??要恪守“三从四德”:在家从?,?死从兄。她在封建家庭中对??的婚姻没有?主权,只得顺从,在这种背景下,焦仲卿和刘兰芝没有了别的出路,为了捍卫??的爱情,只能选择双双殉情。焦母和刘兄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是焦刘真挚感情的直接障碍,他们的独断与专横,破坏了焦刘的幸福婚姻,是造成主?公殉情悲剧的直接责任?。2、焦仲卿和刘兰芝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使焦仲卿和刘兰芝?上殉情之路的除了来?焦母和刘兄的逼迫之外,同时也有来?于??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在性格上表现出了??难以克服、也不可能克服的软弱性。《孔雀东南飞》中刘、焦殉情的悲剧很?程度上是??受到了当时的封建伦理纲常的影响,他们只能在不违反封建教条的前提之下做出?点表?的徒劳的反抗,最终还是逆来顺受。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是不顺?母,刘兰芝虽然通过从容不迫的梳妆??和不卑不亢的拜别婆婆以?反抗,但是?对婆婆的驱遣也只能被动顺从。在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对兄长安排的婚事,虽也拒绝过,辩解过,但还是被迫应允,原因是恪守“三从四德”的?训。焦母逼迫焦仲卿休妻的依据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甚宜其妻,?母不悦,出”。焦仲卿虽然也进?了?定程度的抗争,“长跪告”哀求母亲,但当母亲“槌床便?怒”时就只能默不作声的退出来了,他不可能指责母亲对??婚姻?活直接?预的不是,只能忍?吞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忠孝观念对他的影响之深。?、焦刘两?悲剧的深层原因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为爱殉情的悲剧,从表象上看是由于男?主?公??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焦母和刘兄步步相逼的结果,究其根源,深层原因却是封建?化思想对当事?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关于这?点,笔者就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做具体分析。《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在汉末建安中,在汉代是“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凡事孝当先,在这种制度的?励下,以亲情为基础的孝道得到迅速传播,形成社会风?。作品中庐州?吏焦仲卿和从?饱读诗书的刘兰芝?疑会受到当时?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对这种封建?化的认同,?然??反抗孝道的约束,所以焦刘在他们的婚姻遭到封建家长?扰和破坏的时候,在社会强?的孝伦理压迫背景下,他们根本?法扭转事态发展的?向,即使做了?定程度的抗争,最终也只能顺从。这是他们性格上表现出软弱性的深层的社会原因。?作为封建家长制代表的焦母和刘兄,很多读者认为他们蛮横专制、冷酷?私,在他们的逼迫下焦刘才被迫?上了?我毁灭的道路,这是站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得出的结论,?在汉代孝?天下的社会背景之下,焦母、刘兄的做法是理所当然甚?是值得提倡的。在汉代,?媳“不顺?母”?遭遣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还被视为孝?,汉代的婚嫁制度也是允许??再嫁的,这在当时是?种社会风俗,并不受?歧视,从刘兰芝被遣回家?余?便有县令和太守先后托媒?说亲就可看出。所以焦母和刘兄的本意,并不是想把??的亲?置于死地,从诗歌最后的“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傍”就可看出。但是在当时的??推?孝道、?母包办婚姻以及“三从四德”?训的社会背景下,折射出了婚姻不?主、?命不?由的封建?化思想的本质,?焦母和刘兄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种封建礼教的帮凶,他们?认为的?使正当权利的做法,却导致了在婚姻问题上没有?主权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最终?上了双双殉情的道路。从这?点来看,更加体现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参考?献:[1]王
?.《孔雀东南飞》试析[J].西南民族?学学报(??社科版),1979年第2期.[2]曾庆渝.讨论刘兰芝的?谴[J].语?学习,2003年第10期.[3]周榆华.从社会环境来解读《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内蕴[J].名作欣赏,2010年第3期.[4]张传姜.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J].华章,2011年第23期.作者简介:吴世娟:
?,1979年,河南新乡学院?学院讲师,?学硕?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好?章需要你的?励你需要服务吗?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被举报?档标题:《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析被举报?档地址:
篇三: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析
作者:吴世娟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名篇,诗歌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追求爱情自由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造成焦刘两人悲剧的原因,从表象上看有两个:焦刘两人性格上受到自身局限性的影响,有其软弱性的一面,这是内因;外因是来自焦母和刘兄即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但是深层原因应该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是封建文化思想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发生。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爱情悲剧
直接原因
深层原因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名篇,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歌主要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的爱情悲剧,庐江小吏焦仲卿和其妻刘兰芝为了追求爱情自由,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历代读者在感叹焦刘二人的不幸遭遇和礼赞他们至死不渝爱情的同时,也在致力于探讨造成他们悲剧的深层原因。笔者在此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焦刘两人悲剧的直接原因分析
1、以焦母和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的迫害
《孔雀东南飞》中造成焦刘婚姻悲剧并且最终导致他们双双殉情的直接原因是焦母的驱遣和刘兄的逼嫁。在我国的汉代是以孝治天下,《礼记·内则》有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妻之礼焉,没身不衰”,一个家庭中婚姻关系是否能够维系,不是取决于婚姻当事人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儿媳能否与公婆关系融洽。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很简单,“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可以看出焦母对刘兰芝的积怨由来已久。而刘兰芝虽然和焦仲卿说自己“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但通过“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的语句可以看出她对婆婆其实也是满腹怨言,两个人相处的很不融洽,所以婆媳关系的紧张是焦母驱遣刘兰芝的根本原因。《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焦母要儿子遣归刘兰芝的理由就是“不顺父母”。
刘兰芝被遣归后,县令与太守两家先后请媒人前来说亲,刘兄又逼迫她改嫁,在封建社会,女子要恪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父死从兄。她在封建家庭中对自己的婚姻没有自主权,只得顺从,在这种背景下,焦仲卿和刘兰芝没有了别的出路,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只能选择双双殉情。焦母和刘兄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是焦刘真挚感情的直接障碍,他们的独断与专横,破坏了焦刘的幸福婚姻,是造成主人公殉情悲剧的直接责任人。
篇四: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根源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就《孔雀东南飞》这部作品的叙事艺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根源;叙事艺术
一、《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一)爱情不被社会理解
在《孔雀东南飞》这部作品中,有很多人物,上上下下有四五百号人,有焦家的人还有刘家的人,还包括一些左邻右舍,虽然这些人代表的阶级不一样,社会地位也不一样,但是从这幺多人里面,找不出一个理解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的,可以说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个人的爱情也同样是一个社会整体的悲剧,在《孔雀东南飞》中,唯一一个能倾听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的是马匹,在本诗中多次提及马,这并不是无用之笔,作品正是通过多次对于马匹的描述来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听到变化后的马儿不断发出哀鸣,这与刘兰芝的内心是相通的,因为刘兰芝对焦仲卿是如此的期盼,就连马儿也跟着熟悉起来,本诗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描写衬托出刘焦二人的爱情悲剧。
(二)在家庭中只有责任与义务
一个家庭想要和睦温馨,必须有爱作为支撑,但是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个人的婚后家庭生活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和焦母等家庭成员之间几乎没有爱的表达,在生活中体现更多的是封建礼教下的义务与责任,仅仅是简单的生活在一起,这样两人之间的爱情就是悲剧的,发生悲剧也是必然的。在夫妻方面,焦仲卿给予刘兰芝的爱是非常少的,由于焦仲卿长期在外工作,离家很远,很难经常在家,这样刘兰芝就感到孤独和伤心,这表现了刘兰芝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爱情,在婆媳关系上,在长诗的开端就表现出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但是刘兰芝与焦母之间的不和在很大程度上与兰芝有关,婚后好几年也没有融入到整个家庭,由于儿子不在身边,焦母与兰芝之间就像是陌生人一样,种种矛盾和对爱的匮乏导致婆媳关系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悲剧产生的必然原因。
(三)对于爱没有做到合理分配,导致爱的争夺
爱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在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但是焦仲卿没有将爱做到合理分配,对于已婚的焦仲卿来说,在妻
子和母亲之间的爱出现了偏差,这样就引起了刘兰芝和焦母之间对于爱的争夺,但是焦仲卿有着很强的恋母情结,并且缺乏独立的意志,在妻子和母亲的选择上,焦仲卿完全选择了母亲,这也就决定了这场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还有就是虐待行为的补偿,焦母在做媳妇的时候受到了婆婆的虐待,所以她将自己早年的心酸都补偿到了刘兰芝身上。
(四)没有子女必定导致家庭悲剧
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定势思维中根深蒂固,刘兰芝虽然结合了妇女应该有的所以传统美德,勤劳善良,但是就是没有子嗣,在最后焦母将刘兰芝赶出家门,让焦仲卿娶了秦罗敷,并且非常重视儿媳妇的身体状况,可见刘兰芝被遣是由于无子,而再娶秦罗敷是为了生育后代。
二、《孔雀东南飞》的叙事艺术探析
(一)叙事结合典型事例
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并且专门为女性设置了一些清规戒律,例如必须做到三从四德,当焦母逼迫焦仲卿休妻的时候,焦仲卿根本不做声,虽然那很无奈,但是还是想到百善孝为先,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社会,这对恩爱夫妻的爱情悲剧在表面上看是由于焦母和刘兄逼迫的,但是究其根本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迫害,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
描述的故事情节有很大的曲折性
故事中,焦母和刘兄是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对于儿女的婚姻大事一手操办,对于青年男女的幸福一直摧残着,“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这句话将焦母独断专行,对于儿子的婚姻大事,依据自己武断的思维将情深义重的一对夫妻拆散。刘兄是一个非常势力的人,在他心中根本没有兄妹之情,对于妹妹的婚姻也是横加干涉,一心想让刘兰芝再嫁富贵的家庭,把妹妹的婚姻当做是助其成功和高攀上位的筹码,这样曲折的故事情节描写,将强大的封建家长制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中对焦母和刘兄个性化叙事将封建家长制是主宰和摧残青年男女幸福婚姻生活的根源深刻的揭露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的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受到封建旧思想的迫害,在叙事艺术方面也是多
方面的,这些叙事艺术将诗的主题深化了,主要的目的是对封建礼教和腐朽的思想和封建家长制的声讨,主张婚姻自由,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的叙事诗,对于世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黄欣.论述《孔雀东南飞》人物的悲剧根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篇五: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孔雀东南飞文献梳理
杲先旺.《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汉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继承和发展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诗开头徘徊留恋的孔雀与结尾相向悲鸣的鸳鸯呼应,既创造了悲剧气氛,又象征性地概括了全部故事。
陈循南《孔雀东南飞》的教学设想
《孔》诗的三个教学难点:如何引发学生对长篇叙事诗的兴趣;语言障碍;封建家长制度、婚姻制度、风俗习惯等思想内容现在的学生难以理解。
《孔》诗的教学设想:根据小序提出一些与情节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研读课文;引发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起兴、偏义复词、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解决学生提问。
顾植《孔雀东南飞》试析
一种说法认为《孔》诗可能为六朝所作。原因是“青庐”、“四角龙子幡”是南北朝的习俗风尚;华山畿借喻了宋少帝时的故事。作者认为诗歌主体是东汉所作,民歌在传唱、编辑的过程中有所加工润色,带有了汉魏六朝的某些特征。
《孔》诗的艺术成就在于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生动细致的刻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文引沈德潜《古诗源》评诗歌以“十三能织素”开头:“入手若叙两家家世,末端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
段治超.《孔雀东南飞》悲剧探源——浅析焦仲卿之处事失当
对于爱情,焦仲卿缺乏对妻子的理解和交流:焦没能了解贤能媳妇的价值,没有给刘理想的爱情,对妻子的抱怨不理解。
对于亲情,焦仲卿缺乏对母亲的理解和交流:成亲后没有顾及到刘兰芝对焦母造成的“夺子之恨”;没有达成焦母“仕宦于台阁”的望子成龙希望;为爱抗言,夺了焦母的威风,触犯了封建礼教的尊严。
王汝弼.《孔雀东南飞》诗的人物及其思想
本诗的主旨,固在废除片面的礼教,但绝不是废除全面的礼教。反之,作者却在四方八面把刘兰芝烘托为一个烈女……不过,作者在维护“合理的”礼教过程中,却无意暴露出旧礼教的缺点,这可能是当时意料不到的。
郑昀.《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60年(1949-2010)试析
1960前
文革后
另一种解读
悲剧根源解读多元化:无子说;嫉妒说;性格悲剧说;门第观念说;多重原因说。
关于“新妇起严妆”一段,陈友冰认为:一体现了刘倔强性格;二“事事四五通”是为了拖延时间,表现了她不想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极为痛苦和矛盾心情;三刻画出刘兰芝离开焦仲卿时极度的心烦意乱之状。
高丽玲.《孔雀东南飞》中“婆媳形象”主题的教学解读的发展
1987年教参
韩国良.以古诠古知人论世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再认识
引王汝弼:造成焦、刘悲剧的原因既不在焦母,也不在刘兄,乃完全是由县令、太守一手造成的。《孔》中所谓“云有第三郎”“云有第五郎”这些含糊其辞的说法,其实都不过是县令、太守欲纳刘兰
芝为妾的婉约之词。刘兰芝作为小吏的妻子,她的悲剧是由太守一手策划。
安小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句新解
陈靓.性别的个体反抗与社会身份认同
其他参考篇目
郑昀.《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60年(1949-2010)试析(综述类,请直接参考文献)
金业焱.《孔雀东南飞》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综述类,请直接参考文献)
古丹妮.近15年《孔雀东南飞》研究的视域综述(综述类,请直接参考文献)
徐复.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一诗的写定年代(这篇文章非常好,只是完全脱离了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故不录)
王鑫.《孔雀东南飞》题旨臆解(与王汝弼先生的提法重复)
刘庆芳.《孔雀东南飞》风俗事项考释(文章有趣,内容近乎无关)
孙绍振.抓住情节的情感因果关系——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前文综述已概括其观点,故不录)华丽娜.《孔雀东南飞》古代接受史(文章有趣,内容近乎无关)
其他无关宏旨的篇目请看打包文件
篇六: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篇七: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共同的爱情悲剧不同的矛盾冲突——《孔雀东南飞》与《阴谋与爱情》的比较分析
魏超
【摘
要】《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不同时代、文化背景、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爱情悲剧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质,从而使人们获得多重美学感受,更丰富地品位、欣赏文学作品.又由于爱情悲剧要靠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建构故事情节,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与民族风格的爱情悲剧也会体现出相同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8)006【总页数】5页(P84-87,92)
【关键词】爱情悲剧;时代背景;矛盾冲突
【作
者】魏超
【作者单位】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巴伐利亚洲维尔茨堡市9707【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7.22中国文学史上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德国文学史上著名戏剧《阴谋与爱
情》,虽然体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也相距甚远,却都写出了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殉情的悲剧,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
一、时空交错中的共同爱情悲剧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早期。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纲常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顺从公婆是对妇女最基本的要求,顺从父母是对男子的基本要求;女性没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女子被休或嫁不出去是父兄的耻辱。这就表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刘兰芝的悲剧,更体现了中国妇女在吃人的封建伦理道德关系中的悲惨地位。
诗作催人泪下地控诉了封建男权专制思想与制度,歌颂了人们追求自由爱情的美好理想。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不是他们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是儒家经义中的所谓“孝”扼杀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并把他们送进了坟墓。从表面看,焦母是刘焦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焦母、刘兄是把这一对生死相恋的夫妻推进坟墓的实施者,但从本质上看,封建家长制和男权统治思想是摧毁他们美好爱情的刽子手。在我国古代结婚妇女被休,按照封建教义有“七去”之说,一曰不顺父母去,二曰淫去,三曰无子去,四曰有恶疾去,五曰多言去,六曰妒去,七曰偷盗去。受封建男权专制思想影响极深的焦母容不下媳妇的理由是行为“自由专”,在她看来顺从父母是天大的事情,这既是她制造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的理由,也是刘焦爱情悲剧的深刻思想根源。而这一思想根源不仅给受害者制造了悲剧,也给施害者套上了精神枷锁。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作家席勒的著名剧作。剧作描述了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德国一个封建邦国中发生的爱情悲剧故事。在德国的封建邦国中等级森严,宰相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市民出身的姑娘露易丝,年轻英俊的少校军官斐迪南身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蔑视封建等级和宗教势力,毫不计较露易丝的家庭卑微地
位;而纯洁善良的穷乐师的女儿露易丝也为斐迪南冲破世俗樊篱的勇气所感动。他们抛弃门第等级观念,相亲相爱。但他们的真挚爱情却被世俗权力与宫廷阴谋绞杀了。
剧本深刻有力地批判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寡廉鲜耻,歌颂了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一代青年追求平等、自由的理想。公爵和宰相把婚姻看作获得权势的工具;男主角斐迪南虽然出身贵族,但他却受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影响,敢于蔑视封建贵族阶级的偏见;女主角露易丝具有市民阶级人文主义乌托邦理想,她要摆脱“一切可恨的外壳,让人成为人。”体现了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痛恨。
《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就其主题来说都是对封建社会不平等、不自由的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也都是通过爱情悲剧的形式来表现主题。但它们的矛盾冲突却体现了不同的情势与特质。
二、情势与特质不同的矛盾冲突
悲剧离不开情节,情节必然体现矛盾和冲突。特别是爱情悲剧只有在紧张、激烈、复杂而又集中的矛盾冲突中构建故事情节,才能真正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从而实现其美学意义,使读者获得审美感受。《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在矛盾和冲突的勾勒中,虽然都是仅仅围绕一条矛盾主线、一条矛盾辅线、以及人物内心矛盾展开的,但它们的矛盾和冲突却有着不同的性质与特点。
《孔雀东南飞》的矛盾与冲突,从表面看是刘兰芝与焦母的婆媳矛盾,焦母对刘兰芝的刁难与驱谴;刘兰芝与其兄长的矛盾,兄长逼其再嫁。实际上,《孔雀东南飞》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刘兰芝的女性自由意识与封建男权思想的矛盾,二是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三是各个人物内心的矛盾。其中刘兰芝的女性自由意识与封建男权思想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它矛盾都是建立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并紧紧围绕其展开的。刘焦的爱情悲剧,究其根本原因也是由这一矛盾与冲突造成的。
诗作开篇即以刘兰芝这一女性形象向其丈夫自诉和发泄的形式展开,可概括为“三
诉一发泄”。这种自诉与发泄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女性的自由意识。一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史书。”[1](27)是诉其既有传统女性女工的本领,又有不同于传统女性的艺术文化修养。二诉“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1](27)是诉其追求自由爱情的渴望却得不到爱情的苦恼。三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1](27)是诉其勤劳与焦母刁难。三诉之后,必然得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1](27)的发泄。三诉一发泄,充分体现了刘兰芝追求自由爱情和对男权统治的反抗。
三诉之后,作品进一步揭示了刘兰芝被休的根本原因,焦母看不惯她的“无礼节”和自由专。尽管丈夫爱她,舍不得休她,但焦母却非要其丈夫休她不可,矛盾冲突就愈发激烈地显现出来。从表面看来,这种矛盾是刘兰芝与焦母之间的矛盾,但从本质上看却是刘兰芝的女性自由意识与整个封建社会所倡导的男权统治思想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是刘兰芝被休的根本原因,还体现在被休以后的遭遇,以及她以死抗争之上。首先,被遣回家后母亲的责难,使刘兰芝在男权统治思想环境下失去了最后的庇护与温暖;其次,是哥哥的逼嫁,被休后县令和太守家两次遣媒人说媒,哥哥作为娘家男权统治的代表主张她必须再嫁。其主要原因是在男权统治思想影响下,哥哥认为妹妹被休是一件有辱门庭的事情,再嫁也是她的必然出路。“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1](30)实际上,哥哥不是从妹妹的角度而是从自己家庭角度看待和认识妹妹再嫁的,也是站在男权统治思想角度处理这一问题的。最后,刘焦之死并非殉情,而是被男权统治思想所逼。刘兰芝被逼再嫁,非常痛苦,但还不至于以死殉情。促使其以死抗之的正是焦的质问,“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1](31),这种由于误会的责难和嘲讽,促使刘兰芝萌生了死的念头,“黄泉下相
见,勿违今日言”[1](31),这实际上是重新立定以死殉情之约。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文学狂飙突进运动最重要的创作成果之一,同时又是市民悲剧的代表作。其矛盾和冲突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等、自由意识与封建专制思想的矛盾;二是同一阵营不同人物性格的矛盾;三是人物内心的矛盾。其中平等、自由意识与封建专制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主要矛盾,也是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剧作通过市民少女与贵族青年爱情的悲剧,展现了市民与封建贵族阶级的矛盾,反映了真挚的爱情与宫廷政治阴谋的冲突。剧中主人公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受害者和宫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表达了市民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揭露、控诉了封建等级制度的黑暗与罪恶。
在平等、自由意识与封建专制思想这一主要矛盾中,宰相代表封建专制势力,他与矛盾另一方的每个角色都存在矛盾冲突。他不仅迫害米勒及其夫人,侮辱露易丝是妓女,与秘书共同设下阴谋与陷阱;而且把自己儿子的婚姻当作政治筹码。男主角斐迪南具有人文主义平等、自由思想,他蔑视门第观念,追求婚姻自主,这种个性解放要求和对自由的追求代表的正是18世纪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斐迪南与他父亲的矛盾,实质上是平等、自由意识与封建专制思想的矛盾。
剧作不仅反映了平等、自由意识与封建专制思想的巨大矛盾和冲突,而且揭示了基于不同人物性格而产生的同一阵营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在同一阵营中,米勒一家对男主角斐迪南以及来自外部的压迫都有不同的态度;宰相和秘书之间既合谋又互相利用、尔虞我诈;露易丝和斐迪南虽然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爱情,也都有一定的自由反抗意识,但他们的反抗意识和行为却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一对恋人之间,露易丝作为贫民少女,她一开始就对他们的爱情怀有忧虑,如“一把短剑悬在你和我的头上”。[2](2)而斐迪南作为贵族之子敢做敢为,表现了较为强烈的反抗意识。在敌人施展阴谋时,斐迪南要与露易丝逃婚,露易丝担心父母安危痛苦地拒绝了,引
起了斐迪南对露易丝的猜疑,致使二人矛盾加剧。特别是在斐迪南拾到侍卫长假意掉下的信后,他由猜疑而怨恨,露易丝又有苦难言,恋人之间的矛盾就进一步激化了。斐迪南决定毒死露易丝,露易丝服毒后说出了真相,他们的矛盾虽然消除了,但大错已经铸成,最后两个人都中毒而死。
剧作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矛盾,才能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才能达到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戏剧效果。《阴谋与爱情》正是通过精心描写、刻画剧中人物内心的矛盾,才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从米尔弗特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看,她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但她又爱慕虚荣;从男主角斐迪南这一人物形象看,他既具有大胆的反抗精神,敢做敢为,但又心胸狭窄、猜疑嫉妒;特别是女主角露易丝,她既向往自由平等的爱情,但面对封建势力的压迫又表现的十分软弱。《阴谋与爱情》这部剧作正是在对人物形象内心矛盾的精心刻画中展现了其艺术魅力。
三、异曲同工的艺术特色
文学作品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现实,又通过矛盾冲突构造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不仅矛盾冲突的情势有所区别,而且这两个爱情悲剧的主要人物形象塑造、作者的美学思想以及作品的表现方法也有所不同。
从爱情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的态度看,诗作和剧作表现出不同特质。《孔雀东南飞》塑造的刘兰芝、焦仲卿这两个爱情悲剧的牺牲品,都是平民形象。作为家庭妇女和衙门差吏,他们虽然渴望爱情,有一定的自由意识,但是他们对于封建伦理特别是男权统治思想缺乏应有的反抗精神。刘兰芝虽然具有女性自由意识,但这种意识遇到来自封建男权思想压制、逼迫时,却只能顺从而没有反抗。在婆家她并没有犯错,只是不符合焦母的儿媳标准而被休,她虽然十分痛苦但也只能忍受;在娘家兄长逼嫁,她虽然十分不满但也只能委曲求全。焦仲卿对母亲孝顺依从,甚至在母亲蛮不讲理地逼其休妻时,他也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委婉地向母亲求情。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和男权统治面前,他们是软弱的,甚至他们的殉情也是一曲哀怨绵绵的苦情之歌。
《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人物斐迪南、露易丝都是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较大的青年。他们追求平等、自由,并认为自己的追求天经地义、理直气壮。当他们的爱情受到宫廷贵族的压制以及宫廷阴谋玩弄时,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应有的反抗。特别是男主人公斐迪南的反抗精神更为强烈,他虽然出身贵族但他敢于与贵族阶级决裂。他对平等、自由、爱情的追求是主动的、积极的、强烈的;他对宫廷贵族和宫廷阴谋的反抗是无所畏惧的,毫不顾忌的;他的斗争意志是坚强的、英勇的。作为市民阶级的女儿露易丝,虽然她在封建贵族与宫廷阴谋逼迫面前最终屈服了,但她的屈服不是对封建专制思想的屈服,而是来自于她对父母的亲情。他们的爱情悲剧是一曲激情洋溢的悲壮之歌。
从爱情悲剧作者的美学思想看,诗作和剧作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虽然《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两文的作者都深切地关注现实人生,也都充满了真诚的人道关怀。不过《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本着作家的良知和美好愿望描绘现实,通篇展示刘焦充满苦涩与悲凉的人生,并以魂化双飞鸟的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作者无奈而善良的祝福。《阴谋与爱情》的作者以新兴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歌颂了个性解放与人格尊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专制权力的丑恶与黑暗,与启蒙主义作家不同,他已经不是一般地提倡美德,而是要求人能得到自由发展;他不再抽象地反对不道德,而是反对一切束缚和妨碍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和道德观念。
从作品的表现方法看,《孔雀东南飞》是长篇乐府叙事诗,简洁、明快、爽朗上口,大量运用我国诗歌传统中的比兴表现手法是其主要艺术特色。诗作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为开头,采用“兴”的表现手法,表达刘焦眷恋之情,渲染了诗歌的悲剧气氛。结尾用“松柏”、“梧桐”、“鸳鸯鸟”比兴、象征刘焦爱情永恒,表现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当然,诗作也在故事情节中,插入大量“对话”,使得整个诗作浑然一体,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阴谋与爱情》是剧作,它在勾勒人
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构造矛盾冲突、锤炼人物对话等方面,都有一些独到之处,达到了时代的艺术高度。
总之,《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尽管写作背景、地域特色、民族风格、表现方法有着各自的色彩,但它们都是爱情悲剧的经典之作,读着这样的作品,会使我们获得高雅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孔雀东南飞并序.袁行霈.高中语文必修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弗里德利希
席勒.阴谋与爱情[M].廖辅叔,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3]鲍鹏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篇八: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浅谈《孔雀东南飞》刘、焦爱情的悲剧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年
级:——————————
指导老师:——————————
浅谈《孔雀东南飞》刘、焦爱情的悲剧
摘要;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中国丈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孔雀东南飞自从出现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之后,就以它悲怆的故事情节和特有的艺术魅力,震撼着无数读者的心灵。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极其典型意义,他们的爱情与遭遇,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硕。只有深思造成刘兰芝与焦仲卿婚烟爱情悲剧的根源才能理性地认识矛质的必然性,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杭争的正义形象。历代学者对此诗给予过高度评价,但综观古人评价,多从艺术角度肯定诗歌的艺术成就,对于造成主人公爱情悲剧之原因的论及较少。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其爱情悲剧进行分析。
关键词;浅谈
孔雀东南飞
爱情
悲剧
一.焦刘悲剧探源
1.社会悲剧
汉末至魏晋是人生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个体生命从汉代谶纬迷信统治和虚伪纲常名教之下被解放出来,人生价值从群体被移植到个体生命的高扬与自由上。对美的追求、对自然欲望的肯定、对自我和个性的尊重成为新的社会价值。但是,旧时代的纲常名教依旧存在,甚至被统治者作为正统思想,与新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焦仲卿就是社会转型期处于迷惘和失望状态中的悲剧人物。他自幼失怙,受焦母溺爱,更承担了焦母对其寄托的期望,这种期望在焦仲卿身上便化作一种社会责任。.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便是这一责任的体现.当焦母心意已绝,不可逆转时,他仍与兰芝誓约.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表现了义无反顾之心。在当时社会中,焦的续娶是为名教所允许的。因为汉代婚姻的自由非后世任何一个封建朝代所能比拟。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是低下的。夫在从夫,夫死从子,一旦刘兄参与其间,其母是无能为力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在东汉末年,伦理纲常在社会生活中是处于混乱状态的。在这样的社会中,刘兰芝的悲剧是不可能避免的。
2.文化悲剧
可以说,忠孝从西周发展演变到东汉,已经逐步形成一套相当完整而又严密的伦理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封建孝道对妇女的压迫尤其严酷,妇女的爱情婚姻家庭都被严格控制在家长的绝对权威之下。在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文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比其它任何社会都更注重人伦关系的规范化和秩序化。所以封建社会对于焦刘的死所可惜的只是他们的死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至于两个生命的毁灭,他们是根本不在乎的。作为府吏和儿子双重身份的焦仲卿,在当时不可能不受这种强大的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的制约。焦仲卿是焦家的独子,是焦母的全部希望。焦母严厉独断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能使他出人头地,成为太守府里的小吏;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养成了顺从、依赖的性格。在全诗中,刘兰芝被塑造成了一个夫权社会中以男性为转移的典型的理想女性形象:纯洁、娴静、温柔、灵巧、贤能、美丽、守节。这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理想。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对按封建社会的女性标准培育兰芝过程的追述;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是对兰芝的忠贞和能干的肯定;由于被遣仍然表现出这种孝道就更具有了催人泪下的道德感化力量,因为在封建家庭,婆母是礼教的体现者,她的压迫是一种基本的、不可反抗的的压迫。
3.性格悲剧
焦仲卿的悲剧也有其性格原因,而促成其性格形成的,有社会因素,但主要的还是情结的因素。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当妇女丧夫,把儿子作为丈夫的形象来崇拜时,就产生了恋子情结,而男孩子生来就有一种恋母斥父的情感,即恋母情结。焦母的恋子情结和焦仲卿的恋母情结是造成焦仲卿悲剧性格的直接原因。焦母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在与儿子相依为命的过程中,焦母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强烈的恋子情结,使其缺失的情感在儿子身上得到了满足。而刘兰芝的出现,对于焦母来说是一场情感灾难。儿子必将一部分情感分配到兰芝身上,兰芝越是完美无缺,焦母的内心排斥力就越强烈。刘兰芝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焦母的.恋子情结。在焦母的眼里,仲卿不仅是儿子,也是丈夫的影子,儿子自然而然地成为丈夫的化身。但出于责任,也出于母爱,她必须为儿子挑选一位完美无缺的配偶,以使儿子获得幸福。所谓.此妇无礼节,行动自专由,首先就是指刘兰芝对焦仲卿的吸引和征服,因为焦母用她辛酸甚至羞辱所铸成的爱,已经
轻易地为狐媚式的小贱人所俘虏,留给她的只是一片空前的凄凉。
二.焦刘爱情悲剧的意义
1.思想意义
恩格斯说: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须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反叛。审视焦刘悲剧产生的过程,我们当然不能无视他们背后封建宗法社会那张强大的网,不能否认家长制就是制造这场悲剧的根源。但是,这场悲剧揭示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并不仅仅是与封建家长制的抗争,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种人性的觉醒。它热烈地礼赞了焦刘二人用生命捍卫自己的爱情和自己人格尊严的行为,歌颂了他们两情相悦、两心相知的天长地久的爱情,这足以让我们窥见一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在爱情文明上所达到的解放程度。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反抗在强大的封建宗法社会力量面前,终究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作者只能充满真诚的人道关怀,本着自己的良知和美好愿望,在展示完焦刘一生的苦涩和悲凉之后,只能以魂化双飞鸟这样的想像情节来表达自己善良却无奈的祝福。
2.美学意义
当社会压迫在制造人的不幸时,人可以消极地适应这种压迫,也可以积极地反抗这种压迫,尽管两者都可能以失败告终,却具有悲剧性,但后者更具有悲剧意义。焦刘二人尽管萌发了维护人格尊严的一次次的反抗,但均被强大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压了下去,原来.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理想,只能成为在地愿为连理枝了。他们以灿烂的毁灭来证明爱情的崇高、转移和难以逆转,他们以那短暂却闪耀着夺目光辉的一生强烈地震撼人心,定格在历史和人心深处,使人看到大胆追求自由理想幸福爱情的人性之美与青春之光,看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和卑鄙。焦刘悲剧是美好人物的理想的毁灭,也是精神的毁灭。它让我们产生痛感的同时,更让我们认清哪是真善美,哪是假恶丑。这种崇高的感觉,既具有感染力,又具有普遍性,因为它符合人类超越现实,追求自由的本质要求。
3.现实意义
在今天,尽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思想战线反封建意识的任务还远未完成,焦刘的悲剧对于我们今天仍有警示和惩劝意义。焦刘夫妇双双丧命黄泉,人物个性因素在行动中的悲剧性也起了莫大的作用。假
设焦母性格宽厚,兰芝性格温顺,这样的矛盾或许不会这么激烈。如何通过先天的孕育、后天的培养,造就良好的性格,或是善于艺术地让他人接受个人性格,对于现实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焦刘悲剧中,人物性格是内因,内因酿成了家庭的覆灭,但罪魁祸首无疑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如何从焦刘悲剧中吸取教训处理好婆媳矛盾,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如何学会在别人处于困境之时给予同情与理解,学会平等待人,学会宽容,也是我们每一个当代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另外,包办婚姻在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偏远山区还没从根本上得到杜绝,必须加大文化法律建设力度,从根本杜绝焦刘悲剧的发生。
三.结论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4].中国社会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一)[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72[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6].潘啸龙:楚汉文学综论[M].黄山书社,1993:284
推荐访问: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参考文献 孔雀东南飞 参考文献 悲剧